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子之歌教学实录

2024-07-10

七子之歌教学实录(共13篇)

篇1:七子之歌教学实录

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最好老师。而创设情境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的方法。通过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让教学进入情感领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凭借情境,把知识的教学、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发展以及道德情操的陶冶,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课一开始,我就让学生在悠扬、熟悉的《七子之歌-澳门》音乐声中,开始了这堂课的学习。

在本课的学习中,在读通顺诗歌的基础上,我给予学生质疑的时间:“在诗歌的内容上,你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不解与疑惑。我紧紧把握好教材,明确重点难点,对课堂教学的目的进程做到了心中有数,将有价值的疑问因势利导,纳入自己的教学思路中,如学生提出的为什么称为“妈港”?掳去肉体是什么意思?对学生提出的枝节问题如生词的意思,我灵活处理,让学生互相解决,从而牢牢把握课文的中心。

在这节课中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如:教师激情不够,课堂气氛低沉,学生兴趣不够高。在以后的教学中尽力去克服。

篇2:七子之歌教学实录

我总是记得一句话:要把语文课上成简单的读书训练课,情感熏陶课,语言文字感悟课。

在教学《七子之歌》时,我努力探究,深入实践。发现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注意优化课堂结构。《七子之歌》的教学流程,分为四大步:第一步是整体感知,体会自己对诗歌的情感印象。第二步是品读诗意,借重点句的朗读品析来理解作者寄托的深情。第三步是主题理解,通过这两首诗的比较来领会作者的主旨。第四步是迁移,让学生感受七子回归的气氛及祖国人民的心情,从而改写诗歌。

二、注意设计朗读形式。在朗读诗歌时,我精心设计了朗读形式。其中第一首《澳门》运用的朗读形式有师示范读、自由读、个人读、师生齐读。第二首《香港》运用的朗读形式有自由读、想象读、表演读、齐读等朗读形式。

三、注意培养学生提取有效资料的能力。课堂上让学生搜集有关作者及课文背景的资料,充分地体现了互联网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同时学生在搜集的过程中,了解了诗歌的时代背景,作者的创作激情,从而为准确体悟诗歌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打下基础,使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培养。

四、注重了学生思想情感的启迪和熏陶。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本课设计旨在通过大量的学习实践活动,采用品读与演唱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所获得的情感体验逐步加深,进而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在感受与理解诗歌的过程中,提高欣赏与评价能力,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

五、课内外有机结合,注重学生思维的拓展。观看香港、澳门回归的影像资料,设想闻一多先生的感受,改写诗歌以及搜集其它几首诗来阅读,都是把课内知识向课外延伸的有效方法,使学生进一步拓展思维的空间,提高阅读的能力。

六、不足之处:

1、内容安排有点多,时间紧张。

2、环节之间的转换有些生硬。

篇3:七子之歌教学实录

本文将从分层的方式、分层教学的设计、分层评价的建立等方面呈现学校在实践初期的具体做法与思考。

一、合理分层——学生自选与摸底测试相结合

根据学校的师资配备, 目前我们将初一年级的唱歌课分为A、B、C三个水平层级的课程, 并采用学生自选与现场摸底测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分层。首先, 学生可根据分层要求及自身条件、爱好、自选标准 (见表1) , 初选并填写“音乐学历档案”前三项 (见表2) 。其次, 教师根据学生在现场测试中“视唱练耳”与“专业展示”两项测试的要求 (见附1) 进行打分。之后, 教师将测量数据汇总制成标准数列表, 统计处理结合以上学生自选及两项考核, 综合评定学生等级并进行分层公示, 同时为每位学生建立“音乐学历档案”。这样, 教师不但能快速了解每位学生的音乐基础能力, 清楚每位学生的薄弱环节, 还能及时有效地改进教学策略与方法, 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附1

【视唱练耳】测试要求:

1. 教师弹奏听音试题前先给出标准音。

2. 每道题听两遍, 教师从自然音阶中任意组合成三音组、五音组并选择单音进行听力测试。

3. 测试内容包括:

①听力测试:三音组——三道题30 分, 五音组——两道题20 分, 单音——五道题10 分

②视唱测试:抽签选择一条视唱曲, 满分20分。

【专业展示】测试要求:

1. 自选歌曲进行演唱。

2. 音准10 分、节奏10 分、表现力10 分。

二、差异教学——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

所谓分层教学, 就是要关注学生的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 开发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因此, 我们在唱歌课教学实践中尝试从教学目标、学习方式、教学内容、教学评价上寻求突破点。

1. 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实施的出发点、方向和最终归宿。以《七子之歌——澳门》为例, A层学生演唱的音高、节奏准确率高, 音乐基础好, 因此课堂的教学目标设定为“能够有感情、有表现力地运用正确的演唱方法背唱歌曲, 并能够客观评价他人的演唱”, 这样的目标能带给学生更高的挑战;B层学生在演唱的准确性上有欠缺, 这是他们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因此课堂的教学目标设定为“能够完整、流畅、准确地背唱歌曲”;C层学生音乐基础能力弱, 过度要求其演唱的准确性会大大降低他们学习的热情, 因此课堂的教学目标设定为“能够完整背唱并知道歌曲的创作背景” (见表3) 。

2. 学习方式分层

首先, A层学生可以采用学生自学和教师的点拨为主, 这种“问诊式”的学习方式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内驱力, 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其次, B层学生参差不齐, 有些是因为听的能力弱被分到这个层级, 有的则是因为唱的能力弱被分到这个层级, 所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 能让学生之间互相取长补短, 从而更有效的组织课堂, 提高学习效率;C层学生更需要老师的亲身示范, 这种“示范—模仿”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他们快速提高现有的演唱水平 (见表4) 。

