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开展亲子游戏

2024-08-05

如何有效开展亲子游戏(精选8篇)

篇1:如何有效开展亲子游戏

如何有效开展亲子游戏

【摘要】游戏在幼儿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是促进幼儿生理、智力、性格等发展的重要手段。但目前社会中,很多家长对游戏的理解过于片面、存在误区。在家庭教育中没有好好的利用游戏来引导幼儿学习。本文将探讨家长该如何有效的开展亲子游戏,以便更好的引导幼儿身心发展,促进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和成长。

【关键词】亲子游戏 家庭教育 幼儿 家长

【中图分类号】G6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237-02

引言

游戏是幼儿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活动形式。通过游戏,幼儿不仅可以锻炼到肌肉、神经、骨骼,而且也能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知识、技能的获取以及良好品格的形成。因此,游戏对于幼儿来说,不单给他们带来了快乐,更是他们重要的学习方式。目前,许多家长在幼儿的家庭教育中,对于亲子游戏的重视程度不够,理解上和实践中存在误区。

一、亲子游戏中的误区

1.家长在对亲子游戏理解上的误区

当今社会,家长对于自己的孩子都有着很高的期望值。希望他们能够尽可能早的掌握更多的技能。因此,在亲子游戏中,不自觉的就会更加看重结果,也就是孩子理解了什么,掌握了什么。却忽视了游戏的过程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专家指出,幼儿游戏应该更注重幼儿主体性体验。也就是说,孩子需要在游戏过程中通过不断的体验来思考、获得、检验和内化知识。由此看来,家长不应急功近利,不能因为孩子暂时达不到大人的目标或要求就否认亲子游戏的作用。

2.家长在亲子游戏中担任角色的误区

目前家长在亲子游戏中所担任的角色有两种常见的误区。

一种是观众型。即指在亲子游戏中,家长更多的是在一旁观看幼儿自己玩耍,有需要的时候,才作为保护者或监控者的身份进入到幼儿的游戏中。这是一种被动、消极的的角色,家长并没有真正融入到幼儿游戏的情景之中,缺乏与孩子之间的互动。

一种是指挥型。即指在亲子游戏中,家长拥有绝对的权利,是游戏的指挥者和主导者,而孩子只能服从安排。这是一种专权、霸道的角色,孩子在这样的游戏中,无法自由发挥,缺乏必要的体验,也磨灭了孩子主动探索的欲望。

二、开展亲子游戏的建议

1.家长在亲子游戏中需正确定位

亲子游戏是家长与孩子进行亲密互动的有效手段。在游戏过程中,孩子不但体会到了游戏给其带来的快乐,更能感受到家长对他们的关爱。亲子游戏是增进家长与孩子感情的桥梁和纽带,是一种爱的传递活动。家长应该巧妙的利用这难得的互动机会,在轻松的氛围中给幼儿提供适当的引导与支持,使他们获得成长和发展的力量。

家长既不能当游戏中的旁观者,对孩子放任自流;也不能当游戏中的指挥官,对孩子过分干预。而应该在平时的一点一滴中了解幼儿的兴趣点,进而选择他们感兴趣的游戏方式,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并进一步协助他们,给幼儿提供必要的、间接的、隐形的指导,帮助他们从游戏中学习。家长参与到游戏过程中,需要做到行为自然,言语亲切,使幼儿觉得家长就是他们的好伙伴,而忘记了大人或老师的身份。游戏中,幼儿可以了解到大人的想法、观察到大人的行为、感受到对他们的关爱,从而加强了对家长的信任,强化了两者的情感联系。

2.给孩子提供自由、可操作的活动区域

首先,家长应尽量为幼儿提供符合他们兴趣点的自由活动空间。该空间应相对固定,家长可以和幼儿一起按照幼儿的要求对该空间进行装饰、加工,让幼儿爱上这个空间,并愿意在这个空间里玩耍。空间里可以创设出多个社会情景,在和家长的模拟互动中,了解成人的社会活动和人际关系。

其次,家长应尽可能多的为幼儿提供能促进他们发展的游戏材料。如书籍、文具以及能自己动手的可操作性游戏材料。这些可操作性的游戏材料不仅能训练幼儿的动手能力,而且还能激发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拼拼拆拆、剪剪贴贴中发展幼儿的各项技能。

最后,家长应适当给幼儿独立操作的时间。孩子可以利用这些独立操作的时间对活动材料和活动内容进行思考、整理和大胆操作。这个过程对幼儿的身心发展非常重要,家长不要因急于求成而越俎代庖。在游戏过程中与结束后,培养幼儿的收捡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

3.给孩子营造平等、和谐的游戏氛围

游戏氛围是亲子活动能够快乐、有效进行的前提和保证。因此,家长在亲子游戏中要学会营造一个平等、和谐的气氛。家长应该认清在亲子游戏中,自己不再是居高临下的大人,而是与幼儿平起平坐的朋友。在游戏中,家长可以通过眼神、肢体、言语和面部表情等方面与幼儿进行交流和互动,从中了解幼儿的想法和需要,分辨幼儿的个性和态度,据此来采取相对应的引导方式和教育手段,帮助幼儿获得满意的游戏体验。家长应该是孩子的支持者,给予他们适当的鼓励和表扬,尊重他们的选择,以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平等、和谐的游戏气氛还有利于家长走入幼儿的内心世界,让孩子比平时更愿意向大人敞开心扉,获得更好的沟通效果。家长应该抓住亲子游戏这一宝贵的机会,和孩子建立更亲密的联系。有了家长的陪伴与支持,幼儿就能以更轻松的心态投入到游戏中,获得更多的快乐,提升了幼儿游戏的品质。

三、结论

在家庭中如何有效的开展亲子游戏是每位家长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它与孩子的成长有着密切的联系。家长需要意识到在亲子游戏中,既要对幼儿有父母般的爱护,又要有小伙伴般的交流;既要像导师一样给予必要的引导,又要扮演他们身边不同角色的朋友。家长作为幼儿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助学者,应尽量为他们营造一个自由、平等的活动氛围,不断丰富自身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帮助孩子在人生的起步阶段,拥有良好的身心素质,获得高尚的个性品格,为他们今后的成长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丽.让游戏成为幼儿家庭教育的主要形式[J].长沙师范学校学报,2010(4):30-32.[2] 姚丽雯.简述学前的家庭教育对人的一生的影响[J].知识经济,2015(6):180.[3] 张承宇.浅析家庭中幼儿游戏开展存在的问题及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3(47):254-256.

