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网技术员述职报告

2024-07-13

接触网技术员述职报告(精选6篇)

篇1:接触网技术员述职报告

接触网技术员述职报告

相关范文:轻轨接触网技术人员述职报告

本即将过去,为能在下一更好地工作、总结经验、坚持优点、改正不足,按段要求特总结述职如下:在一年的工作中,通过总结,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仍然存在着不足之处。作为供电车间的一名技术人员,在工作生产中只有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发现不足,才能使自己得到很快的进步。

一年来,我努力工作,认真履行职责,从技术和管理水平上不断提高自己,在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的成绩,得到了同事们的信任,得到了领导的认可。

在工作中我能够严格要求自己,不允许职工办的事,自己坚决不干,为现场职工做好表率。在执行贯彻规章制度方面,对现场作业严格要求把关,与规章制度不否的施工一律不能干,对职工的违章行为和不规范行为坚决制止。在生产中出现的违章违纪行为认真组织分析,不走过场,责任追究不走形式,做到了落实责任、提醒、教育大家的目地。今年我车间的施工监管任务比较繁重,我经常深入到工区第一线,同职工们同出同归,与施工单位做好协调工作,遇到设备出现问题,积极的去处理,排除隐患,很好的完成了本车间几年的施工监管任务。

通过一年来的生产劳动与技术学习,我在思想上和技术上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到和进步。

篇2:接触网技术员述职报告

1.1 题目

高速电气化铁道电分相设计; 1.2 题目分析

在单相交流牵引供电系统中,电力机车是由单相供电的,为了平衡电力系统的A、B、C各相负荷,一般要实行A、B相轮流供电。所以A、B相之间要进行分开,这称为电分相。电分相通常由分相绝缘器实现。

根据要求,在变电所出口处及两牵引变电所之间(供电臂末端),必须设电分相装置。两个牵引变电所之间的接触网,可以实现单边供电,也可以实现双边供电。在单边供电的情况下,在牵引变电所之间的适当位置设电分相装置,把接触网分为两段,每段有一个牵引变电所供电。在双边供电情况下,由两个牵引变电所同时向此区段供电。在实现双边供电时,两牵引变电所的负荷能均匀分配,接触网的网压可以得到相应改善。

电分相装置分为四种类型,即常规电分相装置、地面自动转换电分相装置、柱上断载自动转换电分相装置及车载断电自动转换电分相装置。

2.题目:高速电气化铁道电分相设计

2.1常规电分相及电分相装置

实现电分相,当前采用的又两种方法,其一是利用锚段关节进行电分相,另一种是利用专门的电分相装置进行电分相,后者成为电分相绝缘器。

接触网中相邻两个锚段的衔接区段(重叠部分)称为锚段关节。锚段关节的设置,使接触网不间断地贯通于全线。锚段关节中,带有中性嵌入段,既起机械分段的作用,又有电分相功能的,称为电分相锚段关节。一般包括六跨、七跨、九跨电分相锚段关节。

对于高速电气化铁路,其电分相已不能用常规带有绝缘滑条式的电分相装置,因为常规式电分相装置动态特性差,在实际应用中会在电分相处形成一连串的硬点,不仅会造成接触线磨耗加剧,而且严重时,会形成火花甚至拉弧,烧损接触线。当然,对于高速运行的受电弓也会造成危害或烧伤。因而,对于160km/h以上的准高速及高速电气化铁路,电分相都采用锚段关节的过渡形式。以锚段关节的形式实现过电分相使在高速运行时,受电弓平稳,保证设备良好运行及受流质量。七跨电分相锚段关节的结构如图1所示。

从图1中可以看出,七跨锚段关节加入一个七跨长的中性嵌入线,中性嵌入线保证在中间5个跨距内是绝缘的。该中性嵌入线从左侧的

处变为工作支,到右侧

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接触网技术课程设计

处开始抬升,变为非工作支,又三个跨距长度处于工作状态,可保证约有100~150m长度的中性区。

ZJ1800 ZJ2200 ZJ3 ZJ1 ZJ2 ZJ3800300300800中性区

图1 七跨电分相锚段关节

高速接触网电分相,有时需要更长的中性嵌入线,这时,就要采用九跨锚段关节形式实现电分相。九跨电分相锚段关节相当于两个四跨绝缘锚段关节连接起来,具有两个跨距长度的中性区(约100 m)。同时,电力机车在通过锚段关节时,是在第五跨距内的软性区过渡的,这样可以保证过渡平稳。在绝缘距离的要求上与绝缘锚段关节相同。九跨锚段关节与七跨锚段关节在功用上是完全相同的,只不过九跨电分相锚段关节可以相应加大中性区的长度,有利于双弓运行及多弓运行。

电分相绝缘器与绝缘锚段关节不同,它只能用于电气上的绝缘,而导线在机械上则是通过电分相绝缘器连接在一起,不能作为机械分段。而绝缘锚段关节则既可实现电气分开,也可以实现机械方面的分开。

在电分相装置处,为防止相间短路,各相间用空气间隙或绝缘元件分割成为电分相。从而使接触网上每隔20~30km就有一个长度约为30m的无电区,电力机车通过无电区时是靠惯性通过点的。为防止机车带电通过而烧坏接触网悬挂部件,导致相间短路、牵引变电所跳闸等不良后果,电力机车在通过电分相是,必须严格遵守断电、降弓等一系列的操作规程。

