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张扬的英语课堂

2024-07-23

激情张扬的英语课堂(共8篇)

篇1:激情张扬的英语课堂

激情张扬的英语课堂

—— 记胡澄宜老师来校听课评课后有感

英语教研组

上周五我组吴春霞开了一节公开课,十分荣幸的是我们请到了市小学著名英语教研员胡澄宜老师来我校指导工作。

课后我们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胡老师对我们的教学进行了点评和建议。胡老师的热情、开朗、睿智和健谈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所提到的一些教学建议和方法也让我觉得受益良多。

首先第一点,胡老师是个非常有活力的人,给人感觉在课堂上和学生之间一定很和谐。因为我觉得建构有效的课堂教学之一就是要创设生命化的课堂气氛,构建自由、民主、宽松、和谐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环境。英语课不只是单纯的知识性的活动,而且也是情感活动。教师充分利用“亲其师而信其道”的心理效能,强化师爱的作用,做到“三带”,把微笑带进课堂,把鼓励带进课堂,把竞争带进课堂。心理学家罗杰斯曾指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其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因此老师要有一颗宽容的心,要善待每一位学生,灵活、恰当地处理偶发事件,营造一个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能促进英语课堂有效教学。许多卓有成效的教师之所以取得教学的高效率,其诀窍之一正是贯彻教学民主原则,给学生充分的课堂自由。这一点在课堂上我也正是这样努力去做的。

第二点,胡老师提到现在的教科书只是个载体,我们不能束缚在其框架之内,而应有超越文本的东西生成给于学生。个人十分赞同胡老师的想法。诚然文本十分重要,教学大纲、教学重点、难点都体现在文本之内。但是语言是活的,不是生硬的数理化公式,需要我们教会学生灵活运用。但超脱文本就是必然的要求。超脱也要讲究范围,不能想怎么做就怎么做,而应该与文本有着必然的联系。文本是基本的载体,在此基础上做相应的拓宽和深化,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灵活度。另外,文本必然有着滞后性和不全面性,有些内容已经和我们的生活、话题跟不上趟,这就更需要我们教师做足功夫,备好更多的资料,给学生更多新鲜、有趣的东西,以提高学生的兴奋度和参与度,学生才会被我们牢牢地抓住,才会成为我们英语的“忠实粉丝”。

第三,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增加“内存”。胡老师说到她小时候就培养了阅读的好习惯,之所以英语比较强,都是自己苦练内功出来的。

我们中国有句成语:“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比较形象地描述了阅读的重要性。对英语也同样适用。然而,从某种意义上讲,好的英语不是英语老师讲出来,都是学生们练出来的。所以我们要教会学生,不仅要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恰当运用英语阅读方法和技巧的能力,更要与长期的阅读实践相结合。只有这样,才会尽可能地克服英语中存在的障碍,才能更快更好地提高英语阅读水平,增强英语阅读能力。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比较注重阅读方法的训练,比如我在平时告诉学生阅读的技巧有:

(1)先精读问题,了解题后做到心中有数。

(2)用目光略读全文,捕捉有关信息。可利用标题、主题句等。例如,读记叙文时我们要问5W,即为何(Why)、什么(What)、谁(Who)、何时(When)、何地(Where)、怎样(How)。例如要找一个人名,我们可以直接找到含有这个人名的句子。

(3)停下来读这个句子。如果是答案。我们这个问题就解决了,如果不是,可以继续搜寻查找。同时注意一些关键的提示词和标点符号。

教学无止境,教无定法,但是聆听了胡老师的建议后,对个人的教学又有了新的审视,根据专家的观点,带着审视的眼光再次回顾自己的教学,从中找到做的不好的地方,不断改正,不断进取,朝着成熟、有自己风格、最终成为科研专家型的教师而努力。

篇2:激情张扬的英语课堂

个性,是由于受人的需要、动机、兴趣等的制约而具有一定倾向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学生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个性化的人。每个人的遗传素质、社会环境、家庭条件和生活经历不同,从而形成了个人独特的心理世界。他们在兴趣、动机、需要、气质、性格、智能和特长等方面各不相同。在新的教育形势下,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征,使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这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一、全面深入了解学生是科学培养学生个性的前提

全面深入了解学生必须有正确的态度,即不抱成见,不持偏见地实事求是的反映学生的本来面目。例如:2005年我曾接手过的初一5班中,有个别学生向我反映,该班中有个男生在小学有小偷小摸的习惯,同学们都不愿接近他。得到这一情况后,我没有疏远这名学生,还有意接近他,并让他担任体育活动小组的小组长,自此这名学生在三年的初中生活中,从来没有向我撒过谎、从来没有偷过别人的物品。因此了解学生的目的不是猎奇,不是收集整学生的材料,而是为了指导帮助学生,不能把了解的.内容加以传播,更不能以此作为嘲笑学生或制服学生的把柄。

二、强化自我意识,调动主体能动性

自我意识是意识的核心内容,标志着个性形成的水平。中学生都在展望未来,规划未来,对未来充满激情和理想,但是生活经验不丰富。当理想与现实不符时,便容易产生自卑感、虚无感和厌世感。在体育教学中,掌握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并结合他们的认识、情感和意志发展特点,用高尚的社会影响因素支配学生身体运动的内驱力,为个性培养和发展创造理想的体育环境。在体育教学中,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尽可能激发其自我活动的能动性,并给予充分信任和尊重,提供更多的自由,变学生被动参加体育活动为主动追求。教师要有意识、有目的地给学生心理施加影响,使其身心状态能经受胜利、失败、挫折、反复等顺境与逆境的不同承受力,达到能自我调控程度。在体育教学中不断探索新方法,每节课都体现自身的价值和特点,在体育教学改革中走出适合自己的路。体育教学对学生强化自我意识,调动主体能动性,增进心理健康,发展社会适应能力都有独特的作用。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不能只传授运动技能,忽视学生心理和社会适应这两个方面,要有意识的创造一些专门的情景,采用一些特别的手段,来强化学生自我意识,调动主体能动性,促进学生的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发展。

