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作文素材名人名言

2024-07-01

热点作文素材名人名言(通用9篇)

篇1:热点作文素材名人名言

1. 举世不知何足怪?力行无顾是豪雄。——曾巩

2. 所有坚忍不拔的努力迟早会取得报酬的。——安格尔

3. 凡是想获得优异成果的人,都应该异常谨慎地珍惜和支配自己的时间。——克鲁普斯卡娅

4. 懒惰受到的惩罚不仅仅是自己的失败,还有别人的成功。——朱尔·勒纳尔

5. 英雄就是对任何做他能做的事,而平常人就做不到这一点。——罗曼·罗兰

6. 豪杰之士,不患无才,患不能养气;不能养气,虽有才气,适足以杀其身。——秦观

7. 谁高出众人一筹,谁在众人眼里就是英雄。——斯威夫特

8. 狂澜倒,独中流砥柱,屹立崔嵬。——姚勉

9. 给多多提供尝试机会也是实施挫折的有机组成部分。一旦被剥夺了尝试的机会,也就等于被剥夺了犯错误和改正错误的机会,因此也不可能迈向成功之路。——舒马赫

10. 失败带给我的经验与收获,在于我已经知道这样做不会成功的证明,下一次我可以避免同样的错误了。——爱迪生

11. 肯把须眉傲霜雪,可知寰宇待澄清。——李髯

12. 成功的快乐在于一次又一次对自己的肯定,而不在于长久满足于某件事情的完成。——罗兰

13. 男儿自以身许国。——陆游

14. 一朵鲜花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天,一个人先进总是单枪匹马,众人先进才能移山填海。——雷锋

15. 不断的奋斗就是走上成功之路。——孙中山

篇2:热点作文素材名人名言

2. 大丈夫做事,雷厉风行。——李渔

3. 朝着一定目标走去是“志”,一鼓作气中途绝不停止是“气”,两者合起来就是“志气”。一切事业的成败都取决于此。——卡耐基

4. 成功的秘诀——很简单,无论何时,不管怎样,我也绝不允许自己有一点点灰心丧气。——爱迪生

5. 我们不可能全都做英雄,总得有人坐在路边,当英雄经过时为他们叫好。——威尔·罗吉斯

6. 在人类自由最不受重视的地方,英雄崇拜总是盛行的。——赫·斯宾塞

7. 英雄儿女各千秋。——陆游

8. 英雄者,国之干,庶民者,国之本。——三略

9. 每个英雄的背后都隐藏着一段悲剧。——弗兹杰罗

10. 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论语》

11. 忍耐和坚持虽是痛苦的事情,但却能渐渐地为你带来好处。——奥维德

12. 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13. 没有崇拜者就没有英雄和神使。——爱默生

14. 男儿不展风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躯。——冯梦龙

篇3:热点作文素材名人名言

教学目标:知道运用热点素材, 熟悉当前热点新闻;学会活用热点素材——以乔布斯材料为例加以训练。

教学重点与难点:学会活用热点素材。

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生练师评相结合。

二教学流程

1. 展示疑惑, 取得共识

你是否面对作文题目, 依旧百转千回搜索枯肠?你是否还在沿用十几年前的“经典材料”?你是否一边在摘录本上记得密密麻麻, 一边在考场上却心乱如麻?首先, 熟悉材料, 做好准备——走进乔布斯

2. 引发思考, 提取观点

思考:三个苹果改变了世界:一个诱惑了夏娃, 一个砸醒了牛顿, 一个握在乔布斯手里。而今用“苹果”改变世界的三个人都不在了。在悼念乔布斯的浪潮中, 乔布斯拿什么征服世界, 他又为何在中国能拥有如此众多的拥趸呢?

阅读学案中乔布斯的相关材料, 思考以下题目或观点能否使用乔布斯的相关材料:《创新是一切发展的源泉》《生命的价值在于不懈的追求》《理想是灯塔》《严于律己, 追求完美》《虚怀若谷》《对待困难的心态》

3. 找切合点, 运用实例

以下是运用了乔布斯材料的各话题例文:

创新话题例文:中国没有人获得诺贝尔奖不可怕, 没有出现乔布斯式的天才亦不可怕, 可怕的是我们总不能幡然醒悟, 总不能从根本上培植出生成这些人的土壤。我们既然能够怀念乔布斯, 就该把他创新的精神和力量奉为圭臬, 尽心尽力孕育“乔布斯”成长的土壤。“删繁就简三秋树, 领异标新二月花”, 没有创新, 就意味着停滞和死亡;主动创新, 才能够奔竞不息, 挺立潮头。

理想话题例文:大人物为理想活着, 小人物为生计活着。大人物在创造生活, 格外珍惜时间;小人物在享受生活, 铺张浪费生命, 也就注定一生平庸。其实, 在内心深处, 每个人都渴望崇高的目标, 它不仅能推动自己, 更能推动他人, 带来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效应。当乔布斯重回苹果公司时, 他发现公司的问题就是过去的那种鼓舞人心的奋斗理想没有了, 他拯救苹果的第一个措施, 就是重塑统一的企业理念, 用梦想去带动大家。他们说:乔布斯能看到海的那头。

追求完美话题例文:生命的长短用时间计算, 生命的价值用贡献计算。乔布斯总是站在用户的角度看问题, 苛求细节的尽善尽美, 他甚至这样评价Mac OS X操作系统:“我们把屏幕上的按钮做得漂亮到让人忍不住想要舔一舔。”这种执著的精神, 体现了生命的高贵, 演绎了生命的辉煌。追求完美, 使人不再碌碌终生;追求完美, 使人永垂青史。

虚心话题例文:有一分矜张, 便有一分挫折来;有一分谦退, 便有一分受益处。乔布斯特别喜欢用初学者的心态来看待人生。这种心态是指:不要无端猜测、不要期望、不要武断, 也不要偏见。初学者的心态正如一个新生儿面对这个世界一样, 永远充满好奇、求知欲、赞叹。

对待困难话题例文:不因幸运而故步自封, 不因厄运而一蹶不振。真正的强者, 善于从顺境中找到阴影, 从逆境中找到光亮。乔布斯是一个美国式的英雄, 几经起伏, 但依然屹立不倒, 就像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说到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 但不能被打倒。”他创造了“苹果”, 掀起了个人电脑的风潮, 改变了一个时代, 却在最顶峰的时候被封杀, 从高楼落到谷底, 但是12年后, 他又卷土重来, 重新开始第二个“斯蒂夫·乔布斯”时代。

4. 方法提炼

同一则材料, 可以巧妙地运用到不同的话题之中, 极大地拓展了作文素材的运用空间。关注社会热点, 作文会因为鲜活而让人眼前一亮。方法提炼需做到这几点: (1) 筛选。选择与论点有切合点的材料。 (2) 取点。“只抓一点, 其余不管”, 对与话题无关的材料大胆舍弃。 (3) 渲染。通过合理想象和扩充突出这个切合点, 并和论点结合起来。 (4) 新颖。在切题的前提下, 选取的角度 (内容上) 和运用的方式 (语言上) 要让人耳目一新。

5. 挑战高考

考虑在以下2011年各高考题目中能否运用乔布斯的材料?如何运用?任选一题, 找出它们的切合点是什么。《期待长大》《中国崛起》《这世界需要你》《拒绝平庸》。

(1) 切合点:乔布斯的创新理念就是拒绝平庸的表现。 (《拒绝平庸》) 例文:生活如果平凡了, 那生命的长度就愈显庸俗;追求如果平凡了, 那生命的高度就越发庸碌。苹果一直坚信仅仅满足客户需求是平庸公司所为, 而引导客户需求才是高手之道。乔布斯就像一颗飞速冲刺的子弹, 用他的i Pod、i Phone狠狠地打在了时尚的靶心。 (2) 切合点:重新回归苹果的乔布斯, “活着就是为了改变”, 中国崛起是一场复兴, 也须改变。 (《中国崛起》) 例文:中国崛起始于中国自身自上而下的改革, 它是对经济发展方式和社会治理方式的改变与创新, 它的征程是中华民族的一场伟大复兴。它需要它的子民像重新回归苹果的乔布斯一样对原有不完美的模式进行改变和拯救, “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 难道还有其他原因吗?

