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复习

2024-07-27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复习(精选15篇)

篇1: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复习

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

一、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求商方法:想“除数×()=被除数”,再根据乘法口诀计算得商。

二、解决问题

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几,和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都用除法计算。

第五单元混合计算

一、混合计算

混合运算,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到右按顺序计算。

二、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1、想好先解决什么问题,再解决什么问题。

2、可以画图帮助分析。

3、可以分布计算,也可以列综合算式。

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一、有余数的除法

1、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在平均分一些物体时,有时会有剩余。

2、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必须比除数小。的余数小于除数1,最小的余数是1。

3、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1)先写除号“厂”

(2)被除数写在除号里,除数写在除号的左侧。

(3)试商,商写在被除数上面,并要对着被除数的个位。

(4)把商与除数的乘积写在被除数的下面,相同数位要对齐。

(5)用被除数减去商与除数的乘积,如果没有剩余,就表示能除尽。

4、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可以分四步进行:一商,二乘,三减,四比。

(1)商:即试商,想除数和几相乘最接近被除数且小于被除数,那么商就是几,写在被除数的个位的上面。

(2)乘:把除数和商相乘,将得数写在被除数下面。

(3)减:用被除数减去商与除数的乘积,所得的差写在横线的下面。

(4)比:将余数与除数比一比,余数必须必除数小。

二、解决问题

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简单的有余数的除法的问题,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余数。

篇2: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复习

目录

第一单元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

(一)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

(一)第四单元表内除法

(二)第五单元混合运算

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第七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

第八单元克和千克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

复习分类:第一部分:表内除法

(一),(二)。

第二部分:万以内数的的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第三部分:混合运算,统计与单位,图形的运动。

第一部分

目标:

1、理解平均分及除法运算的含义,能够进行平均分。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除法之间的关系,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能够比较熟练的用乘法口诀求商。

3、使学生会用画图、语言叙述等方式表征理解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过程,能够运用加法、减法、乘法、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知识点:

1、除法的初步认识:

平均分:含义: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每份分后的数量相同,一样多)方法:分配:(求每份数)。总数÷分的份数=每份数。

包含:求份数:总数÷每份数=分的份数(一个数里包含有几份这样的数)除法的含义: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表示。

被除数÷除数=商算式的读法:被除数除以除数等于商。

2、用乘法口诀求商:一句乘法口诀可以求出两个除法算式的商。

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做除法,乘法口诀来帮忙,口诀中,缺谁谁是商。具体为:

一、明确含义,二、乘法表关系,三、想几的口诀。

四、口诀缺谁,商就是谁。

如12÷3=想口诀三()十二,缺四,商就是四。

3、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读题三遍,2、了解题意,圈数量,找出条件和问题。

3、分析题意,看关键词,4、列出算式,正确计算。

5、带上单位,检验作答。

平均分的两种情况:一种是利用除法的含义:把一个数A平均分成B份,求每份是多少?

A÷B=每份的数量。一种是:求A里面有几个,A÷B=份数。

第二部分

第七单元万以内的数的认识

目标:

1、使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和作用。

2、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读、写万以内的数,理解数位顺序表以及各数位上的数字表示的意义,并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万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

3、使学生学会用万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能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会在算盘上表示万以内的数。

4、使学生认识近似数,体会使用近似数的意义,进一步形成数感。

5、使学生能进行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口算,会在实际情境中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简单的估算,体会估算在生活中的作用。

知识点:

一、数数:认识技术单位“千”,认识计数单位“万’, 数位顺序表。

一个一个的数,10个一是10,一十一十的数10个10是100,一百一百的数,10个100是1000,一千一千的10个1000是10000。数位顺序表:从右往左,依次是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

常见题型:和5000相邻的两个数是()和(),最大的三位数是(),最小的三位数是(),最大的四位数是(),最小的四位数是()。

二、数的组成:数位上的数是几,就由几个这样的计数单位组成。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组成。如4692是由4个千,6个百,9个十,2个一组成。4692=4000+600+90+2

三、数的读法:从高位读起,千位是几读几千,百位是几,读几百,……中间有0读一个,末尾有0,不用读。

四、数的写法:从高位写起,几千就在千位上写几,几百就在百位上写几……,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占位。

五、数的大 小比较:先比数位,数位多的数就大,数位相同,同级数位依次往下比,直到比出大小为止。

六、准确数与近似数:利用四舍五入法去准确数的近似数。去整百,看十位,比5小就舍去,不小于5就向百位进一;去整千,看百位,比5小就舍去,不小于5就向千位来进一。

七、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先去两数相同0,大数化小来计算,得出结果填回0,检验答案保正确。

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目标:

1、理解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培养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经历除法竖式的书写过程,理解竖式中每个数表示的意思,培养学生数学表达能力。

3、初步掌握试商的方法,并能较为熟练的进行有余数的除法的口算和笔算,培养学生计算能力。

4、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

知识点:一表内除法与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在分物体,中存在巧好分完,和分完还有剩下的两种情况。余数表示平均分完后剩下的那部分

余数和除数的关系:余数比除数小。应用非常关键。

二计算。被除数÷除数=商……余数除数×商+余数=被除数

有余数除法的竖式的书写,理解竖式中每个数所表示的含义。

如何试商。掌握试商的基本方法。试商关键点:与除数相乘的积最接近被除数,而又小于被除数,余数比除数小。

三解决问题。

1、有余数的除法和采用进一法解决问题。理解题目关键词。最多,至少。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余数还需要1次,所以商要进1,结果为商+1。有余数的除法解决按规律排列的有关问题。关注余数,理解余数与排列的关系。方法:先用被除数÷除数=商……余数,再利用余数是几,就是排列中的第几个。

第三部分

第五单元混合运算

目标:

1、使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按照运算顺序进行脱式计算。

2、使学生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逐步学会列综合算式解决需要两步计算才能解决的问题。

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独立思考、准确计算、规范书写的学习习惯。

知识点:一看(有、没有小括号),二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三做(准确的计算出每一步的结果),四验(检验运算顺序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一、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一)没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1、同级运算: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到右按顺序计算。

2、不同两级的运算: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二)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二、解决简单的需要用两步计算才能解决的问题。

1、找出条件与问题。

2、分析题意,判方法。

3、列出算式,来计算。

4、检验结果,来作答。

一个问题需要多个步骤才能解决,要相好先解答什么,再解答什么。常见的两步计算题型有:

(1)剩下的平均几次:(A-B)÷C,(2)一共平均分(A+B)÷C

(3)还剩多少: A-B×C(4)连续用去后,还剩多少? A-B-C

第一单元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目标:

1、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学会用调查法来收集数据,学会在分类的基础上用写正字的方法记录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会用给定的统计表呈现和整理数据。

2、通过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体会运用数据进行表达与交流的作用,感受数据中蕴含的信息。

3、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使学生初步体会调查所得的数据的作用。

知识点:

1、学习收集数据的方法——调查法(例1):确定调查的方法,确定调查对象,调查内容、调查方式、呈现数据的方法(统计表)、最后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

2、学习记录数据的方法,体会用正字记录数据的优点。:投票记录数据(数量比较少),画“正”字记录数据(数量比较多)。填写数据:给出正字个数,把记录的结果填在统计表中,(数正字)。

3、数据的分析:

1、共有(),(各个部分的数相加),2、()的最多,()的最少。(从统计表中观察寻找。

3、从中选择()最合适,为什么?(选最多的,因为)你喜欢(),这组有()。(结合自己的实际,填写)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

(一)目标: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对称现象,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能辨认轴对称图形。

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平移现象,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认识初步理解图形的平移,能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对称现象,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理解旋转,能辨认简单图形旋转后的图形。

知识:

1、认识轴对称图形:一个图形,通过对折来判断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对折后,完全重合(左右,上下两部分形状和大小都完全相同),就是轴对称图形,这条折痕叫对称轴。

2、认识平移:沿着直的路线移动(上、下,左、右,斜着),在移动中没有改变大小和方向,只是位置发生了变化。常见的平移现象有:电梯、开窗户、开抽屉等。

3、认识旋转:物体的每个部分都围绕同一个点(或同一条直线)转动。围绕某一点,方向发生了变化。常见的选择现象有:电风扇、手表、直升飞机等。

4、解决问题:折纸剪人,判断折纸中的人是什么现象,给出一半图形,判断。

第八单元克和千克

目标:

1、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使学生初步了解天平和常使用的用“千克”作单位的秤,知道秤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3、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以此为标准估量物体的质量,并能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知识: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质量单位克或千克来表示。

一、认识克。

认识克在生活中的作用,掂量物品判断轻重。计量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做单位,克也可以用符号“g”来表示。感知1克的重量,找一找生活中以克作单位的物品。要称比较轻的物体我们常用天平(常用于称比较轻小的物品)。

二、认识千克。

判断物品的轻重,计量比较重的物品,常用“千克“作单位,千克也可以

篇3: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复习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与三年级在教学内容方面有了一定变化,二年级主要是学习加减乘除,认识角、时分秒,认识方向、分米与毫米等相关知识,三年级在教学内容方面,再次对加减乘除相关知识进行了深化,但是重新添加了长方形与正方形、观察物体、平移与旋转、轴对称图形、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这些知识,教材内容增加了平面图形的一些数学知识,也是几何知识的基础。 另外,三年级对二年级时分秒知识进行了拓展,延伸出24时计时法,单位认识方面有千克与克的学习内容, 对二年级上册统计与可能性相关的知识也进行了延伸与拓展,三年级还增加了分数的内容。

在教学内容衔接方面要基于循序渐进原则。 重视对二年级内容的复习,延伸拓展学习三年级内容。 三年级为1000以内的加减法, 学习时先复习二年级100以内的加减法。 基于时分秒相关知识,继续学习三年级的24时计时法,将钟表的2周记为一天,下午为12点以后,上午为12点以前,新闻联播开始于19:00。 对于三年级增加的平面图形知识,站在二年级角、方向的角度,对长方形与正方形( 四个角都是90度) 、平移与旋转( 方向变动一定角度) 进行诠释。

二、教学方法的衔接,遵循以人为本原则

二、三年级教学也要重视教学方法的衔接。 二年级应该以观察、分析为主,教师选择一定的实物,引导学生加强对角、方向的分析。准备尺子、量角器引导学生学习分米和毫米、角,并结合学生自主观察、小组合作交流等方法,教师有效点拨和指导,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完善知识框架。 对于三年级数学知识的教学,应该更多地鼓励学生动手实践,课前预习、课中动手、课后复习,经过三个阶段,加强对三年级平面几何知识的学习,并充分学习和运用24时计时法。

如“ 平移与旋转”知识的教学,应该以引导学生反复动手、实践与应用为主,结合角度相关知识,平移是同一方向位置的移动,旋转是同一位置角度的变换。 结合生活中的相关事物、现象,进行动手实践与探索应用,在生活中加深对二年级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拓展延伸深入学习三年级知识。做好教学方法的衔接,既需要重视对二年级观察、分析、思考教学方法的继承,也需要全新启动实践、生活运用等教学方法。

三、学习心理的衔接,符合因材施教原则

三年级教学内容相比二年级来说有所加深, 并且新知识与新方法的运用较多,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学生的学习心理压力,部分学生学习基础不好,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有所欠缺,导致在三年级学习阶段感觉吃力,跟不上进度,或者无法与其他学生思维一样敏捷。 基于这些问题,应该全面引导学生实施学习心理的衔接,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实施全面教育和综合素质教育,让每个学生都恢复自信心和自尊心,迎头赶上,勇往直前。

如三年级上册、下册知识“ 观察物体”,讲述了观察物体中一些不同的知识与方法。对于这两章知识的学习,一些立体思维和想象能力较差的学生可能会有畏难情绪,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克服畏难、懒惰心理,鼓励学生积极向上,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与积极性。 采取实物观察、竞赛评优的方法,学生观察、实践与分析,教师给予方法指导和积极心理暗示,以促进学生做好学习心理衔接。

四、学习能力的衔接,强化知识技能原则

结合对学习内容、学习方法衔接的相关分析,了解到三年级数学学习需要学生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学习技能,由此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交流互助能力、独立自主能力、动手实践能力非常重要。学习能力衔接方面,在学生已经掌握的独立自主思考、分析能力基础上,更加强化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同时还需要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合作探究的能力。结合“ 轴对称图形”知识的学习,学生运用裁剪、拼接与对折等方法,再结合连线、测量与对比分析,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以此做好学习能力的衔接,强化学生知识与能力。

总之,小学数学二、三年级衔接教学,应该基于学生认知基础、 兴趣爱好与知识和能力发展实际情况,遵循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践行新课改教学思想和建构主义理念, 一切依托学生知识与能力发展方向,展开科学的小学二、三年级衔接教学策略。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心理、学习能力衔接这几个方面,引导学生建构完善的知识网络,掌握学习方法,培养积极健康的学习心理,提升自主学习和合作互助的学习能力,以此完善学生知识与技能,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

