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 李清照拼音

2024-07-08

渔家傲 李清照拼音(精选14篇)

篇1:渔家傲 李清照拼音

fǎng fú mèng hún guī dì suǒ 。 wén tiān yǔ , yīn qín wèn wǒ guī hé chù 。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wǒ bào lù cháng jiē rì mù , xué shī màn yǒu jīng rén jù 。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jiǔ wàn lǐ fēng péng zhèng jǔ 。 fēng xiū zhù , péng zhōu chuī qǔ sān shān qù !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篇2:渔家傲 李清照拼音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wǒ bào lù cháng jiē rì mù , xué shī màn yǒu jīng rén jù 。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jiǔ wàn lǐ fēng péng zhèng jǔ 。 fēng xiū zhù , péng zhōu chuī qǔ sān shān qù !

篇3:由范仲淹《渔家傲》看宋词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无论是看身世还是个人经历, 我们都要说, 范仲淹是一个可怜人。尚在襁褓中便已失去了父亲, 读书时划粥割齑, 生活艰难。自幼多病, 步入中年又患上肺疾。一生仕途坎坷, 几起几落, 成为世人皆知的“三光宰相”, 最终客死他乡。然而范仲淹是值得人钦佩的。他读书刻苦, 满腹经纶;他用兵如神, 抵御西夏入侵, 人称“胸中有百万雄兵”;他为人正直, 强言直谏;他慧眼识人, 帮助过孙复、张载、石介等人, 举荐过富弼, 提拔了狄青、种世衡这样的名将;他心忧天下, 主持修建了范公堤, 推行了“庆历新政”, 为国为民, 范公可谓鞠躬尽瘁。

范仲淹的才华使其在政坛上有所作为, 坎坷的遭遇也丰富了他的阅历、提高了他的文学造诣, 使其成为一个全才。散文中, 他有“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样的名句流传后世;律赋上, 他提出了“体势说”, 辑选了《赋林衡鉴》;而在词作上, 虽然存词不多, 但仅《苏幕遮》、《渔家傲》两首就足以让所有对宋词有研究的人记住“范仲淹”这个名字。

《渔家傲》是范仲淹抵御西夏时所写的“边塞词”, 当时的他已经五十四岁, 满头白发, 疾病缠身, 戍边已近三年, 满心都是浓浓的思乡之情。这种感情他也曾在诗歌中表现过。“三月二十七, 羌山始见花。将军了边事, 春老未还家。”转眼秋季来临, 群雁南归, 不免又勾起老人的一片愁思, 于是词中便展现出了浓厚而又真实的寂寥情意。

王国维曾在《人间词话》中讲道:“太白纯以气象胜。‘西风残照, 汉家陵阙’, 寥寥八字, 遂关千古登临之口。后世唯范文正之《渔家傲》, 夏英功之《喜迁莺》, 差足继武, 然气象已不逮矣。”所谓的气象, 在我看来, 无论是不是包含了厚重的历史积淀, 它至少体现了作者的士人风骨、深沉情感。将范词排在诗仙之后, 至少说明了这首词在“气象”上是极有可圈可点之处的。

北宋词是五代词的延续, 《花间集》的存在坚定了北宋文人们对于词以媚为主的观点, 从某种角度看, 这或许已成了一种信仰, 也正因为词与诗在同一时代以不同形态呈现, 我们才有了更多的机会看到人类性格的多方面。由诗, 我们看到文人们骄傲的一面、深沉思考的一面、坚强不屈的一面;而由词, 我们又能看到他们脆弱的一面、孟浪的一面甚至奢靡的一面。词的出现对于北宋文人来说, 或许在纯为娱乐的同时, 也悄悄起了这样的作用:以笔墨作为其感情宣泄的闸门, 减少心中的压抑、沉闷、失意等不愉快的感觉。直到后来豪放词的出现, 才使词又多了一个“言志”的功能, 而其美感, 在很多时候就比不过婉约一派了。此前的范文正公, 却早早地而又神奇地将两者糅合了起来。他用惆怅哀婉而又温柔的笔调, 细细地勾勒边塞的凄凉和悲壮, 写出了浓浓的思乡情怀。温柔、旷远、豪情三者并存, 在满是花间酒筵上的靡靡香词里显得清新可人, 就像出水的芙蓉。

词的开头与平常的婉约词一般, 慢声细语, 讲着风景, 说着南归的大雁, 感情深幽哀怨。而第三句开始, 境界就陡然扩大, 边塞的角声、层层叠叠的山峰、沉静的长烟、远处的落日, 还有旷野上一座孤独的城池, 如此阔大的景象, 只有那么少少的一个降落的太阳、一个孤立的城市, 伴随着山河与这个萧瑟的秋天对峙, 比起“波渺渺, 柳依依, 孤村芳草远, 斜日杏花飞”这样江南式的娇小柔弱的思乡情, 大气之中的悲寂似乎就更旷大了, 它弥漫在整个塞外, 挥之不去。

