高一教案音乐要素

2024-06-28

高一教案音乐要素(共9篇)

篇1:高一教案音乐要素

课题:音乐的基本要素 教学年级:高一(或高二)

教学目标:

一、能在聆听与感受音乐作品的过程中,用简短的话说出节奏、旋律、音色、和声、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二、能主动探索音乐的欣赏过程,并在全班交流。

教学重点与难点: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对比、合作、探究、练习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设计意图:在进行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时,我们总是感觉到学生的鉴赏水平不高,没有养成良好的欣赏习惯,对音乐的基本要素也是一知半解。所以,在启始课后,我设计了这堂以音乐的基本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为重点的常规课,补充了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为后面的鉴赏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聆听音乐,根据感受选择相应的词语。(采用小组竞赛的形式,每组派一个代表上台,写出相应词语的序号。)

(1)欢快活泼(2)优美抒情(3)雄壮有力(4)悲惨凄凉

音乐(1)《乱红》(钢琴与笛子)音乐(2)《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 音乐(3)《江河水》 音乐(4)《喜洋洋》 2.评价。(自评、互评、师评)3.导题:为什么会这么选择呢?

二、表现与感受

(一)节奏与旋律

1.请同学把下面这一部分内容表达出来。3 3 2 3 6 5 3 2 3 6 5 2.节奏

问题:假设这是音符,好听的音乐,少了什么?——节奏 3.旋律

(1)有了节奏,数字变成了什么?——旋律

(2)旋律的进行:上行、下行、平行、波浪型(举例说明)4.探讨:旋律能脱离节奏单独存在吗?反过来呢?

(二)和声

1.出示《欢乐颂》曲谱,比较不同处。(有和声)

2.演唱,体验和声。学生唱《欢乐颂》高声部,老师唱低声部。3.欣赏

(1)歌曲《音乐故事》(蝌蚪合唱团演唱)(和声饱满时用手势引导学生)(2)民乐曲《春江花月夜》主题(感受乐曲的意境美)(3)管弦乐曲《第五命运交响曲》主题(感受乐队的磅溥气势)

(三)音色

1.聆听歌曲《蜗牛与黄鹂鸟》(童声)问(1)属人声中的哪一类?

(2)假如用男中、男低来演唱,表现出来的意境合适吗? 2.人声的分类。(学生回顾)3.听辨音色(分组抢答)

笛子、二胡、长笛、小提琴、唢呐、大提琴、小号、古筝等。4.聆听乐器音色。(学生不太熟悉的)

单簧管、双簧管、短笛、大管、大号、圆号等。

(四)速度与力度

1.对比欣赏《隐形的翅膀》与《保卫黄河》。问题;速度与力度能不能换一下?2.请用演唱来证明。

(五)调式、调性、织体等。(在以后的课堂中再学习)

三、巩固。

1.聆听《春节序曲》(片段),你能听到哪些音乐要素? 2.学生分组回答。

四、音乐的欣赏过程

1.说说你欣赏音乐时有怎样的心理过程。2.音乐的欣赏过程:

音响感知——情感体验——想象联想——理解认识——审美评价

3.思考:是不是每个人都按五个过程的顺序走?每次欣赏每个过程都会有?

五、小结。

音乐要素决定着音乐作品的情绪情感、风格流派等,我们要借用音乐要素这一钥匙,打开音响世界之门。

篇2:高一教案音乐要素

教材分析:这是人类音社高中《音乐》课本第一单元第二部分内容,这部分内容介绍了音乐要素节奏、旋律的基本知识和要点,以及中国历史歌曲《长城谣》。通过学习,使学生对节奏和旋律在音乐中的作用有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

教学目的

明确学习音乐要素的重要性,并以欣赏和学唱声乐作品《长城谣》入手,引导学生运用节奏和旋律知识,体会和感受其在音乐作品中的作用,感性体验和理性知识相结合,更多地从音乐的表现手段入手,分析理解作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学习音乐要素的知识的重要性,了解节奏和旋律要音乐中的作用,更深刻地感受和理解音乐作品。

2、有重点地简述节奏和旋律的基本知识和要点,并作必要的解释和提问。

(二)欣赏音乐作品《长城谣》

1、导言:运用节奏和旋律要素,感受不同节奏的组合和旋律线的进行,在音乐作品中表现出的不同情感。

2、简介作品:歌曲《长城谣》是流行于我国抗战时期的一首优秀作品,刘雪庵曲,潘孑农词,作于1937年,原是潘孑农所编电影剧本《关山万里》中的主题歌,后因“八·一三”上海爆发战争,影片未拍成,但此曲却风行全国。写法上和《孟姜女》一类传统民歌相近,具有浓厚的叙事特点,典型的五声调式。

3、播放歌曲录音后,请学习讲述歌曲表达的基本情感(悲愤,感情深切)。

4、再次播放歌曲欣赏,提出分析作品曲式结构,旋律线进行的要求。

5、请学生作分析作品的具体回答(宫调式、四乐句、单二段体曲式结构),学生分析歌曲旋律线的进行,并作不同旋律线表达不同情感的比较。

6、教师小结:上行旋律往往表现高涨、激动、紧张的情绪,有渐强的趋势。下行旋律可将紧张的情绪松驰,表现出抒情、宁静、悲伤的情感,有渐弱的趋势。平行的旋律则有沉思、叙事的意境。

(三)学唱歌曲《长城谣》

1、学唱歌曲。提示:用所感受认识到的三种旋律线的进行,唱出不同的情感和强弱趋势。

2、教师演唱歌曲第二段,并将结尾的下行旋律55 61 3·5 3211-----| | 改为上行旋律556132|1------|| 试唱,请学生作不同旋律线进行表达的情感比较(上行更激昂、高涨)。

3、教师归纳:旋律要素对音乐作品的作用和影响。

(四)音乐作品中节奏的分析和比较

1、试分析歌曲中第二、三乐句节奏的松紧,对情感表达的作用和影响。

2、播放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中,“草桥结拜”和“抗婚”两段乐曲片断,请学生作节奏的比较认识。教师可将两段乐曲的节奏的松紧,作反向调换试唱,学生再作比较,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节奏在音乐中作用的认识。

3、教师小结:表现婉转、抒情、优美沉思的情感,节奏比较松,音的时值长一些,音与音连接较松驰。表现激动、紧张的情绪,节奏紧密,音值短的,音的连接紧凑。

(五)教学总结

篇3:高一教案音乐要素

一、音乐要素的含义

要把音乐要素融入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 首先就要明确什么是音乐要素。

那么什么是音乐要素呢?音乐是由各种元素构成的, 包括音的长短、音的高低、音的强弱、音色等, 把这些音乐的基本元素相互融合, 音乐要素就形成了, 常用的音乐要素主要是指曲调、节奏、和声、速度、曲式、力度等。

二、音乐要素的作用

高中音乐教学要把音乐的美感表现作为主要内容, 带领学生感受音乐的美, 体会音乐所创造的意境。在艺术教学中, 音乐教育是必不可少的。音乐教师在进行音乐鉴赏教学时, 要告诉学生音乐作品的内涵, 并且要教学生如何分析音乐的内涵, 特别要注意音乐要素在整个音乐中的表现作用的解析, 把各要素融入整体音乐中。音乐的真实形象离不开音乐要素, 音乐的真实情感同样也离不开音乐要素。

