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如何保护及管理个人身份信息

2024-06-21

互联网时代如何保护及管理个人身份信息(精选4篇)

篇1:互联网时代如何保护及管理个人身份信息

个人身份信息 (PII) —新闻中,这6个字常挂在安全部门人士的嘴边,随着不少机构出现数据外泄事件,“个人身份信息”一词出现的频率日益频繁,

数据泄漏的出现,几乎总是PII所导致----PII所含的数据能用作身份盗窃(每一份数据都能够指向一个具体的用户,我们能从中得知此人的信息,比如姓名,主旨,出生日期,电话号码或社保号码),不知为何这些数据到了网络 手中。

在过去的几年里,顺从性细则在亚太地区的推行变得更广泛,PII保护变得更为重要,这就督促各机构调整安全机制。身份盗窃的兴起,最终坚定了行政管理人士及公司管理者的决心,在国家范围,企业范围内实行顺从性细则,以及《数据保护加密法》。若违反这些法律,会受到高额的罚款,以及其他对企业相关业务的罚款。

以上的方法收效甚微,身份盗窃依然呈上升趋势。云合作平台,社交网络,移动性,以及其他IT趋势为网络 提供了契机,从网络盗取用户最重要的个人信息。每年发生的数据外泄www.zzddos.com/zixun//15.html越来越多,执法机制仅提高所有部门的惩罚力度以对,而与客户信息打交道的机构却越来越多,这些机构处理并存储的往往是客户最敏感的信息,

例如,在全球范围内,上市公司对SOX证书的需求有所增加,银行和金融公司更是对GLB(最大下界限)条例严格执行,以信用卡支付作为主要的支付方式的交易也在增多。

在以上机构中,实行PII数据保护,将不仅是业务营生的关键,还将帮助主管们避免巨额罚款,甚至牢狱之灾。

违规罚款可高达数十万美元或更多,然而,“清理”和修复安全机制的成本轻易就超能过这个数字,因此在发生过的数据泄露事件中,客户PII数据不是意外就是被恶意外泄。“清理”包括:整个数据库的物理快报,应对客户查询的资源,以及应对新型信用卡潜在制造成本的资源,信誉损失的处理就更不用说了。这些费用相叠,足以使一家公司破产。

由于费用近乎天文数字,IT管理员很是害怕PII丢失或外泄,而最高等级的C级执行人员几乎夜不能寐。

当然,请牢记,没有100%的数据安全,尤其是在网络服务器上存储数据,以及通过移动应用处理常规交易时,风险尤其大。然而,有一些机构通过实践,找出了最佳方法,使情况不再那麽严峻。

在减轻组织风险上,管理与员工教育是关键因素,因此,角色型安全工具应运而生。

尤其当发生数据外泄时,角色型数据丢失防护产品不仅能够记录在案,并向IT管理员发出警告,同时还使安全部门能够对数据外泄做出相应应对。这些缓和技术可以从存档数据传输,到使用报警管理,在威胁处理完毕前,中止用户或危险交易。

不过若是如此,知识授权,以及机构最重要的一步,就将是定位所有风险领域,并进行全面评估。本质上而言,这意味着公司需要确定所有PII的存储地点,确定谁有权访问信息,以及怎样在机构内外移动PII。一旦该信息被发现和分类, IT管理员有责任实施适当的安全政策来保护数据。

篇2:互联网时代如何保护及管理个人身份信息

下面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一下如何来研究互联网时代的个人信息保护:

1 互联网时代的个人信息现状

随着互联网时代和信息社会的到来, 我们可以在网上获取到对我们有用的资料, 如公司简介、个人简历等, 然而在我们收集网上数据的同时, 我们的个人信息安全性却受到了严重的挑战。2011年12月21日, 国内最大程序员社区CSDN上的600万用户帐号和密码被公开。随后, 密码泄露事件开始大范围发酵, 人人网等十几家网站, 遭到曝光的用户信息条数已过亿。该事件成为中国互联网史上最大规模的用户信息泄露事件。

