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变成快乐学习的天使

2024-07-19

让孩子变成快乐学习的天使(通用8篇)

篇1:让孩子变成快乐学习的天使

让孩子变成快乐学习的天使

——浅谈教育信息化环境下新课程卓越课堂的评价方式

重庆市璧山县正则中学张华丽

“理想的学校没有恐惧,只有信任。”

“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

一个有力的声音在全世界响起,一间又小又破的漏水教室

创造了教育界的奇迹,一个普普通通的教师成为了世界的焦点。他就是雷夫·艾斯奎斯和他的第五十六号教室。三月6日、7日两天,美国杰出教师雷夫中国报告会在北京大学百年讲堂举行。报告会现场雷夫与来自全国各地近两千名校长、教师分享了他在“第56号教室”的故事,与学生建立信任关系的方法,与中国著名教育家对话,回答了中国教师的提问,并给中国教师提出了建议。

在《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一书封面的醒目处写着“让孩子

变成爱学习的天使”。在教育实践中,雷夫老师逐步感悟并形成了“让孩子们站在同一条起跑线”,“我们的期望决定孩子们的表现”、“做一名智慧而成功的教师”、“孩子也是教师和家长的老师”、“教孩子终身受用的技能”、“永远不要失去对孩子的关注”等许多先进的观念和认识。“成功无捷径”是56号教室的座右铭,“好孩子,行事要努力”是56号教室的口号。

孩子们越来越缺少快乐的甘泉,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如

何构建卓越课堂,我觉得快乐是标尺,是首要条件,让课堂变

成学生快乐学习的乐园,让学生变成快乐学习的天使,这就是卓越课堂。课堂的本质应该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生命体,这个生命体的主角就是充满好奇心和怀有学习热情的学生,以及启发学生学习的教师和辅导者。课堂应该是学生自主的和开放的,这样的学习环境才有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帮助他们具有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并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精神,为创造和谐社会和促进全球和平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快乐学习来源于友好平等自由的师生关系。新课程改革,卓越课堂构建中,教师的思想观念发生了转变。教师不再一味地担当“二传手”,而是鼓励学生与学习对话,即放手发动“一传”。教师不再是一个传统的知识灌输者,而是一个点燃学生学习热情和生命激情的“纵火者”。教师不再扮演学生成长的直接“决定者”,而是命运的“影响者”,教师通过把学习和成长权交付给学生,部分实现了学习的“事归原主”。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教师从未像现在这样“相信学生”。教师不再甘于担当“牺牲者”,而是一个共同的“成长者”,教师的职业境界通过卓越课堂得以提升。

1、快乐学习来源于教师有激情的课堂教学。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激情的课堂教学,能够使学生带着高昂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知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

具有求知热情的教师自己相信自己所做的事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值得去孜孜不倦地追求,并在教学过程中把这种求知兴趣和求知信仰传达给学生,唤起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信念,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形成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与教师的这种热情密切相关。

激情课堂的气氛营造来自于教师的激情发挥。课堂上,教师不仅应自始自终保持饱满的精神状态和情绪(教师自己的“激情”),同时还要善于对学生“激”情,即善于调动学生的情感、兴趣。在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今天,教师的全部激情就是为实现对学生的激励、鼓舞和唤醒,使课堂成为师生互动、情感和谐的统一体.只有营造了这样的“激情”课堂,才能使学生从“知之”到 “好知”再到“乐知”。武汉市第11中学相当有个性的新锐女教师朱丽琨就用她的激情引爆物理课堂,她讲摩擦力跳杰克逊的“太空步”,串知识点唱周杰伦的《七天》,讲核物理结合日本大地震时展示了脱口秀,这样充满激情的课堂学生怎么会不快乐呢?

2.快乐学习来源于教师殷殷的期望

学生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他们的期望值。学生如果从教师那感受到的是“你很笨,不是读书的料”,学生就会丧失信心,自暴自弃。相反,学生从教师那感受到的是“你有能力学好,你是聪明的,只要努力就能成功”,学生就能加倍努力,即使失败,也认为是暂时的。教师应当对自己和学生怀有很高的成功期望,相信所有的学生都能掌握所教内容,而自己也有能力帮助所有的学生学会。

学生会将教师对他的期望值内化为自己的期望,进而影响到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努力程度。教师需要为每个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让学生能够成功,有成功的快乐体验。这种成功的快乐体验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看到自己的能力,倍加努力,取得更大成功。这是一种良性循环。对于那些学习困难,不相信自己能够成功的学生,更需要体验成功。即使不能让学生总是成功,至少要保证每个学生大多数时间里能够成功。每学期我都会选择一些程度不同的课文,让学生来当老师给学生讲授。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期望,精心准备,效果出乎意料的好。

3.快乐学习来源于教师满满的信任。

一个成功的教师总是那些学生觉得“值得信赖”的教师,“可信任感”有助于创造一种轻松的、安全的心理环境,使学生相信教师能够帮助他们获得成功。

正如雷夫所说,“我们不需要长篇大论的对他们谈我们多么负责人,而是让他们自己把信任放在我们肩上。孩子们一直看着你,他们以你为榜样。你要他们做到的事情,自己要先做到。为孩子们打造一个坚固而友善的避风港,就等于给了他们机会,让他们成长为充满自信而有快乐的人。”

尊重孩子,把孩子当成有思想有灵魂的个体,在课堂上建立一种友好自由平等信任融洽的师生关系,给学生自由呼吸的空间,让孩子感受到一种尊重,一种平等,一种自由,一种期待,一种信任,快乐便荡漾在孩子心中,这是信息技术下新课程卓越课堂发展的关键。

二、快乐学习渗透在参与、合作、互动、讨论的新课堂学习方式中。

卓越课堂形态一定是全程课堂,让素质教育落实到课堂当中,让课堂当中每一个环节、每一名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发展状态、生命成长的状态。理想的课堂,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做到全员参与(不是个别尖子学生的参与)、全程参与(不是暂时片刻的参与)和有效参与(不是形式主义的参与)。

在新课程观下,传授给学生多少知识不是最重要的。新课程要求教师从旧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着眼于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参与、合作、互动、讨论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学习的方式的根本转变,让学生成为学习的快乐主人,实现教育的真正意义的“放生”。每堂课留出10分钟,鼓励学生提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展开自由讨论等。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觉得主要实现“三变”:

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主动性是新的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与传统学习方式中的被动性构成鲜明的对比,两种方式在学生的具体学习生活中分别表现为“我要学”与“要我学”。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多方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的学习内动力。

学生变“教我学”为“我能学”。老师引导学生开展有探究意义的学习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性,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让课堂教学成为教师引导,学生参与的学习过程。

学生变“个体学”为“同伴学”。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开展合作学习,在课堂上给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在小组的合作交流中,同伴之间集思广益、协同努力、取长补短,实现共同进步。

三、快乐学习萦绕在自主学习、引导发现的教学形式中。新课程的课堂不再只是教师表演的舞台,教师更多的时候从台前退到了幕后,教师的使命更多的是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课程资源,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主动学习,组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主动性学习是现代学习方式中最重要的特征。它特别强调学生是学习活动不可替代的主体,一切教育活动都离不开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挥。教师要从学习的方法和途径,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和积极主动的探索精神。

