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理自查报告

2024-06-28

土地整理自查报告(共7篇)

篇1:土地整理自查报告

塘南镇土地整理自查报告

一、项目概况

该项目为国家投资,是我省2004年第二批土地开发整理重点项目,项目规模为613.9公顷,涉及张溪、协成、蔡家三个村委会,分Ⅰ、Ⅱ、Ⅲ标段,总投资约772.8524万元。建设期限为2年,07年11月动工,08年3月15日完工。该项目由江西省土地开发整理中心进行规划设计。

二、项目组织领导

该项目获批下达到南昌县后,南昌县人民政府及时成立南昌县塘南镇土地整理项目工作推进领导小组,并多次召开由县国土局、塘南镇人民政府和其他相关部门参加的协调会。最后决定南昌县国土局委托南昌县塘南镇土地整理项目部作为项目业主,塘南镇镇长章运新为法人代表,具体负责项目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及开工后项目管理工作。项目部成立后,依照相关法律规定,委托江西省土地开发整理中心进行规划设计。设计方案经专家论证通过后,项目部委托南昌正信工程咨询公司进行公开招投标,并在江西法制报上予以公告。经过投标,江西瑞金市华隆水利水电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取得项目施工权,并同项目部签订了施工合同。同时,项目部聘请了南昌县监理公司对工程施工进行监管。

三、工程建设完成情况

该项目于2007年11月开工,至2008年3月计划任务和完成支出,不予列支和报销,领导不签字的钱不支。项目工程款严格按工程预算,工程的进度和质量进行拨付。

五、土地权属调整情况

塘南镇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本项目区所涉及的3个行政村土地面积总613.88公顷,土地整理后共增加耕地面积19.49公顷,均为原村集体所有。土地权属清楚,界限明确,无土地权属纠纷。经全体三分之二以上村民同意,各村均对项目区内耕地重新进行了发包,现已分到群众手中。

六、工程管护措施

待项目竣工后,为搞好项目区的日常管理和维护,保证所建设施能长期、正常运转,真正发挥效用,土地整理项目部将及时把所有设施移交付所在村,由所在村负责管理维护,并签订协议,明确责任、义务。村里将派专人管理,把责任落实到人。

七、项目组织管理的主要措施与经验

为彻底杜绝“豆腐渣”工程,确保项目的工程质量达到国家要求标准,在施工中采用严格的质量控制手段。

1、从经济上进行约束。在工程施工中,将工程质量、进度和工程款的支付挂钩,对单项工程的各分项工程根据施工进度,每完成一项工程,经监理方和业主方验收合格后,才支付该项工程款的70%-80%。

2、对施工过程进行严格监督。在施工过程中,工程技术指导小组、监理人员以及镇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小组,对项目工程施工

篇2:土地整理自查报告

办公用房自查报告

我中心编制总人数15人,实有人数14人,现有办公室两间,办公用房面积共计107平米,按实有人数计算,每个人的办公面积为7.64平米,不超过9平米/人的标准。

另有档案室一间,面积为17平米,不超过8平米/人的标准。

回民区土地整理储备中心

篇3:土地整理自查报告

1 国外土地整理发展情况及特点

土地整理自16世纪中叶起源于德国, 至今欧洲的荷兰、俄罗斯等国通过多年实践, 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综观国外土地整理历史, 大体上可分为3个阶段 (表1) 。

在德国, 土地整理的任务是农村地产的重新调整, 目的在于改善农业和林业的生产条件与劳动条件, 促进农村和人口密集地区的发展和自然平衡的保护。俄罗斯土地整理具有明显的技术延续性, 其主要任务是调整土地关系、组织土地利用和管理土地资源。荷兰的土地整理始终坚持使农场和当地居民的利益与社会利益相协调, 从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美化土地景观, 以及建设户外娱乐设施等农村土地多重利用方面加以规划。从国外土地整理的实践, 可以总结出国外土地整理的主要特点:

1.1 有较完备的法律法规政策

联邦德国于1953年颁布了第一部《土地整理法》, 1976年修改和颁布了《土地整理法》。1990年原苏联颁布了《苏联和各加盟共和国土地基本法》, 1993年颁布了《俄罗斯土地基本法》。荷兰早在1924年就出台了第一部有关法案, 1985年, 颁布实施《荷兰土地整理条例》。这些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了土地整理的目的、要求、任务和方法, 并为各国土地整理管理部门确定指导思想和顺利开展工作提供了有力依据和保障。

1.2 注重土地的权属调整

在德国, 《土地整理法》中许多章节都提及到土地整理过程中的权属问题。土地整理立项决定中的权属管理包括明确地产所有者的权益和责任, 确定土地整理范围以及其中地产的临时Á限制, 确定土地整理区的土地权利人, 拟定土地整理计划中的权属规定。而在土地整理期间权属调整包括地产交易、地产的重新规整、地产评估、土地重新分配到等。

1.3 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

不以牺牲森林的土地面积来增加农地的面积, 十分注重对河流沿岸的土地进行用途调整或征为国有, 并在河流沿岸的土地上种植树木, 形成沿河生态保护系统。土地整理部门还要与当地的自然保护主管机关、农业部门、水利部门等合作, 提出土地整理过程中要兼顾自然保护、景观保护和生态环境等方面需求的基本原则和要求。明确要求在土地整理规划中, 采取必要的措施保护土地景观。土地整理委员会在制定规划的过程中, 也必须征求国家科学委员会关于自然和景观保护的建议。

