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的护理措施

2024-07-13

icu的护理措施(通用10篇)

篇1:icu的护理措施

ICU护理服务措施

为了认真贯彻医院管理年“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精神,把追求社会效益,维护群众利益,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放在首位,努力落实“两好、一满意”。特制订护理服务措施如下:

一.认真落实危重病人“六洁、四五”,保持病人舒适整洁,让病人满意,家属放心。主要包括:

1、保持床单位清洁、整齐,病人体位舒适。每日为病人擦身、洗脸、洗手、洗脚早晚各一次,刷牙或口腔护理、尿道口清洁早晚各一次;隔日为病人清洗会阴一次,每周为病人洗头2次,剪手脚指甲一次。身上有血渍污渍随时清洁。

2、购买卫生纸、梳子、毛巾为“三无”病人应急使用。ICU病人不能经口进食,常需要鼻饲流质饮食,为保证肠内营养的适宜温度,故购买微波炉随时为病人热饭,预防消化道并发症的发生。

3、部分气管切开病人常因系带导致颈部皮肤受损,于是大家每日检查,每周更换粗系带,污染是及时更换,并用纱布保护,减轻病人的不适。

4、部分家在外地的病人出院后复印病历有困难,大家就主动在病人出院前留下他的身份证复印件及家庭住址,替病人到病案室复印病历并邮寄至病人家中,深受病人及家属的欢迎。

5、加强“三基三严”训练,认真落实各项护理制度、岗位职责、操作流程,规范熟练各项操作,减轻病人痛苦。

二、医院管理年的中心任务是“病人安全”,结合“两好一满意”要求,护士长组织大家查找安全隐患,认真学习护理质量控制标准、细化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并采取一系列措施确保医疗安全。

1、为所有病人佩带腕带标志,避免差错。

2、对膀胱冲洗管路、腹腔冲洗管路、呼吸机蒸馏水湿化管路,肠内营养鼻饲管路进行不同颜色标志,确保清晰明了,避免差错。

3、输血病人进行血型醒目标示,在各治疗车上悬挂:“你核对了吗?”标示,提醒大家进行各种治疗前后时刻注意“三查七对”。明年将继续改进采用不同颜色卡片进行标示确保病人安全。

4、洗手是预防院内感染的简单方便的措施,为此在每个病人床尾桌上放置洗手液,互相提醒操作前后,护理病人前后要洗手或戴手套。

三、ICU多收治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人工气道机械通气的危重病人,无法进行语言交流和沟通,比如容易产生焦虑和恐惧,诱发ICU综合征,影响病人的康复。为此我们采取以下措施预防:

1、制作卡片,购买写字板,通过文字交流。

2、利用各种手势语,如大拇指是“大便”、小拇指为“小便”等,闭眼为“是”,睁眼为“否”等。

3、每天早晨晨护时,给病人介绍天气情况、时间、日期,做任何操作前都耐心细致解释。

4、采用“呼唤式”服务,应用收音机MP3等“音乐疗法”促使昏迷病人早日苏醒,希望病人在潜意识中能够听得懂,感觉得到;早日康复,回归社会。

篇2:icu的护理措施

一、存在问题

二、原因分析

(1)、健康指导。个别年轻护理人员专业知识缺乏,并对健康指导工作未引起重视。

(2)、护士长、护理组长对病区的质量管理意识需要继续加强。

(3)、护士们存在个别坏习惯,有时随手将一次性帽子、口罩、手套扔在地上。

三、整改措施

(1)、护士长及护理组长对健康指导加强监督检查和指导,让所有护理人员对健康指导工作引起重视。

(2)、更衣室的卫生责任到人,责任到仪器维护,并监督大家不能养成随手扔垃圾的坏习惯。

篇3:ICU感染的原因分析与护理措施

1 临床资料

本组资料共计92例, 均为2008年1月至2010年10月我院ICU发生感染的患者。男67例, 女25例, 年龄1~81岁, 平均 (57.9±4.6) 岁, 其中60岁以上49例 (53.26%) 。留置尿管、气管插管、呼吸机支持呼吸患者54例 (58.70%) , 使用Ⅱ联以上抗生素64例 (69.57%) 。

2 结果

2.1 患者医院感染年龄分布, 见表1

2.2 患者医院感染部位分布, 见表2

2.3 患者医院感染基础疾病分布, 见表3

2.4 患者医院病菌感染类型, 见表4

3 引发感染的相关因素

3.1 患者年龄方面

本组资料显示, 在ICU内出现感染的患者, 其年龄超过60岁的患者比例高达54.35% (50/92) 。这主要是由于老年患者的年龄较大、免疫能力下降, 且多数患者带有各种慢性疾病, 如: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等, 造成其肺部功能减弱, 出现气体交换障碍而造成肺部感染, 并且有的器官左右逐渐老化, 身体各项组织的抵抗能力降低, 日常饮食中营养补充不足等, 最终导致了医院感染的形成。而老年危重患者也是当前医院感染的重点目标。

3.2 下呼吸道方面

从临床观察情况看, 1CU医院感染的具体位置主要集中在下呼吸道, 而泌尿道感染也十分常见。在基础疾病中, 以脑血管疾病感染率最高 (22.83%) , 其次为呼吸系统疾病 (21.74%) , 损伤性疾病 (16.30%) 。由于颅脑重度损伤的病人, 其病情严重、患病时间长、存在昏迷、呕吐等症状, 使得正常的生理功能遭到破坏, 导致了身体抵抗能力减弱;有的患者手术创伤大、耗时长、出血多, 经常造成感染发生;有的患者害怕切口疼痛而懒于咳嗽、咳痰, 导致痰液在肺部积留过多而造成感染;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的病人, 多数要求吸痰、留置导尿等[1], 这就给肺部与泌尿系统感染创造了机会。