下片则转向抒情。酒一杯, 家万里, 这是一个颇令人感到无奈的对比, 偏偏对于家乡的万里之思又只能靠这一杯浊酒来排遣, 最终却仍是有家归不得——边疆不宁。夜空里回响的是异乡羌笛的乐声, 独在异乡为异客, 听到乡音固然会勾起人的思乡之情, 而他乡的音乐却可能勾起异乡人对于乡音的无限怀念, 这种怀念或许更令人难以忍受, 因为自己连“乡音”都听不到!之后的句子就是以情写景的典型了:人因思想而难以入眠, 因为难以入眠而以酒来排遣思乡之情, 却又因为对于家乡的思念而更加难以入睡, 更想饮酒……词人听到了羌笛声, 看到了夜色里被霜染白了的塞外天地、被霜染白的满头华发、被霜染白的边关将士的思乡泪……

整首词因为以边塞为背景而变得境界苍凉寥远, 也使得词中的感情沉重真实, 不再是一味的柔软无力。也是依靠宋词特有的妩媚温柔, 范仲淹笔下的边关思念才更加凄清悲凉, 使世人感受到这柔美之下的边关萧索。

这似乎与宫体诗有相似之处。中国古典文学南朝, 尤其是萧梁王朝之后, 出现了一种近乎诡异的诗歌类型——宫体。先人们对它的评价并不高, 因为它只写闺情, 写女子的言行举止、衣食住行、坐卧用具, 写弃妇, 写思妇, 也写娼妇。因此它得到的评语不外乎“流丽淫靡, 浮急促数”、“靡靡以淫, 促促以简”之类。偏偏就是这种靡艳堕落, 写出了女子的百态生活、喜怒哀乐, 使女子的形象得以在诗歌中全面展现, 使人们看到女子各个角度的美好。也这是这种靡艳堕落的诗歌类型, 使后世的诗歌在平仄章法、遣词造句、炼字用典方面有了依据。它衍生出了《春江花月夜》的千古传唱, 衍生出了《红楼梦》的不朽传奇。它与佛教同时繁荣, 一派靡艳之下是佛教无常苦痛的体现。爱别离的日夜相思、红颜凋零的无常死别, 欲色异相的佛家思想就这样隐晦却又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这派堕落之中。

几百年后, 随着《花间集》的问世, “曲子词”出现于人们的视野。这一朝的文人们, 一边当它为“游戏之作”, 一边却又热衷于这种“游戏”, 一手推动了它百余年的繁荣。如同宫体诗般, 宋词以其精雕细琢的美丽, 展现着一个朝代的寂寞哀愁及其臣民的迷茫哀伤、空虚无措。

范仲淹却以这种精雕细琢的美, 展现了边关壮阔的哀伤, 展现了战争背后的荒凉, 展现了将军与征夫老死边关不得返乡的残酷现实, 使得边塞题材在宋词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摘要:范仲淹是伟大的, 这种伟大不仅体现为其人格, 也表现在其才学。他同晏殊支持的应天府书院推动了教育事业在宋朝的发展, 他的词作提高了宋词的品位, 向人们展示了婉约中的磅礴大气。

篇4:经典赏析:渔家傲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译文:

边塞上,秋天一来,风景全异,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意思。从四’面八方传来的边地悲声随着号角响起。重重叠叠的山峰里,长烟直上,落日斜照着紧闭的孤城。

饮一杯陈酒,思念着远隔万里的家乡,可是燕然山上还没有刻上平胡的功绩,回归家乡的时间仍无法预计。笛声悠扬,寒霜布满大地。远征之人不能入睡,将军的头发花白,战士纷纷洒下热泪。

赏析:

这首词上片写苍茫荒凉的边地风光。头两句是说,鸿雁不断南飞,秋已来到塞外。边塞地区本来就比较落后,又长期遭受战乱,春夏两季因有绿树青草的点缀,人们不会觉得太荒凉。但秋风一来,草木凋零,四处光秃秃的,景象顿时改变了。第三句写边声,所谓边声,是边塞所特有的,包括风声、沙石声、人喊声、马嘶声等所构成的不同寻常的气氛、声息。“四面边声”说明这种气氛、声息弥天盖地。而这种边声又应和着军营所特有的号角声、战鼓声、打更声,显得更加凄凉悲壮。“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两句再写景色:万峰屏立,孤城紧闭,用长烟落日一渲染,显得格外辽阔荒凉。