2 研究互联网时代的个人信息保护的意义

在网络已经深入渗透到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今天, 只要接触网络, 就会发现, 侵害隐私的行为已经不再像往昔那样只影响到那些有名的公众人物, 即使只是普通公民, 也会面临着相同的困境。我们经常会收到这样或那样的广告信息、中奖信息等等, 如果我们经常在网上购物, 还将面临着银行卡号被盗的危险。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 我们越来越多的被透明化了。如果我们的个人信息得不到有效的保护, 我们将会逐渐变成“透明人”, 所以网络时代的个人信息保护研究迫在眉睫。

3 研究互联网时代个人信息保护的详细内容

3.1 研究的主要思路

首先从分析网络时代的个人信息现状入手, 分析一些个人信息被盗取的案例从而推论出研究网络时代个人信息保护的重要性及意义。然后再根据个人信息在计算机中的存储原理, 从深层次上分析如何存储才能保证它的最佳安全性。再者从分析个人信息的泄漏方式, 以便总结出在使用互联网时应该注意哪些细节而尽量避免个人信息的泄漏。进而使用一些安防软件对网络进行实时监控, 最后, 再从网法律上寻求依据, 对哪些在网上违法的网民及时给予制裁。

3.2 研究的框架设计

根据本课题研究的思路整理出以下的框架结构:a.主要介绍本项目的选题的背景、选题的必要性、选题的意义及研究本项目的内容和方法。b.列举近年来在网上个人信息被盗取的典型案例, 详细分析其被盗取的原因, 最后再总结出目前个人信息保护的必要性及迫切性。c.研究并阐述个人信息在计算机中的存储原理, 从深层次上研究如何存储才能不让被非法访问。d.研究并分析个人信息被泄漏的各种途径, 并寻求个人信息保护的创新理论及实践。e.从网络立法进行宣传, 详细制定网络法律法规以便形成威慑。

3.3 研究方法

a.传统资料查阅法:运用查询及阅读的分析方法, 对相关书籍资料进行阅读并及时归纳。b.网络资源查询法:通过对相关网站的搜索及查询, 切实了解近年来在网上发生的典型个人信息被盗案例, 为本项目的研究提供可靠真实的基础材料。c.案例分析法:依据近年来发生的典型个人信息被盗案例, 进行分析研究并进行归纳。d.系统分析法:就是把要解决的问题作为一个系统, 对系统要素进行综合分析, 找出解决问题的可行方案。

4 研究互联网时代个人信息保护的价值

在这个互联网逐渐普及的社会, 网民的个人信息对于某些商家及企业来讲就是一种宝贵的资源。由于大量网民的个人信息可以为商业机构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利益, 所以, 网民的个人信息在很多情况下, 也是商业机构追逐的目标。许多商业机构和公司, 通过购买网民的个人信息直接进行收集, 为从事相关的商业活动做准备。

所以, 在这个个人信息就是商机的互联网时代, 研究个人信息保护是一个过去不曾有的概念, 在以前, 个人信息的保护无非就是把那些资料安全的保管起来, 比如放到一个安全的地方、锁到保险箱里等等, 但是对于网络时代的个人信息这种方法已经行不通了。不管你把计算机放到哪个安全的地方、锁到哪个保险箱里, 只要能上网, 都可能会面临个人信息被盗取的情况。尽管计算机还在, 但个人信息早已不在了。因此网络互联的时代, 个人信息的保护是一种创新的概念、是一种前所未有的研究。对它研究的价值对于每一个网民来讲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何永东.网络背景下的信息安全问题探讨——“腾讯和360纠纷”的案例分析[J].人民论坛.2011 (17) .[1]何永东.网络背景下的信息安全问题探讨——“腾讯和360纠纷”的案例分析[J].人民论坛.2011 (17) .

[2]田桂兰.网络环境下个人信息安全问题及其保护[J].信息化建设.2007 (06) .[2]田桂兰.网络环境下个人信息安全问题及其保护[J].信息化建设.2007 (06) .