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 还要注重让学生多进行音乐的聆听, 使学生体验各个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而不是凭空遐想, 用理论知识去理解音乐要素与音乐的关系, 引导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 去分析音乐, 体会音乐的各种要素, 分析和理解音乐所表达的内容和传递的思想情感。在音乐鉴赏的课堂上, 学生不仅要掌握教材中的音乐基础知识, 还要结合音乐实例, 聆听音乐的内涵。教师利用音乐要素对音乐进行讲解是最好的方式, 能帮助学生正确地进行音乐鉴赏。

三、音乐要素在高中音乐鉴赏中的表现作用

1.音乐情感和情绪的变化

音乐的情感表达依靠的是人的情感和情绪, 两者是不可分割的, 有情绪就会有宣泄, 人们的心理变化通过情感和情绪表现出来。对音乐进行鉴赏时, 人的情感和情绪会被音乐带动, 使人的情感中融入音乐的情感, 感受到某些情绪的因素。情绪和情感都是音乐的表达形式, 也是音乐教学应该重视的内容。对情感的表现依赖于音乐要素发展变化的过程就是音乐美学的实质。音乐承载着人们的各种情感, 需要人们细心地去体会。对音乐的欣赏, 就是要去感受音乐所抒发的情感, 与音乐所表现的情绪进行情感的交流。

情感贯穿着音乐欣赏的始终。音乐的情绪与情感目的在于提高人们的情感强度, 音乐作为情感沟通和交流表达的方式, 可以控制人们的情绪与情感。这要求教师在进行音乐鉴赏教学时, 注重学生对音乐的体会, 鼓励学生用音乐要素来展现情感, 让学生在亲自参与音乐创作的过程中体验到音乐要素的变化。

2.音乐场面的变化

人们在进行音乐欣赏时, 最先接触的就是音乐的旋律, 音乐的速度、音乐的力度、音乐的强弱等都属于音乐的旋律, 根据音乐的旋律, 可以判断出这段音乐所运用的演奏乐器。学生在接触音乐的时候, 开始往往只会关注音乐的旋律, 而不会注意音乐节奏的转折和变化以及音的长短、高低的变化, 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对音乐场面的变化进行感受, 体会旋律的变化、节奏的改变, 也就是根据音乐的要素来对音乐进行欣赏。教师在进行高中音乐鉴赏的教学过程中, 要着重对力度和速度这两个要素进行鉴赏, 欣赏音乐作品的特色。音乐作品的意境是通过旋律体现出来的, 而音乐场面的变化是靠音乐要素体现的。

3.音乐体裁与形式的关系

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音乐鉴赏时, 要强调音乐体裁的确立与节奏的关系。舞曲、抒情乐曲或者歌曲等, 都是音乐的体裁, 要把音乐体裁与其他各种演奏或演唱形式区别开来, 让学生接触不同的音乐体裁, 了解不同音乐体裁所展现出来的不同的音乐魅力, 这样能更好地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 并且达到鉴赏的目的。

例如, 以圆舞曲与进行曲为例, 音乐要素中不同的节奏、音乐强度与速度决定了音乐体裁的不同。圆舞曲由于其使用场合的缘故, 一般采用舒缓的节奏, 音乐的强度比较适中, 音乐的速度比较平缓, 所以圆舞曲一般都比较柔美;而进行曲则与圆舞曲不同, 进行曲节奏比圆舞曲要紧凑得多, 音乐的强度也比较大, 音乐的速度一般比较快, 展现着阳刚的特点。由此看来, 音乐体裁的划分与音乐要素中的节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高中音乐鉴赏的教学要把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作为教学的重点。在音乐教学中, 不要局限于教材, 要通过教材挖掘音乐要素的表现作用。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 要以学生为主体, 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鼓励学生参与到音乐鉴赏中。同时也要注重传授给学生学习音乐的正确方法, 注重音乐要素在音乐鉴赏中的作用, 以便更好地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叶国剑.试论音乐要素在高中音乐鉴赏的表现作用——《幻想交响曲——柏辽兹》一课例谈[J].黄河之声, 2011 (1) .

[2]朱媛媛.有声加无声胜有声——在高中阶段中如何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一点实践[J].网络导报·在线教育, 2012 (15) .

篇4:音乐要素“动”起来

一、首先要理清几个概念

音乐的基本要素是指包括音的高低,音的长短,音的强弱和音色。音乐还有形式要素包括:节奏、曲调以及力度、速度曲式等。音乐的形式要素,就是音乐的表现手段,也称为音乐表现要素。音乐的语言是指凭借音乐的形式要素来表现人类情感的艺术手段。

二、如何运用音乐要素进行有效教学的研究

(一)在课堂教学各个环节中,运用音乐要素有效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如果单纯从理论上讲解,而缺少感官的体验,那么这个是不可能成为记忆的。要想让学生对节奏、旋律、力度等逻辑性强的要素变成学生记忆,我们就要在教学中广泛运用相关的音乐要素来提高有效性。很多在教学中有自己心得的老师对合理运用音乐要素进行有效教学都是有实践研究的。比如,节奏就像是人的脉络,能给音乐旋律带来鲜明的特点。一切音乐情绪都是以一定的节奏变化来实现的,如意大利民歌《田野在召唤》(人音版第11册)中典型地体现了意大利少年儿童沐浴在大自然中活泼、奔放的情绪特点的节奏型,附点八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大面积应用;《化装舞会》(人音版第11册)中典型的探戈舞步节奏,八分音符和八分休止符的结合;又如典型的新疆民歌的节奏特点,朝鲜民歌节奏特点等等。只有通过这样的节奏体验,抓住这些典型节奏把认识提升到感性的高度上,学生才能理解和把握音乐的风格特点,这时学生对歌曲的掌握就快得多了。

(二)在对音乐的性格有所把握后,还要强调力度变化

力度是音乐中音响的强弱程度与变化,是音乐作品塑造音乐形象,表现音乐内容的一种重要手段,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要素。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聆听的方式来感受不同力度表现的音乐形象,或根据音乐形象的变化来配合“力度”,使音乐形象更好的得到刻画。比如,《山谷静悄悄》一课,可以先让学生唱会歌曲,再让学生结合自然界中不同的声音来体现力度变化。歌曲中“叮咚,叮咚”的强弱处理,可以让学生自己讨论通过比较再确定哪种强弱处理比较合适,还可以用道具模仿自然界中的声音,用力度来表现歌曲的美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再如,《摇篮曲》可以用轻柔的声音来体现进入梦乡的宁静。可利用“力度”深刻理解音乐内涵,抓住关键要素教学。在教学中,教师都要运用“力度”要素使学生读懂音乐要素,抓住音乐文本的要素,围绕力度展开教学,这样才能使力度“活”起来,真正诠释“力度”的魔力。

三、“音乐要素”要综合运用

黑格尔曾经说过“音乐是心情的艺术”,要体会和了解这种心情就要学会运用“音乐要素”的语言来读懂音乐,从感性角度上来理解音乐,使学习成为自己感性理解的心声。当然表现形式不可能是单一的,而要体现音乐作品的内涵就通过音乐要素的综合作用表现出来的,但是我们把音乐要素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时要综合运用,不能把它割裂,甚至片面地强调其中一个要素,要在充分理解音乐的同时,众要素“合力“来体现其本身所要达到的情感和意境。在我们的教学中,要提高使学生理解音乐内涵读懂音乐语言的能力,整体性运用音乐要素才能让学生站在理性的高度上去理解音乐,创编音乐,使音乐成为其学习过程中一个有效的载体,充分地发挥自己本身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帮助学生开启音乐的大门,真正走入音乐的殿堂。