1.4 公众的积极参与和广泛支持

公众的积极参与和广泛支持是土地整理目标能够最终得以实现的关键。荷兰土地整理项目的提出, 需要拥有项目区内25%以上土地面积的居民同意才被中央土地整理委员会受理;项目区内的居民有权对土地整理项目的初步规划进行审查, 并提出自己的各种需要, 这些意见必须由规划人员加以解释, 并反映在以后的土地整理详细规划之中;土地整理项目实施前需要通过项目区内所有居民的投票决定, 只有拥有项目区内50%以上土地面积的人们投了赞成票, 项目才能开始实施。这种做法使土地整理项目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避免了项目准备和实施的阻力, 提高农民参与土地整理项目的自觉性。

1.5 重视融资研究

在融资机制方面, 由联邦政府、州政府、土地所有者和其他团结共同承担;在融资模式方面, 有常规性土地整理融资、简化的土地整理融资、项目土地整理融资、快速土地合并融资、自愿调换土地融资等多种模式。在城市, 土地整理 (包括征购、储备) 的费用, 其资金来源有以各城市为股东的股份合作制城市银行的贷款、中央政府的贷款、商业机构的贷款和政府的财政收入;在农村, 发展农民合作金融制度。

1.6 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

土地整理后的资料更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 并在硬件、软件、技术标准等方面都有长足的发展。电子速测仪、高精度GPS等设备已广泛应用于基层测量局, 作为土地整理过程中信息采集的手段, 实现了重要资料数字化。在软件建设方面, 建立了土地整理信息系统 (LE-GIS) , 对各种图形、属性数据实现了一体化管理, 同时实现了行政管理办公自动化, 并通过专线网络传输各种数据, 实现了土地整理完成后各种数据的及时更新和不同部门之间的资源共享。

2 我国土地开发整理的意义、内涵和原则

2.1 土地开发整理的意义

一是可以增加一定数量的耕地面积, 促进经济发展和耕地减少矛盾的解决。二是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三是促进城市协调发展。四是推进社会主义农村建设的进程。

2.2 土地整理的含义

土地整理的实质是将利用不充分的土地进行充分利用, 将利用不合理的土地进行合理利用, 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的集约利用水平和产出效率。目前, 人们对土地整理有广义和狭义的不同理解。狭义的土地整理是指对已利用的土地的整治和改造, 广义的土地整理还包括土地复垦, 它们具有不同的含义。

2.2.1 土地开发。

土地开发是指在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得前提下, 采用工程、生物等措施, 将未利用的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经营的活动。

土地开发规划通常分为农用地开发规划和城镇土地开发规划。2.2.2土地复垦。土地复垦的含义是指采用工程、生物等措施, 对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造成破坏、废弃的土地和自然灾害造成的破坏、废弃的土地进行整治, 使其恢复到可用状态的活动。土地复垦规划按其废弃地的类型可分为矿山开发废弃地复垦规划, 煤矿塌陷地复垦规划, 交通、水利等工程压挖地复垦规划, 废弃宅基地复垦规划等。

2.2.3 土地整理。

土地整理是指采用工程、生物等措施, 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 增加有效耕地面积, 提高土地质量和利用效率, 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活动。

土地整理包括农地整理和非农地整理。从我国现阶段的情况而言, 土地整理一般为农地整理, 而整理的主要目的是增加有效耕地面积, 提高耕地质量, 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

广义的土地整理的基本特征具有综合性, 土地整理是包含开发和复垦的综合概念, 因为土地整理的核心是挖掘土地利用的潜力。一般意义上的田块归并, 路、沟、渠配套的土地整理是使土地利用更加充分, 提高土地利用集约度的主要措施。土地开发是挖掘土地的最大潜力, 土地复垦是对土地利用条件的恢复和改良, 也是挖掘土地利用潜力的重要方式。总的来说, 广义的土地整理就是通过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 将不合理的用途变为合理用途, 通过不同用途的合理组合, 提高土地的产出效益。

2.3 土地开发整理的原则

2.3.1 因地制宜原则。

由于区域的地形地貌、水热条件、土壤土质、耕作制度等的不同, 土地整理的目标、内容和方法也不相同。

2.3.2 经济、生态与社会效益相结合的原则。

经济效益是土地整理的基础, 生态效益是土地整理的保障, 社会效益是土地整理的支撑。土地整理后, 就要是实现耕地整体生产能力增强, 农业产量产值增加, 农业生产效益提高, 整理资金投资回报率有保证。同时, 也要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提高环境的容纳能力与自我调节能力, 以及提高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等。

虽然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长期来说是一致的, 但短期内却有可能发生冲突, 因此, 土地整理应该立足长远, 做到经济上盈利、生态上平衡、社会上可接受, 达到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和最优化。

2.3.3 系统原则。

土地整理工作是一个完整的系统, 它是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相互联系的诸多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 土地整理的系统特点决定了开展土地整理工作必须本着系统原则, 着眼全局, 充分发挥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功能, 使土地整理系统工作效益达到最优。

2.3.4 整体性原则。

土地整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 不是一种纯经济行为。土地整理的覆盖面广, 所需资金、人力、物力巨大, 仅凭个人、单位、地方政府的力量很难顺利完成, 而且它还关系着粮食安全、与社会稳定、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改善、社会经济能否持续发展。土地整理的每一个环节进行的顺利与否, 从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了地方经济持续发展。因此, 各地方要协调配合, 各环节要综合考虑, 并将土地整理作为一个整体纳入整个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之中。

摘要:土地是人类生存的场所, 如何保持土地的持续发展与利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阐述了我国土地整理的现实意义和基本原则, 为指导我国土地整理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土地,整理,意义,原则

参考文献

[1]湖北省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与预算编制培训讲义, 2009年11月.

[2]姜勇, 程千等, 从农业补充新思路看农村土地整理模式前景,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09年11期.

[3]李娜, 程千等, 土地产权理论在土地可持续利用与水库移民安置中的应用,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09年11期.

