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学校管理目标

2024-06-29

义务教育学校管理目标(精选6篇)

篇1:义务教育学校管理目标

德卧教育集团木飘小学2010至2011年第二学期学校工作总结

时光匆匆,紧张而繁忙而又短暂的教育教学工作已将经全面结束,回顾本学期的工作,我校在德卧教育集团的领导下,全体教师发扬与时俱进、敢为人先的时代精神,抓稳定保平安,创建平安文明和谐校园,坚持以创新教育为重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圆满地完成了本学期各项工作任务。为了扬长避短,再创佳绩,依据本学期“德卧教育集团小学教育目标管理责任状”的重点工作落实情况做以下总结:

一、德育工作

德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把德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并认真学习德育工作政策文件,提高认识,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思想,为了确保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实施,一学年来,我们加强了学校德育管理工作。

1、组织师德理论学习。

每周二组织教师进行政治及业务学习,《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和有关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的文件精神,有效地加强了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2、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教育。

(1)、爱国主义教育。

抓好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和国旗下讲话,激发学生爱国热情,树立正确的国家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意识。

(2)、加强安全知识的宣讲教育。

学生校内安全工作,签定安全责任和目标管理责任书,规范制度,落实好各种措施。此项工作运行良好,未发生任何安全事故。

(3)养成教育。

学生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的常规教育,特别是文明礼貌教育,以新的《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礼仪”为内容,以班级教育、自我教育为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3、加强德育队伍建设。

(1)利用教师政治学习等机会让教师明确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个个有责任参与德育工作,增强德育力量。

(2)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组织了班主任座谈会,通过交流取长补短,提高了班级管理水平。

二、专款项目使用情况

1、管好用好义务教育保障经费。

在全面贯彻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工作中,我校严格按照上级的文件精神,做到了宣传到位,落实到位,措施到位。学校按照上级文件精神,积极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严格执行收费标准,赢得了群众一致好评。通过张贴标语、悬挂收费公示牌等,家长了解了党的惠民政策。学校无乱收费现象。

三、基础教育工作

1、学校“两基”工作。

认真贯彻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继续巩固提高“两基”和“普实”成果。做好各种表册的填写工作,确保入学率为100%,在校学生巩固率99.8%。

2、实验室管理情况及实验教学成果。

实验室教室和仪器保管室每天进行1次清扫,室内卫生整洁,实验室配置档案柜、仪器柜,桌凳分小组摆放。

在实验教学中,学生亲自实践,亲身体会,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实验开出率为100%,演示实验率为95%以上,分组实验率为90%以上。实验课的开展,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创设了新的条件。

3、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积极探索办学路子,办学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各校按《课程标准》要求开齐课程、开足课时。

四、学校目标管理工作

1、认真学习内部管理规章制度和教育方针政策。

2、强化教师队伍管理制约机制。坚持按时上下班制度,不无故迟到、早退、旷工,依照“木飘小学教师年终考核方案”,严抓教师工作纪律,对假旷教师实行经济和年终考核分约束。

3、执行学校制定的教育教学任务目标,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以身作则,在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取得实效。一年来,我镇的教师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广大教职工爱岗敬业,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生活,为生活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体现了高尚的师风师。

4、认真落实教学常规,坚持定期不定期的教学工作检查落实制度。(1)、教学常规重点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①做好三种计划:学校计划、班主任工作计划和教学工作计划。

②课堂教学重课前准备,备好课,坚持每月一次教案检查。重课堂教学质量,上好课。重作业批改,坚持每月查教师作业批改量,并做量化考核存档记录。③学生管理重品德教育、重良好习惯养成教育、重遵纪守法教育。

④学校环境卫生,坚持每天进行大扫除。保持校园环境清洁美观。

7、重视少先队工作。

⑴少先队组织健全

我校领导非常重视少先队工作,把队工作纳入到学校整体工作计划中去。⑵队活动形式多样

①、有传统意义的队活动

如:三月份,开展“学雷锋树新风”活动,三八妇女节,组织队员开展尊师敬母活动,六一儿童节举办文艺晚会。(②、坚持规范的升旗仪式。每周一全体师生肃立在庄严的五星红旗下,在雄壮的国歌声中聆听着国旗下讲话,使少先队员受到了一次又一次的教育。

8、禁毒宣传教育工作

我校在开展“禁毒”工作中,为了进一步加强学校禁毒宣传教育工作,将“禁毒”教育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与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结合起来,使我校“禁毒”教育工作常抓不懈。

五、学校安全工作

安全稳定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加强教育的原则,通过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通过齐抓共管,营造全校教职员工关心和支持学校安全工作的局面,从而切实保障师生安全和财产不受损失,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1)、领导重视,措施有力;成立领导小组,落实安全责任。

为进一步做好安全教育工作,切实加强对安全教育工作的领导,我校把安全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校长直接抓班主任,班主任负责抓各班学生,总务处具体分工负责组织实施。为确保安全工作万无一失。

(2)、制度保证,措施到位。

①建立安全工作责任追究制。将安全工作列入教师年终考核内容,并进行严格考核,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度,对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要严肃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②签订责任书。学校与班主任签订责任书,明确各自的职责。学校还与学生家长签订了安全责任书,明确了家长应做的工作和应负的责任。各校认真贯彻“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做到职责明确,责任到人。

(3)、加强教育,促进自护。

①利用班会、活动课、学科渗透等途径,通过讲解、演示和训练,对学生开展安全预防教育,使学生接受比较系统的防溺水、防交通事故、防触电、防食物中毒、防病、防体育运动伤害、防火、防震等安全知识和技能教育。

②提倡学生步行上学,对学生骑车上学情况进行清查,严禁学生骑自行车上学。

(4)、加强检查,及时整改。

开展常规检查。每学期开学以后,学校把安全教育工作作为重点检查内容之

一。雨季,学校对校舍、饮水卫生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干季,学校对教师办公室、教室电线进行防火安全检查。

总之,我校一学期来的工作紧紧围绕以德育为首,以改革为动力,以强化教育管理为手段,以加强师资建设为关键,以安全稳定为保证,以教学为中心,以安全为第一责任,兼顾其它各项工作,认真落实目标管理责任书的各项工作,取得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把我校教育教学工作搞得更好,质量进一步提高。

二0一一年六月三十日

篇2:义务教育学校管理目标

教育类别:教育课时:年月日 主讲单位(部门)主讲人:

受教育单位(部门)人数:

