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一种人生态度》读后感

2024-07-13

《爱是一种人生态度》读后感(精选14篇)

篇1:《爱是一种人生态度》读后感

我曾经在一本书上看到过这样一篇故事,那篇故事的语言回肠荡气,感人肺腑,动人心弦。

那篇故事中的内容是这样的:有一对衣衫褴褛的父子站在路边,父亲架着双拐吹笛子,儿子吊着绷带吹箫。旁边放着一块写着黑字的白布,白布上写着:因家乡发生水灾,上有老母多年卧病在床,下有子女因交不起学费辍学在家,今路过贵地,请各位好心人多多帮助。行人纷纷驻足观望。有的人扔了一元硬币,有的人悄悄说肯定是一对骗子,世风日下,这样的人见多了。在另外一个地方,有一个失去双腿的老人坐在简单的木轮椅上说快板,诉说自己艰辛的人生,旁边围了一群人。同样,有人用行动表示爱心,也有人漠然视之。一个少年扶着一位拄拐杖的人挤了进来,正是刚刚卖唱的父子。那位父亲从自己的口袋里摸出一张10元的纸币,毕恭毕敬地放在老人前面的铁罐里,然后悄无声息的走了。

看完那一篇故事后,我深受感动,那对父子因为家里穷所以要卖唱,乞求好心人的帮助,尽管不是很多人帮助他们,但是,他们看见别人有困难时,献出自己的爱心,用行动帮助了别人。我被那对父子深深地感动了……世界上最美丽的花往往开在无人知晓的地方,华丽的外表固然能包裹我们的心灵,但小小的善行更能让我们的心灵开花。让我们用行动表示我们的爱心,伸出双手去帮助更多需要我们帮助的人。

篇2:《爱是一种人生态度》读后感

人生是一种态度,当我们生在这个世界并活着的时候,就应当好好的去思考,怎样让自己活得更有意义,不同态度的人,总会给我们不一样的答案,但结果无非只有一个,要么痛苦的活,要么快乐的活。快乐是因为我们心情豁达,把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当成是一种成长,痛苦是因为我们对生活少了信心,任何琐碎的小事也能成为自己的绊脚石。

断臂的钢琴师刘伟曾说:“我的人生只有两条路,要么赶紧的去死,要么精彩的活着”。死,什么烦恼也没有了,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如果活着,就学会面对,学会坦然接受,学会勇敢去挑战。既然上天让我活着,我选择后者。刘伟创造了一个奇迹,他用自己的双脚弹奏了一曲《梦中的婚礼》,让人流下了感动的泪水,憾动了世界。23岁的他,靠着自己的信念,在中国达人秀上摘的了冠军,并在维也纳的金色大厅上演了人生精彩的一幕。他的人生是快乐的。

这个世界也有这么一种人他们是痛苦的。他们喜欢去横向比较,看着别人的LV,羡慕。看着别人的宝马,贪念。他们时常问自己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会那样?为什么别人可以拥有,为什么我没有。于是有了拼干爹,有了潜规则,有了我爸是李刚。是的,他们是富裕的,物质上是满足的,但精神上却是贫穷的。你可以去追求,到别丢了自己的傲骨。

古时有不为5斗米而折腰,而现在我们还有什么?即使是膝下跪,也不知什么是耻。难道生活摧毁了人的心智?我们放纵了自己,丢失了自我,还光明正大的在他人面前去炫耀,是可怜还是可悲?有人说,如果我有多少财富!我的生活就会有多精彩。财富能改变我们物质生活,让我们过的更好,却无法改变那些失去的、无法挽救的.人生。

篇3:《爱是一种人生态度》读后感

弗洛姆在此书中最重要的主张是:只有把实践爱当做一种信仰, 才能真正地懂得爱的艺术。当代青年对爱的态度并不十分严肃, 很多教育者面对这样的现实心里面都会有些许尴尬, 但是爱本身又是每个人必须要经历的一件事情, 爱是个人的意愿, 尤其是在这样一个崇尚个性和自由的时代。所以, 无论是对是错, 爱就在这里。

不得不承认, 读这本书的一个重要的初衷就是想让自己在爱这件事情上有一种完美的实践, 但是读过这本书之后, 对爱的需要反而不那么迫切了。因为我领悟了爱不是对象的选择, 而是自我的一种能力, 是自我创造性的体现, 是奉献, 是理解, 是尊重。正是因为在这些方面自己有自信, 所以反而不担心是不是被爱了。

之后的很多年, 我对当时读这本书的情景依然印象深刻, 那是我第一次真正觉得心理学知识像我当初期望的那样展示在我面前, 用通俗的语言来深刻地解读人性, 探讨生命的意义。曾经认为, 心理学是经验主义的学科。最初两年的心理学学习让我感到心理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 探讨了太多人体的生理学基础和心理学的基本概念, 我无法直接联系生活, 更无法用那些知识去解读人的心理。然而, 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才发现基础理论对一门科学是必不可少的, 必须经历长久的实践才能真正理解这门科学的价值。

20世纪的50年代, 正好是西方社会经历深刻变革的一个时期, 工业日新月异地突飞猛进, 社会倡导生产和消费, 正像我们国家现在经历的这个时期一样。人们被深刻地物化, 社会的焦点集中在橱窗之上, 那些光彩照人的商品是这个社会普遍追寻的价值所在。人们越来越远离人作为自然界中一份独立力量的存在, 忽略了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特性———精神。人的精神的优越性被高度物化的现实世界摧残得七零八落, 人们在创造一个自然界之外的物质世界的高度亢奋当中, 忽略了这一切的本质意义, 即怎样让生物体的人过上更舒适的生活。这本书正是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写成的, 作者深刻地剖析了当时西方的社会结构、社会人格, 从而试图探索出一条个人人格的正确的成长道路。

篇4:环保是一种人生态度

其实这个问题我当初也曾问过王医生。王医生是南京民间环保的先行者,我与他的相识缘于2001年一次关于保护紫金山的报道,那时我正在南京日报当记者。第一次听王医生提及自然之友,我以为这个组织和作协、文联一样,是需要具备一定资格、履行一定义务才能够申报的。而从小到大见多了这样那样的组织,我早已厌倦了它们的空洞和虚伪,甚而至于对“组织”一词都条件反射地敬而远之,恨不得随时抽身世外,闲云野鹤般隐居起来。再加上日常生活足够忙碌足够辛苦,平时连睡个懒觉都成了奢侈,哪里还有时间和精力投身什么组织呢?我差点就与自然之友失之交臂了,如果不是王医生提到了“宽松”、提到了“梁从诫”的话。我得承认,正是这两个词语吸引我上网搜索了自然之友。深为梁从诫先生“真心实意,身体力行,不唱绿色高调,不做绿色救世主”的创会初衷感动,我很快便加入了这个NGO,并决定从此做一名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的环保志愿者。

时至今日,我越来越清晰地意识到,登陆www.fon.org.cn成了我人生的一次登陆诺曼底。尽管入会5年来我参加环保活动的机会并不算多,尽管这个组织的“宽松”已经到了“松散”的地步,我还是为自己加入了自然之友而自豪。这5年我得到的太多太多,改变的也太多太多。且不说《自然之友通讯》成了我最重要的阅读材料,且不说关于内蒙草原、怒江大坝的报道让我震撼,且不说必须维持生态多样性的理念让我警省,单是结交了王医生、李群、卓玛拉、苏雨桐等一批可亲可爱的环保朋友,就足以让我这一辈子温暖幸福。

环保到底是什么?也许是需要静心反思吧,入会5年后的今天,我忽然经常会想起这个最根本的问题。环保是不随地吐痰、不随手扔垃圾吗?环保是不使用一次性物品、是外出自带水杯吗?环保是节约水电、是不开私家车吗?环保是不砍树、不毁草、不伤害野生动物?……是的,是的,都是的。但环保除了是这些具体而实在的行为、规范,不更是一种深远、宏阔的人生态度吗?

