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课教学教学反思

2024-07-20

作文课教学教学反思(精选10篇)

篇1:作文课教学教学反思

1、快速导入:

见过柳叶儿吗?(见过!)吃过柳叶儿吗?(没有!)今天我们在杨柳依依的日子里,学习宋学孟的《柳叶儿》。

2、以“儿”带情:

“柳叶“和”柳叶儿“读起来有何不同?(作者把柳叶称为柳叶儿,让人感觉比较亲切,且含着某种感情。)是哪种感情呢?抑扬顿挫地读文章,把最能表达作者对柳叶儿感情的词句进行圈点勾画。(学生会找到“乐”、“苦涩”等词,但这不是对柳叶儿的感情,引导学生继续找。)(顺势分析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尤其是表现关注之情的“又是”,表现情感深厚的“每当,我总忍不住”、表达感激之情的“多亏”等。从而体会明明苦中带涩,作者却总要细细咀嚼,他人只见柳之美态,我却见其救命功能的特殊情愫。)

3、概括事件:

作者围绕柳叶儿这条线索写了哪几件事?(抢柳叶儿、吃柳叶儿。)(“抢”字学生很容易忽略之,会概括为“摘柳叶儿”,引导。)

4、苦乐思辨:

读这篇文章,你感觉到了什么滋味?是苦多一点,还是乐多一点?(令人意外的是,学生统统说是“乐”多)于是我说:“我却觉得是苦更多,比如三个‘吃光了’,这几样东西一个比一个难吃,居然都吃光了,最后只有靠吃柳叶儿求生,而且还要用‘抢’的,想想这是怎样的生活啊?(学生说是饥荒极其严重,民不聊生。)接着我们就一起来品味“苦涩”的词句,找找、圈圈、品品、读读,感受到了抢摘柳叶儿的时间之早,天气之凉,腹中之饿,奶奶加工柳叶儿的程序之繁,黑豆、油、肉的极端可贵,我的瘦削至极……然后再来看爬树逞能之乐,放开了肚子吃的快乐,并讨论:为什么这么苦的日子我却感到快乐。(少年不识愁滋味,备受呵护不知愁)探讨这种快乐是不是真的快乐,这种写法让我们读者有何感受。主要引导体悟:前面因为爬高逞能而挨打的我,却成了抢摘柳叶儿的全家的“功臣”,之前爸妈的`担心去哪了?(以乐写苦更显苦涩,儿童视角倍觉辛酸。)

5、了解历史说感悟:

你了解那段日子吗?(有学生答:三年自然灾害。)教师补充了一些资料,如因饥饿死去了三千万人,没有树叶的日子,人们吃观音土,很多都是骨瘦如柴,腹大如鼓。(学生谈感悟,有从珍惜今日来谈的,认识到我们浪费的一粒米是当年人们的奢侈品;有从苦难中人们的坚韧和呵护孩子这方面来谈的。)所以,从那个年代过来的我,每当看到柳叶儿,总忍不住要摘一片下来,细细咀嚼一番,因为那样的岁月,怎能轻易忘怀,怎样不让我深深感念柳叶儿!

篇2:作文课教学教学反思

语文教学反思:高三作文教学反思及建议

(一)作文教学反思

连续两年在高三参与作文复习备考工作,在备课组老师师的帮助和指导下,进行了作文复习的尝试,有得有失,总结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一、首先意识上要高度重视作文的复习。很多老师认为写作能力是长期以来形成的能力,高三作文复习收效甚微,所以不是很重视作文的复习,或者只是简单的讲评考试作文。诚然,作文能力是通过基础年级的积累和训练,一步步得以提升的。但考试作文的规范和出彩却需要高三的精心打磨。不同阶段的作文课有不同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二、其次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复习计划。高三练习多,考试多,所以高三的作文课大多是讲评课,考什么作文,讲什么作文,每次讲评缺乏重点,一般都是审题立意选材组材开头结尾统统讲。作文复习缺乏科学系统的复习计划,或者说有计划,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很好地贯彻。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我校高考作文得分的提高。

三、再次要发掘多元的复习途径和方法。以往我们的复习是以讲练为主,学生很容易对这种单调的作文复习产生厌倦,进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所以开发多元的复习途径和方法,不单是调动学生复习积极性,而且有助于我们全面引导学生进行作文复习。

四、最后要善于借鉴他校经验和总结本校的作文教学成果。教无定法,作文教学更是没有规律可循,作文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计划的制定,一定要全面科学。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善于借鉴他校的成功经验,有助于我们提高高三作文教学水平。当然,摸索一条有本校特色的作文教学之路显得更加重要。我们许多老师在作文教学上都有自己的经验,教研组牵头进行及时的总结,可以更好的完善我们学校的高三作文复习。

(二)几点建议

新一届的高三作文复习工作将要拉开帷幕,在此提几点鄙陋的建议:

一、备课组各老师从一开始便要加强作文复习的意识,群策群力把作文复习工作做好。

二、制定科学合理的复习计划。这个复习计划应包括:学年计划、月周计划、复习时间内容的安排、复习方法的选择。参考计划建议:可以根据作文的几个写作要领来分章节复习。比如分审题立意、选材组材、构思技巧(包括文体训练)、语言风格、拟题点题、开头结尾、创新突破等章节,每一章节复习选定几个话题或结合当时的月考作文题,分几个课时,有所侧重的,循序渐进地进行复习。一直到第二学期一模以后,再进行考试作文技巧的复习。

