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运动风险防控暂行办

2024-07-17

学校体育运动风险防控暂行办(精选6篇)

篇1:学校体育运动风险防控暂行办

教育部关于印发《学校体育运动风险防控暂行办法》的通知

教体艺[2015]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和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2〕53号)的有关要求,加强各级各类学校体育运动风险防控工作,保障学校体育工作健康有序开展,现将《学校体育运动风险防控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教育部

2015年4月30日

学校体育运动风险防控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防范学校体育运动风险,保护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合法权益,保障学校体育工作健康、有序开展,根据《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侵权责任法》等法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学校体育运动是指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组织开展或组织参与的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体育比赛,以及学生在学校负有管理责任的体育场地、器材设施自主开展的体育活动。学校体育运动风险是指学校体育运动过程中可能发生人员身体损伤的风险。体育运动伤害事故是指体育运动中发生的造成人员身体损伤后果的事故。

第三条 学校应当依法积极开展学校体育运动,组织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增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组织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活动应当加强体育运动风险防控工作。

第四条 学校体育运动风险防控遵循预防为主、分级负责、学校落实、社会参与的原则。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当建立健全学校体育运动风险防控机制,预防和避免体育运动伤害事故的发生。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不得以减少体育活动的做法规避体育运动风险。

第五条 本办法适用于全日制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等学校、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运动风险防控工作可参照本办法,结合实际执行。

第二章 管理职责

第六条 教育行政部门应当把学校体育运动风险防控作为教育管理与督导的重要内容,纳入工作计划,制订适合本地区的学校体育运动风险防控指导意见或工作方案,明确风险防控的具体内容和基本要求,指导并督促学校建立完善学校体育运动风险防控机制,落实防控责任和措施。

教育督导机构应当对学校体育运动风险防控进行督导检查,检查结果作为对学校进行考核和问责的重要依据。

第七条 学校应当建立校内多部门协调配合、师生员工共同参与的学校体育运动风险防控机制,制订风险防控制度和体育运动伤害事故处理预案,明确教务、后勤、学生管理、体育教学等各职能部门的职责,组织和督促相关部门和人员履行职责,落实要求。

第八条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当严格按照国家有关产品和质量标准选购体育器材设施,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应当要求供应商提供第三方专业机构的安全检测及评估报告。应当建立体育器材设施与场地安全台帐制度,记录采购负责人、采购时执行的标准、使用年限、安装验收、定期检查及维护情况。

学校体育器材设施应当严格按照安装要求,由供应商负责完成安装,安装完成后学校应当进行签收,签收结果记录在体育器材设施与场地安全台帐中。

由教育行政部门采购交由学校使用的体育器材设施,应当将采购安全台帐同期交付。

第九条 学校应当按规定安排学生健康体检,建立学生健康档案,按照《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规定,纳入学籍档案管理。学生新入学,应当要求学生家长如实提供学生健康状况的真实信息。转学应当转接学生健康档案。涉及学生个人隐私的,学校负有保密义务。

对不适合参与体育课或统一规定的体育锻炼的学生,学校和教师应当减少或免除其体育活动。

第十条 学校应当主动公示体育运动风险防控管理制度、体育运动伤害事故处理预案等信息,接受家长和社会的监督。

第三章 常规要求

第十一条 教师在体育课教学、体育活动及体育训练前,应当认真检查体育器材设施及场地;体育课教学、体育活动及体育训练中,应当强化安全防范措施,对技术难度较大的动作应当按教学要求,详细分解、充分热身,并采取正确的保护与帮助。

第十二条 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组织开展大型体育活动或体育比赛,应当成立安全管理机构;制订安全应急预案;检查体育器材设施及场地,设置相应安全设施及标识;设置现场急救点,安排医务人员现场值守;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组织学生参加跨地区体育活动和体育比赛,应当根据活动或比赛要求向学生及家长提供安全告知书,获得家长书面反馈意见。

大型体育活动或体育比赛需要第三方提供交通、食品、饮水、医疗等服务的,应当选择有合格资质的服务机构,依法签订规范的服务合同。

第十三条 学校应当根据体育器材设施及场地的安全风险进行分类管理。具有安全风险的体育器材设施应当设立明显警示标志和安全提示。需要在教师指导和保护下才可使用的器材,使用结束后应当屏蔽保存或专门保管,不得处于学生可自由使用的状态;不便于屏蔽保存的,应当有安全提示。教师自制的体育器材,应当组织第三方专业机构或人员进行安全风险评估,评估合格后方能使用。

第十四条

学校应当对体育器材设施及场地的使用安全情况进行巡查,定期进行维护,根据安全需要或相关规定及时更新和报废相应的体育器材设施,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第十五条 学校应当利用开学教育、校园网络、家长会等进行体育安全宣传教育,普及体育安全知识,宣讲体育运动风险防控要求和措施,引导学生和家长重视理解体育运动风险防范。

第四章 事故处理

第十六条 体育运动伤害事故发生后,学校应当按照体育运动伤害事故处理预案要求及时实施或组织救助,并及时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

第十七条 发生体育运动伤害事故,情形严重的,学校应当及时向主管教育行政部门报告;属于重大伤亡事故的,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向同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教育行政部门报告。

体育运动伤害事故处理结束,学校应当将处理结果书面报主管教育行政部门;重大伤亡事故的处理结果,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向同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教育行政部门报告。

第十八条

学校应当依据《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和相关法律法规依法妥善处理体育运动伤害事故。

第十九条 学校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可会同体育、医疗、司法等部门及相关方面的专业人士组建学校体育运动伤害事故仲裁小组,对事故进行公平、公正的调查,提出仲裁意见,为事故处理提供依据。

第二十条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当健全学生体育运动意外伤害保险机制,通过购买校方责任保险、鼓励家长或者监护人自愿为学生购买意外伤害保险等方式,完善学校体育运动风险管理和转移机制。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2015年6月1日起实施。

篇2:学校体育运动风险防控暂行办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和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2〕53号)的有关要求,加强各级各类学校体育运动风险防控工作,保障学校体育工作健康有序开展,教育部近日印发《学校体育运动风险防控暂行办法》。> 学校体育运动风险防控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防范学校体育运动风险,保护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合法权益,保障学校体育工作健康、有序开展,根据《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侵权责任法》等法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学校体育运动是指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组织开展或组织参与的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体育比赛,以及学生在学校负有管理责任的体育场地、器材设施自主开展的体育活动。学校体育运动风险是指学校体育运动过程中可能发生人员身体损伤的风险。体育运动伤害事故是指体育运动中发生的造成人员身体损伤后果的事故。

第三条 学校应当依法积极开展学校体育运动,组织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增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组织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活动应当加强体育运动风险防控工作。

第四条 学校体育运动风险防控遵循预防为主、分级负责、学校落实、社会参与的原则。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当建立健全学校体育运动风险防控机制,预防和避免体育运动伤害事故的发生。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不得以减少体育活动的做法规避体育运动风险。

第五条 本办法适用于全日制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等学校、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运动风险防控工作可参照本办法,结合实际执行。

