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备课计划

2024-07-25

三年级数学备课计划(通用10篇)

篇1:三年级数学备课计划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三年级数学备课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总体工作为依据,以提高教研质量和教学质量为目标,增强教学的学习意识、服务意识、教科研意识、质量意识、合作意识、以课程改革为动力,以数学课程标准精神为指导,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加强数学教学的研究,造就学者型教师,实施开放式教学,培养创新型人才,全面提高三年级组教学、教研工作水平。

二、工作目标:

1.精心备课,备课时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驾驭教材,准确把握新教材,精心选择素材,创设生动有趣、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学得愉快,学得有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引导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同时,不断拓展知识视野,感受数学与社会、自然的广泛联系。

2.恰当运用操作,启发学生在动脑动手中领悟数学知识和方法。

3.注重算法多样化与算理形象化相结合,促进学生口算、笔算能力的切实提高。

4.根据学校的教研活动安排,认真上好每一节预约课,组织好每一次的理论学习,做到教学相长。

5.通过听课和评课以及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的素养,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备课组建设

整体构建备课组,进一步规范备课组活动制度:每星期三开展一次备课组活动。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性,每次活动有主题、有针对性,通过一系列活动将全组数学教师凝结为一个整体,强化整体意识,发挥整体作用,实现智慧共享。

(二)加强学习,更新知识结构。

在教学改革的浪潮中,每一个教师都会感受到一种压力和挑战,为此我们必须要构建理想的知识结构。构成这个结构主体是学科专业知识,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和人类文化视野这三个板块。知识结构的建构依赖于不断地学习、汲取,面对学习内容的无限、学习时间的有限,全组教师都应把学习视为职业生活的迫切需求,在辛勤耕耘的同时,莫忘给自己“充电”:读读专著,翻翻教学杂志,做做读书笔记,浏览教学网页,从而提升自身的文化品位,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

(三)听课要强化、扎实,互相学习,携手共进。

1.本数学组的活动改变单一的听课和评课形式,增加教研学习的新内容。

2.开展听课和评课活动,重视对师生关系的研究,重视对学生的研究,因为学生是研究的重点,是教学中的主体。

3.在评课和说课中,要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重点,以合作学习的时效性为重点。

4.真正的开展好活动,让备课组活动发挥其实际的作用。

(四)备课组长带领本组成员做好每课时研究工作。认真进行集体研讨、集体备课,分课时制定详细目标和分课时备课,确定每课的教学内容及精神;及时发现问题,共同制定解决方案。较详细地预设师生课堂活动,把课堂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渠道。

(五)加强队伍建设

提高教师素质

1.备课组成员互相听课,听课时认真做好记录,写好简评。2.教研组内所上的研讨或示范课,课前由备课组长组织进行集体备课,课后组织专题讨论,做好记录,使教育科研具体落实到为课堂教学服务

3.青年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一门现代教育技术,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4.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校本课程活动”。

5.在学习理论、开展教改实践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六)开展多种作业设计:每天开展口算练习以及针对所学的知识设计阶段练习,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

篇2:三年级数学备课计划

我们三年级数学备课组坚持以《数学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学校和教研组工作计划为主线进行教学教研。这学期继续把工作落到实处,以学生为本,提高数学学科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主动持续发展制定以下计划:

1、认真备课。分工负责备好各自单元的电子备课。认真研究备课内容,做到具有实效性,针对性,格式规范。

2、认真参加和开展教研活动。积极参与教学问题的探讨,并在小组讨论中确立每个单元每节课的教学重难点,以及有效突破重难点的教学方式方法。

3、认真做好二次备课。写好反思,把教学上的得失及感悟做好记录,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

4、组织好每次单元考试的试卷分析,弄清学生对知识掌握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

5、在教学中,除了用赏识、鼓励等方法增强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还要注意利用学科知识的魅力吸引学生。继续抓好学法指导和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特别是学生书写、倾听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培养。

6、开展好课题研究,按照课题研究方案有计划有步骤的落实,渗透到平时的课堂教学实践中。一起研究讨论本年级组新教师的汇报课和年级研究课,体现集体的智慧。教学上做到资源共享,提高整体成绩。开展有意义的数学竞赛活动,全体学生参加,培养竞争意识。

最后,做好期末的复习计划,圆满完成本期的教育教学工作。

篇3:三年级数学备课计划

一、什么是数学思想?它的渗透有何意义?

什么是数学思想是人们对数学知识和规律本质的认识, 是分析, 处理, 解决问题的根本想法, 是隐藏在教材之外无“形”的知识系统。著名的日本数学教育家米山国藏曾说:“在学校学的数学知识, 毕业后没什么机会去用, 一两年后很快就忘掉了。然而, 不管他们从事什么工作, 唯有深深铭记在心中的数学精神、数学思想、研究方法和看问题的着眼点等, 却随时随地发生作用, 使他们受益终生。”可见数学思想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和终身发展起至关重要的作用[1]。

二、三年级数学教学中一般渗透哪些数学思想?

在数学领域中数学思想方法不计其数, 每一种数学思想方法都闪烁着人类智慧的火花。针对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 我们应有选择地渗透数学思想。如:符号化思想、分类思想、集合思想、对应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建模思想、转化思想、等量代换思想等[2]。

三、如何在三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数学思想?