摘要:小学数学是数学学习的基础阶段,也是非常重要的阶段,由于学生在小学阶段智力发育、身体发育迅速,对学生思维、学习方法的引导和调整显得非常重要。由此需要重视小学二、三年级数学衔接教学,以完善学生知识、技能与方法,提升学生学习自信心与自尊心。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心理、学习能力衔接这几个方面探索了小学数学二、三年级衔接教学策略。

篇4: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综合试卷

300 + 400 =32 =880-800 =

50 =30 + 90 =70 =

80 + 50 =620 - 20 =50 + 500 =

1000- 700 = 41 = 30 =

40 =5 + 38 = 150-90 =

140 -70 = 82-4 =24 =

二、用竖式计算

48 =69 =57 =

35 + 254 = 636-276 = 387 + 378 =

503-196 =297 + 66 + 343 =

三、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408 + 297 =414-87 =

四、填空

1.计数器上表示的数是( ),如果在个位上再拨上 1 粒珠,这时的数是( )。

2.四百零八写作( ),六百六十写作( )。

3.○○○○○○

△△△△△△△△△△△△

△的个数是○的()倍,△的个数是的()倍,○的个数是的()倍。

4.在○ 里填上“>”“<”或“=”。

10 个一百○一千760○706

20 毫米○1 分米

5.给三角尺上的直角标上记号。

三角尺上的另两个角是锐角还是钝角?()

6.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1)课桌的高度大约是8()。

(2)右边线段的长是35()。

(3)小玲的身高是138()。

7.先把下面的数按不同要求分类,再把表格填写完整。

五、选择正确的答案,在它后面的□里画“√”

1.(1)416 + 388 的和大约是几百?

700 □ 800 □900 □

(2)592-209 的差大约是几百?

400 □300 □200 □

2.小军从家去学校往西北方向走,他从学校回家往什么方向走?

东北 □东南 □ 西南 □

3.从自己家到学校,小红走的路比小芳多得多,比小英多一些。谁家离学校最近?

小红家 □小芳家 □ 小英家 □

六、解决实际问题

1.每支8元,50 元最多能买几支这样的钢笔?还剩多少元?

2.四个小朋友拍皮球,小明说:“我拍了36下。”小军说:“我比小芳多拍2下。”小芳说:“我拍了9下。”小丽说:“我拍的下数是小芳的2倍。”

(1)小军拍了多少下?

(2)小丽拍了多少下?

(3)小明拍的下数是小芳的几倍?

篇5: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复习计划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对本学期的学习任务基本完成,对计算部分完成得较好,这也是本学期学习的一个重点内容。

总体来看,大多数学生已经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上能认真听讲,积极回答,课后能按时完成作业,及时改错。但也有少数学生惰性强,课上不动脑筋思考问题,写作业效率低,不能主动及时改错。学生在作业上,部分学生较为浮躁,特别是在计算方面,粗心现象普遍存在,经常出现抄错数,写错符号,忘记进位,解决问题列式结果单位括号只写一半等情况。另外还有少部分学生学习状态很不稳定,还需要老师和家长做好思想引导工作。复习过程中,应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在教学方面除了重视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还要注意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分析:

在本册教材中,计算教学的内容是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第二单元、第四单元以及第六单元)。这两部分内容都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特别是表内乘法是学习多位数乘法的基础。因为任何一个多位数乘法,在计算时都要分成若干个一位数和一位数相乘。因此,表内乘法同20以内的加、减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须达到计算正确、迅速。同时,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时经常用到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因此,在这两部分计算教学中,教材安排了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使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些。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复习内容

(一)100以内进位加法法和退位减法,分三个层次复习。

(1)通过实验例子和操作复习100以内进位加法法和退位减法的算计方法,这部分知识学生掌握较好,增加一些简便计算内容。

(2)复习加减应用题分:分总关系,相差关系两大类。以生活数学为题材编写复习练习题。这部分有些个学生数量关系不太明确,要通过复习训练,达到每位同学明确基本数量关系,正确解题。

(3)加减应用题与乘法应用题的联系与区别。复习时应用一些对比题,选择题,使学生明确加减应用题与乘法应用题意义,正确解题。加强两问应用题的练习,为学习两步计算应用题打下基础。

(二)表内乘法

(1)乘法知识部分。乘法口诀、乘加和乘减掌握的比较好。难点是理解乘法的意义。让学生在做题中进一步明确乘法的意义。

(2)乘法应用题,复习数量关系,增加生活中的数学,激发学生的兴趣,主动的学习。部分学生掌握的乘除应用题数量关系不是很扎实,要从数量关系着手,要重点复习“倍数”的关系,让学生通过画图,操作,弄清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几?的解题方法。加强对应用题补条件,补问题的训练,使学生明确数量关系,正确解题。

(三)厘米和米的复习。联系实际明确厘米和米的认识。根据实际的问题去选择合适的度量单位,要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正确运用厘米和米来度量物体的长度。

四、复习目标

(一)梳理知识,使知识系统化。按复习内容把学生已学的知识按三块进行整理。达到数学知识

1、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的进行表内乘法计算。

2、熟练地进行两位数加减计算,熟练计算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3、掌握加减乘基本应用题,分清条件和问题,弄清每一道题的三个数量关系,正确解题。

(二)复习阶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要力求“发展为本,主动参与,重在思维,合作成功,探索创新”的五大目标。

1、在梳理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认真、仔细良好的学习习惯。

2、在梳里知识和巩固知识中让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关注学生差异,保证每个学生学习活动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发挥每个学生各自的特长,发掘每个学生的潜力,促使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提高。

4、复习时要抓主“知识点”,连成“知识连”,形成“知识网”。

5、复习时在学生“求同”的基础上,鼓励“求异”。例如提供数据让学生自己设计不同的问题,自己解答;提供条件,让学生自己选择条件,组成各种问题;联系生活由学生编制数学问题。

五、复习重点

1、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

2、表内乘法

六、复习难点

1.100以内进位加法法和退位减法

2.表内乘法

3.厘米和米的复习

七、复习方法

1.讲练结合,点线结合。(先各个知识点突破,再知识点综合,最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3.逐步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复习时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首先规范各个小组,教给学生如何进行小组学习。