篇5:高一教案音乐要素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构成社会生产的基本要素,理解各个要素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作用;能够利用这些知识分析现实具体的问题。通过完成企业投资策划书幻灯片制作,锻炼学生电脑操作和制作技能。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小组活动,分工合作完成企业投资策划书,锻炼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课内阅读、讨论及对相关资料的分析,归纳总结构成社会生产的基本要素,举例说明各类生产要素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表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够领会各类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都与人的素质有密切关系,感悟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性;提高对“可持续发展”以及“科教兴国”的认同感。

二、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学习小组完成企业投资策划书,部分学生制作幻灯片。

2、教师准备:制作课件

三、教学内容: 【导入】:

【多媒体演示】请一个学习小组的学生交流企业投资策划书。

学生投资策划书(作者:蔡杨珺、许奕琛、沈超、俞艳)

●投资方向:智能玩具公司

●投资理由:如今社会充满压力,适当放松,利于健康。

●投资理念:让每个人找到适合自己的玩具。针对不同年龄层次需求,推出系列玩具。幼儿——智力,行为,感官开发

儿童——智力,行为,爱心培养,素质,娱乐 少年——智力,心理,思维,纯娱乐 成年——实践模拟,纯娱乐,怀旧 ●公司选址、厂房规划: ●设备技术要求:

 先进的设备,技术与国际接轨(次品少、低噪音、低消耗) 新型的安全的材料(柔软、耐磨、无毒) 全自动流水线(智能终端电脑控制) 全自动回收装置 ●员工招聘条件:

 经理: 年龄不限,男女不限,本科以上学历,能领导群众,有较强的号召力,口才好,人际交往能力强。有相关工作经验者优先。

 设计师:男女不限,年龄20~45岁,本科以上学历。想象力丰富、创造力强,对儿童的想法有一定的了解,有美工基础和电脑绘图制作能力者优先考虑。

 工厂工作人员:男女不限,18~45岁,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对待工作认真、务实,有良好的纪律观念和时间观念,责任心强。

提问学生:从同学策划书的内容看出,要创办一个企业哪些条件是必要的?(学生回答:钱、厂房、设备、人力、土地„„)

从同学的回答可以总结归纳构成社会生产的基本要素。

【课题】构成社会生产的基本要素(要素顺序按照同学回答机动安排)

(一)劳动者的劳动

地位:是社会生产赖以进行的最基本、最活跃的要素。

根据学生《投资策划书》中“人员选聘条件”提问:招聘中对各个岗位的诸多条件限制是否合理?你认为这份策划书是否需要改善?(学习小组讨论——交流)

教师归纳:应该对各个岗位的劳动者提出不同的素质要求,因为劳动者的素质,直接关系到社会财富创造的数量和质量。

同学是未来的劳动者,应从现在开始注重培养自己各方面的素质。请同学看一下教室过道里的纸团(教师课前准备)是否被捡掉了?请捡纸团的同学说说出于什么理由去捡。(同学发言)这就是道德品格素质一种表现。培养各种素质应从身边小事做起。

(二)以土地为代表的自然资源

这里的土地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包括土地、水源、森林、矿藏等在内的自

(同学交流)略

师:企业家经营管理水平作用:直接关系企业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影响社会生产的总体水平。而企业家管理水平的高低和企业家自身的素质有关。因此,提高人的素质对社会经济发展是很重要的。

(五)科学技术

作用: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已成为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推动力量。科学技术推动经济发展作用表现: 第一,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 第二,更合理、有效利用资源 第三,促进生产和生态的平衡协调。

师:我们必须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资料】金山湾的“火炬”不烧了(文汇报2005年10月5日第一版)

海石化依靠科技创新回收利用可燃气体。位于金山湾畔的上海石化,燃烧了几十年的石化城标志性的烟囱——“火炬”不燃烧。这是因为上上海石化新闻发言人王水华告诉记者,这是因为上海石化要创建节约型企业,“不舍得”把宝贵的石化资源白白烧掉。公司投入7000 万元实施技术改造,建成了火炬气回收气柜装置,最大限度地回收、利用装置正常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可燃气体,“火炬”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会点燃。仅2004年一年,就回收利用了3万吨可燃气体。近5年来,该公司通过节能降耗所创造的经济效益折合达9.2亿元。

通过科技创新,大力实施技术改造,积极进行资源综合利用,认真实施节能降耗,将每一滴化工原料“吃干榨净”,这是上海石化决策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创建节约型企业的战略思路。近年来不断走高的油价,对上海石化的生产构成了很大的风险。国内原油价格早已与国际市场接轨,公司约95%的原油从国外进口,因此,降低生产成本就显得更为重要。

师:所有这些表明教育对一个国家科技发展、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国家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上海市提出了“科教兴市”主战略。

【教师归纳】

这五个基本要素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各有自己独特的地位和作用,缺一不可。其中,劳动、土地、资本这三类要素看的见,摸的着,被称为实体性要素;经营管理,被称为联结性要素;科学技术是渗透性要素。各种生产要素只有合理的搭配在一起,才能进行现实和有效的社会生产。各类要素的使用效率都和人的素质有关。

【探究】

请同学根据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评价看看我们同学的《投资策划书》应作哪些修改?

篇6:高一音乐 音乐的体裁教案

1、聆听《我爱你,中国》《菩提树》《马赛曲》《年轻的朋友来相会》感受,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认识歌曲所反映的时代及社会内容,进而了解当代中外创作歌曲的的基本特征

2、在感受体验理解歌曲的基础上,认识歌曲的体裁及风格,掌握艺术歌曲及群众歌曲的基础知识

3、了解舒伯特的生平及其音乐创作

教学方法:

1、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做到声像结合,视听结合

2、引导学生参与和感受

3、启发学生,分析,归纳来获取知识培养能力

教学用具:钢琴 录音机 教学配套磁带 音乐光盘与媒体 教学重点

1、艺术歌曲和群众歌曲欣赏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歌曲的情绪

2、掌握艺术歌曲及群众歌曲的基础知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播放歌曲《走进新时代》学生在婉转抒情的音乐声中走进教室欣然 1 入座

教师:(1)请问刚刚欣赏的歌曲它的演唱者是谁?(张也)你们会唱吗?

(2)说说在欣赏过程中你感受到了怎样的音乐情绪?(流畅 激越 抒情 歌词真挚 亲切感人)

教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这首歌曲创作于1997年,第一段曲词婉转抒情,音调上有江南一带民歌的特点,之后是一个副歌性质的颂歌,音调激昂有力,歌中唱出了20年改革开放后带来的巨大变化,以及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人的正确领导下团结一致,意气风发,自信,自强地走向21世纪时的喜悦心情与昂扬斗志,是一首优秀的群众歌曲,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了解艺术歌曲与群众歌曲

二、欣赏女声独唱《我爱你,中国》,并思考下列问题:

(1)该歌曲属于什么唱法?(美声)你知道该歌曲的体裁吗?(颂歌)你认为该歌曲属于音乐美的哪个范畴?(崇高美)(2)歌曲分几个部分?(三部分)各部分的节奏,旋律有什么不一样,表达了怎样的意境?

