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二轮复习

2024-07-02

文化二轮复习(精选6篇)

篇1:文化二轮复习

2014高考政治文化生活二轮专题复习题(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 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莫言用魔幻现实主义手法将中国民间故事、历史事件与当代背景融为一体,赢得世界殊荣,成为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首位中国籍作家。这说明()

A.文 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B.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C.传统文化对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D.大众文化始终发挥着导向和示范作用

2.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触动了无数人的味蕾,透过屏幕,观众们仿佛嗅到了 家的味道、童年的味道、故乡的味道。为制造出这些“触动人心”的味道,央视纪录频道另辟蹊径,改变以往纪录片“宏大叙事”的表达方式,以浓浓的 生活气息和人文气息成功突围,用日益精良的制作水平使影像信息得以更完美的呈现和表达。从文化生活角度,材料主要启示我们()

A.文化创作的灵感直接来自实践

B.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C.要汲取外来饮食文化中的长处

D.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

3.新时期的山东精神植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土壤,孕育在山东这个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是新时期山东人民开创新事业的重要精神动力。这表明()

①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体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 ②推动文化发展的基础在继承,关键在创新 ③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决定因素 ④中华民族精神在社会实践中得到丰富和发展

A.①④B.②④

C.①③D.③④

4.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时,回顾了中华民族的昨天,了中华民族的今天,展望了中华民族的明天。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实现“中国梦”,我们要()

①全面继承祖国传统文化,保持民族特色 ②追求更高思想道德目标,不尚空谈、重在行动 ③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④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5.“2013中国文化聚焦”大型系列活动覆盖非洲三十多个国家以及国内10余个省市自治区。活动期间推动国内8个省市自治区与非洲16个国家建立文化机构间的长期对口合作关系;同时还 将继续举办50余场歌舞演出、36场各类展览,20余起人力资源培训,11个中国电影周(节)、12场中国文化讲座以及图书沙龙、音乐会和艺术家客座创作、文化考察调研等共计200多项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有利于()

①丰富中国传统文化基本内涵 ②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③促进中非文化的交流与借鉴 ④增强中华文化的多元性特征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②④

6.“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过年回家是所有中国人一直以来的共同信仰。2013年春节期间,央视陆续推出了“回家”系列公益广告片,包括《爸爸的谎言》《妈妈的等待》《春节回家》等,呼吁每个人都“别爱得太迟,常回家看看”。不少网友评价这些广告看得让人“心酸泪奔”。据初步估算,央视春节前后一个月播出公益广告的时段价值将超过2亿元。材料主要表明()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促进经济发展 ③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④大众传媒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A.①②B.③④

C.①④D.①③

7.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其中,“和而不同”的文化精神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力量之源。下列有关“和而不同”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它指的是中华文化和其他民族文化虽然不同,但在逐渐走向融合 ②它指的是中华文化能和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 ③它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④它是指中华文化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一切成果

A.①③B.②③

C.②④D.③④

8.2012年11月25日,中航工业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罗阳,在大连执行国家重点工程任务时,突发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因病情严重抢救无效去世。罗阳同志从事航空领域工作30年来,创新技术、强化管理,为中国航空武器装备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用生命践行了“航空报国”的铮铮誓言。这说明()

①在当代中国,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②拥有爱国主义精神就能战胜一切困难 ③爱国主义精神体现在社会实践中 ④自强不息精神是鞭策中华儿女开拓进取的永恒精神力量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9.鉴于江苏教育电视台录制竞猜节目《棒棒棒》时,致使恶言丑行在网上传播,放大了丑恶现象,违背了媒体职业道德,败坏了媒体形象,社会影响极为恶劣。国家广电总局责令江苏教育电视台停播整顿。此举是为了()

A.改革体制,不断推动文化传承和创新

B.严格管理,限制文化产品的经济效益

C.正确引导,支持发展健康有益的文化

D.依法打击,取缔流行性娱乐文化产品

10.用小人物的善举唤起社会的道德感。那些“小人物”令人感动的生活状况、道德行为等,与每个人的生活都很近,由此而得到的感动是最真切、最可接近的,而其中蕴含 的人性力量又是人人都可以真正汲取的。这说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应()

①大力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②从点滴小事做起,脚踏实地、重在行动 ③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④自觉投身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中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11.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中华文化 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是()

A.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推动文化创新B.加大投入,大力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

C.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建立政府主导的公共文化体系

D.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12.多读那些向你传递爱和真善美、博大精神、高尚道德和科学文化的书,你的生命一定会浸透了书香,一定会成为熠熠生辉的发光体,能够创造文明和书写历史,能够一道照耀、温暖别人和后人。这告诉我们()

A.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有助于增强学习的自觉性B.读书能使人致富,书中自有“黄金屋”

C.要在科学文化的陶冶中不断升华自己的思想道德境界

D.加强自身修养必须脚踏实地、不尚空谈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3.(20分)材料一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人民的精神家园和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由于经济日益全球化,当今世界各种文化交流交融交锋越来越频繁。特别是面对国际经济政治格局的深刻变化、美欧主权债务危机的蔓延、“阿拉伯之春”的不断发酵,世界主要国家围绕国际竞争新优势、增强国际话语权的较量更加激烈,中国也成为一些敌对势力西化、分化的重点。因此,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我国文化的软实力是我国现阶段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多样性”的知识,说明如何看待越来越频繁的世界各种文化交流 交融交锋现象。(9分)

材料二 走进首都博物馆,同学们最感兴趣的是“京城旧事•老北京民俗展”:中秋节拜“兔儿爷”、冬至日的“九九消寒图”、过小年“糖瓜祭灶”……大家赞叹之余,也不禁惋惜传统民俗在现实生活中的消逝。有同学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能丢掉我们的“根”,应当把这些传统民俗都恢复起来。

(2)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回答,你赞同把传统民俗都恢复起来吗?请说明理由。(11分)

14.(32分)材料一 党的十八大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1)结合材料一,请从文化创新的角度,分析说明如何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16分)

材料二 山东省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底蕴厚重。山东省提出了加快文化强省的一系列措施:要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培育新时期山东精神;要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齐鲁优秀传统文化;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文化产业载体建设;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合作等。这些措施必将大大加快文化强省的步伐。

(2)运用文化生活 知识,说明上述文化强省系列措施的依据。(16分)

模块提能练(三)

1.选A 莫言的作品赢得世界殊荣说明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A正确。B不符合题意。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对人的影响要具体分析,故C说法片面。D错误,先进文化发挥着导向和示范作用。

2.选D A项表述不科学,文化创新的灵感最终来自实践。B项不符合题意,材料涉及的是文化创作,不是物质财富。C项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汲取外来饮食文化中的长处。

3.选B ①错误,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体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③错误,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但 不是决定因素。

4.选B ①错误,对待传统文化不能全面继承,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排除含①的选项。

5.选C 中非文化交流的活动属于文化传播与交流的范畴,因此②③符合题意。①不符合题意,④说法错误。

6.选D ②说法不当,正确的说法是优秀文化促进经济发展。④说法不当,正确的说法是符合人民根本利益的大众传媒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①③切题,答案选D项。

7.选B ①错误,中华文化和其他民族文化既有区别,又相互尊重和借鉴。④错误,中华文化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一切优秀成果。

8.选D 本题考查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关系,拥有爱国主义精神就能战胜一切困难的说法是错误的,②不选。

