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学习心得体会

2024-05-07

视频学习心得体会(精选8篇)

篇1:视频学习心得体会

视频答疑学习心得体会

回想学习中,教育名家的讲座给我带来了心智的启迪、情感的熏陶和精神的享受,他们以鲜活的案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给了我强烈的感染和深深的理论引领,我接受了思想上的洗礼,受益匪浅。通过这次学习,解开了心中的困惑、教学中的疑难,使我对教育与新课程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下面将我的学习心得小结如下:

一、反思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师,不能只是课堂技术的机械执行者,而必须是课堂实践的自觉反思者。老师的讲座给我最大的启发,课前要精心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资源。在课堂教学中保证“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地位,在教学方式、教学组织、教学互动、教学评价、教学手段、教师素质、教学特色等方面保证有效。教学效果方面,从学生表现、面向全体学生、课堂生成教学氛围、任务完成等环节要保证有效。还要重视教学反思,课堂反思改进思路两方面有效。只有保证了教学各个的环节有效,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的有效。

二、对比专家找差距

通过学习,让我清醒地认识到,专家与名师,之所以能成为专家与名师,他们那广博的知识积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能够“恰当把握教学生成”,是与他们辛勤的付出、不断地积累总结分不开的,作为一名参加教育教学工作二十多年的教师,我积累了多少呢?有反思多少呢?在这些方面我做的实在是太可怜啦。通过这次学习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促进自己向专业化的发展

能否对学生实施高素质的教育,促进学生主动、活泼、生动地发展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只有通过在教育中不断学习,在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教学有所创新,才能逐渐提高教学水平。听了专家的报告,使我明白每个学生都能够学习,并且能够学好。“老师的能耐是让一个不爱学习的孩子爱学习了”。因此,教师就应着力于将经验转化为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的内容与形式。专家的讲座,让我认识到我们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地用知识来充实自己,才能逐步向专业化教师转化。

2、努力转变好角色

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要使学生的学习从以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这种巨大变化,在孩子们身上凸显出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的引导和鼓励让他们在学习中获得快乐。为此,我必须转变自己的角色地位,顺应课改的需求,把放飞心灵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可让氛围。在这种轻松的氛围里真正地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习,鼓励学生大胆去学,真正让学生成为主宰学习的主人,学习活动参与者、探索者与研究者。

3、教师要做好表率作用

从本质上看,学生并不存在好与差之分,“差生”之所以“差”,原因在于他们潜能被种种主客观因素所束缚,而未得到充分的释放而已。因此,我们教师对这些所谓的“差生”,更应加备的关爱与呵护。在他们身上,我们要倾注全部的爱,去发现他们学习上每一点滴的进步,去寻找他们生活中,品德上每一个闪光点;冰心曾说过:“爱是教育的基础,是老师教育的源泉,有爱便有一切。”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首先要爱学生,和他们成为无话不说的好朋友;从而缩小师生间心灵上的距离,使他们产生“向师性”。然后运用激励机制,加以充分的肯定和激励,让学生感到温暖,增强自信,这样,才会在他们成长与发展的道路上有一个质的飞跃,更会使教学效果收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教师要以自身的行为去影响学生,真正成为学生的表率,使学生从教师身上懂得什么应为之,什么不可为,教师的教学,待人接物,行为举止,一言一行都必须认真、稳重、规范、得体,切不可马虎、轻率、任性、不负责任。

作为教师的提高学习永远不会结束!我要把继续教育作为一个新的起点,我将要针对本次培训认真做好反思,认真整理学习笔记,把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边实践边总结边反思,不断巩固所学知识,真正做到学用结合,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篇2:视频学习心得体会

在参加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的一天时间里,通过领导及专家对《中国共产党党章》、党的光辉历程还有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的精辟讲解,使我对中国现阶段国情有了较全面的了解,同时在网上观看了视频后,使我在思想上深刻认识到: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192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近95周年,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经过长期的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顺利的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全党工作中心向经济建设转移,实行改革开放,开辟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逐步形成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邓小平理论。从而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在深刻地了解了党的思想及党的光辉历程后,我们更应该把思想贯彻到实际的行动中,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为成为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在往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要坚持做到以下几点,:

1、坚守党的政治纪律。深入持久学习总书记一系列讲话精神,切实用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坚定理想信念。

2、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善于学习。主动接受先进文化,用现代文化武装自己。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的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要扬长避短,对外来文化及传统文化都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用先进文化武装自己。

3、从小处做起,从自身做起,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一个具备专项技能的人才,为国家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价值。

篇3:基于视频的教师学习研究

所谓的“教 师学习 (Teacher Learning) ”, 一般指“教师学习如何教学”即“学习教学 (Leaning Teaching) ”或“学会教 (Leaning To Teach) ”, 指教师在全职工作期间的学习。一些研究表明教师学习也涉及到了教育实习阶段的学习[1]。教师在职业生涯中都会经历一些不同的发展阶段, 比如, 从新手到有经验的骨干教师, 最后发展成专家型教师。在这一系列的变化中, 学习是促成其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和主要途径。

从相关研究分析可知, 有关教师学习的理解主要观点有[2]:1. 学习和参与活动是整合的, 即强调工作和学习过程的整合。2. 学习不仅是个人的, 而且还是社会性的, 学习受文化的影响。由于学习和发生的情境密切相关, 所以理论上讲, 学习在本质上是合作的;然而, 教师个人层面的学习不能够忽视, 成人自主学习的相关研究已表明, 成人出于自己的主动性从事了很多学习项目, 而且承受个人的责任:计划, 执行和评价自己的学习活动 (Candy, 1991; Merriam & Caffarella, 1991) 。因此, 专业发展中个人式和合作式学习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比如, 新信息或者新观点不仅仅来自个人学习, 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也来自与他人的对话和交互。3. 教师学习的目标是不断改进他们的教学实践。因为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所必须的, 所以教师学习和专业发展的目标应该紧密联系。而专业发展可以描述为“教师获得新知识, 新技能和价值观的过程”, 这就决定教师学习的目标应该是不断改善他们为学生提供的服务[3]。从这些观点来看, 教师学习指的是专业学习, 也就是说, 为了专业上的发展教师必须学习什么。

