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大会暨党课上的讲话

2024-09-06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大会暨党课上的讲话(精选6篇)

篇1: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大会暨党课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欢聚一堂,隆重庆祝建党周年,表彰先进党组织。在此,我代表中共市委,向刚才受到表彰的全市党建工作先进单位及“双建设”示范乡镇村党组织,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在座的各位同志并通过你们向全市广大共产党员,致以节日的问候!

近年来,全市各级党组织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不断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紧紧围绕市委的工作中心,全力推进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为全市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在新的形势下,我们正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党的建设的要求更高,任务更重。要更好地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我们广大党员干部就必须在党性、党纪、党风方面有新的提高。借此机会,我们以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深入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着力推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为主题,上一堂党课。下面,我讲几点意见,供同志们参考。

一、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把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的思

想统一到跨越发展的要求上来

落实好科学发展观,是推进跨越发展和加强新时期全市党的建设的连接点。要在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中落实好科学发展观,用科学发展观

来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党看的建设历来是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的。各级

党组织和广大干部要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高度,把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内容,认真领会好、宣传好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使科学发展观深入人心,在全市上下形成共识,为推动我市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和协调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

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我们党以邓**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指针。当前发展正处在一个历史性的关键时期。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对于我们开阔发展的视野、拓宽发展的思路,在更高的起点上加快发展、在更高的水平上全面发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长远的指导性。要切实把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认识统一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上来,消除各种认识上的疑虑,防止在发展上出现偏差,切实增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正确处理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全面发展的关系、加快发展和协调发展的关系、当前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发展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的工作。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树立科学发展观,着力解决好“为什么加快发展、怎样加快发展和为谁发展”的问题,将科学发展观贯穿于想问题、作决策、干工作的全过程,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全面落到实处。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全面审视我们的各项工作,凡是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既定目标思路、工作方针和工作举措,都要一以贯之地加以坚持,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和创新。要通过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宣传和研究,推动各级党委政府决策的科学化,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解决各种新情况新问题的能力。要结合实际,深入研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不断深化对区域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科学

总结、提炼和概括各种行之有效的做法和经验,并上升到理论层面,通过我们的创造性实践来进一步丰富科学发展观的内容。

要自觉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跨越发展的实践。首先,要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的实质。科学发展观要求实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更快更好的发展,它的第一要义是发展,这与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第一要务,在思想上是一脉相承的。我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科学发展观强调经济、政治、文化以及人的全面发展,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但是这绝不意味着要淡化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也不是要通过抑制经济发展来平衡社会发展,更不是要放松发展、不要发展。生产力的加快发展始终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实现全面发展的坚实物质基础。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考虑各地的发展差异和不同情况,而不是强求一律,搞起步走、一刀切。其次,推动跨越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生动体现。跨越发展,是在我市实现“双超”、人均达到美元之际,市委适时根据科学的发展理论对所处的发展阶段作出的准确判断和战略抉择。在某一特定历史条件下,凭借诸多发展机遇和各种主客观因素的聚集,推动区域经济和社会事业超常规地快速、全面和协调发展,这是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和区域发展规律的。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xx大以来,走的是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之路,较为全面协调的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色和经验。近

年来,经济不仅总量跨上了新台阶,而且运行质量也达到了历史最好状态。实践证明,我市所推进的跨越发展,是注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步提升的跨越。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我们都要始终坚持发展这个第一要义,做到能快则快、能先则先,因为只有在加快发展的动态过程中,才能实现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把科学发展和跨越发展对立起来,把科学发展观视作是渐进发展、匀速发展,把跨越发展等同于过热和冒进的观点,都是不正确的。科学发展观非但不排斥跨越发展,而且为跨越发展提供了新的指导。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从的实际出发,就是要求我们做到按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在“两个率先”统领下,坚持跨越发展不动摇。再次,要理直气壮地坚持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跨越发展取向。我们要把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推进“两个率先”、实现跨越发展的新机遇。最近市委召开的九届五次全会,对如何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的跨越发展实践,进行了全面部署。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市委这次全会的精神,结合各地、各部门、各单位的实际,在工作的目标内涵上进一步细化,在战略部署上进一步深化,努力增创发展新的特色和优势,全力推动我市以更快速度、在更高层次上提升全面协调发展水平,不失时机地推进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要在积极应对宏观调控考验中推动我市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一是进一步认清形势,正确看待宏观调控。近年来,由于部分地区投资过热和部分行业低水平重复建设,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国家为此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的政策措施,我们要坚决服从中央宏观调控的统一性、权威性和有效性,确保中央方针政策在落实、政令在畅通。随着国家宏观调控力度的逐渐加大,用地控紧、银根收紧、能源趋紧、审批从紧的趋势日益明显,经济运行中的矛盾和困难日趋突出。面对宏观调控的新情况,要防止产生歇一歇、看一看等松劲泄气的想法,在困难面前,我们决不能怨天尤人,等待观望。不管宏观环境怎样变化,跨越发展的目标定位不能变,全面完成今年各项任务的决心不能变,赶超对手、争先进位的工作要求不能变。总之,我们要坚持科学发展观,辩证看待和正确判断形势特别是经济形势,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二是进一步把握机遇,积极适应宏观调控。条件宽松时有机遇,条件趋紧时同样有机遇;条件宽松时大家都发展,条件趋紧时善抓机遇的地方才能又快又好地发展。我们既面临着严峻挑战又面临着重大机遇,总体来说机遇大于挑战。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仍是我们当前最主要的任务。要紧紧抓住新一轮世界产业分工调整重组的步伐仍在加快、国际资本和产业加速向长三角转移的重大机遇,注意把握国家这次采取的宏观调控措施既有控制更有扶持、在紧环境中仍有很大发展空间的特点,充分利用我市土地资源相对丰富、用电情况要好于苏南等地、民间资金较为充裕等生产要素上的比较优势,努力把这次宏观调控作为我们优化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创新体制机制、解决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的契机,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变不利为有利,化困难为机遇,以积极的态度化解适度从紧所带来的突出矛盾,千方百计把宏观调控带来的负面影响减小到最低程度。三是进一步创新思路,善于应对宏观调控。要努力提高经济工作领导水平,找准服从宏观调控与发挥自身优势的结合点,找准落实宏观调控政策与加快发展的着力点,不断增强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坚持科学发展观,落实好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措施,不仅要讲不能做什么,而且更要很好地研究能够做什么、应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坚持用创新的思路破解发展的难题,积极做好现有条件下能够做的事,创造条件做好应该做的事,挖掘潜力做好提高效益的事。要倍加珍惜当前来之不易的良好发展氛围,努力保持近年来全市上下心齐气顺劲足、凝心聚力谋发展的大好局面,切实把各方面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要在新的形势下以更高的智慧、更大的勇气、更实的作风攻坚克难,自觉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各项工作,推进各项事业,实现我市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

二、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组织建设,为跨越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坚持科学发展观,推进跨越发展,是时代赋予全市各级党组织的庄严使命,是我们肩负的重大历史任务。我们一定要围绕跨越发展的新任务新要求,确立党的组织建设更高的目标定位,自觉服务和服从于跨越发展大局,努力开创我市党建工作的新局面。

(一)从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入手,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领导跨越发展的坚强集体。