首先,环保者必然懂得节制。环保者不会对这个世界充满欲望,他知道一个人的生存需求是有限的,半斤饭足够裹腹,五尺被足够御寒。只有节制地占有、节制地消费,物质才有可能取之不竭、用之不尽;其次,环保者必然懂得珍惜、感恩和尊重。环保者知道人虽贵为万物之灵长,但并非就是地球的霸主,对大自然心存敬畏,与动植物平等相处,珍惜自己所拥有的并努力进行回报,一个环保者会很容易获得纯净的快乐;还有,环保者一定具备相应的行动能力。真正的环保者看到地上有易拉罐一定会捡,看到有人破坏环境一定会管,真正的环保者从不强求别人做什么、不做什么,但他一定努力要求自己说到做到……当我明白环保说到底无非是一种人生态度时,我更加意识到梁先生“不唱绿色高调,不做绿色救世主”的难能可贵!

参加自然之友5年来我只做了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但参加不参加则大相径庭。我觉得没有门槛、没有管理不仅不是这个组织的软肋,反而正是它作为NGO的魅力所在。我觉得加入自然之友就如同发愿,这个誓愿就是梁先生所说的“绿色的种子”,这个种子的核心就是“真心实意,身体力行”。

我相信我的心田里已经有了这颗种子,我愿呵护它茁壮成长!

感谢自然之友带给我的智慧、勇气和能力,我爱自然之友!

篇5:备考是一种人生态度

备考是一种人生态度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考研大军,研究生就业问题近年来也成为热点话题。官方发布的研究生总体就业率高达95%以上,但有的专业首次就业率甚至低至5.56%。究竟什么才是真实的情况,也许永远也无法知道,但多几个渠道了解信息,或许能在作决定时提供帮助。七成高校研究生就业率超95%

凯程考研以“专业、负责、创新、分享”的办学理念,突出“高命中率、强时效性、全面一条龙服务”的特色,成为考研学子选择专业课辅导的首选。10年来已有千余位考生在凯程的帮助下顺利考取全国著名高校,引发业界强烈关注。

原谅我一直从晕头转向考完试那天一直逃避到出分的那一天,我没对答案,就直接等到分数出来,131+69,综合确实没发挥好,而英语更是有考试历史以来最差的一次。楼主报的是某大热非名校,无可奈何的没戏了。从去年这个时候开始在论坛上看关于一切CC备考的东西,一直在论坛上吸收各种营养,资料啊经验啊什么的,到今天已经潜水了一年有余,也许我的经验没有那么光彩的成功,但是我还是希望自己的教训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这也是算回馈论坛了吧。

本人是福建省内某所一本院校的财经类专业,高中三年没有认真读过书,到大学来很是后悔一直不甘心,大一玩了一年后,大二开始准备毕业后留学于是狂刷GPA和雅思,由于学校对于期末考难度不断加码,刷分失败,雅思也只试了一次考到6分,时间已经到了大三上学期结束,女朋友一直都想考研,抱着不想让两人分开的念头就开始了备考。(说真的,那时候从来没想过没考上会是什么样的情况,因为根本就没有想过要大四就去找工作,完全没有考虑工作的事情)

在此建议各位15考生,对自己未来一定要有个明确的规划,对于考试心态尤其不好的同学一定要对自己留有后路的打算,如果不是一定要读国内研究生的话,也可以同时申请着国外的。我周围有好多的学霸从一进来就让人感觉到就是蹦着考研去的,而且无论学习成绩还是学习态度都无可厚非,但是这次成绩一出来全都茫然了,因为从来没想过除考研以外的任何结果,一时间不知道怎么摆脱这样的现实。关于MPAcc的考试 的确今年分数上涨的情况大家都感觉到很担心,去年才200分或者前年190分左右的学校今年都飚到了220,去年200分没学校读的很多人,今年220多,230没学校读的都非常多人,只能说竞争越来越激烈了,原来CC还被视为普通学校学生考名校的相对捷径,结果渐渐的学霸们又杀过来了T_T。对于比较保守的同学来说我觉得要谨慎起见,因为大部分考这个的都是在校生,备考过程要经过很多比如同学在面试找工作,自己在读书,同学回家,自己还在读书这样的落差感;心里素质稍微不平衡一点的确实要好好决定;但是有一点,无论是哪一种同学,中间付出的努力,各方面的改变,绝对不是成绩所能衡量的,运用备考过程中的坚持,能够在你想要的任何一个地方取得成功。楼主一直以来能稍微拿的出手的就是英语了(各位大神轻拍,只是在众多比较渣的地方里拿的出手而已),六级裸考500+,高考英语135,主要是自己一直对国外的文化和语言有兴趣,所以一直想出国,加上到大学来高数从来没有学懂过(还重修了),于是压根没考虑过学硕。CC的管理类综合我一直觉得可以算是选拔性考试在中国本土化的产物,表面看上去就考一科,但是实际上却是三科(数学25题,逻辑30题,两篇写作),学霸的话不讨论,凯程考研,中国最权威的考研辅导班

但是对于广大普通考生来说,三个小时之内吃掉如此大的题量还要保证正确率,还是需要很大程度的努力的。

考试时间只有一天,上午综合下午英语,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好的速战速决不用拖两天。我报考MPAcc的主要目的其实不是为了上一个多好的学校,是为了利用硕士阶段的两年,弥补大学过程中尚未足够的财务知识和其他语言能力(楼主对日,西,意等语言有兴趣),最重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考注会!大家都知道出去工作了之后有多少人有时间有毅力坚持考注会,如果能读研究生的话,周围同学的氛围和环境,相对充足的时间把注会拿下来,竞争力会好很多!而且话说回来,专硕专硕,其实从国家本身设置这种专业的目的就在于优化人才培养机制,无论最后怎样,至少初衷就是为了区别于学术型硕士,而相对强化实践能力的。希望报考的同学能理解这一深层意思,如果对学校要求不高的话,可以考虑分数低一点保险一点。备考过程

可以不成功,但是不能不成长。这是楼主体会到最真切的话,真正来说楼主3月份就开始备考了,这么算上去其实也有将近一年的备考时间,而实际上呢,大三下课还是很多有些还是很重要的专业课,为了通过它们不得不全力以赴,中间4月份还动了手术浪费了一个月,6月份因为期末考也耽误了,到了暑假认为自己是考研的人于是就没有回家在校外租了房子,最后两个月也没读成什么东西,掐指一算到了九月份,其实后来楼主发现剩下的时间足够你考上国内你想上的任何一所,只是碍于效率和专注度。大学当中最真切的教训就是没有办法同时把好几件事情做好,而只能把时间都砸到一件事情上,比如刷分,考雅思,考研,对自己说因为我在这个了,所以不能干别的什么,往往其实是主要的事情也不能干好,说白了就是注意力集中度不够,这一点是非常忌讳的,为什么有的人只拿半年每天一半的时间备考,而有的人像我一年都考不上呢,很简单,说白了就是效率,当然中间还有方法的问题,下文再说。这里要强调的就是要有计划和执行力的问题。大三下的时候许多在校生还有没有结束的课程,没有关系,分清轻重缓急,一半的时间好好上课,剩下的时间用来进行基础阶段的巩固,这里建议,战线如果要拉的长也没有关系,一定要保证自己的专注度,不能够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如果不能,8月底开始也完全来得及。