三、逐步建立和谐亲密的师生关系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是关键,首先教师要毫不保留的向学生贡献自己的精力、才干和学识;其次寓严于爱,充分尊重学生人格和信任学生;出自内心的关怀学生,像慈母一般的爱护学生,即使对差生也总是满腔热情的教育激励,做到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用爱心感化学生,使学生对教师由接近感到亲近感、共鸣感、信赖感的转化,从而改善师生关系。学生把对教师的热爱和尊重,转移到热爱体育并积极参加体育运动中。建立和谐亲密的师生关系主要以体育教学过程为主,多与学生沟通。在正常的情况下,学生对教师的了解和情感的产生是从课堂教学开始的。教师的诸多素质如德和才、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和观念等都会在课堂上充分地展示出来。对教师而言,课堂教学也是了解学生的开始。通过各种信息,教师对他所面对的教育集体进行整体判断,并随着体育教学活动的深入,逐步深入熟悉每一位学生。课外体育活动中的师生关系是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的补充。在课外体育活动中,师生双方的关系形态多种多样,因此师生双方的相互了解是立体的、多侧面的,它使师生双方在彼此心目中的形象变得更加丰满、充实。

四、学生的课堂学生做主

现代体育教学的发展趋势是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已经逐步被发展学生自主能力和乐趣为主的新方法所代替。兴趣是从事一切活动的内部动力之一,是影响体育教学效果诸因素中作用极明显的心理因素,所以在体育教学中应当考虑和照顾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便激发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但是,由于学生兴趣不同,往往对同一教材、同一内容产生不同兴趣,其体育教学结果也截然不同。为保证体育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个性,教师可按学生兴趣选择分组教学。学生的性格类型同样影响体育教学效果。属于外倾型性格的学生,活泼开朗,反应较快,身体素质往往较好,运动能力较强;而属于内倾型学生性格孤僻,反应较慢,一般体育素质较差,运动能力也较弱。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往往忽略了这种个性差异的存在,运动量和运动强度安排不合理,结果前者感到“吃不饱”,后者则“吃不消”,这就会导致一部分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对此,教师可按内、外向型两种性格,结合其运动技能而分组教学,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这样,教师较易控制课的密度和运动量,避免伤害事故发生,让不同个性特征学生的身心,都能得以充分培养和发展。

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体育教学中建立和感受到自主的尊严,体验和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以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为本,尊重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需要,逐步完成自由个性和健康人格的建立。另外,教师是否关心学生,是否对学生抱有希望,也会影响学生的进步和成长―――教师期望效应。因此,体育教师不但要有精湛的运动技能,准确优美的示范动作,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还要有创建良好师生关系的能力,带着一颗爱心去关心了解引导帮助学生,这样才能培养出个性张扬激情四射的优秀青年。

★ 张扬个性的精美文章

★ 不张扬的父爱作文

★ 让人心酸个性签名

★ 张扬与内敛的作文

★ 面对困难,张扬以对作文800字

篇3:张扬英语课堂的生命活力

一、设计弹性方案,为“生成”创造空间

由于教学活动的探究型和开放性,各个教学环节在用时上难以预料,所以在设计教学预案时,对时间的安排要留有余地, 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表现再随时调控。从而使整个预设留有更大的包容度和自由度, 给生成留足空间。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过程从单线型变为多线型, 因而教师备课时既要研究教材、教法, 更要关注对学生的研究。教师要全面而深入地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思维特点、情感体验, 根据学生的现实状况找准教学起点, 精心预设教学过程, 思考学生可能会提出哪些问题, 或学生对提出的各种问题可能会作出怎样的回答, 并思考解决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形成综合的、富有弹性的教学方案。教师要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 对教材内容进行教学重组和整合, 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深加工, 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来, 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 形成有“个性”的教材内容。如在教“What’s this?”“It’s a/an…”这个句型时, 我发展了“touch and guess”游戏, 将预先准备好的香蕉、雪梨、苹果、橙子等水果及一些玩具放在不同的袋子里, 让学生竞猜。在学完关于生日party那篇课文后, 我把新旧知识融会贯通, 将所学的知识有机地结合, 开展了一个名为“My Birthday”的别开生面的口头活动, 将教材活化, 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交际能力。教学中富有弹性的预设, 为“生成”创造了空间:预设的目标可以在生成中随机“升降”, 教学的流程可以在生成中及时“变奏”, 环节的推进可以在生成中相机“增删”, 探究的主题也可以在生成中“替换”。

二、运用教学机智,激发生成

课堂动态生成的因素很多,但它不是谁都能巧妙利用的,它依赖于我们教师的教学机智。笔者曾听过一节公开课,教师在围绕“送别人礼物”这一话题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以下“T”代表teacher, “S”代表student。)T:Next Sunday is my best friend’s birthday, What should I get him for his birthday?S1:Why don’t you get him a mobile phone?T:Thank you, but that’s too expensive.S2:What about a football?T:That’s a good idea.But that’s too cheap.S3:Ms Wang, I think you should give him a kiss.该学生的话音未落,教室里就像炸开了锅。眼看即将陷入尴尬,教师突然灵机一动说:“In China, people seldom kiss their friends, but in some western countries, to give a kiss or a hug is a way to show their friendly.”于是,教师转身对那名学生说:“Thanks, your idea is creative enough.”这样一来,另一名学生开玩笑地说:“I think a kiss is a good present for us students, because we don’t have enough money to buy presents.”同学们又一次开心地笑了。