常规电分相绝缘器的构造如图3所示,其中图(a)是一种由三组分段绝缘元件串联组成的分相设备,串联在接触线中,绝缘元件为环氧树脂玻璃布层压板,每件绝缘元件长度为1.8m,宽带为25mm,高度为60mm,在底部开有斜沟槽;图(b)是一种由四组分段绝缘元件串联组成的分相绝缘器,绝缘元件的材质和性能是相同的,增加一种绝缘元件是为了增加可靠性,同时可相应增加中性区的有效长度,以适应高速及新型电力机车运行的需要。

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接触网技术课程设计

艺,电气绝缘性能好,并且具有耐磨性好、整体质量轻、安装方便、使用寿命长等优点。根据所使用的导线类型不同,它可分为T型和GL型两种类型,整体长度:T型≥2200m,GL≥2300mm。绝缘元件为1800mm,且两端设有引弧件,形成消弧角,具有良好的消弧能力。

图4 XTK电分相绝缘器

在安装XTK电分相绝缘器时应注意技术要求,在调整好后,能避免其产生硬点,具有良好的运行效果。T型用于TCG-100及TCG-110等导线类型,GL型用于钢铝电车线。

电分相绝缘器在线路上的平面布置如图5所示。在电分相绝缘区段的相关位置设立了明显断(电)标D、合(闸)标H和禁止双弓标J。

图5 电分相绝缘器及其安装示意图

由图可知,在机车到达断电预告标D处,电力机车操作规程规定,这时需退级,关闭辅助机组,断开主断路器,惰性通过电分相装置,在机车到达合闸预告标H时,要进行一系列上述的反相操作。这种常规电分相装置不仅影响到重载、高速和行车安全,而且对司机是个沉重的思想负担,如果遇到大坡道或高速区段,给司机的操作带来很大的难度,如稍有疏忽,操作不当就会造成拉弧、烧伤分相绝缘器等事故。在列车运行速度较低时,尚可实行这种操作。随着电气化铁路的提速,以及准高速和高速铁路的建设,这种常规电分相装置远不能满足运行的要求。瑞士AF公司研制开发了由两组分段绝缘器组成的电分相绝缘器,它们的长度都很短,绝对禁止升双弓。两种电分相绝缘器都具有消弧角,它具有轻度的消弧功能,借以防止机车通过时,没有及时断开主断路器或因电位差形成的电弧。因此,机车必须停电通过,其结构如图6和图7所示。

篇3:浅析接触网过渡施工技术

近几年来,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我国铁路部门也有了很大的改观。由最初普遍乘坐的绿皮火车到后来的橘黄色快车的普及, 随后不久就出现了动车组, 随后不久又出现了现在十分方便的高铁。这一步步的变化给人们的生后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电气化铁路工程建设或者改造中, 都离不开一样技术施工, 就是接触网过渡。由此, 接触网过渡的施工问题也引起人们的热议。

1 接触网以及接触网过渡的介绍

1.1 接触网的介绍

接触网是电气化铁路工程建筑的主要核心部分, 是整个铁路运输的枢纽。接触网是设在铁路沿线的高空中为电力机车提供电力, 呈之字形的特殊供电线路。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称呼方式, 在中国香港或者台湾地区通常称作高架电缆。接触网有不同的供电方式, 不同的施工程序, 而且接触网的供电要确保长期稳定供应电力, 无论是在刮风下雨还是冰雹雨雪的情况下都要保持供电状态良好, 所以这样对接触网的施工要求就比较高而且要严谨, 确保供电平稳。接触网主要由接触悬挂、支持装置、定位装置、支柱与基础这五部分构成。

在这里解释一下接触悬挂是由解除线和吊线还有承力索和连接零件构成。支持装置就是作为支点承受力量。而定位装置主要用途在于固定接触线, 其确保接触线在使用过程中不脱离受电弓, 并且能够将水平负荷传个支撑点也就是支柱。最后是支柱与基础, 主要是用来承受全部的负重。在我国多用钢筋棍凝土作为支柱的主要材料。无论哪个建筑基础都是十分重要的, 打好基础才会有平稳的上层建筑, 所以在支柱和基础部分是十分重要的, 需要十分严谨的安装规范的操作流程工作, 切不可偷工减料而酿成大错。为确保十分安全要将基础埋入地下一部分。

1.2 接触网施工技术的严谨性

接触网具有很多良好的使用性能和优点, 为电气化铁路工程的建设提供了便利条件。电气化铁路就有着很便利的条件不仅能够降低运营成本, 而且还具有合理的有效的综合利用能源, 这便充分符合了我国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国策。但是接触网是露天的户外设施, 而且是建立在铁道沿线的设备, 所以一旦出现问题没有替代的设备可用, 由此也可以发现, 对于接触网的施工技术必须相当的严格。根据实际使用情况的调查发现, 接触网一旦发生故障不仅仅是设备自身不好维修, 对铁路部门正常运营将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接触网故障有很多种原因, 如接触网公网故障、电气连接故障、主导电回路故障等。所以, 接触网施工技术是十分严谨的。

1.3 接触网过渡的介绍

在电气化铁路工程建设中, 接触网的过渡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接触网过渡就相当于一个工作站一个枢纽, 是区间与战场的线路连线。所以在一些铁路轨道改变的同时, 接触网也要有相应的改变。而在接触网施工的过程中最好不要影响到铁道正常的运行, 所以接触网过渡工程需要建设单位详细周密的安排部署。

2 接触网过渡施工技术的介绍

接触网过渡工程具体方案包括六部分, 它们分别是区间曲内拨转、区间曲外拨转、区间双线同时拨转、站场过渡施工方案、区间上下行换侧施工方案和新建网与既有接触网接通方案等。而区间曲内拨转和区间曲外拨转的施工方案是相同的, 所以下面就只介绍区间曲内拨转。

