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组合作式学习教师总结

2024-09-08

谈小组合作式学习教师总结(精选8篇)

篇1:谈小组合作式学习教师总结

教师工作总结:小组合作学习体会

教师工作总结:小组合作学习体会

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比较流行的学习方式,也是高效课堂进行合作学习的主要载体之一。如衡水一中的“五让”模式,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自学模式等,都建立在小组合作基础之上。通过最近一两年来的摸索来看,我觉得它得以生存和发展的一个主要方面,就是它能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方面给学生以很大地激励作用。任何一项活动,一个任务的完成,如果没有相应的激励措施,就不会有好的效果。这大家可能都有感觉。成人亦是如此,孩子更不用说。激励的最有效手段是让人们在第一时间见到实实在在的实惠,从而激励他去完成一个又一个的任务。整个激励过程是为了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完成知识的传递。而不是拿着靴子抽打着学,我们不是地主,孩子们也不是长工。而且这种激励要有一个持续的过程,使孩子们每天都有奔头儿。我们的教学就缺乏这种必要的激励手段。

我们老师,特别是小学教师,站在孩子们中间,我们有一种天然的强势,我们往往不考虑孩子的感受,简单粗暴的管理方式有时候会令我们觉得更直接,更解气。孰不知每个孩子都是一个世界,虽然有时候他们不敢说,但孩子们心中自然都有一杆称。而我们的孩子们呢,他们已经习惯了填鸭式的教育,在这种形式下,他们更善于单兵作战,这样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好的会更好,差的会更差,老师也习惯了一言堂式的、讲述式教学模式,我们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一般也从自己出发,而往往忽略孩子的感觉。真正的高效课堂,孩子们应该是轻松的,是对每个教学环节充满兴趣的,是积极性很高的,学习是更主动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谁都懂,可谁又真正的贯彻执行了呢?如果想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建立一套完整的、序列性的激励措施是很必要的。那我们就不得不考虑一下小组合作学习了。下面我结合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做法,谈谈自己的一些具体感受。

小组的形成与操作原则:

小组的构成是很重要的,需要老师精心的安排。现在一般采用“异组同质,同组异质”的原则。这就要求老师对全班每个孩子的个性特征都有所了解。特别是小组长的选择,一定要选表现欲强,组织能力强而且成绩较好的同学。在日常操作过程中,要对小组长不断的进行培训,要不断的把孩子们向“合作学习”方面引导。因为我们现在的孩子根本没有合作意识,在我们应试教育的压榨之下,有些孩子甚至没有自尊。因此,起始阶段一定要采用一直“扶”的原则,出现各种问题千万不要责怪他,要告诉他应该怎样做,要帮他找到感觉,帮助他鼓起气坚持下去。如果用一句话作为它的指导思想的话,我觉得“教育是指导,不是指责;教育是示范,不是口传”就很合适。总之,我们要拿孩子当孩子,孩子是要我们教育的,而不是用来责怪的。

我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历程:

一、艰难的步伐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我摸索了多年了,可一直没取得较大的成果,一直以来它就处在一种零散的,心血来潮似的状态。而作为一种可行性的,具体的措施固定下来也还是从去年才开始的,如果给起用这一方式找个导火索的话,那还是作业。这可能也是老师们最挠头的。

就是在上学期的开始,某些孩子的作业情况简直没法形容,不用说留点思考性质的作业,你就是让他抄几行单词,都会丢三落四,歪歪扭扭,那作业用龙飞凤舞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就这样,还有一大堆不完成作业的。各种方法都用尽了,效果不好。为了扭转这个局面,我开始试验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形式。刚开始的时候,问题一个接一个地来:组长不负责任,不会管理;其他同学没有小组意识,不懂得互帮互助等等。于是我苦口婆心的教,对小组长进行不断的培训,教组长怎样盯着本组的学生,盯着本组同学的作业,教组员怎样为本组争得一点荣誉,哪怕你认真地写一次作业,为了某个同学的进步,为了每个小组的进步,一次次地为孩子们鼓掌,我一点一点的培养孩子们的自尊心,尽量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尽量找机会为他们加分。一次次的管理失败,我一次次强压怒火。在不断的批评、指导、扶持中我坚持下来了。我一分一分的记录了孩子们一学期的整个学习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再差的孩子也关注自己小组的分数。每当课间的时候,我往往坐在教室里,孩子们就会围着我统计自己小组的分数,当发现自己小组的分数高时就会高兴的跳起来,而发现自己小组的分数低点时,组长和组员往往会互相埋怨,当然也有的个别小组对分数漠不关心,可能就是他们的分数明显低了,这也正是小组操作过程中要极力避免的。经过不到两个学期的思考和不断地完善,应该说见到一点效果了。但整个过程回想起来,还真是着实的费了不少的脑筋。

根据学科特点和我的课堂实际,我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的评价:课堂会话表演,课堂表现,作业和听写。上学期一学期下来,有成功的喜悦,当然也有失败的教训。就我任教的两个班来说,甲班还不错,小组由学期初坚持到了学期末。而乙班在一学期中,因学生的表现差异,小组的构成不断的发生变化,到最后还撤并了一个小组,尽管不理想,但最终还是画了一个圆满的句号。每个小组每天加1分,2分,5分,10分,最后小组得分加到1000多分。学期末每个班评出了三个先进的小组,进行了精神和物质奖励。经过上一个学期的摸索,本学期一开始,小组合作学习就进入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也正是由于这种方式,我确实获得了不小的收获。多想想方法、点子,便会发现在管理方面会别有洞天。

二、可喜的变化

由于有了上学期的经验教训,本学期一开始,小组合作形式就很快步入了正轨,而且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第一、最大的变化就是作业,此种方式由作业开始,也是在作业方式上收到了理想效果。首先,现在几乎已经没有不交作业的现象了,即使有偶尔犯点小错误的,也能很快补上。方法其实很简单,假如李子龙没完成作业,当然他会找各种理由,这时我告诉他,你什么时候补上,拿过来我给你判了,还要给你们小组加分的。便会发现,很快他就会把作业拿过来,而且写的很认真。(我每天留的作业就是每节课的重中之重,一般作业时间不超10分钟)我便给他批阅出相应的档次,加上相应的分数。这种处理方式的一个主要原则就是以他写作业为主,而不用大量时间批评他,挖苦他。