篇4:土地整理问题浅析

【关键词】土地整理;权属调整

1.土地整理权属调整的概念

1.1土地产权

土地产权是以土地作为财产客体的各种权利的总合,也可以说是土地财产的总称。土地产权包括土地的所有权,以及构成土地所有权权能的各种其他权利,如使用权、收益权、处置权、抵押权、赠与权、地役权等等(樊志全,2003)。土地产权有两层含义:一是法律意义,即产权的各种权利有法律给予规定,如我国城市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农村土地为集体所有,土地的所有权不准买卖,土地使用权可以出让和转让等;二是经济意义,即产权关系,也就是经济利益关系,如利用土地应该享有的利益,产权主体利益充分实现等。土地产权和其他权利一样,完整的产权应包括“产权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等内容。

1.2土地权属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把土地权属等同于土地产权(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2005)。土地权属就是指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及他项权利的归属。现阶段我国的土地权属包括国有土地使用权、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土地使用权和土地他项权利(陈利根,2002)。

1.3权属调整和土地整理权属调整

权属调整是指产权客体在各产权主体之间变更流动的过程。土地整理权属调整是指在土地整理过程中,由于规划设计以及地块归并、集中的需要,而造成的对产权客体的调整即地块权属的调整。土地整理权属调整包括土地所有权、使用权调整及在其上设定的他项权利调整。土地所有权调整包括农村集体土地之间、国有土地与农村集体上地之间的所有权调整。土地使用权调整包括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国有土地使用权的调整。土地他项权利调整包括土地整理过程中因所有权或使用权调整而产生的他项权利的调整。

土地整理权属调整根据各权利人整理前在项目区土地上所拥有的权利,通过土地整理参与者公认的权属调整转换机制,按照土地整理参与者公认的原则和标准,合法地换回整理后土地上的相应权利的过程。目前从理论研究和各国开展的土地整理权属调整的实践表明,土地整理权属调整一般是建立在土地产权理论、土地资源配置与规模经营理论、土地资源价值理论、区位理论、农地分等定级估价理论和公共管理理论基础上的。

2.土地整理权属调整驱动因素概述

2.1土地整理权属调整驱动因素界定

土地整理权属调整实质是对土地增值利益的调整。土地增值可以区分为自力增值和外力增值。其中自力增值是指土地所有者或使用者自行对土地进行投资投劳,改善土地的物理、化学、生物、地质性状,改善或增加土地附属物,从而使土地增值;土地的外力投资增值是指土地所有者或使用者以外的社会投资(国家或公私单位等的投资)对该地产生的辐射使其增值。目前我国土地整理所带来的增值实质是由国家投资或地方政府投资,从而对投资的土地带来增值,这种增值调整关系到项目实施的最终目的和项目区农户的根本利益。因此土地整理权属调整牵涉到农村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和谐生态的建设,尤其涉及到项目区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调整。在这增值利益调整的过程中,土地权属调整推动着各权利主体之间的利益变化,权属调整必将涉及驱动因素。因而对影响土地整理权属调整的驱动因素研究,可以弄清土地权属调整的实质,在调整的过程中更好的理顺产权关系,保障土地合法权利人的根本利益。

所谓驱动因素 (Driving Factors)就是引起事物发生变化的内在因素,土地权属调整驱动因素是指引起土地权属变化的根本因素。土地整理权属调整的驱动因素一般可以分两类,一类是自然环境影响因素,另一类是人文影响因素(丁光伟和李世顺,1998)。土地权属调整的自然因素主要是指在土地整理前后项目区土地的自然属性和生态环境的变化对土地权属改变起到作用的因素。自然因素在短时期内变化很小,对土地利用的时间变化的影响较小;但自然因素常常在较大的时空尺度上作用于土地整理的结果,会给土地整理的结果带来良好的生态和社会经济效益(王金亮等,2000)。人文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他们在各种时空尺度上作用于土地整理的结果。

2.2土地整理权属调整驱动因素研究对象选择

土地整理权属调整主要表现在土地整理前后土地所有权或使用权的变化,实质是土地整理项目区土地质量和面积在空间分布的变化,最终表现为地与地、人与人之间调整。为较好地把握土地整理权属调整对农村经济、社会和生态产生的影响,弄清土地整理权属调整的驱动因素,在设计调查问卷时,特别注意以下两方面,其一要能了解农户对土地整理及其权属调整的评价与反映;其二要能了解农户对土地整理权属调整变化时农户会做出的行为和原因;在调查地区和调查对象选择兼顾平原和丘陵地区,使调整对象安排更加合理、全面和科学。

2.3土地整理权属调整驱动因素研究方法确定

影响土地整理权属调整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农户主体和制度等。对驱动因素分析常用的方法有灰色关联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回归分析法等。由于影响土地整理权属调整的因素是多种多样,各因素因子对土地权属调整的作用方式和程度不同,因此在分析驱动因素时,应先确定其主要因素和因素中的主要因子。

篇5:土地整理报告

关于2011年实施XX村土地整理项目的请示

XX农业局:

XX辖7个社、258户、826人。因受“9.17”特大洪灾袭击,致使XX村牡丹园宽200余米、长500余米,约15万方山体急剧下滑,地表断裂,320余亩基本农田被毁,因灾造成三、四社大部分农房垮塌,墙体撕裂、变形,地基下沉,57户216人无家可归。

