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和完善我国信用体系的作用

2024-08-31

建立和完善我国信用体系的作用(通用11篇)

篇1:建立和完善我国信用体系的作用

建立和完善我国信用体系的作用?

[摘要]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础,现代市场经济的本质就是信用经济。我国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建立和完善信用体系有着重要的经济社会意义。目前在建立信用体系过程中存在着信用观念淡薄、信用机构主体不独立等主要问题,因此应采取强化信用观念、加快征信服务和征信行业立法等措施建立和完善我国信用体系。

[关键词]信用 信用经济 信用体系

一、建立和完善我国信用体系的作用

所谓“人无信不立,业无信难兴,政无信必颓”,信用体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信用体系是指包括信用记录、信用征集、信用调查、信用评价、信用保证以及信用制度、信用管理在内的以社会为主体的信用系统;狭义的信用体系是指以独立中介机构为主体,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通过收集和分析个人及企业的信用资料,为客户提供当事人信用状况等证明资料的社会化的信用系统。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础,市场经济也就是信用经济。信用体系可以比做市场经济的神经,是经济交易主体的纽带。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只有它的信用管理体系比较健全,有较强信誉且公平的征信服务在全国普及时,才能保证以信用为主要交易手段的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建立和完善信用体系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1、创立信用体系有利于市场经济有序发展。

2、建立信用体系有助于防范信用风险。

3、建立完善的信用体系有利于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

4、建立完善的信用体系是我国适应入世后对外交流的需要。

二、我国信用体系建立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我国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没有信用制度与信用体系,经济单位以及个人间的经济联系是依靠国家指令性计划所体现的政府信用加以维系的。改革开放后我国经历了政府信用向银行信用和商业信用的转变阶段,现正进入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信用体系建设阶段(陈洪隽,2001)。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由计划经济转变而来的,信用基础比较薄弱,因而我国信用体系的建立远远滞后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水平。反观我国信用经济兴起的历程,信用体系的建立过程中主要存在如下几个问题。

1、社会信用观念比较淡薄。

2、我国信用机构的主体不独立。

3、信用服务活动缺乏强有力的法律保护与约束。

4、信用评级指标体系不规范。

5、缺乏一支建立和完善信用体系的高素质服务队伍。

三、建立和完善我国信用体系的对策

信用体系的建立包括三大要素:立法、管理和监督机制的建立;建立信用体系的物质基础是完整的动态企业资信调查数据库、个人资信数据库、社会资产数据库的建立;以及依赖三大数据库进行工作的征信服务的成熟(林钧跃,1999)。针对我国信用体系建立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信用体系建立的三大要素,我认为目前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建立和完善我国信用体系。

1、强化信用观念,提高全民族信用意识。

2、健全信用中介服务机构,规范运作,为信用体系的建立保驾护航。

3、加快征信服务和征信行业立法,为我国信用体系的建立提供法律

环境。

4、建立我国信用体系的惩罚机制。建立信用体系惩罚机制的主要目的之一让有不良信用记录的企业或个人无法生存于市场。

5、加强信用评级的有关基础理论研究,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信用评

估方法,指标标准。

6、协调政府部门和银行的信息,建立企业和个人的资信管理网络体

系。

7、加强对信用服务机构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因此,建立完善的信用体系对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篇2:建立和完善我国信用体系的作用

论我国信用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中国的市场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信用危机现象有其产生的`深层原因,必须按照市场主体的定位,努力营造社会信用环境,构建中国的信用体系.

作 者:王维 作者单位:江苏省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13刊 名: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PLA NANJING INSTITUTE OF POLITICS年,卷(期):18(6)分类号:B82-053关键词:信用 信用经济 信用环境 信用体系

篇3:建立和完善我国信用体系的作用

我国目前会计监管主要包含以下三方面:

(一) 单位内部会计监督

内部会计监督主体是各单位的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内部会计监督对象是单位的经济活动。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和内部控制制度。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应当符合以下要求:记账人员与经济业务事项和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务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 并相互分离、相互制约;重大对外投资、资产处置、资金调度和其他重要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和执行的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程序应当明确;财产清查的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应当明确;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内部审计的办法和程序应当明确。作为单位的会计工作人员, 对违反《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会计事项, 有权拒绝办理或者按照职权予以纠正。

(二) 会计工作的社会监督

社会监督以其特有的中介性和公证性而得到法律的认可, 具有很强的权威性、公证性。将社会公众的力量与社会中介机构的专业力量相结合, 形成对会计工作的社会监督是必要的, 不可缺少的;也是与会计事务的广泛存在, 而又属于专业性强的技术性强的一项工作这个特点相适应的, 表明了社会监督的重要性。

(三) 会计工作的国家监督

国家监督也称之为政府监督, 也是一种外部监督, 主要是指政府有关部门依据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部门的职责权限, 对有关单位的会计行为、会计资料所进行的监督检查。财政部门是实施会计工作国家监督的主体, 是各单位会计工作监督检查部门。财政部门实施会计监督的内容包括:监督各单位是否依法设置会计账簿;监督各单位的会计资料是否真实完整;监督各单位的会计核算是否符合法定要求;监督各单位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是否具备从业资格。

此外, 国务院财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财政部门, 依法对注册会计师、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协会进行监督、指导。财政部门对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会计报告的程序和内容进行监督。

二、我国会计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一) 法制建设问题

近年来, 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以《会计法》为主体, 相关的行政法规、规章等规范文件为补充的全方位、多层次的会计监管法规体系。该体系从原则性规范到操作性规范, 都做了较为详尽、合理的规定。但从实际效果来看, 我国在会计监管的法律法规建设中, 仍存在着不少缺陷和漏洞,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 会计监管配套的法律法规不完善。我国现行的会计法规体系存在着许多不足, 例如我国至今未出台《民事责任赔偿法》, 而对会计信息披露违规案件的查处主要是以行政处罚为主。处罚基本体现在追究主要责任人的刑事责任上, 在财产责任方面一般表现为对当事人的违法所得全部由国家罚没, 但没有对投资者的民事赔偿责任。虽然《证券法》规定了民事赔偿责任优先承担的原则, 在司法实践中, 由于现有的法律缺乏适当的诉讼机制, 致使投资者的损失实际上得不到赔偿。新《会计法》虽已颁布, 但是相关配套的法律法规却没有跟上, 增大了经营者、会计人员与监管部门、社会公众之间的“博弈空间”, 这使会计监管存在着很多的法律漏洞, 违法会计行为所受到的法律制裁较轻。

第二, 会计法规之间的协调存在问题。从监管的法律环境看, 只有部门立法但处于部门分割状态, 有关措施缺乏相互照应, 存在着遗漏和抵触现象, 形式不规范, 体例不统一, 编号不系统, 致使监管部门很难对会计违法行为定性。