4.进行习题练习时规范学生的书写,培养学生认真仔细书写、检查的好习惯,对速度比较慢的同学多鼓励,为他们订立小目标,逐步提高做题速度。

5.及时反馈,及时订正,使复习确实有效,使大部分学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八、复习措施

(一)教师方面:

1.针对本班的学习情况,制定好复习计划,备好、上好每一节复习课。

2.采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注意知识的整合性、连贯性和系统性,引导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类整理。

3.在抓好基础知识的同时,全面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总结与反思的态度和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4.复习作业的设计体现层次性、综合性、趣味性和开放性,及时批改,及时发现问题,查漏补缺,做到知识天天清。

5.注重培优转困工作,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和态度,与家长加强沟通。

(二)学生方面:

1.要求在态度上主动学习,重视复习,敢于提问,做到不懂就问。

2.要求上课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发言,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

3.要求课后按时、认真地完成作业,及时进行自我反思。

转困措施

1.对各学困生的不同原因,对症下药,从态度、习惯、知识、方法入手,制定不同的目标,目标要小、细、实。

2.将课内课外转化相结合,采用“一帮一”的形式,发动学生帮助他们一起进步,同时取得家长的配合,鼓励和督促其进步。

3.时刻关注学困生,做到课上多提问,作业多辅导,练习多讲解,多表扬、鼓励,多提供表现的机会。

篇6: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期末复习计划

一、复习内容

复习共分为七部分:《万以内数的认识》,《认识图形》,《三位的加减法》,《千米毫米》,《有余数的除法》,《时分秒》,《统计》。本学期所学的“找规律”内容,目的是开阔学生的思路,不作为基本要求。因此,在总复习没有单独安排复习,只是在练习中带着练习。

总复习的编排注意突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在复习时进行整理和比较,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如把数概念、计算和解决问题分别集中起来复习。这样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本学期分散学习的各部分知识,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复习目标

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复习整理的过程,尝试体验一些复习整理的方法,感受复习整理在整个学习活动中的必要性。

2、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正确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包括相应的估算)。

3、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4、认识有余数的除法,知道余数比除数小。

5、发现给定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结合现实生活解决与常见量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6、进一步认识钟表,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1秒、1分、1时的长短;知道1时=60分,1分=60秒。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有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在复习中帮助学生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复习重难点:

1、重点:三位数的加减法。

2、难点:

(1)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和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

(2)量的计量知识。

六、复习措施

1、努力提高课堂效率,认真学习和领会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理清各单元知识要点。在复习过程中查漏补缺,抓学生的薄弱环节。

2、重视基本的计算练习,重视算法交流,重视计算错误原因分析,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

3、避免机械重复的练习,练习设计形式多样,注重从学生生活中选取素材。

4、注重学生的思考、分析和交流,多读、多想、多说,提高学生说理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5、注重分层,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6、加强个别辅导。采用„一帮一“互助活动,成立学生互助小组,让小组之间互相交流。小组与小组之间互相评比,培养优生,鼓励后进生。

7、重视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指导学生做题时要认真分析题意,强调读题--要多读几遍要读明白,强调细心抄写数字,细心计算。

篇7: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期末复习计划

一、复习内容

复习共分为八部分:《解决问题》,《表内除法》,《图形与变换》《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找规律》,《统计》。总复习的编排注意突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在复习时进行整理和比较,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如把计算和解决问题分别集中起来复习。这样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本学期分散学习的各部分知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复习目标

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复习整理的过程,尝试体验一些复习整理的方法,感受复习整理在整个学习活动中的必要性。

2、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正确计算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包括相应的估算)。

3、发现给定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结合现实生活解决与常见量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4、认识重量单位克和千克。

5、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6、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有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7、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8、在复习中帮助学生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复习重难点:

1、重点: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及解决问题。

2、难点:

(1)解决问题

(2)掌握旋转与平移的方法。

四、复习措施

1、努力提高课堂效率,认真学习和领会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理清各单元知识要点。在复习过程中查漏补缺,抓学生的薄弱环节。

2、重视基本的计算练习,重视算法交流,重视计算错误原因分析,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

3、避免机械重复的练习,练习设计形式多样,注重从学生生活中选取素材。

4、注重学生的思考、分析和交流、多想、多说,提高学生说理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5、注重分层,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6、加强个别辅导。采用‘一帮一“互助活动,成立学生互助小组,让小组之间互相交流。小组与小组之间互相评比,培养优生,鼓励后进生。

7、重视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指导学生做题时要认真分析题意,强调读题--

要多读几遍要读明白,强调细心抄写数字,细心计算。

篇8: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复习

一、胸中有全局,工夫下在备课上

教师在复习备课时面对庞杂的知识体系,要立足课标、总揽全局,用好教材,既能由点到面,又能由面到点,做到收放自如。复习过程要有合理安排,避免简单化;复习思维要活跃,避免机械化。要认真分析、对照课标年级目标,找准知识点,关注其前后联系,达到读书时(新授),书越读越厚,复习时,书越读越薄。还必须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研究复习方法,努力制订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认真备好复习课,精心设计练习,提高复习课的质量。在梳理课内阅读知识时,一是引导学生梳理第12册教材中要求背诵积累的内容。另外,“日积月累”也是应完成的背诵任务。自主检查,拾遗补缺。二是进行必背和选背内容的背诵比赛,并让学生说出自己为什么喜欢这些片段,说出自己的理解、感悟。三是要对文学常识、课文重点知识等进行分组归类。如:

(1)文学常识可设计连线题或填空题归类,例:中国的四大名著分别是。

(2)人物特点归类。可以编成连线题或填空题进行练习。例: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我们结识了许多可敬的人如:的李大钊;的张思德;还有的汤姆·索亚;的居里夫人;的怀特森和的周总理。我们需要和书中的人物对话,应该学习他们的高尚品质,陶冶自己的情操。

(3)表达方法可以编选择题进行归类。例:《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课文作者运用了:A.互相呼应表达方法。B.总分总的表达方法。C.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通过归类整理复习,学生才能对知识块形成一个较为系统的认识,从中寻找一些规律,便于巩固、知新,从而初步掌握常见文体的阅读方法。同时,利用所学课文进行词句积累和概括能力训练,提高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成功在课堂,本事显在课堂上

1. 以学生为主。

复习过程是一个信息交流过程,学生是主体,教材是客体,教师是媒体,教师起着沟通学生与教材的作用。复习中切忌喧宾夺主,应该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真正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学中,预习是听好一节课的基础。每节课教师都要根据课标和知识点,提出富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探究。以便做到有目的、有计划地听课,提高复习质量。