经省地质专家和604地质队专家现场踏勘论证,XX村四社牡丹园滑坡体可以通过打桩进行加固和土地整理,治理后10户村民可以在牡丹园就地进行集中恢复重建,修建住房。其余农户必须全部搬迁至本村张包岭处新建聚居点进行集中安置。由于该村系典型的大山区,地理环境险恶,境内山高坡陡,交通闭塞,生产力水平低下,群众出行十分困难,所有受灾农户原有农田已全部损毁,无法耕种,搬迁后将面临无田地耕种的困境,给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为切实解决受灾农户的生产生活困难,确保受灾农户“耕者有其田”,根据群众意愿和实际,经乡党委政府研究,拟在四社牡丹园和二社张包岭受灾农户安置聚居点的300余亩空闲地、荒坡地和未利用土地进行整理和复垦,该项目建设成后,将会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不但解决了受灾农户生产生活问题,而且解决了XX村7个社、800多人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具体困难,有利于产业发展,促进农副产品生产资料流通,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生产质量,更有利于流坝集镇的发展。

通过测算,项目区土地整理面积300亩,新建渠堰5条、10KM,新建蓄水池10口,新建集中供水点3处,新建田间道3KM,新建生产路2.5KM,共需资金350万元,农户通过“一事一议”筹集资金和以劳折资共计50万元,特请求县农业局立即对该聚居点土地进行整理并解决土地整理资金补助300万元为盼。

特此请示

篇6:土地整理整改报告

项目自查报告

安康市汉滨区张滩等(2)个乡(镇)土地整理项目的顺利实施,得到了省、市两级国土主管部门的重视和大力支持,同时也得到了汉滨区政府及所在乡镇领导的大力支持和项目实施所在村组的积极配合。安康市国土资源信息中心精心组织,经过建设、设计、监理和施工方的共同努力和通力合作,经过300余天的建设,圆满完成了工程任务。工程验收在即,我们组织设计、监理、施工等相关方进行了验收前的最后检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项目概况

安康市汉滨区张滩等(2)个乡(镇)土地整理项目由陕西省国土资源厅以陕国土资耕发[2006]年49号文对《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张滩等(2)个乡(镇)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了批复,2008年陕西省国土资源厅“关于下达2007年中央和中央划拨省级安排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计划的通知”正式下达了项目批复,批准项目建设。该项目预算总投资1200.63万元。项目涉及汉滨区张滩镇和迎风乡共9个行政村,总土地面积490.90公顷。分成两片,即张滩镇项目片和迎风乡项目片。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土地平整、农田水利、田间道路和其它工程。

二、项目建设完成情况

该项目工程于2009年3月20日开工建设,2010年9月底工程全面完工。该项目建设内容分为土地平田、农田水利、田间道路、其它工程四大部分,全部完成了变更后确定的工程量,完成的工程量如下:

(一)平整土地: 平整土地21.3公顷(319.96亩)。

(二)农田水利

(1)加固衬砌引水总干渠1条,长7624m;

(2)干渠2条,长10854m;

(3)支渠1条,长1900m;

(4)制作安装各种规格闸门32套;

(三)村组道路

村组道路2条,长2775m。

(四)加固红霞泵站引水枢纽,加固引水低坝1座,溢流宽度103米;

(1)加固引水渠1条,渠长551米;

(2)更换引水口、冲砂闸铸铁闸门2座,退水闸2座;

(3)新修临河护坡426米。

三、项目资金使用与管理情况

该项目总投资1600.84万元,其中1200.63为中央投资,400.21 为地方配套资金。到位资金1200.63万元,项目实际支出 万元。其中:工程施工费 万元,设备购置费 万元,前期工作费为 万

元,业主管理费为 万元,不可预见费 万,竣工验收费 万元。在资金管理使用方面严格执行《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实行“专款专用、单独核算、专人管理”,并且严格按照预算支出使用资金,没有出现截留、挪用项目资金的情况发生。

四、工程质量与安全生产

(一)工程质量安全

严格实行项目工程法人制和工程监理制,项目各项工程严格按照《土地开发整理标准》(td/t1011—1013—2000)以及项目设计所确定的建设标准执行。项目开工后,为了严把工程质量,我们派出专业人员现场监督,确保工程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我们和监理单位严格要求施工单位按照工程质量标准和设计方案进行施工,对不符合要求的工程必须返工,不留任何隐患,使工程质量得到了有效地监控和管理,保证各项工程质量达到验收标准。经受住了2010年“7.18”百年特大洪水的考验。

(二)安全生产管理

严格实行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建立了安全责任体系,确定了各标段项目经理为本标段的安全责任人,并要求各标段落实了专职安全员。制定完善的安全规程,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做好安全技术工作。同时针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不安全隐患,除口头要求现场整改外,并以书面形式要求限期整改,有力的保证了在施工过程中无任何安全事故的发生。

五、土地权属管理

该项目权属明确,归属于所在村组管理使用。土地开发前后土地权属界限清楚、明晰,无争议,不存在土地所有权的调整。

六、工程管护措施

项目工程项目竣工后,工程移交给所在乡镇管理,项目区农田水利设施及其它工程,要设立专门的组织进行管理,进行保护和维护,保证其正常使用。项目区内已整理的319.96亩农田,全部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设立了工程标志牌,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批准,不得擅自改变土地用途;项目在保修期内属施工引起的质量问题,由项目承担单位负责处理;在保修期满后的各种维修、维护均由管护方负责。

七、投资预期效益分析

(一)社会效益

通过项目实施,提高了耕地质量和经济效益,发展了农村经济,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促进了农民增改和农村发展;劳动强度的降低和劳动力的剩余可开辟新的就业道路,加快了当地农村经济发展;项目工程特别是其农田水利工程的高标准建设,提高了水利设施运行安全标准,保护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通过项目田水路林综合治理,改善了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项目实施后为农业机械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加快了从分散到集约耕种的认识,为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创造了良好的契机,发展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生态效益

项目实施后,开发了项目区未利用荒地。通过土地整理,零乱破

碎无序的田块被改为规整的田块,提高了土地集约化利用水平,发挥了农田的生态功能,总体上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1)可防治土地退化;(2)可治理和改善农田生态环境;节约了水资源,充分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