本学期,每天的作业得分和上学期比起来有了更高的要求,上学期就两个档次,Good 加1分,Very good 加2分,本学期增加了Wonderful 加3分。这样以来,两个班几乎已经没有不完成作业的情况了,为了提高作业质量,我打破了旧有的交作业办法,我要求他们每天的作业只要写完了,就可以拿给我判,一旦出现了错误,改过来重新写一遍还可以得更高分,如果拖到上课前再判,出现了错误就没分了,这一举措极大提高了孩子们的兴趣,孩子们会纷纷以小组为单位或个别同学来办公室找我,这时还可以和孩子们进行一对一的交流,以抓住零星时间对他们进行教育。当我们把孩子当成孩子的时候,有时真的觉得教师的工作就是一腔激情加满肚子宽容。我们应该尽量做到“理解别人的不理解,原谅别人的不原谅,接受别人的不接受”。当孩子们盼着上自己的课时,真有李振西那种感觉,“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第二,取得家长的大力支持。如乙班高晶晶同学,原来她是一个很平常的学生,在平时也没见到有多大变化,但自从我让她当上小组长之后,她便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不但自己学习认真了许多,而且对本组的同学也给予了很大帮助。后来和家长联系才知道,她表示就喜欢上英语课,因为我让她当了英语学习小组组长,这个我们头脑中不起眼的职务,能给孩子以极大的鼓励。甲班李子龙同学的家长也表示上个学期他的英语成绩也取得了很大进步,因为他有一个好组长,组长对他要求很严格,时刻关注他的作业及课堂表现。家长表示对这种形式大力支持。

而对他们最大的鼓励是学期末的总评奖励。为了培养孩子们的自尊心,除了奖状之外,我还给每位获奖的孩子发了一个笔记本,关键是在每个笔记本上我都亲自写了一段话,如:

李子龙同学,你是个聪明活泼的好孩子,本学期你加入了一个积极的学习小组,得到了组长和同学们的很大帮助,取得了很大进步,希望你再接再厉,新学期取得更大进步。

李伟尚同学,你聪明活泼,乐于助人,作为班长你能带好一个班,作为组长你能关心每个同学,你的小组会因你的存在而取得更大成绩,你也将锻炼的更加出众。

这几句话不但给学生以极大鼓励,更会把老师对自己孩子的认可这一信息传递给家长。而这个奖励的特殊之处是以小组为单位,更特殊的是有的同学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得到奖状,我想这对于他的激励作用是可想而知的。由于时间关系,我的两个班奖品颁发的时间不同,由于时间仓促,甲班假前就发下去了,没有能举行一个较正式的颁奖仪式;而乙班是开学后发的,时间较充分,利用入学教育周的时机,我特地搞了一次颁奖仪式。当我郑重宣读写给孩子的每一句话,并把奖状递到孩子们手中时,他那种久违的成功感油然而生,刘银桥,李文龙,靳宇天等同学可能这是第一次受到老师的肯定,第一次综合性评价,第一次得到小组合作带来的实惠,特别是他们第一次拿着奖状和奖品回到家的时候,他会是一种什么样激动的心情,家长会是什么心情,我想这对他们的触动更是不言而喻的。更重要的是我们能得到家长的认可。也许正是这个零的突破,会改变一个孩子一生也说不定。

三、新学期举措

假期里,孩子们在QQ里一直和我交流“小组学习”这一话题,表示新学期的一些想法,并提出了很多可行性的建议,本学期开学伊始,我首先完善了小组形式,多方听取学生的意见,重新优化分组。并根据上学期的经验,提出了更为合理的,更能调查动孩子积极性的要求:

1、在小组加分制上提出了新的要求,根据学生的不同基础状况,确定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同样的问题得分不同。如一个小组四个同学,组长回答加1分,次一等的加2分,三等的加3分,最差的加4分。谁回答问题加几分,清楚明白,也便于记录。

2、课堂会话表演也提出了新要求。为了让同学们在表演的过程中认真参与,我让每个孩子都认真听,如果能听出表演时的一个错误,表演组就可以减一分,这样能极大提高孩子们的参与意识。但这里面也有问题,如有些同学会吹毛求疵,也无意间增加了小组成员之间矛盾,导致优生厌烦差生。为了缓解这一矛盾,我根据李亿佳同学提出的意见,自本学期始,在小组表演完成之后,设置了一个自我修复过程。组长先发表对这次表演的看法,如果组长和本组成员能指出表演中存在的问题,其他同学再提出问题来就不在减分之列了。这样一来,不但提高了全班同学的参与度,还减少了小组内的矛盾,可谓一箭双雕。

3、为了提高同学们在课堂上的表现,本学期又提出了课堂表现加分记录。

首先,此环节有利于激发后进生的潜力。一些稍有难度的问题,如果孩子们能回答上来,要根据不同层次,加上相应的分数。而且好多机会提倡小组自己推荐成员参与,而往往每个小组把加分最多的孩子推出来,也就是那个最差的同学,这样一来,在汇报前几个孩子都会一起教那个差生。而在这时,我往往会给孩子们留下几分钟的练习时间,这段时间是孩子们学习效果最好的时候。

另外,这个环节是教师把握全局的最好手段。如果你想让哪个小组得奖,可以在课上多给几次回答问题的机会,不至于使某些小组因分数过低而失去信心,也不至于使得奖的总是那几个孩子,可以让每个孩子在一个学期内都得到一次被肯定的机会。

4、为了改善只重视结果,评价单一的形式,从本学期开始,我决定进行四次形成性评价。以每个月为一个评价周期,把一个学期分为四个评价阶段,分别进行奖励。每班各小组的总分取前三名颁发奖状。到第四个月进行总评,即把前三个月的总分加在一起,然后加上年终考试分数的部分比重进行总评。第四次总评是一次大型的总结性评价,要颁发奖状和奖品。一学期四个评价周期是为了让每个小组都尽可能得到一次受奖的机会,以增加同学们的自信心和兴趣感。

四、第一次阶段评价总结。

本学期,第一个月结束之后,我按计划进行了第一次奖励评价,在颁奖结束后,我作了如下总结:

首先,本次奖励的是一种合作。

我们这次奖励不是针对某个优秀学生,而是针对某个学习小组,借此强化小组合作意识。即一个人成功不代表你能成功,只有一个小组齐心合力,互帮互助才能取得优异成绩。特别是对后进生的态度,小组内不能排斥他,奚落他,而要努力帮助他,只有齐头并进才能最后获胜。借此,我们的小组合作学习确立了一个口号“己欲利而利人,己欲达而达人”。