二、视频支持教师学习的功能

视频凭借其对课堂教学真实、全面的记录与复现可以为课堂观察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也就是说, 课堂录像能确保全方位、多角度地捕捉课堂细节, 力求完整地呈现课堂教学的全貌。正如很多研究中提到的, 开展课堂观察可以培养教师的教学洞察力。此外, 教学视频也能够促进教师的教学反思。一方面, 通过观察他人的教学行为, 教师可以洞察出有效教学的思路和策略, 并为教师自身教学行为带来启示;另一方面, 教师通过观察自身的教学行为, 可以更清醒地意识到自身的教学历程, 从而有意识地反思和改进自身的教学品质[4]。总之, 这些反思能促进他们教学实践的有意义改变。明确地讲, 教师可以利用视频片段去质疑, 反思, 从教学视频中进行学习。

可见, 利用课堂视频这个工具来开展教师专业发展活动能够体现教师学习的内涵, 更进一步, 视频能够通过支持教师学习来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提升, 改善学生的学习, 从而满足社会和个人发展的需求, 达到教育的目的。具体地, 视频的作用可以从以下方面来理解。

(一) 视频作为生成性讨论 (productive discussions) 的工具

1. 理论分析

Cook和Brown (1999) 从杜威哲学思想中认识到:参与生成性探究活动 (情境性、动态的) 的最终结果是生产知识 (抽象的、静态的) , 这些知识可以用来作为进一步了解的工具[6]。融合这种生成性探究和学习的观点, 我们认为专业发展计划应该追求培养生成性的会话, 在这些会话中教师讨论直接与他们的教学和学生学习有关的问题。尤其是当教师围绕自己的课堂视频对某些问题进行讨论成为一种激励性资源, 它有潜力在培养有效会话中发挥核心作用。同时, 这种会话能够促进教师对教与学有新的理解。需要注意的是:在专业发展计划中使用视频时, 应该有目的地选择视频片段, 以解决具体的方案目标, 同时片段要嵌入到精心策划的、旨在支持教师朝向这些目标进步的活动中 (Brophy, 2004; Seidel et al., 2005) 。正如Le Fevre (2004) 提醒我们的一样:“视频不是一门课程, 而是一个可以发展成为一种资源、以具体的使用方式来提高学习的中介”[7]。教师在观看视频时, 头脑中也要有一个清晰的学习目标, 这与教师学习风格、认知能力等特点有关。

进一步讲, 通过停顿、重播或者其他方式等操作视频, 教师可以把重点放在某些主题的谈话上面。可以支持在共享的共同经验背景下对可供选择的教学策略进行反思和分析的协作学习 (Brophy, 2004) ;可以支持教师仔细检查学生思维与学习, 教师教学策略和制定的课程任务 (Ball &Cohen, 1999) , 并培养有关改善教与学的会话。教师在这些经验中有机会发展一种不同的教学知识——这种知识不是关于接下来做什么, 而是如何理解和反思课堂实践 (Sherin, 2004) [8]。

另外, 为了能够培养生成性会话, 专业发展的领导者应该帮助教师建立信任, 发展沟通规范, 这样就能够保证有关教与学的挑战性的讨论, 并能保持尊重共同体成员和批判地分析他们教学问题之间的平衡 (Frykholm, 1998;Seago, 2004) 。教师也应该感到自信, 因为展示他们的视频将为自己和同事提供学习的机会, 这种氛围也是生成性会话的一部分。

2. 案例分析——来自 STAAR 项目

在STAAR (Supporting the Transition from Arithmetic to Algebraic Reasoning) 专业发展项目中, 项目组根据有关开发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理论, 使用视频来培养生成性讨论, 使专业发展计划牢固地嵌入到参与者自己的实践当中。该项目的两个主要研究问题是: (1) 围绕视频的小组讨论, 它的本质是什么? (2) 这些讨论随时间推移有什么变化?整个项目的主要重点之一是创建和维持一个学习共同体, 其中小组成员在观看视频、讨论视频和从视频中学习的整个过程都感到很舒适。STAAR专业发展计划的核心是问题解决循环 (PSC) , 该循环中有三个相互关联的教师专业发展研讨会, 这些研讨会通常始于反思和共享他们教授这些问题的经验, 也就是教师实施问题解决的体验。PSC模型的目的是:在教师仔细检查教学实践和学生思维的同时帮助他们提高对基础数学概念的理解。

PSC研讨会上的会话, 就是围绕所拍摄的数学课堂视频片段来展开的。视频由指导者选择, 视频内容可能会展示学生在解决问题时使用了不寻常的方法或者关于某个问题他们之间有趣的对话, 从而使教师的注意力集中到讲授的特定功能 (探索教师的作用) , 或者关注学生的数学思维。当教师参与多个循环时, 也就给自己提供了新的学习机会, 这样他们就能够不断地拓宽专业知识基础 (Koellner et al.) 。研究数据表明在教师参与STAAR专业发展项目的两年里, 他们围绕视频的会话变得更有成效。也就是说, 教师对有关所选数学难题的教与学的具体问题谈论得更专心, 更深入, 更善于分析。引起这种变化的可能原因包括专业共同体的持续发展, 会话规范的建立, 通过分析和分享有关课堂视频的想法从而不断扩大教师学习能力和意愿。而且, 随学习时间增多和有力的学习环境支持, 教师有了分析技能和改进教学的渴望, 指导者对围绕视频的讨论也提供了更具体的指导, 并鼓励教师采取一种更具批判性的态度和立场。同时, 教师也会逐渐参与围绕另一位教师课堂视频的反思性和生成性的会话, 并将形成一个新的学习共同体。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生成性讨论的发生需要一定的条件, 例如, 一个渴望学习的专业学习共同体, 而且共同体成员具有相似的教学和教育经历, 最重要的是视频应该让教师之间的会话在一定情境中发生。而且, 对多数教师来说, 观看自己课堂视频能够发现他们在做什么并明确哪些地方可以改进;观察同事的视频可以帮助参与者获得新的教学策略, 并发现在类似的问题上所出现的共性。尤其在基于视频的会话过程中, 教师应该明白分析的重点, 这样才能使对话更具针对性和有意义, 激发想要继续学习的动机, 进而改善他们的教学技能, 更好地为他们的学生服务。