(三)经济效益

项目建成后,耕地质量提高,新增耕地240亩,经过项目配套建设农田水利工程及道路工程,完善了基础设施,节约了水资源,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节约了劳动力。张滩镇410.74hm2和迎风乡80.16hm2的农田灌溉得到了保障。

八、项目档案资料按照项目档案管理有关规定,结合部土地开发整理中心下发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规程》(征求意见稿)中档案分卷要求,进行资料归类归档,形成的归档资料共分 类:

(一)项目立项审批资料: 项目建议书及申报文件,可研报告及入库批准文件、报省备案文件,规划设计及投资预算,项目计划和预算批准文件,资金拨付文件。

(二)招投标资料:招标公告,招标文件,投标文件,评标报告,招标标底编制文件,中标通知书。

(三)实施管理资料:项目实施方案,领导机构文件,管理制度,会议纪要,项目建设大事记,竣工报告。

(四)合同协议资料:设计、监理、施工合同其他协议。有关单位资质材料。

(五)监理资料:监理规划、细则、月报、日记,质量、进度、篇二:土地整理竣工报告 南溪县南溪镇土地整理项目

竣工验收报告

工程名称:南溪县南溪镇土地整理项目

建设单位: 南溪县国土资源局

法定代表人:

项目负责人:

一、项目概况

南溪县南溪镇土地整理项目位于南溪县南溪镇石鹅村、古永村、松柏村、石坎村、茶树村、莲花村,批复项目建设总规模1771.78万元,项目建设期为1年,主要建设任务有:

1、平整土地

平田整地14854.05亩。

2、农田水利

砌护支渠3条,长11km;

砌护农渠5条,长8.5km;

治理支沟14条,长6.9km;

治理斗沟4条,长5.1km;

治理农沟25条,长8.1km;

3、田间道路

田间道12条,长5.7km;

生产路3条,长2.6km;

二、项目实施准备情况

根据国土资源部对项目的批复,项目承担单位根据项目批复,组织项目管理人员对批复的项目设计和预算进行熟悉并实地进行踏勘。依据批复资金,组织设计单位对预算进行调整并审核确定。由设计单位向项目承担单位进行设计交底,针对项目设计存在的问题同设计单位对项目设计的工程量进行了实地核查,为项目招标和实施工作打好基础。

按照《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管理暂行办法》(以

下简称《办法》)有关规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九部委“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投标办法”进行了项目招标工作。项目承担单位制定了招标工作方案,并报请南溪县国土资源局同意后,按照工作方案要求,提出了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施工招标报表、建设工程施工招标申请表、工程施工招标评委会组成申报表、工程施工招标标底编制申请表四个申请报表请南溪县国土资源局批准。根据南溪县国土资源局的批准,委托中国华西工程设计建设有限公司作为项目招标代理人承担项目招标工作。招标工作严格按照南溪县国土资源局批准的工作方案和报件,进行了报名资格预审、组织现场察勘、召开标前答疑会、标前资格复审、召开开标大会、组成评标委员会、评标、确定中标单位。由厅纪检监察、项目承担单位派专人,监督招标代理机构编制标底。《关于对2007年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招标进行全程监督的请示》,整个招投标工作由南溪县国土资源局监察室全程进行监督,公证人员对资格复审、开标会及评标工作进行公正。2007年6月,委托中国华西工程设计建设有限公司作为该项目监理单位,并签订了监理合同。

三、项目实施情况

(一)项目工程进度情况 按照施工合同的规定,施工单位做好各项施工准备后,于2007年6月申请并经监理单位批准后正式开工建设,于2008年5月完成全部工程建设任务并进行了自检后,向监理单位申请了分部工程验收,2008年6月监理单位组织了分部工程验收并向项

目承担单位提出了单位工程验收申请,2008年6月项目承担单位组织了项目自验。

(二)建设任务完成情况:

本项目建设内容分为土地平田、农田水利、田间道路工程三大部分,全部完成了变更后确定的工程量,完成的工程量如下:

1、平整土地

平田整地14854.05亩。

2、农田水利

砌护支渠3条,长11km;

砌护农渠5条,长8.5km;

治理支沟14条,长6.9km;

治理斗沟4条,长5.1km;

治理农沟25条,长8.1km;

3、田间道路

田间道12条,长5.7km;

生产路3条,长2.6km;

四、项目实施管理及制度执行情况

该项目作为国家投资项目,严格按照《办法》的规定进行建设和管理,以“五项制度”为基础,在具体管理中进行加强和完善。在组织上,项目实施管理在南溪县国土资源局的直接领导下,由项目承担单位履行项目施工,项目所在地国土资源局参与项目实施管理并进行监督。

(一)项目实施管理情况

项目承担单位履行了项目法人职责,依照合同对项目参建单位进行监管,实施项目质量、进度、资金控制,规范项目管理,较好的履行了职责。为使验收工作不走过程,自验工作聘请有关专家,对项目的工程实体、档案资料、管理等进行全面检查,以查找问题为主,保证提请竣工验收项目有质量;在项目管理加强廉政建设严格项目廉政管理。

南溪县国土资源局作为项目管理单位,实施项目监督、检查和协调工作,参与项目设计变更、报帐审查和项目检查、项目例会等工作。

项目监理单位中国华西工程设计建设有限公司,按照监理合同、监理规范和合同实施监理工作,实行了总监理工程师负责下的驻地监理制,监理单位对工程质量、进度、投资进行控制,审批确认工程项目划分,对设计变更进行复核,对报帐的工程量及资金进行质量评定的核定,配合项目承担单位进行项目检查,组织召开有关施工会议解决问题,对单元工程质量进行鉴定,主持分部工程验收,项目监理工作基本能够按照规范和规程履行实施。