四、快乐驰骋探究学习,引导发展,体验实践的原野中。卓越课堂,不在于它的有条不紊,不在于它的流畅顺达,而在于它是否真正地让孩子练习和实践,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脑、动手、动口,通过观察、模仿、体验,在互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学习。延展度-关注社会生活。卓越课堂,能够在知识整合的基础上向广度与深度延展,从课堂教学向社会生活延伸,为学生的进一步探究留下空间,给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平台,展现成果的舞台,激励、引导学生进平台,上舞台。

通过合作探究,激活发散思维,展开想象,以不同的途径、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引导学生,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创造性。要给予学生明确具体的探究目标,教给切实可行的探究方法,提供充裕足够的探究时间,让学生乐于探究、乐于学习。

我希望:课堂上学生的探索得到扶持,失败得到鼓励。我希望:课堂上应试教育结束统治,全面成长得到鼓励。我希望,课堂上老师是幸福的,他们播种知识的春天。我希望,课堂上学生是快乐的,他们找到了心里的家园。孩子快乐学习成为卓越课堂重要的评价方式。

篇2:让孩子变成快乐学习的天使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 充满了好奇,我翻开《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本书,用心地品读着。“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这句话深深地吸引着我,我的内心不时被感动、共鸣充斥着。

在书中,我认识了一位雷夫老师,他工作在一所全美学生最多、教师最少、装备最差、秩序最乱且位于洛杉矶贫民区的学校,在5年的教育生涯中,雷夫老师不断审视、反思、尝试,逐步感悟到:“让孩子们站在同一条起跑线”,“我们的期望决定孩子们的表现”、“孩子也是教师和家长的老师”、“教孩子终身受用的技能”、“永远不要失去对孩子的关注”等许多先进的观念和认识。他强调“道德培养的六阶段”理论,并深信:着力孩子的品格培养,激发孩子自身的高要求才是成就孩子一生的根本。他让学生人人树立“成功无捷径”的信念。“好孩子,行事要努力”是56号教室的口号。

在书中,他明确提出了“教育的真正意义是让学生成为一个更好的人,老师的责任是要不断挖掘学生的潜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格”。

在“点亮一盏有故障的酒精灯”中,雷夫没有让孩子们明白一个化学原理,却通过排除一个小小的故障,让一个小姑娘明白了不放弃就有希望的道理;在一节综合课上,学生安装火箭模型,雷夫在发现其中一组弄错了飞弹部分的装置时不会主动纠正,而是在试飞失败后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雷夫认为“火箭飞不起来不是失败,停止解决问题的尝试才是失败啊。”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可能很多时候都会因时间等原因而没有把握好教育的良机。《第56号教室的奇迹》教育我们每一位老师要学会倾听:“给我一些真相”,抓住每一个绝佳的教育机会;工作中要不断积蓄经验和超强的洞察力和敏锐度;要学会承担责任。

家长和社会将孩子交到我们老师的手里,我们就要视学生如己出,平易近人、公平公正的用爱来教育他们,寻找与学生沟通和引导的机会,经常站在学生和家长的立场去想问题,用宽容和积极乐观的态度处理事情。这样,我们也会迎来学生的尊重和信任。在为学生营造一所如家般的避风港的同时,学生的心里也肯定会为自己的老师留下一席之地。

为了更好的教书育人,每位教者时刻要身正为范,正如雷夫老师所说的:“孩子们以你为榜样。你要他们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我要我的学生和气待人、认真勤勉,那么我最好就是他们所认识的人之中最和气待人、最认真勤勉的一个。”

“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每位学生想要什么?是一时的分数,还是一生的人格?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当然,面对形形色色的学生,教者要坚信“没有害怕的教育”,教是为了不教,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对行为偏差或成绩落后的学生,教者要不离不弃,多一份耐心和关心,在师生间搭建起彼此信任、互敬互爱的桥梁,用宽容的心去善待每一位孩子,让学生有所收获。

当然,在教育的道路上需要学生的陪伴,“让学生快乐的学习,在快乐的氛围中收获果实”是我所期盼的,也是我们的人生目标。真诚的祝愿所有的老师都能够开心、快乐地工作,所有的孩子都能够快乐的学习、茁壮的成长!

“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

武功县实验小学

篇3:让孩子变成快乐学习的天使

第56号教室的学生大多贫困,来自移民家庭,英语也不是他们的母语,这些似乎注定平凡的学生却在一个充满爱心与智慧的教师的培养下,高居全美标准化测试成绩前5%的行列之中。他们长大后纷纷就读于哈佛、斯坦福等顶尖大学并取得不凡成就。这一切奇迹的缔造者就是他们的老师雷夫·艾斯奎斯。这位心灵导师教导了这些学生受用一生的技巧、人格和信念。《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一书讲述了雷夫老师动人的育人故事。

翻开这本书,首先看到的是雷夫的自序,他承认自己曾经因为周围充斥着无尽的标准化测试、快餐主义的文化而感到对前途的迷茫以及对教育事业的失望。但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教室里的火”唤醒了他。当时,他为了帮助班上的一个女生寻找化学实验用的灯芯时,因为太专注,连头发被烧着了也浑然不知。通过这件事情,雷夫领悟到既然自己可以如此地投入教学,那么,自己努力的方向一定是正确的,从那一刻起,他便下定决心永远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教学中。

寻找第六阶段

现在,“六阶段”已成为凝聚全班的胶着剂。信任是地基,“六阶段”则是引导学生学业和人格成长的基础建材。……我在上课的头一天就把“六阶段”教给学生,但不期望他们立即应用在自身行为上。“六阶段”和那些号称“照这二十七条规则做,你也可以培养出成功孩子”的过度简化方法不同,它需要的是终其一生的努力。这六个阶段描绘出美丽的路线图,而学生们的热烈回应,总令我惊讶不已。

——摘自《第56号教室的奇迹》,第14-15页

“教师可以带班级,但决定这个班级优秀或平庸的,是班上的学生。”能建立彼此信任的师生关系是个好的开端,但也仅是“好的开端”而已,对于学生的成长来说,还有一段漫长的路要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六阶段”理论点醒了雷夫,“六阶段论”成为第56号教室的每个学生人格发展的导引。

第一阶段,“我不想惹麻烦”。一个教师可以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就让一个班级变得“有条不紊”,但是仔细看每一个学生:僵硬的表情、拘谨的动作、细弱的声音。不难发现他们被“恐惧”攫取了心。雷夫坦言早年时他曾经使用过“恐吓+处罚”来管制学生,这导致了学生在教师面前噤若寒蝉,而一旦教师不在场的时候就炸开了锅,并且像个游击队员一样学会了和教师玩“捉迷藏”。“我不想惹麻烦”只能换来害怕,除此以外,什么都没有。

第二阶段,“我想要奖赏”。比起“惩罚”来,“奖赏”少了“恐惧”,多了“愉悦”,似乎更高明一些,但从本质上看,这个阶段与前一阶段并没有什么大的区别。无论是小红花、五角星,还是糖果、玩具和游戏,都是教师的一种“贿赂”,学生们就像马戏团的小动物一样,奔着那些诱饵,不断地重复笨拙的动作。这样做的后果导致学生们会患上“奖赏症候群”,没有奖赏的事情不愿做了。另一个潜在的、更严重的危险是,当学生们的眼睛里只有这些外在的奖励时,会忽略了学习活动本身的乐趣和意义,这从长远来看,贻害无穷。

