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科教片的现状及发展策略的论文

2024-07-22

简述科教片的现状及发展策略的论文(精选12篇)

篇1:简述科教片的现状及发展策略的论文

摘要:

随着我国电视事业的发展,电视科教节目也呈增值趋势。目前,我国科教节目在科技传播方面已经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已经形成国家——省——地级市的频道格局。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科教节目的传播历程与现状,最后,针对我国科教节目传播现状分析了科技节目的重要性。

篇2:简述科教片的现状及发展策略的论文

人力资源管理,是指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对与一定物力相结合的人力进行合理的培训、组织和调配,使人力、物力经常保持最佳比例,同时对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恰当的诱导、控制和协调,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人尽其才,事得其人,人事相宜,以实现组织目标。

从时间和层次角度看,人力资源的发展迄今为止,经过了传统的人事管理、人事管理向人本型人力资源管理转变和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以及新经济时代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挑战等 阶段。各个国家和企业在这条路线上发展的层次参差不齐。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1949~1977年,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人事管理制度;70年代末~90年代中期,为传统人事制度的改革与创新时期;20世纪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为企业由传统人事管理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过渡时期;21世纪初至今,为我国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再造和行业规范时期。结合我国特有的发展模式及特点,现将我国的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现状描述如下:

1、优势方面:

由于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及丰富的人口资源,致使我国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着劳动力丰富,工程师、技工数量多,工种齐全等方面的优势。

2、存在的问题:

1)人力资源方面:普遍表现出数量过多、素质低下的特征; 2)人员的选拔与配置方面:从目前选拔人才的情况看,选拔人才往往是“学而优则仕”,一方面只看学历,不看学力;只重知识,不重能力。另一方面,重专才,轻通才;重书面成绩,轻实践能力。

3)人员培训开发方面:

由于企业领导对培训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人力资本投资不足,且定位不清,只是简单的认为培训就是组织理论学习教会员工基本的岗位技能和知识,并未将培训与企业的长期发展目标联系起来。

4)激励机制方面:企业家的目的是获得最大的利润,而工人的目的是获得最大限度的工资收入,因此,工人积极性的背后有一经济动机,如果在能判断工人工作效率比往常提高多少的前提下,给予工人一定量的工资激励,会引导工人努力工作,服从指挥,接受管理,结果是工人得到实惠即工资增加,而企业主增加了收入,方便了管理。

5)观念上:还处于传统行政性人事管理,普遍缺乏人力资源规

划与相关政策,缺乏长期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以及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框架体系。

3、综合比较我国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优劣势,为此应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改进:

1)加强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

2)完善人才选拔机制,实现人才的优胜劣汰;

3)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制定合理的人力资源发展战略,规范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4)加大人力资本的投入,加大人员的技能开发和能力培养: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宗旨是人的能力,尤其是潜能的尽可能发挥,把人作为可开发的资源,通过培训等形式提高企业人员素质。

5)建立并完善激励机制:激励机制作为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顺利进行离不开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框架的建立以及机制的完善。公司必须从整体战略眼光来构筑整个人力资源管理的大厦,并让激励机制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其他环节相互联结、相互促进。企业一方面要通过分配制度的改革,承认人力资本产权,特别要注重以核心员工收入分配为突破口,将核心员工的人力资本价值参与分配促进人才价格机制形成,另一方面须认真研究企业员工尤其是核心员工的不同需求,通过事业发展、增进感情、优化环境等手段,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尤其是创造无限的事业发展空间来稳定和吸纳人才,应当成为企业留住人才的基本策略。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对于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民族而言,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在当今全球化与科技迅猛发展的背景下,世界各国的竞争,集中表现为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在内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要牢固树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充分发挥

人才开发在企业发展及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及决定性作用;牢固树立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念,创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生动局面;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总之,在新世纪新机遇面前,谁拥有了高素质人才,谁就拥有了核心竞争力,拥有了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重要资本。所以,我国企业要发展,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与不败,就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激发人的活力,挖掘人的潜力,同时要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人才,紧紧抓住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三个环节,努力把各类优秀人才集聚起来为我所用。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并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广泛的智力支持。

篇3:简述科教片的现状及发展策略的论文

一、我国科教节目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在我国电视广播事业发展之初, 电视就被寄予了厚望, 承担着传播科学技术知识的重要任务。1958年9月2日, 我国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 (中央电视台的前身) 正式开播时, 在它的宣传方针中就明确规定, 电视要“传播科学技术知识”。于1978年3月中央电视台创办《科学与技术》栏目。并于1979年1月20日, 中央电视台在《科学与技术》栏目中第一次播出引进科技节目“阿波罗”登月飞行纪录片, 在当时观众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从五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 电视很好地发挥了传播科学技术知识的重要任务, 是传播科学技术知识的有力工具。经过实践证明, 电视具有超强的教育教学功能;在传播科学技术知识上, 也具有独特的优势, 如形象直观、生动具体等。1997年中央电视台把电教部改为科教部, 并增设了《科技博览》、《走近科学》、《田野》 (农村科普) 等新栏目。2001年7月, 中央电视台为推动“科教兴国”战略建立了国家级科教频道——CCTV10。2001年10月将科教部分开, 分别成立了科技专题部和教育专题部, 科普节目由科技专题部统管, 自此, 中央电视台有了电视科教节目的专门制作和管理部门。同年许多省、市电视台都建立了自己的科教频道。科教频道开始进人了大规模建立时期。

目前, 我国已经形成从国家级到省 (自治区、直辖市) 级到地市级科教频道的格局, 甚至有些县级电视台也建立自己的科教频道, 科教频道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目前, 各级电视台仍是电视科教节目制作的主要力量。

1、中央电视台

目前中央电视台有以自然科学和技术的科教节目《科技博览》、《走近科学》、《科学世界》、《科技人生》等栏目。另外, 还有社教节目中心的文化专题部制作的《探索发现》、《绿色空间》, 社教节目中心的社会专题部制作的《健康之路》, 青少节目中心制作的《异想天开》、《神奇之窗》。

2、地方电视台

地方电视台中, 开办科教节目最早和最好的应属武汉电视台, 他们制作的《科技之光》是中国第一档大型科普电视节目, 并在中央电视台播出, 1996年2月, 武汉电视台在第一届全国科普工作会议上被评为科普先进集体。1995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巴黎国际科技电视节上获儒勒·凡尔纳奖。

3、教育电视台

各级教育电视台中, 也有一定数量的科教节目。

二、电视科教节目在我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电视科教节目在我国电视节目的分类中大多归在社教节目中, 它主要以自然科学领域的知识、理论、现象、事件、人物等为节目要素, 通过电视的表现手段来告知科学知识和理论、分析科学现象和事件、传播科学精神和科学观念、提高观众的科学素养。电视科教节目也被称为电视科普节目、电视科技节目。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科普活动的兴盛, 为电视科教节目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电视科教节目不仅起着传播科学知识的社国民科学素养的重要作用。

