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

2024-08-27

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通用11篇)

篇1: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

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

摘要:数学是生活中最基础的学科,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文化素养越来越成为社会每一个人文化素养的重要内容和标志。所以加强数学教育与生活的联系,以人为本,面向每一个学生,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已经成为现代数学教学的新的课题。

一、创造具有创造性的课堂,多一些鼓励支持,进一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自觉性。

二、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鼓励创新

三、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参与意识 关键词:课堂氛围 主体性发展 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是生活中最基础的学科,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文化素养越来越成为社会每一个人文化素养的重要内容和标志。所以加强数学教育与生活的联系,以人为本,面向每一个学生,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已经成为现代数学教学的新的课题。学生的自主学习、独立创造、个性张扬将受到更多的重视。数学教学不再是教师单方面的活动,而是教师创造性活动的一部分。教师有责任培养学生有实现自我“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建立数学课堂教学中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让我们的学生学会设问、探索、合作;去解决面临的问题,去适应环境。在生活的环境中应用所学的知识去理解、解决问题,在创新的同时赢得更大的发展和成功。因此,建立数学课堂教学中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国家和人民对每一个一线教师刻不容缓的要求,那么怎样在数学教学中建立数学课堂教学中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呢?本人从以下几个方面和各位同仁共同探讨:

一、创造具有创造性的课堂,多一些鼓励支持,进一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自觉性。

课堂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环境,这个环境是对学生的学习和活动起巨大作用的“场”。发挥场的作用,让学生去主动思考,课堂不再是教师提问,讲例题、布置作业,让学生回答,听讲,照葫芦画瓢的完成作业。教师旁征博引,引导学生进入环境;提出课题,让学生自己探讨,自己提问,自己去解决问题;教师将“天机”有意识的泄露给学生,适当的去“误导”,从而培养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发展的意识;提高他们的检错,找漏洞,挑毛病的意识。比如在讲应用题的时候,把实际问题摆在学生面前,让他们去思考,去提问,去找需要的条件去验证自己的猜想;或是自己动手摆一摆,通过分组讨论而得出不同的解法,从这些揭发中去追求正确、去追求简便,而反面挫力却又加深了他们对错误的认识更清楚。通过这样的教学,理论联系了实际;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充分发挥;个性得到张扬;动手能力得到了培养。那么,教师又何必永远充当“编、导、演”,充分真理的化身、正确的先知 呢?

在共同的教学情景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实际上是一种相互探讨和共同学习、共同解决学习中的各种问题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是整体的,有机的,全面的,而不是只让学生参与练习、回答问题等局部过程。这有利于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取长补短。有利于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在探索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错误是难免的,也是允许的,不要一棍子打死,要一分为二的看待,少些“小人之心”。多给学生一些鼓励,一些支持,对学生的正确行为或好的成绩表示赞许,少一些打击和嘲讽,“好学生是夸出来的”,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赏识,学生更是如此。良好的数学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多边活动的有效合作过程。教师要以启发式教学思想为指导,尝试运用发现法、探究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运用变式教学,发挥教师的向导作用,创造性地运用提问技巧,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使教学过程成为一种有利于学生产生稳定的探究心理和积极探究的过程。另一方面表现为教师引导之下的学生之间的合作。教师要在充分研究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运用讨论法、研究法等鼓励学生相互探讨、争论、交流思维方法,相互启迪,产生共鸣,使学生的思维由发散而集中,由集中而发散。这种合作必须是人人平等参与的合作,每个人都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审视教学中提出的种种问题,让课堂呈现出“杂 音”。同时,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学生选择恰当的合作方式,使合作过程成为一个愉快、欢乐和充满智能挑战的过程。

二、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鼓励创新 数学教学中,师生之间应该是民主、亲密、平等、和谐的关系。这种关系是教育教学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发展的基础,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实现主体性教学的前提和支柱,更是培育创新精神不可缺少的氛围。教育教学中只有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师生双方以对话、包容、平等、共享的关系相处,积极主动配合,达到和谐、融洽、一致。在这种融洽的氛围中,既可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应平等相处,诚恳相待,教和学紧密结合成一个整体,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观察、思考问题、敢想、敢问、敢说、敢动手操作,学生群体才有“群情激动,跃跃欲试”的热烈气氛,学生的创新欲望和创新行为也才有可能被激活,学生的个性与创造性才能得以充分挖掘、发挥。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应强调“发现”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教师应独具匠心地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充分主动参与,激发其内在潜能,使其敢于质疑、善于质疑,动手动脑,在活动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创新能力。在引导学生探索“三角形内角和”的活动时,教师引导提问:三角形内角和等于多少度?让学生利用三角形纸片(课前准备),设计几个实验方法并说明自己的结论,学生折折叠叠、剪剪拼拼、观察、度量、猜想结论,“发现”了三种可以说明三角形内角和的实验方法。第一种折叠法,第二种剪拼法,第三种是度量法,其中第一种和第二种在教材上未介绍,是学生在实验中经过探索,拓展发散思维而创造的。

三、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中学课堂教学中,学习氛围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师生关系。心理学指出:“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促使课堂教学中师生配合默契,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作为教师,热爱学生是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只有爱生如子,善待学生,才能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才能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爱,可以用眼神、声音、微笑、手势等表现出来,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爱,从而产生自尊、自信,并且以自己的进步回报老师。然而,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光有爱生的情感还不够,还要设法激起其学习成功感,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能力,使学生敢想敢说,从“要我学”变“我要学”,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能够正确理解概念,学会应用,而且在解题时做到触类旁通,从而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四、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参与意识 新课标告诉我们,教师的作用不再是传授者,而是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尽力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环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愉快、和谐的氛围中,学生敢于思考、乐于参与,既激发了学生的自信心、好胜心,又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使他们在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得到提高。

从教育学的角度讲,倡导、鼓励学生质疑是符合“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也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创设生动、和谐的教学氛围的有效途径。现代化的课堂教学,必须与学生的知识创新连结在一起,而创新,往往从问题开始。学生大胆质疑,需要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在一种压抑的环境中,学生封闭自己的心灵,根本谈不上创新。所以,要尽力给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愉悦的氛围,使学生大胆质疑、敢于创新。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能满足于一种答案,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做到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教学活动中,只要学生能大胆质疑,不论问题正确与否,首先要给予肯定,把纠正错误放在第二位。保护学生主动探索的积极性,鼓励每个学生回答问题、发表意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总之,教育的发展,呼唤着数学教学的改革,只要我们以新课标实施为目标,切实领会新课标要义,扎扎实实地探索下去,努力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大 胆质疑和敢于创新的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数学课堂教学出现一个“柳暗花明”的新天地。