第二章 管理职责

第六条 教育行政部门应当把学校体育运动风险防控作为教育管理与督导的重要内容,纳入工作计划,制订适合本地区的学校体育运动风险防控指导意见或工作方案,明确风险防控的具体内容和基本要求,指导并督促学校建立完善学校体育运动风险防控机制,落实防控责任和措施。

教育督导机构应当对学校体育运动风险防控进行督导检查,检查结果作为对学校进行考核和问责的重要依据。

第七条 学校应当建立校内多部门协调配合、师生员工共同参与的学校体育运动风险防控机制,制订风险防控制度和体育运动伤害事故处理预案,明确教务、后勤、学生管理、体育教学等各职能部门的职责,组织和督促相关部门和人员履行职责,落实要求。

第八条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当严格按照国家有关产品和质量标准选购体育器材设施,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应当要求供应商提供第三方专业机构的安全检测及评估报告。应当建立体育器材设施与场地安全台帐制度,记录采购负责人、采购时执行的标准、使用年限、安装验收、定期检查及维护情况。

学校体育器材设施应当严格按照安装要求,由供应商负责完成安装,安装完成后学校应当进行签收,签收结果记录在体育器材设施与场地安全台帐中。

由教育行政部门采购交由学校使用的体育器材设施,应当将采购安全台帐同期交付。

第九条 学校应当按规定安排学生健康体检,建立学生健康档案,按照《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规定,纳入学籍档案管理。学生新入学,应当要求学生家长如实提供学生健康状况的真实信息。转学应当转接学生健康档案。涉及学生个人隐私的,学校负有保密义务。

对不适合参与体育课或统一规定的体育锻炼的学生,学校和教师应当减少或免除其体育活动。

第十条 学校应当主动公示体育运动风险防控管理制度、体育运动伤害事故处理预案等信息,接受家长和社会的监督。

第三章 常规要求

第十一条 教师在体育课教学、体育活动及体育训练前,应当认真检查体育器材设施及场地;体育课教学、体育活动及体育训练中,应当强化安全防范措施,对技术难度较大的动作应当按教学要求,详细分解、充分热身,并采取正确的保护与帮助。

第十二条 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组织开展大型体育活动或体育比赛,应当成立安全管理机构;制订安全应急预案;检查体育器材设施及场地,设置相应安全设施及标识;设置现场急救点,安排医务人员现场值守;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组织学生参加跨地区体育活动和体育比赛,应当根据活动或比赛要求向学生及家长提供安全告知书,获得家长书面反馈意见。

大型体育活动或体育比赛需要第三方提供交通、食品、饮水、医疗等服务的,应当选择有合格资质的服务机构,依法签订规范的服务合同。

第十三条 学校应当根据体育器材设施及场地的安全风险进行分类管理。具有安全风险的体育器材设施应当设立明显警示标志和安全提示。需要在教师指导和保护下才可使用的器材,使用结束后应当屏蔽保存或专门保管,不得处于学生可自由使用的状态;不便于屏蔽保存的,应当有安全提示。教师自制的体育器材,应当组织第三方专业机构或人员进行安全风险评估,评估合格后方能使用。

第十四条 学校应当对体育器材设施及场地的使用安全情况进行巡查,定期进行维护,根据安全需要或相关规定及时更新和报废相应的体育器材设施,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第十五条 学校应当利用开学教育、校园网络、家长会等进行体育安全宣传教育,普及体育安全知识,宣讲体育运动风险防控要求和措施,引导学生和家长重视理解体育运动风险防范。

第四章 事故处理

第十六条 体育运动伤害事故发生后,学校应当按照体育运动伤害事故处理预案要求及时实施或组织救助,并及时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

第十七条 发生体育运动伤害事故,情形严重的,学校应当及时向主管教育行政部门报告;属于重大伤亡事故的,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向同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教育行政部门报告。

体育运动伤害事故处理结束,学校应当将处理结果书面报主管教育行政部门;重大伤亡事故的处理结果,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向同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教育行政部门报告。

第十八条 学校应当依据《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和相关法律法规依法妥善处理体育运动伤害事故。

第十九条 学校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可会同体育、医疗、司法等部门及相关方面的专业人士组建学校体育运动伤害事故仲裁小组,对事故进行公平、公正的调查,提出仲裁意见,为事故处理提供依据。

第二十条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当健全学生体育运动意外伤害保险机制,通过购买校方责任保险、鼓励家长或者监护人自愿为学生购买意外伤害保险等方式,完善学校体育运动风险管理和转移机制。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2015年6月1日起实施。

教育部体卫艺司负责人就《学校体育运动风险防控暂行办法》答记者问

近日,教育部印发了《学校体育运动风险防控暂行办法》,教育部体卫艺司负责人就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1.问:请简单介绍一下教育部制定印发《学校体育运动风险防控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的背景和意义?

答: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青少年体质健康。2007年印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2012年印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就加强青少年体育做出重大决策,提出具体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对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进行部署,提出明确要求。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文件精神,教育部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政策文件,有力推进了体育课程建设、体育设施条件改善和锻炼风气形成。

学校开展体育课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体育比赛过程中,学生既有身体动作也有大量的身体接触,无法做到完全避免学生体育运动伤害的发生。另外,既往学校安全相关政策文件中,也没有针对学校体育运动安全风险管理的专门性文件,对如何防范体育运动伤害事故以及发生伤害事故后如何厘清职责、如何处理等也不够清晰。一些地方和学校特别是中小学,为避免发生学生体育运动伤害事故,往往采取减少或取消体育活动、降低体育项目难度等,来维护学生安全。体育运动安全一直困扰学校体育正常开展。

为保护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合法权益,保障学校体育工作健康、有序开展,《办法》明确了学校体育运动各个环节的风险管理责任,为学校和体育工作者“松绑”,使他们放开手脚,按要求开展体育教学、课外体育锻炼和体育比赛等体育活动。同时也为建立健全学校体育运动风险防控制度、规范学校体育运动各环节风险防控提供了基本遵循。

2.问:请介绍一下《办法》的起草过程。

答:《办法》的起草分几个阶段:一是开展调研,通过座谈会和问卷调查等方式,广泛了解学校体育运动风险防控现状、存在问题以及相关意见建议。二是文献研究。梳理学校体育运动伤害的主要问题,以及现有有关安全管理的相关法规与政策文件。三是政策研究。围绕学校体育运动风险防控管理、风险点防控、事故处理等听取学校、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体育教学领域专家、体育器材生产企业的意见和建议。四是征求意见,通过座谈会书面等形式广泛听取学校以及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意见,对《办法》做了进一步修改完善。五是进行合法性审查。对《办法》进行了严格合法性审查,经过多次修改完善后,于2015年5月正式印发。

3.问:请介绍一下《办法》的主要内容。

答:《办法》共五章21条,除第五章附则外,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第一章“总则”共5条,主要包括制定依据、防控原则、适用范围等。第二章“管理职责”共5条,重点对学校体育运动风险防控工作机制以及各部门的职责等进行了规定,提出具体要求。另外,还对体育器材设施购置及安全台帐制度建立、学生健康档案、建立体育运动风险防控监督机制等进行了明确。第三章“常规要求”共5条。学校体育运动风险防控以预防为主,针对存在风险的体育课教学、体育训练、课外体育活动组织、体育比赛以及体育器材设施采购使用等重点环节,提出风险防控常规管理要求。第四章“事故处理”共5条。明确了体育运动伤害事故处理原则、报告制度等内容。

4.问:《办法》的适用范围和对象是什么?