科技的发展对国民的素养提出了更高的标准, 具有较高科学素养的国民不仅能增强国家的国际竞争力, 而且对于国内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另外, 科学素养程度的高低已经开始影响到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生活质量, 同时也在不断地影响和改变国民的价值观念和对许多问题的看法。但是, 根据国家科委社会发展司、中国科协普及部和中国科普研究所联合进行的四次《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的结果显示, 我国公众的科学素养水平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任何一个国家如果希望自己的经济发展具备强大的后备力量并具有雄厚的基础, 就不能不重视自己国民的科学素养水平。提高科学素养的基本方法就是通过信息渠道获得科学技术信息和知识。调查显示, 我国公众绝大多数依靠电视和报刊获得信息。因此, 电视在我国国民科学教育中占有十分显著的地位, 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和公众对科学的不断增长的需求, 为电视科教节目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和空间, 近几年来电视科教节目在规模上, 由单独的栏目发展为以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为龙头的众多专业频道;在节目制作理念上, 也由过去的注重科技知识介绍的专题片和讲座发展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科普节目。但是, 在目前众多电视节目中, 科教节目的规模和影响力还相对较小, 可以拓展和开发的空间还相当大, 随着美国探索频道和国家地理频道中科教节目的大量进入和科普节目外延的不断扩大, 电视科教节目的发展越来越快, 特别是在我国“科教兴国”的大背景下和国家大力开展科学教育和科普宣传的环境中, 电视科教节目在今后会有很大的发展。会功能, 还承担着提高。

摘要:随着我国电视事业的发展, 电视科教节目也呈增值趋势。目前, 我国科教节目在科技传播方面已经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已经形成国家--省--地级市的频道格局。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科教节目的传播历程与现状, 最后, 针对我国科教节目传播现状分析了科技节目的重要性。

关键词:科教节目,发展历程,发展现状,重要性

参考文献

[1]童宁:《电视传播形态论》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

篇4:农业科教片的发展及制作

关键词:农业科教片;制作;涵化效应;表现形式;题材

中图分类号:S1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6)07-0064-02

农业信息化是世界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推动农业经济和农业科技发展重要动力。视频制作技术作为多媒体信息的手段之一,旨在向广大农村传播农业科技知识,推广农业实用技术,提高农民朋友的科技素质和生产技能。由于其具有直观、生动、运用灵活等特点,在信息交流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1 农业科教片的定义及受众涵化效应

1.1 定义

农业科教片是运用电视、电影的精彩画面为艺术表现手段,以宣传、普及农业科学知识为主表现内容,以解决现实农业生产中需要的技术问题为目的,指向性和意识形态明确,旨在提高人们科学文化素养、促进农业生产力发展的影片。

1.2 受众涵化效应

农业科教片是宣传农业科学技术的有力工具,以农业科学技术和知识作为其主要表现对象和内容,具有真实性、教育性和应用性。

涵化理论(Cultivation Theory)又称培养理论、教养理论。格伯纳认为,在现代社会传播媒介提示的“象征性现实”对人们认识和理解现实世界具有巨大影响。由于传播媒介的某些倾向性,人们在心目中描绘的“主观现实”与实际存在存在很大偏离,而且这种影响是一个长期、潜移默化的过程。

农业科教片对受众的涵化效应表现为:提高农业生产的科学化程度;使农业从业者形成信科学、靠科学、用科学的价值观念;增强政府公信力;增加农业受众对政府的信任度;提升农业受众对农业生产的信心和积极性。

2 农业科教片国内外发展情况

农业科教片是科学教育片的一种,包括农业科学技术普及和农业电视教学2方面。近年来,随着电视教育社会化的普及,大量的现代科学知识融合到电视教学节目中,导致二者没有明确的界限。

国外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高度重视农业科教片的创作和研究,不但制片数量多、质量高,而且传播效果非常好。为保证节目质量,制作科技电视节目往往不计成本,且制作手段非常先进,采用航空摄像、望远摄像、变速摄像、水下摄像、红外摄像、紫外摄像、三维动画特技、数字影像合成、虚拟电子等多种技术和手段,演示各种科学机理和动态功能,使科教片寓教于乐、喜闻乐见。

我国的农业科教影视创作始于1918年,商务印书馆制作的《养蚕》等科教片,是我国早最的一批农业科教片,但数量少,传播范围小。此后,农业科教片制作经历了3个阶段,各个发展阶段的时间及特点详见表1。

近年来,我国的农业科教片呈现快速发展势头,农业科研部门、农业院校和农业电视工作者制作了大量的农业科教片,各电视台也相继开办农业科教节目,如辽宁电视台的《黑土地》,中台二套开设的《田野》《金土地》等。

然而,由于农业科教片的制作投资有限、制作手法单一,加之制作人员水平及设备条件特别是资金有限,导致农业知识表现力不强,传播作用及占有率小,没有充分发挥其传播农业科学技术的作用。现代技术手段应用不足,导致画面表现力不够,也是传播效果差的原因之一。

3 农业科教片制作要点

3.1 题材

科学技术和信息作为农业科教片主要表现对象,其选择必须本着科学性、创新性、使用性的原则。选题时,应主题鲜明、对象明确,能够解决农业生产与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介绍推广的技术或信息有使用价值,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才能对农业生产起到指导意义。

选题应具有大众性,适合95%的大众,且具有通俗的特点,逻辑清晰,段落简洁,重点突出。推广农业实用技术时,应着重表现某项技术的重点或是难点,并使观众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

3.2 题目(片名)

目前,题目确定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片名模糊,设定范围过大;片名主体复杂,核心不明,信息量过大,主体过多;内容理论性太强,表达不通俗,且有太多的方言,发行受限;片名与主题不匹配,信息模糊,重点不突出。

人们在看片前往往先看片名,片名是一部片子给观众的第一印象。农业科教片的片名要在艺术性的基础上,突出其科学内容,让观众知道該片讲诉的科技知识重点。题目不宜过长 ,一般不超过7个字,如果有副标题,也不宜过长。

3.3 解说形式

农业科教片解说形式对其内容及质量有重要影响。农业科教片的语言大部分为专业词汇或书面用语,农民会感到生涩、费解。为使不同文化程度的受众理解,解说时要在学术化的基础上,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简洁规范的语言,使解说通俗化、口语化,并适时引入相关的农谚或俗语,增加受众理解力。

在完成全片组接后,对解说做必要的调整和修正,使画面与解说配合得体、贴切。

3.4 表现形式

大部分农业受众的文化水平不高,理解能力有限。因此,科教片必须不断探索新的艺术表现形式,更好地整合媒介资源,选用通俗易懂、闻乐见的形式传播农业科学知识和技术。

动画特技对揭示科技奥秘有特殊作用。部分无法通过肉眼观察的内容可引入动画形式,这有利于对抽象内容的理解。一般来说,介绍科技原理、生长过程、技术机理、简化复杂的工艺流程时,宜选用动画特技。

在形象表达上,宜采用顺叙,少用倒叙、插叙的手法。对一个需要表达的重点内容,宜用多景别、多机位拍摄丰富其层次和内容。灵活运用长短镜头和场景变化表现风格迥异的场景和人物,使艺术手段多样化。场景要不断变化,并用长短镜头表现和强化事物。同时,分切组合、灵活用蒙太奇增强事物的叙事能力和空间性。另外,可采用景别(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角度和运动变化来使事物具有立体感和生动性。

3.5 后期制作

农业科教片的后期制作包括镜头组接、配解说、配音响效果等。字幕的字体最好用黑色、白色、蓝色,停留时间以正常阅读速度为宜。剪切快慢根据内容确定。强化包装组合,包括片头、片花、角标、画面主色调、片尾滚屏、间视频效果等。

4 结语

农业科教片将农民技术培训及农业职业教育融为一体,具有对象明确、贴近生活、科学系统、技术实用、服务周到等特性,在促生产力向现代农业转变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现阶段,农业科教片要在媒介与受众双向影响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制作策划方法,使其更好的引导农业生产。

参考文献

[1] 董成双,孔令智.农业科教片对受众的涵化效应[J].南方农业,2014,8(27):177-180.