考虑到现在竞争压力大,我还是从3月份开始说起。

(一)关于辅导班

因为是两个人备考,所以我们一个人报了老蒋一个人报了**,都是网课,加起来去了13000多。

**:完全是冲着名头大和陈剑的数学去的,高分指南,名家详解什么都是**的书,所以当时有考虑到提高难度就报了**。**的服务体系很完善,可能是国内较早做MBA辅导的原因,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讲义,课程视频和课后练习,到了后期的模考班和串讲班资料也非常齐全,但是由于本人只上过**的数学和写作的一部分,对英语也不好评论。**的数学思路就是把基础题型巩固扎实以后,一部部往上升往上累,最后会不断加难加深,好多人会觉得**模考难,偏,怪什么的,其实这就是它的备考思路,觉得容易被打击的同学也要考虑下。

京虎:这个完全是报了亏的,英语自身底子就比较好,但是为了保险起见还是冲着老蒋报了他的班。本身个人名气比较大,就是小班培训现在形势好才做成机构的,弊端就是不如**这样的服务体系完善,从网课视频软件到课程服务老师都很不完善,老师的态度也不是很好,经常视频次数不够了加个课时都麻烦。而且老蒋市面上卖的书报了他的班还要另外买,想要报的同学先了解清楚了。老蒋的英语思路很好,从词汇到句法到文章一路给你串起来,凯程考研,中国最权威的考研辅导班

各个阶段过程和任务你按照他的要求去做,想不学好英语都难,可以说是想实实在在的学英语的路子,但是缺点是,他的课时间实在太过冗长了,对于大部分英语基础不错的应届生来说,我的建议是买他的几本书做一做就好了,有时间的把视频听一听还可以。我的逻辑是跟着京虎的鄢玉飞走的,实话说,形式逻辑教的真心不错,符号的简化还有思路对于应试和入门很有帮助,以为一直跟着他走没问题,还把他的《逻辑800》给做了,发现他的论证逻辑讲解和教学不是很实用,到了最后一个月才发现他的备考方案和练习和真题要求的难度相去甚远。我也是一家之言,希望有跟着他的人能说说自己的看法。

对于有财力的同学可以试一试,个人认为对于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差的和自律性不足的同学,能够现场上课更有效。如果只是想买课的话,淘宝在等你!

(二)关于复习用书和阶段

数学:

3月到6月份我是跟着**的基础班课程视频和讲义走的,如果没有报班的同学可以直接开始看《数学高分指南》,争取两个月过个三遍,我觉得这一本书有些题型虽然有点难偏怪,总体上梯度设置还是非常科学的,分类也很合理,这两个月主要是打基础,基础阶段非常重要,在这里带着广告的嫌疑提一下陈剑老师,他自己有建立了一个网站以及一个YY平台,组织管理员设置频道每天刷题讲评,不收费,有时候还亲自来上课,绝对不收费,你可以说他有着推销书的目的,这也是很正常的不是吗,能够尽职尽责的为一本书和同学服务我觉得在这么浮躁的辅导界里也是十分难得的了,我也很后悔在其中没有跟着他们刷题听课。基础阶段一定要把知识点过干净了,要保证没有死角。

6月份开始有些同学可能面临着期末考,这时候可能有一些时间会被耽误,但是期末考完之后一定要沉得住心气马上开始强化阶段的复习,经过基础阶段后对自己的弱点和不足有了把握之后可以开始面对真题了,**的推荐是《名家详解》这本书把真题分块讲解了,有好处也有不好的地方,建议是先按照历年的时间整套整套的模拟,不要按照六章分单元刷题,模拟之后找出不足的地方在回头按照单元讲解分块练习加深理解。真题是绝对的宝,通过真题可以明白出题思路和方向,很多同学做完真题后觉得真他妈简单,有两种原因,一方面是做的时候没有考场的紧张感,另外一方面就是真题考的也大多都是中档类型的题目。但是为什么很多人比如我,到了考场上之后看到数学还是觉得没有反应呢,现在总结起来就是模拟的次数太少,还有就是对题目和考点的理解不够深刻,往往只是记住题目的表面,没有明白这种类型题目的各种考点,那么无论考多少次结果还是不会。

9月份已经渐入中后期了,这时候思想和体力会有一些松动,但是不要放弃,这时候就是保持你之前的成绩扩大战果的时候了,方法就是模拟。

关于模拟,说来惭愧,之前异想天开觉得自己实力就是150+80,很大一部分上原因就是模拟的次数不够,考场经验不足,并且知识点不牢固,到了考场之后看到数学。一套好的模拟能够很好的查缺补漏,遗憾的是我直到12月15号才开始模拟,并且综合只是把数学和逻辑放在一起模拟而已,因为作文一直没练,不敢面对问题,希望大家能够尽早模拟,尽早发现问题,面对问题,改善问题,而不是像我一样逃避它。一般来说这么复习到最后就行了,后期如果觉得题目不够自己挺牛逼的建议《数学考前冲刺》题目比较难,有很多创新题什么的。逻辑:

逻辑一直跟的是京虎的鄢玉飞,差不多8月份才开始上课,基础阶段就把它的《逻辑必备》做了一下,个人认为他的形式逻辑部分包括符号的总结,题型的归纳都很不错,中间到9月份一直没怎么做逻辑,到了10月下旬又买了他的《逻辑800题》开始刷,形式逻辑保持原有感觉,但是论证部分我觉得他讲的极为含糊,没有做题的根本方向。后来才换了赵鑫全

凯程考研,中国最权威的考研辅导班 的《逻辑精点》来补救论证。

其实话说回来,逻辑在考场上的真正难点从来不是论证逻辑,而是推理题,其实我今年在考场上的论证部分还不错,就是到了推理题全傻了,别说做了,就几乎看不懂,表格什么的也不知道怎么列,导致后面的题目一泻千里,作文也没能维持好心态好好写。个人推荐逻辑论证部分跟着赵鑫全的《逻辑精点》再看看《历年真题精点》了解下真题,听说今年有人推荐吕建刚,也不知道怎么样。如果有大神有很好的逻辑复习方法请不吝赐教!作文:

作文是我一直的痛,从小学开始就不喜欢,而且很讨厌写作文,你们看楼主写个经验帖都要啰嗦这么久就知道啥水平了。但是讨厌是一回事,你要考试你就得面对它,拖延的教训很惨烈,11月份才开始看论效,前前后后就写了5篇,知道了怎么写,至于大作文更是从头到尾就写过一篇,还是考前两天写的。于是到了考场上,论效点都是随便乱找的,根本不能理解,大概凑完了字数之后,慌慌张张的写论说文,最后只写了500多字,分数可想而知。各位同学一定要迫切记得这个教训,无论别人怎么说,早复习,多复习永远比晚复习,复习的少要来的好,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再没有复习的情况下挤出好文章的。推荐用书《写作高分指南》或《写作分册》都可以,一定要动笔写出来,不会写没关系,多看几篇文章,大概写一写就有个谱了,开始的时间早,纠错的机会就多。论说文素材尽量积累不常见的,平时没事看点传记历史什么的没坏处!模拟考试非常重要,不要因为写作文很麻烦很懒就随便模拟了,如果周围有小伙伴一起备考更好!大家一起掐时间,完完整整一套一套的模拟,作文可以互相改,有错就改,总比等到你上考场发现和便秘一样难受好对吧?总比等到你头晕脑胀手都写酸了发现字数还不够好吧? 英语:

之前说过英语一直还不错,但是却其实是最惨败的科目。英语二实际上就是相对比较简单的,但是它同时它的阅读思路又相对不那么好把握,老蒋的整个英语方法体系和针对英语二的阅读思路还是不错的,3月份一开始的时候大家买本单词书随便一本就好,这东西不怕多,一来二去给它弄个好几遍,不要怕头疼,这个是立足的根本。接下去的话就拿着《老蒋长难句》什么的巩固下已经失去了很久的句法,有时间的话到6月底就一直吃这些句法的东西,剩的时间平时上上外文网站看点文章什么的算是丰富一下。7月份开始到9月份我就用的是《精读80篇》这本书除了做题目文章有标题以外其他的设置还是不错的,英语二的资料实在太少了,而且也不适合题海战术,对待这本书一定要精读,理解文章的结构,和比较出题的思路,当然只是一个铺垫,只是要你熟悉这样精读的模式而已。真正的战斗是英语二的《真题详解》,不得不说虽然老蒋对英语二的阅读解题思路掌握的很好,但是一本书非要拆成三本书价格提高了卖,说实在真是不好。对待真题一定要反复研读,先做试题分册,再比照解析,有空的话一定要听老蒋的视频(碎碎念一下,能够全程跟着老蒋听老蒋的课的人实在太有耐性了,一篇文章讲一个半小时,一方面这个老师重点抓的不够深,另外一方面耐力很惊人)。真题不是只研读一遍就足够的,一定要多弄几遍,这些思路和出题的点保不齐就在考场上出现了。

英语的小作文建议大家可以的话多看几家,总结出自己的模板。我在考前主要以老蒋的作文书为主看了很多家总结出了自己的模板,结果考试考出了这么一个不知道什么信的生物着实把我着急坏了。大作文的话因为写过雅思作文,所以问题不大,大家掌握几种变化句型,然后提炼自己的段落设置,还有原因分析的万能句型就足够用了。英语的模拟也千万不可忽视,一直以为英语二的3个小时对自己来说是绰绰有余的,结果实

凯程考研,中国最权威的考研辅导班

战中竟然落到连完形填空都没有做完的情况。平时模拟最多也就是完形填空加上阅读AB,从来没有连着翻译和大小作文完整的模拟过,以至于考场上还出现了小作文和翻译题为了保证字迹工整先在草稿纸上写又誊在答卷纸上的情况。。说起来就是临考经验太少造成的。考后感想:

其实整篇文章都在说感想,楼主是一个心态不是特别好的人,大学四年到现在从满怀对未来的梦想到现在不知要找工作还是要二战的徘徊情形实在是让人不安,高中的荒废和高考的失利让我的整个大学生活一直都处在忙碌之中,作为考研的人更是要承受和周围人不同的寂寞和落差,但是楼主有个愿意在我最低落的日子陪在我身边的好姑娘,并且考研带给我的奋斗和充实感是不会消散的。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适合财务这条路,但是既然选择了就要走到底,楼主暂时打算先找一份实习的工作,并准备着找工作,如果有好的工作机会那就干下去,如果没有,我就好好享受毕业时光,先全力准备注会考试,之后再二战一次,看着那么多书,看着那样的分数,虽然竞争压力很大,但是梦想,无论什么时候,什么理由,什么借口,只要你想去实现它,都不算晚!

关于凯程:

凯程考研成立于2005年,国内首家全日制集训机构考研,一直致力于高端全日制辅导,由李海洋教授、张鑫教授、卢营教授、王洋教授、杨武金教授、张释然教授、索玉柱教授、方浩教授等一批高级考研教研队伍组成,为学员全程高质量授课、答疑、测试、督导、报考指导、方法指导、联系导师、复试等全方位的考研服务。凯程考研的宗旨: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凯程考研的价值观口号:凯旋归来,前程万里 信念:让每个学员都有好最好的归宿

使命:完善全新的教育模式,做中国最专业的考研辅导机构 激情:永不言弃,乐观向上

敬业:以专业的态度做非凡的事业平衡:找到工作、生活、家庭的平衡点

篇6:举重若轻,是一种人生态度

当今社会生活节奏明显加快,竞争无处不在,鸭梨山大,与其大吐苦水,一肚子怨气,不如发扬一下阿Q精神,放松心态,多一些举重若轻的洒脱。困难来时,不如看轻它,潇洒地说一声It’s a piece of cake(小菜一碟)吧!

英语口语中表示“非常简单”的表达还有很多。比如:Climbing in England is child’s play compared to climbing in the Himalayas.(在英格兰登山与攀登喜马拉雅山相比简直如儿戏一般。)又如:Making your PC run faster isn’t exactly rocket science.(让个人电脑运行得更快一些并非什么难事。)再如:The software is a doddle/breeze to use.(这个软件很容易使用。)

篇7:创业其实是一种人生态度

创业其实是一种人生态度

“大学不仅应该设置创业教育课程,也应该培养企业所需要的人才。”牛津大学副校长JohnHood的话让参加“培养职业型与创业型公民――中英高等教育就业与创业论坛”的中方代表感到惊讶。在人们的心目中,牛津大学是一所著名的研究型大学,没必要为学生毕业出路担心。诺森比亚大学副校长KelFidler则更进一步表示,高校就是企业,是服务业的一种。

参加该活动的北京大学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主任方伟认为,英方校长谈论的话题,在中国高校还是备受争议的,就连高校培养人才是否该和企业无缝连接认识都不同。

创业实践也能拿学分

谢菲尔德哈勒姆大学为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专门设置了一个创业中心,目的是为具有创业意愿的学生提供一个实践和发展的机会。

“学校除了开展创业教育课程外,还有一个在全校推行的带薪实习项目,就是在本科课程中,开展‘学习+带薪实习+学习’方式,让大学生得到许多书本中学不到的知识,而大学生通过真实的工作,更能体会专业知识的价值所在,更能了解自己的兴趣和能力,也更能明白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谢菲尔德哈勒姆大学企业中心企业教学与学习主管SimonBrown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说,这种方式不仅促进了大学生对企业的熟悉,也能激发一些有创业能力的大学生产生创业的想法。

“对有创业想法的大学生,我们学校创业中心会对他们的创业项目进行评估,并提供有相关背景的指导老师和资金协助。”Simon说,指导老师会从培养学生的商业知识、考察项目可行性着手,而不会急于让学生去做具体的商业计划书。他认为,模式化的商业计划书会扼杀学生的创意。

无论是到企业带薪实习,还是自己创业,在谢菲尔德哈勒姆大学都可以转化为学分和成绩。

Simon强调,从历年经验来看,进行创业教育的一个重要成果就是让学生了解自己是否适合创业,找到真正的兴趣和特长。

重视创业教育和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在英国高校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根据英国国家大学生创业促进委员会研究与教育部主任PaulDHannon提供的数据,有96%的高校开展了大学生创业教育。

把创业当做一种人生态度

为什么要在高校进行创业教育?

“通过创业教育,可以培养具有创业精神的社会文化。”Paul说,每个大学生都具备一定的创业能力,不论他们毕业后是去创业,还是选择就业。

在Paul看来,创业精神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这个世界,

“要让更多的大学生具有创业精神,让更多的大学生把创业当做一种人生态度。”Paul说,不仅是中国,在英国,很多高校也一直为创业教育所困扰,主要问题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创业教育应该教什么?二是教学方式应该是什么样的?三是创业教育对大学生技能发展有什么影响?