以《七子之歌——澳门》为例, A层水平的课程在具体实施时, 教师先带领学生进行发声练习, 调整呼吸方式和演唱音色;随后用钢琴弹奏歌曲让学生听记旋律, 巩固学生听辨与记写的能力;待学生对歌曲基本熟悉后运用自主视唱的方式学习歌曲, 再在其演唱的基础上分析歌曲结构和情感, 让学生唱得更有表现力;最后学生尝试多样化的演唱形式进行展示。B层水平的课程在具体实施时, 先让学生了解歌曲背景, 随后进行发声并掌握正确的演唱方法;随后让学生独立视唱歌曲, 并在发现不足后分小组学习, 互相取长补短, 最后完整汇报演唱成果。C层水平的课程在具体实施时, 教师可先用柯达伊教学法中的“柯尔文手势”提示学生演唱音高的准确度;随后用钢琴辅助、教师逐句示范的方式让学生模仿演唱;待学生能完整演唱时让其了解歌曲背景, 得到情感上的共鸣, 最后全班完整齐唱。

3. 教学内容分层

首先, 针对不同层级, 教学内容在不同的学期所占的比重应该有所不同。例如, 在初一第一学期中, A层学生视唱练耳基础好, 因此, 他们学习音乐基础的比重应该少些, 而在歌曲演唱的比重上应该多些;B层学生在学习视唱练耳与歌曲演唱的比重上应该基本保持平衡;C层学生在学习视唱练耳的比重上应该多些, 而歌曲的演唱上则应少些。

其次, 针对不同层级, 在学习深度上也应有所不同。例如, 在初一第一学期中, C层学生仅要求掌握由“mi、sol、la”三个音组成的听辨与视唱;B层学生要求掌握由“do、re、mi、sol、la”五个音组成的听辨与视唱;A层学生要求掌握由“do、re、mi、fa、sol、la、si”七个音组成的听辨与视唱。

再次, 针对不同层级, 在学习量上也应有所不同。例如, 在一个学期内, C层要求完整背唱一首歌曲;B层要求完整背唱两首歌曲;A层要求背唱三首歌曲。

4. 教学评价分层

首先, 针对不同层级, 评价方式应该有所差异。比如A层听的能力强, 在课堂中应以“生生互评”为主, 在评价他人的同时提高学生自身的审美能力与表达能力;B层上课多以小组合作为主, 所以评价也应以组内评价为主。C层学生听的能力较弱, 应以老师的评价为主。

其次, 评价的侧重点也应根据学生不同的水平有所差异。比如在评价A层时, 应注重其演唱的方法、情感、音色, 以及演唱形式的多样化 (齐唱、二声部的合唱、独唱等) 。因B层在节奏或音准上还有欠缺, 因此评价的侧重点是演唱的准确性、完整性和流畅性;C层学生有些在入校时不识谱, 因此评价的侧重点是识谱的熟练度及对歌曲相关音乐文化的了解。

再次, 分层教学的评价还应体现在持续性和多元化上。其中, “持续性”包括最初的摸底评价到课堂跟踪评价再到期末汇报的评价, 并为每位学生建立“音乐学历档案”, 记录他们个性化学习的发展;“多元化”不仅体现在师评、自评、互评、小组评价等多种形式上, 还应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把学习成果以适合自己的方式展示出来, 比如期末各年级教学汇报的音乐会, 包括参加学校元旦文艺汇演等多元的评价。

篇4:《七子之歌——澳门》教学设计

关键词:歌唱;呼吸;体验;探究

中图分类号:G423.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1-0244-02

教材:人民音乐出版社《音乐》第十三册第一单元

课型:以唱歌为主的综合课

年级:七年级

课时:1课时

学情分析:

本课教授对象是七年级学生,多数学生在学习中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表现热情很高。但在唱歌教学中教师发现一部分学生在演唱时容易喊唱,还有一部分学生则是进入了变声期羞于开口,因此如何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演唱,以及如何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自信的演唱是老师应注意的问题。

教学目标:

1.知道澳门的地理位置及相关历史。

2.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运用适当的力度、速度、音色来表现歌曲的情感。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歌曲内容,有感情地歌唱。

2.教学难点:唱准“0X”、“XX.”及“XX X”。

教学用具:钢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学生听音乐进教室。(背景音乐《七子之歌——澳门》)

二、导入

1.师:同学们,刚才进教室时有没有注意歌曲里出现了什么地名?(生:澳门)

2.师:澳门是我国的特别行政区,为什么叫“特别行政区”呢?下面我们通过一个短片来了解一下。

(设计意图:观看视频片段《澳海渊源》,直观地了解澳门的历史背景。)

三、揭示课题

(一)初听音乐

1.学生交流听后感。

2.出示课题:《七子之歌——澳门》(说说歌名中“七子”指的是什么?)。

3.介紹歌曲的创作背景。

4.词曲作者的简介及代表作(闻一多、李海鹰)。

(设计意图:通过了解歌名中的“七子”含义,体会“澳门”作为祖国母亲失散的“孩子”迫切回归祖国的愿望和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二)师生交流并为歌曲分段,揭示歌曲的曲式结构“A+B”单二部曲式

(设计意图:通过听、辨歌曲,体验歌曲情绪,了解歌曲结构,使学生对歌曲有更具体的感受,进一步加深旋律印象。)

四、歌曲学唱

(一)播放歌曲伴奏,学生随音乐划拍哼唱

(二)A段旋律学唱

1.教师弹奏旋律,学生唱第一乐句。(教师应强调演唱姿势,引导学生结合正确的呼吸方法用好听的声音歌唱。)