抓好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关键所在,也是实现“两个率先”、推动我市跨越发展的关键所在。我们要根据中央《—年全国党政领导班子建设规划纲要》的精神,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着重在提高素质、完善结构、强化管理、健全制度、增强团结等方面下功夫,切实把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实践“三个代表”、实

现跨越发展的坚强领导集体。

第一,要全面提高我市各级领导干部的能力素质。一是要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增强各级领导干部的学习能力。要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高政治素养,提升精神境界,增强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要着眼跨越发展的伟大事业和自身全面发展的需要,广泛学习一切有益知识,开阔胸怀,开拓视野,开启思维,更好地把新知识、新经验运用于跨越发展的实践。二是要适应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增强各级领导干部的发展能力。要牢固确立忧患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和争先意识,增强加快发展、率先发展、跨越发展的使命感,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科学谋划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和本地、本部门实际的工作思路,勇于探索,勤于实践,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形成新认识、达到新境界,全力推进的跨越发展。三是要适应改革发展稳定的要求,增强各级领导干部的统筹协调能力。随着改革的深化、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一些社会矛盾会层出不穷。各级领导干部要善于协调各方利益关系,正确处理各种矛盾纠纷。要进一步密切联系群众,正确引导群众,不回避矛盾,敢于触及热点、难点问题。要坚持依法行政,努力提高执法水平。

第二,要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一是要大力选拔和培养年轻干部。要在推进跨越发展的伟大实践中,开阔选人视野,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把“政治上靠得住、发展上有本事、群众信得过”的干部及时发现出来,大胆使用起来,真正做到以发展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选拔和任用优秀的年轻干部,是干部队伍建设的头等大事,是关系全局、关系长远的重大战略问题。这些年来,我市在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一批优秀年轻干部茁壮成长,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干部的新老交替与合作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必须继续加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力度,为增强未来竞争力夯实组织基础。二是要进一步做好人才工作。目前,我市人才总量在全省处第位,万人拥有人才数处于第位,高级人才拥有量处于第位。总的来看,我市尚处于人才匮乏期,现有人才总量、结构、分布、素质等方面还不能适应我市跨越发展的需求。各地各部门一定要把人才工作视为关系跨越发展成败的关键来抓,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以调整和优化人才结构为主线,抓好培养、吸引和使用三个环节,努力开创我市人才工作新局面。三是要加大干部工作改革的力度。选准人,用好人,归根到底是要不断改革创新干部工作的机制和制度。要继续在扩大民主、完善考核、推进交流、加强监督上下功夫,建立健全正确识人、育人、选人、用人的有效制度和机制,进一步形成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环境,真正做到能者上、庸者下,正者上、邪者下,有功者上、无功者下,使每一个干部都有压力、有动力,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第三,要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实现跨越发展,要求我们正确处理民主和集中的关系,发挥这个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的威力。各级领导班子应进一步增强民主集中制的观念,坚决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在思想上、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党委内部的议事、决策机制,坚决防止和纠正独断专行、各自为政、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等错误行为。主要领导既要有魄力,善于在发扬民主的基础上果断拍板决策,又要尊重其他同志的意见,善于集思广益,实现正确的集中。领导班子的每个成员都要按照集体的决定和分工,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同时又要关心全局,积极参与集体决策,努力形成既有集中又有民主,既有纪律又有自由,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的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要进一步发扬党内民主,切实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拓宽党内民主渠道,广开言路。各级领导干部要始终坚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自觉遵守纪律,按照制度办事,形成上下改革开放一盘棋、同唱跨越发展主题曲、齐做富民强市大文章的良好局面。

(三)从增强党性、提高素质入手,把我市党员队伍建设成为推进跨越发展的主力军。

党员是党的细胞。实现跨越发展,离不开全市广大共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我市现有万党员,党员队伍的状况总体上是好的,近三年来有万多名党员受到各级各类表彰,涌现了农民党员经纪人、党的xx大代表陈美珍,农民的好支书叶剑生等一大批先进典型,最近又有名同志被评为省优秀共产党员,受到省委表彰。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党员队伍中也确实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些党员的思想观念跟不上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一些党员掌握新知识不够,缺少在本职岗位上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本领。少数党员经不起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考验,理想信念动摇,人生观、价值观严重扭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膨胀,滋长以权谋私、贪污受贿等腐败现象。由于社会、历史、经济等原因,党员队伍的构成、分布状

况需要进一步改善。一些地方存在着党员年龄偏大、文化素质偏低,党的力量薄弱的问题。所有这些,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切实加以解决。

首先,要严格把好“入口”。认真贯彻“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做好发展新党员工作。支部把好培养考察关,上级党组织把好审批关,群众把好监督关。对不符合党章规定的标准、不符合发展程序的,坚决不能吸收入党。近年来,我市推行发展党员预审制、公示制、责任追究制、票决制以及集中培训考学制等制度,较好地保证了新党员的质量。要大力实施源头工程,抓好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工青妇等群团组织要继续做好向党组织推优工作。基层党组织要结合实际,拓宽视野,注重在大中学校学生中“推”、在生产经营科研管理骨干中“引”、在退伍、下岗、失业及返乡人员中“选”、在流动人口中“导”、在新经济组织从业人员中“育”、在新社会阶层中“培”,不断壮大入党积极分子队伍,为发展党员工作提供高质量的源头活水。

其次,要强化教育管理。加强党员党性锻炼和世界观改造,教育党员干部走在群众的前面,走在时代的前列。抓住今年第四季度将要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这个契机,切实把党员教育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把广大党员通过先进性教育激发出来的积极性更好地引导到推进跨越发展上来。严格执行组织生活、学习培训、谈话诫勉等教育管理制度,使每个党员始终生活在组织之中,置身于制度的管理约束之下。要创新载体,广泛开展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党员联系户等活动,使党员在积极参与活动中接受教育,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继续开展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双带”活动,机关党员与特困企业困难职工结对帮扶活动,大力推进农村、社区无职党员定责上岗活动,高度重视流动党员的教育和管理,不断拓展党员发挥作用的内涵和空间。

再次,要完善退出机制。出口不畅,让一些不合格党员留在党内,必然会影响党员队伍素质的提高,削弱党组织的战斗力。因此,必须建立正常的党员退出机制,使党员队伍能够不断吐故纳新,始终充满活力。严格开展党员年终考核和民主评议,加大处置不合格党员的力度。对信仰改变、不适合继续留在党内的,以及长期不过组织生活、不履行义务、不发挥作用的党员,应按照党章规定予以劝退或除名,努力保持党员队伍的纯洁性和先进性。

篇2: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大会暨党课上的讲话

今天,我们隆重集会,庆祝党的生日,就是要回顾历史成就、分析当前形势、展望美好未来,动员和激励全委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坚定信心、勇毅前行,奋力开创新阶段治江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根据安排,下面我围绕“立足新时代

握好接力棒

以治江事业高质量发展新成效献礼党的二十大”这一主题,从“新时代新成就、新形势新要求和新征程新作为”三个方面谈几点个人认识体会,与大家共勉。

一、新时代、新成就

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第十个年头。在这样的特殊节点,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为建功新时代、迈进新征程做好充足的思想行动准备,正当其时、十分必要。我们欣逢盛世,亲历见证了一件件过去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中国的变化举世瞩目。作为一名治江工作者,我感受最深的有以下几点:

