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踏勘注意事项

2024-07-11

现场踏勘注意事项(共10篇)

篇1:现场踏勘注意事项

环境影响评价现场踏勘须知

一 目的与作用

现场踏勘是环评工作的基础,环评人员以此获得第一手资料,直观认知并辩识建设项目选址及其与周围环境、相关规划的协调性等;同时对环评工作的进一步开展确立基本前提。

二 工作目标

现场踏勘的基本目标是进行现状调查并对实际情形与书面资料进行对照和确认,确定评价等级与评价范围,同时为提高环评工作的有效性和工作效率,现场踏勘还要完成下列工作:

1.索取基本资料,如现状分析所需的地理地质、气候气象、水文、功能区划、政府规划、社会环境等,又如已有的环境监测数据;

2.确认选址具体位置、平面布置,选址选线周围的环境敏感点,拟定的水源和排放点、纳污水体,拟定的大气排放点和固废排放地址,厂址的土地性质和归属等;

3.了解新建及原有工程的生产过程、工艺流程、排污环节、治理措施及排放去向等;

4.开展公众参与的相关事项,如环评公告与意见收集,环评简本公告与意见收集等;

5.其他必要的事项,如安排环境监测计划或监测布点、当地环保局应出具的相关意见等。

6.相关方联系人与联系方式,如建设单位、可研编制单位、当地环保局开发科、监测单位等;

三 准备事项:

1.项目类别判断:有可研、可研在做、无可研;污染型、非污染生态型;新建、改扩建;建设方是否处于前置审批阶段;行业特点、产业政策明确与否;环评报告类别要求与专题设置与否等;

2.政策法规研读:项目相关法律、环保审批机关要求、技术导则与方法、已完成的可研报告或项目建议书;

3.资料清单准备:资料清单,包括:现状资料、规划资料、总量控制资料或环保意见、环境质量、项目周边敏感点资料、排放位置、监测数据。原则上应满足报告要求事项和必要数据,便于确定评价等级、范围、方法和专题设置等。

4.问题清单准备:公众调查问题,咨询建设单位问题,咨询环保局问题,咨询可研单位问题等;

5.公众参与准备:包括公告文本、公告方式、公告范围、调查问卷等;

6.监测计划准备:如可研已完成,可据之作初步计划,到现场后考察布点以及监测单位选择等;

7.工具准备:现场踏勘携带器具:(1)A3笔记本一个;

(2)铅笔、中性笔各一支,计算器;(3)便携式声级计;(4)GPS定位仪;

(5)数码照相机、摄像机;

(6)1:10000~1:50000地形图一张;(7)预先准备的调查内容清单;(8)旅游鞋、太阳镜;(9)测距仪,指北针.(10)防身器具(偏僻地区,夜间观测必备).8.其他。

四 工作组织

1.项目负责人向公司领导请示相关事宜,批准后开展工作;

2.联系建设单位,请其联系相关单位,并确定现场踏勘日期,并作简要沟通、注意事项;

3.确定参与人员,预约车辆和工具;

4.携带完备资料清单、必备工具、公众参与文本等现场考察,必要时财务借支资金;

5.踏勘完毕回公司后,进行踏勘总结,并向公司领导简要汇报以及进一步工作计划。

五 注意事项

1.踏勘工作一般在环保审批机关出具意见后进行;

2.注意工作的目的性;

3.踏勘工作一般需要2~3次,合理计划,以求高效;

4.现场踏勘与外部单位沟通时,应注意维护公司形象、严守公司机密,仪表大方,言谈举止有分寸。

六 表单示例:

1.现场踏勘申请单:

2.资料清单:

3.问题清单:

附件 建设单位需提交的资料

1.建设项目立项依据:(1)计划部门、经济部门批准的立项文件。(2)符合自主立项规定的,企业提供自主立项文件(含各类建筑装修项目)。

2.携工商部门颁发填写齐全的公司设立登记表,变更登记表或个体工商户登记表、工商部门确认预先企业名称核准单(或工商营业执照复印件);

3.法人身份证复印件(非法人办理请提供法人委托办理的委托书及被委托人身份证复印件);

4.土管局、房管局提供土地权属证明、房产权属证明,如租房需提供租房意向或协议。以上资料为原件审核,复印件留存(需盖章);

5.项目所在地及周边环境总平面布置图,项目所在地场内平面布置图;

6.拟生产经营的产品,规模、产量、生产所需的原辅材料种类、数量,包括燃料、水、电等耗量、生产班次、职工人数;

7.生产工艺介绍:每一产品的投入产出全过程,给出工艺流程图,以方框图表示,如涉及化学项目需列出化学反应方程式;

8.主要设备清单及燃烧设备的名称与型号; 9.生产经营中可能产生的污染情况及防治对策说明;

10.项目所在地废水如接入市政干管,需提供市政污水接管证明,原件审核,复印件留存;11.危险废物处置协议,工业固废处置协议.

篇2:现场踏勘注意事项

(单位/公司)

已按照招标文件中要求时间到现场进行踏勘,并提交授权委托书。特此证明。

业主代表:

篇3:现场踏勘注意事项

1、充分重视现场踏勘前的准备工作

到现场勘察前应认真调阅建设项目的相关资料,诸如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环保部门对项目的审批意见、环保治理设施设计文件等。技术人员应熟悉环评报告和批复要求,清楚建设项目的建设内容、工艺流程、产污环节、原辅材料消耗、能源消耗以及当地环境管理部门的有关要求等。为了使勘察做到详尽全面,去现场前应该列一份清单,这样既可以防止现场踏堪时的遗漏,也可以发现工程的实际建设与初步设计、环评、批复等要求不一致的地方,以便更好的为进入现场实际踏勘做好准备。

2、现场勘察阶段

在现场进行勘察时,应做到全面细致,对照环评中提供的建设项目所需原辅材料、生产工艺流程、生产周期、产品、污染治理设施工艺、处理能力、污染物排放周期、排放规律等一一了解清楚。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2.1 对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即生产设施

的勘察;

2.2 对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及措施的检查和勘察。

现场勘察既是检查建设项目是否能够开展验收监测、能否确定验收监测范围和制定验收监测方案的一个关键步骤,更是验收监测环境保护管理检查的一个组成部分,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2.2.1 项目生产工艺流程。

从原料到产品全工序察看,检查生产运行记录,核对实际生产工艺、生产规模与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是否相符;

2.2.2 污染防治设施建设情况。

重点察看每一工艺中产污环节,每一环节产生的污染类型、污染因子、治理措施及排放方式,核对污染防治设施是否按照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全部建成,有无变更;

2.2.3 项目周边环境情况。

重点关注环境敏感点。有些大型项目的建设时间较长,周围环境可能发生变化,会新增一些敏感点,如企业周围新建居民区、学校等。另外,还需了解其他企业和道路等污染源对监测项目的影响;