1.新课教学例题中融入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它在新授中属于“隐含、渗透”阶段。

数形结合思想在三年级数学的很多例题中都有体现。数形结合是将数量与图形结合起来进行分析研究、解决问题[3]。如: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P92—93例1—例3, 分数的简单计算例1、例2、例3, 三年级下册年月日P53例3, 面积P77例2, 等等。例题教学中融入数形结合的思想, 使复杂的问题直观化、形象化、简单化, 便于掌握新知。

转化思想在三年级数学教学例题中也有体现。如:三年级上册中:分数的初步认识P100例3;三年级下册中:数学广角P120.16, 解决问题P99例1、例2, 等等。转化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它能引导学生实现难与易、繁与简、未知与已知的转化, 找到解题方法[3]。

另外, 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P108例1中体现了集合思想。分类思想体现在上册四边形P36例2中。数学知识的分类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梳理和建构。此外还有等量代换思想体现在数学广角P109例2中。

2.平常练习中融入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在练习中进入明确、系统的阶段, 这是一个从模糊到清晰的飞跃。学生做练习, 不仅对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及数学思想方法会起到巩固和深化的作用, 而且会从中归纳和提炼出新的数学思想方法。

例如:在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应用题练习中渗透了这样的思想方法。一个电影院有30排, 每排32个, 如果每排增加5个增加5排, 一共增加多少个座位?很多学生在读完题后, 不假思索地列出算式5×5=25 (个) , 这时老师告诉学生画画图看看是不是这样。学生纷纷画起图来, 结果发现算式并不是5×5=25 (个) , 而是5×35+5×32=335 (个) 。让学生感受到画图很重要, 画图能帮我们清晰地解决问题。让学生在生活中用心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 从而在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总之, 在练习教学中, 通过数学思想方法的广泛应用, 让学生从主观上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 进而增强自觉提炼数学思想方法的意识。

3.复习教学中融入数学思想方法。

复习不是简单的记忆和重复, 复习固然要做一定量习题, 但不是做得越多越好。重要的是通过复习过程的训练, 从本质上认识知识体系, 发现知识点间的联系, 使得知识点横成片、竖成线, 形成网络。在知识间的融会贯通中, 体验数学思想方法。

例如:学生复习三年级下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回顾二年级先学习的乘法口诀, 再学习乘法口诀求商, 可以将求商转化成乘法口诀来求, 接着学习三年级上册“有余数的除法”可将转化成已学过的乘法和除法来计算, 最后学习三年级下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可以转化成已学过的乘法和上册“有余数的除法”来计算。

通过梳理除法计算之间的关系, 引导学生透过知识网络, 逐步明白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 真正感悟到把要求的“复杂的问题转化成已知的简单问题”解决这一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理解转化方法的数学思想精髓。

总之, 重视加强对三年级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不但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和思维能力。但是, 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不是一朝一夕就能使学生能力得到提高的, 而是要经历一个过程。我们要做教学的有心人, 有意渗透, 有意点拨, 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数学思想方法的美妙, 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从而使其自然而然地形成系统、完整、准确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摘要:重视加强三年级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不但有利于提高三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和思维能力。使学生的数学思维顺利过渡, 逐渐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 感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美妙, 从而自然而然地形成系统、完整、准确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关键词:数学思想,渗透,融入,数形结合,三年级数学教学

参考文献

[1]米山国藏.数学的精神、思想和方法.

[2]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 [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1:8.

篇4:三年级数学备课计划

“长方形和正方形”是苏教版国标本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内容,通过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探索、理解周长的含义及计算方法。

一、教材编写特点及教学建议

1通过比较,掌握特征。

找,让学生在熟悉的场所里找长方形、正方形,感知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一方面是让学生感受平面图形与现实空间的联系,更重要的是唤起学生认知的经验,充分感知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折,通过折纸活动,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让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操作等方法探索并研究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经历探究的全过程,可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然后再通过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等操作来验证自己的想法,最后,整理自己的发现,归纳概括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比,比较长方形、正方形的异同,体会长方形、正方形的联系。在归纳概括特征的基础上,让学生在教材中菜椒老师所提问题的引导下,开展小组讨论。通过比较交流得到长方形、正方形的相同点,再比较出不同点,并借此介绍长方形、正方形各部分的名称。在此环节中重在让学生体会到长方形、正方形之间的联系,但不要求学生形成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的认识。

2实例引入,认识周长。

本册教材中关于周长的意义,与以往教材的编排不同,教材中并没有出示完整的图形周长意义的描述,而是从生活实例入手,形象直观地让学生认识到物体某个面上一周边线的长度就是该物体某个面的周长,在此基础上通过“试一试”顺势迁移到平面图形的周长。这样的安排,一方面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激活了他们的生活经验;同时,游泳池池口的边线、树叶的一周等实例易于学生形成关于“周长”的清晰表象。另一方面,这样的安排,让学生经历一个从具体实物的某个面到一个平面图形的逐步抽象的过程,使周长的意义逐步得到拓宽,同时也使周长的意义更具现实的意义和价值,加深了学生对周长意义的理解。教学时,游泳池池口的边线可以动画演示,在演示的基础上说明这就是池口的周长。对于树叶的周长,可以先让学生在小组内指一指它的周长,然后想办法来测量它的周长。在小组内充分交流的基础上,让学生说一说测量树叶周长的方法,最后,再让学生实际围一围、量一量。对于P61的“试一试”,一方面重在周长意义的迁移,让学生明白平面图形周长的含义;另一方面要重在周长计量方法的转化,对于平面图形而言,可以绕一周量其长,也可以求各边之和。而这一转化,对后续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学习十分有意义。

3计算周长,方法多样。

关于周长的计算,与以往教材的编排也有所不同。本册教材先是基于一个现实的、学生熟悉的篮球场周长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这样的安排,不仅使学生掌握了长方形周长计算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在问题解决的过程加深了对周长意义的理解,让学生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中,可先借用篮球场为背景的情景图(出示情景图时,先不出示长宽数据及所求问题),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篮球场边线的长就是篮球场的什么?知道怎样的条件就可以求边线的长?在小组内说一说,当学生汇报交流后再出示:“长28米,宽15米,篮球场的周长是多少?”这样安排的目的,一是加深对周长意义的理解,二是让学生感受到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就可以求出它的周长。对于怎样求篮球场的周长则放手让学生自主选择算法,让学生经历一个探索交流的过程。