篇2:如何有效开展亲子游戏

幼儿在亲子游戏时需要良好的物质环境,更需要一个温馨、和谐、民主、平等的心理环境。调查发现,仍有不少家长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孩子,往往会在游戏中对幼儿提过高的要求,强迫孩子玩不喜欢的游戏;又如对孩子大声恐吓、责罚,或把孩子当玩具逗乐等,这种所谓的“游戏”,会让幼儿对“游戏”失去兴趣,更不会主动地提出玩游戏的愿望了。在与幼儿进行亲子游戏时,家长应该摆平心态,只有这样,家长才会对孩子有一个正确的期望值,从而科学地玩亲子游戏。

游戏内容需精益求精,亲子游戏的内容要适合幼儿的年龄发展水平、兴趣倾向,要从幼儿的生活中挖掘游戏。不同的幼儿具有不同的年龄特点,如小班幼儿大肌肉的控制和应用能力发展迅速,逐渐能控制小肌肉的精细动作;正处在语言发展的敏感期,好奇,好“自己动手”,家长要根据幼儿的这些特点,来设计亲子游戏。如“卷春卷”、“身体变变变”等。如中、大班幼儿可适度地进行一些促进幼儿小肌肉发展的游戏,如:“兜兜乐”、“摘果子”等。

亲子游戏时,家长要特别尊重幼儿自发生成的游戏内容,珍惜幼儿具有创造力的表现。如带孩子到公园,家长预设的游戏是“捉迷藏”,但孩子发现了地上的树叶,并很感兴趣,这时家长可以顺着孩子的意愿,引导他玩“拣树叶”的游戏。孩子的创意被承认,增强了孩子自信心以及对亲子游戏的兴趣。

合适的玩具是幼儿游戏的媒介,可刺激幼儿游戏的乐趣,增进游戏的价值。家长为幼儿选择玩具要考虑到其教育意义与艺术性,并要注意物美价廉和卫生安全。优良的玩具应具备:多变化,可激发想象力及创造力;质料优、构造坚固、无毒性、不会损害身体;可以引起美感或感情,诸如洋娃娃、七巧板、积木、皮球、风筝等。

实际上,可以作玩具的东西很多,也并不是越新奇特越好。一些简单的家用物品,如塑料瓶、空盒子、小勺子等都能成为孩子的玩具;有时也可自己改装一些玩具,只要颜色鲜艳,可拿着玩的任何形式的物体,同时体积大小合适,经过消毒,不会造成伤害的都可以;家长还可以引导孩子自制玩具和自找玩具,这样不仅丰富了游戏的内容,而且有助于发展幼儿的智力和想象力,并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利用亲子游戏,可以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孩子不愿意吃饭时,家长可用儿歌来吸引幼儿注意力,把吃饭变得有趣味:“开饭罗,开饭罗,大家吃饭罗;一大口,一大口,饭菜吃完了。”用简短的顺口溜,可以让幼儿学会一些生活的自理。

篇3:在家庭中如何开展亲子游戏

那么, 如何提高在家庭中开展亲子游戏的实效性呢?

一、创建良好的亲子游戏环境

游戏需要具备一定的环境, 这样孩子在自己的小天地里才敢放心大胆、无忧无虑地玩, 也只有提供合适的游戏环境, 孩子才能充分发挥想象, 充实游戏内容。父母也可以在游戏环境中将多种学习活动与孩子的游戏融为一体, 寓教于乐, 寓教于游戏。

家长怎样利用现有条件在家中为孩子布置游戏环境呢?

首先, 幼儿在亲子游戏时需要良好的物质环境, 更需要一个温馨、和谐、民主、平等的心理环境。调查发现, 不少家长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孩子, 往往会在游戏中对幼儿提过高的要求, 强迫孩子玩不喜欢的游戏, 又如对孩子大声恐吓、责罚, 或把孩子当玩具逗乐, 等等。这种所谓的“游戏”, 会让幼儿对“游戏”失去兴趣, 更不会主动地提出玩游戏的愿望了。在与幼儿进行亲子游戏时, 家长应该摆平心态, 只有这样, 才会对孩子有一个正确的期望值, 从而科学地玩亲子游戏。

其次, 家中房间如果宽裕的话, 可专门给孩子提供一间游戏房。在那里可以为孩子设立不同的游戏区, 如自然区、家庭区、建筑区、图书区、智力区等。没有多余房间的家庭, 可在孩子的卧室或客厅一角用布隔开一个游戏区域, 便于孩子在自己的小天地里玩各种各样的游戏。

再次, 在不同区域要搭配适合的道具, 让孩子玩起来觉得更形象。如:收集生活中废弃的盒子、罐子、广告纸、纽扣、笔、录音机等, 充分发挥材料的原创功能, 促进幼儿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的发展。面对废旧的低结构材料, 孩子们会萌发千变万化的奇思妙想, 材料会成为亲子游戏中的替代品和操作工具, 被制作为家电、家具、汽车等作品。同时, 在制作材料的过程中, 要尽可能融入孩子熟悉和经历过的情感要素, 以激发孩子的游戏愿望和学习情感。将孩子有愉悦情绪体验的人、事、物、境直接迁移到材料中;将孩子生活中有意义的素材整理放大融合在材料中;将材料情境化, 使原本无生命的材料增添情感色彩。