(一)党的建设呈现新面貌。

1945年,在延安的窑洞里,面对黄炎培的提问“如何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毛主席给出了第一个答案:“民主。”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又给出了第二个答案,那就是“自我革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开辟了伟大自我革命的新境界。党的领导全面加强,政治建设形成统领,“两个维护”“两个确立”成为普遍共识;从纠治“四风”破题开局,以“打虎”“猎狐”“拍蝇”高压反腐,用严肃党内生活、严密组织体系、严明纪律规矩和严格法规制度保驾护航,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得到根本扭转,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百年大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焕发出勃勃生机。

这十年,*委跟上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步伐。一是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党建与业务一体推进、深度融合,党建工作的引领保障作用充分体现。委党组带头落实党建主体责任,带头落实双督导工作要求,带头建立联系点,带头讲党课,带头参加主题党日,带头开好民主生活会,带头参与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中心组学习督导,带头开展党风廉政建设检查考核,党建责任不断压紧压实。各单位充分运用清单管理、分类指导、督办落实、检查考核等手段,全面压紧压实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党建责任和意识不断增强。二是坚持理论指导实践。通过中心组、支部主题党日+等方式,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了新阶段治江事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思路,提出“政治建委、经济兴委、科技立委、人才强委、文化塑委”*委新时期发展战略,着力推进安澜、绿色、和谐、美丽“四个*”建设,造福流域人民。三是着力夯实组织基础。开展“支部建设三年行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全面覆盖,“水利先锋党支部”“红旗党支部”不断涌现。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凸显,在抗击洪涝灾害、专项督查暗访和新冠疫情防控等急难险重任务中,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不畏艰险,敢打硬仗,打出一个个漂亮仗,充分彰显了*委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坚强的战斗力。四是持续深化纪律作风建设。我们狠抓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大力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四风”问题得到有效遏制,党员干部勤政廉政意识进一步增强,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有效树立,营造了风清气正干事创业氛围,*委广大党员干部职工的精神面貌积极健康向上,事业不断取得新发展。

(二)党的理论创新取得新飞跃。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理论上的最大收获、最大成果,就是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伟大飞跃。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水利建设取得历史性的突破和伟大成就。一是重视程度前所未有。我们党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写入党章、宪法,中央政治局先后4次围绕生态相关题目进行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的足迹行至大江南北、大河上下,三次主持召开*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召开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亲自擘画了*大保护的宏伟蓝图,*大保护进入新的阶段。二是理论高度前所未有。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历史和全局的高度,深刻回答了一系列生态文明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把对自然规律、经济规律、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高度,尤其是聚焦水生态文明,提出了许多新理念、新思想、新论断。围绕国家水安全,面对河川之危、水源之危等新老水问题,提出“十六字”治水思路。心系大江大河,从“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到*经济带五“新”三“主”战略,带来了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生态优先、节水优先、抓保护促发展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三是实践力度前所未有。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狠抓*经济带突出问题整改,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保护法》颁布实施等一系列有力举措掷地有声,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水清景美岸绿成为人们共同的追求,引领着发展方式、生活方式的全面转型。

这十年,*委全面、准确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动着治江工作思路创新、工作重心调整、工作方法变化。确立了在保护中发展的治江总体思路,在水旱灾害防御方面,逐步实现从人定胜天向风险管理的转变;在水资源开发利用方面,逐步实现从过度开发向可持续利用的转变;在水生态环境保护方面,逐步实现从事后治理向优先保护的转变;在涉水事务管理方面,逐步实现从分散向统一的转变。比如我们编制了首部干流无拦河坝的流域综合规划——赤水河流域综合规划,就是充分考虑到赤水河生态保护价值突出,作为美酒河、英雄河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很高,干流上没有一座拦河坝,这是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深刻践行,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体现。

(三)强国复兴事业达到新高度。

党的十八大以来,短短十年间,中国正加速从小康迈向富裕,从大国迈向强国,接近世界舞台中央。经济实力大幅跃升,202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4万亿元,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得到巩固提升;科技创新实现重大突破,高铁、5G网络等建设世界领先,载人航天、量子通信等领域捷报频传;经受住了疫情等大战大考,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交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优秀答卷;军事实力突飞猛进,保卫发展成果能力极大提升,民族自信空前增强,中华文明在世界范围更加绚烂。

这十年,*委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与时代同向,与国家同行,全身心投入到*治理和保护的生动实践,收获了亮眼的“成绩单”。我们始终把防汛抗旱当作天大的事,牢牢守住安全底线。成功应对了2020年流域性大洪水和2016年、2017年、2021年等不同类型的区域性较大洪水,圆满完成金沙江和雅鲁藏布江堰塞湖险情、“东方之星”号沉船救援等多次应急处置任务。*流域水工程联合调度从“有”到“强”不断迈进,从2012年的上游10座,今年逐步拓展到覆盖全流域111座,成为安澜*上的一道靓丽名片。我们全力做好治江顶层设计,流域规划体系日趋完善。继2012年*流域综合规划修编,湘江、资水、沅江等12个流域综合规划批复实施,10条重要河流流域综合规划报告编制完成,水资源、采砂、水土保持、“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等众多专业、专项规划先后出台。我们把绿色生态摆在压倒性位置,*大保护呈现全新局面。优化水资源配置,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成通水后,陶岔渠首累计供水量超过493亿立方米,一江清水北送惠泽7900多万人。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基本实现*流域跨省江河流域水量分配全覆盖,生态流量动态管控全覆盖。河湖面貌实现历史性改变,*水质明显好转,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双下降,河道采砂由乱到治,管理秩序持续稳定向好。连续12年实施生态调度试验,宜都江段鱼类总产卵量2021年增至124亿粒,创历史新高。监管力度空前加强,率先开展*干流岸线保护与利用检查、*流域取水工程(设施)核查登记和整改提升、河湖“清四乱”、*流域规模以上入河排污口现场核查等专项行动,摸清了家底,解决了突出问题。我们紧扣水利高质量发展主题,流域治理管理能力明显提升。贯彻落实《*保护法》,搭建“流域管理机构+省级河长办”协商协作平台,河长制、湖长制从“有名有实”走向了“有能有效”。“放管服”改革纵深推进,行政许可“四个一”办理模式在全国水利系统全面推广。做实做强*治理与保护科技创新联盟,加强科技支撑平台建设,国家、省部和委三级联动的创新基地体系初步形成。以*委“水利一张图”为有力支撑的信息化建设取得里程碑式发展,启动数字孪生*试点建设。我们持续深化改革创新,干事创业活力竞相迸发。科技创新不断突破,先后承担国家和省部级重大科技项目370余项,荣获各类科技奖励近400项。人才队伍结构持续优化、高层次专家人才数量稳步增长,我委新增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3人。经济发展稳中有进,委属企事业单位经营创收稳步增长,全委经营收入从2012年114亿元逐年增加,2021年首次突破200亿元。全委上下形成了团结奋进、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

二、新形势、新要求

过去的辉煌成就造就了新时代,而新时代又催生出新的形势和要求。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向纵深演进,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新冠肺炎疫情跌宕反复,俄乌战争搅动大国博弈,东升西降的国际格局成为大势所趋。从力量对比看,中国作为世界经济引擎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世界力量重心逐步转移;从发展模式看,西方民主国家出现制度性危机,政治乱象丛生,中国现代化方案展现出强大生命力;从国际秩序看,全球治理体系走向分散,美国霸权越来越力不从心,中国拥有了更大话语权和更多影响力。