第三, 根据目前国家经济形势的发展, 许多法律法规出台时间并不长, 但是, 已经跟不上经济形势的发展需要, 这就大大降低了法律的权威性和公正性。

(二) 会计市场准入制度混乱

会计市场准入是会计市场秩序的起点和重要组成部分, 能否建立健康有序的会计市场秩序,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良好的市场准入制度的建立。然而, 我国现阶段由于法制尚不健全, 缺乏对会计市场准入秩序中的混乱行为进行强有力的监管。主要表现形式为:

1. 会计市场准入审批制度不规范削弱了会计监管力度。

我国目前会计业个人与机构市场准入的审批手续制度极其不规范, 比如, 注册会计师的资格考试和会员注册是由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统一组织并发放“牌照”, 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许可证则是由当地财政部门发放, 涉及证券业务的审计和评估资格则是财政部和证监会联合发放, 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的事务管理又是由当地财政部门和协会负责, 尽管财政部有最终裁决权, 但从总的行政程序看比较繁乱, 监管都还不到位。

2. 会计市场准入监管中的寻租行为严重地破坏了会计市场秩序。

进入会计行业的个人与机构都必须要进行严格的资格审查, 以确保会计执业的质量。但我国目前的会计准入审查往往流于形式, 各种寻租行为滋生泛滥, 将许多不法行为带入整个会计市场, 严重破坏了会计市场的秩序。

(三) 会计监管体制不健全

1. 会计监管体制不顺致使会计监管目标难以较好地实现。

地方注协就要受双重领导, 但主要受制于地方财政部门, 因此其独立性较差。由于注册会计师协会功能的错位, 会计监管体制不顺, 致使会计监管目标存在偏差, 以至于会计监管者的责任不清晰, 在其功能和权力的运用上没有保持独立, 致使无法实施明晰的、一贯性的监管。

2. 监管主体权责界定不清。

我国的会计监管是多方位进行的, 各机构之间的职能重叠交错, 多头监管现象普遍存在, 导致监管部门的职能异化, 以至于不分主次。

3. 会费的交纳和分配制度不合理造成会计行业监管被动。

造成我国会计行业监管被动的一个主要因素就是会费问题。一方面由于交纳会费的关系, 注协对于有问题的会计师事务所不能按照法定程序去处理, 使其自律性较差;另一方面会费按一定的办法在两级或三级协会之间进行分配, 必然会造成某些摩擦或分歧, 因为这不仅涉及分配制度的合理性问题, 还涉及各个地方的利益保护问题。

(四) 注册会计师自律监管方面的问题

注册会计师协会主要是通过对会计师事务所的监管来实现对信息披露的监管。注册会计师自律监管存在以下问题:第一, 注册会计师缺乏独立性。地方政府领导或者出于发展地方经济, 或者为了标榜自己的政绩目的, 千方百计促成当地企业上市或者对已上市的企业进行保护;有些会计师事务所为了通过政府力量来达到争揽业务的目的, 便不得不听从政府官员的指示, 帮助准备上市或者已上市的公司造假或者对造假视而不见。第二, 对注册会计师的违规行为处罚力度不够。已公开的、与上市公司年度报表审计有关的行政处罚与法律裁决表明, 我国会计职业界实际所承受的法律风险仍然较低。注册会计师的违规行为没有得到有力的惩处, 在较低的违规成本和较高的收益之间衡量之后, 使得一些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冒险出具虚假报告, 侵害股东的权益。

(五) 会计人员素质方面的问题

会计人员素质不够高, 职业道德缺失, 导致会计核算工作不规范, 使会计监督工作失去了可靠的物质基础。会计基础工作是会计工作的基本环节, 也是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及职业道德观念在会计监督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的改革开放加快了会计与国际接轨的进程, 但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知识结构、学历结构和业务水平偏低, 会计人员的素质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 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会计监督职能的发挥。部分财会人员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制度的责任意识差, 使命感不到位;会计人员的监督意识不强, 法制观念淡薄, 缺乏职业风险意识, 职业判断能力弱, 自我管制能力差, 唯命是从, 在权大于法的思想支配下, 有意造假, 会计信息失真在所难免。

三、改进我国会计监管的若干建议

(一) 建立国家审计、社会审计与内部审计组织体系的资源共享和联动机制

从目前的审计组织体系来看, 国家审计效果显著、社会审计监督乏力、内部审计形同虚设。事实上, 内部监督部门是最直接的监管组织, 内部监管最大的优势还在于可以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监管, 如果能真正发挥作用, 可以节约社会资源, 极大提高监管效果。当前应充分发挥政府审计的权威性、社会审计的专业性和内部审计的便捷性, 建立企业资信档案, 实现信息共享, 达到资源的合理配置, 节约监管成本。可由审计实务界的精英人物与会计、经济理论界的专家学者及公众代表组成独立的会计监管委员会, 参与相关法规的制定、行业重大事务的决策并负责行业执业质量的监督工作。

(二) 明确会计责任主体, 加强单位负责人在会计监督中的责任

明确单位负责人的会计责任主体地位, 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的关键。作为单位负责人, 他应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 应当保证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 不得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这样就加强了单位负责人作为单位会计行为的责任主体的地位, 为会计工作者明确行使会计监督职能提供了保障。再者, 为了适应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要求, 单位负责人作为会计责任主体, 还必须要懂管理、懂业务、懂财务、懂会计, 熟悉有关经济法规, 对自己负责, 对单位负责, 对法律负责。

(三) 强化企业法人治理机构的会计责任

新的《会计法》对会计工作赋予法律责任, 明确了法人治理机构的会计责任, 增强了企业管理当局通过不恰当会计行为侵害所有者权益的风险, 不仅会计人员做假要承担法律责任, 而且管理当局授意也将被追诉。新《会计法》有力地约束了会计工作, 形成会计活动主体与会计相一致的完整责任主体。消除当前主体权利与行为不一致所导致的责任界定不清, 相互之间推诿而导致会计监督难以实现的现象。

(四) 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积极作用

一是加强注册会计师执业独立性。建立会计师事务所资源库, 由相关管理部门分不同档次并按不同的公司在相适应的档次随机抽取。二是提高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观念和业务能力。建立信誉评估制度, 提升注册会计师的职业诚信。三是加强注册会计师的风险意识和法律责任意识, 明确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 发挥媒体等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四是提高现有资格认证标准, 严格会计监管队伍的资格审批制度, 强化岗位培训和后续教育, 通过岗位培训和后续教育保证监管人员具有先进的知识结构和较高的业务素质, 从根本上保证审计效率的提高。

(五) 建立对会计违法行为的约束机制

要用法律、行政、市场、经济等手段, 规范约束会计主体的行为, 推进财务会计诚信体系建设。建议尽快完善会计法规, 明确执法依据, 以利于执法机关对违法造假行为的制裁, 引入民事赔偿制度, 明确造假者经济上的赔偿责任, 通过诉讼程序迫使造假者退出非法所得, 增加违法人员的追假成本。财政部门要在《会计法》赋予的职权范围内, 加大对单位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及直接责任人的查处力度, 将处理事与处理人相结合, 改变以往对违法违规部门对事不对人, 屡查屡犯, 屡禁不止的局面。对一些典型的案例在媒体公开曝光, 营造会计工作法制氛围。要逐步建立健全包括企业、负责人、会计人员、注册会计师、会计师事务所在内的会计信用评价系统, 通过制定会计信息评价规则, 协调税务、审计等部门搜集整理会计信用信息, 建立会计信用档案, 加强信用轨迹跟踪, 并开设会计信用网站。

