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生减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024-07-21

为学生减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通用14篇)

篇1:为学生减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为学生减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核心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强调“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课堂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主战场,在教学模式灵活多变的大背景下,只有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才能改变学生被课堂的现状,才能充分调动起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才能论课堂的有效性。

上级教育主管部门进行的规范化管理虽然使学生在校的时间减少了,但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并没有减少,每一位家长对自己的孩子仍然有较高的期望。这就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如果课堂教学效率得不到保证,学生课外就得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弥补。所以,要真正为学生减负,就必须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那么,怎样才能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

一、发挥教师的导向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跟教师的课堂教学生动性和启发性有密切关系。教师在教学中,巧设一个“引人入胜”的艺术开头,激发学生认知的兴趣和情感,启发引导学生思考,为课堂教学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增加了解知识的途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重视新课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应进行精心设计:或是巧妙设置疑问;或是从上节课的内容逐步引入;或是讲寓意深长的笑话、名人轶事或典故;或采用多媒体的电化教学手段;或将几种方法相互结合,使之相得益彰。激发学生认知的兴趣和情感,启发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为课堂教学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是尤为重要的。

2.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都有好奇的心理,加上他们本身的认知水平有限,他们更喜欢直观的、具体的、多色彩的事物展示在他们的面前。教师应注意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比如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制作出多媒体课件;或利用录音、视频、典型案例、投影等直观的视觉听觉手段实施教学,增加教学内容的趣味性。这样,就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的心思引到学习上,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互动教学,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

传统的课堂教学基本上是单向“灌输式”的教学,忽视了学生的认知活动, 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学受制于教,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不到充分的体现。原因是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它需要教师与学生进行相互沟通,离开了学生的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也就难以顺利进行。教师如果对学生教得越多,给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独立思考和行动提供的机会就越少,那么教学的效果就越低。相反,如果在教学过程中紧密结合教师讲解的同时,让学生开展生动活泼的认知活动越多,那么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提高得就越快,教学的效果也就越好。因此,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鼓励学生质疑和创新,让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求知

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这样做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创新。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提问题,要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提问的环境,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充分发展。同时, 通过学生的提问,也可以了解教学效果与教学目标间的差距, 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从而调整教学、改进教法,做到因材施教,最终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3.鼓励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培养综合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习惯。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提出相关的讨论题,让学生自主、独立的开展探究活动,获得知识和技能。由于学生在进行研究性学习中,经历了困惑、焦虑、喜悦和激动等情感的变化,从而获得了大量的知识、经验,丰富和发展了兴趣爱好,从而逐渐养成了良好的思维习惯、顽强意志、科学态度和学习方法。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机会用已有的知识去认识和解决现实中的新问题,这能使他们不断认识到自己的能力,从而增强学好知识、发展自己的信心。

三、培养良好的师生情感, 使“教”与“学”相得益彰

苏霍姆林斯基把热爱学生作为教育的“奥秘”,他的座右铭就是“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因为,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要主动与学生进行交流,热情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困难,使学生对教师产生可亲、可近、可信之感;要善于鼓励、表扬、理解,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加以肯定表扬,会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任何人都有追求进步的愿望,学生更会对责任心强、专业基础扎实的教师产生崇拜心理,所以教师应努力强化个人素质,用知识和人格的魅力去吸引学生。

四、实施分层递进教学,坚持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

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使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都得到培养。传统课堂教学忽视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性,运用整齐划一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在同样的教学条件下,在同一课堂时间内,以同样的学习进度掌握同一学习内容,并期望达到同样的教学效果。这种“一刀切”的做法,致使学生的学习脱离了自己现有的基础水平。有些学生感到学习任务太重,吃不消,从而滋生厌倦、停步不前;有些学生感到学习任务太轻,吃不饱,认为学习是“小菜一碟”,缺乏挑战性,从而对学习失去兴趣。

分层递进教学充分重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和心理因素,使每个层次的学生均获得成功的愉悦感和满足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乐于接受新知识、新信息,积极思维,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这是一个快节奏的时代,落后不是表现在你不前进上,而是表现在你前进的加速度大小上,办任何事,都在追求效率,教学工作亦不例外。一堂好课的评价标准多种多样,但有一点是最基本的,那就是学生通过40分钟的一节课,获取了多少知识,学习到了何种方法。如此一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显得尤为必要。每位教师都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是有着巨大发展潜能和个别差异的个体,他们是需要教师开发的宝藏。教师必须要有伯乐和点石成金的本领,让每一位学生就都能得到健康发展并获得成功。

篇2:为学生减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提高复习效率,为学生减负

随着中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不少教师在减少学生作业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教学等方面做出了不少探索和努力.但是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们应认识到除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强化课堂教学效果之外,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学法指导也是决定着学生能否真正减轻学习负担的关键.教师的主导作用要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地给合起来.教师授教之功在于引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教师必须调动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引导学生学会用正确的方法、良好的习惯来学习,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作 者:张建 作者单位:如东县靖海初级中学,江苏,如东,226400刊 名:考试周刊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年,卷(期):“”(41)分类号:H3关键词:

篇3:为学生减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学校里教师是学生最亲近的人, 学生具有天然的“向师性”, 教师往往成为学生最直接的榜样。那么该如何通过师爱来培养和谐的师生关系呢?

1. 给害羞胆小的学生送上一份勇气, 让他们觉得老师可亲

每一个班上总有一部分学生不善于与人沟通, 害怕人际交往, 如果老师主动地向他们打开一扇门, 用热情的关怀让他们感受到与人交往的和谐, 他们自然会把老师当成知心朋友。记得开学第一天, 王某一个劲地在座位上哭, 经了解, 他是外地过来的, 平时就不怎么爱说话, 加上现在没有一个熟悉的小朋友, 因此感到不适应。我马上动员小朋友与他拉拉手, 鼓励他们互相作自我介绍, 和他一起玩游戏。很快, 王某笑了, 也愿意和我说话了, 此后, 一下课他就围着我转。

2. 帮助弱势孩子找回自尊心和自信心, 坚定他们不断向上的决心

每个班上都有一小部分相对来说成绩比较差的学生, 这部分学生往往家庭背景不是太好, 家长不够重视孩子, 所以常常会被大家忽略, 时间一长, 孩子的心理就会不健康, 学习态度会变得不端正, 甚至会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诱发“破罐子破摔”的思想。作为教师, 如果能在课堂上经常关注这些孩子, 在作业上给予他们更多的指导, 及时地给他们送去一个问候, 一个微笑, 一个赞许的目光……他们就会感受到被老师关注的温暖, 也许会觉得老师胜似父母, 从此振作起来, 积极进取。

3. 平等对待优生

班上的一些优生常常是老师眼中的“宠儿”, 但是有些孩子是宠不起的, 因此老师在与他们亲切交往的同时, 千万不能过于宠他们, 否则他们中有些孩子有可能会自高自大。

二、教师独有的教学风格

教师只有具备了符合自己知识水平、个性特点、审美情趣的教学风格, 才能使自己的实力与魅力得以充分显示。不管是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的组织, 还是偶发事件的处理、教学语言的运用, 都需要教师精心地设计和斟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勇于创新, 将知识点巧妙地、有机地结合起来, 让儿童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得到精神上的享受, 受到美的熏陶。