(二) 视频作为一个激活的经验

1. 理论分析一:认知的激活

研究者认为视频是认知激活的一个触动开关。例如, Miller和Zhou (2007) 把视频称为二手经验。因为, 视频以真实的方式呈现了复杂的课堂环境, 给教师提供足够的内部事件信息。它允许学习者联系到自己的教学和激发他们的先前知识和经验。从这个角度看, 视频对认知激活提供了独特的机会。

2. 理论分析二:动机与兴趣的激活

Lemke指出视频 允许教师 真实地体 验教学, 而体验的真实性对内在动机和兴趣有正面的影响, 正如Sherin (2004) 指出的:视频对教师有激励作用。Goldman (2007) 使用“沉浸”这个术语来描述视频对深度参与某个主题的影响, 同时将视频与自身情况建立联系的能力描述为“共鸣”。据此认为视频可以促进学习者的沉浸、共鸣、真实性和激励性的体验。这种体验能够激活个人相关的知识结构和自我图式, 动机过程也会受到影响。

综上所述, 我们认为视频给予了教师重访课堂交互活动的一种新方法, 并起到了很重要的催化剂的作用, 对教师学习有独特的支持。

3. 案例分析

Seidel等人 (Seidel, Stürmer, Blomberg, Kobarg & Schwindt, 2011) 利用了视频作为经验激活的方法做了相关的研究。研究的主要内容是让所有教师 (67名) 参加基于视频的研讨会, 研讨会的重点是分析45分钟的课堂视频, 研讨会主要包括了两环节:首先是个人观看视频环节, 教师在指导下观看视频, 然后停下, 至少对每个10分钟的片段做出书面评论, 并标出和评论相关的时间点;其次是小组讨论环节, 主要讨论从所观看视频中学到的教训并对视频进行评论。其中, 所有视频都是来自物理教学中的一个共同主题, 而且所有的教师都已经教过这个主题。

研究者使用标准化评级从沉浸和共鸣两个方面来调查教师对视频分析的体验。关于共鸣维度, 它反映了教学经验的激活:教师评论了在观看视频时考虑自己教学的程度。结果表明, 65.7% 的教师体验到高程度的沉浸 (“通常”占47.8%, “总是”占17.9%) ;观看教师自己的教学产生的共鸣会更多 (通常占36.4%, 总是占45.5%) 。

除了诱发教师对视频材料的立即反应, 研究者还通过问卷来获取观看视频后发展的一些反应。2/3的教师同意或者大多同意使用视频能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占63.8%) 。在呈现的材料的真实性方面, 大部分教师同意视频真实地呈现了科学的教学实践[9]。

三、基于视频的教师学习过程和方法

(一) 教师在视频俱乐部中的学习

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 随着轻便的视频设备的出现, 视频引入到教师教育。从此以后, 一系列基于视频的计划变得很流行, 从早期的微型教学课程到最近的多媒体计划。一种使用方法是记录野外观察, 最初这些记录主要用来让管理者观察课堂直播。20世纪90年代初期, 研究者和教师教育者开始把课堂记录、观察用于视频俱乐部这种环境中。

视频俱乐部是由一组教师组成, 他们定期集会, 一起观看和讨论他们教学录像的摘录 (Frederiksen, Sipusic, Sherin, &Wolfe, 1998; Tochon, 1999) 。具体地讲, 先是对课堂进行录像, 记录课堂交互和会话。录像之后, 同一个研究者观看录像带, 从每个课堂视频中选择能突出教学问题的简短片段, 并准备对应的转录。这些片段在下一次俱乐部会议中展示出来。在每次视频俱乐部会议上, 参与教师现场观看、讨论、分析、总结彼此的课堂教学视频。分享自己视频的教师也被邀请参加这个会议, 以提供这节课的背景。研究者作为指导者通过提示性问题 (比如, 你注意到了什么?或者对你来说什么是突出的?) 引导教师讨论。通过这种方式, 指导者和教师在形成会议讨论方面都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10]。当然, 也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

最近的研究表明视频俱乐部可以作为有效专业发展的一个环境。因为它体现了Wilson和Berne确定的促进有效专业发展的三个特点。从而, 教师在视频俱乐部的学习变得活跃起来。比如, 谢林等人 (Sherin & Han, 2004) 研究了四所中学的数学教师在视频俱乐部的学习。该研究发现, 教师参与到视频俱乐部会议中的学习主要有两个变化。首先, 视频俱乐部中教师讨论的内容发生了变化。比如, 最初提出教学法问题, 后来教师开始关注学生观念、学生思维。其次, 教师讨论主题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例如, 在教学法问题方面, 教师最初倾向于建议视频中可供选择的教学策略。后来教师尽力去理解已经使用的教学策略。此外, 教师开始将教学法问题和他们对学生思维的理解联系起来。

我们相信有关教师学习的问题会有很多, 特别是在视频俱乐部中, 可以从发展教师洞察力的角度来设计。例如, 我们可能会问:在视频俱乐部的交互中, 如何“注意和推理”课堂事件?因为推理的方法会促使教师寻求讨论不同的教学法问题。但就目前来看, 视频俱乐部提供了一个环境, 在这个环境中教师能够反思他们的教学并学习理解教与学的新方法。