其次,本次奖励的是一种态度,一种认真的态度,严谨的态度。

这次奖励的依据不是某次成绩的高低,而是开学五周以来的综合表现。只要你认真,只要你态度端正,就有获奖的机会。从本次评价的成绩来看,各小组之间的分差已经达到了几十分,一个月就拉开这么大距离,应该说小组学习在管理和操作上还存在着相当大的问题。但这也在意料之中,十个手指还不一般齐呢,何况这么多孩子了。我所要做的就是承认差异,把心态放平,尽量减小各组之间的分数差距,争取到年终总评的时候,每个小组都能得到一次受奖的机会。为此,我不断地思考着,出现分差的原因反应在各个方面,但最突出的还是作业和会话表演环节。这也是教学的两个难点。在这两点上,还要不断的摸索经验,尽量让孩子们学的轻松、快乐。尤其是作业,书写最能体现一个人严谨的习惯和态度。因此,在作业的数量和形式上还要不断的更新,争取让孩子们在最短的时间,取得最大的进步,尤其要给孩子们留出玩的时间。

再次,本次奖励的是一种精神,一种负责的精神。

这个负责表现在小组长要为本组的成长负责,组员要为本小组的荣誉而负责。课堂上任何一种行为,代表的不是自己,而是一个小组的整体利益,我们还要进一步强调这种意识。从受奖的整体情况来看,获奖小组都是小组长极其负责任的,虽然每个小组中都有后进生,但在组长的督促和指导下,每个孩子取得进步的程度是不同的。落实到具体管理措施上,获奖组的小组长不但能叮嘱本组同学完成作业,而且每天还主动检查本小组的作业质量,出现不合格作业能第一时间改正或重写。以确保每个同学,每天都能在作业方面得到一个较为理想的分数,而且能坚持下来。这种责任意识,也是我们有待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

最后,提出了新的要求。

要求每个小组长切实负起责任来,把自己的小组带好。要求各小组成员要相互配合,互相鼓励。争取在预定的四次评价中,至少要得到一次奖励。而且明确了第二次评价时间,即期中考试以后,希望同学们早作准备,争取下次领奖的时候,老师能见到你的身影。

随着时间的推移,本周结束后,我们进行第三次评价。经过这三次评价后,各组同学都受到了不小的触动。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学习积极性有了极大提高。特别是看到某些不如自己的同学手棒奖状回家后,给一部分同学带来了很大的冲击欲望。无论是组长,还是组员,无论是获奖的,还是未获奖的,都摆出了一种决战架势。在课堂表现和作业两个方面表现尤为突出。

为了能在每天的会话中有一个好的表现,每天英语课前的课间休息时间,会发现孩子们会抓紧一切时间安排角色,一遍一遍的排练。当我步入课堂后,孩子们为了争得一次机会,他们的小手举得就像一个小树林。为了公平起见,我尽量给每个小组一样的表演机会,孩子们就会从表演质量上下功夫。对自己要求很严格,关注到了每个重要的语法点,尽量不出错。经过三个月的时间,课程马上就结束了。虽然没有进行总复习,但孩子们对某些学习内容的掌握已经到了相当熟练的程度。

在作业方面,为了能得到一个好的评价,为本小组多得一分,每个孩子的书写现在已经相当认真了,作业完成之后,他们会主动的先让组长检查,然后再让我判,如果效果不理想,他会再来一遍,有的同学一天的作业能连续写三遍以上,直至满意为止。当然,我的作业都是少而精的,主要是每堂课的主要语法点,针对性很强,一般就三至四个句子。每天的作业不会超过五分钟。因为作业少,他的书写就会认真;因为是自愿,他不会有畏难情绪。更重要的是作业写好后会为自己的小组得到一个理想的分数。通过这种方式,使好多后进生找到了自信,因为他终于看到了自己的价值。当久违的成功眷顾他后,当他一次次得到同学和老师的肯定后,对他的激励作用,是很难想像的。

这样一来,学习难度在无形中已经降低了,孩子们学着轻松、快乐。他就会有兴趣,他就会喜欢这个学科,他同时也会喜欢这个老师。师生融洽的关系自然而然的就形成了。

以上是我从小组合作学习中得到的一些感悟,有成功之处,当然也存在着相当的不足,还要不断地从实践中,从与学生沟通中不断改进、完善、提高,以更好的为同学们服务。但无论如何,承认差异,满怀宽容再加上必要的惩罚是我们教育取得成功最重要的因素。但我所说的惩罚绝对不是体罚。它是一种学生已经认识到的严重不足,或他自己甘愿为之付出一定代价的惩罚方式。这种惩罚是孩子能接受的,甚至是自愿的。

当然了,任何一种管理方式,都是建立在教师高质量的教学艺术之上的,老师在单位时间内一定要让孩子们把要学的知识掌握熟练,我们要考虑效率,不能随意克扣孩子们的时间。教师要充满幽默感,课堂气氛要轻松活跃,学生要学的快乐而自然。如果我们的教法跟不上时代的变化,那必将被孩子们淘汰。时代变了,学生变了,我们的思想意识和教学意识也要随之而变。否则的话,任何管理形式都将是无源之水。特别是现在,年终岁尾了,教学进入了总复习阶段,我们千万不能掉入题海中,一定要有选择性的做一些题目,最好是自己根据自己学生的特点出几套典型题以查漏补缺就够了。我们不体谅孩子,孩子们就不会理解我们,就会给我们制造一个又一个的烦恼,大好的时光,每天都沉浸在无限的苦闷之中,我们又何必呢!