6. 即时练笔, 牛刀小试——该你露一手啦

以2011年四川卷《总有一种期待》为例, 找准切合点, 要求写一段融合你的观点和乔布斯材料的文字。

7. 共享佳文, 同析疑虑示例:《总有一种期待》

切合点:乔布斯的励志话语可以成为我们迷茫时的期待与关怀。

引玉文:总有一种期待, 在漫漫长夜里, 静静思考, 仰望星空, 璀璨华丽的灯光下, 迷失的心灵在左冲右突中, 却不放下期待。乔布斯说:“如果你还没能找到让自己热爱的事业, 继续寻找, 不要放弃。跟随自己的心, 总有一天你会找到的。”期待是对未来的希望, 心若在, 梦就在。

篇4:热点素材多维解读

2015年10月17日早上9点半左右,在上海地铁8号线上,一名男子在车厢内因随地吐痰遭几位女士指责,他不但不知悔改,还不断用污言秽语咒骂其他乘客,并不顾及坐在他身边的老人和小孩。该男子的言行激起众怒,最终被一名壮汉出手教训。

说实话,对这般低劣行径,任谁都看不下去。所以,当有壮汉出手教训他时,多数人拍手叫好,“这样的男人,揍一顿就乖了”“要是我,我也上去揍他”。

打人当然不对,更不值得提倡,因为这于法不容。可在诸多围观者的眼中,当没有更好的方式制止这种“公共秩序污染”时,出手教训该“渣男”,或许就是当时最有效的办法。说白了,人们之所以为打人者点赞,是因为这是一次“正义的打人”。

这引出了一个问题,对不文明行为的纠偏,当道义指责已经无效时,诉诸轻微的暴力,能否成为将不文明行为导入文明軌道的一个选择?应看到,出手教训“渣男”,不同于流氓式的暴力,它的目的,是为了定纷止争,维持正义,而且,也往往立竿见影。

多维解读

1.所有暴力都是反文明的。教训“渣男”,虽然是为了伸张正义,维护公共秩序,可本质上,不管是哪种暴力,又都是反文明的。所以,靠这种裹挟正义色彩的暴力来提升文明水平,又是不可持续的,甚至,一不小心还可能博弈失控,导致更大的冲突。

2.保持清醒头脑,防止民粹情绪。人们需要一个“渣男”被教训的事实来满足心中的正义幻象,但实质上这相当片面,也是一种民粹情绪的冲动。不管怎样,我们必须秉持一个底线共识:在一个法制社会,维护文明与秩序,应尽量避免暴力,哪怕它看起来是正义的。

整顿整容乱象须先纠偏“颜值热”

“一些美发师、美甲师、美容师,仅通过几天报班培训即上岗冒充微整形专家。”业内人士称,目前中国仅有一万名左右的医师具备整形美容的资质,其余的十几万名医师全属于无资质、非法从业人员。

乱象丛生的整容业折射出了相关监管的乏力。按卫生部规定,只有获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整形机构才可实施手术。但现实中,许多仅在工商部门注册的普通美容院都在打擦边球,超范围经营。整顿整容乱象,需要政府部门加强监管。

多维解读

1.价值失范:“颜值热”。尽管当前主流的价值观不提倡“以貌取人”,但现实中人们总会有意无意“看颜”。“颜值高”的俊男美女不仅在情场上春风得意,在职场上也是顺风顺水。严峻的现实面前,人们往往会忽略:端庄的气质、良好的修养、优雅的举止、充实的内心要比表面容貌更有吸引力。

2.加强制度保障。立法部门应研究制定反就业歧视的专门法律条款,并将外貌歧视纳入其中,便于劳动者依法维权,终结为求职而整形的社会病态。

谁是屠呦呦的伯乐?

谁是屠呦呦获诺贝尔奖的伯乐?这是许多人都关心的一个问题。

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从不公布谁是推荐人,但新华社记者在采访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科学家的过程中,意外得知今年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屠呦呦的推荐者是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路易斯·米勒,另一位推手是米勒同一实验室同事、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华裔研究员苏新专。

他们和屠呦呦素不相识,但米勒本人是一位研究疟疾的专家,对疟疾研究成果极为关注。早在2007年,米勒就对青蒿素这一科研成果抱有浓厚兴趣。作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他每年都从诺贝尔奖评委会收到推荐表格,而懂中文的华人科学家苏新专的任务是帮他寻找推荐的人选。后来,苏新专通过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国际著名疟疾专家李国桥推荐,从屠呦呦那里获得了当年实施青蒿素研究的“523”计划的原始资料。最终,米勒决定推荐屠呦呦作为诺奖的候选人。

多维解读

1.诺贝尔精神:为人类做贡献。屠呦呦获诺奖,唯一的依据是青蒿素为人类做出的贡献。诺贝尔精神,不问英雄出处,只论成就大小;不问屠呦呦是否有院士称号或是否获取过博士学位,只看青蒿素药用价值的大小。

2.当代伯乐:慧眼识珠。米勒的推荐没有任何私念,他研究了屠呦呦研制成功青蒿素新药的全过程,赞赏她自己试用青蒿素,从而排除了对屠呦呦各种不公平的非议和争论。米勒慧眼识珠,将屠呦呦及青蒿素引荐于全人类的视野中。

400万护古树,护的是乡愁

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区友谊街片区旧城改造项目现场,方圆130亩的工地中间的一方土丘上,拱立着一棵20多米高的大楸树。为了保护这棵有323年树龄的大楸树,在开发这块土地的过程中,作业人员向下挖掘20多米,打了91根保护桩。襄阳市还在大楸树的外围打桩、浇筑水泥、植草,防止大楸树周围水土流失,把保护区占地扩大到近3000平方米,花费400多万元。

城市要持续发展,大拆大建不可避免,但关键看怎么拆,如何建。对于历史彻底否定,对老旧的东西一概不留,只盲目追求高楼大厦,这样的拆和建肯定不可取。

襄阳市在旧城改造当中,为了保护一棵古树,居然不惜花费400多万元,拆建过程中尊重历史和乡愁,无疑是做出了典范,树立了标杆。

多维解读

1.400万护古树,护的是乡愁。保护古树的行为,传递出了城市建设的理念,挽救了众多岌岌可危的历史记忆。留住了记忆和乡愁,也就留住了城市的根和魂,留住了市民对城市的感知和爱。