[2] 吴新.农业科教片的创作初探[J].中国集体经济,2012(04S):14-15.

[3] 黄健.摄制农业科教片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12):172.

[4]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传媒出版社,2011.

篇5:简述科教片的现状及发展策略的论文

根据我国竹纤维产业的发展目标及当前还存在的突出问题,下而对加强我国竹纤维及制品标准体系建设提出若干建议,以抛砖引玉。

3. 1整合资源,改善竹纤维及制品标准体系的整体性

我国竹纤维及制品标准化建设已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现行的10项标准零散地分布在纺织、林业和商检3个不同的专业领域内,其归口单位达6个(全国竹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全国丝绸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上海市纺织工业技术监督所)。由于跨行业、多部门的管理,我国竹纤维及制品标准体系缺乏统一的管理与规划,导致存在制定不科学、标准缺失、标准交义重复等一系列问题。

目前,我国的竹纤维及制品标准多以产品标准为主,多以产品制造的原料和制造工艺进行划分;而国外许多发达国家的标准对用途标准比较重视,把性能相同的标准划为同一标准,不拘泥于产品的制造原料和制造工艺,这样制定出的标准更符合市场规律。因此,建议国家技术监督部门整合国内的优质资源,尽快建立、不断完善竹纤维及制品标准体系,提升标准的整体水平,要促进竹纤维及制品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标准协调配套。

3.2加强采标,促进竹纤维及制品标准体系的国际化进程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标准在国际贸易和各国经济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日显突出,并具备了更为重要的属性一贸易属性,成为贸易技术壁泉主要表现形式。但我国竹纤维及制品标准采用ISO标准的仅占总量的30%,显然与标准的国际化要求差距甚远。因此,建议我国竹纤维及制品标准要加强国际化进程,加大采用国际标准的力度,加快通用基础标准和方法标准等与国际接轨。

加强安全、环保及节能标准,不仅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和健康,也对进出口贸易有重要影响。重点制定有关安全、卫生、健康、环保等方而的要求,是发达国家技术法规的主要内容,是这些国家法律法规的一种重要形式。但我国现行的竹纤维及制品标准体系对安全、环保的重视还很不够,因此需要加强这方而标准的制定。建议在竹纤维及制品的标准制修订过程中,要加强对甲醛含量、可萃取重金属含量、禁用偶氮染料、致敏染料、致癌染料等的检测。

3. 3深入研究,实现竹纤维及制品测试方法标准的突破

篇6:我国汽车节油的现状及发展策略

我国汽车节油的现状及发展策略

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目前全球能源紧缺,我国的能源形势十分严峻.汽车产业的飞速发展给我国石油供给带来巨大压力,是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不断增加的.主要原因,因此汽车节油是当务之急.本文从我国汽车石油消耗现状出发,对国内汽车节油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我国汽车节油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给出了现阶段可行的发展策略.

作 者:石志安 李迪杰  作者单位:长安大学汽车学院,陕西,西安,710061 刊 名:交通节能与环保 英文刊名:MARINE ENERGY SAVING 年,卷(期): “”(2) 分类号:U4 关键词:汽车   节能   主要问题   策略  

篇7:家庭财产保险的现状及发展策略

家庭财产保险的现状及发展策略摘要:家庭财产保险在我国发展较早,但近几年由于种种原因,家财险面临低速增长势头,且存在发展困难、举步维艰、业务下滑、比重减小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保险公司应在设计条款、拓展新业务、搞好防灾理赔、不断更新观念上下功夫,才能更好地促进家庭财产保险业务的发展。

家庭财产保险是我国恢复国内保险业务以来,开展业务较早,发展较快,覆盖较宽的骨干险种之一。家庭财产保险包括灾害保险、第三者责任保险、盗窃保险等。它面对全国十几亿人口、数亿个家庭,市场潜力巨大。据了解,世界发达国家家庭财产保险的普及率已达70%。但是,我国目前的家庭财产保险覆盖面不到10%,而且很大比例是机关、企事业单位作为一种福利给干部、职工购买的,保费少,保额低,绝大多数为不足额保险,有的根本起不到保障作用。在承保实务上,大多数保单承保要素不全,被保险人资料不齐,保险标的不明确。一旦发生保险事故,勘查、定损非常困难。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很快,人民生活水平也快速提高,家庭个人财产日益增长、扩大,人们生活中追求宁静、安全,减少风险的意识也日益加强。家庭财产保险越来越具有发展潜力。

但是,家庭财产保险保单与个人寿险保单相比较,保费较少,一般每单数为10元,多的也不过上百元,长效还本家庭财产保险每单亦不过几百元,大者上千元,且直销无手续费,代理销售的手续费也非常低,很难象寿险一样通过营销队伍卖单。由财产保险基层公司自营,费时费力,收效甚少;若城乡居民自己去保险公司购买则感到繁琐不便,颇多微辞。有人认为,家庭财产保险恰如“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家庭财产保险业务何去何从,是值得认真研究的课题。

一、家庭财产保险的发展状况及特点

1.国内业务恢复初期,家庭财产保险与其它业务一起高速增长

恢复国内保险业务初期,家庭财产保险与其他业务一样发展很快。以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江苏省分公司为例,1981年至1985年增长率分别为40.4%、18.3%、26.6%、39.9%、80.7%。由1980年的保费总收入4118万元增至1985年的2.2亿元。家庭财产保险费由1980年的0.3万元(承保1730户)上升到1985年的1623万元(承保504万户),所占保费的比重上升为7%。当时,人保江苏省分公司大力公关,得到了当地人民政府的支持,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990年江苏省保费收入达到10.2亿元,同期增长17.4%,财产保险保费收入7.41亿元,其中家庭财产保险保费收入为4061万元(承保868万户),占保费总量的4%。1995年人保江苏省分公司家庭财产保险费收入达到7507万元,当年增长26%。这一时期,家庭财产保险业务保费收入绝对数虽然不大,但发展较快,也达到了一定的比例(详见表1),人保徐州市分公司1995年业务总收入约为1.8亿元(当年增长17%),财产险保费收入为9183万元(增长19%)。当年家庭财产险保费收入为774万元,比上年增长68%,占产险总量的8.43%,业务量较小的唯宁县该年家财险占总量的14.8%(185万元)。19人保徐州分公司家财险保费收入856万元,同比增长11%,占财产险业务总量的8.05%,承保总户数超过120万户,覆盖面为55%,达到了家庭财产保险的最高峰。

表1人保江苏省分公司家财险发展表年份承保户数

(万户)保费收入

(万元)占保费

比重(%)赔付率(%)

19800.17300.323.33

198140.910015.00

198264.8159219.49

1983107.3262329.00

1984333.1962714.86

1985504.01623731.48

1986693.42267655.22

1990686.040614124.94

1995661.975013.7957.4

2.财产保险业务稳步发展时期,家庭财产保险业务却大幅下滑,大有不可遏制之势

年之后的三年时间,亚洲金融危机发生,世界保险业受到较大影响。以人保徐州分公司为例,其家庭财产保险业务19至三年大幅度下滑,降幅分别为17.44%、31.22%、34.00%,直到20才与上年基本持平(详见表2)