教育内容:现场目标责任

第一章安全生产的法律体系

安全生产方针和基本原则

安全生产的定义为:安全生产旨在保障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的一项方针,也是企业管理必须遵循的一项原则,要求最大限度地减少劳动者的工伤和职业病,保障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安全生产方针,又称劳动保护方针。是我国对安全生产工作所提出的一个总的要求和指导原则,它为安全生产指明了方向。要搞好安全生产,就必须有正确的安全生产方针。

1983年国务院在[1983]85号《批转劳动人事部、国家经委、全国总工会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和劳动安全监察工作的报告的通知》中指出:“在„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指导下搞好安全生产,是经济管理、生产管理部门和企业领导的本职工作,也是不可推卸的责任。”第一次明确提出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是“预防为主,安全第一”。

这个安全生产方针,强化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并强调在生产中要做好预防工作,尽可能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这个方针,其含义是: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

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是生产发展的客观需要,特别是现代化生产,更不允许有所忽视,必须强化安全生产,在生产活动中把安全工作放在第一位,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时,生产要服从安全。这就是安全第一的含义。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安全生产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政策,是保护劳动者安全健康和发展生产力的重要工作,同时,也是维护社会安定,促进国民经济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安全生产也是社会主义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原则,这是社会主义制度性质所决定的。在生产建设中,必须用辩证统一的观点去处理好安全与生产关系。也就是说,企业领导者必须善于安排安全和生产。越是生产任务忙,越要重视安全,把安全工作搞好。否则,就会招致工伤事故,既妨碍生产,又影响安全。这是生产实践证明了的一条重要经验教训。

怎样理解安全和生产的辩证统一关系呢?在生产过程中,安全和生产既有矛盾性,又有统一性,所谓矛盾性,首先是生产过程中不安全因素与生产的矛盾。要对不安全因素采取措施时,就要增加支出,或影响生产进度。所谓统一性,对不安全因素采取措施后,改善了劳动条件,职工就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劳动热情,劳动生产率就会提高。没有生产活动,安全工作就不会存在;反之,没有安全工作,生产就不能顺利进行,这就是安全与生产互为条件,互相依存的道理,也就是安全与生产的统一性。安全生产工作必须强调预防为主

安全生产以预防为主是现代生产发展的需要。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在生产过程中,安全问题十分复杂,稍一疏忽就会酿成重大事故。预防为主,就是要在事前做好安全工作。要做到“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要依靠技术进步,加强科学管理,搞好科学预测与分析工作,把事故消业在萌芽状态。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两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预防为主”是实现“安全第一”的基础,要做到第一,首先要搞好预防措施。预防工作做好了,就可以保证生产安全。

安全生产的管理体制

安全生产管理体制问题涉及今后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经济体制改革方向。1993年国务院《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中指出:实行“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察,群众监督”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既适应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也是市场经济国家的普遍做法,是符合国际惯例的。这一管理体制还将随着我这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在政府转变职能和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过程中,要继续强调“管生产必须管安全”这个原则。企业要负起搞好安全生产的重任。企业在经营自主权扩大的同时,安全生产的主体地位也相应确立,责任也就相应加重了。企业负责就是企业在其经营活动中必须对本企业安全生产负全面责任,企业法定代表人应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各企业应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在管生产的同时,必须搞好安全工作。这样才能达到责权利的相互统一。安全生产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极大的保障作用。不能将安全生产与企业效益对立起来,片面理解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具体说,企业应自觉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必须遵守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标准,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必须设置安全机构,配备安全管理人员对安全工作进行有效管理;必须提供符合国家安全生产要求的工作场所、生产设施,加强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危险品的管理;必须对特种作业进行安全资格考核,持证上岗等。

行业管理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议中指出,政府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管理国民经济,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为适应这种要求,政府在管理安全生产工作时,也要按政企分开,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配备精干人员,进行有效的管理。行业管理职能主要体现在行业主管部门根据国家有关的方针政策、法规和标准,对行业的安全工作进行管理和检查,通过计划、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检查,加强对行业所属企业以及归口管理的企业安全工作的管理,防止和控制伤亡事故和职业病。行业的安全管理不能放松。

国家监察是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监察,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公正性和权威性。安全监察部门对企业履行安全生产职责和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政策情况依法进行监督检查,对不遵守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的企业,要下达监察通知书,作出限期整改和停产整顿的决定,必要时,可提请当地人民政府或主管部门关闭企业。劳动行政主管部门配有安全监察员,要经常深入企业检查其对国家安全法律法规的执行落实情况;检查事故隐患;检查劳动条件和安全状况;检查企业职工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参加事故调查和处理;帮助和指导企业做好安全生产。如《矿山安全法》第三十三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主管部门对矿山安全工作行使监督职责。

群众监督

群众监督是安全生产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群众监督不仅是各级工会,而且社会团体,新闻单位等也应对安全生产起监督作用。这是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保障职生命安全与健康和国家财产不受损失的重要保证。

工会监督是群众监督的主要方面,是依据《工会法》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安全生产进行的监督。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要加大群众监督检查的力度,全心全意依靠群众搞好安全生产,依法维护工人的安全与健康,维护工人的合法权益。工会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履行群众监督职能,发动职工群众查事故隐患、保安全;教育职工遵章守纪,使党和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落实到企业、落实到每一个职工。

安全生产管理体制中,企业负责是管理体制的基础,也是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企业负责是对其本身的安全负责,是一种自我约束。企业内部自我管理机制,主要由企业法定代表人,企业安全管理机构,企业生产,经营机构,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或工会以及职工组成。企业内部本身形成一个自我约束的闭环反馈系统,但企业法定代表人在企业经营管理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他对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有直接的关系。企业内部安全生产管理是内因,行业管理,国家监察,群众监督是外因。也就是说,企业建立内部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并定期进行检查,还要接受主管部门的行业管理,劳动部门的国家监察,工会及其他组织的群众监督。形成一个互相作用,互为补充的有机整体。

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是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安全生产管理体制还将不断加以补充和完善。1996年1月22日召开的全国安全生产工作电视电活会议上,确立了“安全生产工作体制”,即“企业负责、行政管理、国家监察、群众监督、劳动者遵章守纪的体制”,加重了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对劳动者遵章守纪提出了具体地要求。因我国正处在经济体制改革时期,安全生产工作作为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将随着经济发展,社会的进步,不断推陈出新,建立最终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

