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精神文明建设 努力改善环境质量

2024-07-09

紧扣精神文明建设 努力改善环境质量(精选7篇)

篇1:紧扣精神文明建设 努力改善环境质量

紧扣精神文明建设 努力改善环境质量

近年来,临江市环保局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一流队伍、创一流业绩为目标,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始终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推进环保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常抓不懈,坚持与中心工作同计划、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同考核。把创评与节能减排、专项执法行动、生态文明建设等重点工作相结合,不断探索创新、总结完善,牢固树立在“执法中优质服务,在服务中严格执法”的新理念,连续多年荣获白山市级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实现了精神文明建设与环保工作双赢。

一、加强思想教育,不断提高认识

为了做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局领导班子多次召开会议,从思想认识、工作力度等方面进行了认真研究、安排部署。环保局明确提出:要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从依法行政,提高服务质量,端正服务态度,规范办事程序入手,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培养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纪律严的环保队伍。为此,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实行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科室积极参与,通力协作的良好机制,使我局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有组织、有领导地开展起来。多次召开动员会议,组织干部职工展开讨论,提高 了广大干部职工的精神文明建设意识和参与意识,使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有了扎实的群众基础。

二、狠抓政治、业务学习,塑造高素质环保队伍 紧密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坚持政治学习制度,组织全体党员学习邓小平理论,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提高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素质。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党员教育,提高党员素质,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中积极带头。

在狠抓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时,始终没有放松对干部职工的业务学习。坚持每周一学习制度,组织干部职工学习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还通过派出培训,加强县区间学习合作、邀请上级机关前来指导、加强局内交流和强化自我学习等措施,有效地提高了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增强了奉献意识。

环保局是一个与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部门。在工作中,我们始终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工作的落脚点,要求干部职工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推行了《机关学习制度》、《机关文明办公制度》、《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制度》等制度,进一步强化了服务意识,塑造了“文明执法、热情服务”的良好形象。在廉洁上,首先局领导自身作表率,坚决做到不搞暗箱操作,不以权谋私,以权谋私,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同时要求各科室长在全 体人员中树立表率和示范作用。其次,坚持政行风廉政教育,防患于未然。通过对反面典型事案例的剖析,观看反腐倡廉录像教育片,对干部进行廉政教育,做到警钟长鸣。同时,我们通过设立意见箱、发放征求意见卡及时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有力地促进了干部职工工作作风转变。

三、强化精神文明建设,推进环保工作再上新台阶 通过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提高了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树立了环保执法队伍的良好形象,有力推进环保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是把规范执法与优化服务结合起来,在干部中开展了“五心”活动,切实将“专心”对待工作、“虚心”听取意见、“耐心”解答问题、“热心”开展服务、“诚心”为企业办事。将“五心”活动融入到工作中,不断改进服务手段和措施,执法的程序性和公正性得到贯彻,没有发生涉环行政应诉。凡是是环保局的业务,坚持在规定时间内办结,不是环保局的业务,耐心向来人作好解释,让每一个来人高兴而来,满意而去。

二是严把准入关,努力改善环境质量。国家产业政策、《环境影响评价法》得到了贯彻落实,严控高能耗、高污染项目的引入。通过规范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环保设施“三同时”制度,推动一批对环境危害小又有利于经济发展的项目顺利上马。加大污染整治力度,促进污染物减排,深入开 展重点行业环保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切实改善环境质量。

三是以人为本,妥善处理环境信访案件。我局始终坚持便民为民,环保案件无小事,维护群众利益是首位的原则,建立快速反应机制、限时结办、首问负责制等制度,受理率和结案率均达到100%,切实保障了群众的环境权益。

四是围绕建设绿色生态临江目标,以环境日、地球一小时、地球日宣传等活动为载体,先后组织了“同饮家乡水、共护母亲河”,“污染减排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环保晚会,保护环境、秀我临江演讲比赛,环保杯乒乓球比赛,“绿色奥运与环境友好型社会”书画联谊会,“保护环境、关爱鸟类”书画比赛等宣传活动。通过定期向机关干部编发《临江环境简讯》、每年春节期间向社会各届发放宣传画等宣传手段,营造了全民共同参与环保的良好氛围。

四、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打造团结向上的工作团队 环保局围绕“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目标,把开展集体活动作为文明创建的载体,以此培养干部职工开拓创新、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精神,打造团结向上的工作团队。

2010年特大洪灾中,我局积极响应政府号召迅速奔赴灾区,同志们不分昼夜,不顾个人安危,胜利完成了救灾和援建的各项工作。环保干部纪律严明、不畏艰险、团结奋战的精神赢得了上级的肯定和群众的称赞,铸就环保局特有的 “抗洪精神”,受到省委省政府表彰。

以新农村建设、“三项工程”、灾后重建为契机,组织职工到义和村、大湖街道、吴家营村义务劳动,开展重温入党誓词等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党员的党性。同时,在财力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分别为吴家营村、大湖街道水泥、闹枝村解决了水泥各100吨,总价值达9万元。

以人为本,积极开展公益事业。积极组织向汶川、玉树灾区,西南旱区及临江市灾区捐款,全体环保干部职工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共计捐款60500元,用实际行动给予灾区救助和支援。

组织开展团队拓展训练、义务劳动、新年联欢晚会、雕刻新年冰灯、制作环保春节展台等活动,不断深化队伍建设。在集体活动中,环保干部的合作能力得到显著加强,有力地增强了团队的合作精神和凝聚力,使环保队伍逐步变成一支坚不可摧的团结向上的团队。

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任重而道远。今后,我们将一如既往,开拓创新,狠抓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为实现“打造工业强市,建设生态临江,和谐临江”而努力奋斗。

篇2:紧扣精神文明建设 努力改善环境质量

努力改善文明优质服务质量

近日,于洪分局围绕软环境建设,认真组织员工查找在文明优质服务工作中的差距,针对差距制定整改措施,努力改善文明优质服务质量。查找的主要差距是:一是服务态度没有生、冷、硬现象,但存在服务不周到、不热情的问题;二是由于合同制职工太多(已占60%之多),待遇又低,工作动力不足,钻研业务劲头不够,个别员工对保户提出的问题解答不准确,不全面,保户有时不满意;三是服务硬件措施有缺欠。办事大厅椅子不足,尤其是前来办事的老弱病残人员需要特殊照顾;有的柜台缺少老花镜;办事大厅和走廊的灯管有的不亮,造成走廊较黑,行动不便;社保标识不够明确,使保户走错房间等。

针对这些问题,分局领导十分重视并组织员工学习和整改:一是要加强对员工教育,强化主人翁意识,使员工真正认识到:服务是我们职能定位,服务是我们的职责,服务要一心一意,真正提升服务态度和质量。二要强化培训。要对职工在社保政策、重点工作、经办业务及微机操作上都要进行定期不定期的培训,达到政策清、业务精、效率高、服务优。三要创造条件,尽可能改善硬件服务措施。近期内要维修照明设备,配备椅子、老花镜,制做办事大厅标识等。