3.3 真菌感染方面

在所有的感染病原菌里, 真菌的数量是最多的, 而霉菌最为常见。这是由于真菌普遍存在大自然界中, 不同的环境条件会影响其生长繁殖, 在大量广谱抗生素过程中导致了菌群严重失调, 使得二重真菌感染更为普遍。

4 护理措施

4.1 采取消毒措施

消除感染最直接的方式则是消毒隔离, 在看护患者时采取无菌技术操作, 并且对各种消毒措施熟练掌握, 这才是避免ICU医院感染的最佳方式。患者住院期间需要维持室内通风、干燥, 对地面、物品、床单定期消毒处理, 运用空气净化器对空气净化处理。医生和护士在治疗护理过程中, 必须要正常洗手或用消毒液涂擦双手。对存在传染性的病人实施隔离安排, 应尽量阻止家属探视。医务人员进入ICU需穿标准工作衣, 并换鞋、戴帽、戴口罩。维持室内地面的清洁, 运用自然通风来更换空气, 室内温度一般在20~28℃, 相对湿度控制在60%~70%, 每天对室内空气至少2次消除处理, 1次持续时间在30min。

4.2 执行无菌操作

对吸痰、导尿及深静脉置管过程必须严格无菌操作, 医务人员置管之前、调整输液装置、敷料过程等都必须要要使用抗菌洗手液持续洗手, 持续时间15s。吸痰时戴无菌手套, 运用一次性吸痰管;对会阴实施护理, 维持尿道口整洁, 使尿路系统处于正常状态, 尽可能减短留置导尿时间;操作外周静脉穿刺置管时要配戴一次性乳胶手套, 对穿刺进行消毒处理, 定期更换敷贴。对患者穿刺部位的皮肤严格贯彻, 出现红肿热痛等情况时及时处理[2]。对氧气湿化瓶、管道做好消毒处理, 每天必须更换湿化瓶, 瓶内用无菌蒸馏水, 呼吸机管道选择一次性呼吸机螺纹管, 对各个设备定期消除。

4.3 完善基础护理

护士需对患者做好口腔、呼吸道的护理, 口腔每天需保持2~3次的清理, 已维持患者正常的呼吸。病人由于长期卧床, 其需要翻身、拍背, 以保证痰液能够完全排出, 对床单、皮肤做好护理工作, 保持良好的干燥状态, 给患者补足身体必须的营养成分, 增强其身体的抵抗能力。

4.4 加强医务人员培训

对医务人员加强专业培训, 做好各个方面的知识、技能锻炼使其充分认识到医院感染预防工作的意义。管理者需要认真落实各方面的制度, 严格要求医务人员在治疗操作中洗手清理, 避免病原菌经过医护人员的手传播到其他患者身上。从当前的医务人员工作情况看, 很多时候都缺少足够的清洁意识。医学调查显示[3]因为医务人员的手传播细菌导致感染的比例高达30%, 这必须引起医务人员的足够重视。

4.5 科学运用抗生素

患者未能及时运用抗生素进行感染预防, 这是导致真菌感染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真菌感染多数为呼吸道, 且与ICU的患者气管插管、气管切开丧失呼吸屏障功能等问题有关联, 这就需要医务人员学会合理运用抗生素, 结合药敏选择敏感抗生素, 用药期间出现异常情况必须立刻停止, 以免给患者带来更大的伤害。

5 小结

总之, 医院感染是当前医疗过程中需要积极重视的问题, 医务人员应该提高自己的抗感染意识, 通过各个方面的途径来降低感染率, 为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医治环境, 严格遵守无菌原则, 科学运用抗生素。

参考文献

[1]舒建胜, 孙蕾.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调查分析[J].浙江临床医学, 2005, 7 (4) :421~422.

[2]同俏静, 庄一渝, 王文元.ICU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危险因素及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 2008, 43 (2) :177~179.

篇4:icu的护理措施

【关键词】 ICU;气管切开;肺部感染;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 R473.6【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7-8231(2011) 08-0708-01

ICU对危重患者进行抢救的一种主要的急救手术方式是气管切开术,因为危重患者较低的抵抗力,较差的自理能力,对气管套管需要保留较长的时间,所以气管切开术一个最为常见的并发症就是肺部感染。现对2011年1月至2011年我院ICU气管切开肺部感染患者采取综合性护理干预取得的良好效果报导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共计48例,均为2011年1月至2011年我院ICU气管切开肺部感染患者,男26例,女性22例,年龄31~79岁,平均59.4±5.8岁。气管切开时间6 d~3个月。随机分为观察组24例(综合性护理干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24例,两组在性别、年龄及病种等方面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干预措施

1.2.1无菌操作及消毒隔离操作的严格化执行:保持定期消毒与监测,病房内安静,紫外线每日都能照射入内。进出ICU室的工作人员,在衣着上要着专门的工作服、专用的拖鞋、必须戴帽子和口罩,还要及时地进行洗手,对于患感染性疾病的人员,要禁止出入ICU室。如果病员感染了高度耐药菌或者其他特殊的病菌,要对其予以保护性隔离,住单间病房。对于病室,日均使用三氧消毒机进行2次的严格消毒,按时进行通风换气作业,尽可能的减少不必要人员的流动,病人要求无陪护。冷凝水和呼吸机管道等每天也都必须要更换。