表2人保徐州市分公司家庭财产保险业务统计表

年份财险业务总收入

(万元)家财险

保费收入数(万元)同比增减(%)赔付率(%)占业务比重(%)

199610634856.0011.0054.208.05

11500700.00—17.4441.436.09

12195481.60—31.2247.653.95

12185318.00—34.028.303.00

11952276.900.9130.842.32

3.改革深入发展期,家庭财产保险业务徘徊不前,陷入困境。随着我国住房制度改革的推进,大多数城镇居民、家庭已拥有了自己的住房;随着人民收入的提高,住房的装璜,高档、较高档的家具渐渐成为人们追求的时尚,这一切,都给了家庭财产保险新的发展契机。家庭财产保险理应进入较好的发展阶段。但是,到目前为止,这项业务仍未有起色,仍在泥潭中徘徊。这几年家财保险业务发展状况就是例证。

二、家庭财产保险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和原因

家庭

财产保险由快速发展到急剧下降,目前业务发展比较困难,举步维艰;业务下滑,比重减小。19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家庭财产险保费总收入10.16亿元,同比下降了7.25%,仅占全部财产保险业务的2.41%。比重也在下降;产险储金59.30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40.21%。在赔付率方面,与城市家财保险赔付率较低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农村家财险赔付率大幅度攀升,徐州市某县支公司家财业务仅为49.2万元,同比减少73%,其赔付率也由14.17%上升为50.41%。该年度人保徐州分公司家财险赔付率最高的基层支公司高达158%。家庭财产保险业务存在着较严重的问题。

分析起来,引起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保险公司缺乏对市场变化的调研,不能及时掌握情况,没有采取有力措施;二是展业手段单调,方式方法不灵活,服务水平不高;三是暴露出险种的不尽合理,缺少吸引力,不适应市场需求;四是代理途径不稳定,代理机构、代理人员不能正常开展业务;五是在经济调整时期,乡镇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特别是农民“减负”期间,“保险”往往被当作农民的负担被砍掉,城市居民收入近年来增幅不高,下岗职工增多,也影响了人们投保的积极性。

三、家庭财产保险的发展思路和对策

为了适应经济改革、发展的形势,满足城乡居民家庭财产安全保障的要求,必须认真分析新情况,研究新问题,找出当前发展家庭财产保险业务的对策。

1.适应市场需求,设计出适应性较强的条款。一是积极开展市场调研,区别不同情况,对不同保险标的进行科学分类,比如按城镇、农村进行分类。居民家庭装潢、家用电器包括电脑等均可纳入保险标的范围。有的保险公司已将第三者责任保险纳入家庭财产保险系列,应是比较有眼光的做法。二是搞好险种组合,以适应各种不同层次的需求。三是灵活厘定费率,不可一概而论。就目前江苏省农村而言,江南农村住房,已与中小城市无大差别。江苏省政府采取“不将草房、危房带入二十一世纪”行动,苏北农村年内将消灭草房、危房。这些情况必须考虑在内。大中城市居民住房可按高级住宅区、安全小区、普通住宅区等实行不同费率。这将激起人们投保的积极性。四是对连续投保3年、5年、,安全无赔款的,应分别给予一定比例的安全奖。

2.调整展业力量和展业方式,搞好新业务拓展。一是加强保险宣传,特别是条款中主要保险责任、除外责任等要宣讲明白。可利用保险宣传月(周)、街头咨询等方式进行深入宣传。二是适当调整展业力量,加强展业力度。随着保险公司经营机制改革的深入,认真进行分配制度的改革,按照保费收入多少,业务质量好坏,确定业务人员的工资、奖金分配水平,以调动工作积极性。三是采取灵活方式,提高服务质量。如对常年无赔款的单位、个人采取重大节日送贺卡、寄送慰问明信片等方法加强与保户沟通,提高续保率。四是努力寻找新的代理途径,降低展业成本。比如利用银行、商场、社区服务中心、有线电视收费系统等代理业务,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人保徐州某区支公司利用银行代理房屋保险业务,年收取保费逾百万元。

3.搞好防灾理赔工作,保证业务正常进行。出险后,要迅速准确勘查、定损,合理赔款,采取限时赔付,送赔款上门等方法,取信于民。同时,要注意提高理赔质量,适度控制赔付率,防止业务亏损。.

4.不断更新观念,开拓思路,加强服务,促进业务发展。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新形势,就要不断树立新的观念。注意利用新的技术和方法来处理业务工作。目前互联网上保险信息还比较少,随着保险公司电子化建设进程的加快,保险与网络关联越来越密切。不久的将来,企望将家庭财产保险业务进行网上销售,减少营销成本,节约费用,让利于保户,以便促进家庭财产保险业务的发展。

篇8:简述科教片的现状及发展策略的论文

关键词:科教协同创新,现状,对策

0 引言

科教协同创新是科研院所和大学、企业等主体投入各自的优势资源和能力, 依靠现代信息技术构建资源平台, 在政府、中介机构、金融机构、创新平台等相关主体的协同支持下, 共同进行技术开发的协同创新活动。当今世界, 发达国家高度重视科技创新、教育创新以及协同创新在提升国家竞争力中的根本性作用, 并普遍采取各种政策工具来推动本国的科技和教育发展, 以期实现协同创新。综观国内外科教协同创新的经验, 较为成功的有美国扁平化、自治型的硅谷“联合创新网络”, 日韩的技术研究组合和官产学研结合, 我国的“北京中关村协同创新计划”等。从国家战略全局出发, 科教协同创新有利于推动各种创新资源向企业聚集, 加强创新链与产业链的连接, 推动科技教育经济结合产生聚变效应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1 苏州市科教协同创新发展现状

1.1 科技投入状况

从2006年开始, 苏州市加大了科技投入的工作力度和政策力度, 科技投入出现了快速增长和多元化的特点。2010年, 苏州市财政对科技投入达到了31亿, 与2003年的1.05亿相比, 增加了近30倍。除此之外, 苏州市争取到国家科技部、基金委、各部委的经费逐年大幅度增长, 2008年达到了4.6亿, 2012年接近11亿。从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科技投入水平的重要指标———研究和发展 (R&D) 基金以及它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来看, 2010年, 苏州市R&D投入为76.16亿元, 而广东省深圳市已经达到204.64亿元, 接近苏州的3倍, R&D投入占GDP的比重仅为1.6%, 低于深圳的3.52%。

1.2 科教创新载体的构建状况

苏州以建设创新型城市为目标, 大力加强重大创新载体的建设, 积极吸引中科院和知名大学来苏建立研发中心。建设了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江苏省 (沙钢) 钢铁研究院、江苏省 (昆山) 工业技术研究院等一大批科技创新载体。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国内外著名高校在苏州设立了研究院。目前, 苏州有国家工程实验室2家, 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 省级重点实验室10家, 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9家, 市级重点实验室30家, 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5家等。2010年底, 世界500强企业中, 已经有122家在苏州设立了分公司或研发机构。

1.3 高等教育的发展状况

苏州市拥有普通高等学校23所, 其中高等院校18所, 二级学院5所。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16.68万人, 毕业生3.97万人, 成人高等学校在校学生3.99万人。高等教育普及化程度较高。苏州主要的研究性大学是苏州大学。苏州大学现有20个博士后流动站、2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67个博士学位授权点、244个硕士点、113个本科专业、4个国家级重点学科、22个省级重点学科, 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3个国家级公共服务平台、1个国家大学科技园、16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等。

