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宜昌一流营商环境

2024-08-05

打造宜昌一流营商环境(精选10篇)

篇1:打造宜昌一流营商环境

1、对于已“落地落户”的不动产抵押登记,材料齐全的,办理时限压缩为2个工作日,极大地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

2、对于企业不动产抵押登记,只收取登记办理必要的材料,简化了之前办理抵押登记要求的抵押声明、询问笔录、企业章程和股东会(董事会)决议共四项材料。既节省了群众准备材料的时间,又提高了办事效率。

3、企业在办理抵押登记时,允许以抵押双方的抵押物价值确认结果代替抵押登记审批项目的不动产估价报告书,减少抵押双方申请人前期准备工作的时间和费用。

对涉及企业的房屋产权和土地抵押续贷申请,合并办理抵押权注销和再次抵押,对剩余抵押价值,可直接办理二次抵押。

4、

篇2:打造宜昌一流营商环境

一、执行降费政策,减轻企业运行负担

按上级要求,坚决落实企业减税减负政策,对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企业缴费部分实行减半征收,缴费费率由8%降为4%;

且医疗保险保障范围、待遇水平和参保职工个人账户资金划入比例保持不变。2020年2月1日起至6月30日,全区xxx家用人单位应征缴基金xx万元,按政策核定征收xx万元,政策性缴减xx万元,有效减轻用人单位负担。

二、扩大异地就医结算医院,助力产业转型发展

按照xx市医疗保障局做好异地参保人员就医联网即时结算工作要求,将我区xx医院接入省、国家异地就医结算平台,并指导其做好异地就医结算信息系统接入和人员培训工作,实现了省内门诊和住院费用、跨省住院费用的即时结算。通过增加xx区内协议医疗机构异地就医结算数量,有效的解决我区招商企业外地专家和技术人员、以及异地退休居住人员和外地游客等在荆州区的就医及时结算问题,为增强我区招商引资吸引力和旅游产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医疗服务基础。

三、推行“一事联办”,打造优良服务环境

围绕参保群众的切身需求,通过增加经办途径,简化服务流程,优化服务模式,为参保单位和参保人员提供方便快捷周到的服务,做到“一次办好”,让老百姓少跑路。一是放宽外地就医相关规定,取消转外就医和异地登记备案选择医疗机构限制,扩大直接转外就医病种范围;

二是优化门诊慢性病申报流程,变集中申报、延时享受为随时申报、即刻享受;

三是简化意外伤害审核办法,提高外伤患者待遇兑付的及时性。四是积极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拓展服务方式,使医保账户查询、异地就医备案、慢性病申报、医疗费报销等众多功能通过“x汇办”、“xxE家”等APP实现“掌上办”。

篇3:打造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

(一) 加强依法治省建设, 构建与国际接轨的营商法治体系

法治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 也是保障营商环境的根本和基础。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必须以法治为优先, 通过法治确保国际化的营商环境的构建与运行。

构建与国际接轨的营商法治体系必须以加强和完善经济立法工作为前提。以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为基础, 充分运用地方立法权, 在经济立法与国际接轨方面开展先行先试。采用地方性法规及政府规章制度相结合的方式, 重点开展知识产权保护、市场秩序建设、社会诚信体系建立及行政效率提升等方面的立法, 推动广东涉及营商环境的法规规章体系全面与国际接轨。同时, 在经济立法过程中注意听取不同利益主体的意见, 并积极鼓励专家、公众的参与, 充分体现法律、法规的科学性、严肃性和广泛性。

构建与国际接轨的营商法治体系必须以依法行政, 建设法治政府为基础,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 健全政府运行机制, 推进政企、政资、政事、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四个分开”。建立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 拓宽民众参与决策的法定渠道, 推动公众参与重大决策的制定。加强政府执行力建设, 形成政策制定、执行、监督和反馈的执行机制。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 严格实行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强化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加强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 发挥好行政复议在行政监督、解决行政争议、化解人民内部矛盾和维护社会稳定方面的重要作用。

构建与国际接轨的营商法治体系必须以完善执法为保障。建立健全涉及经济发展特别是涉企业案件的办理、报告、沟通协调及诉讼监督机制。依法查办损害企业发展的各类职务犯罪, 突出查办与企业运营相关的证照颁发审验、项目审批、土地征用、税收征管、贷款发放等过程中的违法犯罪行为。依法打击职务侵占、挪用资金、破坏生产经营、侵犯商业秘密和企业知识产权等损害企业利益的犯罪活动, 重点打击破坏市场秩序、欺行霸市、制假售假等影响公平竞争市场环境的相关行为。加大对裁判不公、侵害企业合法权益的监督纠正力度, 维护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

(二) 加强对市场秩序的维护, 形成与国际标准对接的市场环境

市场经济秩序是国家或地区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良好的、与国际标准对接的市场环境对于吸引投资、提升创新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形成与国际标准对接的市场环境依托在于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成熟的市场一定是一个信用的市场, 进步的社会一定是一个讲信用的社会, 可以说没有成熟的社会信用体系, 市场经济秩序也无从讲起。因此, 我们必须逐步建立起符合现代市场经济要求的社会信用体系。大力推进“三打两建”, 打是手段, 建是目的。通过三打促进信用信息中心建设。完善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 重点加强对非银行信用信息的整合与应用, 探索构建统一信用信息平台, 并向社会提供信息查询服务。推动建立信用监督奖惩体系, 探索建立各行业商家诚信联盟, 制定诚信公约, 开展诚实守信宣传教育, 普及信用知识, 促进全社会信用水平的提升。