1.2.2对生命体征进行监测的严密化:对于进入ICU病房的患者,要严密的对患者的血压、体温、意识、呼吸、脉搏、肢体活动的变化、对光的反射及瞳孔的大小进行密切的监测观察,发现患者是否有脑疝、颅内再出血等先兆性症状。在整个护理过程中,要求护士的动作尽可能的轻柔,避免因为连续过度的护理操作产生医源性刺激,造成波动血压。

1.2.3气管切开操作后的良好护理措施:对患者的伤口进行严密的观察,观察是否有出血的现象,对于气管切开的局部位置,应尽可能的保持干燥和清洁,按照伤口敷料的清洁程度以及分泌物量的多少,决定换多少次药。正常情况下,每天换药1~2次即可,如果纱布被痰液浸渍,则要马上更换,对于切口周围,用使用0.5%碘伏进行消毒处理,每天进行2次消毒操作。气囊压力保持的范围应该在低于2.45Kpa。气囊放气的时候,患者要平卧, 气管内的痰液要先被吸净,然后吸净口鼻分泌物,这样就可以尽可能的避免因为痰多,使得气体测压不准,产生高压力或者因为发生了漏气,产生了坠积性肺炎。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采用x2检验。差异有显著性为P<0.05。

2结果

2.1两组的预后情况对比

经过积极的治疗及护理后,观察组的成功率为91.67%(22/24),对照组为79.17%(19/24)。两组的成功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0.05)。见表1。

表1 两组预后情况对比(n/%)

2.2两组并发症情况对比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17%(1/24),对照组为16.67%(4/24)。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0.05)。见表2。

3讨论

ICU气管切开后,最重要的、也是最常见的一个并发症是合并肺部感染,这个并发症的发生与患者本身的病情关系密切,比如有其他合并性疾病、高龄、较低的FEV1/FVC、有较长的吸烟史、营养不良等等;因为较长的手术时间,较多的术中失血,在手术后,长时间的采用抑酸剂、PCEA等等:这些就会减弱老年人的呼吸肌力量,使得其咳嗽能力被降低,使得患者进行深呼吸(清除痰液)的能力也被降低;如果患者术前有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合并慢性支气管炎、吸烟史,这些都使得患者的储备能力和呼吸代偿能力较差;在手术的负面影响下,比如伤口的疼痛等等,这些都会延迟老年患者下床活动的时间。本研究对综合性的护理干预进行了研究分析,按照具体的结果,可以发现,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优势明显,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使得护理质量被提高,非常值得进一步的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双玲,王东信,吴新民,等.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和相关死亡危险因素[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5):503-504.

篇5:icu的护理措施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9.395

护理安全是患者的基本需要之一,促进护理安全即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规章制度允许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促进护理安全不仅是医疗护理的基本需要,也是医疗护理质量管理和监控的核心目标,安全是进行医疗护理活动的前提和保障。

影响icu护理安全的相关因素

护理管理因素:护理管理制度不够完善,过于原则、机械,没能贯穿于护理全过程,操作指导性不强,因无家属陪护,执行制度时不够严谨、灵活,缺乏责任心及慎独精神。监控力度不够,icu患者多病情危重,护理侵入性操作增多,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未切实履行管理者的职责,对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环节缺乏管理措施,把关不到位,对潜在的不安全因素缺乏预见性。没有定期召开护理安全专题会对工作中的失误和质量事故进行分析讨论,并总结经验教训,对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和服务态度质量监控不到位。设备物资管理不善,医疗仪器配备不足,严重影响了对患者的病情观察,这对观察病情及开展科研极为不利。

护理人员因素:护理人员缺乏责任心,icu护士除具备精湛的技术外,还应有强烈的责任心及慎独精神,需要护士更加细心、耐心,有爱心及责任心。以患者为中心,全身心服务于患者。本着对患者负责的态度实施救治。然而,近年来护士护理理念、服务意识尚未发生根本变化。护理人员不足,国内大部分医院达不到以上要求,长期的超负荷工作,使得护士身心疲惫,出现护理工作不到位,未能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未能及时准确的执行医嘱,特别在已发生差错的危险时段,从而导致护理差错和事故的发生。专业技术不够精湛,急诊科护士除具备基本护理知识、基本技能操作外,还应有较高的监护及专科知识水平,须进行专业培训方能胜任急诊科工作,因须24小时不间断观察护理患者,必须熟练并能操作许多精密仪器,当医生不在场时能做出紧急判断和妥善处理。

icu护理安全对策

健全管理体制,完善的医疗设备:各种规章制度是护理人员的长期工作实践经验总结,是处理各项工作的标准,是维护医院正常工作秩序的保证,是检查工作的依据,急诊科作为重点科室更应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对于护理工作中出现的安全隐患,护士长让大家每天晨会时提出、分析、总结,提出防范措施,给予跟进,直到所有人都掌握了解。每月召开一次安全生产会议及二次护理业务学习会议,对本月出现的差错事故及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讨论,提出整改措施;每天科室班班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建立安全隐患排查表,做到“三预”、“四抓”、“两超”,即预查、预想、预防,抓易出差错的人、时间、环节、护理单元,超前教育、超前监督。对输液、输血、采血、口服药发放、医嘱查对、过敏试验、术前准备等重要操作进行重点监控。基础设施及布局要不断改进与完善,增加监测设备与治疗设备,所有设备均建立设备使用及维修档案,定期维修、保养并做好记录。对抢救药品及器材做到定人、定位、定品种、定数量管理,保证处于完好备用状态。