1.4 企业创新的基本现状

2010年, 苏州市大中型工业企业数为1568家, 占江苏省大中型工业企业数的1/3。其中有科技活动的企业747家, 有R&D活动、新产品开发、科研机构的企业数量分别占企业总数的31.8%, 39.1%, 21.6%。统计显示, 苏州近年来全社会研发投入每年平均达130亿元, R&D占GDP的比重近2%。全市60%的大中型企业建立了研发机构, 75%的民营科技企业设立了知识产权管理部门。2011年, 有494家企业通过了新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占全省的27%;知识产权优势企业达500多家, 比上年增长25%;专利申请超百家的企业超过100家, 包揽了全省专利申请和授权前10名企业;企业专利申请和授权量占全市的比重达70%左右, 名列全省首位。

2 苏州市科教协同创新的不足之处

2.1 科教协同创新的经费投入不足

教育是培养科教协同人才的重要基础, 而教育的滞后性又决定了对教育投入的超前性。近年来, 苏州教育的投入不断增加, 教育投入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逐年加大, 但与其他发达地区相比, 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虽然政府在不断努力加大宣传和积极搭建平台, 促进企业申报科技项目对科教协同的引导作用, 但投入多少至关重要, 引导和带动作用尚不理想。不少企业由于自身经营状况的因素, 对技术改造和研发的投入偏少。经费问题影响科技部门对当前苏州重点扶持产业的科研、孵化及支持, 制约科教协同的广泛推广, 使苏州市在引进人才创新创业、高新技术企业持续发展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上受到一定影响。

2.2 科教协同创新的政府职责仍需完善

近年来, 苏州在高端人才引进、科教创新区建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主导作用。但在现实的发展中, 依然存在科技领军型人才数量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适应、政策不到位、有关主管部门运作不协调等, 科教协同创新的支撑环境亟待优化, 相关服务体系有待健全, 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教协同创新体系建设需进一步完善等问题。在苏州科教协同创新的未来发展中, 政府作为科教协同多元化的执行主体, 应进一步制定系列化的科教协同创新发展政策法律, 完善服务管理体系, 积极支持科教协同创新平台的深度发展。

2.3 科教协同创新各方未完全实现真正的合作

企业高校双方在合作开发过程中, 单方面考虑利益偏多, 缺少相互了解和信任, 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和不足。一方面, 企业受自身利益的影响, 对当前高校科研成果能否实现市场化、产业化及效益产生怀疑, 对高校研发项目特别是处于前期的开发项目, 投入意愿不强。部分企业认为, 与其将资金投入到产品开发上担风险, 还不如投入到扩大再生产上, 如此, 实际上增加了企业产品过剩的风险。另一方面, 高校院所在项目开发过程中, 往往对研究成果的前景预期过高或实施转化应用不成熟、周期长, 因此延误了市场好时机。

3 苏州市科教协同创新发展提升对策及建议

3.1 政府在科教协同创新发展中坚持主导作用

科教协同创新需要政府层面的引导和推进。虽然苏州市在协同创新、产学研转化方面已经走在全国前列, 但是国内其他区域也非常重视协同创新对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 开展了科教协同创新的前瞻性规划。对于苏州科技协同创新, 政府职能应定位于做推进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协同创新的纽带和桥梁。针对苏州市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 (电子信息技术产业、精密机械与先进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等) 、高校创新能力以及学科人才建设的共同需求, 通过人才、学科、科研、产业四位一体的机制创新和政策引导, 以提升高校院所在支柱产业领域的协同创新能力, 形成需求导向、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协同创新合作体。

3.2 探求科教协同创新战略联盟, 提升协同创新平台建设水平

在宏观调控政策的支撑下, 苏州市应积极推动科教协同创新, 密切加强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的联系, 探求科教协同创新战略联盟, 开展协同创新平台建设。平台包括实物平台和虚拟平台。实物平台包括实验基础设施、科研仪器设备、自然科技资源以及科学数据文献等。虚拟平台包括产业联盟等沟通、交流的平台。

3.3 探索科技、教育协同创新人才培养和流动的新机制

围绕打造国际一流的科技人才队伍, 尤其是纳米科技、新材料、装备制造等, 以需求为导向, 围绕区域发展方向和产业规划, 探索科教协同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流动机制。重点打造国际型学科领军人才、青年科学家、产业教授和高技能人才4支队伍;促进高等学校专业设置改革, 鼓励高等学校与科研单位、企业, 根据苏州市相关科技的教学、创新与产业化发展规划, 结合各相关高校的优势领域, 联合开设相关专业, 加大相关人才的培养力度;加快高等学校培养机制的改革, 鼓励产业、科研参与教学, 坚持国际化的培养标准, 建立联合培养模式, 实施灵活的研究生导师制, 研究生入学后可以选择参加轮转模式选择或调整导师, 通过各种学术活动的形式在相关实验室和课题组进行轮转学习, 实施导师、学生双向选择。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06-2020) [R].2005.

[2]北京市人民政府.北京市“十二五”时期中关村科技园发展规划[R].2006.

[3]范维, 王新红.科技创新理论综述[J].生产力研究, 2009 (4) .

篇9:我国科教合作国际化发展策略研究

关键词 科教合作;科技创新;科教国际化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20-0167-02

1 我国高校科教合作国际化现状

科教合作国际化,有利于提高本国科技创新及应对区域性和全球性问题与挑战的能力,有利于一个机构更加有效地吸纳利用国际优势科技资源、交流输出科技成果,争取更大的国际发展空间。我国大专院校是参与国际科教合作的机构之一,目前科教创新合作的途径见表1。

2 重点国别的科教国际化的发展趋势

美国 美国国务院安娜·博格在共筑21世纪“中美科技和创新合作”会议上指出:“中美生态伙伴关系已经在能源框架和其他双边对话的拖动下形成,已经使美国与中国城市、研究机构和企业共同致力于清洁空气和水、自然资源保护、电动汽车和可再生能源等方面的研究。成功应对清洁能源和气候挑战将使中美两国关系走在时代前列,向世界展示我们两国能够在一起合作,有效地解决全球性的挑战。”共筑21世纪“中美科技和创新合作”会议上还进行了三个专题的研讨:构建新能源经济、创新集群与21世纪大学、信息通信技术、创新增长引擎与支撑技术。

英国 2010年11月,在英国政府科学办公室发布的《技术和创新的未来:2020年代英国的增长机遇》报告中明确提出涵盖55项重要技术的28个技术群和七大交叉领域。其中,按需制造、智能基础设施和第二次互联网革命被列为最具变革性的三大技术领域。其他重要领域还包括英国未来可能经历的能源转型、有助于实现低碳经济的新材料研发、极具市场潜力的再生医学和日益重要的知识产权。

德国 中国科技部部长万钢曾指出,中德双方在能源、健康、纳米技术、环境技术、生态、先进制造技术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合作前景,中方将充分利用中德科教年活动的契机,扩大双方科技人员的学术交流,进一步密切两国在科技和教育领域的合作。

3 重点国别的科教合作的现状、存在问题分析

美国

1)合作现状:①产业链七个,分别是轨道交通、汽车及零部件、农机和工程机械、太阳能光伏、新医药、新光源、通用航空,主要合作内容有外商投资、技术引进、设备引进、海归人才引进;②高校有美国中西州立大学、艾柏林基督大学、普渡大学、华盛顿湖技术学院,合作内容包括合作办学、技术交流、培训。