从国内来看,经过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100多年的不懈奋斗,实现民族复兴和文明振兴到了关键阶段,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中国盛世国运已经到来,机遇和挑战之大前所未有,统筹发展与安全的任务十分艰巨。走好中国自己的路,做好自己的事显得格外重要。

立足两个大局,“变”是时代的主基调,这场变局不限于一时一事、一城一域,而是深刻又宏阔的时代之变。“新”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主旋律,有新的发展阶段、新的发展理念、新的发展格局。如何在大局大势中找到流域机构的位置,找到自身高质量发展的位置,我认为应重点把握以下四点:

一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民生为上,治水为要。过去*水患频仍,人们一心求生存、盼温饱,现在人们更多的是求生态、盼环保,对持续水安澜、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先进水文化的需要日益增长。一是需求的范围更广了。从单一地解决洪涝、干旱、供水等老问题,拓展到水资源保护、水生态修复、弘扬水文化等新维度,希望有效解决局部水域污染严重、湖库富营养化发展、水污染风险隐患加大等水环境受损问题,水生生物受损、湿地功能退化、水生生境改变等水生态退化问题等,对此我们要有新认识。二是追求的目标更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人们不仅希望天更蓝,水更清,景更美,对共同富裕的期待也越发强烈。我们除了守护好一江碧水、两岸青山,还要下功夫为乡村振兴助力,为经济发展赋能,为绿色发展提供有力水利支撑,推动人民群众从依水而生迈向依水而富。三是解决问题的基础更好了。为了“兴水利、除水害”,治江前辈提出并实施的“以防洪为重点”的治江三阶段计划已经完成,如今水利基础设施能力、水利投资力度、体制机制法治管理水平都有了很大提升,过去很多想解决而没有能力解决的问题,也迎来了集中攻克的最佳时机。我们要以民生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盯老百姓身边的突出涉水问题、历史遗留问题,尽快把短板补上,使弱项变强。

二要落实国家江河战略的部署。自古以来,水运都关系国运,治国必先治水。1931年,中国共产党在江西瑞金创立的第一个全国性红色政权——苏维埃中央政府就成立了山林水利局,开始了江河治理的实践探索。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南水北调工程、黄河入海口后强调,“继*经济带发展战略之后,提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国家的‘江河战略’就确立起来了。”这不仅意味着以*、黄河为代表的大江大河战略格局已经成势,也意味着水利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对象、路径、方法更加多元,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战略机遇。一是要更加注重系统治本之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已全面转向了标本兼治、更加注重治本的新阶段,我们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统筹水灾害、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四水共治”,推进水域和岸线“水岸共治”,强化区域协调、部门协作,全面解决*生态环境透支等问题。二是要更好发挥水利支撑保障作用。随着新发展格局的纵深推进,国家水网重大工程的加快实施,水作为战略资源的地位更加稳固,水利建设迎来新一轮的高潮期。今年3月份以来,复杂国际局势和疫情反复等超预期因素叠加,经济发展遭遇“倒春寒”,为稳住经济大盘,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开启了“加速度”。我们要乘势而上、抢抓机遇、变危为机,加速建设实施引江补汉等一批影响深远、造福长远的重大项目,为扩内需、稳经济作出应有贡献。同时,我们要主动对接“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成渝双城经济圈等国家发展战略,盘活资源、形成联动,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方案、贡献*智慧。

三要适应流域治理管理现代化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推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水利工作定下了主基调、大前提。要实现这样的现代化,取得高质量发展从量变到质变的突破,靠几项改革举措单兵突进、零敲碎打不行,靠“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被动应对也不行,必须创新驱动、整体推进、系统施治。在这个背景下,水利部党组作出强化流域治理管理的战略部署,这是一项重大的改革行动,也是水利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开创了流域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新模式。一是要明确履职重点。2020年颁布实施的《*保护法》明确了28项涉及水利部门的职责,在此基础上水利部还“授权赋能”,增强流域管理机构流域规划、水利建设项目审查审批、地方水行政管理考核督查等相应职能和权限。我们要依法依规履职尽责,牢固树立从流域视角谋划推进工作的意识,在大局上谋势,于关键处落子,强化流域统一规划、统一治理、统一调度、统一管理,立足“共”字做文章,当好*代言人。二是要了解自身条件。*委历史悠久、实力雄厚、经验丰富,掌握着流域大量的基础性资料,有较为齐全的涉水技术专业门类和专业机构,拥有良好的人才和技术储备,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流域治理保护体系,发挥好主力军的作用,我们责无旁贷。但是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当前工作存在的差距不足。防洪减灾能力仍存短板,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依旧突出,水生态环境保护压力持续增大,体制机制尚需完善,治理管理能力有待提升,治江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任务还十分艰巨。这都需要我们锻长板、补短板。三是要提升基础能力。强化流域治理管理是涉及到全员、全要素的创新活动,一定要有一个扎实的底板支撑。从流域层面来说,要从体制机制与技术支撑两大底层架构率先发力,大力推进数字孪生流域建设,全面提升*流域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能力、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水生态保护治理能力。从*委层面来说,要深化委内改革发展,着力提升干部职工的战略谋划能力、统筹协调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狠抓落实能力,以匹配流域治理管理和高质量发展需求。

四要做好提高党的建设质量的课题。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是党的十九大顺应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提出的重大课题,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也作了进一步强调。总的来说,要推动党建从“造形”到“塑魂”,从“有没有”到“好不好”。有哪些具体要求呢?我认为,重点要把握三点:第一,党的领导要引向深入。坚持党的领导是建党百年总结的首要经验,也是下个百年奋斗的行动指南。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不断健全,党对具体领域工作的领导日趋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也更加科学。下一步,如何进一步引向深入,把党的领导体现到治江事业全过程各方面,关键就要看能否在基层落实见效。我们要把贯彻落实党中央和上级决策部署的责任向基层压实,把健全完善党的领导体制机制的要求往基层倾斜,发挥好党的基层组织政治把关作用、增强民主议事功能,打通“最后一公里”;第二,全面从严要一刻不松。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坚持严的主基调不动摇”,这就意味着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等党的建设各方面、各环节从严必须继续;从中央、地方到基层,全领域、全方位从严必须继续;从换届选举、发展党员、到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民主生活会等各环节、全过程从严必须继续,这不是一时之严,而是一直严下去,而且是越往后越严,对此我们要有高度的思想认识和行动自觉;第三,依法依规要更加规范。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层层推进、有效衔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我们党已经“形成比较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截至2021年7月1日,全党现行有效党内法规共3615部,党的工作各方面基本上实现了有规可守,有章可循。接下来,依法依规治党,是加强党的建设的着力点。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党内法规,做到落细落小,执行到位,守正创新,发挥出制度法规的巨大作用。

三、新征程、新作为

面对治江工作和*委改革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和形势任务,面对国家所需、群众所盼、未来所向,我们要紧紧把握住“推进新阶段治江事业高质量发展,强化流域治理管理”这一工作主题,站在对党忠诚、为国尽职、为民造福的政治高度,抓党建、促发展、强能力、提质量,在新征程上展现出更大作为。