加强护理队伍的建设:根据icu工作特点和患者的需求,挑已在普通病房工作1~2年以上的护士。icu的护理人员最好在病房工作1~2年,选择大专以上学历、责任心强、反应灵活、身体健康、心理素质好的护士到icu进行工作,保证编制,对新入科的护士进行培训,培训后进行理论和操作的考核,考核通过后方可独立工作。科室每月至少二次业务学习、二项操作培训,同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对icu护士进行定期专科培训,不断更新知识。同时积极与医院心理咨询科联系,针对护理人员开展心理咨询,教会大家进行心理调整,增加心理适应和心理承受力。尤其在护士感到身心疲乏时,可以宣泄和调节情绪,放松身体,消除疲劳。从职业道德和患者利益出发,引导护士加强自身素质修养,克服自身弱点,用职业角色约束自己,从而转移来自各方面的不良心理因素,调整心态,全身心地投入到护理工作中,保障护理工作的安全。

重视护理文书的书写,强化法律意识:护士对护理安全重要性的认识和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与防止差错事故发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应增强护士的法律意识,提高护士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2]。同时应提高护士的护理病历书写水平,认真按要求书写,保存好资料,加强护理文书终末质量控制,努力实现归档病历护理文书零缺陷,定期进行护理文书缺陷分析与改进。

讨论

篇6:ICU第二季度护理安全整改措施

一、较上季度有改进的地方:

(1)输液卡不签名和签名不清有明显进步。

(2)、药品柜能做到每日整理和规范并分类放置。

二、本季度存在问题

(1)、抢救口头医嘱记录本使用不规范,抢救结束后医生护士没有双签名。

(2)、抢救车内有过期药品:洛贝林、长效托宁。

(3)、抢救车内纳洛酮少于基数,使用后未及时补充。

三、原因分析

(1)、护士长对抢救车的监管力度不够,没有责任到人,疏于监督检查。(2)、护士长对护理安全制度培训不到位。

(3)、护理人员不能将安全制度内容落实到护理工作中。

(4)、医护人员对《口头医嘱记录本》的签名未引起重视。

四、整改措施

(1)、护士长及护理组长加强对科内护理人员安全制度的培训和考核,使年轻护理人员熟悉和掌握并严格执行制度。

(2)、护士长及护理组长对科内的安全检查监管力度要加强,充分发挥质控小组的作用。

(3)抢救车每班查对,主管班负责合理,封条合理,每日认真交接班,不能流于形式.

篇7:icu的护理措施

【摘 要】目的:探讨并评价ICU病房实施精细化护理管理的具体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ICU病房2012年12月-2013年11月(实施精细化护理管理后)23例患者为观察组,另外选取2011年12月-2012年11月(实施精细化护理管理前)19例患者为对照组,对实施精细化护理管理前后护理综合质量评分及患者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施精细化管理前(对照组)护理综合质量评分为(89.4±3.1)分,患者满意度为89.5%;实施精细化管理后(观察组)护理综合质量评分为(95.7±2.9)分,患者满意度为95.7%,实施后综合质量评分、患者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ICU病房实施精细化护理管理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具有较强的临床实用价值。

【关键词】ICU病房精 细化护理管理 效果评价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2718-02

精细化护理管理是源于发达国家的一种新兴护理管理理念,其建立于常规护理管理基础之上,是将护理服务质量精细化,也是对现代管理所提出的必然要求,可将常规管理向更深入、更关键的一步引入[1]。这充分体现了在管理过程中精细是过程、精心是态度、精品是成绩,真正实现处处有管理、事事见管理、人人都管理[2]。我院ICU病房通过实施精细化护理管理提升了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具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观察组23例患者中男15例,女8例,年龄56-84岁,平均年龄52.6岁,对照组19例患者中男11例,女8例,年龄61-79岁,平均年龄51.7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具有可比性。

1.2护理管理方法:

1.2.1对照组:

采用常规的护理管理:护理人员管理、基础护理管理、专科护理管理、药品管理、器械管理、环境管理、器械消毒灭菌管理。

1.2.2观察组:

实施精细化护理管理的具体措施:

1.2.2.1转变传统观念,增强全体护理人员接受及实施精细化护理管理的自觉性:(1)提高ICU精细化护理管理的服务理念:医院属于服务性行业,想立足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管理者需在确保医疗安全前提下将医疗质量提高。ICU病房是一个特殊的科室,是医院中重要的、高风险岗位。各医院ICU病房的护理质量并非取决于该科室的护理技术及设备问题,而取决于护理操作是否到位及设备使用是否正确。基于上述问题,我科组织全体护理人员学习精细化护理管理的成功经验,领会其内涵。组织护理团队学习,可使护理人员及管理者认识到精细化护理管理不仅是一种观念和意识,更是一种精益求精的精神及认真的态度[3]。(2)采取书面、讲座等多种形式使全体护士熟悉精细化护理管理的方法及策略,使其全面了解何为精细化护理管理,为何我们科室需要精细化护理管理,怎样实施精细化护理管理,引导其树立积极性及主动性,有效、自觉地参与并接受精细化管理。