区间曲内拨转, 新设支柱位于改建区段新铺线路外侧并在区间内拨转时, 在转线前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安装, 为确保转线当天接触网就能够顺利开通, 转线当天应该将接触网移到新支柱上。然后, 对该改建区段触网进行细调和倒锚, 该段附加悬挂还要进行两次跨越和换边, 这样就可以确保回路贯通。最后, 拆除既有支柱, 清理施工现场。

新设支柱位于改建区段新铺线路内侧并在区间内拨转时, 为了不影响既有接触网拨移和线路的铺设, 新设支柱不能先期组立, 而是要增加临时支柱进行过渡。这就要求先在线路外侧增加临时支柱, 并悬挂接触网, 然后再拆除既有支柱。转线当天, 为保证接触网的顺利开通, 要将接触网从临时支柱转移到新的正式支柱上。与上述方法一样最后是对该路段触网进行细调和倒锚来适应变长的接触线索。由此可见这是一种更加合理、简洁, 符合施工实际情况和需要的方案。

3 接触网施工方案的介绍以及注意事项

3.1 接触网施工方案的介绍

在进行区间曲线改造的时候, 既有下行线路经过转线然后成为了改造后的上行线路的一部分, 这样的上下行换侧的情况是经常发生的。在区间换侧处施工过渡有三种类型的方案: (1) 短距离地拨移既有接触网, 利用既有线接触网来改变换侧现象; (2) 用延长既有接触网的方法来解决延长线索长度不足问题; (3) 首先将正式接触网架到位, 然后让其与既有接触网重合, 到转线当天再将重合部分安装到位。在接火处临时过渡的方法有两种: (1) 新建接触网在通过了拨接点后就近落锚的过渡方法; (2) 新建接触网不能过拨接点时, 它直接将既有线拨移, 可以用临时锚柱过渡。

3.2 接触网过渡注意事项

过渡施工前与运营单位签订相关的安全协议。过渡施工前做好充分施工准备, 并向设备管理单位明确通报施工范围、时间和内容, 详细调查既有设备现状, 重点调查与过渡设备相关的设备及地下设施情况, 积极主动找设备管理单位商定处理方案, 确保设备安全。

各级技术负责人根据点前准备及试验情况必须对每个施工人员的施工内容进行详细交底, 清楚作业方法、作业时间及程序、设备影响范围、技术要求和技术标准, 并以施工作业单的形式将任务分解下发给各施工人员。交底清楚、准确、不漏项, 坚决杜绝盲目施工现象。

所有施工的人员必须在封锁前一天到现场对所承担的工作量进行摸底、核对, 充分做好点前各项施工准备。各作业小组根据施工内容的不同有针对性的提前进行操作演练, 使每个施工人员对自己的工作都能在开通点内熟练快速准确。

施工前由驻站联络员办理登记要点手续, 登记、写明施工作业内容、要点时间、影响范围等, 经值班员批准后, 严格按批准的时间和范围施工, 施工完毕, 经试验良好后, 正式开始使用。

在电气化铁路工程建筑过程中, 施工人员必须提高警惕, 严格按照工作流程进行相关的工作, 应该有组织有纪律的严谨的进行作业内容。对于任何工作内容的改动都应该由专业人员相互商讨后在进行实施, 切不可私自做主随便的连接各种电气接点。此外工作人员在作业时一定要注意施工安全。只有施工环境和施工人员的安全得到保障, 工程才能够顺利进行。

4 结束语

接触网过渡施工是一项非常专业化、严谨的工程项目, 是电气化铁路工程的核心部分。接触网过渡需要相关部门的紧密配合, 还需要施工人员的极强的专业素养, 稍有疏忽都会酿成大错, 导致的后果不堪设想。所以, 在进行电气化铁路工程建设中, 所有的工作人员以及相关部门都应该给予高度重视。随着科学技术不断的发展, 相信在电气化铁路工程的接触网过渡的施工项目中, 一些施工设备和工作技巧都会得到提高。随着人们通过对实际经验的总结, 接触网施工终会获得更加纯熟的施工技巧。

参考文献

[1]王瑞红.电气化铁路工程中接触网方案的设计及实践研究[J].科技资讯, 2010 (17) .

[2]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电气化铁道接触网[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4.

篇4:接触网技术员述职报告

关键词:腕臂安装;接触网;软横跨施工

中图分类号:U2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14-0011-02

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腾飞,铁路运输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铁路运输的速度也在持续加快。作为确保高速铁路正常运作的关键要素,接触网具备向机车不断提供电力的能力,从而保证电力供应充足。然而,接触网不存在后备的,这就体现出它的重要性。由此可看出,假使接触网受损,那么就会给整个线路的运营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为了有效保证铁路的安全顺利运行,就必须高度关注并强化铁路接触网施工技术的探索。

1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概况

接触网是电气化铁路的中心设备,是一种沿铁路线上空架设的向电力机车供电的特殊形式的输电线路。铁路接触网一般都是由支持装置、一级接触悬挂、支柱与基础等组成的,在这当中,支持装置主要涵盖了定位装置和腕臂,较多地在多线桥与战场上的软、硬横跨则是专用支持装置。而支柱与基础担负着支持装置与接触悬挂所传递的负载,且负责把接触悬挂在一定的高度上。