2)问题分析:①政治因素的影响;②知识产权问题;③经费问题;④缺乏宏观协调。

整体而言,中美合作得益于两国政府的支持和科技界的拥护,建立在互惠互利基础上,民间合作交流频繁。但也由于意识形态的不同、国家利益的冲突、发展水平的差异,中美合作的不利因素也较多。

英国

1)合作现状:①产业链有三个,分别是轨道交通、农机和工程机械、新医药,合作内容包括外商投资、设备引进、技术引进、国际标准采用;②高校有英国东伦敦大学、赫特福德大学、Milton Keynes College,合作内容包括合作办学、师资培训。

2)问题分析:英国对华科技合作经费十分有限,经费来源不稳定。

展望未来,中英关系发展的关键就是四点,即:切身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增进政治互信,加深相互了解,深化务实合作。

德国

1)合作现状:①产业链有八项,分别是轨道交通、汽车及零部件、农机和工程机械、太阳能光伏、新医药、通用航空、智能电网、智能数控和机器人,主要合作内容包括引进投资、设备、技术、专家团队、合作开发;②高校有柏林科技应用大学、卡尔-奔驰学校、曼海姆联合培训中心、杜伊斯堡焊接中心、德国职业教育、国立梅泽堡应用科学大学、F+U集团萨克森职业培训学院,合作内容包括师资培训、访问学习、海外直通车项目、合作技能培训。

2)问题分析:①合作项目和我国重大科技发展计划衔接不够;②双方在项目管理和资助方式方面存在差异。

近30多年的实践证明,对我国学习了解现代科学、引进消化先进技术,提高我国整体科研水平和培养科研人才均起到积极的作用,德国今后仍是我国科技合作的重点国家之一。

4 和重点国别的科教合作的策略

我国企业创新国际化程度处于起步阶段,具体表现为:大部分企业是为了获得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而与发达国家进行合作,真正走出国门建立研发机构的企业很少;而大专院校的国际合作也多为师资培训、合作办班、相互专业交流,真正进行产学研科教国际化合作的还寥寥无几。因此,我国科教要真正融入国际化还需要有长期的策略。

和美国实施科技开放与合作创新平台策略 我国将继续提升对美国的科技开放与合作水平,以全球视野搭建合作创新平台,营造开放创新环境,为我国的科技创新注入强大动力。为此,政府需采取一系列措施,大幅度提高科研活动国际化程度:鼓励研发机构与世界一流科研机构建立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支持国内外高水平研究人员开展合作研究;逐步加大国家科技计划的开放力度,推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区域科技合作中心和合作示范园区建设,特别是支持地方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支持外国企业在中国建立研发中心等。

和英国实施加大互补性的产业合作策略 在和英国的科技合作中,从应用技术角度来看,双方目前还没有找到很好的合作方式,技术交流相对较少,技术合作对双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没有很好体现。因此,双方都应努力加强技术领域的国际合作,这应该是今后双方科技合作的重点。英国的基础研究实力很强,每年都有很多很好的研究成果,但基于多方面原因,英国并没有如同美国一样形成很多有特点的新兴产业。也就是说,英国也没有很好地解决科技支撑经济发展的问题,众多的研究成果和不少很有潜力的初创中小企业在英国发展壮大的机会比较渺茫,这也给了我国的地方企业一个机会。我国的地方民营企业的科技实力较弱,对于新兴技术的渴求十分强烈。因此,这种互补性的产业合作具有极大的开拓空间,也将是双方科技合作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

和德国实施职业教育深入全面开展策略 作为战后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德国的职业教育模式在世界享受盛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职教中心设在波恩就是一个佐证。在高等教育上也是以高等职业技术为见长,因此双方在此方面合作具有广泛前景。现在双方在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以职业教育为突破点逐步展开。双方合作从最初的技术和师资培训发展到联合办学、未来职教教学专门人才共同培养、形式更多样的合作模式,双方合作涉及的领域也更广泛,今天对现代工业、电子产业、管理科学和信息技术的全方位覆盖将是未来深入开展的重点。

5 结束语

总之,通过对美国、英国、德国的科教情况进行调研,对国际合作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希望能为我国的科教创新国际化发展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篇10:简述科教片的现状及发展策略的论文

进入酒店六载有余,期间参与筹备多家五星级酒店,总结一些这些年来自己对于酒店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的品牌策略之个人看法。

近五年来,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腾飞、百花齐放的辉煌五年。这五年间,国外各大风投机构在祖国大地抢滩登入,大量热钱涌入,中国地产业在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飞快增长。地产业项目一落成前便都纷纷邀各大品牌酒店、或者自建酒店入驻。以此凸显楼盘的购买投资潜力、及人气氛围营造。所以近五年来,酒店行业的发展也是转瞬间风靡大江南北。

回溯十年前,一个城市能拥有一家星级酒店象征着是城市的繁华与表象。酒店内从业人员,无一不是经过层层筛选、学历形象气质品行具佳、历经专业培训而达到上岗要求。遥想当年无不感慨系之。放眼当下,在酒店业井喷的当前,招聘信息铺天盖地,从业人员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通过不断的跳槽从而提升自己的待遇水平和职务。管理层团队素质、水平参差不齐而业内一线员工尤为稀缺。总结现状是:千将易得,一兵难求。这是放眼当前酒店业,多数经营管理者所面临的严峻问题和考验。

目前业内一些成熟的经营管理者,开始正视目前行业现状。吸取西方成熟的酒店管理经营方法。提出塑造自身品牌的观念。在我看来一个成功的酒店离不开成熟的品牌。塑造一个品牌。当然离不开组建一个营销团队、制定一系列宣传广告策略、加强服务技巧培训和提高口碑、知名度和美誉度;不过综上所述,只是术而非道也。

《孙子兵法》云:“道为术之灵,术为道之体;以道统术,以术得道。”真正的品牌塑造之道还是得回归到最简单的载体上,这个载体不是产品本身而是人,以人为本。春秋时期齐国名相管仲所提之观念::“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把一个酒店理解为一个国家,总经理为皇,经理人为官员、员工为本。一个不设身处地为员工着想的国家能长治久安、经久不衰?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当大家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只是作为口号而以。那么结果也是可想而知的。任你喊破喉咙的“宾客至上,服务第一”也好“微笑服务”也罢,服务之上终究离不开人,一个没有感情色彩的服务是机械化、冰冷的。一个微笑是由衷的还是职业化的一眼便知。

篇11:乐山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及策略研究

朱小洪

(延安大学管理学院08级研究生)

摘要:随着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旅游业已成为快速发展的一个行业。通过对乐山地区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相关原因进行分析,指出未来以乐山为代表的地区性旅游业的发展策略,提升旅游业的竞争力。关键词:乐山旅游业 现状分析 存在问题 策略研究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旅游这项活动。旅游业不仅是商业活动的重要部分,而且为整个国家和地区都带来了巨大的收益。乐山是国际国内重点旅游城市之一,其旅游业具有强大的发展潜力。但是,乐山旅游业在发展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完善。

一、关于乐山旅游业及其发展进程

乐山市位于四川省中部,在四川盆地西部的边缘,是川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乐山得江山之胜,素以风景名胜著称。1995年,乐山市被国务院列为全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甲类风景区。乐山自然风光秀美,旅游资源丰富,旅游活动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是中国西南地区最负盛名的旅游地之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乐山旅游业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二、当前乐山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主要原因分析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乐山旅游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和国内外著名的旅游景区相比较,其发展还存在许多的问题,这些值得我们关注。