三、敢于追求与提升生成的“亮点”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变化发展过程, 也是师生、生生之间交流、互动的过程。而在现实课堂教学中, 教师对于学生预料之中的答案往往是满意的, 对学生精彩的生成性答案是惊喜的, 但重视不够, 不是放置不顾, 就是手忙脚乱, 不会处理, 我们要敢于追求这些生成的“亮点”。比如在教单词“some meat”时, 有学生向我提示:“老师, 弄错了, 应该在meat上加上s”, 于是, 很多学生都发现了这一问题。这时, 我笑着对他们说:“没有错, 这是对的。”这时大家都是一副疑惑的表情看着我。于是我向他们说明:“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中的原因, 在此基础上再归纳英语中“肉类”往往是不可数名词。学生们一下子明白了, 而且学得轻松, 记得牢。在新编英语教材中有些课文以对话形式出现, 我们要求同学以短文形式进行改写, 有些课文我则要求同学改编为对话形式, 有些课文我要求学生进行课文续写训练, 以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现以阅读材料THE NECKLACE为例, 我们完成整体教学后, 再请学生以故事形式改编全剧, 然后作一些开发创造性思维的讨论。例如, 组织学生进行"continue the story"的练习:Mathilde得知为之辛勤劳动10年的项链竟是件假首饰, 故事的结局会怎样?如:When she heard what Jeanne had said, Mathilde couldn't believe her own ears.The lost necklace wasn't a real diamond necklace.She was too sad to say a word.But she thought for a while and felt it wasn't a bad thing, because it made her a hard-working woman.这样就使得课堂的生成性资源得到了提炼与升华。

四、自主探究促进生成,培养学生的能力

篇4:激情张扬的英语课堂

关键词:历史课堂; 激情活力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9-004-001

作为历史课程教学实施主渠道的历史课堂教学,必须更新理念,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改变陈旧落后的教学方式,构建先进而科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变封闭单一的传统教学为开放式多元化的素质教学。教学方法突出灵活性、主题性、创造性和愉悦性,创设充满激情活力的历史课堂,把历史课堂变成培养“21世纪新人的训练场”。在日常的历史课堂教学中,我尝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和探索。

一、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教学内容的内在力量和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常常是吸引学生注意,启迪学生思维,引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有效手段。因此我们应该学会灵活的创造各种生动活泼的、学生乐于参与的历史情境。

历史教科书叙述的是人类社会以往的发展过程,具有很强的抽象性,仅靠教师的语言叙述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不可能激发起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主动性。所以,在教学中,要尽量采用一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幻灯片、录像等,把过去的事情真实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历史场景、历史人物走进学生视野,让学生亲自感受一下历史,这样就把时空拉近,学生学史的兴趣和动机被激发出来。而且在尝试中,我发现在一堂课的导入部分,如能有效地创设一种学史的情境和氛围,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上初三历史《日本明治维新》一课时,上课一开始我就用幻灯片打出一张《19世纪中期的日本》地图,并让学生畅谈他们所了解的日本情况,学生们争相发言,还有的出示图片,内容涉及到日本古代、近代、现代各方面的知识,有的同学还找到些插科打诨的滑稽材料,再配以幽默的讲述,不时地引起同学们一阵阵欢乐的、轻松的笑声,使全体同学都能自然地进入到对日本历史的学习中去。但要注意的是,历史教学中历史情境的创设应该遵循两个原则:一是真实性,不能脱离最基本的历史条件,要让学生在与历史相似的情境中去感受、体验和体味某段历史中人们的生活、生存状态,生存境况和喜怒哀乐。二是生动性,创设的情境必须要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引导学生从探究中学以致用,懂得关怀社会,关注现实。

二、组织学生讨论,加强师生间的合作

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师生合作关系,创立良好的学习氛围,以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精神,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力和潜能。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利用新教材安排的大量的合作学习活动,如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分组辩论等,来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互动。例如:要完成辩论会《我看“商鞅变法”》的探究活动,就会涉及讨论、辩论等一系列合作学习活动。我把全班同学分成辩论的正方、反方和裁判方。同一个辩论小组的同学,要对各自搜集的资料进行甄别和筛选,对从何种角度论证己方观点进行协商,对对方可能提出的依据和论证进行猜测和拟定反驳方法。学生为了寻找更多的历史资料去向历史老师或周围的人寻求帮助。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始终都与他人进行着不同形式的合作。

三、延伸课堂,拓展空间,给孩子一片自主的天空

伴随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脚步,综合实践活动以一门全新的课程来到我们的学生身边。综合实践活动要求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密切学生与生活、社会的关系,跳出书本学习的局限。它仿佛是一种催化剂,使孩子们走出封闭的书斋,在广阔的天地里实践着,探索着,体验着,创造着……给孩子一片自主的天空,让他们坚守着心中的自信走过成长的历程——这就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魅力所在。

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提倡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新教材设计了“探究活动课”等,这是一个亮点。教材对许多历史问题不做过多的主观评论,而是提出让学生探究,给学生创造广阔的思维空间。那种传统的“封闭性”作业在新教材中已经大大减少,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开放性”作业。就历史学科而言,一项重要功能便是“以史鉴今”,所以,在历史学习中,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选择“课题”,如《科索沃问题的由来》、《日本跨入科技强国原因的探索》、《让历史告诉明天——从日本侵华历史的“余波”谈起》等,将历史与今天学生关注的热点巧妙的结合起来,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推动其多渠道获取知识的热情,促使其积极思维与探究,正如教育学博士肖川所说:让学生能够不唯书,不唯上,能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别,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能够成为一个独特的自我。从而来完成对主题的多方面的丰富与组合,在教师的精心设计与引导下,对现实问题进行思考并提出解决的方案,从而达到“回顾历史,关注现实,启迪明天”的功能。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历史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使学生学习行为在教师的指导下形成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逐步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无疑是我们每一节历史课堂应该追求的目标。知识经济时代,人是最宝贵的资本,人的个性在知识经济时代必须得到张扬。历史课堂应以张扬学生个性为己任。教师只有在课堂上扮演学生学习的积极支持者、发现者、欣赏者和帮助者的角色,学生才有可能真正成为历史教学的主体,才可能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与研究,亲身体验和感悟历史的脉搏。为此,初中历史教育就不能仅仅追求或满足于中考取得好成绩,而应根据不同阶段,不同程度的学生,因势利导,激发兴趣,在养成良好的历史思维的同时,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胸襟开阔,放眼世界,使学生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中,成治世之才。