篇2:谈小组合作式学习教师总结

新课标教学理念下,教与学仍然是一体,只不过形式有所变化。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习的主角是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也是在学生之间展开的,但是教的主角――教师,也没有失去其自身的作用,只是改变了其教的方式。教师主要发挥对前期分组等进行组织、中期讨论进行指导以及后期讨论学习结果进行总结的作用。下文将对这三个步骤的具体实施策略进行阐述。

一、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首先,从集体着手,考虑每组大概人数,综合考虑学生性格、学习水平以及兴趣爱好、地域差异等因素,合理分组。此外,在分组时,要采用优等生与学困生相结合的组员分配模式,以便实现优等生带动学困生的目的。为了避免无团队意识的散沙模式,可以选出小组长,以带动团队共同讨论学习、共同进步。

其次,组织各组小组长发挥领导作用,合理安排组内事务。小组长要对组内任务进行分配,并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合理控制时间,保证每一位组员都有表达想法的机会。此外,对于组员发言的顺序也要合理安排,多给不善言辞、性格内向的学生机会,使他们勇于表达己见、提高自信。当然,小组作为一个团体,一定要团结互助,不能出现矛盾,小组长要开解组内成员,解决组内矛盾,努力使小组成为一个无内患的团体。

第三,让学生认识到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和价值,同时明确学习目的是为了交换思维、共享观点。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组员之间要善于倾听他人的建议与观点,并及时进行分析学习,以便更好地提升自身的学习水平。

二、指导小组合作学习

1.学习过程中的指导

简而言之,学习过程是提出疑问、解决疑问的过程。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首先要掌握学习的目的,也就是找出疑问是什么;其次,要把握解决疑问的方法与途径,找出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法;最后就是解决疑问,通过有效的讨论探究得出问题的答案,进行总结学习。一般的小组合作学习都是按照这三步进行的。第一步就是小组讨论主题的确定;第二步是找出最佳的解决方法,这一步实现对问题的分析思考、讨论研究;第三步是对讨论结果的汇总学习,以便更好地应用于其他相似问题的解决。

2.学习方法上的指导

第一,鼓励各小组在合作学习中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小组讨论的进行不能只选择单一的座谈形式,可以借助于多媒体系统,通过活灵活现的图片、动画或视频等,展示自己的观点、建议。这样可以使讨论的氛围更加火热,也更加吸引组员的注意力,提升组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第二,针对不同组的讨论情况,教师应及时给予合理点拨。相对学生来说,教师的经验与专业知识水平较高。因此,很多学生没有注意到的问题,教师可以从旁点拨指导,以便学生及时发现错误并进行改正。此外,对于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不正确的学习方法,教师应及时给予纠正,以免学生走入歧途。

第三,号召各组合作学习后进行结论汇总,以便于与其他各组之间分享学习。小组讨论一般只占用课堂时间的三分之一,在短暂的交流中,各组之间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观点,要组织一名成员进行记录、汇总,以防遗漏观点。如此才能在随后课堂的三分之二时间内更好地展示本组成果,并点评、学习其他组的合作学习成果。

三、总结小组合作学习

教师要对各小组的合作学习成果进行总结、点评。一方面肯定各组成员的努力,另一方面要指出各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不足,这样才能更好地完善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该总结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团队精神的形成

小组合作学习中要养成团队意识,围绕集体的荣誉而努力,争相思考,认真学习讨论内容,发表自身对学习内容的观点。摒弃个人主义,秉持团队荣誉高于个人荣誉的心理,不搞组内矛盾。教师要查看组内团结意识是否达到要求。

2.合作学习过程的参与度及表现形式

小组内每一个成员都要积极参与,采用新型实用的学习方式,比如借助多媒体技术等,实现高效率、高质量地学习。教师要从旁观察各组学习过程,抓住不足与值得褒奖的地方。

3.展示组内合作学习成果

合作学习后,要对其学习成果进行展示报告,教师可以对其组内学习效果进行点评、评分,通过各组之间的对比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从旁协助,可以进一步完善各小组在学习方法、学习思路等方面的不足,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

[课题项目]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大班额环境下化学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课题(课题批准号:【2012】GSG689)成果。

篇3:浅谈小组合作学习中对教师的要求

一、教师的组织要科学

一是分组要科学合理。学习小组要根据不同的学习风格、不同的学习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搭配分组, 也可以考虑到学生个体的学习习惯、成绩优劣、能力强弱、性格差异、性别及班级干部分配, 这样有利于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同时活动进度相对统一。

二是分工要明确责任。组内在构建好学习小组后, 教师还要帮助各小组进行合理的人员分工, 明确任务职责, 学习时才不会盲从杂乱。如设置一名组长, 负责本组学习活动的组织、分工、监督等。设置检查员、卫生员、发言人、书记员等;还可以组长轮换制, 每位同学都有参与本组管理的机会, 实现小组角色的互换, 增进生生互动的有效性。

三是组员要适时调整。小组合作学习一段时间后, 各小组的发展如不很平衡, 甚至出现教大差异时, 教师应根据测试成绩, 学生个别差异, 以及教师平时观察、了解到的各小组的合作状况, 进行及时的人员调整, 使之更好地发挥各自的优势, 进一步增强信心, 提升合作能力。

二、教师的教学要精练

1、教学设计要精心。

教师要了解学生、吃透教材, 使教学过程的环节咬合得当, 认知顺序科学合理, 学生能力的发展和知识的建构逐渐拓展延伸, 小组合作的内容是课堂的热点和重点等, 也要估测课堂中教学问题的学习效果。

2、教学语言要精练。

就是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用最少的语句表达更丰富的内容, 让更多的时间给学生交流学习。但是语言精练并不是单纯地削减语言的数量, 而是要提高语言的质量, 这就要求教学语言要突出重点, 抓住关键, 分化难点。语言要精练就必须服从于教学规律, 采用最优教学方法, 放心大胆地让学生思考、讨论、猜想、总结, 教师的语言只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选择题材要典型。

课堂教学时间短, 要想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选题必须是经典题型, 有利于小组合作探究或交流时知识的拓展和延伸。选题既是综合知识的代表, 又能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建构知识模型。

三、教师的参与要有效

1、积极参与行动。

新课程倡导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 共同发展。在小组学习中, 教师作为学习活动中的一员, 成为学生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为了使活动开展得顺利, 让学生通过参与活动获取知识和能力, 教师有必要适时给予帮助, 并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来, 并分担一定的角色, 以平等的态度发表自己的意见, 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2、及时做好点拨。

在合作学习中, 时常会有学生因为思维受阻而不能深入参与交流。这时需要教师及时的启发点拨, 突破思维极点, 才能使学生排除障碍。教师走进小组与学生共同讨论问题、发表见解, 共同动手操作、探索规律, 既有利于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又有利于了解学生的思维活动情况。教师给予及时点拨, 使他们能顺利与其他同学交流, 参与学习。