2. 以课内为主。

要将问题尽量解决在课堂上,讲要讲出新水平,引出新信息,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面对众多知识,学会放弃,选择重点,将复习内容系统化,比如复习六年级下册第四组时,可将组的训练重点、课文内容和积累运用有机结合,然后将其分割成四个复习要点,生字词语、童话赏析、趣味语文、读写训练。提纲挈领地选择代表性、典型性题目,便于牵一发而动全身,减少琐碎,减轻负担。例如:

拼读下面的词语,并规范、端正地写在田字格里。

此题就将拼音、词语及人文熏陶融为了一体,三个词语中,有生字“魁”,易错的熟字“炼”和“豪”。目的是引导学生认识3000个常用汉字,其中会写2500个,重在训练识字与写字的能力及联系语言环境写词语的能力,提醒学生不能因为紧张的复习而丢弃了良好的书写习惯。还渗透了“早起锻炼”、“学会健体”的情感教育。

3. 以能力为主。

知识和能力二者是密切相连的。知识的存在和增长,的确是能力产生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对某种能力的培养和考核,必须以相应的知识为载体。教师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重点应放在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上。根据内容,巧填关联词。例如:

(1)根据内容,巧填关联词。

凡卡是个没爹没娘的孤儿。在莫斯科当学徒期间,()要干活,()要挨打受骂,他想:()在老板家受罪,()回到爷爷的身边。()有了这个想法,()他在圣诞节前夜给爷爷写信。其实,他哪里知道,()回到爷爷身边,()不能摆脱悲惨的命运。

(2)仿照例子,根据情境填写古诗名句、格言或警句。

例:思念故乡时: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送别时:________赏春时:________思念时:_______

这些题目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名言、警句、对联、歇后语和古诗文等语言材料的积累和灵活运用情况,并让学生在完成相应教材内容的积累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运用。

三、优势在群体,补救落在练习上

复习课应充分体现“有讲有练,精讲多练,边讲边练,以练为主”的原则。在课堂上要多给慢生提供机会。练的内容要“全”,练的习题要“精”,练的方法要“活”,练的时间要“足”,训练应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简到繁。一课一练抓基础,单元练习抓重点,全面练习抓综合。练要练出新花样,做一题,学一法,会一类,通一片。学生通过教师讲,自己练,有常学常新之感,真正达到温故而知新之效。比如在复习课文内容时,可根据不同课文的特点确定“训练点”。如《十六年前的回忆》一课的“训练点”落在“前后照应”的表达上。复习中领悟了这个表达方式的妙处后,可让学生以“往事”为话题进行片段练习,并采用前后照应的写作方法。再如《匆匆》一课中用了一组排比句描写时间来去匆匆,复习时可引导学生进行仿写。

由于个体的差异,学生对所学知识的遗忘是不尽相同的,教师选习题时既要考虑到学生认知结构存在的普遍现象,更要考虑到个别现象,作分类要求,分层推进。对中下生,重在分析指导,通过复习使其弥补知识缺漏,掌握学习方法,从而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对学有余力的优等生,可推荐一些有一定难度的习题、丛书,扩大视野,丰富知识,进一步提高自学能力,从而达到培优补差的目的。

四、关键在落实,提高放在巧评上

复习阶段的首要任务应是教学生不会的。要给学生讲关键、讲方法、讲思路、讲规律,画龙点睛。点评应重点做好以下一些问题的处理与训练:抽查学生的基础知识是否扎实,知识点涉及的一些规律性的问题是否搞清楚;对练习题是否具备变型、互换、转化、重组、自编、改编、延伸的能力,是否具有巧答、妙解、灵活运用的思想方法。如在习作复习中,不在于让学生写的数量多,而在于加强指导与评改,要遵循“多改少写、以改促写”的原则,其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写作规律。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与作文的实践中,积累经验,感悟写作的方法与基本规律,学会作文。复习时,要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多思考,认真地修改自己平时的作文,还可以安排同学之间互评互改,从点评到笔改,一文多改,提高学生自我评价和修改作文的能力。为提高复习的积极性,评讲时可开展系列活动:(1)佳作展评。开辟“复习佳作专栏”,按照不同主题精选优秀习作或精彩片断,引导学生品评欣赏。(2)编选作文。学生将自己小学阶段的习作进行修改后,归类整理成一本自己的作文选。(3)竞赛驱动。可组织专题作文竞赛,如记叙文、想象文、应用文的专题,结合竞赛,进行有针对性的习作辅导和练习。设立奖项,鼓励创新。

篇9: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期末自测题

1.七千三百零九写作( ),八百零八写作( )。

2.最大的四位数是( ),最小的四位数是( )。

3.一袋洗衣粉重500( ),小红的体重是37( )。

4.推抽屉是( )现象;直升机的螺旋桨转动是( )现象。

5.宝岛希望小学有学生912人,其中女生有509人,男生大约有( )人。

6.5千克=( )克 3000克=( )千克

7.在里填上“>”“<”或“=”。

2千克1900克 1000克1千克

400克2千克 800+9002000

56002000+3600 140-8080

8.里最大能填几?

€?<46 €?<32 €?<17

€?<35 €?<38 €?<28

9.在里填上“+”“-”“€住被颉皜鳌薄?

488=6 74=28 3714=23

88=64 567=8 120400=520

10.一件衣服要钉4个纽扣,现在有22个纽扣,能钉( )件衣服,还剩下( )个,至少再买( )个纽扣才能再钉一件衣服。

二、我是小法官。(对的画“√”,错的画“€住保?分)

1.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一千。 ( )

2.7005读作:七千零五。 ( )

3.1个2分硬币约重1克。 ( )

4.百位上的4表示的数比十位上的4表示的数大。 ( )

5.一个五位数比一个四位数一定大。 ( )

6.把20分成5份,每份是4。 ( )

三、对号入座。(5分)

1.一袋大米重50( )。

A.千克 B.克 C.厘米

2.6在百位上的数是( )。

A.6437 B.4670 C.7860

3.拨算珠的运动是( )现象。

A.轴对称 B.平移 C.旋转

4.先计算乘法的算式是( )。

A.34-4€? B.(30-25)€? C.4€祝?2€?)