参考文献:

[1]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

篇5:小班化教学让英语课堂激情飞扬

高中英语教学模式很多,比如多媒体教学,任务型教学,兴趣型教学……经过各种尝试,本人觉得小班化教学便是这个时期我们寻找到的最好的教学方式。小班化教育主张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个性张扬。在英语的课堂教学中,通过分组合作,课前学案,组组有目标,人人有任务等多种形式,给学生一个轻松、开放的学习环境,给教师更多的和学生共同相处的时间,能更好地实施因材施教,给每个学生一个均等的提高的机会,拉近了师生,生生之间的距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下面就此进行四个方面的阐述:

一、轻松的氛围,灵动的英语

高中英语课文大多篇幅较长。课文内容参透了丰富的审美以及科学教育内容。在这些兼顾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的阅读课教学中精心设计既有启发性又能激起学生探讨兴趣的系列问题,可以启迪学生动脑,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在小班化的教学过程中,设立小组互相提问是创建课堂氛围的重要环节,是小组竞争的主要方法,是锻炼每个学生听说能力和英语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师在每个小组旁边倾听时,适当地插入一些提问,既起到锻炼学生思维与听说能力的作用,又可以起到组织教学的作用。正确把握提问时机,巧妙设问,及时吸引学生注意力,这是体现教师教学的重要方面。

二、角色的转换,良好的关系

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是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但传统教学观强调的是师道尊严和教学上的自上而下不可逆转的教学方向,漠视鲜活的生命的个体存在,体现在课堂上整齐划一,严重缺乏互动。而“小班化教育”使得传统的学校教育和班级授课制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其趋势之一是教育内容整体化和个别化的有机结合,双边互动可利用的空间与频率、密度都大大加强,活动的双方激情燃烧起来。小班化教学让教师不再执著于一直固守的讲台。小班化了,上课过程中,教师能更深入到学生中,到学生身旁去,随时可以走近每位同学,和他进行交流和探讨。这样的课堂,无疑比大班教学多了一份融洽。教师可以关注教室中每一个学生,对每个个体的关注、对每个学生的期望显然能活跃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鼓励他们大胆提问,甚至异想天开,组织学生积极投入对问题的共同探讨之中,为学生提供思考和提问的时间与空间,三、兴趣的激发,竞争的培养

1.在教学中,兴趣是教学中的重要因素.我通过运用多种现代媒体技术以及预先制作好的教学软件来开展教学活动的行为,即为多媒体辅助教学,其中常用的媒体技术有计算机、投影仪以及网络。相比传统的英语教学而言,在多媒体的辅助下,教学内容的展现形式更加多变,教学氛围更加轻松,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另一方面,也正是得益于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教学环境营造方面的优势,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学生运用英语来进行思考和自我表述的能力也随着而逐渐提高;且由于在多媒体辅助下,教学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方式更加多样化,避免了因单一的文字内容而给学生带来的枯燥感与乏味感,更容易赢得学生的喜爱与关注,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自然加强。比如在教授高中英语必修二“Unit2 No Drugs”这一模块时,我事先收集一些来自世界各国毒品的图片、新闻、短视频等,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设备通过合适的方式在事宜的时机向学生展现出来,并引导学生就相关的内容进行补充、讨论与交流,一方面为学生营造出一个适宜的课堂教学氛围,另一方面有效的调动各个层次的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促进学生英语能力的提升。

四、小组的差别,分层的作业

新课程理念倡导英语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个性的发展,倡导体验与参与的教学模式。依据因材施教和可接受性原则,根据不同小组的表现进行分层次教学符合新课标的要求,这就会使学生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全面地解决了“优等生吃不饱,后进生吃不了”的两难状况,客观有效地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个体需求,从而使他们的个性得到最优的发展。

1.立足差异,着眼个性:众所周知,在生源素质水平上普遍存在参差不齐的学校,面对学生水平差异、能力差异和素质差异,如果教师希望做好英语教育教学工作,就必须寻求解决问题的新办法。实施分层作业实际上是来自不同层次学生的共同心声。通过分层设置问题,分层布置作业,分层评价,促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独立完成自己各自的任务,既促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上课积极参与,又杜绝了学生抄袭作业,还培?B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分层作业采用层次角色转换,促使优等学生戒骄戒躁,不断奋发向上。对时常被老师“忽略”的中等生,经常运用“赏识法”,鼓励他们选择“高一级作业或高一级要求”,一旦达到目标,及时加以表扬,适时进行角色转换。对于学习暂时落后的学生或行为习惯不好的学生,提出较低标准要求,逐渐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成绩。

3.在小班化的教学中,通过小组成员的集体努力,每个小组都希望自己的小组可以胜出,他们积极主动,首先,从通过小组内的合作学习的本质来看,其主旨是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互动完成教学任务。在此过程中,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是以口头交流为主要的形式。由此可以看出,在组内进行交流和讨论,促使学生将英语听说能力的锻炼融入到口头的实际交流中。其次,高中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类的学科,学习的最大难度就在于学生没有一个良好的竞争的语言环境。通过小组竞争学习,学生在小组之间积极使用英语开展交流和讨论,这就在无形中形成一个良好的英语语言环境。在这种环境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上进心,挖掘学生的潜力,使学生的潜力发挥到最佳的水平。