项目设计单位的设计代表解决施工中的设计问题,对项目承担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进行设计交底,对工程实施进行施工放线,对设计变更及资金调整进行复核,参与施工会议解决施工问题,配合项目承担单位进行项目检查和验收工作。

南溪镇政府对项目实施工作给予了支持和协调,组织项目区受益群众对优化项目设计提出了意见和建议。篇三:土地整改质量评估报告

汉源县小堡藏族、彝族乡移民生产安置土地整理工程

质量评估报告

依据汉源县小堡藏族、彝族乡与 签订的委托监理合同,签订的委托监理合同承担了汉源县小堡藏族、彝族乡移民生产安置土地整理工程,施工阶段的监理工作,负责工程进度、质量、投资及合同管理,现该工程已经竣工,施工单位自检合格并提出交工验收申请,经项目监理部对现场的实物检测和原始记录资料的复核,现提出该工程竣工质量评估报告。

一、项目工程监理概况:

本工程为汉源县小堡藏族、彝族乡移民生产安置土地整理项目,该工程项目所在地为汉源县小堡藏族、彝族乡,项目开工日期为2008年11月20日,竣工日期为2009年6月20日,新增耕地面积115.47亩,包括土地平整工程和农田水利工程等。该项目工程建设施工费合同价为114.00万元,本工程结算价为:1128017.31元,其中中标价(合同价款)为:1114000.00元,变更增加工程为:14017.31元。

二、工程建设实施情况

该项目工程质量标准严格按照《土地开发整理标准》以及《雅安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库管理暂行办法》和《雅安市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竣工验收管理暂行办法》,结合我县土地整理实际及国土、农业、水利、农机、林业、城建等部门的有关质量标准要求执行。具体为:

1、土地平整工程:包括平整土方以及田土坎等工程。田块布设按“等

高不等宽、大弯随弯、小弯取直”的原则,沿等高线修成坡式梯田,梯田田面长一般为30~150m,田面宽一般为3~16m。梯田田坎沿等高线原则上每隔2.0m高程布设一排。

2、农田水利工程:主要包括新建排水沟、灌溉渠、等水利堰道。排灌沟渠达到能排能灌,符合规范的要求,建筑物及交叉工程严格按照图纸施工,美观实用、安全,使用方便。

3、田间道路工程:主要是新建田间道、生产路和人行道。道路布置以方便居民的生产和交通为原则,且尽量少占地。从总体来看,为了耕作方便,所以新建大量人行道,人行道主要将居民点与居民点、居民点与田间道相连,同时在坡面规划上山生产路,以保证生产和管理的畅通。

三、项目工程建设完成情况

1、土地平整工程:新增耕地面积115.47亩,其中:人工平土52245.22 m3,平地挖方11442.11 m3,石坎5736.08 m3,土埂1376.19 m3等。

2、农田水利工程:水利便道工程中水利堰道2572米,人行道2572米,施工便道1500米,新修倒虹吸150米及沉砂池2个等。

四:工程质量评估

该工程自开工以来,我单位监理人员从施工单位测量放样、材料进场及施工全过程的每个环节都以质量为先,检测以设计要求的质量标准为依据来检验各分项、分部工程:

1、土地平整工程:经过现场检测,符合设计要求及施工规范,评定为合格。

2、农田水利工程:经过现场检测,运行状态良好,质量评价:合格。

3、新修倒虹吸150米及沉砂池2个,经过现场检测,运行状态良好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质量评价:合格。

五:综合评估:

通过对工程实体和工程资料的检验审批,该工程符合施工验收规范及设计要求,满足设计的各项使用功能,该工程评定为:合格

年 月 月篇四:土地整理初步验收报告

我国西部某场二连等6个连队 土地整治(节水灌溉)项目 初步验收报告

西部某场土地整治项目初步验收组 2012年 9 月 28 日

一、初步验收工作情况

1、参加验收有关单位 项目初步验收工作由我国项目实施管理领导小组主持,项目办公室(西部某场)具体承办。参加验收的单位有师、团项目实施领导小组成员、监理单位、质量监督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实施单位和其他有关单位。

2、验收组成员

项目初步验收工作组组长由师项目领导小组组长 担任。验收工作组分综合资料组、工程质量组、财务组、组成成员名单为国土局、水利局、审计局、农业局、监察局、财务局、发改委、设计院、质量安全监督站、国土局。

3、验收依据、时间、方法 初步验收依据 1.《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竣工验收暂行办法》。2.《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竣工验收规程》。3.《某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竣工验收实施办法(试行)》。4.《某省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竣工自查工作》等。工程质量两组、财务组、综合资料组。1.工程质量组:按照工程批准设计内容,对工程规模、建设标准、工程量及工程运行情况,进行现场抽查,对施工记录,监理报告及质量评定,档案资料进行了抽验,并对首部泵房、机电井、过滤器、地埋干管、地面支管等材料进行了外观检查和实际布设计情况抽验。2.财务组 :通过对会计凭证、原始票据及项目工程财务决算报表的检查,对国家投资项目资金到位情况、财务资金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财务核算及科目使用情况进行了检查。3.综合资料组:通过翻阅项目竣工报告、可研报告、项目立项申请、批准文件及变更设计批准文件、规划设计和预算书、有关项目的合同书、协议书和任务书、项目实施方案、项目招标有关文件及资料、项目工程监理单位提交的监理资料、项目工程施工单位提供的有关材料、项目材料预算与审计报告、项目投资效益分析报告、土地权属调整情况报告、项目实施单位总结报告及与工程有关的影像资料等有关档案资料,检查项目档案资料是否齐全。

二、制度执行情况 1.公告制 2013年8月12日招标公告通过某省日报和某省政务网两种媒体发布,6月12日至6月17日售标书,7月21日正式开标。招标结束后,项目某县在团部及所在连部发布项目基本情况公告,设置公示牌。2.项目法人制