最后, 为保证游戏安全, 父母可在孩子的游戏区域内铺上一块地毯或泡沫地垫, 使孩子玩游戏时可在地上躺着、坐着、跪着等做各类动作, 同时也可避免孩子在玩时弄脏衣服或受凉生病[1]。

二、选择适合亲子游戏种类

亲子游戏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 不同的年龄段的亲子游戏是不同的, 下面简单介绍一些适合不同年龄段孩子玩的游戏种类。

(一) 0—1.5岁的亲子游戏。

卷春卷———把孩子用毛毯卷起来, 卷完了再重新展开, 如此反复。卷起来后还可鼓励并协助孩子爬出来, 孩子一旦成功爬出来, 立刻把他快乐地抱起, 高高地举过头顶, 给孩予喝彩和赞赏。

俏眼睛———在触觉反应过度或反应迟钝的孩子当中, 有些对面部触碰有强烈的抵抗反应。对这样的孩子可以面对面坐着, 或让孩子头枕成人大腿躺着, 看着孩子的眼睛, 边观察孩子的反应, 边进行游戏。

高呀高———孩子把身体托付给可依赖的大人, 在冒险的刺激中得到身心的满足。

咬人的鳄鱼———把空牛奶盒从中间剪开三面, 用彩笔画上动物脸谱, 如鳄鱼等。游戏时让孩子把手放、进玩具动物张开的嘴里, “咔嚓, 咬啦!”一张一合做出咬的动作。纸做的玩具没有危险, 也不疼, 孩子会感到好玩, 还会不断地伸出手。

和面团———在面粉中加入一定的清水, 和成面粉黏团, 并可加入食用色素做成多颜色的面团, 面团又软又黏, 可随心所欲捏来捏去, 让孩子从多重的变化中感受游戏的乐趣。

另外, 可选择一些训练动作的游戏内容, 进一步巩固孩子的走跑、跳的动作, 并教他们正确的方法, 帮助纠正错误动作, 如“追小球”、“小兔跳”[2]。同时也可选择合适的游戏, 促进孩子钻、爬、平衡等动作的发展, 如“钻山洞”、“小狗爬”、“过小桥”等[2]。此外, 要注意日常生活中语言的培养, 利用一切机会和孩子说话并纠正孩子错误的语言表达, 引导孩子连贯、完整、清楚地说出句子, 表达意思。

(二) 1.5—3岁的亲子游戏。

角色游戏———扮家家酒、开汽车、开火车、学医生看病等。当扮演医生的孩子穿上白大褂, 戴上听诊器, 一本正经地给扮病人的孩子听心脏、打针吃药时, 他们会体验去医院看病的全部过程, 玩过这种游戏的孩子真去医院看病时, 就很少害怕或嚎陶大哭了。

智力游戏———玩纸牌、拼板、分辨声音等。以纸牌为例, 牌可根据需要自制, 如果想培养孩子辨别颜色, 则可在牌面涂上各种颜色, 把涂色面排成行, 然后和孩子一起比赛, 看谁能最快地把同色的牌一对一对地找出来。这种比赛的形式使孩子很有兴趣, 有助于训练孩子的记忆力。

建构游戏———幼儿通过手的操作, 把一个个零散的、可塑的没有呆板规则限制的建构材料 (如:积木、雪花插片、积塑、胶粒玩具、废旧的纸盒、塑料瓶、冰棍棒等) , 根据自己的愿望去想象构思和建构, 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些游戏不仅能促进幼儿认知、操作、美感等多方面的发展, 而且能使得幼儿的思维活跃、记忆深刻、想象丰富。

音乐体育游戏———赛跑、过独木桥、钻圈、捉迷藏或伴随音乐做操、随音乐节律演奏打击乐等。这些游戏可发展孩子的动作, 协调能力, 提高音乐感、节奏感。

三、当好亲子游戏的策划引导

(一) 在玩不同种类的游戏时, 家长要扮演不同角色。

如角色游戏是幼儿主动、自愿的游戏, 幼儿是游戏的主人, 因此家长只能从支持者和参谋者的角度来促进游戏, 在指导时, 以间接的指导方式为主。在游戏中, 家长可参加到游戏中并担任角色, 以角色的身份通过语言或动作示范促进游戏的开展;在玩建构游戏时, 家长应作为观众, 让孩子自己设计、自己动手操作来玩, 对孩子设计的作品表示赞赏, 在孩子遇到困难时给予鼓励;在玩智力游戏时, 家长应作为引导角色, 孩子是解决问题的主导者, 家长可以从旁启发引导。

(二) 鼓励孩子尝试着玩多种游戏活动。

因为不同的游戏对孩子身心各方面发展有着不同的作用, 如角色游戏主要让孩子有初步的角色意识, 运用玩具、材料扮演自己熟悉和感兴趣的角色, 会模仿角色的典型行为和语言, 学习初步的社会交往;建构游戏主要培养孩子结构概念, 掌握各物体的结构特征, 熟悉结构材料和性能, 培养孩子的空间方位感、逻辑思维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智力游戏主要是开发孩子的智力和创造力, 丰富孩子的科学知识。所以, 家长应多鼓励孩子尝试玩多种游戏活动。