参考文献:

《当代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 卞国华主编 新疆人民出版社 《新课程教学发展与教学新方法 》 人民日报出版社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 天津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领导小组编印

《教师职业基本技能》 黄永刚主编 天津人民出版社

篇2: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

小班化教育是近年社会发展,教育事业改革的新兴产物。它必然要打破传统教育中,制约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各种不利因素,形成自己适应时代要求,适应人才发展需要的教育理念和方式。一个“小”字,函盖了其教育的主旨:让每个学生受到充分的教育,强调因材施教和发展学生的个性。

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醒我们,真正的教育该是心灵的交流和感化。要“传道、授业、解惑”,首先要让学生接纳你,真正去倾听你。这样的教育才会是长远和有实效的。所以,和孩子的相处中,我们应该把情感的交融放在首要的位置,在这样的前提下,教师才能尽心尽里做好他们学习跑道上的场边教练,生活生涯中的引路人。

每当我接到一个新的班级,面对一屋子陌生而可爱的小脸时,我的内心是满满的憧憬和激情。因为,老师奉献自己的一颗心灵,将会收获整个班孩子纯真的爱,我在心里总是默默对他们重复着这样几句话。

一、让我们成为真正的、永远的好朋友

“朋友”是个多么美好温馨的词汇,朋友间是相互关爱,相

互激励,共同进步的。小朋友天性是热情、乐观、活泼向上的。他们内心都有颗友善的种子,老师的责任就是用真诚去灌溉,耐心去呵护,让这颗种子萌芽,茁壮成长。让他们懂得“朋友”的真正含义。

(1)要成为别人的朋友,首先要学会去关心、爱护别人。在和孩子最初接触的日子里,我细致、敏感地注视着他们的一举一动,这是种甜柔的责任。当学生身体不舒服,呕吐下刺鼻的污物,我会赶紧来清扫,宁可屏住呼吸,也不皱眉,捏鼻子,刚才散而避之的学生们也放下捂着嘴巴的手,渐渐走上前来,一起清理了。放学的时候,辛劳忙碌的家长迟迟不到,焦急的孩子含着泪水时,我会牵起他们的小手在教室里陪他们看故事书,在笑声中孩子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忧虑。

朝夕相处里,我走进他们的内心,我的行动也化成无声 语言存于学生的脑海。现在,若再有人受伤,会有一大群人跑去帮助他,若再有人身体不舒服,大家会分工忙开来。谁学习遇到困难了,时常会有学习出色的“小老师”在身边一起探讨……学生开始学会去关心身边的人,懂得为别人着想,帮助别人。

(2)好朋友要坦诚相见,共同进步。

上课的时候,我时常会被下面一群小老师指正。比如,我哪个字的笔画不到位,细心又严格的孩子们会一起提醒我,我立刻道歉改正,孩子们笑了,我也笑了。我常常告诉他们,人无完人,最重要的是不断改正自己的缺点。当别人有缺点了,作为好朋友就要坦诚提醒他,劝之改正,做个真诚的人。这样,小朋友对待我的批评,对待别人的缺点、过失都有一个比较宽容平静的心态。这一切都很简单,用自己的行动来引导孩子,他们是聪明的精灵。善于体察你的用心,你的期望,也许这就是一种默契吧。

二、让我陪你在学习之路上起跑

学生在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课堂是学生和老师充分接触的主要时间。一个教学生动活泼,民主平等,充满趣味的老师无疑是深得学生喜爱的。因此,共同的学习过程是良好的师生关系培养和体现的重要阵地。我在朝着这样的方向努力:

(1)民主的,自主的课堂

教育界有句老话“受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既是教学的需要,也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已经不再满足于老师手把手的传授知识了,更期望通

过自己的努力来探寻获取知识。教给一定的方法,给予指导,让他们自己去学往往更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劲头,增强自信心。现在的课堂中,学生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接受者,而是信息的交流者,老师在一边只是一个引导者的角色,是一个学习的伙伴。教师应该把平等民主的思想落实到教学行为中来。在参加教育观摩活动中的一位老师,就做得尤为出色。在请学生发言的时候,她的一句“哪位朋友来讲?”在倾听学生的回答时,她专注的神情,前顷的体态,在学生发言过后的答谢。这些源于对学生尊重的教学行为细节,使她的课堂实在、活跃,气氛愉快和谐。

(2)给予学生充满创造性的学习活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善于利用认知活动,将新、奇、趣的知识认知活动引向学生。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是发展学生创造力,提高学习兴趣的良方。如我在教学中开展的图文并茂的“画图日记”,写写自己的生活见闻,记下自己的喜怒哀乐,画画自己的梦想。“读书交流会”上向别人介绍自己读到的好故事,讲述自己的看法。把自己的相片制成“看看我的世界”照片卡,卡上记载下自己的故事,看我有多精彩。“读书笔记”“我给你写信”“朗诵会”等等。这些都是学

生热衷的活动,他们知道了学习原来不仅仅就是读书、写字,学习是丰富多彩的,趣味盎然的。

(3)发展个性,开发潜能

每个小朋友的才能、思维方式、行为习惯都有其独特的个体特征。通过长期的观察和了解,老师须因材施教,培养多样的各俱风采的人才。对学生的专长,要给予充分的赞赏和鼓励,强化自信心,稳固这样的爱好和特长。在班上,在老师的不断嘉许中,学生之间经常有“XXX小博士”、“小百灵XXX”、“故事大王XXX”等等这样的昵称,使小朋友之间相互肯定,并且老师还要创造给他们充分展现自己的空间。

个性的发展是老师和学生个体的相处中,给以欣赏、激励、支持的态度,在班级中的成功体验,在自己的坚持中得以发展的。

三、让我牵你的手踏上生命之旅

一名教师不仅仅要为学生打开智慧之门,更重要的是要教导学生关于道德、修养、待人、处世、同情心、正义感、爱等等全人教育项目。吴京先生曾提出“应该为孩子的一生做规划,而非仅为升学做规划”的概念。

一位品格高尚,严于律己的老师会深得学生敬爱,并潜移默化地同化他们、感染他们。我希望我和学生都能成为遇

事认真,自信、自立、自强的人。而这些都必须从我做起,给学生一个榜样,然后才能去指引好学生朝这个方向努力。

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有着风格迥异教育理念和方法,但总有一个共同的方向:引导学生求真、求善、求美。

篇3: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好多年, 课程改革主要目的就是要努力构建能够充分体现出相互尊重、平等和共同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之间的伦理关系,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树立起新的、民主的教育思想;不断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 切实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加强师德建设, 纯化师生关系。