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企业应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结合企业实际,建立健全的各类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是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延伸,也是企业能够贯彻执行的具体体现,是保证安全生产方面的标准和规范,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是保障人身安全与健康以及财产安全的最基础的规定,每一个职工都必须严格遵守。

根据公司特点,一般都应建立以下几类规章制度:

综合类管理方面有: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管理办法、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技术措施管理制度、安全教育制度、安全检查制度、安全奖惩制度、“三同时”审批制度、设备安全检修制度;事故隐患管理与监控制度、事故管理制度、安全用火制度;爆破物品管理制度、承包合同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值班制度等;

安全技术方面有:特种作业管理制度、危险作业审批制度、危险场所管理制度、防火制度、各工种的安全操作规程;

职业卫生方面有: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其他方面有:女工保护制度、劳动保护用品、职工身体检查制度。

随着国家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和企业的发展,技术的不断进步,要及时予以修改、补充。规章制度必须企业中贯彻执行,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广泛开展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工作,使每一个职工都充分认识到严格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重要性,成为自觉的行动。

企业安全生产检查

安全检查是一项综合性的安全生产管理措施,是建立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企业防止事故、减少职业病的有效方法。

安全检查的分类

安全检查可分为日常性检查、专业性检查、季节性检查、节假日前后的检查和不定期检查。日常性检查,企业一般每年进行2至4次;车间工程每月至少一次;班组每天进行检查;专职安全人员的日常检查。

班组长和工人应严格履行交接班检查和班中检查;

专业性检查是针对特种作业、特种设备、特种场所进行的检查,如电焊、起重设备、运输车辆、爆破品仓库、锅炉等。

季节性检查是根据季节特点,为保障安全生产的特殊要求所进行的检查。如冬季的防火、防寒防冻;夏季的防汛、防高温盛暑、防台风。

节假日前后的检查包括节前的安全生产检查,节后的遵章守纪检查。

不定期检查是指在设备装置试运行检查、设备开工前和停工前检查、检修检查等。

安全检查表

安全检查表的类型有:

公司级安全检查表,供公司安全检查时用。其主要内容包括车间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情况;现场作业人员的遵章守纪情况;各重点危险部位;主要设备装置的灵敏性可靠性,危险性仓库的贮存、使用和操作管理。

工地安全检查表,供工地定期安全检查或预防性检查时使用。其主要内容包括现场工人的个人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机电设备安全装置的灵敏性可靠性;电器装置和电缆电线安全性;作业条件环境的危险部位;事故隐患的监控可靠性;通风设备与粉尘的控制;爆破物品的贮存、使用和操作管理;工人的安全操作行为;特种作业人员是否到位等。

专业安全检查表,指对特种设备的安全检验检测。危险场所、危险作业分析等。

安全生产法律体系

根据我国立法体系的特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分成几个层次。第一是宪法;第二是全国人大通过的主法,如劳动法、矿山安全法、环境保护法、刑法等;第三是主法下边的子法,即国务院颂布的行政法规和省级人大通过的地方法律。

补充资料:《管理目标责任书》《安全生产开工申报资料》

篇3:我国学校武术教育的目标思考

中国当代哲学家周国平先生2009年出版《2009周国平论教育》, 2011年, 全国人大常委, 民进中央副主席兼秘书长,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教授出版了《给中国教育的100条建议》, 专家和学者给中国的教育把脉后的最重要的结论是:中国的教育出了问题, 而且问题很多。中国的学校教育也不例外。据2012年3月10日的《中国体育报》报道, 教育部六部委连续25年的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 我国青少年体质一些重要指标呈下降趋势。具体而言是:心肺功能下降, 运动能力趋低。胸围越来越宽, 肺活量越来越小;身材越来越高, 跑得越来越慢;体重越来越大, 力量越来越小。视力不良检出率不断攀升, 位居世界前列。据相关调查, 2010年, 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为40.9%, 初中生为67.3%, 高中生为79.2%, 大学生为84.7%!

我国的学校武术教育也同样出了很多问题。《体育科学》2009年第三期发表《关于学校武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研究》课题组的文章。文章对外国30个省的252所普通中小学的武术教育状况的调查结果显示:有70.3%的学校没有开设武术课;有些学校削减武术内容以增加跆拳道等域外武技项目;学生主要通过武打影视片和武侠小说理解武术;有42.6%和25.4%的学生认为跆拳道和拳击属于武术;34.5%的学生不了解民族精神的内涵;武术专业教师只占29.2%, 大部分教师难当此任;教学内容以套路为主;学生感兴趣的武术项目依次为套路、格斗和功法。黎桂华在《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9年9月发表“我国青少年武术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一文。研究结果是:武术普及程度较低;学校武术场馆和器材严重不足;武术师资匮乏;教学水平不高;学生对武术的认识存在误区;武术教材不能满足需要;教学内容忽视礼仪文化和民族精神教育。

为什么我国的学校武术教育存在如此多的问题?为什么那么多学生从小学就开始学习武术, 结果到了大学却还没有养成武术锻炼的习惯?却还没有真正掌握武术的三拳两脚?却还没有形成应有的武术意识和价值观?却还没有深刻地感受到武术的价值和益处?要认识这些问题的症结所在, 要彻底解决这些问题, 我们认为必须从审视我国学校武术教育的追求, 即目标问题入手。

2 武术概念的纷争是导致我国学校武术教育目标混乱的主因之一

建国以来, 武术理论工作者在武术的定义方面倾注了热情和智慧, 因为我们很清楚, 如果不能准确把握武术的本质特征, 那么就无从建立对武术的科学认识体系, 也就不能很好地指导实践层面上武术工作的开展。遗憾的是, 六十多年来, 由于武术本身的复杂性等原因, 我们对武术本质特征的把握一直没有形成共识。

1961年由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的体育学院本科教材中, 首次将武术定义为:“武术是以拳术、器械套路和有关的锻炼方法所组成的民族形式体育”。

1978年由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的体育系通用《武术》教材中, 将武术的定义改为:“武术, 是以踢、打、摔、拿、击、刺等攻防格斗动作为素材, 按照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矛盾相互变化的规律编成的徒手和器械的各种套路”。

1983年出版的体育系通用《武术》教材中, 将武术的定义又改为:“武术, 是以踢、打、摔、拿、击、刺等攻防实战动作为素材, 按照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矛盾相互变化的规律编成的徒手和器械的各种套路, 或在一定条件下遵照一定的规则, 两人斗智较力, 形成搏斗, 以此来增强体质、培养意志、训练格斗技能的体育运动”。