2.听辨旋律,感受第二乐句中八分休止节奏特点(“0 3 5-”),并准确演唱。

3.听辨旋律,用听唱法学习第四乐句中的附点节奏(“35.523|1---|”)。

4.随琴声划拍演唱A段旋律,要求学生找准拍点,准确地表现歌曲的情绪。

(设计意图:通过分句学唱强化学生对乐句及乐段的概念,引导学生关注乐谱细节,用听唱法感受和体验“0X”、“XX.”的节奏特点,在划拍的辅助下准确演唱。)

(三)B段旋律学唱

1.教师范唱第一乐句,“053 2.1 655|…”引导学生感受弱起拍及六度音程跳跃,形成力度变化来构成音乐高潮。

2.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的变化重复。此句难点指导为:六度大跳(“053”)的音准。(教学提示:演唱时牙关打开软腭抬起,笑肌微抬,气息在有控制的状态下徐缓而出,要求学生尽量做到深吸叹唱。个别演唱高音有困难的学生,尤其是处于变声期的男生可在气息支持下运用假声、轻声演唱,必要时进行单独练习,用低八度演唱。)

3.师生接唱第四、第五乐句。思考:歌曲中多次出现对“母亲……”的呼唤,其心情是否一样,如何体现这一次比一次更强烈的愿望。(提示注意:力度强弱变化时“度”的把握,最后的呼唤“母亲……”加渐强渐弱的对比,以及演唱形式的变化处理。)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进行练唱。

(设计意图:通过老师的范唱,降低学生的畏难情绪,在老师的帮助下初步掌握演唱高音的方法;通过师生接唱进行对比,使学生更直观地辨别出力度变化对歌曲的情绪所起的作用。)

五、歌曲处理

(一)师生探讨歌曲情绪及演唱方法

1.A段旋律抒情、流畅、力度中弱,以一种诉说的语气演唱时,表达游子离别已久、迫切希望回到母亲怀抱的心情。

2.B段旋律出现了大跳音程,并在高音区回旋,力度变强,表现的是从激动的呐喊到内心的期待,因此演唱的速度和音色要与A乐段形成对比。

(二)尝试演唱,可做进一步处理

(三)设计演唱方式:领唱+齐唱

(设计意图:在熟悉歌曲旋律的基础上,结合对歌曲内容的理解,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演唱方式表现歌曲。)

六、自信歌唱

1.视频欣赏:容韵琳版的《七子之歌——澳门》,谈论不同演唱方式有什么不同的表现效果。

2.学生有感情地随歌曲伴奏演唱歌曲。

七、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通过本课的学习知道了速度、力度、音色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也能够把握歌曲的情绪,运用正确的歌唱姿势和呼吸方法有感情地进行歌唱。希望你们课后能多听、多唱、多练,相信一定会给大家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和感受。

八、拓展

建议课后欣赏优秀合唱作品《猜调》、《闲聊波尔卡》。

教学反思:

本课是一节以唱歌为主的音乐综合课。首先,我用视频片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了解澳门的历史,避免教师过多的说教。其次我在这节课中特别强调了“体验”、“探究”、“合作”、“综合”等多种教学方式的结合。如在对歌曲的对比欣赏和学习中,学生获得了丰富的音乐体验;在聆听和学唱歌曲过程中教师设置的多处“思考”,并采用教师范唱、师生接唱、对比感受等方式,启发学生深刻理解歌曲的内涵。最后,在歌曲处理阶段,我引导学生思考采用不同演唱方式有什么不同的表现效果,进而提高他们的音乐表现力。本课设计遵循学生的学习特点,通过综合性的音乐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活动中掌握知识,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很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篇5:《七子之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通过预习使同学能了解澳门的有关知识

能把握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能有感情的背诵诗歌

教学方法:学生自己分析为主,老师加以指导和总结

教学步骤 :

一、导入新课

(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同学们,我相信刚才的旋律你们都十分熟悉,他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那你们想一下,国歌在什么场面之下演奏最能感动人呢?(同学回答)同学们回答的很好,其实你们刚才听的国歌曾经就在澳门回归的现场演奏过,有哪位同学能告诉我在澳门回归的那一天,你门都举行了哪些活动啊?

二、的确,在那一天的中国处处是欢歌笑语,但是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过,在这之前澳门同胞们都过着怎么样的生活呢?下面我们就追随著名诗人、学者闻一多一起去感受一下当时澳门同胞的苦难和抗争!

三、朗读课文,找出诗歌中你们认为最具震撼力的词语和句子,在文中划出来并说明你们的理由。

太久了/依然/梦寐不忘

四、再把课文朗读一遍,结合文中插图分析图中那些画面给你的感触最深?

面容憔悴但目光坚定的学者

面容狰狞且趾高气扬的侵略者

阴森森的铁制的刑具

五、为什么这些东西会给你震撼呢?

学者既是闻一多的写照,也是广大澳门同胞的写照

侵略者和刑具是澳门同胞受苦受难最好的见证

六、同学说的都不错,那请你们在把课文读一下,然后思考:

从你们的震撼中可以发现作者写这首诗的目的是什么?表达了诗人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失养于祖国,受虐于异类//七子之归来其在旦夕乎(见前面的古文)作者是通过什么手法来加强这种表达效果的呢?(通过拟人手法,把祖国比成母亲,通过最普通但是又最感人的母子之情来增强这种表达效果)

七、看来同学都已经对诗歌的感情有了一定的了解了,题目既然是“七子之歌”那我就请哪位同学唱一下?