“举办这个活动的目的就是加强中英双方高校在创业教育方面的交流!”该活动主办方负责人之一、KAB创业教育(中国)研究所所长、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院长李家华教授认为,在创业教育问题上,英国高校的一些做法值得中国高校借鉴,“毕竟我们创业教育才刚刚启动”。

李家华说,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这实际上对当前高校如何培养人才提出了新的战略要求。

Paul透露,为推动高校创业教育和大学生毕业生的创业,英国高校已经和美国、丹麦等国家的有关机构展开合作,也盼望在中国高校中找到合作的伙伴。

创业精神无处不在

和英国、美国等创业教育发达的国家相比,中国的创业教育尚属于萌芽阶段。

根据KAB创业教育(中国)研究所去年年底推出的《中国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现状研究》,在调查推行KAB创业项目的33所高校中,中国高校创业教育体系发展校际差异大,发展不平衡,整体发展基础相对薄弱,在创业教育的“组织支持”、“学科课程”、“课程教学”、“质量控制”及“延展活动”方面需要实质改善。

和国外高校开展创业教育项目有企业背景的老师授课不同,中国高校教授创业教育的老师多是学院派师资,大多缺乏创业实践经验或在企业工作的经验。

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院长孙国辉教授介绍,该校是中国最早开始KAB创业教育的院校之一,目前采用的课程主要是团中央、全国青联和国际劳工组织联合引进的《大学生KAB创业基础》。

“创业教育和传统教育最大的区别在于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要求着重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技能。”孙国辉说,对于刚刚起步的中国高校开展的创业教育来说,不仅面临把课程正式纳入教育计划的问题,也面临怎么教授、教什么的问题,怎么扶持大学生创业实践则更是一个难题。

和英国上述高校的做法不同,诺丁汉特伦特大学虽然很提倡创业教育,但学校并不主张给大学生资金扶持。

“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这是大学的责任。”诺丁汉特伦特大学学术开发和研究常务副校长PeterJones介绍,诺丁汉特伦特大学也设立了商业孵化器,在当地企业家支持下,已经使140个大学生创业项目得到了落实,“不仅创业成功率非常惊人,也获得了很大的收益,创业者的平均年龄只有27岁,一部分创业者还取得了国家级的奖项。”

“大学要教会大学生怎么进行商业谈判,我们会与学生一起分享在创业过程中碰到的情况,学校会支持学生的一些创业实践活动,但我们没有给他们任何资金,这主要是让他们不要把自己看成是学生。”Peter认为,让大学生自己摸索,也是一种创业精神的教育。

高校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确实有很多行之有效的方式,但所有的方法目的都是一致的,就是让高校应该担负起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的责任。

篇8:刘瑜:爱是一种技术活儿

我哥都30多了,自己都是爸了,如果他一不小心理了一个平头,后果是不堪设想的。我爸我妈会像挽救失足青年一样,跟在他背后,语重心长地、反反复复地、苦口婆心地论证为什么他不适合理平头、他理平头怎么不好看、他的脸型和头型的“国情”怎么样、这种“国情”又如何决定了他发型的有效选择范围……

从厨房讲到客厅,从卧室讲到书房,从院子里讲到大街上,直到我哥痛改前非,和平头一刀两断,诚惶诚恐地蓄长头发,老老实实地回到三七开的队伍当中。多年以后,我爸我妈还会在一个秋日的下午动情地回忆道:当年刘瑜她哥竟然做出剪平头这种事情,好在我们当时……

同理,如果我一不小心自己买了一件衣服,后果也是非常严重的。我妈早上会说:不是我说你啊,你买衣服的眼光实在不行。中午会说:千万不要再穿这件衣服了,真的是太土了。晚上会说:明天你不会再穿这件衣服了吧?第二天会说:那件衣服收好了吗?拿去送给那个谁谁谁吧。第五天会说:那个衣服,千万不要带回美国去啊。

如果我试图用“你有你的审美眼光,我有我的审美眼光”来说服她时,她会用一种不容商量的口气定断道:“审美眼光上,你还想跟我比?……”经过我近30年的不断起义反抗,她终于把讲这些话的语气降低了两个八度,也就是从“命令”改为“劝说”,但这已经是她的底线了。让她对我在购衣眼光上的日渐堕落不闻不问,她,一个义不容情的母亲,做不到。于是,在她不断地“旁敲侧击”下,我会垂头丧气地脱下那件衣服,把它放到衣橱的角落去。

这只是两个小小的例子。事实上这两个例子只是一颗大树的一个大枝杈上的一个小枝杈上的两片叶子。至于其他的枝叶,大到婚姻、家庭、事业,小到我侄子午饭吃什么、我什么时候去学开车、我哥今天有没有给那个谁谁谁打电话,我晚上搽脸有没有用足护肤霜,自然都是沐浴在我爸我妈的阳光雨露当中。当然,我和我哥不是没有产生“反抗”的情绪,但大多时候,我们还是决定息事宁人,顺从他们。

这个决定实在是局势使然,事实上我们只有两种选择:从,或者不从。从,我们固然会由于生活受到别人支配而不开心,但是他们却会因为“掺和”成功而开心。反过来,如果不从,他们当然会因为“掺和”失败而不开心,而我们则会因为惹父母不开心而不开心。这样算起来,从,会有两个人不开心,不从,则会有四个人不开心。孰好孰坏,一目了然。

可是这样做的后果是:我和我哥的个性受到严重影响。多年以来,父母无微不至的“关心”和无孔不至的“照顾”,说白了,就是基于一个认识:你们不行。你们买衣服的眼光不行、你们和人相处的方式不行,你们审美的眼光不行,你们做事的能力不行,你们交朋友的能力不行,你们讲话的水平不行,你们气质不行,你们身体不行,你们头脑不行……也许比起别人,你们还行,但是比起我们,你们还是不行。因为你们不行,所以我们才“掺和”。

一个人经常处于一种负面的心理暗示当中,个性和心理受到的影响不难预计:要么他会变得很紧张,为自己的每一个行为受到的评判或“潜在评判”而诚惶诚恐,这种紧张会使一个人真的变得“不行 ” ; 要么他会 因为自己 的“行”得不到承认而变得愤怒、压抑、暴躁。事实是,这两种后果,在我和我哥身上都得到了反映。

就我自己来说,只要一和父母在一起,我就会变成另外一个人——和平日在朋友圈子里那个活泼开朗、机智幽默、爱说爱笑的我截然不同的人。一见到父母,我的心理机制,就像一个遇到强光立刻关闭贝壳的壳类动物一样,自动把自己调试到一种很白痴、很蔫、很封闭的状态。什么都不想,几乎什么也不说,就等着爸妈安排我吃什么、穿什么、上哪、干嘛。

仔细想来,沉默和无为,成了我逃避“被评判”、“被贬低”的方式,成了我向他们打出的白旗。如果我“随心所欲”的说话、打扮、追求自己想做的事情、不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后果就会是无休无止的争吵、两败俱伤。个性,我所欲也;和睦,亦我所欲也,个性与和睦不可兼得,取和睦而舍个性也。

当然好在我并不总是和父母在一起,事实上我一年到头也和父母一起呆不了多久,所以那个活泼开朗的我还能够死里逃生。但就是这样,我仍然能感到他们“看不见的手”在左右我的生活,在不断地在我心中培育一种自责、自卑、自我唾弃的情绪。

固然,山高皇帝远,衣食住行方面,他们是插不上手了。但是他们的眼睛,已经镶嵌到了我生活的当中,寸步不离地守着我。我去美国,它们也去美国,我上北京,它们也上北京。你怎么读了20年书还在读啊?它们幽怨地问。你怎么29了还没有结婚啊?它们幽怨地问。人家都发家致富了你怎么把机会都给耽误了?它们还是幽怨地问。

当然,这不是说父母不爱我们,或者我们不爱父母。事实上,我们家的这些麻烦,全是“爱”给惹的祸——如果我们把那种千缠百绕的责任、义务、权力、感情统称为爱的话。如果他们不爱我们,大约也不会这么无孔不入地“关心”我们的衣食住行;如果我们不爱他们,也不会在乎他们满不满意、开不开心。中国人管这种强人所难的“给予”和自我折磨的“报答”叫做“爱”,已经叫了几千年了,我又怎么能逃出这个“文化”的掌心?