篇6:唯美课堂演绎精彩张扬个性

浙江省永康市民主小学卢飞邮编321300手机***

【内容摘要】:一节好的语文课是一个利于儿童发展的“儿童乐园”。学生徜徉在这个“儿童乐园”里,无拘无束地张扬并塑造自己的个性,在神思飞扬中真正展现自我,实话实说,释放本真。师生双方在快乐的课堂上发掘创新的潜能,舒展个体生命的灵性,让语文课堂释放生命的激情,绽放绚丽的个性之花。

【关键词】:课堂个性

走过了太多的风风雨雨的语文教学,终于期盼到“雨后见晴”的美好景象。我们学会了运用语文头脑去思考问题,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去揣摩学生的个性、兴趣,使语文课堂真正还原其精彩的、本质的有效课堂,成为学生放飞心灵的天空。

一、课堂情浓——充满诗情画意

语文课是灵动的诗篇,它的突出特点就是诗意。教学诗歌,是对人类灵魂与命运的一种探讨;教学散文,是语文浸润的情感体悟。孩予在与课文真真切切的畅谈中,获得的是激情的勃发和对生命的感悟,通过感悟进入角色,走进作者的感情世界,通过体验进入现实生活。正如某专家所说:“文似看山不喜平,起伏曲折,就会使读者兴趣浓厚,步人胜境,领略无限风光。”语文课更是这样,如果课上得太平板,孩子就会昏然欲唾;如果上得起伏跌宕,节奏鲜明,语文课才会上出诗情画意来。

1、教学内容疏密相间

有的教师认为,上课讲得越多,孩子就学得越好。其实,上课的内容要根据课文的主旨,分轻重缓急,取舍详略。如《大海的歌》只要抓住三个地点(在码头、在港口、在大海中)所看到的景象,就能领略海港的繁荣和石油工业的迅速发展,从而表达作者喜悦与自豪之情。

在此基础上,对文句的推敲、欣赏则迎刃而解了。

2、教学形态动静结合“动”就是讲解、朗读、讨论、操作;“静”就是默读、思考、想像。让学生“动”,能激活孩子学习兴趣,活跃气氛,增加灵感;“静”则有利于深思熟虑。若“动”多“静”少,会使思维缺乏锻炼,心若乱麻,缺乏耐性;若“静”多“动”少,则会分散注意力,僵滞、呆板,缺少灵性。只有动静结合,才能相得益彰。像《瑞雪》一文可让学生想像大片大片雪花纷纷飘落的情景,也可让学生用语言说说雪花像什么,用肢体表现落雪轻盈而来的姿态,这就是动静结合法,它能对下雪的情景做细致的领悟。

3、教学方法山情水意

教学如画画,如齐白石的“虾”,寥寥几笔就勾勒出虾的形态、质感、动势。那么用画画作比喻,一篇文章,也有粗细、浓淡、陪衬、点缀、布局、曲折、主题。这些无不对课文主旨的突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加以点拨,让他们感受语文课的“清清楚楚一条线”,而不是“模模糊糊一大片”,应注意它们之间如何穿针引线,主线是否清晰,开合是否自如,浑然一体。

4、语言优美生动,具有感染力

语文教学。最注重的是语言表达。教师在课中应按照课文的需要,倾注充沛、真挚的情感,情动而言溢于表,只有满腔热情,才能打动孩子的心。

如《燕子过海》中有这样一段话:“燕子一定是太疲倦了,看见我们的船,就像雨点一样地落下来,伏在甲板上休息„„有的又展翅起飞了,有的却在甲板上停止了呼吸,再也飞不起来„„”多么顽强的燕子啊!此时老师若用沉重、崇敬的心情,用抑扬顿挫、缓急恰当的节奏朗读,那么对文本的喻意是最好的诠释,对学生是最有力的说服。

总之,在充满诗意、激情的课堂上,师生“心桥”飞架,对话变

通途,词语涓涓而流,心门徐徐打开,灵魂在字里行间徜徉,在天堂里飘荡。

二、不拘于形——不唯书、不唯上、不唯课堂

1、不唯书

就是不受高架的理论与教科书上的现成定论约束,而突出自己的个人想法和独特见解。既要立足教材,又要超越教材;既要把握好教材的价值取向,又要开掘教材蕴藏的资源,从而使教学内容丰盛起来。我在执教《春天》时,就打破教材这本圣经,不囿于课本上提供的内容和配图,而是让孩子走出教室,在广阔的生活背景中寻找春天,引导孩子通过耳闻、目睹、鼻嗅、口尝去感受春天,回到课堂上用说一说、议一议、唱一唱、演一演、画一画、写一写去领略春天,从而在孩子的心灵上撒播绿色的种子、甜蜜的芳香„„这样把握教材,上起课来才能挥洒自如。

2、不唯一

就是不唯专家、权威和教师。这一点对中国的儿童十分重要,因为几千年的封建文化桎梏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人治”观念根深蒂固。

《曹冲称象》这个故事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曹冲的机智千百年来被人所称颂。但随着科技的发展,是否另有良策?教师可引导学生以叛逆的行为来取代这个“千古流传的故事”,于是学生纷纷展开大胆的想像,说大货车可代替船,大磅秤可代替船,同样可得大象的体重,这种不“唯”历史、专家、文本的举动在新课程中是倍为可贵的。

3、不唯课堂

好课应是能“透过墙壁看世界”的,应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和延展性,它不能仅限于课堂,而应使之与课外、现实中的生活相结合,通过实践,生成和构建一些新的认知和能力。

《家乡的秋白梨》课文,抓住“秋白梨”的特点,以“家乡”为背景,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融人生活,以小组创作学习的方式,对家