(3)科室营造一个精细化护理管理的氛围:除了向全科护理人员宣传、学习精细化护理管理内容,还向患者及家属宣传精细化护理管理的目的、方法及内容,使其对精细化护理管理有所了解后,向我们提出更多建议及意见,协助我们将精细化护理管理内容进一步完善[4]。

1.2.2.2严抓制度,重点落实,树立严谨工作作风:(1)护理管理者经常组织护理人员结合护理实践,研究分析护理管理中存在的细节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将制度细化完善。在护理工作中采用“反复讲、反复学、反复抓”的方法,强化全体护士对各项新增管理制度、服务及管理项目的理解和认识。做好规章制度,使人人知晓岗位职责制度,将之作为约束护士行为的准绳。(2)在护理工作中制定并实施“自己的工作自己去做、自己的任务自己完成,自己的岗位自己负责”的责任制,根据精细化护理管理内容的落实情况逐项登记并打分,纳入年终考核成绩。

1.2.2.3严格监控实施过程,确保各项管理工作可安全、有效的进行:(1)只有安全、有效、精细的护理管理过程才可取得理想的护理效果。所以,按照制定方案、实施方案、检查实施情况、处理存在问题四个步骤监控与管理,才可使精细化护理制度得到有效的发挥。(2)根据护士各自的工作能力、性格特点、自身优势,将ICU全体护理人员分为业务学习组、护理技术组、护理质控组、护理急救组、护理安全组等,各组自荐或推荐组长,制订工作职责,并同步实施于护理工作计划。组内的成员要相互帮助;各组组长每周以会议形式交流经验,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5]。(3)护士长、组长、护士各有其责,每月对护理管理的细节进行一次“会诊”,量化考核各级的责任目标,落实三级责任,逐级总结安全有效的护理结果,对平时未及时发现、对最终效果未造成影响的细节问题,认真作好隐患记录,并给予扣分处理。

1.3观察指标:

实施精细化管理前后综合质量评分及患者满意度。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 SPSS 13.0 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 P<0.05 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实施精细化管理前后综合质量评分、患者满意度比较情况具体见表1:

由表1可见:实施精细化管理前(对照组)护理综合质量评分为(89.4±3.1)分,患者满意度为89.5%;实施精细化管理后(观察组)护理综合质量评分为(95.7±2.9)分,患者满意度为95.7%,实施后综合质量评分、患者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有统计学意义。讨论

精细化护理管理是一种服务理念,以意识为主导,是一项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以贯彻预防为主,实施环节控制、促进质量管理的重要手段。精细化护理管理是以优化护理程序,以人为本的团队式管理而不是个人行为,设计简便、快捷、节力、安全的护理流程和模式,明细护理岗位,护理职责,发现点的问题,寻求面的解决,问题在岗位,落实在制度;强调专科护理能力化,专科护士相对固定,主动干预护理风险;岗位能力重点培养,挖掘专科人才,培养临床精英,建立高素质的护理团队。

我院ICU自制定并实施精细化护理管理以来,规范化了每一项护理流程,控制了质量标准,使工作责任达到具体化,护理人员自觉地完成各项护理工作。量化考核突出了护理重点,调动了护士积极性,明显提高了护理质量,降差错发生率于最低,患者满意度也不断提高,在“以人为本”的各项护理工作中真正落实护理服务、护理价值,达到全面提高护理管理水平目的。

精细化护理管理具有全过程性、全面性、全员性,是一种系统、全面的管理模式。在护理管理工作中,需护理管理者与护理人员深刻领悟精细化护理管理的实践实质及精神内涵,自觉养成用精细化思维方式优化、改进、分析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流程、每一项制度,护理工作及护理管理工作才可取得良好的成效[6]。

参考文献:

篇8:icu的护理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在ICU治疗的7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 男39例, 女31例, 年龄18~75岁, 平均年龄43岁, 入住ICU的时间为7~29d。其中, 气管插管48例, 开放性损伤59例。颅脑损伤29例, 胸部损伤32例, 其他9例。该70例患者在进ICU之前, 做血常规, 白细胞计数均正常。

1.2 调查方法

对7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系统分析, 回顾性分析每位患者的临床资料, 填写调查表, 调查统计感染患者的原因。被感染的患者均符合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统计患者的感染发生率。据不完全统计, 2009年统计的非ICU的病房的感染发生率平均为2.39%。

1.3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 感染率用%表示, 所得计数数据采取χ2检验。

2 结果

该组资料显示:ICU病房内的感染率为45.7%% (32/70) , 与非ICU病房的感染发生率2.39%做比较, 结果P<0.05, ICU病房内的感染率明显高于非ICU病房的感染发生率,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3.1 感染原因

3.1.1 病房的管理

(1) 患者使用的医疗器械未经过严密消毒, 如内窥镜、吸入装置等, 这些侵入性的诊治, 可能会把病原体带入患者体内, 造成感染, 此外, 这些治疗本身就是有创检查, 会再次导致患者的损伤, 患者感染的机率增加。 (2) 操作人员无菌操作的观念薄弱, 不当的吸痰及吸氧等操作, 雾化吸入器消毒不彻底或者被污染。病房内有不同病因的患者, 病房内患者比较集中等原因, 造成患者之间交叉感染。 (3) 患者在医院的病房空气流通欠佳, 增加了空气污染度, 探视人员又缺乏无菌观念, 病原体被带入到病房中, 污染了患者所在的环境, 对于开放性损伤的患者更易发生感染。