那么, 教师如何才能具备自己独有的教学风格呢?这就要求教师进行业务学习, 也就是开展的教研活动要适合自己专业发展的业务学习。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教师要在课堂上创设使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 就要把一些相对枯燥的问题、内容进行适当地外在包装, 对学生多提一些带有情境的问题, 以情激趣, 以趣激学,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无定法, 关键是要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 更重要的是激发他们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兴趣, 这样, 才能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较高的专业知识素养是教学风格产生的动力。古代教育家孔子说得好:“言而无文, 行之不远。”同样, 老师如果没有较高的专业素养, 学生怎么可能敬佩并喜欢他呢?要给学生一杯水, 自己先得有一桶水。教师必须不断充电, 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业务水平。

三、鼓励学生多方面去探索、去研究, 开展自主性学习

丰富的想象, 多方位的联想和大胆的假设, 才能出现异乎寻常的灵感和思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要全方位、多角度地思考问题, 要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主导作用, 不应与学生抢时间, 而应将大部分的时间留给学生, 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可运用表扬、激励等有效手段来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为学生的创造性发挥创设条件, 教师要善于思考、勤于积累、敢于改革, 将自边的、常识性的、贴近学生生活的范例运用于课堂, 走出极端化、程序化和单一化的误区。教师要及时点拨、释疑与指导, 这样学生就能从压抑状态中解脱出来, 也使课堂动起来、活起来。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 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教师应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尤其要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 从不同的角度, 进行多样化的探究。

总之, 课堂教学是一门知识, 又是一门艺术,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全力推进增效减速负进程, 要根据所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而定, 其最终目的是要达到学生的全面发展, 使学生学到知识, 提高认知能力, 学会学习, 学会做人, 学会创新, 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高效率教学。

篇4:为学生减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专研教材,精心设计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教材中既定的知识概念转化为一些具有梯度的分化问题,就要根据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借助具有内在逻辑联系或递进关系的问题来精心设计。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对思维活动过程的展开,不能代替学生自己的思维活动。因此,教师在设计活动时一定要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实际水平和学生所能接受的活动方式出发,精心设计学生活动程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参与感。促使学生思考,逐步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意义上的“主体”者。这样通过挖掘教材,设置问题,让问题在学生新的需要与原有水平之间产生冲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不断切入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不断地缩短学生原有水平与学习目标之间的距离。备教材时,教师要反复地看教材和辅导材料,吃透教材的组织结构,重点和难点,对每一章节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做到心中有数,领会教材所需达到的教学目标和素质教育的目的。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保证。

二、研究主体,寻求差异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就曾经说过:“一个教师不能无视学生的情感生活,因为那是学习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源泉。”教师要充分了解所教班的每个学生,其中可以通过多接触、多谈心、多融洽的手段和方式弄清每个学生的兴趣动机,接受能力,理解水平,个别差异;弄清每个学生的整体差异和特点,然后才能“以学论教”和“因材施教”。例如针对不同班级应有不同的教学方法,针对不同学生准备不同问题等。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立足点。

三、优化组合,多管教法

布鲁纳认为:“在学校教育教学中,所有教学计划在很大程度上将依赖于为达到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媒体。”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构建多媒体的活动情景,优化组合多种媒体,不但能够展示教学活动内容的某些细节和动态变化过程,它的即时有效的反馈和评价,也给课堂增添了无穷的魅力,使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兴趣,从而确保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并且能够激发学生多种感官协调活动,而且可以节省活动的时间和拓宽活动的空间,从而更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育理论中说:“教无定法,但教有法”。教者确实需全面考虑,恰当选择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实际上,不管什么方法,都应立足于“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实施寓教于法,寓教于乐。教师在考虑利用教学手段上也应该多种形式并进的。传统和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目的是使学生直观、形象、生动地掌握好知识,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同时懂得怎样才能学好。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过程方法。

四、精选习题,分层要求

在以前,教师搞“题海战术”的很多。布置的练习没有选择性,不管是有用无用,是否重复等,就摆出了一大堆,学生苦不堪言,穷于应付,事倍功半。现在要减负,就必须精选习题,精心琢磨,自编自拟也必不可少,这样的习题目的性更强,减负增效更明显。准备好了的习题可早作准备,或写在黑板上,或写在投影片上。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教师还要考虑习题难易程度要有度,以及学生完成达到的达成度等,所以布置练习题时要分层要求,即不同的学生完成不同的题目。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措施。

五、作业适量,及时批阅

教者应及时批改 课堂或课后作业,决不能拖沓,这样的目的就是:以便获得及时有效的反馈信息,从而进行针对性的评讲和纠正典型的错误。对存在问题多的个别学生可以进行个别辅导,让他们真正搞清课堂上应掌握的内容,这样才能消化上节课的“夹生饭”;若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可以拣一个时间或在下一节课复习时间里去重点澄清。若能长期坚持这样做下去,定能形成良性循环,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让学生更加明确了知识,更加完善了知识系统,定能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环节。

篇5:为学生减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新黄浦实验学校刘 琼

随着二期课改的深入进行,牛津教材已在各校各年级中被广泛的使用于日常英语课堂教学之中。不同于以往传统教材,牛津教材的编排体系为“building blocks”,采用“功能--结构--主题--任务”相结合的途径设计教材。它把学生作为英语学习的主体,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的语言水平在原有的 “block”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加深加宽以获得提高。这样每隔一个阶段再次出现呈螺旋状循环上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持续的发展。牛津教材十分重视英语作为语言工具的功能性和交际性,因此在每个单元都设置了各种真实生动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情况,让学生在这些情景中能自然,真实的学习并使用英语。

如何用好这套教材,课堂教学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要在40分钟内运用行之有效的方法提高教学效率,保证学生课堂内的有效学习。

一、创情景,重习得

任何一种语言,它的主要作用都是被用来与别人交流,沟通。英语也不例外。学习它的最终目的就是能熟练正确的用英语进行思维、交流。因此语言的学习不能脱离环境而独立存在与某些语法点和句型中。

牛津教材的每个单元为我们提供了真实的生活情景。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就最大化的利用所给的各种情景,精心设计安排,创设相应甚至更多的情景,让学生在更多,更真实的语境中通过交谈,身临其境的边学边用,展开有意义的操练,使他们最终习得语言。这样的教学不枯燥,呆板,学生学的自然而开心。如四年级Class Picnic一课教学中,教师在已完成前几个单元教学的基础上实际了一个班级集体去野外郊游聚餐的情景。在新课引入之初就放入情景,教师告诉全班大家将要去郊游野餐并和学生一起讨论要为这次活动

准备哪些东西。学生在讨论中自然学习了新的单词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性的操练了 “What do you want for the picnic?I want...”能句型。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分小组,齐合作