八、和书后面的光碟上的录音对比,说说你认为哪一首最能体现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各抒己见)

同学唱的:感情直露

光碟上面的:委婉曲折

九、在社会各界的关怀之下,澳门已经顺利回到了祖国的怀抱,那你们想一下,闻一多的“七子归来”之愿望实现没有啊?(台湾)

十、确实,当其他六子在母亲温暖的怀抱中安然入睡 时,台湾正隔

着台湾海峡孤苦地望着自己的母亲,台湾回归我相信也是各位同学最大的愿望,那我们假设明天台湾就能回到祖国的怀抱了,作为漂泊多年的游子,它最可能说的话是什么?思考几分中,用最简洁的话说出来。

篇6:七子之歌教学反思

永丰中心小学付方秀

我总是记得陈老师说的话:要把语文课上成简单的读书训练课,情感熏陶课,语言文字感悟课。

在教学《七子之歌》时,我努力探究,深入实践。发现陈老师的话确实是语文教学中的金玉良言,甚至称得上是至理名言。不过,在执行以上口诀的过程中,还需我们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注意优化课堂结构。

《七子之歌》的教学流程,分为四大步:第一步是整体感知,体会自己对诗歌的情感印象。第二步是品读诗意,借重点句的朗读品析来理解作者寄托的深情。第三步是主题理解,通过这三首诗的比较来领会作者的主旨。第四步是迁移,让学生感受七子回归的气氛及祖国人民的心情,从而改写诗歌。

二、注意设计朗读形式。

在朗读诗歌时,我精心设计了朗读形式。其中第一首《澳门》运用的朗读形式有自由读、个人读、师示范读、听录音读、师生齐读。第二首《香港》运用的朗读形式有自由读、想象读、表演读、齐读等朗读形式。而第三首《台湾》如果再如前两首一样“响鼓重锤”,就显得教学形式太统一,没有变化之趣。而且在教学时间上也是分配不过来。所以,我改变了朗读的形式。我先示范读,让学生听,再谈一谈自己听出了什么,是从哪个句子听出来的,然后便借机品读关键的句子。接着让学生通过自由读、小组读、齐读等形式来促进对诗歌的理解。

三、注意运用教学手段。

丰富的朗读形式,务必配合花样的教学手段。

篇7:《七子之歌》教学设计

大磨中心校

郭振岭

一、教材分析:

《七子之歌》是闻一多先生创作的组诗的首篇。“七子”是指当时被帝国主义侵占的香港、澳门、台湾等七个地方。诗人用拟人的手法将七处“失地”比作远离祖**亲怀抱的七个孩子,用小孩的口吻哭诉了失地——澳门受尽异族欺凌,渴望重回祖**亲怀抱的强烈感情。主题“回归”,激发学生奋发图强的激情和爱国热情。

二、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表中的生字,理解“襁褓、凤阙、狞恶、氤氲、梦寐不忘”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知道“七子”的地理位置及相关历史,能够用歌声表现企盼祖国统一、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在理解《七子之歌—澳门》的基础上,能够用适当的速度、力度、音色表现热爱祖国的赤子之情,培养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体会儿女离开母亲“太久”,渴望回归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熟读诗歌,体会诗意,感受诗歌所表达的强烈的渴望回归之情。

2.体会儿女离开母亲“太久”,渴望回归的情感。

教学准备:

1、有关闻一多先生生平及其创作的介绍。

2、《七子之歌》背景的文字、图片或音像资料。

3、关于香港、澳门回归的影像资料。

教学过程

一、介绍作者,创景激趣

1、课件出示有关闻一多先生的图片。

2、指名简介闻一多先生生平及其创作,互相补充。

闻一多原名亦多,族名家骅,字友三。1899年1月24日出生于湖北浠水县巴河镇闻家铺子村的一个书香门第。五岁入私塾启蒙,十岁到武昌就读于两湖师范附属高等小学,十三岁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留美预备学校(清华大学前身),在清华度过了10年学子生涯。其间,他刻苦学习,成绩优异,兴趣广泛,发起和参加了多种学生团体,是当年清华园内的一名活跃人物。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闻一多激情难奈,手书岳飞《满江红》,贴于学校食堂门前,之后,毅然投身于这一伟大斗争,并开始创作新诗,成为“五四”新文艺园地中的拓荒者之一。20世纪20年代,闻一多远涉重洋,到美国留学。从1922年开始,他先后在芝加哥美术学院、柯泉科罗拉大学和纽约艺术学院学习美术,同时继续用大量的精力从事新诗创作和文学研究。

[利用资料了解作者以及诗歌的创作背景,为体会诗意做铺垫。]

二、了解背景,点燃激情

1、伴着《七子之歌?澳门》的歌曲,教师播放背景知识课件。

2、说说你观看后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发言。)

3、教师小结:正是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清朝政府的腐败无能,造成香港、澳门、台湾等地相继沦陷,广大人民被奴役、受欺压,他们迫切希望能够早一天回到祖国的怀抱!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几首诗,体会这种思想感情。

[听歌曲、看课件、谈感受,既充分了解了诗歌的时代背景,又点燃了学生的学习激情,为更好的体会诗意奠定了基础]

三、初读诗歌,读准字音、指导阅读。

1、师配乐范读。

2、自由朗读;同桌互读互查。

3、指名朗读,纠正字音。

4、指名学生朗读《澳门》。

5、说说“妈港、襁褓、掳去、梦寐不忘”等词语意思。

[这首诗歌半文半白,生僻字词较多,教师先范读,有利于学生的正确朗读;配乐朗读可以更好地营造一种氛围,激发学生阅读的情趣。]

四、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朗读第一首《澳门》,说说读完整首诗后的最大感受是什么?(澳门渴望回归的强烈感情)(板书:澳门)

2.通过哪些语句能够看出来呢?(太久了、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等句子)

3.教师介绍“妈港”的来历:1553年葡萄牙人用不正当的手段在澳门的妈阁庙前登陆,询问当地人此地叫什么,当地人以为他们问的是妈阁庙,就用广东口音对他们说“妈阁”。后来葡萄牙人就将澳门称为“妈港”。英文写为“Macau”。

4.澳门人会喜欢这个名字吗?从哪里看出来不喜欢?(第一句和第六句)想一想为什么不喜欢?(侵略者给起的名字,屈辱的开始)

5.读“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后思考,侵略者真正掳去的是什么?读这句诗时该用怎样的语气?(愤怒)谁来用这种语气再来读读?