形成与国际标准对接的市场环境重点在于推动专业服务国际化。进一步扩大开放领域, 降低准入门槛, 简化审批程序, 大力引进港澳及国外会计、法律、医疗卫生、教育培训、管理咨询等专业服务机构, 积极争取为港澳专业人士在内地以独资经营模式开展经营活动提供政策支持。以珠海横琴新区、广州南沙新区等为试点, 扩大与港澳在专业服务领域的合作, 通过港澳与国际市场接轨, 促进珠三角专业服务率先国际化, 带动粤东西北专业服务水平的全面提升。加快推动珠港澳三地专业人员资格互认, 推动相互拓展专业服务市场。

形成与国际标准对接的市场环境保障在于大力推动培育社会组织。进一步完善培育扶持行业协会、商会等社会组织的政策, 大力培育社会组织。建立健全社会组织参与制定政府重大决策的工作机制, 形成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固定渠道, 发挥好社会组织对政府决策的参谋作用。推动社会组织去行政化, 形成行政单位与社会组织“功能对接, 能力互补”的工作体制机制, 继续推进政府职能转移和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 强化社会组织的社会服务功能。

(三) 加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形成适应对外开放要求的政府办事环境

营造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必须政府先行, 只有政府的管理与服务率先与国际接轨, 企业和个人才会有积极跟进参与的动力。

形成适应对外开放要求的政府办事环境基础在于加强廉洁、公开的政府建设。学习香港、新加坡等地廉政建设经验, 建立有效的投诉渠道和严厉的惩罚措施, 形成群众监督、媒体监督和组织监督三位一体的公务员监督机制。按照国家有关政务公开工作要求, 确定法定公开的事项、渠道和时限, 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 打造“阳光政府”。

形成适应对外开放要求的政府办事环境重点在于推进简政事权改革。按照简政放权的原则, 定期对现行行政审批项目进行清理, 减少审批环节, 缩短时限。积极推行网上审批, 实施重大项目审批服务“绿色通道”制度, 推行协同审批制度, 压缩中间环节, 提高审批效率。

篇4:打造宜昌一流营商环境

天玺置业将提升产品质量与服务质量作为企业品牌发展的目标,始终坚持“提供超越客户期望的房产、环境和服务”的企业理念,坚定不移地朝着“全国最具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大型房地产品牌公司之一”这一战略规划目标奋进。

2010年3月,公司开发的汇金国际城市广场汇金城一期国际小商品城正式开盘,当天百余旺铺被抢购一空:2010年4月,全国最大的皮革制品批零专业市场,海宁中国皮革城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签约入驻汇金城,2010年12月与浙江省杭州四季青服装集团正式“联姻”,将形成豫北地区最大、中部地区的服装集散地。

篇5:打造宜昌一流营商环境

某县建设一流营商环境工作进展情况汇报

为贯彻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建设一流营商环境,我县各部门主动作为,积极行动,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推动各项工作有序进行,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快企业开办速度

一是压缩企业开办时间。全面落实企业开办“一窗受理”,压缩企业开办时间,年底企业开办时间 x 日办结。积极应用河北省企业开办“一窗通”网上服务平台,实现企业开办全程网上办。二是大力推进登记注册网上办理。推行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实现各类型市场主体的设立、变更、备案、注销等各个业务环节均可通过网上办理,使广大人民群众享受方便快捷的服务。加强宣传培训指导,在企业开办专区设专人进行帮办,积极推广应用“一窗通”平台、登记全程电子化。三是推进市场主体经营范围登记规范化。落实简易注销制度,配合上级做好“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按照国家安排部署,适时全面推开。

二、推进项目审批改革

在“标准地+承诺制”方面:截止到目前已完成一单,打破常规审批流程,由“串联”变“并联”,企业拿地后仅用了 xx 个工作日即为其办理了项目备案、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等审批手续,现企业已开工建设。下一步,我县已谋划xx个地块共计xxxx亩作为“标准地”,其中两个地块已完成节能评估、防洪影响评价、水土保持方案报告、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等区域评估,其余地块区域评估正在进行当中。在“一会三书一证”方面:截止到目前已选取 x 个项目作为“一会三书一证”试行项目,x 个项目均已经

县长办公会研究通过,我局已出具《项目启动通知书》和《立项批准文书》,现阶段项目单位正在编制规划设计方案。按照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及省、市相关文件,起草了我县的实施方案,现已经市领导小组审核通过,同时按照市工程建设项目主要审批事项清单对事项进行了全面梳理。下一步我局将利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对工程建设项目实行“全流程,全覆盖”,实现统一审批流程、统一信息数据平台、统一审批管理体系、统一监管方式“四统一”,全面推开工程项目审批制度改革。