在以往的课堂中,只有被老师请到发言的学生才能有开口说的机会,而其他同学大部分时间只能做听众。但若以小组为单位组织课堂教学,让学生在小组中你说我听,我说你听一起交流。那每位学生在同一单元时间内说的机会无疑增加了许多,口头表达能力锻炼的机率大大高于一般形式的个别提问与回答。这样课堂效率亦得到了提高。

而且,小组对于集体大课堂而言是一个更开放、更安全的环境。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可以更放松的畅所欲言。这对于一些缺乏信心,不敢发言的less able students的开口练习尤为有效。在合作活动中,小组成员之间可以互教互学,互相交流,彼此争论,共同提高。这样的活动对于学生自信心的建立与培养有很大的帮助。

三、分层次、定目标

我们在每个单元备课时不仅备教材而且备学生。所谓备学生就是针对学生具体情况设计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安排及各环节的具体教学步骤。如同手指各有长短,每个教学班的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存在着差异性。因此在备课时不仅备教材内容更要备学生,要考虑到不同学生的能力与需求把教学目标分层处理。

每节课制定基础目标和发展目标,在完成课内目标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适当的扩展。而扩展的内容即发展目标对less able students只要求理解和认知,对more able students则进一步要求在理解的层次上加以运用。对不同层次学生作不同要求符合学生的特点,使他们在拓展课本外知识的同时学的轻松愉快没有负担,课堂效率自然得到了提高。如教学5 A交

通工具一课时,课内目标是掌握句型 “How do you go to school?” “I go to school on foot / by bike / by car / by train”。教师在设计这一环节时首先引入了一些年龄、职业各不相同的人。在交待他们的背景之后,教师创设了不同职业、层次的人各自出门去不同的目的地的情景。要求学生结合各自已有的生活经验讨论这些人所选用的交通工具。学生立刻兴致勃勃的分组讨论。结果除了课本内提供的交通工具之外又扩展了airplane, motorcycle, taxi和boat等工具。教师马上汇总这些相关词汇再进行替换练习。课后大部分学生不仅掌握了课本上的单词、句型对扩展的单词及人称亦早已熟记在心。还有个别学生虽然不能立刻运用但也有基本了解。

篇6:为学生减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激发中职学生学习兴趣,有效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成都双流建设职业技术学校 李成凤

【摘 要】本文从中职学生学习现状调查入手,分析原因,得出要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提高中职语文课堂教学质量,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结论。并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激发中职生学习语文兴趣的一些方法。

【关键词】激发 中职学生 语文 兴趣

语文课堂本应是学生精神活动的乐土,学生灵魂的家园。然而中职学校的语文课堂却往往使老师陷入了尴尬境地。上课睡觉、看课外书、作业等现象比比皆是,整个课堂死气沉沉,也成了老师唱独角戏的场所。一问三不知,只好自问自答。在我们身边总听到这样的感叹:在中职学校当语文老师真没意思。面对这样的境地,老师也越来越没有激情,学生学习也越来越没有兴趣,语文教学也成为无效教学。如何激发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结合近一年时间的教学研究与实践,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强调语文的功用,使学生认识到学好语文的重要性

语文是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的学科,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学科。中职阶段的学习是学生走向社会的过渡阶段,是为中职学生走上社会打基础的阶段。任何知识或信息都要以语言文字的形式表现出来,不理解就谈不上进一步学习。如果专业课是“硬件”,那语文课就是“软件”。语文课不学好,那将影响其技能的发挥。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要让学生明白语文的重要性,明白学好语文不仅仅是为了考试及格,而是真正为了自己以后走上社会打下基础。

二、提升教师的自身素质,使学生“亲其师则信其道”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只有让学生喜欢你,学生才会喜欢上你的课。而教师的表情、姿态、语言、手势,都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兴趣。教师的道德伦理素质、专业文化素质、教学技能素质、学科综合素质等对学生有着深远的影响。如果广大语文老师能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并实践于自身,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自然就会与日俱增。

三、巧设导语,使学生一上课便有个良好的开端

上课前的导语设计的好不好,对一堂课来说尤其重要。特级教师魏书生在《语文教学》里说:“导语设计得好,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一堂课有个良好的开端。” 一节课刚开始,如果教师一开口就说:“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全无新意,完全没有号召性,学生的兴趣瞬间消失。长此以往,学生心中的那种期盼就消失了。导入有很多的办法:故弄玄虚型、故事导入型、情景设置型、设疑引入型……不一而足,每种都有它的特点。(语文教学论文 )教师能够很好地安排,学生就会心存期盼,心有所问。例如:在上《赤壁怀古》时,我在导入设计中会让学生先听《三国》中的主题曲,再赏析三国中的英雄人物,最后导入我们的作者苏轼也非常崇拜三国时的一位英雄,他是谁呢?设疑激趣,这样全班学生的情绪很快就进入到学习中。好的导语像磁石,能把人们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过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

四、利用多种信息技术手段,创设乐学氛围

前苏联心理学家赞可夫主张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重视学生的“情绪生活”,设法营造一个愉快、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语文教学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必须创设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在教学中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信息技术媒体集“声、色、画、乐”于一体,色彩丰富的画面、生动可感的声音均有利于创设特定的情境。因而,利用信息技术媒体的有利条件进行语文教学,便能创设一种轻松而活泼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爱学”、“乐学”,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上《画里阴晴》时,我让学生通过多媒体赏析中西方的`水墨画和油彩画的不同特点,利于让其感受画里阴晴的内在含义,学生兴趣很浓厚。本来以为很枯燥的课文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上的有声有色。在教学诗歌时,配以画面、音乐去刺激学生的听视觉,从而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五、与专业接轨,设计与专业相关的教学内容

针对之前的原因分析,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远大于学习语文的兴趣,如果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与专业接轨,就能实现语文教学与专业技能的最大交融。语文教学中的听说读写都可以结合专业设置情境,如作文可以让计算机专业学生写作一个计算机组装过程。在教学《列车上的偶然相遇》时,可以根据不同的专业调查、收集本专业职业道德品质。这就要求教师要了解各专业特点,选择性地将适应学生专业需要的教学内容纳入语文教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六、从丰富的教学内容、多样的教学模式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单一的教学模式,会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会对教学内容感到枯燥乏味。因此,应经常变换教学模式,如讨论课、探究课、活动课等多种形式的交叉采用,可以让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如果我们在语文教学的一个阶段后,采用朗读课文精彩片段比赛;对一些社会现象进行正反方的观点辩论大讨论;利用重要节日举行征文、演讲比赛;甚至是书法比赛等多样化的语文教学活动,这样有计划地穿插入正规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必将引领职校学生朝着乐意、主动地参加到学习语文的行列里发展。我想只要我们每一个职校语文教师有心、用心的在语文课中尝试丰富课堂教学形式,运用新颖多样的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从而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7:为学生减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于学案教学法的几点反思