2 接触网施工的技术要点

2.1 基础浇筑

接触网的基础浇筑程序主要包括钢柱基础、杯型基础以及拉线基础等,它的施工工艺要遵循如下程序:先是施工准备,然后应对基坑各部尺寸进行检查与复核,再安放外模、对底部混凝土与垫层进行浇筑,紧接着安放内模、对混凝土进行浇筑、校正内模,试块取样,然后再抹面、拆模、实施基础养护,最后再填写工程检查证、做好隐蔽工程记录工作。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事项:

①在浇筑垫层与底部混凝土时,搅拌前应严守设计要求的垫层厚度科学合理地计算出施工需要的垫层与混凝土的数量,定量搅拌,以达到节省材料的目的。

②安装外钢模:依照基础顶面与水平基准点的高差与设计长宽尺寸在基坑上固定外模架设,使得定位桩连线中心和外模之间得以吻合,外模顶部与基础顶面平齐,固定好外模四周,保障外膜在基础浇筑时不出现移位的情况。

③安放内模:将脱模剂量涂抹于内模混凝土面之后,把内模放在已浇筑完毕的底部混凝土表面,采用抬内模的抬杆延到外脚手架上从而调整固定好内模,以保障内模中心线和定位桩中心线。

④浇筑混凝土与内模校正:在内模的四边分别做好重点标记,假设中心线同定位桩连线的中心线是重合的,那么内模位置就是正确的。

⑤抹面:要用抹子抹平已浇筑完毕的混凝土,待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的大概2 h后,应针对基础表面进行表面处理,从而使得基础表面的平整度良好。

⑥基础养护与拆模:基础拆模工作结束后,应使之实现蜂窝麻面、无漏浆、棱角完整、表面平整等状态;基础养护时间应大于一个星期,确保拌和用水与养护用水量差不多,浇水次数只要能确保混凝土保持全天湿润即可;当然,也要试块取样进行抗压试验,并依照实际状况搞好隐蔽工程记录工作。

2.2 支柱施工

支柱是接触网中最基本、应用最广泛的支撑设备,用来承受接触悬挂与支持设备的负荷。接触网支柱,按其使用材质分为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支柱和钢支柱两大类。支柱施工过程中应留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立杆:基底混凝土垫层的强度值超过自身的75%是立杆作业的必要前提条件。

②整正:在整正过程中,若条件允许,可采取撬棍、风绳、木楔子配合的手段实施整正。

③支柱回填:其一,为保证符合强度标准,应严守混凝土的水灰比及配合比进行拌和;其二,将搅拌好的混凝土回填到杯内,每隔25 cm就用电动捣固棒进行夯实,若发现回填的支柱处于稳定状态或者混凝土差不多凝固了,那么应将稳固木楔拆除;其三,对杯口部分实施加高或者抹平。

④基础养护:其一,混凝土回填浇筑工作结束之后的12 d内,应将混凝土覆盖好并实施保湿养护;其二,基础养护时间应以多于一周为宜;其三,当气温在5 ℃以下时,不宜进行浇水养护。

2.3 腕臂安装

腕臂安装施工的对象有很多种,主要为平腕臂的多样形式,为此我们要针对测量、调整、安装、预配、计算等诸多方面进行全方位地控制,从而确保安装的精度符合要求。

①在安装腕臂底座时,要基于轨面标高运用钢尺和高度测量仪找出上底座和下底座的安装地点,并做好相关标识。同时把上、下底座力矩安装在标记位置,用水平尺将底座调平,用有关工具将其紧固,检验紧固力矩;②在安装腕臂时,要确保作业车停靠在支柱附近,在支柱附近设置旋转作业平台;把斜腕臂棒瓷的连接板插入底座,并将其固定好,同时把下底座连接板孔与连接板的孔对好,立即穿入螺栓销;当作业台回转时,应将其上升至1 m的位置,为了防止包扎物挂掉,在升平台的时候一定要抓紧腕臂;采用人工形式安装时则应将棒瓷拉倒支柱安装在底座上,然后将腕臂拉上与棒瓷连接好;安装好腕臂后,应先插检查其质量与状态,并及时填写完整工程检查证信息。

2.4 软横跨施工

①安设辅助绳:牵引绳与辅助绳两端均固定在两侧的支柱顶端,固定好辅助绳一端后,应以专用绳将另一头拉起连接即可。通常我们选用50 mm2的钢绞线作为辅助绳,具体长度则取决于横跨跨度。由于辅助绳安装简便,属于单根细钢绞线,因此一般在前一停电点范围内衣行车间隙即可完成。

②计算、测量、预测软横跨:借鉴新软横跨支柱所在之地测量出的真实数据,并输入电脑,利用有关软件进行计算,然后将模型图做出来,以模型图为参考对象制软横跨。

③现场预配软横跨:该项工作应在停电施工前做好,由于没有进行一次整体组装,因此要确保连接精准,然后在选取双股绞线连接好绝缘子和横向承力索绝缘子。

④悬吊软横跨:把软横跨一段连接在柱顶之后,另一端用大绳拉起用滑轮使其挂于辅助绳上,并连接着牵引绳一端。依靠牵引绳牵引横向滑动到对面支柱,参考软横跨的重量与跨度确定悬吊滑轮的数量,而用在节点位置的承载的牵引绳应一直受力,从而确保支柱旁的牵引绳可以平滑拉动。

⑤软横跨的安装:由于横向承力索在辅助绳上差不多处于水平状态,因此二者配合即可完成横向承力索的连接工作。随后,应解开牵引绳,依照施工工艺将上、下部定位索同软横跨固定底座连接。