词的下片写苍凉沉郁的情感。“浊酒一杯家万里。”端起一杯浊酒,乡思难禁,思绪早已飞到了万里之外的故乡。爱妻娇儿,白发双亲,亲朋挚友,哪一个不令人牵肠挂肚呢?“燕然未勒归无计”一句运用了东汉窦宪的典故。作者用古代英雄的事迹来打比方,写忧国思家欲归不得的矛盾心理。“羌管悠悠霜满地”一句,既在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又创造了一个典型的思乡环境。羌管和寒霜都是征人思乡感怀的典型景物。词的结尾两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很自然地把词人的苦恼和士兵的痛苦联系起来,表现了国家贫弱、战乱不息时期将帅和士兵们的共同悲哀。

篇5:李清照《渔家傲》

教学简析:本课是学生在初中阶段接触的第一首李清照的词作。李清照本是宋朝著名的婉约派词人,而这首词是李清照唯一的豪放词,是她南渡以后的作品。一般来说,李清照南渡以后写的词都是些消沉愁苦之作,而这一首却是例外。李清照南渡后,不久丈夫赵明诚病死。国破家亡,使她生活上和精神上受到很大的打击,从此,她只身飘泊江南,孤单寂寞地度过她那艰苦的晚年,处于“路长嗟日暮”的困境。但她是一个性格爽直、柔中有刚、不愿受现实生活束缚的人,所以,有时想象的翅膀飞进了另一个世界。她幻想出一条能使精神有所寄托的道路,以求摆脱人间那前路茫茫、看不到任何希望的境况。于是梦跨云雾,渡天河,归帝宫,乘万里风到仙山去。这样豪迈的气概,不凡的壮举,就使这首词显示出浪漫的情调,豪放的风格,而和她的其他词作风格迥然不同。

教学设想:“韵律、内容、情感、语言”是诗词这一文学样式的四个基本要素。本课教学抓住这四个要素的学习来进行。以初读把握韵律切入,进而再读感知内容,接着三读体味词中寄寓的情感,最后四读赏析词中优美的语言。要让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初步掌握李清照词作的基本特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调动学生已有的诗词学习经验,引导学生通过诵读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丰富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引导学生品味我国古代诗词深邃的内涵和优美的韵味,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词中深刻的思想内涵,体验词中的浪漫风格和豪迈气概。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结合时代背景和诗人的生活经历、思想倾向,品味词的语言有意境。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品味词的语言及意境。教学方法:以朗读为主,学生合作探究学习。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请根据我的描述说出古代诗词作家的姓名。

1、他,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想象丰富,构思奇特,富有浪漫主义色彩,被后人称为“诗仙”。代表作有《静夜思》--李白

2、他,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反映民生疾苦,有“诗史”之称,他的组诗“三吏”“三别”脍炙人口,他本人被誉为“诗圣”--杜甫

3、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词散文,并开创了豪放词派,字子瞻,我们学过他的词《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苏轼

4、他,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他曾在《岳阳楼记》中抒发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壮志。上学期我们学过他的一首词,反映边塞生活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范仲淹

今天我们再学一首《渔家傲》,那是一位跨南北两宋的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

二、知人论世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历城人(今山东济南),是婉约派的代表。生活在北宋后期和南宋前期,以“靖康之变”为界分前后两期。前期生活幸福美满,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自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靖康之变”,金兵入侵后,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地度过了晚年。南渡以前,李清照足不出户,多写闺中女儿情;南渡以后,“飘流遂与流人伍”,视野开始开阔起来。据《金石录后序》记载建炎四年(1130)春间,她曾在海上航行,历尽风涛之险。词中写到大海、乘船,人物有天帝及词人自己,都与这段真实的生活所得到的感受有关。有《漱玉词》传世。

三、感知内容

1、读准字音:千帆 殷勤 嗟 谩 .

2、读出节奏

词有节奏,句有停顿,现在请同学们试着读一读用节奏线画一画停顿的地方,(小组交流划出句子内停顿的地方)。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彷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学生试着自读与对读,教师检查学生朗读的节奏划分,并让学生汇报读,相机引导)。

3、哪些词句你读不懂?谁能帮帮他(她)?

4、这首词的内容是什么?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梦)

四、欣赏意境

作者在梦中看到了什么?(用原句回答)

1、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看到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 师:这两句写了哪些景物? 生:写天、云、雾、星河、千帆,师: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生:瑰奇雄伟

师:在这两句中找出四个动词来。生:“接”、“连”“转”、“舞”

师:作者在梦中看到了一幅雄伟壮丽的海天相接图,准确地嵌入了几个动词:

“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

“转”、“舞”两字,则将词人在风浪颠簸中的感受,逼真地传递给读者。师:所谓“星河欲转”,是写词人从颠簸的船舱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银河似乎在转动一般。“千帆舞”,则写海上刮起了大风,无数的舟船在风浪中飞舞前进。船摇帆舞,星河欲转,既富于生活的真实感,也具有梦境的虚幻性,虚虚实实,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了基调。

2、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师:词人经过海上航行,一缕梦魂仿佛升入到哪里?--天国,师:在天国见到了谁?--天帝。

师:在幻想的境界中,词人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天帝? 生:态度温和、关心民疾的天帝。

师:“殷勤问我归何处”,虽然只是一句异常简洁的问话,却饱含着深厚的感情。李清照南渡以来,一直飘泊无依,备受排挤与打击,尝尽了人间的白眼,如今天帝这么关照她,使她感到多么温暖啊!这次竟然得到诉说的机会了。这就引出了词的下片,由她诉说自己的困难和心愿。

3、还看到了自己回答天帝的垂问: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师:词人有才华吗? 师:你从那句可以看出来? 生:“学诗谩有惊人句”

师:词人有卓越的才华,辛苦求索,但她找到光明的出路吗? 生:没有

师:从哪可以看出来?