2.巨资护树显长视。与襄阳市的巨资护树相比,一些城市则要短视得多。城市发展中只瞄准“高大上”,只奔着眼前的利益冲,不仅古建被破坏殆尽,一棵几十年的古树都难寻。这样的城市看上去年轻有活力,其实却根基不稳,市民没有归属感和安全感。

欺凌新人是种粗劣带毒“文化”

近日,一条“昆明航空空姐被塞入机舱行李架”的消息,在网络热传。据称,该公司很多新入职的空乘人员都曾有过这种经历,但公司内部却视之为惯例。10月12日,昆明航空回应称,该事情为个人行为,未影响航班安全,将对当事人进行批评教育。

nlc202309030328

2015年10月13日上午,昆航官微又称,放行李架的行为是工作之余相互开玩笑的行为,并不存在“恶意行为”,也并非陋习,还说自媒体发布的内容完全扭曲事实。

显然,昆明航空前后回应是有反差的,到底哪种情况更真实,我们姑且不论。事实上,我们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经历:每当加入到一个新的群体,都要吃一些“苦头”,比如上学时候可能会遭受师兄师姐的调侃,工作后会被要求请老员工吃饭。这些行为,从情感上都有点让人难以接受,凭什么新人就得被欺负或者讨好老人?但是,很多人似乎对此已习以为常,甚至把它当作一种文化。

社会学家把这叫作“贬降仪式”,这种仪式常常发生在封闭的管制机构里,例如军营、监狱、修道院、寄宿学校等。组织里原有的成员通过这个仪式,剥掉新人之前的个人身份,然后强行加入一些新的内容,比如组织纪律、合作意识、自我约束。

多维解读

1.“贬降仪式”不应无孔不入。理论上讲,“贬降仪式”的存在有两个先决条件:一是封闭的管制机制,二是去个性化的需要。为了飞行安全,一个紧密团结的团队有利于实现内部自律;封闭管理也是为了实现服务的标准化。只不过,“塞进行李架”这种让人不快的举动,一定是必不可少的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2.重视企业文化,构建行业文明。企业培训新人时的素质拓展训练,就是一种更加合理、文明的方式,既能让人逐步体会组织生活,又能在互动中讲授企业日常工作中的一些标准化的要求。

“标题党”要当心玩火自焚

《3个女人和105个男人的故事》《豪门浪子啊,却为真爱遁入空门》……看到这两个标题,你能想到它们指的分别是《水浒传》和《红楼梦》么?然而,让我们颇感无奈的是,这种典型的“标题党”做派,如今在网上无处不在,防不胜防。有不少网站编辑都喜欢在标题中加入色情、凶杀、阴谋、犯罪、性暗示的元素,以为这样就能获取更多的点击量。

通常来说,“标题党”惯用的手法,包括捕风捉影、断章取义、剪辑放大、移花接木等。在一些网络编辑看来,网友都喜欢那些低俗、刺激的内容,对正襟危坐的严肃讨论不感兴趣。于是,哪怕夸张、失真、歪曲事实,他们也要将内容尽可能地与性、犯罪、八卦、心灵鸡汤扯上关系。

不得不承认,“标题党”在提高新闻点击率上确实有一定效果——同样一则新闻,如果炮制一个惊悚猎奇的标题,点击率确实有可能会增加。究其因,浅阅读是网络时代的主流,网友很难認真、完全地阅读一篇长文章,如果没有一个能吸引眼球的标题,有些文章估计没人会点开看。在“点击就是经济”的网络媒体环境中,有些网站将点击量与考核挂钩,也助长了“标题党”乱象。

多维解读

1.“标题党”无益于媒体生态。“标题党”片面追求耸人听闻的标题,无视标题与文章、标题与事实的关系,既有违媒体的基本操守,也是不可持续的。如今很多人将“标题党”称为“新闻怪胎”,就是因为这种操作手法完全不符合新闻规范,与客观、真实的原则背道而驰。长此以往,“标题党”终将破坏媒体行业的总体生态。

2.“标题党”:社会责任何在?“标题党”利用网友猎奇心理而舍弃社会责任的行为,是缺乏道德良知的。没有底线地“语不惊人死不休”,不仅可能会激化社会矛盾、撕裂社会共识,还会传递一种扭曲的价值观,造成社会认知混乱等多种恶果。

纪念草婴,也是在呼唤一个时代

或许你不知道这个人的名字,但你一定知道他翻译的作品。内行读书人,选书是挑版本的,如果是读托尔斯泰,一定会选他的译本。2015年10月24日,这位93岁的老人驾鹤西去。他就是草婴。

文字翻译,本身就是幕后英雄,而草婴又如此低调,由名字就可见一斑。看他的经历,更让人肃然起敬:他拒绝当领导,只为一心一意搞翻译,举一人之力翻译了托尔斯泰全集;几十年来,他每天只翻译一千来字,始终保持着严谨的治学态度,为我们献出一部部经典。

纪念这位老人,就是在纪念一个时代。

多维解读

1.经典燃烧,魅力无限。卡尔维诺说:“经典作品是一些产生某种特殊影响的书,它们要么自己以遗忘的方式给我们的想象力打下印记,要么乔装成个人或集体无意识隐藏在深层记忆中。”那些文学史版图上的一座座地标性建筑,一个个闪光的伟大名字,充实着我们的阅读体验,让人在寒冬里记得花香,在巨压下挺直脊梁,在奔波劳碌中还拥有诗意。这就是经典的魅力。

2.世人皆醉我独醒。草婴的逝世不禁让人想到一批坚守精神圣地的人,茅盾文学奖的颁奖典礼上,格非、王蒙、苏童这些老面孔令人感动。他们始终驻扎在生活的现场,不曾停止对生命的探索。时代在变,文学也在变,变的是多元化的形式和技法,不变的是读者对于精品的渴求以及作家应有的定力。