师生情感关系同样不应忽视, 在现实的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师生情感显得冷漠, 教师与学生之间很少进行心贴心的沟通, 这导致一直被教师与学生共同珍视的师生情谊黯然失色, 也使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缺失了极为宝贵的动力源泉。如此看来, 切实优化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师生情感关系, 重新构建温馨感人的师生情谊, 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进行师生关系改革的迫切现实要求。

首先,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有威望的教师。

在学校, 教师既是学生最亲近也是最尊重的人, 学生具有天然的“向师性”, 教师往往会成为学生最直接的模仿榜样。教师的健康和美好人格, 会像一丝春雨“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人格。而要做一个学生喜欢的有威望的教师应像妈妈一样关心、爱护学生;态度亲切、和蔼、不爱发脾气;办事公平, 不偏爱学生;严于律己, 以身作则;知识渊博, 会讲故事, 爱跟学生在一起玩;说话算数, 不出尔反尔;不随意拖堂;谦虚好学、实事求是;不爱向家长告状。

其次, 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师生之间在心理上形成的稳定、持续、比较融洽亲密的关系。这要靠师生双方共同的努力来建立。其中教师的素质、教师的学生观、教育观起着重要作用。

l.教师要真情对待学生, 关心、爱护学生

热爱学生是师德的起码要求, 也是教育的重要手段。教育活动是一种伴随着师生情感交流的认知活动。一个真诚热爱学生的教师会得到学生的尊敬和爱戴, 而且学生还会把对教师的热爱迁移到他所教授的学科上去。反过来, 教师又会因为学生的敬爱和信赖而更加热爱学生, 更倾注于教育教学工作, 更刻苦地探索和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和艺术。师生间这种不断深化的诚挚互爱的美好感情, 能使师生共同战胜教学上的困难, 共同品尝成功的喜悦, 所以我们应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信任学生、关心学生、公平对待学生, 对学生寄予期望, 对学生有宽容之心。

2.经常关注学生, 创造师生亲密交往的机会

关注学生的最好方式是常常与学生进行个别交谈, 提供与每个学生真诚面对的机会。交谈的内容不一定局限于学校的功课和行为表现方面。如可以问问学生近日生活, 家庭方面有什么困难, 近日来看一些什么课外书籍等。学生情感体验与其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有直接的关系, 需要得不到满足, 便会产生消极的情感体验, 当学生最需要爱护、理解、鼓励、安慰和引导的时候, 也就是师生情感沟通的最佳时机, 我们应不失时机地去把握这个最佳时机。比如:当某一学生的成绩下降或有了进步时, 我们应采取行动, 可以面对面交谈, 了解其原因, 或指导、或鼓励。再如:有学生因有病几天不能到校上学, 这也是师生沟通的最佳时机, 我们应采取有效的方式去沟通, 或亲自去看望或嘱咐学生代表去看望, 并送上一张由教师书写的希望学生早日康复的祝愿卡, 这样学生会非常感动。再如:教师花些时间, 参加学生喜爱的活动, 这也表明教师对学生的关心, 而这恰巧加强了师生之间的情感。

3.教师要改进对学生的评价方式

教师的评价不当, 否定评价过多, 用分数卡学生, 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是造成师生情感不和谐的主要原因。对学生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他们更好地得到发展, 因此要通过评价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鼓励他们不断进步进取。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更多地关注学生各方面的进步, 哪怕是点滴进步也应给予鼓励评价, 使他们体验进步的快乐, 进一步增强继续进步的信心。

总之, 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为此, 需要我们教师全身心投入, 不断摸索、不断实践、不断总结。

摘要: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既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 也是新课程实施与改革的内容和任务, 因此, 需要我们教师全身心投入, 不断实践、不断摸索、不断总结。

篇4: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

自从这几年开始在课堂上应用“对话教学“,我对原来的教学方法有了新的认识,其实很多教师适应新的教学方法的能力不够,观念比较陈旧,满堂灌的现象依然存在。其次,教师习惯了以往的的教学模式;教师(教)—学生(记—学生(做),并成为传统教学的捍卫者。再次,学生缺乏独立思考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依赖性很强,课堂的主体“学生’成为配角,而教师自演自说,都在唱独角戏,通过逐步实施“平等的对话教学”以来,在课堂上自觉的和学生对话,不断的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通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对话来了解知识,探求知识,不断的实践,我对这种教学方法有了一定的认识。

一、教师要不断适应教育发展的形式,不断的更新观念,积极参与到探索新的适应学生的教学方法中来

教师要有改革之心,要把自己的教学观念从根本上转变过来,虽然教学改革已经很多年了,但是有些教师还是我行我素,平常把学生的不同意见当着“不敬”或不予采纳,而“平等的对话教学”则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一切的教学活动都是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为前题,围绕学生展开,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的意见,提出不同的问题,不能抹杀学生在求知过程的主动探索,积极思维的潜在能力,师生共同学习,把学习过程变成思考、探索、启悟、和实践的过程,把单纯的、被动的接受知识,变成师生共同理解知识得出的结果。如:在半径为2的圆O中,有长为2/3的弦所对的圆周角为___°大部分学生都填了60度,教师逐步引导,还有没有不同的看法,一个学生说:弦对应了两条弧,应该有两种情况,教师建议把这两种情况画出来,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很多学生都举手,我知道了是60度或120度,这样不仅问题解决了,学生也把问题记住了。

二、建立师生间亲密合作关系,要有平等意识

课堂教学师生都是主体,是平等的,一位专家作了这样形象的比喻:教师和师生的交往就像抛球者和接球者一样都是主体,抛球者与接球者之间是平等的合作的,抛接球双方都应该认真的对待对方,如果没有平等的合作关系,师生不可能真正达到和谐,如果我们只是把学生当着被传授知识的对象,学生只知按照教师传授的知识死记硬背,缺乏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就很难面对现在日益发展的教育,教学质量也很难提上去,会培养出很多的“书呆子”,那么这种教育是失败的教育,教师应打破传统的严肃的课堂教学主动把自己的“地位”降下来,进行平等的对话教学,及时发现并帮助学习中碰到困难的学生;在生活中主动与学生和颜悦色地进行沟通,询问一些有关生活的情况,如果有生活困难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帮助,有心理压力的要帮助他们走出困境,让学生感到你是他最真诚、最信赖的朋友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三、加强师生交流,教师要有对话意识

不少教师抱怨说:“学生太笨,素质太低”,进行对话教学根本不合时宜,我认为只不过是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被调动起来,学生的潜能没有被挖掘,如何能使沉寂的课堂变得“热闹”,“呆板”的学生变得活泼,加强师生交流,关键在于教师的“启”,教师可通过不同的方法来启发学生。