一要站稳人民立场。为党和国家守护好*、造福流域人民,是我们最大的政治责任,这是对“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的实践回答,是*委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一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治江事业是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每个决策、每项措施,都关系到民生冷暖、万家忧乐。提高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是为了最大程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强化水资源配置和节约利用,是为了确保人民群众喝上干净水、放心水;加强水域岸线管控,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对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的殷切期盼;弘扬*水文化,是为了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因此,我们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确保方向正确、工作见效。二是要对接好群众所想所盼。张居正说过,“治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调查研究是做好群众工作的金钥匙,也是共产党的传家宝。比如毛主席写《论十大关系》之前就做足了调研,每天一起床就听汇报,搞调研,每次持续四五个小时,历时一个多月,最终形成的调研报告,成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篇之作。全委党员干部尤其是机关的党员干部,要结合强化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职能监督等工作,落实常态化督促检查、基层联系点等制度,主动到矛盾突出的地方去,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到工作局面打不开的地方去,及时搞清楚有哪些事要办、哪些事必须加快办,列出清单、做好台账、逐项落实。三是要解决好群众实际问题。去年“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我们紧盯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取得了积极成效,职工群众评价就比较高。今年委党组带头又确定了11件实事,要加大力度,巩固成果。既要紧盯涉及全流域的大事,主动推进,比如流域内尚有8618座病险水库需除险加固,金沙江下游、嘉陵江下游等尚有40多万平方公里的水土流失面积未得到有效治理;又要聚焦委内的难事,聚力攻坚,比如委属企事业单位面临着预算减少、创收下滑及医改、养老保险统筹后带来的一些新问题新矛盾,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要坚持“全委一盘棋”,全力解忧纾困。既要“止血”,加强内部控制,减少不必要支出。又要“补血”,做好委内组团式对口帮扶,促进全委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更要“造血”,培育新的增长点,推进市场信息共享、市场开拓协作,携手增收创收;还要注重群众身边的小事,加大力度解决,比如大院环境改善、后勤服务质量提升等民生工作,让群众获得感更加满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二要强化战略思维。思想破冰才有发展突围。习近平强调,我们处在前所未有的变革时代,干着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如果知识不够、眼界不宽、能力不强,就会耽误事。一是要抓学习,对标看齐。既要紧跟最新要求,对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新出台的相关制度,第一时间组织学习,知道有些什么新理论、新提法、新论断;又要回溯历史,弄清历史背景、发展脉络、事件原由;还要注重常态长效,在集中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后,我们制定出台了推进常态化、长效化的具体措施,就是希望大家能把学习抓在经常,融入日常,反复学、研讨学,这样才能更好的把握“国之大者”、“*之要事”,通过思想的碰撞、交流,最后能够形成学习成果,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工作举措,并安排成一件件具体工作任务,抓落实、见实效。下半年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全委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务必要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头等大事,学出担当、抓出成效。二是要转思想,推动创新。大家一般不会否认创新的价值,但当面对一个个复杂的具体问题时,常常会受到思维惯性的影响。我们要勇于突破前人和行业局限,善于用新理念、新思想对现有治水思路和对策措施进行创新再造、推陈出新,着力破除不合时宜的思维定式、固有模式、路径依赖。比如数字孪生*建设,迫切需要信息化思维,实现各种功能的全面整合、高效协同、系统治理;再比如解决蓄滞洪区运用和管理“两难”问题,迫切需要市场思维,善用经济杠杆,完善经济补偿机制和财产保险制度,两手发力。三是要求长远,保持定力。治江工作关乎千秋万代,要有足够的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1959年,*委编制完成《*流域综合利用规划要点报告》,这份史无前例的纲领性文件,前后历时四年半的时间,填补了*无综合规划的历史空白,70多年治江实践就此徐徐铺展。三峡工程的修建也是如此,1918年,孙中山先生就提出建设三峡工程的设想。新中国成立后,三峡工程作为党和国家的重大议事日程被重新提出,几代*委人开始了长达40年的反复论证以及17年建设,攻克了大江截流和导流明渠截流、坝体混凝土温控防裂、双线五级连续船闸建设技术等一个个世界难题,到2020年完成整体竣工验收,“高峡出平湖”这个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终于实现。作为*代言人,我们必须一张蓝图绘到底,一棒接着一棒干,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

三要锻造干部队伍。治江事业和*委改革发展要实现高质量,人是决定性因素。一是要做好整体谋划。*委成立初期,各方面人才奇缺,林一山主任爱惜人才、想得深远,于1960年创办*工程大学并亲任校长,开创了流域机构办大学的先例。如今,我委科技人才队伍从建委初期“工程师讲百,技术员讲千”,发展到各类专业技术人才6800多人,先后涌现出了以郑守仁院士为代表的一大批知名专家,造就了一支作风优良、本领过硬、开拓进取的治江人才队伍。但是我们也要清醒的看到,当前干部队伍结构不合理,领导班子年龄整体老化,高层次人才相对短缺,干部交流推动不够有力等问题比较突出,制约了单位的长远发展。我们要做好领导班子、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的顶层设计,强化后备干部人才梯队建设,对水生态、水利信息化等一些重点领域紧缺人才,加大引进培养力度。常态化开展优秀年轻干部交流,不断壮大建强干部队伍。二是要激励担当作为。去年委党组出台了《推行容错纠错机制实施办法》,也在不断完善培养考核、能上能下、日常管理等鼓励干事创业的工作机制。我们要拿出过硬举措,下足绣花功夫,让真抓实干的干部越来越吃香,让重实干看实绩的导向更加鲜明。这里我特别对广大治江青年寄语:你们生逢伟大时代,大家一定要仰望星空,志存高远,听党话跟党走,握紧*治理与保护的“接力棒”。要苦练内功,脚踏实地,加快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本领、深耕新领域,坚决克服“佛系”、拒绝“躺平”、抵制“内卷”、绝不“摆烂”,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不负人生韶华!各级党组织、团组织也要为广大青年提供干事舞台、拓展成长空间,热情关心青年、严格要求青年、积极引导青年,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促进他们尽快成长成才、建功立业,确保治江事业“后继有人”。

四要夯实基层基础。强化流域治理管理核心在人、关键在创新、重心在基层。近期,委党组正在全委集中开展提升基层治理管理能力三年专项行动,这是当前党建引领保障中心工作的一个有力抓手,必须抓紧抓实、抓出成效。我认为,基层治理管理能力提升要达到好的效果,应从这几方面努力:一是要确保支部“全面过硬”。*委点多线长面广,机关、事业、企业性质不一,层级多、体量大,有的单位甚至到了四、五层,基层工作不好做,也容易出现问题。但是现在全委有500多个党支部,9000余名党员,不少部门单位党员比例达到80%甚至更多,这是宝贵的政治资源和组织优势,把支部建好建强,基层治理管理就抓住了“主心骨”。委党组历来高度重视党支部建设工作,近年来开展支部建设三年行动,全面推进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下一步的工作重点,要放在分类指导、促进融合上。机关部门要突出讲政治、提效能、走前头、作表率;事业单位要紧扣单位职责任务,特别是公益职能履行和人才培养;企业要围绕生产经营开展工作,释放基层活力,切实增强党支部政治功能和组织力,使支部工作更好地融入中心、服务大局。二是要确保整改“清仓归零”。问题是事物的矛盾、工作的缺口、措施的短板,抓整改就是提升能力的“磨刀石”“训练靶”。今年,我们要以巡视整改和审计整改为主线,用好用活“归零管理法”,对问题用“剥洋葱”的方式追根溯源,用“钉钉子”精神做到“过程清楚、责任明确、措施落实、严肃处理、完善规章”,并以“回马枪”开展质量后评估。三是要确保制度“务实管用”。我们要讲实际,多从小切口入手,精准聚焦,多在小领域试点,在制度落实上发力。比如,我们在党史学习教育期间制定出台的《用好红色资源