成都三十七中化学组李彬

大家好,首先感谢邓老师和崔老师给我在这里发言机会,我来自于一所普通中学,37中,学案教学法在我区推进了多年,在我们坚持使用学案教学法的过程中,尝到了甜头,体会到了成功,同时,也遇到以一些困惑。在此,我把这几年在教学中,特别是在高三复习阶段使用学案教学法的一些得失总结如下,希望得到大家的指正。

一、关于学案教学法的基本格式:

在学案教学过程中,学案的设计一般要有几个基本格式:①学习目标②知识摸底——在新课的学习中,知识摸底是以前一节课的知识复习的面貌出现的,这部分也包括前一节课结束时,老师预留的与本节课知识相关的内容。③知识回顾(如果是新课,就以新知学习的形式出现),该部分内容为教师前一节课时,预留的预习内容,本部分的内容主要是检查学生自学情况。④知识过手。以近几届学生易错点以及近几年考试(会考、调研考试、全国各地的模拟考试、高考等)的高频考点以及易错题型为载体,进行课堂实战。⑤知识升华。本部分内容为教师引导学生,对练习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经典的结论、易错点等进行归纳总结,本部分的关键点是,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只能去引导,而不是讲述,只是帮助学生归纳出结论。⑥课后习题(课后习题要注重挖掘教材习题的内涵——比如对教材上的课后作业的适当拓展、对学生实验的适当改进、对实验习题的设计等等)⑦课后预习提纲。

对于实验的改进,我在这里举一个例子:高二教材第六章第六节 乙酸 羧酸中演示实验6-11:乙酸乙酯在水、硫酸、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水解,其水解程度只能靠鼻子闻气味来判断,在课堂上老师演示的时候,现象不明显,因此我们借鉴他人的经验,进行改进——不用鼻子,而靠眼睛来看。大部分漆均可溶于乙酸乙酯,为方便,可选一些干的油漆膜进行染色,如把一支红漆面的铅笔浸于乙酸乙酯中片刻,即能把液体染成红色,这一类颜料均不溶于水。当然也可以对水层进行染色,具体方法可见下面操作的实例:

1).在三支中号试管中分别注入2毫升蒸馏水,再依次分别加入2毫升蒸馏水、2毫升16%硫酸、2毫升20%NaOH溶液。

2).在碱液试管中滴加十几滴石蕊溶液,另两支试管各滴加十几

滴甲基橙指示剂(对水层进行染色)。

3).在三支试管中各加入2毫升乙酸乙酯,振荡后静置,可明显

看到有不同颜色的分层。

在一烧杯中注入水,置于石棉网上加热,将三支试管插入其中

进行水浴加热。加热约5分钟(其间注意振荡),即可明显看到

三支试管的水解程度不同。根据颜色的不同还可区别哪一支是

碱液,哪一支是酸,哪一支是蒸馏水。

二、力争做到教材、学案、例题以及课外资料的无缝衔接。

对于学案设计,个人观点是,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每位教师要

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学案的设计。在设计过程中,要注重把握知识和例题的梯度,尽量避免在高一阶段,就大规模的演练高考难度甚至超越高考难度的题目,题目难度的跨度不宜太大,应该从教材和近几年高考中挖掘出学案的设计中心,特别围绕历届学生在该章节各知识的易错点,以及高考的高频考点进行设计,也就是以教材为基本骨架,进行授课,不能完全脱离了教材(在高三的总复习中,有经验的老教师,经常会犯脱离教材而单纯依赖复习资料以及学案进行复习的错误)。我在复习过程中,就严格要求学生手边要有五本化学教材,以及从高一到高三我们使用过的课外资料。当遇到了学生对于以往所学知识产生了遗忘,马上师生共同翻看教材,当然,翻看教材并非只是看看书,还要求学生在所翻看处留下蛛丝马迹,换句话说,不光动手,还要动脑,达到手脑并用,增强记忆。再要求学生在学案中,写下教材的章节以及页码。也就是所谓的链接,将来复习的时候,可以教材、资料、学案同步回顾。

三、学案的设计中,要有师生的个性。

在学案设计中,要预留出师生精彩总结的空间。当然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在进行总结时,一定要注重自身的角色定位,老师在归纳总结中的角色,只是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教师只能起到煽风点火的作用,放手让学生思考归纳,我们老师只作适当的补充。从而得出简洁明了并且大家易于记忆的结论。尽量在归纳总结过程中,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同时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让学生感受总结自我,超越自我的快感。比如:当我们在练习中出现了向溶液种逐滴加入稀盐酸,出现浑浊现象的题目时,就引导学生分析:盐酸是HCl的水溶液,含有Cl和H,与Cl-反应出现浑浊的:Ag,Ag(NH3)2,与H反应出现浑浊的有:①SiO3;② AlO2;③苯酚钠;④S2O3;⑤S与SO3混合溶液等;同时,盐酸是电解质溶液,一些胶体如Fe(OH)

3、Al(OH)3等胶体,当然,若继续滴加盐酸至过量,该沉淀则会溶解。)

四、要适当的变通,不要总是按部就班。

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课前设计所没有预料到的共通性问题时,这个时候,不能为了完成学案的内容,而置共同性问题而不顾。我们应该先解决掉学生当前问题,再进行预设问题的教学。虽然可能本节课无法完成学案内容,但我们还有的是时间——毕竟教学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老师面对学生,跟工人面对流水线上的产品毕竟有本质上的区别。同时,我们应该清楚,我们还有的是时间,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并非只是今天这一节课。完全可以在下一节课中,协调好时间,将今天没有解决的问题解决掉从而完成教学任务。

五、学案使用中,要给学生思考和动手书写的时间。

过去我们总是拿着教材,按照自己的方式上课,学生习惯了被动地接受,不知自己下一步该作什么。因此,我们在设计学案的时候,要让学生明确他该干什么,并且一定要给学生——特别是中等生有思考和练习以及小结的时间,因为现在很多学校的教室都配备了多媒体设备,老师上课大多使用ppt和学案,课堂容量增大,老师给予学生的信息量增大了,有时候,我们以为学生的接受也增强了,一些结论性的东西在投影的时候可能一闪而过,因此造成中等以及中等一下的学生的学案,在课堂上完成的质量不容乐观。因此,不能为了赶进度,老师就越厨代庖,学习毕竟是学生的学习,他们只有在不断的练习,不断地思考、不断地积累直接经验的过程中,才能成长起来,完成自身的超越,此所谓不经历风雨,怎么能见彩虹!