6.“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说明了什么?读这句时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谁来读?

7.继续读剩下的诗句,体会渴望回归的强烈情感。

8.现如今,澳门已于 1999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了,忍受了三百年屈辱的殖民统治的澳门终于回到了祖**亲的怀抱,你想对闻一多先生说些什么呢?

9.学生朗读第二首《香港》,教师介绍清政府割让香港的屈辱历史。(板书:香港)

10.香港和澳门一样,被侵略者强行掳去,经受了一百多年的殖民统治,你能从这首诗中读出香港渴望回归的强烈愿望吗?划出有关句子。

11.香港是什么时候回归祖国怀抱的?从那时起,香港再也不用遭受“海狮”的啖咬,再也不用哭泣号啕,如今的香港依偎在祖**亲的怀抱里,越发美丽,越发繁荣。

五、自学交流,体会诗意

1、布置学习要求:用刚才的方式学习《香港》和《台湾》,体会其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生自学,教师巡查,适时给予指导点拨。)

2、小组交流学习收获。教师积极参与到小组之中,掌握各组讨论情况。

3、逐首交流。(1)指名读,评议。

(2)说说重点词语的意思。(风阙、狞恶、啖着、脂膏、号啕、琉球、氤氲等)

(3)自由发言,谈谈自己学完以后的体会。

(4)教师小结:香港、澳门、台湾等地离开祖国,就好像失去母亲多年的子女一样,他们多么渴望回归祖**亲的怀抱呀!特别是每首诗歌中的那句“母亲,我要回来,母亲!”,应该怎样读,才能表达出这种情感来?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体现了学生个性化阅读与理解;教师对学生适时的引导与点拨、对学生独特感受的珍视与鼓励,更有助于学生准确把握诗歌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六、小结

尽管祖国还没有完成统一 大业,但是黑头发黄皮肤的炎黄子孙从来不会忘记自己是个中国人!同学们,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今天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明天为创造祖国辉煌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七、布置作业。

1.让我们再一次齐读《澳门》,带上你的情感,体会作者的情感,读出你的感受。

篇8:《七子之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了解背景资料,在反复诵读吟咏的过程中紧扣关键词句,读出自我感受,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主要内容。

2.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儿女离开母亲太久,渴望回归的情感和作者的爱国情意。

教学重点:

了解背景资料,在反复诵读吟咏的过程中紧扣关键词句,读出自我感受,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结合时代背景体会作者感情。

教学准备:课件、有关澳门、香港的图片、地图、视频等。

教学过程:

一、巩固引入

1.“子”指什么?“七子”又指哪些?“母亲”是谁?

2.出示澳门香港图片资料,了解那一段难忘的历史!

3.看完这些资料,你想说什么?(从鸦片战争开始割让香港等地的不平等条约)

4.同学们,这就是我们曾经的祖国,它让无数的爱国人士承受着难以言喻的痛苦和屈辱,满怀着不屈的力量和坚强的希望为其振臂高呼。让我们带着这样的心情,一起走过属于闻一多的那一段让人心痛的路。

二、学生再读课文,读出自我感受

1.自由读文,读出自己的感受。

2.抽生反馈。根据学生反馈,相机板书作者情感,并要求学生比一比、读一读!

3.带着你的阅读感受,读给同桌听。

三、三读诗文,读出问题

1.在诗歌的内容上,你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在书上进行旁注。

2.小组进行讨论交流。

3.全班质疑,提出问题,交流问题。

问题预设:(以澳门为例)

(1)“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

“妈港”这个名字的来历。(1553年葡萄牙人用不正当的手段在澳门的妈阁庙前登陆。后来葡萄牙人就将澳门称为“妈港”。)

土生土长的澳门人乃至全中国人,会喜欢这个名字吗?(不会)为什么?(这是侵略者起的名字,是屈辱历史的开始)你能不能用你的朗读表达你的想法?

(2)“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掳去”的意思是什么?被侵略者掳去的究竟是什么?(土地、金钱、资源……)作为一个澳门人,看到自己家乡的土地被占,资源被抢走,没有做人的尊严,他会怎样?(愤怒、生气),那就读出你的愤怒与生气。

是啊,虽然失去如此多的东西,但是抢不走的是什么?(对祖国的热爱、血脉里流淌的中国情)谁再来读读这两句?

关键问题:

(1)看两首诗歌,你发现了什么?

(2)谁能再来读读?

(3)“回来,是孩子们想回来就可以实现的吗?”问题质疑,正是因为想回来,却无法回来,所以充满了(悲愤、痛苦),带着这样的感情,我们再读《七子之歌》。

四、“七子”回归,激发情感

1.观看幻灯片。

2.谁再来告诉我,这个时候你又想说什么?

3.如果现在闻一多也在,他会说什么?