师:“路长嗟日暮”,这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生:用典

师:此句出自屈原《离骚》:“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者借此表白自己在人生道路上日暮途远,茫然不知所措。一个“嗟”字,生动地表现出她那徬徨忧虑的神态。下句,“谩有”,是“空有”或“徒有”的意思。师:谁能说说这两句的意思?

师:对,意思是我告诉天帝,我所要走的路程还很远,现在已到了黄昏,还没有到达。即使我学诗能写出惊人的句子,又有什么用呢?

师:这一句含有两层意思:一是慨叹自己有才而不能为世所用,有怀才不遇之感同时流露出词人对现实的不满之情; 二是社会**,文章无用。

4、作者既然有这样苦衷,她希望怎样解脱呢?请看:“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她要象大鹏那样乘万里风高飞远举,离开那龌龊wò chuò肮脏的社会。叫风不要停止地吹着,把她的轻快小舟吹到仙山去,使她过着那自由自在幸福的生活。师:“九万里风”句,出自《庄子逍遥游》:“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鹏之徙xǐ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搏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扶摇”,风名。“九”是虚数,是多的意思。这一句,表示了作者有大鹏高飞之志。

师:“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这句什么意思?

5、作者为什么梦想到三山中去?是否由于消极的游仙思想在作怪?

答:不是的。从上文的意思来看,是由于她感到“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就是说,尽管她有才华,有理想,有抱负,但在现实社会中根本得不到实现和施展,找不到出路,才促使她这样想的。可见她的梦想仙境,正是她对黑暗现实不满的表现。她要回到那没有离乱,没有悲伤,没有孤凄和痛苦的仙境去,正是反映出人间存在着战乱、杀戮、欺诈、孤独、寂寞的现实。所以,她的那种思想活动,并非消极的,而是积极的,有现实意义的。

6、小结:

师:这首词中充分表示李清照对自由的渴望,对光明的追求。(板书)师:但这种愿望在她生活的时代的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她只有把它寄托于梦中虚无缥缈的神仙境界,在这境界中寻求出路。

然而在那个时代,一个女子而能不安于社会给她安排的命运,大胆地提出冲破束缚、向往自由的要求,确实是很难得的。在那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时代,一个女子能做到忧国忧民是怎样的不易,一个女子竟感叹自己怀才不遇不能为国奉献又会遭到怎样的白眼。在那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时代,李清照能无视所有人的眼光只在乎自己所在乎之事,她是勇敢的。李清照的杰出,为她之后那些深闺中的女子照亮了一条通往希望的路。

她是一轮明月。

五、拓展延伸: 李清照是一位婉约派的女作家,她的《如梦令》、《醉花阴》、《一剪梅》、《声声慢》等是大家熟悉的名作。这些词多半写闺情幽怨,它的风格是清新、含蓄、缠绵的。其中《一剪梅》还编成了现代流行歌曲《月满西楼》。

板书 渔家傲

词人梦中所见所闻:海天相接、瑰奇雄伟。

词人的理想和抱负:辛苦求索、未见光明。

篇6:渔家傲李清照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宋李清照

【原文】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注释】

⑴ 渔家傲:词牌名。⑵ ⑵星河:银河。

⑶ ⑶帝所:天帝居住的地方。⑷ 天语:天帝的话语。⑸ ⑸殷勤:关心地。

⑹我报路长嗟(jiē)日暮:路长,含屈原《离骚》“路曼曼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之意。日暮,含屈原《离骚》“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之意。嗟,慨叹。⑺学诗谩有惊人句:含杜甫诗句“语不惊人死不休”之意。谩有:空有。⑻九万里:《庄子·逍遥游》中说大鹏乘风飞上九万里高空。鹏: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大鸟。⑼蓬舟:像蓬蒿被风吹转的船。古人以蓬根被风吹飞,喻飞动。吹取:吹得。三山:《史记·封禅书》记载:渤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相传为仙人所居住,可以望见,但乘船前往,临近时就被风吹开,终无人能到。【译文】

天空连接着那像波浪一样翻滚的云霞,这些云霞又和晨雾连在一起,曙色朦胧。透过云雾远远望去,银河中波涛汹涌,像要使整条河翻转过来似的,河中许多帆船在滚滚的大浪中颠扑摆动,像在银河中起舞。我的梦魂仿佛又回到了天庭,天帝传话善意地相邀。殷勤地问道:你可有归宿之处?