(一)在宏观环境方面,通过运用PEST分析方法,我们可以看到乐山地区旅游业发展中的一些问题。

1、在政治和法律环境方面。尽管旅游业是乐山的支柱性产业,但是还存在着一些制约和影响乐山旅游业发展的政治和法律要素。具体包括一些不恰当的产业安排,部分权力机构的过度干涉。有些法律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偏差,不能完全确保游客的人身、财产安全,影响了这一行业的发展。

2、在经济环境方面。主要是构成这一地区旅游业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经济状况及国家的经济政策。经济环境对乐山旅游业经营的影响更为直接具体。就乐山地区来讲,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一般,缺乏其他强有力的支柱型产业。从去年开

始受到地震和一些突发事件的影响,这些都给旅游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

3、在社会文化环境方面。乐山有80多处美丽景点,但是为国内外游客所熟知的仅乐山大佛、峨眉山景点,其余景点的知名度较低。有些景点的交通条件较差,大多游客选择放弃。此外,乐山在国内外的宣传力度不够。这些因素关系到乐山旅游业的发展方向、发展战略。

4、在技术环境方面。它是指企业所处的环境中的科技要素及与该要素直接相关的各种社会现象的集合。乐山地区旅游业大多依赖于自然的原始生态环境,技术投入相对较少。这些都影响到旅游业的长远发展。

(二)微观环境方面,一般来讲,乐山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可以从微观环境:旅游业的生命周期、五种竞争力分析、市场需求状况以及成功的关键因素等方面得出。

1、在产业的生命周期方面。在旅游产业中,经营状况取决于其所在产业的整体发展状况以及其在产业中所处的竞争地位。从1979年以来,乐山旅游业还处于开发期和成长期阶段。国内其他一些地区的旅游业却发展得十分成熟,多处于成熟期,已经有明确的战略方针和战略目标。乐山旅游业的发展战略却不清晰。

2、根据波特教授的五力竞争模型,可以从潜在进入者、替代者、购买者、供应者与现有竞争者间的抗衡来分析产业竞争力。就乐山旅游业自身实际情况而言,潜在竞争者是周边地区正在开发的旅游景区;替代品则是这一地区的其他一些消费行业;供应者是这一地区的各旅游相关单位,他们之间信息沟通存在一定问题;购买者指消费者是游客,但是客源相对较少;现有竞争者是那些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国内外知名景区。

3、在市场需求状况方面。乐山旅游业可以从市场需求的决定因素和需求价格弹性两个角度分析市场需求。消费者收入,消费品价格,购买欲望等决定着旅游业的市场规模,而乐山地区景点价格缺乏弹性、促销手段少,这些影响了乐山旅游业的持续发展。旅游纪念品开发程度也较低,缺乏地方特色。

4、成功关键因素。地区旅游业在特定市场所拥有的稀缺性资源,成功关键因素可能是一种价格优势、一种产品优势等。不同产业的成功关键因素存在很大差异,成功关键因素随着时间的发展也会发生变化。就乐山旅游业来讲,最关键

要素就是其旅游资源的唯一性、独特性、排他性以及不可模仿的人文历史环境。这些关键因素有待进一步开发,以达到资源利用的最优化。

三、未来乐山旅游业的发展策略研究

经过30多年的发展,乐山旅游业日趋成熟,全市已形成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峨眉山——乐山大佛为中心的旅游布局,进一步扩大到城区周边区、市、县景点,形成错落有致、分布合理的旅游系统,力争成为国内外知名度和美誉度都较高的旅游城市。

(一)确立乐山旅游业的竞争战略

乐山旅游业应该把竞争优势的两种基本特性(独特性和低成本)与其战略目标相结合,进而运用企业战略管理的三种基本竞争战略来提升它的竞争力:

1、成本领先战略。成本领先战略要求旅游业达到有效规模,全力降低成本,重视对各景点的经营成本与管理费用的控制。虽然质量、服务等值得重视,但战略的主要目标是成本低于竞争对手(主要是是省内其他旅游景区)。为此,相关部门必须管理好财务支出。另外,整合相关的旅游资源(主要是协调“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使资源利用达到最优化。

2、差异化战略。顾客需求和偏好都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当标准化服务不能充分满足其游客需求时,旅游业的差异化战略就更为重要。乐山旅游业想通过差异化获得成功,必须进行市场细分、市场选择、市场定位。然后,针对游客的需求制定相关策略。差异化战略必须根据乐山所独特的旅游资源为出发点,保持乐山旅游业的持续差异化。

3、目标集聚战略。目标集聚战略是指乐山旅游业致力于为特定的细分市场服务,锁定某一顾客群,而不是将力量均匀地投入到整个市场。低成本战略和差异化战略都试图在国内外实现旅游业发展目标,集中一点战略却是围绕为特定目标市场服务这一中心建立的,如大佛节的举办等。

(二)其他竞争战略。除三种基本竞争战略外,乐山旅游业还可根据所拥有的稀缺旅游资源,选择其他一些战略方法。

1、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地区旅游业的持续发展,离不开当地政府指导作用。在某种程度上讲,它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政府对旅游业的重视程度及相关产业引导政策,如针对游客反映突出的旅游价格、旅行社服务

质量、经营秩序和导游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开展全市旅行社综合整治等,对旅游业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2、持续开展宣传和促销活动。乐山具有发展旅游业的丰富资源。但是要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还有待于旅游业的不断发展。而宣传促销则是扩大影响,提高知名度,是促进旅游消费的重要途径之一。具体可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办法,提高参与性。如:参加各种旅游展销会、举办“大佛节”、拍摄以乐山旅游资源为背景的影视作品等。

3、大力提升乐山旅游业相关人员素质。旅游业的发展,人才是关键。从消费者的角度讲,旅游产品是旅游者花费时间与金钱购买的活动。其经历的好坏即产品质量的优劣,不仅取决于旅游资源及设施的质量,还取决于旅游服务与管理水平的高低,而这些又取决于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另一方面,旅游景文化也取决于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带来的整体效应。因而大力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对于提高旅游产品的质量,促进旅游业的持续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还可以联合省内相邻景区共同开发,加强合作;改善乐山地区交通环境,增加进出游客;发展旅游特色产品,促进旅游业发展等策略。

四、乐山旅游业的发展远景

乐山旅游业要取得不断发展,各景区只有及时调整旅游业的发展战略,把旅游业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把建设国内外重点旅游区作为发展目标。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培养国际知名旅游景区为战略使命。整合乐山旅游行业,全面提高旅游业服务质量,增强旅游产业的综合竞争力。最终把乐山建成“中国第一山”国际旅游区和国际旅游城市。

参考文献

篇12:简述科教片的现状及发展策略的论文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对健康的日益关注,健康服务需求呈逐年增长态势。国务院出台的《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将对国内医疗服务业、医药行业、健康保险业等相关产业产生巨大改变。南京市在《20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中提出高起点规划生命科技产业和健康服务名城。为加快推进南京健康服务业的发展,结合地区实际,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经验,提出相关建议。

一、对健康服务业的理解和认识

健康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内容。学术界目前对“健康服务业”还没有统一的定义,较为简洁的定义为,健康服务业是围绕人民群众健康,贯穿预防、治疗、康复等环节的服务业集群;较为全面的定义是,健康服务业是以生命技术和生物技术为先导,以健康至上理念为指导,涵盖健康检查、疾病预防、医疗卫生、营养健康、身体养护、健康娱乐、康复治疗与修养、身心与精神治疗等多领域具有较强综合性的多产业集合。