9.选C A项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文化体制改革。B项错误,整顿电视台的目的不是为了经济效益。D项错误,对于腐朽文化要坚决取缔,对于娱乐文化要具体分析,不能一律取缔。

10.选D “用小人物的善举唤起社会的道德感”既说明要自觉投身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中,又说明要从点滴小事做起,脚踏实地,重在行动,②④切题,①③不切题,答案选D项。

11.选C 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故C正确。其他选项不符合题意。

12.选C 通过读书,塑造真善美、形成高尚的道德,体现了加强科学文化修养有利于提高道德修养,C项符合题意。A、B、D均与题意不符。

13.(1)①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随着经 济全球化的发展,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交融越来越深入,文化的交锋也越来越激烈。我国必须适应世界文化发展的这一趋势。②一方面,要积极推动中外文化的交流交融,促进中华文化的创新和世界文化的繁荣。另一方面,在文化交流交融中,要保持中华文化的民族特色,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③要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反对文化霸权主义,抵制文化西化与分化的图谋。(9分)

(2)①传统民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传统文化的稳定性是相对的。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政治的变化,一些传统民俗逐渐消失是正常的,不必都恢复。一味的恢复反而会阻碍社会和人的发展。②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 发展的精神纽带,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应保留传承传统民俗中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本特征的内容,传统民俗的具体内涵或形式则可以因时而变。对待传统民俗,应在继承中发展,做出正确的文化选择。(11分)

14.(1)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要自觉投身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之中。

②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要发挥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的主体作用。

③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需要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对待外来文化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④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坚持正确方向,反对错误倾向。既要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又要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每点4分)

(2)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在文化强省建设中,必须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②优秀文化有着塑造人生、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的作用,优秀传统文化起着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精神纽带的作用,应弘扬优秀齐鲁文化。

③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应发挥好文化产业的带动作用。④文化发展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合作,有利于吸收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每点4分)

篇2:文化二轮复习

政 治第二部分:热点专题专题七 加强两岸经贸文化交流 开创和平发展新局面【专题考案】

一、选择题(共60分)1.2009年7月13日,“新金桥Ⅱ”豪华客滚轮载着19个旅游团、630名旅客从福州马尾出发直航台湾基隆港。这是两岸海上客轮直航福州马尾首航,也是大陆直航台湾本岛的第一艘客轮。两岸海上客轮直航①标志着中国统一大业的实现②符合两岸同胞的共同利益③有利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④有利于两岸人员直接的往来与经济合作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 D.③④ 2.2009年5月2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胡锦涛强调,一年来两岸关系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展现出和平发展前景。这反映的哲学观点主要是 A.事物发展的道路总是曲折的 B.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从量变开始的 C.事物发展的趋势是前进的 D.发展就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 3.一样的中秋,不一样的两岸博饼狂欢盛宴!今年中秋节,海峡两岸的金门、厦门、漳州等地的博饼大赛也同步启动,决出了中秋月饼状元。中秋赏月、中秋月饼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习俗。从文化角度说明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其内涵基本不变 ②在台湾同胞的传统文化血脉中,始终涌动着对祖国的认同感 ③传统节日是民族精神的火炬 ④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A.①② B.③④ C。②④D.①⑧

4.“大陆和台湾尽管尚未统一,但不是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分裂,而是上个世纪40年代后期中国内战遗留并延续的政治对立”,这为两岸未来协商和谈判提供了一个指导性的目标。上述论断体现的唯物论道理 A.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B.坚持联系、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C.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坚持客观与主观的具体历史的统一5.2009年7月13日,首个两岸包机直航互动旅游项目在南京禄口机场启动。南京、澎湖之间旅游往返直航包机开通运行,两岸游客只需2小时10分钟即可互达南京和台湾澎湖两地。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属于A.生存资料消费 B.发展资料消费C.享受资料消费 D.生产资料消费6.两岸“三通”在两岸各界长达30年的努力下终于梦想成真,不仅在经济上实现双赢,而且在感情上血浓于水。从文化上看,这有利于A.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C.促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B.彰显中华文化的底蕴,弘扬中华文化

D.增强中华文化的共性2009年10月20日,是澳门回归10周年。澳门回归祖国10年来,“一国两制”方针成功地付诸实践。今天的澳门,社会安定祥和,经济持续增长,民众安居乐业。据此回答7 ~8题。7.澳门回归近10年来取得的成就表明

A“一国两制”是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重 大原则问题 B.“一国两制”是我国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 C.“一国两制”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 D.“一国两制”有利于澳门地区的稳定、繁荣和发展8.以下关于我国中央政府维护澳门繁荣稳定的方针,表述正确的是

①坚定不移地贯彻“一国两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基本方针②始终严格依照宪

法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办事 ③坚定支持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依法施政④着力发展内地与澳门在经贸、科教、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领域的外交关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9.实践证明,改善和发展两岸关系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促进了台海地区和平稳定,受到国际社会广泛欢迎和支持。这番话表明 A.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

B.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是全体中国人的共同愿望 C.实现两岸和平与发展是是全体中国人的共同愿望 D.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10.邓小平说:“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实现第三次合作,而不提中央与地方谈判。”对此段话理解正确的有:①谈判是两党对等谈判 ②统一后两党继续合作

③国民党不以地方代表参加会谈 ④统一后台湾与中央地位平等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11.两岸“大三通”于2008年12月15日全面启动,海运直航、空运直航、直接通邮,60年隔海相望不相通,终成记忆。周末包机扩大为平日包机,截弯取直的新航路,74个开放港口,两岸“一日生活圈”成为现实。两岸“三通”①有利于实现经济融合 ②有利于民族团结,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 ③是符合联合国宪章有关精神 ④是符合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利益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12.从两岸的隔绝到“小三通”,再到通邮、通商、通航的“大三通”充分说明了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B.事物是变化发展的C.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D.认识在不断地丰富和完善13.两岸“三通”虽然基本实现,但离两岸同胞的要求还有一些距离,还不是全面直接双向的“三通”。专家认为,首先,空运直航仍是非商业性的包机形态,是一种过渡性 的特殊安排。其次,两岸通商仍有许多不合理的限制,大陆企业还不能赴台投资。这些都需要两岸双方在今后继续协商解决。从哲学上看,体现了A.必须在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加强协商B.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C.矛盾具有特殊性,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D.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14.随着“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摆在面前的就是台湾问题的解决。实现祖国全面统一,中国共产党必须①加强建设,提高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②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③履行对外职能,寻求国际援助 ④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15.今年来,台湾和大陆之间的货运、客运往来频繁。据悉,台湾一些企业尤其是高科技企业的制造中心,目前80%都已转移到大陆。台湾现阶段对大陆及香港的贸易出口,占整个台湾出口额的40%,进口额也在与日俱增。对大陆来讲,两岸直航将进一步密切两岸经贸关系,对于推动大陆经济发展、解决就业等都具有重要意义。这说明A.实现“三通“是解决两岸经济发展的根本措施B.两岸经济已完全接轨C.两岸经济具有互补性D.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16.开通“三通”,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这是两岸同胞的共同愿望。两岸实现“三通”,加强经济贸易合作,这是①两岸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 ②适应了生产一体化特别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要求 ③促进台海和平稳定的需要 ④发展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17.随着中国政府相继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全中国人民迫切期望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的完全统一,不能允许台湾问题再无限期地拖下去了。我们坚信,在包