答:本办法适应范围为中小学校,高校参照执行。中小学生为未成年人,属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根据相关法律要求,学校理应承担其在校学习、生活时的教育、管理职责,为此本《办法》适用范围为中小学。虽然大学生为成年人,具有规避体育运动风险能力,但学校在组织体育教学、课外体育锻炼和体育比赛等体育活动是也需要加强和规范各环节风险防控,为此高校应参照执行。

5.问:《办法》涉及的学校体育运动都有哪些?

答:学校体育运动是指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组织开展或组织参与的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体育比赛,以及学生在学校负有管理责任的体育场地、器材设施自主开展的体育活动。

6.《办法》对教育部门提出了哪些要求?

答:《办法》要求教育行政部门应当把学校体育运动风险防控作为教育管理与督导的重要内容,纳入工作计划,制订适合本地区的学校体育运动风险防控指导意见或工作方案,明确风险防控的具体内容和基本要求,指导并督促学校建立完善学校体育运动风险防控机制,落实防控责任和措施。教育督导机构应当对学校体育运动风险防控进行督导检查,检查结果作为对学校进行考核和问责的重要依据。

7.请问学校在体育运动风险防控中应该如何履责?

答:《办法》从体育运动风险防控机制建立,体育器材采购与管理,体育教学与体育比赛管理,学生健康管理,体育安全教育等多方面对学校提出了要求。首先,学校应当建立校内多部门协调配合、师生员工共同参与的学校体育运动风险防控机制,制订风险防控制度和体育运动伤害事故处理预案,明确教务、后勤、学生管理、体育教学等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并督促职责落实。第二,学校选购体育器材设施应当严格按照国家有关产品和质量标准予以选购,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应当要求供应商提供第三方专业机构的安全检测及评估报告。另外,还应建立体育器材设施与场地安全台帐制度,记录采购负责人、采购时执行的标准、使用年限、安装验收、定期检查及维护情况。第三,学校组织开展大型体育活动或体育比赛,应当成立安全管理机构,制订安全应急预案,设置相应安全设施及标识,设置现场急救点,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等。如果组织学生参加跨地区体育活动和体育比赛,还应根据活动或比赛要求向学生及家长提供安全告知书,获得家长书面反馈意见。第四,学校应当按规定安排学生健康体检,建立学生健康档案,按照《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规定,纳入学籍档案管理。转学应当转接学生健康档案。第五,学校应当利用开学教育、校园网络、家长会等进行体育安全宣传教育,普及体育安全知识,宣讲体育运动风险防控要求和措施,引导学生和家长重视理解体育运动风险防范。

8.请问教师在体育运动风险防控中应该如何履责?

答:《办法》要求,教师在体育课教学、体育活动及体育训练前,应当认真检查体育器材设施及场地;体育课教学、体育活动及体育训练中,应当强化安全防范措施,对技术难度较大的动作应当按教学要求,详细分解、充分热身,并采取正确的保护与帮助。

9.请问如果出现体育安全事故后,学校应如何处置?

答:《办法》明确了体育运动安全事故处置要求:一是体育运动伤害事故发生后,学校应当按照体育运动伤害事故处理预案要求及时实施或组织救助,并及时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二是及时报告,发生体育运动伤害事故,情形严重的,学校应当及时向主管教育行政部门报告;属于重大伤亡事故的,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向同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教育行政部门报告。体育运动伤害事故处理结束,学校应当将处理结果书面报主管教育行政部门;重大伤亡事故的处理结果,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向同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教育行政部门报告。三是依据《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和相关法律法规依法妥善处理体育运动伤害事故。四是学校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可会同体育、医疗、司法等部门及相关方面的专业人士组建学校体育运动伤害事故仲裁小组,对事故进行公平、公正的调查,提出仲裁意见,为事故处理提供依据。五是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当健全学生体育运动意外伤害保险机制,通过购买校方责任保险、鼓励家长或者监护人自愿为学生购买意外伤害保险等方式,完善学校体育运动风险管理和转移机制。

10.请问《办法》在加强学生体育运动安全教育、告知家长方面都有哪些规定?

篇3:学校体育运动风险防控暂行办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和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2〕53号)的有关要求,加强各级各类学校体育运动风险防控工作,保障学校体育工作健康有序开展,现将《学校体育运动风险防控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教育部

2015年4月30日

学校体育运动风险防控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防范学校体育运动风险,保护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合法权益,保障学校体育工作健康、有序开展,根据《义务教育法》 《未成年人保护法》《侵权责任法》等法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学校体育运动是指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组织开展或组织参与的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体育比赛, 以及学生在学校负有管理责任的体育场地、器材设施自主开展的体育活动。学校体育运动风险是指学校体育运动过程中可能发生人员身体损伤的风险。体育运动伤害事故是指体育运动中发生的造成人员身体损伤后果的事故。

第三条学校应当依法积极开展学校体育运动,组织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增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组织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活动应当加强体育运动风险防控工作。

第四条学校体育运动风险防控遵循预防为主、分级负责、学校落实、社会参与的原则。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当建立健全学校体育运动风险防控机制,预防和避免体育运动伤害事故的发生。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不得以减少体育活动的做法规避体育运动风险。

第五条本办法适用于全日制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等学校、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运动风险防控工作可参照本办法,结合实际执行。

第二章管理职责

第六条教育行政部门应当把学校体育运动风险防控作为教育管理与督导的重要内容,纳入工作计划,制订适合本地区的学校体育运动风险防控指导意见或工作方案,明确风险防控的具体内容和基本要求,指导并督促学校建立完善学校体育运动风险防控机制,落实防控责任和措施。

教育督导机构应当对学校体育运动风险防控进行督导检查, 检查结果作为对学校进行考核和问责的重要依据。

第七条学校应当建立校内多部门协调配合、师生员工共同参与的学校体育运动风险防控机制,制订风险防控制度和体育运动伤害事故处理预案,明确教务、后勤、学生管理、体育教学等各职能部门的职责,组织和督促相关部门和人员履行职责,落实要求。

第八条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当严格按照国家有关产品和质量标准选购体育器材设施,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应当要求供应商提供第三方专业机构的安全检测及评估报告。应当建立体育器材设施与场地安全台帐制度,记录采购负责人、采购时执行的标准、使用年限、安装验收、定期检查及维护情况。

学校体育器材设施应当严格按照安装要求,由供应商负责完成安装,安装完成后学校应当进行签收,签收结果记录在体育器材设施与场地安全台帐中。

由教育行政部门采购交由学校使用的体育器材设施,应当将采购安全台帐同期交付。

第九条学校应当按规定安排学生健康体检,建立学生健康档案,按照《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规定,纳入学籍档案管理。学生新入学,应当要求学生家长如实提供学生健康状况的真实信息。 转学应当转接学生健康档案。涉及学生个人隐私的,学校负有保密义务。