三、努力发掘作文复习的多元方法和途径。高三作文复习以月考练、课堂讲为主。除此之外,我们要注意对往年高考优秀作文的自主学习(即范文的学习),课外新颖素材的选择和积累,优美词句的积累和灵活运用,创新文体的学习和运用等课外学习的指导。大小考试之后,对年级优秀作文印刷成册,加以点评和学习。课堂鼓励学生评改优秀作文和自已的作文,找出差距,并不断缩小。或者开展一些作文活动,比如讲座、文学社团等。

篇3:高中作文教学反思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 才会去努力进取, 作文同样需要培养兴趣。但并不是每个人从一出生就对某事产生兴趣。研究表明:兴趣的产生跟后天的环境和培养有直接关系。所以, 从理论上讲学生的作文兴趣也是可以培养的, 而如何培养学生作文兴趣则是教师应该积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一) 教师个人的语言感染能力的培养

要充分发挥语文老师优势, 尽可能用优美的语言、妙语连珠的词语吸引学生对祖国语言的感悟能力, 让学生认识到美的语言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教师能从语言上征服学生, 有利于积极鼓励学生自觉做好优美词句的积累, 为以后写文章准备有用的素材。

(二) 鼓励学生大胆写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一些热点时事, 让学生即看即评, 教师不要限制, 学生写后可将精彩的评论打印下来, 粘贴在班内墙报栏处, 用榜样的力量鼓舞学生。

(三) 教师要不吝表扬

教师要及时发掘学生作品中的闪光点, 及时肯定和表扬, 充分发挥激励机制的作用, 让学生从作文中找到成就感, 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作兴趣。教师还可以把学生的好作文向学校文学社推荐发表, 并以此激励全体学生。

二、养成多阅读多思考多练习的习惯

(一) 要让学生养成多阅读的习惯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是获取写作范例的唯一途径。“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这是前人在读写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读书是吸收、积累的过程, 思想、素材、感受以至语言的表达方法都在读书的过程中不知不觉中储存起来。一旦需要, 这些储存就会蜂拥而至, 从而可以很自然地随手拈来, 不费思索而顺理成章, 进而推陈出新, 把自己的情意表达得生动、完美。

(二) 要让学生养成勤动笔的习惯

写作能力是在不断实践中提高的。“多读多写文自工。”只有多写了, 作起文章来才能得心应手。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文章应该怎样做, 我说不出来, 因为自己的作文, 是由于多看和练习, 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的。”因此, 初学写作的人应勤练笔, 只有坚持练笔, 才能以“量”来促进“质”的飞跃。

(三) 要让学生养成多思考的习惯

多思考, 除了指平时对所见所闻要多思考, 对周围的点点滴滴要有自己的看法或独到的见解之外, 在写作时, 也要养成构思、列提纲的习惯。动笔之前, 要思考定什么样的主题, 选什么样的材料, 以及对材料要如何组织等等。然后把思考所得列成提纲, 这样, 下笔才能一挥而就, 不至于一句一句像挤牙膏似地硬挤出来。

三、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在作文教学中的作用

(一) 巧用媒体, 激发写作兴趣

多媒体网络技术可以把音、像、文字集于一身, 向学生展示作文教学情景, 这些景象把学生带到一个崭新的教学环境之中, 从而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 再现生活, 丰富写作素材

我们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 把学生所经历过的感受不深的事物, 通过计算机重现在学生的眼前, 引导学生进行再次观察, 唤起学生的形象记忆。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作文教学资源, 丰富学生的作文素材, 而且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三) 利用网络功能, 进行典型作文的评改

多媒体网络在师生共同评议, 学生自我批改环节中也可以发挥独特的功效。具体做法是:教师先选择几篇典型作文加以具体点评, 然后通过网络把好、中、差的作文直接播送到计算机屏幕上, 让学生阅读, 并参与评议和修改。写得较好的作文师生共赏, 能从中得到启发。写得差一点的文章, 能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 及时进行调控、纠正。把典型的句、段方便地传播给全体学生, 师生共同完成修改任务, 营造愉快热烈的氛围。这样, 既可培养学生积极的思维能力和流畅的表达能力, 又有利于学生作文思路的开拓, 更有利于差生借鉴、参考, 使全体学生互相学习, 互相帮助, 共同进步, 全面提高。通过实践, 我们发现学生因表现欲催动, 愿意将自己的作文呈现在同学面前, 品尝成功的喜悦, 不会因字迹潦草等其他原因而羞于公布于众。在评议他人作文中, 自己的写作能力也得到潜移默化的提高。

四、感悟生活

作为课堂的灵魂和主心骨, 教师在进行作文生活化教学时需要引导学生不断地观察生活, 不要单单为写出作文而进行感悟, 而是要学生在观察生活的基础上对生活中大小事情的思想意义进行捕捉、洞察和发掘, 在平凡的生活中品味哲理, 丰富自身的思想内涵。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取材, 从自己熟悉、轻松的生活写起, 写出自己的所闻所想, 鼓励学生表达真实情感, 创造轻松、略带欢乐的课堂环境, 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拓展写作思路, 充分表达自身情感。