篇3:紧扣精神文明建设 努力改善环境质量

自2005年创建成为宁波市第一个国家卫生镇以来, 泗门镇始终把巩固和发展国家卫生镇创建成果作为一项提高城镇品位、优化人居环境、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工作来抓, 不断完善城乡卫生基础设施, 不断推进城乡环境综合管理, 不断健全城乡卫生管理长效机制, 人民群众参与环境卫生的意识不断增强, 对人居环境的满意度越来越高, 国家卫生镇创建活动已成为泗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巨大推动力。

1 统一思想, 力求创建认识再内化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 创建国家卫生镇, 思想认识同样是关键。我们感受到, 创建国家卫生镇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具体实践, 也是快速提升城镇形象, 增强城镇综合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更是改善民生、利民惠民的具体体现。近年来, 我镇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开, 城区框架迅速拉开, 人口集聚度不断提高, 这对城乡环境卫生保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 无论从推进“一核四地”建设来看, 还是从城乡统筹发展和农村改革发展来看, 创建国家卫生镇是我镇经济社会发展历程中一个非常有效的载体和途径。由此, 从2005年创建国家卫生镇到今年巩固国家卫生镇创建成果的工作中, 我们经历了从“要我创”到“我要创”的思想转变, 贯彻了“创建为民、为民创建”的工作宗旨, 实施了“全民皆知, 全民动员, 全民参与、全民行动”的工作措施, 使我们思想认识上得到内化, 工作内容得到深化, 工作措施上得到强化。

2 整合资源, 力求创建组织再强化

创建国家卫生镇, 既是一项惠及群众的民生工程, 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近年来, 我们始终坚持“政府组织、地方负责、部门协调、群众动手、科学管理、社会监督”的工作方针, 强化组织领导, 调研摸底, 保障投入, 努力使国家卫生镇创建活动引向深入。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专门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 全体党政班子和责任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迎接国家卫生镇复查工作领导小组, 负责对全镇国家卫生镇复查工作的统筹、协调、检查和督办。全镇各有关责任单位和村 (社区) 也相应成立了组织, 落实了人员, 制定了方案, 并把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到具体人员, 具体时间, 从而在全镇上下形成了“镇村联动、立体推动”的领导组织体系和“横向到边, 纵向到底”的创建工作网络, 确保各项工作不留死角, 不留盲点。二是加强调研摸底。细节决定成败, 创卫工作更需要从细处微处入手。为此, 我们在复查领导小组下又设立了若干实干班子办公室, 分成督查组、宣传组、资料组、维稳组和后勤组, 并抽调骨干人员组成现场督查组和现场整改组, 对我镇创建国家卫生镇工作中的细节特别是薄弱环节进行全方面的调查摸底, 并对调查情况进行分析、整理、归纳, 进行认真整改, 定期在创建工作联席会议逐一反馈结果。三是加强投入保障。几年来, 我们累计投入资金已超过6亿元, 建设主干道路98公里, 村级道路硬化率达到95%以上, 初步建成了方便快捷、四通八达的市政交通道路网络, 完成日供水8万吨级的自来水扩建工程和22万伏变电所建设。全镇所有一、二级河道进行生态型砌石, 并实施河道保洁责任制。编制完成《泗门镇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建成公园14座, 绿化面积达145.7万平方米, 绿化覆盖率为34.68%。同时, 我们将卫生投入资金专款列入镇财政预算, 每年划拨几百万元用于更新环卫基础设施, 新增了扫地车、推土机和管理督查车辆, 先后投入180万元建造日处理25吨的无害化厌氧粪尿处理中心, 投入350万元建造村级压缩中转站等公共卫生基础设施。

3 加强宣传, 力求创建宣传再深化

人民群众是创建活动的主力军, 更是创建活动的源泉和活力所在, 我们坚持把宣传发动当作首要工作来抓, 充分利用各种宣传载体和宣传形式, 广泛开展全方位、立体式、广覆盖的宣传教育活动, 全镇上下营造“人人关心创卫, 人人支持创卫, 人人参与创卫”的良好氛围。一是抓阵地宣传。在建成区主要路口设立高炮宣传标语2幅, 在建城区主干道两侧围墙绘制了主题鲜明、生动活泼的宣传标语和宣传画, 对核心区域道路两侧的灯箱广告进行翻新、更新、更换, 在镇有线电视站、镇政府网站、《今日泗门报》、政府信息公开宣传窗专门开辟创卫工作专栏, 多方位、滚动式地宣传报道创卫工作的新进展、新动态, 宣传卫生健康知识。同时, 制作了泗门镇迎接国家卫生镇复查工作的专题片子 (光盘) 。二是抓活动宣传。举办了“我为国家卫生镇添彩”系列活动, 组织500多名志愿者开展倡议书散发、环保袋发放、卫生死角清扫、牛皮癣清除、宣传标语征集、不卫生行为劝导等活动。在全镇中小学校开展了“小手拉大手、健康文明行”主题活动, 同时, 隆重举办了以“传承古镇文明, 情系绿色泗门”为主题的泗门镇迎接国家卫生镇复查宣传活动, 开展了千人巡游、万人签名、文艺表演等活动。三是抓资料宣传。累计发放《公民健康素养66条读本》2.7万余册, 《卫生知识读本》1.2万册, 巩固创卫宣传品2.8万件, 《巩固创建成果、共建美好家园》公开信3万份, 倡议书1.65万份, 环保袋2万余只。

4 突出重点, 力求创建重点再落实

创建国家卫生镇, 不仅需要整体推进, 更要突出重点, 抓住薄弱环节。因此, 我们在具体工作中坚持反馈意见抓整改、摸底情况抓自纠、民生问题抓落实, 确保我镇国家卫生镇创建工作真正取得实效。一是反馈意见抓整改。投入20万元对垃圾填埋场进行外围改造砌墙, 铺设了新的导气管, 实行污水外排, 对道路进行了平整, 对垃圾进行了泥土覆盖;投入15万元对建成区主要道路果壳箱进行了全面更换, 累计更换500余只;对3座垃圾压缩中转站、粪尿处理中心等环卫设施进行维护保养;对61台空调外机按规定进行了上移;投入150万元对镇集贸市场进行了全面改造, 并通过省二星级考评;对全镇“五小”行业进行集中整治, 并选择光明路、河塍路两侧的小餐饮店实行“五常法” (常组织、常清洁、常整顿、常规范、常自律) 试点。二是摸底情况抓自纠。对三江超市北侧道路进行了下水道疏通和道路改造;对汝湖西路两侧建筑垃圾进行集中清理;对河塍南路进行了道路平整;对谢家路江东岸进行了卫生整治;对建成区内河道内的11只破船、沉船进行打捞处理;对工业园区周围环境卫生进行整治;对329国道沿线卫生进行集中治理;对辖区内各单位的环境卫生进行动态式检查等。三是民生问题抓落实。对镇东新村等建成区内的老小区进行了全面改造, 道路铺浇, 下水道改造;新建榨菜污水处理池, 铺设管道将榨菜污水接入污水管网, 推行榨菜污水集中处理;对全镇辖区内的旱厕全面清除、消灭;对城郊结合部的环境卫生进行集中整治;加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力度, 试点推进以“自然村、片”为单位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建设;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实施企业清洁化生产等。