5.17根小棒最多可以摆( )个独立的正方形。

A.5 B.4 C.3

四、在( )里填上“平移”或“旋转”。(3分)

五、神机妙算。(共17分)

1.直接写出得数。(5分)

12€?= 64€?= 32€?= 30€?=

8€?= 40€?= 36€?= 81€?=

1700-600= 3400+500=

2.脱式计算。(12分)

12€?+30 45€鳎?+3) 45-(12+8)

5€?-13 39+18€? 6€?€?

六、从1~9中选合适的数字填入下面的中(每个算式中的数字不能重复)。(6分)

七、下面是二年级同学最喜欢的体育活动情况。(11分)

根据上面调查的结果完成下面的统计表。(5分)

(1)喜欢踢毽子的同学比喜欢舞蹈的多几人?(2分)

(2)根据调查结果,你认为本校应多准备哪种体育器材?(2分)

(3)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2分)

八、解决问题。(共20分)

1.(1)28个苹果,装在4个袋子里,平均每袋装几个苹果?(3分)

(2)28个苹果,每7个装一袋,需要几个袋子?(3分)

(3)28个苹果,装在6个袋子里,平均每袋装几个?还剩下几个?(3分)

2.小雷看一本80页的故事书,已经看了6天,每天看9页。还剩下几页没有看?(4分)

3.

(1)买1千克胡萝卜和1500克白菜要多少钱?(3分)

篇10: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复习

1、一个数从右边起第三位是(),和它相邻的两个数位是()位和()位。

2、最高是千位的是()位数。4083最高位是()。

3、最大的三位数和最小的三位数相差()。

4、880这个数左边的8在()位上,表示(),右边的8在()位上表示()

5、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4×()<21()×8<66

70>()×8 67>()×76、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一棵大树高12()课桌的高大约是8()

铅笔长大约是18()字典厚大约是20()

7、下面的图形,请你按形状分类整理填表。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期末期终考试试题预览部分内容的图片、分数形式等无法完整显示,到试卷预览底部下载完整的试卷WORD格式

试卷内容预览:

个数

二、计算 33%

1. 口算12%

70×4= 9×60= 12×4= 110-60=

32÷8= 80+60= 50+300= 28÷7=

120-50= 140-90= 41×2= 30×6=

2、竖式计算(第②、③、④题要验算)。12%+9%

① 52÷7= ②436+298= ③724-165=

④1000-462= ⑤28×5= ⑥89×9=

三、列式计算。10%

1、被除数是69,除数是8,商是几?余几?

2、5个78 是多少?

3、减数是394,被减数是607,差是多少?

4、48的7倍是多少?

5、78与9 的积减去576是多少?

四、生活中的数学

1、有53个山楂,每6个串一串,能串成多少串,还剩多少个?

2、小明要浇8行花,每行36棵。已经浇了199棵,还有多少棵没有浇?

3、二⑴班有40人去扬州春游,每8人一辆汽车,每辆车35元。需要多少钱?

4、小华有8本故事书,小明的故事书是小华的7倍多些,8倍少些。小明最少有多少本故事书?小明最多有多少本故事书?

5、自行车504元、电扇198元、电水瓶102元。

(1)买1辆自行车和1个电水瓶大约需要几百元?

(2)1辆自行车的价钱比一台电讯约贵几百元?

篇11: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期末复习题

一、填空

①600里面有个十,4000里面有()个百。

②由6个千、6个百和6个一组成的数是()

③写出1000前面和后面的一个数:(),1000,()

④5000克=()千克6千克=()克4分=()秒120分=()时

⑤在括号内填上<、>或=3时○300分999克○1千克8千克○80克180秒○3分

⑥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一个西瓜大约重4()一般情况下我们写数学作业要用30()一袋精盐重500()我们每天在学校的时间大约是8()

⑦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数字一枝粉笔大约是()克你从家来到学校大约需要()分钟一头大象大约重()千克你的.心脏大约()秒能跳动70次左右。

⑧一个四位数,它的最高位是()位。

⑨千位是从右边起的第()位,十位右边是()位。

二、计算

1竖式计算:997+604=9000-5034=7010-6948=526+5478=

2脱式计算693-(271+169)500-256-7836÷(82-76)927+1654-1605

三、应用题

1学校有28张红纸,又买来25张。开新年联欢会用去19张,还剩多少张?

2六年一班有26名男同学,30名女同学。如果每8人排一行,要排几行?

3一支钢笔8角钱,小明买了5支后,还剩6角钱。她原来有多少钱?

4二年级72个人在排队,每排9个人,调走3排去清扫,还剩多少人?

5商店运进93箱可乐,第一天卖了26箱,第二天卖了34箱,还剩多少箱?

附加题(列式解答,每题5分)

1同学们为联欢会做的红花比黄花少9朵。黄花的朵数是红花的4倍,同学们做的红花和黄花各有多少朵?

篇12: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复习

白豹中心小学

马自海

教学内容:复习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解决问题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使学生能够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正确选择解题方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参与复习的全过程,通过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认真审题和完成题目后检查的好习惯,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根据题目中条件和问题,正确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教学难点: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师:今天的这节课要我们共同来完成,为了看同学们的表现老师带来了一些小奖品,如果哪位同学表现好老师就会送给那个同学。同学们一起来看一下老师都带来了什么。(把手中的纸袋展示,并粘在黑板上)

师:可是老师不知道一共有多少朵,你们能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吗?(同时把三个纸袋用大括号括起来,并在下面画上?号)学生自己审题,写出算式,计算出结果。完成后汇报。学生的答案可能有:33+8+8=49(朵)33+8×2=49(朵)(板书算式,并把?换成49)

可能有很多学生会列分式,对此表示肯定,但是要提醒学生以后要尽量列综合算式。

请学生说出自己思考的过程。

师:刚才同学们帮老师解决了问题,表现真棒!那么这节课我们

就来复习一下第一单元解决问题的内容。(板书:解决问题的复习)二.复习解决应用题的过程。

1.学生分组讨论刚才解决问题时的步骤。2.小组长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审题——找出条件和问题——列式解答——检验。3.练习。

把纸袋中的33朵用“?”代替。请个别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出题目的意思。学生独立思考。

(1)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学生的列式可能有: 49-8-8=33(朵)49-(8+8)=33(朵)

49-8×2=33(朵)

(2)小组长检查,找出存在异议的题目。(3)集体订正。

鼓励学生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同一道问题,提倡一题多解。提示学生做完后一定要检查。三.课堂练习

1.根据学生数编应用题。

我们班有男生()人,女生()人,每()名同学一组,全班可以分为()组。

2.学生自己出一道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然后同位交换,写出答案。教师利用学生自己出的题目进行练习。特别是学生自己有异议的题目。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通过这一节课的复习,你觉得自己有了什么进步?把你的进步告诉你们小组的同学们。