第三阶段,“我想取悦别人”。如果说使学生处于前两个阶段的教师都不能称为“好教师”的话,到了这一阶段,对于一名教师来说,己经是件不容易的事了。随着学生们慢慢长大,他们会取悦自己喜欢的人,面对他们喜欢的教师,他们双眸发亮、腰板挺直、发言积极,教师说什么都愿意听,什么都愿意做,充满了信任。许多教师也会沉迷和陶醉于学生们的这种信任和崇拜之中。然而,清醒的雷夫对他的学生们说:“你们是为了我才刷牙的吗?你们是为了我才系鞋带的吗?你听得出这有多可笑吗?”所以,为了学生们能向更高的目标前进,每一名教师都不应自我陶醉。

第四阶段,“我要遵守规则”。比起纯粹的“个人崇拜主义”,“自愿遵守规则”显然更为理性,一些高明的教师不仅制订规则,而且说明规则的理由,让孩子们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而另一些教师则会邀请孩子们一起参加班级规范的制订,这样的民主参与显然能让学生们更加心悦诚服。这种方法看起来似乎很美,然而依然有问题。雷夫在书中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一位教师为了教学生们学会感恩,他制订了一个规则,当他给学生一个礼物时,学生需要在三秒钟内对他的善意表示感谢。这个方法非常奏效,他的学生总是把“谢谢”挂在嘴边。但是一天晚上,这群孩子去剧场观看演出,他们居然对为他们送饮料和找座位的工作人员反应冷淡。这表明他们只有在那间教室里才会感恩,一声“谢谢”对他们来说只是规则,并不是发自内心的感激。更何况,如雷夫所说,过分“遵守规则”还会培养“循规蹈矩”的人格,也有其不合理之处。

第五阶段,“我能体贴别人”。培养对他者的同情心,无论对成人和儿童来说,都是一个比较高的要求,换言之,很少有人能真正做到,雷夫是通过《杀死一只知更鸟》一书来启蒙学生们的同情心的。在书中,作者阿坦克斯·芬奇说:“你永远无法真正了解一个人,除非你能从对方的角度来看待事物……除非你能进入他的身体,用他的身体行走。”学生们被作品所打动,仁慈心开始在每个学生的心灵中滋长。第56号教室的学生们到哪里都会引人注目,因为他们会体贴别人,轻声说话、拾捡垃圾、表达谢意、帮助弱者等。一旦学生到了第五阶段,基本上可以说这是成功的教育了,但是教师还可以朝着更高的目标前进,这就是“第六阶段”。

第六阶段,“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雷夫坦言第六阶段不但是最难达到的,也是最难教的,第六阶段触及人的灵魂深处,是健全人格的培养。在第56号教室里也有达到“第六阶段”的学生,布兰达就是一个例子。某日,一位母亲牵着她6岁的孩子来找雷夫,告诉他前一天她的儿子被几个恶棍殴打,其他人都袖手旁观,但有一个路过的女孩把他的孩子扶到路边,帮他清洗血污,并护送他回家。这位母亲希望能找到那个女孩,亲自感谢她。雷夫问全班是否有人知道,大家都说不知道。这时,在议论纷纷的学生中间低下头的布兰达显得特别惹眼,在雷夫和布兰达目光交汇时他读到了她的小秘密,布兰达眯着眼,严肃地摇摇手,雷夫明白这是告诉他什么也别问。雷夫和布兰达在毕业后仍然保持了长期的联系,但他们从来没有谈起过这件事。这就是雷夫所说的“第六阶段”,这是最美好的境界,没有任何强迫,没有任何功利诱惑,没有任何规则规训,只是真心想做,并从中获得快乐,不企求任何回报。

标准化测验

标准化测验已经成为本校的梦魇。在沉重的测验包袱下,教师们再也没有充分的时间好好教授学生应该精通的科目。学生们因为参加测验而疲惫不堪,最后累得连自己的测验分数都不在乎了。这种情况衍生出许多悲哀的讽刺,其中最深刻的是:标准化测验旨在帮助学生们成功,却在实际上加速了他们的失败。

——摘自《第56号教室的奇迹》,第69页

在我们的印象中,美国不是一个“应试”的国家,但从雷夫列出的一长串每周、每学期、每年学生需要参加的各级各类考试来看,美国学生面临的考试压力同样不小,更何况报纸上每年至少会公布一次标准化测试结果,作弊、盲目加压等现象也屡见不鲜。

尽管雷夫看到了标准化测验的各种问题,但同时他很清楚学生们也需要面对无奈的现实。56号教室里班训中有一条就是“凡是值得做的事情,就值得好好做”。因此,对于标准化测验雷夫和学生们都很认真。只不过这里的“认真”有不同的诠释。首先,雷夫会告诉大家,测验只是一种测量工具,它测验的是“某种技巧”。因此,如果学生在测验中表现不佳,只是意味着他还没有很好地掌握这种技巧,而作为教师的雷夫很愿意帮助他掌握。在考试前第56号教室还有一个特殊的“娱乐项目”,这是分享学生们以往因为测验成绩不好而引发老师家长们大发雷霆的“恐怖故事”,这些已经过去的小故事让大家捧腹大笑。接着,雷夫会请大家思考一些问题,如:要是他们某次测验没考好,会有什么实际结果?父母朋友是不是会离你远去?未来前程是不是从此断送了?第二天的太阳会不会照常升起?当学生们认真地思考了这些问题后,他们逐渐树立起对测验的正确态度。

其次,在雷夫的数学课中,常常会做一些很特别的题目。比如“63+28=(),请给出ABCD四种答案”,学生们会心领神会地给出四种答案,91 (正确答案)、35 (让把加法弄错成减法的学生选)、81 (让忘记进位的学生选)、811 (给乱加一通又忘记进位的学生选),这个练习让学生们明白,选择题是精心设计的结果,错误的答案是出题者留下的“陷阱”。大家爱上了这个“侦探”的游戏,通过揣测出题者的心思,大家的解题错误率也降低了。

除了“侦破陷阱”游戏外,雷夫还有一个“订正答案”的练习。模拟考试结束后,雷夫会和大家一起阅卷,当问到一个题的答案时,回答的学生不能只说出选项,而且要解释选择的理由,并进而说出其它答案错在哪里,这在无形中养成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尽管第56号教室的学生们可以在标准化测验中胜出,但是雷夫时刻提醒他们:“一生中最重要的问题,永远不会出现在标准化测验中。品格、诚信、道德、胸襟的培养远比测验成绩的提高要重要和困难得多。”比起学生纷纷考进哈佛、斯坦福、普林斯顿等名校的傲人成绩,雷夫更引以为豪、津津乐道的是他们在俄勒冈州帮陌生人捡拾垃圾的善举。