赓续红色血脉的指导意见》,就是为了规范党员干部赴红色教育基地开展现场教学的具体问题,取得了很好的指导作用。要善执行,用好学习宣传、自查自纠、监督检查、执纪问责等手段,跟踪制度执行落实情况,及时查漏补缺、守正创新,让依法依规办事成为习惯,把制度效能转化成治理效能。

五要营造良好生态。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做好各方面工作,必须有一个良好政治生态。”我们常说,好单位都是相似的,重要的相似之处就是政治生态好;而问题较多、矛盾较大的单位,共性就是政治生态不好。我们要永葆自我革命精神,努力营造敢担当有作为的政治生态。一是要靠作风涵养。从细处着眼,以整顿会风会纪、规范文明行为等为切口,优化督导检查,促进干部职工进一步转变作风,提振精神。向日常发力,加大机关工作人员平时考核工作力度,关注干部职工“八小时内外”的言行,纠治庸懒散、不作为、慢作为等不严不实作风。坚持纠“四风”和树新风并举,持续加固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堤坝。二是要靠监督保障。强化政治监督,紧跟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确保党中央和水利部、湖北省重大决策部署到哪里,政治监督就跟进到哪里;聚焦“一把手”监督,对照重点任务清单,一项项抓到位;聚焦职能监督,从思想深处纠正一些职能部门、基层单位的认识偏差,推进加强机关有关部门职能监督指导意见落实见效。加强日常监督,有效遏制咨询费、评审费、公车管理、公务接待等方面易发多发问题,重视基层干部职工非职务违法犯罪预防治理,紧盯工程建设领域腐败风险,发挥党支部纪检委员作用,将压力传导到基层末梢。三是要靠合力推动。团结一致、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我们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重要法宝。为荆江分洪工程,30万劳动大军肩挑手扛奋战75天完成了主体工程建设;为三峡工程,18年间140万人告别故土;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7个省市100多个县齐心协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升治理管理能力是一项系统工程,成效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过程更离不开群众的积极支持和广泛参与。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各级党组织上下联动、一体发力,做实做细思想政治工作,用心用情做好服务保障,以党建带团建、工建,大力弘扬建党精神、*委精神,传承*水文化,凝聚全体*委人共同的价值取向、文化理念、行为准则,更好的把党员干部、离退休同志、统战对象、群团力量组织起来、动员起来,让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书写出治江事业更加精彩的新篇章。

篇3: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大会暨党课上的讲话

关键词:社会主义,历史,人民,选择

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事实充分证明, 在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壮阔进程中, 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选择了改革开放。”深刻领会这一科学论断, 对于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国人民接受马克思主义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世界历史发展与中国历史发展共同作用的结果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交通工具的革命, 先前孤立分离的各民族历史逐渐成为全世界的历史。在“世界历史”中, 任何国家都无法自外于国际社会, 一个国家的发展既受其他国家发展的影响, 也影响其他国家的发展。正是在这个基础上, 马克思和恩格斯得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必然具有世界性的结论。可以说, 没有西方国家的侵略、没有中国融入世界的历程、没有十月革命的胜利, 中国是很难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

从鸦片战争起, 中国各个阶级就为探索国家的出路进行了艰苦的探索, 但中国并未能脱离苦难。正当中国需要新的思想武器之际, 俄国的十月革命取得了胜利。“十月革命一声炮响, 给中国送来了马列主义”, 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 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迅速传播, 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周恩来、瞿秋白等一大批马克思主义者应运而生。

中国工人阶级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迅速成长壮大, 工人运动已经如火如荼, 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马克思主义是为无产阶级自身解放量身定做的思想武器, 中国工人阶级接受马克思主义指导自然成了历史的必然。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使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变为马克思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逻辑结果就是走社会主义道路, 当中国的前途命运决定于中国工人阶级时, 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水到渠成了!

很难想象, 当世界各民族、各国家仍然处于封闭、孤立分离状态,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中国人民接受马克思主义走社会主义道路这些伟大的历史事件能够发生。

二、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发展趋势与中国人民主观选择的共同结果

选择社会主义体现了中国人民的伟大主动精神。人不能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 所谓创造历史, 就是人尊重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与主观选择的统一, 就是人根据自己的社会理想在历史提供的各种可能性之间作出选择。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中国历史发展规律与中国人民主观选择的共同结果, 既是历史的选择, 也是选择的历史。

1840年以前, 中国社会是一个稳定而封闭的系统, 没有外部因素的影响, 中国社会也会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是西方国家的侵略, 加快了中国资本主义化的进程。在鸦片战争之前, 资本主义只是一个模模糊糊的可能的选项;鸦片战争后, 资本主义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诸多选项中的主流, 走资本主义道路也逐渐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追求。但在十月革命之前, 中国人民面前可供选择的道路仍然只有两条:或者沿着封建主义老路一条路走到黑, 或者学习西方走资本主义道路, 社会主义还不是一个具备现实可能性的选项。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中国人民有了新的选择:走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人民选择社会主义道路, 一定程度上是对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长期比较的结果。西方资本主义是用鸦片和枪炮向中国介绍自己的, 西方资本主义在中国人民心中的形象是丑陋的、罪恶的, 中国人民对西方资本主义是厌恶的!十月革命胜利了, 中国人民几乎和俄罗斯人民一样欢欣鼓舞, 李大钊的《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热情洋溢的文章就是明证。当列宁宣布无条件废除沙皇政府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时, 中国人民对列宁和苏维埃政权的好感激增, 人们把列宁与孙中山先生并列起来爱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三座大山”的革命中, 苏联给予了弥足珍贵的无私援助。今天, 中国人民回忆起建国初期苏联对自己的兄弟般援助, 仍然感动不已!

当社会主义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可能的选择, 当中国人民掌握了自己的命运, 自主选择自己道路, 中国人民会在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选择谁, 答案不言自明!