篇5:高考作文名人名言热点素材

2. 剑是正义的仆人。——(英)埃·斯宾塞

3. 君子出处不违道而无愧。——宋·欧阳修

4. 慷慨是正义的花朵。——(美)霍桑

5. 立身一败,万事瓦裂。——唐·柳宗元

6. 烈士之所以异于恒人,以其仗节以配谊也。——唐·刘禹锡

7. 我愿证明,凡是行为善良与高尚的人,定能因之而担当患难。——(德)贝多芬

8. 信任的建立,需要真诚的日积月累;信任的崩溃,一句谎言就够。——佚名

9. 真理,即使被践踏在地,也会站起来:上帝永恒的岁月属于她;但谬误一旦受伤,便会就地打滚,然后在其崇拜者中间咽气。——布赖恩特

10.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邓小平

11. “正义”的胜利来自斗争。——路·莫里斯

12. 不畏义死,不荣幸生。——唐·韩愈

13. 火不侵玉。——唐·刘禹锡

14. 激浊扬清,嫉恶好善。——唐·吴兢

篇6:高考作文热点素材名人名言

2.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爱默生

3. 任何人都应该有自尊心、自信心、独立性,不然就是奴才。但自尊不是轻人,自信不是自满,独立不是孤立。——徐特立

4. 在家中享受幸福,是一切抱负的最终目的。——约翰生

5.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列夫·托尔斯泰

6. 先相信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罗曼·罗兰

7. 我父亲总是说,一个孩子需要四样东西--充分的爱、富于营养的食物、有规律的睡眠、大量的肥皂和水--这些完了呢,他最需要的是一些明智的放任。——普里斯特

8. 人无国王、庶民之分,只要家有和平,便是最幸福的人。——歌德

9. 科学的博爱精神把分散在世界各地、各种热心科学的人联结成一个大家庭。——罗斯福

10. 无论是别人在跟前或者自己独处的时候,都不要有一点儿卑劣的事情:最要紧的是自尊。——毕达哥拉斯

11. 地位越高,自我评价就越高,自信心多强,能力就有多强。我们总能表现出与环境的和谐平等。——赫兹里特

12. 坚信自己的思想,相信自己心里认准的东西也一定适合于他人这就是天才。——爱默生

13. 一个健全的家庭对人类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武者小路实骂

14. 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 —— 马克思、恩格斯

篇7:高考作文名人名言热点素材

2. 剑是正义的仆人。——(英)埃·斯宾塞

3. 君子出处不违道而无愧。——宋·欧阳修

4. 慷慨是正义的花朵。——(美)霍桑

5. 立身一败,万事瓦裂。——唐·柳宗元

6. 烈士之所以异于恒人,以其仗节以配谊也。——唐·刘禹锡

7. 我愿证明,凡是行为善良与高尚的人,定能因之而担当患难。——(德)贝多芬

8. 信任的建立,需要真诚的日积月累;信任的崩溃,一句谎言就够。——佚名

9. 真理,即使被践踏在地,也会站起来:上帝永恒的岁月属于她;但谬误一旦受伤,便会就地打滚,然后在其崇拜者中间咽气。——布赖恩特

10.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邓小平

11. “正义”的胜利来自斗争。——路·莫里斯

12. 不畏义死,不荣幸生。——唐·韩愈

13. 火不侵玉。——唐·刘禹锡

14. 激浊扬清,嫉恶好善。——唐·吴兢

篇8:热点作文素材名人名言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活动, 教育的终极功能是培养人的健全的心灵、高尚的品德。 爱因斯坦说:“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 通过专业教育, 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 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 并产生热烈的感情, 那是最基本的。他必须对美和道德上的善有鲜明的辨别力, 否则, 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更像一只受过很好训练的狗, 而不是一个和谐发展的人。[1]”

然而, 受功利思想和实用主义的影响, 我国许多高职院校普遍存在重专业技术教育, 轻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 从而导致高职学生人文素养的缺失、人格品性缺陷、社会适应能力薄弱等问题。 因此, 如何利用有效资源来加强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则显得尤为重要。地方名人资源是一地特有的资源, 将其转化成丰富的人文素材, 值得深入研究和探索。笔者仅以南通张謇为例, 尝试探究名人资源转化为人文素质教育素材所具备的条件和实施路径。

1 地方名人资源转化为人文教育素材应具备的条件

1.1 形象:正面

地方名人资源转化为人文素质教育素材的基本条件是所选人物需经得住历史的检验。近代中国, 社会动荡不定, 人物命运也随之跌宕起伏, 然而张謇能够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引领社会向前发展, 并能获得不同政治派别人士的推崇。

张謇 (1853—1926) , 字季直, 号啬庵, 生于江苏省海门市长乐镇 (今海门市常乐镇) 。 1894 年, 张謇高中状元, 并被授予翰林院修撰。学而优则仕是传统社会无数士子的梦想, 然而, 张謇无心于官宦利禄, 他曾说道, “謇天与野性, 本无宦情……, 愿成一分一毫有用之事, 不愿居八命九命可耻之官”[2]。 面对江河日下、腐朽不堪的清政府, 张謇果断放弃仕途, 并将“有用之事”———兴办实业作为实现其毕生理想的方式之一坚持到底。 此后, 张謇以家乡为基地, 努力进行发展近代纺织工业的实践, 一生创办了20 多个企业, 370 多所学校, 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宝贵贡献, 被誉为“状元实业家”。 毛泽东同志在谈到中国的民族工业时曾说过:“讲到轻工业, 不能忘记张謇”。张謇逝世以后, 胡适在《南通张季直先生传记》中这样评价他:“张季直先生在近代中国史上是一个很伟大的失败的英雄…… 他独力开辟了无数新路, 做了30 年的开路先锋, 养活了几百万人, 造福于一方, 而影响及于全国”。

无论生前生后, 张謇都拥有着崇高的社会声誉。归根结底源于其所追求的人生理想超越了时空局限, 具有普世价值, 他说, “一切政治及学问最低的期望, 要使得大多数的百姓, 都能得到最低水平线上的生活, 没有饭吃的, 要让他有饭吃, 生活困苦的人, 使他能够逐渐提高”。 这是任何时代都颠扑不破的真理。

1.2 遗迹:丰富

马克思说:“人创造环境, 同样, 环境也创造人”。如果脱离了可感知的具体环境, 以优秀人物为榜样进行教育容易流于形式。因此, 地方名人所遗留的物质资源丰富程度成为能否将其顺利转化为人文素质教育素材的条件之一。

1905 年, 张謇创建中国第一座公共博物馆 ———南通博物苑, 并为其手书一副对联:“设为庠序学校以教, 多识鸟兽草木之名”, 这道出了创办南通博物苑的宗旨, 即辅助学校教育、普及科学文化知识。 如今, 以南通博物苑为龙头的环濠河博物馆群作为惟一的博物馆项目成功创建国家首批公共文化服务示范项目。 张謇咏叹的“濠南苑囿郁璘彬, 风物骈骈与岁新”, 正得到真实的体现。

英国文化研究奠基人之一雷蒙德·威廉斯把大众文化理解为一种生活方式, 文化用来指“使一种特定的生活方式显得与众不同”的符号的创造和使用, 无论这种生活方式是属于 “一个民族的、 一个时期的、一个群体的或普遍意义上的人类的”。[3]传统社会, 日常的戏剧文化贴近百姓生活, 较能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影响。 为改良社会风俗和文化, 1919 年, 张謇创办培养新型戏剧演员的新型戏剧学校———伶工学社。张謇在与梅兰芳的信件中称:“至改良社会, 文字不及戏曲之捷, 提倡美术、 工艺, 不及戏曲之便。”中国戏剧界有“南欧北梅”的美誉。南欧, 指欧阳予倩, 而“梅”就是梅兰芳。张謇邀请欧阳予倩主持伶工学社事务, 欧阳予倩为学社制定了如下的宗旨:一, 南通伶工学社是为社会效力之艺术团体, 不是私家歌童养习所。二, 南通伶工学社是要造就改革戏剧的演员, 不是科班。学社提倡白话文、男女平等, 购置《新青年》、新小说给学生阅读, 力图培养出有新文化修养的演员, 改革戏剧。 后来, 梅兰芳应邀到南通新建的更俗剧场演出, 张謇专门在郊外建了一座牌楼迎接, 取名为“候亭”;还在剧场前台辟了一间小亭, 名为“梅欧阁”。亭上书有对联:“南派北派汇通处, 宛陵庐陵今古人。”以此纪念梅兰芳与欧阳予倩南通相会盛事。 如今, 遵循修旧如故的原则, 伶工学社得以修缮复建, 成为南通特色历史文化的新地标、公共文化服务的新亮点。