六、要藕断丝连。

在学案的尾声,要预留下一节课学案的预习提纲以及一些通过简单预习学生能完成的小练习和一些需要学生识记的知识。为下一节课的课前知识摸底作好铺垫。每个学案,既是本节课内容的学习,也是上一节课内容的 巩固以及下一节课的课前预习。

七、关于学案的完整性。

篇8:为学生减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数学教学中如何使学生学得既轻松愉快, 又高质高量完成任务, 从而减轻学生负担也是我们一直探索研究的问题。而减负的最根本还是应从教师素质入手, 让学生变苦学为乐学, 变被动为主动, 少而精地给学生布置作业。课程改革中, 采取各种教学手段,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进行激励性的鼓励, 从心灵上去关爱学生, 减轻学生心理压力, 让学生学得轻松, 学得快乐。提高教师素质的首要一点就是提高课堂效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减轻学生课内外学习负担的根本途径, 也是贯彻新课改“减负增效”理念最重要的途径。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的:

一、准备充分, 抓好备课环节

首先备教材。在上一节新课前, 反复的看教材和辅导材料, 吃透教材的组织结构, 重点和难点, 对每一章节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做到心中有数, 领会教材所需达到的教学目标和素质教育目的。要做到这些, 就要静心坐下来, 去研究, 去比较。每一节课前我都要将教材熟悉三到五遍, 做到课上不依赖课本教案, 同时预测学生会出现的问题, 及时应对, 处理好课堂中突发的教学状况。

再次备学生、备教法。要用心去了解每个班的每个学生, 通过多种方式手段弄清每个学生的兴趣、理解水平、个别差异等。弄清每个班的整体特点和差异, 然后才能“以学论教”“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教学方法, 针对不同的学生准备不同的问题。例如:我所担任的年级两个班就各有各的特点, 一班学生聪明好动, 两极分化严重, 在课堂教学时我就采取“少教多学”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教学方式, 把问题留给学生自己去解决, 让他们把多余的精力用到动手动脑里, 学得快的同学带动学得慢的, 学得好的同学讲给学得差的同学听, 这样分工合作, 促进他们共同进步。而我起一个引导者角色, 最后收集他们学到的成果, 帮助学生总结收获的知识。二班学生安静内向, 积极动脑敢于表现的学生不多。在教学过程中我就采取多鼓励多分配任务, 按照我多规定的要求时间来完成一个问题的解答。稍微取得一些成果就大大的表扬鼓励他们, 增加他们的自信心,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精心设计, 抓好教学环节

一是由旧入新, 注意引导得法。引导学生由旧知识过渡到新知识, 是为新授课做好铺垫的重要环节。合理运用过渡, 不仅便于调动学生探索新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 而且能够减缓掌握新知识的思维坡度, 使复杂的问题变得容易, 为学生顺利掌握新内容和构建新的知识结构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是突出重点, 由浅入深。例题的讲解是学习新课的关键, 因为例题是学生练习的示范性题目, 学得好能让学生举一反三, 反之则会给学生造成练习上的困难。因此, 在讲例题的时候, 教师要对例题的重难点做到心中有数, 讲课时抓住关键, 突出重点, 分散难点。在例题的教学上, 教师必须通过启发、引导、点拨, 多角度的引发学生主动、创造性的学习。学生能讲的教师一定不讲, 让学生主动的讲解。对与复杂深奥的难点, 应按照这个难点知识的层次, 逐层分散, 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从而避免学生因学习上的困难产生而产生心理负担。

三是形式多样, 注意综合利用。任何事都应一分为二的看待, 我们一方面要应用电化教学手段, 另一方面也不能忽视传统教学手段的应用。所以, 综合利用好各种教学手段, 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情境,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四是合理利用时间, 注重课堂结构。争取做到一课一得, 精讲多练, 作业当堂完成, 课后学生自学复习和预习, 没有作业负担。教师讲的精炼轻松, 学生学得牢固轻松, 这样教学效果很好。

三、有的放矢, 抓好练习环节

一是增强习题的针对性。课堂教学中,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与新授后的巩固练习有很大关系。练习是新授知识的延伸和继续, 也是巩固新知形成技能和技巧的重要途径, 及时进行巩固性的练习, 既能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又能加深对新知识的记忆。

二是增强习题的开放性。在数学教学中, 只要把封闭式教学改良, 就会变成更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开放式练习, 使学生有机会运用一系列思考策略进行活动, 以巩固和实践相关的知识技能, 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三是增强习题的趣味性。学生对数学的迷恋往往是从兴趣开始的, 由兴趣到探索, 由探索到成功, 在成功的体验中产生新的兴趣, 推动数学学习不断取得成功。但数学的严密性和抽象性往往使他们感到枯燥乏味, 要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体会到数学是那么生动、有趣、富有魅力, 强化数学练习的趣味性十分必要。

四、精简精选, 抓好课后作业

所谓精选作业, 就是教师根据教学进度, 从课本和练习册中, 把作业题精选, 或教师有针对性地自行设计数学作业题, 使学生通过做这些作业题得到所期望的发展, 而且练得恰到好处。从“质”和“量”上保证学生高效轻松完成作业任务。让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习, 让他们不把学习当成一种负担来完成, 把课后的时间还给学生, 让他们去做更多自己喜欢的有意义的事情不是更好吗?

做好新课改“减负增效”工作, 直接关系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关系到青少年一代的成长。只有我们深刻认识到“减负”的真正含义是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 我们就会在培养学生爱学习、会学习、肯于刻苦学习的路上, 勇往直前的走下去, 而且会越走路越宽。

参考文献

[1]梁宁建.《基础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5月出版.

篇9:为学生减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充分備课,提高教学效率。

上好一堂课的先决条件是备课。教师上好每一节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点。课堂是学生的阵地,是教师组织学生主动学习的阵地。在课堂活动中应该有师生互动、小组互动、生生互动,互动而不闹。上课做到清楚、新颖、准确、生动,激起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处于优良的心理态度。针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授人于渔,让学生表现在课堂、得趣于课堂,得法于课堂、得信心于课堂。

二、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率。

作为小学教师,我觉得要给学生减负,首先得清楚,教育小学生必须因材施教,我国著名教育专家孙云晓说“天才就是选择了适合他的道路,蠢才就是选择了不适合他的道路。”我们别拿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孩子比,应该给学生渗透正确的成功观,学生的进步和提高就是成功,学生选择了适合他的道路就是成功,学生健康身心、和谐人际就是成功。我们必须尊重学生的兴趣、根结合学生自身情况提出正确的期望和要求,引导他高效学习不给学生增加过重的课业负担。

三、从实际出发,提高教学效率。

给学生课业减负,从学生实际出发,要有重点,不要一概而论。滥发教辅的应从加强教辅管理入手;学校教学条件优越的,就从时间控制着手,杜绝补课;学校教学条件不好的恐怕还是应从教学效率效益如何提高进行,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一个拥有现代化教学设施和一流师资的市区学校或知名学校,与条件不好师资队伍水平不高的农村学校比较,其教学效率应该好许多,农村学校显然无法在他们那样的条件下达到一样的教学质量。“减负”的关键在教师,教师实施“减负”的关键在其自身整体素质的提高,提高课堂效率,把每一堂课上好。

四、运用不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的高效在于怎样运用吸引学生、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有效地完成教学设计的任务。这样会使孩子们在这四十分钟充分享受学习乐趣,而不是觉得学习是枯燥乏味的。这样才会使“减负”不是梦。我们要运用有效的教学,让学生充分的彰显自我,只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他们才能主动学习,探究,实践,去思考。能在合作和竞争的气氛里长大。老师要时刻关注学生学习,逐渐地为其创建展示的舞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学生的小小成绩给予认可和赞赏,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乐趣,然后信心满满的前行,使学生没有压力,感到学习的轻松,进一步达到减负的效果。