三、提高电力服务能力

国网 xx 县供电公司为应对疫情期间企业用电需求,成立了“党员服务”小组。由公司主管领导任组长,营销部负责人为副组长,各供电所负责人为组员。积极共抗疫情,成立经济运行微信群,及时了解企业用电情况,指导用户办理业务,做到“自客户申请日起,一日受理完成,三个工作日完成方案编制,三个工作日完成验收接电服务”,高效、快速地保证客户及时用电。对高压复电用户进行走访,并填写疫情用电登记表,建立微信群,随时随地了解用户需求。对高压暂停或暂停延期用户,采取“当日受理、次日办结”、“先办理、后补资料”等措施,让客户足不出户就能满足办电需求。xx 公司共对 xx 个办理暂定用户进行了走访,指导用户下载网上国网,对于无复工需要的用户指导其办理暂停业务,了解用户用电需求。并按照《x 政办 xxxx 年 x 号》文件要求,积极与当地政府、发改局、统计局和工系信局等部门协调,保证客户用电需求。“党员服务”小组,在疫情期间采用电话、微信、电视广播等多种方式,推广“网上国网”办电服务。对于客户有新装、增容需求的,公司小组采用电话、微信群“非见面”等方式,指导其完成申请、绑定操作。做到“自客户申请日起,一日受理完成,三个工作日完成方案编制,三个工作日完成验收接电服务”,高效、快速地保证客户及时用电。

对疫情防控物资生产类新办企业、需扩大产能企业的用电需求,开辟办电绿色通道,实施“零上门、零审批、零投资”的“三零”服务。对疫情防控物资生产企业,确实因为流动资金紧张、交费有困难的,公司根据疫情特殊时期确保企业正常生产不停电。

对高压复电用户进行走访,并填写疫情用电登记表,建立微信群,随时随地了解用户需求。对大客户、重要客户严格执行每天电话回访制度;对低压客户、高压暂停或暂停延期用户,采取“当日受理、次日办结”、“先办理、后补资料”等措施,让客户足不出户就能满足办电需求。

公司的“党员服务”小组,在疫情防控期间,能够快速反应、高效率完成客户用电需求。对医院、政府机关、隔离点等重要客户进行重点巡视,检查用电设备,保证疫情期间安全稳定用电。

四、优化用水用气服务。

一是大力整修河渠,实现水系坑塘连通。我县已申请 xxx 段补水项目,xxxx年实施建设。对我县滹沱河主槽进行清淤整治疏通,补充浅层地下水,恢复河流生态,改善河道水生态环境。加大渠道整修力度,xxxx 年-xxxx 年,完成 xx 排干、xx 排干、xx 排干、xx 分干、xx 分干、xx 分干、xx 分干等清淤整治,建提水点利用 xx 生态补水进行渠道补水、对渠道两侧农田进行灌溉,实现地下水压采。

二是完成生活用水水源置换。xxxx 年实施了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生活用水置换工程,主要建设了 xx、xx 两座农村水厂地下供水水源置换为南水北调地表水源。xxxx 年一是完成 xx 水厂、xx 水厂、xx 水厂三座农村水厂供水水源置换为地表水源建设,总投资xxxx万元,已经成功申报上级部门。xx、xx水厂、xx水厂积极申报,争取 xxxx 年开工建设。完成水源置换,实现全县农村水厂全部完成置换为地表水源建设。二是实施 xx 县农村集中生活供水管网建设工程,计划申请使用政府

专项债券资金用于工程实施,计划总投资 xxxxx.xx 万元,对现有 x 座水厂尚未供水的 xx 个行政村进行集中生活供水管网建设。

三是持续压采地下水。调整种植结构,出台政策,扩大季节性休耕,减少地下水的开采;加快农村水厂并网进度,南水北调水源覆盖区域,全面排查封停工业、生活用水自备井,减少地下水开采;以公共领域节水行动为突破,积极申报节水项目,加快推进节水技术改造,建立健全地下水检测计量体系,包括全面加强节水用水管理,把节约用水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生产全过程,加大节水宣传,推进节水型城市、节水型社会建设。

五、提升财产登记便利度。

一是统一窗口办理,压缩办理时限。我于 xxxx 年出台的《xx 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 xx 县推进不动产登记“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实施方案的通知》,统一不动产登记、交易和缴税“一窗受理、并行办理”,将抵押登记办理时限压缩至 x 个工作日以内。但为了更好地服务企业,推动我县经济的发展,来不动产登记中心办理现房抵押及房屋交易的企业,在完成权籍调查、登记资料齐全、符合登记要求的前提下,能够当日受理当日办结。二是对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定期组织工作人员进行理论学习,不断牢固树立为群众和企业服务的意识。通过业务培训,提升业务能力,使工作人员在受理业务时能够更高效、准确,为企业和群众创造良好的办事条件。

六、优化缴纳税费服务。

一是落实“最多跑一次”。做好“最多跑一次”事项标准化工作,编制“最多跑一次”事项清单。大力推行“一次性全面告知”,我局通过办税服务厅公告栏、电子海报屏,微信群,实地下户通知,一次性全面告知纳税人“最多跑一次”事项清单及办税指南。严格落实“三减少”工作,减少办事环节,减少办事时间,减少审批材料,材料需要补正修改的,严格实行一次性书面告知并记录在案。推行“一次性办结”。在纳税人各项申请材料齐备的基础上,实现审批事项“一次性办结”。二是按照不断简化办税流程,优化电子税务局功能,实现了“一键报税”,推行了发票网上申领。进一步扩大了小规模纳税人自行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范围,严格落实了增值税留抵退税等各项税收政策和制度。进一步推动退抵税全程网上办。