五、学习《香港》

请同学以小组为单位自学《香港》这首诗。

我们就以有感情朗读来汇报交流。

感情读:小组可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选出读得最好的同学读、小组成员齐读、男女生分读、每人一句表演读等)

六、拓展

1.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两个孩子如今回到祖国母亲怀抱了吗?什么时候回归的?(香港:1997年7月1日 澳门:1999年12月20日)

2.出示课件:香港、澳门回归图片、视频,教师介绍。

1997年7月1日0时4分,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庄严宣告:根据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两国政府如期举行了香港交接仪式,宣告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1999年12月19日午夜至20日凌晨,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葡萄牙共和国在澳门文化中心花园馆隆重举行澳门政权交接仪式,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此开始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此时此刻,如果闻一多先生还健在,当他看到香港、澳门回归,他会有怎样的心情?是的,祖国统一不仅是闻一多先生几十年前的心愿,也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共同心愿。

被列强掳去的“中华七子”,是民族罹难、国家浩劫的象征。它警示国人:“国弱民受辱”、“落后就要挨打”!

100多年来,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了国家富强、民族独立挺身而出,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上下求索,谱写了一首首恢弘壮丽的历史诗篇。

七子的悲歌,跟着历史的车轮,已经渐渐远去。今天,我们来重读这首诗,希望能勉励国人继续奋斗,最后实现台湾的统一大业!

再次播放《七子之歌》

七、改写《澳门》

八、作业设置

篇9:《七子之歌--澳门》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指导学生有表情,自然的演唱歌曲,激发学生对生活,对祖国的热爱,培养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教学重点:

1.了解4/4拍的强弱关系,把握好切分音的节奏。2.歌曲的情绪体验,用优美纯净的声音演唱歌曲。教学难点 :

1.歌曲中五,六度音程的把握。2.歌曲情绪,格调的把握。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

一,组织教学:听音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进入教室。

二,新课教学:

1,导入

新课:

师:刚才同学们听的这首歌曲的名字是什么啊?生: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师:这首歌曲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呢?生:表现了人民不畏压迫,起来反抗的精神。师:很好,由这首歌曲可以看出他们的坚定信念,他们这样奋起抗战,为的是保护自己的家园,收复失地。在历史上,我们国家有名的七个地方都曾被帝国主义侵略者占领,至今有的地方还未回归。,闻一多先生在1925年还专门为这七个地方创作了《七子之歌》组诗。今天我们学习的歌曲的歌词就出自组诗,歌曲的名字是〈七子之歌--澳门〉。出示歌曲卡片。

2,欣赏歌曲,让学生欣赏后回答:歌曲是用什么样的情绪情感来演唱的?(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是用朴实深情的情感来唱)

3,朗读歌词。(结合刚刚说的情感,有感情的朗诵歌词,并说明全曲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反映了人民对祖**亲无限眷恋之情,和迫切回归的爱国之心。)

4,模唱。(1),播放音乐〈七子之歌〉歌曲,让学生跟随音乐,轻声哼唱,熟悉其中的旋律。

(2),再次播放音乐,让学生用“拉”模唱。5,学唱歌曲。

(1)师:同学们唱的很好,下面老师范唱一遍,大家感受以下其中的强弱关系。(教师演唱)生讨论回答。师总结:对,这是一首4/4拍的歌曲,那么它的强弱关系呢,也就是强、弱、次强、弱。(教师板书强弱关系)师:全曲呢还有一个典型节奏,大家找一找看它在哪里?(生回答第五小结)师:对,它是一个切分节奏。。(讲解切分节奏的拍子几强弱关系)

(2)找出学生喜欢的歌曲先教唱。

(3)教唱全曲。

(4)带领学生完整的唱一遍。三,复习巩固:

1、分组接唱歌曲。(男女组)

2、师:同学们唱的真好,下面把全班分开四组,你们根据自己对歌曲的不同理解,分别用多种形式把它表现出来。(可以有演唱打击组、朗诵节奏组等)

3、师:同学们表演的非常好,下面呢大家带上歌曲的情绪情感把歌曲完整的唱一遍。

篇10:课文《七子之歌》教学设计

2、通过背景资料,体会诗歌表达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和难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回归这一主题单元的第一篇课文,看黑板,齐读课题《七子之歌》。

2、初读课文,你们知道了谁对母亲唱着歌?唱的什么歌?(板书:赤子之歌)

二、品读诗歌,掌握学法。

1、朗读《澳门》,找出诗歌中你们认为最具震撼力的词语和句子在文中划出来并说明你们的理由。(教师相机引导并板书:梦寐不忘)

预设:

(1)学生谈到太久了,教师就应该巧妙地指导学法,引导学生联系前文中的襁褓妈港等词语,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课前阅读的妈港这个名字的来历的资料,谈体会,感受每一个中国人的悲痛之情。(相机板书:悲副板书的全部内容)你能不能用你的朗读表达你的感受?个性化朗读体验。

(2)学生他谈到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教师相机追问:掳去的意思是什么?被侵略者掳去的究竟是什么?请大家阅读大屏幕上的资料(CAI课件出示侵略者在殖民地的所作所为文字资料)学生交流阅读后的理解(侵略者掳去了土地、金钱、资源)作为一个澳门人,看到自己家乡的土地被占,资源被抢走,没有做人的尊严,他会怎样?(愤怒、生气;相机板书:愤)读出你的愤怒与生气。

过渡语:是啊,虽然失去如此多的东西,但是抢不走的是我对祖国的什么?(热爱)正如诗人所写的:祖国,你依然保管着我的灵魂。句中的依然一词,和文中哪个词相对应?(梦寐不忘)能不能用一句话来概括你的感受?