5 真抓实干, 力求创建难点再突破

创建国家卫生镇,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是重点, 也是难点。为此, 我们大力开展以整治“六乱”现象、农村庭院整治、健康教育为重点的专项行动, 有效破解创建工作中的难点问题。一是六乱整治抓队伍。针对建成区“六乱”现象时有出现, 我们成立了镇综合管理工作中心, 建立现场巡逻、汇总分析、决策实施、反馈完善等四大工作体系, 重点对非法运营的载客机动三轮车进行整治, 整顿占道经营、乱贴乱画等“六乱”现象, 并落实“门前三包”制度, 推进城镇网格化管理。二是庭院整治抓创建。针对庭院环境卫生不容乐观现状, 我们以创建“农村庭院整治合格村”为抓手, 深入开展农村庭院整治工作, 目前, 我镇已有7个村创建成功, 5个村正在创建申报之中, 同时, 深入开展“靓丽人家、美丽家园、馨和楼道”的评选活动, 优化人民群众的居住环境。三是健康教育抓规范。针对健康教育不持久现象, 我们督促全镇各学校注重对学生的健康教育, 组织人员定期对各中小学校健康教育师资、时间、内容、措施进行检查, 确保开课率100%。使每一个学生从小了解卫生知识, 养成更好的卫生习惯。

6 建章立制, 力求创建制度再长效

创建国家卫生镇, 三分建设, 七分管理。为此, 我们贯彻落实“建管并重, 管理优先”的理念, 着力探索巩固创建成果的管理新机制。一是建立定期“除四害消杀”工作制度。实施除四害消杀工作市场化机制, 根据四害消杀要求, 每年春季、夏季、秋季定期开展大规模的灭鼠、灭蝇、灭蚊、灭蟑工作, 每年两次邀请市疾控中心专业人员进行四害密度检测。二是建立全民健康教育工作制度。健康教育活动阵地实现村 (社区) 全覆盖, 依托阵地深入开展健康教育“六进”、相约健康村村行、健康知识讲座等主题活动, 增强全民健康意识, 大力开展农民健康体检工程, 两年一次进行健康体检并建立健康档案。三是积极推进卫生、河道、绿化市场化运作机制。建成区环境卫生通过两年的积极探索, 2008年已经成功实施了市场化环境卫生保洁机制。村级垃圾收集采用了户集、村收、镇运的镇村联动管理模式, 日产日清, 基本做到没有垃圾的二次污染, 全镇百里河道保洁实行市场化运作, 对全镇的村级道路也实施了公示保洁网格化管理, 落实任务, 职责到人, 考核到村。专门成立了由9人组成的专职护绿队, 承包养护建成区内各主要绿化区块。

篇4:紧扣精神文明建设 努力改善环境质量

石嘴山市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最北部,东靠黄河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为邻,南连自治区首府银川市,西倚贺兰山与内蒙古阿拉善盟隔山相望,北依黄河与内蒙古乌海市相邻,是一座崛起于山水之间的新兴工业城市。成立于1960年,现辖大武口区、惠农区、平罗县2区1县、19个乡镇、16个街道办事处。有汉、回、蒙、藏等24个民族,全市总人口为74万,总面积为5310平方公里,是宁夏第二大城市。近年来,在石嘴山市党政领导和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已建成山清水秀,道路宽畅,市容整洁,建筑风格独特的城在林中,林在城中,湖水依城,绿色环城的生态城市和精品城市 ,城市林木覆盖率达26%,人均公共绿地8平方米。现在的石嘴山堪称为既充分体现自然人文内涵,又充满现代气息的“山水园林化城市”。

石嘴山是全国首批资源枯竭城市经濟转型试点,这座依靠煤炭为生的城市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低碳化的道路中,坚持建设宜居城市、发展循环经济、保护自然资源。如今正在努力打造生态城市,改善环境质量。

2007年,石嘴山市获得了“中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城市”的称号,摘掉了全国十大空气污染严重城市的黑帽子,实现了从“塞上煤城”向“山水园林新型工业城市”的初步转变。现在,石嘴山仍要走低碳化道路,并且要打造低碳化宜居城市。石嘴山市市长张作理表示:“城市生态对于石嘴山来说,是宜居宜业的大环境。”

在打造生态环境的过程中,石嘴山首先采取的措施是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发展循环经济。张作理说,一个企业现在的落后产能不淘汰,一是市场不允许,规模做不大,二是污染老百姓不允许。我们要借这次淘汰落后产能降低污染,降低消耗。

除此之外,石嘴山在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方面也形成了一揽子计划。张作理详细解释,首先是实施以防洪为重点的水利工程,确保优质的饮水资源,保证市民健康。启动贺兰山截潜工程,把优质水藏于地下。严格保护和科学利用地下水资源,关闭大武口电厂等企业的自备水源井,提高自备井的收费标准,建立科学的用水价格机制。其次是实施以贺兰山东麓绿化为重点的绿化工程。加快建设贺兰山沿山绿化,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积极倡导全社会参与贺兰山绿化,把贺兰山建设成净化空气、调节气温、涵养水源的生态屏障。大力发展苗木产业、坚持育植并举,为生态增绿,为农民增收。最后,实施以保护大气为主的污染治理工程。严厉打击违法排污行为,推行企业排污信用等级评定,推行企业污染治理设施稳定运行强制机制。加大对崇岗镇和煤炭洗选企业、京藏高速出入口、110国道等环境整治力度。全面完成农村环境治理年度计划。

篇5:紧扣精神文明建设 努力改善环境质量

软环境的内涵主要包括三个要素———导向、机制、作风。第一, 导向是指软环境应该能让“踏踏实实做事, 认认真真念书”的人心情舒畅;第二, 机制是指学校应建立透明的、公开的、民主产生的制度, 并且以这一制度一视同仁地要求所有教师;第三, 作风是指学校各岗位职工各尽其职, 待人接物得体。

在大学的改革和发展中, 如果说硬环境是学校的躯干的话, 那么, 软环境则是它的灵魂;如果说硬环境反映学校的办学现状的话, 那么软环境则体现一所大学的追求和理想。软环境建设, 是一流大学建设中极为重要的方面, 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高校软环境建设的意义