经济学的天空

请容我标新立异。要帮助孩子出人头地,就要拿能让他们终身受用的课程来挑战他们。我的学生们就从我们的经济制度中学到了这样一课。去年,有个目前就读于弗吉尼亚州华盛顿李氏大学的学生写信给我。她在信中提到的事情,比任何标准化测验更精确说明了何谓成功的教学。和其他学生一起在日本时,海伦注意到身旁每个朋友都发生了财务问题,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只好要求父母汇更多的钱给他们,而她是唯一无此困扰的人。因为她懂得节俭的可贵,严格遵守预算,延迟享乐,不只存够了生活所需的钱,还计划在回美国前去其他国家旅行。她谢谢我的教导,并在信中写道,她了解何谓经济责任。这是其他学生所没有的,而她在五年级的时候就学到了。

——摘自《第56号教室的奇迹》,第133-134页

‘红领巾银行”“小小管家”之类的实践对我们来说似乎并不是什么新鲜的事,但雷夫设计的“经济学天空”却有着不同的思考和设计。之所以称为天空,我想大概有两个原因:其一,“经济学天空”意味着雷夫设计的“整体感”;其二,“经济学天空”为学生的未来展开了广阔的翱翔空间。正如书中的海伦所说,遵守预算、延迟享乐、经济责任等别人成年后仍欠缺的东西,她在五年级就已经学到了。

在开学的第一天,第56号教室的学生都会拿到雷夫开出的工作清单,上面有教室管理员、银行工作人员、球具管理员、办公室信差等职业以及相关的工作内容和工资收入明细,学生们可以自愿申请到一份工作。班级中的课桌椅需要收费,并且座位越靠前就越昂贵,学生们可以用租金的3倍买下座位的产权,并拥有出租的权利;额外的工作或参加管弦乐团可以领取资金;未能按时按量地完成工作任务会被罚款;月底有一场拍卖会,竞卖文具用品等;每个学生都有一本分类账页,让学生们记录“收支结余”“交易日期”“交易名称”等。

篇4: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

一、遵循“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不教而教”的教育方法

“先学” ,即前置性预习,“先学后教”就是指学生在课前借助磁带、光盘和课本中的剧本中文翻译来理解课本剧情节并试着学习。在这个方面,我一般按以下几个要点去做:(1)时间的安排:我大概提前三天左右布置下一课的预习,并尽量选在星期五,以便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去预习。(2)对知识的初步感知:一般会在学生学完前一课的那节课上,留出一点时间播放下一课的录像给学生看,或用演哑剧、小品表演、放映相关课件等方式,让学生对新课有一个初步的感知。(3)先学的具体要求:让学生通篇听几次,学会他们最喜欢的句子;或者让他们选一个自己最喜欢的角色来学习;或者让他们把自己最难学会的句子找出来,并努力学会等。(4)家庭教育的配合:老师要尽可能争取家长的配合,可以让有能力的家长和孩子一起学习、表演课文。由于教材内容多是孩子们喜欢的中外童话、历史故事、生活故事等改编的课本剧,所以孩子们非常乐于去学习。

“以学定教”是指教师要先检查学生自学、预习的情况,在了解班上的学习情况之后,再根据教师在上课过程中,检查学生的“先学”情况时发现的问题,去决定“教什么”和“怎么教”。对于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教师就不用在课堂上反反复复地教,可以放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在小组内互学互教,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不教而教”。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应该放在大部分学生在自学、预习中觉得困难的地方,而不是教师自己备课的时候认为困难的地方。我们经常希望通过对课堂教学的预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将关注的焦点更多地放在备课方面,即更加注重课前对课堂教学的预设,而忽略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动态生成。但是,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课堂教学活动往往会出现一些无法预知的难点和无法预设的精彩。因为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我们可以设计一间房子,可以设计一场聚会,可以设计一件衣服,但我们无法设计有思想有生命的人。所以“以学定教”,随时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去调整我们的教学设计,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是非常必要的。

二、建立动态的合作学习小组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特长、性别等因素,按照“互补互助、协调发展,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灵活分组。常用的分组形式有:

1.两人互助式

同桌的两个人就是一个自然的互助学习小组。这种方式能迅速覆盖到每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获得学习和操练英语的机会。

2.四人合作式

这种形式是相对固定的一种组织形式,也是我在教学活动中较常用的一种方式。通常由四人组成,尽量保证每个小组有一个优等生,两个中等生,一个后进生。Part A部分的课本剧排练和表演就经常采用这种形式。

3.大组竞争式

一般以纵向或横向的一排或两排为一大组,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经常把这种分组形式用于Part B的单词竞赛,Part D的游戏和解决难点的游戏、比赛等活动当中。

4.自由组合式

由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组合。这样组成的小组,组内的成员大多兴趣爱好相投,感情相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个性。我经常让学生们在课外利用这种方式来互学、互教、互演;或者在课堂上,利用每个unit的最后一个课时,让学生们在相对固定的四人小组表演完了之后,再自由组合,进行交换角色表演或拓展表演。

教师是合作者、参与者、开发者,学生是需要点燃的火把,因此学生在展开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切不可“袖手旁观”,要不断地巡视,维持正常的课堂秩序,并对学生在合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有效的指导,对开展合作活动顺利的小组进行及时的表扬,对已经完成任务的小组进行检查等等,都是非常重要的,能避免“无效合作”场面的出现,使学生的合作学习更有效。

三、遵循“大表演——小认识——勤熟悉”的教学途径

“大表演”指小学生本英语是以课本剧的学习和表演为中心的。在前置性预习方面,学生在教师的布置和学前的指导下对课本剧进行先学,为表演作好准备; 在课堂学习方面,学生通过四人小组、自由组合小组、大组竞赛等形式去学习和表演课本剧; 在学完一课之后,又对这一课的内容进行改编、表演,或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能力对课本剧进行整合和拓展表演; 在全班面前进行单独的小组表演时,其他学生又在欣赏其他小组的表演过程在学习英语; 课后,学生还可以和自己的朋友或亲人表演课本剧。每一个步骤都与表演息息相关,在一遍又一遍的表演中自然的学习英语、熟悉英语。因为英语是第二语言的学习,我们没有这种语言环境,因此不断地重复,不断地运用,不断地创造各种机会、各种环境去学习这门语言,是一种最佳的学习途径。在不断的表演当中,在做到“勤熟悉”之后,学生就能巧用这门外语,并真正把英语作为一门工具来掌握。

“认识”指的就是在学生得到了充分的表演机会,在“大表演”和“勤熟悉”的基础之上,课本剧里的那些语言知识对他们来说就是小菜一碟了,因为他们已经不知不觉的在表演中掌握了课本剧中几乎所有的英语句子,而且大多能脱口而出,并在日常的活动中去运用。有一次,我在操场上看到孩子们无须排练、熟悉地运用学过的英语去玩“老狼老狼,几点钟? ”这个游戏时,我被震撼了,我也懂得了: 教材是死的,可是人是活的。“熟能生巧”,我们无须担心他们没学语法,不会运用自己学过的知识,孩子的潜力是估摸不到的,当你放开扶他的双手; 当你给他一片自由翱翔的天空; 当你给他自主学习的权利; 当你相信他们,并给他们机会时,你会发现,他能行。