括两岸同胞和海外侨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的完全统一一定能够实现。这充分说明①实现两岸的统一是符合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意愿 ②一个中国的原则得到中国人民的认同 ③台湾岛内的人们要求实现高度自治 ④我国要实行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18.中国古代史上,中央政权管辖今台湾地区的最早统治机构是A.台湾办事大臣 B.台湾府 C.澎湖巡检司 D.台湾行省19.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设置台湾府,相同的意义是A.加强了台湾与祖国内地的联系B.维护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C.我国开始了对台湾行使主权D.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20.19世纪70~80年代曾经入侵我国台湾的国家是A.日本和法国 B.日本和美国C.英国、美国和法国 D.日本、英国和法国

二、非选择题(共40分):21.(12分)2009年7月11日至12日,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在长沙举行。本届主题是“推进和深化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合作”,这是论坛自设立以来首次以“文化教育”为主题,目的是共同弘扬中华文化,进一步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论坛重点讨论三项议题: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推进两岸文化产业合作;拓展两岸教育交流合作。材料二:参加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会各界人士经过两天的研讨,达成了六项共同建议:

1、加强两岸文化交流合作,共同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2、深化两岸文化产业合作,增强两岸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3、促进两岸教育交流与合作,提升两岸教育品质。

4、共同探讨协商签订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协议,建立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合作机制。

5、加强两岸新闻交流。

6、支持台资企业在大陆发展壮大,推动两岸在节能环保和新能源产业领域的合作。

(1)请你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能达成六项共同建议的原因。(2)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两岸为什么最终能实现和平统一?22.(18分)材料一:2009年7月13日,“新金桥Ⅱ”豪华客轮载着19个旅游团、630名旅客从福州马尾出发直航台湾基隆港。这是两岸海上客滚直航福州马尾首航,也是大陆直航台湾本岛的第一艘客轮。材料二:从当前世界经济形势看,两岸“三通”正逢其时,因为它有助于双方共同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通过彼此间的经贸往来,减轻外部市场萎缩对出口、航运和港口业带来的压力。对台湾方面来说尤其如此。虽然“三通”初期不可能对台湾经济带来多么显著的效果,但若没有“三通”,台湾就永远不能充分利用近水楼台之便,在庞大的大陆市场上获得更多好处。材料三: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指出:推动两岸关系在新的起点上向前发展,需要我们站在全民族发展的高度,审视世界发展潮流,看清两岸关系发展趋势,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坚持正确方向,拓宽前进道路,不断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政府对台湾问题实行的前提和方针是什么?(2)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两岸为什么要加强经贸合作?(3)从政治常识的角度看,两岸应该怎样实现国家的统一? 23.(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9年5月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读《海峡西岸经济区区位示意图》

(1)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必须实施“对外开放,对内联结,山海协作”的战略,分析福建省实施这一战略的有利条件。

材料二:17—18世纪的中国正处于明代万历和清代嘉庆年间,虽然也经历了“康乾盛世”但由于这种没有先进文化指导无源之水的“盛世”尤如昙花一现,稍纵即逝。特别是此后的百余年间,清王朝仍

以尊孔读经的儒家顽固派为支柱,实行闭关自守的锁国政策,妄自尊大,以天国自居,并且盲目遵循祖宗家法不可违的遗训,醉生梦死,麻木不仁导致殖民主义的侵略,中断了中国社会的正常发展,把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被西方世界凌辱的境地。(2)从历史学角度谈谈你对待中国古代文化的态度。

材料三:贾庆林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多元一体,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既异彩纷呈,形成诸多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又相互融合,构成丰厚多姿的中华文化统一体,并决定着各区域文化的发展方向。中华文化是台湾文化的根基。千百年来,随着大陆居民不断迁徙台湾,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字、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生活习惯、节日礼仪等早已传播至整个宝岛,使中华文化深植台湾、茁壮成长。(3)上述材料是怎样体现整体与部分关系的?

材料四:2009年7月11日,文化部、教育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相关负责人在出席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时,公布了多项促进两岸文化教育交流的政策措施:大陆文化主管部门正在制定并将适时出台惠及台湾演艺界的政策;教育部决定,鼓励、支持两岸高校通过校际交流合作,实施互换学生计划,并相互承认学分;广电总局正在着手制定并将适时出台惠及台湾电影业的政策;新闻出版总署将把北京、上海、福建、江苏、浙江作为两岸出版交流试验区„„

(4)从政治学角度谈谈两岸经贸文化合作中,两岸政府应发挥的重要作用。“专题考案”参考答案: 1.B 2.C 3.C 4.A 5.C 6.A 7.D 8.A

9.C 10.D

11.D 12.B 13.C 14.A 15.C 16.D 17.A 18.C 19.B 20.A 21.(1)①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作为特定历史发展的产物,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能达成六项共同建议,充分体现了在我们传统文化的血脉中,始终涌动着对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强烈认同感。②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为基本内涵。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能达成六项共同建议,体现了团结统一是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之一。

(2)①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在中华传统文化的血脉中,始终涌动着对祖国统一的强烈认同感。②两岸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③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包括团结统一等内涵的伟大民族精神。④先进、健康的文化促进社会发展。中华文化持久深藏于两岸人民心中,渗透在日常生活中,这是联系两岸的最牢固纽带。

22.(1)我国政府对台湾问题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的最佳方式。

(2)①两岸加强经贸合作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

②场经济具有开放性和竞争性。两岸加强经贸合作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③加强经贸合作是两岸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④两岸加强经贸合作有利于实现优势互补,调节余缺,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有利于节

约社会劳动,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促进两岸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提高两岸技术水平,增强两岸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有利于两岸共同防范经济风险。

(3)①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这是实现祖国统一的前提和基础。

②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一国两制”是实现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在一国的前提下,在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在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台湾实行高度自治。

③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这是维护台海稳定、实现两岸统一的要求。

23.(1)①地处东南沿海,海运便利;②北承长江三角洲,南连珠三角,东与台湾岛相望,利于两岸三地的经贸合作 ③山区自然资源丰富,沿海经济技术发达,优势互补,促进产业分区乙和形成产业链。

(2)采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反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绝对肯定和否定的态度。(3)①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区别的,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多元一体,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既异彩纷呈,形成诸多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又相互融合,构成丰厚多姿的中华文化统一体,中华文化是台湾文化的根基。②整体和部分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整体离不开部分,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部分,整体就不存在。千百年来,随着大陆居民不断迁徙台湾,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字、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生活习惯、节日礼仪等早已传播至整个宝岛,使中华文化深植台湾、茁壮成长。

篇3:谈高三数学二轮复习

一、主要原因探讨

(1) 被动学习。许多同学学习非常认真, 花的时间是别人的几倍, 但成绩还是提不上来, 究其原因, 我发现很多学生还像初中那样, 对老师有很强的依赖性, 学习不主动, 老师讲什么就做什么, 不安排作业就手足无措, 也不晓得回顾, 前面复习的知识长时间不去温习, 时间久了又忘记得差不多了。

(2) 学不得法。具体表现在:笔记本、差错本、典题集记了几大本, 问题也有几大本;课前课后只是忙着赶作业, 对学过的知识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对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技法一知半解, 死记硬背, 机械模仿;还有的学生以为多做题就能学好数学, 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大搞“题海战役”……

