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比较

2024-09-02

童话比较(共10篇)

篇1:童话比较

格林童话和安徒生童话的比较

格林兄弟和安徒生兄弟其实是同时期不同国家的童话作家。(格林1785~1863,安徒生1805~1875),由于同属于欧洲国家而安徒生又热衷于旅行(从1840年开始安徒生共旅行经过29个国家,旅行为安徒生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而且安徒生大部分童话完成于这个时期),所以其实产生这些童话的背景其实是相同的,即法国大革命后民族民主运动高涨并成为浪漫主义思潮产生的基础,同时民族之情扩大为对本土文化、艺术的保存与研究。

此时社会的主要矛盾为资本主义的发展与封建统治阶级的矛盾,因此格林童话和安徒生童话中的主角并不局限于公主,王子和骑士,其中小资产阶级的手工业者如磨房主,裁缝,鞋匠,铁匠占据很大比例,此外士兵也成为许多童话中的主角,应该于19世纪初期新兴资产阶级和封建统治阶级的大量斗争不无关系。

若要比较他们童话的不同之处,我想应该从这么几个方面进行:童话的来源,童话内容以及童话最终带来的意义。

童话的来源方面,格林兄弟的童话主要来自对民间传说的搜集,当时德国文化里复古思想严重,许多学者纷纷加入到对民间故事的挖掘整编中,格林兄弟对此更是不余遗力。恩格斯曾说过在德国的西北部仍然有一望无际的旷野,雨夜中掠过的闪电等让人内心忧伤的景象,这都是产生格林童话的地方,并保留了童话中的遗迹。

而安徒生则是一个具有高度创造性的国家,他的童话多来源于自己的创作。《安徒生传》中的说法是有一天安徒生认真地思考谁最需要他为之写作,他的答案是丹麦的孩子。特别是穷苦的孩子。因为他曾经寂寞过,没有上学的机会,没有玩具甚至没有朋友。为了使这些孩子凄惨的生活有一点温暖,他要带给他们美好的东西,使他们热爱生活、热爱美和真理。他就要为他们写些美丽并富有现实意义的作品。他觉得最能表达他的这种意念的文学形式就是童话,并因此开始了童话的创作。

童话来源的差别不可避免地产生了童话内容的区别。《格林童话》源于民间,因而以通俗、质朴见称,表现了纯真的自然美。不少主人公憨态可掬,滑稽可爱。在格林童话中.自然与神奇、现实与浪漫交相辉映,融为一体,使故事既有真实性,又有梦幻感。语言上朴实无华,充满着浓郁的乡土气息,读来令人备感亲切。

而安徒生童话既真实地描绘了穷苦人的悲惨生活,又渗透着浪漫主义的情调和幻想。属于“人造童话”,而安徒生童话由于文学性和艺术性过强,更多时候看起来并不像是将童话艺术话,而是将文学作品赋予童话的气息。

因此这些内容的区别也带来了意义上的区别:童话主要面向的读者是儿童,因此质朴的格林童话贴近童话本身并为广大儿童所喜爱,安徒生的童话也许有一部分不能为儿童所完全领悟,但却赢得了更多的成人读者。格林童话里充满了喜剧和奇迹,而安徒生童话则充满了对信仰和灵魂的赞美。

格林童话的主人公分为两类:一类是善的化身诸如:裁缝、磨坊工、士兵、长工等。他们初遭不幸,几经周折,最后获得成功;另一类是恶的象征诸如:巫婆、魔鬼、强盗、继母等。他们多是一时得逞,最后以失败而告终。作者总是把二者对立起来描写,同情、歌颂前者,鞭答、讽刺后者。表达了鲜明的爱惜和美好的愿望,揭示了简单的人生哲理和价值观念。而安徒生童话里不乏此类作品,但流传更远意义更深重的则是一些充满诗意、幻想和信念的作品,如〈海的女儿〉里人鱼公主为了成为人以及对王子的爱却最终不能陪伴王子,投身大海化作泡沫。整个故事里蕴藏着的安徒生对人间的爱,对人这种高等动物的热切希望。丑小鸭最终变成白天鹅则歌颂了对美的追求和向往。而《没有画的画册》和《光荣的荆棘路》则集中地表现出他所歌颂的这种诗情。这实际上是安徒生童话的“灵魂”。在所有安徒生的童话中,人们可以发觉这种诗情,不时忽隐忽现地发出闪光。

此外格林童话和安徒生童话都有一定的消极意义,有取的是在这方面两者也各不相同。格林童话的消极意义在于过多地夸大在成功中的非努力因素,其中最主要的莫过于美貌和运气。据说西方许多父母给小孩讲格林童话时总要告诉他们美貌并不是决定因素,最后主人公的成功和自己的善良与努力息息相关,可以看出格林童话里的“以貌取人”相当严重。此外格林童话里许多成功都是靠运气(靠宝物,魔法等)这与故事的背景(资产阶级爆发户一般的崛起)有关,但终究有着否定努力的消极意义。

美国有关学者研究了著名童话作家格林兄弟所写的168个童话,包括《灰姑娘》、《白雪公主》、《睡美人》、《小红帽》及《糖果屋》,差不多所有童话都提及外表,平均每个童话提及14次,而且每五个童话中,就有一个会将丑陋与邪恶连在一起,丑陋者经常成为被谴责的对象。而夸大成功中的运气成分在格林童话中更是不胜枚举,〈傻瓜汉斯〉,〈三个幸运儿〉,〈好交易〉等童话里一些缺乏成功基本条件(地位,财产甚至智商!)的主人公不依靠任何努力仅靠运气便取得巨大成功。

安徒生童话里虽然也有类似的缺点,但并不严重,安徒生童话的消极意义在于悲剧性的故事不在少数,其中充满了对理想无法实现的忧郁。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等。这应也与他的生活背景有关。弗兰克曾写过〈忧郁的丹麦人--一个真实的安徒生〉。文中的安徒生一生相貌丑陋不敢谈婚论嫁最后被指责为同性恋,他一生梦想着出人头地但在大部分人眼中他并不是一位文学巨匠,虽然他的童话给是全世界孩子最好的礼物。