七、规范政府采购行为

一是严格执行政府采购备案、审批程序,开标过程统一在 xx 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进行,全程录音录像记录,及时公布采购信息,广泛接受社会监督。二是为深化全县政府采购工作电子化改革,项目办依托一体化平台全面实施政府采购业务线上运行,极大简化了政府采购业务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三是“财政投资评审管理信息系统”顺利通过上线测试,正式运行。该系统根据以往的评审流程,通过科学的任务设计,把评审任务、评审环节、经办人、评审中介、文档资料等有机地协同在一起,实现了评审流程化、职责明晰化、资料准确化以及项目的可追溯性管理。实现了从送审到出具评审报告,全部线上运行,切实做到了“让数据多跑路,让单位少跑腿”,极大的促进了财政投资评审工作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管理。

八、治理环保“一刀切”问题

去年以来,按照上级政策,在摸清企业底数的基础上,完成了重污染天气企业应急减排清单的修订工作,由县政府下发了文件,清单中共涉及 xxx 家涉气企业,也规定了涉气工序停产,不涉气工序不停,同时分行业制定详细的减排措施,出台的正面清单制度,共x家涉气企业纳入正面清单,其中战略新兴x家,重点出口 x 家。我县在制定重污染天气企业应急减排清单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防止

“一刀切”政策,没有违规违纪问题,既做到了我县工业企业达标排放,又促进了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

九、加大市场监管力度。

一是全面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xx 县 xxxx 年“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实施方案,进一步全流程整合市场监管领域双随机抽查工作,做到“应联尽联”,实现市场监管随机抽查全覆盖、常态化、规范化,各部门抽查市场主体占比达到 x%以上,抽查结果公示率达到 xxx%。二是全面实施智慧监管。积极创新方式方法,以实施‘互联网+监管’建设为抓手,积极探索‘智慧监管’项目建设。投资 xx 多万元上线运行了“xx 阳光市场”手机 app,并高标准建设了市场监管指挥中心。打造了大数据分析、靶向监管、主体自律、阳光共治的智慧监管平台,市场监管手段、治理能力、管理效能得到了显著提升。目前一期上线运行的市场主体涵盖了食品、药品、特种设备、重点工业产品四大领域的 xxx 多家单位。三是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和执法程序。截止目前,共检查各类市场经营主体xxxx户次,责令整改xx户,停业整顿 x 户,办理案件 xx 起,牢牢守住了市场安全和疫情防控底线。四是切实做好市场主体信息报送工作。制作了报告提示、步骤小视频,通过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等方式广泛宣传,引导广大市场主体尽快进行信用信息报送。并且开通了修改年报登录密码电话热线,各市场主体通过电话就可以办理密码重置业务。

十、提升政务服务效能

紧紧围绕“硬件设置完备、服务事项规范、制度管理健全、队伍建设到位、服务对象满意”目标,结合“城、乡、社区三级综合服务体系”项目,打造集政务服务、社会公共综合服务、供销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搭建政务服务体

篇6:打造宜昌一流营商环境

周庄镇党委、政府(2010年3月3日)

近年来,我镇农村公路建设步伐不断加快,通村公路总里程达90.2公里,基本实现了“村村通”目标。围绕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我们始终坚持“建、管、养”并重,真正做到“有路必养、养必到位”,确保公路达到“畅、洁、绿、美、安”的要求,为全镇经济社会发展打造一流的交通环境。

一、高度重视,实现“四个到位”

镇党委、政府始终把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强化组织领导,加大资金投入,发动群众参与,营造良好氛围。一是组织领导到位。镇成立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组织机构,明确镇长亲自负责,分管领导牵头负责,农路办具体负责,全镇39条通村公路按线按段招聘17名养护人员,自上而下形成管护组织网络,保证工作有人抓、抓到位、出成效。二是宣传发动到位。每年都召开不同层次的会议,强化宣传,积极营造全民参与农村公路管护的浓厚氛围。每逢夏收、秋收季节,农路办人员深入到村张贴公告,发放宣传资料,通过宣传,增强群众保护公路的大局意识、自觉意识和交通安全意识,有力遏制了公路打谷晒场现象,有效杜绝了各种事故发生。三是养护整治到位。通过加强集中整治、日常管护、小修保养,不断提升公路环境和路况质量水平,基本做到公路边坡无种植、公路路面路肩无堆积物、路面无明显病害。四是资金保障到位。坚持将农村公路养护、绿化和整治项目列入财政预算,2009年,镇财政共安排资金30万元,有力保障了养护工程的顺利实施。同时多渠道积极筹措资金,弥补上级补助资金不足,保证农村公路的正常养护。随着财力的增长,我们将进一步加大财政资金的投入,确保农村公路管护的可持续发展。

二、明确分工,落实“三类责任”

按照“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分级管理、全员参与”的公路管理原则,我镇制定出台了《农村公路管护实施意见》、《农村公路管养职责》和《农村公路管护员工作考核细则》,全面整合各方面力量,促进农村公路管护工作步入正常化、规范化、制度化轨道。一是落实部门责任。落实镇农路办具体负责农村公路管护日常工作,加强对管护人员的业务指导和实绩考核。交管、村建、国土、公安、司法等相关职能部门各司其责,积极配合开展重大集中整治行动,做到分工不分家,实现齐抓共管。二是落实村级责任。将农村公路管护纳入各村“四个文明”建设目标考核,要求各村强化教育引导,教育村民遵章守法,保护公路环境,营造“管护公路,人人有责”的社会氛围。三是落实养护人员责任。全镇所有养护人员实行竞聘上岗,划段承包,养护包干,不留空白。农路办依据“五定”标准,每季度对养护人员进行目标考核,充分体现考核的公平性,年终兑现奖罚。对工作积极,养护到位的予以奖励,对责任心不强、工作实绩平平的扣发工资,直至解聘,大大调动了养护人员的积极性。