1988年, 在全国武术专题论文研讨会上将武术的概念统一为:“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 以套路和格斗为运动形式, 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

1989年出版的《武术》教材中, 将武术的定义表述为:“武术是以技击为内容, 通过套路、搏斗等运动形式来增强体质, 培养意志的民族传统体育”。

1991年出版的《武术》教材中, 将武术的定义表述为:“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 以套路和搏斗为运动形式, 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

1996年版的《高等学校教材·武术》中定义武术为“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 以套路、格斗、功法为运动形式, 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

2003年周伟良编著的《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概论高级教程》中对武术的定义是:“武术是以技击为主要内容, 以套路和格斗包括功法练习为活动形式, 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

2004年出版的体育院校通用教材《中国武术教程》中对1988年的武术概念稍微做了修改, 即“武术是以攻防技击为主要技术内容、以套路演练和搏斗对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2009年7月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在少林武术的发源地河南登封召开了“武术定义和武术礼仪”研讨会, 会议研究认为, “武术是以中华文化唯理论基础, 以技击方法为基本内容, 以套路、格斗、功法为主要运动形式的传统体育”。

除上述武术教材中的武术定义之外, 还有一些武术界的专家学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如1990年康戈武认为:“武术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理论基础, 以徒手和器械的攻防动作为主要锻炼内容, 兼有功法运动、套路运动、格斗运动三种运动形式的体育项目”。2004年李印东博士研究认为, “武术是以技击为练习内容, 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 以追求个人安全和保卫个人利益为目的的中华民族传承的个人军事实践活动”。2006年于志钧先生在《中国传统武术史》中写道:“武术不是泛义的“打斗”, 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对个体 (单个人对单个人) 技击术需要的产物。它是古代个体技击术, 包含徒手技击、器械技击和徒手对手执器械的技击三个组成部分”。“武和术, 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概念。武和文是对立的统一体的两个方面, 是解决矛盾的两种对立的方法。武是文的继续, 是在道理讲不过或不讲道理的情况下解决矛盾的手段。术则是方法性的, 即动武的方法”。2008年郭志禹先生认为“武术是中国技击术的实战运用和艺术表现, 注重武德规范及内外兼修, 具有套路、对抗、功法等多种运动形式与传统文化内涵的民族体育”。

由上述对武术的各种定义再联系以往我国的武术教育, 我们可以反思的是, 当我们将武术的形式理解为“套路”时, 我们的武术教学就自然定格在了套路教学上;当理解为是“套路和格斗”时, 武术教学就定格在了套路和格斗技能的教学上;当今天把武术的形式扩展为“套路、格斗、功法”三个部分时, 我们的武术教学也就毫无疑问地定格在了上述三个部分上。再从上述武术定义中的目的表述内容来看, 当将目标揭示为“增强体质、培养意志或增强体质、培养意志、训练格斗技能”时, 我们的武术教育目标自然会朝向这个目标;当将目标揭示为“内外兼修或内外兼修、术道并重”时, 武术教育的追求就应该以此为方向。上述理论上的混乱必然带来以往实践中的无所适从, 这就是我国武术教育目标混乱的主要原因之一。

3 对教育本质理解的混乱是导致武术教育目标混乱的主因之二

到底教育是什么?这个问题是判别我们所进行教育活动真伪的关键。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学者从各种角度对教育是什么做过回答:如19世纪中叶有影响的英国哲学家和社会学家斯宾塞认为教育是为美好生活做准备, 而20世纪初的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却认为教育不是生活的准备, 它本身就是生活;有些教育家强调教育的目的是人格的培养, 有些教育家却认为, 人格的培养是家庭和教会的事, 教育应该着力于智慧的训练;可以说, 即使在当今国内外的《教育学》教科书中也很难找到完全相同的教育定义。一般认为, 教育是按一定要求培养人的工作。在我国教育界, 一般将教育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教育是指“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 即“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 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在体育教育领域, 对于体育教育的目标追求也曾有过多种观点。例如增强体质说、掌握三基说、终身体育说、培养人格说、促进健康说等等。武术教育属于教育也属于体育教育, 随着人们对教育目标和体育教育目标认识的不断变化, 武术教育的目标追求也不断发生变化。就目标而言, 做任何一件事情就应该有每一件事情的目标, 这是就目标的广度而言;就目标的长度而言, 一件事情可以被分解为多长时间, 则就会存在多长时间的目标。举例而言, 我们活一生即有一生的目标, 活一天也有一天的目标, 今天流行着“活在当下”的观念, 则当下就是更短时间的目标。对于武术教育而言, 应该有其自身的目标。遗憾的是, 以往我们将教育或体育教育的目标取代了武术教育的目标。因此使武术教育的目标变得非常模糊和无法测量。武术教育具化为一门课程是需要考核的, 无奈之下, 武术课程的考核就模仿起了现代体育的样子。参考田径、体操、球类运动等的考核办法, 测量学生掌握的知识、技术、技能程度, 定性问题定量化处理, 主要以学生的最后成绩定出学生学习的优劣。不考虑学生平时的努力和起点状态, 也不考核学生的武术学习态度、武术价值观, 更不问学生武术锻炼的习惯养成与否。

4 我国学校武术教育应有的目标追求

针对我国学校武术教育的目标追求现状, 我们认为要对学校武术教育的目标追求做出合理的判断必须要对武术和教育的涵义有准确的把握。我们认为武术就是以掌握攻防格斗技术为手段, 以培养崇德尚武精神为目的的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对武术的概念做出上述定义是综合了前人智慧的结果, 有继承也有创新。在武术的归属问题上我们继承了前人一致的研究成果, 在武术的种差问题上我们采用了手段与目的的表达方式而与前人内容与形式的表达有所区别。理由是:第一, 内容与形式的表达方式没有能够对武术在崇德尚武的精神性追求方面进行很好地揭示, 攻防格斗的动作形式反映和再现的只能是发生过或将来可能要发生的动作, 被反映或再现的动作属于形式的内容部分, 在这里, 由于攻防格斗动作形式具有客观性, 或者说是以动作的有效性为目标, 而不管是处于什么目的在使用这样的动作形式, 其内容也就必然带有客观性, 追求其动作形式与有效性的完全一致。而在中国武术的历史发展过程中, 越来越对动作的使用条件有了许多人为的限制, 越来越突出动作使用的目的性。所谓“兵者, 不详之器也”。这也才有了后来对武字乃为“止戈为武”的演变和理解。这种演变是历史的必然, 是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历史发展的必然。正是在中国传统文化, 特别是儒家文化影响下, 武术的目标追求归结为崇德尚武精神的追求。从而使得攻防格斗动作和技术成为手段。而只有用目的和手段的范畴才能更容易说清楚攻防格斗动作及其背后原因之间的关系。