安徒生早期的作品充满绮丽的幻想、乐观的精神,体现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特点。(打火匣》、《小意达的花儿》、《拇指姑娘》、《海的女儿》、《野天鹅》、《丑小鸭》等)中期幻想成分减弱,现实成分相对增强。在鞭挞丑恶、歌颂善良中,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也流露了缺乏信心的忧郁情绪。(卖火柴的小女孩》、《白雪公主》、《影子》、《一滴水》、《母亲的故事》等),而后期晚期童话比中期更加面对现实,着力描写底层民众的悲苦命运,揭露社会生活的阴冷、黑暗和人间的不平。作品基调低沉。(《柳树下的梦》、《她是一个废物》、《单身汉的睡帽》、《幸运的贝儿》等)。其实也是一个唯美的作家对美产生怀疑并越来越忧郁的过程。

而不管他们有着怎样的区别甚至有一些不足取的消极意义,但人类不能失去童话。这是人类最美好,最纯真,最悲伤的艺术。童话不是粮食,童话是撒落在头顶的音乐,是苍白心灵的需求,是那么一点珍贵的希望和梦幻。童话作者岂不知残酷的现实,但是童话的意义恰恰在此。童话的美好不再于是否会实现,而仅仅是存在。童话不能实现,童话也不必实现。

篇2:童话比较

摘要:格林童话与安徒生童话都是儿童文学中的经典

著作,自问世以来都深受儿童的喜爱。由于分别归属于传统童话和现代童话,在内容的描述,情节的铺陈,人物的刻画等方面有着不同。然而,这两部书中均表现出来的对真善美的歌颂与赞扬,对于儿童的成长,都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历史的局限性取

材作家的意识对比与悲剧性的表达方式内容与结构价值

记得我小的时候,第一本自己去买的课外书,就是《安

徒生童话》。那是新年的时候,我用自己的压岁钱去旧书摊上买回来的,并且用了一个下午的时间把它读完了。我想那一个下午对我来说是美妙的:故事中缤纷新奇的世界,形色各异的人物,仿佛是打开了通往另一个世界的大门。书中还有《海的女儿》之类感人的悲剧故事,那时虽然年幼,读完之后也还是悲伤地留下了眼泪。至于《格林童话》,是在一两年之后,从同学那里借来看的。厚厚的两本书里有许多讲述九头蛇,会唱歌的白骨之类怪异奇幻的故事,当时我并不觉得有趣,只是觉得有些可怕。记住了的,只有如白雪公主,灰姑娘之类浪漫色彩浓郁的故事。

自问世以来,《格林童话.》与《安徒生童话》一直都被

奉为是儿童读物中的经典。童话中的许多形象,深入人心,深受幼儿喜爱。主人公身上许多美好的品德,积极的影响着无数幼儿的成长。由于二者分别是传统童话与现代童话的代表,虽然都在儿童的心中播撒了真善美的种子,然而二者反映的时代性不同,故事内容和表达方式也存在着差异,而且我个人对这两本书的喜爱程度也有所不同。因而想就《格林童话》与《安徒生童话》在某些方面的异同,做一些简单的比较。

一:取材与创作意识间的差异

周作人认为:童话的本质与神话、世说实为一体;童话研究当以民俗学为依据。他的概括用来形容传统童话应该是非常合适的。作为民俗学家的格林兄弟,与德意志民间搜集得来的古老的神话、民间传说,经整理,润色而成《格林童话》这些故事本身就具有非常浓郁的奇幻与想象色彩。许多的故事也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也正因为如此,被保留下来的神话传说,并不是专门为儿童而创作,自身有一些局限性,有一些不适合儿童的内容。如封建思想,宗教迷信色彩。比如王子公主都是高贵典雅的,对下层人民关注不够。对上帝的膜拜等,有些故事中还有比较惊悚血腥的内容。比如《桧树》中继母把小男孩的头砍下。虽然说经过作者的整理和删改,不适宜的内容已减少很多,已更趋向于富于趣味的传奇故事,但是其时代局限性还是可见一斑。

与《格林童话》的创作不同,安徒生本着专门为儿童写童话的意识,怀着一颗炽热真挚的童心,真正的以儿童的视角去看待周围的世界。他的取材不仅仅限于民间神话传说,很多童话讲述的都是发生在儿童身边的更加贴近儿童生活的故事,甚至他还将自己的经历融入其中。《安徒生童话》中讲述了许多平平常常的小人物,但是在他们身上,一般都有着美好的品质,坚定的意志。这些人物在安徒生的笔下发生许多有趣或者有意义的故事。而他往往也会把自己的经历,把自己心灵历程上的一些体会融入于作品之中,这使得故事的主人公不再是那些高高在上的王子公主们,而似乎是一些就在人们身边的人。

二:表现主题的方式间的差异

在传统通话中,一般都有着鲜明的主题,而且一般都会通过对比,来表达对与美好品德的歌颂,揭露邪恶贪婪的丑陋人格。在许多故事中,主人公往往是美丽的善良的,总之在他们身上可以看到许多美好的特性。而且故事中往往会有一个反面形象从侧面衬托出主人公高尚的品格。例如《白雪公主》故事中,白雪公主是美丽与善良的化身,而她的继母,那个经常对着魔镜问谁是世界上最美丽的人的那位皇后,虽然不丑陋,但是她的心地不好,在得知白雪公主比她美丽之后居然想到要把她杀死。总之,《格林童话》以这种善恶,美丑,真伪截然对立的方式,来凸显出主题,描绘出一个又