[3]胡忠望, 刘卫东.互联网上隐私信息的安全问题研究[J].微计算机信息.2006 (21) .[3]胡忠望, 刘卫东.互联网上隐私信息的安全问题研究[J].微计算机信息.2006 (21) .

[4]范吉胜, 景丽萍.政府信息公开过程中的个人信息保护[J].图书馆学研究.2010 (21) .[4]范吉胜, 景丽萍.政府信息公开过程中的个人信息保护[J].图书馆学研究.2010 (21) .

篇3:互联网时代如何保护及管理个人身份信息

互联网金融:大数据时代下的金融模式

金融服务业是世界上数据信息最为密集的行业之一,深入了解和分析大数据信息,已成为金融机构在竞争中保持优势地位的制胜法宝。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及其竞争优势的逐步凸显,正是基于信息收集、数据处理和数据分析的优势。

通过互联网开展业务,可以获取客户交易行为所形成的大量交易信息,包括交易记录、消费习惯、用户身份信息、账户信息、资金信息等。有数据显示,2012年全球产生2.4ZB的信息数据,相当于3Trillion(万亿)的DVD,到2020年,数据还将增加14倍,达到40ZB。尤其是进入Web2.0时代后,智能终端用户的爆发式发展,将使信息量呈几何级数增长。如果基于这些信息数据深度挖掘,就有可能从大数据中分析出信息主体的行为习惯、信用情况,从而催生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契机。

目前,阿里巴巴、腾讯等互联网巨头纷纷进军金融领域,共同特点都是依赖于碎片化信息组合,即根据大量的碎片化信息做产品信息的挖掘和产品推导,并从中挖掘商机,推广更多的金融产品,创新更多的金融服务方式。比如,阿里小贷利用阿里巴巴B2B、淘宝、支付宝等电子商务平台上客户所积累的信用数据及行为数据,引入网络数据模型和在线视频资信调查模式,将客户在电子商务网络平台上的行为数据衍生为企业和个人的信用评价,向这些通常无法在传统金融渠道获得贷款的弱势群体批量发放“金额小、期限短、随借随还”的小额贷款。

互联网金融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2013年8月14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明确推动互联网金融创新,规范互联网金融服务,进一步将互联网金融推向了高潮,这对于颠覆了传统金融模式的互联网金融来说,无疑会在促进产业转型、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用户对网络的粘性越来越强,用户基数越来越大,第三方支付平台交易量、虚拟货币的发行和流通量越来越大,再加上互联网金融的市场交易成本低、信息不对称性小等优势,也都为未来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基础。

首先,互联网金融能够降低市场交易成本,具备明显的成本优势。传统的金融模式下,会产生诸如贷款信息收集成本、银行与客户签约成本、客户信用等级评价成本、贷后风险管理成本以及坏账处理成本之类的市场交易成本。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供求双方依赖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网络进行联系和沟通,并可实现多对多交易,客户信用等级的评级以及风险管理则主要通过数据分析来完成,既降低了数据收集整理的成本与信用等级评价成本,也降低了物理与人工成本。

其次,互联网金融间接促进信用数据的积累和信用体系的建设,能降低信息不对称,有效促进小微金融等领域的发展,挖掘出新模式与新市场。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交易双方之间信息沟通充分、交易透明,定价完全市场化,风险管理和信用评级完全数据化,一定程度上颠覆了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最后,互联网金融加速金融脱媒,金融脱媒又反过来促进互联网金融的进一步发展。金融脱媒是指在金融管制的情况下,资金供给绕开商业银行体系,直接输送给需求方和融资者,完成资金的体外循环。互联网金融中大量电商、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涌现和崛起,大大加速了金融脱媒。金融脱媒冲击了商业银行传统的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方式,催生了广大网络用户的新需求,使商业银行的支付中介功能逐渐弱化,促进互联网金融的进一步发展。如信用支付、移动支付、手机银行、P2P网贷、众筹、虚拟货币等形式的层出不穷已显现出对传统商业银行的替代效应。