乡的土特产进行汇总和讨论,并模仿课文作秀。这不但深化了内容,开阔了眼界,也很好地锻炼了写作能力,取得了课内、书上所达不到的效果。

总之,革故鼎新、推陈出新是历史发展的规律,在这个新课标“大为盛行”的时期,每一位教师应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将自己的内化和领悟倾泻而出,放飞学生个性,在诗意的课堂上有创造性地演绎堂堂好课,奉献给学生,奉献给时代。

资料参考:

1、苏霍姆林斯基的《给老师的一百条建议》

2、语文课程标准

3《加强学生个性培养的思考》《小学教育科研论坛》

4、《语文学习的兴趣哪里来》《教育时报》

5、《人文教育与语文教学》

篇7:激情张扬的英语课堂

一、转变教学观念, 创设宽松而有序的教学氛围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提出: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中小学生, 要致力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即要努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帮助他们建立自信。这些都需要英语教师转变教育教学的观念, 变威严教育为愉悦教育;变单纯的灌输式教学为师生互动和合作式教学。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英语教材是集思想性、科学性、趣味性和实用性于一体的好教材, 每一个单元均涉及一个有关主题, 关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情景性强, 是一个多姿多彩的百花园。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通过创造各种贴近生活实际, 自然愉快又令学生感兴趣的情景进行教学。例如笔者教授《牛津高中英语》 (苏教版) 模块一第三单元“Looking good, feeling good”中的Reading部分“Dying to be thin”, 导入时, 根据女士爱美怕发胖这一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播放了一则减肥胶囊的广告, 给学生带来了视觉方面的冲击, 而广告片对于减肥药功效的夸大又使得学生能够联想到生活中他们所接触到的减肥爱美人群。这时, 笔者乘势设计问题:“Doyou think taking weight-loss pills is a good way to keep fit?”来导入课文。因为问题贴近生活, 学生们有话可说, 课堂气氛相当愉悦。

二、教学过程艺术化, 令学生感悟英语的美

新课标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既注重对学生基本知识的传授, 更要培养其学习能力、认知能力和审美能力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因此, 作为英语教师, 不仅要具备扎实而广博的专业知识, 而且要使教学过程艺术化, 令学生感悟英语这门语言最精彩的美。

1. 英语教师应提升语言艺术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教学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笔者认为, 作为一名英语老师, 除了口语流利外, 还要学点洋腔洋调。当教师在课堂上讲英语时, 具有节奏感的语调, 听起来像native speakers特有的那种韵味会让学生从听觉上感受到语言的另一种美。学生在欣赏中获得了令人陶醉的美感, 就会增强说英语的欲望。

2. 充分挖掘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艺术性

英语教师要把英语教学作为创造性的, 给人带来美感的艺术活动来看待, 常利用英文歌曲、英文电影和英文诗歌欣赏等形式增添教学活动的艺术, 使学生获得足够的审美体验。例如笔者在教授《牛津高中英语》 (苏教版) 模块八第一单元的Project“The poetry of Robert Burns”时, 就从网上下载了Robert Burns的经典诗歌———A Red Red Rose的配乐朗诵, 在课堂上与学生们一起分享。大家听得如痴如醉, 并且跟着朗诵者一起念起了这首诗, 连那些平时很调皮的男生们, 仿佛也变的深邃起来, 细细体味着诗人的浪漫主义文风。

三、富有教学机智, 灵活驾驭课堂

教学机智在当今的课改新课堂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教师要自如地驾驭课堂这个复杂多变的动态系统, 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 就必须掌握教学机智。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不论教育者是怎样地研究教育理论, 如果他没有教育机智, 他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实践者。”教学机智并非可望而不可及, 只要我们掌握它的一般规律, 利用科学的方法, 沿着有效的途径, 就不难处理好课堂偶发情况, 创造性地完成教学任务, 从而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机智水准。

篇8:张扬儿童的生命激情

1.知道湖北是自己的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了解湖北的行政区划、省会和相邻省市。

2.辨认地图上的方位,提高读图能力;培养收集信息、整合信息及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3.感受家乡的可爱,热爱家乡,为家乡自豪。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从网络中搜索湖北省所辖市(州),重点选择一个市(州),了解其最有影响的人、事、物、景,选择最感兴趣的问题,与家长一起研究。

2.了解学生的籍贯及其家乡的情况。

3.制作课件,为每个学生准备一张小型《湖北政区图》。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歌曲《谁不说俺家乡好》)

活动一从儿歌猜家乡

师:同学们,家乡是每个人的生命中特别眷恋、特别牵挂的地方。我们的家乡在哪儿呢?(课件出示儿歌)

中国有个洞庭湖,它把两省分清楚。

湖的南部是湖南,北部省名叫什么?

生:湖北省。

师:对呀,湖北是我们的家乡,它位于洞庭湖北部。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新课(板书课题)。

【评析】“猜一猜”的引入能让学生怀着极高的兴致主动参与活动,成功点燃学生的探究激情。

活动二从版图看家乡

师(示意学生把“湖北省政区图”摆上课桌):大家看一看,这就是我们家乡的地图。全图划分成了几个小块?请仔细数一数。

生:有16块。

师:再数数。

生:他数漏了一个,是17块。

师:这一小块、一小块代表什么?

生:代表一个城市。

生:我不同意。每一小块中既有城市也有乡村。地图上标出来的是中心城市的名称,很多街道、社区、乡镇都不可能写上去。

师:说得真好。请同学们驰骋自己的想象力吧!你们从这一块一块地方中,知道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

生:从地图上“武汉”这块空白处,我借助想象和记忆,知道这里有一座长江大桥,还有黄鹤楼。

生:这里不止一座大桥,武汉是全国建设长江大桥最多的城市。

生:长江水底还有汽车通行的隧道呢!