1.设置疑问,让学生主动参与自己动手,解决问题

让学生自主参与,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说自己的感受,教师放下架子,拉近师生的距离,成为学生的合作者、引导者。例如:在比例线段这一章中,物高与影长成比例这节,教师利用上午的课余时间把学生带到操场上去测量旗杆的高度,教师问学生如何能够测量我们国旗旗杆的高度呢?学生想了想,根据比例线段的概念,应该知道其中的三条线段,一个学生说应该测量旗杆的影长,教师问:还要测量什么?另一个学生回答还要测量自己的身高和影长,然后应用比例得出旗杆的高度,教师还不失时机的问:如果让你测量东方明珠的高度,你能测量吗?同学们异口同声的说:可以。这样在教师的引领下,在学生的一问一答中就把问题解决了。交流不同于单向传授,它强调学生讨论,教师应有意设置一些与课题有关的悬念,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产生疑问,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设疑上要求抓住知识的中心,提出的问题最好与实际相联系,让学生乐于思考产生联想。

2.造误使学生自我反省,从而达到理解和领会知识的目的

在课堂上教师可创设一些学生认识方面和常出现错误的某些问题设置“陷阱”,使学生在思维的偏差中自我反省,产生顿悟,如:在解方程(X+1)(X-2)=4中,教师先写出解题过程:X+1=4或X-2=4,从而得到X1=3或X2=6,这时很多学生说老师你做错了,老师接着问错在哪里呢?学生七嘴八舌的讨论起来,并找出了错误所在,这样教师能利用学生很会出错的地方,故意造误,使学生了解了知识,以后这样的错误也不会再犯了。

3.通过类比,理论和实际相结合通俗易懂

有些知识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类似之处,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这样的知识可以引导学生对新旧知识进行比较,也可以通过举类似的现实中易懂的例子,如有这样的一题:判断正误 ,(1)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要判断这两句话的正误,可通过新旧知识的比较,也可以引导学生举例来说明,一个学生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兔子有两只眼睛,这是对的,而有两只眼睛的不一定是兔子”,虽然不能够完全说明问题,但也可谓通俗易懂,问题在学生的笑声中给解决了,当然启发学生参与的方法很多,教师都各有妙招。

四、教师要有宽广的胸襟 ,善于宽容学生的异议和错误

教师应用宽容之心,因为宽容是一种伟大的教育力量,他能够化解许多矛盾,要知道没有宽容就没有宽松的意境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师生交流的时候必须有宽松的气氛,学生的回答有时思路清晰,有时乱麻一团,没有耐心倾听的宽容就会扼杀了学生的思想,对不按教师的要求,时常有怪念头自行其是的学生要宽容,应该为他们提供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创造更多的独立思考和探索问题的机会,当学生对教师的观点提出异议时,更需要宽容之心,这不会丢面子反而会获得学生更大的信任。

如:在 ∣a∣的化简中,有一个叫邓辉的学生总是把答案写成a,我让他好好思考,他还理直气壮的说没有错,我接着说你求一下-5的绝对值,他马上说是5啊,那么你看一看这时候∣-5∣还会等于-5吗?这时候他终于发现:a≤0时∣a∣=a,a≥0时∣a∣=-a,他不好意思的冲我笑了笑,有这样的一首诗写道:学会了宽容就学会了爱,不要听青蛙的嘲笑,蝌蚪那又黑又长的尾巴,允许蝌蚪的存在,才会有夏月的蛙声,教师只有学会了宽容,学生就会被他感染,从而努力克服自己的不足,努力完善自己,这样的课堂才会异彩纷呈。

五、教师要不断的提高自己,并且对学生的要求不要过高平等的对话教学要求学生全程参与、组织、指导,这是一种挑战,偌不去积极主动的“充电”恐怕难于组织得当,指导到位,因此教师光有热情和积极性是不够的,教师的知识必须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是一桶活水,其次对学生的要求也不能过高,学生的学识、阅历、思维、可利用的时间都很有限,不要寄予太大的期望值,要有耐心,否则会适得其反,应轻看结果重视参与的过程。

总之,平等的对话教学需要师生的紧密配合,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需要教师和学生的不断努力,让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是当今的新型师生关系。

篇5: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应该是这样:课堂上是师生,平时是朋友,互相尊重和互相理解。

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关键在于教师,只有教师更新观念,关爱学生,赏识学生,为人师表,才能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一、师生平等,讲究民主:

师生平等是指师生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无高低贵贱之分。教师要尊重学生,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教师一般都希望学生事事服从自己。其实作为社会人,教师应该放下自己的架子,把学生当作朋友一样对待,尊重学生的个性与人格尊严,尽量做到有大事和学生商量解决,让学生有话敢说,有主意敢讲,有意见敢提,有平等才会和谐嘛。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顶峰即师生之间心灵交往和谐的境界”。民主平等的环境才能让学生在老师面前无拘无束畅所欲言,语言上的沟通则是心灵上沟通的关键。在教育界有一句流行的名言:“把学生看作天使,教师便生活在天堂;把学生看作魔鬼,教师便生活在地狱。”平等还体现在依法治班上,教师工作压力大学生违纪也不能体罚,更不能辱骂,应该以说服教育为主。不歧视后进生,不体罚后进生,善待后进生的家长,与后进生的家长建立和谐的朋友关系,与他们交流,教给家长方法。

韩愈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当老师在教学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时,要敢于在学生面前承认错误,敢于向学生说“对不起”。教师不是生活在真空里的,岂能没有缺点和过失?因此,教师要学齐王纳谏,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敢于接受学生的批评。这样不仅不会损害老师的形象,相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老师还可以在班级进行不记名的一些调查,遇到大事发扬民主让全班同学投票表决。

二、关爱学生,不要冷漠:

前苏联教育家苏赫姆林斯基说过,“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关爱学生是教育的源泉。爱心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美德,师爱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鞭策和鼓励,对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关爱学生是建立平等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教师爱学生主要出于对教师教育事业的热爱,出于对教育事业的责任感。因为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面对天真无邪的学生,作为教师应该打心眼里爱学生,这种爱是高于母爱、宽于父爱的师爱,这种爱往往是教师工作的巨大动力。没有对学生的爱就没有教育,更谈不上师生平等。其实教育是人与人之间最微妙的心灵接触,学生的心是极其敏感的,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师爱的情感。如果把学生比做幼苗,那么师爱就是滋润的清泉。

关爱学生是关心爱护学生脆弱的心灵,让学生的心灵不受到伤害,教师和学生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心灵的接触,而学生的心灵又是非常脆弱和敏感的,尤其是自律性差的学生,教师更不要故意去伤害他们。缺乏了教师的关爱,学生的品德和智慧,往往不能充分地、自由地发展。“寸有所长,尺有所短”,用爱心去发现学生的长处,用耐心去感悟学生。应该给后进生以特殊的关爱,让他们迷茫的心灵有放飞个性的空间,一旦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成为他们的专长,将来定会成为一个非常有用的人才。差生脸上的笑容,就是对教师莫大的安慰!