对于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没有安排专门的例题进行教学,而是通过“试一试”,利用长方形周长计算的方法进行迁移,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自主选择算法。

教学中重在各种方法理解与比较,让学生明白不管是哪种方法求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都是求它们4条边的长度之和。在这里,不要急于优化,更不要揭示周长公式,而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加以完善。

当然,对于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还可以选择一些其他的情景图进行教学。

4数学实践,综合开放。

“周长是多少”这一数学实践活动中,安排了围、摆、拼、量、估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巩固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加深对周长意义的理解,掌握求不规则图形周长的基本方法。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在小组合作中操作、探索、交流,教师在此过程中要着重引导学生加强比较、分析。

二、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在直观认识由线段围成的直线图形与掌握了长度测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对由线段围成的直线图形的形状,已经建立了初步的表象,能识别各种图形,并能在常见物体上找到这些形状的面,知道了这些图形可按边的多少进行分类。在这些图形中,对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较其他多边形则更为充分,一方面在日常生活中含有长方形、正方形面的物体很容易找到,另一方面,学生的生活经验也比较丰富,学生对它们的特征已经有了初步的感知,知道长方形、正方形各有4条边、4个角。另外,学生已经有了长度观念,形成了一定的测量技能,会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且积累了一定的有关图形折、拼、摆等操作的经验,所有这些都为本单元的学习提供了可能性和保证。同时,本单元所涉及的内容大量来自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解决的是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这样的安排激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经历知识的建构过程,从而增强探索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典型课例设计分析

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数学三年级(上册)第63—65页“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例题和“想想做做”。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引入课题

课件显示几幅有长方形也有正方形的图片:

图片1:本校学生为灾区踊跃捐款,图片2:人民军队奋勇战斗在抗震第一线,图片3:运送救灾物资的火车……

师: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有何感想?(学生争相发言)

师:是啊!多么感人的画面啊!老师看到这些照片,心情和你们一样,非常激动。我想给每张照片都做一个木框,把这些照片挂在我们的教室里,激励我们好好学习,好不好?

师:老师这里有2米长的木条,想先给这张照片做一个木框(课件出示其中一幅长方形的照片),够不够呢?大家可以小组之间讨论交流。

学生看图思考,小组讨论交流,反馈信息。

生1:需要了解边框一周有多长。

生2:需要先测量照片4条边的长,算一算总长度,再和2米比一比,就知道了。

生3:边框是一个长方形,可以先算出长方形的

周长,然后再比较。

师:边框有多长,就是求长方形的周长。那么,怎样求得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图形周长的计算。

设计思路教者利用时事照片,创设情景,设置悬念。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为学习新知做好了认知上的铺垫,同时对学生适时适宜地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

二、实践探索,学习新知

1长方形周长的计算。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张长方形的照片,想一想它的周长该怎样求?现在你能求出它的周长吗?

学生小组讨论后汇报。

生1:不知道它4条边的长度,如果知道它4条边的长度,把它们加起来就可以了。

生2:其实,只要知道它的长、宽各是多少就行了,因为长方形相对的边的长度相等。

小结:知道了长方形长、宽的长度,就可以求其周长。此时,课件显示照片长35厘米、宽20厘米。

师:现在你能计算它的周长吗?请大家独立思考并计算出它的周长,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交流汇报,生边说解法,边作出合理的解释。

生1:35+20+35+20=110(厘米)

周长=长+宽+长+宽

生2:35×2=70(厘米)20×2=40(厘米)

70+40=110(厘米)

周长=长×2+宽×2

生3:35+35+20+20=110(厘米)

周长=长+长+宽+宽

生4:35+20=55(厘米)55×2=110(厘米)

周长=(长+宽)×2

师:这4种方法虽然不同,但它们都是求了这张照片几条边的长度之和?

生:一周4条边的长度之和。

师:同学们想一想,知道什么就可以计算周长?刚才的4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种方法?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比较简洁?说一说你的想法。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师:通过计算,给这张照片做一个木框,2米长的木条,够吗?

生:够,因为这张照片的周长只有110厘米。而木条有2米,也就是有200厘米。

设计思路教者积极为学生创设主动学习的机会和自主探索的空间,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等活动,鼓励学生用多样化的策略解决问题。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概括能力;另一方面,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达到学习互补的目的。

2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刚才我们已经学习了长方形周长计算的方法.通过计算,用2米的木条给刚才的照片做木框,是够的。剩下的木条还能给另一幅照片(课件显示:一张正方形照片,它的边长是25厘米)做一个木框吗?

师:请同学们先估算一下,再思考怎么计算,最后请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与同学们交流一下。

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算法,并请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①25+25+25+25=100(厘米)

周长=边长+边长+边长+边长

②25×4=100(厘米)

周长=边长×4

师:这两种方法都计算了正方形的周长.你认为哪种更简洁?

设计思路教者利用知识的迁移,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教学过程中,教者只要稍加点拨引导。这样设计,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类推、归纳能力,培养了学生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另外,也较好地处理算法多样化与优化的关系。

三、联系实际。创新演练

1教材第64页“想想做做”第3题。

2学生从身边的实物(文具盒、课本等)中选出自己喜欢的,先估一估,再算一算它们的周长。

3校园里有一块长6米、宽4米的长方形花圃.为了美观,同时防止被践踏,要在它的四周围上栅栏。请你算一算,栅栏一共长多少米?如果花圃的一边借用一堵墙壁,又需要多长的栅栏呢?

4从一个长是8厘米、宽是5厘米的长方形中剪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剩下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5现有6个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形,你能用这些中的几个或全部拼成一个正方形或长方形吗?拼成的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做好后在小组内交流,你有什么发现?