十月革命后不久, 苏联建成社会主义, 全新的社会主义制度使苏联勃发了生机, 在短短二十年左右时间里发展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强国, 并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向全世界展现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强大力量。社会主义苏联自然而然成为中国的榜样, 像苏联那样, 走社会主义道路, 成为建国初期中国人普遍的想法, 中国人已经为走社会主义道路作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和精神准备, 已经跃跃欲试了。

三、建国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是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因素发展的必然结果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种既不同于社会主义又不同于资本主义的过渡性社会, 它既可能向社会主义发展, 也可能向资本主义发展。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 由于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缘故, 就都具有社会主义的因素, 而且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所以, 新民主主义社会虽然是一个过渡性社会, 其发展的前途必然是社会主义社会。

篇4: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大会暨党课上的讲话

会上,于文波副主任宣读了《中共吉林省農业委员会直属机关委员会关于表彰委直机关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的决定》。省农委领导班子成员向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和优秀党务工作者代表颁发了奖状和证书。

任克军主任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他首先代表委党组向受表彰的先进集体、优秀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全体党员同志致以节日的问候。

任克军主任在讲话中回顾了党的伟大历程,并指出,要切实增强新形势下做好“三农”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当前,是全省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农业农村发展再上新台阶的攻坚时期。全委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更加自觉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投身“三农”实践,更加自觉地在解放思想、转变方式、科学发展中强素质、做表率、创一流,为推动“十二五”规划任务落实、加快统筹“三化”进程、全面实现“科学发展、加快振兴、富民强省”目标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任克军主任强调,要加强党建工作,推动全省农业农村科学发展。

加强思想建设和理论武装工作,为科学发展提供持久的精神动力

思想建设和理论武装工作,是机关党建工作的首要任务。新形势下加强党建工作,推动科学发展,要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建设和理论武装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党员干部思想政治素质、理论政策水平和促进科学发展的实践能力。一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二是加强理论学习,三是推动改革创新,把“十二五”宏伟蓝图转化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美好现实。

加强组织建设,增强促进科学发展的活力

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加强组织建设,重点在四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创新党组织活动载体。完善和规范“三会一课”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党员民主生活会制度,注重质量,避免形式主义,做到制度化、经常化。在此基础上,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改进和创新机关基层党组织的活动方式和工作方法,因时因地制宜,安排好活动内容,选择好活动载体,使组织活动富有成效,增强党组织活动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二是扩大党内民主。主要是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证党员的权利。健全党内通报、情况反映、重大决策征求意见等制度,积极推进党务公开,规范和细化党内民主程序,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的落实,增强党组织决定重大事项的公开程度和透明度。三是加强党员管理。积极做好发展党员工作,规范发展党员工作程序,落实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制度、发展党员公示制和责任追究制。严格党员教育管理,保持党组织的纯洁性和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四是完善党内关怀帮扶激励机制。切实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办好事办实事,增强党组织的亲和力。重视并关心离退休党支部建设,努力为离退休党员干部职工的学习和活动创造良好条件。

加强和改进机关作风,提高服务于科学发展的能力

加强作风建设,要大力弘扬三种风气。一是求真务实的风气,提倡讲实话、出实招、见实效,要练就抓落实的真功夫。二是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风气。要加强调查研究,多到困难的地方去、多到群众中去,在为基层和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中提高服务本领。三是遵纪守法、克己奉公的风气。要不断增强政治敏锐性,提高政治鉴别力,在思想和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大是大非面前不动摇,不退让。

坚持反腐倡廉,深入推进政行风建设

一是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坚持以领导干部为重点,切实加强党风党纪教育,着力解决党员干部在党性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提高从源头上遏止腐败的坚定性和自觉性。二是加强制度建设。严格执行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制度,推进党风廉政建设风险防范管理。坚持教育、预防、监督并重,加强对重点部门、重点岗位、重点对象、重点环节的监督,实行制度管人、管权、管事。三是深入开展主题教育。继续开展好“树新风正气、促和谐发展”主题教育,着力解决党员干部在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引导党员干部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贯彻到各项工作中去,增强贯彻执行群众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

加强机关文化建设,提升精神文明建设水平

一要突出以人为本。坚持把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贯穿到每项工作的每个环节,在机关倡导诚实守信、互助互爱、共同进步的人际关系。二要强化集体意识。组织和引导广大干部职工积极参与集体活动,树立集体荣誉感,自觉维护部门整体形象。三要统筹机关党群工作资源。加强对工青妇组织的领导,充分发挥群团组织在密切联系群众方面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加强统战工作,增进同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的联系和沟通,积极支持他们履行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职能。四要丰富文化活动内容。

任克军主任指出,要强化组织领导,在创先争优中发挥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做好党建工作,是委直属机关各级党组织的一项长期任务,也是新形势下开创农业农村工作新局面的重要保障。

各级党组织要认真落实党建责任制;切实抓好学习型组织建设;创新党建载体,牢固树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发挥优势,有所作为”的党建工作理念;强化激励机制,有效发挥党建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的激励和约束作用;注重培育和宣传典型,努力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把全委党建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振奋精神,扎实工作,用岗位建功的实际行动向建党90周年献礼!

篇5: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大会暨党课上的讲话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暨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2011年6月29日)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聚会,共同庆祝中国共产党九十华诞。这次大会,既是一次纪念党的生日、讴歌党的丰功伟绩、表彰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的庆祝会、表彰会,也是一次弘扬先进、激励士气、凝聚力量的鼓劲会、动员会。个先进党组织与 名优秀共产党员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在座的各位党员干部并通过大家向在全镇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共产党员致以节日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镇的发展和进步,是各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的结果,是全镇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镇党委向为推动×镇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的各级党组织、广大共产党员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根据集体研究意见,讲四个方面问题。

一、缅怀党的丰功伟绩,切实增强历史使命感和政治责任感。

篇6: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大会暨党课上的讲话

正当全市上下统一思想、凝心聚力,为确立科学的发展观,实现**既快又好发展重展雄风之际,正当全市干群坚定信心,继续为力争“两个率先”、实现富民强市奋力拼搏之时,我们迎来了中国共产党成立83周年的喜庆日子。今天,市委在这里隆重集会,纪念党的生日,同时对2002——2004全市各条战线涌现出来的先进基层党组织、优

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共产党员创业先锋、百佳好事实事,对2003的“好班子”和2004“万人评机关”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单位和部门进行命名表彰,以我市各条战线辉煌的建设成就、以先进模范的感人事迹向党的生日献礼。在此,我谨代表中共常州市委向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致以节日的问候!在尽情讴歌党的丰功伟绩、隆重纪念党的生日之时,中国共产党历尽艰辛走过的83年,一幕一幕又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今天,中华民族从贫穷落后到繁荣昌盛、从山河破碎到强大统一、从倍受欺凌到扬眉吐气,这是不懈奋斗、充满希望的83年,是从胜利走向胜利的83年。83年的历史证明:我们党从一个只有50多名党员的小党,壮大为拥有6000多万党员的世界第一大党,从一个处于地下状态的党,成为泱泱大国的执政党,之所以发生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创造出如此震惊世界的辉煌,就在于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和实践始终贯彻着创新的精神,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学说,就是党在不同历史时期不断创新的里程碑。中国共产党80多年历史,实现了三大理论创新:毛泽东思想的创立,谱写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的胜利篇章,时代的主题词是革命,其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邓小平理论的创立,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时代的主题词是改革,其理论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江泽民“三个代表”学说的创立,开创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新局面,时代的主题词是创新,其学说的精髓是实事求是,与时俱进。83年的经验表明: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我们深信:只要我们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坚持与时俱进,始终坚持党的先进性,始终坚持执政为民;只要我们毫不动摇地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只要我们牢牢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始终坚持以发展为主题;只要我们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密切联系群众,充分相信群众,紧紧依靠群众,我们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的未来就一定会更加美好。

正是对未来的满腔希望,给了我们无尽的动力;正是对党的坚定信念,给了我们不竭的活力。近几年来,在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的共同努力下,我市的党建工作继续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

——在思想建设方面,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突出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推动全市领导干部理论建设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全市760多名县处级领导干部和35000多名其他于部普遍进行了轮训;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党员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有效提高了广大党员和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学习创新能力。