一个爱憎分明,清晰而又纯净的世界。表达了对人世间美好品质的歌颂。

但是在《安徒生童话》中,主题并不总是以对比的方式凸显出来。美并不全用丑来烘托,善并不全用恶来反衬,真并不全是有伪与之对立。在安徒生的童话中,有了一种更加独特的前人很少用到的方式来表现主题,那就是故事的悲剧性。安徒生的童话中,有许多非常经典的悲剧故事,如《海的女儿》,如《卖火柴的小女孩》。在人鱼公主纵身跳进大海,最终变为海上的泡沫时;当可怜的小女孩仅靠一只小火柴来取得温暖,最终冻死在平安夜的时候;相信每一个孩子柔嫩的内心,都会受到巨大的震撼与感动。安徒生通过这种方式,让许多美好的东西一一被毁灭在读者的面前,而就是在这样的毁灭当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蕴含于其中的巨大的价值。

三:故事内容间的不同

格林童话具有许多传统童话的特点。它是奇幻的想象的,带有浪漫色彩的。如《灰姑娘》中的南瓜马车,老鼠变的马;如《魔鬼的三根金头发》中,少年来到地狱在魔鬼的奶奶帮助下,得到了魔鬼的三根金色的头发。数字式的叙事结构也有较多的应用,如白雪公主三次被王后陷害;灰姑娘和王子跳了三次舞;王子总是经历了三次考验和公主幸福的在一起。此外故事一般都有圆满的结局,如王子和公主幸福的生活在了一起,坏人得到了惩治。我觉得传统童话比较侧

重于情节的描述,追求的往往是情节的完整性,叙事的程式似乎也有固定的模式,并且不是很注重人物的描写和刻画,所展现出来的人物内心世界并不是非常丰满。

在安徒生童话中,故事的发展没有固定的模式,但是故事中,人物的性格却是被刻画得较为丰满的,而且往往都有着充实的内心世界。例如《海的女儿》中的小人鱼,文中这样描述她“她是一个古怪、安静的孩子,不太爱讲话,总是静静地在想些什么东西”。刀子在小人鱼的手里发抖,最后她把它抛进了大海。从中我们可以感知到小美人鱼是一个安静的爱沉思的孩子,同时她是善良的。此外,小人鱼还在追求着一个不灭的灵魂。我觉得在传统的童话终是没有这样的内容的。正如丑小鸭渴望变成白天鹅,这不是单纯的对外表的渴望,可以说是精神层面的一种祈盼,是对于生命价值的追求。我想安徒生不仅仅是在写童话的情节,他也将自己对于人生的理想,对于生活的追求融入其中。也许儿童并不能够懂得这些,但是我相信,多年以后,当他们长大,他们领悟了其中的深意,必将会从中受益的。

四:共同的价值

不论是《格林童话》还是《安徒生童话》,他们都有着共同的主题,即对善良、美德的歌颂。从白雪公主身上,从美人鱼身上,从历经劫难的王子身上,从卖火柴的小女孩身上,从七个小矮人身上,我们都可以看到作者对于美好的人

性的赞扬。也许与许多时下流行的儿童文学著作相比,这两本书都可以算得上经历了比较长的时间。但是我相信它们是不会过时的。因为这两本书所体现出来的精神是永恒的。因此书本身也就具有了永恒的价值。

《格林童话》与《安徒生童话》自问世以来都经历了一百多年的时间。虽然虽然二者各自有着不同的特点,而且由于我本人先阅读的是《安徒生童话》,且深受其感动,所以对这本书会有更多的喜爱。但是必须承认的是,这部著作都是非常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它们共同为孩子们开启了想象的大门,带他们进入了一个个奇异而又清澈、纯净的世界,为他们纯真明朗的心灵带来了真善美的熏陶。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希望这两部作品,能够继续走近更多儿童的身边,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教会他们去想象,去发现,去体验生活,去感受就在他们身边的爱。

参考文献: 1《童话略论》《儿童的文学》周作人著

2《论格林童话》金近

3《论悲剧与儿童文学》王丹军

4《格林童话》

5《安徒生童话》

篇3:童话比较

首先, 安徒生创作的主导风格是诗意美, 而王尔德童话的主导风格是感伤美。“安徒生创作的主导风格诗意美”[1]。在安徒生笔下, 轻轻盈盈飘舞的雪花, 慢慢形成一个女人的形状——白雪皇后。她的衣裳看上去像最白的柔曼轻纱, 实际上是由千千万万个星形小雪花连缀而成, 她很漂亮并且是活的, 但肌肤却是冰冷而令人目眩的冰。而拟人体童话《丑小鸭》中的丑小鸭饱受歧视、凌辱, 却在逆境中自强不息, 成为了一只真正的美丽的白天鹅。《卖火柴的小姑娘》中小女孩伴随点燃的火柴出现了一次次的幻觉, 在五次幻觉中诗意而悲伤地反映了小女孩的理想。

英国作家王尔德一生虽然仅仅创作了九篇童话, 但是几乎都涉及到死亡, 快乐王子最后被放到火炉里熔化, 夜莺为了帮助年轻的学生, 追求爱情而献出生命, 小汉斯为了忠诚的友谊淹死在水坑里, 年轻的渔夫紧抱小美人鱼丧身大海……这给他的童话覆盖上了一层忧伤的外衣。除了死亡, 他的童话里还有很多令人伤感的情节:为他人传递幸福而久久滞留在孤燕在凛冽的寒风中来回穿梭, 手指扎满针眼的女裁缝……所有的这些带给人更多的是感伤的美。

其次, 在表现手法上, 两位作家的童话作品虽然都有诗意美, 但是他们在表现手法上却不相同。安徒生童话的诗意美在童话中表现为浓郁的抒情色彩, 而王尔德通过运用各种艺术手法来描绘诗意的世界。