(3) 不重视“双基”。一些同学自视甚高, 认为成绩已经可以了, 于是将二轮复习时间全部放到后面的解答题上去, 对前面的选择、填空题“不闻不问”, 对一些“双基”知识也不去认真演算练习, 只对难题很感兴趣, 以显示自己的“水平”, 重“量”轻“质”, 好高骛远。这就是为什么有些学生产生“高原反应”的原因。因为难题做多了, 一碰到不会做的题, 就会产生焦躁心理, 越做越烦, 慢慢地做前面的“双基”题就会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 脑子一片空白。

二、解决意见

在高考复习中, 数学复习面比较大, 鉴于目前时间紧、任务重的现状, 我们怎样才能复习出高效呢?建议做好以下几点:

(1) 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就相当于成功了一半, 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当前情况下, 我们要制订好合理的学习计划, 并结合自身特点, 寻找最佳的学习方法;要在老师的引导下复习, 循序渐进, 不能贪多求快, 囫囵吞枣;要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 既要看, 也要做, 既要“瞻前”, 也要“顾后”, 并且一定要“不耻下问”, 做到今日事今日毕。

(2) 要突出重点, 照顾一般。二轮复习, 我们不必平均使用力量。高考的主要考点集中在函数、三角函数、平面向量、立体几何、概率、数列、导数、不等式、圆锥曲线等章节。对这些章节, 我们复习时要求做到面面俱到, 如对函数这一章我们就必须对函数定义、求值、解析式、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奇偶性, 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函数零点等知识点作具体掌握, 这样才能做到考前心中有数, 考试时有的放矢。而有些考点, 我们只需要了解一个大概, 只要点到为止, 记住主要知识点就行了。如“优选法”这一章, 作为新增章节, 而且是湖南省特有的考试内容。只有做到了“大” (重点) “小” (一般) 兼顾, 考试才能取得高分。

(3) 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方法的掌握要靠自己平时的积累, 照搬照抄别人的学习方法通常是不可行的。总体来说, 不管是什么样的学习方法, 大体上要做到:首先, 要经常回顾基础知识。由于第一轮复习战线通常拉得较长, 部分知识和方法可能有遗忘现象, 所以在二轮复习阶段, 我们在强调能力培养的同时, 也要经常回归基础, 做到“四回顾”:一要回顾基本概念、性质、公式、定理及课本中的典型例题、课后习题, 高考往往是“源于教材, 高于教材”;二要回顾常见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如求圆的方程我们常用待定系数法, 求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我们常用判别式法或圆心到直线的距离比较法;三要回顾老师教学时或自己总结出来的常用结论, 如在立体几何中, 看到中点就要想到作中位线证平行, 看到等腰三角形就要想到“三线合一”等常用结论;四要回顾平时的常错题, 借此查漏补缺。同时在回顾的基础上, 对相关联的知识进行横向、纵向分类整合, 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 便于整体掌控。

其次, 要注重通性通法的训练。作者通过研究近两年湖南高考数学试题发现, 高考比较重视通性通法的考查, 淡化对技巧的考查。所以我们在复习时, 要重视对通性通法的训练和运用, 不必过于追求解题技巧。如解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问题时, 我们通常能掌握韦达定理法就差不多了。再次, 我们也要强调基本数学思想的运用。数学思想方法是打开数学题大门的金钥匙。所以我们在复习过程中, 应努力将数学知识抽象、概括形成数学思想方法, 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这样我们就可以将知识考点系统起来, 提升复习效果。如我们复习了椭圆后, 再复习双曲线、抛物线的时候, 我们就可以用类比思想去复习了, 定义、几何性质、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一个个对号入座, 这样复习起来就容易多了。

篇4:如何搞好二轮复习

一、函数与导数:

函数这部分内容,几乎涉及到中学里所学的数学思想方法,例如:数形结合思想、函数与方程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和等价转化思想.函数的解题方法,用到了很多典型的基本方法,例如:配方法、待定系数法、数学归纳法、换元法、消元法、反证法等.

复习时首先要重视基础,基础知识的掌握要全面,其次要注意函数图像的平移变换、伸缩变换、对称变换以及函数图像的翻折变换,这些都是高考出现频率高的问题,应熟练掌握.

有关函数的综合问题一般难度较大,失分较严重,要增加复习力度,要重视有关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指数与对数函数的综合问题,重视应用问题中函数模型的构建,要掌握用解析几何的思想和方法解决代数问题,掌握用导数方法研究函数的性质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例1 (2007年山东高考题)设函数f(x)=x2+bln(x+1),其中b≠0.

(Ⅰ)当b> 时,判断函数f(x)在定义域上的单调性;

(Ⅱ)求函数f(x)的极值点;

(Ⅲ)证明对任意的正整数n,不等式ln( +1)> - 都成立.

解:(Ⅰ)由题意知,f(x)的定义域为(-1,+∞),f′(x)=2x+ = .设g(x)=2x2-2x+b,其图象的对称轴为x= - ∈(-1,+∞),

∴g(x)min=g(- )=- +b.当b> 时,g(x)min=- +b>0,

即g(x)=2x2+2x+b>0在(-1,+∞)上恒成立,

∴当x∈(-1,+∞)时,f′(x)>0,∴当b> 时,函数f(x)在定义域(-1,+∞)上单调递增.

(Ⅱ)①由(Ⅰ)得,当b> 时,函数f(x)无极值点.

②b= 时,f′(x)= =0有两个相同的解x=- ,

∵x∈(-1,- )时,f′(x)>0,x∈(- ,+∞)时,f′(x)>0,

∴b= 时,函数f(x)在(-1,+∞)上无极值点.

③当b< 时,f′(x)=0有两个不同解,

x1= ,x2= ,

∵b<0时,x1= <-1,x2= >0,

即x1∈(-1,+∞),x2∈[-1,+∞).

∴b<0时,f′(x),f(x)随x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由此表可知:b<0时,f(x)有惟一极小值点

x1= ,

当0

此时,f′(x),f(x)随x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由此表可知:0

x1= 和一个极小值点x2= ;

综上所述:

b<0时,f(x)有惟一最小值点x= ;

0

(Ⅲ)当b=-1时,函数f(x)=x2-ln(x+1),令函数h(x)=x3- f(x)=x3-x2+ln(x+1),则h′(x)=3x2-2x+ = .

当x∈[0,+∞)时,f′(x)>0,所以函数h(x)在[0,+∞)上单调递增,

又h(0)=0.∴x∈(0,+∞)时,恒有h(x)>h(0)=0,

即x3>x2-ln(x+1)恒成立.

故当x∈(0,+∞)时,有ln(x+1)>x2-x3.

对任意正整数n取x= ∈(0,+∞),则有ln( +1)> - .所以结论成立.

点评:用导数研究函数的性质尤其是单调性与极值是高考试题中的必考内容,本题的前两问继承传统没有大的变化,第三问利用导数证明不等式,有一定的新意.

在2007年各地高考试题中,比较典型的考查函数与导数知识的还有安徽、北京、天津等.综合分析可预测2008年,函数与导数知识仍为必考内容,函数的单调性与极值仍是热点,另外,应注意导数在不等式证明、研究曲线的切线性质、实际应用题中的应用.

二、数列与数学归纳法:

函数是高考的主线,而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一直是高考的热点,因此,解数列题要注意运用方程与函数的思想方法,分类讨论的思想,等价转化的思想等数学的思想与方法去解题,①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是关于n的二次函数,所以解题时可借助二次函数的性质求解;②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中分母出现1-q,解题时要注意分母为零的情况,要分|q|>1,|q|<1或|q|=1三种情况进行讨论.