对不适合参与体育课或统一规定的体育锻炼的学生,学校和教师应当减少或免除其体育活动。

第十条学校应当主动公示体育运动风险防控管理制度、体育运动伤害事故处理预案等信息,接受家长和社会的监督。

第三章常规要求

第十一条教师在体育课教学、体育活动及体育训练前,应当认真检查体育器材设施及场地;体育课教学、体育活动及体育训练中,应当强化安全防范措施,对技术难度较大的动作应当按教学要求,详细分解、充分热身,并采取正确的保护与帮助。

第十二条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组织开展大型体育活动或体育比赛,应当成立安全管理机构;制订安全应急预案;检查体育器材设施及场地,设置相应安全设施及标识;设置现场急救点,安排医务人员现场值守;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组织学生参加跨地区体育活动和体育比赛,应当根据活动或比赛要求向学生及家长提供安全告知书,获得家长书面反馈意见。

大型体育活动或体育比赛需要第三方提供交通、食品、饮水、医疗等服务的,应当选择有合格资质的服务机构,依法签订规范的服务合同。

第十三条学校应当根据体育器材设施及场地的安全风险进行分类管理。具有安全风险的体育器材设施应当设立明显警示标志和安全提示。需要在教师指导和保护下才可使用的器材,使用结束后应当屏蔽保存或专门保管,不得处于学生可自由使用的状态;不便于屏蔽保存的,应当有安全提示。教师自制的体育器材,应当组织第三方专业机构或人员进行安全风险评估,评估合格后方能使用。

第十四条学校应当对体育器材设施及场地的使用安全情况进行巡查,定期进行维护,根据安全需要或相关规定及时更新和报废相应的体育器材设施,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第十五条学校应当利用开学教育、校园网络、家长会等进行体育安全宣传教育,普及体育安全知识,宣讲体育运动风险防控要求和措施,引导学生和家长重视理解体育运动风险防范。

第四章事故处理

第十六条体育运动伤害事故发生后,学校应当按照体育运动伤害事故处理预案要求及时实施或组织救助,并及时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

第十七条发生体育运动伤害事故,情形严重的,学校应当及时向主管教育行政部门报告;属于重大伤亡事故的,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向同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教育行政部门报告。

体育运动伤害事故处理结束,学校应当将处理结果书面报主管教育行政部门;重大伤亡事故的处理结果,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向同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教育行政部门报告。

第十八条学校应当依据《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和相关法律法规依法妥善处理体育运动伤害事故。

第十九条学校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可会同体育、医疗、司法等部门及相关方面的专业人士组建学校体育运动伤害事故仲裁小组,对事故进行公平、公正的调查,提出仲裁意见,为事故处理提供依据。

第二十条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当健全学生体育运动意外伤害保险机制,通过购买校方责任保险、鼓励家长或者监护人自愿为学生购买意外伤害保险等方式,完善学校体育运动风险管理和转移机制。

第五章附则

篇4:学校体育运动风险管理研究述评

关键词:学校体育;运动风险;风险管理;运动风险管理;关键技术;研究述评

中图分类号:G80-0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3612(2012)09-0102-07

Comments on School Sports Risk Management

CHEN De-ming1, LI Xiao-liang2,LI Hong-juan3

(1.Harbin Institute of P.E., Harbin 150008, Heilongjiang China; 2. P.E. Dept of Hebei Nationalities Normal University, Chengde 067000, Hebei China; 3.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Beijing 100084,China)

Abstract: The article adopts documentation method and logical analysis to generalize and summarize the related research home and abroad on school sports risk management to define the sports risk, to interpret risk management and sports risk management, and to identify the key techniques in school sports risk management. The article also explores the history, the present and the trend of the study in school sports risk management on the basis of generalizing and summarizing the existing research production in the areas of risk identification, risk assessment, risk countermeasures and risk management. Moreover, the article furthers its steps to find out the disciplines in school sports risk management as well as to spot the weakness, shortcomings and the missing parts in school sports risk management that can be the reference for future study in the area.

Key words: school sports;sports risk;risk management;sports risk management;key techniques;comments

学校体育既是体育运动的基础,也是增强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及促使学生形成终身体育习惯的有效手段,学校体育包含: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体育比赛及学校组织的校外体育活动等[1],保障学校体育的良好发展对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及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运动风险是伴随体育运动过程实时存在的,学校体育过程中也必然存在运动风险。近年来,学校体育中由风险致因所导致的运动风险事件被媒体广泛报道,学校体育运动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周斌等在对大中专学生运动伤害的调查研究时发现,学生每学期运动伤害率为32.16% [2],运动猝死事件在学校体育中也时有发生,这些危害运动安全的运动风险事件不仅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业,同时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也产生极大影响,对社会增加沉重的负担。学校体育运动安全问题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我国学者在学校体育运动安全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将风险管理理论引入学校体育中,通过运用风险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将体育教学过程中影响运动安全问题转化为风险管理问题,对学校体育中影响运动安全问题的因素进行识别与评估,并根据评估的结果提出相应的应对方法、建立管理效果评价体系。通过运用风险管理的原理和方法,加强对学校体育运动的管理,达到降低学校体育运动风险事件发生的频率、促进学校体育健康发展的目的。

1 运动风险概念界定

目前,众多学者为了研究的需要,对运动风险的概念进行了描述与界定,这些概念的界定主要从运动风险事件析因及后果影响两方面进行剖析,在运动风险事件析因方面将风险致因总结为运动负荷、运动环境、个人因素等[3,4];运动风险事件后果影响方面认为风险事件将影响到机体、物质和精神,亦有对结果提出运动者在运动中受益或受损 [5]。提出运动风险具有可能性、可控性、严重性、可觉察性等,认为风险致因诱发风险事件的产生。

运动是促进健康的手段,运动的目的在于增进身体的健康。风险所描述的是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即为事件有可能发生且尚未发生。运动的独特性在于运动是人与自然界、人类社会及人本身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这一过程又存在着不可控性,也就意味着在运动动态过程中存在着客观的必然风险。

运动风险解决的本质问题为运动安全性问题与运动目标的实效性问题。运动本身具有双面性,并且这种双面性决定了运动过程及结果的不可预见性,而可能发生性又是风险的特征之一,因此从事运动时,不论是否发生了运动安全事故,必然存在着危害运动安全或影响运动目标实现的风险致因(凡是可能引起风险事件发生的因素)。风险致因是产生风险事件的首要条件,并且多种风险致因是可以同时存在、同时作用的。风险致因的存在并不一定会诱发风险事件,只有当风险致因的“量”(量:风险致因的数量或风险致因的种类)一定的积累,才会将风险以风险事件的形式表现出来。不论风险事件是否发生,风险致因是客观存在的,风险也就必然存在。