我告诉天帝,我所走的路程很远,现在已到了黄昏,还没有到达。即使我学诗能写出惊人的句子,又有什么用呢?长空九万里,大鹏正冲天高飞。请风儿千万别停息,将这一叶轻舟吹到仙山去,使我过着那自由自在的生活。

【词意理解】

北宋灭亡,李清照逃到南方之后,丈夫去世,自己无家可归,感到人生渺茫,这首词就是写于此时。词以想象为主,营造了一个神奇浪漫的境界。前两句描写梦幻中的壮观景象,“天”“云涛”“雾”“星河”“千帆”等事物为我们勾画出一幅辽阔、壮美的景象,“接”“连”“转”“舞”等动词将虚幻的情景表现得富有真实性。接着是写作者自己,恍惚中似乎来到了天宫,与天帝对话,天帝问她要去哪里,她也很迷茫,不知要往哪里走。但作者最后又说,我要像大鹏一样翱翔于九万里长空,愿风把我的小船吹到蓬莱仙山上吧。

这首词把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引用屈原《离骚》、庄子《逍遥游》以至神话传说,使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融为一体,构成气度恢宏、格调雄奇的意境。表现了作者想要摆脱现实束缚的愿望和追求高远境界的豪情,充满了强烈的浪漫色彩。

2017届古诗词资料

附:《唐宋词鉴赏辞典》鉴赏

这首词气势磅礴、音调豪迈,是婉约派词宗李清照的另类作品,具有明显的豪放派风格,是李词中仅见的浪漫主义名篇。

词一开头,便展现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这样的境界开阔大气,为唐五代以及两宋词所少见。写天、云、雾、星河、千帆,景象已极壮丽,其中又准确地嵌入了几个动词,则绘景如活,动态俨然。“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而“转”、“舞”两字,则将词人在风浪颠簸中的感受,逼真地传递给读者。所谓“星河欲转 ”,是写词人从颠簸的船舱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银河似乎在转动一般。“千帆舞”,则写海上刮起了大风,无数的舟船在风浪中飞舞前进。船摇帆舞,星河欲转,既富于生活的真实感,也具有梦境的虚幻性,虚虚实实,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了基调。

因为这首词写的是“梦境”,所以接下来有“仿佛”三句。这三句写词人在梦中见到天帝。“梦魂”二字,是全词的关键。词人经过海上航行,一缕梦魂仿佛升入天国,遇见慈祥的天帝。在幻想的境界中,词人塑造了一个态度温和、关心民瘼的天帝。“殷勤问我归何处”,虽然只是一句异常简洁的问话,却饱含着深厚的感情,寄寓着美好的理想。

在一般双叠词中,通常是上片写景,下片抒情,并自成起结。过片处,或宕开一笔,或径承上片意脉,笔断而意不断,然而又有相对的独立性。此词则上下两片之间,一气呵成,联系紧密。上片末二句是写天帝的问话,过片二句是写词人的对答。问答之间,语气衔接,毫不停顿。可称之为“跨片格”。“我报路长嗟日暮”句中的“ 报”字与上片的“问”字,便是跨越两片的桥梁。“路长日暮”,反映了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经历,然亦有所本。词人结合自己身世,把屈原在《 离骚》中所表达的不惮长途远征,只求日长不暮,以便寻觅天帝,不辞“上下求索”的情怀隐括入律,只用“ 路长 ”、“日暮”四字,便概括了“上下求索”的意念与过程,语言简净自然,浑化无迹。其意与“学诗谩有惊人句”相连,是词人在天帝面前倾诉自己空有才华而遭逢不幸,奋力挣扎的苦闷。著一“谩”字,流露出对现实的强烈不满。词人在现实中知音难遇,欲诉无门,唯有通过这种幻想的形式,才能尽情地抒发胸中的愤懑。怀才不遇是中国传统文人的命运,李清照虽为女流,但作为一位生不逢时的杰出文学家,她也有类似的感慨。

“九万里风鹏正举 ”,从对话中宕开,然仍不离主线。说“鹏正举 ”,是进一步对大风的烘托,由实到虚,形象愈益壮伟,境界愈益恢宏。在大鹏正在高举的时刻,词人忽又大喝一声:“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气势磅礴,一往无前,堪称大手笔。“蓬舟”,谓轻如蓬草的小舟,极言所乘之舟的轻快。“三山”,指渤海中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相传为仙人所居,可望而见,但乘船前去,临近时即被风引开,终于无人能到。词人翻旧典出新意敢借鹏抟九天的风力,吹到三山,胆气之豪,境界之高,宋词中罕见。上片写天帝询问词人归于何处,此处交代海中仙山为词人的归宿。前后呼应,结构缜密。