3、有效调控活动。

教师在不断巡视中发现问题要积极地进行组间调控。如小组讨论的音量调控;纪律秩序的驾驭管理;情感教育的气氛渲染;思维方式的相互启发;主动合作的氛围营造等。适时调整活动策略, 从而促进师生有效互动, 让学习活动更有效, 让教学用具的分配更合理, 这也是从小组学习的实效性出发考虑的。

四、教师的评价要及时

课堂评价具有阶段性、针对性、层次性、灵活性等特征。不同阶段, 评价的重心应有所不同, 有所侧重。教师的评价必须立足学生的发展,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和自信心。

1、小组综合性评价。

小组综合性评价是高效课堂学生评价的主体性内容。从评价时间上来讲, 可以体现堂堂评、日日评、周周评、月月评;从评价对象上来讲, 可以体现对组员的评价、对小组的评价;从评价内容上来讲, 可以评价课堂上的每一个环节, 每一个专项。从评价的主体来讲, 可以是教师评价, 可以是学生自评, 可以是生生互评。这些评价最终要产生评价结果, 据此可以评选出最佳小组长、最佳组员等。

2、激励性评价。

教师要善于运用激励性评价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但同时也要避免虚情假意、流于形式的“满堂夸”。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 很大程度上表现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而激励性评价显然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3、即时性评价。

篇4:浅谈小组互动合作式学习

【关键词】互动学习 课堂教学 师生关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107-02

新课改以来,“师生互动合作式学习”这一课堂教学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它是当前教育研究的一个新的课题,中国古代孔子曾提出“教是为了不教”就在形式和内容上成为“师生互动”的先导理念。 要使“师生互动”合作学习这一理念真正内化到课堂教学方式中,我们教者必须明白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教给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就不能是单纯的给与者,而应该是获取方法的引导者组织者。这样才能让我们的课堂教学生成更好的教学效果。那么如何才能做好师生互动的合作式教学呢?笔者有如下观点。

一、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奠定师生合作学习的基础

我们常说教育的本质就是人与人的交往。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既体现了一般的人际之间的关系,又在教育情景中“生产”着教育,推动教育的发展。根据交往理论,交往是主体间的对话,主体间对话是在自主的基础上进行的,而自主的前提是平等的参与。因为只有平等参与,交往双方才可能向对方敞开思想,彼此接纳才能做到倾心交流互动。因此,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师生互动,提高课堂教学实效,首先应是师生完全平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让学生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去接授教师传授的知识。

如在教学生字词时,可采取学生教-教师读-学生读的形式,或采取让学生教老师和同学们怎样记住这些生字词,编顺口溜,编故事,儿歌等等方式,这样孩子们就会争先恐后的抢答并学会记住这些生字的方法,这样的学习方法就是让学生们与老师共享学习的过程。再如教学《井岗翠竹》这篇课文时,让全体同学声情并茂的和老师一起读课文,然后让大家分角色进行朗读这样去和老师的朗读形成对比,在这样的过程中,老师再对他们当中读的好的给予充分的肯定,这样做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取代了传统的老师一人引领的作用,在师生共同的对比提升中,让课堂教学收到了更好的实效。

二、 改变师生的课堂角色 ,促成师生合作学习的共进

现代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或其他人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因此,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间共同协作的过程, 课堂学习应该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主阵地,新课改也要求我们教师要从已经习惯了的传统的一言堂的角色中走出来,从传统教学中主导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引导者。同时,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论及自己的思想,与同学进行充分的交流,学会如何去聆听别人的意见并作出适当的评价,这样才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反省。基于这个理念的引导,在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中我一直在教学上尝试着学生之间的小组互动合作式的学习,在课堂教学上,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研讨问题,每个班级都要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的成员,八人一个团队相向而坐,这样有利于大家的学习的交流,在“先后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理念下,我引导学生在课前预习上就学会小组合作探究式的学习,课上以组为单位汇报他们搜集到的信息和掌握的知识,然后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生之间开始对不懂的问题进行质疑讨论,学生真正不懂的由老师再解答,课堂上同学们有时为一个问题争得面红耳赤,为了说服对方大家互相把自己搜集的资料展示出来,让对方心悦诚服。学习的热情十分的高涨,在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我们要强调小组中每个成员都要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并且每个成员都带有极大的热情,学习任务由大家共同分担,集思广益,各抒己见,人人都尽其所能,这样问题就变得较容易解决了。通过大家的合作学习它为每位学生参与学习提供了主观能动性,为发展学生的合作品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我们发现它促进了同学之间互帮互学,彼此交流知识的过程。它使每一成员都溶入集体中,增强了集体意识。正是在这种学习的氛围当中,让他们找到了自信,学会了学习,个性得到了张扬。在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当中让他们找到了学习的乐趣。

三、关注有效的教学设计的生成,促进合作学习的提升

新课改开展到今天,教师再也不能像传统教学中那样只顾滔滔不绝的讲,让学生们去被动的接受,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因此,在课堂教学当中,教师与学生要积极的互动密切的合作,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交流应是“随机”发生,而不一定要人为地设计出某个时间段老师讲,某个时间段学生讨论,也不一定是老师问学生答。即在课堂教学中,尽量创设宽松平等的教学环境,在教学语言上尽量用“激励式”、“诱导式”语言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尽量创设问题,引导学生回答,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及培养学生创设思维能力。为了促进学生间有效的合作交流和学习,教师要有效设计好自己的导学案,找好学生学习的兴趣点,让他们在课堂学习中才能畅所欲言,真正做到师生互动,共同提高,达成有效的课堂生成。

篇5:浅谈小组合作式作文教学

尧龙山镇水辽小学:令狐荣爱

在农村任教的语文老师都知道,农村孩子由于环境因素,眼界狭小,可供阅读的书籍匮乏,所以,写作教学也就让学生产生了畏难情绪。

众所周知,兴趣是学习的内驱力,是创造才能的催化剂。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成为搞好作文教学的关键所在。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丰富多彩的思想,感情和词汇。因此,写作初始阶段应特别强调情感态度方面的原因,把重点放在培养写作的兴趣和自信上,让孩子愿意写作,热爱写作,变“厌”作文为“爱”作文。