四、尊重学生,多用欣赏的眼光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肯定

“生本教育”提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本,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因此作为老师,应该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并不断地给予学生支持和鼓励,让学生感受和分享成功的喜悦,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这样学生才会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在课堂教学中,当学生回答问题时,我总是用赞许和肯定的目光鼓励他们,并用“Very good!”、 “Excellent!” 、“Well done!” 、“Wonderful!” 、和“Perfect!”等语言鼓励他们,在老师的激励下,学生尝试了成功的喜悦,学习愿望得到了满足,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高涨。

总之,我们要真正做到“以生为本”, 给了孩子们一片自由飞翔的天空,让英语课堂焕发出生命力,让我们的孩子乐学、爱学,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

篇5: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

铁力市第四小学黄秀丰

自参加工作以来,这是我第一次与一年级打交道,之前总听教一年级的老师说:“教一年级的孩子有太多的琐碎与扰嚷。”所以,接班以来我一直都在寻找一种新的方法,希望让自己远离心力交瘁,希望自己可以心平气和,更希望自己能一步步把学生从懵懂无知的孩提培养成爱学习的天使,并让自己在这其中痛苦并快乐着。

《礼记·中庸》中有这样一句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意思是: 不论做 什么事,事先有准备,就能得到成功,不然就会失败。我很喜欢这句话。因为没有理想和目标的人生,就像行船没有了航向。人生道路上就会感到迷茫,不知所从,有时甚至会使人迷失继续奋斗的勇气和信心。所以我认为一年级的老师就应该为学生为自己打好提前量,这不仅是一种睿智,更是教师一种责任的体现。一年级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崭新的没有任何陈见的开始。我想,我会抓住这个契机,从三个方面来鼓励孩子好好表现,逐步把他们培养成有良好行为习惯、对学习感兴趣、爱上阅读的天使。

一、好习惯使人终身受益。

曾有这么一句名言:“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可见,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成功的教育也应从良好习惯的养成开始。

一年级的常规教育要做的事情很多,从文明礼仪、学习习惯、作业的书写到清洁卫生,从每一件细小的事情来严格规范孩子行为,养成良好的习惯。文明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文明礼貌用语的使用要渗透到细微之处。从早晨的师生问好到课上的文具互借,从课间的玩耍到放学后的道别,小到发作业时给学生奖品,如果哪一位同学没有说:“谢谢!”我会故意把练习本或奖品收回来,至到我的目的已达到,我相信,次数多了,孩子们也就知道什么时候说什么话了。文明风气会自然而然得形成。

良好的学习习惯,会使我们的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学具准备上,我会要求学生,每天晚上都要按照课程表提前自己准备好第二天要用的书本、削好的铅笔等学习用品,一样不少地准备齐全,这样做既可避免第二天清晨的忙乱,又可保证第二天能够带齐学习用具,不形成”丢三落四”的坏毛病。刚开学的时候,我会在一旁耐心指导孩子怎样收拾学习用品,应该怎么样摆放整齐。这样让学生自己坚持一段时间后,他们就会慢慢养成习惯。

学生学习课程知识,课前的预习,既是心理准备,也是具体内容的准备。预习是促使孩子积极主动学习,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激发孩子求知欲、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手段。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我的预习要求是:一画,大声地朗读课文,勾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句子。二问,问家长自己不认识的字或词,自学字、词,并写下来。三析,对课文进行分析,说一说课文里的主要内容,最好能够用图画把课文的意思表达出来。四答,尝试性回答课后作业题。五提,提出通过预习后还不懂的问题。“有疑则进”,有求知欲,则有兴趣。孩子带着问题去听课,把主要精力放在预习时未能解决的问题上,在听课时就能产生一种积极主动、轻松自如的心理状态,就能充满自信,这正是成功的学习所需要的一种心理优势。所以培养课前预习的习惯尤为重要。同时,也是培养自学习惯,提高自学能力一种最有效途径。

培养孩子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升华,作业可以检查孩子的学习效果,巩固课堂学到的知识,加深对课本知识理解。要求孩子做到“今日事今日毕”,独立地按老师要求完成当天的全部作业。这样做既能巩固当天所学的内容,又可防止养成拖拉作业的坏毛病。一年级的孩子尚未养成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而这一习惯对于他们以后的发展是必不可少的。我首先要培养学生认真写字的习惯,例如在书写生字时,我要求做到“三到”:眼到、心到、手到。眼到,眼睛要看清字结构;心到,字形要牢记心中;手到,字写的正确美观。我会经常在开放班级展开比赛,展出写得漂亮的作业,在展出的作业上写出一些激励的评语,让他们观看,进行评价。这样,认真写作业的习惯也就在不知不觉中养成。良好的环境卫生是学习的前提保证。一年级的孩子不会打扫卫生,但教师的示范作用会成为他们主动打扫卫生的催化剂。大教育家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其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如果老师做到身先士卒一次,远比在班上讲十遍有效。所以我会选择身教。早早来到班里打扫卫生,来得早的学生看见了,一定会主动帮忙,这时我就会边指导学生边和学生一起干活。等到全班都到齐时,我会表扬和我一起劳动的学生,这样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会自觉早来,抢着打扫开放班级卫生了。

好习惯形成后,我想在班级进行一个每日一评,主要有四个面:纪律星、作业星、礼仪星、保洁星。纪律主要考察课堂情况,如果当日得到老师表扬且没有批评记两颗星,如果没有表扬也没有批评可记一颗星,作业星则是作业按时交记一颗星,作业按时改或者书写工整得两颗星,礼仪方面则是主动问好之类的,保洁星则是分上下午自己的座位没有废纸屑记一颗星,如果能够主动捡起废纸可记两颗星。最后用一句话概括今天我有哪些进步和我明天还要做好什么。

然而,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它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过程,需要老师经常的提醒、督促和长期的指导。薛瑞萍老师的《心平气和的一年级》中提到:一段时间抓一个重点,让“这一点”成为深入人心的班规。对这一做法我很有同感,几

天,甚至几周内都围绕一个中心词,反复表扬完成任务的孩子。这样有意识地反复强调,能尽早让他们懂得这样做是好的。只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化为学生自身的素质,对学生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爱因斯坦的名言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前苏联教育学家斯卡特金说:“教育效果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心理学研究还表明:小学一年级的孩子的学习兴趣直接反映为对教师的兴趣,他们对教师怀有一种特殊的尊敬和依恋之情。为了使孩子们能听我的话,我主要采取如下一些措施:

1.一个“画器官”游戏,激发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继而使他们能听指挥。每堂课刚上课时,我都要在黑板上画四个圆圈,意为四颗脑袋,分别代表四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比赛内容包括:坐姿,写字姿式,听讲,回答问题的数量,提问的数量,朗读是否用手指着字,互相帮助等。在授课的过程中,不断地在圆圈上添加头发、耳朵、眼睛、鼻子、嘴巴、牙齿,如果有任何一个学生表现不好,老师的圆圈上就会多一样器官。有时候,有个别小孩多次不听讲,我就用“反语”来激励他或她:“请大家看某某同学,坐得多端正。我要给他的小组加上一分!”,他或她就会立即“坐直!”到下课时,再总结哪一小组得到的器官最多,那个小组是今天的获胜者,可以从老师处得到一面小红旗。

2.用丰富的教学内容、灵活的教学方法,培养兴趣。学生要有直接学习兴趣,那是再好不过了。培养直接兴趣,教学内容要丰富、新颖、科学、深刻,这是吸 引学生学习的最主要因素。此外,灵活多样富有启发的教学方法,也是吸引学生 学习的重要因素。好的教学方法不仅有助于知识的传授,而且它本身就是一种艺 术,能使学生产生直接兴趣。我会在教学过程选择学生不感兴趣的作文,会积极为学生创设了感兴趣的材料和感兴趣的写作环境:(1).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既积累写作材料有受到教育。(2).先做游戏,再作文,让学生在情绪最佳时写下作文。(3).表演作文,乐中求知,记下同学们在活动中的神态 语言 动作。(4).编故事,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5).给课文“补白”,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浓厚的兴趣充分调动了后进生的主动性,自觉性。丰富多彩的生活成为他们作文丰富资源,让后进生们真正有事可写,有感可发,有情可抒,使作文成为了他们生活中的常事乐事!