⑥调整与紧固:依照软横跨施工工艺进行调整。

⑦拆除辅助绳:有关工作人员要将拆开后的辅助绳一头同小绳连接好,然后再将小绳松开,通过另一端的配合完成拆除工作。

2.5 整体吊弦

为了充分满足电工受流的需要,有效保障接触网的弹性均匀,应当开展整体吊弦施工工作。此外要有效减少调整次数,减小接触悬挂调整的难度值,但其对于吊弦施工精度有着相当高的要求,在吊弦安装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应在封闭点内进行吊弦安装作业。在封闭点内支起抬上道后的梯车,将吊弦安装在梯车上,安排一人负责配合梯上人员工作,一人负责梯车的运行指挥,从而保障梯车运行的正常;②利用线坠将钢轨上吊弦的位置投影到承力索上,先把承力索吊弦线夹安装好,然后再是接触线端吊弦线夹的安装,并仔细观察安装的垂直度。在安装时要确保载流圈是朝着列车行驶方向的,吊弦线夹螺栓传入时应遵循穿线鼻、穿线夹、螺帽的顺序,最后将螺母拧到一定的力矩。然后用U型卡钉打入,从而搞好止动垫片的安装;③安装好跨中剩下的载流整体吊弦,施工程序同上;④封闭点施工完毕后将梯车放倒,然后放至铁路边较为宽敞处并固定好,抑或是将其拉至驻地存放,将材料、工具、消令收回,并做好施工安装记录。

3 结 语

接触网的施工状况会极大地影响到电气化铁路的运作,然而我国并没有积累太多的施工经验,所以我们要针对施工重难点仔细的开展研究工作,掌握施工关键技术,采用高质量的材料,从而有效保障铁路接触网经济高效、可靠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篇5:接触网实习报告

班级: 姓名: 学号:

2013年11月

目 录

第一章 接触网的组成··············································3(一)接触悬挂··················································3(二)定位装置··················································3(三)支持装置··················································3(四)支柱与基础················································4 第二章 接触网下部工程············································5(一)测量······················································5(二)基坑定位··················································6(三)基础浇注··················································7(四)拉线······················································8 第三章 接触网上部工程············································9(一)腕臂柱····················································9(二)软横跨····················································11 实习总结·························································14 参考文献·························································15 2 第一章 接触网的组成

(一)接触悬挂

接触悬挂包括接触线、吊弦、承力索和补偿装置以及连接零件。接触悬挂通过支持装置架设在支柱上,其作用是将从牵引变电所获得的电能送给电力机车。

接触悬挂应满足下列要求:

1、接触线悬挂的弹性应尽量均匀;

2、接触线对轨面的高度应尽量相等,接触线高度变化应避免出现陡坡;

3、接触悬挂在受电弓压力及风力作用下应有良好的稳定性;

4、接触悬挂的结构及零部件应力求轻巧简单,做到标准化。具有一定的抗腐蚀能力和耐磨性。

接触悬挂分为简单接触悬挂和链型悬挂。简单悬挂是系由一根接触线直接固定在支柱支持装置上的悬挂形式。国内外对简单悬挂做了不少研究和改进。我国现采用的带补偿装置的弹性简单悬挂系在接触线下锚处装设了张力补偿装置,以调节张力和弛度的变化。在悬挂点上加装8~16m长的弹性吊索,通过弹性吊索悬挂接触线,这就减少了悬挂点处产生的硬点,改善了取流条件。另外跨距适当缩小,增大接触线的张力去改善弛度对取流的影响。链型悬挂接触线是通过吊弦悬挂在承力索上。承力索悬挂于支柱的支持装置上,使接触线在不增加支柱的情况下增加了悬挂点,利用调整吊弦长度,使接触线在整个跨距内对轨面的距离保持一致。链形悬挂减小了接触线在跨距中间的弛度,改善了弹性,增加了悬挂重量,提高了稳定性,可以满足电力机车高速运行取流的要求。

(二)定位装置

定位装置包括定位管、定位器、支持器、定位线夹及连接零件。其功用是固定接触线的位置,使接触线在受电弓滑板运行轨迹范围内,保证接触线与受电弓不脱离,并将接触线的水平负荷传给支柱。

(三)支持装置

支持装置包括腕臂(又称斜腕臂)、水平压管(又称平腕臂)帮是绝缘子及其他建筑物的特殊支持设备。支持装置用以支持接触悬挂,并将其负荷传给支柱或其他建筑物。支持装置的结构应能适应各种场所,尽量轻巧耐用,有足够的机械强度,方便施工和检修。根据接触网所在区间、站场和大型建筑物而有所不同。支持装置结构图如下:

(四)支柱与基础

支柱与基础用以承受接触悬挂、支持和定位装置的全部负荷,并将接触悬挂固定在规定的位置和高度上。基础是对钢支柱而言的。

我国接触网中采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支柱和钢柱,基础是对钢支柱而言的,即钢支柱固定在下面的钢筋混凝土制成的基础上,由基础承受支柱传给的全部负荷,并保证支柱的稳定性。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支柱与基础制成一个整体,下端直接埋入地下。

支柱是接触网中最基本、应用最广泛的支撑设备,用来承受接触悬挂与支持设备的负荷。接触网支柱,按其使用材质分为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支柱和钢支柱两大类。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支柱,简称为钢筋混凝土支柱采用高强度的钢筋,在制造时预先使钢筋产生拉力,它比普通钢筋混凝土支柱在同等容量情况下节省钢材、强度大、支柱轻等优点。钢筋混凝土支柱本身是一个整体结构,不需另制基础。钢柱以角钢焊成架结构,具有支柱较轻、强度高、抗碰撞、安装运输方便等优点。根据安装使用地点不同,钢柱的型号规格及外形结构也不同。