1895 年, 张謇根据 《周易 》中的 “天地之大德曰生” 创建了大生纱厂。 大生纱厂投产后获得很大成功, 出现产销两旺的良好局面。以后的20 多年, 张謇呕心沥血, 披荆斩棘, 营造了一个“以工业为中心, 以农业为基础, 工农商相结合”的协调发展的实业基地大生集团。 此后, 张謇以大生纱厂为依托, 又相继开办了发电厂、轮船公司、面粉厂、油厂、皂厂、酒厂等20 多个企业。 与之相关的现存历史建筑设施有大生纱厂钟楼、大生码头遗址、厂房、公事厅、专家楼、仓库等, 门类齐全, 保存现状良好。

张謇曾说:“天之生人也, 与草木无异, 若遗留一二有用事业, 与草木同生, 即不与草木同腐朽”。 或许, 受时代所限, 他的”实业救国”计划失败了, 但其留下的诸多物质遗迹却仍影响着社会。 大生纱厂旧址、张謇故居 (纪念馆) 、南通博物院、伶工学社、更俗剧场、多所学校和公园等, 这些遗迹几乎涵盖了张謇生前事业的各个方面。 环境是影响教育的一个重要因素, 这些丰富的物质遗迹让我们对张謇的人格精神的感知变得有效和可及。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孩子在他周围、在走廊的墙壁上、教室里、活动室里、经常看到的一切, 对他精神面貌的形成有重大意义。这里的任何东西, 都不应是随便安排的, 孩子周围的环境对他应有所诱导, 有所启示。 ”

1.3 研究成果:丰硕

学术界历来对张謇的研究兴趣非常浓厚, 其研究范围也从历史学界扩展到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 研究层面涉及文、史、哲、社会学、人类学、教育学、城市规划、水利农垦、交通运输, 甚至延伸到戏剧、美术、医学等诸多方面, 所取得的成果也异常丰硕。这不仅源于张謇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影响, 也在于相关史料的丰富, 能够为后人的研究提供坚实的基础。 1931 年张孝若为纪念其父张謇一生的业绩, 出版了《南通张季直先生传记》, 此为第一部系统研究张謇的专著。 此后, 张孝若整理了张謇的文稿, 编成《张季子九录》, 成为实际上最早的《张謇全集》。1958 年, 刘厚生出版了 《张謇传记 》一书, 详细叙述了张謇的生平。 1962 年, 扬州师范学院历史系整理出版了《张謇日记》中的光绪十八年至民国十五年六月部分。 1986 年, 章开沅教授的《开拓者的足迹———张謇传稿》出版, 这也是新时期研究张謇生平的又一力作。 1995 年, 凝聚众多学者心血和劳动的《张謇全集》出版, 该书由曹从坡、杨桐任主编, 一共6 卷, 约400 余万字, 极大促进了张謇研究的深入进行。 从1987 年至今, 张謇国际学术研讨会议已召开五次, 学术会议后产生了各次研讨会的论文汇编, 汇集了各地学者研究张謇的最新成就。 众多学者的深入研究和大力推动下, “张謇学”渐趋形成。 此外, 南通本地的张謇研究中心、张謇研究会、张謇研究特色数据库等都为挖掘相关人文教育素材提供了强大的知识支撑。 以上所有的研究成果都为张謇相关历史资源的现实运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让人文教育中化知识为智慧, 化智慧为情感, 化情感为人格的理想变为现实。

2 地方名人资源运用于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实施路径

2.1 利用地方名人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运用地方名人资源于教育教学中, 更能够“增教学之亲和力, 长教学之实效”。 南通的历史名人张謇所遗留的物质和文化资源非常丰富, 从张謇的人生历程和精神遗产中挖掘出对当今的高职院校学生具有教育意义的人文素材, 利用张謇的真实事迹和精神遗产等各项资源, 对学生在课堂中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和培养, 从而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

张謇虽然是以政治建树闻名, 但他的文化素养依然深厚, 尤其在文学上的成就斐然。 因此, 在高职院校的语文课堂教学中, 可以进行比较阅读和讲解。张謇的一生深受儒家思想的浸染, 儒家思想的核心“仁、义、礼、智、信”已经在张謇的身上打上深刻的烙印, 这种思想无疑也成为他文学创作中的主题。 那么, 我们在向学生讲授先秦儒家的作品时, 可以穿插赏析张謇的作品中表现儒家思想的部分, 这样更能令学生明了儒家思想对中国文人所产生的影响力。又如当我们讲到辛弃疾的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时, 这是一篇表现作者爱国情操的词作, 词中痛陈当朝统治者为求苟安、偏安一隅的可耻行径, 这时我们可以联系张謇的一段经历, 在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后, 他在激愤之余, 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弹劾当时炙手可热的李鸿章, 在《呈翰林院掌院代奏劾大学士李鸿章疏》中指出:“伏乞圣明裁断, 另简重臣, 以战定和, 固人心而申国势;专任李鸿章直隶总督, 富贵宴安, 以终其身。 宗社幸甚! 天下幸甚! ”[4]痛斥其卖国求荣、苟且偷安的行为。这种胆识和魄力是令人钦佩的。

而在德育课堂上, 当我们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 可以列举表现张謇爱国精神的真实事例。 例如, 在近代中国遭遇西方列强一次又一次的侵略, 签订了一个又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时, 张謇尤有切肤之痛, 短暂的仕途经历, 更使他对统治阶层的专制腐败有了深刻的了解, 从而也促使他下定决心弃文从商, 走实业救国之路。 他在为大生纱厂拟定的《厂约》中, 曾讲到办此实业的动机和目的。他说:“在通州创办纱厂, 既是为通州本地的百姓生存考虑, 也是为中国的资源和利益考虑……把我国的资源提供给人, 人家就用这些资源制成商品转售给我, 这无异于用自己的血来喂老虎, 自己还袒着身子心甘情愿的做着。 如此下去, 利益不能守住, 我们的民众一天天贫困下去, 国家还有什么可以依赖的呢? ”由此可见, 张謇的实业活动, 一开始就包含着明确的抵制外来侵略的爱国目的。

当我们在《思想道德修养》课堂上讲到要在奋斗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时, 更可以将张謇奋斗不息、刚健有为的进取精神作为典范。例如, 张謇的科举之路历经数次坎坷, 尽管他为此追逐了26 个寒暑, 但这并没有让他丧失信心和希望, 反而磨炼了他的意志, 最终在已逾不惑之年的42 岁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名状元。 这种锐意进取的精神也体现在他的言语当中, 他认为“人恒以寿为重, 其实人之寿不寿, 当为事业死”, “人之价值, 是自定的, 非人定的。人苟自视一钱不值, 则人亦以一钱不值视之。 ”[5]如此这些言语深刻地表达了他渴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的理想和追求。

2.2 利用地方名人资源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以校园精神为核心的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如今的校园文化建设, 重视物质文化, 轻视精神文化的现状尤为突出, 对人文精神的忽视严重影响高职院校自身的文化底蕴。因此, 利用地方名人资源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挖掘有特色的校园文化, 无疑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式。以南通张謇为例, 可以在高职校园中邀请国内研究张謇的知名专家作专题讲座, 举办张謇的名言和图片资料展览, 以张謇的历史活动及精神为主题举办演讲和辩论活动等, 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和多种形式的宣传引导, 加强学生对故乡名人张謇的认识, 直观感受他的优秀品质和高尚的人格魅力, 将其内化为一种精神凝聚力, 相信通过这种人文氛围的营造, 可以有效改善现今高职院校文化建设流于形式的空洞无物。