(3)(放音乐)伴随着悠扬的乐声,试着用我们的朗读表现出我们的种种感受来。

2、看板书,总结学习《澳门》的读书方法,并运用这些方法,同桌之间互相帮助,自主朗读《香港》、《台湾》这两首诗,准备一会儿开展以同桌为单位的朗读竞赛。

朗读汇报,师生互动评价。评价中,教师相机板书:声声呼唤、战歌高唱

三、回顾历史,演唱表达情感。

过渡语:一次次期盼,一声声呼唤,六个孩子已相继回到了祖国的怀抱,请看大屏幕(CAI课件出示香港、澳门归来的历史瞬间),回首这段历史,你们的心情怎样?教师相机板书:爱国主义精神的胜利

澳门回归前夕,作曲家李海鹰为《澳门》这首诗谱写了曲子,我们和着旋律,一起唱起来吧。(CAI课件播放《七子之歌》MTV)

四、面对现实,蕴藏激情。

确实,当其他六子在母亲温暖的怀抱中安然入睡时,台湾正隔着台湾海峡孤苦地望着自己的母亲,我们相信台湾之回归一定会实现,让我们在分享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的《乡愁》中静静地等待着吧!(CAI课件出示《乡愁》)全体轻声朗读。

板书设计:

梦寐不忘

七子之歌 声声呼唤 爱国主义精神的胜利

(悲愤)战歌高唱

副板书:

联系生活实际

想象画面 品读感悟

篇11:七子之歌语文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下面是七子之歌语文教学设计,请参考!

七子之歌语文教学设计

1、通过预习使同学能了解澳门的有关知识

2能把握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3能有感情的背诵诗歌

(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同学们,我相信刚才的旋律你们都十分熟悉,他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那你们想一下,国歌在什么场面之下演奏最能感动人呢?(同学回答)同学们回答的很好,其实你们刚才听的国歌曾经就在澳门回归的现场演奏过,有哪位同学能告诉我在澳门回归的那一天,你门都举行了哪些活动啊?

二的确,在那一天的中国处处是欢歌笑语,但是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过,在这之前澳门同胞们都过着怎么样的生活呢?下面我们就追随著名诗人、学者闻一多一起去感受一下当时澳门同胞的苦难和抗争!

三朗读课文,找出诗歌中你们认为最具震撼力的词语和句子,在文中划出来并说明你们的理由。

太久了/依然/梦寐不忘

四再把课文朗读一遍,结合文中插图分析图中那些画面给你的感触最深?

面容憔悴但目光坚定的学者

面容狰狞且趾高气扬的侵略者

阴森森的铁制的刑具

五为什么这些东西会给你震撼呢?

学者既是闻一多的写照,也是广大澳门同胞的写照

侵略者和刑具是澳门同胞受苦受难最好的见证

六同学说的都不错,那请你们在把课文读一下,然后思考:

1.从你们的震撼中可以发现作者写这首诗的目的是什么?表达了诗人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失养于祖国,受虐于异类//七子之归来其在旦夕乎(见前面的古文)

2.作者是通过什么手法来加强这种表达效果的呢?(通过拟人手法,把祖国比成母亲,通过最普通但是又最感人的母子之情来增强这种表达效果)

七看来同学都已经对诗歌的感情有了一定的了解了,题目既然是“七子之歌”那我就请哪位同学唱一下?

八和书后面的光碟上的录音对比,说说你认为哪一首最能体现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各抒己见)

同学唱的:感情直露

光碟上面的:委婉曲折

九在社会各界的关怀之下,澳门、香港已经顺利回到了祖国的怀抱,那你们想一下,闻一多的“七子归来”之愿望实现没有啊?(台湾)

十确实,当其他六子在母亲温暖的怀抱中安然入睡时,台湾正隔着台湾海峡孤苦地望着自己的母亲,台湾回归我相信也是各位同学最大的愿望,那我们假设明天台湾就能回到祖国的怀抱了,作为漂泊多年的游子,它最可能说的话是什么?思考几分中,用最简洁的话说出来。

十一同学门说的都不错,我们也有理由相信台湾之回归一定回实现,让我们静静地等待着吧!这一节可就上到这里,下课!

作业设计:

篇12:七子之歌教学实录

这节课通过课前预备到上课、总结,使我受益匪浅。我所上的课是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七子之歌——澳门》。这节课主要是通过学生学唱歌曲以及艺术创作,让学生感受到祖国与海峡两岸同胞心连心、手拉手的深情厚谊。

《七子之歌—澳门》是闻一多先生于1925年创作的一部组诗,是根据电视专题片《澳门岁月》的主题改编而成的,由我国著名的作曲家李海鹰作曲。

篇13:四年级语文七子之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文中8个字,联系上下文或利用工具书理解“襁褓、凤阙、狞恶、氤氲”等词语的意思。

2、借助背景知识和音像资料体会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教学重、难点:体会诗意,感受诗歌所表达的强烈的渴望回归之情。教学准备:

1、有关闻一多先生生平及其创作的介绍。

2、《七子之歌》背景的文字、图片或音像资料。

3、关于香港、澳门回归的影像资料。教学流程

一、介绍作者,创景激趣

1、课件出示有关闻一多先生的图片。

2、指名简介闻一多先生生平及其创作,互相补充。

闻一多原名亦多,族名家骅,字友三。1899年1月24日出生于湖北浠水县巴河镇闻家铺子村的一个书香门第。五岁入私塾启蒙,十岁到武昌就读于两湖师范和属高等小学,十三岁以优异的成果考入清华留美预备学校(清华大学前身),在清华度过了10年学子生涯。其间,他刻苦学习,成果优异,兴趣广泛,发起和参与了多种同学团体,是当年清华园内的一名活跃人物。1919年,“五四运动”迸发,闻一多激情难奈,手书岳飞《满江红》,贴于学校食堂门前,之后,毅然投身于这一伟大斗争,并开始创作新诗,成为“五四”新文艺园地中的拓荒者之一。20世纪20年代,闻一多远涉重洋,到美国留学。从1922年开始,他先后在芝加哥美术学院、柯泉科罗拉大学和纽约艺术学院学习美术,同时继续用大量的精力从事新诗创作和文学研究。