学生分组活动。

篇13: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复习

一、课程目标与内容标准

义务教育阶段语文的阶段课程目标与其他学科是有所不同的, 它将课程目标与内容标准融合在一起, 阶段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是从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来说明的。

二、本册教材的内容结构

本册教材内容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 设计了八个专题, 围绕专题以整合的方式安排了八组教学内容。它们依次是:春天里的发现;奉献与关爱;爱祖国、爱家乡;用心思考、勇于创造;美丽神奇的大自然;培养优秀的品质;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走进科技的世界。

本册共有32篇课文。为体现与中年级教材的衔接, 安排了4篇略读课文, 它们是:《卡罗尔和她的小猫》、《充气雨衣》、《玩具柜台前的孩子》、《阿德的梦》。略读课文只编排了两项课后练习;有识字任务, 没有写字要求。

三、教材特点与编写体例

1. 围绕专题整合教材内容。

如第三组, 简短的导语点出了本组的专题──爱祖国、爱家乡。接着是四篇课文:《日月潭》、《葡萄沟》、《难忘的泼水节》、《北京亮起来了》。每一篇课文都为学生们展示了一个地方的特色, 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 感受祖国山河的秀美, 民风的淳朴。

2. 教材更具有时代感, 更贴近儿童生活。

本册教材新编选的课文, 占全部课文的一半以上。有描写美好春光的《找春天》, 有发生在春天里的故事《小鹿的玫瑰花》, 有奉献爱心、关爱他人的《泉水》、《雷锋叔叔, 你在哪里》等, 它们洋溢着浓厚的时代气息, 蕴含着丰厚的人文精神, 密切联系儿童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 既能使学生学习语言, 又能使学生在思想上得到启迪, 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3. 突破传统呈现方式, 增强教材与学生之间的亲和力。

本册教材, 无论是单元前的导语、课后的练习, 还是“语文园地”安排的学习活动, 都尽量避免以“问题”或“要求”的方式呈现, 而是以自读自悟的形式或者以学习伙伴的口吻提出学习与练习的内容, 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

4. 课后练习重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培养语文实践能力。

本册教材的课后练习, 一般是4道题。每一课后面一般都有的题目是“我会认”、“我会写”、“读一读”或“读读背背”, 体现了低年级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和基本要求。除了上述题型外, 多数课文后面还安排了词或句的练习, 引导学生接触各种语言现象, 感悟语言, 积累语言。

5. 创设“我知道”、“宽带网”两个全新栏目, 搭建拓展知识的平台。

从二年级下册开始, 在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我知道”, 在“语文园地”中设置了“宽带网”。设计“我知道”的目的是:给学生一些与本课内容相关的知识, 并引导学生主动地了解与本课有关的信息。“宽带网”则是拓宽学生语文学习的时空, 引导学生通过快捷、方便的途径, 获取与本组学习内容相关的资料, 从而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四、教学建议

1. 识字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对识字写字教学的建议是: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 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 注重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 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

2. 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 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针对这一建议, 我以本册教材第三单元为例, 谈谈我对阅读教学的几点建议。

教学《日月潭》可以以读带讲, 在读中感悟。对一些词句的理解, 不能以词解词, 应该让学生多读, 自读自悟, 读中感悟, 读中理解词句。

教学《葡萄沟》可以设计多种活动来引导学生读书。揭题后可以让学生提问题, “为什么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哪些地方说出了好?”然后围绕问题进行合作学习, 再用各种形式读出喜欢的情感, 最后把自己喜爱的句子抄一抄。

教学《难忘的泼水节》可以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学生对伟人的事迹不太了解, 我们可以利用插图, 让学生仔细观察周总理和傣族人民身上的服饰、手里拿的器皿、身上挎的乐器。通过这些细节的观察来体会周总理和人民共庆泼水节的欢乐气氛。

教学《北京亮起来了》时, 由于学生识字量比较大, 有很多新的词语可以结合图来理解。引导学生积累和运用生动优美的词句。

五、评价建议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第一学段只对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进行评价。

1. 识字写字。

汉语拼音能力的评价, 重在考查学生认读和拼读的能力, 以及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纠正地方音的情况。评价识字要考查学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汉字基本意义的情况, 以及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汉字的能力, 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识字的能力。不同的学段应有不同的侧重。

2. 阅读。

阅读评价要综合考查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 考察其阅读的兴趣、方法与习惯以及阅读材料的选择和阅读量。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语法、修辞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

3. 口语交际。

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应重视考查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意态度。评价必须在具体的交际情景中进行, 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 以反映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

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篇14:数学三年级下册总复习教学建议

一、找出易错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四则计算的知识与能力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牢固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生做计算题时错误率较高,教师通常认为这是学生粗心造成的,其实是学生对概念、计算技能掌握不够熟练的反映。所以,在复习时,教师要着重抓住学生在计算时的易错点反复训练,例如,“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学生在计算时对商中间和末尾有零的计算容易出错,在试商和判断商是几位数时学生有一定困难;学生在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容易忘记满十进一;由于概念不清,比较小数的大小判断错误等。因此,教师要根据实际精选一些学生作业中常错的典型例子,让学生认真进行比较,在合作交流中弄清算理,及时弥补知识缺陷,全面掌握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技能。

二、找出模糊点,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本册教材关于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安排了“位置与方向”、“面积”两个单元。教学中发现学生在正确辨认八个方向并进行方位的描述,以及面积和周长这两个概念上认识模糊。因此,在复习“位置与方向”时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利用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和对方位知识的理解,采取小组合作制作“我家到学校”的位置示意图,并各自作出从家到学校怎样走的方位描述,组织在小组中交流,学生在互相交流中知识得到巩固,澄清了模糊的知识点,提高了判断能力。

在复习“面积”时,教师有针对性地精心设计问题,采取讨论的方法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例如,为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面积和周长的区别,教师可提出:两个长方形的周长一样,面积也一样吗?两个长方形的周长不同,周长大的面积一定大吗?边长是4厘米的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相等吗?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巩固了对公式的理解和记忆,明确了周长和面积的区别。学生在概括知识时可能会出现不合理或者不完善的地方,经过将自己的想法与同伴进行交流,可以及时调整自己的认识偏差。讨论、合作交流使资源互补,在共享的过程中学生的数学知识更加巩固。