运动的独特性决定了运动过程的不可控性,因此,风险必然客观存在于运动过程的诸环节。当风险事件发生后必然会影响运动安全和运动目标。风险致因是风险事件的诱因,风险损失是风险事件的表现形式,风险事件是运动风险过程的载体。风险事件不发生,风险致因也就没有载体,也就不可能发生风险损失。而我们在进行运动风险的相关研究时,应主要针对风险致因所诱发的运动风险事件开展研究,分析风险事件发生的诱因,即:风险致因,然后评定风险致因对运动安全和运动目标的影响。

在对运动风险相关研究及其所界定的运动风险概念总结和分析的基础上(图1),将运动风险的概念界定为:在从事体育运动的过程中,由风险致因导致或引发风险事件的发生,从而引起运动目标的缺失的风险过程。

2 学校体育运动风险管理理论研究

2.1 风险管理理论研究 风险管理是管理学的分支,是风险管理类学科的母学科,是指通过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及风险管理效果评价对风险事件进行控制,从而达到降低风险损失程度、保障目标实现的管理过程。风险管理学科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6],改革开放以后在我国得到应用。风险管理主要研究的问题是如何准确的对风险进行识别与评估,并选用最佳的风险应对的手段对可能发生的风险事件进行风险应对,并对风险识别、评估及应对做出效果评价。目前关于风险管理理论的研究有以下几种:1)人为因素管理理论;2)机械和物质因素管理理论;3)多因果关系理论;4)系统安全理论[6]。这些理论分别从不同视角入手,深入的阐述了风险管理的本质,揭示了风险管理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降低损失程度、保障目标实现。风险管理过程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及风险管理效果评价四部分(图2)。

风险管理的过程不是模式化的单一的过程,而是动态的循环过程。非循环的风险管理过程具有如下弊端:通过一次风险识别不能准确的识别出所有风险致因,并且风险致因本身也会发生变化的,从而引发风险评估结果的效度随之发生变化,进而导致风险应对的方法手段缺乏有效性,风险管理的作用随之降低。保障风险管理的作用必须借助风险管理效果评价,通过风险管理效果评价过程对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及风险应对的效果做出准确的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及风险应对过程,多次往复并延续进行。由于风险致因种类、数量及风险量的动态性,风险评估的过程也必须要遵循多次往复的原则,风险应对亦是如此。因此,风险管理效果评价是风险管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通过风险管理效果评价,保障风险管理的动态性、实效性、准确性,风险管理过程才更具实际意义。

2.2 运动风险管理基本理论研究 当前对运动风险的研究是以风险管理理论为依据的,也就是把风险管理理论引入到体育学中[7],运用风险管理理论对运动中的风险进行管理。通过运用风险管理学的方法,将危害运动安全、引起运动目标缺失的风险致因进行识别、评估及应对,并对这一过程做出效果评价。通过使用风险管理理论,达到降低运动风险事件发生、保障运动目标实现的目的。由于体育运动是一个动态过程,风险致因实时存在于这一过程之中,风险事件的发生也具有随机性,因此,运动风险管理应伴随整个体育运动过程。运动风险管理可以分为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及风险管理效果评价四个步骤[6],针对运动风险的研究也就是从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及风险管理效果评价方面开展研究。另有一些相关体育运动风险理论的研究,对其体育运动风险模式也沿用风险管理理论,将运动风险管理划分为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三部分[7,8],忽略了风险管理效果评价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体育运动的特点决定了运动风险管理有别于其他领域的风险管理,运动风险管理具有如下特点:1)风险存在的持续性,体育运动是持续的动态过程,风险致因在这一过程实时存在,运动风险管理也必然持续贯穿这一过程中;2)发展过程的多变性,体育运动的魅力在于运动过程及结果的不可预知性,人是体育运动的主体,从事体育运动不具有机械的模式性,易受运动环境、异体及自体的影响导致运动过程及结果复杂多变,风险事件是风险致因在特定条件激发导致的风险表现,因此运动及风险的发展过程多变性决定了运动风险也具有该特性;3)损失结果的多面性,风险管理的目的是为了降低损失,体育运动过程中由风险事件所引发的损失时多方面的,包括:身体、心理、财产、教育、伦理等多维度,因此,风险损失的结果也必将呈现多维度的表现。

2.3 学校体育运动风险管理理论研究 学校体育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全面发展身体,锻炼体质,学习体育知识、技能,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培养道德和意志品质的过程[1]。学校体育的实施过程可以简化为教师与学生在场地范围内进行的各种体育活动。结合运动风险的本质及学校体育的特点,可以总结出,学校体育的运动风险主要集中在学生参与学校体育运动过程中发生运动伤害的风险,这些风险主要包括:运动损伤、诱发心血管疾病及意外死亡等各种运动伤害[8]。

风险致因、风险事故和损失共同作用,决定风险的存在、发生与发展[9],学校体育运动风险亦是如此。通过对运动风险分析得知,运动风险为一动态过程,对运动风险的管理也应具有动态性。学校体育运动风险管理是运用运动风险管理学的方法和手段对学校体育过程中运动风险进行管理,并对风险应对做出效果评价,进而形成学校体育运动风险管理的评价体系与标准。

学校体育运动风险管理的操作流程为:通过风险管理学的方法,根据以往经验或学校体育运动风险事件,对学校体育运动过程进行风险致因识别,并将这些风险致因运用合理的方法在不确定性、偶然性、损害性、可预测性和可控性等风险属性方面进行评估[10],得出风险致因的级别,并以此建立风险评价体系,同时将学校体育运动风险致因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确定风险应对手段,根据风险应对手段的效果对风险管理的诸环节进行效果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反馈于学校体育教学及学校体育运动风险管理诸环节,同时进一步完善评价体系与标准。

学校体育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学校体育运动风险有别于运动领域内其他运动风险。对学校体育进行运动风险管理应结合学校体育自身的特点,学校体育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体质健康、促进身心发展、掌握运动技能、培养体育兴趣、养成运动习惯,其对象主要为青少年学生。学校体育运动风险管理应着重注意:学生德育教育对体育运动的影响;体育运动对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运动强度与运动量对学生生长发育的影响;运动环境对学生身体健康的影响;学生的年龄及认知水平对运动安全的影响等。同时,在对学校体育运动风险进行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时,应结合学校体育的不同形式的目的、方法、手段,将学校体育运动风险管理进行细化,以便近一步提高学校体育运动风险管理的效果。

2.4 运动风险管理的关键技术 通过对运动风险管理的分析得知,运动风险管理的过程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及风险管理效果评价四部分[6]。运动风险管理的每一子过程都有其目标,但从运动风险管理总体目标来说,风险管理效果评价是运动风险管理至关重要的环节。风险由可能性、风险事件、事件不利后果的严重程度构成[11],并且风险是客观存在的,风险致因自身具有“显性”和“隐性”的特征,很多风险致因是不容易察觉的[12],因此如何全面识别风险致因是风险管理能否有效执行的第一步。在我们对风险致因进行有效的识别后,如何科学合理的对风险致因产生的损失程度进行准确的评估是风险管理的第二步,在对风险评估的过程中,由于风险致因发生的不确定性(引起风险事件的风险致因可能是一个或是多个),给风险评估带了较大的难度,并且我们在对风险致因进行评估时,必须要有缜密的操作规程和数理统计,也因此而产生了较大的难度。进行风险应对时,选择应对风险的技术手段也会对风险管理的效果产生较大的影响。风险管理效果评价是评价风险管理过程的效果,以此改进风险管理流程的错误和缺点。选择风险管理进行评价的方法,确立评价标准的理论依据依据,是风险管理效果评价过程的关键环节。通过上述分析可知运动风险关键技术就是对风险致因的识别及其评估以及应对的方法。