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正确对待、宽容学生所犯的错误,才能耐心地去雕塑每一位学生。慢慢地,让人惊喜的事情就会发生:后进学生竟开始主动问老师问题了,迟到的现象就少了,上课不再睡觉了,成绩也有了一定的提高。看到这些后进生的进步我才发现原来关爱学生虽然很难但它是多么的重要,关爱更能唤起后进生的上进心和做人的尊严。

三、赏识学生,减少批评:

中国有一句俗话:“士为知己者死。”说的是为赏识自己、信任自己的人去死都愿意。成年人需要赏识,学生更需要得到老师的赏识。一位心理学家说过:“人类本质中有一种殷切的需要:渴望被赏识。” 用俗话讲就是渴望被关注、被重视、被看得起。赏识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不但可以发现一个人的优点和长处,而且可以激发一个人的内在动力,使之在成功的道路上得到一个加速度。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赏识学生是教师进行教育工作的最有效的方法和最有力的武器。

教师要赏识学生首先必须要接受学生的全部,无论是优点还是缺点。全面地看待每一个学生,这是赏识教育的关键。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地认识到学生身上的长处,发现其闪光点,并积极地为发展孩子的优点创造条件。每天只要有一点能表扬的地方教师就应该表扬,让学生找到自信和成功的感觉。天生我材必有用!没有教不会的学生。每个学生都可以学好,每个学生都能成才。

教育的奥秘就在于给孩子以信心,而老师的期待和赏识正是开启学生潜能之门的金钥匙。因此,老师应充分发挥期待和赏识的积极作用,认真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发现他们的长处,同时也要不断地反省自身的行为和态度,不要由于自己的不公正而延误了学生的发展,不能仅仅以分数评价一个学生的好坏,而应该全面的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没想到一次不经意的表扬竟然会改变他。为此,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意愿、隐私权等等,采用一切的方式肯定学生,赏识学生。

赏识学生就要让学生当主人。知识最终要靠学生自己去掌握,做人最终要学生自己去做。这就决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应该让学生主动参与实践,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主学习,才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展示。我班采用了两套班干部轮流制,让更多的学生参与民主管理,获得了学生的好评,并收到良好的效果,避免了师生间被动的关系。

四、为人师表,改善形象:

自古以来,教师扮演的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教师的一言一行更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尤其在中国,父母给孩子自小灌输的思想就是:要听老师的话。在许多孩子的心中都有这样一种观念:老师都是对的。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应该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做的,教师自己坚决不能做。现在的学生.更关注教师的仪表,更关注教师说话的文明。然而,随着电视、网络的高速发展,学生看到的,听到的越来越多,学生开始怀疑了,教师应该根据高中生的年龄特征,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几乎一半以上的学生都希望教师在课堂上运用幽默的语言,教师真正成为‘一桶水’,去给予学生渴望的‘一杯水’。只有为人师表改善形象,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老师讲的是他们需要的,是他们感兴趣的,也只有这样才能把他们吸引到课堂中,才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讨论中,真正坦言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学生也会为此,愿意接受老师,接近老师,不再是单纯的敬畏,更多的是主动的接近和交流。

五、控制情绪,耐心育人:

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情绪和情感伴随着人的全部活动,良好的情绪和情感给人以活力,有利于提高活动的效率。作为老师,从踏进课堂的那一刻起,就要把之前的任何情绪都抛开,把对任何学生的偏见都消除,即使这个学生是一个经常破坏课堂教学、影响其他学生正常学习、在其他人眼中的“坏孩子”,教师也必须要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来看待他,来教学。要鼓励学生把自己最真实的想法表达出来,尽管有时这种想法在我们成人看来是错误的,不可理解的。对待个别有逆反心理的学生,教师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绝对不能以牙还牙,更不能简单处分了事。要和学生充分交流和沟通。作为高中学生,正处于心理敏感时期,教师的一举一动很容易对他们产生巨大的影响。在课堂上,用简单粗暴的语言或行动来压制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只会让学生从心底产生反感。或许当时的纪律是保证了,教学计划是完成了,但也由此失去了学生对老师的尊重和信任,就不是疏而是堵了。同时,把个人的主观情绪带入课堂,最终只会让学生对老师失望,并最终慢慢疏远你。因此,教师一定要以积极的心态来完成教学,要控制自己的主观情绪,用正确的方法去引导学生,让学生跟老师达到平等和谐。那种以堵代疏,以批评代替教育的做法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使得学生的行为得不到理解,拉大了师生间的距离,并造成学生的封闭心理或逆反心理。

有很多学生不愿意在课堂上给予真实的思想反馈,他们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他们羞于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往往说的和做的完全是两回事。学生不再像童年时期那样乐意表达自己的想法与观点。然而,这并不说明他们没有想法,他们的内心世界其实是非常丰富的,面对越来越多的外界刺激,他们的心智成熟能力远远跟不上生理成熟的水平,特别是面对一些青春期的问题,如何与人相处和自主学习的问题,还有就是家庭生活中,自己与父母之间的沟通,父母两人之间的问题都成为当今学生的困扰。不得不承认,现在有很多高中学生,他们会因为喜欢这个老师而喜欢这门学科,会因为喜欢这个老师而在课堂上给予高度的关注。因此,在课外适时地给予沟通和交流将大大有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更重要的是,通过课堂外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来吸引学生聚焦课堂,达到高中目标: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学习。

篇6:如何在教学中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如何在教学中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教学活动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在教学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的根本,能充分发挥师生主体能动性.