摘要:会计诚信危机作为全球性的社会问题, 其信息失真现象越发普遍, 从而导致国家各项方针政策宏观调控失效, 造成各项经济指标失真, 直接影响到国家经济的发展, 严重危害市场经济秩序。本文立足于我国会计监管现状, 剖析政府会计监管的特性和各种会计监管模式, 并对建立与完善我国会计监管体系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会计监管,政府会计监管,会计监管体系

参考文献

[1]黄世忠, 杜兴强, 张胜芳《市场、政府和会计监管》《会计研究》2002, 12

[2]马骏《体制不协调与监管瓶颈:我国会计监管体制的演变及路径选择》《会计研究》2005, 8

[3]徐经长, 唐圣林《从安然事件看会计监管》《中国注册会计师》2002, 5

篇4:建立和完善我国信用体系的作用

关键词:社会保障;制度;稳定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2-0008-01

一、社会保障制内容和功能

社会保障制度是在国家制定并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对我国没有劳动能力、生活困难或者遭遇到各种灾害的公民给予一定的物质上的帮助,从而保证这些居民最基本的生活需要。社会保障制度是现代国家的基本制度之一,它主要由社会福利、社会保障、社會救助、社会优抚个个人储蓄等部分组成。它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它的主要功能有: 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适应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需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减轻国家负担,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的需要;发展农村经济,维护广大农民利益的需要。

二、我国目前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

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要与我国的国情相适应,我国目前的最大国情就是正处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极端,因此,研究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应结合我国的国情特色,并建立适合我国特点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后,我国各项社会保障制度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只要表现在:参保人数不断增长;普遍的调高最低工资标准;在退休人员养老方面,已连续第7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 5700多万人受益;扩大新农合的参与范围,缓解了农民看病压力。但是同时,也不能忽视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中所存在的问题:

(一)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面临的挑战。我国目前正进入老龄化社会,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维持收支平衡所需要的财政补贴将不断增加,给公共财政带来巨大的负担。由于老年人口的医疗费用是中青年人口的3~5倍,人口老龄化本身也将大大增加医疗费用的支出。人口的高龄化(指人口中80岁以上人口比例的增加)还将大大增加对于丧失自理能力的老人的护理需要和成本。

(二)社会保障覆盖范围较小。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的主要方面还限于城镇职工及其家属,私有企业、个体经营者、下岗职工和一些外资企业的职工还未完全参与到保障体系中来,而占我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村更是处于边缘地带。从社会保障的覆盖面看,我国城镇已达到91%,而农村只有2%。这种巨大的差距严重的违背了社会的公平性,也不利于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发展。

(三)社会保障方面的立法相对滞后。现行的社会保障法规,很多是经济体制改革中出现问题时的应急产物,“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如经济体制改革涉及国企改革,面临破产、职工安置等现实问题使资产重组、企业改制、破产兼并举步艰难时,才开始考虑到是失业保险立法的时机;抗洪救灾时遇到救灾无秩序问题时,才感到缺少救灾立法等等,立法行动总是落在经济发展的后面,处于一种被动状态。由于社会保障立法滞后,仲裁机构和人民法院对社会保障争议案件的处理,也处于“无法可依”的状态 。时隔57年后的2010年,我国才颁布了第二部保障法,这将大大缓解我们的社会保障中不能与时俱进的局面。

三、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议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通过以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为重点的改革,有了明显的改进,但就整体而言,仍然存在许多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各方面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一)完善老年人的各项保障权益。我们目前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这是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重点,应加大推进城镇居民的养老保险制度,扩大农村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推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实现老有所养。政府应鼓励社会上的各个方面参与到养老保障体系中来,形成以政府主导,各方参与老龄事业、服务的多层次发展模式。另外,为了切实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发展老龄事业,政府正在制定各项专项涉老法律、法规。而最近这些年,一些人呼吁提高我国退休年龄,减轻养老资金压力,这也为我们的养老保障体系提供了新的思路。

(二)扩大社会保障制度的覆盖范围。我们目前的社会保障制度覆盖范围太窄,因此我们要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使城乡各类职工都能参与到保障体系中来,这也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根本要求。另外一方面,应将我国的农村居民纳入保障体系中来,这是下一步工作的重中之重,这不仅关系到我国农村改革的顺利进行,也是关系到我国政治经济稳定的大事。目前,国家相关负责人表示2012年我国将围绕社会保险法的贯彻实施,将继续推进重大制度建设:一是新农保和城居保在全国全面推行;二是规范和完善职工养老保险非因工伤残待遇和遗属津贴政策;三是推进社会保障城乡统筹;四是积极推进医保支付制度改革,将城乡居民医保的财政补助水平提高到240元。这将大大提高社会保障体系的水平。

(三)扩大社会就业渠道,减轻失业保障压力。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国家应制定相应政策扶持社会经济实体的建立,各种经济实体的运营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富国强民的有力保障,同时又为社会就业提供了广大的平台,拓宽了社会就业渠道,减少了失业人员,稳定了他们的情绪,减轻了社会负担,也使社会更加安定。

(四)尽快实现全国社保统筹运转。现阶段,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他们还不能长期在城市稳定就业(平均每份工作持续时间不到两年),由于社保关系无法异地转续,且转移时只能提取个人缴纳部分,导致很多农村进城务工人员不愿意缴纳社保,基础参保率很低,无法享受基本的社会保障。因此建议尽快克服制度和技术上的问题,实现社保全国统筹,同时在现有条件下,允许社保中单位缴纳部分也可以随个人进行转移,允许个人以最低标准补交,保证社保关系的连续性。

社会保障制度是现代社会的基本制度之一,于每一位公民来说,社保障是他们应当享有的受法律保护的基本权利,对于政府来说,提供社会保障也是政府的职责所在,因此我们必须发展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这样才能保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

作者单位:中泰矿业社保科

篇5:建立和完善我国税收司法体系

0090948 吴水兴

关键字:税收司法体系建设税收司法框架

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等特征。税收参与社会分配,主要依靠的是国家强制力,是以司法武器作后盾。税收司法体系是否科学严密,直接关系到国家机器能否正常运转、税收立法能否实施、税收执法能否保障。税收司法除具有司法的一般特征外,还表现出极强的专业性和复杂性,在税收法治和税法运行中占据着显赫的位置,是税收法治的重要内容和税法运行的重要环节。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我关于税收司法的框架及收税司法体系完善的意义:一是结合我国税收司法体系的现状,分析我国税收司法体系司法组织中存在的问题及根源,建立科学严密的税收司法体系的现实意义;二是我国建立完善的税收司法体系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进行论述;三是提出了建立科学严密的税收司法体系的基本框架,明确了税收司法体系的概念及纵横关系,亮明了本文的观点。