第二, 以往的武术定义中有“术道并重”“内外兼修”的提法, 但是对于术道、内外都没有进行明确的说明。如果采用手段和目的的范畴就可以明确地将术道和内外进行明确地揭示, 即攻防格斗动作技术就是术, 就是外;而追求崇德尚武精神的目的就是道, 就是内。另外, “术道并重”和“内外兼修”的表达中并不将术道和内外的轻重性质进行进一步划分, 而是将其同等对待。按照我们的理解, 道和内的重要性远远超过术和外, 二者不可同日而语。因此, 采用手段和目的的范畴就可以进一步揭示术道与内外这样一种不对等的实际关系。

对于教育的涵义, 我们比较赞成教育家陶行知的观点, 即教育就是习惯的养成。周国平也赞成这样的观点。在《周国平论教育》一书中, “忘记了课堂上所学的一切, 剩下的才是教育”这个观点被周国平称赞为一条教育箴言。其意思用书中的话说就是“那个应该剩下的配称为教育的东西, 用怀特海的话说, 就是完全渗透入你的身心的原理, 一种智力活动的习惯, 一种充满学问和想象力的生活方式。用爱因斯坦的话说, 就是独立思考和判断的总体能力。按照我的理解, 通俗地说, 一个人从此成了不可救药的思想者、学者, 不管今后从事什么职业, 再也改不掉学习、思考、研究的习惯和爱好, 方可承认他是受过了大学教育。”我们之所以选择教育的这个涵义是因为她更具有简明性和可操作性。

基于上述我们对武术和教育涵义的理解, 所谓武术教育的涵义, 就应该是指以武术学习为手段, 以不断提高攻防格斗技能和养成崇德尚武精神为目的的教育活动。武术教育教学的内容自然必须包括两个部分, 一个是构成武术手段的攻防格斗技术, 一个是构成武术目标追求的崇德尚武的精神, 这两个部分内容也同样成为武术教育考核的内容。攻防格斗技术由具体的内容构成, 崇德尚武精神的养成在对教育做了上述涵义的理解之后其内容也变得具体起来。即表现为: (1) 尊师重道; (2) 德行为先; (3) 除恶扬善; (4) 重义轻利; (5) 见义勇为; (6) 勤修苦练, 即这六个方面的意识和习惯。与以往不同的是我们特别主张对学生崇德尚武精神的培养, 注重崇德尚武精神的教育教学和考核, 将学生崇德尚武意识和习惯的养成看的比攻防格斗技术的学习和掌握更为重要!不是术道并重, 而是由术入道, 这就是我们所提倡的我国学校武术教育的目标追求!

武术学人

李金龙 (1963~) , 男, 汉族, 祖籍河北省曲阳县, 教授, 博士研究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1985年5月入党, 1987年7月参加工作, 任教于山西大学体育学院至今。1994年12月至1998年11月在上海体育学院研究生部攻读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获教育学博士学位, 现为山西大学体育学院副院长, 山西省高校教学名师。李金龙教授兼任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会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体育研究会理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社会体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李金龙教授任教以来曾担任《体育概论》、《体育史》、《学校体育学》、《社会体育学》等本科生必修课和《体育社会学》、《社会学》、《教学论》等研究生课程的教学工作, 受到了师生的好评。

李金龙教授于1999年以来出版了《论中西传统体育基本思维方式的特征》、《婴幼儿的体质评估和运动健身方案》、《清代镖局与山西武术》等专著;主编和参编了《学生余暇体育指南》、《体育社会学群众体育学》、《大学体育与健康教程》、《体育之研究教程》、《健康教育》、《社会体育学》、《体育与健康》、《体育设施与管理》、《强身健体八段锦》、《奥林匹克文化系列丛书》、《全民健身系列丛书》等教材和书籍。在《体育科学》、《中国体育科技》、《体育文史》、《天津体育学院学报》等体育类期刊上发表论文60余篇, 曾应邀赴太原科技大学、中北大学、山西财经大学、长治学院、运城学院、晋中学院、山西中医学院、太原师范学院、吕梁高专等高校进行学术报告和奥林匹克文化宣传。2003年8月1日应中央电视台“健康之路”栏目之邀参加“强身健体八段锦”节目的制作、播出和讨论;2003年7月6日和2003年8月31日应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之邀举办“体育锻炼与文明生活方式”、“体育与素质教育”等学术讲座。

李金龙教授完成的课题有“面向未来山西体育教育专业可持续发展研究”2001年9月获山西省人民政府颁发的“教学成果二等奖”;主持完成的课题“山西省新建小城市体育文化建设发展战略研究”, 于2002年9月经山西省科技厅组织专家鉴定, 课题研究水平为“国内领先”。主持和参与完成的国家及省部级课题共9项。

1999年12月获山西大学“三育人先进个人”称号;2001年7月获山西大学“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01年9月获山西大学“优师优课”称号;2003年12月获国家体育总局“全国群众体育科研先进个人”称号;2004年荣获“富士康奖教金”;2006年荣获山西省高校“教学名师”称号。

摘要:文章主要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法和逻辑分析法, 从武术的概念入手, 分析了我国学校武术教育目标混乱的原因以及我国学校武术教育的目标出路, 提出了我国学校武术教育目标应有的发展方向, 并指出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 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我国,学校,武术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编写组.武术[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1978.