设计思路教者适当改编教材,使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验周长。这些题目中有重视学生估计能力的培养,也有开放性的题目,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同时也有对课本P65页第6题改编的题目。目的是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合作探究,让学生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体验图形周长的变化规律。

篇5:三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计划

一、工作目标

三年级数学备课组本学期将紧紧围绕学校教学工作计划、教导工作计划、教研室工作计划,认真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标准,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并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去;树立科学发展观,转变教学行为,求真务实地开展集体备课活动研究,实践新课程的理念,确保备课质量的稳步提高,并依此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工作思路

1、组织全组教师认真学习学校教学工作计划、教导工作计划的相关内容,制定本组活动计划,明确目标,落实任务。

2、按学校、教研室的要求,本学期间周活动。

三、工作措施

1、严格按照学校教学工作计划、教研室工作计划、备课组工作计划开展本组的备课研究,并做好相关备课资料的积累。

2、严格按学校的规定,认真钻研教材,尽心设计教学方案,力争高效率地完成备课任务。精心写好备课材料,尽力做到高质量地备课。

3、备课探讨时,用心听,多提出修改意见,着重提出值得探讨的问题,“不客气”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提倡多写课堂教学随笔、反思或案例。

4、集体备课的教案,只是作为参考样本,每一位老师要根据自己理解、班级学生实际,本校教学条件,作出相应的修改,防止两种情况:① 把集体备课的教案“冷”在抽屉,凭“经验”上课。② “死记硬背”,全盘照搬。

5、提倡教学相长,平时多开展个人间的合作研讨,交流教学经验,讨论教学问题,努力提高备课质量。

6、提倡多阅读各类教育教学报刊资料,努力汲取先进的教育思想、高效率的教学设计,用以指导自己的教学备课。

7、开展必要的数学“发展辅导”研讨,每位教师出好10道“发展题”。狠抓学困生的补习工作,要求每位教师以自己班级里出现的普遍性错误习题为主要内容,出好一份单元纠错卷。具体分工按照集体备课分工执行。

四、备课流程

1、备“草案”。每次活动前两周,备课组长将教学内容分配给任课教师,教师在两周内完成“草案”和相关教具的制作。在集体备课时,划分确定下一次的备课内容和主备人。要求:主备人在A4纸上备写课题、课时、学习目标、重点、难点、教学过程(详备,按照新课程标准备写)及精选备写当堂训练题。

2、备“成案”。主备人将“草案”打印发给任课教师,教师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把握进行修改,然后利用教研活动时间集体讨论“草案”,教师根据讨论的意见,进一步修改定出“成案”。集体备课任务是:

(1)、主备人说课,其他教师补充、完善;

(2)、重点研讨:①钻研教材时碰到的疑难问题;②如何引导学生自学;③学生自学后可能出现什么问题;④如何针对这些问题点拨、归纳;

(3)、在讨论的基础上,备课组长总结达到五个统一认识:①统一划分课时;②统一确定每课时的学习目标;③统一自学指导,包括自学思考题和检测题;④统一学生自学后可能出现的疑难问题及解决的方法;⑤统一课堂作业。

3、备“个案”。在“成案”的基础上,每个教师根据所教班级实际情况写出“个案”(写在“成案”两边上)。“个案”要求结合本班学生的特点,着重进行学情分析与教材分析,特别是在重点、难点和难点的突破方法上下功夫,而不是照抄照搬“成案”上的内容。教师要主动进行课前的“三案”备课,使每一节课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开展。一是要钻研课标,吃透教材,吃透学生。二是面向全体,尊重差异,确定阶段或单元的教学目标。三是提前两周集体研究下次备课时的教学方案,要及时修改或重新设计。

五、任务安排

集体备课教案执笔分工

1.第一至四单元刘宏洋

2.第五至八单元吴玉田

3.第九至十二单元盛久珍

篇6:三年级数学上册备课组工作计划

执笔者: 黄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新的课程标准,积极投身课程改革,坚定不移地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心的素质教育,以更新观念为前提,以育人为归宿,以提高师资整体素质为核心,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重点。转变教研理念,改进教研方法,优化教研模式,积极探索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研工作新体系。

二、工作重点

一)、加强师德修养,做到为人师表。

二)、加强常规管理,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1)继续深入新课程理念的学习,用新的理念来指导自己的实际工作,组织本组成员深钻教材,认真备课,探寻学生的认知规律,要求合理安排教学过程,教学时间,尽力上好每一节课,逐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向四十分钟要质量。(2)组织年级组集体备课,充分发挥集体的作用。

(3)按时按量完成教学反思,并适时组织教学经验的交流。(4)重视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5)合理布置课外作业,共同探讨学生作业的布置及批改的新方法。同时做好培优、稳中、补差的工作,逐步提高班级平均分、及格率和优秀率。

(6)组织老师们认真评析所上的每一节研讨课,使上课老师有不同程度的收获。三)、继续加强教研教改,做到课题研究落实到位。(1)保证集中学习的时间。

(2)要求教研组成员多学习理论知识,多进行探讨实践,多做实验总结,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相应课题的论文收集或交流经验的活动。

(3)强教研组的凝聚力,加大集体备课的力度,让教研组成员在“团结、奋进、创新、实干”的氛围中开展工作。四)、发挥教研集体群作用

积极开展教研组活动,做到教研活动经常化、专题化和系列化。做到教研与科研相结合,新的理念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1)、教研活动经常化。根据教研组的具体情况制订切实有效的实施措施,教研活动的重点应该放在课堂教学。

2)、教研活动专题化。针对教研组的具体问题,善于发现数学教学实际中的薄弱环节,研讨在实际教学中的解决办法,集思广益、交流探讨,促使广大参与教师有所收获。

3)、教研活动系列化。开展活动要有系列,如围绕某个专题组织理论学习,明确目标开课研讨,并进行下一轮开课的集体研讨。集体备课要确保实效,注意发挥每个教师的智慧,也唯有此,才能使更多的教师有参与的机会、锻炼的机会,真正把教研活动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结合起来,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与教师成长结合起来