3、教师补充谈话。1925年3月,留学美国的闻一多先生,亲眼目睹美国的种族歧视,深为祖国遭受外国列强侵占、为祖国同胞所受的困苦和侮辱而愤怒,使他更加思念祖国,渴望回归。为了抒发这种迫切愿望,诗人创作了组诗,并取名为《七子之歌》。今天俺们就来一起学习。(教师板书:七子之歌,生齐读。)

4、理解课题。(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之际,中央电视台曾播放了大型记录片《澳门岁月》,其中的那首朴素真挚、深刻感人的主题曲就是《七子之歌?澳门》。“七子”是指当时被帝国主义侵占的香港、澳门、台湾等七个地方)就让俺们一同来欣赏这首感人至深的主题曲吧!

[利用资料了解作者以及诗歌的创作背景,为体会诗意做铺垫。]

二、了解背景,点燃激情

1、伴着《七子之歌?澳门》的歌曲,教师播放背景知识课件。

2、说说你观看后有什么感受?(同学自由发言。)

3、教师小结:正是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清朝政府的腐败无能,造成香港、澳门、台湾等地相继沦陷,广大人民被奴役、受欺压,他们迫切希望能够早一天回到祖国的怀抱!

下面俺们就来学习这几首诗,体会这种思想感情。

[听歌曲、看课件、谈感受,既充沛了解了诗歌的时代背景,又点燃了同学的学习激情,为更好的体会诗意奠定了基础]

三、初读诗歌,读准字音

1、师配乐范读。

2、自由朗读;同座互读互查。

3、指名朗读,纠正字音。

4、重点读准以下字音。

qiǎngbǎo lǔ mâi quâ níng dàn

襁褓掳去梦寐凤阙狞恶啖着

zhīgāo háotáo yīnyūn

脂膏号啕氤氲

[这首诗歌半文半白,生僻字词较多,教师先范读,有利于同学的正确朗读;配乐朗读可以更好地营造一种氛围,激发同学阅读的情趣。]

四、指导阅读,教给方法。

1、指名同学朗读《澳门》。

2、说说“妈港、襁褓、掳去、梦寐不忘”等词语意思。

3、再细读这首诗,想想诗歌表达了什么意思?你读完后,有什么体会?(生自由发言说意思,谈体会。)

4、教师小结:“澳门”离开祖国已经三百年了,它怎能不渴望回归呢? 请同学们再认真自学后面的两首诗歌,进一步体会。

五、自学交流,体会诗意

1、安排学习要求:用刚才的方式学习《香港》和《台湾》,体会其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同学自学,教师巡查,适时给予指导点拨。)

2、小组交流学习收获。教师积极参与到小组之中,掌握各组讨论情况。

3、逐首交流。(1)指名读,评议。(2)说说重点词语的意思。(风阙、狞恶、啖着、脂膏、号啕、琉球、氤氲等)

(3)自由发言,谈谈自身学完以后的体会。

(4)教师小结:香港、澳门、台湾等地离开祖国,就好像失去母亲多年的子女一样,他们多么渴望回归祖**亲的怀抱呀!特别是每首诗歌中的那句“母亲,俺要回来,母亲!”,应该怎样读,才干表达出这种情感来?

[给同学充分的时间放手让同学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体现了同学个性化阅读与理解;教师对同学适时的引导与点拨、对同学独特感受的珍视与鼓励,更有助于同学准确掌握诗歌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六、品读体悟,演唱表达。

1、指导朗读。(1)师范读其中的一首诗歌。(2)生选择自身最喜欢的一首诗练习朗读。

2、展开朗读竞赛。播放《七子之歌?澳门》乐曲,指名同学朗读,评议。

3、齐读三首诗歌。

4、学唱《七子之歌?澳门》。

[多种方式反复诵读,学唱歌曲,抒发激情,启迪思想。]

七、拓展思维,改写诗歌。

1、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俺们的祖国越来越富强,人民当家作主,帝国主义列强再也不敢来侵略俺们。香港、澳门两地分别于1997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怀抱。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被赶出台湾,台湾回到中国的主权范围之内。但目前台湾与大陆尚未统一,俺们深信,最终定会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2、播放香港、澳门回归的影像资料。

3、看完以后,同学们的心情怎样?(激动、兴奋、骄傲„„)

4、那么,请你们设想一下,假如闻一多先生今天也在场,他心里会怎么想呢?

5、生自由发言。(不必要求统一答案,同学畅所欲言,怎么想,怎么说都可以。)

6、港、澳门已经回归。台湾与大陆最终也将实现统一,那这几首诗是不是也得改一改了呢?就请同学们试着改写其中的一首诗歌吧!

7、生改写诗歌,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8、展示。指名同学朗读自身改写的诗。评议。

[通过观看影像资料、设想以及改写等学习方式,激发同学的想象力,进一步同作者发生共鸣,从而使课内学习向课外延伸。]

八、试背诗歌。

1、个人背诵。

2、同桌互背,检查。

3、教师背诵。

4、全班齐声背诵。

上一篇:护士入职考试题及答案2013下一篇:国庆放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