三、长效管理,力促“三个提升”

农村公路管护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面广量大,惟有做到突出整治与长效管理相结合,才能巩固管护成果。一是集中整治,提升环境质量。农村公路环境的好坏是体现对外形象的“晴雨表”。对照公路两侧“十无”的工作要求,我镇及时组织力量围绕重点路段、重点地域进行集中整治,在打击违章搭建、规范垃圾处置、完善绿化美化、安装警示设施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农村公路路面更整洁、安全有保障、行车更畅通,综合环境质量大幅提升。二是完善机制,提升养护水平。进一步完善道路巡查和养护人员考核机制,坚持加大巡查频率与集中整治相结合,保持和优化公路养护良好局面;坚持经常性工作检查与实绩考核相结合,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坚持小修保养与资金保障相结合,做到养护维修不留死角,不留空白,不断提升农村公路养护工作水平。三是从严管理,提升队伍形象。突出以人为本,不断健全农路办内部管理制度,推进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强化农路办工作人员及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打造一支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组织放心、百姓满意的农村公路管护队伍。

篇7:打造宜昌一流营商环境

——吴桥杂技大世界迎“双节”,倾力呈现“贴心”服务

中秋、国庆双节将至,吴桥杂技大世界景区牢固树立“游客至上”的服务理念,从细节入手,提出景区服务无小事,用心对待每一位游客,全面推行规范化、人性化、个性化“三化”服务,倾力打造人性化服务的典范景区,全面提升景区的核心竞争力。

杂技大世界景区以完善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为切入点,要求全体员工严格贯彻“主动、热情、耐心、周到”八字服务标准,在员工中广泛开展站立式服务、微笑服务、感恩服务,让员工成为游客的亲人,成为传递亲情的使者,把主动化服务贯穿于工作全过程。为特殊人群在入口和台阶等处设置的无障碍坡道,加装的防滑措施和安全扶手,随时可向特殊人群提供的轮椅、婴儿车、拐杖等辅助器械服务设施,更是彰显了杂技大世界“贴心服务从细节做起”的服务理念。

在关注游客需求的同时,把“情”作为服务理念的核心,以“真情吴桥、待客如亲”为景区文化。“双节”期间,推出60岁以上老人半价票、70岁以上老人免购门票、向80岁以上老人赠送纪念品的人性化服务措施。

硬件设施方面,在完善停车场、公厕、标志标识、休息桌凳、医疗救护等服务设施基础上,增加搀扶、寄存、充电、多语种导游、咨询等服务,以满足不同游客的消费需求。游客中心增设了介绍景区资源、游览线路、游览活动和节目预告的电脑触摸屏和影视设备,可以免费提供上网服务,并建立了网上虚拟景区游览系统,服务智能化、体验个性化成为景区的一大亮点。

篇8:打造宜昌一流营商环境

沈阳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全力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努力把沈阳建设成为引领实现东北振兴发展的中心城市”的总体目标,为沈阳市发展描绘了宏伟蓝图和远景规划,也标志着沈阳市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建设迎来了跨越式大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目前,沈阳市按照“建设都市型高效智慧农业”总体要求,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和农业转型升级,不断加强农业结构调整,都市型农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展。近日,本刊记者从沈阳市政府获悉,沈阳市农经委、沈阳市水利局、新民市政府、康平县政府将继续发力,深度推进都市型农业发展。

沈阳市农经委

2017年,沈阳市农经委将按照“建设都市型高效智慧农业”总体要求,全力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和农业转型升级,推进绿色发展、改革创新、结构调整,着力培育新主体、新业态,不断拓展新渠道、新方法,实现农业提质增效和农民增收,助推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早日实现。

1.推进结构调整,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继续抓好粮油高产创建示范区、粮油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县建设,推广农机深松整地、保护性耕作技术,保证粮食生产安全;继续抓好畜牧业生产,重点发展肉牛、奶牛、羊等优质特色草食畜牧业,支持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鼓励发展生态畜牧业;继续抓好渔业健康养殖技术推广,支持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促进渔业提档升级稳定发展。

2.秉承绿色发展,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强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稳定“三品一标”认证面积,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增加平台监管试点企业;加强品牌农业建设,提升农业附加值和影响力;促进适度规模经营,重点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3.加快创新发展,推进三次产业融合。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引进培育龙头加工企业;加大农产品加工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提升农产品加工园区的集聚功能;鼓励发展都市现代农业,重点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都市现代农业综合体或专业村,不断拓展农民增收渠道,扩大农产品出口,支持农产品出口备案基地、示范区建设,办好农博会;发展农村电子商务,连接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沈阳市水利局

1.加快实施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工作。继续实施浑蒲、浑南等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不断提升灌区灌溉水平,努力打造“配套齐全、灌排畅通、综合节水、自我发展”的现代化灌区。

2.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继续大力推广节水技术,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多种方式,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加快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步伐,进一步稳定和提高有效灌溉面积。

3.加快涝区升级改造。继续着力提高涝灾综合防御能力,在满足农田排涝的同时,进一步完善田间排涝体系改造,进一步拓展水生态景观功能,促进农田排涝体系的综合改造和提升。

4.全面提升服务水平。加大农村水利工程设施维修养护投入,逐步建立稳定的投入机制,优先落实以灌溉、排涝骨干工程为代表的农村基础设施的维修养护经费,确保农田水利工程“建得成、管得好、用得起、长受益”。