发展互联网金融亟需加强个人信息主体权益的保护

在大数据运用带来巨大利益的驱使下,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也会造成无孔不入的信息收集行为,严重危害到个人信息主体的合法权益。如今,个人信息泄密、身份资料被盗、安全遭到威胁、钓鱼网站泛滥等网络个人信息安全矛盾越来越普遍,在2012年十大网络信息泄密事件中就属电商银行最多,如京东、雅虎、Linkedin和安卓论坛累计超过800万的用户信息泄密,亚马逊旗下美国电子商务网站2400万用户的电子邮件和密码之类的信息被窃取等。

个人信息泄露会导致银行卡盗刷、诈骗、勒索甚至威胁人身安全的事件发生频率增高,让人心有余悸。报告显示,2012年我国有84.8%的网民遇到过网络信息安全事件,总数达4.56亿人次,包括个人资料泄露、网购支付不安全等。在这些网民中,遭受不同形式损失的占77.7%,产生经济损失的占7.7%。此类现象很大程度上会导致网络用户对网络的不信任,信任的匮乏将会成为制约互联网金融健康、快速发展的“瓶颈”因素。

篇4:互联网时代如何保护及管理个人身份信息

个人信息泄露:无处不在

“白领名录”、“股民信息”、“豪车车主名单”、“老板手机号码”甚至“家长信息”、“新生婴儿信息”……, 电信机构、需要注册的网站、银行、保险公司、各类中介、教育机构乃至政府部门和医院……, 你若历数自己的信息可能被泄的“端口”, 能列出一长串名字。你能不注册天涯、淘宝、途牛, 但你能不办银行卡、不办手机业务、不买房买车吗?个人重要信息, 联系方式, 家庭住址, 手机号码, 身份证号码, 邮箱与QQ号等。这种信息我们多数是通过一个特定的场合和环境小范围公开, 您把自己的个人信息提供给了他们。如果将这些数据卖给其他组织而从中谋利, 则变成了个人信息泄露。快递公司手里有成千上万的客户具体信息, 如何规范这些行业企业不利用客户信息谋利, 将是未来一段时间的大问题。据公安部有关负责人近日介绍, 近年来, 非法出售、提供和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犯罪迅速蔓延, 不仅严重危害国家和公民信息安全, 而且极易引发多种犯罪。不法分子借助互联网实时、快捷地交易个人信息数据, 已构成覆盖全国的巨大信息交易犯罪网络。

依法保护个人信息

《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明确规定,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窃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获取公民个人电子信息, 不得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公民个人电子信息。同时规定, 网络服务提供者和其他企业事业单位在业务活动中收集、使用公民个人电子信息, 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 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 未经被收集者同意, 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双方的约定收集、使用信息。

注重提高公民的个人信息保护意识

网上填写表格须慎重:加强个人信息保护, 应该从自身做起, 比如, 在网上不要随意填写表格, 应该选择安全防范能力较强的网站存储重要个人信息;在马路上接受市场调查, 或者在商店里填写贵宾卡等时, 要留个心眼, 别随便将自己的资料泄露给他人。遇到介绍、推荐保险业务、房产业务、理财投资以及冒充公安、检察、法院、银行工作人员的点对点电信诈骗案件, 要时刻提高警惕, 以防上当受骗。遇到个人信息被非法使用时, 市民应通过各种途径维权, 别任由自己的个人信息外泄。

实名车票不要随意丢:铁路部门表示, 实名制车票不要随意处置, 丢弃之前, 可将二维码、身份证号码和姓名等部位涂黑或者粉碎处理。

快递收件单要撕干净:很多市民都会网购, 很少有人会留意快递箱上的收件单, 那上面可是赫然印着你的真实姓名、住址和手机号码。假如你撒手不管, 那你的有关信息就有可能经这条“路”径传出去。

上一篇:我的三个心愿作文下一篇:21食品广告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