引子:节奏自由,旋律起伏,把人们引入百鸟俯瞰中国大地,引亢高歌的艺术境界

第二部分:节奏平稳,旋律委婉,深沉,含蓄,展示祖国的大好河山的壮丽画卷 第三部分:旋律富有动力,写出海外儿女炽热的爱国情感

教师总结;《我爱你中国》是我国作曲家郑秋枫于1980年创作的一首优秀的艺术歌曲.下面我们一起来感受外国的艺术歌曲风格(3)简介《菩提树》简单讲解声乐套曲 聆听中文版《菩提树》并回答问题 歌词是谁的诗作?(缪勒)音乐体裁?(抒情歌曲)反应什么内容?(流浪汉的心情)什么乐器伴奏?(钢琴)(4)讲解舒伯特生平及其音乐创作(5)引导学生讨论总结艺术歌曲的特点 歌词:采用著名诗歌,侧重表现人的内心世界 演唱形式:多为独唱歌曲

伴奏:一般都有精心编配的钢琴伴奏 演唱水平:对演唱技术多有较高的要求 表现手段作曲技法:比较复杂,曲调表现力强

三、说说唱唱你还知道哪些国内外的艺术歌曲

四、欣赏《年轻的朋友来相会》 歌词:通俗易懂 节奏:轻快,简洁 演唱形式:合唱 欣赏《马赛曲》 音乐体裁;进行曲 节奏:铿锵有力

演唱形式:合唱

教师总结群众歌曲的特点:

群众歌曲的内容大多与政治、社会生活有关,他体现人民群众的理想和愿望,反映人民对社会生活的关心。它的曲调以雄壮豪迈的居多,音域不太宽广,结构亦不复杂,歌词一般通俗简练,易于上口。

特别说明:群众歌曲和艺术歌曲都是不同的国家,在一种特定的条件下产生的,有时很难严格地将它们区分开来,一般来说群众歌曲多为分节歌歌曲,群众歌曲的音乐通常是概括表达歌词的思想,而艺术歌曲则词曲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五、唱一唱《我的未来不是梦》你认为它那种声乐体裁,请说说你的理由。

篇7:高一教案音乐要素

教学目标:

1、能认真聆听西方古典音乐,理解和感受

不同的美质。

2、能根据课本上的阅读材料,西方古代音

乐(巴洛克时期到维也纳古典乐派)发 展的线索(轨迹).能够说出本课所欣赏 的巴洛克时期和维也纳古典乐派音乐的 风格特点,以及有关音乐家生平简历。

3、能随乐哼唱并记住本课欣赏乐曲的音

乐主题。

教学重、难点:

1、旨在通过聆听与分析作品,使学生

了解古代音乐发展的线索和音乐上 的成就,及区分开巴洛克时期与维 也纳古典乐派音乐风格的不同。

2、拓宽学生的视野,增进他们对世界

音乐文化的兴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

1、人们常说:“音乐是时代的号角,历史的见证”。不同时期的音乐都具有各自不同的表现形式与 艺术风格,这节课,就请同学和老师一同来了 解一下西方古代音乐巴洛克时期至古典主义时 期的简要历程。

2、首先请同学来欣赏一首合唱曲《哈利路亚》,听 的过程中思考这样几个问题: ①音乐有何特点?

②脑海中会浮现怎样的画面,联想到什么事物? 学:①庄重、威严、雄浑而崇高„„

②教堂、耶稣、圣母、上帝„„

师:总结:乐曲气势磅礴,给人内心很强的震撼力,旋

律洗炼而悠长,眼前浮现出信徒们在做礼拜时,对上帝的崇敬、赞美、信仰和祈求之心。这首合唱曲,很好的体现了宗教音乐的庄重典雅,成为传世佳作,接下来,我们就一同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宗教音乐?

二、新授:

1、①宗教音乐又称为圣乐。既传达上帝给

人们的启示,是欧洲艺术音乐的源头。②宗教音乐历来以声乐为主,这是因为声乐 具有歌词,便于信徒传经布道。

③宗教音乐包括:弥撒曲、受难曲、清唱剧、康塔塔和众赞歌。

④在18世纪以前,欧洲音乐主要以教会音乐 为主,而18世纪启蒙时期以后,音乐开始 向世俗化发展,进入蓬勃发展时期,但教会 音乐仍占据中心地位。

2、接下来我们就一同了解一下巴洛克时期音乐 的有关知识 ①巴洛克时期(1600——1750)是起源于意 大利并流传于欧洲的一种音乐风格,“巴洛 克”原意为不圆的珍珠,是指17世纪以来,意大利的建筑风格。下面我们通过书上的画面来归纳一下17世纪意大利的建筑风格有何特点?

学:富丽堂皇,热烈鲜艳„„

师总结:富有动力,常给人以紧迫感,当时音乐也大体

具有这些风格,因此,被借用过来,把这一时 期的音乐称为巴洛克时期音乐。

②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维瓦尔第、巴赫、亨 德尔等。

3、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首具有巴洛克时期音乐风

格的由维瓦尔第创作的器乐作品《春》。a作者介绍

b①接下来我们采用分段赏析的方法,边欣赏 边听老师作讲解,首先来听第一乐段即音乐主 题,听的过程中大家思考:主题旋律有何特 点?它表现的内容是什么?(音乐华丽而洒

脱,欢乐愉悦;表现内容为:春天来了,万物复苏,春意盎然,无比欢欣。好,请同学们牢牢记住这段旋律,如果我们用一个大写字母A来标记,看看主题旋律共出现过几次。

②听第二段旋律,它的主要演奏乐器是什么 呢?(小提琴)大家会发现小提琴以一连串尖 锐的颤音,模仿了一种小动物的鸣叫声(群鸟 的鸣叫),乐谱上标着“小鸟唱着欢乐之歌迎 接春天的到来。”好,我们把这一乐段称为第 一插部,用B来标记。

③接着往下听,这段旋律是否熟悉,对了是主题旋律A再现,往下听这段旋律,大家会发现它有一种连绵不断之感,乐曲用连续不断的十六分音符来表现微风轻佛清泉,泉水叮咚流淌如诗一样的美丽意境。第二插部用C标记。

④这段音乐又回到了主题旋律(A),大家会发现这段音乐的力度与强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预示着什么呢?表现了什么样的内容?(大家知道春季是个变化异常的季节,音响的变化预示着“天空乌云笼罩,电光闪闪,雷声怒吼”,作者巧妙地在乐队低音区用同音反复和小提

琴一连串三连音形成对比采构成音响,产生了 很强的威力和暴风雨的效果)。用D来标记,第三插部。

⑤乐曲又回到主题旋律(A),作者标着“雷鸣 电闪转瞬即逝,鸟儿又婉转歌唱”。第四插部,用E来标记。

⑥好,我们来听结尾处音乐。春天主题再次响 起,在明快、欢乐的气氛中结束全曲(A)。c、好,同学们看一下黑板,(ABACADAEA)主题旋律共出现过几次呢?(5次),并且很有规律性多次循环交替出现的,那么这种曲式结构我们称为回旋曲式。A称为主题旋律,B、C、D、E分别是各个插部。好,希望同学们对这种结构有所了解。

d、全曲描绘出怎样一幅画面?把老师分析的内容归纳一下。答:描绘了春天的到来,鸟儿在欢乐的歌唱,微

风轻拂清泉,泉水叮咚流淌,以及天空乌云 笼罩时,电闪雷鸣,又转瞬即失,像诗一样 美丽的意境。

乐曲的音乐风格如何?(明快、欢乐、华丽而洒脱)e、作者维瓦尔第还亲自为这部作品写了十四行

诗,目的在于说明音乐的特征,为了加深同 学们的印象,我们找学生配乐诗朗诵,再来 完整的欣赏一遍。

f、好,希望同学们对巴洛克时期的音乐有所了解。

4、①1750年巴赫的去世标志着巴洛克时期的结束,西方音乐史又迎来一个新的音乐时期——古

典主义时期(1750——1830),18世纪后的古典主义时期,作曲家在思想上追求平等、自由,作品反映了市民阶级和上升期资产阶级的精神面貌和追求。②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是大家所熟悉的海顿、莫 扎特、贝多芬,他们的作品至今仍感动和激励 着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精神力量。