综上所述,运动风险管理的关键技术包含:如何对体育运动中的风险致因进行科学合理的识别,找出可能诱发风险事件发生的因素,并其进行合理有效的评估,得出风险致因可能诱发风险事件的概率或频度,并制定合理的风险应对手段,建立系统的风险管理效果评价体系与标准,更好的执行风险致因识别、风险致因评估及风险应对过程,以达到保障体育运动安全,促进锻炼者身心健康的目的。

3 运动风险管理研究的主要任务及其进展

3.1 运动风险识别(风险致因)研究 风险致因即为诱发风险事件发生的因素。风险致因的存在决定了风险事件的发生,风险致因是产生风险事件的前提。风险识别的过程就是将可能诱发风险事件发生的因素(风险致因)进行筛查的过程。目前风险管理学中对风险致因识别的方法有:头脑风暴法、问卷调查法、经验借鉴法、标准的风险清单检查法、档案法、流程图法、职业专家调查法、现场调查等[12]。运动风险管理中常见的方法为检查表、故障树分析、专家调查[11],风险致因种类为场地风险、人员风险、伤害风险、环境风险、医疗风险、自然风险、法律风险、交通风险、社会风险、技术风险等[13],这种风险致因的分类方式种类繁多,增大了相关研究的难度。在学校体育领域中,人是体育运动的主体,针对运动风险的研究是以体育运动参加者人身安全研究为主体,并且,运动本身就是人与周边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因此,本研究将导致运动风险的风险致因分为环境风险和人为风险两大类是比较合理的(表2)。

3.1.1 环境因素 人与环境相互作用是运动过程的特点,与人产生作用的各种环境:天气风险、场地风险、器材风险等因素,都可能成为风险致因的来源。运动风险致因在环境因素方面是通过对运动风险事件的分析,探寻那些环境因素是诱发风险事件的因素,目前国内外学者主要从运动安全方面开展研究,极少数的研究者研究内容涉及了运动目标缺失层面。在学校体育领域,现有涉及运动安全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运动伤害领域。这些研究表明,由运动场地、器材、天气等条件方面产生的伤害极高[10] [14]-[16]。冰雪运动对场地、器材、气候条件的要求较高,导致由场地、器材、气候条件、天气状况产生的风险发生的几率增大[17]。封闭式运动场馆内,O2浓度的过低及高浓度的CO和NO2也是学校体育运动风险的致因[18]。体育教学场所周围是否存在急救中心、急救技术水平对体育教学也会产生较大的风险。从事体育教学时,发生的洪水、海啸、地震等人力不可抗拒因素也是风险因素考虑的范畴。

3.1.2 人为因素 体育运动中的人为因素主要包括自体因素和异体因素两方面。自体因素主要是指自身影响运动目标设置及完成动作技能的因素。通过对运动风险事件分析及专家调查发现,认知水平风险、发育水平风险、体质水平风险、运动技能风险等都属于个人风险范畴。目前对自体因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1)7~22周岁的学生,缺乏对运动风险的预知能力,往往为了争强好胜进行一些高危动作,导致风险事件发生率上升[19];2)心血管发育水平是导致运动猝死的主要原因,据调查显示,运动猝死发病的年龄段在30岁以下,一般集中在15~20岁年龄段,一旦发生,对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影响极大[13];3)体质水平发育差,导致完成技术动作吃力,也会产生风险事件的发生;4)运动技能水平低,在完成高强度、高难度、大运动量体育运动时发生风险事件的几率高。虽然在自体因素方面开展了上述研究,针对自体因素的特点,在以下自体因素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1)BMI指数及营养不良因素;2)服装和器材选取;3)自身安全意识因素。

异体因素主要指风险因素是来自他人。异体风险主要包括运动条件风险、行为道德风险、管理制度风险。运动条件风险是由于运动项目选择、运动强度指定与控制、运动组织不当而产生的。目前对于异体因素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1)不同的运动项目所产生的风险事件的概率也不同,各运动项目对技术要求的不同,高竞技性、强对抗性的项目风险发生的概率较大[12,13,20,21];2)在身体处于疲劳时,由于肌肉力量及注意力下降,导致完成技术动作能力下降,造成了风险事件发生概率升高[4];3)学生在参与学校体育过程中,不遵守课堂纪律、使用一些危害他人人身安全的技术动作等,会使学校体育运动风险加大[10,13];4)学校体育的管理者在运动安全制度的制定与实行过程中的监管直接影响风险事件的发生,同时,学生医务监督的开展状况也会对风险事件的发生产生影响[12]。自体因素在下列因素方面的研究有待突破:1)参与体育运动时,运动参数的变化对产生风险事件的影响;2)学校制定安全制度的执行状况对产生风险事件的影响;3)运动项目的意外性对产生风险事件的影响。

3.2 运动风险评估研究 运动风险评估是运用系统的、严谨的、具有逻辑性的方法对风险识别出的风险致因进行测评,确定风险致因的等级,为风险应对提供科学的依据(图4)。确定科学、合理的评估方法是风险评估开展的基础,由于涉及的方法学和数理统计分析,加之我国运动风险研究起步较晚,目前还未形成权威的评估方法。现有针对运动风险评估的相关研究,多集中在竞技体育方面。由于学校体育的特殊性,在风险事件发生后,很难对运动风险事件损失测量,因此,学校体育运动风险评估工作难度较大,鲜有开展。现有的针对运动风险的评估方法多集中风险检查表及层次分析方面进行多因素的累积评估,评估指标多选用风险致因自身的特性及所要评估项目的特点 [11,22]。目前所选用的评估指标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进行:1)危害程度;2)发生的可能性;3)损失后果;4)可觉察性;5)可控性。虽然国内外学者对风险评估已经开展了相关研究,但这些研究尚未形成统一的评估标准与体系,评估方法众多,但大多未建立数学模型,在选取评估指标方面,并没有相关的专家学者,对评估指标进行认真的总结分析,所选取的评估指标是否能强烈地表达风险的特性有待商榷,并且评估后并没有针对评估的结果进行系统的检验,因此,得出的评估结果也就不会十分的令人信服。建立科学的评估标准与体系将是今后对于学校体育运动风险评估的研究的重点。