篇10:如何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所谓课堂效益,指在一定时间内课堂教学中产生的效果,学习收获是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直接收益。提高课堂效益就是在有效的时间内通过师生的默契配合形成合力而达到取得最佳教育教学效果,即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收获。下面就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粗浅地谈一些自己的体会。

深入研究,认真备课。备好课是提高课堂效益的前提。人常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师不仅要认真钻研教材,确定目标,研究教法,精选习题等,更要研究学生的学情。要精心研究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态度、兴趣爱好以及心理特点,使教学具有针对性。

优化课堂结构。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要有合理而恰当的教学结构和节奏。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就必须对传统的课堂结构进行优化。坚决去掉可有可无的教学环节合理调整各个教学环节的时间,课前的20—25分钟是学生学习的最佳时间,所以新知的教学必须要在课前的20—25分钟内完成。坚决杜绝满堂灌,学生已经会了的不讲,学生自己能看懂的不讲,教师怎么讲学生都不会的坚决不讲。事实证明,满堂灌的教学效益是极低的,不断反思、永远学习要不断反思,调整教法,增强教学的适应性,任何优秀教师都不是天生的,他们都是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探索,逐步成长起来的。,作为现代教师要有勇气正视自己的不足之处,重新审视自己的角色价值。教师要善于自我总结,及时了解教学效果。随时调整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这是提高课堂效益的现实途径。

篇11:如何有效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初中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要教会学生阅读,可以说,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为阅读可以美化学生的心灵,增长学生的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养。同时,也可以加强学生的语感,积累词汇和语言材料,从而更好地学好语文,用好语文。那么,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让学生读懂,深刻理解

确定有效的阅读教学目标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目标的制定必须从初中生的个性特点出发,遵循初中生阅读的心理规律,从而发挥教学目标的导向和激励功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学生产生兴趣。

理解深刻是从内容感受、认同、内化的角度考察的。课文是个例子,是学习的载体,是教学对话的凭借,但文本的读懂是阅读教学最基本的要求。没有读懂这个基础,后面的训练扎实与情感激荡都无从谈起。读懂包括文本整体内容的理解,还有具体的字词句段的理解。读懂有大体的了解,还有深刻的理解。好的阅读教学课,是一定要让学生对文本内容有深刻的理解的。

二、让学生读好,达到三级指标

让学生阅读文章,不能满足于“读懂”,将内容理解,还要涉及用声音来传达语言文字形式,将语言用声音来活化,这就是读好的问题。“读好”的标准按课程标准要求是三级:一正确,二流利,三有感情。这其中最高级的状态就是读出文章意蕴,读出感情,读出韵味。仲老师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是非常重视朗读训练的,通过以读为主甚至以读代讲,辅之以阅读对话,从而“披文入情”。其效果是非常显著的。可圈可点之处很多。请看“够了”一处的朗读训练:这里,教师在让学生理解感悟的基础上,先让学生试着用自己的体验传达出这种感觉;学生没有读出应有的自信感,教师进行鼓励并提示,学生再试;教师示范,并让学生跟着读;在大力鼓励进步的基础上,请一学生读,这个学生读出了较好的状态;最后师生协作联合朗读,读出那种自信、坚定的语感。五个步骤,层层推进,使朗读训练达到较高的层次。

三、语言学习与运用,训练扎实,情感激荡

训练扎实是从语言文字学习、运用乃至积累的角度考察的。阅读教学是绝对要强调语文基本功的习得、语文素养的生长的。基本功的习得必须借助于训练来达成,语文素养的生长也是在训练中累积、沉淀和滋生的。当然人文性语文和观照学习自主建构的视野下的训练是不同于传统的机械训练和形式训练有素的,是自主性、浸润性、熏染性的训练。这样的训练一样须强调落实的,不能飘浮,不能浮光掠影,浅尝辄止。阅读教学是训练包容性最强、最大的教学,要落实好这方方面面是不易的。

说话训练是阅读教学频率最高的训练,串讲串问或问答式教学,学生只是被动地应付教师的问题,那不是一种有效的说话训练,只有在对话式阅读教学中,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整理,整体性地、条理性地表达,才是较为有效的说话训练,并且是交际式的说话训练。在这一课中,对话式的说话训练是非常出色的。

情感激荡是从语文人文性和教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实现的角度考察的。文章不是无情物,语文课不是纯语言学习课,语文课语文味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人味儿、人情味儿。一堂好的语文课,是要激发情感、荡涤心灵、升华情意、熔铸人格的。但这种情感的酝酿、生发、激荡、震撼,绝不是脱离文本的声嘶力竭,也不是对文章词句浅尝辄止的矫揉造作,它蕴藏在文本的理解过程中,孕育在词句理解、朗读、说话等训练之中,但要通过教师巧妙的启发、唤醒、诱发、激扬。推向更深入,使语文的训练推进得更扎实。

四、语言积累,语感积淀

成功的一堂阅读教学课,总是在上述几个方面之中,自然而然地让学生进行了语言的积累,语感的积淀。

仲老师在《船长》这一课的教学中,语言积累与语感积淀是交融的,对于积累而言是“浸润性”的,对于语感的积淀与生成是在理解深刻、训练扎实、情感激荡过程之中的。比如在阅读理解“哈尔威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沉着镇定地指挥着,控制着,领导着”这一自然段时,阅读活动是自主的,教学状态是对话的,有的说读出了“沉着镇定,临危不惧”,有的说读出了“考虑事情非常周密”,有的说读出了“他很了不起,连灾难都要听从他的指挥”,还有的说读出了“哈尔威船长的威严”,这些同内容的理解,更是语感的领悟,同时,那文段中的一些关键词如排比式短语“指挥着、控制着、领导着”,自然而然地被学生“消化”了,融入到他的语言结构中了,也就积累了。

尤其是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哈尔威船长屹立在舰桥上,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人们透过阴森阴森森的薄雾,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入大海。”教师独具匠心地让学生在情境下写作,然后由师串生对构成“呼唤”与“应答”,“呼唤”者撕心裂肺、如泣如诉,“应答”者情真意切、毅然坚定,构筑成一个撼动心魄的情境,在学生入情入境的心灵洗礼中,语感也随之浸染、生成。

篇12:为学生减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摘 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直都是教育工作者关注的教学目标。在小学教育阶段低年级数学学科教学活动中,如何才可以切实有效地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已经成为数学教师热切关注的教育问题。为此,以低年级学生特点为基础,进一步分析了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有效性

当前阶段中,小学教育低年级的数学教师经常遇到这样的教学困局:数学教材中涉及的教学内容过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厚、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注意力无法一直集中、课堂秩序混乱等现象。由于小学低年级学生群体年龄比较小,自我的认知发展处于萌芽时期,所以自控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比较薄弱。为此,数学教师若是想彻底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并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不断结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全面组建积极向上、互爱互助的学习氛围,进而全面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下面是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具体策略。