1. 软环境建设有利于推进高校实施品牌战略, 增强竞争力。

有竞争力的大学并不单纯以一流的设备、条件取胜, 大学的竞争力还表现在浓厚的文化氛围、自由的学术空气, 平等、融洽的人际关系, 民主、宽容的科学精神, 理性的批判精神, 有容乃大的平等包容和止于至善的探索精神等软环境上。大学, 无论办学特色、质量或效益, 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软环境建设。

随着国内高校之间为争夺生源和办学资源的竞争日趋激烈, 品牌将逐渐成为各高校追求的目标。实施品牌战略, 形成自己的特色, 努力提高办学质量, 争取外部办学资源, 提高学校的资源利用率, 增强学校竞争力, 是高校应对挑战的重要举措。而学校的软环境是指一所大学的整体精神风貌和氛围, 是一所大学的内在品质, 学校具备让人能“踏踏实实做学问, 认认真真念书”并且使这些人心情舒畅的环境, 有利于提高高校的教学水平、科研能力和社会贡献度, 有利于推进高校实施品牌战略, 有利于增强学校的整体竞争力, 将学校现有的竞争优势转变为竞争胜势。

2. 软环境建设有利于密切各类关系, 促进校园和谐。

随着高校社会化程度不断加深, 各类矛盾也随之凸现出来。首先, 学生之间存在矛盾。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 学生水平参差不齐, 家庭成长环境各异, 这些学生同时进入大学校园生活, 势必会打破自己原有的生活规律和模式, 不同学生对变化的反应不尽相同, 容易产生矛盾。其次, 师生之间存在矛盾。大学师生关系相对比较宽松, 但由于大家认知水平、价值取向的差异以及在教育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不同, 也容易产生矛盾。最后, 高校内部改革造成不同利益群体之间存在矛盾。高校在人事制度、工资收入、岗位聘任、后勤管理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深入的改革, 这些举措为高校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但同时也打破了原有模式, 影响到一部分教职工的切身利益。如果对这部分人安置不妥, 容易激化矛盾, 酿成群体性突发事件。因此, 高校安全稳定是全社会一直关注的热点问题, 和谐稳定是高校发展永恒的主题。

良好的软环境能够让工作、生活、学习在大学校园里的各类人群心情舒畅, 唤起大家对学校的认同, 提高凝聚力。尽管学校在硬环境方面可能会存在不足, 影响到大家的一些利益, 但好的软环境就可以在这些方面作些弥补, 也使得大家能够理解现阶段学校发展遇到的一些困难, 理顺各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关系, 促进和谐校园的构建, 维护高校的安全稳定。

3. 软环境建设有利于推进高校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作为大学有机组成部分的精神因素, 软环境建设是高校的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它体现了一所学校的教育思想、办学理念、学术氛围, 对教师和广大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软环境建设反映了一所大学的内在品质和发展境界, 是实现学校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建设好大学软环境, 有利于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 有利于教学和科研水平的提高, 有利于推进高校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如何改善软环境

软环境建设是一项大的系统工程, 高校要营造好的软环境, 需要从多角度、多方位入手, 如科学的教育理念, 先进且实用的管理机制、客观的人才考核评价体系、活跃的学术氛围等。结合实际工作, 我们认为应立足本岗位, 在本岗位思考如何促进学校环境的建设, 提出改进作风, 提高服务质量作为我们日后工作的主题。为校领导服好务, 为师生员工服好务, 为到学校办事的各类人群服好务, 这就是以实际行动建设学校的软环境, 以实际行动促进和谐校园的构建。

改进作风、提高服务质量说起来很容易, 但真正做起来, 需要工作人员的高素质和工作经验的积累, 需要我们勤奋的态度和踏实的工作作风, 强化在工作中需要提高的四个意识, 将这四个意识贯彻到自己的思想里, 凝结在科室工作的氛围里, 体现在科室的实际工作当中。

1. 提高学习意识。

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已经成为很多人的共识, 身在高校, 知识更新速度之快要求我们必须不断学习, 优化自己的知识架构;拓展视野, 在工作中熟悉并掌握办事程序;积极思考, 细心观察, 厚积而薄发, 才能对各类问题酌情妥善处理, 建立起一套合理完善的办事机制和流程。提高学习意识应着力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一是加强党性方面的理论学习, 提升思想觉悟和精神境界, 坚定理想信念;二是加强业务方面的知识积累和实践活动, 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和为师生服务;三是提醒自己时刻保持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 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吸收新知识, 学习先进的管理和办学经验并将之应用到具体实践中。

2. 提高主动意识。

我们认为工作人员最重要的就是工作态度。工作能力不强可以慢慢学习, 逐步提高, 但工作态度一定要端正, 要有对工作的热情和强烈的责任心, 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工作中, 而不是简单地被动接受。在工作中能够积极主动思考, 把工作看作是享受生活, 而不是简单地为了工作而工作, 要用心去工作:在团队合作中能够换位思考, 要想别人之所想、急别人之所急, 把团队中其他成员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情去做, 出谋划策, 互相理解, 互相帮助, 共同打造一个和谐的团队;在个人职业发展中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 主动与同事沟通并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 在提高工作能力的同时也提升自身的修养。

3. 提高创新意识。

工作中总是不断会有新的问题出现。有些新问题可以用原有的办法处理, 有些新问题就要用新的办法来处理, 这意味着我们不能以不变的眼光和态度看待新问题, 而应从发展的角度思考问题。随着新问题的发生思考新的工作方法和程序, 这就要求我们有创新的工作意识, 而且要具备对工作进行创新的能力。对于办公室而言, 创新意识具体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创新工作方法, 常规性工作规范要求高、程序性强, 日复一日, 容易陷入僵化的模式, 不利于工作水平的提升, 因此, 必须有所创新, 有所开拓, 努力在优化内部机制上下功夫;二是创新服务特色, 服务是办公室特别重要的一项职能, 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外在形象。长久不变的、单调的服务容易让人感到厌倦, 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创新服务特色, 提高服务水平, 提升服务质量。

4. 提高务实意识。

在别人看来, 办公室工作更多的是些务虚的工作, 不像其它院系、单位直接创造经济效益, 其实不然, 在我们每项工作中无不充满着具体务实的工作, 书记校长信箱中反映的问题在我们的督促和监督下得到圆满解决;社会人员来电来访咨询招生或其它问题, 虽然我们不清楚具体政策, 但我们可以告诉他们具体到哪个单位办理及大概的办事流程, 为前来办事的人员节省时间和精力。我们的工作是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结合的。而我们则应以“求实、务实、落实”的工作作风, 脚踏实地、一丝不苟地把办公室工作虚功实做, 使之虚实结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篇6:紧扣精神文明建设 努力改善环境质量