[2]周伟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概论高级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篇4:义务教育学校管理目标

关键词:加强;班级目标管理;落实;目标教育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3-0336-02

目标教育是西安工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有力抓手,在引领大学生健康成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高校班级是进行大学生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学校教育和管理的基层组织,也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织载体。所以,班级目标,必然是目标教育中分层次目标教育的重要内容。加强班级目标管理,不仅是目标教育的必然要求,更是目标教育实施的重要途径。

一、班级目标管理内涵及其意义

目标管理(Management by Objective)是指: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而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现代管理方法。目标管理作为现代管理方式之一,由于它符合人的动机、行为规律和期望心理,在实践过程中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广泛运用在学校管理工作,特别是班级管理工作中。根据目标管理概念特点,结合班级管理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班级目标管理,是指学生在接受大学教育教学活动中实行自我控制并完成学业目标的管理方法。

班级,是学生学习、生活和开展各项活动最基层的组织形式,是学生健康成长、顺利成才的大家庭,是充分发挥育人功能的有效阵地,是我们辅导员工作最主要、最基本的场所。加强班级目标管理,从学校层面来说,是贯彻落实学校目标教育的重要举措,是学校实施目标教育的必然要求;从班级管理的角度来说,能有效地保证班级管理工作的质量,有利于提升班级凝聚力和良好班风的形成,有利于班级规范化管理;从学生个体来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帮助学生成长成才,全面发展。

二、当前学校班级目标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作为学校目标教育中的重要内容,辅导员一直都非常重视班级目标管理工作,不断地进行理论和实践的探索,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也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学生对班级目标管理的参与度不够

班级目标是建立在学生个体目标的基础上,目标制定、实施和评估的主体都离不开学生。学生主体参与班级目标管理,具有明显的优越性,是加强班级目标管理的内在要求。但是,由于学生对目标教育的重要意义缺乏认识,学生参与管理的成功体验不够,或者个别班主任对学生主体性的重视不够,还普遍存在学生对班级目标管理的参与度不够的问题。

(二)班级目标制定不够切实、科学

对于学生来说,目标过高,那是空中楼阁;目标过低,形同虚设;目标空泛,学生无所适从;目标过细,又会成为学生的梗桔,这样就必然抑制目标的导向性。但是,我们在制定目标的过程中,缺乏对全体学生情况的全面了解和掌握,缺乏系统目标管理理论的指导,往往导致班级目标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严重影响班级目标的实效性。

(三)班级目标管理流于形式化

班级目标管理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班级目标设置、班级目标执行、班级目标评估,把其中任何一项工作做好、完善,都需要耗费大量的心血。学生情况、班级情况、目标执行情况、目标实现情况等等,都需要处理大量的文字信息和数据信息。这大量、长期的工作,使班级目标管理的主体——学生和教师都容易产生畏难情绪,懈怠心理,导致目标管理工作流于形式化。

三、加强班级目标管理,以管理手段创新促目标教育落实

加强管理是开展工作、实现目标的有力保障。要实现班级目标,必须就加强管理方面采取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具体我们可以从目标确立阶段、目标实施阶段、目标评估阶段三阶段入手。

(一)遵循原则,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做好事前摸底调查,设置科学合理、切实可行之班级目标,是加强班级目标管理的前提

班级目标管理最终的效果如何,与活动主体事先设计、确定的目标是否正确恰当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在确立班级目标时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班级目标与学校目标教育相一致

学校自2008年倡导目标教育以来,经过五年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检验,已形成比较完善的目标教育理论体系:以“价值目标、学业目标、健康目标、生活目标和职业目标”为核心的大学生目标教育体系,学校结合价值目标开展“成人教育”、结合健康目标开展“成长教育”、结合学业目标开展“成才教育”、结合职业目标开展“成事教育”、结合生活目标开展“成悦教育”。这个五个目标相得益彰,五成教育紧密结合,与国家的教育方针相一致,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符合西安工大大学生的培养方向,在大学生成长成才教育实践中效果显著。因此,在制定班级目标时,应努力与学校目标教育相一致。

2.班级目标与学生个体目标辩证统一

班级集体和学生个体目标,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缺一不可。学生个体目标是班级集体目标的客观基础,班级集体目标是学生个体目标的集中反映;班级集体目标对学生个体目标有控制导向作用,而班级集体目标的实现程度又有赖于个体目标的完成度。

3.统一要求与照顾个别差异相结合的原则

班级目标是全体师生共同的奋斗目标,它必须有集体的统一性,有集体统一的规范和标准。但是,班级每个学生的家庭环境不同,受教育的经历不同,个人的身体素质也不同,导致他们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目标基础和目标追求各异。所以,班级目标在统一要求同时又要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

4.全面发展与阶段重点相结合的原则

马克思提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这不仅是社会发展的要求,更是个人发展的需要。在班级目标制定中,必然同时有“价值目标、学业目标、健康目标、生活目标和职业目标”的内容。但是,在大学的不同阶段,学生的学习重点不同:大一新生主要是适应阶段,大二、大三主要是学习储备、发展提高阶段,大四主要是求职阶段,因此,班级目标也要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需求,确立不同阶段的目标侧重点。

另外,对班集体和学生个体全面的了解,是制定合适班级目标的基础。在确立和制定班级目标之前,辅导员一定要对班级集体目前表现状况全面掌握,对学生个体各方面的情况做周密而慎重的调查研究,然后据此确立班级目标。为此,辅导员可以组织学生填写《大学生思想状况调查表》、《大学生个性调查表》、《大学生家庭经济状况调查表》等系列问卷调查,获取第一手资料。

同时要注意到大学生主体意识强,有较强的责任感,有积极向上的自我发展意向和要求,也有较强的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要求在班级目标管理过程中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班级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贯穿班级目标管理全过程,不仅是班级目标设置的关键,更是目标执行的关键。可以说,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班级目标也就失去了意义。

(二)建立健全班级目标管理领导小组,推进班级目标管理制度化,坚持执行和践行班级目标,是加强班级目标管理的关键

班级目标管理体系的有效实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级目标管理领导小组的水平和工作态度。因此,要实现班级目标管理,首先要建立健全班级目标管理领导小组:以辅导员为首,由班委会干部、党团干部组成的学生管理领导小组。在班级目标管理中,辅导员是目标管理的执行者和指导者,班干部是班级日常事务的组织者,在班级目标的实现中作用明显。具体来说,班干部需要上传下达,一边在辅导员的指导下,将班级目标分解为小组目标、宿舍目标、个体目标,传达给相关同学,并随时督促执行,确保班级目标的有序推进。同时班干部也要及时给辅导员反馈班级目标实施的情况,从而能不断修正和完善班级目标体系。辅导员要及时掌握小层次目标的实施情况,指导学生及时调整和修订目标。而且要重视对目标进行阶段性的评估,这样才能更好促进学生开展班级目标管理工作。