安徒生笔下的风景和环境都神奇而美丽, 洋溢着诗的情怀。“海岸边, 耸立着座座沙丘, 宛如缩小的微型山地, 面对大海的是土质悬崖, 大海年复一年吞食这些悬崖, 特别是刮起风暴时, 大海每次张开巨口吞下好大一块……” (《海的女儿》) 。《夜莺》中一直绵延到海的树林, 映着树林的倒影的湖水与唱着“洁白的玫瑰悄悄开放……接骨木散发浓郁的芳香”的夜莺构成了一幅自然山水画。安徒生关于风景的描写不是单纯的描写, 而是与童话中的人物的情感密切联系的, 风景的描写常常与人物的情感相呼应。除了抒情性的风景描写, 也有抒发童话中人物之情的, 如《一本不说话的书》中充满着一个“老学生”的哀愁之情。

王尔德描写任何景物都细腻而优美, 巴金先生在翻译《快乐王子集》时说:“他那美丽完整的文体, 尤其是他那富于音乐性的调子, 我无法忠实地传达出来。他有丰富的辞藻, 而我自己用的字汇却是多么贫弱。”[2]王尔德运用了各种艺术手法来描绘诗意的世界。 (1) 比喻, 如美人鱼的耳朵像贝壳, 星孩子的身体像田野中还没有人割过的水仙草; (2) 夸张, 如在葡萄丰收的季节里, 采葡萄人的手和脚都是紫色的, 长得像精细的象牙一般又白又娇嫩的星孩。王尔德通过对这些手法的巧妙运用, 创造了优美的意境, 在若实若虚中使读者展开想象, 在阅读童话故事的同时, 也在欣赏他华美的语言, 构想着诗意的世界。

两位作家的童话的诗意美形成的原因不同, 安徒生少年时的经历和成年后遭遇的人情冷漠使得作家在童话中创造出诗意的世界, 折射出作家的社会理想, 即使有的童话以悲剧结束, 那也是在展示诗性美的同时反衬了现实的丑恶。所以安徒生的童话中寄予更多的是作者对童话中人物的或赞扬或同情的情感, 饱含着他的深情挚意, 所以无论是人物还是景物都充满着诗一般的美感。

而作为唯美主义的代表作家的王尔德, 其童话的诗意美更多的是他的唯美主义创作主张的外现。唯美主义强调美的超功利性、主观性和享乐性, “生活比现实跑得快, 但浪漫主义却永远在生活之前。”唯美主义认为一件艺术品的目的仅仅在于自己完美无瑕的形式存在而表现出美。王尔德正是以唯美主义艺术观为文艺创作的指向, 才创造了一个个富有诗情画意的童话世界。

当然, 二人也有着相同的一点, 那就是都对儿童怀有的爱心, 日本著名儿童文学理论家松村武雄提出:“制作童话的人, 对于儿童非怀有纯真的爱不可。……若是没有这种纯真的爱, 那么, 无论作者怎样通晓文艺上的一切技巧, 不论童话作者怎样地在科学上理解儿童的心理, 那作品也是没有生命的东西, 也是缺少活动的血肉的一种骸骨”。只有热爱儿童和用心体验生活的作家才可能创造出诗意的童话世界。

本文受宝鸡文理学院科研计划项目 (YK0730) 资助。

参考文献

[1]浦漫汀.儿童文学教程[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 1991.

篇4:中西童话语体特征的比较分析

关键字:童话  语体特征  比较分析

一、引言

童话是一种非写实的文体,它以幻想精神作为主要审美创作手段,用语言给儿童创造一种象征性的游戏世界。[1](P77)作为一种古老而又年轻的儿童文学体裁,童话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学者大多从文学、美学、教育学等方面对童话进行研究,从语体学角度研究童话的文章相对较少。本文以《中国童话百篇》(以下简称“百”)和《安徒生童话》(以下简称“安”)为例,拟对中西方童话的语体特征进行比较分析,希望能为语体学研究提供一些可参考的资料,同时为我国当代童话创作的变革和创新提供相关理论借鉴。

二、中西童话语体特征的比较分析

本文主要从音韵、词语、修辞和语篇模式等四个方面对《百》和《安》两部童话的语体特征进行比较分析。

(一)童话的音韵

童话的读者群体主要是少年儿童,他们喜欢通过声音来辨别事物,发挥想象,表达情感。为唤起孩子阅读的愿望,寻求心灵上的感应,作家在创作时会有针对性地采用某些语音手段来组织语言,以求得与儿童语言较高的“象似性”。比较《百》和《安》,笔者发现二者均较多使用拟声词和感叹词。

拟声词是对自然界中各类声音的模拟,具有较强的修辞效果,容易唤起儿童的注意。如《百》中的“咕咚咕咚”“轰隆隆”“吭哧吭哧”“哗哗哗”和《安》中的“Piep! piep!”“Ho!Ho!Ho!”“Croak! croak!”“Brek-kek-kex!”等。这些拟声词韵律和谐,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事物的特点、人物的心情以及动作的状态。感叹词则是一种独立于句法之外,以模拟人类自己的声音、表达自身情感为主的特殊词类。它表达了人们的某种情绪,符合儿童认知世界、表达情感的特殊需要。《百》中的感叹词多为“啊”“唉”“咦”“嘿”等;《安》中的感叹词多为“Oh”“Ah”“God”“Hurrah”“Well”等。

表1:拟声词和感叹词分布频率

拟声词 感叹词

《中国童话百篇》 0.93% 0.51%

《安徒生童话》 0.10% 0.17%

如表1所示,《百》中拟声词和感叹词的频率均高于《安》,这表明前者更注重情感表达,讲求语言生动、音律和谐。语言的各种词类中,拟声词最大限度地模仿了现实世界的客观实际,感叹词则最直接地描摹了人类情感的表达,在理解其意义时人们所付出的认知努力较小。二者均符合儿童的叙事口吻,是现实生活中儿童情感表达的再现,因而更容易被接受。