二、南京市健康服务业的发展现状

南京市出台的《关于加快完善基本医疗卫生体系的实施意见》提出,到,全市要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成政府主导、功能完备、便捷高效、价格合理的“15分钟健康服务圈”。此外,20还出台了《关于南京生命科技产业发展的意见》提出将南京建设成为国际生命科技研发和产业基地,同年出台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 中国软件与新兴产业名城的意见》提出充分发挥生物产业科技、教育、人才、创新基础优势,促进生物医药产业跨越发展。现有的涉及健康服务业的政策文件主要侧重于医疗服务、健康服务相关支撑产业等方面,对健康保险、健康管理与促进等涉及较少。总体来看,南京市健康服务业发展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医疗服务可及性显著提升,医疗资源配置尚待优化

医疗服务是健康服务业的关键环节和核心内容[2]。南京市户籍人口每千人拥有的医院卫生院床位数从1949年的2.6张增加到年的8.5张;户籍人口每千人拥有的卫生技术人员数从1949年的1.9人增至2012年的8.5人,医疗服务的可及性显著提升。从医疗机构的性质来看,南京具有一定规模、专科特色的民营医疗机构比重不足,不能满足多层次的医疗服务需求,多元化办医格局还未真正形成。从医疗资源的区域配置来看,区域性医疗资源全行业管理体制尚未形成,南京市作为省会城市,有省、部属医疗机构、市、区(县)属医疗机构、部队医疗机构等不同层次、不同部门管辖的医疗卫生机构,全行业管理的机制尚未建立,严重影响了对区域性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

(二)基本医疗保险逐步完善,商业健康保险相对滞后

健康保险是健康服务的重要保障机制。南京市基本形成了覆盖城乡居民的全民医保体系。全市主要有三种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分别是职工医保、居民医保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由于它们的管理机构、筹资标准和保障水平都不相同,参保“碎片化”、管理“多头化”带来很多问题。南京基本医疗保险逐步完善,而商业健康保险发展仍然相对滞后。在西方成熟市场,健康险占行业保费的比例可达30%,而我国真正意义上健康险产品的保费收入,占整个行业占比不足10%,远低于国外成熟市场。南京健康险保费收入为118824万元,占保费收入总额的8.76%,到20健康险保费收入为146906.9万元,占保费收入总额的5.55%,比下降了3个百分点。

(三)新兴健康服务业态涌现,健康养老模式有待创新

健康管理和促进服务主要包括医疗服务的衍生和健康服务的各种新形态。健康体检、健康咨询、健康养老、体育健身、保健养生以及健康旅游等新兴健康服务的需求快速增长。自2012年起,南京市启动城市社区“10分钟体育健身圈”工程建设。在健康养老方面,目前全市有各类养老院280家,床位3.86万张,每千名老人拥有33张床位,高于江苏和全国平均水平,其中社会资金创办的占60%。然而与日益加剧的人口老龄化相比,养老服务设施差距仍然不小。各区因地域、资金等差异,造成养老设施硬件的不均衡。社会办养老院,在选址、房屋租金上多有不同,往往造成主城核心区一床难求,郊区床位空置率较高等不均衡现象。

三、国际经验做法的启示

发达国家健康服务业起步较早,美国的健康服务业规模占其国内生产总值比例在17%左右,其他OECD国家一般达到8%至10%左右。瑞士健康服务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达到30%左右,瑞士的健康服务业起步较早,其政策制度趋于完善,资源配置较为合理。

(一)健康服务提供的多元性

美国的健康服务提供以“政府+市场+社会”三元关系为特征,机制灵活,表现出良好的效率与效益。医疗保健服务的提供方也多为非政府举办的医疗机构。多种所有制医疗机构共生、多层次医疗组织并存是瑞士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特征。瑞士的医疗机构主要有医院和私人诊所两种。政府对公立医院采取管办分离的模式,对医院的经费划拨则是通过医院联合会实现的。发达的行业协会组织是瑞士医药卫生体制的重要组织者和直接参与者。

(二)健康服务产业链成熟完备

美国以健康管理为枢纽,形成了家庭及社区保健服务、医院医疗服务、专业健康风险管理、医疗商品、长期护理服务和临床检验的第三方外包服务等构成系统的健康服务产业链。关于“家庭及社区保健服务”是整个美国健康产业中的最大门类,占到50%的产值。重视家庭和社区关怀、重视预防保健已经成为美国健康产业的主流。

(三)健康保险市场发育完善

美国健康保险的经营模式完成了由传统的费用报销型到管理式医疗的转型,管理式医疗产品一方面将健康管理和健康维护纳入健康保险服务,丰富了健康保险的服务内涵;另一方面加强了“医”“保”合作,吸收医生和医院参与,促使其合理使用医疗资源,强化对医疗行为的管控,缓解了医疗费用的快速上涨。瑞士的健康保险体系完整,瑞士建立了健全、多层次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瑞士的医疗保险制度涵盖了疾病、生育和事故发生时的医疗和生活费用。

四、南京加快推进健康服务业的发展策略

健康服务业具有双重属性。从经济属性而言,它是服务产业的重要内容;从社会事业属性而言,它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南京实际,发展健康服务业首先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突破。

(一)强化顶层设计,构建健康导向型的.医疗保健服务体系

发展健康服务业首先要进一步扩大医疗服务供给,有效提高医疗服务效率。这就需要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特别是加快公立医疗机构改革,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医疗机构,优化医疗服务资源配置,积极发展康复医院、老年病医院、护理院、临终关怀医院等医疗机构,推进护理服务的专业化、规范化,形成多元办医格局。南京市已经到了医改的关键时期,要让居民真正获得健康利益,必须强化顶层设计,充分整合区域内医疗卫生资源,构建健康导向型医疗保健服务体系。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健康服务业发展的重点也应转移到家庭及社区保健服务和健康的风险管理领域,强调以健康为核心,在预防上下工夫。

(二)加强部门协作,增强发展健康服务业的政策合力

健康服务业发展涉及卫生、医保、养老、就业、相关支撑产业等多方面,需要政策的互补联动。建议成立政府层面的健康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组织相关部门协同研究出台区域健康服务业的发展规划和扶持健康服务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推动健康服务业有序、有效发展。在发展健康服务业相关支撑产业方面,要突出重点,分类布局,支持自主知识产权药品、医疗器械等的研发制造和应用,大力发展第三方检验、检测、评价等服务,支持发展健康服务产业集群,更要加快功能性健康园区和高端医疗保健中心的建设,重点培育健康管理业、健康信息业和老年护理业等,推进健康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

(三)注重市场作用,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

在不断完善全民医保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建立多层次健康保险体系。从需求角度看,要加快出台个人购买商业健康保险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城乡居民积极主动购买补充性的商业养老、健康保险。从供给角度来看,应出台措施鼓励民营资本参与健康保险行业。首先,要逐步放开对民营企业参股或控股的健康保险公司的审批;其次,加快推动患者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构建统一的疾病数据库和医疗费用数据库,提升商业保险公司在产品开发、精算和风险管理、核保核赔等各方面的能力;再次,在信息共享平台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商业健康保险与基本医疗保险的同步即时结算。

(四)创新服务模式,满足多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

上一篇:科研课题鉴定结题书下一篇:二年级优秀学生家长会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