五、注重修改, 不断推敲是提高作文有效手段

传统的作文批改是完全由教师修改, 教师高高在上, 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高效低耗, 既累了教师, 又限制了学生, 甚至还会挫伤学生的写作热情。这种一方评价一方听命的不平等批改方式应该彻底改变, 教师要放开话语权。我们应将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组, 学生作文在组内传阅, 按照教师提供的作文要点进行逐条对照、讨论。这种师生共同参与批改的形式, 既锻炼了学生的分析能力, 同学之间又加强了沟通。当然, 学生自改、互改、教师主批, 这些形式要经常变换, 才能使学生保持兴趣。

六、多元评价

在评价时, 我们应拓展评价途径, 实现多元评价。我们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 然后评价。同伴评价时首先要肯定他人作文的成功之处, 向同学们推荐精彩片段、优美词句, 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同伴之间相互启发, 集思广益, 共同提高。教师用赏识的眼光,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标准。教师用激励的语言给学生写上评语。多批少改, 尊重学生, 优点说足, 缺点少而精。

参考文献

[1]万标有.浅谈作文教学中引经据典的应用[J].山西教育, 2009 (12) .

[2]于漪.语文教学谈艺录[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2.

篇4:小学作文教学反思

关键词:小学语文   作文教学   教学反思

从小学到高中直至大学,都有教师反映学生的写作水平差,有个别大学生甚至连毕业论文都不能顺利完成,可想而知,他们对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有多么差。究其原因,就是写作的基础没有夯实,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较低。在我任教的班里,有一部分学生总感觉作文难写,每次写作文都胡乱应付了事,显然得分不会高,平时作文练习的积极性也不高。小学正是打基础的时期,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最重要阶段,如何让学生乐于写作文,乐于用笔记下自己的喜怒哀乐,是教师应该进行思考的问题。

一、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当下,多数语文教师是这样进行作文教学的:作文教学按照教材的编排,比如这一单元要求记人,教师就安排学生写一篇记人的作文;下一单元要求写事,教师就安排学生写一篇写事的作文。也就是教师没有明确的计划和目的,只是被动地听从书本的安排,这样造成的后果是学生针对每一类内容都练过,但都只是蜻蜓点水浮皮潦草般地接触一下而已,至于效果如何,有多少学生的作文有待提高,有多少学生的作文需要认真修改等问题,教师则不闻不问。因为许多教师自己心中没有明确的目标和计划,只是认为练习写过就可以了。

所以,作文教学首先要反思的就是教学有没有明确的计划和目标。新课程标准中有针对小学生习作的明确标准。其中三年级到四年级要求学生: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3.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流;4.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5.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五年级到六年级要求学生: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3.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像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学写常见的应用文;4.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5.习作要有一定速度。教师应该把这些标准牢记于心,用以衡量自己学生的作文水平,如果每个学生都能达到这个标准,那么这个阶段的教学任务才算完成。再者有了明确的目标,就可以围绕目标制定相应的计划,实施相应的策略。

二、反思教学策略

(一)少讲技巧,多写多练

传统的作文教学手段太死板,教师总是在布置作文之后先讲一些写作的套路,告诉学生不能这样写、不能那样写,结果导致本来就不知作文为何物的小学生一下子就云里雾里,一句话也不敢写了。所以,对于小学作文,教师不能讲太多要求,否则就是对学生的限制,应鼓励学生大胆想、大胆写,完全做到“我手写我心”。

(二)少批评,多些耐心

小学生写作文有错误是正常的,纠错的过程就是成长的过程。教师必须允许学生犯错,他们只有在错误和改错的循环中才能学有所得,并且在犯错中得到的长进才是印象最深、记得最牢固的。初学作文,有学生把“开头空两格”错误理解为“开头空两行”,交到我面前时,我意识到了学生的错处,但我没有指责她的话,而是耐心地分析了正确的段落格式,直到她明白为止,并鼓励她要认真地完成作文。后来这个小女生的作文一直很好,成了班里的作文小组长。

还有一个小男生第一次作文就出现了多个错别字,我意识到必须从一开始就要遏止住他这个毛病,我认真地给他圈起来并一笔一划地改正。在课上,我没有指名道姓地批评他,而是给学生讲了一个医生误把“食指”写为“十指”而使病人失去所有手指的故事,学生听了很震惊,明白了写错字的危害,纷纷检查自己作文中还有没有错字。而那个小男生也把作文中的错字都认真地改了一次,并且保证再也不写错字。我趁着这个时机告诉大家,防止写错别字的方法很简单,只要有一本《新华字典》就可以了,它是不会说话的“老师”,只要我们有耐心,一定会彻底消灭错字。学生接受了我的建议,从此,很多学生养成了查字典的好习惯。