3.3 运动风险应对研究 风险应对针对风险致因制定合理的干预手段,以达到避免或降低风险事件发生概率、减小风险损失并最终达到促进运动安全的目的,主要包括:风险保留、风险降低、风险转移和风险规避[10,12,14,19,23]。诱发风险事件的风险致因的数量是不确定的,采取应对方法的数量也是不确定的。学校体育风险应对相关的研究成果主要有以下方面:1)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避免麻痹大意的思想,要求教师认真组织课堂教学,并对学生的安全行为进行监督,对体育教师及学校主管领导进行运动风险知识的培训[24,25];2)针对学生的运动能力和实际的教学环境避免高危项目的开展[26];3)对相关的器材定期检查维护,使其达到安全标准[14,19,23];4)利用保险业,将风险进行转移,给学生投订保单、建立运动伤害基金;5)对一些不具备开展条件的运动项目应避免开展,同时一些涉及自然不可抗拒力量因素的学校体育活动也应尽量避免。现存的大量研究提出了不同的风险应对方法,但这些风险应对的原则缺乏相关的理论作为指导,只有在选择基于理论指导的风险应对方法,才能够使风险应对过程更为有效。通过总结分析现有的研究,并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总结出风险应对应把握如下原则:1)对可能引发风险事件发生的因素都要选择应对手段;2)对高风险因素应重点提出其应对的方式方法;3)建立系统的风险应对方案;4)对风险应对过程进行效果评价。由于学校体育运动风险发生较多的是危害学生安全的风险,而这些风险的可控性较高,因此,在体育运动过程中,选择适合的护具[27,28],通过对这些风险因素进行合理的干预,对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目前国内对于这方面的研究较少,针对运动风险的运动防护也必将成为今后学校体育运动风险研究的重点。

3.4 运动风险管理效果评价 目前对于运动风险评估及应对的研究尚不完善,在学校体育运动风险管理效果评价方面的研究还处于理论研究阶段,还未见相关学者开展实证性研究。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及风险应对过程不是一次性完成的,而是多次往复的循环不断进行完善。风险管理效果评价是对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及风险应对很好的补充,是通过建立评价指标执行的,对促进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及风险应对子系统的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4 结 语

综上所述,关于学校体育运动风险的相关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国内外的研究学者在学校体育运动风险方面也进行的大量的实证研究,分别在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方面进行了分析阐述,在学校体育运动风险研究上也获得了一定的突破。

建议将学校体育运动风险的关键技术研究作为青少年运动科学领域今后研究的重点,通过建立系统的学校体育运动风险识别、评估和应对方案,为促进学校体育运动风险应用、保障学校体育健康的开展及增强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服务。

参考文献:

[1] 叶加宝,苏连勇.体育概论[M]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145.

[2] 周斌,李颖,翁晓帆.体育活动意外伤害情况调查[J] .卫生职业教育,2004,22(4):91-92.

[3] 边菊平.论运动风险视阈下的健美操教学[J] .新课程(下),2011,5:97.

[4] 王军.高校体育教学中运动风险发生的因素分析[J]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1,26(6):77-79.

[5] 刘晓军.运动风险评价理论体系的构建[D]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0,6.

[6] 寇健忠.体育风险管理研究导论[J] .咸宁学院学报,2010,30(9):126-127.

[7] 田旻露,魏勇.简论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风险[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20(5):35-37.

[8] 苏玉凤.大学生体育运动风险研究进展[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0,18(9):11-13.

[9] 卓志.风险管理理论研究[M] .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10.

[10] 侯柏晨,孙玉琴.高校体育运动风险管理与防范策略研究[J] .哈尔滨体育学院报,2007,25(97):12-14.

[11] 石岩.我国优势项目高水平运动员参赛风险的识别、评估与应对[D]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4(6).

[12] 张大超,李敏.国外体育风险管理体系的理论研究[J] .体育科学,2009,29(7):43-53.

[13] 翟虎翔.我国中小学体育风险识别与应对研究[D] .开封:河南大学,2007.

[14] 张左鸣.高校运动伤害的风险管理研究[J]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7(3):97-100.

[15] Walzman ML,Shannon M,Bowen A P. et al .Monkeybar injuries:complications of play[J] . Pediatrics ,1999,103(5):e58.

[16] Nixon JW,Aclon CHC,Wallis B, et al. Injury and frequency of use of playground equipment in Public schools and parks in Brisbane,Australia[J] . Injury Prevention ,2003,9(3):210-213.

[17] Caroline Finch,Soufiane Boufous,Rebecca Dennis.. SPORTS INJURY REPORT [R] . ISBN 978-0-9580633-9-5, SYDNEY NSW: NSW INJURY RISK MANAGEMENT RESEARCH CENTRE,2007.

[18] T W Pelham, L E Holt, M A Moss. Exposure to carbon monoxide and nitrogen dioxide in enclosed ice arenas[J] . Occup Environ Med ,2002,59:224-233.

[19] 张艳.高校体育教学中的风险管理与防范策略探讨[J]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12(1):39-40.

[20] 凌平,王清.论体育运动的风险与体育保险[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26(5):596-597.

[21] Anneliese B Spinks, Roderick J McClure. Quantifying the risk of sports injury:a systematic review of activity-specific rates for children under 16 years of age[J] .Br J Sports Med,2007;41:548-557.

[22] 安中杰.我国高水平体操运动员急性运动损伤风险识别、评估和应对[D]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9.

[23] 陈明伟,熊巍.高校体育运动伤害事故的风险控制[J] .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0,26(4):26-28.

[24] 王苗,石岩.小学生体育活动风险识别、评估与应对[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1,26(1):68-73.

[25] Chunderpal SINGH,Jhalukpreya SURUJLAL. South African Journal for Research in Sport,Physical Education and Recreation[J] ,2010,32(1):107-119.

[26] 欧阳巍.美国学校伤害事故的防范与管理[J]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3,2(6):129-131.

[27] Labella Cynthia R,Smith Bryan W, Sigurdsson Asgeir. Effect of mouthguards on dental injuries and concussions in college basketball[J] . Med Sci Spons Exerc, 2002,34(1):41-44.

篇5:烟棉办廉政风险防控实施方案

关于开展廉政风险防控规范权力运行机制

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为切实做好腐败风险防控规范权力运行机制建设工作,根据《方城县推进廉政风险防控规范权力运行机制建设实施方案》,结合县烟棉办工作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目标要求

2012年,在县烟棉办公室全面推行廉政风险防控规范权力运行机制建设。把腐败风险防控规范权力运行机制建设工作作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切入点,加强腐败风险分析、风险监控和管理,实现关口前移、预防在先,逐步建立腐败风险防控机制。通过一系列科学有效的措施,增强机关全体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规范从政行为,打造“廉政、为民、高效、务实”的干部队伍,为全县烟棉生产做出应有的贡献。要达到“四个一”的基本目标,即:建立一个坚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体系;一个预防腐败工作的科学管理机制;一个全面覆盖、层层管理、重点防控、责任到位的风险防控体系;一个科学、量化、便于考核的党风廉政建设新路子。

二、实施范围

廉政风险防控规范权力运行机制建设工作实施范围是:县烟棉办各股室和单位全体干部职工。

三、方法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月日至月日)

1、召开动员会。召开单位动员大会,下发《关于开展廉政风险防控规范权力运行机制建设工作的实施方案》,安排部署县烟棉办加强廉政风险防控规范权力运行机制建设工作。

2、学习部署。每周组织单位全体同志集中学习。重点学习市、县领导在廉政风险防控规范权力运行机制建设工作动员会上的讲话和《方城县推进腐败风险防控规范权力运行机制建设工作的实施方案》等相关内容。