比如今天早上,我从石家庄坐火车到北京。去火车站的路上,无意中向妈妈透露自己的手机钱花完了,新的充值卡还没来得及买。

“那怎么办?”妈妈说。

“没事,我到北京以后在街上买一个,火车站附近肯定就有”。我说。

在一般的家庭里,这场对话应该就已经结束了。但是在我们家,不是这样。我妈太“爱”我了,她必须帮我解决问题。

她首先给我爸打了一个电话,说我的手机没钱了,表达了一下焦虑,“她手机没钱了,现在要赶火车,又来不及买,要不我代她买,但是她那个神州行的卡 , 不知道能 不能用其 他手机代充……”

我插话:“妈,你不用管了,我到北京以后自己去买,路上一共不才三个小时。”

她给我爸打完电话,又给我哥打电话,问:“她那个手机,在这边能不能买着卡啊?她是北京的手机,是不是非得去北京买卡?我待会儿买了卡,远程帮她充,行不行?要不你帮她充一下?……啊?不知道?那给你打电话不是白打了?”

期间我又插话:“妈,你不要管了,我到了北京立刻去买卡。”

过了一会儿,路上远远看见一个“中国移动”的牌子,她便提议现在去买,说让我去搭另一辆车,她现在去买,然后“待会儿在火车站会合”。

我不耐烦起来:“现在火车都要赶不上了,我待会儿上哪找你去?你不要管了,我到北京以后自己去买!”

然后到了火车站,妈妈在站门口走了,我在火车上等开车。不一会儿,妈妈打来一个电话:“我买到一张卡了,你拨这个号啊,xxxxxxxxxxxxx。”

“妈你就别管了,我自己去买不行啊!”

“我都买了,你还不记!”

周围很吵,我手里又没有纸笔,听都听不清她说什么,更不要说记下那个长长的号码。喂来喂去了老半天,借了纸笔,你报一遍,我报一遍,你再报一遍,我再报一遍,终于在忙乱之中记下了那个号码。

充了一百块钱,还了人家纸笔,终于松一口气。这事终于完了。

过了两分钟,妈妈又打来一个电话:“刚才的,是做一个实验,我一共买了三张卡,现在你再记这个数啊,xxxxxxxxxxxx……”

我忍无可忍,提高了音调:“妈你别忙乎了行不行!我求求你了!”

“好好好,那就这样吧!”她挂了电话。

于是我听见她在挂掉的手机那头嘀嘀咕咕: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不知好歹!给她买卡,她还唧唧歪歪!我这样的妈妈,哪里找去?不懂事的丫头!固然,她不在我身边,但是我还是听见了她说的这些话。

于是,接下来的三个小时里,我心情恶劣——为自己冲着妈妈的那一吼。是的,她是对的,她不过是想为我做一点事,结果我却不知好歹朝她嚷嚷。我郁闷地坐在火车上,反思自己的态度,胸中涌动着一种复杂的情绪:其中1/2是内疚,为自己的“不懂事”、粗鲁、“身在福中不知福”;另外1/2是愤怒,对她的愤怒,为她又一次神不知鬼不觉地将我放置到一种自我否定、自我唾弃的情绪当中而愤怒。事实再一次证明,对父母的“掺和”,采取不从的态度,结局只能是两败俱伤,死路一条。

如果我们仔细地观察这个案例,会发现我惨败在我妈手下,主要是因为她用了两个招式:一是“强迫给予法”——就算她给予的不是你需要的,就算她给予的是使事情化简为繁的,她毕竟是出于爱而在无私给予;二是“愧疚激将法”——由于她所给予的,往往是使事情化简为繁的,你必然会采取一种推推搡搡的态度,在推搡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用力过猛的情况,用力过猛,对她造成伤害,你只好感到愧疚。

这些事情,不禁让我想到,爱这个东西,在技术上是多么复杂的事情。它就像开车或者烹饪一样,需要小心的学习。人们习惯于歌颂爱,赞美爱,仿佛这个世界上只要有了爱,事情就好办了。

事实是,这个世界上的很多“问题”,恰恰是“爱”引起的。“爱”这种情绪,一旦横冲直撞起来,一意孤行起来,结果往往是鸡犬不宁。

事实是,“爱”这种情感,和“恨”、“悲伤”、“嫉妒”、“愤怒”一样危险,需要小心的输导,合理的表达。

事实是,爱不仅仅是一个多少的问题,而且是一个方式的问题。

人类太“爱”上帝或者真主了,政府太“爱”社会了,家长太“爱”孩子了,几千年来,爱出了多少麻烦,简直不用我举例子。我不得不承认,我常常是身在福中不知福的,私下里,多少次,我暗暗希望父母不那么“爱”我,能在兢兢业业地爱我的同时,打个盹,偷个懒,走点神,这样我可以趁着这会儿功夫,在他们的视线之外,自由地奔跑。

篇9:仰望是一种人生态度

我则喜欢站在山脚下仰望高耸的群山。壁立千仞,壮观异常;有树生在悬崖峭壁间,呈现不屈的姿态;群山峥嵘,气象万千,让人感到造物主的神奇。每每这样的时候,我的心里就会“砰”的一下,瞬间被大自然震撼。

人在仰望的时候,眼神一定是温和而谦卑的,内心也会涌起无限崇敬。与这种姿态相反的一个词是睥睨,傲视一切,以为自己站在最高点,所有的风景都在脚下。可是,这个世界上没有谁能登上最高点。你登上了一座高峰,抬头仰望,上面还有更高的山峰。即使登上了珠穆朗玛峰,你的头顶还有浩渺无垠的天空。所以,这个世界上总有值得我们仰望的风景。

仰望是一种人生姿态。懂得仰望,人才不会狂妄和傲慢,才会超越自己头顶的高度,抵达人生的新境界。仰望让我们的视野更开阔,心胸更广博,见识更丰富。因为仰望,我们会朝着前所未有的高度努力向上。

人们常说,人生就是在攀登,登上一个台阶,总能看到更棒的自己。攀登过程中,引领我们视线的风景,都在头顶上。因为仰望,我们一次次超过自己。

不知道你有没有仰望星空的感受。夜空深邃,繁星灿烂,偶有流星划过,闪过一道美丽的亮光;天幕上,群星在上演一个个精彩的故事,引人遐思。望着望着,你会觉得星空是那么博大和壮美,你想象的翅膀飞舞起来,自由驰骋在一个辽远苍茫的空间。仰望星空,给你一双梦想的翅膀,飞抵更高更远的未来。

仰望可以让人脱离平庸,走向梦想之境。因为我们渺小卑微,才会仰望。人会在仰望中成长,在仰望中提升自己。谁没有过高山仰止的偶像?他们曾经像神一样被我们膜拜、模仿。常听一些杰出人物说,他们也曾有过偶像,曾经那么敬仰自己的偶像,所以追寻着偶像走过的路,一步步攀登,终于有一天和他并肩了,甚至青出于蓝。

懂得仰望,才不会夜郎自大,狂妄自负。仰望让人谦卑而清醒,也让人走向更高远辽阔的境界。

篇10:捐款是一种人生态度作文

大灾大难面前,人们往往用捐款这种方式表达对弱者的怜悯,款数的多少自达成了衡量爱心的标准。可是,当捐款成为某些资本家炫富的.舞台,道德焉存?