一、建立严密税收司法体系的现实意义

随着国家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税收已广泛介入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处于各种利益分配的焦点上,偷税与反偷税、抗税与反抗税、骗税与反骗税的斗争越来越尖锐。为了打击偷、抗、骗税犯罪活动,监督国家税收法律、法规的实施,严明执法纪律,各地税务机关纷纷将司法工具引入征管内容,成立了税务检察室、税务公安派出所、税务法庭等,出现了税收司法保卫机构,司法手段开始直接参与社会分配。

(一)我国税收司法组织的现状

当前我国税收司法组织还在摸索阶段,主要是税收司法保卫组织,分直接的税收司法保卫组织和间接税收司法保卫组织,有:税务检察室、公安局税务派出所、人民法院驻税务法庭、审计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这些组织直接或间接行使有限的检察、侦察、审判、调解、仲裁、提供法律帮助和涉税法律服务。依照税收司法工作要求,这些涉税组织从形式到业务内容,多数不很规范,无立法基础,又无法律授权的合法依据。具体表现:

一是组建机构无法律依据。这些来自自发行动的税收司法组织,并不为政府所重视,大部分机构没有法律依据,因此社会权威小,法律效力不够强。

二是不统一,不协调,形式单一。目前我省至上而下设有税务公安联合打击 打击偷抗税办公室,而税务检察、税务法庭、税务警察及相连的社会涉税司法中介机构则很少,税务与公安虽然有了联络办公室,一定程度上加强了税务侦察的力度,而税务执行、税务检察、税务审判、税务律师、税务仲裁、税务调解等环节则没有跟上。

三是不规范。目前的税收司法组织均为税务部门与公检法机关联合办公,并以公检法为主,分别为两家的内设机构,没有社会独立性,执行权力不平衡。同时,办案人员和办案地点不稳定,执法工具少。

四是权限有限。现有的税收司法组织所行使的职责少,主要的业务工作还在主管部门,刑事权力则更少,不具备对付涉税犯罪分子的必要条件。

五是涉税司法中介服务太薄弱。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大量的经济纠纷或多或少涉及税收,而当前涉税纠纷的诉讼,调解、仲裁、咨询等法律服务职业里,并不是税务方面的专家所从事,同时面临其他形式中中介机构的排挤。

尽管如此,这些税收司法保卫机构还是为维护税收秩序做了大量工作,据有关部门统计,近几年这些税收司法组织年平均受理涉税违法案件在万件以上,平均为国家挽回税款均在3亿元以上,由此可见,严峻的现实,迫切需要建立税收司法体系。

(二)建立税收司法体系的现实意义

1、税收司法体系是国家机器在社会分配过程中的直接运用。税收的强制性作为税收的首要特征,是国家权力的体现。强制性之所以作为税收的首要特征,根本原因在于税收及这种分配是以国家的政治权力为直接依据,用以满足国家意志,并在分配受到侵犯时,其中司法一部分机器逐步参与税收这种特殊分配形式,将法律制裁工具直接运用分配过程,用以保护政治赖以生存的基础。

篇6:论中小企业信用体系的建立及完善

大庆职业学院工商管理系杨雪梅163255

摘要:本文对我国中小企业信用危机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着手,对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的信用体系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信用体系;中小企业;融资;担保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陷入诸如资金短缺、技术落后等困境之中,尤其是信用形象问题日渐突出,使企业举步维艰。

一、造成中小企业信用危机的原因分析

中小企业出现的信用缺失问题既有外在制度体系的原因,也有内在信用管理问题。

(一)造成企业信用状况恶化的内部原因

1.信用基础薄弱,产权改革不到位。中小企业产权关系不明晰,从而决定了企业的意识包括信用意识,企业的行为包括履约行为的无约束性和不确定性。

2.许多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客户系统评估制度。中小企业在交易前不重视信用评价,缺乏一个完整的信用跟踪记录链,因而在交易纠纷等方面有着隐患,给自身造成巨大损失。

3.没有合理地确定信用限度。中小企业不顾客户信用情况的差异,对所有客户采取统一的信用限度标准,从而增加企业的经营风险,加大交易成本。

(二)造成企业信用状况恶化的外部原因

1.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处在市场经济发育不完全的转型期,尚未建立与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的完善的市场体制及信用管理体制。

2.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一些地方政府及部门思想理念方向不正确,没有真正成为规则的制定者和监督者,导致角色错位,由政府行为的不规范造成企业信用的不规范。

3.现行法律法规对失信行为约束乏力,法制建设不到位。信用法制的不健全使经济行为缺乏刚性约束,中小企业违约不讲信用的利益驱动导致其信用机制形成恶性循环。

4.中小企业的信用支持体系发育不良。

(1)中小企业资信调查发育程度低。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征信制度没有纳入国家信用管理体系建设的系统工程,缺乏权威性、规范性、专业性和技术性。

(2)中小企业信用评估体系发育不健全。我国现在缺乏专门的权威性的信用评级机构,只是由一些规模很小的会计师或审计师事务所按照执业要求部分的承担信用评级职能,有时还会产生评信机构不守信的现象。

(3)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体系成长缓慢。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发育程度比较低。信用担保公司资本金规模小、政府扶持力度弱、与银行及企业沟通不够,加之担保收费过高等问题,使其运作步履维艰。

(4)中小企业信用服务工具体系发育不完善。除传统的贷款融资外,商业票据承兑、贴现业务、个人支票等信用工具开发的很少,通过发行股票、债券以及借助产业投资基金或

创业投资基金等信用工具助其发展的路子也不广,步子也不大。

二、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体系的途径及建议

(一)充分发挥政府在中小企业信用体系中的作用

1.规划指导作用。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和工商、银行等部门信用信息数据库,加快培育社会化信用体系,建立信用风险防范、信息披露和监督管理系统,分步推进征信业的发展。

2.协调推动作用。加强政府内部协调,促进企业信息在政府部门之间、政府与社会之间进行合理传递,通过市场机制对企业信用行为进行有效的激励和约束。

3.规范监管作用。尽快颁布相关政策性文件和地方性规章,实行中介机构的市场准入制度,发挥行业协会、同业公会自律作用,切实加强对信用中介机构的培育、规范和监管。

(二)加快中小企业信用体系的法制建设

政府应尽快出台有关企业信用制度的法规,对企业信息的收集、使用、评估等做出明确的法律责任规定。加强商业信用和信托关系规范的法律约束力。同时,应从民法、经济法、行政法和刑法上加强对失信行为的惩治力度,切实维护法律的权威。