(三) 选择和组织一些有针对性的游戏, 父母要注意发现孩子的智力发展水平。

如果孩子在游戏中表现出超常智力, 父母要及时增加难度, 让孩子大步向前迈进。如果孩子表现欠佳, 父母不要着急, 应办法给孩子更多的关心和帮助, 激发他的兴趣。指导孩子玩游戏要从一些简单的东西开始, 让孩子从成功的欢乐之中增加信心, 不断进步。如果孩子总是粗心, 家长可选择一些相应的智力游戏, 如“找出它们的不同之处”, 即给出A、B两幅相似的图, 在规定的时间内寻找出几个不同之处;对好胜心强、处处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 则可让他在角色游戏中充当配角, 家长在游戏中充当主角, 以游戏规则来限制他的行为, 比如在医院游戏中当“病人”。

(四) 注意劳逸结合, 掌握停止游戏的时间。

物极必反, 过多的游戏玩耍也是如此。如果你孩子玩的是他喜欢玩的玩具和游戏, 那就和他一起玩, 或接着玩。但是如果他变得坐立不安, 觉得糊涂和厌烦, 那就停止。对孩子的成长和学习来说, 停“机”时间和游戏时间同等重要。

幼儿期孩子的个性心理特点正在初步形成, 幼儿期形成的个性心理特征, 往往是人的个性特点的核心成分或中坚结构。人在幼儿期以后, 虽然也能对其个性中的不良部分加以改造, 但往往是量的变化, 除非客观环境或者亲身经历出现一次极为重大的转折, 否则已形成的行为定型是很难改变的。教育家洛克说, 幼儿时期所得的印象, 哪怕极微小, 小到几乎觉察不出, 都有极重大极长久的影响。因此以家庭亲子游戏活动作为重要体现形式的家庭教育, 在早期教育中具有特殊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栗静.在家中为孩子布置游戏环境.摇篮网.www.yaolan.com/edu/article2007_457572811494.shtml.

篇4:如何开展托班亲子科学游戏

2—3岁亲子科学游戏活动就是以“婴幼儿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亲子教师根据年龄目标、婴幼儿需求,选择设计多种游戏内容,以材料的形式呈现给婴幼儿和家长,家长指导婴幼儿在一个开放的游戏环境中,根据婴幼儿的需要、兴趣选择游戏内容、游戏伙伴、游戏进程,从而逐步形成积极的游戏态度,积累科学游戏的经验和方法,提高科学游戏的能力。

于是我们根据2—3岁婴幼儿教养目标和内容的具体要求以及婴幼儿的年龄特点,科学合理地利用亲子室环境的地理因素,充分考虑各种游戏区域间的设置规划,将科学游戏区和其它区域做整体、系统、科学地安排。既考虑到亲子之间能相互交流、共同合作,又注意婴幼儿彼此之间互不干扰,从而使婴幼儿能专注投入科学游戏,充满自信地探索游戏。

同时,科学游戏要创设宽松的氛围,婴幼儿可自由选择玩什么和怎么玩,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中获得经验,体验成功和愉悦,亲子教师应指导家长尊重婴幼儿的意愿,激发婴幼儿探索的愿望,培养婴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在科学游戏中,教师和家长应是一位观察者、引导者和鼓励者的角色,采取设疑、提建议等灵活隐性的方式支持婴幼儿的活动,给婴幼儿留出充分探索、质疑的时间和空间。帮助婴幼儿解决困惑,让每一个宝宝都在原有水平上获得提高。

二、投放合理的科学游戏材料:

科学游戏中的材料一定要有层次性。这体现尊重婴幼儿的个人差异和因材施教的教育观。由于2—3岁婴幼儿发展的水平、方向都存在个体差异,所以同一时期不同发展水平婴幼儿材料也应有层次性,同一个游戏亲子教师要分别投放不同材料、提出不同的游戏要求。这样可以让每个婴幼儿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材料和操作机会。在游戏中,亲子教师应适时指导家长允许操作能力强,完成较快的婴幼儿在完成本次活动后选择第二种游戏内容,这样增加了难度,保证了婴幼儿玩的持久性和创造性,也提高了他们的注意力和记忆力的发展,最终使婴幼儿获得成功感。

在科学游戏中,同一教育内容的游戏材料投放上,也要考虑多样性,用以调动婴幼儿的注意力和积极性,如玩豆豆,可提供给婴幼儿芸豆和扁豆进行分类,然后用小勺舀取豆豆给瓶娃喂食,喂食完后旋紧瓶盖有节奏地敲击瓶子。这样既是科学游戏、自理游戏,也是音乐游戏。

同时,科学材料的提供要考虑婴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也应具有可操作性。教师可以通过观察、询问和引发婴幼儿提出问题进行讨论来了解婴幼儿的需要和兴趣。要及时关注孩子的活动需要,提供、补充、更新操作材料,满足孩子的探究需要。让孩子在操作中不断获得成功感,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主动性。

三、开展有趣的科学游戏玩法:

科学游戏不能够总是一成不变,应在适当时候做出调整,让婴幼儿产生新鲜感,对于参与这项科学游戏也更加地有积极性。婴幼儿的游戏兴趣取决于亲子教师和家长观念的转变。大人的教与婴幼儿的学是一对矛盾的综合体。两者间相互制约、动态平衡。大人教得越多越满,婴幼儿往往就学得越少越被动,反之,如果大人退一步,被动一点,婴幼儿则会进一步,主动一些。

亲子教师应针对婴幼儿的层次差异设置符合2—3岁婴幼儿年龄特点的科学游戏项目。不能够在设置科学游戏时一视同仁,同年龄阶段的孩子虽然一样大但是能力上确实各有差异,不能够以偏概全,一概而论。教师要多听听家长和婴幼儿的意见,然后再进行调整。因为游戏设置最终的受益者是婴幼儿,既然是给婴幼儿玩的科学游戏,那么就应该设置他们感兴趣的科学游戏项目,最终让他们更加愉快地参与科学游戏。