作 者:李燕林 作者单位:韶关学院医学院,广东,韶关,512026刊 名: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LIAONING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INSTITUTE年,卷(期):20(12)分类号:关键词:

篇7: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原动力,对提高课堂效益是十分重要的,关系融洽,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调动起学生极大的热情去参与;反之,不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苦学,使学生厌学,则严重阻碍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当然更谈不上课堂效益的提高。和谐师生关系,还应注意提高自身素质,用自己的身心去影响,用自己的激情去诱发,用自己的热情去感染,使学生和你协调一致,创设愉快的教学情境,努力提高学习效率。苏联教育家列·符·赞科夫曾说:“不应当把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而充实的精神生活理解成连续不断地紧张状态,所谓学生的生活并不是指让每一个人单独地去苦思冥想。是在跟教师、跟同学一起交谈自己的想法,有时是相互争论。这里面有游戏的成份、有开玩笑,也有笑声„„当然,在课堂上的生活,毕竟是以学习为主的一种精神存在的特殊形式。可是,只要是真正的,有血有肉的,不故意造作的生活,它就会是既自由自在,又丰富多彩的。以往在自己曾经教过的学生中总感到在教育上有缺陷的,是有深刻体会的。在一组毕业生调查中,请他们回答问题:学校在哪一点上没有教好你们?“学校很少教会我们创造性和独立性”,“我们缺少勇气替自己作主,常把自己的学习问题推给老师和家长去决定”,“学校里我们很少思考,更多的是枯燥乏味的背书”,毕业生的这些话无不触动着我们每一位教师的心,难道这不也是当今整个教育界所面临的问题吗?我认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全动性、创造性的原动力,对提高课堂效益是十分重要的。关系融洽,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调动起学生的极大热情去参与学习。反之,不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苦学,使学生厌学,则严重阻碍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当然更谈不上课堂效益的提高。

使学生乐学,教师必须运用行之有效的方法,首先要教育学生端正学习动机。通过改善教学活动中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教育家加里指出: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区别于父子和母女,区别于兄弟姐妹,区别于朋友同事,在教育活动中不可忽视。无数的教育实践证明,师生关系融洽和谐,教学效果就越好,反之,教学效果就愈差,几年来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感到:建立和谐的教与愉快的学的师生关系是实施乐学教育和提高教育质量的首要前提,诚然建立和谐融洽,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进活动,但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教师的理智、情感和教育方法,第一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尊重是教育的前提。教师要既做先生,又做学生,只要尊重学生,才能取得学生对你的信赖,此时教育教学才有可能走向自由。例如当学生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时有困难,老师此时一定要用心去点拨学生启发思维,切不可简单生硬地要求学生坐下,一定要给学生回答正确创造条件,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体会出掌握知识后的快乐,第二要热爱学生。我们都知道,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这是教育的真理,热爱是教育的保证,教师热爱学生与学生热爱教师互为条件。没有教师的挚爱,也就不可能有学生的乐学,因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思想、情感、知识的综合载体。第三要了解学生,因为没有对学生的思想、心理和行为的观察与了解,我们的教育就难免是偶然的教育目的,教学更是如此,不了解学生的学情,何以指导学生的学习,乐学也就只能是缘木求鱼,教师必须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深入了解每个孩子的学习情况,知道他们了解他们的学习水平,分别对他们提出不同的要求,对每个学生都要有相应的标准,让他们跳一跳,够一够,达到在原有的起点,切合自己的实际来有所提高,否则,标准低了,学生学起来注意力不易集中,觉得不够解渴,造成兴趣提不起来;标准高了,学生容易丧失信心,失去积极学习的主动性,因此,老师在给学生设计提问时,一是要因人而异,恰到好处地去进行学习,使学生感到学习是无止境的,只有坚持不懈地学,才能掌握好更多的知识。

其次,要想提高课堂效益,教师必须创设好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美好的情境,可使学生产生巨大的感染力,激发出思维的极大活力,为学生乐学创造了条件,第一,教师要在讲授对话、课文时,巧妙构思,随之介绍一些外国的风土人情、文化背景,名人钦事,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正像叶圣陶先生所说的那样:当教师像帮助小孩走路,扶他一把,要随时准备放,能放手就放手,在教学中要“学会”到“会学”转化,指导学法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这也是高中英语教学大纲中的目标之一。例如:对话教学,老师可先带学生共同操练;然后让学生自己模仿练习,还可以让他们表演小品。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从而巩固所学的知识。

另外,提高课堂效益,教师必须要优化自己所教学科的课堂结构,首先要形成活泼进取的学习气氛,变死学为活学,无论对话、课文还是写作、都要避免死教、死学,老师一是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无论是课堂提问板书、练习等教学活动都要注意让学生保持浓厚的兴趣,在良好的学习气氛中,丰富知识,增强智能。第二,要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学习是一切正常人的基本需要,学生的学习既是自身的任务,又是自身的需要,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对学生学习需要的满足。当然,由于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潜能和学习水平不同,其学习需要也不同,教学中就要不同对待。有的需要点泼,有的需要辅导,有的需要鼓励,有的需要补课,尤其是对学习基础差、接受能力慢的学生,教师要善于查缺补漏,下到功夫。第三要减轻学生的负担,发展个性特长,语言学科注意发展个性特长,既要学扎实,又应学得轻松,然而机械地死记硬背给学生造成了严重的负担,如:几十遍地抄词,千篇一律地机械重复,严重地忽视了教学理论与记忆规律。改变这种有百害而无一益的教学弊病是优化教学过程的需要。因为它对于学生不只是一种负担,更是一种对学习发展和学习情绪的摧残。

篇8: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

一、威胁恐吓型

“明天叫你家长来, 叫不来, 你就别上课了。”“你好好想想, 想不通, 就别回家了。”“给我滚出教室!”“叫家长把你领回去。”

伤害性:会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 进一步激化矛盾, 不利于事情的解决或弥补。

二、惩罚型

“今天怎么又来晚了, 别进来, 站在门口。”“现在正在上课, 你在那里做什么小动作, 给我站起来。”“这样简单的都会写错, 你给我写×遍。”“又忘记做值日了, 罚你做×天。”

伤害性:会使学生对学习或工作失去兴趣, 敷衍了事, 严重的还会激起学生的反抗心理, 进一步激化矛盾。

三、不负责任型

“你这样, 我没办法教你了, 给我滚出去, 我不想再看见你。”“不想学, 你就一旁玩去吧。”“你这样学不好可不要怪我, 我概不负责。”

伤害性:会进一步疏远师生间的关系, 以后很难有机会或借口进行交流、沟通、弥补, 使双方对彼此都失去信心, 更严重的会使学生从此对自己失去信心, 从而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态。

四、指责训斥型

“咱们班的脸都让你丢尽了。”“你给我住嘴!”“这是你第几次忘交作业了?真是屡教不改。”

伤害性:会使学生觉得在同学面前丢尽了面子, 从而在心里一直责怪老师, 反而忘了反省, 不利于学生及时改正缺点。

五、挖苦讽刺型

“你是不是觉得你比别人水平高, 你是不是认为你比别人能行。”“又忘了带作业, 你怎么不把自己也忘了带。”“你的脸皮真厚, 要是我, 早找个地缝钻进去了。”“你可真行啊!”“没听清楚?你上课怎么不带耳朵啊。”