3、多表扬,少批评

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曾说过:他不赞成有人说他是“刻苦”学习的,因为他在学习中从没感到“苦”,相反,体会到的是无穷的“乐”。学习若能给孩子带来快乐,那么孩子一定会喜欢学习,年龄越小的孩子,学习兴趣越是以直接兴趣为主。例

如:有的孩子喜欢画画,可能是他乐意用五彩的蜡笔在纸上涂抹,看着五彩的线条在纸上延伸、扩展,他的思维、想象也跟着任意遨游、旋转;也可能是老师经常表扬他,虽然他画得并不怎么样。那么,怎样才能使学习变为快乐的事呢?多表扬,少批评。要善于发现每个孩子的优点。如果老师开口闭口就是“这么简单都不会,光知道玩”,本是恨铁不成钢,却不知好钢已在批评中钝化了,日久天长孩子总觉得自已很差,总有错,在学习中有压抑感,于是厌恶学习。如果孩子是真的做错了,当然也要给予批评,让孩子明白老师为什么要批评他,让他明白道理。老师要尽可能使孩子掌握好知识,一开始就让孩子学懂,这样既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又使他体验了学习的快乐。

4、提出“不让一个伙伴掉队是全班同学的共同责任”,并在班里开展各种活动:(1)互帮互学的“一帮一”活动。安排成绩优秀的同学与后进生同桌,提醒、督促后进生遵守纪律,专心听课,课余当“小老师”辅导学习,帮助改进学习方法。

(2)丰富多采的课外活动。如学雷锋做好事,朗读、讲故事比赛,知识竞赛,硬笔字比赛和游戏抢答等,使学生融进欢乐愉快的集体生活之中,并为他们提供展示自我、表现才能的机会和舞台。(3)争当“红花少年”、“文明学生”和“改正一个缺点,为班级争光”的活动,在班中发扬了正气,抑制了歪风,形成一个比先进、学先进、争先进的良好班风。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学生的兴趣怎会不浓呢? 另外,我还会在创新作业形式与批改风格下功夫,在作业布置上,可多布置诸如“做一件让父母感动的事”、“与小伙伴合作社会调查”、“为同学做一张生日贺卡”等情感性的作业,让学生真正享受到成长的幸福与真情,焕发出生命亮丽色彩。虽然,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是一个长期缓慢的过程,但我会调整好心态,掌握科学的方法,坚持下去,相信我会取得预想的效果。

三、培养终身阅读的兴趣

阅读的能力是孩子受用一生的基本技能,他必将伴随孩子一生,从终身学习的角度来看,阅读,最重要的不是“教孩子如何阅读”,而是“让孩子热爱阅读”。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明确提出:“学习语文的目标就是得到阅读和写作的知识,从而养成阅读的习惯。”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快速发展的阶段,养成良好的习惯对他们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将会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实践告诉我们,在阅读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将会使学生终生受益阅读不仅仅指教材,更多地是指课外读物,如童话、寓言、科普书籍等。好书是孩子心灵世界的阳光,没有什么比好书带给孩子的快乐更温馨、更持久。

为了使学生养成爱读书、多读书的习惯,关键要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开始。我会结合阅读课文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如教《寓言二则》时推荐《寓言故事》,教《卖火柴的小女孩》推荐《安徒生童话》和《格林童话》等;或向学生介绍古

今中外爱读书的典型事例,启发学生爱读书;或开设赏析课,介绍名家名篇,使学生领略语言的无穷魅力;或根据学生不同的爱好,分别向他们介绍各种读书方法,以此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同时还可结合课外活动,经常组织读书心得交流会、故事会、朗读比赛以及“我最喜爱的一本书”等活动,久而久之,学生爱读书、多读书的良好习惯就会逐渐养成。

人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常常给学生讲述古今中外名人爱读书、读书成才的故事。把班级中多读书而进步快的学生特别推出做大家现成的榜样。正像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所说的那样:“教师的读书习惯会影响学生”我会把自己对书籍的酷爱告诉学生,并把读到的好文章读给他们听,看到的好书向他们推荐。在众多的榜样的激励下,学生读书的兴趣会更浓,自然营造起“多读书为荣”的氛围,养成良好的读书风气,学生就会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乘着阅读这艘帆船,乘风破浪,顺利地到达成功的彼岸!

教育是润物无声的美丽缓慢的事业;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世界,要想成为每一个学生的朋友,要想得到每一个学生的信任,需要付出很多的心血。但是,这一切都很值得,因为,我热爱教育事业,我有自己的教育理想!相信有一天男孩子们能如大山一样挺拔,如大海一样正直宽容;女孩子们能如艳阳一样娇艳,如春天一样温和善良。那时我得到的将是一个美丽的世界!

同仁们,良好的沟通是心与心的真诚交流,今天这次论坛,仅仅是我们沟通的开始,期待孩子们在我们的努力中快乐、健康地成长。都能成为爱学习的天使。

最后我把苏慧清一句话送给大家:

生命是鱼汤,至于你尝没尝到出它的鲜美之处,那就要看你是否在里面增添了什么。

生命是时间,只要它一走,就永远回不来。

篇6:让孩子变成快乐学习的天使

我们来看看闻名世界的第56号教室雷夫老师是如何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的:

某日,我在教室里收取学生的家庭作业,作业的内容是以“印第安疯马酋长”为题的简单填字游戏。当天是交作业的截止日期,但丽莎找不到她的作业。当时才刚开学,丽莎迫切想有好表现。她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似的,翻着书桌里的几个资料夹。她知道我就站在她身后,所以拼命在找那一份不见了的作业。

雷夫:丽莎?

丽莎:雷夫,等我一会儿。我带了作业我做过了。真的啊!

雷夫(轻声地):丽莎?

丽莎:真的,雷夫。我真的做过家庭作业(还在拼命找)。

雷夫(已经在哼唱了):丽——莎?

丽莎(从徒劳无功的翻找中停了下来,抬头往上看):什么事?

雷夫:我相信你。

丽莎(不发一语,眼神中带着疑惑):……

雷夫:我相信你呀!

丽莎:真的?

雷夫(轻声地,带着微笑):当然啰,丽莎。我相信你已经把作业做好了。可是你知道吗?

丽莎:什么?