篇7:李清照渔家傲赏析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渔家傲》词一反她词作的清丽婉转、幽怨凄恻的风格,以豪放的笔触,奇伟的想象,对云涛星河之梦作浪漫的描绘,抒发了封建社会中女子渴望摆脱种种束缚的愿望。

这首词在她的《漱玉集》及两宋词坛中都堪称独放异彩的珍品。此词又一题为“记梦”,而梦境是现实生活在作家头脑中的折射。仔细品读,不难看出此词为词人南渡后所作。李清照自丈夫赵明诚病卒,避金兵之难,流落江南,处于前途暗淡的环境里,其间词作多为愁苦之音。而此词则另辟蹊径,幻想出一条精神上可以寄托的道路,表现了一种超然的气概。整首词完整地叙述了一个梦境故事。

开头两句写拂晓时海上的景象,展现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天、云涛、晓雾、星河、千帆,景象已极为壮丽,其间又准确地嵌入了“接”“转”“舞”这三个动词,写海天动宕,飞梦天河,在星斗斑斓的银河中扬帆疾驶,真是意境壮阔,气势磅礴,意落天外。接下去,“仿佛”以下三句写词人来到天帝身边,灵魂浪迹天涯、孤苦无依,渴望得到精神解脱的词人受到了天帝的接待,“殷勤问我归何处?”“问”之前修饰以“殷勤”二字,表达了一种平等友好的关系,塑造了一个态度温和、关心民生疾苦的天帝形象。这里,没有天人的隔阂,没有等级的森严,只有平等的对话。对于天帝的恩泽,词人并没有感到受宠若惊。

紧承上片,她向天帝倾诉了一番她对世路艰难的感慨。“路长日暮”是词人晚年孤寂凄凉生活的写照。同时,此语又源自《离骚》“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词人愿踏着屈原的足迹,不惮日暮路遥,上下求索,寻觅自由、理想的所在。“学诗谩有惊人句”,词人又宕开一笔,在天帝面前倾诉自己空有才华而生逢不幸,奋力挣扎的苦闷,词人在现实中知音难遇、欲诉无门,唯有通过幻想的形式,才能尽情发抒内心的愤懑。但才华横溢的女词人并不一味地悲哀伤感,随即转写自己高驰不顾的决心,“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这几句话用了《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一句,回扣了天帝询问词人归于何处的问题:看大鹏它已高翔于九万里之上!风啊,你千万别停下,把我乘坐的如蓬草般轻快的船儿,吹送到海中的仙岛上去吧!就这样把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以述梦的特殊方式,凸现心中之块垒,同时又展示了自己的理想与抱负。她不仅表现了对人间秩序的不满,同时又传达了与不公平命运的抗争的心愿。

篇8:渔家傲李清照原文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沈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译文:

白雪皑皑,满眼银色世界。就在这银色的世界里,一树寒梅点缀其间。那覆雪悬冰的梅枝,晶莹剔透,别在枝头的梅花,丰润姣洁。就是从这傲雪而放的梅花,人们才知道了春天就要到来的消息。梅花含苞初绽,娇美可怜,芳气袭人,就像庭院里刚刚出浴,换了新妆的美人。

篇9:李清照《渔家傲》教案

1、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看到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

师:这两句写了哪些景物?

生:写天、云、雾、星河、千帆,

师: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生:瑰奇雄伟

师:在这两句中找出四个动词来。

生:“接”、“连”“转”、“舞”

师:作者在梦中看到了一幅雄伟壮丽的海天相接图,准确地嵌入了几个动词:

“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

“转”、“舞”两字,则将词人在风浪颠簸中的感受,逼真地传递给读者。

师:所谓“星河欲转”,是写词人从颠簸的船舱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银河似乎在转动一般。“千帆舞”,则写海上刮起了大风,无数的舟船在风浪中飞舞前进。船摇帆舞,星河欲转,既富于生活的真实感,也具有梦境的虚幻性,虚虚实实,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了基调。

2、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师:词人经过海上航行,一缕梦魂仿佛升入到哪里?--天国,

师:在天国见到了谁?--天帝。

师:在幻想的境界中,词人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天帝?

生:态度温和、关心民疾的天帝。

师:“殷勤问我归何处”,虽然只是一句异常简洁的问话,却饱含着深厚的感情。李清照南渡以来,一直飘泊无依,备受排挤与打击,尝尽了人间的白眼,如今天帝这么关照她,使她感到多么温暖啊!这次竟然得到诉说的机会了。这就引出了词的下片,由她诉说自己的困难和心愿。

3、还看到了自己回答天帝的垂问:“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师:词人有才华吗?

师:你从那句可以看出来?

生:“学诗谩有惊人句”

师:词人有卓越的才华,辛苦求索,但她找到光明的出路吗?

生:没有

师:从哪可以看出来?