伤害性:会使学生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 对自己失去信心, 对前途一片渺茫。

六、蔑视污辱型

“你真是害群之马。”“遇到你这样的学生算我倒霉了。”“我已经讲了两遍了, 怎么还不懂?”“瞧你这样, 你爸妈也好不到哪儿去, 真是没教养。”“你怎么脸皮这么厚, 不知羞耻。”

伤害性:有损学生尊严, 有辱学生人格, 会给学生留下一辈子阴影。

寄语的作用

教师的职责不但是释疑、解惑, 更重要的是“树人”。在社会上大力倡导文明用语的今天, 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文明的传播者, 更应该杜绝忌语, 提倡寄语。这对孩子产生的影响是深远的。一句春风般的寄语, 胜过十句训斥, 它会一直温暖到学生的心里。像路标, 像舵手, 为学生指明和纠正前进的方向。教师对学生说寄语, 真正体现了新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让每一个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和帮助, 从而达到促进学生不断发展的目的。

问题与思考

1. 教师不说“忌语”, 改说“寄语”, 这是一项意义深远的举措, 但怎样施行, 怎样考核却是一个难题。因此, 当务之急是制定相应的监督制约机制来保证这项举措的落实, 通过严厉的强制性措施, 引导教师从依靠简单粗暴的方法管理、教育学生, 转移到认真研究教育教学规律、认知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 运用科学的人性化的方法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从而使教育人性化的特点得以回归和彰显, 为学生营造一个公平、宽松、和谐的受教育环境。

2. 影响教育的因素很多, 学校、家庭、社会……教师不说忌语, 改说寄语, 固然能为教育开拓一片净土, 但仅仅靠学校这片净土是远远不够的, 应该制订相应的“家庭寄语”、“社会寄语”, 提倡整个社会都讲规范的文明语言, 从根本上杜绝一切不文明的言语, 从而为孩子的成长开垦出一片肥沃的净土。

3. 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直接实施者, 一切跟教育有关的新举措, 教师都是首当其冲, 人们往往只看重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 只强调教师的奉献精神与责任感, 而很少关注教师所承担的工作量和承受的工作压力以及工作环境。据有关调查研究表明, 中小学教师存在心理障碍的比率超过40%。对大量体罚事件的剖析显示, 所发生的绝大多数体罚并不是由于教师的法制观念少淡泊或缺乏职业道德所致, 而是由于教师心理压力过大, 焦虑过度, 以致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而造成的。造成中小学教师心理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一是教师所承担的多重角色带来的心理冲突;二是来自生活和工作的多重压力;三是教师自我心理调控能力不足以及缺乏心理问题排解、疏导渠道。如何解决中小学教师存有的心理健康问题, 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4. 教师非圣贤, 总会有生气发火的时候, 何况他们的教育对象年幼的儿童。怎样使教师在生气的时候说出的话也充满教育的哲理、生活的哲理、人生的哲理, 这就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思想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 具有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储备专业的科学文化知识。因此, 为今之计, 并不是头痛医头, 脚痛医脚, 怎样提高教师师德水平、促进教师专

参考文献

[1]郭启明, 教师语言艺术, (M) 北京, 语文出版社, 1993

[2]宋永培, 中国文化语言学辞, (M) 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3

篇9: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

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中心,要求教师与学生平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交往、互动的过程。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因而必须在师生间建立起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由原来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和促进者。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地位是平等的,教师的作风是民主的。建立这种关系需要教师用自己的真情去关怀、爱护学生,宽容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信任学生,鼓励学生。我们平时所说的“差生”并不是真的一无是处。活生生的学生毕竟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是吗?人虽各不相同,但总“你有你的高招,我有我的绝活”。古人云:“天生我材必有用。”我们大家不能用智育这把尺子,具体说就是用考试成绩来衡量学生,一好百好,一差皆差。要让他们提高学习积极性,最重要的是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先抓住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帮助“差生”找一个适度的竞争目标。新的教育理念告诉我们,我们的教育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使学生成人、成材。成人是首要的,是第一位的。成材就得服务于社会和他人,造福于社会和他人。严格意义上说,所有木头都可以称作木材,只是有大小之分,大材大用,小材小用;大材可以用于建筑,硬材可以用于雕刻,就是一块下脚料甚至“朽木”,不也可以当柴烧吗?不也同样发热发光吗?这些都是观念问题。由此教育工作者对眼中所谓的差生不能冷眼相待,甚至不屑一顾,横加指责,要使他们敢想、敢说、敢做,自由地思考和想象,最终从“差生”转变为“优等生”。

二、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以教师的人格魅力感召学生。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对学生的理解、宽容和尊重,意味着教师的教育更深刻,教育手段更成熟。教师必须增强自身的道德修养,提高认识,陶冶情感,锻炼意志,同时特别要重视启发、诱导和扩充教师的真善美的愿望,唤起教师自我教育、自我改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实现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的良好结合,摒弃那种居高临下、强制的、训诫的德育方式,代之以平等的为他人着想的德育方式教书育人。

三、勤于质疑,提高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新课程教学中参与式教学能调动和爱护学生质疑的积极性,更好地营造一个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质疑,平等探讨问题的气氛。具体的方法可分为:一是自问自答式。要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做到“求知不教一疑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自己问自己,自己想法解决。二是切磋互动式。在教学过程中的各种要素中,教师和学生是最活跃的因素,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相互质疑、合作互动,“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四、让学生参与课堂的实践。引导学生在亲身的“做”和“行动”中获取知识,领悟道理,学会方法,发展能力。首先,对教学内容进行生活化处理。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要素和契机,广泛收集现实生活相关的材料和问题,才能创设生动活泼的实践情景,激发学生参与实践、亲自体验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自主探究的创造性。其次,在课堂教学中增强实践环节。通过实物、图像、教师的演示实验、学生动手操作等,使学生在相互讨论,相互帮助,相互竞争中,激发起参与创新的主动性,形成良好的创新探索的习惯。

五、要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在教学中自己是否做到了平等、民主,教后要经常反思,检视自己在教学中有没有压制学生的学习欲望,有没有耐心听学生的意见,有没有训斥、打击学生。要思考今后将如何改进、矫正自己的教学行为,采取哪些措施和方法。没有反思就没有教学上的进步,经常反思才会有长足的进步。