但这些年来我们也地面临一个尴尬的现实, 即南丰蜜桔的品质存在明显下降趋势, 这关系到南丰蜜桔持续发展和前途命运的大事, 不得不高度重视。历史上南丰蜜桔的优良品质体现是:果汁多、肉质脆、风味浓香而酸甜可口、无籽或少籽、食之无渣。现在完全符合这一标准的蜜桔少之又少。内质上的突出问题是化渣性普遍偏差, 有的渣特多, 风味上也多有逊色, 有的偏酸, 有的偏淡, 有的种子较多。近年来南丰蜜桔黑点病的猖獗发生, 使外观品质也受到很大影响。

现在国际市场上柑桔类竞争十分激烈, 优良果品除了应具有品种特性、无损伤、无病虫危害和具有良好的色泽并符合国家食品卫生要求以外, 还要达到规定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否则只能作为等外品出售。内在品质永远是桔类竞争的核心。近年来, 南丰蜜桔市场竞争与广东砂糖桔比明显处于下风。据调查, 我国不论南北各大中城市, 市场上砂糖桔售价都要比南丰蜜桔高出50%以上, 且明显比南丰蜜桔俏销。砂糖桔的主要优势在于“味甜、化渣、少籽”。由此看来, 提升南丰蜜桔品质是当务之急。

1 改变生态环境条件是提升南丰蜜桔品质的前提和基础

南丰蜜桔品质的变化是种性渐变的结果。种性变化可以向优和劣两个方向发展。南丰蜜桔祖先原产自亚洲东南的亚热带、热带地区, 当地特点是气候温暖, 土壤肥沃潮湿。桔树生长在热带雨林高大乔木下面, 有丰富的有机质、水分。由于长期生长在这样环境条件下就形成了不耐旱、不耐瘦、怕寒冷、怕烈日、忌积水、喜半阴、根部好气好水、要求土壤有机质丰富的特性。早在3000年前, 长江流域就有大面积栽培。江西栽培历史悠久, 所产乳桔自古著名。南丰蜜桔原属乳桔, 1300多年前落户南丰, 由于获得更加优异的水土条件, 又经长期培育, 便形成新的生态品种群, 人们以其味甜如蜜, 就称之为“蜜桔”。由于其对土壤要求很高, 管理尤须精细, 因而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 其种植规模只限于城区和附近的沿河地带, 一直保持着优良的内在品质。如建国初期的城关镇郭背园以品质超群著称。郭背园从县城西门到北门绵延约1km, 约有桔树3000株, 其中穿插水塘百来口, 与房屋错落分布。池塘都养鱼, 塘泥来源充足且泥色如漆, 肥力极高。冬季塘水灌园, 取鱼并挑塘泥培园, 追肥施用人粪尿和枯饼, 不用化学肥料。年年如此, 土壤都成油土。据测土壤有机质含量达3%左右, 因此桔树根深叶茂, 持续高产稳产。更重要的是品质特优, 风味特佳。郭背园的情况表明:只有在优良的生态环境条件下, 才能培育出优良品种。先进的遗传学术认为:“生物遗传性的变异, 永远是相符于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就是说:良好的外界环境条件, 可以变异出优良品种, 不良的环境条件也会使良种退化成劣种。当前南丰蜜桔品质下降的主要矛盾在于不良的生态环境条件和桔树健康生育的矛盾, 这一矛盾如能很好地解决, 其他矛盾就可迎刃而解。造成这一矛盾不断激化的原因, 主要是近年来蜜桔种植面积发展很快。进入21世纪后全县桔园面积每年以2.7万hm2即年均20%以上速度递增, 大部分新建桔园都开辟在红壤丘陵山坡地上, 建园标准偏低。一些新区桔农掌握的栽培技术有限, 投入不足, 管理又不到位, 根本达不到丰产桔园所要求的深、松、肥、潮的土壤环境要求, 品质降低也就不足为怪了。

2 优良的蜜桔品质必须依靠全面的营养元素均衡吸收来保证

柑桔正常生育所必需的营养元素有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等共16种。这16种元素不管是大量还是微量的, 对于桔树所起的独特作用都是同等重要的, 彼此之间不能互相替代, 当某种元素供应不足时桔树就生长不良。如缺钾、钙和硼则果实渣多, 缺磷、镁和锌则味酸味淡。有机肥中这10多种元素都有, 故称完全肥料, 而化肥则元素单一。南丰桔农重化肥而少施或不施有机肥, 致使桔树产生普遍性“缺素症”。既然“缺素症”长时间普遍性发展蔓延, 南丰蜜桔品质的普遍下降也就势在必然。2001年对南丰蜜桔擂台赛前3名选手进行叶片营养分析:钾、镁、钙三元素含量都低于临界营养指标。获奖选手的桔树营养吸收不平衡状况尚且如此, 全县所有桔园的营养吸收状况可见一斑。当前全县桔园现状还表现在土壤有机质含量低, 丰产桔园耕作层的有机质含量要求在2%以上。2004年南丰县农业局土肥站对市山、洽湾、琴城、莱溪、太和、白舍等6个重点产桔乡镇, 16个桔园耕作层土样的测定结果, 有机质含量平均为1.16%, 其中有机质含量0.5%~1%的占50%。2000年南丰蜜桔擂台赛获奖选手前3名桔园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是0.8%、1.73%和0.99%。土壤有机质具有提高土壤肥沃度, 改善土壤物理性质的特殊功能, 含量多少是决定产量和质量水平高低的基本条件。南丰桔园土壤酸性偏重情况比较突出。柑桔适宜的p H值为5.5~6.5。据1999年全县13个典型桔园土样分析, 12个土样p H值均小于5.5, 最低的4.54。2001年调查蜜桔擂台赛获奖的前3名桔园土样, 分别是4.76、4.46和3.71。土壤酸性重, 磷常被铁、铝和钙等固定成无效态, 也不利于有益微生物活动, 从而影响到土壤中氮、硫和部分磷素养分的释放。综上所述, 要从根本上全面性地提升南丰蜜桔品质, 就必须在改变土壤生态环境上下功夫, 改施用化肥为优先使用有机肥, 广开有机肥源, 逐步减少或取消化肥施用。把目前为数不少桔园存在的“酸、瘦、旱、结”不良土壤环境, 逐步改造成“深、松、肥、潮”, 适宜桔树良好生育的生态环境。全面改善桔园土壤环境, 全力推广施用有机肥。

2.1 重点推广种植绿肥

即在桔园套种绿肥, 幼龄桔园间作绿肥。实行免耕生草栽培 (藿香蓟、马唐草、百喜草、野苋等阔叶草) , 一年2次刈割, 盖树盘, 减轻地表径流, 调节园内湿度, 改善生态条件, 创造害虫天敌生存环境条件, 繁殖害虫天敌种群, 实现生物防治病虫害, 减少喷药投资成本。