(二)童话的词语

崔俊媛在《英语童话的文学文体学研究》一文中指出,英语童话中的词性主要以名词和动词为主。前者以具体名词为主,所占比例高达93.3%,远远超过抽象名词;后者多使用状态动词使故事呈现出流畅的画面感。[2] (P28-29)基于此,笔者对《百》中109篇童话故事进行统计分析,列出了词频最高的前三类词性,如表2所示。

表2:《中国童话百篇》词性频率分布表

名词 动词 形容词

词频 13708 12307 4888

占总次数的比例 27.06% 24.30% 9.60%

《百》的词类以名词和动词为主,所占比例较高。名词中以具体名词居多,比例达68.84%,且多涉及日常生活用词,如“妈妈”“孩子”“猫”“苹果”等;动词中使用频率排在前十位的均为单音节词,从高到低依次为“说”“是”“看”“来”“有”“去”“想”“要”“吃”“走”等;形容词则多为“颜色”“大小”“美丑”等表现事物明显特征的词语。

此外,笔者还分别对两部童话中的颜色形容词进行了统计分析。其中,《百》中颜色词共计291个,基本颜色词241个,占82.82%;《安》中颜色词共318个,基本颜色词217个,占68.24%。

总的来看,中外两部童话作品的词性均以名词和动词为主,但《百》中具体名词的频率要低于《安》,基本颜色词的比例则相对较高。但无论是名词、动词还是形容词,中外童话均较多使用基本范畴类的词语,这些词语一般特征显著、表义直观,有利于儿童感知和理解。

(三)童话的修辞

《百》和《安》在修辞方面的共同点是综合运用拟人、比喻、夸张、反复等多种修辞格,这与童话浓厚的幻想色彩和丰富的语体风格不无关系。不过二者的侧重点存在较大差异:《百》多采用拟人手法,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感和智慧,讲述动物世界里发生的各种故事,如《笨狼上学》《海鸥姑娘》《荡秋千的小猴》《癞蛤蟆船长》等。这些故事折射了人类的现实生活,与儿童所处的真实环境密切相关,反映了作者追求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安》则善用夸张的手法来描写缤纷多彩的奇异世界,包括动物、植物、食物、玩具、精灵、魔法等,如《癞蛤蟆》《雏菊》《香肠栓熬的汤》《坚定的锡兵》《拇指姑娘》《白雪公主》等。安徒生笔下经常出现的仙女、精灵是具有超能力的,他善用夸张的手法启发读者的想象力,描写的是一种超自然的生活状态。

童话是属于儿童世界的,童话故事中的人物设置和情节发展离不开多重修辞的运用,这使语言的形象性和生动性得以增强,同时也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心理需求。

(四)童话的语篇模式

两部童话的叙事都遵循“开头——发展——结尾”的典型模式,且大多采用第三人称叙事模式,但二者的具体表现形式有所不同。

1.《中国童话百篇》的语篇模式

《百》中的故事在时间交代上特点鲜明,大多是像“春天”“冬天”“一天”等这样容易理解的概念,且多以动态的画面开场,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突。如:

(1)金色的小鲤鱼和他的同伴们,正头碰头地围在-起哭:“呜呜呜!”(《小鲤鱼哭哭笑笑》)

(2)拉紧绳子,他们在拔河——大象后面是白马;白马后面是黄牛;黄牛后面是黑驴。(《要你赔》)

(3)春天来了,动物王国家家户户都在装修新房。 (《小鼹鼠请客》)

突显观是认知语言学的一个主要表征方法,其核心观点是语言结构信息的选择和安排由信息的突出程度所决定。所以,一个动态的图形比一个相对稳定的背景更容易吸引我们的注意力。[3](P125)儿童的认知是从动觉开始的,他们容易被动态的东西吸引,也容易理解描述动作的语言。因而,多数童话的开头和情节的发展动态感强,画面跟随意识流动迅速转换,使整个故事衔接连贯。故事的结尾则大多是通过努力完成了某件事、或因为犯错得到了某些教训,具有较强的示范作用和良好的教化功能。

2.《安徒生童话》的语篇模式

《安》中的故事多以“There was once…”“Many years ago…”“Far away…”等开头,接着交代故事背景,并沿着情节发展的线索铺开。笔者从中抽取了100篇故事进行统计,发现27篇是以“很久以前……”开头的。从儿童的思维发展来看,时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认知域。儿童很少会回忆过去或展望未来,因此,他们对时间概念的把握比较模糊。以“很久很久以前……”这样的模式开篇,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迎合了他们的心理需求。而故事的结局以“幸福、美满”的形式居多,共有69篇,超过了总篇数的2/3。这传达了儿童求真求智的愿望和对现实世界的美好期待。

三、结语

通过比较发现,《百》和《安》两部童话的语体特征既存在共性,也存在差异:

音韵层面,二者均较多使用拟声词和感叹词,语气轻快活泼。相较之下,《百》的拟声词和感叹词频率均高于《安》,在语气音调的表达上更显音律和谐。

词性方面,均以名词和动词为主,形容词中颜色词较为突出。《百》中具体名词的频率低于《安》,但基本颜色词的比例相对较高。

修辞方面,《百》和《安》均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格,语言生动形象。前者多采用拟人手法描写动物世界的生活状态,追求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后者善用夸张手法描写缤纷多彩的奇异世界,讲述超自然的生活状态。

语篇模式上,均较多采用第三人称叙事模式。《百》多以动态画面开场,给人强烈的视觉冲突,结尾多是通过努力完成了某件事、或因为犯错得到了某些教训,具有明显的娱乐教化功能;《安》的开头常用抽象的时间表达,如“很久很久以前……”,结尾多幸福、圆满的结局,寄寓了作者的美好愿望。

通过对比《百》和《安》两部童话,我们不难发现中西童话语体特征之间的共性与差异。即使同一种语体,由于中西方社会意识形态、传统文化、地理位置等的差异,也使其各自的具体表现形式存在较大差异。值得肯定的是,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的碰撞、融合,二者之间的共同点将会越来越多,这些变化和特征使我们能够把它们看作一个相对的整体,来尝试研究当代童话语体方面发生的一些独特变化。

注释:

[1]尚育林.当代童话的创新性突破[J].读与写杂志,2007,(7).