新民市政府

近年来,新民市依托辽宁省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试点建设有利契机,以沈阜现代农业示范带、沈西现代农业示范区为重点,全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进程,全力建设产出高效、产品优质、产业融合、资源集约、环境友好的都市农业,初步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今后,新民市将按照沈阳市党代会关于现代农业绿色化、集约化、功能化的发展新思路,以都市型现代农业为发展方向,以全国农村产业融合试点为依托,延伸农业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拓宽增收链、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培育农技新型业态,形成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惠农富农的利益联结机制、城乡一体化的农村发展新格局。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全力打造都市型现代农业。

1.以沈阜现代农业示范带建设为重点,全力推进多类型农村产业融合。建设一轴(304线为主轴)、两板块(辽河为界,河东、河西两大板块),全力打造高产优质粮油、特色精品果蔬、农业休闲观光等六大产业(高产优质粮油产业、特色精品果蔬产业、高效生态养殖产业、农业休闲观光产业、农产品加工及物流产业、生态林果产业);重点建设高产优质水稻、精品两瓜、优质蔬菜等十大生产基地(2个高产优质水稻生产基地、高标准设施生产基地、精品两瓜生产基地、优质蔬菜出口生产基地、精品林果生产基地、精品果蔬生产基地、优质玉米生产基地、苗木花卉中草药示范基地、健康养殖示范基地)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园、农机农资产业园等八大园区(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园、农机农资产业园、高效设施农业产业园、农业高新技术展示园、都市农业栽培园、都市农业观光旅游园、高效林果示范园区、现代休闲渔业园)。明年建设高标准水稻5万亩、高标准设施农业3万亩、寒富苹果4.1万亩。

2.以改革先行先试为重点,全力推进城乡产业融合机制创新。继续在体制机制、土地制度、经营方式、鼓励社会资本投入等方面进行探索创新,最大限度发挥政策优势,推进产业融合效益最大化。

3.以强化服务为重点,全力完成多渠道农村产业融合服务。通过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创新农村金融服务、强化人才和科技支撑、改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实施贫困地区精准脱贫等工作,全面营造农村产业融合氛围,全面创造产业融合条件,全面提升城乡发展水平,让群众得到实惠。

康平县政府

1.明确发展目标。康平的“十三五”规划对推进农业发展有十分清晰的定位,明确提出实施“农业富民”战略、打造“绿色食品基地”品牌、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特别是在县域“一城五区”空间布局中,明确了重点打造农业两区,即现代农业示范区和特色农业产业区。

2.加快结构调整。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适应市场需求有效调整农业结构。一是以提升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能力水平为牵动,鼓励、扶持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新型职业农民四大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二是以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为依托,有序推进土地流转,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形成适度规模经营。三是围绕空间布局、产业基础、主体意愿、因地制宜地不断提升花生、寒富苹果、棚菜、薯类和畜禽养殖五大主导产业质量规模,着力提升高端精品、高效特色、绿色有机农业品供应能力和水平。

3.实施品牌战略。康平县具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且有机、绿色农产品已经具备一定的发展规模,农业标准化生产面积逐步扩大,“三品”认证达到110个。依托优势基础,以创建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为契机,重点建设有机杂粮、有机水果、有机红薯、有机羊等九大基地,建立健全有机产业生产体系、溯源体系和监管体系,加强有机生产、质量标准、环境监测、农业信息和农技推广建设,逐步叫响具有康平特色的绿色有机品牌。

4.推进融合发展。全力推进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一是推进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加快建设都市休闲农业园区、休闲农业专业村、休闲农业采摘园并以此为引领,加快建设一批集休闲、观光、度假为一体的综合性休闲农业园区、农业主题公园、观光采摘园和休闲农庄。二是提高农产品生产与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融合度,充分利用康平县丰富农产品资源,以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为依托,构建龙头“企业+基地+生产经营主体”发展模式。三是积极推广“互联网+农业”发展模式,以京东商城、智云科技等电商平台为依托加快打造农村电子商务全国性示范县,推进君农哥集团智能滴灌等智慧农业发展模式,为农业发展注入新的发展活力和发展动能。

推进都市型现代服务业发展

沈阳市多部门合力落实都市型现代服务业

近期,沈阳市服务业委、发改委、房产局、经信委、民政局、体育局、大数据管理局、科技局等单位合力采取以下七项举措推进落实都市型现代服务业。

1.引导和支持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沈阳市发改委与沈阳市服务业委将结合沈阳市城市规划和产业特点,重点支持和推动现代金融、现代商贸物流、总部经济、融资租赁、电子商务、会展等15个领域的产业发展。到2020年,全市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60%左右,构建规模合理、结构优化、功能强大、引领经济发展、服务民生改善、具有国内外市场竞争能力的都市型现代服务业体系。

2.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确保住有所居。沈阳市房产局积极推进棚户区老旧小区改造和保障性住房建设,对新纳入棚改拆迁安置的居民,力争全部实行货币化安置。同时,坚持以提升城市功能为重点,顺应中心城市发展要求,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尤其要加快新城区和新建项目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夯实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的民生服务基础。

3.营造工业设计发展的良好氛围。沈阳市经信委组织开展工业设计论坛、展会、大赛、培训等相关活动,提高全社会对工业设计的认识,不断扩大工业设计的影响力,提升沈阳市工业设计水平和服务能力;加快培育工业设计领军企业,积极引进国内外专业设计企业入驻沈阳市;加强设计机构与制造企业的对接与合作,促进工业设计企业提升专业化、社会化水平。