(三)加速中小企业服务、支持、监督体系的建设

1.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的资信调查体系

进一步发展商业化运作的企业征信公司,发挥行业协会等相关中介组织在资信调查和信息咨询方面的作用,从而形成以人民银行信贷登记咨询为辅助的中小企业资信调查体系。

2.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的信用评估体系

一方面,要抓紧组建权威性企业信用等级评定机构,规范会计师、审计师事务所的信用评估行为;另一方面,要建立一套信用评级和确定企业信用类别的理论或方法,形成科学、统一的信用评估指标体系。

3.以“一体两翼三层”为框架,加快建立完备的信用担保体系

在继续抓好单个担保机构建设的同时,应有计划、有重点的加快整个信用担保体系的建设,促成各类担保机构的分工与协作,不断健全风险分散机制,提高担保机构的抗风险能力。

4.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的信用服务工具体系

适当降低中小企业商业票据承兑、贴现业务的门槛;积极发展中小企业的信用证、出口押汇、个人支票等信用服务工具;引进商业信用保险和国际保理业务;扩大中小企业股票发行的额度;设立中小企业产业投资基金或创业投资基金;打破中小企业债券市场的封闭状态,取消额度限制,并适当放宽利率管制以增加中小企业债券的吸引力。

5.建立中小企业信息库

将分散在银行、工商机构的企业信息进行收集和整理,使之成为一个便于各方顺利检索的中小企业信息数据库。通过规范运作,确保数据征集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规定法律责任,明确信用信息的范围,尊重企业的商业秘密。

6.激励约束并举,完善社会监督

金融、经贸、财政、税务、工商等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通力合作,充分利用网络等先进技术和工具,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在法律框架内,形成监督合力。

(四)加强中小企业自身建设

1.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中小企业要尽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抓住机遇,通过联合、改组、兼并等多种形式,进行资产整合,深化产权制度改革。

2.增强企业信用管理能力

(1)中小企业要遵循诚实信用、公平竞争的原则,依法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自觉接受工商行政管理等有关部门的监督管理。

(2)中小企业要依法建账,确保会计资料真实完整。要严格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进行会计核算,禁止一切弄虚作假的行为发生。

(3)中小企业要加强财务管理,建立财务预决算制度。中小企业按照国家统一的财务制度建立内部财务管理办法。要以现金流量为重点,对生产经营各个环节实施预算管理,保证按期如数偿还银行贷款,树立在银行等金融机构中的良好信用形象。

3.建立客户信用考核与评估体系,确定合理的信用限度

企业应健全客户信息数据库,对客户的经营能力与绩效、商业行为和信誉两个方面进行评估。定期对客户的经营能力和绩效考评,评出信用等级,不同级别对应不同的资信等级。

4.增强信用意识

信用意识是一种资源意识。企业可通过银行信贷、客户赊销等多种方式,创造远远大于自身现金规模的经营规模;信用意识是一种商机意识。企业加强信用管理,可增强识别、评估和规避客户信用风险的能力,获得更大的信用融资和交易机会;加强员工的信用意识,让每个员工都意识到信用好坏对企业有着生死存亡的意义,从而提升企业整体的信用意识水平。

总之,中小企业社会信用体系的构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应该从政治、经济、法律、道德、市场等诸多方面考虑,保证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肖文海,夏敏仁.论中小企业信用制度建设中政府的作用.经济理论与实践,2003

(3):57-59

[2] 贝洪俊,郑长娟.中小企业融资与信用体系的建设.金融问题研究,2003(6):87-89

[3]肖静.关于加强我国中小企业信用管理的思考.经济与管理,2003(6):47-49

篇7:建立和完善我国信用体系的作用

摘要: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正处于起步阶段,且尚存在着较多的问题,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已影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本文通过对美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经验进行总结,以期为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信用社会信用体系启示

一、美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经验

1、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

美国在信用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有17部,涉及信用产品的加工、生产、销售和使用等各个环节。其中比较重要的法律法规有:《公平信用报告法》、《消费者信用保护法》、《平等信用机会法》等。

在美国,约有五分之三的信用法律法规集中于个人信用服务体系,另外五分之二属于规范金融机构向市场投放信用信息的法律。

2、成熟的市场主体

(1)信用产品的生产者——信用服务机构

大致可分三类:①从事个人信用信息服务的信用服务机构。目前美国有3家大的征信机构,即Trans Union、Equifax和Experian。②企业资信服务机构。主要是指对各类企业进行信用调查、信用评估的信用中介机构。邓百氏是其代表。③为企业融资服务的评级机构。主要指对国家、银行、证券公司、基金、债券及上市公司进行评级的信用评级机构,例如标准普尔、穆迪和惠誉。

(2)信用产品的消费者

主要有三个方面:①居民个人在申请消费信贷、申领信用卡和求职等活动中都会使用信用产品。②企业、银行、保险公司、零售商、房产商和雇主等都要使用信用产品,是信用产品消费的主体。③政府也从信用服务机构购买信用信息,如联邦政府每年向邓百氏公司购买企业税务等信用信息。

4、建立了全方位的失信惩戒机制

在美国,对失信者的惩戒是信用制度的关键部分。美国失信惩戒机制的核心是把失信者或经济活动中发生的失信行为,扩大为失信方与全社会的对立,从而对失信者产生强大约束力和威慑力

5、市场主导和政府引导的运作模式

美国社会信用体系是一种完全以民营市场化运作方式为主体的模式,所有信用服务机构都是以盈利为目的,完全处于竞争状态。政府鼓励市场竞争,但也并不是一味放任不管,而是注重积极引导。一方面通过制定法律,来维护信用市场秩序,维护消费者利益;另一方面通过政策引导,来推动信用市场的快速发展。

二、美国经验对中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启示

1、加快立法

目前我国在信用方面的法律法规基本上处于空白状态,要把社会信用体系建立起来,当前最迫切的任务就是建立健全与之相适应的法律法规体系。

2、加快培育信用市场主体

一方面要大力发展信用服务机构。现阶段应努力打造一批实力强大的信用评级机构和征信机构,政府应为这些机构提供良好的发展条件,政府相关部门的信用信息要对这些机构

1开放。

另一方面,要大力培育信用产品的消费者。银行、信用卡发行机构和商家等既是信用交易的主体,又是信用交易的媒介和载体。

3、加快建立对失信者的惩戒机制

由于我国失信惩戒制度的确失,导致目前社会上有不少失信行为,因此,应尽快建立全国统一的失信惩戒制度,尽快形成行政性惩戒机制,采取记录、警告、处罚、取消市场准入,甚至依法追究法律责任等多种手段,依法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同时,应借鉴美国经验,通过实现信用信息共享,推动信用产品的广泛使用,把失信者对交易双方的失信转化为对全社会的失信,逐步形成社会性惩戒机制,使失信者一处失信,处处制约。

4、加快引导和培育市场对信用产品的需求

扩大信用产品市场需求,是建立现代信用体系的市场基础,当前引导需求、创造需求是十分紧迫的工作。目前我国对信用产品的使用较为有限,政府相关部门应创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要创造法律条件,使信用评级结果的使用成为经济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5、加强全社会的信用意识