支柱按其在接触网中的作用可分为中间支柱、转换支柱、中心支柱、锚柱、定位支柱道岔支柱、软横跨支柱、硬横跨支柱及桥梁支柱等几种。第二章 接触网下部工程

(一)测量

1、钢卷尺的使用

使用钢卷尺时,一只手握住尺盒,另一只手食指和拇指卡住尺头弯曲部位拉出卷尺。测量时,要以钢卷尺的弯曲端边为基准,钢卷尺与被测物件位置应放正,横向要水平,竖向要垂直。

2、经纬仪的使用

第一步,假设仪器。将经纬仪放置在架头上,使架头大致水平,旋紧连接螺旋。第二步,对中。使仪器中心与测站点位于同一铅垂线上。可以移动脚架,旋转脚螺栓使对中标志准确对准测站点的中心。第三步,整平。使仪器竖轴铅垂。水平度盘水平。根据水平角的定义,是两条方向线的夹角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所以水平度盘一定要水平。粗平:伸缩脚架腿,使圆水准气泡居中。检查并精确对中:检查对中标志是否偏离地面点。如果偏离了,旋松三角架桑德连接螺栓,平移仪器基座使对中标志准确队总测站点的中心,拧紧连接螺栓。精平:旋转脚螺旋,使管水准旗袍居中。第四步,瞄准与读数。目镜对光:目镜调焦使十字丝清晰。瞄准和物镜对光:粗瞄目标,物镜调焦使目标清晰。注意消除视差。精瞄目标。读数:调整照明反光镜,使度数窗亮度适中,旋转度数显微镜的目镜刻度线清晰,然后读数。

3、丁字尺的使用

将丁字尺放在靠支柱侧的钢轨上,贴紧钢轨内沿,丁字尺上“0”刻度线应与钢轨内沿重合,丁字尺另一端应紧贴支柱边缘,水平尺放在丁字尺上,用水平尺保持丁字尺水平即可读数。

测量方法:

(1)在接触网平面图中找出测量起点或相邻站1号、2号道岔位置,并做出标记。(2)由起测点或相邻站1号、2号道岔位置出发,按平时图中标注的跨距值,沿支柱邻近的钢轨外侧,使用钢卷尺拉链,确定支柱纵向位置。

(3)在确定的位置处,先用粉笔做出标记,然后在粉笔标记点处的轨腰上做出标记,定测后先用白漆刷底,然后用红漆标上标记(4)当测量到曲线处,在曲线直缓点用丁字尺将测量点转移到曲线外侧钢轨上继续测量

(5)用测量绳测出软(硬)横跨杆位点的正线的垂线或曲线切线的法线

(二)基坑定位

通过对皮尺、丁字尺、线坠、测量绳等工具的正确使用,采用科学、合理、安全可靠的方法,最终完成基坑定位。

1、皮尺的使用:

使用皮尺测量时,皮尺头部的铁环要平直,所测尺寸要从铁环头算起。测量大型物件或长距离时,横向要水平,纵向与横向要垂直。

定位方法:

(1)一句平面图复核轨腰上的测量标记,找出支持中心线的位置。

(2)将丁字尺至于轨面上,并对准支柱中心线标记,然后将丁字尺用水平尺找平。(3)从丁字尺上确定出基坑内、外缘中心

(4)过丁字尺上确定的基坑内、外缘中点作路中心线平行线,然后用粉笔作出标记(5)以内、外缘中心为基点,基坑宽的一半为基长在两平行线上截取四点,用粉笔连接这四点即为基坑轮廓线

(6)在距基坑轮廓线1m且在内,外缘延长线上钉辅助木桩,桩心钉铁钉。

2、注意事项:

(1)一个站场应尽量一次测完,不宜分批分段侧脸,以免造成大量返工,测量时应遵循以下原则:“先测道岔区,后测股道区;先测控制柱,后测一般柱,软(硬)横跨柱应成对定位“。

(2)测量中,对重点杆位应注意校核。

(3)在站场测量总,应在测量区段的两端各设防护人员,密切注意来往车辆,尤其注意溜车。

(4)禁止用钢卷尺进行横向拉链,以免造成轨道电路被短接。

(5)遇有土质松软易坍塌地带,在确定基坑时,需加大坑口尺寸,以满足基坑加设防护的需要。

(三)基础浇注

1、混凝土的基本常识

混凝土,一般是指用水泥作胶结材料,按一定配合比掺加沙子、石子和水,搅拌均匀后经过硬化而形成的材料,又称人造石材。

混凝土可采用人工和机械搅拌。所用的水泥、沙子、石子和水必须根据施工配合比要求量取,搅拌必须均匀。倒入模型内的混凝土必须用捣固器或捣固铲捣实,待初凝后覆盖湿草袋加以养护。养护时间:采用普通水泥为10—14天;火山灰和矿渣水泥为14—21天。

混凝土的强度是指单位面积上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力,是以标准制成品在15—20摄氏度温度下养护28天的抗压强度值来表示。接触网混凝土基础强度标号为110、150和170号;钢筋混凝土支柱为400和500号;横卧板、锚板和底板为200号。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因素很多,主要的是水灰比。