2.3 利用名人遗迹开展课外实践活动, 陶冶学生的爱乡情操

张謇倾其毕生的精力, 将巨大的热情投注在建设家乡的行动上, 用他的话说“南通的一风一雨, 一冷一暖, 都在我的心上。 ”在南通创办了数不清的实业, 使得南通在当时成为全国的“模范县”, 享有“中国近代第一城”的美誉。历史学家章开沅曾作如此评价:“在中国近代史上, 我们很难发现另外一个人在另外一个县办成这么多事业, 产生这么深远的影响。 ”[6]这些遗迹见证了张謇的业绩。 如南通博物苑, 唐闸1895 文化创意产业园, 海门的张謇纪念馆等, 带领学生们参观这些遗迹, 一则增强学生对故乡的了解和探索的欲望, 二则可以激发学生的乡土情感与爱乡情操, 更感怀于前辈们对家乡的热爱和建树, 这样也更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和价值观。

3 结束语

我国各地的名人资源十分丰富, 通过系统地挖掘和梳理其文化资源, 可以拓展传统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 更新人文素质教育的方式, 从而增强人文素质教育的实效性。

摘要:我国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现状堪忧, 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人文教育素材缺乏。从地方名人资源入手, 以南通张謇为例, 尝试探究名人资源转化为人文素质教育素材所具备的条件和实施路径, 从而提升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地方名人,高职院校,人文教育,张謇

参考文献

[1] (美) 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文集 (第三卷) [M].许良英, 李宝恒, 赵中立, 译.北京:商务出版社, 1979:144.

[2]张怡祖.张季子九录 (五) [M].文海出版社, 1983:2404.

[3]Williams, R.Key words:A vocabulary of culture and Society[M].London:Fontana, 2ndedn.1983:288, 90.

[4]曹从坡, 杨桐.张謇全集 (卷一) [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 1994:37.

[5]曹从坡, 杨桐.张謇全集 (卷四) [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 1994:426.

篇9:热点素材多维解读

禁摩限电与快递积压

3月21日,深圳交警集中整治“禁摩限电”,对超标电动车进行查处,因车辆违规被扣押,当地不少快递员提出了辞职,还出现快递积压情况。4月5日,深圳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就“禁摩限电”召开新闻通气会称:3月21日深圳开展的新一轮“禁摩限电”整治,并非针对快递业。查处电动自行车、摩托车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符合法律法规。

[多维解读]

1.推动企业使用新能源货车。目前,深圳市快递业正以每年30%的速度快速增长,2015年全市收派邮件量达到2165亿件,快递业务收入22297亿,同比增长3219%。人均来算,全市人均收寄129件,但是,深圳快递行业纳入特种行业车辆管理,配额只有1.3万辆,远远不能满足现在快递行业快速发展的需求。随着快递量的爆发式增长,仍然还有很大的配送车辆需求。快递业在此情况下如何实现发展?需要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改变作业组织和流程。“禁摩限电”,有利于推动企业在下一步转型中选用新能源货车和面包车。

2.初衷与实际效果。不只是深圳,近来包括广州、北京等城市,都相继对电动车采取了“治乱”行动。其初衷,主要是为改善交通格局,减少交通安全隐患。但初衷的正确,就一定会产生良好的治理效果吗?无独有偶,近期媒体报道的河南周口平坟运动引发的后遗症,恰好提供了一种反面典型。从治理目的上,平坟是为了移风易俗,节省耕地,也似乎有着无可置喙的初衷。然而治理行动最终以失败告终,不能不让人深思。

3.社会管理需要追求更多柔性。现代治理体系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表现为共治,政府不应该总是处于绝对的中心地位。比如禁摩限电,若是先从规范标准出发,逐渐让电动车从生产到使用都规范起来,同时加大综合交通整治力度,一些不合规的电动车和不文明的驾驶习惯当然会逐步减少。相比直接禁行,见效或许要慢,但显然要更容易被接受,副作用也要小得多。倡导一种柔性的治理方式已经是大势所趋。它不是指治理态度的“软弱”,而是说治理行动要对各个方面的利益有充分的兼顾与平衡,不再片面追求“肃清”与“速度”。

朋友圈里的谣言,你中招没

汽车水燃料将全面替代汽油;一次性筷子能变笋干……这是最近流行在微信朋友圈的“知名”谣言。几乎每个人都在朋友圈主动或被动地传播过谣言,也几乎每个人都受过谣言的误导和伤害。谣言和玩笑的边界难以区分,如何治理朋友圈谣言是新的法律命题。朋友圈私域和公域混搭,言者无心,听者有意,不确切信息还可能被反复传播。

面对汹涌而来的朋友圈谣言,不管你是“智者”还是“不明真相的群众”,不管你是“大V”还是“草根”,都需要一台“谣言粉碎机”。

[多维解读]

1.谣言未必止于智者。通常,人们说谣言止于智者。自媒体传播中,这句话就有一点过时了。如今,知识体系如此庞杂,即使真是智者,遇到知识盲区,照样无法分辨真伪。自媒体平台谣言的传播速度之快,更是前所未有。即使真有几个智者,也无法阻止谣言泛滥。这就需要权威部门及时发声,但一些权威部门还习惯于用传统媒体传播信息,被谣言远远甩在了后面。提高政府部门的自媒体传播能力,是打击谣言的当务之急。

2.转发前要理性判断。时常看到这样的朋友圈谣言,说日本某部电影12月12日在中国上映,又说该日是南京大屠杀纪念日;还有5月13日等版本,呼吁网友抵制,因为中国某部抗战片的票房在日本为零。作为爱国的热血青年,第一次看到该消息信以为真。但我知道,南京大屠杀纪念日是12月13日。于是上网查证,上述抗战片压根就没在日本上映,何来票房之说?谣言明显是利用了大家的爱国热情,转发前要理性判断,不能好心传了谣言!

3.迅速传播有原因。朋友圈的谣言之所以能蒙蔽大部分受众,并得以迅速传播,一方面是由于朋友圈内“朋友”的相互信任,另一方面是因为谣言本身或多或少含有让人信服的成份。如“上海女”闹剧就折射出了一种不健康但又在少数人身上真实存在的“拜金主义”。

4.盛行背后也有时代因素。第一,由于互联网技术不断提高,信息的价值前所未有地得以凸显,人们获取信息的迫切心理也越来越强烈,有些时候甚至被信息所胁迫。看似纷繁的信息,占用了阅读者大量的个人时间,这制造了一种虚假的满足感。第二,能够上网的智能手机,普及仅几年,一些中老年人对于这个“魔盒”,缺乏全面的认识:在他们看来,媒体公信力毋庸置疑,手机上的信息也是如此,罕有批判性思维。第三,新闻的阅读场景,从传统媒体迁移到了移动端上。但在过去一段时间里,优质内容较少,无法满足受众的阅读需求,因此给予低质量的信息以及谣言以可乘之机。

5.谣言应止步于法律。在微信朋友圈的转发中,判定是否是谣言,除了“事实标准”之外,不妨也考虑“主观恶意”。现实中,许多谣言的主观恶意非常明显。比如,将苹果公司iPhone手机与钓鱼岛问题“挂钩”的,很明显带有黑竞争对手的嫌疑,而不是“一腔爱国热情”。对此,我们就不能用保护言论自由的法律盾牌,将此类卑劣的行径保护起来。“谣言并非止于智者,而是止于下一个谣言”。在法治社会,微信朋友圈谣言应止步于法律。现实情况是,从立法、执法到司法,再到公民的法治意识,都还需砥砺前行。