本学期,我担任了六年级的语文教学,虽然只有三十来个孩子,但成绩参差不齐,尤其是在批改了两次作文后,我发现班上仅有六个孩子的作文还能按要求完成,但大多是干巴巴,令人沮丧的文字。为了提高孩子的写作能力,我结合“生本四环”小组合作的奖励制度,把孩子们分成六个小组,(自己掏钱为每一个小组买了一个相对高档的带皮壳的笔记本,主要是预防他们把本子弄坏,因为这是为孩子们一学期作文所准备的。)每一个小组成员都按作文水平的高低依次排序,轮流作文,一周一个作文题目,恰好每一个孩子在一周内都要写一篇作文。我姑且把这种作文教学方式定义为小组合作式作文教学。现将本人在作文教学中的一些尝试和一点粗浅的感悟与各位同仁共勉:

一,激发写作欲望,减轻孩子对作文的畏难情绪。

首先,降低写作难度。不把作文的 “重大作用”过分夸大,也不把作文的难度浮夸,而是以轻松愉悦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引导孩子构思,让他们体验到作文就是畅所欲言,就是把自己的所见,所想用一定的方式表达出来。例如,以《我最尊敬的老师》为例,我首先让孩子们回忆小学生涯中最喜欢的老师,然后指名说为什么最喜欢这位老师。最后问孩子们,这次作文难吗?当看到孩子们欲言又止的样子,我知道他们对是否能写好这篇作文还很怀疑,我趁机告诉他们,其实,这次作文只要把我最尊敬的老师告诉大家,把让你尊敬老师的原因(事件)写清楚,那么,这次作文就可以的60分,也就合格了,但是,如果想要的高分,就需要润色。然后我又引导孩子对赞美老师的语句作收集,展示。最后,我指导孩子们如何把精美词,句运用到作文中。

其次,活用小组合作评价奖励机制,若哪个同学的作文得到了“优”评价(成绩特差的同学得到“良”的评价),那么,他将在“硕果林”中为本组的“树”增添一片老师亲笔写有本人名字的“树叶”。这不仅给了孩子荣誉感,也让他们担负起给小组增添荣誉的“使命”,在这个“使命”驱动下,孩子们自然而然会认真作文。二,激发创作滋生,在模仿同伴作文基础上提升作文水平。

模仿是创作的基础,没有基础,就没有创作。因此,在布置每一个作文题目后,我首先会站在孩子的立场,把自己相关的故事讲给学生听,以及我会怎样来写这样一类作文,给学生一些启示,让他们模仿,这也是我让学生排名作文的原因。

三,重视作文的评改,让学生自改,互改。

首先,我保证每天对每一个小组的作文进行及时评改,及时发放,保证每一个孩子都能及时了解到自己的作文写得好的方面以及不足之处,并嘱咐下一个“作者”,一定要先仔细阅读前面同学的作文,认真领悟老师的批语,扬长避短,写好作文。这也将起到借鉴,改进的作用。

其次,对于每一个孩子的每一篇作文,我都非常认真地一字一句的品读(每天六篇作文,工作量不大,可以说是一份轻松愉悦的工作),除了对错别字,运用不恰当的词语,句子进行修改之外,我还走进孩子的作文,把他们想要表达却没能表达清楚的写出来,然后根据文章的写作方法是否合理,结构是否严谨,词句的运用是否恰当,语言是否优美等给孩子的作文作相应的评论。最后,根据孩子本身的学习能力给予作文等级的评价。例如,在《最美丽的____》的作文中,这种作文教学方式就得到了凸显。最后,鼓励孩子为了小组荣誉,让每一天的作者根据作文要求打好草稿,先自行修改,第二天来学校集小组力量进行讨论,并作适当的修改,然后誊写。这样,不仅提高了他们的作文水平,还增强了他们的集体荣誉感。

久而久之,孩子们就掌握了各类作文的写作,就不再把作文看作是一种负担,而是把它当作学习生活中争夺荣誉的 “武器”,把作文当作一种情感的宣泄,就会对写作充满自信。

篇6:谈小组合作式学习教师总结

汪清三中

李洪举

随着课改的深入,我校试行了 “导学式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江苏省的洋思中学的教改成果。我校在白校长学习参观之后,在一年级开展了“导学式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实践,通过三年的教学实践,感到这种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也取得了良好的的效果。

在实行的这三年教学过程中也让我对这种模式又有了新的认识。现将所想所得与大家分享,有不当之处还望批评指正:

一、实施“导学式小组合作学习” 这种教学模式给我的体会和感受:

1、使教师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先学后教”教学模式把“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具体化,可操作性强。在教学中,师生是平等的,教师鼓励学生参与课堂的讨论,积极提出问题。同时,在巡视时及时发现学生好的解题思路,给予肯定和表扬,对学困生给予精心辅导,师生关系融洽,从而建立起科学、民主和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2、重视把教材的处理转化为教师的个体行为,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数学教学的目的是加强基础、培养能力和提高数学思想。围绕这个目的,并在教学中一步一步地去实现这一目的,这就是数学教学的内涵所在。理解并落实这个内涵仅仅依靠教材是不行的,必须将教师、学生和教材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形成师生共同向教材学习的民主气氛,使教材成为数学知识内容与师生之间充满活力的中介,从而达到预想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必须深刻理解教材,将教材的思想转化为自已的思想,将教材的内容转化为自已的感受和体会,将自已的所思所想通过课堂教学这一途径传授给学生,使教材的内容“丰满”起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果教师照本宣科,生搬硬套,必然会导致学生厌学。

“导学式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中的学习目标投放正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将概念和知识点问题化,让学生从问题中体会并形成概念,自觉地利用教材辅助学习,在自学过程中,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

3、教学生会学习、会合作交流。

“教会学生学习”,由“学会”变成“会学”,是素质教育走进课堂的第一要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教会学生学习”,并由“学会”变成“会学”的重要途径。这种教学模式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人本原理,充分启动学生内因,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对于学生自学中存在的问题,除了教师辅导外,提示他们可以向周围学生请教,发挥“生教生”优势;在新知检测和练习检测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评判、完善,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优化课内解惑策略,提高学习效率。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兰˙本达说:“你如果一半时间是学生的活动,你是一个及格的老师;如果是以老师活动为主,你是个不及格的老师;如果三分之二的时间让学生活动,这样的老师是好老师;如果四分之三的时间都给学生,你是个优秀老师;你要是把时间全部给学生,老师只是几句话而已,最多十分之一,你就是特级教师了。”“导学式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实行“有疑则讲,无疑则不讲”的方针,教师少讲、少板书,把思考和活动的时间与机会多留给学生;少做示范,让学生自已探索和感悟;少站讲台,和学生形成学习共同体。教师的讲服从于学生的学,且服务于学。讲多讲少,讲深讲浅,以何种方式讲,均取决于学生对教材的掌握情况,最大限度地减少教师多余的讲授和不着边际的指导,以确保学生的学习时间,提高了课时效率。“导学式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教学模式实施三年来我认为有以下几个优点:(1)、学生通过自学能提高教学效率。以前我们总是惟恐学生学不会,就细讲、细讲、再细讲,重复了一遍又一遍,耽误了许多时间,效率当然谈不上。而让学生先自学,再回答问题,就促使学生不得不深入地动脑去学,仔细地自己去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办法找到了,知识也学会了。过去要讲十几分的内容,学生自学几分钟就解决了。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由于老师规定学生自学几分钟之后就要考一考,学生就有一种紧迫感,如果不努力看书自学就会落后,只有争先恐后的动脑学习思考。在小组合作过程中,作为组内一员为了给小组加分,也要求自己去主动学习,完成学习任务,为小组争光。