一、数学教师需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数学教师开发小学生潜在学习能力的主要原动力,同时也是学生群体自主参与到学习活动中的推动力。为此,教师需要进行科学恰当的教学,直接或者间接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使班级中的学生可以全部乐于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就首先需要让班级中的学生喜欢上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需要做到严与爱完美融合。是否可以走进学生的内心,并与学生成为朋友关系,是全面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关键性内容。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全面建立积极向上的数学教学观念,不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此来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参与度,不断深化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实现全面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

当前阶段中,作为小学低年级学生,一个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的养成,必须以十分严格的课堂教学要求作为物质保障,同时也是学生遵守课堂教学学习准则的事实依据。例如,教师上课时,学生必须起立向教师问好,数学教师同样也需要进行还礼;教师在进行提问后,学生必须先进行举手,不可以直接抢答;其他学生在进行回答问题时需要认真地倾听,进一步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良好品格;在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不可以擅自离开自己的座位等。例如,在教学“方向与位置”这一课程时,教师可以进行这样的课堂导入:“同学们,大家想一想,以前老师教我们在大自然中是怎样辨认方向的?”并要求班级中的一个学生进行回答。教师还需要进行知识的引发:“从早晨的时间来说,早晨起来面向太阳……”学生听到教师的启发后回答:“早晨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边是北,右面是南。”数学教师还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肢体语言的教学优势,运用学生作为方向标进行方向的确定因素。进一步促使班级中的数学教师与学生之间达成一种无形的默契和情感,不断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这样一来,就可以轻易地解决学生学习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同时还可将班级中的学生井然有序地组织在教学活动中,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最终实现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教师需要注重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当前阶段,在小学教育阶段低年级课堂教学中,小学生注意力的时间始终无法保持很久,学生的注意力与学习兴趣、内心学习情感具有很大的关联。为此,数学教师在进行实际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组织教学,为学生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例如,教师在教学“游戏公平”这一课程时,创设这样的情境:课间休息时,小明和小华准备下棋,在决定谁先走时,他们都很谦让,你能替他们想个办法,决定谁先走吗?笑笑也为他们想了一个掷骰子的方法。她是这样说的:“点数大于3,小明先走;点数小于3,小华先走。”她这个办法公平吗?为什么?你们同意他的说法吗?

学生在进行认真的思考后回答:“大于3点的可能性大。小明赢的机会多,小于3点的可能性小,小华输的机会多。”由此可见,要判断游戏是否公平,关键是看他们的可能性。可能性大,赢的机会就多;可能性小,输的机会就多;只有当可能性相等,输赢的机会一样时,游戏才是公平的。教师需要在学生进行回答时,及时地给予学生鼓励。例如,“你真棒!”“你怎么这么厉害!”“你的想法真棒。”往往数学教师一个简单的举动都会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不断树立自身的学习信心。教师需要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进而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有效性。

综上所述,数学教师需要充分利用低年级学生特点,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际计算能力,进一步实现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篇13:为学生减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内因的最好激发是激起学生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即来自学习活动本身的内在动机,这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动机。教师要刻苦钻研教材,依据学生的特点,运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获得真切的历史感,在头脑中再现历史画面,引起学生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关注和思考,从而培养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唤醒他们自主学习的主体意识。而学生兴趣的培养,关键在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富有感染性的语言描述是激发学生兴趣的第一步。比如,屈原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陈胜吴广不畏强暴、揭竿而起的英雄气慨,谭嗣同喋血街市、唤醒民众的慷慨陈词,等等,都需要教师用生动感人的语言描述,使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形象和精神品质有具体的认识,从而受到感染,产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其次,生动活泼的教学设计是保持学生兴趣持久的必要教学手段。如多媒体辅助教学,编排历史小品或短剧,针对某些历史人物重新评价,对某个历史事件重新设计或另类思考等课堂设计,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热情。如在讲授“西安事变”这一历史事件时,我组织学生讨论:假如没有张学良和杨虎成发动的“西安事变”,中国的历史将如何发展?这种与历史事实截然不同的话题激起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的兴趣,学生们置身于当时的历史条件中,引经据典、发挥想象,设计出许多不同版本的中国现代史。

总之,兴趣的形成和持久,自然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历史的意识、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欲望,从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知过程,但无论这个过程如何特殊,学生总是认知的主体,他们的认知活动必须通过自己的实践和感知来进行,才能获取终身的体验。因此,历史教师应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动摇,从思维、教法、学法和评价等方面入手,挖掘学生主动学习的潜力,最大化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 设置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学生掌握知识是以积极思维为前提的,没有思维就无法谈得上学习。启发积极思维的办法就是要善于精心设置问题,但问题要有限度,不能高深莫测,让学生无从下手。如学生学习了中日《马关条约》之后,知道了日本侵占了中国台湾和澎湖列岛等领土。于是我设置这样一个问题: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试用学过的史实说明台湾自古以来都是中国的领土。几分钟后学生就不约而同地提出三国时“夷洲”,隋朝时“流求”,元朝时“澎湖巡检司”的设置,以及清朝“郑成功收复台湾和台湾府的设置”等史实。通过这样的问题,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发掘。

2. 掌握特点,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历史知识可以简单地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史实性基础知识;另一类是理论性知识。史实性基础知识包括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以及名物、典章、制度,等等;理论性知识包括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的变更、阶级斗争的状况、社会制度的演变发展,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而所有知识又都是由五个要素组成的:时间、地点、人物、内容和评价。因此,要让学生掌握这些特点,把握住历史这门学科的学习规律,进而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先把历史书“读薄”,然后把历史书“读厚”。“读薄”指的是把握历史发展阶段特征、基本线索、发展过程和发展规律,清理整个教材的网络、层次、体系,形成一个“知识树”;“读厚”是指在已经建好的“知识树”上对所学过的知识逐一定位,形成清晰详实的知识结构。

3. 善于比较,加深学生理解记忆。

由于中学历史具有繁杂性和类似性特点,善于运用横向和纵向来比较历史知识有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进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如在讲到中国近代史上的三个不平等的条约,即《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时,我从赔款、割地、开放通商口岸等角度上去比较,从而挖出其差异性。通过三个不平等条约中的“开始沦为”、“大大加深”、“完全陷入深渊”等词语的不同程度的表述,让学生理清线索,加深对中国近代史的理解记忆。

4. 学会评价,促进学生灵活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训练思维的能力,使其能举一反三,学会独立地分析问题。如在讲述中国历史时,关于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学生无从下手。于是我适时讲述一套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即从其功过两方面来综合评价,如秦始皇灭六国、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焚书坑儒等功过后,学生遇到同类历史人物的评价时,就自然而然地运用我讲过的方法来作答,从而取得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最后我着重总结了评价历史人物的三条标准:(1)是否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2)是否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3)是否符合当时的客观要求。经过这样训练之后,绝大部分同学基本上能做到把历史人物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考察,从而比较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历史人物,灵活学习历史知识。

总之,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只有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比较、学会评价。才能唤醒学生学习历史的主体意识,从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提高历史教学的课堂效率。

摘要: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有效地提高历史教学的课堂效率。

篇14: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减负增效

1 精心备课——提高课堂效率、减负增效的基础

备课的充分与否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我们上课的自信程度、讲课效果,学生听课效果,所以提高课堂效率、减负增效无疑要从优化备课开始.