五、)继续认真学习《数学课程标准》,切实转变教学理念。

三、具体安排如下

九月份

1、教师认真组织检查学生的暑假作业。

2、各任课教师制定教学工作计划.3、组织了全体教师进行高校课堂的研讨活动

4、进行课堂现状调查。

5、各任课教师制定教学工作计划。

6、备课组长制定备课组工作计划

7、组织协调本年级积极参与南湾学校首届“数理节”活动

8、上示范课

十月份

1、深入课堂听课、检查、指导。

2、师傅上示范课。

3、徒弟上汇报课

4、组织教师集体备课。

5、教学常规工作检查。

十一月份

1、组织本年级同课同构、同课异构的活动。

2、期中教学质量抽测。

3、组织期中测查的卷面分析工作。

十二月份

1、做好期末复习工作计划。

2、有经验教师上复习示范课。

篇7:三年级数学备课计划

制定人:吕志龙

一、指导思想

1、让校本教研成为推动我们备课组工作再上一台阶的动力。围绕“深入课改,争创特色;抓教师发展,争出成绩;抓教学评价,提升质量”开展工作。

2、根据我们本镇各校的自身实际情况,立足课堂,充分挖掘文本,促进年级组教师的交流与协作,进一步提高每一位教师的综合素质以及教学质量。

二、基本情况

在这一新学期里,本备课组共有六人,担任着六年级的数学教学任务。随着新课标的理念不断深入,每人的教育观念有了改变,教学能力在不同层次上有了提升,从而也激起了对新教材的探索热情。老教师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而我们年轻教师有热情饱满的工作态度,这股力量一定会促使着组里教研工作和谐、统一、有序地完成。面对新学生,新教材,我们一定努力探索、积极建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我们将团结一致,继续发扬拼搏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扎实地做好每项教学工作。

三、工作目标

本学期,我们组将积极响应学校号召,树立“育人为本”的教育观和“人人能成才”的人才观,努力为学生的各方面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与平台。首先,我们得加强、提高自身的素质与修养: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精心布置作业,加强提优补差工作,始终将教学质量作为工作的核心。吃苦在先,动作敏捷,团结协作,对于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积极地、及时地加以研讨解决,进一步提高我们备课组的工作成效。为此,对老师提出以下要求:

1.做一个有思想、有爱心的老师,所有付出无怨无悔;

2.创造性地完成学校或备课组安排的各项教学活动任务,如公开教学等;

3.一切工作要考虑它的时效性,如教案的使用,备课和教研活动的收效等;

4.做一个爱读书、精神富有的老师,多学习教育理论知识。

四、基本环节:

个人初备——集体研讨——修正教案——课后交流与反思

(一)个人初备

1.在个人初备时,一定要认真学习和研究课程标准、教材、教学参考书以及其他相关材料;一定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同时教师还要深入了解学生,研究学生的智力因素(知识水平、能力水平),又要研究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学习兴趣、态度、习惯)以便有的放矢的进行教学。

2.每位教师必须写出备课提纲,分析教材所处的地位及前后联系;明确教材的编写意图并确定教学的三维目标;分析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提出具体的教学目标。

3.每位教师都要努力提出独创性的设计方案,以便资源共享。

4.每位教师应提出自己有疑问的地方,以便集思广益,攻克难点。

(二)集体研讨

教师在集体备课时,安排好备课内容和主持人,让每个教师都心中有数。这样,每次集体备课都有目的性、针对性、实效性。集体备课时,老师们也可以讨论下周上课内容中、重点、难点、注意点及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教学策略等等。大家有备而来,发言踊跃,不管是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还是刚刚步入教坛的新教师,都要自觉把个体纳入到群体中去,集思广益,个人素质得到充分的展现与提高。要分别陈述各自的备课方案,例如采用“说课”的形式进行比较,以便扬长避短,统一思想,达成共识。力求做到三个统一:即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重点难点;统一阶段测试(练习)。提倡“统一”不是“一刀切”,应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经集体分析,做出合理安排。

(三)修正教案

教案应避免千篇一律,否则就丧失了个性。教师在三个“统一”的基础上,根据各自的知识储备、个人素养、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对教案进行修正,以便具有更强的针对性。集体备课应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让学生自主探索、感悟、体验,平等地对话与交流。要在学

生学习的弱点与知识的缺陷点上下功夫,突出重点、化解难点、填平弱点、克服缺点,在课程目标、教学流程、学生活动上反复推敲,创造出一个个精品教案。

(四)课后反思和交流

篇8:三年级数学备课计划

一、口头作业的基本形式

根据教材内容、教学目标、评价侧重点以及教师“教”与学生“学”的需求, 笔者认为口头作业可从以下几种形式着手。

1. 说算理和算法

一些极简单、易检查、好评价的作业, 如口算、听算、估算等, 就让学生直接说出结果, 当然区别于低年级的学生只求结果, 中年级学生对于算理、算法已有一定的认识, 在得出答案后, 教师可适时让学生说一说相关的算理、算法。如:30×60=1800, 学生口算:3×6=18, 然后在18后面添上两个0。30×60的积为什么只要在18后面添上两个0即可呢?让学生说出结果的同时, 还要说出生成这个结果的理由。

2. 说方法和思路

方法和思路并没有统一的规定, 因个人思维方式的不同, 选取的方法和形成的思路也自然不同。数学中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和途径可以是多种多样。一些理解性、开放性、思考性的作业, 可以让学生说自己怎样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如三年级下册, 在学生学习了“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除法”例3后, 可以布置下面这道题。

要求学生先独立思考, 再将自己的思考方法与家长、同学说说。意在理解被除数的最高位与商的位数关系, 让学生形成“做笔算除法时, 先要观察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 确定商实际位数”的思考习惯。

3. 说图意和问题

结合具体的情境, 让学生说说题意, 说出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感悟。如三年级下册学了“连乘连除解决问题”知识后, 笔者结合班级踢毽子的活动编制了这样一道口头作业题。