进入新世纪,自然灾害开始在华夏大地上频发。地震、洪灾、泥石流不断地侵噬首同胞的家园,伤心的泪水,痛苦的表情,悲愤的呐喊,无奈的彷徨,成为我们心中永恒的伤。出于对同胞的关怀,捐款提供了一个平台。数亿华人同伸援助的之手,以绵薄之财遥寄我们的哀思和最诚挚的祝福。我们所捐款的是一片真情。

然而,有些企业家虽然捐出巨款,却也只是其一次休闲活动的费用。细细想来,且不说该老板有多奢侈、浮华。他的这种做法是否在宣扬其有多富裕,还是借机炒作,利用捐款这一温情舞台来提升其品牌效应?我们是不得而知。但是,相比之下,那些捐出全年利润的企业要高尚的多,企业的利润来自于社会,当社会所需时,自然要回报财富。数额不代表一切,态度才是衡量爱心的标准。

曾经,某地举办过“映山红”行动,目的是帮助贫困大学新生。有位爱心人士去探望他所资助的学生,却因为对方刚忙完农活,浑身脏兮兮而拒绝与其拥抱。仔细想来,他的爱心是浮于表面的,捐款捐的是发自内心的关怀而不是对弱者的同情。

捐款是一种人生态度,它不以款数的多少来论其成败。有了那份爱,就算是身无分文,也能体现其爱心。即使捐款数额再多,心中缺乏对弱者的怜悯,反而会被认为是一种炫富行为。

篇11:冷然,也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提到“冷”,你会想到什么?或许你会想到“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的凄清,或许你会想到“鸳鸯瓦冷华霜重,翡翠衾寒谁与共”的悲凉,又或许你会想到“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的孤寂。总之,“冷”在大多数人眼中都不是一个受到喜欢的字眼。但是我想说:冷然,也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冷然,是一种高洁的品格,是一种坚贞的操守。曾经不解于文天祥的执着:忠君报国是他的抱负,但当他身陷囹圄之时,前来劝降的人当中就有皇帝赵濕,他所忠于的国已不成国,君已不为君,他的执着还有意义吗?直到后来,当读到他的《正气歌》后,我仿佛透过历史的重重迷雾又看到了他在刑场上那冷然的一笑,那笑,是对强权的蔑视,是对自己信念的`坚持,是事虽无成,大节无愧的坦然。那时的他,执着的已不是忠君报国,而是“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为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的人生信条。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

篇12:漂亮的人生是一种态度哲理

清晨跑步,听见健身区域内有两个女子一边边打着打羽毛球,一边大声说话,因为彼此站的远,估计必须吼叫方式说话听到对方的声音,包括周边跑步的人也能清晰的听到他们的对话,其中一个女子说,昨天家长会,我要求我必须穿裙子,打扮漂亮才能参加他学校的家长会,我现在都找不到我能穿的一条裙子;另外一个女子说,呀,他还嫌弃妈妈不打扮了,我女儿从来不管我穿什么衣服……

听到这段对话,觉得那个女人的儿子很可爱,妈妈就应该漂亮,就应该穿裙子,为什么说是一种嫌弃呢? 如果那个妈妈读过那篇关于妈妈越漂亮孩子越自信的文章,那么他也就理解儿子的要求,至少儿子对漂亮有概念了,有要求了。 漂亮是一种人生态度,和长相,无关……

我喜欢养花,养花不仅仅是给它们浇水施肥那么简单,更需要修剪残叶繁枝,只有修剪后花儿才会开的更加旺盛美丽,才会长出新的.枝叶,滋生新的生命力量……

女人如花,没错,如果不去定期修剪修炼自己,那么再漂亮的花儿抵挡不了流年的撞击很快枯萎,首先我们需要定期去清理自己的思想,脑子用久了就如电脑一样缓存了许多垃圾,而这些垃圾不及时去清理很容易造成我们的思维缓慢,不透彻,不干净……

就如一座房子,不需要太多装饰和家具,只要收拾的整洁,没有任何杂物,如此简单,却如此美好,若再品一杯清茶,却无比的享受轻松和休闲时光……

因此,花需要定期修剪,房子需要定期清理打扫,我们更需要定期修剪和清理自己的思想,即时清理思想垃圾,即时修剪剪思想的杂草,让自己的思想变的鲜活、纯净、透彻……

随着岁月的流逝,沉淀的积累,呈现在外在的东西越来越清晰, 无论漂亮的思想,或漂亮的外表都需要去修炼和沉淀,沉淀越久,思想就会越清透,现在我们脸上是一份淡定,和善,温暖,美丽,坚毅……这些是化妆化不出来的,属于自己的……

有了纯净的思想,精神气十足的外表下蕴藏这灵动的灵魂,这才是漂亮的人生,漂亮人生更需要修炼,我们可以穿适合合自己的衣服,或素雅,或艳丽,或个性;着适合自己的妆容,我们可以清纯,,知性,优雅,从容,淡定,但绝对不要平庸……

若爱就请深情的爱

若不爱就绝对不要暧昧

尽情的微笑就如从来没有受伤过

转身离开不代表

沉默不代表懦弱

强悍的人生无需解释

漂亮的人生需要极致

篇13:黄渤:清醒是一种人生态度

《南方人物周刊》给黄渤做过一期封面人物,他侧坐回望,嘴角使劲憋住笑,虽说已经40岁,那神情却让人联想到少年把前座女同学的辫子系在椅子上,拼命忍住的坏笑。明明心里是喜欢,却只敢用恶作剧来表达。一直认为有赤子之心的人,对幸福的体会更猛烈而细腻。

2013年贺岁档,黄渤主演的《人在囧途之泰囧》《西游·降魔篇》《101次求婚》同时上映,三部影片的票房总和近30亿,当时黄渤被戏称为票房“卅帝”。2014年《心花路放》《痞子英雄2》《亲爱的》票房总和又破了10亿,加上以前的累计票房,黄渤正式迈过了50亿大关,戏称升格为“50亿帝”——整个华语区累计票房最高。

2015年,央视推出开年大剧《锋刃》,黄渤一改草根戏路,高富帅的地下特工角色简直让人们忘记了曾经的黑皮、葛二蛋,他塑造人物的功力确实强大。可以说,黄渤炙手可热,大红大紫了。就在这当口,他宣布,过于忙碌的工作节奏,令他无暇思考,不快乐,他需要休息,陪陪家人,放松自己,重新找回快乐。

年少时,喜欢唱歌跳舞,自己也组了个乐队“蓝色风沙”,可是同时出道的毛宁、杨钰莹都已经红遍大江南北,而他呢,“还在以体力派歌手的风格在台上瞎蹦瞎跳”。不过,所有的努力都不会白费,他的舞功在后来的角色饰演中得以发挥:

像在《西游·降魔篇》中,他教舒淇跳舞;

在《厨子·戏子·痞子》里穿个大花袄扭着屁股,跳艳舞;

在《锋刃》里与袁泉进退自如地跳交谊舞。那身板,那舞姿,简直灵活到婀娜的地步,为表演大大添色。

初涉影坛时就拿到了金鸡奖最佳电视电影奖,黄渤也引起了业内人士的一些关注,有本子递到他手里,比如说《黑洞》,他先是看上了陈道明、陶泽如饰演的角色,知道不可能,就随便翻,发现“汤文军”这个名字出现最多,就选定了这个。结果发现,这人出现确实频繁,每一集都有戏,都要跑进跑出的说,“是”,“到”,最长的台词有一句,“报告队长,湖畔发现一具无名女尸!”