(3)、有利于转化学困生,培养优等生,缩短差距。由于教师不讲,学生自学,教师就有了足够的时间去了解学困生,针对个别情况个别辅导。而优等生本身知识就学得牢固,理解得深刻,再加上能给别人做讲解,做别人的老师,更激发了他们的成就感、积极性,会更愿意努力学习,水平也就越来越高。

(4)、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学习效率。课堂上学生由于自主学习,理解深刻,就能当堂完成作业,课下不需要进行大量的题海战术,就能够举一反三,运用自如。

(5)、课堂上学生积极发言,大胆质疑,争先恐后地展示自己的风采,培养了学生的语言概况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

(6)、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归纳能力。学生在学习了一个单元以后,能够参考教材,学习资料,对本章进行知识归纳,找出基础题、典型题、拓展题、编写全章复习,本学期通过对优秀样品的展示,使全体学生都能自我地完成各章的知识归纳。

二、实施“导学式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在“导学式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中,由于要以学生为主体,所以要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畅所欲言,多提问题。

在“导学式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中,“质疑”不是为了课堂教学形式的热闹,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应精心安排,可要可不要的不安排,不适合的不安排。不能为了提问而提问,不要看学生提出问题的多少,而要看学生提出问题的价值。所以在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紧扣教材、学案,针对学案中的问题展开讨论交流,而学生在讨论中不能解决或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应及时汇总,进行重点讲解,讲解要具有启发性,学生经过老师的适当点拨能解决的问题应尽量让学生自主解决,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由于使用这种模式时,学生不停地思考、阅读、提问、解答练习、操作等,课堂效率很高,尤其是优秀学生快速地解决问题后,还有一部分能力差的学生对知识还没有彻底理解,而被迫进入下一个学习环节,这也要求教师要更加关注这一部分学生,掌握教学进度,做好学困生的辅导。

3、时间问题。因为现在要有反馈时间,也就是疑难解答环节,这个环节的时间不好控制,如果学生疑问多,而且讨论热烈,所以时间就难以受老师的调控。

4、学生分组合作交流时效果不明显。

现在的班级,学生参差不齐,分组活动时部分学生容易借机做小动作,精力不集中,“兵教兵”优势不能充分发挥;另外,教师也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辅导所有的学困生,导致少部分成绩差的学生进步不明显。因此要合理地划分学习小组发挥生帮生的优势,各小组形成良性竞争,促进学习的积极性,并制定合理的评价机制。

5、学生主动学习的自觉性不高。

“导学式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模式的教学,需要学生对上课内容进行预习。如果不预习,上课时一方面要阅读课本,一方面要完成自学指导问题,同时还要完成相关练习,在时间上一般很难及时完成。初中学生自觉性还较差,如果教师督促不紧,不及时提醒,学生不预习,采用这种模式的效果就要差一点。课上的先学也存在着部分学生并不是认真地看书,而是走马观花,只注重黑体字的阅读。

为此,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鼓励、督促显得更为重要,特别是对边缘生和学困生的关注。教师要多找这部分学生谈心,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家庭状况,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帮助他们树立信心,侧重基础,克服缺点。对于学生的微小进步,及时鼓励、表扬,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不放弃,不抛弃,端正学习态度,努力学习。

三、今后的努力方向。

1、要转变观念、相信学生、大胆放手,在以前的课堂教学中,不去分析学生会不会,而是一股脑地讲知识,只害怕他们听不懂,结果到下课时,学生还没有进行练习,知识当堂得不到巩固,自己上课的“废话”太多了,抢了学生的时间,把学生当成了听的对象。今后,学生凡是能看懂的知识坚决不讲。课堂上教师要讲在重点处、难点处和关键处,一定要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讲解,不能会不会都讲,要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试着用“先学后教

当堂达标”的模式,提高课堂效率。

2、抓紧课堂时间,提高教学效率。课前要做到精心备课,教学目的要明确,有层次地设计好学习问题和习题,每个环节大约多长时间要做到心中有数,坚决避免随意性。把课堂真真正正的还给了学生。老师轻松了吗?不是的。因为“功夫在课外”,老师的任务更重了。同学科教师要坚持集体备课,制定学习目标、学案,为学生有目的地“先学”铺平道路。争取做到课堂上不浪费一分一秒的教学时间,争取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作业,要改变课堂上一讲到底,作业课外时间完成的习惯,把练习的时间还给学生。这样,学生就必须自己独立做,也能充分暴露他们存在的问题,教师也能在课外时间较好地进行查漏补缺。从而提高教学成绩。

3、重视对知识的落实。教师的理念中突出对知识的落实,“四清”工作就是最好的体现,也是取得优秀成绩的保障。要节节课知识点过关,让学生养成不让问题“过夜”的良好习惯。如果学生有不会的要主动找老师解决,教师要坚持每天下班巡视,学生有不会的知识马上解决,师生共同努力,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这样,学生上课时学习兴趣也会不断提高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对于比较频繁的周考、月考教师要及时批阅,在第一时间里反馈给学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4、重视学法研讨和学法指导。课堂上出现最多的语言是“为什么?”和“说说你的方法”“谁有不同的方法“等。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学法讨论和指导,因为“题是无限的,法是有限的”。学生掌握一法,胜做千道题。