3.1.2 开放性损伤

在ICU病房的病人病情都较重, 气管切开和开放性伤口较常见, 由于人体的第一道保护屏障被破坏, 增加了患者被感染的机会。每天处理患者的伤口和敷料时, 不注意操作, 造成患者的感染。

3.1.3 抗生素的应用

在ICU病房内, 患者本身有严重的基础疾病, 使用了大量的激素及抗生素在治疗基础疾病时, 病人的正常菌群因此而失调, 耐药菌或真菌进入到体内, 可引发感染。

3.1.4 患者本身的因素

患者自身的免疫力低下, 在未进入到ICU之前就已经感染了不同科室的各种杂菌, 此外, 因为患者的体位和消化道的反应时胃内的食物反流到呼吸道, 导致感染。长时间卧床引发坠积性肺炎等。

3.2 护理应对措施

3.2.1 无菌教育

(1) 护理人员的无菌教育:首先要强化护理工作人员的医院感染的知识, 必须加强ICU科室的无菌管理, 每一个护理人员都应该加强医院感染知识的学习和理解, 巩固掌握熟练的应用无菌技术, 积极参与无菌管理。 (2) 探视人员的无菌教育:对于来探视的人员要进行无菌观念的教育, 劝导病人家属不要来探视, 控制无关的医务人员进入时, 进入时要穿隔离衣, 佩戴口罩, 换鞋。

3.2.2 进行各种监测

(1) 环境监测:在日常护理中, 保持病室内的洁净和清新的空气, 增强基础护理, 做好护理的一般工作, 床单保持干燥, 清洁, 尽量让病人居住单人病房, 防止患者之间的感染。对患者家属进行预防感染知识教育, 劝导病人家属不来探视, 陪护, 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 以防将细菌传染到患者。 (2) 灭菌效果监测。病房使用的各种导管必须要经过严格的无菌处理。对无菌的物品要进行检测, 每月随机抽查3~5个灭菌后的物品进行检测。对于灭菌质量采取物理检测、化学检测以及生物监测。 (3) 菌株抗药性监测:应用抗生素, 要遵守合理适量的原则, 应用抗生素之前, 要进行细菌培养, 选择特异性较强的药物对患者进行医治。 (4) 清洁卫生监测。每天进行紫外线消毒, 定时通风, 病室的温度23℃左右。护理人员在为每位患者护理之前要清洗双手, 保持患者清洁度和舒适度。 (5) 规章制度的执行监测。指定专人管理, 施行奖罚制度, 与年终奖金挂钩, 评定优秀护士, 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

3.2.3 防止交叉污染

对患者所要使用的器械均要进行消毒或者灭菌, 进行操作的医护人员要佩戴口罩和手套;在给患者进行吸痰时要使用一次性吸痰管;除此之外, 尽量在两个病床之间, 用屏障隔开, 杜绝交叉感染。

3.2.4 营养护理

无论患有什么样疾病的病人在患病期间的饮食状况都可能直接对患者的康复情况影响。对于ICU病房里的病人, 饮食的指导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护士需向患者和其家人介绍饮食质量的重要性及具体措施, 争取让患者做到定时定量的饮食, 少吃多餐, 灵活掌握每次膳食的数量和总量, 强调患者多元饮食, 坚持少盐, 少脂饮食, 保持营养。需多吃水果, 蔬菜, 以促进大肠的蠕动, 让患者定时排便, 指导患者按摩腹部, 促进患者排便, 防止便秘, 以免用力排便时, 患者的心率和动脉血流量受到影响, 发生意外。

综上所述, ICU病房内容易发生患者感染, 在临床护理工作时, 要遵守无菌意识, 做好护理措施, 预防感染。

参考文献

[1]赵法荣.ICU病房感染因素分析及控制对策[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7 (5) :51.

[2]吴慧琴, 赵艳梅.预防控制ICU病房感染措施及护理管理体会[J].中华中西医学杂志, 2010 (1) :36-37.

[3]周金叶.呼吸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因素及防控措施[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0, 8 (7) :47-48.

[4]袁引芳.基层医院综合ICU医院感染因素分析与预防控制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1, 21 (4) :89-91.

[5]汪玉梅.重症监护患者家属心理行为变化与医疗护理工作冲突的探讨[J].医药前沿, 2012, 2 (3) :67-68.

篇9:ICU护理风险事件及防范措施

【关键词】 风险管理制度 护理质量 风险意识 安全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9-0114-01

前言

ICU护理面对的对象特殊,对护士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扎实的专业知识。所以,要定期加强护士各项护理常规与急救技术与仪器操作要点的培训,使其牢记规章制度及相关的专业知识,牢记护理安全,提高其患者病情的观察能力与对应急事故的处理能力,避免各种可能风险的发生。

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至12月收治的108例ICU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呼吸系统疾病53例、循环系统疾病19例、脑血管疾患18例、各类外科大手术13例、其他5例。护理事件:意外拔管9例,发生率为8.33%;护患沟通障碍6例,发生率为5.56%;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不当3例,发生率为2.78%;人工气道堵塞1例,发生率2.81%;院内感染3例,发生率2.77%;药液外渗2例,发生率1.85%;压疮2例,发生率1.85%。