2.2.4 环境生态恢复调查。

有些建设项目既是工业类污染项目又是生态类项目,如水泥厂等。现场踏勘这些建设项目时,应进行生态恢复调查,重点关注生态恢复工程、绿化工程和边坡防护工程等;

2.2.5 应特别注意的是,如项目存在建

设地点变更、产品类型发生变化、生产工艺出现重大调整、生产规模有较大幅度增加(高于设计规模的30%以上)、污染防治设施未建、卫生防护距离内的居民未按规定搬迁到位等问题时,必须以书面形式向环保行政主管部门汇报。待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出具意见、建设单位进行相应整改之后,再进行该项目的竣工验收监测工作。

摘要:现场踏勘对于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工作的重要性,踏勘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现场踏勘,验收,监测

参考文献

篇4:现场踏勘注意事项

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制度是一项土地行政制度,土地预审是土地供应的第一道闸门,它的基本含义是指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建设项目审批、核准以及备案阶段,依法对建设项目涉及有关的土地利用事项进行的审查。实质审查是预审的原则之一,而实地踏勘论证是预审实质审查的重要内容,因此开展建设项目用地预审踏勘工作意义重大。

二、实地踏勘论证的意义

(1)有助于建设单位科学选址。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范围内,根据"集约节约用地"、"少占或不占耕地"的原则,通过专家对建设项目拟用地情况进行实地踏勘和论证,多方案比较,有助于指导建设单位科学选址,避免违反土地管理相关规定和政策要求而进行的重复性工作,有利于发挥预审对建设项目选址的调控作用。

(2)有助于建设项目节约集约用地。在实地踏勘的基础上,通过对建设项目用地规模、结构和布局进行科学论证,可控制粗放用地,引导建设单位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

(3)有助于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通过大量实地科学论证耕地补充方案和基本农田补划方案,使得耕地补充和基本农田补划更加合理,有利于促进建设单位履行耕地保护责任,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三、实地踏勘论证的内容

根据国土资源部第42号令、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在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中做好实地踏勘和论证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8〕 41号)和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2〕74号)等文件规定,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实地踏勘和论证,应当重点从以下内容论证:

(一)项目建设方案的合理性。

主要论证项目方案是否符合各规划条件和政策,规划条件有:经政府批准的土地利用总体、行业发展和区域发展等方面的规划;政策如符合国家产业和供地等方面的政策。

(二)项目用地选址是否合理。

主要论证项目在可行性研究阶段是否进行了多方案必选,是否少占用了耕地和基本农田等。

(三)项目用地规模是否合理。

主要论证项目用地总规模及功能分区用地规模是否符合国家、地方行业有关用地定额标准等。

(四)规划修改和基本农田补划方案的合理性

主要通过对论证补划基本农田与占用的比较,比较在数量、质量上是否不降低;局部对规划的修改是否对其整体目标的实现有何影响等。

(五)耕地补充方案是否可行。主要论证补充的耕地与占用的相比是否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补充耕地资金是否纳入工程投资预算等。

三、实地踏勘论证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 避免“形式”踏勘

实地踏勘和论证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廣、政策性强、要求高、任务比较繁重的工作。只有通过开展扎实的工作,确保实地踏勘和论证工作不走过程,不注重形式,才可以发挥出实地踏勘及专家论证的重大意义。如若把踏勘当做游山玩水,走马观花,缺乏责任心,不仅是徒劳一场,更加是浪费了人力、物力和财力。

(二)加强耕地保护的论证

在确保项目集约节约用地的前提下,尤其要加强耕地保护的论证。今年,国土资源部出台了“关于强化管控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的通知”(国土资发〔2014〕18号 ),文件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坚守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的最严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在踏勘论证阶段尽量引导建设不占或少占耕地,后备耕地资源不足的地方相应减少新增建设占用耕地,切实增强保护耕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规范踏勘论证程序

踏勘论证过程中应严格规范论证程序。踏勘论证需要经过多道工序和环节,涉及多部门、多方面,哪个部分出了问题都会影响成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因此,我们应严格按照国土资厅发〔2008〕 41号文件中对踏勘论证的程序安排,使该项工作规范有序进行。

(四)强化前期踏勘论证

篇5:环评现场踏勘流程[定稿]

一、现场踏勘流程

1、目的与作用

现场踏勘是环评工作工作的基础,以此获得第一手资料和直观认知并辨识建设项目选址与周围环境相关规划的协调性,同时对环评工作的进一步开展确立基本前提。

2、踏勘方式

a)查阅资料,去现场前查阅资料,对拟踏勘地点有初步了解(电子地图、三维地图、Google Earth以及附近做过项目图件)。

b)现场察看,自己在现场实地观察,测量,必要时进行拍照、摄影(工具:测距仪、相机)。

c)与业主座谈交流,了解相关信息(如项目附近村名、组名,河流名称,周边空地规划用途等)。

d)走访农户、项目所在地地方官员等,掌握相关资料(区域规划、环保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相关资料)。

3、项目现场踏勘主要内容

a)项目地点、厂界范围、建设规模、性质等。

项目地点,指项目所在地州市、县(市)、乡(镇)、村或开发区行政所在地名称;厂界范围,指项目规划建设区域的长宽范围和四至。范围要在确定主要参照物(定点)的基础上,依据现状或地形进行确认;建设规模,包括项目建设总规模和分期规模、发展规划 项目性质指新、改、扩、迁建等,原有项目所在区域地点;项目周围其它企业情况,其他工业企业所处位置、名称、生产销售何种产品、规模、排污情况。

b)了解项目区域产业定位、经济社会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环保规划。c)项目规划建设区域的自然条件:包括规划建设区域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土壤等。水文地质踏勘应主要了解项目规划建设区水源保障情况,项目取水来源、排水体制、纳污河流;并对主要水源进行实地察看,了解周围主要水体及纳污水体的水文特征、重要水工设施的运行规律等(闸口开闸、闭闸及泵站开关情况),水源保护区范围、水源取水口位置、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范围、取水量等。

关于涉及到新设置排污口项目,还需得到河道管理部门及水行政管理部门同意。

d)土地利用现状:包括土地利用类型、性质,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开发利用程度等。土地利用现状应以最新变更的数据为依据,有定点图、相关规划文件。e)项目区域规划建设的基础设施:包括与项目建设有关的已有的水利、交通、电力、林网、污染集中处置、集中供热等基础设施的现状,以及正在建设或拟建且落实了建设资金的基础设施的情况,规模、能力等信息;因分期建设,规划要求的暂未配建的计划建成时间、规模等;与项目有关的设施目前及拟有的能力、余量等信息。需要了解集中供热及供热管网建设方案和计划、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和服务范围、污水收水管网建设进度。借助其环评报告、验收监测报告了解基本及运行情况,明确现状用量、余量。

f)项目周围其他主要设施等的建设内容:包括主要的工业企业、居住、学校、办公等工程情况,农田水利工程、基本农田情况,田间道路工程和其它工程等,必须记录具体名称、距本项目距离、范围、规模、有关污染情况等基本信息。周边建筑物、施工场地的隔离设施。

g)交通状况:主要了解项目规划建设区内和项目规划建设区附近的道路、航道级别,车流量以及是否属于交通干线等情况。

h)林网建设状况:主要了解项目规划建设区内和项目规划建设区附近的林带类型、绿化方案,林网密度、绿化带长度、宽度等范围,林带及绿化规划等情况。

4、现场踏勘记录

踏勘人员在踏勘过程中要做好记录和录像工作,踏勘工作结束后要将项目现场踏勘记录存档,并将现场特殊情况向部门经理报告,发现的问题及时与其他员工沟通。注意点:

(1)关注周围敏感目标(方位、距离本项目最近距离、规模)

(2)对于房地产开发项目,需特别关注周围工业企业产污、排污情况、卫生防护距离设置情况(尤其是厂中厂相关情况),涉及项目地块紧邻加气站、加油站、高压线、移动通讯基站等项目,需及时跟领导反馈相关信息。

(3)对于不在工业园建设的工业项目,涉及到卫生防护距离范围内有居民点且居民点暂无拆迁计划的,或者项目周边紧邻居民点的,也需尽早跟领导反馈。(特别是太仓的喷漆、喷粉以及酸洗表面处理项目)。

现场踏勘记录表(见附表)

二、与业主交流技术要求

1、做好前期准备

与业主现场交流或电话交流前,可以事先根据项目可研、申请报告以及申报表得到的信息:查阅资料或向其他技术人员请教,基本了解项目的工艺流程和产污情况。

分析总结归纳已有资料(可研、申请报告),预计环评进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需要涉及的资料,对已有的资料如果有疑义,可以一并列出提问,但是尽量避免向业主重复要资料。除做好提咨外,在工作笔记上列清需向业主提问的问题,为技术交流做好充分准备,应根据项目实际一次提咨,一次交流结束所有问题。

要求做到:提资简单明了,针对性强;交流提问有的放矢,条理性强;可以一次完成的不做两次。

2、交流主要内容

主要根据环评中要求内容及分析进行展开,重点为提咨中未说明的,而环评中又必须明确的内容。

注:一般业主提咨回复未必能达到所要求的深度和范围,交流的时候可以针对此方面延伸说明。a)建设项目的基本内容

项目总投资组成、土建组成及时间安排、职工人数、工作制度等; 周围河流、道路、山谷、行政区划的具体名称;

改扩建、技改项目企业现有情况(产品、规模、产污环节、产污量、处理工艺方式、排放情况)现有项目环评报告;近期排污申报表;

现有环保设施设计文件及图纸;

环保设施验收监测报告及近期环境监测报告; 环保局下达的污染物总量文件。以新带老、总量控制情况。b)厂区的平面布置

根据提供的平面图(没有平面图就现场提问记录,自己绘制,尽量让业主绘制),理清主要生产装置、公用工程、储罐区、危险化学品库、环保工程(废气处理装置、污水处理站等)、污染源、行政设施及生活设施的布置方向,位置等。主要生产装置在车间的布置情况,距离厂界距离,排气筒位置。(可让业主提供车间平面布置图,如果车间为多层,需分层提供)。厂区排污口数目、位置,排水体制。

项目接管污水处理厂情况(工艺、纳污河流、运行情况、有无余量)。c)生产方案的安排

生产线的布置、组成(含设备),所在车间,生产的产品及使用的方向。注:(印染、喷漆等项目)需说明项目产能与设备匹配性。d)生产工艺流程

各工段工艺说明、物料平衡、水平衡,原料、产品有无有毒有害物质,其毒理特性;每步工序使用原料、投加方式、投加量、使用及控制设备、方式,操作位置要一一对应,产生污染物情况,处置、处理措施。e)污染防治措施

各污染措施的处理量或能力、构筑物尺寸、设备组成、水电汽等能源消耗情况、药剂使用量、进出口浓度、处理流程及原理、处理各单元效率、处理工艺控制技术条件、参数等。

f)公用工程及配套工程:水、电、汽、特种气等;

储运情况:有 无易燃易爆物品、有无防爆储罐或槽车;原料规格及厂内最大贮存量、周转情况等。

明确各个储罐的容积、结构(拱顶还是浮顶)、材质以及储存要求(保温还是常温常压)。

g)清洁生产:节水、节能、废物利用等措施,尽可能详细的生产工艺、设备、能耗、物耗、污染物处理等方面的先进性资料。

篇6:现场踏勘注意事项

辽住建发〔2014〕4号

第一条 为规范施工许可现场踏勘工作,依据《建筑法》、《建筑工程施工许可管理办法》、《辽宁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管理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本省区域内从事各类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的建造、装修装饰和与其配套的线路、管道、设备的安装,以及城镇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的施工,建设单位在申领施工许可证过程中,建设主管部门进行现场踏勘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的现场踏勘,是指施工许可颁发机构(以下简称颁发机构)委派相关人员,对施工现场开工状态进行现场确认,对是否符合开工条件进行现场勘察。

第四条 省级施工许可管理部门负责对全省现场踏勘工作的监督指导。市级施工许可管理部门负责对全市现场踏勘工作的监督管理。各级颁发机构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现场踏勘工作的具体实施。

第五条 各级颁发机构应自受理施工许可申请材料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指派工作人员进行现场踏勘。现场踏勘人员不得少于两名,应在踏勘前将时间安排告知建设单位,并通知其准备好相关资料。现场踏勘时,踏勘人员应当场出示执法(工作)证件。

第六条 踏勘人员应如实记录现场情况,认真填写《工程现场踏勘情况记录表》(见附件,以下简称《踏勘表》)。《踏勘表》一式两份,建设单位和颁发机构各执一份。

第七条 《踏勘表》分为正常申请和补办申请两种情形,踏勘时项目尚未开工的,按正常情况办理;踏勘时项目已经开工的,按补办情况办理。踏勘人员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对应的表格进行填写。填写完毕后,经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和踏勘人员当场签字确认、建设单位盖章后生效。第八条 踏勘人员应对现场进行拍照,照片应能清楚反映现场全貌和规划区域内地貌状况。照片中应注明或体现拍摄日期和项目名称。

第九条 《踏勘表》和现场照片共同组成施工许可前置要件,若施工单位为辽宁省外施工企业,还应附《省外施工企业市场现场联动检查单》,一并上传至施工许可管理信息系统后,归入施工许可审批卷宗存档。

第十条 申请踏勘的项目现场应具备施工条件,需要拆迁的,拆迁进度应符合要求。经踏勘发现存在下列情况之一的,认定为不符合踏勘要求: 1.现场周边未按规定设置合格的围挡; 2.未对各类地下管线制定安全保护措施;

3.施工现场空中区域存在高压线等空中架设障碍物,且未迁移或未采取防护措施;