③接下来给同学们介绍一首由海顿创作的《时钟 交响曲》。

a、作者介绍P157,一生写了106首交响曲,被称

为“交响曲之王”。

b、接下来同学们带着这样几个问题来欣赏。乐曲的背景音乐有何特点?(时钟发出的滴答声)音乐风格如何?(音乐清新、自然、均衡、统一、淳朴)

c、这一乐章优美、妩媚的旋律与滴答声交相辉映,颇有些喜剧效果,也难怪这一乐章演奏完后,掌 声如雷、海顿不但不发怒,反而让乐手们重奏一 遍。(交响曲演出时,乐章之间一般不鼓掌,要 直到全曲结束才鼓掌)。

5、①好,通过两首乐曲的欣赏,我们来比较一下,巴洛克与古典主义时期音乐的不同之处。

巴洛克 古典主义 服务对象 王宫贵族 普通城市居民 旋律 较难演唱 具有歌唱性 音乐风格 明快、欢乐、华丽而洒脱 清新、淳朴、自然、统一 ②通过对比,我们了解到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体 现了乐理、乐器使用及作曲家思想上的进步。

6、好,同学们有没有真正了解巴洛克与古典主义

时期音乐的不同呢?那么,我来考考大家,听两 首音乐的片断,来辨别哪首巴洛克时期音乐,哪首是古典主义时期音乐。

师讲解:a、乐曲一开始既由圆号与统乐器组相互呼应,奏出轻捷同音反复和华丽的颤音,形成活跃欢快的气氛,圆号柔和圆润的音色给乐曲增添了一抹妩媚的色彩,音乐风格明快、欢乐、华丽而洒脱。属于巴洛克时期的作品:亨德尔《水上音乐组曲》

b、乐曲音响和谐,逻辑严谨,旋律上则追求优 美流畅,带有德、奥民间音乐的歌唱性,在形式 上追求结构的完美,音乐风格清新、自然、淳朴

统一。属于古典主义时期的作品:莫扎特《弦乐小夜曲》

7、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和文化的发展,使一些

音乐音冲破教会的禁锢,用音乐来表达普通 人的情感,世俗音乐得到发展,西方音乐开 始从宗教走向世俗。

8、给同学们补充一下“西洋管弦乐队的乐器分类”。①民族(吹管、弹拔、拉弦、打击乐)②西洋(弦类、铜管、木管、打击乐)

篇8:高一教案音乐要素

关键词:音乐要素,课堂教学,无锡景,艺术美

音乐要素是指构成音乐的各种元素, 包括音的高低、音的强弱、音的长短和音色, 这些基本要素相互结合, 形成音乐常用的“形式要素”。按照美国理论家约翰·怀特的主张, 音乐中重要的要素分为四大类———旋律、节奏、和声、音响。音乐是听觉的艺术, 在音乐教学中我们又不可避免地考虑到如何将这些抽象的音乐要素传递给学生, 特别是在中国传统音乐的教学过程中。初中阶段的学生, 身体、性格日趋成熟, 知识接受能力和自我思考能力不断加强, 中国传统音乐极具地方特色, 线性音乐形式、语言化的旋律直接决定我们的教学思维转向, 如何将这些音乐要素恰当的应用到初中音乐教学中, 这是我们必须考虑的。

一、细化旋律, 品水墨神韵

新课标提出音乐教学的三维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不管这三个目标怎样分化, 音乐要素的表现力是贯穿于整个过程的主线。如在指导《无锡景》的过程中, 细化旋律是教师让学生更好的理解音乐艺术的必要途径。通过对《茉莉花》的复习, 找出骨干音, 了解五声调式, 这样更够让学生抓住中国传统音乐的骨架, 为接下来的细化分析打下基础。

在中国传统曲目的学习过程中, 应特别注重音乐语言、风格和气氛、过程的审美习惯。在中国, 由于其单个音的强、弱、徐、疾以及音色的浓、淡, 音位的高低等, 自始至终地都在流动过程中发生着细腻的变化。因此我们在《无锡景》的学唱环节要渗透“音腔”, 注重旋律的整体把握。初听《无锡景》让学生听出歌曲介绍了江苏名城无锡的哪些特色?用了哪些语气衬词?歌曲共有几句话构成?引导学生品味江苏民歌的水墨风情。接下来, 师生讨论歌曲的结构是怎样的?教师引导四句话的内在联系, 体会江苏民歌旋律剪不断的内在动力。《无锡景》是由“起承转合”的四个乐句组成, 旋律上下起伏度较小, 第一句“起”, 以“62165”为骨干音, 围绕“6”叙事。第二句“承”, 鱼咬尾式的以“1”为起音, 以“1、3”为骨干音, 引起大家的注意“诸公各位静心啊”。第三句“转”, 有承接第一句的骨干音, 但是中间有第二句的痕迹, 承递式旋律发展手法表现了歌曲“欲断还连”的委婉传递。最后教师分析歌曲旋律所表达的艺术美。通过这样细腻的旋律处理, 《无锡景》生动地介绍了无锡城的历史、风光与特产, 旋律细腻秀美, 富有江南特色。曲调在我国传流甚广, 有多种变体, 所唱题材内容也十分广泛。

二、细化节奏, 塑弹性气韵

歌曲学唱环节, 应着重注意节奏的弹性表达。西方音乐建立在理性思维和严格的数学逻辑基础之上, 而中国的音乐大部分建立在心理感受和弹性变速运动当中。中国传统音乐速度、节奏是以事物自然的发生、发展逻辑进行布局, 与本民族的语言节奏有关, 特别是在叙事性音乐中这种关系表现的尤为明显。常常给人以“天衣无缝、浑然一体”的整体美感, 也符合中国人认为音乐是一种“过程”的品味需求。

《无锡景》是一首叙述性的民歌, 十六分音符占主导地位。中间因语言和衬词的缘故, 倚音、波音以及切分节奏穿插于歌曲当中。要学好此作品, 首先要让学生品味当地语言的特色。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选择用当地方言朗读歌词, 品味语言特色。在这基础之上视唱歌谱, 用击拍的方式, 让学生解决曲谱当中的装饰音记号倚音、波音以及切分节奏。欣赏方言演唱, 在品味当中进行歌曲学唱, 注意解决十六分音符一字多音的唱法。在歌曲教唱环节, 教师应抓住十六分音符、装饰音记号倚音、波音以及切分节奏的音腔过程, 浓淡相间的示范演唱《无锡景》, 抓住音色的变化, 引导学生更深层次的解读歌词内容和苏州民歌的艺术性。

三、淡化和声, 细化音响, 品中华之气度

西方古典音乐的创作非常注重结构的设计, 讲究音乐的层次、结构比例和宏观的布局关系, 注重纵向音乐感。中国人则认为音乐是一种陈述“过程”, 因此在审美上更加讲求音乐流动过程的品味, 淡化和声, 注重横向音乐感。当然, 部分民族保留着自己独特的和声方式, 如内蒙古的“呼麦”。就是这种音乐审美习惯使得我们的音乐具有博大的胸怀和气度, 游刃有余的想象和多变的音色, 让我们的民族带有中庸之神气。