数列问题与数学归纳法是密切相关的,经常需要利用合情推理,从特殊到一般,观察分析归纳得到数列中各项之间的递推关系,然后进行证明求解.纵观近几年各地高考试题,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以图、表等形式给出彼此间关系,确定图、表中某一行或某一列中项的规律性质;另一种是借助函数、方程等条件给出项之间的关系,然后确定数列的通项、前n项和的关系式或比较其中某些项的大小关系.

例2 (2007年湖南高考题)将杨辉三角中的奇数换成1,偶数换成0,得到如图1所示的0-1三角数表.从上往下数,第1次全行的数都为1的是第1行,第2次全行的数都为1的是第3行,…,第次全行的数都为1的是第

行;第61行中1的个数是.

第1行 11

第2行101

第3行 1111

第4行10001

第5行 110011

…… …………………………………………

分析:观察杨辉三角形可知,第1次全行的数都为1的是第1=21-1行;

第2次全行的数都为1的是第3=22-1行;

第3次全行的数都为1的是第7=23-1行;

第4次全行的数都为1的是第15=24-1行;…,

所以,第n次全行的数都为1的是第(2n-1)行;

因为第7行8个数为:1,1,1,1,1,1,1,1;

第6行7个数为:1,0,1,0,1,0,1;

第5行6个数为:1,1,0,0,1,1;

所以第63行64个数为:1,1,1,1,1,1,1,…,1;

第62行63个数为:1,0,1,0,1,0,1,0,…,1;

第61行62个数为:1,1,0,0,1,1,0,0,…,1,1;

∴第61行62个数中1的个数为:15×2+2=32.

点评:本题这种图表题型近几年一直在考,解决关键是准确理解图表前几行或列中各项之间的关系,找出规律特点,然后运用合情推理,把此规律特点运用到所求的问题上,问题即可迎刃而解.

例3 (2007年山东高考题)设数列{an}满足a1+3a2+32a3+…+3n-1an= ,a∈N*.

(Ⅰ)求数列{an}的通项;

(Ⅱ)设bn= ,求数列{bn}的前n项和Sn.

解:(Ⅰ)∵a1+3a2+32a3+…+3n-1an= ,∴n=1时,a1= ;

假设n=k时,ak= ;则n=k+1时,3k•ak+1= -(a1+3a2+…+3k-1•ak)= -( + +…+ )= - = ,

∴ak+1= ;由数学归纳法原理知:∴an= .

(Ⅱ)∵bn= ,∴bn=n3n.

∴Sn=3+2×32+3×33+…+n3n,①

∴3Sn=32+2×33+3×34+…+n3n+1. ②

②-①得 ∴2Sn=n3n+1-(3+32+33+…+3n).

即2Sn=n3n+1- , ∴Sn= + .

点评:数列是年年高考必考内容之一,一般一个大题,1-2个小题.本题主要考察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及推导方法,考察数列知识的应用能力和转化的数学思想.同时本题也体现对常规题目运用通性通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2007年各地高考试题中,比较典型的考查数列与数学归纳法的还有全国卷、上海卷、浙江卷.综合分析可预测2008年,高考数列部分要求不会有大的改变,仍重点考察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及常用的求通项、求和的方法,但须注意两点:(1)数列与其他知识的结合(如函数、导数、解析几何等),尤其是用函数与方程思想方法解决数列问题;(2)树立应用意识,能利用数列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三、三角函数

三角函数是以角为自变量的函数,也是以实数为自变量的函数.本部分基本的解题规律为: 观察差异(或角、或函数、或运算),寻找联系(借助于熟知的公式、方法或技巧),分析综合(由因导果或执果索因),实现转化.

变是本部分的主题,角的变换、三角函数名的变换、三角函数次数的变换、三角函数式表达形式的变换等比比皆是,在训练中,强化变的意识是关键,但题目不可太难,要立足课本,掌握课本中常见问题的通性通法,自觉对课本习题进行归类,并进行分析比较,从中发现解题规律与技巧.另外要注意加强三角函数应用意识的训练.

例4 (2007年浙江高考题)已知△ABC的周长为 +1,且sinA+sinB= sinC.

(I)求边AB的长;(II)若△ABC的面积为 sinC,求角C的度数.

解:(I)由题意及正弦定理,得AB+BC+AC= +1,BC+AC= AB,两式相减,得AB=1.

(II)由△ABC的面积 BC•AC•sinC= sinC,得BC•AC= ,由余弦定理,得cosC=

= = ,所以C=60°.

点评:本题考察三角函数在三角形中的应用,新课标对解三角形要求没有降低,同时加强了对应用意识的要求,因此,与应用有关的数学知识成为考察重点.

在2007年各地高考试题中,比较典型的考查三角函数的还有山东卷、全国二卷、湖南卷、安徽卷、江西卷等,综合分析可预测2008年,高考对三角部分的考察将保持4个稳定:内容稳定、难度稳定、题量稳定、题型稳定,考察重点仍是三角函数的概念、性质和图像,求值与三角变换,另外要注意加强三角函数应用意识的训练.

四、圆锥曲线与平面向量:

本专题的重要内容是直线与二次曲线的位置关系,而这种关系可从方程的观点出发,把直线与二次曲线的关系问题等价于直线方程与二次方程联立的方程组解的问题,即等价于消元后的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情况,这是代数方法研究两曲线位置关系的基础.学习本部分内容,不仅为了掌握圆锥曲线的定义和性质,还要通过对他们的研究,进一步学习如何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即掌握坐标法.

这类问题常涉及到:

(1)直线被二次曲线截得的弦AB,其中A(x1,y1),B(x2,y2)则弦长|AB|= + ,与弦AB有关的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及最值问题.

(2)二次曲线上有关已知直线对称的两点问题.

(3)直线与二次曲线相交、相切条件下某些关系的建立及其一些字母范围的确定.

处理以上问题常常用到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关系,整体思想,“设而不求”、间接考虑问题的思想方法和数形结合思想.

例5 (2007年山东高考题)

已知椭圆C的中心在坐标原点,焦点在x轴上,椭圆C上的点到焦点距离的最大值为3,最小值为1.

(Ⅰ)求椭圆C的标准方程;

(Ⅱ)若直线l:y=kx+m与椭圆C相交于A,B两点(A,B不是左右顶点),且以AB为直径的圆过椭圆C的右顶点,求证:直线l过定点,并求出该定点的坐标.

解:(Ⅰ)由题意设椭圆的标准方程为 + =1(a>b>0),由已知得:a+c=3,a-c=1,∴a=2,c=1,∴b2=a2-c2=3.椭圆的标准方程为为 + =1.

(Ⅱ)设A(x1,y1),B(x2,y2),联立得y=kx+m, + =1.得

(3+4k2)x2+8mkx+4(m2-3)=0,

Δ=64m2k2-16(3+4k2)(m2-3)>0,x1+x2=- ,x1•x2= .

又y1y2=(kx1+m)(kx2+m)=k2x1x2+mk(x1+x2)+m2= ,

因为以AB为直径的圆过椭圆的右焦点D(2,0),

∴kADkBD=-1,即 • =-1,

∴y1y2+x1x2-2(x1+x2)+4=0,

∴ + + +4=0,

∴9m2+16mk+4k2=0.解得:m1=-2k,m2=- ,且均满足3+4k2-m2>0,

当m1=-2k时,l的方程为y=k(x-2),直线过定点(2,0),与已知矛盾;

当m2=- 时,l的方程为y=k(x- ),直线过定点( ,0).