亲子教师对婴幼儿的影响,在于激发兴趣,引导婴幼儿能大胆去尝试,可以采用这样的提示语如:“宝宝,试一试。”“宝宝,你再来!”“宝宝,你真棒!”等。其实,这也是亲子教师对不同层次孩子的引导和鼓励方法。在科学游戏活动的前期,主要是要引导婴幼儿产生对游戏的兴趣,特别是对一些不太愿意尝试的胆子比较小的婴幼儿,大人的目的是让他们敢于尝试。接着在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游戏体验,又想进一步游戏的时候,也许会出现新的问题,或者出现一些困难的时候,亲子教师要指导家长帮助婴幼儿能独立思考、深入游戏,发现新的游戏经验。婴幼儿的经验是一点点积累起来的,当他们有了一些认识的时候,大人可以进行适当点拨,让他们知道游戏中的一些规律是可以掌握的。最后,亲子教师要指导家长及时肯定、鼓励婴幼儿,体验成功的快乐,让他们在科学游戏中树立自信心。

篇5:如何有效地开展0-3岁亲子活动

亲子活动从广义上说是亲人和孩子的一种教育活动,狭义上说是婴幼儿和家长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的互动活动。从表面上看:0-3岁的亲子活动主要是利用幼儿园的人力、物力和信息资源有机整合的教育,但实际上属于家庭教育范畴,是家庭教育、0-3岁早期教育、幼儿园教育的有机结合,是以幼儿园为中心,以社区为依托,向家庭辐射的新型家庭教育形式。

一.亲子活动遵循的原则 1.合理性原则

目标和内容选择的合理性是指亲子活动的组织者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确定符合发展需要的活动目标。亲子活动目标确定应是既高于孩子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亲子活动的内容既符合孩子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长远发展。亲子活动实施过程中要面向全体孩子,既要考虑孩子群体的水平,又要兼顾他们之间的个体差异。因此,亲子活动的组织一定要符合孩子发展的需要,具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2.科学性原则

就是科学地安排亲子活动中各个环节。由于孩子年龄小,活动要注意动静交替,集体活动与分散活动相结合,在集体活动中,可以穿插一些自由放松的活动。一个活动可以多次重复进行,但活动量要适当,根据家长和孩子的具体情况,适当注意调整活动内容和活动节奏。集体活动之后让家长和孩子自由活动,自由活动中一般孩子选择一些大型玩具如滑滑梯、蹦蹦床等等。自由活动中教师要有效地控制孩子玩耍的时间,既要防止过度疲劳,又要避免运动量不足。

3.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

在亲子活动中时间安排应有相对的稳定性与灵活性。亲子活动每一个环节的时间不宜太长,太长容易导致宝宝疲劳,有的教师为了一味追求亲子活动的丰富多彩,每一次教学活动都安排的满满的,宝宝按自己兴趣选择游戏的时间较少,变成教师长时间的说教。活动中应注意每一个环节的时间安排,应抓住宝宝的身心发展的规律,科学适度地开发宝宝潜能,在适宜的时间里多增加宝宝情感体验。

4.互动性原则

创设互动的教育环境是指在亲子活动中,应该注意调动家长和孩子参与的积极性。一方面要注意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互动,另一方面要注意组织者与家长之间的互动。家长不仅是被动的学习者,他们也有许多丰富的经验和方法。组织者可以引导他们在活动中与他人分享他们的育子方法,交流成功的教育经验,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在设计亲子活动过程中,应了解家长在教育方面的问题和经验,可以适当将家长的好做法引进亲子活动的过程中,只有充分运用这些宝贵的教育资源,亲子活动才能有效地达到预期的目的。

互动的教育环境包括宝宝和老师的互动、宝宝和家长互动、宝宝和环境互动以及宝宝和家长、教师、环境的共同互动。在互动的过程中最重要依托亲子关系进行互动,即教师指导家长育儿,家长指导宝宝有效地学习,教师在组织亲子活动中要不断观察体会宝宝传出的互动信息,并作出适当反馈。用赏识为宝宝搭建有利于成长的心理环境,每个宝宝都需要鼓励,就像植物需要阳光、雨露一样。对于0-3岁的宝宝,在互动中的赏识互动就更能够消除宝宝对陌生环境焦虑的情绪。教师微笑、眼神、手势都是有效的互动。在互动的过程中别忘了我们为宝宝创设的物质环境,亲子教育中的环境因素并不能认为是单一的创设,还应当充分发挥他作为隐性课程的重要作用。我们把环境分为:亲子阅读、大型活动室环境、精细动作室环境。考虑到宝宝的关注点容易转移,所以活动中需要的教玩具都放置在玩具柜中,在有必要的互动下拿出来与宝宝互动。

5.开放性原则

每次亲子活动都是一次家长开放活动,活动中教师对教学内容、教具的准备都应当充分。开放的环境,开放的关系,开放的亲子关系,因此,教师必须充分准备每一次教学活动,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给家长科学的育儿理念,同时要考虑活动的指导性要向家庭延伸,每一次活动后要对家长提出回到家中应继续完成的任务。

二.亲子活动的指导方法

(一)营造和谐、消除紧张

1.营造和谐的亲子活动氛围,消除宝宝紧张焦虑的情绪。何谓“和谐的亲子氛围”:为宝宝创设安全、祥和、受鼓励、被关爱的环境就是一种和谐的亲子氛围。有资料表明:宝宝在温馨的气氛中,结合趣味性、新奇性、与挑战性的学习内容,大脑最容易形成最佳的神经通路。对于亲子活动中的小宝宝来说,由于年龄小、情绪波动大,易受环境的刺激和影响。因此亲子活动中应尽全力为宝宝创设这种氛围,让宝宝从小就感受到爱,感受到被爱,长大后宝宝也是一个充满爱心的人。以和谐的氛围作依托,以爱心作双手,与此同时我们的亲子活动就更容易开展。