2.2 大力推广“猪—沼—果”工程

发展沼气池一定要和养猪结合好, 花大力气鼓励农户多养猪, 解决好发展养猪进程中实际问题。据了解, 有的地方因为农户养猪积极性不高, “猪—沼—果”的落实和发展受到较大影响, 应引起相关职能部门的高度重视。

2.3 大力推广施用饼粕, 人、畜、禽粪尿和微生物肥料

微生物肥是把一些具有特殊功能的细菌制成的肥料, 可以固氮, 可以分解土壤中不能利用的肥料矿物分子, 还可以降解土壤有毒物质, 因而对于改善桔园土壤环境效力很高。

2.4 坚持桔园深翻改土

深翻改土、分层施肥是提高土壤有机质、保证蜜桔稳产高产、品质提升的关键措施, 也是缩小蜜桔大小年的根本措施。尤其是近年新开发的幼树更要狠抓此项工作的落实。据调查南丰多数桔农都没有深翻桔园的习惯, 一般开沟施肥挖深18~21cm, 甚至将化肥撒在土面, 以致根系多浮面不深扎, 产量质量提不高, 抗灾抗逆能力也很差。桔园深翻一般要在60cm左右。实践证明南丰蜜桔擂台赛历届擂主, 都是施用猪、牛栏粪、塘泥、沼气肥等有机肥和深翻改土相结合的典范。

2.5 招商引资兴办生物有机肥料厂

在南丰县办厂能有效缓解全县桔园有机肥料问题, 意义重大。招商引资中不管经济效益多高, 一定要杜绝引进污染水流、污染空气项目, 决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 贻害无穷。

3 牢固树立防灾抗灾意识

不断强化抗灾减灾措施, 是提升南丰蜜桔品质的有力保证。各种自然灾害对于南丰蜜桔的生存和发展、产量和质量的提高具有致命性影响。

3.1 严寒冰冻灾害给蜜桔生产造成的损失极为巨大

南丰蜜桔产区出现冰冻的年份比较频繁。严格来说, 几乎年年都有冻害发生, 近100年来曾频繁出现严重冻害, 给桔树造成毁灭性打击。其中1991年冬的特大冻害, 最低温度达-10.8℃, 全县5438.5hm2桔树冻死4365.3hm2, 占80.3%, 余下的也都不同程度地遭受冻害。2004年12月下旬, 旬平均5.7℃, 比历年平均旬平均气温6.8℃低1.1℃。2005年1月月平均气温4.3℃, 比历年平均6.0℃低1.7℃, 极端最低气温达-6.2℃, 造成成年树木大量落叶, 部分幼龄树死亡。以上情况表明, 确保南丰蜜桔安全生产必须重视严防冻灾的现实性和重要性。近些年南丰县新开发的桔园由于在建园标准和管理水平上存在较大差距, 幼树抗御严寒冰冻能力相对较弱, 这应引起相关部门及广大生产者的高度警惕, 不可抱有丝毫侥幸心理。在防严寒冰冻措施上各地应因地、因时、因树制宜, 桔园周围要营造防护林, 抗御冬季寒风侵袭桔园。地势低洼的水田类型桔园冻害都较严重, 洲地桔园次之, 山坡地桔园冻害稍轻。在同一山坡种植的南丰蜜桔不同坡位受冻程度也不相同, 随着坡位升高, 冻害减轻, 下坡位冻害指数为上坡位的10倍。严重冰冻灾害不仅体现在大批量冻死上面, 而且体现在因桔树冻伤而大量诱发黑点病、树脂病、疮痂病、炭疽病等病虫害方面, 因而造成蜜桔产量和质量的重大损失。桔树有效抗御自然灾害从根本上来说必须培肥园土, 改善生态环境, 加强管理以增强树势, 提高抗逆能力。对于一些立地条件差, 建园质量差, 地下水位高的桔园, 不仅不具备抗灾能力, 而且很难在质量和产量上有突破, 应鼓励退果还林或退果还田。

3.2 要千方百计减轻旱涝灾害

旱灾对蜜桔生产影响较大, 尤其是伏旱、秋旱或伏旱连秋旱危害更大。旱涝灾害的发生严重程度和水土保持工作是否到位密切相关。近些年来南丰县蜜桔主要在红壤山坡地上发展, 成土母质多是红色砂砾岩风化物, 土壤疏松, 粘粒含量低, 受雨水冲刷极易造成水土流失。加上不少桔园建园标准低, 梯田不规范, 坡面水系工程不完善, 更加重了水土的流失, 造成水库淤积, 河床上升, 一遇暴雨洪水不能速泄, 极易造成洪涝灾害。车磨岭水库、潭湖水库每年平均泥沙淤积量达1.8万m3。南城县天井源乡鹭鸶坑水库, 1978年兴建, 20世纪90年代就已淤积报废。江西省委指出:“既要金山银山, 更要绿水青山”。并确定了“生态立省、绿色发展”战略, 重视治理水土流失工作, 事关生态平衡大局, 绝不容忽视。2005年南丰县制定了《南丰蜜桔生态示范园水土保持技术规程》。各地应按规程要求建设新桔园, 治理老桔园。要实行植物覆盖与工程措施相结合, 逐年完善桔园水土保持工作。

3.3 预防为主, 综合防治蜜桔病虫灾害

南丰是蜜桔的老产区, 为害蜜桔的病虫害种类繁多。历史上疮痂病为害最普遍和严重。“痲壳”成为南丰蜜桔的标志。建国后由于摸清了发病规律, 找到了有效的防治药剂和方法, 已得到有效控制。值得注意的是:自从20世纪90年代后, 南丰蜜桔的病虫危害一直呈加重趋势。原来一些次要病虫上升为主要病虫, 如柑桔粉虱、南丰蜜桔“黑点病”等。特别是“黑点病”, 群众称“蝇俚屎”, 进入21世纪后更加迅速蔓延。现在遍及全县所有桔园。黑点病果到处都是, 势头和过去的疮痂病相比毫不逊色。因为病虫危害不仅伤及桔树生机, 给内在品质造成负面影响, 更重要的是使外观品质严重受损, 削弱了市场竞争力。当前蜜桔生产上的病虫防治工作存在误区, 主要表现在“重治轻防”, “重药剂防治、忽视综合防治”。不是掌握病虫发生规律科学用药, 而是盲目用药。如防治“黑点病”, 普遍在桔树谢完花才开始喷施第1次农药, 而不是在萌芽期病菌入侵前喷药保护扼杀, 因而难以达到预期防治效果, 以致出现“黑点病”年年治, 越治越顽固现象。同时滥用农药, 随意加大药量情况也不少见, 因使农药残留量维持在较高水平, 不利绿色环保。为了确保蜜桔生产安全, 优质高产, 应加强植保服务体系建设, 建成人才优势集中、技术力量雄厚、运行机制协调的植保服务机构, 在强化技术骨干培训、提高农技人员素质的同时, 重点开展以桔农为中心, 以桔园为课堂的技术培训, 打造懂技术、会管理的具有现代柑桔生产意识的新型桔农, 使其成为应用植保新技术生产无公害绿色南丰蜜桔的带头人。