师:武汉是雄踞长江两岸的著名江城。天上、地上,水上、水下,交通网络十分发达。

生:我从电视上看到过,随州这个地方出土了编钟,至今还能奏响动人的乐曲。

生:我的爸爸是司机。我随爸爸到荆州,看到了稀世珍宝——古城墙。

(学生介绍神龙架林区的拱桐树、宜昌三峡大坝、十堰“东风牌汽车”等)

生:我爸爸是个旅游迷,他说十堰的武当山蛮好玩,那里有很多壮美的宗教建筑群咧!

生(迫不及待地):我从《中国少年报》上看到了一则最新消息,武当山已被列入世界地质遗产。

师:感谢你为我们家乡带来了好消息。同学们通过地图看到了家乡的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想到了家乡的富饶和巨大发展;感受到了家乡的可亲可爱和多姿多彩。我们生长在这片土地,感到无比幸福。

【评析】以地图为载体,以“形”引“意”,以“实”引“虚”,激发了学生想象力的放飞,提升了学生对乡土的亲近感。师生如同共赴“精神盛宴”,彼此交换了知识、见闻和经验,共享爱乡情感的浸润,演绎出了教学的精彩。

生:图上的每一块地方,大小形状都不相同,但是也有相同之处。

师:咦,真有相同的地方?

生:我发现相同处就是每一块都属湖北管辖,每一块都是我们家乡湖北的一部分。(教室响起热烈掌声)

师:你的这个发现真了不起!同学们的掌声表示了对你的赞赏。湖北共管辖17个地方。请同学们读图,同桌之间说说它们的名称。

(生相互指图说地名)

师:湖北所属的管辖地有几种类型,看谁的眼睛最尖,最会发现。

生:我发现有一个地方很特别,上面画了五角星,它就是武汉市。

师:我佩服你的眼力,抓住了关键点。请教一下,武汉有什么特别呢?

生:武汉是大城市。

生:武汉地跨长江两岸。

生:它是省会城市,所以才画五角星。

生:武汉是湖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我家邻居中有几个大哥哥、大姐姐都在武汉上大学。

师:我赞同大家的看法。武汉是省会城市,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生:我发现了,有的地方由省直辖,如潜江就是。

师:湖北一共有几个直辖区域?

生:有3个:潜江、天门、仙桃。

师:有没有不同意见?

生:我还补充一个,神龙架林区。

师:你的眼睛真尖,很会发现。为什么叫林区呢?

生:我去神龙架旅游过。神龙架景色秀美,是国家的自然生态保护区,森林覆盖率特大,那里还有原始森林,所以叫林区。

师:你知道的还真不少。有一个地方的名字最长,谁能说说是什么地方?

生:是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师:为什么要在名称中把民族标出来呢?

生:我的老家在恩施,我知道这是因为恩施土家族、苗族的人很多,超过了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人数。

师:解释得很好。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湖北唯一的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州。还有一些地方既有市又有县,有大市管小市,谁能举出这样的例子?

生:宜昌就是大市,在宜昌市内有宜都、枝江、当阳等小市,还包括长阳、五峰、兴山、远安等县。

师:你说对了,像宜昌这样的大市称为地级市,数一数,我们家乡湖北有多少个这样的大市?

生:有11个。

师:请大家对照地图,整理归纳一下,湖北的区划有些什么类型,共有多少行政区域?

(学生思考整理)

生:湖北所辖行政区域有17个,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类是省会城市武汉;第二类是地级市,有黄冈、黄石、鄂州、咸宁、孝感、随州、荆门、荆州、襄樊、宜昌、十堰等11个;第三类是自治州,就是恩施土家施苗族自治州;第四类是省直辖区域,有仙桃、天门、潜江和神龙架林区。

师:刚才这个同学的归纳,大家同意吗?

生(齐):同意。

师:归纳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学会归纳,知识的学习就更有效率了。

【评析】学生对湖北行政区划和省会意义的建构,不是由教师传授的,而是在对话与互动中自主建构的。特别可喜的是,在对话过程中,邓老师渗透了有关分类、归纳等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既学了知识又孕育了智慧。

师:以前我们学过了从地图上辨别东西南北。今天有一个很难的问题要考考大家,谁能从湖北地图上辨别东北、东南、西北、西南的方位?

生:我想东北一定会包含东边,也包含北边,是东边和北边交接的地方。

师:有道理,你真会动脑筋。

(关于东南、西北、西南的交流发言,略)

师:读湖北地图,处在东北、东南、西南、西南的是哪些地方?

生:黄冈市在湖北的东北,咸宁在湖北的东南。

生:十堰在湖北的西北,恩施在湖北的西南。

师:说得对。我向同学们表示祝贺,你们的读图能力又上了一级台阶。

【评析】学生对地图方位的意义构建,实际上是主动学习的结果,是他们对自我经验的改造和重组。教学表明,学生通过智力博弈,享受到了快乐和幸福。

活动三交流资料话家乡

师:课前通过网上搜索,同学们对家乡有了一定了解。下面请将自己了解到的情况在全班交流,有图片的可以在投影上展示。

(根据学生介绍的内容,课件随机点击相应的市、州地图。对潜江、仙桃、天门、恩施、咸宁、鄂州、黄冈等地的交流略)

生:我知道湖北简称为“鄂”。

生:湖北到处都能见到“鄂”,湖北的机动车牌照就写有“鄂”。

师:谁知道,湖北为什么简称“鄂”呢?

生:湖北这个地方是沼泽地带,以前有大量的鳄鱼在这里栖息、繁衍,因为“鳄”与“鄂”同音,“鄂”就成了湖北的代称。

生:我赞成这种说法。湖北的湖泊很多,被称为“千湖之省”。古时候,湖多鳄鱼自然会很多。

师:还有不同意见吗?