(二) 教师从分析不同课堂录像中学习

已有的实证研究表明视频分析对教师学习有积极的影响。研究者和教育者同意基于视频的教师学习从动机和认知两个方面都是得到刺激的。而且, 认为视频对识别专业洞察力有很大的潜力。通常情况下, 研究者会根据教师学习目标选择观察的视频材料类型, 也就是教师观看和分析课堂视频时可能观看自己的教学视频, 也可能是他人的教学视频。

然而, 很少知道不同种类的视频材料有什么具体影响。所以进一步理解视频分析对教师学习的效果是很有必要的。为了探索这个问题, 就要关注视频材料的选择, 分析两种不同类型视频材料的不同。正如视频分析能够促进知识激活, 所以研究教师在参与到不同的视频材料时如何表现会提高我们对教师认知的理解。具体可以通过选择两个不同的样本, 也就是说, 教师要么观看自己的教学要么观看另外一个教师的视频。

相关研究表明, 不论是教师在评论视频后的自发反应, 还是在参与过程中的评价都表明观看和分析自己的教学有一定的好处。首先, 观看自己教学的教师有更高的沉浸, 而且更倾向于思考自己的教学。也就是能够激活他们有关所观察课堂的情境知识和教学实践。

其次, 与观看另外一个教师的教学相比, 在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对教与学的理解对注意到的课堂事件进行推理方面, 他们更有可能对自己的课堂情况进行深层的推理和分析。因此, 教师自己的课堂视频对其专业发展更具有重要意义, 这对我们思考如何创建一个有效专业发展计划有很大的影响。

所以, 根据相关研究分析表明, 教师可以围绕他们自己的课堂视频和同事进行有意义的讨论, 并通过研究会话的演变过程让研究者知晓教师在参与中学到了什么以及他们是如何学习的。

四、视频对教师学习的支持与挑战

教师观看不同的教学视频能够为其带来不同的收获。研究者们发现, (1) 当教师观看发布的视频资源 (Hatch &Grossman, 2009) 并写具体的教学反思时, 教师以间接学习的形式深入了解了其他教师的教学实践; (2) 当教师观看自己视频时, 他们关注的焦点由教室管理转到教学中来 (Rosaen, Lundeberg, Cooper, Fritzen, &Terpstra, 2008) 。 (3) 当教师观看同事视频时, 他们学习到了一些新的教学策略并更能理解他们学生的想法 (Sherin&Han, 2004) 。

尽管研究者已经提出要发现每种视频间的联系, 然而很少有专业发展计划整合这三种视频来推动教师学习, 也几乎没有研究者系统地检验三种视频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与挑战 (Borko et al., 2008) 。大多数研究关注个体对视频的观察或研究 (Rosaen et al., 2008;Yerrick, Ross, &Molebash, 2005) , 或者关注协作观看与讨论 (Borko et al., 2008;Sherin&Han, 2004) 。很少有研究中提到教师有机会既个体观看又协作讨论他们自己的视频[11]。所以让教师观察和反思已发布的视频、教师自己的视频、研究小组中同事的视频, 我们就可以研究每种视频对教师实践反思的支持与挑战是什么?教师是怎样从三种视频中进行学习的?

比如, 张等人 (Zhang, Lundeberg, Koehler&Eberhardt, 2010) 的研究主要开发了一个整合三种视频的专业发展 (PD) 模型。在这项研究中, 教师参加7天的暑期培训班和长达一年的教师研究项目。在暑期培训班中, 小学教师阅读项目实施者设计的教授困境, 并在1-2名实施者的指导下观看相关的10-15分钟的视频片段。之后, 教师重新阐述问题, 界定视频中的相关事实或者观察结果, 生成假设, 形成学习问题, 然后教师开展自主研究。最后, 教师再以小组形式一起分享、评估和合成他们所学到的内容[12]。在学年期间, 教师教授他们在暑期设计的单元, 并录制自己的课程、合成自己的视频案例。在每月3小时的小组会议中, 4-6名教师在研究者的指导下, 轮流将自己的视频呈现给小组, 并提供相关材料, 帮助其他教师理解他们视频的内容与困境, 研究者则提供视频分析指南。

研究结果表明, 三种视频对增强教师教学实践的反思都是很有帮助的, 其中观看自己的课堂视频是最有用的, 接着是同伴视频, 最后是已发布的视频。这和Tina Seidel等人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另外, 根据调查中的数据, 张等人总结出不同类别的视频所面对的支持与挑战, 如下表一[13]:

五、建议与展望

(一) 建议

根据以上有关基于视频的教师学习研究与讨论, 我们认为基于视频的教师学习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已发布的视频案例应根植于丰富的情境中

缺乏对已发布视频的情境理解会限制教师的讨论。此外, 当他们向视频中教师询问问题时能学得更多。当这一点成为可能时, 就应该提供丰富的情境信息, 这些信息包括教师的教学目标、学生特征、课程计划、学生学习情况、本视频课前和课后都发生了些什么?以及教师对视频中特别事件的深层思考。

2. 已发布的视频案例资源应与观看教师背景与经验相关

相关性是影响已发布视频资源有效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 从已发布的视频资源中选择视频时, 该视频的教授年级水平以及教授主题应与观看视频的教师所任教的年级和所关注的主题相关, 另外, 视频中的教学方法也应该是观看视频的教师所感兴趣的方面, 这样才能引起教师的共鸣, 使教师更好的调整其已有的经验结构。

3. 教师需要对自己教学视频进行深入反思

教师应对自己教学视频进行深入反思。换句话说, 教师应该有机会独自观看他们自己的视频, 并且能够在学习共同体中与同事进行讨论。尽管其他研究者发现教师已经从观看他们教授的视频片段中获益, 这些视频片段是实施者选择的, 但是我们认为当教师能控制他们的视频、能多次观看他们的整个视频、并能编辑与选择视频片段时, 他们能获得更深入的学习, 对其他教师也是最有益的。