班级制度是班级目标实施的重要保证。所以,班级目标管理操作必须有一套明确公允的班级制度。根据班级发展目标,建立岗位责任制,层层落实职责,赋予相应的权限,互不交叉,每个学生都有权有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同时,建立学习制度、生活作息制度、体育锻炼制度、卫生制度、考勤、考评制度、奖惩制度等,使班级管理有章可循,有制可约,使班级目标管理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科学化,从而大大提高了班级目标管理的效率。

(三)建立完善的班级目标评估体系,引进激励机制,是加强班级目标管理的重要保障

目标考评,是指以预设目标为准则,对班级不同成员实现各自不同阶段目标的程度进行价值评判的过程,这是一种信息反馈和目标检验的重要方式。因此,建立完善科学的班级目标评估体系是加强班级目标管理的重要途径。当一阶段性的目标实施活动或总目标实施活动结束后,必须建立考核组织和制定考核准则,对其进行考核。目前针对班级目标考核定量的标准比较少,定性的比较多,多数采用定指标,分配名额的办法。在制定现代班级目标评估体系时,需要采用定量与定性评估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终端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与集体评估相结合、等级制与百分制量化评估相结合的方法,这样才能客观评估班级目标实现状况,有利于班级目标管理操作的规范化。

然而,班级目标管理实现的任务是艰巨的,成效是渐进的,是一项艰苦的、长期的工程。为此,需要建立班级目标管理激励长效机制,这是激发学生主体性,达到预期目标,实现班级管理目标的重要手段。激励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集体奖项,也有个体奖项;有综合奖项,也有单科奖项;有过程奖项,也有结果奖项等等,但主要以精神鼓励为主,给予适当的物质鼓励。例如集体奖可以评比优良学风班级、三好班级、文明宿舍、优秀团小组等;个体奖如评比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员、优秀共产党员等。也可以设立班级目标管理等级专项奖,如班级目标管理一等奖、二等奖。总之,通过各种激励的方法,充分调动班级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完成个人的目标,实现班级目标管理。

参考文献:

[1]赵新华.试论目标管理在高职院校班级管理中的运用[J].职教论坛,2007,(20).

[2]邓永奎,张善英.大学生实现班级目标管理的途径与方法探析[J].湖北社会科学,2009,(11).

[3]张善英,邓永奎.高校辅导员班级目标管理体系初探[J].教育与职业,2009,(18).

[4]丁玉祥,沈波.现代班级目标管理体系研究[J].教学与管理,1999,(8).

篇5:学校教育工作目标管理自查报告

在市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我校围绕市教育局“2012教育工作目标管理”的总体要求,坚持推进“有效教学”、“小事德育”工程,加强教师队伍管理,提高师资水平,规范财务管理,在教育教学管理及督导工作、干部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学校基建及财务管理、党风廉正建设与安全稳定等工作都有了较大的提升。根据《2012教育工作目标管理》的各项要求,对照我校实际,我们组织各职能部门对相关工作进行了认真的自查自评,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2012年,在市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我校以坚持、拓宽、深化、创新为指导思想,围绕“施一流管理,建一流师资,创一流环境,出一流质量”的工作目标,着眼于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基,励精图治,锐意进取,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为实验中学提升办学品位、创建品牌学校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现根据市教育局制定的教育工作目标管理考核细则自查自评后汇报如下:

一、教育教学管理及教育督导工作(55分)

1、贯彻方针

学校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不断提升办学理念,不断培育学校特色。本学期,学校利用课间操时间,组织师生跑操、唱革命歌曲,午自习诵读《弟子规》。组织“实验中学迎新春二o一二年元旦联欢会”,使学生在优秀传统文化中得到熏陶,在积极健康的校园环境中愉快成长。学校办学特色日益鲜明。

本项为1分,自查得分为1分。

2、办学行为及课程开设

学校不断规范办学行为:一是严格执行新的课程标准,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坚决杜绝缺课漏课的行为,无随意增减课时的现象发生。二是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终生发展着想,不分快慢班,班容量适中,培优与补差并举,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所发展。三是禁止滥编,滥发资料,禁止到指定的书店购买教师指定的资料与图书,无假期收费补课现象。四是学校贯彻落实保障学生的有关权利,无频繁考试且按成绩排名并公布现象。保护了学生的隐私权,尊重了学生的人格尊严。五是学校贯彻:“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的原则,无歧视学困生和体罚,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六是严格落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政策。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活动时间。

通过端正办学思想,规范办学行为,切实作到了让每个学生都能健康地成长、愉快地学习、自主地发展。

本项为4分,自查得分为4分。

3、德育工作(3分)

德育管理注重实效

一是健全各项制度,落实责任体系。

学校各项制度健全,成立了以骆华郧校长为组长的德育工作和安全保障体系,构建了提升师生品德修养的大平台,成就了保护师生人身安全的护身符。

二是统一思想认识,突出养成教育。

好习惯终身受益已成为我校师生的共识。集会排队,有序退场;三操一唱,蔚然成风;诵读写字,陶冶性情;整队进场,文明应考;《养成日志》,每日三省;热爱劳动,关注保洁。这些都是我校养成教育的风景线。

三是发挥活动作用,渗透德育教育。

新生军训,锤炼意志;慰问孤寡,学会关爱;征文演讲,砥砺青春;主题班会,规范言行;升旗仪式,净化心灵;元旦联欢,展示风采。

篇6:素质教育是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

如何站在未来的高度,从社会的需求出发,摆脱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怪圈,真正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使学生的思想品德、科学文化、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等方面的素质得到不断完善和提高,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品格健全、素质优良的社会有用之材?近年来,我校在这方面作了一些探索,也取得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把学生置于社会之中,提高思想品德修养注重“学做人”教育。

针对有些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缺乏社会责任感的现状,我校从学做人的最基本素质入手进行教育。学校要求教师注意观察学生平时的言行举止、待人接物等细小问题,随时随地进行引导,使学生懂得如何爱人,如何助人,如何与人平等相处。学校还要求教师平时以身示范、作出表率。很多班主任还充分利用班会课时间开展各种讨论。学校还利用一些全校性集体活动,如号召向特困生捐款、向赖宁、钟盛芬等英雄学习,“一帮一”等活动,开展团结友爱、助人为乐等教育,使学生懂得“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道理。