[2]崔俊媛.英语童话的文学文体学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

论文,2010.

[3]吕海峰,吕芳慧.英语童话语体特征的认知分析[J].郑州航空工

业管理学院学报,2008,(1).

篇5:比较简单的小童话故事

小猪说:“你看,一顶红帽子,不知是谁放在树墩上的。”

小熊看了看说:“这顶帽子真好看,可惜我戴太小了。你戴戴看。”小猪把红帽子往头上一戴,啊哈,不大也不小,真合适。小猪说:“我太喜欢这顶红帽子了,可不是我的,不知是谁放在这儿的`。”

“这样吧,你把帽子放在这儿,假如一直没有人来拿,这顶帽子就归你啦。”小熊说。

“嗯(?ɡ),我也同意这个办法。可是你说的‘一直’是多少时间呢?”

“嗯,大概是今天,明天,后天吧,三天一过,没人来拿,帽子就归你了。”

“好吧,就这么办吧。”小猪说。

第一天,小猪就在树墩旁玩。忽然,呼———一阵风把帽子吹到地上去了,小猪连忙把帽子捡起来。呀,红帽子上全是灰,小猪拿了把刷子,刷刷刷,轻轻地把帽子上的灰刷掉了。小猪去找来一根树枝,把帽子压住,不让它再被风吹走。第二天,小熊和豪猪来找小猪玩。瞧,小熊戴了顶黄帽子,豪猪戴了顶蓝帽子。他们说: “小猪,你把红帽子戴上,我们来拍张照片,好吗?”小猪起先摇摇头,后来一想,要是帽子是别人的,他就没有机会戴红帽子拍照了。“好吧。”小猪说着戴上红帽子。喀嚓,喀嚓,三个好朋友,戴着三顶不同颜色的帽子,拍了好几张不同颜色的照片。第三天,天蒙蒙亮的时候,就淅沥(xī lì)淅沥地下起了小雨。小猪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冲出门去给红帽子撑了一把伞。红帽子淋了可不行。这天,小猪趴在窗台上,眼睛一眨(zhǎ)不眨地盯着伞下那顶红帽子。他高兴地说:“啊哈,今天一过,红帽子没有人来拿,就是我的了!”

篇6:童话:走进童话世界

童话,伴随一代又一代人成长;童话,带给我们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让我们走进童话世界,放飞梦想,感悟生活的真谛!

意志力

蟾蜍烤好了一些饼干,“这饼干闻起来真香啊!”蟾蜍自语道,并拿起一块塞进嘴里,“吃起来更香。”

蟾蜍来到青蛙家,“青蛙,青蛙,”蟾蜍叫道,“快来尝尝我烤的饼干。”

青蛙拿起一块饼干尝了尝,“这是我吃过的所有饼干中最好吃的一块!”青蛙啧啧赞美。

青蛙和蟾蜍吃了一块又一块,“你知道,蟾蜍,”青蛙含着满满一嘴的饼干说,“我们该停下来,否则,肚皮会被撑破的。”

“你说得对,”蟾蜍说,“让我们吃最后一块饼干,就别再吃了。”它们最后吃了一块,可碗中还剩下很多。

“青蛙,”蟾蜍说,“这回真的是最后一块了,坚决不再吃了。”青蛙和蟾蜍又各自吃了一块。

“我们必须停下来了!”蟾蜍边吃边喊道。

“对,”青蛙响应道,伸手又拿起一块饼干,“看来,我们需要用意志力来控制欲望。”

“什么是意志力?”蟾蜍问道。

“意志力就是竭力控制自己不去做特别想做的事情。”青蛙解释道。

“你的意思我明白,就像我们竭力不去吃这饼干一样。”蟾蜍答道。

“就是这个意思,”青蛙一边说着,一边咽下口水,将饼干放进了盒子里,“喏,这下我们吃不到饼干了。”

“但是,我们可以打开盒子啊!”蟾蜍说。

“那倒也是。”青蛙想了想,拿出一根细绳将盒子紧紧捆了起来,“喏,现在吃不到了吧?”

“但是还可以剪断绳子,再将盒子打开啊!”蟾蜍说道。

“有道理。”青蛙又想出一个主意,它搬来梯子,将盒子放在高高的.架子上,“喏,”青蛙如释重负地松了一口气,“现在终于吃不成了吧?”

“但是,我们可以爬上梯子,从架子上取下盒子,剪断绳子,打开它啊!”蟾蜍说。

“你说得对。”青蛙爬上梯子,从架子上取下盒子,剪断绳子,将盒子打开,大声喊道,“嗨!鸟儿们,这里有很多美味的饼干,快来吃吧!”(范文网 )鸟儿们从四面八方飞了过来,一会儿就将盒子里的饼干吃得干干净净。

“现在,我们真的再也没有饼干可吃了!”蟾蜍悲伤地说道,“这些可恶的鸟儿连一块都没有给我们留下。”

“是的,”青蛙说道,“虽然我们吃不到饼干了,却因此拥有了强大的意志力。”

“也许你拥有了强大的意志力,”蟾蜍说,“但是,我要回家再烤一些饼干!”