4. 需要应用一定的 PBL 会话结构来促进基于视频的生成性讨论

PBL会话结构关注建构一般性解释和发现知识差距。这种会话结构有两方面优势:第一, 这是一个能应用于不同主题的通用问题解决结构。尤其是当教师有不同的兴趣, 研究他们教授的不同方面时, PBL结构为教师分析他们的问题提供了指导, 并能允许教师自主选择他们的研究主题。第二, 当教师不愿对他们同事的实践做批判性评价时, 研究者通过选择一个合适的PBL话语结构来指引讨论, 就能符合他们的期望与要求[14]。

(二) 展望

本研究主要讨论了视频对教师学习的支持、基于视频的教师学习过程和方法, 对于这些内容的探索不仅对了解教师这一职业特征和教师工作具有帮助, 同样对于理解视频能够给教师提供哪些支持, 不同类型的视频及其使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也有帮助。进一步来讲, 对制定有效的教师专业发展计划, 理解如何将教师学习科学成果转化为实践, 也是有助益的。

本文中所介绍的基于视频的教师学习方法, 加深了我们对教师学习和视频在教师教育中应用的理解。但是还有很多有待我们继续研究的内容。比如:

第一, 上述研究已证明, 不同类型视频材料有不同的挑战和支持, 观看自己视频的教师能够激活他们有关所观察课堂的情境知识与教学实践, 更具有积极作用, 因此, 教师自己的课堂视频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但是学习和反思需要协作, 需要同行的评论和指导, 同行的视频就像一扇实践的窗户, 透过它我们可以领略不同的风景。此外, 已出版的名课视频正是教师教学的鲜活教材和优质资源, 所以在专业发展计划中要整合个人的、同行的以及出版的优秀视频。因此, 教师怎样从三种视频中进行学习?如何在计划中有效整合与安排不同视频来优化教师的学习效果?这些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第二, 使用视频来培养生成性会话是专业发展经验的一个主要特色, 这种会话能够促进教师对教与学有新的理解。对于生成性讨论, 互信氛围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那么如何在基于视频的教师协作学习环境中培养这种开诚布公、具有生成性的会话?促成这种会话的因素还有哪些?这也是今后的研究需要努力的方向。

摘要:20世纪60年代, 随着轻便的视频设备的出现, 视频引入到教师教育, 从此开启了基于视频的教师教育计划。基于视频的教师学习, 成为在职教师从实践中学习的新方式, 它以多重表征的方式真实再现现实, 为教师重观、反思课堂实践提供不可替代的第一手资料, 教师在围绕视频展开讨论和交流的过程中, 提高了他们专业洞察力和批判性反思能力, 从而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本论文系统地整理了目前国际上有关教师利用视频学习的三方面研究内容, 即视频如何支持教师学习, 教师如何从视频中学习, 不同的视频材料如何影响教师学习。这些研究结论, 为今后的教师教育以及如何在专业发展计划中有效整合不同视频进而优化教师学习效果提供了新的可借鉴思路和研究方向。

篇4:酷学习:把学习视频做成脱口秀

在酷学习提供的任何一段学习视频里都不会有授课老师的身影出现。和其他教育机构强调名师效应来增强对家长的吸引力的方式不同,李旭辉更想以内容来吸引学生:酷学习的拍摄镜头通常只对准一块白板,这块白板会随着讲解内容的呈现节奏被加入文字、图画甚至视频等多媒体内容,而老师自始自终则只会以旁白的形式出现。

怎样想到这个方向?

创业之前,李旭辉曾是优酷华东区的总经理,从优酷离职后,又和家人在澳大利亚生活了几年。2013年,李旭辉和家人回到上海,为了帮助自己小学一年级的儿子尽快适应国内的教学节奏,李旭辉经常在家对他进行辅导。而在这个当“家教老师”的过程中,李旭辉发现,当他在讲课时引用一些很生动的案例时,儿子会吸收得特别快。

再加上之前在优酷多年的工作经历,李旭辉在视频内容的运营方面很有经验——“我知道哪些内容受众会更喜欢看”——因此就有了酷学习现在的内容呈现形式:“把每个视频都做成脱口秀一样的效果。”通过这种把枯燥知识点灵活化的教学形式,李旭辉希望能达到酷学习口号所宣扬的效果:“最好的学习,就是无意识地学习。”

具体如何操作?

由于酷学习前期针对的受众主要为中小学阶段的学生,李旭辉在学习视频呈现上主要从两个点着手:

一个是碎片化。酷学习上所提供的视频长度多在十分钟左右,每条视频只涵盖一个小的知识点。比如在小学一年级数学的课程中,酷学习就制作了四个短视频,分别从100以内两位数的认识、两位数加法、两位数减法和两位数混合运算四个角度来让小朋友学习“两位数加减”这个比较大的知识点。

和线下大多长达半小时甚至四十分钟的课堂相比,十分钟左右的长度既能让学生在学习时间内保持较高的专注度,又不至于过于碎片化而让学生的学习节奏过于杂乱。

另一个则是趣味化,用有趣的形式来包装每个细化的知识点,比如在课件里加入不同年龄阶段学生喜欢的动漫人物形象、把林志颖在化妆品广告里不标准的拿量杯姿势作为反面教材……

因此酷学习上的每个视频在诞生之初都是一个类似于剧本的课件,讲解哪些知识点、包括哪些段子……,这些内容都会提前和酷学习签约的讲课老师进行充分沟通,剧本完成后才会进行拍摄。酷学习的签约老师来自上海高校的学生。同新东方类似,酷学习会更偏向于找那种既有学霸属性又有较好演讲能力的学生做老师。

目前所有的视频内容都是由李旭辉组织的团队自制而成。这样的好处是内容的质量可以掌控,但也意味着酷学习的团队需要为此承担对创业公司来说比较高的前期成本。据李旭辉介绍,酷学习接下来的思路更接近于做平台,让老师在酷学习上自己录制内容,而酷学习则会变成内容生产工具和师生间的互动平台。

这有点像西方流行的“翻转课堂”:老师借助酷学习把每个学习周期的知识点录制上线;在每节课之前,学生可以先通过线上视频进行预习,再到线下的课堂和老师进行互动,解决疑问、加深对知识点的学习。

目前发展情况?