师:“路长嗟日暮”,这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生:用典

师:此句出自屈原《离骚》:“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者借此表白自己在人生道路上日暮途远,茫然不知所措。一个“嗟”字,生动地表现出她那徬徨忧虑的神态。下句,“谩有”,是“空有”或“徒有”的意思。

师:谁能说说这两句的意思?

师:对,意思是我告诉天帝,我所要走的路程还很远,现在已到了黄昏,还没有到达。即使我学诗能写出惊人的`句子,又有什么用呢?

师:这一句含有两层意思:一是慨叹自己有才而不能为世所用,有怀才不遇之感同时流露出词人对现实的不满之情;

二是社会**,文章无用。

4、作者既然有这样苦衷,她希望怎样解脱呢?请看:“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她要象大鹏那样乘万里风高飞远举,离开那龌龊wòchuò肮脏的社会。叫风不要停止地吹着,把她的轻快小舟吹到仙山去,使她过着那自由自在幸福的生活。

师:“九万里风”句,出自《庄子逍遥游》:“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鹏之徙xǐ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搏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扶摇”,风名。“九”是虚数,是多的意思。这一句,表示了作者有大鹏高飞之志。

师:“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这句什么意思?

生:看注释

5、作者为什么梦想到三山中去?是否由于消极的游仙思想在作怪?

答:不是的。从上文的意思来看,是由于她感到“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就是说,尽管她有才华,有理想,有抱负,但在现实社会中根本得不到实现和施展,找不到出路,才促使她这样想的。可见她的梦想仙境,正是她对黑暗现实不满的表现。她要回到那没有离乱,没有悲伤,没有孤凄和痛苦的仙境去,正是反映出人间存在着战乱、杀戮、欺诈、孤独、寂寞的现实。所以,她的那种思想活动,并非消极的,而是积极的,有现实意义的。

6、小结:

师:这首词中充分表示李清照对自由的渴望,对光明的追求。(板书)

师:但这种愿望在她生活的时代的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她只有把它寄托于梦中虚无缥缈的神仙境界,在这境界中寻求出路。

然而在那个时代,一个女子而能不安于社会给她安排的命运,大胆地提出冲破束缚、向往自由的要求,确实是很难得的。而正是这样的一个性格爽直、柔中有刚、不愿受现实生活束缚的人,使这首词显示出浪漫的情调,豪放的风格.这和她的其它词作风格迥jiǒng然不同.

篇10:李清照《渔家傲》阅读答案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正举风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3、古代文人写诗赋词十分讲究炼字,诗中“舞”字用得巧妙,请简要分析(2分)

14、这首词的作者借梦境中与天帝的对话,表现了作者对自身才华命运的哪些认识?(2分)

答案:

13.(2分)“舞”字化静为动,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因海上刮起了大风,无数舟船在风浪中飞舞前进的画面,也将词人在风浪颠簸中的感受逼真地传达出来,既有生活的真实感,也有梦境的虚幻性,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基础。

篇11:李清照《渔家傲》阅读题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

题解

——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开篇为读者展现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卷,景象壮丽,境界开阔的词句。/ 选景大气,用词准确,既富于生活的真实感,也具有梦境的虚幻性,虚虚实实,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基调的词句。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写词人梦中见到天帝的词句。/“梦魂”二字,是全词的关键。词人经过海上航行,一缕梦魂仿佛升入天国,见慈祥的天帝。幻想的境界中,词人塑造了一个态度温和、关心民生疾苦的天帝。/“殷勤问我归何处”,虽然只是一句异常简洁的问话,却饱含着深厚的感情,寄寓着美好的理想。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写词人在天帝面前倾诉自己空有才华而遭逢不幸,奋力挣扎的苦闷。反映了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经历。/流露出词人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在现实中知音难遇,欲诉无门,唯有通过幻想的形式,才能尽情抒发胸中愤懑的词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篇12:渔家傲李清照简要赏析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篇13:渔家傲·李清照(写写帮推荐)

(南宋·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境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参考译文】

佛晓时大风狂舞,天空连接着那象波浪一样翻滚的云霞,这些云霞又是和晨雾连在一起。银河中波涛汹涌,像要使整条河翻转过来似的。河中许许多多帆船在滚滚的大浪中颠扑。我仿佛梦中回到了天地那儿,听到天帝好意地问我要到哪里去。我告诉天帝,我所走的路程还很远,可现在已到了黄昏,我学诗空有惊人的句子。大鹏已经高翔在九万里风之上,大风啊不要停下,把我的帆船吹送到海上的三座仙山去吧!