严格按照土地开发整理和质量标准集行业施工规范进行施工,使项目工程顺利完成。由项目法人(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合)对本项目策划,建设实施全权负责。

法人代表对工程质量管理工作负领导责任,各单位土地的项目负责人对本单位在现场的质量负直接领导责任,项目法人按照项目法人制履行自 己的职责和义务,项目法人开头组建施工技术指导小组,工作小组负责组织项目工程的建设施工,并参与项目工程阶段验收和最终验收工作,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3.监理制

工程监理由西部银通建设监理有限公司,按照监理合同及监理职责对项目实施监理。根据本项目要求,自2012年9月15日后,项目监理人员进驻施工现场,组建监理部。施工过程中监理保持与业主单位、施工单位联系,对施工质量、进度、投资、安全情况及时掌握,对业主及时汇报,使业主单位掌握工程动态,及时准确的进行指导。4.招投标制

为了规范我场土地整理项目招标投标活动,使土地整理项目顺利实施,保证项目质量,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投标办法》《土地开发整理标准》及上级有关部门的要求,于2012年8月31日向社会进行公开招标。招标范围:(1)土建工程(包括农田水利工程、田间道路工程、防护林工程)(2)电力工程(3)机井工程 招标程序:招标公告-报名-初步资格审查-施工图纸会审-施工、设备材料供货单位投标-开标-评标—确定中标施工、设备材料供货单位-签订合同。5.合同制

西部某场土地整理(基本农田)项目的设计、施工、监理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管理暂行办法》

等有关法律、法规,与项目参建单位均签订了合同,明确了各方的权利、责任和义务。

有关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等重要事宜由项目承担单位、项目监理单位、项目招投标代理单位实行指导,农场发改科对于项目合同的起草和履行情况,实施过程指导和跟踪。农场土地整理项目办公室,根据项目承担单位的授权,是合同管理的主责部门,负责对整个合同的运作统筹管理。合同由档案人员专人管理。三.项目建设任务完成情况

项目经变更核定的工程量已全部完成,原设计工程量、变更核定的工程量与实际完成的具体工程量对比表,见附表1。

附表1:

我国西部某场项目建设任务完成情况 篇五:土地整改相关规范资料

工程开工报审表

本表由施工企业填写一式三份,建设、监理、施工企业各留一份。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报审表

本表由施工企业填写一式三份,连同施工组织设计一并送项目监理机构审查。建设、监理、施工单位各留一份。

工程施工进度计划(调整计划)报审表

本表由施工企业填写,一式三份,审核后建设、监理、施工单位各留一份。

施工测量放线报审表

篇7:土地整理竣工验收报告

竣工验收报告

一、项目概况

(一)批复的项目投资计划

该项目位于吴起县,于2014年经市国土资源局、市财政局批复,共治理土地面积1421亩,投资1868.33万元。

(二)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

1、项目区土地利用结构

项目区的土地总面积1421亩。由于多为顺坡种植,土层厚度不一,表层多砂土,少部分土质粘重,地块小,零碎,不利于机械作业;水资源主要靠自然降水,由于地形复杂,难以拦蓄。主要以种植地瓜、花生、玉米、小麦、林果等农作物为主,但产量低,而且不稳。

2、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项目区内土壤类型主要为棕壤,潜在肥力较高,适应种植各种农作物,如改良措施得力,完全可以建成高产农田,但由于该区域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土壤形成过程,存在以下不利因素:

(1)土层厚度不一,表层多砂土,少部分土质粘重。(2)地块小,零碎,不利于机械作业。(3)林木覆盖率低,调节生态环境的能力差。(4)投入不足,科技滞后,影响土地的充分利用。

(三)项目规划标准和方案

1、项目规划标准

土地平整:通过整理,尽量增加耕地面积,但不搞统一化,要根据地形、地貌、土壤母质及风化程度、空间结构等特点,将项目划分成多个单元区,科学合理地进行土地平整,做到局部平整的统一化,土层按每个单元区实际厚度根据规划设计要求有一定的高差。坡度在15—25之间的区域,田面宽度15—50米,0

0整成坡式梯田,坡面向内侧倾斜,达到外撅嘴里流水标准。土地平整实行生对生,熟盖顶,尽量不打破活土层,保证土地质量。

2、项目规划方案

(1)总体布局

区内地势平坦,坡度小于15度,水利设施较好,均规划为水浇地,其整理要求是:

a.田面沿等高线布臵成长方形或带状,根据灌溉和机械作业要求,田面宽度和长度一般应根据地形条件在15-50米不等,土层厚度60公分。

b.坡度大于15度小于25度,水浇条件差的区域规划,按照“地围山转,水平梯田”的原则,规划为旱地,宽度、长度尽可能大,地面平整,土层厚度在40公分以上。

(2)工程规划

a.平整土地工程

在确保环境保护和农业生产、节约投资的情况下,尽量可能地增加有效耕地面积为本项目土地平整的基本原则。

本项目采取局部平整方案,即根据地形条件将项目区划分成若干土地平整区域进行整理,主体工程为梯田的修筑,田面宽度不小于15米,适宜宽度为50米。

b.水土保持工程

为控制地表径流集中冲刷,防止坡下部沟头前进等,从项目区内地形条件,支沟比降,以及群众便利等因素出发,通过对项目区土地整平、农田灌溉设施配套、建造防护林及排水设施的建设等方面的综合治理,加强了水土保持,防止了水土流失,使项目区的水土流失模数由原来的2590T/km.年,减少到1470T/km.年,提高了经济及生态效益。

c.环境影响

项目区内通过山区土地整理,对环境的改善是非常显著的。第一,通过植树造林,完善农田林网,增加林木覆盖率,可以改

22善生态环境,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第二,通过整理土地,形成梯田,通过配套水利,提高农业产出效益,防止水土流失。