(三)少模仿,多修改

固然我们的教材里有许多语言规范、优美的文章,将它们作为范文为学生的写作引路是很好的。但是,我们的目的是“学生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像”,所以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欣赏、品味文中的好词好句,让学生理解作者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体会作者是如何来抒发自己丰富的情感的。而不要让学生全篇模仿例文的结构和內容,否则学生的写作思路就被固定化了。要让学生大胆地去写、去想象,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是没有固定模式的。

“好文章是修改出来的”,而不是模仿出来的,因此不要惧怕学生写无章法的作文,只要能写出真实感人的内容,那就是可塑之才。要知道,玉只有经过雕琢才能成为润滑的玉器,但前提是它必须是闪着特殊光芒的玉,如果只是光泽一般的石头,即使再圆滑也无济于事。

三、反思作文教学中情境的创设

一般情况下,教师认为作文课上不需要创设情境,只要确定好写作内容,说明了写作要求就可以了。但在教学中我发现,这样的作文课学生没有写作的灵感,自然觉得作文难写,长时间在这样的状态下“被迫”写作文,也难怪没有了写作的兴趣。

课程标准中多次强调学生应养成关心周围事物的好习惯。为了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我曾经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先让几名学生站到教室外边去,然后让他们的同桌描述一下这几个人的衣服是什么颜色,有几个图案、几个扣子等,结果没有一个完全说对的。通过这个小实验学生明白了什么叫留心观察,增强了认真观察事物的意识。

总之,小学作文是基础,这个基础能不能牢固,关键要看教师的重视程度和教学方法。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下,我们小学语文教师要一改传统的教学方法,大胆创新,使学生的作文水平快速提高。

参考文献:

[1]梁发荣.谈中学作文教学中的几个问题[J].学语文,2011(3).

篇5:作文课教学教学反思

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说过的:“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树口十”,每个人都有着与众不同的特征。因此,不同学生的作文,应表现不同的内容和个性特征。个性是文章的灵魂,写作是思维的完美与能力的提高,是个性不断发展的过程,是用自己的语言表情达意,是个体的荣观行业以及差异与色彩。写作是作者主观情感抒发,是个性化的精神劳动,好文章往往是因为捈抹了个性的色彩,个性是文章的真正价所在,有了个性,文章便会闪耀出崭新的光辉。

一、体悟人生,走进五彩斑斓的生活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真实地再现生活的底蕴,真诚地拥抱生活的亮丽,所渭“真实”就是以自然的心灵之眼,观察生活的原貌,不但看到生活的“向阳面”,而且也注意到生活的“阴暗面”,不但面对生活琐屑的表象,而且也透视其间深蕴的生活真谛和本质。“真诚”就是反对先入为主的给学生外加一种“标准”的情感取向和价值尺度,并以此来“衡量”和“匡正”生活,导致虚假地作文,甚至虚假地做人,写作的情感方式说到底是作者的生活方式,把矫情伪饰的杂质过滤掉,把法然大气和硬朗讽喻留下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抒写万物灵性,进一步体悟生活,从中受到启迪,接受审美教育,这才是学生写作的价值所在。

二、放手作文,把写作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作文是个体精神劳动的思维结晶,学生在作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是不需置疑的,他们拥有作文的主动权也是天经地义的。(>>心得体会 >)我们提倡自由作文,给学生的思维“松绑”,少些束缚,为他们创造宽松的写作环境和愉悦的构思心境,使学生不受清规戒律的约束,畅所欲言,写自己的作文,走自己的创新路。我们主张放手作文,鼓励学生在利用业余时间,踊跃投身图书世界,撷取文学营养,奔向大社会、大自然,去拥抱生活的真谛,以丰富知识,拓展视野,增长才干,让他们全凭自己的意愿、喜好去抒写生活,评说是非,在广阔的时空里,自由驰骋,写出富有个性的好作文。

三、弘扬个性,表现人性的精髓

个性化的创造是作文的亮点所在,而每个习作者都是有血有肉、有灵性、有个性个体,作文应该展示人格魅力,表现人性精髓。作文有了个性和人格,就有灵性、有生命。优秀作品之所以感人至深,那是因为它洋溢着浓郁的个性色彩,充溢着感人的人格力量,作文要张扬个性,就是要理直气壮地表现“自我”,写出自己个性化的文学才思。

篇6:作文课教学反思

马山中学 张芸

上周我给学生们上了节作文课。因为我的教学对象是一群初三年级的特别害怕写作文的孩子们,所以在上课前,我就在想怎么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学生们对“写作”的畏惧感呢?我打算认真地倾听一下同学们的心声。因此在这节课的准备过程中,我向同学们提了个问题:“同学们,你们觉得写作文难吗?具体难在哪里?”鼓励同学们畅所欲言。学生们也许也许也是感受到了我的真诚,也许是少了课堂的约束,表现的特别积极。有的说:“没有内容可写”。有的说:“不知道怎么把要写的内容表达出来”。有的说:“写出来的内容像白开水,越写越没信心了”。听了学生的发言,我心里有底了。学生们在写作方面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一、生活中不是没有写作的材料,而是同学们很少留心观察生活中值得记录的小细节,缺少了善于发现的眼睛。