三、抓住知识的发展点,加深对统计意义、方法的认识及理解。在“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的复习中,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作为继续学习的发展点,把学生分成小组,对身边的事物(如课外活动,出勤,考试成绩等)进行调查统计,制作统计图,并将统计结果进行数据分析,然后作出合理的解释、推断,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统计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逐步形成统计观念。在复习平均数的概念以及求平均数的方法时,要注意结合实际问题,通过解决有关实际问题的练习,使学生灵活掌握计算方法,准确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四、找出知识创新点,提高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总复习时,要避免简单机械的重复训练,因为这种单一的教学形式制约着学生的认知发展,会磨灭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教师可尝试让学生根据所学的内容自己出题考自己。对学生来说,要根据所学的内容出好题,需要对所学的知识轮廊清晰且能认识不同题型的特点与联系,这样做,既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复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培养了他们进一步整理与复习的能力。通过学生编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并说出不同的计算思路及其计算方法的适用范围,不仅使学生形成了灵活选择计算方法的能力,而且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外,在复习中还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系统梳理知识的能力。因为老师只有教给学生思考和梳理的方法,学生才可能自己构建数学知识结构,一点一滴地积累知识。复习课的练习既要重视针对性强的单项练习,也要选择综合性强的练习,使之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因材施教,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整理与复习课的学习中获得不同的发展。

作者单位

红河州教科所

篇15: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复习

何凤琼

一、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我任教的是二年级(1)班、(2)班,这两个班共有学生77人。本班级在数学学习上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部分学生的学习自觉性还比较差;(2)个别学生的学习习惯还不够好,学习的积极性也不高;(3)不能正确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4)少部分学生的基础太差,口算速度比较慢,笔算的正确率不高;(5)学生独立审题的能力还有待加强训练.有部分学生出现读不懂题的现象。针对这些情况,我在复习阶段也作了相应的复习调整,努力做好提优补差工作,争取达到一个满意的效果。

二、教学情况分析:

1、开始复习表内除法时,可以通过第114页第1题,118页第12题,13题所提供的情境复习除法的含义。使学生更加明确在什么样的情境下要用除法解决问题。在复习除法计算时,可先让学生说一说怎样计算一道除法式题,然后再进行巩固练习。练习形式注意多样化,除教材中的练习形式,教师还可以补充其他的学生比较有兴趣的练习方式。对于计算方法,不作统一要求,只要学生能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就可以了。

2、复习万以内数的认识时,可以先引导学生回忆万以内数的有关知识,然后再分别复习。读、写数可以像教材中的看计数器,或算盘。也可以采取其他形式,注意学生间的活动,既要提高学生的兴趣,又要注意练习的效率。近似数的复习,要让学生认真看教材中提供的素材,仔细辨别哪些是准确数,哪些是近似数。还可以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近似数。复习万以内的加、减法时,结合第114页的第1题,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计算应注意的问题。对于学生中出现的错误,教师要及时了解错误的原因,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订正。第117页的第6题,是让学生用估算的方法解决问题。学生估算的方法可能不同,只要能作出正确的判断,教师就应给予充分的肯定。

3、复习“克和千克”时,要注意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念。第117页的第7题,在学生作出选择后,让学生说一说选择(或不选择)的理由,从而加深对克和千克的认识。除了让学生根据数据进行判断外,还可以让学生准备一些实物,用手掂一掂,估一估,再用秤称一称,看自己估得是否正确,以便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复习“图形的运动”时,可以采取小组活动的方式,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还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判断的。对学生的语言表达不必要求过高,只要意思正确就可以了。

4、复习“解决问题”(第116页的第1题,117页第8题)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看题,知道题中所说的事理,正确选择解决的方法。可以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

/ 4

5、复习“统计”时,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可先让学生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然后根据讨论的结果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完成统计表。对于统计表的分析,可以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在小组中得出一个结论,再在全班进行交流。

三、复习内容

复习共分为七部分: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的加、减法,克和千克,图形的运动,解决问题,统计和数学广角。总复习的编排注意突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在复习时进行整理和比较,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如把数概念、计算和解决问题分别集中起来复习。这样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本学期分散学习的各部分知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复习目标

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计数单位“万”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算。

3、通过复习,加深对除法的含义的理解,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进一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6、理解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有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 4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复习重点、难点

本次复习的重点是复习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以及根据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1.“表内除法”的复习。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对除法的意义和计算已经比较熟悉了。教材中安排了两道题,分别对除法的意义和计算进行总复习。目的是使学生清楚什么样的实际问题要用除法解决,同时,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进行除法计算。2.“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复习。

万以内数认识的重点是数的读、写和数的组成。教材分别安排题目进行复习。另外,结合实际数据,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准确数与近似数不同,知道近似数的作用,从而对数有更全面的认识。3.“万以内的加、减法”的复习。

本学期所学的万以内的加、减法计算与100以内的加、减法有很多联系。因此,这部分内容复习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对于每一个计算的问题,学生应能根据已学知识正确计算。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另外,还要特别注意对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4.“克和千克”的复习。

这部分内容的重点是让学生能够形成对克和千克的观念,知道它们的作用,并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正确的单位。5.“图形的运动”的复习。

本学期所学的图形的运动(平移和旋转)都是实际情境中学习的。因此,复习的重点也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对图形和变换进行描述,加深对这些知识的认识。从而培养学生有意识地用数学语言表达生活中现象的意识和习惯。6.“解决问题”的复习。

本单元的复习中,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是使学生能够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正确选择解决方法。对同一问题的解决方法不止一种,不要求学生都掌握,只要学生用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解答即可。

/ 4 7.“统计”的复习。

统计知识复习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对数据的分析能力。

六、复习的方法和措施:

1、努力提高课堂效率,认真学习和领会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理清各单元知识要点。在复习过程中查漏补缺,抓学生的薄弱环节。

2、多与家长联系,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及时反馈信息。

3、采用‘一帮一“互助活动,成立学生互助小组,让小组之间互相交流。小组与小组之间互相评比,培养优生,鼓励后进生。

4、在复习中重视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中学习和理解教学。

5、在复习中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6、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7、认真落实作业辅导这一环节,及时做好作业情况记载。并对问题学生及时提醒,限时改正。

8、复习时少讲精讲,让学生多练,在练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9、重点指导学困生,缩小他们与优生的差距。

10、复习时注意方法,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快乐学习,快乐成长。

上一篇:环境保护保证措施 (包括施工围挡、控制扬尘、治污减排、降低噪音等)下一篇:学习电力安全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