—一在组织建设方面,坚持围绕大局,服务大局,服从大局。连续五年深入开展创建“团结、廉洁、开拓”好班子活动,领导班子的整体功能得到进一步增强,领导干部的整体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以争创“党建工作示范点”为载体,各级党组织“争先、率先、领先”的意识明显增强;以开展农村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试点为契机,初步探索了一条新时期永谋党员先进性的有效途径,建立和完善了党员教育管理的长效机制。

—一在作风建设方面,坚持以“八个坚持、八个反对”为准绳,着力解决领导干部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等方面的问题。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以建立和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为根本,大力推进廉政建设,干部队伍的整体风貌有了明显改善;开展了影响广泛的“万人评机关”活动,加大了对党政领导机关的监督力度,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认可。

—一在制度建设方面,相继出台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首提责任制实施办法》、《关于讨论干部任用事项实行投票表决的意见》等10多个干部选拔任用制度;以进一步加强干部监督管理为重点,陆续制定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暂行规定》等一系列干部监督工作制度;以提高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为目标,先后下发了《关于建立领导干部学习积分制的意见》等一系列干部教育培训制度;以进一步加大基层组织建设机制的创新为核心,陆续出台了《常州市2004—2007年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规划》等一系列工作意见。

党的建

设的不断加强,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近几年,我市国民经济保持着强劲发展的好势头,经济总量连年攀升,“十五”前三年国内生产总值从600亿元增加到900亿元、年增13%,财政收入从60亿元增加到136亿元、年增3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从163亿元增加到446亿元、年增40%

;外向经济和民营经济齐头并进,协议利用外资、实际利用外资累计分别达57.73亿美元和24.5亿美元(原口径),个私企业注册资金由84亿元增加到329亿元;城市建设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330亿元,交通条件、生态环境、市容市貌等明显改观;市属国有集体企业改革转制、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等不断深化,体制机制创新取得突破;农业产业化、县区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和劳动力转移步伐进一步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稳定增长;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得到加强,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和完善,人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8500多元增加到11300多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4400多元增加到5500多元;教育、又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文明城市、学习型城市、平安常州等创建工作成果显著,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围绕实现富民强市目标,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积极进取,奋发有为,取得了骄人的工作业绩,涌现了一大批先进典型。今天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他们的先进事迹,就是全市党建工作成就的生动缩影。我们在纪念党的生日之际,表彰先进,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学习和弘扬这些先进不畏艰辛,乐于奉献的时代精神,把他们所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化为力争“两个率先”、实现富民强市的强大精神动力,激励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时刻勤奋学习、奋力拼搏,时刻牢记宗旨、勇攀高峰,时刻开拓创新、争创一流。

一、审时度势,把思想统一到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上来

广大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要提高认识层次,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要理解并学会按照科学发展观办事情,按照经济规律谋发展,把发展的热情与科学态度更好地结合起来,把加快发展与科学发展更好地结合起来,把抓好当前发展与实现可持续发展更好地结合起来,把经济的发展与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更好地结合起来,努力实现速度、结构、质量和效益的协调统一,保持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

广大共产党页和领导干部要端正从政理念,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胡锦涛同志指出:“真正的政绩应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实绩,是为党和人民踏实工作的实绩,应该经得起群众、实践和历史的检验。”这就要求大家用政治的观点看待政绩,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政绩观的灵魂和指南;用群众的观点看待政绩,把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追求政绩的根本目的;用发展的观点看待政绩,把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创造政绩的重要内容;用实践的观点看待政绩,把重实干、求实效作为实现政绩的重要途径;用全面的观点看待政绩,把党和人民的要求作为评价政绩的重要尺度。

广大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要认清宏观形势,牢固树立正确的大局观。要善于辨析经济、社会和时代等宏观大势的走向,在宏观形势发生变化的时候,注意增强政治的敏锐性,增强经济工作的敏感性,真正做到审时度势,这是对我们发展智慧的考验,也是对我们执政能力的考验。当前,我们迫切要做的就是在自觉服从国家宏观调控、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的前提下,抓住新的机遇,促进新的发展;在客观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措施坚决而不畏首畏尾,决策果断而不瞻前顾后。

二、注重提高,把执政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充分体现到爱民、为民、安民上来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强调指出,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出这一要求的背景是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从我市的实际情况来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经济成份、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等都出现了多样化的趋势;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全市各级党组织肩负着带领全市人民建设“两个率先”先行区的光荣任务,这就迫切需要全市广大党员和领导干部从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高度,进一步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努力做到:

一要始终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把这一指导思想落实到我市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和党的建设的全部重大实践之中,落实到为力争“两个率先”,实现富民强市的全部奋斗过程之中,落实到全体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之上。

二要始终坚持加快发展。我们强调科学发展,绝不是放慢发展,更不是不要发展,而是要实现更快更好地发展。困难越多,压力越大,竞争越激烈,我们力争“两个率先”、实现富民强市的决心越是不能动摇、步伐越是不能放慢。全市广大共产党员和领导于部一定要发扬坚韧不拔、愈挫愈勇,一往无前、迎难而上,敢于拼搏、争创一流的精神,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一以贯之地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坚持能快则快,努力建设不含水分的、人民得实惠的、老百姓认可的全面小康和现代化。

三要始终坚持执政为民。我们党从诞生那天起,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中国共产党83年来的一切奋斗,归根到底都是在实践为人民服务这一根本宗旨,都是为最广大人民谋取幸福。这是我们党50多年成功执政的基本经验。发展经济,善待百姓,哪一条都不能缺。在加快发展同时,必须时刻把群众利益放在重要位置,把群众的意愿作为第一反映,认真落实各项政策,让群众满意,让群众充分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成果。

四要始终坚持党的先进性。全市广大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要自觉适应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弘扬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不断巩固和扩大农村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并根据中央的安排,抓紧做好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准备工作;要深入开展对中央最近颁布的两个《条例》的系统学习,积极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坚决把拒腐防变工作贯穿于“两个率先”建设的全过程,使我们的队伍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永远与人民群众心连心。

三、勤于探索,把方式方法的创新落实到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上来

一是创新党建思路。全市各级党员领导于部都必须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围绕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把开拓进取与求真务实结合起来,把工作热情与科学态度结合起来,用创新的精神探索新方法,开辟新途径,使党的基层组织始终保持先进性、始终充满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要积极构建党建工作创新体系,健全新的工作制度,拓展新的工作领域,形成新的工作格局,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要不断探索党建工作创新重点,在提高组织生活质量、优化基层组织设置、提高制度建设水平等方面,都要寻求新的突破。要着力加强对党建工作创新的领导,积极推进全市党建工作的创新步伐。

二是创新工作机制。要不断深化“好班子”创建活动,构建民主开放的创建“好班子”活动新机制;要加快建立一套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工作运行机制,在责任落实、目标确立、考核督查、严格奖惩等方面,进一步推动党建工作的制度化进程;要不断创新党员教育管理机制,根据分类目标管理的原则,对不同类型的党员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

三是创新领导方式。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了党的三大作风、民主集中制、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等科学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长期坚持。同时,面对形势和任务的不断发展变化,我们还要继续倡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改进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不断完善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

上一篇:设计衣服 英语作文范文下一篇:打工——生意——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