加强秩序教育。一“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具有维护和遵守社会的规范与秩序的意识,对于一个即将迈上社会的青年来说,至关重要。学校十分重视这种素质的培养,从高一新生入学就开始抓起。学校要求每位学生从平时的排队买饭、集会、乘车、看电影等日常生活中注意遵守社会和学校的规范与秩序,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学校还在切实贯彻《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同时,结合我校实际,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将历年制订的“一日常规”“仪表仪容规范”“卫生管理条例”“十不规范”等汇编成《学生教育手册》,使学生的行为做到有章可循,有规可范。同时加强教职工值日制、班级值周制和住宿管理制,设立团员文明岗、卫生监督岗、绿化监督岗,并强化遵守校纪校规的激励机制,开展班际竞赛和文明班级、文明寝室、文明学生等评比活动。学校还结合“二五”普法和学校自编的《警钟长鸣》等法制教材,进行法纪教育。学校积极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建立后进生档案,由党员干部进行跟踪帮教。经共同努力,1993学年度起,学校已杜绝学生违法犯罪现象的发生。1995年,学校被评为市文明单位。

开展自我教育。“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学校把自我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放手让学生自己学着走路。学校试行把竞争机制引入学生干部制之中,保证了干部队伍总体素质的不断优化;改革班会课,由学生自己设计和组织班会课;由学生会成立小记者团,在校内外采访编印简报和刊物;组织学生参加建厂、建码头等星期日义务劳动;与驻军、派出所开展军警民共建活动;组织参观厂矿与乡镇企业,开展调查研究,建立多种文明岗,负责学生衣着仪容和佩戴校徽团徽的检查。

二、加强科学文化教育

进行热爱科学教育,我校通过各种旨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活动,使学生树立起热爱知识、热爱科学的理想,更加勤奋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水平。在演讲、知识竞赛等活动中以科学家的故事、历史上的发明创造、我国的科学成就为内容,进行热爱科学文化教育;通过阅览课、时事讲座介绍最新科学成就及我国的科技发展,以英语角及科技、艺术展览和各种学科兴趣小组活动,丰富学生业余生活,开阔知识视野;在班会课、辩论会中开展对校训、学风的学习讨论,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对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的认识;以参观校史展览、学校荣誉室,激发学生的荣誉感和自信心,通过校园建筑、雕塑、画廊、科学名人画像、语录的`布置,形成校园科学文化的氛围。

强化学习习惯教育。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的前提,使人终身受用。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长期,艰苦的努力。学校特别强调以下几种习惯的培养。(1)自学习惯:针对高一新生没有自学习惯的情况,各科教师利用自习时间(包括早、晚自习)下班级进行专门指导直到形成专心自学的习惯。(2)阅读习惯:开设阅览课,开展读书讨论会、书评、影评等活动,指导读书笔记的写作,强调“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3)预习、复习习惯:要求教师每堂课都有预复习要求,并随时进行检查;(4)提问质疑习惯;怀疑是学问的开始。学校提倡教师进行课堂改革,反对“满堂灌”,开展启发式教学,提倡师生平等讨论。鼓励学生“不唯书”“不唯师”。我们还针对生源质量较差的实际情况,加强对中下学生的教学和指导,并激励中下学生勤奋学习,提高成绩。

三、加强提高身体、心理素质的教育

学校体育除健体、竞技等目标外,还有教育、教养、娱乐、发展个性、提高心理素质等各种目标。我们在体育观念的教育中,重点抓三个方面:(1)思想素质教育。其中包括荣誉感、责任感、进取心、行为规范、团结互助精神的培养。

(2)竞争意识教育。其中包括顽强拼搏、开拓进取和毅力、意志力、创造能力的培养。(3)心理素质教育。其中包括不怕挫折,不计得失,自信镇定,敢于挑战,持之以恒,排除干扰等能力的培养。

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体育课要求按大纲进行教学,做到教学上有计划,上课前有准备。严格实行《中学生体育合格标准》,把“达标”项目的要求有机地结合在体育教学中。坚持两课两操三活动。我们要求早操时体育教师必须轮流值周,其他教师下班检查,体育委员点名评分;眼保健操要求课任教师和班干部检查,校医和卫生委员负责检查评分;课外活动要求班主任到场监督指挥,体育委员带队开展活动,体育教师值日评分,保证学生每天活动一小时。开展群众性体育竞赛和课余体育训练。学校每年定期举办一次体育节。每学年,上学期举行田径运动会,下学期安排达标运动会。以“重在参与,美在创造”为号召,鼓励全体学生经常性投入体育锻炼。三年来,我校学生身体素质普遍提高,体育达标率始终保持在99.5%以上。学校还专门成立课余体训队,做到“四定”(定教练员、定运动员、定项目和定时间)。田径队由于始终坚持刻苦训练,竞技水平发挥出色,连年保持县高中组冠军,今年又获舟山市重点中学高中组第一名。自1988年以来,我校还为体育院校输送了25名体育新生,开创了我校培养体育人才的新路子。

十年来,我校还坚持利用暑假时间,开展10-15天的军事夏令营活动。聘请驻岱陆军、县人武部干部作教练,进行准军事化训练。通过严格的作息、队列、拉练、实弹射击等训练,学生的意志、毅力、组织纪律观念大力增强。

四、加强劳动技术教育

加强劳动观念教育。现在不少独生子女受家庭宠爱,从小娇生惯养,劳动观念淡薄,自强自立能力较差,长此以往不利于青少年的成长。因此,我们利用黑板报、广播、校园通讯、班会课、劳动课、文化课等进行劳动观念的教育、渗透,并利用征文比赛、辩论会、演讲会等形式进行讨论。经过广泛的宣传教育活动,大家对这样几个观念达成了共识:艰苦奋斗、吃苦耐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应该继承和发扬;劳动创造人类,劳动创造财富,劳动创造未来,劳动光荣,不劳而获可耻;要立足于现代社会,适应于科技发展,需要掌握一定的劳动技术。

重视劳动技术教育。我们利用体力劳动,对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吃苦耐劳精神的教育;利用技术劳动进行劳动技术教育。体力劳动有建校劳动、公益劳动、打扫卫生劳动、星期日义务劳动、支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劳动等;技术劳动有家电维修、照明电路

的安装与维修、学生天平的装配、玩具熊猫的装配、电脑的操作、毛线编织、衣服的裁剪、图书的编码整理等。劳动课严格按教学要求安排课时,配备专职劳动、劳技课教师,每学期有详细的授课计划,每堂课要求任课教师都有详细的教学目的要求、教学内容,每一阶段都要经过个人总结、班组评议,征询下班老师、师傅的意见等过程并进行总结评比。

上一篇:农村致富带头人材料下一篇:收款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