《无锡景》属于江南地区广为流传的一首民歌。苏州方言是“吴语”的代表, 苏州话的声调系统是复杂的, 同一个字的声调在不同的位置差别很大, 以致许多不大单说的字, 所以《无锡景》的旋律音色尽情地展示了它的语言特色。在教唱《无锡景》的过程中, 要抓住单个音的韵味, 也就是一字多音的抑扬顿挫。在这首歌曲里十六分音符和装饰音正是为了这种语言韵味服务的。如一句应着重抓住“情”字, 十六音符的过程和表情意义构成了这首民歌的一大特色———音腔化。这种过程通过单个音的“吟、揉、滑、擞”等腔化处理, 将单个字节分为音头、音身、音尾, 浓淡相间、虚实变幻的展示在大家面前。在让学生理解这种音乐特色时必须首先抓住语言这一特色。教师可以采用小组探究法, 模仿软、糯、甜、媚的吴方言, 品味单字多腔的音乐美。在唱会歌曲以后, 让学生尝试总结小调的定义及特点, 通过自我定义, 品味江南民歌曲曲折婉转、清丽流畅。

参考文献

[1]肖川.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 (2011年版) 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12 (23) .

篇9:高一学年音乐教案 ----下

一、导入新课:首先请同学们聆听两个京剧唱段,进而引领学生走进现代京剧。

播放《红灯记》中《雄心壮志冲云天》选段及《杜鹃山》中《家住安源》选段(mp3格式)

引导学生思考:

两个唱段与上节课我们欣赏的京剧唱段有什么不同?大家有什么新的感受和体验?

学生畅谈自己的见解

二、新授

(一)了解现代京剧

(二)观看录像《雄心壮志冲云天》及《家住安源》

(三)聆听两个唱段的局部段落

(四)学生学唱自己认为《家住安源》中最喜欢的乐句,并附加表演

(五)再次复听两个唱段

教师不对知识做讲解,而是由学生代表把自己搜集到的有关资料介绍给大家,最后教师总结

1.播放两个唱段的录像,要求学生通过视听感受、体验两个唱段变化着的音乐情绪,教师顺带讲解京剧音乐的相关知识

2.简单了解剧情

采用比较唱腔和板式的方法,引导学生深入认识声腔、板式的艺术作用以及它们在表现人物感情、刻画人物性格方面所发挥的作用。

1.播放《家住安源》录像

2.教师随音乐边唱边表演

3.对学生的表演给予肯定和鼓励

1.思考唱段中的人物属于哪个行当?

2.要求学生分组讨论声腔、板式、伴奏在戏曲情感、情绪渲染表现中各自独立而又相互帮衬的重要作用。

每个学生根据自己阅读课本和参考资料,以及从网上搜集到的资料内容,互相交流、展示,一些戏迷们还可以给大家演唱表演现代京剧的小唱段。

学生聆听、观看、思考并回答

参考教科书P64京剧音乐知识

由学生自己根据搜集的资料介绍剧情

学生认真聆听鉴赏两个唱段,分组讨论,进而理解、掌握声腔及板式

学生先随演员模唱,然后自愿演唱表演,体会声腔、板式的变化

聆听、思考并回答

讨论并回答

三、拓展与探究

拓宽学生在京剧方面的知识领域

引导学生参与自学:

1.人们将京剧视为综合艺术,那么京剧艺术的综合性表现在哪里呢?

2. 你知道京剧脸谱吗?它是怎样起源的吗?这其中有个很有趣的故事,如果不知道的话,请查阅相关资料,并将故事说给大家听。

3。课后欣赏现代京剧《我是中国人》,判断其中人物所属的行当和所使用的京剧音乐

课后讨论完成七、教学评价建议

(一)能基本掌握中国戏曲的声腔、板式、伴奏、行当等以及现代京剧基本知识,能在课堂上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

(二)能与他人或小组间进行合作,唱上一小段现代京戏唱段并能进行表演设计。

使学生能够更为快捷地学习到与之年龄和能力相匹配的音乐知识,建议根据不同音乐的风格特点,选择不同的切入点来进行教学,具体如下:

(一)蒙古民歌《四岁的红鬃马》——了解唱法、分析音乐(长调、短调);

(二)印尼歌曲《星星索》——分析歌曲艺术风格的成因(地理、历史);

(三)印度音乐《欢迎》——与小提琴对比,乐器形制、演奏姿态、典型节奏;

(四)阿塞拜疆卡曼贾音乐《巴雅提木卡姆》——与新疆《十二木卡姆》对比,从地理关系和文化传承的角度分析音乐特点的生成与发展。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根据教材上关于“呼麦”唱法的定义,指导学生进行尝试性发声练习。

学生练习:(出示课件)

1、尝试。

2、分析并提问。

3、我们要听的是什么风格的音乐?

(二)欣赏《四岁的红鬃马》

1、组织欣赏音乐及讨论活动

2、概述“呼麦”音乐特点及发展

3、音乐分析(呼麦、马头琴)

4、欣赏“呼麦”视频

1、学生聆听音乐,初步讨论。

2、根据初中关于“长调、短调、马头琴”的知识进行音乐分析。

听辩三条旋律,体会“呼麦”的神奇。(修正教材上的错误)

(三)欣赏《星星索》全曲

1、教师提出问题,出示印尼地图,组织欣赏与讨论、看教材。

2、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印尼地理特点对印尼人民的生活方式做进一步阐述,再通过对印尼历史的讲述指出“克隆钟”音乐的产生和特色。

3、葡萄牙民歌“法多”欣赏

4、、印尼民歌《哎呦妈妈》和《梭罗河》欣赏。

欣赏音乐,与前曲进行比较并讨论《四岁的红鬃马》和《星星索》的音乐要素的异同点,对不同地域民间音乐的风格做进一步分析。

学习演唱歌曲片段,掌握典型节奏

比较

加深印象

(四)欣赏萨朗吉(Sarangi)音乐《欢迎》

1、小提琴曲《美丽的罗斯玛琳》片段

2、欣赏《欢迎》片段

3、出示图片,对比。

4、完整欣赏(分析特殊节奏——出示课件)

5、萨朗吉演奏的其他音乐作品欣赏

学生欣赏音乐,思考问题,讨论两首音乐作品及演奏乐器的异同及声音、演奏特点。

完成教材76页“拓展与探究”问题3 加深印象

(五)欣赏《巴雅提木卡姆》

1、欣赏新疆《十二木卡姆》片段

2、欣赏《巴雅提木卡姆》

3、出示音乐要素比较表格(见附录1)

4、从地理位置进行引导分析

分析总结音乐特点

分析总结音乐特点,与前曲做比较

完成表格

进行分析

(六)小结

教师概括总结亚洲不同地理位置音乐的风格特征,提示学生学习民间音乐并分析其成因及风格特点时要时时关注其所产生的土壤。

学生总结亚洲不同地理位置音乐的风格特征,通过发、对比发表看法。

七、教学评价建议:过程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问题的提出环环相扣,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并参与到问题讨论当中,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方式阐述观点,教师在讨论过程中引导学生相互评价,并予以适当补充。

附录1:

音乐要素

节奏

力度

速度

旋律

音色

相同点

不同点

鲜明而单一的节奏;曲调与伴奏、说唱、喊叫声、独奏等交替进行的音乐特点。

2.指导学生用合作式的方法会用所学习的非洲音乐的基本节奏为歌曲《非洲赞歌》片段伴奏。

3.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一系列的感受和体验活动与过程中,探究关于非洲歌舞音乐的知识与特点,建议可以通过课堂评价的方式进行口头或书面总结和归纳出非洲歌舞音乐的特点。