【文学常识】

①李清照(1084~1151):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今山东章丘)人。宋朝最富盛名的女词人。以诗言志,以词抒情,婉约俊秀,娟秀纯真,自成一体。

②婉约派与豪放派:宋词风格的两个流派。婉约派的词风婉约绚丽,含蓄蕴藉,代表词人有柳永、秦观、周邦彦、李清照、姜夔、吴文英、张炎等。豪放派的词风气象恢宏,豪放飘逸,代表词人有范仲淹、苏轼、辛弃疾、黄庭坚、晁补之、陆游、陈亮、刘过、刘克庄、刘晨翁等。【诗词赏析】

1.从第三句中的“梦‘字可以看出这首词描写梦境。开头两句描绘拂晓海上乘船的情景,景象:_海天相接 ;感觉:_船摇帆舞,星河欲转_;气势:磅礴豪迈。

2.第三句至第七句写诗人与天帝的问答。以此表现作者_怀才不遇的感慨__。

3.最后三句回答天帝的问话:“_殷勤问我归何处?”,交代海上仙山是自己的归宿,借此表现诗人追求自由光明的渴望。

4.李清照是 婉约 派的代表作家,但这首词的风格却十分

豪放_______。

5.这首词,《花庵词选》题作“记梦”,词人着力描写梦境的作用是什么?(4分)

词人借梦境把天上和人间作了一个鲜明的对照,充分表现了她对现实的不满及人生际遇坎坷的感怀。词人还借虚幻梦境表达对自由的渴望,对理想人生的追求,其非凡才能和美好愿望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实现,因此只有把它寄托于梦中仙境,在这梦境中寻求出路。

6.这首词表现了怎样的艺术风格?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风格的?(4分)

浪漫或豪放的艺术风格,该词意境阔大,想象丰富,天上人间,摇曳多姿,给人应接不暇之感,梦幻现实辉映对照,那船摇帆舞,星河欲转,既富于生活的真实感,也具有梦境的虚幻性,虚虚实实,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了基调,利清照晚年虽身处困境,想象的翅膀却飞进了另一个世界,幻想出一条能使精神有所寄托的道路,显示了“九万里风鹏正举”的豪迈气概,使这首词显示出来浪漫的情调,豪放的风格。

7.本词被评家誉为“无一毫粉钗气”,请结合词中写景的语句,简析本词意境和风格上的特色。(4分)

开头两句写天、云涛、晓雾、星河、千帆,景象极为壮丽;“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云涛、弥漫的大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展现出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描绘出一种瑰奇雄伟的境界。下阕的“九万里风鹏正举”三句虚实结合,形象愈益壮伟,境界愈益恢弘。词作中对于开阔壮美的境界富于浪漫主义的想象,表现出作者内心一种刚健昂扬的气概,词风豪放。【意境(壮美)1分、风格(豪放)1分,结合写景分析(一两处即可,不必面面俱到)2分,意思对即可,酌情给分】

8.“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中“嗟”“谩”二字值得品味,请根据这两个字的意蕴,说说这两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嗟”字生动地写出了词人彷徨忧虑的神态,表明自己在人生道路上日暮途远,茫然不知所措的叹惋。“谩”字流露出心中的哀怨惆怅:一是空有诗情诗才,因知音(丈夫)早逝,而无人能会意;二是慨叹自己身逢乱世,有着对现实无能为力的苦闷和怀才不遇的愤懑。(“嗟”“谩”二字的神态各1分,伤时、怀己两方面的感情各1分)

9.“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一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2分)

比拟(拟人)。(1分)由写梦引出(过渡到)下阕词人抒情。(1分)

10.词中的“谩”有多层含意,请结合全词加以分析。(4分)

“谩”,空空、徒然;词人慨叹有才无用、怀才不遇;表达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含蓄交代自己向往“三山”的缘由。(4分。每点1分)

11.近代学者粱启超评价该词“此绝似苏辛派,不类《漱玉集》中语。”请作具体阐述。(4分)此词充满了苏辛词豪放之气。此词气度恢宏,格调雄奇,一扫《漱玉集》婉约风格。12.“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是词人在天帝面前意在表达什么样的心理? 是词人在天帝面前倾诉自己空有才华而遭逢不幸,奋力挣扎的苦闷。

13.作者在开篇写天、云、雾、星河、千帆等许多物象,景象及其壮丽,试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上阕前两句的画面。

大片的云层像江河里的波涛,与天相接,与凌晨时的雾气相接,星辰与银河随着夜晚时间的变化而转动着位置,云涛在空旷的夜空和茫茫的晓雾当中,又像是千万张船帆在江海上飘舞。14.结合词作内容,分析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篇14:李清照《渔家傲》阅读练习及答案

14.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小题。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我报路长嗟日暮”中的“嗟”在词中的`含义是①,“学诗谩有惊人句”传达处作者②的苦闷心情。

(2)“九万里风鹏正举”是广为流传的佳句,你会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引用它?请结合此句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

四、古诗词鉴赏(共4分,每小题2分)

(1)答案:①叹息(或感叹,哀叹,慨叹等)(1分);②才华无用(或空有才华,才华无法施展等)(1分)

上一篇:闹元宵赏花灯优秀作文下一篇:苏州高新区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