所以,直线l过定点,定点坐标为( ,0).

点评:由于新课标降低了对双曲线的要求,因此有关椭圆的内容成为重点,本题主要考察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解析几何的思想方法以及运用解析法处理问题的能力,考察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方法,同时本题也体现了对常规题目运用通性通法解决的要求.

在2007年各地高考试题中,比较典型的考查圆锥曲线的还有广东卷、湖南卷、江西卷、全国卷、陕西卷、天津卷、浙江卷、重庆卷等,综合分析可预测2008年高考本板块以下内容将会是命题的热点:(1)求指定曲线方程或轨迹方程;(2)圆锥曲线的定值、定点问题;(3)圆锥曲线的最值问题;(4)圆锥曲线中的对称问题.

五、立体几何与空间几何体:

立体几何考察的重点在空间图形上,突出对空间概念和空间想象力的考察.立体几何的基础是对点、线、面、体的各种位置关系的讨论和研究,进而讨论几何体,而且采用了公理化体系的方法.

空间几何体是空间直线与平面问题的延续和深化,要熟练掌握概念、性质、面积、体积公式,同时也要学会运用等价转化思想,会把立体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求解,会运用“割补法”等求解,会用类比的思想方法研究线面的垂直与平行关系.

例6 (2007年山东高考题)如图,在直四棱柱ABCD-A1B1C1D1中,已知DC=DD1=2AD=2AB,AD⊥DC,AB∥DC.

(1)求证:D1C⊥AC1;

(2)设E是DC上一点,试确定E的位置,使D1E∥平面A1BD,并说明理由.

(1)证明:在直四棱柱ABCD-A1B1C1D1中,

连结C1D,∵DC=DD1,

∴四边形DCC1D1是正方形.∴DC1⊥DC1.

又AD⊥DC,AD⊥DD1,DC⊥DD1=D,

∴AD⊥平面DCC1D1,

D1C 平面DCC1D1,∴AD⊥D1C.

∵AD,DC1 平面ADC1,且AD⊥DC=D,

∴D1C⊥平面ADC1,又AC1 平面ADC1,∴D1C⊥AC1.

(2)连结AD1,连结AE,设AD1∩A1D=M,BD∩AE=N,连结MN,

∵平面AD1E∩平面A1BD=MN,

要使DE1∥平面A1BD,须使MN∥D1E,

又M是AD1的中点.∴N是AE的中点.

又易知△ABN≌△EDN,∴AB=DE.

即E是DC的中点.

综上所述,当E是DC的中点时,可使DE1∥平面A1BD.

点评:本题主要考察空间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的应用,考察同学们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另外第二问以开放形式给出条件,考察了同学们的创新意识与发散思维能力,是一道较好的文科试题.

在2007年各地高考试题中,比较典型的考查立体几何还有全国卷、安徽卷、江苏卷、天津卷、广东卷等.综合分析可预测2008年,高考内容不会有太大的变化,文科仍以简单的逻辑证明为主,主要是线线、线面、面面的平行与垂直.要求同学们记牢4个公理及相关推论,等角定理,8个相应的判断定理和性质定理及有关的结论.注意作题的规范化.

六、概率与统计

对于概率、统计这部分内容,要注意课本例题、习题的示范性、规范性、导向性的功能.概率、统计的考察以基本知识为主,应注意课本例题习题的形式,特别是概率,背景不宜太复杂,切忌过度拔高而脱离高考和学生的实际.

例7 (2007年山东高考题)设b和c分别是先后抛掷一枚骰子得到的点数,用随机变量ξ表示方程x2+bx+c=0实根的个数(重根按一个计).

(Ⅰ)求方程x2+bx+c=0有实根的概率;

解:(Ⅰ)由题意知:设基本事件空间为Ω,记“方程x2+bx+c=0没有实根”为事件A,“方程x2+bx+c=0有且仅有一个实根”为事件B,“方程x2+bx+c=0有两个相异实数”为事件C,则Ω={(b,c)|b,c=1,2,…,6},

A={(b,c)|b2-4c<0,b,c=1,2,…,6},

B={(b,c)|b2-4c=0,b,c=1,2,…,6},

C={(b,c)|b2-4c>0,b,c=1,2,…,6},

所以Ω是的基本事件总数为36个,A中的基本事件总数为17个,B中的基本事件总数为2个,C中的基本事件总数为17个.又因为B,C是互斥事件,故所求概率P=P(B)+B(C)= + = .

点评:本题的背景比较新颖,避开了传统的掷筛子、射击、摸球、涂色、次品等传统背景,而与一元二次方程结合,这就要求学生应明确整个事件,明确基本事件,并能够准确的计算出这些基本事件的个数及其发生的概率,从题目本身看,严格遵循了课标和考试说明的要求,是一个较好的题目.

在2007年各地高考试题中,比较典型的考查概率与统计的还有全国卷、海南卷、广东卷、湖北卷、安徽卷等.综合分析可预测2008年,高考概率部分主要考察古典概型、几何概型的概率,互斥事件的概率,难度多为低档或中档题;统计从考察的角度看,难度不会太大,仍会以三种简单抽样为主,出现在选择题或填空题中;另外,在突出应用数学的今天,可能会加大考察力度,在度量间的相关关系上出题,应引起重视.

篇5:文化二轮复习

专题四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考点再现】

1、走进文化生活

文化市场对文化生活的影响 发展大众文化的要求 如何看待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2、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的内涵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3、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思想道德建设在文化建设中的地位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公民道德基本规范

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

二、【网络钩建】

三、【重点整合】

(一)走进文化文活

1、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文化生活带来许多可喜的变化;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也引发了令人的忧虑现象。

措施: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2、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提高眼力,拒绝污染)

①落后文化以传统习俗的形式表现出来。

态度:需要不断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和剔除。②腐朽文化。

态度:必须依法取缔,坚决抵制。

3、发展大众文化的要求: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 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

4、文化建设的要求: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落后腐朽文化。

(二)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1、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的内涵: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①指导思想:②目标:③特征:④本质:)

2、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①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主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基础)。

②地位: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3、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先进文化)(1)根本目标:培育“四有”新人(2)内容:

①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A、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C、要坚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②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A、地位: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

B、主要内容

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意识为重点,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族美德、个人品德为着力点,深入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教育,引导人们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C、集中体现: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D、我国公民道德的基本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3)现实要求: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①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②青年学生要投身于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做新时期中国先进文化的传播者。

4、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

(1)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科学文化修养。

(2)如何最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第一、加强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 第二、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不断改造主观世界 第三、脚踏实地,重在行动。

5、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指导思想:关键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2)根本保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3)途径:立足于实践,继承传统,博采众长,积极创新,满足人民需要。

(4)主体: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和创造性

(5)主要内容: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新风。

四、【热点阐析】

《文化生活》与党的十八大精神

(一)进一步阐述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建议:

十八大报告从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战略高度,对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提出了“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中可依据课程标准中“文化与民族精神”、“发展先进文化”等专题的相关要求,结合“我们的中华文化”、“我们的民族精神”、“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等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这些精神

(二)进一步阐明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的任务

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建议:

十八大报告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全局出发,提出了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的任务,要求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求。

(三)关注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要求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建议: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十八大报告阐述民生问题的首要内容。教学中可依据课程标准中“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先进文化”等专题的相关要求,结合“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教育在文化传承中”、“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等内容,重点讲述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意义和有关要求。

五、【易错易混】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主旋律)始终发挥着导向和示范作用,在人民大众的文化生活中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