篇7:童话,童话900字作文

小白兔和狐狸都在“森林小学”上学,由于他们虚心好学,又肯向别人请教,学习成绩都很好。于是,两人在暗中比试着。

山羊老师看出了他们的心思,决定让他们比试一下,看看到底谁厉害。

有一天,山羊老师找来小白兔和狐狸,对他们说:“我要让你们俩比试一下,看看你们当中谁更棒。明天,我会带你们去考场。至于考场在哪里,得先保密,你们先去准备一下。”说着,神秘地眨了眨眼睛。

第二天,山羊老师果真带着他们去了考场,原来在一个山坡上。这个山坡只要一块空地,周围全是树木。小白兔和狐狸现在所处位置正是这里唯一的一块空地上。

山羊老师先让他们用布蒙上眼睛,原地转了几圈。这样一转,他们就搞不清东南西北了。

山羊老师帮他们解下蒙在脸上的布后,对他们说:“你们谁先用我手中的材料走出这个山坡,谁就聪明。”

小白兔和狐狸一看山羊老师手中的材料,只有一根磁铁,一根细针,一只光滑的小盘子和一个指南针。

狐狸想:只要有了指南针,我就能轻而一举地走出山坡了。想到这里,他连忙把小白兔一推,从山羊老师手中夺过了指南针,按照指南针所指的南方前进了。

小白兔见狐狸抢走了指南针,心里难免有些不满,但是,他看了看剩下的材料,眼珠一转,就知道该怎么办了。他先拿起磁铁,放在细针上,从左到右,有规律的移动,使细针磁化。然后,他把细针放在那个光华的小盘子上,细针马上发生了变化,转了一会儿,就不动了。小白兔马上按照细针所指方向的一头出发了,没过多少时间,就走出了山坡。

当小白兔走出山坡时,狐狸还没有走出山坡。这是为什么呢?狐狸不是先走的吗?照理应该先走出山坡的呀?原来那个指南针是假的。所只的方向会变,狐狸照着那个指南针,东奔西走,走了好一会儿才走出山坡。

这时,山羊老师说:“小白兔胜利了!无论是谁,在做事之前都要先动脑筋。”小白兔和狐狸听了之后,齐声说:“是,老师。”

篇8:童话比较

一、主人公的“弱者”形象

《变形记》的主人公格里高尔是一名旅行推销员, 可以说是庞大的社会机器中一颗毫不起眼的螺丝钉。他兢兢业业地工作, 却阻止不了上司的猜疑和同事的流言蜚语。为了给父母还债、为了养家糊口, 为了供妹妹上音乐学院, 他甚至没有选择工作的自由, 只能顺从着社会机器的节奏任劳任怨, 是无法掌握自己命运的“弱者”。

就像格里高尔没有选择工作选择生活的自由一样, 皮皮鲁和其他的孩子也没有顺从自身良好天性发展的自由, 只能被动地接受成人社会的压抑扭曲, 最后沦为丧失了“人性”而只有怯懦奴性的“兔子”。皮皮鲁曾是“热闹派”童话作家郑渊洁笔下追求个性自由、个性解放的儿童形象的典型代表。然而这样一个始终遵从自然天性的儿童, 在成人的眼光中却是叛逆不听话的“坏学生”“坏孩子”;他企图保持主体性和自我本质, 展开了一场同老师家长和同学之间的变与不变兔子的搏斗, 却被他人视为“缺乏自尊心”。在《驯兔记》中, 皮皮鲁的儿童身份使他理所当然地成为“弱者”, 教师、家长的联合攻势, 学校同学的疏远和讥笑, 让他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了自卑心理, 甚至使他“在心里已经把自己定性为坏孩子了”。“异化是这样地扩展到全部生活, 任何个人都无法摆脱这种异化。当他力图摆脱这种异化的时候, 他就自我孤立起来。”[1]皮皮鲁不愿被异化吞噬, 小小年纪就深切地体验到了这种孤立感和无助感。

二、“变形”是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格里高尔在变形之前承担着养家还债的重担, 就算他如此辛苦大家对他的付出也都习惯了。于是他内心不免陷入厌倦和疲惫, 产生了抗拒和逃离生活现状的欲望。格里高尔突然变成了甲虫, 不正是这个欲望的强烈外化吗?我们也就不难解释为何在身上发生如此可怕的异变, 他却并未显得那么惊慌失措了。因为“虫形”其实是他内心世界变形的折射, 是遵从本性与异化力量之间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皮皮鲁实际并未变成兔子, 只是穿上了兔子模拟衣。当然为了不让老师和爸爸妈妈识破, 他变得沉默寡言不敢张嘴说话。因为无论是在童话世界还是在现实生活中, “听话、顺从是老师和家长对孩子最高的也是唯一的要求”。皮皮鲁拒绝变成真正的兔子, 但善良纯洁的天性却使他被自我谴责和忧虑折磨着, 精神方面虽没被完全异化却无法做出有力的抗争, 无法以正常方式表达自己的生活愿望, 更无法选择自己喜欢的发展方式, 只得以“变形”在某种程度上来求得与异化力量的妥协。兔子模拟衣就是妥协产物, 也是畸形教育制度加在孩子身上的沉重枷锁的具象化。

三、结局处理上的殊途同归

面对变形, 面对亲人厌弃, 格里高尔最终在绝望而又平静的心境中死去。他以死结束了作为人和作为虫的一切痛苦和磨难, 也阻止了他精神世界的进一步异化, 但却无法阻止他人滑向异化的深渊。在《驯兔记》结尾, 皮皮鲁虽然没有以死化解他同异化的矛盾, 却要一直穿着兔子模拟衣, 也许一穿就是一辈子, 永远无法摆脱异化的压抑。

格里高尔和皮皮鲁都是社会中的弱者, 当面对比自身不知强大多少倍的异化力量时, 他们连拯救自己的能力都没有, 更不用说改变整个社会了。也许正因如此, 郑渊洁并没有给皮皮鲁安排一个最终战胜异化的完满结局, 因为那是凭他个人的力量不能也不可能达成的。