以上几点便是我们通过听课、评课所得到的粗浅的感想。总之,通过两年的参与式教学实践,我泉山镇中小学校已逐步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课堂上学生参与式的环节多了,教师一言堂的现象少了,参与式教学理念已渗透到课堂,师生能平等参与,真诚合作,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在不断参与教学的过程中,语言表达能力、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等得到了相应发展,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通过均衡教育资源,开展参与式教学、送教下校、课堂教学评优等活动,目前,学区整体教育水平上升了。2009年泉山镇小学六年级毕业考试语文、数学平均成绩分别为90分、93分,校际相差不到5分;泉山中学2009年初中毕业会考“九科”合格率为76.18%,较之2007年的53.38%上升了22.8个百分点。实践证明,“参与式教学”更是以催化剂的形式促进了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的整合,值得借鉴和深化。

篇10: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

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思维活跃,敢想、敢说、敢问、敢于发表意见。本着教学相长的原则,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热爱、信任、尊重每一个学生,不要偏执地认为有的学生不喜欢自己的课,是在作对,表现自我,其实那已经在给我们教师传递一种信息、一种暗示,老师只要留心,稍作引导,就会从他们身上发现教学的亮点,其教学效果也会事半功倍的。教师要满足每位学生的表现欲,巧妙运用激励性语言、动作、神态,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鼓励学生勇于挑战自我。当学生的表现不完善时,教师应首先肯定他们的思维意识,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维持学习的热情。其次,让他们相信艺术是相通的,“没有什么不可能”!

篇11: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

浅谈语文教学中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文/丰 宁

摘 要: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语文教学是一种语言教学,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良好的师生关系有益于开展教学活动,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重点阐述了什么是师生关系以及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并针对在语文教学中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做出了有益的构想和探索。

关键词:语文教学;师生关系;和谐;构建途径

师生关系是教学活动过程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无时无刻不影响着教学活动的组织及效果,影响着学生的学业成绩,甚至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学实践表明,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有着巨大的教育“亲和力”。学生对老师的感情可以迁移到学习上,从而可以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良好的学习效果。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也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由此可见,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是多么重要。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在进一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学习和探究使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人生价值观,为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打下最扎实的基础。

一、何谓师生关系

在教师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关系莫过于师生关系。所谓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这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还是师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价值、生命意义的具体表现。

师生之间的现实关系是不断变化和丰富多样的,特别是在新型社会及教育理念下,也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只有全方位关心和了解学生,让他们除了尊敬教师之外,更多地把教师当成一个依靠,对教师百分之百的信任,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事半功倍,才能引导学生积极地朝良性方面发展,帮助他们取得良好成绩的同时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语文教学中师生关系的重要性

语文学科和数、理、化相比,是一门充满感性色彩的学科。语文课程中具有大量具体形象的、带有个人情感和主观色彩的内容。由于个人的知识背景、生活经验、体悟的角度等方面的差异,面对同样的作品人们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正应如此,更应该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体现以“学生为本”,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教师形成一种交流上的互动。使学生愿意敞开心扉接受教育活动,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语文课程应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的,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要完成这一目标必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要建立这种新型而和谐的师生关系,就必须使学生享受语文课堂学习的快乐,体验学习中的平等、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同时也能得到教师与同伴的激励、鞭策、感化、鼓舞、召唤、指导。

三、如何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

首先,新型而和谐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的平等。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它的核心是师生的心理相容、心灵的相互接纳,形成师生至爱、真挚的情感关系。因此,建立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起着主导性的作用。众所周知,在延续了几千年的中国封建教育中“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甚至“师生如君臣”的观念根深蒂固。纵观我们的教育现状,“师道尊严”观念的惯性仍很大。在这种观念的导向下,我们的和谐师生关系是很难建立的。因此,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从所谓的“师道尊严”的权威中解脱出来,俯下身子去聆听学生的心声。从语文课堂的主导者转变为参与者,以决定学生该学什么、怎样学的主宰者转变为学生合作学习的伙伴,在得到学生尊重的同时,更多地从生活中去关心学生,做到有威信而不是畏惧。有很多语文教师心中都有先进生和后进生的区别,并将这种区别运用到教学上,这是不可取的。比如,在宣布学生的考试成绩时,有些教师总是按照高分到低分的顺序。在对待学生的时候,对所谓的优等生就“和颜悦色”,对所谓的后进生“冷若冰霜”,这都是不可取的教育方法。因为教师的歧视和偏心会打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挫伤自信心,从而导致他们拒绝教师的一切要求,产生逆反心理,自暴自弃,觉得前途渺茫,最终就会走向由厌学到弃学之路。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平等对待学生,做到一视同仁。把学生看做是自己的孩子,才能发现不同学生的“闪光点”。在对待学生的错误时应换位思考,批评学生时要维护学生尊严,切不可人格侮辱。教师本人有了错误也应该勇于说对不起,并注意改正。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教师尊重学生就等于尊重自己,尊重教育。

其次,要转变教学观念,在改进教学方法上下功夫。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因此,运用学生容易接受的教学方法,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关键。这就要求我们每位语文教学工作者,从思想上去重视学生,从行动上去研究学生。尤其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引导学生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更主要的是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作者内心,而不是单纯的识字写字。教师要注意新课标的要求和内容,把握教材的精髓,引导学生读书感悟语言文字表达的情感。在课堂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减少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量,增加学生的活动量。拓宽学生的参与面,鼓励学生在课堂外自学,给予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我们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中,尽量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和参与的各种学习氛围,使每一位学生和教师一起参与学习,形成一种在自学基础上相互帮助、共同提高的合作学习环境,打破以往每节课都是教师以讲为主。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上,让他们去感受、体验、总结后教师再去指导,这样不仅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还能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要积极创造机会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都是教师自己精心设计问题引入、展开的,学生提出了什么问题我们不知道;学生是否应该提出问题,我们也不考虑。这些都是以往传统教学中的弊端,是必须被淘汰的。

再次,在课堂教学中难免会有违反纪律的学生,怎样对待课堂的违纪现象是一门艺术,它关系到教师对课堂的调控,关系到师生的和谐关系。一句看似简单的训斥,损伤的学生的自尊,影响的是课堂的氛围,更重要的是师生间的和谐关系受到影响。因此,对待违纪学生时切忌简单粗暴,但也不能放任自流。几句幽默风趣的语言胜过任何说教。

总之,语文教学中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漫长的探索过程,教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个人素质的高低不仅影响教学水平的发挥,在师生关系上更决定了学生对教师的态度。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加强学习,增强敬业精神,提高业务水平,提高自身素质来吸引学生,尊重、关怀和理解学生。在建立和谐社会的今天,在语文课堂上建立一种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

上一篇:开设路口申请书下一篇:写快乐的心事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