4 实施精品战略, 加快实现南丰蜜桔有机食品化终极目标

目前国内食品安全等级分三类: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 其安全级别依次升高。20世纪70年代以来, 以生态环境保护和安全农产品生产为主要目的, 有机农业在欧、美、日及部分发展中国家得到快速发展, 到90年代末, 欧、美、日已成为世界主要的有机食品生产和消费市场。我国有机食品市场开发和认证工作从1995年开始, 现在正进入快速发展期, 预计国内有机食品在2015年底有望达4%~5%的市场份额。我国消费市场升级趋势明显, 已基本走过了“无公害”、“绿色食品”阶段, 正迎来了有机食品新时代。南丰县具有十分良好的生态环境, 没有任何工矿企业污染。全境气候条件得天独厚, 热量资源较四周邻县都丰富, 年平均气温较邻县高出0.2~1.0℃, 相似吉安、永丰等地。所有这些都是发展有机蜜桔的最大优势、最大潜力。随着南丰蜜桔产量的不断增长, 市场销售压力越来越大。市场是残酷无情的, 一旦出现重大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将会使整个产业遭受致命打击。我国加入WTO后, 西方发达国家纷纷以提高检疫标准, 增加检疫项目为手段, 用技术性贸易壁垒限制产品进口。目前我国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中唯独有机食品认证标准能够得到国际认可和接受。有机食品正是出口创汇的希望所在。随着南丰蜜桔产业做大做强, 必然要大规模地拓展国际市场, 因此要大力发展有机南丰蜜桔, 突破国际贸易技术壁垒, 为尽快实现国家外贸有机南丰蜜桔基地目标而努力。鉴于有机蜜桔的生产对技术、管理及周围环境的要求更高, 其劳力、技术、论证、营销成本也比无公害及绿色食品要多, 因此政府应加大对有机食品产业发展支持的力度, 采取一定的政策性补贴措施和税收优惠政策, 支持、帮助与鼓励有机南丰蜜桔产业的发展。对有机农资的使用予以一定补贴, 建立有机农资直补制度, 鼓励桔农发展有机蜜桔产业。

篇7:紧扣精神文明建设 努力改善环境质量

一、重新设计校园精神环境

校园精神环境是学校师生认同的价值观和个性的反映, 是学校环境建设的核心。它一般包括学校理念、精神、校风、教风、学风、校训等。丰县民族中学原有精神环境的设计缺乏特色, 难以适应学校新的发展需要。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 学校对精神环境进行不断修改、完善和补充, 逐渐形成了富有学校特色的精神环境。

1. 提炼学校核心理念

核心理念是学校用于指导教育教学行为与管理活动的最高价值标准, 是学校一切行为的起点和归宿, 是学校精神环境的灵魂。丰县民族中学地处少数民族聚居区, 县域内的少数民族学生多到本校就读。学校长期以来十分重视民族团结教育, 各民族学生的团结合作, 和睦相处已经成为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此, 学校提出了“和美与共”的核心理念。“和”指和睦, 团结。要求师生以亲和的心灵凝聚你我, 以有效的交往加深情感, 以亲密的交往加大团结的密度。团结是校园和谐稳定之基, 是校园文化和谐进取的血脉, 是深厚的思想传统, 引导师生凝心聚力执着发展。“美”寓意各个民族均有美的价值标准, 唯有平和谦虚才能识得他族之美, 摒除隔阂, 以达“美人之美”境界。各民族学生要欣赏民族文化之美, 包容他民族文化之美, 欣赏自己创造之美, 包容他人创造之美, 实现美美融合, 实现大同之美。全校师生以和美与共, 满园大同为导向, 让团结融于心, 让宽容致于行, 学会发现他人的“闪光点”, 进而解读他人之美, 以达包容“他美”的境界。在核心理念的基础上学校还对学校的办学理念、管理理念进行了修改, 使之更加切合学校实际, 适应学校的发展需要。

2. 凝练学校精神

学校精神是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自觉提炼、被学校全体成员认同的精神支柱, 是一所学校整体精神面貌的体现。它对全校师生具有导向和激励作用。丰县民族中学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了“团结竞进追求卓越”的学校精神。“团结竞进”指学校各民族师生团结一心, 同心协力, 相互携手, 致力向前, 追求发展。“追求卓越”是学校建校以来以强烈的进取精神不断进行办学方略的创新、教学管理的创新, 学校师生以自信自强求进取, 以自立自主求发展, 不断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攀升。学校先后通过江苏省规范化学校、江苏省三星级学校的验收, 现为适应新时期的发展, 又不失时机地提出了争创江苏省四星级高中的宏伟目标。

3. 丰富发展校训内涵

校训是学校在长期办学实践中形成的, 对全校师生具有规范、警策和导向作用, 它能概括学校的整体价值取向、独特气质、文化底蕴, 蕴含师生的道德理想、人格特点和历史责任。丰县民族中学校训是:“修德善己身博学济天下”, 这是对学校原校训“厚德博学追求卓越”的一种升华, 体现出学校全员重视品德修养而完善自我, 由小及大体现师生博学立世以济天下的情怀, 其中主要蕴含了学校地域特色———帝王 (刘邦) 之乡, 善修己德, 胸怀天下。教师作为学生成长的领路人, 首先要注重品德修养, 修师德、立师品, 做美德的典范。学生涵养美德当始于点滴之处, 不弃小诚, 不废小礼, 明辨是非, 守护真理, 让德育根植于生活世界的肥沃土壤, 为其打造亮丽的精神底色。“博学”, 即广泛地猎取, 以达到学识丰富、知识渊博的境界。民族中学, 自需广博之学问。帝王之乡, 自要培养兼济天下之人才, 以天下为担当, 为全民族的发展而奋斗。“博学济天下”要求师生广博学问, 博采众长, 以知识为智慧源泉, 以实践为智慧力量, 以创新为智慧梦想, 积跬步以至千里, 成就经天纬地之才华。

礼之用, 和为贵, 德高之人必重和, 人人皆有美德, 自然成和之境。人因博而智, 智慧通达, 方可兼济天下。所以“修德善己身博学济天下”的校训与“和美与共”的核心理念一脉相承, 是志之所在, 道之所存, 体现了学校办学之特色, 也实现了师生自我成长与承担社会责任的高度契合。

4. 重新定义学校“三风”

“三风”是学校风气的总称, 是指师生在工作、学习、生活中养成的风气, 以及在学校发展历程中所积淀的优良文化氛围。学校原有的“三风”是:团结勤奋, 文明求实 (校风) ;严谨求精, 敬业爱生 (教风) ;勤学善思, 守纪尊师 (学风) 。同质化、形式化严重, 缺乏特色和个性, 在师生中的认同度低, 感召力不强。