少年书店看书被赶算歧视吗

近日,在呼伦贝尔一家新华书店,一家长与店员发生争执,起因是该女士的孩子在店内看书被撵。店员表示:“书店是卖书的地方,不是看书的地方,不买书就得出去。”

仔细查看网上流传的视频,这位母亲显然认为自己的孩子被书店欺负了,所以感到非常气愤。在视频中,她反复质问店员,看多久书算是看书而不是买书,是谁规定的?同时,她又反复向店员强调新华书店是什么单位。换言之,她认为新华书店不比私营书店,应该允许读者免费看书。

那位孩子到底是去书店看书还是买书,这牵涉到动机,不能随意判断;不过凭日常观察,假期去书店看书的孩子确实挺多的,席地而坐,把一本漫画书翻完再翻另一本。很多书店都容许这样的行为,或者只是将那些主要以图片为主的书单独设柜,不让孩子随便翻看。作为经营者,不同的书店有不同的经营策略,其实很正常。只不过,在很多书店允许顾客看书的情况下,这一家新华书店选择了拒绝,所以成了新闻。

[多维解读]

1.真不算歧视。拒绝读者免费看书,算不算一个好的经营策略,当然可以讨论。但是有一点,书店确实是卖书的地方,图书馆才是看书的地方,书给翻旧了、翻坏了是卖不掉的,房租是成本,水电也是成本。而且包括新华书店在内,无论国营还是私营,都有权独自决定自己的经营策略。此外,一个称职的书店店员,不会胡乱作出顾客是买书还是看书的判断,否则他的老板、上级早晚会开了他。很多人说,这是对小读者的歧视。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加里·贝克教授,以研究家庭、犯罪和歧视问题闻名,他给“歧视”下了这样的定义:只有当歧视者愿意放弃一定的利益,例如收入、利润、工资或者享受,以便满足他个人的偏好时,才是歧视。以此对照少年书店内看书被赶事件,就算不得歧视了。如果店员明知少年是来买书的,就是要赶他走不愿卖给他,那就算歧视,因为他自己也要付出代价。但是,如果店员断定拿书坐地上看的孩子不是来买书的,那么店员赶他走就只是一种自利选择罢了。所以,你可以说店员赶走读书少年太小气,不懂得经营,但还真不算歧视。

2.“官商作风”在作祟。有的商场门口备有几辆木马,免费供孩子们骑着玩耍;有的楼盘销售处免费开放“儿童乐园”,人家图的是“聚集人气”。呼伦贝尔那家新华书店的店员难道连这一起码的道理也不懂?问题的根本所在,还是“官商作风”,对于店员来说可能是“反正,你买不买书,我工资照拿”。

3.“店大欺客”应该遏制。一个服务企业怎么能这样牛气冲天呢?建议放开地方中小学教材经营权,实行招投标制,不要对新华书店实行保护政策了。现在民营书店处境艰难,新华书店“旱涝保收”还要欺客,是可忍孰不可忍!

新译版《飞鸟集》下架

“有了绿草,大地变得挺骚。”这是畅销书作家冯唐新译版《飞鸟集》中的段落。谁也没有想到,在短短几周时间里,这本创作于将近百年前的著名诗集,竟会以这样一种姿态和方式,搅动整个中国的文学批评界。

在这本书出版之后,许多作家、批评家和普通读者,都对冯唐过于离经叛道的翻译方式进行了毫不留情的批评,而冯唐和他的支持者们,也从诗歌艺术性和韵律的角度,为这部作品进行了积极的辩护。两派人马在舆论场中激烈论战,一时间,形成了近年来文化界少见的景观。然而,更令人没有想到的是,这样一场激烈开放、言之有物的文学论战,竟会因为出版社的一纸“召回令”戛然而止。28日上午,出版《飞鸟集》的浙江文艺出版社通过其社长郑重的微博表示:“鉴于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冯唐译本《飞鸟集》出版后引起了国内文学界和译界的极大争议,我们决定:从即日起在全国各大书店及网络平台下架召回该书。”此言一出,舆论大哗。对此,冯唐本人的回应十分淡然:“历史和文学史会对此做一个判断,时间说话,作品说话。”

[多维解读]

1.文学批评不是“文化围剿”。浙江文艺出版社召回新译《飞鸟集》的理由,不外乎是批评界所说的“亵渎经典”云云。然而,既然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一千个读者心中为何不能有一千个《飞鸟集》呢?在冯唐翻译的《飞鸟集》出版之前,《飞鸟集》在中国大陆仅有不超过十个中文译本,其中影响力足以再版的,只有郑振铎、陆晋德、徐翰林三个版本。可以说,对于《飞鸟集》这样的经典诗集而言,现有翻译不是太丰富,而是有些匮乏了。讨论冯唐的译本是否亵渎了经典,应该有更开放的心态才是。诚然,社会各界对于这部译著的批评大多是有理有据的,冯唐的翻译水平,不一定谈得上高明。但另一方面,冯唐本人的观点同样有一定的道理,不乏文学批评与翻译界人士认可他这种富有二次创作色彩且注重押韵的翻译风格。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恐怕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出一个定论,来证明这部作品是否真的“亵渎”了经典,而真正的答案,也只能以“时间说话,作品说话”的方式得出。文学批评,自古有之,这种现象之所以存在,是为了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以“真理越辩越明”的方式,提高社会的文学创作与鉴赏水平,而绝不是为了在文学界党同伐异,“围剿”异己。一个理性的批评者所盼望的,应当是通过自己的批评,为中国诗歌翻译水平的提高作出贡献,并同与自己意见相左者进行坦诚的对话,对今天新译《飞鸟集》的批评者来说,这个道理也是一样的。

2.时间自然会做出选择。人们可以批评冯唐的文学造诣不高,也可以批评《飞鸟集》新版翻译不好,但是无论如何,都不该剥夺冯唐进行创作的权利,以及其支持者进行阅读的权利。如果一部作品不好,大浪淘沙的时间自然会将它淘汰,让它被人遗忘。

3.多余的抗议。浙江文艺出版社宣布下架冯唐译本《飞鸟集》后,果然一大波抗议如期而至,说什么出版社不宽容、社会不自由。其实,出版社下架这件事,一是它自己的财产它全权处置,二是产品明显出了问题,把翻译的定义都弄错,有必要召回。这跟宽容和自由有什么关系?难道我们要宽容到把人家根本没说过的话叫做“翻译”,难道我们要自由到把自己的肿胀硬塞进人家的嘴里?还有没有法律,还有没有没死的翻译?冯唐那么“翻译”可能就是个试验,最后大家达不成共识,意见比较大,出版社说那咱们不玩了好吧。这是出版社的选择,因为它看到反对的声音明显大过支持者,于是作出下架的决定,怎么就不宽容不自由了呢?是不是出版社非得顶着干,支持声音小的一边,才叫宽容和自由?