(二)学习指导策略建议

1.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聆听歌曲《非洲赞歌》,感受、体验非洲歌舞音乐的特点。

2.聆听乐器马林巴演奏的乐曲《门库尔雅》,在通过观察教材上马林巴的图片根据自己的理解表述出音色特点,基本结构、形状、制作材料等。

3.观看各种鼓的图片或音像资料,说出制作材料并利用自制的鼓模仿、学习“鼓语”敲击方法。

4.聆听鼓乐《鼓舞》,《南孩之舞》,探究鼓在非洲音乐中的功能和用途。学习《鼓舞》片段,体会鼓手以有力的身体动作,敲击出洪亮的、富有震撼性的鼓声。

5.学生活动,分别播放爵士乐和非洲歌舞音乐,并让学生跟随音乐舞蹈,感受非洲音乐和爵士乐之间的联系。

六、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通过聆听《男孩之舞》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体验非洲音乐的特殊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趣。

1.播放赛内加尔鼓乐《男孩之舞》片段,结合课本上的图片,启发学生想象鼓乐演奏的情景并让若干学生自由的跟着节奏跳起来。

2.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刚才播放音乐的特殊性。

1. 学生聆听和舞蹈,感受、体验非洲民间音乐的特殊性。

2. 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述。

3.学生提出不同见解。

二、新授:

(一)欣赏《鼓舞》片段

(二)欣赏《非洲赞歌》

(三)《门库尔雅》

1.教师把学生的表述进行总结并引出非洲音乐的节奏特点;

2.介绍鼓乐《男孩之舞》和《鼓舞》

3.播放各种非洲鼓的图片

播放音响《鼓舞》片段,4.指导学生拍手模仿音乐中两个基本节奏型,引导体验节奏变化(速度、重音、强弱变化):

①║:ⅩⅩ Ⅹ∣ⅩⅩ Ⅹ∣ⅩⅩ ⅩⅩ∣ⅩⅩ Ⅹ:║

②║:ⅩⅩ ⅩⅩ Ⅹ

:║: ⅩⅩ ⅩⅩ

ⅩⅩ :║

通过这样的练习使学生认识到鼓的音色和节奏在非洲音乐中的重要性。

1.简介《非洲赞歌》

2.播放音响《非洲赞歌》,让学生体会无任何装饰音的旋律走向;鲜明而强烈的单一节奏;曲调、伴奏、说唱、喊叫声、独奏等交替进行的音乐特点。

3.指导学生以合作的方式,用所学习的非洲音乐的基本节奏型为歌曲《非洲赞歌》伴奏。让学生在自身的体验活动中加深对非洲音乐特点的理解。

1.播放《门库尔雅》,让学生自己听辨伴奏乐器是由什么材质构成的。

2.介绍伴奏乐器马林巴(基本构造、形状、制作材料)并展示图片。

3.聆听器乐曲《门库尔雅》,让学生表述马林巴的音色特点。

4.教师进行点评。

1.学生观看图片

2.学生感受非洲鼓的音色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拍手模仿。

3.体验非洲鼓乐的节奏,可做逐人连续的练习

4.学生讨论鼓在非洲音乐中的重要性。

1.聆听音乐并感受其特点。

2.学生分组合作,为《非洲赞歌》伴奏。

1.学生聆听并回答

2.学生观看图片

3.学生聆听音乐,根据自己的理解,表述马林巴的音色特点。

三、拓展与探究

1.分三组讨论

亚唱法”演唱的保加利亚民歌《鸟儿在歌唱》时,可让学生聆听《孤独的牧羊人》、《我的太阳》等不同唱法的欧洲声乐作品,让学生在比较中分析、感悟各种不同演唱方法的基本特点,体味各自间独特的魅力。

(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主动探究欧洲民间音乐在体裁与形式、风格色彩、表现手段等方面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如在初步聆听乐曲后,引导学生说出主奏乐器在音色上有什么特点?风笛和排箫在音色上有什么不同?在课堂上欣赏后有什么新的感受等,然后由学生利用音乐要素来分析乐曲的特点,分析要把握好尺度。

学习指导策略:

在本课实践和参与活动中,学生需要在聆听中听出主题,听出变化,听出音色,并在体验中哼唱、熟悉音乐主题。在讨论归纳这部分参与活动中,学生是主角,教师是引领者、合作者,学生拥有充分表现意见——讨论——达成共识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过程。

六、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及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引出本课教学内容

指导学生的展示活动

2-3个人展示自己在课下网上搜集的有关欧洲历史地理、风俗民情、文学艺术的文字、图片等资料,使学生对本节课内容引起关注

[展开]

感受、体验、讨论欧洲民间音乐风格特点

小结学生的展示活动,板书课题《欧洲民间音乐》

一、简介欧洲民间乐器(风笛)

并播放苏格兰民间乐曲《优雅》

思考:

1、音乐的风格特点是怎样?

2、演奏乐器的音色有什么特点?

二、简介罗马尼亚民间乐器(排箫)并播放罗马尼亚民间音乐《森林的多伊娜和妇女的舞蹈》

思考:

1、这首乐曲的演奏乐器音色有何特点?

2、与上首乐曲相比较,这首乐曲在风格上有什么特点?你感觉表现了什么?

3、根据以上两首乐曲的欣赏引导学生小结欧洲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

三、(一)播放保加利亚民歌《鸟儿在歌唱》

思考:

1、这首民歌演唱方法有什么特点?

2、要求学生随着歌唱,用肢体语言来尽情表现歌曲的情感。

(二)分别播放《我的太阳》、《孤独的牧羊人》,和学生共同探讨三首歌曲的不同唱法的特点。

聆听、感受、思考并讨论这首乐曲的风格特点,风笛音色的特点,探讨其旋律的主要特点。

聆听、感受、思考并讨论这首乐曲的风格特点,排箫音色的特点,探讨其旋律的主要特点

聆听并用肢体语言表现这首民歌的情感表达。学生的积极参与加深对音乐的理解。

哼唱、感受并说出欧洲歌唱方法的不同特点,用比较法引导学生的联想思考。

[深入] 探究欧洲民族民间音乐和欧洲艺术音乐的关系。

肯定学生的发言并举例说明两种音乐的关系。

阅读教科书P91内容,说出欧洲民间音乐和欧洲艺术音乐的特点和二者之间的关系,自学的方法引导思考。

[归纳拓展学习]

1、请学生简要说出自己对哪一种音乐更感兴趣,并说明理由。

2、播放罗马尼亚排箫、秘鲁排箫、中国排箫演奏的不同片断,让学生讨论它们在演奏风格上的异同。

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意见

聆听、讨论

七、教学评价设计

本课是

设 计 意 图

课前播放拉丁美洲音乐风光片。

上课时,教师先用吉他弹唱的形式演唱阿根廷民间歌曲《鸽子》。

教师安排学生浏览欣赏熟悉的音乐作品《飞驰的鹰》、《西波涅》、《鸽子》片段。要求学生欣赏后用讨论和探究的学习方法初步尝试用音乐要素分析拉丁美洲的音乐特点。

聆听欣赏《美丽的小天使》、《小伙伴》全曲。欣赏时要求学生边欣赏边将音乐的节奏用手打出来。(老师和学生共同完成)