1.1 备教材

备课绝不只是把教学参考书上的内容进行简单的复制粘帖,真正高效的课堂,需要我们对教材有一个深度、全面、系统的解读,首先,要理清教材中各个内容的编排体系,要将知识点置于所学单元、所在学段甚至整个知识体系中来审视,这样才能明确该知识点在教学中的地位、作用,其次,细节上我们应学会推敲,要深入研究教材对教学活动所蕴含的启示,包括教材上的每一幅插图、每一句提示,都要做到悉心领会,这样课堂教学才能得心应手,最后,我们要带着“用教材教”的思想结合实际对教材内容加以整合,挖掘教材所潜藏的资源,设计新的教学方案,如果在没有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就动脑设计方案,那么所设计的方案将偏离教学目标,从而人为造成课堂教学的“高能低效”.

1.2 备学生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我们对思维活动过程的展开,不能代替学生的思维活动,因此课前要准确了解学生现状,既是提高课堂效率、减负增效的基础,也是因材施教思想的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认知基础,所以备课时要注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和已会的技能,为学生搭建更为合适的平台,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认知基础上有更大的收获和提高,因此,要切实减负增效,应对学生做出更为深入具体的分析,对学生了解得越清楚,就越能驾驭课堂,课堂效率自然会提高.

1.3 备方法

古语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会学,变“学会”为“会学”,是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教学观念的一种根本转变,为此,我们在教学设计时,必须考虑学生学习方法的问题,采取的教法一定要为学法服务,必须能促进学生对学习方法的领悟和掌握,真正让学生从繁重的学习中解脱出来.

2 课堂互动——提高课堂效率、减负增效的重要手段

物理是一门对学生逻辑思维要求非常高的学科,课堂效率的高低取决于学生有没有真正跟教师互动起来,所以我上物理课的宗旨就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真正让他们参与教学,切实减负增效,学生参与教学的形式多种多样.

2.1 师生对话

一堂课从引入到新授再到反馈的过程,都可以用师生对话的方式贯穿其中,在引入环节,我们可围绕教学内容创设情景,采用问题提出,设问引思,复习提问等手法,为新课的引入铺路搭桥,从一开始就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在新授的过程中,更是离不开这种对话,如,在探究实验时,通过对话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猜想、制定计划、观察实验现象,并根据实验现象总结结论;在讲授新知识的时候通过对话检验学生对此概念的掌握情况;在讨论的时候通过对话传递所要表达的信息;在课堂反馈时通过对话让学生讲述自己的观点等形式提高课堂效率.

2.2 师生换位

引导学生充当小老师,让学生到讲台上代替老师完成他们能够做到的事,如,分析解题思路;总结解题方法及经验;评讲同学板书的内容;对各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等,这些都是促进学生参与互动教学的有效方法,多年来的实践我发现,有时一个问题提出来,学生在下面就会各抒己见,当我讲述自己的想法时,有些学生还不满足于此,急着要把自己的想法跟大家分享,于是我开始尝试让学生走上讲台,就某一问题讲述自己的想法,刚开始的时候,当我问哪位来讲时,尽管他们都有各自的想法,但却表现出不同的表情:有的自告奋勇,有的犹豫再三,有的却回避我征询的目光,起初我选择的是那些自告奋勇的学生,渐渐越来越多的人乐意到讲台上充当小老师,在小老师讲解的时候,我留心观察了其余的同学,他们都在聚精会神地听着,都在积极地思考着、讨论着,难道这样的课堂效率还会低吗?

2.3 分组讨论

譬如在探究实验时、遇到新问题时、评讲习题时我会选择分组讨论的课堂教学模式,尤其在评讲习题时用此教法,因为考虑到每道题基本上不可能全班都错,而且大家都做过了,对这道题肯定有自己的想法,没对的原因:或是想法上存在一点偏差,或是知识点欠缺,少一点点拨,因此我经常在黑板上准备将下一道题的图示画出来的时候,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就这道题进行讨论,这样既利用了画图的空余时间,同时又让学生在我评讲之前对题目有了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切实实现了减负增效.

3 精讲精练——提高课堂效率、减负增效的关键

要让学生在减负的前提下学好物理,精讲精练是关键,精,不是为了节省时间而减少量,而是针对不同的对象,难易程度不同的教学内容,恰如其分地抓住教学内容中主要的和基本的知识,以最少的精力换取最大的效率,这就要求我们的讲解要少而精,学生的作业要少而精,只有真正做到精讲精练,才能最大程度地提高课堂效率,减负增效.

3.1 精讲

备课时首先要考虑树立明确的、符合教学内容的、操作型强的教学目标,如果片面追求课堂容量,不顾教学目标的制约,重难点不分,学生就会无所适从,从而失去学习物理的兴趣,所以要想一节课有收获,首先在知识能力的传授上要分清主次,对重点知识进行详解,对难点知识由简单到复杂进行突破,然后变换形式进行训练;其次我们在讲解过程中要积极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努力创造独特的教学风格,营造一种生气蓬勃的课堂气氛,在潜移默化中调动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以最简捷、最有效的手段获得最必要的知识.

3.2 精练

教师精讲之后,学生必须精练,为防止学生做题海,我总是先做大量的习题并进行精心归纳,精心琢磨,这样在设计学生练习时,就可以找到目的性、层次性、典型性、针对性更强的题目让学生训练,为了获得及时有效的反馈信息,我及时批改课堂及课后作业,对存在问题多的个别学生进行个别辅导,让他们真正弄懂课堂上所讲的内容,若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在下一节课复习时间里重点澄清,此外我还重视知识的贯通,学完一个单元或几个单元后,对重点内容进行总结,使学生所学的知识逐步系统化,长此以往,定能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减负增效会更显著.

4 课后反思——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负增效的必要环节

课后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对今后提高课堂效率、减负增效具有指导作用,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的:

4.1 成功之举

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目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作为今后教学的参考.

4.2 教学机智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地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遗忘,因此及时记录并作为今后的教学素材.

4.3 学生见解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总会有创新,我们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不仅是对他们的赞赏和激励,同时他们的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既能拓宽我们的教学思路,又能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

4.4 败笔之处

再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所以对课堂教学要及时进行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今后教学的前车之鉴.

4.5 得失有感

静心沉思,我这一节课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何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思考再教这部分内容时我应如何做,不断扬长避短,使自己的业务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为今后的教学更好地服务.

上一篇:传染病首诊负责制制度下一篇:扶贫档案整理工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