四、荒诞与现实两者的对立统一

说到对异化主题的反应和揭示, 两个文本之间存在许多共通点, 集中体现在对荒诞与现实这两者关系的处理上。《变形记》中, 人变甲虫是人类在异化的环境中遭到扭曲的象征, 亦是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及由隔膜所造成的孤独、绝望情感的折射。这种真实存在的孤独绝望感经作者加工处理, 用叙而不议、含而不露、客观冷静的叙事策略, 将人变虫的荒诞情节表现出来, 于是荒诞、变形的艺术构思同写实的叙述方法、真实的细节描写的结合, 使作品荒诞得令人震惊和信服。

奇异与荒诞是童话重要的审美品质, 在《驯兔记》中表现出大胆的夸张和想象似乎不足为奇。然而它又不同于一般童话, 因为皮皮鲁“他生活于其中的虚幻的童话世界实际上是中国社会现实的象征和表现。他可以说是生活在现实世界中的中国孩子, 代表孩子们生活的全部现实。”[2]这部作品荒诞感主要不是来自其想象和夸张的成分, 而是来自作者对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某种真实进行的陌生化加工和提炼。由于人自身的异化, 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异化, 以及人与他所处的生存境遇之间关系的异化所产生的悖论, 就是这篇童话带给我们的荒诞感和乖谬感。作品从教育的现状出发, 立足于人的本质和生存本性, 对人的异化, 特别是对教育的异化进行了深刻的剖析, 渗透着对当下教育制度所面临的异化困境的理性透视, 有着浓郁的忧患意识和现实主义格调。

五、结语

对异化教育的反思和对回归儿童纯真本性的呼唤使得《驯兔记》这个文本超越了一般的童话故事, 闪耀着人性和哲理的辉光。就其处理异化主题以及把握问题揭露问题的深刻独到, 是足堪与卡夫卡《变形记》相媲美的。

参考文献

[1]、[法]列斐伏尔:《辩证唯物主义》, 载《西方学者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第196页, 复旦大学出版社, 1983

篇9:童话是童话是童话

嘟嘟快读

童话城堡的早晨可不太妙。国王和公主正坐在金碧辉煌的早餐厅里等候用餐。可是仆人玛丽却站在餐桌旁,一动也不动,好像变成了石头。 “玛丽!”国王大声叫道,“你怎么了?”

“童话作家的最后一句话是这么写的:‘仆人玛丽站在早餐桌前……’至于其他的指令,目前我还没有收到。” 她连眼睛都没眨一下。不仅是玛丽,童话城堡里的一切都停止了!

“这么说来,作家的话还是比我这个国王的话更重要了!”国王叹息道。

王后摇了摇她尊贵的头:“我们的作家,他一点想象力都没有了!据我所知,他现在正苦闷地在外面散步呢。”

小公主着急得哭起来:“那怎么行?按道理说,他应该为我塑造一位门当户对的王子,我们的命运都掌握在他的手里啊!”

国王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了,他拿出君王的风范:“别哭了,眼泪会把字弄花的!我们也可以有童话之外的生活!让我们跳出去,去寻找写童话的年轻人吧!”

来到现实中的几个童话角色,对五光十色的世界感到既陌生又新鲜,公主着迷于商场里的蕾丝花边长裙,不由得发出这样的感叹:人们梦想着能成为童话里的公主或王子,殊不知童话人物也在梦寐成为真正的人,生活还是应该实实在在的!

一番有惊无险的经历之后,他们找到了在湖边闲逛的作家。年轻的作家正一个人愁眉苦脸地踱来踱去。国王用恭敬的口吻说: “年轻人,请你继续这场未完的写作。”

“我没心情。我的老朋友们,没有谁写童话,但他们都小有成就了。他们挣钱盖房,真正的房子——而不只是童话城堡。我什么都没有,除了热情和低廉的稿费。”年轻人抱怨道。

国王给年轻人讲起了一群人在现实世界中的生活,末了,他说:“其实,现实与童话的差距并不是你想象的那么大,只要是尽了最大的努力,总能找到幸福的归宿,这是放在任何地方都能兑现的真理。”

篇10:童话,童话900字作文

我白白净净的时候,主人对我特别好,把我专门放在一个小盒子里,不让我擦任何东西,生怕把我弄脏了。有一天,不知是我自己调皮蹦出去了,还是主人不小心手滑,我就莫名其妙地掉到了地上。我正想挣扎着喊出声呢,主人不经意间看到我了,啊,我有救了!出人意料的是,主人只是看了我一眼,冷冰冰地说:“都脏了,再捡起来玩玩还行,要是拿来擦字,岂不是弄脏了我的本子。”主人不关心我刚才摔得有多疼,反而使劲地捏了我一下,随手就把我丢进了胡萝卜书包里,哎,我再也享受不到单间待遇了。

“叮铃铃”,上课啦!第一节是兔子果果最讨厌的猩猩老师的课,听了一会之后,主人的手就伸向了书包里,她是想找个什么东西玩吧。她的手指尖不经意就碰到了无处藏身的我,把我一下抓起来放在桌上。百无聊赖的她把所有注意力都放在了我身上,先是用尖尖的铅笔在我身上使劲戳,每戳一下都疼得我想大声尖叫,直到我身上满是黑点点,主人才停下来。暴风雨终于过去啦!正当我庆幸的时候,主人又伸出了魔爪,用她的指甲抠我的肚子,一小块一小块的“肉”离我而去,那是开膛破肚、剜心之痛呀,我连哭的力气都没有了。

好不容易熬到下课,猩猩老师收拾教案准备离开,我的悲惨命运也结束了。主人和同学玩去了,伤痕累累的我在课桌上大口大口喘着粗气,忽然,一道黑影飞速靠近,主人一屁股坐在椅子上,把头趴在桌上,我的位置正好是她的胳膊下面,把她咯到了。她一把抓到了我,一手拿出了安全剪刀,怒目圆睁,大声嚷嚷:“臭小熊欺负我,你居然也欺负我!”“咔嚓咔嚓”几下,她就把我大卸八块了。

上一篇:职业学校学生自我总结下一篇:音乐教案 说课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