用听唱、模唱的方式学唱《美丽的小天使》的旋律。

教师随着《小伙伴》这首探戈舞曲跳一段探戈舞步,鼓励学生在探戈舞曲的旋律中模仿探戈舞步。

教师鼓励几名同学和老师一起随着《小伙伴》的旋律来充满热情的跳探戈舞步,其他同学随着音乐打节奏。

经过一系列的体验感受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对拉丁美洲音乐的风格特点进行总结。

学生感受人文地理环境和民族风情。

欣赏老师演唱感受拉丁美洲音乐特点。

学生欣赏思考、讨论、探究。

欣赏音乐、并随着音乐的节奏律动。

对歌曲《美丽的小天使》进行学唱。

模仿、体态律动

学生以小组探究、讨论音乐风格特点。

创设课堂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先通过熟悉的作品走进拉丁美洲音乐并初步感受音乐特点。

进一步体验拉丁美洲音乐的风格特特点。

体验墨西哥音乐的风格。

以此来加深学生对探戈音乐特点的印象,让学生亲身体验、感受阿根廷音乐风格。

为了让学生更广泛的参与

七、教学评价

教师运用不同的方式了解教学效果。.说出拉丁美洲音乐有哪三种音乐融合而成。.请试着演唱《美丽的小天使》片段体验其节奏特点。.请学生学习探戈舞蹈步伐,并展示。.试说出拉丁美洲音乐的特点。

展开

深入

拓展

1、教师先演奏一段巴赫的《二部创意钢琴曲》 让学生感受体会宗教音乐的风格特点。

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宗教音乐特点。

以此来加深学生对复调音乐与主调音乐特点的印象,让学生亲身体验、感受复调音乐与主调音乐的特点。

在学生创作过程中掌握主调音乐与复调音乐的特点。

六、教学评价设计:

(一)你了解宗教音乐特点了吗?

(二)请你对自己在这个单元的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基础一个客观的评价(参与学习的态度、热情、参与成效、创作激情、学习成果等)。

(三)请你给宗教音乐一个评价(喜欢、不喜欢、一般),并阐述自己的理由。

(四)请你对老师本单元的教学提出自己的看法,一定要实事求是。

七、预留作业:

(一)请用小短文的形式,写出宗教音乐给你的感受,以及复调、主调音乐给你的感受。

(二)根据老师的建议,完善自己的八小节创作。

(五)引导学生从贝多芬音乐中感悟音乐与人生。

六、教学评价设计

(一)以提问的方式,检测学生对教学中所设计的问题理解情况。

(二)探究讨论贝多芬《

2、耳聋的贝多芬在指挥

3、贝多芬代表作品:

《英雄》交响曲,《田园》交响曲,《合唱》交响曲,钢琴曲《献给爱丽丝》等。

4、教师小结:贝多芬——“乐圣”,他是集古典主义音乐之大成,开浪漫主义音乐之先河的伟大人物。

(一)播放贝多芬《 学生讨论

聆听思考

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

展开讨论

学生练习演唱音乐.体验四部合唱

师生合作:

1、学生用器乐形式表演主题音乐、2、学生声乐演唱表现音乐。

学生讨论:

感受音乐从阴暗与绝望、痛苦与沉思、痛苦与斗争的发展,走向全人类的自由和解放、胜利与欢乐、团结和友爱。

写一篇聆听音乐后的感想

引起学生对本课学习内容的关注、切人主题

了解贝多芬生平及代表作品、历史贡献。完整聆听全曲感受基本音乐情绪

激发兴趣、初步懂得奏鸣曲式、奏鸣曲、交响乐的含义。

对比聆听,思考讨论。

调动情绪,活跃气氛。理解贝多芬《

(三)观赏教师提供的影视资料,感受艺术家对舒伯特歌曲的解读。

(四)探究感悟:在充分聆听、鉴赏的基础上,探究舒伯特艺术歌曲所蕴含的深层内容,了解作者本人内心世界的情感。

(五)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了解我国艺术歌曲的创作情况,拓展学生视野。

六、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提问导入:引出本课教学内容。

1、问:在世界著名音乐家的行列中,谁被誉为“歌曲之王”?

2、打开课件,出示课题。

思考并回答问题

以提问方式导入,引起学生对本课学习内容的关注

展开:感受艺术歌曲的魅力。

教师播放童声合唱曲《鳟鱼》,出示问题:

1、音乐的情绪如何?

2、旋律是怎样发展变化的?

3、歌曲的速度和力度有何特点?

聆听音乐,思考问题并加以讨论

完整聆听,感受音乐情绪

激发学生兴趣,利于进一步展开教学活动

深入:进一步了解艺术歌曲的与特点。

(一)聆听:

1、女声独唱:《鳟鱼》

出示问题:

歌曲引子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2、《“鳟鱼”钢琴五重奏》

(二)演唱《鳟鱼》主题:

1、用琴引导学生熟悉主题。

2、用琴带领学生完美的演唱主题。

(三)聆听声乐套曲《冬之旅》中的 让学生了解音乐作品是怎样将环境、氛围、人物形象有机融为一体的体验人物性格特征

归纳舒伯特创作的音乐风格的社会原因

课堂效果检测

拓展:了解我国艺术歌曲的创作情况。

作业展示

将学生上网查找资料制成的课件展示交流;

鼓励学生继续探究,从而更加喜欢艺术歌曲

七、教学评价设计

(一)让学生将本课歌曲进行演唱,个人、分组、自由组合,形式均可。

(二)引导学生对歌曲《魔王》进行即兴模仿表演。

(三)写一篇学习体会,对聆听舒伯特艺术歌曲的感想。

3、音乐知识:“练习曲”

本是为钢琴演奏训练而编写的乐曲,训练目的明确,分为专业练习曲、音乐会练习曲

4、重点聆听

1)请学生欣赏主题

2)请学生欣赏主提再现部

3)听引子部分

4)教师或学生分别演奏 引子、主题。

5、再次播放《c小调(革命)练习曲》。

二、学习作品《爱之梦》

1、介绍音乐家李斯特,匈牙利人,有“钢琴之王”的美誉。

李斯特首创“交响诗”,这一浪漫主义代表性标题音乐体裁。代表作品有《匈牙利狂想曲》、《但丁》、《浮士德》。

2、先欣赏作品主题,并设问。

3、完整聆听《爱之梦》

4、比较两首钢琴作品的风格特点。

三、教师小节

学生聆听感受,学生聆听思考,学生谈感受,学生看、听、记。

学生欣赏教师演奏简短的练习曲。

用心感受音乐

分析、比较、判断主题与主题再现部的细为差别。

感受引子的力度,左手低音的效果

学生聆听、弹奏。

再次聆听,认真理解音乐内涵。

学生展示课下收集李斯特资料。

学生说出对主题音乐的感觉。(速度、力度、情绪)

说出主题出现了几次,乐曲是怎样发展变化的。

学生以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归纳总结浪漫主义音乐时期特点。

由当代钢琴家的演奏,激发学生对钢琴艺术的兴趣。

引导学生关注将要学习的内容。

完整聆听,感受音乐情绪。

了解肖邦生平,才能更好的欣赏肖邦音乐作品。初步了解练习曲

基础知识。

感受和理解音乐表现出的激昂与悲愤、刚毅与坚强、感受音乐力度的变化,情绪的起伏。

强化音乐记忆

学生结合肖邦的年代背景,创作经历理解作品。

加强对作品主题音乐的熟悉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兴趣。

七、教学评价设计

(一)两首作品在表达音乐情感上和风格上有什么不同?

上一篇:开发区第四中学家长委员会制度下一篇:二O一三年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责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