生:我发表不同的意见。很早以前,武汉没有这么大。湖北当时的最高行政机构不是设在武汉,而是设在现在的鄂州,所以简称“鄂”。我也是从网上知道的。

师(走下讲台,抚摸着小江的头说):你的家乡在哪儿?

生:我不是湖北人,我的家乡在四川。

师:你能介绍一下你家乡的情况吗?

生:好呀,同学们特别喜欢的大熊猫就生活在四川的卧龙。九寨沟、峨嵋山、乐山大佛、都江堰,都是我们家乡最著名的风景区。欢迎同学们到我的家乡去做客。

师:老师想知道,你是怎么来到湖北的?

生:我爸爸在宜都投资办厂,工厂越办越大。为了照顾爸爸的生活,读幼儿园后,我和妈妈就一起从四川迁到宜都,在这里安了家。

师:同学们,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小江同学迁来宜都。

(学生报以热烈的掌声)

师:你在宜都已生活了三年多,刚才又听了同学们介绍湖北的情况,你有什么感受呢?

小江:我爱家乡四川,我也爱湖北。我要把湖北作为我的第二故乡。

(课堂上又响起一阵掌声)

【评析】邓老师善于用心倾听学生的言说,善于分享学生提供的信息,善于针对学生的差异实施个别化教学。邓老师用语言和非语言行为,悉心呵护小江同学的心灵,并为她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时空。由此可见邓老师具有服务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先进理念。

活动四和地图交朋友

师:我们的家乡是个可爱的地方。谁知道我们的家乡——湖北省,在祖国版图中的什么位置?(课件出示《中国政区图》)

生(上台用鼠标操作,找出湖北省的位置,闪烁强化):湖北在祖国的中部地区。

师:仔细看看,湖北省周围有哪些邻居省市?

生:北部和南部,分别是河南省和湖南省;西部和东部,分别是重庆市和安徽省;西北部和东南部,分别是陕西省和江西省。

师:你看得真仔细。请大家再想象一下,湖北省的版图形状像什么?

生:我觉得像一只跳跃的青蛙。

生:我看湖北的地形图蛮像一头胖胖的熊。

师:大家的想象很丰富。现在老师为每一个小组准备了一份不完整的中国政区图(缺乏湖北省及周围六个省市),请大家根据湖北省在中国版图中的位置及其特殊的形状,玩玩拼图游戏,看哪个组最先将这幅中国政区图拼完整。

(学生操作,教师巡回观察)

师:同学们玩拼图都很投入,都拼对了。李阳洋,我发现你拼得最快,你是怎么拼的?

生:湖北的大体形状我知道,先把湖北这一块摆在祖国拼图的中部。湖北相邻的省市我也知道,再将这些省市的图,按方位一个个拼进去,很快就能拼成一幅完整的图。

师:讲得好。大家玩拼图游戏,从中领悟到了什么呢?

生:我知道了湖北相邻的省市。

生:我领悟到了湖北是伟大祖国的一部分。

师:同学们玩拼图,既动手又动脑,收获不小哇!

【评析】拼图活动不局限于学生形体的动,实际上是“动中有静”,动手拼的同时也在动脑想。将具象思维与推理判断相结合,有利于加深对家乡湖北与祖国关系的认识。

活动五歌唱魅力宜都

师:这里还有一幅地图,你们认识吗?(课件出示宜都地图)

生:这是我们宜都市的地图。

师:对呀,我们大多数同学都生长在宜都。宜都是生“我”养“我”的地方。你们对宜都了解多少呢?

(学生介绍宜都的经济发展、农民养老补助制以及“国家级园林城市”的称号等)

师:老师感受到了同学们的激动与自豪。我想知道,大家究竟爱家乡的什么呢?

生:我爱家乡的历史悠久。三国时期,宜都就是孙权打刘备“火烧连营三百里”的古战场。

生:我爱家乡的大江大河,宜都是长江、清江的汇合处,被誉为“两江明珠”。

生:我爱家乡的名人,杨守敬是最了不起的,宜都被称为“守敬故里”。

生:我爱宜都的市花“紫薇”,当夏秋季节,街道绿化带上的紫薇树开了花,一团团,一簇簇,火红火红,就像点燃的早霞,真美!

……

师:同学们说得太好了!宜都是个很有魅力的地方。宜都和湖北,有着怎样的关系呢?请大家看看大屏幕(课件演示:宜都政区图套叠在湖北省政区图中,湖北省政区图套叠在中国政区中)。你们发现了什么?又想说些什么呢?

生:我发现了,宜都是湖北省的一部分,湖北省是祖国的一部分。

生:我想说,无论是宜都,还是湖北,都是我们的家乡。我们爱宜都,我们爱湖北。我们爱美丽的家乡,我们更爱伟大的祖国。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让我们张扬生命的激情,带着对家乡的美好祝福,一起高唱《宜都之歌》。

(播放DVD,学生随音乐一起歌唱)

【评析】一句“大家究竟爱家乡的什么”触及儿童的心灵,让他们张扬生命的激情,讴歌了宜都的发展和有代表性的人文、自然资源。只有“情”之深,才能“知”之切,“意”之恒,“行”之捷,只有打动了学生的情感,才可能有良好的德性构建。

活动六课后延伸:“湖北儿童欢迎您”

有一国际旅游团,看到了中央电视台播放的“探神龙,登武当,游三国,逛武汉。湖北人民欢迎您!”这一广告词,引发了他们到湖北旅游的兴趣。作为一名湖北儿童,请你按照上述旅游线路,选择两处景点,向国际友人介绍。

【评析】这是教学的又一亮点,既能沟通课内外生活,拓展学生视野,又能引发学生继续探究,帮助他们升华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作者单位:湖北宜都市陆城一小

湖北宜都市教研室)

上一篇:车辆交通安全自查报告下一篇:沉思录的读后感10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