情境很简单, 但可以解决多个显性和隐性的问题。根据信息, 学生最直接的可以解决“芳芳跳几下或文文跳几下?”这样的一步计算问题, 也可以解决“求和”“求差”需要两步计算的问题。此外, 部分学生还会发现“芳芳踢的是阿杰的3倍”“文文踢的是芳芳的2倍”以及“文文踢的比阿杰多5倍”等问题, 复习旧知的同时进行相继的拓展。一道题引发了多个问题, 让学生从中感受数学的博大, 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4. 说过程和结论

一些实践和操作的作业, 可以让学生说说做的过程及得出的结论。现行教材好多内容要求学生通过动手做一做, 来体验和感悟数学知识。三年级学生还是多以直观思维为主, 如果要求学生把一些操作的过程、观察到的现象以及相关的结论用书面形式表达会有一定的困难, 但让他们用“说”的方式表达就显得简单清楚。“说”“做”合一更能擦出智慧的火花。

5. 说故事和感悟

数学文化渗透于整套教材, 不是教师通过简单的一两节课就能说完和说清的。而作为三年级的学生, 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阅读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收集、阅读课内外的数学文化知识并为学生提供交流的时间与平台。如开辟午间“智慧星”讲堂, 让学生上台说说自己知道的数学家故事、数学趣闻、数学游戏、数学发现和数学史的知识。感悟丰厚的数学文化, 培养数学阅读习惯, 激发他们探究数学的兴趣。

二、口头作业的命题策略

1. 贴近学生实际

口头作业要便于学生的口头解答,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话可说。所以命题时要关注学生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 尽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如三年级下册在学完“确定位置”的相关内容后, 根据学校所在位置设计呈现了这样一道题:

该题检测了学生对所学八个方位能否正确辨认, 能否再进一步改变观测点, 描述与其他地方的相对方位。通过阐述、倾听, 让他们主动经历“分析—判断—推理—解决—巩固”的过程。

2. 注重目标整合

口头作业命题时要紧扣教材, 明确目标, 注重学生观察、分析、推理、交流能力的考查, 重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如三年级下册学完《面积》这一单元后, 笔者对正方形、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知识进行了梳理, 为了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笔者为学生提供了两道口头作业。要求学生自主操作, 并能把操作的过程与结论按小组进行组内交流。

这两道操作题开放性和综合性较强。学生通过动手操作, 观察交流得出:第 (1) 题, 因为小正方形的拼法不一, 所拼出的长方形也不一, 长方形周长不同, 但面积相同。第 (2) 题则更灵活, 除了最常规的摆法以外, 还可以摆出不同的组合图形, 其中有因共用边的多少而产生不同的情况, 周长和面积随之变化。这样, “说”“做”交替, 实现了知识互补, 还弥补了书面作业容易表达不清的缺陷。

3. 彰显学生个性

口头作业要受学生欢迎, 不仅在作业形式上要有改变, 还要在内容设计上为每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尽可能大的空间。因为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兴趣爱好以及不同的发展潜能。口头作业的命题要关注这些个性差异, 使每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才干的机会。如三年级下册学习“面积单位”后编制的口头作业题:

该题目集趣味性、挑战性和创造性于一体, 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以编故事的形式, 将所学的长度、质量、面积等计量单位有机整合在一起, 吸引学生积极地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的知识进行比较、分析、整理, 再用生动的语言加以合情合理的描述。在经历“数学化”和“再创造”的过程中, 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方式都得到了展示。

4. 力求题材新颖

选取学生关心和感兴趣的题材作为问题情境, 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答题热情, 容易打开学生的心智和解决问题的思路, 有助于展现学生的真实水平。如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学习“平均数”时, 恰逢学校电视台主持人选拔大赛, 学生对此事都很关注。于是笔者结合本次活动和“平均数”的内容命题如下:

该题检测学生进一步认识统计与生活的联系, 体会平均数的含义, 以及“平均数可以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和区别不同组数据的总体情况”这一统计学上的意义。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 积极地选择各种比较的对象, 应用所学知识通过纵向、横向、个体与整体的比较, 进行深入合理的分析、推断。面对关心而又感到新鲜的问题, 学生就不会简单机械地做出反应。

三、口头作业显示的优势

实践证明, 以“说”代“做”的口头作业能有效激活学生思维, 让学生享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1. 提升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

口头作业跳出了“写”的单一模式, 能及时把知识、技能训练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智力因素的开发与数学活动巧妙结合起来, 使作业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能激发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参与, 使每个学生都有展现自我的机会。完成的方式没有书面作业那样呆板、严肃, 而且题量少, 作业时间短, 容易唤起学生完成作业的热情。同时, 口头作业可以实现“不拘一格评学生”。学生不再消极、被动地接受教师“√”或“×”的简单评判。“说”作业的过程更是学生自我完善的过程, 在“说”的过程中学生自然地呈现出完成作业的思维过程, 通过师生面对面的分析点拨、生生互动合作共同构建完整的答案。“说”作业的过程也是学生展示个性的过程, 学生容易感受到别人的尊重, 尤其是来自教师的肯定, 驱动他们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坚定“我能行”的信念。

2. 助推综合能力的发展

口头作业让学生经历思考、解释、推断和表达的过程, 可以加深对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同时通过向教师、同学和家长表达数学想法和倾听他人的数学表达, 拓宽和丰富自己的数学知识。通过一个学期的口头作业实践发现, 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特别是在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倾听能力、思辨能力、合作能力等方面提高得更快。

3. 不再为“学”所“困”

篇9:三年级数学备课计划

二、活动目的:

1.观看影片,搜集资料、图片,重温队歌,了解队歌的来历;

2.观看视频,懂得队歌的含义,了解党对少先队员的关怀,增强少先队员的光荣感和责任感;

3.在队歌的演唱过程中,激发少先队员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朴素感情。

三、课前自学(见表1、表2)

四、课堂互动

1.重温队歌

(1)全体队员跟着视频唱队歌。

(2)辅导员介绍:《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1962年由周郁辉作词,寄明作曲,原名《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是影片《英雄小八路》的主题歌。在1978年10月召开的共青团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这首歌被定为《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2.队歌由来

(1)配乐讲述关于队歌的故事。

(2)讨论交流:

① 英雄小八路的故事发生在什么年代、地方?