2、基础类型

基础按外形分类,目前常见的有工字形、锥形、单阶梯型、多阶梯型四种。一般用于13m钢柱的基础多采用单阶梯型基础,用于15m钢柱的基础多采用多阶梯型基础,土壤承压力在0.39MPa以上的基坑中经常采用工字形基础,锥形基础较少采用。

3、浇注工艺

(1)按照限界、方向、高差的要求安装模型板。

(2)将砂子倒在钢板上,再将水泥倒在砂子上,然后作业人员将砂子和水泥搅拌两遍。

(3)将石子倒入拌好的水泥砂子中,用铁锹将它们干拌三遍,然后逐渐加入适量的水并搅拌三遍。

(4)在基础的最低层铺上00mm厚的碎石垫层并铺平,然后将混凝土灌注到模型板内(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超过3m时,采用串筒或溜槽下落)

(5)振捣器发动机启动以后,自然垂直或斜向插入混凝土中3—5cm进行振捣20—30s直到混凝土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发生气泡,表面平整并出现水泥浆,外观均匀时停 止。

(6)混凝土凝固2h以后将草袋盖到浇注完毕的基础上并浇上适量的水。(7)养护天以后拆除模型板,修补基础表面窝坑,然后将土回填到基础周围。

(四)拉线

通过对皮尺、紧线器、扳手、断线钳等工具的正确使用,掌握拉线坑的定位、拉线的安装方法,采用科学、合理、安全可靠的方式,最终完成拉线的安装。

1、支柱除承受垂直线路的负荷外,还要承受接触悬挂下锚的负荷

因此锚柱承载很大。为了使锚柱稳定,一般采用锚柱打拉线,用以平衡下锚悬挂张力对支柱产生的影响。下锚拉线设在锚支的延长线上,若因地形限制应按设计要求施工。拉线(拉线锚杆)与地平面的夹角宜为45度,特殊困难地区不应大于60度,拉线锚板坑深应能保证锚板埋深设计值(以地面最低处算,宜为2m)。

拉线采用GJ-70钢绞线,通过UT型线夹与锚板拉杆连接,拉杆的下端用U型螺栓与锚板连接,拉线的另一端则固定在支柱上的承锚角钢处。

2、安装工艺

(1)作业人员站在与锚段相邻的转换柱中心线与线路中心线的交点处,通过锚柱中心目测一条直线,另一名作业人员从锚柱起始,在直线上丈量10.4m,此定点即为拉线坑中心

(2)用铁锹开挖拉线坑,坑口尺寸为长1.2m、宽0.6m、坑深2m(3)利用棕绳将锚板放入拉线坑中,地锚杆放入马道中,并使短杆向上。(4)锚板安设后,回填拉线坑并夯实。

(5)作业人员上支柱将拉线固定角钢安装到锚柱上距地面13.4m左右处。(6)将预制完毕的拉线的回头楔形线夹与拉线固定角钢用销钉连接牢固,然后在距地锚杆2—3m处拉线上安装楔形紧线器,并在紧线器受力侧前安装1—2个钢线卡子。

(7)在地锚杆环中挂上钢丝套,将双钩紧线器的双钩与钢丝套和楔形紧线器套子连接。

(8)紧动双钩紧线器使锚柱断头向拉线方向倾斜50—100mm后停止。(9)测量回头位置,并做好回头,然后安装UT型线夹,并使线夹螺栓的螺扣外露20mm。(10)绑扎回头,撤出工具。

第三章 接触网上部工程

(一)腕臂柱

腕臂柱的装配在现在的应用中,是最多、最广的一种支持装置。

从装配的结构形式较多(由于支柱位置、曲线半径、侧面限界等),按现在的类型主要分为:中间柱、转换柱、中心柱、道岔柱、定位柱。

如下图:

中间柱:在区间和站场使用较多。

转换柱:在锚段关节的两锚柱之间,实现工、非支转换的支柱。中心柱:在四跨锚段关节的两转换之间的支柱。道岔柱:用于支持道岔处两工作支悬挂的支柱。

定位柱:多用于站场两端,仅起定位作用的支柱。

1、腕臂支柱装配的形式

在设计上将支柱装配分为A、B、C、D、E五种形式,每种形式的使用范围如下: A型:接触线悬挂点高度为5.8m,结构高度为1.5m,用于区间全补偿链形悬挂,一般采用地面以上高度为8.2m的支柱。