从美国经验可知,树立良好的信用意识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基础,也是扩大社会信用需求的关键。政府、企业和个人作为社会信用体系的基本要素,要增强懂信用、守信用、用信用的观念和意识,把诚实守信作为基本行为准则,努力营造“守信为荣、失信为耻,无信为忧”的社会观念。

参考文献:

[1] 陈新年,曹文炼:美国信用服务体系发展状况及对我国当前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启示[J],经济研究参考,2005(8):37-44

[2] 董才生:美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经验教训对我国的启示[J],东北亚论坛:2008(11):

39-42

[3] 刘袁胜:社会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信用体系建设[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6月

[4] 杨德明: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重建与金融风险防范[D],黑龙江大学,2005年12月

[5] 喻启红,王玲,师军:发达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模式及借鉴[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09(12):266

篇8:个人信用体系的建立与完善的思考

关键词:个人信用,评估体系,设想

一、我国个人信用体系建设的现状

(一) 信用的内涵

所谓的信用就是诚实守信。在法律上表现出诚信的权利和义务的统一, 平衡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冲突和矛盾, 实现当事人的基本公平。从而使遵守信用的人得到激励, 使失信的行为得到有效的遏制, 同时使信用者感到遵守信用的快乐, 使失信者感到因失信而导致巨大痛苦, 使他们从实际生活的经验教训中, 从其行为的后果中认识到信用的价值, 改变他们的价值取向, 从而产生自觉遵守信用的意愿。

(二) 个人信用体系的发展

人类社会的发展经历了实物经济、货币经济、信用经济三个阶段, 信用经济是市场经济发展目前最高级的形态, 市场经济承认人们个体利益和财产所有权的合法性, 强调任何人不得以侵犯他人利益和财产权利的手段牟取自身的利益, 任何损害他人利益和财产的行为都是非法行为, 这是市场经济本质属性的要求, 信用正是建立在市场经济本质属性之上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三) 个人信用体系与市场经济的时间

当市场取向的改革被启动的时候, 社会并未同步确立起讲求信用的市场规则, 竞争便在没有信用约束的环境下展开。由于各经济主体趋利动机日益强烈, 在社会没有完善法规和执法不到位的情况下, 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成为一种普遍的行为准则, 社会失信现象比比皆是。在趋利动机至上的驱使下, 当人们为了丰厚的利润而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与道德, 甚至不惜冒违法失去生命的危险时, 信用的作用自然为零甚至更深。假冒伪劣充斥市场, 合同如同一纸空文, 经理人缺乏诚信, 各种经济欺诈层出不穷, 普遍而严重的债务拖欠, 种种失信现象, 令人触目惊心。有调查显示, 失信仅次于腐败, 已经成为阻碍经济发展的第二大因素。这大大的阻碍了市场经济的进步与发展步伐。

二、我国目前建立个人信用体系存在的困难

(一) 缺乏相关法律环境和政策背景

中国至今在个人信用制度方面并没有立法。截止目前, 我国尚无一部关于信用制度的法律文件, 除国家经贸委1999年发布的《关于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试点的指导意见》外, 没有任何关于信用制度的部门规章。

(二) 建立稳定的征信渠道有相当难度

从事个人信用评估, 首先必须要建立起广泛的征信渠道, 充实个人信用资料数据库。数据库过小, 覆盖面过窄, 在信用评估市场上难成气候, 在成本上也难以承受, 也没有专门的信用体系制度。

(三) 社会整体信用环境不良, 社会成本高

目前社会假冒伪劣、坑蒙拐骗、三角债、逃废债务等等现象司空见惯, 社会信用观念淡薄, 市场游戏规则常常被扭曲或变形。更令人痛心疾首的是, 对于不讲信用、欺骗、撒谎等行为, 人们已见怪不怪, 可说是被社会默认甚至认同了。这是人们信用观念的一种历史倒退。

三、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个人信用体系的几点设想

(一) 建立多种征信体系开展征信活动, 进行个人信用资料的统计与保存资料库

征信是首先要做的工作。如果能够获得法律或政府的某种支持, 将建立个人信用体系定义为社会的共同责任, 如果银行实名制能够施行, 征信活动的开展就有了保障。银行系统、保险系统、人才市场等等, 但凡涉及个人信用的所有行业和部门, 都有必要建立起一套个人信用记录, 在网络体系中广泛的普及。个人信用评估公司作为第三方中介机构, 通过某种形式与前述单位之间建立起信息交换网络, 建立庞大的数据库作为个人信用资料的储存、提供平台。

(二) 建立个人信用管理系统

建立个人IC卡身份证信息查询体系。在公民的许多社会活动中, 公民必须要按法律规定使用IC卡身份证信息查询体系。例如, 在首次开设新的银行帐户、办理工商营业执照、企业应聘新的员工等必须使用个人身份证信息查询体系, 查询个人信息状况。在社会公共意识还非常淡薄的环境下, 强制性执行IC卡身份证信息查询体系是非常必要的。

(三) 建立完备的个人信用法律支持体系

当务之急, 是制定切实可行的信用方面的法律、法规。信用中介服务机构也在信用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 美国有许多专门从事征信、信用评级、欠账追收、信用管理等业务的信用中介服务机构, 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因信用交易带来的信用风险。信用立法的目的是创造一个信用开放和公平享有、使用信息的环境。尤其应强调的是要尽快建立和完善失信惩罚机制, 明确在市场经济中, 失信的法律边界是什么, 失信到什么程度将给予何种程度和形式的制裁。通过这种失信惩罚机制的设立, 加大个人失信的成本, 迫使其行为趋向守信, 让诚实守信者获得实惠。

参考文献

[1]耿荣:《对建立我国个人信用评估体系的几点思考》, 江苏财经信息网, 2005年4月。[1]耿荣:《对建立我国个人信用评估体系的几点思考》, 江苏财经信息网, 2005年4月。

[2]迟智广:《个人信用制度亟待立法支持》, 人民网, 2006年3月。[2]迟智广:《个人信用制度亟待立法支持》, 人民网, 2006年3月。

篇9:建立和完善我国信用体系的作用

关键词:食品安全 保障体系 监管 完善

中图分类号:F426.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5)02-0051-01

1 我国食品安全体保障系现状分析

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人们生活、生产中最基本的物质资料。人生的每一天都离不开食品,也正是因为这一原因让食品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且这一市场伴随人们消费水平的提升而不断扩大。在这种市场背景下,我国各地新型食品层出不穷,我们每天在生活中都能面临众多的食品广告,不管是街头、商场还是地摊,食品都占据主要的市场份额。近几年,随着我国食品生产制度的日趋成熟及各种新型媒体的兴起,食品安全事故时有曝光,这不仅给人们身体健康造成威胁,从内心深处给人们恐慌。