经过一年多时间的筹备,目前酷学习上已经有了3000多条视频,基本覆盖了小学、初中、高中的主要科目内容。除了语文、数学、英语这些中小学教育的“主菜”,酷学习团队还上线了物理、化学、生物甚至医学和法律科普这样的“冷门”内容。

篇5:网络视频学习心得体会

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呼唤着教师从传统的教育角色中摆脱出来,进入新的角色。教师们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在人们的阵阵称赞声中,很好的扮演着这种角色,有效地推动着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但是,如果再用传统的方式给教师定位或教师仍热衷于这种定位,那将无法适应现代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新社会新时代对教师提出新的要求,所以,作为一名新老师,如何扮演好教师的角色是这次网络学习的最大收获。

本次培训覆盖了从教育科学研究到心理健康教育,从教师礼仪、形象、语言、仪表、心理,再到教师素养,从师生关系到社会交往,从“如何做好班主任”、“如何处理好个别差异”到学科专业“如何处理好阅读期待”等等,覆盖广泛,实际有用,给身为新教师的我带来一了场精神的洗礼,思维的训练。通过本次网络学习,我积累了一些理论知识,进一步明确了方向,也让我获得了行动指南。

1、“活到老学到老”要有终身学习的观念及付出行动。我们的教育事业是不断发展完善的一项伟大事业,因此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各方面的知识,特别是心理学,教育学,课程改革等并在实际教学中将实践理论。另一方面,在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教育水平的同时还要和学生一起学如何交流,如何做人,做好交流工作,特别要处理好与家长、学生间的关系,争取家庭为学校教育的支持者。

2、“干一行,爱一行”,教师爱自己的职业则体现为爱学生。教师的教育行动中如果缺乏爱,那么就如同干涸的池塘没有水一般。因此,爱孩子,在自己的行为中透出自己的爱,这是教师必备的教育素养。只有让孩子感觉到爱,才能让他们在快乐成长中快乐学习。真心实意地关爱孩子,孩子才愿意亲近你,相信你,“亲其师则信其道”。

3、在教学中总结反思,在反思中进步。以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及心理学基础引导自己的教学工作。经验丰富的教师都能较好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学生的心理问题等等,因此要及时总结学生的心理并做出调整。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反思,归纳好的教学方法,好的教学方式,累积经验。

篇6:视频讲话学习心得

唐行长语重心长的从企业与员工、团队和个人、道德与才干、学历与能力及现实和理想五个方面的关系结合自身三十年来的工作经历、实践经验带着我们一一做了生动具体的分析,我们也从唐行长的言语中感受到她的良苦用心。

参加工作至今已有十五个月,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我有了与以前学生时代完全不同的感受。离开校门,走上工作岗位,首先我们的人生角色也发生了变化。学生时代的那种轻浮、骄躁我们应该摒弃,取而代之的要学会工作上的沉稳与耐心。企业是员工实现自我价值的载体,当然员工也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本和资源。年轻人是企业的未来和希望,我们更应该在本职岗位上踏实工作,创造属于我们年轻人自己的价值。

在这有限的一年多时间里,我幸运的轮岗三次,并且每次都能从新的岗位学习到不同的、更加广泛和全面的业务知识与技能。回想起这一年多的点点滴滴,从一开始的小心翼翼、胆怯生疏到现在能够基本上掌握前台多数业务自己也倍感欣喜。当然这离不开各级领导对我的关心帮助和身边同事们不厌其烦的教导,正是由于大家的循循善诱,我才敢积极踊跃的报名参加各种考试,才能在考试中取得不错的成绩。“要成才、先成人”我时刻牢记这句话的深刻哲理,并不断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和情操锻炼,树立正确我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我们这些怀揣这梦想走出校门的大学生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太多不切实际的渴望和要求,唐行长“理想与现实”深入浅出的分析再次敲醒了沾沾自喜的我们。让我们懂得不劳而获是愚蠢懒惰者的掩耳盗铃,我们应该脚踏实地,切勿好高骛远、眼高手低。必须学会坚毅、果敢、奋进,同时做到做到有诚心、恒心、虚心和信心,始终保持坦然、乐观和淡定。

我行各级领导特别重视员工的业务素质培养和新知识的普及,我们应该珍惜利用这个机会来充实自己的知识,增长见识,夯实业务技能已达到提高实际工作能力水平。我们更应该以唐行长这次重要视频讲话为契机,加大学习力度,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做到“知”、“行”、“效”三者的有效统一,为行争光,力争在自己的岗位上有所创新,有所突破,实现“行以我荣”。

最后,唐行长意味深长的引用了保尔·柯察金的一句名言与我们新入行的大学生共勉。让我们明白了生命的真谛是在于奉献,奉献的高尚与伟大,体会伟大中的平凡以及平凡中的伟大。我也将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更加努力学习,争取达到:干一行、精一行,精一岗、熟两岗、会多岗。

汇报人:

篇7:寒假10课视频学习心得体会

寒假10课心得体会1

我虽然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但他那种见义勇为的精神却时时铭刻在我的心上。他——短短的平头,矮矮的个子,一双浓眉大眼,鲜艳的红领巾挂在脖子上随风飘扬。我叫他“红领巾”。