二、在平时的语文学习中忽略了对写作技法的归纳和演练。

三、缺乏必要的文辞积累,文章缺乏文采。既然找准了病根,那就得趁热打铁,对症下药。

在上课伊始,我在黑板上写下了一个标题:“三句话写好作文”。学生们这下可炸了锅。有的人表示怀疑,有的人迫切想知道究竟是那三句话。在学生的“千呼万唤”中我板书了这三句话并作出了简明的解释:

一、把要写的事情写清楚了。(及格)

二、把要写的事情写清楚了,并有文采。(优秀)把要写的事情写清楚了,并有自己的感悟。(高分)。公布答案后,学生似乎对我的说法将信将疑。于是,我拿出了事先准备的两篇中考考场作文(《怀念葱油饼相伴的日子》、《那一刻我长大了》),请学生们当一回“小老师”评判一下文章写得怎么样。接下来同学们参与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有的同学说:两篇文章的作者都从生活小事中感受到了真情。有的同学说:《那一刻我长大了》这篇文章,作者观察很细致,用词也特别准确,也很有文采。譬如,作者写因为天气热,补鞋子的老爷爷额上渗出了汗珠。用“渗”而不是“流”。待学生评判完毕,当我告知学生这两篇作文就是今年中考的高分作文时,学生终于信服了写在黑板上的三句话。最后,我给学生们提出了有关写作的两点希望:

一、多观察,多练笔。

二、从身边的小事写起,记小事,书真情。

篇7:英语作文课教学反思

南冶中学 王立霞

反思平时写作教学中,教师或多或少有简单化、机械化和片面化的倾向;不少学生存在麻痹大意、粗枝大叶的毛病。

(一)、教师在教学中对写作能力重视不够

在新编教材SEFC中,写作内容是依据各单元话题,散插在每个单元的最后一课,往往成为对话与阅读教材的附属部分。教师重视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学生实践,也就是学生吸收知识的过程,或没有保证学生实践的时间和量。教师“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形式普遍存在,学生单选题做得多,写作练习做得少,有的学校的英语写作教学更是留于形式,没有认真开展。教学工作没能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边活动,造成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造成学生写作思维不活跃的结果。

(二)、教师的指导性、针对性不够

教师对写作的专项训练指导不理想。词语在句中的使用,句子结构和语篇知识,学生循序渐进的实践活动等都没能得到保障。中学六年的英语教学,语法结构、词汇知识、句子层面和篇章层面的知识在课本里本来都有较系统、完整的体现,学生在完成六年的中学学习后参加高考,在英语的写作知识的考查应用本不应该不存在困难。但目前不重视写作训练的现状普遍存在,更别说教师对写作的指导性和针对性了。

(三)、学生对写作有畏难情绪 不少学生认为,写作是“写得来,但写不好”的试题,没有予以重视。误以为写作水平的提高无非在于多写几篇,他们没有用英语记日记,记笔记的习惯,写作时常用中文构思再译成英文,很少找范文进行仿写,写作时畏难情绪重,或麻痹大意、或粗枝大叶,写完后自己连看也不看一眼,更不用说去注意修改了。而且不注意思考老师对自己的作文的修改和评注,因而就不能主动去反思并调整自己的写作方法。此外,缺乏必要的科学写作训练也是造成英语写作能力差的主要原因之一。

外语教学是一个系统,写作教学是其中的一个子系统,与听、说、读等教学共同构成一个科学的大系统。笔者在十余年的教学中,将写作教学与听、说、读的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融为一体,共同构建了一个有机整体。在教学各类文体课文时,巧妙地进行相应题材和体裁的写作训练,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具体做法是:(一)、从遣词造句入手,循序渐进,分步推进

听、说、读、写、都离不开句子,文章是由一个个句子组成的。要提高写作能力,首先,必须提高遣词造句的能力,要达到这个目的,除了掌握基本的句法,词法以外,重要的是创造条件多练,在练中熟悉词汇的用法,掌握句型。1.背诵课文中的重要句型

先通过模仿,逐渐学会灵活运用做到举一反三。2.要能改变句中的划线部分,造出新句

先要弄清这句子的基本结构,然后,要改变句中的划线部分。即改变句中的谓语动词。再造出以下相类似的句子来。3.做句型转换练习,学会一句多译。

经常做句型转换练习,学生一定能拓宽思路,做到高瞻远瞩,达到殊途同归的目的。

(二)、融写作训练于课文学习的各个环节

1.在理解熟悉课文内容阶段进行听写训练。方法有:根据课文回答问题,串联答案成课文梗概;听写七个句子左右,然后调整句序,组成短文;听写课文中的重点段落或由课文改写的短文。

2.在课文重点词汇学习阶段进行造句训练。方法有:模仿书上句型造句;模仿范文造句 ;选词造句连句成文等;写作训练从词法、句法知识入手,结合课本里的重点单词、短语,进行五种基本句型的造句练习。例如:

1).S+V→ The result will come out this evening.2).S+V+O→ She likes English very much.3).S+V+P→ The peasants’ life got even harder.4).S+V+O(I)+O(D)→ Mr Brown told us an interesting story.5).S+V+O+C→ You should keep your things clean and tidy.3.在复习巩固课文阶段进行缩写,扩写,改写,仿写等训练。这样做既有利于巩固课文中所学的有用的词汇、短语、句型及背诵课文,又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理解的系统化,有助于提高学生独立地创造性运用语言的能力,提高写作能力,一举多得。具体做法如下: 1)缩写:新教材所选的课文题材广泛,体裁丰富。我们要好好利用这些有利的因素与条件,进行写作训练。可以这样做:先对课文做好充分预习并根据内容找出关键句,从中划出关键词,然后根据关键词来复述课文,最后把复述的内容写下来。

2)扩写:一般不是扩写整篇课文,而是扩写课文中的某个章节或某个内容,3)改写:原文的基本意思不改变。比通过对课文的改写,不仅可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以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口气讲述并写下每单元第一课的对话内容。

4)仿写:学习写作除多练以外,还要多模仿.现行中学英语教材中有很多是从英文原著改编而来的,有童话,寓言,短剧故事,小说节选,书信,日记;也有名人轶事,史地知识,科普文章;还有应用文,记叙文,论说文等。总之题材广泛,体裁多样,都可作为练习写作的范例。我们每讲到或复习到不同类型的课文时,就要求学生写一篇类似的短文,并对短文内容提出具体要求。比如:可以仿写“How I learned English”。有时还可以找一些不同的内容,不同应用范围,不同格式的短文让学生进行模仿写作。有课文,范文作为模样来模仿,学生有规可循,可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

(三)、重视语篇分析,提高写作教学质量.我国传统中学英语教学仍比较侧重“句”而不是“篇”,强调“语法”而不是“语义”。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则需要将语篇分析纳入课文教学中。所谓语篇分析教学是一种从整体到部分,自上而下的教学方法,即从理解整篇内容入手,分析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关系,然后分段找出思想和重要信息。再把一些长句和难句放在一定的语言环境里进行语法分析和训练,从而使学生能真正掌握语言现象所表达的交际功能,培养学生建构连贯语篇的能力。因此,教师在讲授“Reading Comprehension”课文时,应把教学重点用于帮助学生了解对语篇理解起重要作用的知识(照应Reference替代 substitution.省略 Ellipsis 词汇衔接Lexical Cohesion 连接关系Conjunction)等,比如利用“连接”、“省略”和“替代”可以帮助学生就语篇连接词和语篇的时间,空间因果关系进行分析以理清语篇脉络,摄取语篇主要内容,培养学生判断和推理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对语篇连贯的衔接手段的敏感性。增强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技能。

篇8:农村中学作文教学反思

1. 写读后感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 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而在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中, 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我们应放手让学生说, 发展他们自己的语言和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思维的变通性、求异性、独创性, 引导学生将自己真切的思想和情感倾注于作文的字里行间, 变被动写作为自主参与, 实践探究, 创意写作, 尽显作文生命的原色。

在教毛泽东的《七律·长征》之前, 我让学生查阅《毛泽东诗词》, 反复朗读其中自己最喜欢的诗词, 再查阅该诗词创作的背景, 让学生走进诗歌, 走进作者, 谈谈自己读出了哪些内容, 有哪些感受。课堂上, 一篇篇文采飞扬, 熠熠生辉的作文——“我心中的毛泽东”率性而成。

2. 仿写片段

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 对百草园乐趣无穷的场景描绘可谓精彩绝伦, 除了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写景的手法外, 我觉得还可以让学生仿写“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个句式, 前两个“不必说”略写百草园概貌, “单是……就有……”则比较详细地写百草园一角“短短的泥墙根一带”, 先用两个“不必说”宕开一笔, 突出“单是”的内容。既然“单是”已趣味无穷, 可见园子里佳趣俯拾皆是, 渲染了百草园是我的乐园的感情色彩。二者结合使景物井然有序, 行文活泼多姿。从整体到局部, 先概括后具体, 从而突出文章的重点, 这样的写作技巧完全可以为我们同学所用。

3. 仿写全篇

巴金的《繁星》是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亲近文学”的第二篇课文, 文章以一句话“我爱夜晚, 但我也爱繁星”总领全文, 以时间为序回忆了“从前”、“三年前”、“如今和有一天晚上”在不同地点所看到的繁星及感受。其中第三小节把如今在海上看繁星的感受写得极其真切——作者如痴如醉, 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美的享受。在教学这篇课文的时候, 我就想到了盐城市04年的中考作文题:“_____让我陶醉”。命题者意在引导学生走出书斋, 关注自然, 拥抱自然, 品味自然所带来的乐趣。提示语和题目中已经提示我们必须写大自然的美妙如何令“我”陶醉, 鸟语花香、山川河流、奇异风光等, 都是可令人陶醉其中。