2 ICU常见护理风险事件原因分析

2.1 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障碍

ICU患者病情危重且可能存在意识障碍,护士往往忽视或缺乏与患者的沟通,患者因病情或治疗所需而长期卧床,同时患者身上因治疗而插满各种管道,有的患者意识清楚却因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而无法清晰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患者家属把ICU当做挽救患者生命最后的希望寄托地,挂念患者病情却不能陪伴患者身边,更加增加了家属的心理压力。这些,都增加了医患沟通的难度。

2.2 意外拔管

ICU患者使用多种仪器设备进行生命监测与支持,身上管道多是ICU患者最显著的特征,每根管道都可能有意外脱管的情况发生,各种管道中,以气管插管脱落或自主拔除的风险性最大。可能一部分患者自行拔管后能成功脱机病情好转,但大部分患者需要再次进行插管,同时可能会因为缺氧烦躁或病情加重而产生严重后果,因此气管导管滑脱问题不容忽视。

2.3 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

ICU危重患者大多有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情况,及时恰当地给予血管活性药物可以提高抢救成功率,稳定血流动力学。ICU患者一般有两个以上静脉通路,输液量较普通病房大,对于有正在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的患者,在同一路静脉通路静推其他药物或快进微量泵中药液时均会使患者体内的血管活性药骤然增多而致患者病情变化,甚至死亡。

2.4 压疮的发生

ICU大多为长期卧床、慢性神经系统疾病(主要为脑血管疾病)、体质虚弱、被动体位、各种消耗性疾病的危重及老年患者。由于ICU患者病情变化快,工作量大,年轻护士护理危重患者经验不足,工作能力欠缺,不全面,经常把抢救生命放在第一位,简化了工作程序,而忽视了翻身叩背的重要性,以致压疮的发生,患者皮肤完整性受损,使患者痛苦。所以加强该护理风险意识,防患于未然尤为重要。

2.5 其他护理风险事件的原因

主要有护理管理者风险管理能力低下,不严格查对制度,专业技术操作不熟练,个人防护不当,法律意识薄弱等这些都是造成严重后果的端由。或者能力较强人员自觉心中有数,工作中偶尔也会出现懈怠现象。仍有一部分是由于护理工作平凡琐碎,技术服务要求高,精神高度紧张,思想压力大,容易让护士产生思想不集中,工作缺乏热情,对待患者冷漠,与医生缺乏交流而造成不良。还有很多护士对护理记录的风险事件缺乏判断,主要为医护记录不符,字迹不清或涂改、记录不及时等。\

3 防范措施

3.1 提高管理者风险管理的意识与能力

护理管理者风险管理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整个科室的整体护理质量,管理者的优秀与否直接决定所带领的整个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护理部应定期对各科室护士长及科室骨干进行风险管理的培训,組织参加护理不良事件的分析讨论,强化其风险意识和管理能力,持续改进,将风险事件降至最低。

3.2 做好护患的交流沟通工作

入住ICU的患者病情危急,接患者时动作迅速,进行急救时操作熟练,工作紧张有序,同时安慰患者及家属,消除其紧张情绪。在护理患者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方式同语言交流障碍的患者进行沟通,尽量满足其合理的生理及心理需求。为患者进行操作时,应耐心对患者进行解释,征取患者的理解和支持。对可能出现的不适情况,应向患者讲解清楚,使患者对其治疗和护理有所了解。

3.3 正确血管活性药物的用法

在患者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时,应注意标识要清晰,交接要清楚。药物现配现用,必须选择中心静脉给药,专用通路,不可与其他药物混用,用微量泵控制速度泵入,严格控制输入速度,换药速度要快,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并积极采取措施,防止严重后果的发生。

3.4 做好预防压疮的护理认识

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每一位入住ICU的患者使用电动气垫床,加强患者的基础护理,在工作中应协助卧床患者2h翻一次身,以减轻对某一部位的固定压迫,翻身时切忌拖、拉、推,以防擦破皮肤。交班时,应严格细致地交接局部皮肤情况及护理措施执行情况,把交接班制度落实到实处,防止工作中出现不应该出现的差错,各班人员均要认真履行工作职责。

3.5 严格落实岗位责任制

使护理风险事件贯穿在护理操作各个环节的始终。ICU患者病种多样,病情危重复杂,治疗仪器设备繁多,对护士的素质有较高要求,需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敏锐的观察力,精湛的护理技术和对紧急事故有较强的处理能力。护理人员应掌握患者的整体情况,认真执行各项工作制度,强化岗位责任制,可有效地避免发生护理风险事件。工作经验丰富的主管护师可指导监督年轻的护士进行工作,及时指出她们的不足并给予纠正,提高其业务素质专业水平。4、结束语

风险管理是一个管理程序。护理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与分量,ICU又是极为特殊的科室,护理风险贯穿在护理操作各个环节之中,护理风险事件处理不当,是造成患者痛苦,病情恶化,护患纠纷的重要因素。所以必须做好严密的防范措施,保障患者的利益。

参考文献

篇10:icu常见管道的护理

五常法--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常自律。五常法是源于五个日本字:(管理)、(整顿)、(清扫)、(清洁)、(自律)、全部是“S”开头,故亦称为“5S”。

五常法是为管理企业空间而产生的,但目前国内护理管理领域普遍实施“5S”管理,它可以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增加患者满意度,减少浪费,保障护理质量,营造团对精神。

1、常组织:

对科室护士全员培训各种管道的护理常规,加强管道护理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新护士逐一考试通过。