2.营造和谐的语言氛围,让宝宝们喜欢说也愿意说。

语言能力是智能水平的主要标志之

一、也是智能发展的基础,因此,语言发展应是家长和教师十分关注的问题。孩子的语言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习得的,首先需要健康的大脑和正常的言语发声器官,这是语言发育的生理基础,更重要的是语言环境,在我们亲子教学中经常有点名环节,在这个环节中经常让宝宝重复同样的句型,教师关爱的眼神、家长的鼓励无疑给宝宝创设了一个宽松的语言氛围。让宝宝有模仿和交流的对象,同时还与自己已有的认知能力相互作用。促进宝宝语言的发展。

3.营造和谐的艺术氛围,让宝宝愉悦身心。宝宝对于声音和音乐有着一种天生的敏感性,每个宝宝都具有学习音乐的潜能,在亲子活动中选择轻柔、流畅、旋律简单、有亲和力的音乐,给宝宝艺术的熏陶,培养宝宝艺术气质。让宝宝烦躁的心情渐渐安静下来。同时亲子班和谐的色彩,儿童化的环境,让宝宝徜徉在艺术的殿堂中,享受艺术的美。亲子活动中我们一般开始选用欢快的音乐,让宝宝在大型活动室环境里愉快的玩耍,感受游戏的快乐;在集合区中选用柔和的音乐让宝宝心情稳定下来,和我们一起做游戏。给宝宝欣赏名家名画(色彩鲜艳、柔和等作品。),给人以眼球上的冲击,让宝宝喜欢各种颜色,更能愉悦宝宝身心。

(二)手脑并用、快乐探索 针对宝宝认识事物的特点,让宝宝在游戏中快乐的探索世界。游戏是宝宝与人沟通的重要方式之一,在游戏的过程中让孩子体会到游戏的愉悦、满足、模仿,孩子游戏的兴趣才会更高,年龄越小的宝宝认识活动就越是在游戏的情境中进行的,而宝宝的手是重要的认识器官,动手操作是宝宝的主要学习方式。在我们的指导过程中多组织有关手的亲子活动。我们通常说“心灵手巧”,而宝宝确是“手巧心灵”,在不断游戏的过程中,去满足他认识的好奇心,只要家长、教师适时地引导,有效地回应宝宝在游戏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宝宝就能通过手去认识世界,了解世界。

我们在亲子活动中就应该创设更多的,适合宝宝的游戏来组织我们的亲子活动。在婴幼儿期的宝宝们总是通过敲敲、打打认识一些物品,特别是在在认识新鲜事物的过程中更是这样。如在认识《钢片琴》的过程中通过动手操作、眼睛去看、耳朵去听来认识钢片琴,让宝宝在游戏中动手去敲琴,自己去探索钢片琴的玩法,感受敲击钢片琴好听的声音。家长们也可以在家中创设一些游戏的情景每天让宝宝们动手玩一些拼插玩具或者搭积木或者剪纸、拼贴等等促进手部肌肉发育的游戏。

(三)双向主体、全面渗透

教师在设计亲子活动中通常按照以下五类活动作为最基本组织形式:一类为调动和训练感觉器官的活动。比如:《认识钢片琴》就充分利用宝宝的多种感官,去了解、认识钢片琴。第二类为引导宝宝进行大肌肉和精细动作的训练,以发挥各种器官的功能,促进身体的全面发育。第三类是对宝宝进行形象化的语言教育,有效地开发孩子语言的感知力和接受力。比如:亲子活动中第一个环节通常都是点名字,给宝宝创设轻松愉快的环境,让孩子再有亲人的陪伴下愿意说,想说,敢说。第四类是通过适当的艺术感染和熏陶,启动心灵和智慧,培养良好的个性和丰富情感。第五类是发展宝宝的认知能力,通过对孩子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好奇心的培养,促进感觉经验的获得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其实亲子活动中各领域教学内容应该是相互渗透的,从而促进宝宝全面发展。

亲子活动具备双主体特征,教师在这五类基本活动结合的基础上,关注亲子活动中双主体教学。双主体一直以来都是我们亲子教学关注的重点,在亲子活动中对家长必要的提示、对孩子适当的引导,都是我们整个教学过程中重难点。特别是年龄越小的宝宝和第一次参加亲子活动的宝宝这点就更重要。美国亲子早教倡导者HOMAS GORDON指出:现代父母没有足够的机会和条件来接受如何教养子女的训练,只有预先实施父母教育,提供一些系列合理、有效并具有针对性的办法,协助父母教养他们的子女,这样才能预防和减少儿童适应问题的发生。从亲子教育的内容和目标,不难看出亲子教育有别于我们平时的教育对象即既教孩子又教家长,教家长学做孩子回到自己童年时代;引导教家长去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知道孩子的最近发展区;愉快地接受孩子认识事物的规律;并鼓励孩子多动手参与各种活动;从而学会与孩子相处的方法。

在亲子教育的实践活动中,教师应改变教育对象,更多地指导家长,让家长了解科学地知道孩子活动的方法,以家长为主体发挥家长的自主性,让教师成为亲子活动中家长的合作者、支持者、引导者。同时在教学活动中有机地将这五个方面进行整合,相互渗透,促进宝宝全面和谐地发展。