4.因施工活动可能给毗邻建筑物造成影响的,未制定安全防护措施; 5.施工现场供水和排水、供电以及施工道路不满足施工要求; 6.申请人隐瞒有关情况或提供虚假材料; 7.其他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行为。

第十一条 对于不符合踏勘要求的,踏勘人员要一次性告知建设单位需整改的事项。建设单位整改合格后,可以申请复勘。

第十二条 对于踏勘中发现的违法开工项目,应责令停工,并移交相关执法部门依法履行处罚程序,同时将有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记入不良行为记录。履行上述程序后,建设单位可申请复勘。第十三条 现场踏勘工作应遵循高效、便民、公开的原则。踏勘人员要对现场踏勘结论负责,要依法行政,严格遵守廉政纪律,真实、准确记录现场情况,不得弄虚作假、徇私舞弊。

第十四条 踏勘人员有下列行为的,依据行政许可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1.踏勘工程不符合开工条件,未经整改确定为合格;

2.对违法开工项目,未按本办法第十二条规定进行处理,却按正常情况办理;

3.设置其他不合理前置条件;

4.无故拖延时间,未在规定办理时限内进行现场踏勘; 5.对不符合开工条件的,未一次性告知需整改事项; 6.其他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行为。

第十五条 市级建设主管部门应不定期对本行政区域内现场踏勘工作进行抽查,并将发现的违法违规踏勘问题及时向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报告。第十六条 各级建设主管部门可以根据本办法,制定本地区工作程序,并健全监督机制,向社会公布监督电话。

篇7:工业总图现场踏勘与调研要点

现场踏勘和调研是总图设计的前导性工作, 总图设计人员通过现场踏勘工作可以更为直观地了解厂址的周围环境、地形地物、地貌特征、建设条件等现状情况, 有助于总图布局和竖向设计方案的构思与成型。同时, 经过现场调研和踏勘还可以进一步完备设计基础资料的收集, 加深设计人员对地形图、规划图等图纸资料的理解, 降低因资料不全、理解偏差等原因造成设计缺陷的几率, 对总体方案水平和保证设计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

2 工作目标

现场踏勘和调研工作的基本目标是对现状的调查和了解, 通过观察和收集原始资料, 并对比实际情况与书面资料的差异, 将与设计相关的内容整理汇总, 最终形成现场踏勘报告, 用以提高设计工作的有效性, 为后续工程设计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依据。

3 工作流程

现场踏勘和调研工作的流程包括准备工作、现场踏勘、资料收集、形成报告4个阶段。在现场踏勘和调研前, 应准备一些基本的资料和工具, 主要的工具包括照相机、皮尺、纸笔等。资料主要包括纸质现状地形图、老厂区的总平面布置图、区域规划等。准备工作的充分与否将直接影响调研工作的成效。

现场则应做到“一看二问三记录四整理”。“看”主要指现状和特殊点;“问”指通过沟通和询问了解想知道的资料;“记录”则是对一些重要内容进行记录, 以便于查询;“整理”则指对资料进行汇总并分析。现场获得第一手资料后, 还需要收集其他相关的图纸资料, 在对基础资料进行充分的分析整理后, 形成最终的报告。现场踏勘与调研有助于设计人员形成直观印象, 可加深设计人员对项目的理解, 避免出现脱离现实的设计。而资料的收集是基础, 收集工作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参考依据, 使得设计有所依托, 避免设计的空泛。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完善是重点。最后所形成的报告则是对踏勘工作的总结, 也是对后续设计过程有效性的重要保证。

4 工作内容及要点

工业项目的现场踏勘工作通常包括两部分, 其一是工业企业的老厂区, 其二是项目的建设厂址。这两部分意味着企业的今天和未来, 只有对今天的充分了解, 才能有助于对未来的展望。

4.1 生产现状调研

工业项目总图设计工作需对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有一个明晰的认识, 尤其是工业企业物料的储运设施、生产组织模式、生产管理习惯等要素。这些因子对厂区的总平面布置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生产现状的踏勘调研过程中, 总图设计人员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 企业的对外运输方式:原材料和成品采用何种运输方式运输, 各种运输方式所占的比例, 对外运输是自主运输还是依托社会化运输力量解决等。

2) 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企业的产品种类和样式、企业的生产组织模式是对象专业化还是工艺专业化, 储运系统是分散还是集中管理, 未来的生产组织系统规划情况等。

3) 原辅材料仓储:原辅材料的种类和各自的供应方式、现有规模下的原辅材料年用量、仓储周期、仓储方式、仓储设施面积以及装卸工具等。特殊物料的种类、品名、储存周期和方式等。

4) 成品仓储:成品的种类及年产量、储存方式, 以及储存设施面积、储存周期。

5) 生产工艺流程:现有厂区的布局模式、产品生产工艺流程、物流流线和搬运方式等。

6) 存在问题: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设施布局或组织过程中不合理的地方。

7) 规划设想:规划的生产纲领、技术水平、产品结构和生产组织等。

4.2 建设场址踏勘

建设场址踏勘前最好先取得区域规划图、地形图和红线图资料, 并对规划图和地形图资料进行初步的研究分析, 据此确定现场调研的关注重点, 通常情况下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周边地块:了解地块周边的规划实施情况, 并与规划图对比是否有出入, 同时了解周边地块的建设和布局情况, 重点关注对本项目规划有影响设施的情况。

2) 项目用地:项目用地地形地貌的特征, 以及沟渠、山体等特殊地形的现状位置与地形图是否相符, 用地内是否有拟保留的古树名木等。

3) 特殊地物:场地是否有待拆迁建构筑物, 地块内是否存在高压线、地下管道、通信发射塔等设施, 并初步了解这些设施的处置方式和可能性。

4) 基础设施配套:园区基础设施配套情况, 包括污水处理站、变电所、给水设施的能力和建设情况。四周道路、水、电、汽管网的建设情况, 哪些设施已经建设, 哪些设施还处于规划阶段。

4.3 相关资料收集

现场调研的重点在于资料的收集, 设计工作的开展基础就是相关资料的收集, 对于总图专业而言, 需收集的基础资料繁多, 大部分涉及到外部的规划建设资料, 主要的资料通常由规划建设部门提供,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项目用地的上位规划, 包括区域总体规划、控制性详规等。

2) 地方法律法规的规定, 比如各地区的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或停车位配建要求等。

3) 项目用地资料:红线图、地形图、规划图等。

4) 市政配套设施图纸资料:道路施工图及水电气管线资料等。

5) 规划设计要求:包括容积率、绿地率、建筑系数和交通出入口开设等的要求。

6) 其他资料:防洪要求、常用工程材料、铁路和水运相关资料等。

资料的收集力求全面准确, 对收集到的资料要进行确认, 最好留有提供人的联系方式, 以便于及时查证。若资料收集不全, 应留有清单供业主单位协助收集, 以保证项目设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5 踏勘调研报告