4.积极培育养老相关产业链条发展。沈阳市民政局引进专业机构参与养老人才培养,开发运用智能化养老服务产品,为居家老人提供全方位的需求服务;建立养老服务信息化平台,充分发挥信息化平台的发布和推广功能,实时通过平台推送老年群体服务需求信息。

5.合理规划体育产业发展导向。沈阳市体育局出台《沈阳市体育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因地制宜发展体育产业,加快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体育服务业;根据体育产业专项调查结果,通过对行业内企业运营状况进行调查,形成以行业收入、增加值、从业人数和人均消费为主要指标的调查报告,调整沈阳市体育产业整体发展方向。

6.加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沈阳市大数据管理局坚持以大数据发展为主体、智慧城市建设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两翼的智慧产业“一体两翼”发展思路,围绕“全球对标、以终为始、应用导向、价值创造”总体思路和“多模并进、试点先行、帮大领小、以点带面”的实施路径,加快推动制造业智能升级、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现代建筑、智慧农业等产业发展。

7.拓展科技创新创业载体。沈阳市科技局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从科技创新供给侧发力,深化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培育和引进创新资源,增强城市创新能力。积极建设众创空间、孵化器、科学仪器共享平台等创新服务平台,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可持续发展。

沈河区政府

沈河区包括中街、五爱、南塔三大商圈,所以发展服务业特别是金融业,是沈河区政府的工作重心和基本指向。全面贯彻沈阳市十三次党代会精神,是沈河区未来服务业发展的基本遵循,沈河区政府将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抢抓机遇、锐意进取,将服务业和金融中心建设推向一个新高度。

1.全力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沈河区政府制定并实施《沈河区关于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的意见》和《实施方案》,确保在打造市场、政务、社会、开放、法治、要素和设施等环境上实现新突破。贴近企业实际和市场需求,打造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制度环境、符合诚信守约要求的经营环境,提高企业对沈河区营商环境的满意度。健全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企业制度,建立“亲”“清”政商关系。借鉴国内先进地区经验做法,优化再造服务流程,努力打造投资成本低、办事效率高、服务环境优的国际化营商环境,激发区服务业企业的市场活力。

2.全力建设东北区域金融中心。在沈阳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抢抓沈阳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契机,加快国家优化金融生态改革试验;加强与金融监管部门、研究机构、中介机构的战略合作,不断完善与金融中心建设相适应的体制机制;探索产业金融发展新模式,加快智慧金融创新发展,鼓励各类金融主体开展创新实践;拓宽金融资本进入实体经济渠道,促进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深度融合;开展移动电子商务金融科技服务创新试点,建设城市移动金融安全可信服务管理系统;推动中兴通讯建设金融信息安全云服务系统,力争在金融数据创新、信息安全平台建设等领域实现新突破;积极打造小额贷款、商业保理、融资担保、融资租赁、科技保险等专业服务平台,加速金融机构集聚,不断提升开发区金融产业的丰厚度。

篇9:打造宜昌一流营商环境

会议指出,民间投资是稳增长、调结构、促就业的重要支撑力量。当前民间投资增速有所回落,必须采取有力措施,推动相关政策落地,进一步放宽准入,打造公平营商环境,促进民间投资回稳向好。会议决定,在各地、各有关部门对政策落实开展自查基础上,国务院派出督查组,围绕国务院2014年出台的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相关文件落实情况,选择部分地区进行督查,同时开展第三方评估。整改存在问题,克服不作为现象,完善鼓励民间投资政策,尊重和维护企业市场主体地位,弘扬企业家精神,激发民间投资潜力和创新活力。

会议认为,推动互联网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推进中国制造2025,是深化结构性改革尤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新经济,加快“中国制造”提质增效升级的重要举措。为此,一要支持制造企业建设基于互联网的“双创”平台,鼓励地方依托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建设“双创”示范基地。深化工业云、大数据等应用,汇聚众智,促进协同研发和技术扩散。二要发展个性化定制、服务型制造等新模式,开展智能生产系统解决方案试点示范。三要推动中小企业制造资源与互联网平台对接,打造制造、营销、物流等一体化新生态。四要放宽新产品、新业态市场准入,加大财税、金融、用地等政策扶持,鼓励电信企业对“双创”基地宽带接入进一步提速降费,支持金融机构利用“双创”平台提供一站式系统化金融服务。提高工业信息系统安全水平。

会议指出,实行购租并举,发展住房租赁市场,是深化住房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有利于加快改善居民尤其是新市民住房条件,推动新型城镇化进程。会议确定,一是发展住房租赁企业,支持利用已建成住房或新建住房开展租赁业务。鼓励个人依法出租自有住房。允许将商业用房等按规定改建为租赁住房。二是推进公租房货币化,政府对保障对象通过市场租房给予补贴。在城镇稳定就业的外来务工人员、新就业大学生和青年医生、教师等专业技术人员,凡符合条件的应纳入公租房保障范围。三是完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加大支持,增加租赁住房用地供应。四是强化监管,推行统一的租房合同示范文本,规范中介服务,稳定租赁关系,保护承租人合法权益。