篇7:谈小组合作式学习教师总结

徐州市春晖中学 盛再超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新课程强调指出:新的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在初中化学学习过程中,教师要转变传统观念,改变学生过去的那种单一的学习方式,让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化学知识,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养成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开展小组互动式合作式学习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交流与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锻炼学生的各种能力,让每位学生都得到一定的发展,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成绩。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课题核心概念:

初中化学指九年级化学。小组互动合作式学习,指在学习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业状况,性格特点,智力差异,把班级的学生分成一定的学习小组,在学习过程中,各小组担当不同的重要角色,各小组成员之间分别承担一定的学习任务,小组成员间分工合作,互相帮助,各学习小组间相互交流与讨论,相互竞争,相互促进,共同成长与发展。

课题所要解决的问题及研究的目的意义:

本课题的研究,旨在改变学生单一的学习方式,让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让每位学生都有事可做,让每位学生感到自身的存在价值。

通过小组互动合作学习,学生能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交流与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形成竞争向上的良好学风。在小组互动合作学习活动过程中,能充分锻炼学生的各种能力,让每位学生都得到一定的发展,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成绩。

三、课题研究的基本原则

主体性原则、民主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激励性原则

四、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本课题主要探索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模式。通过小组内学生间的互助及各小组间的互动,改变学生过于单一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合作与交流,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对有关的教育理论进行研究分析

2、案例分析法: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对教学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围绕课题根据自己真实的研究过程,撰写2—4篇的教学案例反思,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积极的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

3、实验研究法:通过阶段性的实验,分析课题研究的得失,及时进行总结。

4、学生访谈法:与学生进行深入的交谈,了解小组互动合作式学习的利弊,学生在学习过程的体会,以便于及时进行教学活动的改进。

5、经验总结法:对课题的研究成果进行全面分析,并上升为理论,为更好的指导以后的教学工作做准备

6、成果展示法:把课题研究的案例,反思,经验或做法及时进行收集与整理,建立一个小课题研究的博客,让更多的教师参与点评,不断地积累经验,搞好小课题研究。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1、课题研究准备阶段(08年9月份)(1)对学生进行调查研究;(2)学习《化学课程标准》(北师大版);(3)研读《走进新课程学习资料》;(4)分析杜朗口教学模式,从中加以借鉴。

2、课题组织实施阶段(08年10月至11月份)(1)进行课堂教学尝试;(2)进行教学案例分析;(3)学习《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高等教育出版社);(4)进行阶段性的研究分析,对教改过程的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改进。

3、阶段性成果分析(08年12月至09年1月)

(1)对前一阶段的教学改革成果进行调查测评分析,好的继续发扬广大,不足之处及时分析原因,进行阶段性总结。

(2)学习《学习、创造、创业》理论书籍(东南大学出版社)

4、撰写教学案例及教育教学论文(09年2月)

(1)结合课题研究及实际教学,撰写有关教学案例及相关教育教学论文。(2)学习《示范课精选与小课题研究》(山西教育音像出版社)

5、课题深化实施阶段(09年3月至4月)

(1)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在课堂教学中深入开展小组互动式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和成绩。

(2)学习《新课程名师精彩课堂实录》(科学技术出版社)

6、经验总结,成果分析阶段(09年5月)

对本课题进行经验总结,对本课题产生的教学成果进行展示。

7、课题推广应用阶段(09年5月至6月)(1)对本课题研究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全校范围内进行推广应用,上有关展示课,观摩课,研究课。

(2)学习《教师怎样提高课堂教学技能》(中国文学出征社)

8、成果总结汇报阶段(09年8月至9月)

(1)对本课题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形成书面材料。(2)撰写结题报告。

七、完成读书笔记与课例分析的具体时间安排

08年9月:

1、书写学生调查研究报告;

2、书写《走进新课程》学习心得体会。08年10月至11月

1、书写课堂教学经验总结;

2、撰写2篇教学案例;

3、书写《新课程理念与创新》读书笔记。08年12月至09年1月

1、撰写阶段性总结报告书;

2、书写《学习、创造、创业》学习心得体会。09年2月

结合课题研究及教学实际,撰写有关教育教学论文 09年4至5月

对课题进行经验总结与成果展示,书写有关书面材料。09年6月

书写《教师怎样提高课堂教学技能》学习心得体会。09年9月

撰写结题报告书

八、课题研究的成果展示

篇8:谈小组合作式学习教师总结

案例一:五年级“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师共组织合作学习次数4次, 占用时间近30分钟。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自悟自练, 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类似这样的课堂还有不少, 有的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有时连简单的解方程:2x+6=17的过程格式等也要通过学生合作来共同完成, 好像学生合作探讨成了唯一的灵丹妙药。

案例二:在一次课堂上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个现象:教师抛出一个问题, 让学生分小组合作讨论。老师的话刚出口, 只听“叭”的一声, 前排的同学立即转向后排, 同学们七嘴八舌, 你说你的他数他的, 十几分钟过去了, 有的小组能知道一些然而有的小组内的同学却什么也不知道。

上述现象各校普遍存在, 表面上看课堂气氛活跃, 学生学习积极性高, 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实际上这是一种合作“自由化”的现象。我们经常发现, 学生合作时, 一些教师要么在讲台前踱来踱去等待, 要么象征性地到学生中去走两圈, 或在学生交流汇报时考虑下一步的教学, 或在学生辩论时当作观众。许多教师每节课中挤出几分钟让学生匆匆忙忙地讨论。这是典型的“有合作之形, 无合作之实”现象, 一看就知道是为公开课而临时凑合的, 在合作学习时, 小组成员间不具备合作的心理倾向和合作的能力, 无法进行有效的互动交流;有些小组的合作学习则成了优生发挥自己潜能、表现自己才能的舞台, 学困生则往往被忽视, 给学困生的学习造成了很大的障碍;有些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次序混乱, 学生发言七嘴八舌, 没有中心, 整个课堂秩序混乱;学生在合作时无所事事, 浪费课堂时间等等。

教师首先是小组合作学习的设计者。教师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 明确所要体现的新理念。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难度, 有一定探究和讨论价值, 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要设计好一堂课的每个环节大约用多少时间, 什么内容需要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学习的时间是多少, 等等。

教师还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者, 教师应对全班学生的分组要进行认真的研究设计, 最好按照异质分组, 就是说每个组中成员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性别等都要均衡。要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 可以采取轮换制, 如组长、记录员、资料员、报告员等由每个成员轮流做。

上一篇:院系领导工作职责下一篇:贷款股东会决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