现场踏勘调研结束后, 应针对整个过程所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汇总整理, 并对整个过程进行总结, 形成踏勘调研报告, 作为基本资料的一部分备查或供后续设计人员调阅使用。踏勘调研报告无固定格式, 最好以文字结合图表的形式反映, 踏勘调研报告应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1) 基本情况:项目名称、厂址位置、踏勘人员及时间、报告编制人员。

2) 生产现状调研:现有产品及生产规模, 各车间名称、功能及面积, 现有工艺流程、生产组织模式、存在问题及说明。

3) 场址踏勘:地形图与现状的吻合性、特殊地物、地貌的说明和标注、周边建设情况的介绍、厂址现状照片。

4) 设计必需资料:地形图、红线图、规划设计要点等。

5) 其他基础资料:基础资料的清单和整理。

6) 资料完备性检查表:注明已收集与未收集资料, 保证后续的跟进。

6 结语

设计前期的资料收集以及资料的分析整理是设计开展的重要阶段, 前期资料收集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对整个后续的工程设计阶段有着重要的影响, 后期经常发生的设计错误、返工、不合理等情况很多可追溯到最初的资料收集阶段。为此, 总图设计师应审慎待之, 加强对前期现场踏勘和资料收集阶段的重视程度, 确保资料的完整和有效, 才能保证工程设计的质量。

摘要:简要介绍总图现场踏勘和调研工作的要点, 着重从前期准备、现状调研、资料收集和整理等方面分析了踏勘工作的具体要求和重点, 为现场踏勘和调研工作提供了具体的建议。

关键词:现场踏勘,收集资料,总图设计

参考文献

[1]傅永新, 彭学诗, 杨欣蓓.钢铁厂总图运输设计手册[K].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1996.

篇8:踏勘边界 谈判交锋

在《梳理中苏边界变迁史》(《世界知识》2001年第11期)中我们算的是一笔历史账,说明历史上沙俄是侵略者,中国是被侵略者,这对全面了解中苏边界问题和制定谈判方针策略具有重要意义。可是,此时的边界线是否即有关条约划定的那一条?若是,边界上为什么会发生那么多麻烦?仅1960年苏方自西而东制造的数以千计的边界事件,就足以说明双方对边界线的走向并无认同,而是存在争议。虽然我们确信争议的存在,并且咎在苏方,但必须拿出充足论据。于是,我们又面临了一个新的课题。

和研究边界的历史沿革一样,我们解决核实边界线走向的问题也只能以有关文件为依据。可喜的是,通过各种途径多方查找,初始阶段未能找到的有关条约及其附件陆续收集齐全。根据这些文件,我们到东西两段7300多公里的边界上进行了核对。从1961年夏秋开始,边办的工作重点由文字研究、整理转向实地踏勘、调查。

东段边界大部分由黑龙江、乌苏里江、额尔古纳河三条河流构成,全长3370公里,占东段总长的约80%,而且是通航河流。陆界主要是平原或丘陵,地形不算复杂。外交部和黑龙江、吉林、内蒙古三省区有关部门的同志组成三个班子,于1961年秋沿线进行了实地勘察,并访问了当地居民,目的是弄清黑乌两江航道中心线我侧有多少岛屿被苏方占据。在陆界主要是核对界桩位置和不通航河流河床变化等问题。历时两个月,情况基本摸清。

西段的情况大不一样,3000多公里的边界线大约有2500公里蜿蜒于崇山峻岭之上,其余部分经过的是戈壁荒漠,沿线多为无人区。当年勘界立桩时,很多地段由于山高势险,只能从远处"指山为界",特别是南疆,全线都是高山。1961年夏天,由我带队的几位边办人员背着新编印的《中苏边界条约集》和地形图来到新疆,和自治区的同志们组成两个小组,分赴南疆、北疆执行实地勘察任务。当时我方是有边无防,沿线无边防设施,无道路,也无人了解边界上的情况。除了北疆部分地段尚可顺着边界踏勘外,绝大部分地段只能采取穿插的方法,即从腹地出发一个点一个点地插进边界地带,完事后再撤回原地,或骑马或步行,踏勘一个界点需费几天到一周的时间。除了每人的坐骑外,马队中还有两匹马专驮被褥、干粮和煮饭锅等物,所到之处风餐露宿,有时借住牧民的毡房,每次回到驻地都带回一身虱子。我们还访问了一批哈萨克、蒙古、维吾尔、达斡尔等民族的老边民,他们中有的人还当过清末民初的卡伦兵,有的还能为我们当向导,他们回忆了许多有用的情况。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凡存在问题的重要地段,都留下了我们这批人的足迹。10月中旬山里飘起雪花,两个小组才告别边界,返回乌鲁木齐。这次有计划、有目的的边界勘察活动是有史以来头一次。我们外交部的同志带回了一大批第一手资料,成为澄清中苏边界西段现状和问题的可靠根据。

确定争议地区

1961年底,中苏边界办公室的工作重点再次转向室内,将实地勘察所获取的大量素材,对照条约文件,参照图籍、书刊记载、边民访谈记录以及关于领土问题的国际法准则等等,展开全面、深入、细致的研究工作。结果生成了三条线:条约规定的边界线,苏联地图上标的边界线,苏方的实际控制线。把这三条线标到大比例尺地图上,一目了然的图像便呈现在眼前:一、苏图线在许多地带偏离条约线划在中国境内,有些地方的偏离幅度还很大,两条线中间的地区实际上都是中国领土,但是从准备谈判的角度出发,我们将其称做"争议地区";二、苏方控制线与苏图线基本一致,但在一些地段前者脱离后者偏入我方(个别地方偏入苏方),这说明,苏方甚至越过自己主张的边界线占据着一些中国领土,这些地区也算是争议地区的组成部分。

东段争议地区涉及的主要是江中的岛屿,条约规定应以航道中心线为界,而苏联地图却把边界线标在两江我方岸上,将航道中心线我侧的大批岛屿据为己有。东段全部争议地区的面积为1365平方公里。西段有争议地区19块,总面积约为3.44万平方公里。

和理出一个完整的中俄边界条约文件体系一样,中苏边界争议地区的发现和确定,也是有史以来第一次。这项工作的意义在于:一、清算出沙俄(和苏联)在领土问题上欠下中国的第二笔账,即他们越过不平等条约定下的边界线又占去或划去3.57万多平方公里中国领土(几乎全部由苏方控制);二、揭示了中苏边界现存问题的实质,确定了两国边界谈判的对象。从1964年开始断断续续进行了30多年的谈判,核心内容正是讨论解决争议地区问题。

谈判桌上初次交锋

早在1960年7月博孜艾格尔山口事件以后,中国政府曾于8月和9月两次向苏联政府提出举行边界谈判的建议,苏方先表示无必要,后来又说不反对,但不同意称边界谈判,而叫做"核定某些地区边界走向的磋商"。后来双方就举行副部长级谈判达成协议。