②《英雄小八路》的主题歌是在什么时间、什么情况下被确定为《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的?

3.队歌深蕴

出示:《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歌词

讲述:一唱起队歌,我们就会想起这样一幕激动人心的场景:每年国庆,庄严的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前,党和国家领导人和首都人民一起,向人民英雄纪念碑敬献花篮。“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全国政协”……最后一个花篮的红色缎带上写着“中国少年先锋队敬献”。这形象地告诉人们,党的事业就像万里长跑,共产党是跑在最前列的先锋,共青团是主力军和突击队,少先队则是后备军和预备队、党的事业的接班人。

4.热爱队歌

队歌表达了少先队员的理想与决心,也体现了党对少年儿童的殷切期望。

(1)总理和我们一起唱队歌

出示温家宝总理和艾滋孤儿一起唱队歌的图片,并讲述这个故事。

(2)队歌献给人民英雄

播放2013年10月1日向人民英雄纪念碑敬献花篮仪式的视频。

互动交流:为什么在国家最高礼仪中安排了少先队员高唱队歌的议程?

向人民英雄纪念碑敬献花篮仪式是我们国家的最高礼仪,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在仪式中少先队员献唱队歌,说明少先队是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3)总书记听我们唱队歌

播放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入队仪式的视频。

交流讨论:入队仪式上,习总书记是怎么勉励少先队员的?

入队仪式上,习近平爷爷听队员们高唱队歌,为新队员戴上红领巾,给队员敬队礼,关切和勉励少先队员“要时刻准备着,将来要接班啊!”

(4)在队歌声中前进

观看国庆60周年大阅兵和群众游行以及少先队员方阵的视频。

交流感悟:在隆重的国庆大典上安排少先队员出场,体现了怎样的深刻意义?

国庆60周年大阅兵和群众游行的最后一个方阵是少先队员方阵。在“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的歌声中,少先队鼓号队演奏着《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的鼓号曲,雄赳赳、气昂昂,朝气蓬勃地通过天安门广场。这体现了我们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社會主义和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5.高唱队歌

全体队员准确、有感情地演唱队歌,表达队员继承先辈光荣传统,不怕困难,不怕牺牲,顽强学习,为建设新中国时刻准备着的心声。

五、课后拓展

1.教队员学习“队歌”的“带动唱”形式。

篇10:三年级备课组计划

三年级语文备课组计划

福清元洪附小:林丽 成员:薛梅 林云霞

余仟 王秀兰

徐希雯

求真务实 携手共进

(2012---2013学年)三年级语文备课组计划

一、现状分析

我们备课组总共有六位老师,年轻教师徐希雯、余仟,学习劲头足,但缺乏教学经验,需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磨砺自己,中高年级下来的教师——王秀兰,不断耕耘的同时,不断与同组成员探讨,求扎实中有创新。林云霞老师,能纵观整个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提出具有统领全局的想法,经常无私地帮助同事备课、试教,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薛梅老师,年轻富有活力,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而作为备课组长的我,尽量发掘组内老师的潜力,发挥他们的优势,促使大家共同进步,共同提高。

二、工作思路

以贯彻落实学校教导处工作为核心工作,以学习新课标、实践新课标为重点工作,拓展校本研修活动的纵深度,致力于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充分调动每位老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加强三年级语文组的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研究,使之成为中年级语文工作的特色,努力把我们组建设成具有浓厚学习气氛,紧密团结,互帮互学,共同进步的优秀备课组,从而提高三年级全体学生的语文素养及人文素养。

三、具体措施

(一)、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1、根据自己已经制定的《个人三年发展规划》,确立本学期的努力目标。每位语文老师或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或结合自己的特长,从不同的方面明确立本学年个人专业发展方向,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与新课程共同成长。

2、不断学习,开拓视野,为课堂教改开流导航。

(1)本学年我们语文备课组将围绕新修改的新课标进行专题学习,加强对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等内容的认知、理解和应用。为使老师们能更好的学习、实践新课程理念,我们将开展新课程理论学习的心得体会交流、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讨论,以多种方式来学习新课程,使教师把握新课程的教育理念,特别是对新课程有自己的独特见解,能不断改进完善自己的教育观,共同提升理论素养

(2)坚持集体学习研究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的做法,语文组每位教师都要做一个终身学习者。除了参加学校规定的学习内容之外,个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自修内容,多学习教育教学刊物上的先进理念和优秀经验,重在提高个人的素质品味。

(3)教学常规的学习。认真抓好学校教学常规的学习,每位老师要经常对照检查。

(4)积极参加各类教学培训活动。

(二)重视教学研讨,扎实抓好各项常规工作。

1、积极开展集体备课活动。每周三的教研组活动进行集体备课,确定时间、地点、内容和主讲人。主讲教师在集中研讨之前认真钻研教材,参与教师共同研讨、互动,完善集体备课,并结合班级学生的特点进行个性化的修改写出详案,供同级段其他任课老师阅读,各位执教老师结合自己的特点对教案进行再处理。除了每周三学校规定的集体备课之外,我们只要有空就坐下来备课,聊课,争取日日备课,课课精品。