“拦”不住的作弊

如今,每逢大考,常有考试舞弊的新闻爆出,且舞弊方式花样百出,并且动用起高科技来,诸如接收器、感应器、针孔摄像机等等,不一而足,日新月异。即便监考机构道高一尺,而舞弊者颇有魔高一丈之妄想。《刑法修正案(九)》中明确规定,考试舞弊行为将被追究刑责,最高可判7年。此外,为他人提供舞弊器材或者其他帮助,向他人非法出售或者提供考试的试题、答案,也将被同样追责。如此严厉的惩罚措施,当有实效。

[多维解读]

1.作弊:亚文化背后规则意识的缺失。但凡考试舞弊,常有侥幸心理,总以为监管虽严,但终究可以神不知鬼不觉,故而冒险为之;舞弊者也常有不劳而获的心理,平时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临到头却又幻想硕果累累,故而出此下策。如此看来,考试舞弊实在也是出自人之常情,出自人性本身所固有的潜在缺陷,只要不是每个应试者都做到自尊自律,考试舞弊也就总有发生。在当代,考试舞弊有时竟也曾获得暧昧的评价。过去曾有一些香港校园电影风靡大陆,例如《逃学威龙》《逃学外传》《蜡笔小小生》等,都以或浓或淡的笔墨来渲染考试舞弊的场景。在这些电影里,考试舞弊不仅是搞笑的噱头,也作为青春叛逆、反抗权威的自主行动而获得暧昧呈现。的确,直到如今,考试舞弊仍是流行于青春校园中亚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这种亚文化将舞弊行为象征化:舞弊是对死板苛刻、压抑青春的学校制度的反抗,冒险舞弊是青春叛逆、无知无畏的一种展现。不只是校园存在这样的亚文化,当今社会上也存在多种多样的亚文化。这些亚文化鼓励弄虚作假、徇私舞弊、走后门坏规矩,主张只要办成事,便可以权变经,胡作非为、无视规矩。正是这些五花八门的亚文化,一同构成了滋生舞弊的温床,人们受此影响日深月久,对舞弊行为也就见怪不怪,甚至于乐意主动为之。考试舞弊是对考场规则的刻意违反。因为考试是一种人才选拔机制,首要目标是确保公平,为了这种公平,一种非人格化的、普遍适用的规则必须得到明确的遵循,否则考试的功用就丧失殆尽了。大到不遵守党纪国法,小到违反交通规则,都与缺乏规则意识有关。有效地遏制考试舞弊,如同有效地根除违法乱纪和闯红灯一样,需要通过制度条件和文化环境的支持,长期而扎实地在整个社会培育一种普遍的规则意识。

2.“层次”较高的作弊行为更需要警惕。在现代社会,一般考试的作弊行为更多被视为一种道德缺陷,而不会被上升到国家刑罚的层面。但那些受人尊敬的教育机构,对作弊的处罚的确十分严厉。比起教育机构里的考试作弊现象来,倒是那些“层次”较高的作弊行为更值得警惕。比如,科学研究的数据造假。人们可能已经忘记了十年前那起著名的“汉芯”造假事件,但此事至今回想起来还让人觉得触目惊心:一个研究团队,用编造的数据和结论,虚构出了一款“中国人自主研发的CPU”,竟能成功瞒天过海地通过从地方到国家的层层审核,包括权威性极高的“鉴定专家组”,骗取高达上亿元的科研基金;最后的结果是,项目的负责人不但未被施与除撤职以外任何实质上的惩处。当我们的制度和文化只是对学校教室内的作弊现象严厉惩处,却对那些更为“高级”、实际危害也更大的造假行为格外宽容时,将会给那些校园里的年轻人们带来怎样的暗示呢?

3.学生作弊,学校也需反思。学校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在防范学生作弊的同时,更需要在考核上下功夫。在大学,可以根据不同专业,制定不同考核方案。例如,文学、新闻学等专业通过学生发稿质量和数量来考评,电子商务专业可以通过制作网站、推广优化效果等考核。用实践来检验学生的真才实学,既能从源头上遏制作弊,又能促使学生早早与社会接轨。

4.一种有趣的现象。如果把作弊概率按学习阶段来分,小学最少,初中、高中次之,最高发的是在大学。这可以说明两个问题:一是随着年龄增长,考生诚信度反而在下降;二是随着学历增加,考生责任感反而在弱化。作弊的真正根源是诚信的缺失和认知的滑坡。小学生作弊之所以少,不是因为他们胆子小,而是因为他们的思想纯度高,觉得那样丢人现眼,有羞耻之心;而大学生包括考研生作弊者多,不是因为怕挂科、就业压力大,而是因为他们内心杂念太多,而且毫无愧疚之感。

不妨多给“拾遗奖励”一些掌声

日前通过的新版《广州市拾遗物品管理规定》有一条规定颇为引人注目,那就是明确了失主领回失物时,可以自愿将遗失物品价值百分之十的金额奖励给拾遗者;遗失物自发布招领公告之日起六个月内无人认领的,归国家所有;处理无人认领的物品后,公安部门按拾获财物价值百分之十的金额对拾得人给予奖励,奖励金由同级财政预算安排。

据统计,广州早在1992年就制定了失主可自愿给予拾遗者10%奖励的规定。《物权法》早有规定,权利人领取遗失物时,应当向拾得人或者有关部门支付保管遗失物等支出的必要费用。权利人悬赏寻找遗失物的,领取遗失物时应当按照承诺履行义务。

奖励拾遗者也是国际惯例。比如日本规定,拾遗者的报酬数额,不应少于遗失物价值的百分之五。而法国的奖励更具体:“对海上的遗失物,沿海的遗失物,陆地上的遗失物,分别给予拾得人不同比例的补偿。”而且,拾遗补偿也确实激发了公众的热情。

在我国,长期以来,“拾遗奖励”都是大众关注的焦点,此次广州市《规定》一出,又一次将其推至风口浪尖处,引起了舆论哗然。广州市公安局副局长骆振辉解释说,有一些人拾获了物品千方百计找寻失主,耗费了不少时间和精力。符合情理之事由法理来肯定,未尝不是正视社会现实的一种表现。

[多维解读]

1.道德建设的有益探索。拾金不昧属道德范畴,提倡无偿交还,但是,为了鼓励大家弘扬这一优良传统,《广州市拾遗物品管理规定》对好的道德行为进行奖励,是要以有偿的方式鼓励拾金不昧的精神。“抽头”奖励拾金不昧与维护这一传统美德的纯洁性,并不存在根本上的矛盾。某种程度上,这种义利结合的制度设计,是符合人性心理的良性社会规则。

2.对善行的肯定和引导。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只是一个理想社会状态,在物质占据重要地位的当下,我们不应回避利益对人性的诱惑。与其让人人都做不靠谱的圣人,倒不如用激励机制,正面引导民众行善。《广州市拾遗物品管理规定》从法律的角度明确拾金不昧者有权获得奖励,制定了相应的奖励标准,这是对善行的肯定和引导,会激励大家将拾金不昧的好传统发扬光大。

3.正视社会现实,符合道德伦理。从道德纯洁性上讲,奖励拾金不昧,或许不是最优选择。但在坚硬的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是最优选择?一味强求,只能渐行渐远;而且,拾金不昧的背后,也存在着一定的机会成本。无论是把失物还给失主,还是交给公安机关,都会占用时间,会有交通费、误工费等支出。在这样的背景下,对拾遗者进行适当补偿,也符合经济原则。

上一篇:合肥市2008-2009年度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实施方案下一篇:最难就业季,看升职快的专业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