建国以来第一次中苏边界问题谈判于1964年2月~8月在北京举行,中国政府代表团团长是外交部副部长曾涌泉,苏联政府代表团由边防军司令泽里亚诺上将任团长。我代表团成员除外交部苏联东欧司司长余湛、条约法律司副司长邵天任等人外,还包括总参谋部、公安部队司令部、黑龙江、新疆等省区军区和政府部门的负责同志及一批专家,我们边办的三位处长李冠儒、张子凡和我是代表团的顾问。双方共举行了8次全体会议,10余次团长会议,30多次顾问专家会议。

中苏边界谈判是在毛主席的亲自关怀和周总理的直接领导下进行的,从谈判方针到具体做法都要请示周总理,重要的问题还要请示毛主席。我方确定的谈判方针是:肯定沙皇俄国同清政府签订的界约是不平等条约,以分清历史是非;为照顾现实情况,同意以这些条约为基础谈判解决边界问题,条约割去的领土不要求收回,条约规定属于中国而被沙俄和苏联占去或划去的领土原则上无条件地归还中国,个别地方归还有困难,可通过平等协商进行适当调整。这是极其宽宏大度、无可挑剔的主张,但是被苏联方面拒绝,从而在谈判中引发了一场大辩论。

谈判前半期双方主要在两个问题上展开了论战:一、关于条约的性质。我方表示,与当时有关的19个界约都是不平等条约,但考虑到现实情况和两国人民的友谊,中国不要求收回被割让的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而同意以条约为基础谈判解决边界问题。苏方说两国间从未有过任何不平等条约,要苏联承认条约的不平等性目的是为中国将来随时向苏联提出领土要求留下口实。二、关于谈判的基础。如前所述,我方提出以有关条约为基础,界约规定属于谁的就归谁所有。苏方打出的是"三条线"论:条约线不是惟一基础,历史形成线和实际控制线也是谈判的基础。我方进行了有力批驳,指出俄方的做法完全是大国沙文主义、领土扩张主义的表现。

谈判的初步成果

在这轮谈判中双方还是做了几件有重大实际意义的工作。其一,交换了地图。双方提交对方的地图,标明了各自主张的边界线,把两条线加以对比,便显示出三四万平方公里的争议地区。此前,关于争议地区的存在只是我们单方面的看法,现在第一次摆上了谈判桌,成为谈判双方必须面对的现实。

其二,讨论了东西两段边界线走向,并就东段大部分地段取得一致意见。苏方同意考虑中方关于通航河流以主航道中心线、不通航河流以河道中心线为界的原则,表现出一点松动。对西段双方只是初步陈述了各自的论据,未做进一步讨论,故未形成共同见解。

谈判结束时,双方同意下一轮谈判在莫斯科举行。不久后赫鲁晓夫下台,苏联新领导坚持奉行反华政策,双方没有再提重开谈判的建议。

前面所列各项具体结果,都是在顾问专家一级的讨论中取得的,未形成双方代表团的协议前面所列各项具体结果,都是在顾问专家一级的讨论中取得的,未形成双方代表团的协议。但仅就解决边界问题而言,这轮半年谈判起到了摸底的作用,其成果超过了1969年~1977年第2轮的8年谈判,为1987年开始的第3轮谈判最终解决中苏边界问题打下了基础。

篇9:现场踏勘注意事项

1 受理资料复核

建设项目委托验收监测时按照环境监测部门的具体要求提供了相关的资料, 其中包括: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报告表、登记表) ;环保主管部门对建设项目的环评批文、试生产审批;排水许可证、固废、危废委托处置协议;生产概况、主要污染源及治理设施登记表;建设项目环保管理文件;项目平面图。

项目负责人在接到建设项目的验收资料后, 应及时审阅, 对其中的环评内容与建设方填写的实际生产内容进行复核, 找出差异点, 对有疑问的地方做好标识, 并根据已有资料拟定初步监测方案, 在现场踏勘前做到“心中有数”。

2 主体工程勘察

进入现场后, 项目负责人首先应对主体工程进行勘察, 对建设项目的生产内容进行了解, 勘察内容主要包括:

2.1 生产规模:

通过现场询问了解建设项目的建成时间、投入试生产时间、实际总投资、环保投资、占地面积、建筑面积、绿化面积、职工人数、生产班制、实际生产负荷等。

2.2 生产工艺流程:

根据建设方的现场讲解, 并参照厂区内各车生产间实际生产设备的放置情况对各生产环节进行确认, 重点察看其中的产污环节, 并对辅助生产设施的安装位置、使用方式、使用频次进行勘察。

2.3 主要原辅材料:

原辅材料的使用情况可以体现产品的产量, 并且原辅材料本身会以各种形式作为污染物排放, 对原辅材料成分进行核实是分析主要污染物的重要依据。

3 环保设施核查

在了解主体工程后项目负责人需对各项环保措施的落实情况及运行情况逐一进行核查, 主要的环保设施有:污水治理设施、废气治理设施、隔音减振措施等。

3.1 污水治理设施核查:

首先确认污水来源, 包括生产废水、生活污水及雨水, 其中生产废水需确认排放源及主要污染因子, 根据建设方提供的雨污水走向图核查每路生产废水, 并确认是否有车间处理设施;其次查看污水治理设施处理流程, 确认其是连续或间歇处理排放、处理周期及水量;最后确认污水外排口, 查看污水治理设施正常运转时外排口是否有流动水以及无雨状态下雨水口是否有流动现象。

3.2 废气治理设施:

根据建设方提供的资料, 确认各生产工艺废气的来源 (包括生产工艺和设备) 以及主要污染因子, 核实废气是否为连续排放, 废气处理工艺是否与申报内容一致, 并对各废气排放口的排放风量、出风口直径以及废气排放管道高度进行记录。

3.3 隔音减振措施:

对照项目平面图核对各声源设备的具体安装位置、数量以及运作时间, 是否安装有隔音减振设施, 并做好记录。

4 采样方式和布点位置确认

在具体了解建设项目各项生产及环保设施后, 应细化各类污染物的采样方式和布点位置, 为之后的现场监测做好技术准备。

4.1废水采样:

生产废水应根据排放源和污水治理设施处理流程进行布点, 其中一类污染物需在车间或车间设施排放口监测, 并对污水处理设施进、出口监测。生活污水可于厂区污水监测井采样, 作为全厂废水的考核依据。对有明显生产周期、污染物排放稳定的项目, 采样频次为2~3个周期, 每个周期3~5次。对污水间歇排放的项目应视具体情况而定。

4.2 废气采样:

废气采样多为高空作业, 项目负责人应为监测人员选择安全可行的采样方式。有组织废气采样一般于废气排放筒的直管段开设采样孔, 避开变径管、弯头和管道接口, 采样孔内径至少5厘米, 平时盖板封堵。有条件的项目应搭建固定采样平台、扶梯, 外设围栏。无组织废气的监测应于项目边界布点, 并根据建筑物位置、风向选择具体点位。