雷夫:眼前有个大问题哦——

丽莎(怯生生地,停顿许久):我乱放东西。

雷夫:没错,你得更有条理一点。现在,何不挑两个你信得过的好朋友?

丽莎:露西和乔依丝?

雷夫:很好。今天吃过午餐以后,请她们帮你整理资料夹,好吗?

丽莎(松了一口气):好……

【资料来源:雷夫·艾斯奎斯.第56号教室的奇迹[M] .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 :11-12.】

很多老师都会遇到这样的事情,我们感到沮丧,但雷夫老师能够让原本会往坏处发展的事情朝好处发展,就在几分钟的时间里,他从可能依照规定惩罚丽莎的恶人,变成受她信赖的师长和朋友。班上的学生在观察他的每个举动之后,把他当作一个讲道理的人看待。这是建立信任的大好时机。故事的结局是,在接下来的一整年里,丽莎再也不曾忘记带作业了。

我们巴不得用枪指着学生让他们照自己的话做,我们坚信这样是对的,这样对学生有好处,可是我们想要的只是这样吗?雷夫老师告诉我们,我们应该为孩子打造一个坚固而友善的避风港,给他们机会,让他们成为充满自信又快乐的人。虽然,这不容易,也不是每个学生都能赢得你的信任,有些学生会背叛你对他的信任;但是,如果我们要求学生有好表现,就必须用行动让学生知道我们相信优异表现的可能。做一个公平的、讲道理的老师,努力地将教室里的恐惧扫除。在与学生共同打造的良好环境里,一同成长,展现出让我们自己都惊奇的好表现。

一、相信学生能行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少年儿童一般都具有渴望得到信任、理解的心理需求。随着年龄的增长,交往范围的扩大和个体意识的增强,表现欲与荣誉感也随之增强,这时他们往往把自己看做“小大人”,独立性越来越强,自尊心强,上进心切,却不得要领,往往会做出一些令人无法理解的行为。这时候,老师需要加以正确的引导,保护好孩子的自尊心与上进心。只有当学生觉得他被信任了,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被调动。

“信任”是教书育人的法宝。多时候,如果你相信学生,把他们当成大人看待,他们也许就真的一下子长大了;如果你始终放心不下,总认为他们不懂事,这也干不了,那也不能干,那么他们也就什么都依赖大人了。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信任,他们才会无拘无束地拓展自己最大的才能!

我们应该尝试着站在学生的立场上看问题,做事情。对于犯错误的学生更不可简单粗暴,一定要考虑学生犯错误的原因,教育、引导学生判断是非、权衡利弊,使学生在有了正确的思想认识的基础上自觉规范其言行。在做出什么决定之前最好多听听学生的想法,站在他们的立场上考虑考虑。即使必须做出处罚决定,也要让受罚者心服口服。

魏书生在一次报告中提到,老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学生自己能干的事情教师就不必多操心,让他们自己去干就行了。他举例说,他们班学生的学费,他从来没收过,都是小组长带着组员去总务处交,从没出过差错。班里好多事都让学生处理,这很锻炼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更体现教师对学生能力的信任和尊重。

要相信学生能行,我们教师对学生的照顾可谓“无微不至”,大事小事都亲自操办,这样做其实就是不相信学生能力的一种表现。久而久之,不但教师身心疲惫,而且养成了学生的惰性。教师的爱,必须通过一定的方式,转化成学生对学习的爱,对生活的爱,应该使学生的能力得到不断的锻炼,获得学习和生活的积极人生态度。

二、点燃学生的激情

“我们无力改变教育体制,却能与孩子一起创造奇迹。”全美最佳教师,故事被搬上好莱坞大屏幕的罗恩·克拉克老师这样认为。他的奇迹教育点燃了学生的激情,他说:“当你走进教室,如果你‘看到’的是一般违反纪律和有学习障碍的孩子,那你肯定会变得手忙脚乱。而如果你‘看到’的是一班律师、商界精英、艺术家和总统,那你就会自如地以你的方式塑造一班高度自信,并对成功有着自我期待的学生。”[9]教师的期待可以点燃学生的学习激情,高期望可以带来不可思议的进步。

我们很多时候看到的课堂是这样的:老师单调地讲课,学生在课桌上趴着睡觉,功课简单至极,学生只通过课本来学习,没有互动,没有生气,也没有激情。教师在设置课程的时候,往往是根据中等水平学生来设计自己的教学,认为这样可以兼顾优秀和学习困难的学生。其实则不然,这样我们牺牲了学习拔尖和学习吃力学生的需要。我们可以在保证了正常教学的前提下,对大部分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设定更高的目标,让学生觉得他们面临的挑战,而不仅仅面对考试。让他们感受到被鼓励的状态,他们就会取得无法估量的成绩。

在成长过程中,学生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关注,渴望得到别人的赏识,尤其这种关注和赏识来自教师。教师若要点燃学生学习的激情,就要深谙表扬的艺术。我们往往因事物繁杂而疏于肯定,有时候又流于形式轻易肯定,这都不足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学会慷慨、充分地肯定学生,认同他们的梦想,我们相信,他们的学习激情终被点燃,会收获意想不到的学习奇迹。

魏书生老师曾经收到一份来自“甘肃省兰州市西北师范大学二附中”的祝福卡:

魏老师:

您还记得我吗?我就是您的观摩课上那个不起眼的小女孩,就是您给了我勇气和希望,就是您教会了我“人是一个广阔的世界”这句话。是您在我生活的里程碑上留下了转折性的一笔。我感谢您,您是一个能教书育人的好老师。

一个不起眼的小女孩舒敏洁

就这样一句“人是一个广阔的世界”就给了小女孩勇气和希望,引导孩子站在一个广阔而高远的立足点上来看待自己,看待人生。教师点燃孩子的激情不是一件难事,只要有心去解放孩子的心灵,激发孩子对未来的向往,就可以燃烧他们奋进的热情。

三、帮助学生制定目标

学习目标是学习的出发点,也是学习的归宿。学生学习不主动,成绩差,往往是因为缺乏上进的目标。拥有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是激发学生自我实现内在动力的基本条件。为学生制定目标不能概而论之,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所在,尊重他们的选择,然后激发他们对目标的向往,并且为实现这些目标而创造条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做的是与学生一起把理想分成几个阶段,树立短期和中长期目标,然后不断地督促学生朝设定目标迈进。当然,我们也要适当地引导孩子将目标放在符合社会需要和个人实际的方向来。

目标是学生前进的方向,是航海中的灯塔。把大目标分割成一个一个小目标,减少跨度,则容易完成。这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所说的,蹦一蹦能达到的目标,是他们乐于去追求的。每次实现一个小目标,即使微不足道,也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会产生滚雪球似的效果。不要忽视那小目标,也许正是这些清晰的小目标改变了学生的不利状况,一步步迈向成功的道路。