2、积极开展年段研讨课活动。三年级学生是习作的起始阶段,习作教学既是重点,也是难点。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习作要求,我们依托熟悉中高年级教材,比较有经验的云霞、秀兰等老师,开展以游戏、观察实验等题材的习作教学研讨活动,通过听课、说课、评课、跟进活动,让大家观摩、反思、交流、学习,提高习作教学的实效,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促进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如开学第二周我们就结合单元作文内容“课余活动”,进行游戏作文的研讨,秀兰老师先上了“贴鼻子”游戏,通过大家的讨论,改进了教学环节,对游戏经过的指导进一步加强后,紧接着云霞老师上了“闭眼画画”游戏,改进后,又到薛梅老师班上再上一节,总结经验后,我也上了“走钢丝”的游戏作文课,一系列的游戏作文课收到了效果,孩子们玩起来尽兴,写起来轻松,他们开始期待每周的两节作文课,而不是对写作视为畏途。接下来我们还准备对观察实验的作文题材再做研讨,如“鸡蛋浮起来”、胖大海、“烧不坏的纸巾”等,力求让三年级学生能带着浓厚的兴趣开始他们的习作之旅。

3、关注年轻教师的成长,备课组共同备课,互相听课、评课等等,对年轻教师进行帮扶工作,以备课组的集体力量,团结协作,促进年轻教师快速成长。因余仟老师、希雯老师都是刚加入语文教师行列的新手,缺乏教学经验,需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磨砺,针对这一情况,我和云霞老师课后要经常与他们一起备课,聊课,教他们怎样规范撰写教案,怎样针对重点段落落实中年级抓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的训练,精心备好课,让他们进班听课,也经常抽空听他们的课,帮他们尽快适应中年级的语文教学,尽快成长起来。

4、及时反思。充分利用课间、空节课的时间,与同组老师一同研究每一课时后的教学设计是否妥当,课堂结构是否严谨,并及时撰写教学随笔,及时弥补缺漏,真正做到同反思、同进步,个人提高的同时,备课组的整体水平也“水涨船高”。

5、精抓作业。对语文作业要精选,注重练习的有效性。要分层练习,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性。体现“轻负荷,高质量”的教学思想,批改要“细”,要规范、及时,注重纠错及情况反馈。作业的格式要统一。另外要分步分工做好《单元试卷》搜集整理工作。

6、耐心辅导。教师要时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做好抓差补缺工作,尤其是三年级的学生,正处在关键的转折阶段,要耐心辅导,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7、保证质量。抓好“面”上“每月质量调研”(第4、8、12、16周),针对单元测试中学生出现的一些问题,认真做好质量分析工作,了解教学需求,进而合力提高教学质量。

8、做好相关资料的收集与交流工作,如:试卷、教案、课件、学生优秀作文等。

(三)关注学生,积极开展读书教育活动。

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教育活动,把表演、竞赛、游戏、音乐等引进课堂,使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巩固知识,培养兴趣,形成能力,逐步提高语文素养。为了鼓励学生多阅读,保证阅读落到实处,本学年将组织各班多形式地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1、扎实开展诵读活动。围绕学校“日有所诵”这一特色,开展古诗文背诵大比拼活动。利用早读时间和课前三分钟,有计划的背诵《新课标》里小学生必背古诗,《弟子规》,同时有所拓宽。各班根据本班实际情况开展丰富多彩的诵读活动,如领读、齐读、赛读、表演读、接力读等多种形式,并根据学生的背诵情况,评选“诵读小明星”,期中期末各表彰一次。

2、班级之间“图书漂流”。根据三年级学生阅读水平,精选古今中外经典文学作品作为学生课外阅读课程内容,分为必读和选读,详细列出24部三年级共读书目,再与当当网联系打折团购,然后通过图书漂流解决共读的书源问题。如:选好推荐书目,三年级6个班每个班选择4本书,每部书15进行阅读。在班级小组之间轮读之后,班与班之间整体互换阅读,一班的书漂到二班,二班的书漂到三班„„每个孩子只要花十元买一本书,就可以读到24本不同的书。在此基础上既便于指导阅读,又利于读书活动的参与面扩大。

3、阅读指导得法。本组语文教师将努力上好课外阅读指导课,带领学生潜心阅读经典美文,领略中外名著,吟咏古今诗文,分享儿童文学……并及时引导学生写下所思所想,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兴趣。针对一些浅显易懂的文学作品,或是难度较大的文章第一次阅读指导采用浏览性泛读法,能了解其主要内容,捕捉其中的知识要点或有价值的信息即可。探究性精读法即针对自己感兴趣的,或是文学作品精彩处则采用圈画重点词句、批注等多种精读方法,对文本进行深入的感悟学习。品味性赏读则是在开展课外阅读的实践中,注重品味与赏读的结合,寓阅读于交流、竞赛、运用等系列兴趣浓郁的活动之中。

4、伙伴荐读。让学生推荐自己阅读过的一本好书,把书的内容简介或精彩词句制作成“书的名片”,展示于阅读栏目中。之后,在课余时间,利用早会、阅读课等时间,让学生分批上台推荐介绍自己的书。每月评选“最佳人气好书”。

5、晋级激励。为了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层次和水平,教师还可利用“亲子阅读卡”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根据记载情况给予他们不同的称号“阅读小骑士”——快,“阅读小标兵”——好,“阅读小博士”——多„„鼓励其他的同学也向他们学习.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就会高涨起来.阅读者:

亲 子 阅 读 卡

很高兴,今天我读了《 》,作者,共 页。

我积累了很多好词,有、、、、、。优美句子有。

看了这本书,我想说。

或者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是:。

6、风采展示。展示阅读突出学生个人的学习体验和收获,提供给学生展示自我风采的平台。在阅读的基础上,让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编生动有趣的童话、续编或改写阅读的经典或者童话著作,甚至可以自己编演课本剧。拟开展以下活动内容:“好书大家来推荐”“环保故事我来讲”“精彩故事我来演”“我最喜欢的书中人物”“经典美文诵读会” “我读书,我快乐”经验分享会及“书中知识大闯关”等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促进学生阅读的深入。

上一篇:互联网金融法律风险研究的文献综述下一篇:五星红旗的作文6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