那天,我正在街上的杂货店买点东西,正在买钢笔的时候,在安静的杂货店中,我突然听见红领巾大喊一声:“老板,那个人没付钱。”我顿时呆板的转过头,看到一个人拿着几只钢笔飞快的向前跑去,红领巾也箭步飞身的追的上去,那个人做贼心虚,在过门坎的时候一不小心的摔倒了,就被逮住了,老板把那人托到跟前。我面对这样的场景,不觉的打了几个寒颤,感觉到咚咚的心跳,我想:“这个人干吗要偷东西呢?他这不是‘偷鸡不成,倒舍一把米’吗?老板会不会重重的打他一顿呢?”一连串的问号浮现在我的脑海里。我感到非常的害怕,仿佛自己就是那个没付钱的人,老板正恶狠狠的骂我呢!老板训骂完毕,叫那人付钱走了,老板可能是想酬谢一下红领巾,从柜台里拿出一枝昂贵的金芯钢笔想送给他,没想到一抬头就连那个红领巾的影儿都不见了,只看见柜台上放着几枚闪闪发光的硬币,这是他付的钱,红领巾已经在老板不经意的时候悄悄的付钱走了,他为老板追回了几元钱,却没有要一点报酬,包括一声“谢谢!”我幼稚的问老板:“他不就是为你追回了几元钱吗,你什么要送他就枝昂贵的金芯钢笔呢?”老板严肃的对我说:“我不只是看在这几元钱上,更重要的是看在他这种见义勇为的精神上,才使我感动了,所以……”听到老板这话,我更加的敬佩红领巾了。

这个人是多么的默默无闻啊!我也应该向他学习,把他当成我的榜样,要向他一样,为大众,为人民服务。

寒假10课心得体会2

红领巾多么让天下的孩子敬仰的字眼;带上红领巾又是多少孩子所盼望的呢?

在以前,一个孩子想戴上红领巾要经历千辛万苦才可以戴上,而现在的孩子要想戴上红领巾可以说比吃饭还简单,五毛,一块,最贵的红领巾也不过才两块五一条,尽管如此我想现在的孩子也应该有一些关于红领巾的故事,接下来就先听听我和红领巾的故事吧!

在我上幼儿园的时候,我经常和几个要好的朋友争论小学有几个年级,有说七个年纪的,有说五个年级的,还有说八个年级的呢!日光如梭,当我们在同一个小学相遇时,一打听才知道原来小学有六个年级,这个争论是告一段落了,谁知他们几个又争论起高中有多少个年级了,哎,谁知这个争论又到什么时候才结束呢?儿子,该给你戴红领巾了。妈妈说,我激动地说:“好。”当我在神圣的国旗下戴上那神圣的红领巾时,我无比激动,我无比高兴,我无比兴奋,我又在那神圣的时刻里想:太棒了,终于把我盼星星盼月亮的红领巾盼到了!一千多个孩子在同一个学校,在同一个国旗下,在同样的时间里戴上了他们盼望已久的红领巾,那场面该是多么隆重多么宏伟啊!就这样我戴上了我的第一条红领巾,并走进了我的第一个教室——1。3班。

时光飞快的流动着,转眼间我从一年级升到了五年级,摆脱了幼稚的气息,成为了真正的小男子汉。随着我年级升高我的红领巾也逐渐增多,从一条增到了十几条,尽管如此我还是把我的第一条红领巾珍藏了起来,因为:那一条红领巾第一次让我感到了自豪,第一次感到了成就感,它也让我更加坚信了一句话:“只要努力,梦想一定会实现。”

寒假10课心得体会3

在我的童年中,有许多难忘又充满欢乐的往事,犹如一颗颗闪光的繁星,数也数不清。其中有一颗最亮最大的星星,令我今天还记忆犹新。

那是一个周末,爸爸妈妈都去上班了,家里只剩下了一个七岁的我。作业不是很多,我一会就写玩了。正准备去客厅看电视,忽然看见床头有一条脏兮兮的红领巾,我正准备扔下不管,让妈妈回来洗,可又一想:妈妈每天辛辛苦苦的上班,下班回来还得照顾我,为我洗衣服、做饭、还辅导我写作业……没有一天可以早点休息。于是我便拿起红领巾,自己倒上水,先把红领巾浸湿,又抹了点香皂,就使劲的揉了又揉,雪白的泡沫顿时就黑了,我把红领巾放进脸盆里冲了一遍,再展开,红领巾变的干干净净的了。

看着我的劳动成果,心想:我洗个红领巾就累的满头大汗了,而妈妈每天要做那么多的家务,妈妈该有多累啊!我以后一定要多帮妈妈做一些家务活,好让妈妈不那么辛苦!

寒假10课心得体会4

红领巾是小学生的标识,它是红旗的一角,也是革命烈士用鲜血染成的。以前每次我的红领巾脏了,都是妈妈给我洗,这一次,我决定自己来洗一洗红领巾。

我拿来一个水盆,去卫生间接了一盆水,把红领巾放进去,泡了一下,浸湿的红领巾像一片红色的枫叶飘在水中。我学着妈妈的平时洗衣服的样子把肥皂拿在手上,准备把肥皂擦在红领巾上,可是谁知道,肥皂像一个淘气的小孩子从我的手上滑了下去,我想:小肥皂真不听话,我一定要抓到你。这次我把肥皂紧紧地握在手上,擦在红领巾上,用力地搓洗着,过发一会儿,我觉得差不多了,就把红领巾放入水中。这时,一串串泡沫像白色的棉花球一样,泡沫在水里慢慢地散开了,水也变黑了。我拿出红领巾一瞧,怎么还有一个小黑点呢?我又擦上肥皂使劲地搓这个小黑点,用了两分钟,黑点果然被我搓没了,我用清水把红领巾冲洗了三遍,哇!干净极了!我整整齐齐地把红领巾晾在阳台上。

妈妈回来了,看见阳台上挂着一条红领巾,惊奇地问:“红领巾是谁洗的?”我自豪地说:“是我自己洗的。”妈妈高兴地说:“你真是个好孩子,长大了,懂事了。”以后我要经常帮助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