篇7:让孩子变成快乐学习的天使

——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有感

一口气读罢《第56号教室的奇迹》,我的内心产生了很大的触动,作为教师,我感到了自身的渺小,感到了自身工作的责任重大和无限乐趣,作为一名孩子的母亲,我认识到了“身教重于言教”的教育原则用在自己孩子身上也同为有效,认识到了“教师”和“母亲”身份不同却在许多方面完全相通。以前,常听老师们抱怨,当老师教育别人的孩子比教育自己的孩子要容易得多,雷夫却说,当家长可以直接作为榜样去引导孩子,还是做家长更容易,为什么会有这两种不同的认识呢?究其原因,还是因为雷夫比我们更用心的教育别人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他做到了“把别人的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来教育!同样是一间教室,因为施教者不同,可以成为孩子们的乐园,也可以成为孩子的梦魇,第56号教室,却成为了学生的天堂,孩子们成为了爱学习的天使。

雷夫说:“孩子们以你为榜样。你要他们做到的事情,自己要先做到。我要我的学生和气待人、认真勤勉,那么我最好就是他们所认识的人之中最和气待人、最认真勤勉的一个。”,这就是第56号教室的精髓所在。这里的老师和学生相互信任,没有恐惧,老师真正成为学生的榜样,学生的追求超越了低层次,而志在“寻找第六阶段”。雷夫详细介绍了学生在学校表现的不同追求,分别是:第一阶段:我不想惹麻烦;第二阶段:我想要奖赏;第三阶段:我想取悦某人;第四阶段我要遵守规则;第五阶段我能体贴别人;第六阶段: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往往宽泛的对学生提一些目标或准则,而六个阶段的分析更具体更容易让

学生明白。读到这一部分时,我在想,我们中的大部分教师可能最高层次也就到达第四阶段吧,而这,已令我们沾沾自喜了。第六阶段,可能直接意识不到。第六阶段不但是最难达到的,也是最难教的,因为行为准则存在于个人的灵魂中,其中还包括了一份健全的人格在内。雷夫用好几个方法来教第六阶段,他用自身做榜样,用卓越的书籍和电影做榜样,对学生进行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每一个关心孩子教育的老师和父母都应该这么做。我们对孩子有很高的期望,并且尽力而为。“正因为孩子们无法无天,所以我们更需要提高期望,不能让无可救药的行为迫使我们降低标准。”

在教学方法上,雷夫的措施也同样让人惊喜。他特别注重对孩子阅读兴趣和习惯的培养,让学生成为终生阅读的孩子是“56号教室”的追求,这应该是一名教师对孩子终身负责的一个重要表现,因为我们的教育不能只顾眼前,而应放眼未来。在数学、科学、艺术教育等方面的教学上,雷夫的做法恰恰是我们现在一再重申的口号——素质教育。他在想尽一切办法让学生爱上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小游戏,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通过遨游世界,让学生认识地理和历史,通过让学生亲手动手做实验,让学生爱上科学„„,这些做法,都在诠释着雷夫的追求——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

被雷夫称之为“疯狂之举”的行为,将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周二和周末,是56号教室的孩子们看电影的时间,好的电影能建立孩子的品格,了解正确或错误决定所造成的深远影响,并且启发他们,让他们就算是身处困境也能为信念挺身而出。雷夫建议我们的父母和老师,务必和孩子一起看电影,启发他们,以身作则,让他们学会安静观影,仔细思考。带领

孩子们“行万里路”、演唱摇滚、欢度圣诞„„,在精心的安排下,这些都成为了孩子们生活中最快乐的事情,也是孩子们成长路上的美好回忆。

篇8:让孩子变成快乐学习的天使

一、编写儿歌,培养好习惯

刚进入一年级的孩子们,面对一个新的环境显得十分兴奋,虽然入学的第一天我已经对孩子们进行了“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的教育,但是由于孩子年纪小、自控能力差,他们对老师的要求根本没有放在心上,上课了有的喝水,有的钻到桌子下面捉迷藏。下课了,一个个像顽皮的小猴子,飞奔到操场上追逐打闹。经过苦苦的思索和请教有经验的老师后,我决定编写浅显易懂、朗朗上口、容易记住的好习惯儿歌带领孩子们朗读,培养孩子们良好的学习习惯。于是“铃声响,进课堂。书放好,坐端正。老师讲,专心听。动脑筋,认真想。要发言,先举手”这样的课堂习惯教育的儿歌便产生了。“眼睛离书要一尺,身体距桌要一拳,手离笔尖要一寸。拇指食指捏着,中指无名指托着,小指缩着”这样的写字习惯歌也形成了……这些新编的好习惯儿歌,节奏明快、生动活泼,读来朗朗上口,容易激发学生对语言的美感和愉悦感,他们十分愿意朗读记忆这样的有关习惯的儿歌。当铃声响起,孩子们还是不愿安静下来,于是我就带领全班同学一起背诵“铃声响,进课堂……”,这样孩子们一下子意识到自己没有坐好准备上课,很快就能安静下来了。当孩子们不能挺直腰杆正确写字时,我们就一起背诵“眼睛离书要一尺……”,孩子们一下子知道了要保持好的写字姿势。好习惯的养成需要不停地练习,儿歌的运用让孩子们愿意记住要养成的习惯,从而更快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巧编故事,激发学习兴趣

苏格拉底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确实,兴趣是一味良药、一把钥匙,谁能很好地运用它,谁就能很好地驾驭课堂,给课堂注入生机与活力。我认为课堂教学追求趣味,但并不是纯粹地、盲目地为了趣味而趣味,追求情趣是为了更高效的教学质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深入挖掘教材中直观形象的因素,利用课文本身的规律,借助形象化,采取多样的课堂激趣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教学,有效地激发学生趣味学习的兴趣。一年级的孩子们刚入学就遇上了枯燥难懂又抽象的汉语拼音,很难对这些枯燥的学习内容产生兴趣,为了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我把汉语拼音称为“美妙而又神奇的拼音王国”,把单韵母和复韵母分别称为“单韵母城堡”和“复韵母城堡”。认识拼音时我就会告诉他们:“今天我们再次走进美妙而又神奇的拼音王国,打开复韵母城堡的门,去认识里面的新朋友。”这样,孩子们对所学的内容充满了惊奇,会迫不及待地想学习新的字母。因此,当教师遇到难懂而又枯燥的教学内容时,不妨巧妙地运用“编一编小故事”的方法,挖掘教材背后的内涵,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

三、仿写童谣、编写故事更精彩

孩子们天生活泼生动,想象力十分丰富,这一切就注定他们是天生的优秀的故事家、儿歌编写家。因此,我充分利用课本上的资源,引导孩子们发挥自己的想象,根据课文中童谣的形式,让他们大胆仿写童谣。如在教到《小脚丫》这首童谣时,孩子们十分喜欢这首童谣,因为它通俗易通,读起来朗朗上口。当我问他们“小脚丫除了能量大田,能量田埂外还有什么用处?你能仿照书上的形式说说吗?”时,孩子们充满了奇特的想象。小脚丫能在沙子上画画,能在水中溅水花……因为充满热情和兴趣,他们创作了许多不同版本的《小脚丫》。又如当我们学到《狐狸和乌鸦》《狼和小羊》等童话故事时,我让孩子们发挥想象续写故事的结尾,他们显示出了极大的热情和兴趣。而当我看到孩子们交上来的各种各样让我意想不到故事时,我不得不承认他们天生拥有编写故事的能力。这样,在仿写儿歌、编写故事的同时,孩子们第一次尝到了创作带来的欢乐,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

上一篇:西城退休流程下一篇:syb创业计划书样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