1.1 我国食品安全现状

民以食为天,食品是人类生存和生产的基础,也是关乎人们生命安全的内容,更是关系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的重大问题。目前,食品安全已被我国政府列为继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之后的第四大社会问题。就我国目前的食品安全现状分析,还存在众多的问题,其中主要包含了以下方面。首先,食品包装、卫生工作不到位,造成食品中各种真菌、细菌以及寄生虫滋生严重;其次,在食品生产中对食材选择不合理,食材中存在农药残留、有无污染、食品添加剂等化学因素等。这些问题是世界上每一个国家食品安全问题的常见现象,它并非一个朝夕之间就能得到改善和处理的过程,需要我们在工作中不懈努力、长期钻研,从而从根源上杜绝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

1.2 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现状

食品安全问题举世瞩目,是世界各國政府大力整改的公共安全问题,也让各国政府工作人员纷纷加大了相关的管理监控力度。食品安全保障体系作为当今食品安全监控的主要途径,它在食品安全问题上有着一定的作用,有效的推动食品加工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但就我国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分析,其中还存在一定的不足。所谓的食品安全主要是与人民日常生活挂钩的食品安全问题。食品安全是一个与人类生活、生产息息相关的内容,它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更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密切相关。就我国食品安全的有关法律分析,我国的食品法律体系主要是由《食品卫生法》、《食品卫生行政处罚条例》、《程序食品卫生监督》等法律共同构成的,它是我国立法意识形态,是我国食品安全体系的构建基础,是全面提高我国食品安全工作的法律平台。但在具体的执法当中,许多有害物质都以蒙蔽过关的方式存在,同时各种先进技术和工业产品的出现让食品安全问题变得越来越复杂,给整个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设造成新的影响。就先行食品安全保障体系而言,其中问题主要表现在消费者权益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执法体系存在一定的漏洞、惩罚力度过小等。

2 完善我国食品安全体系的相关建议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成熟给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但也引发了许多的食品新问题。就这些问题分析,我国食品安全法律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初步奠定了相应的食品安全保障框架,但是由于我国食品安全法制建设本身存在缺陷,让整个食品安全制度并没有得到深入的落实和开展。面对这种情况,在目前的食品安全体系建设中,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面进行。

2.1 加强食品安全法律建设和法制管理

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加强国外食品安全法律标准的、消化,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建立我国食品安全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法规、行政规章、规范性文件等多层式法律体系,探索和发展既和国际接轨,又符合国情的、方法和体系

2.2 建立新的食品安全政策支持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和管理体制

我们可借鉴世界上一些国家的做法,针对我国国情来建立农业管理部门与食品管理部门合一,对农业和食品工业实行一体化管理的机构。

2.3 加快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

建立起我国食品安全信用体系的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使我国食品安全迈上一个新台阶。在制度规范上,建立起食品安全信用的监管体制、征信制度、评价制度、披露制度、服务制度、奖惩制度等,使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的主要方面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2.4 推进体制改革加强监督队伍建设

为了保证卫生监督的公正,加大食品卫生监督的力度,改革卫生监督体制,集中原来分散的卫生监督职能,撤销市、县级卫生防疫站、公共卫生监督所、劳动卫生监察所,组建新的卫生监督所,承担面向的综合卫生监督执法任务。

2.5 做好发展规划推动食品行业稳步发展

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法制保障体系、食品安全预警和控制体系、食品安全监管和卫生监督体系三大目标以及具体指标,同时从经费、人员、组织、管理等方面落实目标实现的保障措施,为食品卫生监督工作明确工作的重点和努力的方向。

3 结语

构建和完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作为政府,应建立符合国情的法律体系、标准体系、监管体系、认证体系、宣传体系、风险评估体系等;作为企业,应守法经营,主动采用先进的标准和体系认证,生产出安全的食品;作为消费者,则必须增强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把好“从田间到餐桌”的最后一关,对不符合卫生要求的食品做到能够识别、拒绝消费、积极举报,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监督作用。只有全社会总动员,积极发挥各自的作用,才能构建行之有效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

参考文献

[1]肖玫,袁界平,陈连勇.食品安全的影响因素与保障措施探讨.农业工程学报,2007,23(2):286-289.

[2]李海金.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对策思考.中国药事,2006,20(11):643-645.

篇10:建立和完善我国信用体系的作用

摘要:随着金融业市场竞争的加剧,个人信贷业务成为各商业银行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个人信用评估体系是商业银行发展个人信贷业务、防范个人信用风险的关键环节。

关键词:商业银行;个人信用评估

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金融业风险引起了人们的高度注视,而信用风险是造成此次金融危机的因素之一。信用风险,预防为主,因此对客户进行事前的信用分析与评估尤为重要。作为商业银行,在个人信贷业务中怎样判断客户的资信状况,如何通过客户信用信息客观评价客户的还款能力,规避潜在风险,提高信用意识和信用管理水平来提高个人信贷管理能力是商业银行个人信贷业务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商业银行个人信用评估的重要性

在一个发达的市场经济里,信用是一个人的立足之本,也是涉足社会的“经济身份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个人为主体的消费交易行为越来越多,个人信用也越发显得重要。个人信用评估是对个人在市场经济交往中履行能力和信誉程度的评估,是各商业银行普遍采用的评价个人信用情况的方法。目前,我国的信用体系还不完善,银行无法全面掌握贷款人信用的情况,在个人信贷业务中承担较大的信用风险。缺少个人信用评估技术成为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信贷业务发展的瓶颈。

二、我国个人信用评估的历史

个人信用评估在欧美国家已有近200年的发展历史,在我国个人信用评估刚刚起步。我国的信用评级行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1999年下半年,建设银行济南分行出台了《个人信用等级评定办法》在银行业个人信用评估方面进行了尝试。该办法对不同的指标赋予不同的分值,对借款申请人的基本状况、信用历史记录、行为记录、交易记录等做出综合评价以决定贷款决策。2004年,建设银行江苏省分行印发《中国建设银行江苏省分行个人客户信用评定补充规定》,对个人信用评估方法进行进一步优化。2006年1月随着人民银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推广使用,国内越来越多金融机构以业务对象的个人信用记录作决策参考。截至2008年底,该数据库个人征信系统收录自然人数6.4亿人,其中有信贷记录的1.4亿人。现在,无论是贷款买房、买车、求学、创业,或者是申请信用卡,商业银行都会查看申请人的信用档案,了解申请人的信用记录,对申请人信用进行各种方式的评估。但是商业银行建立和完善个人信用评估体系还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个人信用评估相关资料的完整性欠缺。目前,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只是各商业银行历史信用数据的汇集,结算账户信息、社保缴费信息、电信缴费信息、环境违法信息、个人住房公积金等非银行信息缺失,信用数据的完整性不能够保证。另一方面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中存在错误信息和数据更新滞后,数据库不能真实地、动态地反应个人信用情况。二是缺乏对个人信用信息的综合有效评价。我国的个人信用管理起步比较晚,目前仅限于个人信用信息的汇总阶段,没有建立科学的评估标准和评估方法,缺乏对评估指标的量化研究。三是缺乏专业的个人信用评估部门。商业银行没有充分认识到个人信用评估的重要性,缺乏对信用数据的深度挖掘。