三.亲子教室的布置

1.提供适宜的活动环境。

开展亲子活动需要一定的活动空间,场地,必要的设施,玩具和材料。整个活动场地应本着安全、舒适的的原则。应根据活动场地的大小决定活动的人数;根据活动的需要提供必要的设施,在安全方面:各个活动室的地面和墙面都应该采用较软的材质进行包装,室内安装空调、消毒器、充分保证宝宝的健康和环境的清洁卫生。2.利用环保健康的材料布置亲子教室。开设“亲子活动教室”,除了添置必要的设施外(现成的玩具,材料等),在生活中的许多废旧材料,应成为可以再利用的极好资源。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应充分考虑在生活中的各种废旧材料和自然物的使用,例如:塑料瓶、树枝、树叶、棉花等的巧妙运用。这些废旧材料的再利用,不仅可以节省资金,更重的是有利于孩子直接地感知和探索学习。

3.科学合理地进行活动环境空间的布局。

通常亲子活动分为2-3各区域其中有游戏区、认知区、集合区。集合区中以各种地垫为主,是宝宝和家长集体活动的区域,游戏区中通常投放羊角球、海洋球、滑滑梯等等玩具。认知区投放各种图书、益智玩具主要开发宝宝的智力潜能,达到愉悦身心的效果。

篇6:幼儿园如何有效开展民间游戏

唐春娟

关键词:如何开展 民间游戏

在我们的童年一个沙包、一根棍子、一根皮筋就可以玩游戏,并给我们的童年带来无穷的乐趣和美好回忆。我们靖州县幼儿园开展民间游戏近三年,我认为在今天的幼儿园开展民间游戏仍很有意义,通过玩民间游戏锻炼了孩子胆量,增强了孩子体质,培养了孩子团结互助、友爱协作的精神,师生关系更亲密,家园关系也更融洽。现在我将幼儿园就如何有效开展民间游戏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家园合作,群策群力

1、发征集稿

在开展民间游戏的过程中我园应充分调动教师和家长的积极性进行民间游戏的收集整理。民间游戏经过几代人传承,给各个年代的孩子带来了快乐,许多家长小时候都玩过,因此我们应充分利用家长资源,请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帮忙,全员参与。

2、收集整理

根据家长集稿,我园把各班收集来的民间游戏进行整理,写清楚游戏的材料、玩法及教育价值,然后根据游戏种 类或适合各班幼儿玩的情况进行分类,装订成册。如符合小班年龄特点的游戏:《指鼻子》、《金锁和银锁》;符合中班年龄特点的民间游戏:《顶锅盖》、《洗白菜、洗汗菜》;适合大班年龄段的民间游戏:《丢沙包》、《跳房子》、《三子棋》等。

二、深入开展有机整合

民间游戏为孩子们提供了语言表达的环境,游戏中同伴间的交流提高了幼儿的表达能力,丰富了幼儿词汇,满足了不同幼儿的发展需求。我们大胆地对民间游戏进行了创编,将全新的内容融入到民间游戏中,同时扩展幼儿游戏的空间,为其探索、体验提供条件。

1、将民间游戏贯穿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中

民间游戏种类丰富,取材方面,一般不受场地、时间、人数等条件的限制,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我们按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的实际要求选择适合的民间游戏,动静交替,让幼儿更轻松、愉悦的掌握知识。如我班在晨间活动,离园活动中组织幼儿园小朋友玩《鸡吃米》、《抬花轿》等民间游戏,户外活动时组织幼儿园小朋友玩《跳房子》、《猫抓老鼠》等活动性强的游戏,餐前餐后玩《邮递员》等较安静的游戏。

2、对原有游戏进行创编

在游戏过程中,我们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年龄特点,大胆地从内容、形式、方法上进行改编,如原游戏《抬轿子》玩法是:两个人交叉双手成一顶轿子,另外一个小朋友乘轿 子,我们考虑到游戏的安全性,把一只空纸箱上各扎一根带子当轿子,乘轿子的人站中间,前后分别一人扯带子抬轿子,改编后的游戏更安全更有趣味。

3、注重将民间游戏和其他教学活动整合

将民间游戏的内容整合到幼儿生活、运动、学习中,例如在《张家伯伯抓小狗》的游戏中创设“小狗的家”,小狗在家比赛穿衣服,张伯伯抓穿衣服最快的“小狗”去玩,又如张伯伯捉“爬山洞”、“过独木桥”最快的“小狗”回家,结合计数,按不同的表现将给数量不同的“骨头”,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更多知识和经验。

三、开展亲子活动,推广民间游戏

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亲子民间游戏活动,对民间游戏的深入推广也很有意义。我园举办的亲子运动会就很有成效,孩子们和父母经常练习玩亲子游戏,培养了亲子感情,同时,孩子们之间自发的玩民间游戏,他们在平等的交往互动中形成了民主、平等、尊重、理解、亲密、友好的伙伴关系。

篇7:如何有效开展亲子游戏

一、 体育游戏活动内容的安排应具有趣味性。

俗话说:“兴趣是孩子学习的最好老师。”有了兴趣孩子才会有参与活动的动力和源泉。如在一次户外体育活动《好玩的袋子》时,我以“蚕宝宝”为线索贯穿整个活动,让孩子们不仅利用空的米袋子创造了多种玩法,也体验一物多玩的乐趣(1.具有魔力的袋子,把它放在头顶上,不要掉下来哟!2.用脖子夹住它。3.用肚子顶着它,想一想,怎样不让它掉下来?4。把袋子穿在身上,是不是看不见,没关系,可用耳朵听—顺着音乐声走过来,锻炼孩子们的听力。5.想吃桑叶的蚕宝宝爬过来。6.蚕宝宝钻进袋子里,等待化茧为蛾!)。还利用袋子做道具,让孩子们练习各种跳跃动作以及打滚的动作,孩子们玩得乐此不疲!