2、传统习俗就是落后文化

3、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

4、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用中特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引领风尚

5、在文化建设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6、在文化建设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会妨碍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7、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8、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也是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

9、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10、精神文明建设规定着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是文化建设的灵魂

六、【巩固练习】

1、当前,文化市场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的同时,也出现了“娱乐化”“低俗化”的倾向。针对这种现象,在文化消费时我们应当()①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 ②选择个性新潮的文化价值取向 ③发展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 ④提升自身的文化审美品位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2012年4月,某地干洗店店主全家不幸罹难,店主姐夫含泪通知顾客前来取衣退 卡还钱,被人们誉为 “信义姐夫”。他的行为感动了许多市民,欠账的顾客也赶来还 钱,商户们还自发挂出了“崇尚诚信,传递温暖”的横幅。这件事情表明诚信

A.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 B.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

C.能够引领社会主义良好风尚建设 D.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基础

3、要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从文化建设的角度应当()A.拓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B.倡导和践行传统文化的价值观 C.优先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素养

D.改造腐朽文化并取缔落后文化

4、《星光大道》栏目自开播以来一直坚持以“百姓舞台”为宗旨,没有门槛,没有距离。来自全国各地各行的普通群众登上央视舞台,各显其能,展示丰采,真情互动,挑战自我。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星光大道》栏目()A.反映人民的利益和呼声

B.面向广大人民群众 C.以追求形式多样为目标

D.以弘扬主旋律为己任

5、穿越剧以“穿越”的手法演绎历史,满足了不少人的欣赏需求,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以“穿越”的方式解读历史也引来了更多的反思,甚至受到批评。这就要求影视作品的创作要能够

A.满足大众的娱乐化需求

B.提高人们辨别异质文化的能力 C.保障人们基本文化权益

D.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6、近年来,我国开展道德模范评选活动,树立来自基层、来自群众的道德楷模,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我国重视思想道德建设是因为它:

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②能提供精神动力和正确价值观,决定社会发展进程和方向 ③体现了先进文化性质和前进方向,有利于培育“四有”新人 ④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易中 天因讲《品三国》而被戏称为“学术超男”,不过他不认同,他说:“其实我讲的是萝卜史学,所谓萝卜:一是草根的,二是很健康的,有益身体的;三是它可以生吃,素吃,荤吃,老少皆宜。”这留给我们的思考是()A.要发展传统文化

B.要发展经典文化 C.要发展大众文化

D要发展先进文化

8、“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强国必先强教。只有一流的教育,才能培养一流人才,建设一流国家。要抓紧启动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从文化的角度看,这是因为教育

①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②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

③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作用

④教育是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保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雷锋精神犹如一座巍然矗立的灯塔,放射着夺目的光芒。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雷锋精神、开展学雷锋活动,要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今天,雷锋勤俭节约的美德可以转化为低碳、节能灯环保意识,学雷锋助人为乐的品质可以转化为奉献、互助等志愿者精神。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从精神文明建设的角度,分析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意义。(8分)

10、近年来,W村在村民收入不断提高的同时,开展了群众性的“一碑两谱五星”乡村文化创建活动。所谓“一碑”,即树立一座精神丰碑,主要收集本村先辈在革命战争时期的英雄事迹;“两谱”,即撰写时代风范谱、尊老爱幼谱,主要收录在乡村发展、家庭邻里关系中的先进典型;“五星”,即创评“读书、创业、诚信、法纪、勤俭”等五项星级文明户。村民们以极大热情参与了这一活动,讲身边事、树身边人、自评自荐、互评互荐,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的有关知识,说明该村开展“一碑两谱五星”活动取得成功的道理。(10分)

参考答案:

9、①开展学雷锋活动,有利于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培育“四有”公民;②有利于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③有利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④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修养,推动思想道德建设

篇6:文化二轮复习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电视剧《红色摇篮》于2010年1月16日起,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间播出,引起闽西人民的强烈关注。据此回答1~2题。

1.《红色摇篮》是根据闽西等苏区革命历史题材创作的红色经典电视剧,电视剧开播后,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闽西红土地的了解。有观众表示,看该剧的感受是“掌声不断,泪水不断”。这表明()A.文化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

B.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C.文化的发展与社会实践同步

D.文化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精神力量 解析:《红色摇篮》是根据闽西等苏区革命历史题材创作的,说明了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了文化;观众受到了感动,体现了人们在享用文化,B项正确。A项观点不符合题意;CD两项观点均错误。

答案:B 2.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丰富人们文化生活的同时,也促进了闽西旅游经济的发展。由此可见()A.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 B.文化现象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C.文化是经济繁荣发展的基础 D.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解析:红色文化促进了闽西旅游经济的发展,体现了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D项正确;AB两项观点不符合题意,经济是文化的基础,故C项观点错误。

答案:D 3.(2010年济宁一中反馈)工信部下发《通知》,要求所有在我国境内生产销售的计算机出厂时都要预装一款名为“绿坝—花季护航”的绿色上网过滤软件,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网络文化环境。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是因为()A.网络文化环境对青少年成长起决定性作用 B.网络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C.网络文化是维护自身经济安全不可缺少的精神武器 D.先进的健康的网络文化会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

解析:良好的网络文化环境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因为先进的健康的网络文化会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故D项正确。A项观点错误,BC两项观点均不符合题意。[来源:学|科|网] 答案:D 4.2010年2月27日,温总理与网友在线交流谈读书心得时说:“书籍本身不可能改变世界,但是读书可以改变人生,人可以改变世界。读书关系到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和修养,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素质,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一个不读书的人是没有前途的,一个不读书的民族也是没有前途的。”这说明()A.文化是一种物质力量,可以直接推动社会发展 B.文化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C.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D.文化可以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解析: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不能直接推动社会发展,排除A项;C项不符合题意,D项表述错误,健康、优秀的文化才能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故选B项。

答案:B 5.文化现象无处不在。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有()①2010年5月6日,由朝鲜血海歌剧团创作的大型歌剧《红楼梦》在北京电视台大剧院上演 ②2010年4月13日,核安全峰会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 ③同学观看第十一届全国运

动会开幕式 ④2010年1月31日,“大地情深”——全国城乡基层群众小戏小品展演活动开幕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

A.①③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解析:要区分文化现象与政治现象,②观点属于政治现象,其余各项均属于文化现象,故D项应选。

答案:D 6.2010年3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在河北调研时强调,把丰富的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业发展优势,使文化产业成为河北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在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上发挥更大作用。这一提法的理论依据是()A.经济对文化具有决定作用 B.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 C.文化和经济相互交融 D.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解析:把丰富的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业发展优势,在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上发挥更大作用。体现了文化对经济的反作用,B项应选;ACD三项观点均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答案:B 7.2010年5月7日,朝鲜歌剧《红楼梦》在北京电视台剧场举行访华演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出席观看,该剧伴奏音乐采用了以朝鲜民族乐器为主,辅以西洋乐器的演奏方式,使该剧更具韵味。朝鲜艺术家们的精湛演出赢得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朝鲜歌剧《红楼梦》()①是一种文化现象 ②是人所创造的、为人所特有的 ③就是文化 ④可以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歌剧是一种文化现象,人所创造的、为人所特有的,欣赏优秀文化作品可以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故①②④正确,C项应选。[来源:学科网] 答案:C 8.(2010年广东省佛山市12月调研)梁祝故事在我国的浙江、河南、甘肃、安徽、山东、江苏等十多个省、市广为流传。国家邮政局发行《民间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特种邮票时,众多省、市都认为自己是梁祝故事的原发地,因此纷纷要求举办邮票首发式。材料表明()A.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B.市场经济阻碍文化发展 C.文化是重要的经济资源