(二)梳理权力清单,编制职权目录阶段(月日至 月日)11、梳理职责权力。根据”三定”方案确定的工作职责,明确工作岗位上的权力,以及权力行使的依据、程序和时限要求等。对权力进行认真梳理,要明确四个方面的内容:(1)本岗位有几项实实在在的权力;(2)各项权力的含义;(3)行使这些权力的基本依据和规定;(4)责任主体。对部门内部行使的人、财、物管理等权力,也要纳入清理规范的范围。

2、编制职权目录。(1)对依法确定的职权进行分项梳理,编制职权目录,明确职权名称、内容、办理主体和法律依据。(2)编制权力运行外部流程图,对每一项职权,明确办理主体、依据、程序、期限、监督渠道以及办理事项所需提交的全部材料;(3)编制权力运行内部流程图,对职权在单位内部运行的各个环节、责任主体、办理时限等进行规范;(4)通过媒体、公开栏等途径,主动向社会公开职权目录、权力运行内(外)部流程图和行政裁量权基准,接受社会监督。

(三)查找廉政风险,评估风险等级阶段(月日至月日)

1、查找腐败风险点。根据部门职能、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全面排查廉政风险点,采取自己查找、群众评议、专家建议、案例分析和组织审定等方法,查找个人的岗位腐败风险,重点查找三类风险。一是权力运行风险,重点查找造成权力失控和行为失范的因素;二是制度机制风险,重点查找由于缺乏工作制度的明确规定及工作时限、标准、质量等可能导致腐败行为的因素;三是外部环境风险,重点查找对岗位的干扰、生活圈和社交圈对个人的不利影响等因素。

2、按照上述要求准确描述风险点。风险点,即权力在行使过程中可能发生问题的关键点、节点。具体表述为:每项权力在行使的过程中,因什么原因(情况),会发生什么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1)梳理业务工作流程。(2)查找风险点。(3)描述风险点。

3、评估风险等级。在查找腐败风险的基础上,依据权力的重要程度、自由裁量权的大小、腐败现象发生的概率及危害程度等因素,按照高、中、低三个等级评估腐败风险。对腐败风险实行分级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

4、公示风险点。对每个人员查找出的风险点要在本单位进行公示,便于大家相互监督。

5、建立档案。县烟棉办要把查找到的廉政风险登记汇总,建立台帐,形成廉政风险信息档案,实行集中规范管理。

(四)制定防控措施,规范权力运行阶段(月日至月日)

1、制定防控措施。结合查找腐败风险和评定风险等级情况,依据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及相关制度,有针对性地制定防控措施。

2、规范权力运行。制定廉政风险防控措施要着眼于建立权力分解和制衡机制,对权力进行科学分解和配置,建立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对风险较高的重大事项决策权、干部人事权、资金使用管理权、政府投资决策权、行政审批权、执法权、监督权等,要根据法律规定和实际工作需要,进行合理分解和廉政风险预警,强化制约监督。

3、具体要求:(1)每一个风险点,要有一个相对应的防控措施。

(2)防控措施须具体实用,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3)防控措施制定后,要建立岗位权力行使风险防控一览表。

(五)强化科技防控,构建长效机制阶段(月)

1、围绕确保腐败风险防控规范权力运行机制建设相关制度规范落实,抓住权力运行的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针对排查出的腐败风险点,在现有制度体系基础上,以完善民主决策、岗位职责、程序控制、干部管理和公务消费制度为重点,建立健全相关制度规范。

2、建立健全腐败风险防控规范权力运行动态管理机制,以为周期,结合经济社会发展、政府职能转变和预防腐败新要求,及时调整腐败风险内容和防控措施。

3、建立健全腐败风险防控规范权力运行预警机制,加强腐败风险信息采集、分析、反馈、处理,实现对腐败风险的预警和防范。

4、建立健全检查考核机制,研究制定考核标准,采取定期自查、检查、社会评议、表彰奖励等方式,对风险防控各项措施落实情况进行考核评估。

5、建立健全纠错整改机制,根据监督检查和考核评估结果,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制定工作措施,完善管理方案。

6、建立健全责任追究机制,完善诫勉谈话、限期整改、组织处理和纪律处分等方面的相关规定,对腐败风险防控规范权力运行机制建设工作不力、屡屡出现问题的进行责任追究。

四、几点要求

1、高度重视,精心组织。腐败风险防控规范权力运行机制建设工作,涉及到领导班子成员、中层干部以及一般干部,涉及到所有的工作业务,工作任务重、难度大。因此,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列入重要议程,精心组织实施。

2、领导带头,以身作则。廉政风险防控规范权力运行机制建设工作开展得好坏,关键在单位领导班子尤其是主要负责人。因此,部门负责人要高度重视,亲自抓,带头查,具体做到”五带头”,即带头参加学习教育活动,带头查找岗位风险点,带头公开风险点,带头制定和落实防控措施,带头作出廉政承诺。

3、加强教育,深入动员。各股室要针对党员干部的思想实际,深入、细致地搞好教育工作。要把教育贯穿于腐败风险防控规范权力运行机制建设工作的全过程,作为党员干部坚持廉洁从政的一次自我教育、自我提醒、自我监督。通过教育,使大家提高认识,积极参加腐败风险防控规范权力运行机制建设工作,自觉地参加学习,自觉地查找风险点,自觉地制定防控措施。

4、注重创新,务求实效。各部门要紧密结合实际,以创新的思路、举措和方法,开展腐败风险防控规范权力运行机制建设工作。要注意学习行政管理理论、风险控制理论、质量管理理论,注意研究影响权力正确行使的各种因素,研究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探索,大胆创新,确保岗位权力行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工作稳步推进,扎实有效。

篇6:学校体育运动风险防控暂行办

小溪塔街道兴安社区残协专职委员卢琴华

根据区防控办关于印发《2010年全区推行腐败风险预警防控工作要点》文件精神及小溪塔街道党工委的部署与安排,结合平湖社区腐败风险预警防控工作实施方案,我从思想上积极主动开展对照文件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社区腐败风险预警防控实施方案,进行腐败风险预警防控工作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思想道德

我始终坚持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科学

发展观为统领,认真学习国家有关残疾人的方针、政策,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文件精神,加强理论学习和思想教育,使自己的世界观和权力观得到正确的应用。

二.岗位职责

由于加强理论学习和思想教育,至始至终按规定办事、按

规律办事、按规章制度办事,坚持原则、坚持岗位职责制。在本岗没有发生不履行或不履行职责现象和行为失范的现象。

三.业务流程

因为有相应的岗位职责任制和完善的监督机制,在办理残疾人证过程中没有办理人情证,在工作业务流程过程中没有出现不规范、不作为和行为失范的现象。

四.制度机制

在工作制度方面,认真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自觉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并且建立健全了完善的监督机制,没有造成行为失范的现象。

上一篇:雪后过昭应,雪后过昭应吴融,雪后过昭应的意思,雪后过昭应赏析下一篇:面对毕业,我全力以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