二、 以愉快的情绪带动幼儿。

每次进行户外活动时,我们都要进行几分钟的准备活动。我常常用喊口令“一二一,一二一、”来达到队伍的整齐,时间一长孩子们也厌倦了这种形式,有的孩子在队伍里不是说话就是打闹。面对孩子们厌烦的情绪,我尝试加了一些音乐元素来感染活动的气氛(运动员进行曲、郊游、动一动、健康歌等等)让孩子们一边听着歌曲,一边踏着步子,很自然地在阳光下,愉快的运动起来。

三、关注全体幼儿,注重个体差异,做孩子们游戏的伙伴。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想给孩子们带来快乐,而孩子们的快乐,对于我就是最大的幸福。”只有这样,把孩子放在自己的心灵深处怜惜、爱护,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和他们一起欢笑,一起忧伤,才能赢得孩子的心。同时,无论年青还是年老,教师都要拥有童心。以孩子的眼光来看待事物,时时提醒自己,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孩子,你就能够更宽容,更豁达,也能够让孩子更喜欢你。作为幼儿教师尽量以孩子的角度去把握孩子的心灵,理解孩子的感受,同时在整个游戏活动中,教师扮演的角色不仅是引导者而且还应扮演富有童趣的游戏伙伴。对于胆小、不爱动的孩子或动作笨拙的孩子,应该鼓励或带动他们一起游戏、对于需要帮助的孩子,可以进行适当的指导。如:“我班有一位刚转入的刘佳怡小女孩,每次户外活动时,她要么傻傻的站着不动,要么就是小声哭泣。我蹲下身和她交谈原来是她胆小害怕,不愿意参加游戏。我寻找到原因后,就拉着她的小手,一步一步、一个动作一个动作、慢慢的向终点迈进。一次、两次、和她一起做游戏、她笑了我也笑了。”现在她在每次户外活动时,还踊跃的给其他幼儿示范动作。

篇8:如何开展有效的亲子活动

幼儿园亲子活动不仅仅是在园亲子集体指导活动的开展,同时也肩负着指导家庭亲子活动的延续和深化的重任。

一、加强亲子活动的宣传引导

1.提高家长对亲子活动的参与程度

通过家长宣传栏、幼儿园网站发表专题的形式向家长介绍亲子活动的目的意义,以及活动中家长应承担的角色,需要家长配合与注意的事项等;调整合理的亲子活动时间,尽可能安排在节假日或家长下班后;设计生动活泼,符合幼儿身心特点又能激发家长兴趣的亲子活动。

2.提高家长对亲子活动的参与水平

家长的文化水平参差不齐,他们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存在各种各样的困惑,幼儿园对他们要进行专门的亲子活动技能、技巧的训练,帮助家长提高教养水平,避免走入亲子活动的误区。

误区一:包办型,家长解决孩子一切问题。对这类家长的指导,要让家长明白,长期的包办,会使孩子失去尝试、探索的勇气与兴趣,会使孩子将来无法面对成长路上可能出现的各种困难。

误区二:控制型,家长控制孩子一切发展。对这类家长的指导,要让家长知道,长期的控制,会使孩子失去主动追求的勇敢精神。

误区三:学习型,家长认为孩子的事情就是学习。对这类家长的指导策略,要有针对性地调整亲子活动的内容和指导策略,将日常生活中的养成教育融入到亲子活动中。

误区四:忽视型,家长对孩子的情绪体验缺乏关注。对这类家庭的指导,要深入了解情况,一定要让家长理解,孩子年龄小,更需要精神和情感的满足。

误区五:暴力型,家长对孩子态度和语气生硬,方法简单粗暴。对这类家庭指导,园长要亲自登门,要让他们知道,只有规则和要求,缺少温暖和鼓励,孩子的内心就会哀伤、愤怒、恐惧。

二、遵循亲子活动的设计原则

1.亲子活动的目标应是孩子经过努力能够达到的,既要考虑孩子某一方面的需要,又要兼顾孩子之间的差异。

2.亲子活动的内容要注意动静交替,集体活动与分散活动相结合,活动量适度。

3.亲子活动的过程要关注家长和孩子的互动,一方面是家长和孩子间的互动,另一方面是教师和家长之间的互动。

4.亲子活动的结尾要考虑将目标向家庭延伸,要及时对家长提出,回到家中应继续完成的任务,并且要考虑可操作性,要让所有的家长都能做得到。

三、做好亲子活动的环节设计

亲子活动从环节构成上的差异可以分为模块式、主题式、自主式、领域式等;从组织形式上,可分为集体活动、小组活动、个别活动。根据亲子活动不同的内容和目标,这些环节构成和组织形式可以互相结合、灵活运用。亲子活动的基本环节如下:

1.活动开始。用简洁的语言向家长说明活动的主要内容,对他们提出必要的要求。

2.活动进行。开展指导活动时,要向家长交代活动的要求。教师要注意引导家长观察孩子的活动过程,积极鼓励孩子去完成任务;鼓励家长提出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

3.活动结束。教师简短小结活动情况,向家长提出要求,鼓励家长创编新的活动形式和方法,亲子活动指导向家庭延伸。

四、丰富亲子活动的活动内容

1.根据季节特点安排亲子活动。春秋季适宜安排运动量大的室外活动;夏冬季适宜安排运动量偏小的室内活动。

2.依据年龄特点安排亲子活动。面向小、托班幼儿、新生班级,可以增加亲子活动的时间和数量,甚至是专门设置半日亲子活动班。

3.参照领域特点安排亲子活动。比如手工、音乐、舞蹈等亲子活动可以更多地明确要求妈妈来参加活动;技能技巧、数学类的亲子活动明确要求爸爸来参加活动;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只邀请少数家长参加。

上一篇:对于分层无线Adhoc网络的应用的简要体验下一篇:二月你好的唯美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