4.3 噪声采样:

项目边界噪声应于项目边界外1米处监测, 高于地面 (或围墙) 1.2米, 选择项目声源最大处布点。现场勘察时应注意项目周边是否有敏感点, 可根据环评和环保主管部门的要求对受影响的敏感点进行布点采样。

5 监测注意事项告知

在完成以上各项实地勘察后, 项目负责人应向建设方告知监测注意事项, 其中包括:

5.1 验收监测期间建设方应正常生产, 生产负荷至少达到75%, 相关生产设备及治理设施应正常运作。

5.2 确定监测时间后, 建设方应提前准备电源、接线板, 并开启废气采样孔, 确认采样平台等辅助设施的安全, 如需登高, 则另备安全绳索。

5.3 建设方应协调内部各相关部门配合现场采样工作, 以提高现场工作效率。

6 结语

现场勘察是项目负责人与建设项目进行实地“面对面”的过程, 每一个建设项目都有其各自的特点, 现场勘察时应找出重点, 并进行有序而规范的实地勘察, 将使项目负责人在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信息, 为后期建设项目的验收监测工作做好铺垫和衔接, 更为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篇10:现场踏勘注意事项

一、前期踏勘对费用测算的重要性

由于地面物探涉及的范围较广, 往往都是在方圆几百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开展物探地震采集工作, 不同的地表条件、自然环境、群工矛盾、法律法规等都对物探采集成本有很大的影响, 特别是在海外从事物探野外采集工作, 项目组织的好坏及效益情况, 不仅仅是队伍的施工水平问题, 还应该与施工前的精细踏勘及由此采取的针对性的施工措施及组织形式有关。从我队近几年承担的国内、国外物探项目来说, 项目前期的踏勘工作尤为重要, 踏勘工作细致与否与项目最终经济效益有很大的关联度, 是项目投标决策、费用测算的依据及做好项目及控制项目成本的关键。如我队2003年实施的印尼三维项目, 合同野外采集工作量290 KM2、施工面积410KM2、12700个物理点, 工区地形沼泽占40%、原始森林占40%、浅海 (<15米) 占10%、村庄、农田、山地、城镇占10%。该项目如在国内实施, 项目野外采集时间一般在2~3个月左右, 但该项目野外采集历时近一年且项目经济效益不明显, 原因在于除印尼政府的腐败和不作为、分承包商的贪得无厌和印尼员工的素质低下影响项目效益之外, 在项目实施初始, 踏勘不足导致对合同要求认识、HSE等理解有差异也是影响项目野外采集进度的重要因素, 因此, 我们认为在物探野外采集工作中应高度重视前期踏勘探工作, 对照费用测算要求, 通过收集、整理、分析、消化, 充分利用前期踏勘资料提高物探成本测算的准确度, 可以做到尽量规避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经济风险, 提高项目经济效益。

二、项目费用测算对前期踏勘的要求分析

物探项目费用测算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 要求测算人员既要懂经济, 又要对物探专业基础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测算人员测算之前除与技术人员进行沟通之外, 前期踏勘资料是测算人员的重要参考依据, 是提高测算准确率的关键, 前期踏勘资料中一般应包含有如项目工区概况、工作量、物理点、人员设备预计投入等信息, 之外还应包含有对项目成本有重要影响的项目技术及施工难点, 以勘探西北分公司塔中三维项目投标费用测算为例说明前期踏勘对成本测算的影响, 该项目甲方招标工作量248.14KM2、炮数19256个、要求采集接收道数3840道、覆盖次数120次, 经过我队前期踏勘, 发现项目的技术难点及施工难点如下:

1、技术难点

(1) 项目三维地震勘探最重要的地质任务是预测礁滩相带展布特征、寻找礁滩相储层和岩溶储层, 因而对地震采集资料的分辨率及保真度要求高。

(2) 项目勘探目的层埋藏深度大, 要求浅、中、深层均能得到较强有效反射波组的同相轴;主要目的层石炭系、志留系、奥陶系反射系数较小, 反射能量较弱, 并且随埋藏深度增大地层吸收衰减增大、目的层信噪比变低, 尤其在构造主体部位下古生界的反射杂乱, 落实构造形态困难。

(3) 该区以规则、不规则的沙丘为主, 巨厚沙层对地震波高频成份的吸收衰减严重, 激发接收条件较差, 使得主要目的层 (T72附近) 主频要达到22-25Hz的要求难度较大。

(4) 低速层厚度变化较大, 一般在2~22m之间, 根据解释结果计算, 在个别大沙丘地段潜水面埋深可达40m, 表层的剧烈变化使得静校正问题突出。

(5) 面波等干扰波十分发育,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地震记录品质。

2、施工难点

(1) 工区地处沙漠腹地, 无通讯信号, 交通条件差

工区远离城市, 后勤保障主要依靠车辆从沙漠外围运送食物、油料、材料等, 工区外围能利用的仅有沙漠公路, 在沙漠区根本没有交通公路, 施工时需沿测线推路作业, 后期风季来临, 经常掩埋生产通道, 使得生产、生活物质供应困难。

(2) 动用设备多、人员多

项目三维采用的小滚动距三维观测系统占用资源量大, 三维勘探投入的人员、采集设备和运输车辆多, 施工现场点多面广, 生产组织、人员和设备管理难度大, 需要合理的生产组织。

(3) 钻成井有一定难度

采用85-G高能炸药激发, 钻井孔径粗, 沙漠地区表层松散, 容易塌井, 成井困难, 对钻井工艺要求高。

(4) 大钻、天气及其同工区单位施工对资料的影响

首先, 东部有中石油的中古19等井正在钻井及压裂测试, 同时本次三维有二个地震队同时进行资料采集, 生产中会相互产生干扰, 给双方的采集工作、施工组织都会带来一定的影响。其次, 工区仅有的一条沙石路正位于我队施工区域内, 交通流量极大, 影响资料采集。另外, 春季大风天气及沙尘暴对资料品质有一定的影响。

(5) HSE工作要求高

沙漠区HSE要求高:施工前期天气寒冷, 早晚温差大;后期风沙较大, 沙尘暴发生频繁;恶劣气候对人员、设备影响较大, 给野外正常施工带来一定影响。

据此, 结合踏堪资料中确立的技术难点和施工难点, 我队组织技术人员及施工分队提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并确定项目日平均定额炮300炮、预计动迁期0.5个月、预算工期2个月, 人员预计投入正式工120人、季节性民工1086人。具体参数如下:

由此可见, 费用测算的基础参数不仅仅由甲方提供, 还必须依赖于通过前期踏勘获得的工区概况预计测算参数, 因此, 具体测算人员要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参与到踏勘工作中, 结合项目招标要求及前期踏勘对费用测算的影响因素, 对前期踏勘提出具体要求, 参照动复员费用、直接材料费 (含燃料) 、人工费用、其他直接费用、期间费用、项目税金等项目费用测算构成, 逐项分析前期踏勘资料, 从而对项目费用进行尽量符合实际的预算。还是以勘探西北分公司塔中三维项目投标费用测算为例说明前期踏勘对费用测算的影响如下:

1、动复员费用测算

动复员费用测算主要是了解人员及设备的动复员费用, 要求在前期踏勘中通过实地记录或通过询价的方式获得测算依据, 记录踏勘往返费用测算人员动复员费用, 通过以往经验或询价测算设备运输费用。海外项目同时要考虑进出关等费用。

根据踏勘资料了解到的当地劳动力需求状况、价格及我队实际人工成本水平, 确定该项目启动费用中职工工资按2100元/人月、民工工资按1500元/人月计算, 人员动迁费用按往返1600元/人月、设备按预计投入90辆车往返9200Km计算。

2、直接材料费 (含燃料) 测算

直接材料费 (含燃料) 费用的测算主要是测算物探野外采集所需的主辅材料、高值易耗品材料摊销等, 因此在前期踏勘过程中要具体了解项目工区所在地水电价格、汽柴油等燃料价格、84#85#购买手续及购置费用、辅助材料 (被复线、磁带、记录纸等) 价格、住宿及租房等费用、食物等日用品购置途径及价格、以及其他必需的消耗材料价格情况调查等。

根据前期踏勘资料了解的该项目工区施工难点“工区远离城市, 后勤保障, 投入车辆多, 动用人员多”等, 结合踏勘所了解的材料市价及预计使用量, 我队预算了主要材料费用、燃料费用、其他材料费用;对摊销材料, 按照材料预计使用年限及项目实际使用时间测算了项目应摊销额。之外, 考虑到工区钻成井有一定难度, 测算时应充分考虑增加柴油用量、钻井相关辅助材料 (如泥浆粉等) 。

3、人工费用测算

对人工成本进行测算, 在前期踏勘中要了解项目按照预计组织形式及地表条件等所需要的人数及人员安排, 要了解高中低人员工资收入水平、雇佣人员待遇和有关注意事项、项目所在国法律法规规定的当地人员比例、自带人员须注意事项和工作许可手续等。同时要了解合适的施工季节, 避开不利于野外施工的期间, 缩短野外施工时间, 从而达到节约经费的目的。

在物探野外采集中, 人工成本是主要费用之一, 所以, 对人工成本的预算一定要进行细致的市场调查, 使之尽量符合实际。

4、其他直接费测算

前期踏勘中需要了解影响其他直接费的因素有代理商信用度评价、代理商费用情况、分承包商能力及费用情况、钻机等设备租赁途径及费用情况、检波器等采集仪器租赁情况、运输设备租赁情况、国家及当地政府勘探许可手续、土地及赔偿方式、当地赔偿标准;根据测量实测的障碍物分布情况, 提前与有关部门联系落实光缆、军用设施、文物、涵洞、桥梁、河流、重要建筑及其他地下、地表设施, 设计合理的炮点偏移并及时报告甲方, 以合理避让和采用相应的安全预防措施。

了解影响其他直接费用的因素还应该重点关注HSE费用情况, 特别是海外项目中应关注危险品的购置及存放地点的选择、营地建设标准、对应急预案的要求及投入要求、工区内是否有自然保护区等特殊区域、工区内适合的通讯方式及设备等情况。

据此, 我队对塔中三维项目其他直接费测算如下:

5、期间费用测算

期间费用测算主要是依赖于定额情况进行测算, 前期踏勘主要是了解当地消费水平情况、当地金融市场状况及利率水平等影响期间费用测算的因素。

在期间费用测算中, 还应该考虑不可预见费用测算的标准问题, 一般按照定额测算, 海外项目应参照同类型项目测算。

6、项目税金测算

前期踏勘中, 在满足国家法律法规的基础上, 要与甲方沟通了解项目税务安排, 减少项目税务风险。对于海外项目税收必须要调查清楚, 如劳动力税收、保险税、项目增值税、所得税、现金使用税、最终款返回税等相关情况, 同时要做好税务筹划工作, 合理安排项目国内费用如何在海外项目成本中列支问题。

三、一点认识

物探项目野外采集前期踏勘是为项目选择何种生产组织方式、采用什么样的项目管理模式提供第一手资料, 但项目的成功实施应不仅限于此, 一点认识如下:

1、充分分析物探野外采集项目的地质任务及自身承担项目的能力, 在此基础上明确要求、选择具备专业知识及责任心的人员踏勘。

2、采用合适的项目管理及生产组织形式, 通过分析以往工作方式和实地踏勘调查, 根据当地人文状况、设备资源、社区环境等确定是自行组织生产还是混合组织生产。如选择混合组织生产方式, 选择分承包商应具有能履行法律责任、有实力、守信誉的分包商, 双方的责权利应通过合同严格细化、共同遵守。

3、了解当地的投资环境、风俗民情、法律等。要了解工区气候情况 (年气温变化情况、施工期间气温变化情况) 、民风民俗情况 (主要居民情况、主要信仰情况、主要注意事项) 等。海外项目要了解华人在所在国的地位、危险品管理等特殊行业管理措施、政局等影响项目的实施的因素, 之外特别要了解当地民风民俗, 原因在于一般按照当地的劳动法规定、也从节约费用考虑都要雇佣大量的当地劳工, 在考察时要注意当地法定假日、传统节假日对施工时间的影响, 避免不必要的停待, 从而达到节约费用的目的。同时要与相关利益团体, 如中国驻当地使馆、其他中资机构的联系及沟通工作, 求得理解及帮助。

4、国外项目投资预算标准与国内标准有很大的差异, 在项目前期测算过程中要注意区分差异, 同时要关注汇率风险。

5、加强项目税务研究, 做好项目税务筹划工作, 海外项目有可能的情况下可咨询当地税务代理机构及会计师事务所等。

6、费用测算时要切实注意HSE管理的国内和国际要求的差异之处, 对海外项目要充分测算可能影响费用的HSE管理要点, 如营地建设的标准、野外生活及安全保障等。

摘要:项目组织的好坏及效益情况, 不仅仅是队伍的施工水平问题, 还应该与施工前的精细踏勘及由此采取的针对性的施工措施及组织形式有关。从我队近几年承担的国内、国外物探项目来说, 项目前期的踏勘工作尤为重要, 踏勘工作细致与否与项目最终经济效益有很大的关联度, 是项目投标决策、费用测算的依据及做好项目及控制项目成本的关键。

关键词:前期野外踏勘,成本测算

参考文献

[1]地震勘探原理和方法 (第1版) [M].地质出版社, 1986, 10.

上一篇:高中物理教学设计下一篇:以未来的地球为题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