篇11:建立和完善我国信用体系的作用

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根据市委组织部、宣传部、先进性教育办公室《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正确认识扎兰屯市情大讨论”活动方案》,结合扎兰屯市林业生态体系建设和产业体系发展的实际,对扎兰屯市今后一个时期的林业发展、生态建设与保护谈一些认识。

一、林业基本情况

扎兰屯市林业局共有7个国营林场(苗圃),一个鹿场,13个基层林业工作站,7个林场森林公安派出所,2个木材、林政、防火、检疫检查站,4个防火检查站,森林防火外站22个,5个基层林场林业有害生物测报点,国家级公益林管护站30个,林业职工868人。施业区面积87万公顷,现有林业用地面积47万公顷;林地面积45.3万公顷;森林蓄积量为1718.7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53.98%。

二、林业生态体系建设与产业体系发展

1、我市生态现状

我市森林植被虽然覆被率较高,但浅山区及深山区局部湿地草场生态十分脆弱,原生植被退化、消失,物种饱和度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多年生物种群落向一年生物种群落演替。全市急待封育的次生林地300余万亩,200余万亩湿地草场需要休养生息。近20万亩荒山由原生的山杏胡枝子草类植被演替成山杏裸地林,主要水系河滩地已达到8万余亩,侵蚀沟6500余条,水土流失面积达700万亩。

2、林业生态体系工程建设

“十五”期间,林业主要通过“五大转变”、“六大工程”带动区域的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全市以森林分类经营为重点,启动国家级公益林建设工程285.3万亩;地方级公益林建设工程14.7万亩;退耕还林工程造林

22.1万亩;三北四期工程造林1.5万亩;农业综合开发防护林建设工程3.45万亩;薪炭林工程造林1万亩;浅山区以封育为主的次生林归户经营管护65.8万亩;封育工程1万亩;以生产胡枝子种子为主的哈多河胡枝子种子基地1万亩;现代化苗圃基地300亩,年产各种苗木1500万株。

3、林业产业体系发展

到“十五”期末,林业培育经营商品林270万亩,年生产商品材1.2万立方米,产值480万元。林区畜牧业生产达10万头只,年产值2630万元。林区农业种植9.1万亩,年产值1500万元。以榛子、山野菜、野生菌类等山货产品产值3390万元。林业总产值达8000万元。

4、畜牧业发展对生态和动植物资源的影响

我市目前畜牧业存栏数为150余万头只,年产值4亿元。野生山货产品年产值2亿元,受畜牧业的影响年产量不足4000万元,山货损失达1.6亿元;对天然更新、树木生长的损失1.27亿;对草场损失1.6亿,荒山次生林下草、灌木损失2.69亿元;山杏林结实损失0.1亿元。此外,畜牧业种群超载,造成了植被的减少,增加了地表径流,引起河流干沽,水生动物资源、陆生动物资源种群受到影响,有些物种存在灭绝的可能。资源总量逐年减少,初步测算主要经济类动物资源减少1.46亿元,主要鱼类、两栖类资源年减少0.03亿元。畜牧业全部野生动植物资源年损失消耗及影响达8.72亿元。按生态效益计算,全市将每年损失100余亿元。

三、对当前林业形势的分析

当前林业处在生态破坏和生态治理相持阶段,实质上是在治理因素的综合作用力与所有破坏的综合作用力的相持。针对我市生态建设的林牧主要矛盾。我们要抓住呼伦贝尔市生态畜牧业现场会的有利契机,认真贯彻执行“三大措施”,一是全面禁牧,禁不是不发展,而是更好的发展。二是坚决退耕,退耕不是不种,是要种的更精,更有效益。三是调整结构,从以种为主向以养为主过渡,最终向以加工为主转变。

扎兰屯市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旅游城市,也是农牧业大市。生态地位和经济地位十分重要。因此,在合理利用现有资源同时,我们要更新观念,注重避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的传统增长方式。

四、对今后林业工作思路及工作重点

1、工作思路

以生态体系建设为主,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与育林,围绕林业做产业,围绕资源调结构,全面贯彻《中共中央xx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精神,坚持需求导向,生态优先,生态和产业相互促进,加快森林分类经营步伐,合理利用森林、林下资源,坚持依法治理、科教兴林,全社会办林业。

在林业生态体系建设和产业体系发展过程中,我们深刻认识到,实现林业快速发展,必须加快林业管理体制和经营体制创新,调动社会各方面发展林业的积极性,必须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高林业管理水平和综合效益。“十五”期末,通过努力,扎兰屯市森林覆盖率达到了54.58%,森林经营面积达到48万公顷,生态恶化趋势得到初步的遏制,林业产值达到8000万元,林业产业结构趋于合理。

2、工作重点

加强公益林建设,完善分类经营管理机制和林下后续产业开发利用加快商品林培育步伐。进一步完善林区林下草场生态准入管理运行机制,控制林地草场畜牧业载量。按照呼伦贝尔市生态畜牧业现场会“三大措施”建立健全生态安全体系和林业产业体系,做到场站有基地,场站有项目,各场站都要建立榛子经济林培育生产基地,按照榛子林经营实施方案进行划区轮割培育,同时建立榛实害虫测报综合治理科研基地,加大防治力度提速榛实产业增值。在保护好林下资源的基础上,以蒙森公司为龙头,山野菜三个系列八个品种,蒙森榛子王、保健茶,做大做强野生山货产品业。在伊其罕林场特种养殖业初具规模的基础上依靠科技进步扩大野生动物繁殖饲养规模。建立胡枝子种子、樟子松生态林、山杏种子林三个万亩工程。建立浅山区次生林归户经营食用菌原料林基地,利用农业剩余劳动力发展地栽木耳,改造次生林,发展用材林、经济林,提高林地生产能力。完善归户林地、人工林地产权制度,加快森林、林木、林地依法合理流转。放开非公有制林业的发展,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代林权制度,实现经营主体多元化。

3、“十一五”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

(1)公益林建设后续项目。

(2)灌木榛子林种实害虫榛实象甲综合治理项目。

(3)农村小型公益设施建设项目。

(4)生态公益林封育项目。

(5)达斡尔乡生态林建设项目。

扎兰屯市是一个林业大市,在生态体系建设和产业体系发展中,要重视全社会注重生态道德的培养,注重资源合理配置和利用效率。如前所述,在注重畜牧业经济发展的同时,要看到其消耗资源及其所创造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的投入产出比例。一个区域的生态水平,标志着区域经济结构的合理程度。就扎兰屯市而言,打造良好的生态体系和产业链条是扎兰屯市立足于实际之本,特别是在工业建设上要避免污染环境的工业,从长远和绿色品牌的创造作为扎兰屯市今后奋斗目标。

0pt;TEXT-INDENT: 44.25pt”>

上一篇:健康促进医院工作计划格式下一篇:保护动物是人类的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