我们所学习的《繁星》这一课不仅在题材上与本作文要求一致, 而且课文第三小节中写如今在海上看繁星的场景, “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 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海上的夜是柔和的, 是静寂的, 是梦幻的。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 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 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这时我忘记了一切。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 我沉睡着。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 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这一段文字就是在写自己深深地陶醉在满天星斗里。这是一篇非常适合七年级学生仿写的课文。所以在教学时我就布置学生仿照《繁星》的结构写一篇“让我陶醉”的作文。写作之前我和学生一起总结了本文在写作上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1、结构:开篇点题, 以一句话总领全文;2、顺序:以时间为序, 回忆了“从前”、“三年前”、“如今和有一天晚上”在不同地点所看到的繁星及感受, 详细描写“如今”这一节;3、即时捕捉:“如今”感受最真切, 当灵感到来时, 迅速捕捉、稍加酝酿, 及时行文;4、写法:由实到虚, 虚实结合:观察自然景物时要融入自己的情感, 合理展开想象。5、修辞:课文运用了比喻、拟人和排比等修辞手法。特别是拟人, 如“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 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 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在作者的眼里, 天上那许多的星星都有眼睛、有嘴巴、有思想, 它们走近“我”, 同“我”交谈。这样写, 将“我”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笔端含情, 追求意境, 使人如临其境, 如闻其声, 如萌其情, 产生无穷的遐想。

篇9:浅析作文反思教学

一、引导学生反思选材。

写作必须选择一定的材料,而选材又会对作文产生直接的影响,许多学生不会写作文或者怕写作文,主要原因在于不知道去写什么,学生会选材了,也就知道如何去写了。但是相同的主题可以用不同的材料来呈现,学生写作完成之后,让学生来反思一下,自己为什么会选择这些材料,而没有选择其他材料,如果用其他的材料来写作,会有什么样的效果;然后再让学生来对比一下其他学生的作文,看一下其他同学又是选择了什么样的材料。学生反思完成之后,让学生再来根据自己的反思结果修改作文,经过反复练习,学生的选材能力会有大幅度的提升,这对于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是很有帮助的。写完之后,再让学生读一读自己的作文,看一下能否用其他的材料来表达,这样学生通过反思,就会对文章的写作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对于他们以后写作会有很大的帮助。

二、引导学生反思文章结构。

反思完选材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反思作文的结构,因为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结构,即便是相同的文体,用不同的写作方法,也会产生不同的写作效果。例如一篇文章,如果结尾部分比较精彩,开篇平淡,用倒叙的效果要比直叙的效果好。引导学生去反思自己的文章结构,就是要看一看还有没有其他的写作方法,如果用其他的写作方法将文章写出来效果会怎么样;再反思段落安排是否合理,各段是否存在联系等,让学生通过反思明白如何来安排文章结构。

三、引导学生反思修辞。

一些学生的作文,虽然选材准确,段落安排合理,但是遣词造句却不怎么好,这样使文章逊色不少,因此要引导学生来反思遣词造句,看一看这些相同的意思还能用什么方式表达,例如将文中一些词语换成同义词或者近义词,看一看表达效果是否相同,从而确定最恰当的用语。

四、引导学生对写作的全过程进行反思。

学生写完之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对本次的写作过程进行一次系统的反思,从选材到文章的结构,从遣词造句到文章主题思想的表达,让学生对写作的全过程进行反思就是要让学生通过理清自己的思路,将反思的内容系统化,并将反思得来的经验指导以后的写作。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是一个比较长的过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从学生的文章入手。

引导学生反思,要从自己的作文入手,并以自己的作文为“原点”,通过反思来不断的修正自己的作文,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不足与修改方法,这也为学生在今后应对类似的文章打下良好的基础。如果学生在刚开始不明白如何去做,教师要逐步去引导。

教会学生反思的方法。

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教师必须得教会反思的方法,例如引导学生反思自己文章的结构,就得让学生明白不同类型的结构特点,并让学生去自己实践,只有让学生掌握了相应的方法,学生才明白如何去反思。在训练时,可以分类进行,例如如何来反思自己选材、如何来调整自己文章的结构等,学生在对各部分内容掌握之后,再进行综合练习。

五、引导学生反思要有针对性。

引导学生进行写作反思是一项比较耗时的工作,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因为学生存在着个体差异与认知差异,学生的学业水平也参差不齐,因此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不能“一刀切”,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针对学生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例如选材能力弱的学生,就要着重对选材进行训练,而安排结构能力弱的学生要多训练去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同时,引导学生进行反思要注重实效,可以先来引导学生掌握其中的一项内容,学生对该项内容比较熟悉之后,再引导学生去反思其他内容。

让学生喜欢上反思。

在训练时,要尽量用一些学生喜欢的方式,让学生容易接受,如果语言过于生硬,学生就会认为自己的写作一无是处,从而讨厌写作。再者要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让他们明白自己通过反思,取得了哪些进步,从而喜欢反思。

总之,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写作,是一项比较费时,费事的工作,但如果学生能掌握反思的方法,并正确应用,会极大的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篇10:小学作文教学反思

但静下心来,或者想一想,或者看一看,反思出现了诸多的误区。小学语文教学也毫不例外地钻进了由这些误区布置的“地雷阵”。

误区一:概念偏离——教学反思变成了教后反思

顾名思义,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的教与学进行的思考,它可以是预见性的,存在于教学之前;也可以是已发性的,存在于教学之后。预见性的教学反思,需要教师在上课之前,针对学生的基本情况,教学内容的多少与深浅,对照自己的备课预设进行思考,并作出相应的调整。不难看出,教学反思与教后反思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思在前与思在后,不但出现的结果不同,而且教师与学生所花的时间也不同,效果也不同。