学校结合“和美与共”的核心理念形成了新的校风、教风和学风。新校风是“尚宽和风, 扬鸿鹄志”。“宽和风”是对和文化的继承和倡导, 是民族文化一家亲的重要展现, 也是对学校原有校风“团结”文化的一种延续和承接。“鸿鹄志”, 则体现对地域文化名人刘邦远大志向的推崇, 启迪学生志存高远, 脚踏实地, 也体现出对原有校风“文明”“求实”的一种倡导。新教风是“博爱于心, 业精于勤”, 是对原有教风“严谨、求精、敬业、爱生”的一种文化继承。学校重点将爱、精、勤融为一体, 一是重在体现教育是充满爱的事业, 教师要对各民族学生投注博爱情怀;二是教师要善于在教学方面精益求精, 既能体现原有教风中“求精”的思想, 也能展现出学校原有校风“勤奋”的提倡。新学风为“乐群尚美, 广学养慧”。“乐群”要求学生乐于与同学们友好相处, 营造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 以实现快乐成长。“尚美”是指学校注重引导学生要以和乐为美, 滋养美德, 言行蕴美, 文明有礼。“广学”要求学生要广开阅读, 博观约取, 广开智慧, 以学为径坚实文化知识基础, 致力提升自我的文化底蕴和综合素养。“养慧”要求学生能够进行持久地学习, 逐渐积累学习智慧, 做人智慧, 做事智慧, 从而成为学识深广的现代人。

二、建设特色的校园物质环境

校园物质环境是学校环境的基础, 是学校精神环境的载体, 它主要包括校园建筑、教育教学设施、人文景观、活动场所等。丰县民族中学创建后, 将学校物质环境建设目标定位为“现代化建筑+花园式环境+浓厚特色文化氛围”的学校, 力求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说话”, 每一处走廊都传递信息, 每一块砖石、每一株草木都蕴含文化元素。为此, 学校通过新建和改造的方式, 结合学校主题文化, 对校园物质环境进行了重新设计和布置。

1. 新建特色校园建筑

首先, 新建了富有伊斯兰风格的校门。校门不单是师生进出的大门, 还是学校办学理念、价值追求、学校特色的的主要展示窗口。丰县民族中学原有校门由四根方方直直的水泥柱子加两扇沉重的铁门再加左右两边各一扇狭小的偏门构成, 校牌就挂在中间一根柱子上。新建校门左边一根大理石柱子, 上边分成四个镂空的小柱子托举穹庐形的伊斯兰图腾, 右边大理石墙面用汉字和回文书写校名, 中间电动伸缩门, 校门两旁刻有民族团结浮雕, 新建校门较原校门宽敞、漂亮, 融现代与传统于一体, 文化气息浓厚。

其次, 改造校园围墙。学校围墙原为封闭式围墙, 缺乏与外界的沟通, 更缺乏文化内涵。学校打破原有封闭式的围墙, 建立栅栏式围墙, 围墙四周建56根“民族团结柱”, 柱子模仿新中国成立60周年“民族团结柱”的造型, 分为柱头、柱身、柱础三个部分。“民族团结柱”上端为金色的莲花瓣和卷草纹图案, 柱底是金色的莲花瓣底座, 但颜色以学校主题色暗红、白色、绿色为主。正面刻画富有本民族特色的图案, 背面是本民族的简介和代表性的图腾, 例如代表汉族的龙图案等。“民族团结柱”的排列从校门开始, 校门东部第一根是汉族柱、西边第一根是回族柱, 突出学校以汉族、回族学生为主。“民族团结柱”不仅能让师生了解不同民族的概况, 而且还表明学校有这一民族的师生, 这就提醒师生要特别注意了解这一民族的风俗习惯, 以便在学习生活中与他们和谐相处。特色鲜明的校园围墙和学校周边的民族文化风情园、少数民族村居、清真寺、民族大厦等有效融为一体, 显得自然、和谐、得体。

再次, 学校还多方筹资兴建了富有伊斯兰风格的科技楼、少数民族展室、少数民族餐厅、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场地等教育教学设施和活动场所。学校还将教学区以民族政策、民族文化为主题, 生活区以民族风俗习惯为主题, 活动区以民族体育运动为主题。校园各区充分利用墙壁、走廊、宣传橱窗等宣传各自的文化主题。学校富有民族特色的建筑景观和各区布置的异彩纷呈的民族文化互相呼应, 共同构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校园环境, 使人一进校门, 即能处处感受到民族特色, 时时接受民族教育。

2. 倾情打造人文景观———民族苑

民族苑是学校倾情打造的一个民族特色鲜明的人文景观。整个民族苑轮廓按照中国地形布置, 因势造山造水。其间又分若干区域, 区域数量根据学校有多少民族就布置多少区域, 每个区域建有本民族特色的微型建筑, 种有富有民族特征的花卉和植物。民族苑入口处, 建有一个民族团结誓词碑, 中间地带建有一个民族团结雕塑, 其间以曲折的小路连接四方。师生课余时间进入民族苑, 在领略不同民族风情的同时, 亦能很好地接受民族团结教育。

3. 借助外脑, 设计学校标志

学校邀请山东大学有关专家帮助设计、制作学校标志, 包括校徽、校旗、校服、信封、信纸、网站设计、学校宣传册、校办刊物等教学办公用品和公关展示物品, 要求既注重时代性又要突出学校特色。新校徽以学校建筑———伊斯兰特色为主题设计元素, 同时融入民族服饰及学校办学之特色, 例如, 多彩的民族服饰展示出各民族学生和和乐乐一家亲的融洽氛围;书本形式是对师生具备广博学问之表征, 也内蕴学校融多民族思想办学之特色;绿地是对学校作为绿色学校的凸显。整个校徽以绿色为基调, 寓意师生充满青春活力, 也寓意学校历久积蕴, 更显风华正茂。

由于长期坚持民族特色的办学之路, 重视发挥环境育人之功效, 学校师生的民族团结意识逐渐增强, 各民族师生和睦相处, 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近几年来, 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先进集体、全国少数民族体育运动先进单位、江苏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训练基地等。丰县民族中学现已成为苏、鲁、豫、皖四省接壤地区少数民族学生向往的殿堂, 成长的乐园, 成才的摇篮。

摘要:当前, 特色办学已成为中小学办学的新追求, 建设特色学校需要营造特色的环境作为彰显其特色的重要载体。丰县民族中学多年来坚持围绕“环境建设”做文章, 紧扣“民族特色”求实效, 通过建设特色校园环境, 构建民族团结教育特色学校, 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办学之路。

上一篇:团会观摩会活动总结下一篇:幼儿资助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