会议认为,发展通用航空业,有利于完善综合交通体系,培育新增长点,带动扩大就业和服务业升级。为此,一要加快在偏远地区和地面交通不便、自然灾害多发地区和人口密集、地面交通拥堵严重的城市建设通用机场,在农产品主产区、重点国有林区等发展通用航空,满足抢险救灾、应急救援、医疗救护、工农林业发展等需要。合理确定通用机场标准,鼓励企业和个人参与建设。二要加快通用飞机、导航通信等核心装备研发应用,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通用航空企业。扩大通用航空在资源勘查、环境监测、运输服务等领域的应用。三要稳步扩大低空空域开放,简化通用航空飞行任务审批备案。强化安全监管,确保飞行和空防安全。

篇10:打造宜昌一流营商环境

9月12日下午,曹妃甸区政府和市营商办共同组织召开了聚力打造曹妃甸区“四最”唐山营商环境品牌示范区、样板区工作推进会议。市优化营商办主任、市编办主任黄敬东同志出席会议并讲话,曹妃甸区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于广秋,区委常委、纪委书记、监委主任韩顺宏出席会议,区直、园区、场镇65家单位主要领导参加会议。曹妃甸新城、区行政审批局、财政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四农场等单位负责同志作了表态发言。

为贯彻落实全市推进曹妃甸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聚力打造曹妃甸区“四最”唐山品牌的示范区和样板区,特制定工作推进方案,确定推进全面落实管理权限、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商事制度改革、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等12项重点工作任务,明确了责任单位,提出工作要求,确保实现全省一流,全国有影响的工作目标。

黄敬东同志在讲话中指出,今天的曹妃甸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特别是今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推动曹妃甸高质量发展,并在省、市、区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我们更需保持清醒的头脑,共同研究,形成合力,进一步抓优、抓强。曹妃甸区作为全市、全省发展的重点,更要把优化营商环境提上重要日程。解放思想,先行先试。要有大决断,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刀刃向内的魄力,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提升发展动力;坚持大视野,要放眼全国,对标先进地区,瞄准前沿动态,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上推陈出新、常抓常新,做到“吃透上级的,立足实际的,借鉴他人的,开创自己的”;要有大的魄力,示范区、样板区,关键就是要先行,只要有利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就要大胆闯,大胆试,不要怕困难。瞄准一流,竖起标杆。对照全市第一、全省一流、全国示范的目标,我们要高水平规划,要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和做法,从整体上搞好顶层设计,完善体系架构,把平台搭建好、把制度设计好,做到平台最优、功能最强,动态跟踪、动态调整,精准出击、精准施策。要在集中行政许可权、建立行政审批局方面进行深化,要在实现“一支队伍”管执法等方面进行大胆探索;高标准推进,深入推进审批服务标准化,坚持六个“一律取消”,大力精简证明材料,继续完善“一窗受理、集成服务”运行模式,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推进中介服务市场化改革,厘清审批和监管权责边界,强化日常监管;高质量服务,要创新开展“四化六减”提升审批服务效能。要认真研究,落实好135办结制,一次性告知等制度,创造出政务服务的“曹妃甸”速度。要发挥“店小二”精神,为发展服务、为群众服务、为企业服务,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协调联动,全力推进。要持续用力、积极推进,市里的规定动作要确保优质、高效完成,区里的创新举措要大胆探索,不断总结;要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形成合力,严格按照方案要求,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市营商办将全程做好指导、服务工作。

会议强调,良好的营商环境是落实6.23、8.7会议精神的重要举措,是曹妃甸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求,是国家、省、市对我们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要进一步明晰目标任务,确保逐一落实到位,不能有丝毫的走样和变通。按照“审批事项最少”的要求,进一步减少审批事项,扩大审批权限,实现区内事区内办。要围绕“减、并、省、争”四个方面下足功夫。减,即减少审批事项,第一时间落实国家和省市要求,做好事项的取消工作;并,即合并审批事项,将同一事项的不同阶段审批归并到一项。省,即能够通过其他方面证明的审批事项,不再办理。争,即积极争取省级、市级审批权限下放到曹妃甸区。按照“收费标准最低”的要求,进一步减少收费事项,降低收费标准,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确保在全市收费项目最少,收费标准最低。对收费事面进行再梳理,能取消的及时、坚决取消;全面建立健全涉企收费目录清单制度,坚决清理取缔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收费项目和行政审批前置中介服务收费,实现清单之外无收费;对涉及企业生产经营和群众生活的收费,区管范围内,要按照最低标准收取相关费用。对环境评价、地质灾害评估等技术性审查费用,全部由曹妃甸区财政承担。按照“办事效率最快”的要求,进一步简化办事流程,提高办事效率,推进各项工作提效提速。要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梳理审批事项、审批流程,推进并联审批、联合验收等措施,重点做好三减,即减环节,减要件,减时限;对照135办结制,再次对办理时限进行压缩,大幅提高即办件比率。按照“服务水平最优”的要求,进一步优化服务质量,打响服务品牌,全面提升曹妃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围绕标准化创建工作,全面推进“证照分离”改革,落实五项改革措施,最大限度激发市场活力;围绕服务重点项目建设,深入落实上门服务、预约服务、延时服务、代办服务以及135办结制、“五零承诺服务制度”,“争当店小

二、打好服务牌”等工作制度,以贴心、贴近的服务争创曹妃甸服务品牌;深入挖掘曹妃甸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亮点,在重点媒体方面展开宣传攻势,把曹妃甸“四最”品牌推向全省、推向全国。

上一篇:运营每天工作安排下一篇: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