误区二:内容偏离——教学反思变成了说课分析

不管是预见性的教学反思还是已发性的教学反思,其着眼点都是师生的“教”与“学”这组双边活动。好的教是为了学得好,而能否学得好,不同的班级、不同的状况、不同的时段,就会收到不同的效果。因此,它需要教师进行个性化的思考。但是回顾一下,教师的反思,很少能见到“个性”,文章背景分析、文章段落分析、文章用词分析……纯粹是一个教材分析!当然也有套用一些新课程纲要、教育名人名言等,加在一起也无非是一份说课材料而已,对“教”与“学”无多大益处。

误区三:数量偏离——教学反思变成了数字游戏

在某个教育发达的新教育实验区,我们看到了行政部门对教师教育反思的要求:(1)课后有反思,堂堂有反思;(2)每单元至少一篇千字反思;(3)所有反思上传至××网页……以四年级下册为例,如果细算一下,共有23篇文章,7个单元练习,如果每篇文章和练习以2~3课时计算,一个老师一个学期要完成70篇左右的反思,这是一个何等惊人的数据。

作为教师,应该对每篇文章的教学进行反思,但如果以硬性的要求规定写下来、传上去,这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教学任务。

误区如此之多,受害最深的就是“教学反思”本身。我们不难品读出教学反思的肤浅与盲目。提高教学反思的质量,让“反思”为教学服务,笔者认为必须遵循以下三个策略。

策略一:加强集体备课,倡导个性反思

集体备课,首先要求教师有集体观念和集体意识,而不是“分赃行为”——你备一些,他备一些,继而凑成一篇。

每位教师都要努力提出独创性的设计方案。反思:自己思考了吗?有个性吗?有个性吗?并将自己的教学设计理念说给组内老师听,其他教师要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给予肯定或提出建议。不可否认,每个人的智慧就是最好的资源,资源共享就是要做到讨论充分,扬长避短,达成共识。

当然共享教案更离不开个人的反思,教师要根据各自的风格、创新能力和学生实际进行第二次备课,以便使预设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如过渡语言变得更适合自己,或幽默,或富有激情,让学生处于适应的环境中。再比如根据班级学生情况,进行坡度性的问题设计,以便更有效地突破重难点。

如在教学《三顾茅庐》时,我根据自己对《三国演义》的了解,对文中提到的“群雄割据”与“三分天下”的原因讲述给学生听,不但使课堂气氛更为活跃,而且激发了学生阅读三国的兴趣。这样的反思与调整,明显具有个性色彩。

策略二:实行常态反思,及时调整教学

教学反思离不开教学,也离不开课堂,因此我们应紧密结合课堂教学实际,遵循“在导航中反思:行为内化,深度思考——在随想中反思:触景生情,常想常思——在发现中反思:发现问题,生发创造”的流程有效进行。

导航中反思,就是针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的状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与方法;随想中反思,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因灵感迸发而产生的反思;发现中反思,则需教师不断从学生的学与课堂活动中发现问题进行思考。

《雪儿》一文,小作者在放飞鸽子雪儿时,与雪儿互相留恋,依依不舍。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本来设计的是写一写小作者当时的心情,我临时改变成演一演:两位学生分别扮演鸽子与小作者进行对话,使这种分别的伤感情绪更为强烈。随想反思,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文本。

事实上很多教师已经形成了这样的常态反思方式,关键是学校如何营造氛围,如何创设平台,为教师的常态反思提供土壤,而不是拔苗助长或者扼杀反思。

策略三:着眼教前反思,延续教后反思

教学实践是教师反思的根本源泉,脱离了实践,那么反思就成了无源之水。着眼教前反思,是真正尊重学生的体现。学生不是试验品,为了那一茬而牺牲这一茬;学生不是青青草,能让春风吹又生。对于孩子来说,每一堂课,每一次学习,都是生命的一部分。教前反思就是要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思考如何教、教什么、如何学、学什么等问题,为学生的成长创设最合适的课堂。

当然我们也需要教后反思,教师不能满足于一堂课的成功——如何让每堂课都成功或者让好的课上得更成功。将成功的经验总结出来,形成资源,便于提高和共享;将不完善的地方记录下来形成教训,便于吸取与警示——这就是教后反思,让一个个经验、一个个问题、一个个困惑,在反思中有所落实,让教师与学生在反思中共同成长。

《生命的壮歌》是一篇描写动物牺牲自己,勇救同伴的感人文章。考虑到文章与学生生活相距太远,教前,我收集了多篇类似的文章发给学生,试图为课堂教学作铺垫。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还是出现了诸多疑惑,比如蚂蚁遇火,游客为什么不伸手救援?老羚羊起跳的时间与高度为什么会那么准?……问题的出现需要执教的老师在课后重新学习与思考,形成反思,让自己,也让诸多的同行能吸取教训。

语文教学是一种特别广泛的行为,语文教师需要做更多的有效反思,才能将孩子带进语文的精彩世界。因此,我们应走出反思的常规通道,避免触响“雷阵”,为自己,为语文,更为孩子,带来一片似锦繁花。

【小学作文教学反思7篇】

上一篇:幼儿园六一亲子活动总结下一篇:如何做好报税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