(四)项目建设任务及主要技术指标完成情况

1、土地平整工程:项目区实际整理土地面积58公顷。工程施工采用人力与机械作业相结合的办法,全部进行平整,将零散地块合并,整理时要注意土层结构,土层达40cm以上。深翻整平现有耕地,通过整理,增加耕地4.8公顷。

二、项目工程和管理

(一)工程建设质量情况

1、土地质量

按照规划设计要求,整理后净增耕地4.8公顷,土地达到了标准农田的质量标准。平整度好,田块相对集中连片,区域布局合理,各类用地比例协调,并且具有良好的通达性,与机耕路、公路、村庄等的距离及达到的难易程度适中,方便群众的生产生活。

整理后全部耕地的土层深度自然沉实后不少于60厘米,耕作层达到40厘米以上,耕层有机质、盐份含量不低于当地平均耕层有机质含量。灌溉保障率为P=75%。土壤类型为棕壤和褐土,以酸性岩残坡棕壤性土为主。

(二)资金管理使用情况

按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的有关规定,严格执行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制度,做到专款专用,专项管理、单独核算。财政下拨资金的使用管理由县财政局、计委和审计局把关,县国土资源局具体监督及管理实施。由有关部门编制工程投资计划,作好资金的利用规划,项目资金按时、足额到位,减少资金的浪费和不合理的应用。按照事前审查、事中监督、事后检查的要求,建立健全资金监督检查制度,定期不定期地开展项目资金专项检查,强化资金的管理监督,严禁资金被挤占挪用,切实把全部资金用于项目建设和管理。为切实加强资金的效益,凡是按合同完成工程质量要求,予以资金的大力扶持。完不成合 同要求的,令其重新整治,如仍达不到合同要求的,取消其项目的承包资格,同时收回所投入的资金,并按合同规定予以一定的经济处罚。

(三)土地权属调整情况

1、土地整理项目工程完成后,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整理后的土地进行综合评价,作为实施整理后土地分配方案的参考或修正依据。

2、土地整理后的农用地进行了分配,坚持参与整理各方土地总面积不变和集中连片、便于利用的原则,参照土地综合评价结果,按项目区内各组织原有土地比例,以标准田块为基本单元,根据路渠等线状地物重新调整权属界线,确认边界四至,埋设界桩。

3、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根据土地分配结果进行权属调整,并依据《土地管理法》和国土资发[1999]50号文件精神,遵循土地整理前后土地所有权一致的原则。

4、对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之间,为了生产方便,将飞地、插花地自愿进行调换的,依据有关部门政策,办理必要的批准手续,进行所有权变更登记,并颁发土地证书。

5、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对整理出的耕地落实好承包经营,颁发土地使用证书,既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保护农民的承包经营权,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提高土地产出率。

(四)项目建成后运行管护措施

项目建成后,明确了路公共设施的管护主体,建立健全了管护制度。整理后的耕地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

土地整理完成后,在保证灌溉和土壤改良的条件下,可以根据五莲县地方市场的需求情况和当地农民的种植意向,种植经济和粮食作物,使土地整理真正成为“富民工程”,保证农民增收和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五)投资预期效益分析 项目完成后,土地利用率将由先前的80%提高到90%,耕地增加率为10%,共改造中低产田789亩,耕地质量得到大幅度提高。

项目完成后,项目区内的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水土流失治理面积58公顷,项目区内土壤有机质含量明显提高,地力得以稳步回升。

通过整理,可新增耕地4.8公顷,按每亩产值增700元计算,年可增效益5.04万元。通过土地整理改造中低产田,每亩可增加效益200元,共增加效益17.4万元。整个项目完成后,年增效益22.44万元,与开发整理前相比,农民收益有了很大提高。预计项目总投资3年内可逐步收回,项目完工后可收到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同步增长。

(六)文档管理情况

明确建立了档案制度,对项目立项、规划、设计、工程实施和检查验收等各环节形成的每一技术资料都收集、整理齐全,分类建档,妥善保存。

(七)项目建设管理主要措施、经验

1、组织管理

项目法人和建设单位均为吴起县国土资源局。由建设单位成立专门管理机构管理此项工程,负责确定施工单位、委托监理公司进行监理,使工程建设达到有效的监控和管理,保证建设质量。

2、实施管理

(1)建立健全项目管理制度

在具体的管理环节上,认真做好项目可行性报告的编制工作,推行专家评审制度,提高立项的科学性;认真搞好项目规划设计,编好项目计划,做好与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和土地利用计划的衔接;规范项目预算的编制,强化预算的约束;通过认真实行法人制、工程监理制、招投标制、合同制、实施公告制,对项目工程实施严格管理,努力提高项目建设质量;严格 执行请、拨款制度,实行项目资金专款专用、专户管理、专帐核算制度,提高资金管理水平;实行项目科研、规划设计、施工等单位资质认证制度,保证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加强指导,层层把关,搞好项目验收等。只有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把项目管好。

(2)通力合作协调发挥整体功能

土地整理项目管理是一项涉及多方面、整体性很强的工作,要理顺关系,明确职责,搞好部门协作、上下协作、行政与事业单位的协作,发挥整体功能。

(3)强化指导和监督检查

土地整理项目管理是一项新的工作任务,要求高、责任重,特别是在项目实施中,涉及到组织管理、政策、技术、农民利益、部门合作等多方面的问题,要加强指导,随时发现和解决实施中的问题。同时建立日常监督检查制度,检查项目实施情况。严格执法,特别是在资金使用管理上,要严格财政纪律。

上一篇:让我悄悄地告诉你初三作文下一篇:不平凡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