寒假10课心得体会5

红领巾是国旗的一角,是英勇的革命战士用鲜血染红的,它是一名少先队员的标志,也是我们去关爱他人的动力。

记的刚刚上小学的时候,我最向往的就是戴上红领巾,看着别的同学脖子上挂着鲜艳的红领巾我真是羡慕的要死,想想能摸一下红领巾就高兴的不得了。后来我真的戴上了红领巾,记的戴上它的那天,大队部的老师对我们说:“你们是一名少先队员了,以后要多帮助别的同学多做好人好事那样才是一名合格的少先队员。”刚戴上了红领巾,我还是满有新鲜感的,可到后来我就满讨厌它了,因为每天都要戴特别是夏天,天那么热戴着就是不舒服。不过回想起来还是满有趣的,我下半年快升三年级了,虽然我讨厌它,但我上学去还是戴着红领巾,因为我常想起刚戴上红领巾时大队部老师对我们说的话。

也记得有一次,我和奶奶去看电影,在售票厅的门口我看见了二三个被人丢在路中的破袋子和香蕉皮,“被人踩到会滑倒的”:我想着就飞快的跑过去拣起

篇8:妙用微视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一、再现内容,形象具体

微视频结合图像、文字、视频等多媒体工具,将书本上的文字用其他形式向学生们展现,学生在课堂上就可以看到当时场景,犹如场景再现,将复杂的内容变得形象具体,在教学中,我经常利用微视频对课文进行编辑,通过图片、视频、声音的辅助,为学生创设情境,对学生起到引导的作用,吸引学生真正走进去,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进行自主学习。

例如:在中职语文教材的第一课《沁园春·长沙》中,这部分的内容是整个语文中职教学的开始,是比较基础的部分,属于古体诗词,教学目标上主要培养学生对诗词学习兴趣的重任,在这一课教与学的过程中要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外诗歌的鉴赏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我通过多媒体资源在网上链接了几张相关的照片和视频,如红军长征组歌等等,同时,我找了一段比较符合课文内容的音乐,制作成了微视频,在视频中,通过诗歌的播放,伴随着音乐,学生进行大声地朗读,由于所创设的意境符合学生的心理,所以学生很快就融入到了诗歌中。

通过微视频的教学,场景再现的过程中,微视频要发挥引导和启发的作用,

同时教师在微视频播放的过程中,要让学生们真正地走进去,通过微视频能够学到知识,让微视频真正有意义,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微视频的直观、形象的特点,能够让学生轻松记忆所学知识。

二、比对背景,突破难点

有效的微视频内容的创设是教师提高学生课内、课外学习效率的重要方法。在教学中,有很多的教学内容比较复杂,学生理解时有很大的难度。在准备微视频时,我经常将所学知识的时代背景进行比对,而通过对背景的比对,使学生在背景的辅助下,用自学的方式,根据背景找到发生的起因、作者的思想等,进而很容易就掌握了所学知识,轻松突破重点难点。

例如:在讲解《赤壁赋》时,这部分的知识主要希望学生们能够通过《赤壁赋》这篇课文,了解作品“以文为赋”、骈散结合的形式特点,同时培养学生们勇于面对困难,笑对磨难的乐观主义精神。为了让学生们都能真正地熟悉和理解课文,我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了分析,并且根据赤壁赋的时代背景制作了微视频,在微视频中,我重点对这篇课文的时代背景进行了介绍,并且选取了《劝学》《过秦论》《师说》等文章作为文章的比对,分别将他们的时代背景进行了展示,鼓励学生找出时代背景下的相同与不同之处,同时进行引导:“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和练习,大家有什么想法?”“在我们平时的学习中,面对比较难的课文,要学会运用方法。”“冷静思考问题,灵活运用方法是我们走出困境的最佳方式。”通过这种比较的方式,让学生在脑海中有个比较清晰的课文背景,在分析和理解课文时,可以根据时代背景入手,将这篇理解难度比较大的课文轻松记忆,真正地提升学习技能。

比对的过程也是强化记忆的过程,在比对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学到知识,也可以掌握学习方法,针对典型突出的重点难点问题,教师可以采用特殊的方式来进行学生理解和记忆上的强化,从而帮助学生轻松解决一个个的重点难点。

三、变静为动,领悟意境

微视频教学能够将互联网进行资源的链接,通过这种独特的优势,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将相关的知识对学生们进行拓展和启发。在我的教学中,就经常根据所学知识,通过制作学生们比较感兴趣的微视频,用假设性的问题,让学生们自主地寻求答案,进而达到自学的目的。

例如:在学习《雷雨》《茶馆》这两篇课文时,由于这是比较经典的文章,学生在理解时比较容易,因此,在课堂上,我选择了让学生们自己来进行学习的方式,将备课时准备的微视频进行了播放,其中包含了课文的时代背景,以及话剧的演绎,播放完毕,我鼓励学生融入话剧中来,同时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话剧的配音,调动学生的兴趣:“同学们,下面给大家一些学习时间,然后找学生为我们这段微视频中的话剧部分配音。”学生听到任务之后,都很认真地进行自主学习,熟悉课文,在选择时,学生们都表现得很积极,课堂氛围调动的非常活跃,通过这种互动的课堂方式,使学生能够主动进行学习,同时在配音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更好地领悟课文的意境,使学生能够及早地符合中职学生的目标和要求,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

微视频的教学方式能够让语文课堂更具吸引力,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在制作微视频时多运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图片以及视频,在学生脑海中形成对语文学科的探究想法,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需要教师的教学智慧,使课堂效果得到有力的提升,对中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起到促进的作用。

中职学校与初中、高中教学有很多的不同,中职学生在结束学业后,面对的是就业上的压力,因此,学生在校期间,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通过一些特殊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得到充足的锻炼,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的学习。

参考文献

[1]郭琴芳.视频课件切入与中职语文教学时机选择的研究[J].当代教育研究与教学实践,2016(4).

上一篇:跨境贸易金融下一篇:学生免费入学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