两部戏的境遇,让黄渤意识到凡事要过脑子,不动脑子,别说演戏,连挑戏都挑不好。你吊儿郎当地对待生活,生活就以吊儿郎当回报与你,怪不得任何人。

随后一部《疯狂的石头》让“黑皮”走入大众视野,他把那个土里土气,流里流气的小人物演活了,以至于走到街上,常有人对他说,“给你三次机会,猜猜我是谁?”那些戏份都是他自己琢磨出来的。

如今已经迈入男色时代,姑娘们毫不避讳宣称自己是“花痴”。黄渤太清楚自己外表的限制,他索性彻底放下,没有任何包袱地投入角色,看他露出牙龈的大笑,令每个人好像都有了优越感,还有人这么傻,这么丑,这么屌丝。黄渤最初的走红,跟他的接地气,他的底层幽默,他的低到尘埃里的姿态,让观者在比较中找回自信都有关系。

随着表演带给他的自信,他越来越不介意旁人对他外形的评价,学会了自嘲,他清醒地明白,姿态放到最低,就没有什么能让他更沮丧或者失落的,反而会有更多向上的空间。

有一次跟闫妮搭戏,闫妮开口就无遮无挡地说:“我跟你演夫妻呀,那我要进入丑星行列了。”黄渤嘿嘿一乐:“我跟你演夫妻呀,那我要进入帅哥行列了。”他一点儿也不以为意。

不像别的帅哥靠外表就能带来磁铁效应,不太会考虑别人感受,黄渤被朋友们称作服务型人格,总是不忘张罗,为别人着想,很多记者都有感触,采访被打断,他都会体贴地说:“如果有时间再补上,或者用其他方式进行?”难怪,他会有极好的人缘。

对外表的彻底放下,伴随的是对表演近乎痴迷的追求。跟宁浩在新疆拍《无人区》时,他演一个悍匪,开始以横眉立眼来表现狠劲,后来发现不对,骨子里的阴狠不是那样的,就缠着宁浩把已经拍了半个月的戏废掉重拍。

没有外表的讨巧,就要靠演技,靠实力,他自己说,还是跟唱歌一样,靠体力,他不是偶像派,也不是实力派,还是体力派演员。没命地跑,没命地摔,几乎每部戏都受尽折磨,把自己弄得遍体鳞伤。他笑称,帅哥可以在办公室、咖啡馆摆酷拍戏,他只有吃苦的命,苦不到,戏不到。

靠着一部又一部戏,黄渤红了,当下中国“谁人不识君?!”这么说一点也不夸张。黄渤感受到了变化,现在无论自己说什么,别人都会轻声柔气地附和,就连下个楼梯,都有人恨不得伸手要扶。车接车送,人来人往,有一天,他发现他甚至不知道怎么坐地铁了。

一刹那,他真的恐慌了,记得一次领奖的时候,颁奖嘉宾侯孝贤对他说:“别丢掉你身上最宝贵的质朴和真挚。”他发现自己正在一点点失去原来生活的基石,可是他已经无法彻底回到过去。拧巴着非要回去,那也是一种做作和不真实,想通这一点以后,黄渤试着接受现实的转变,发现只要保持清醒,现在的生活依然给他带来新东西,也会给他新的填充。

既然踏上了不能回头的列车,就只能一路向前,黄渤尝试通过不同的方式开拓各种新的可能。像接演周星驰导演的《西游·降魔篇》,他也想过这是几乎不可能翻越的山,前面已经有周星驰深入人心的经典形象,可是,他也在思考,如果他是孙悟空,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当他把自己的思考说出来:“一个人在山底下大概压了这么长时间,应该有的样貌,就是老啊,谢顶啊,苍白啊,孤独啊,神经质啊!”

周星驰大加肯定,在拍摄中,他甚至会为一场戏设计30种不同的表演,令监视器旁边的周星驰又笑又夸,也令配戏的文章几乎抓狂。这次,他又成功了,一个颠覆以往形象的孙猴子横空出世,也使他获得了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男配角奖。

他还建立了工作室,从投资、导演、摄影各方面去拓宽自己的人生体验,这些从世俗意义上都获得了认可。可是他觉察到新的问题出现,他太忙了,以至于没有时间去体验和思考,一直往外掏空自己,紧张、焦虑、忙碌,他甚至难以找到快乐的感觉。

以前,花2 000元买了台日思夜想的小铃木就兴奋得半夜也出去看它、摸它,现在买一辆新车,自己没时间去提,提回来放在楼下,很多天也没有兴趣去看一眼。

以前,每天累得要死,一觉醒来,又斗志昂扬,在心里说:“真好,新的一天又开始了。”现在一觉醒来,居然莫名烦躁,对手头的工作不再抱有激情。

他知道自己的状态出了问题,因为忙,他的心也“盲”了,他必须停下脚步,让自己闲下来,他依然笃信,种种跟艺术沾边的事都是闲着玩出来的,太忙就背道而驰,越走越远了。

所以,不管片酬有多高,也不管事业是怎样如日中天,《鬼吹灯之寻龙诀》一杀青,他就坚决辞戏不演,他要给自己放个长假,为了再度出发,他必须停下来充电、思考,陪伴家人,甚至无所事事。

花开总会花落,潮涨总有潮落,人正红就警醒自己会有不红的那一天,相信正如他的好朋友管虎所说,黄渤正在峰巅上,他也许会有段下坡路,但还会往上走,因为他是个清醒的人。

每个人都会在不同层面上拥有类似的烦恼和困境,是随波逐流,得过且过,还是冷静思考,自主选择。不能让外界的毁誉得失干扰到自己的方向,别人眼中的你和真正的你也许完全不同。

清醒的人生态度,对每个人都很重要。

篇14:《爱是一种人生态度》读后感

大多数人只看到成功者在台上风光表现的一面,却忽略了他台下的努力学习与用心苦练。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想台上风光一分钟,台下必须苦练功。一场好的演讲,哪怕是一段好的案例,好的故事,也需要台下用心的准备、练习。厚积才能薄发,沉淀才会成功。首先能上台演讲,能做一场成功的演讲,是用心的结果,是准备的结果,是积累的结果,演讲是一种态度,一种成功的人生态度。其次,演讲是一种学习精神。我的每一场演讲里都有准备许多成功或失败的案例或是受启发的故事,还有许多精典的人生格言做点缀。我要学习如何自我介绍,推销好自己,学习如何调动演讲会场气氛,做到很好的互动,还要学习准确发音,标准的肢体动作……一个好的演讲者,必须先是一个好的学习者。博众人之长,才能长于众人。

演讲更是一种挑战与突破。不是每个人都善于讲话,敢于公众讲话。我小时候性格很内向,害羞,不敢和陌生人主动讲话,也不敢在各种场合表达自己的想法,更严重的是,我小时候犯口吃,犯得厉害,直到读大学才有所好转。当然现在没什么问题了,所以人是可以改变的!如果你封闭自己,不去改变,不去挑战,不去突破,那人生就不会有任何的改善。演讲也是如此,如何你不去挑战,不去突破,你会被你过去的性格与习惯限制,不敢走上讲台,不敢公众场合开口讲话。突破就是成长,改变就是成功!

上一篇:就业满意度调查问卷下一篇:西峡楚史与屈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