D.举办邮票首发式就能拉动经济发展

解析:梁祝故事以及邮票发行均属于文化现象,会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因此,众多省、市都认为自己是梁祝故事的原发地,因此纷纷要求举办邮票首发式,C项应选。A项不符合题意,BD两项观点错误。

答案:C 9.(2011年皖南八校第一次联考)2010年8月1日零时,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亚举行的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作为我国今年唯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的河南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被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河南省继龙门石窟、安阳殷墟之后的第三处世界文化遗产,也是中国第39处世界遗产。世界文化遗产的确定,既能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开发和利用,丰富人们的文化消费,也能大大促进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由此可见()A.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B.文化与经济同步发展

C.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推进作用 D.文化与经济相互决定

解析:题干反映了文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故A项正确。文化有先进和落后之分,只有先进文化才能对经济发展起推动作用,故C项错误;经济决定文化,但不是同步发展,所以

BD两项错误。故选A。

答案:A 10.现在,春节正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节日。2010年春节,在欧洲,伦敦市长玩起了“舞狮秀”;在北美,剪纸老虎出现在纽约时代广场的巨型显示屏上;美国、加拿大、希腊、新西兰等国的领导人纷纷发表讲话向全球华人拜年,有的还走入华人社区,亲自参加华人的新春活动。这表明()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 ②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③中国的软实力增强

④中西方文化相互融合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春节正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节日,春节文化越来越被西方人所接受,一方面说明中国的文化影响力增强,同时说明不同文化的相互交融,③④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故D项应选,①②观点均不符合题意。

答案:D 11.2010年4月9日~11日,联合国气候保护谈判新一轮磋商会议在德国波恩举行。很多与会代表敦促采取措施恢复富裕国家和贫困国家之间的信任,但没人对今年12月在墨西哥坎昆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达成突破性协议抱有希望。对此有与会者认为:气候问题也受文化制约。这里的文化主要是指()A.先进文化

B.民族文化 C.腐朽文化

D.落后文化

解析:一个国家的民族文化影响其发展的道路,这种文化就是民族文化,B项正确。答案:B 12.面对一路飙升的房价,工薪阶层掏空了腰包终修成房奴。电视剧《蜗居》一经播出,迅速红遍大江南北,创下了较高的收视率。这说明()A.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 B.要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先进文化 C.国家必须对流行文化加强管理和引导 D.必须以创新的方式促进文化的发展

解析:在人们面对高房价压力的社会文化环境下,电视剧《蜗居》创下较高收视率,可以看出正确答案为A项。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B项不选。CD两项与材料不符。

答案:A 13.2010年3月19日,2010年广东省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现场会在云浮市举行。副省长雷于蓝在会上强调,各地各有关部门要从建设文化大省的高度出发,努力完成今年农家书屋建设任务,推动这项利国惠民的德政工程跃上新台阶。重视农家书屋建设,能够()①消除腐朽、落后文化的侵蚀,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②改善农村文化环境,提高农民文化素质 ③满足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④促进农村居民的全面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材料属于国家重视农家书屋建设属于先进文化建设,先进文化塑造人生,②③④观点正确,故应选C项。①中“消除”的观点绝对化,故舍去。

答案:C 14.从2009年12月到2010年5月底,中央外宣办、全国“扫黄打非”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新闻出版总署等九部门将在全国范围内联合开展深入整治互联网和手机媒体淫秽色情及低俗信息专项行动。此次九部门联合开展的专项整治行动得民心、顺民意,只有严厉打击手机淫秽色情,才能还青少年一个干净的、积极的、向上的、健康的网络环境。其中蕴含的文化生活的道理是()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源于特定的环境 ②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③政府坚持了以人为本、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④打击手机淫秽色情,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①②④

解析:注意设问要求“文化生活的道理”,③观点属于政治生活内容,④观点错误,打击手机淫秽色情,净化文化环境,有助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答案:C 15.福州市某知名中学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书卷气”。学校学生会和团委通过集邮协会、文学社等社团,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图书馆办“书评”栏目,向同学们推荐好书;学校在“科学艺术节”期间,还专门邀请校外专家和优秀校友到校为学生开设专题讲座。该中学这样做是因为()A.校园文化对师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B.校园文化能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C.校园文化的创新途径在于学生博采众长 D.校园文化具有增强学生精神的巨大力量

解析:该中学的做法重视了文化对人影响的潜移默化的特点,A项正确。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答案:A

二、非选择题(共40分)16.(12分)2010年4月28日,由山东社科院主办的“山东省经济社会文化形势分析暨2010年《山东文化蓝皮书》发布会”在济南举行。发展文化经济,提升文化软实力,增强核心竞争力,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时代潮流,是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现代化强国,需要大力提升文化软实力,推动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

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说明国家大力提升文化软实力的理由。

解析:要从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如何提高文化软实力两方面解答。答案:(1)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2)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17.(18分)2010年5月8日,第三届中国(滕州)国际墨子文化节在滕州市隆重开幕。本届中国(滕州)国际墨子文化节围绕“弘扬优秀文化、引领科技创新、促进全面发展”这一中心,突出“传承班墨文化,共享和谐创新”这一主题,集展会赛事、学术交流、经贸洽淡、文体活动、旅游观光于一体。来自海内外的嘉宾和社会各界朋友,汇聚古老的滕州,追思墨子、鲁班先贤,共同弘扬优秀历史文化,秉承兼爱、创新之风,推进和谐社会建设。通过本届文化节的举办加强了国内、国际间的经贸合作,加快发展滕州区域特色经济,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

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请你为滕州日报社撰写一篇文章,分析举办第二届中国(滕州)国际墨子文化节的意义。

解析:分析文化的意义要从文化对社会经济发展和对人的发展两方面分析。[来源:学科网ZXXK] 答案:(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通过举办墨子文化节活动,有利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

(2)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打造墨子品牌,提升滕州城市品位和知名度,可以促进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3)文化塑造人生,通过参与墨子文化节活动,秉承兼爱、创新之风,可以丰富我市居民以及广大游客的精神世界,增强其精神力量,促进其全面发展。

18.(10分)材料一 2010年1月29日开幕的广东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上,广东省省长黄华华作政府工作报告,在提到文化市场和文化产业时说,广东2009年文学艺术创作成果丰硕,涌现出《潜伏》、《喜羊羊与灰太狼》、《秋喜》等一批有广泛影响力的广播影视精品力作。

材料二 综观近年来广东文化发展的现象与轨迹,可以看出,广东文化在“潜伏”中“崛起”,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努力营造了文化发展的良好环境和氛围;二是充分尊

重和把握了文化发展与市场需求之间的规律;三是紧密结合了国际视野和文化传统之间的关系;四是有效整合各种要素形成文化发展合力,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最终形成了推动文化发展的强大动力。

请你从《文化生活》角度,谈谈广东文化的发展对广东经济发展的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注意结合材料分析。

答案:(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给予经济以重大影响。广东文化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广东文化产业的崛起,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2)广东文化的发展能促进人们消费内容的丰富和消费水平的提高,提升人们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为广东经济发展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上一篇:心理生活人生结课感想下一篇:社区工作实务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