2、常整理:

在走过、路过的时候,不要错过随手检查,查管道放置的位置、通畅等情况。能及时、有效的发现问题。

3、常清洁:

保持各个管道表面、患者皮肤、粘膜的清洁。及时去除不洁因素,防止因面部泛油、皮肤潮湿等因素导致的感染、意外脱管的危险。

4、常规范:

护士长及责任组长对组员护理时存在的各种问题按标准随时进行整改,制定各个管道护理流程,使大家的行为更标准化、程序化。

5、常自律:

培养每位护理人员主动检查自己护理管道的工作方法,并积极学习管道护理新知识,巩固旧知识的能力。

二、人工气道

固定:

胶布、牙垫固定器

每日更换牙垫及胶布,并行 口腔护理

适当约束

定时测量气管插管与在门齿前的刻度,并记录 ⑤

气管导管保留72h后应考虑气管切开

保持通畅:

①吸痰护理

②选择适宜的吸痰管 ③注意无菌操作

④吸痰时间少于15秒。

加强气道湿化:

氧浓度≤2L/min ②

氧管深度--气管导管内一半 ③

痰液粘稠时,每4h雾化1次 ④ 24h连续气道内滴液,≤250ml

三、气管切开套管

预防感染:

24h渗血较多,勤更换切口周围纱布,以后2/日更换,保持清洁干燥;经常检查切口及周围皮肤有无感染、湿疹等;局部涂抗生素软膏或用凡士林纱布。加强湿化(同气管插管护理):

人工鼻概念:由吸水材料及亲水化合物构成。通过呼气与吸气之间的热湿能量的交换,使吸人气体加温加湿,亦称热湿交换过滤器;模拟人体解剖湿化系统的机制,将呼出气体中的热和水分收集和利用,以温热和湿化吸人气体,保证气道获得有效、适当的温湿度。新型细菌、病毒过滤膜型人工鼻,还具有抗菌抗病毒效果。

三、胃管

1、鼻饲护理

防止胃内容物反流,鼻饲时适当抬高床头3 0 ~4 0度或半卧位。

注入食物前必须确定位置,用注射器回抽有无胃液,并查看有无胃潴留。③

注入速度宜慢,一般 2 0 0ml在 1 0~15 m i n内完成。

鼻饲毕,在旁观察 5 m i n,注意有无呕吐,食物反流,3 O m i n内不易翻身或进行其

他护理操作。

200~300 ml每次,2~4 h / 次.⑥

温度3 8 ~4 0℃。⑦

鼻饲前后温开水冲管。⑧

少量多餐。

2、防止感染

口腔护理3/日。

消毒用物。

更换时间:按《 护理学基础》要求,长期鼻饲患者7 d更换1根胃管,改插另一侧鼻孔,以预防鼻、咽黏膜刺激性损伤。随着医疗技术发展,临床使用的橡胶胃管逐渐由硅胶胃管代替,目前硅胶胃管更换时间各学者意见不一。朱玉芹等研究表明,长期鼻饲患者每 4周更换 1次硅胶胃管为宜。胃管对鼻腔及咽部黏膜的影响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胃管颜色变黑与留置时间成正相关,与胃内环境关系密切。可降低反复插管对鼻、咽黏膜的刺激,减少插管时患者的痛苦、材料的损耗及费用。

3、妥善固定

保持固定效果

护士经常检查

及时更换胶布

四、深静脉置管

1、固定

透明敷料黏贴小技巧:无张力的粘帖,敷料的缺口对准导管,敷料中央始终对准穿刺点,捏压导管部位及整片敷料,使之充分与皮肤接触

2、常规维护

导管发生堵塞时,可轻微转动导管反复抽吸.如仍抽不出血液多是因为导管内血块栓塞.必要时请医生用尿激酶行导管内溶栓。

3.封管

脉冲式:推一下停一下,在导管内造成小漩涡,加强冲管效果 正压封管:边推边封

五、留置尿管

1、妥善固定

固导尿管及集尿袋,防止牵拉和滑脱。气囊注水10~20ml可起到固定作用;

2、定时观察

根据病情定时观察尿的颜色、性状,记录每小时尿量,结算12小时及24小时尿量。

3、保持引流通畅

引流管长度适中,勿扭曲,受压或堵塞。对急性尿潴留、膀胱高度膨胀的病人,一般先放出800ml尿液,其余部分在几小时内逐渐放出,并采用间歇性引流;危重病人或肾功能不良者,采用持续引流,若引流不畅,先用手指挤压引流管,必要时用生理盐水冲洗。

4、防止逆行感染

① 集尿袋低于耻骨联合,防止尿液倒流。②

会阴护理2次/日 ③ 3天/次更换集尿袋。

④ 鼓励患者多饮水,每日2000~3000ml,以保证足够的尿量,增加内冲洗作用

5、拔管

导尿管拔除时间根据病种、病情而定;危重患者病情平稳后;肾损伤病情稳定后即可拔除,恢复自行排尿;膀胱破裂修补术后8~10日拔除;前尿道吻合术后2~3周,后尿道会阴复位术后3~4周拔除。

拔管前:所有留置尿管患者,在拔管前需要锻炼膀胱肌肉功能,试夹管至患者有尿意后放开,如此反复3~5次后即可在夹管至患者有尿意时拔出。长期留置者需锻炼2~3天。

上一篇:内部调动管理办法下一篇:石家庄市职业技能中级鉴定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