B型:接触线悬挂点高度为6m,结构高度为1.5m,用于区间或车站最外道岔至绝缘锚段关节处的全补偿链形悬挂,一般采用地面以上高度为8.7m的支柱。

C型:接触线悬挂点高度为6.45m,结构高度为1.5m,用于车站最外道岔至绝缘锚段关节处的全补偿链形悬挂,一般采用地面以上高度为9.2m的支柱。

D型:接触线悬挂点高度为6m,结构高度为1.7m,用于车站或区间半(全)补偿链形悬挂,一般采用地面以上高度为8.7m的支柱。

E型:接触线悬挂点高度为6.4m,结构高度为1.7m,用于车站或区间半(全)补偿链形悬挂,一般采用地面以上告诉为9.2m的支柱。

上述类型中,B、C、D、E型可用于覆冰地区,A型用于无冰地区。腕臂装配安装图 可根据这五种类型进行设计,设计时还应考虑支柱侧面限界、拉出值和必要的安装调整范围。

2、支柱装配的分析

当接触线拉出值方向指向支柱侧时采用正定位,拉出值方向背离支柱侧时采用反定位,定位装置的选择应以定位器处于受拉状态为原则。

3、腕臂柱的装配

根据支柱在线路位置的不同(如直线、曲线内侧、曲线外侧等),侧面限界的不同,它的装配形式也都不同。

根据下面的腕臂柱结构图,可以看出一个完整的腕臂柱装配,主要是由支持装置和定位装置组成。

4、安装工艺

(1)用小钢钎、手锤将压管(或拉杆)底座、腕臂底座预留孔打通,然后将压管(或拉杆)底座、腕臂底座固定到支柱上。

(2)将悬式绝缘子串与拉杆底座用双耳连接器连接牢固,然后用棕绳以管子扣将腕臂系牢,并用铁线将拉杆与腕臂临时绑住。

(3)在棒式绝缘子上绑牢晃绳后,同时拉动晃绳,防止棒式绝缘子碰伤。

(4)支柱上作业人员取开临时绑固铁线,将棒式绝缘子与腕臂底座用销钉连接紧固,然后拉杆底座处作业人员抓住拉杆,腕臂起吊人员缓松棕绳,支柱上作业人员托起悬式 绝缘子串后将拉杆杵头放入绝缘子杵座中,安上弹簧销。

(5)松开棕绳,确认各部受力无异后,撤除工具。

(二)软横跨

1、软横跨概述

软横跨由站场线路两侧支柱和悬挂在支柱上的横向承力索、上、下部固定绳及支持和连接它们的零件组成。横向承力索是软横跨的主要构件,承受各股道纵向接触悬挂的全部垂直负载,根据负载重量有单根承力索组成的单横承力索和双根承力索组成的双横承力索。在横向承力索下方不知有上、下部固定绳,用以在水平方向固定线索。由于横向承力索承重较大,因而选用GJ—70镀锌钢绞线,根据计算可选用一根后两根。上不固定绳的作用是固定各股道的纵向承力索,并将纵向承力索的水平负载传给支柱。下部固定绳的作用是固定定位器,以便对接触线按技术要求定位,并将接触线水平负载传给支柱。由于上、下部固定绳只承受水平力,负载不大,故上、下部固定绳多用GJ—50镀锌钢绞线。

软横跨结构如图:

我国目前采用的的是绝缘是软横跨,绝缘是软横跨即横向承力索与上、下部固定绳均绝缘,也就是对地绝缘。绝缘式软横跨由很多优点,它的线索对地都是绝缘的,这样便于带电检修。对地绝缘的绝缘子串都装在线路两侧,故在店里和内燃混合牵引区段上运营,可减轻绝缘子的污损程度,从而减少了清洗绝缘子的工作量。在线路较多的站场上涌绝缘式软横跨可节约大量绝缘子,并且有利于机务人员的信号了望,同时增加了车站的美观。上、下部分开工点的车站,跨距上、下行股道的软横跨应用绝缘分开。

2、软横跨的组成

多股道的站场(3股道以上)接触悬挂通过横向线索悬挂在线路两侧的支柱上,这种装配方式成为软横跨。

软横跨由站场线路两侧支柱和悬挂在支柱上的横向承力索、上部固定绳、下部固定绳。及支持和链接它们的零件组成。

横向承力索与上部固定绳之间用一根直径6mm镀锌铁线或3根直径4mm的镀锌铁丝编成的垂直吊线链接。

3、软横跨的节点

软横跨所采用的结构视其所设地点的线路情况而定,其结构形式可用节点的组合方式来表示。软横跨的节点形式很多,特别是在股道较多而线路比较复杂的站场上,同一组软横跨上会出现很多不同形式的节点,故假设软横跨是一项比较复杂而细致的工作。

链形悬挂软横安装如图:

接触网链形悬挂软横跨节点:

(1)节点1、2使用13m或15m高的钢柱,节点3、4使用于地面以上12m的钢筋混凝土柱,其中节点2、4用于站台上的钢柱和钢筋混凝土柱的连接。

(2)节点5相当于一个一般中间柱的装配,是软横跨中采用最普通的节点,仅悬挂一组接粗悬挂且为工作支。

(3)节点6、7相当于道岔定位柱的装配,它所定位的两组悬挂均为工作支,两根接触线的高度基本一致。节点6相当于L型道岔定位柱安装,节点7相当于LY型道岔定位柱安装。

(4)节点8用于软横跨上、下行正线股道间的电分段绝缘。由于站场软横跨把各股 道接触悬挂在电路上都连接起来,对某些上、下行需要分开供电,以及某些股道需要进行停电作业,而另一些股道又不能停电作业时,而解决这些矛盾,就采用节点8的结构对软横跨进行电分段。

(5)节点9的安装结构多用于跨越中间站台时,为了保证车站工作人员以及旅客生命财产的安全,下部固定绳在跨越中间站台时,将两端用绝缘子串隔开,正对中间站台上方的下部固定绳无电,形成一个无电区,即中性区。

(6)节点10的装配形式与锚段关节肿转换柱的装配相似。它悬挂的两组悬挂,一组悬挂为工作支,凉一族悬挂非工作支,在悬挂点处按非绝缘锚段关节转换柱的要求,非工作支比工作支太高200—250mm。非工作支接触线不用定位器而采用夹环,通过4.0mm镀锌铁线固定在定位环线夹上。

(7)节点11(12)表示两组悬挂均为非工作支定位。两组非工作支接触线均不用定位器,而与节点10非工作支接触线一样,两组非工作支采用夹环,通过4.0mm镀锌铁线固定在定位环线夹上。这样不妨碍接触线的伸缩。

(8)节点13用于软横跨跨越中间站台时又需要进行横向电分段的地方,它是在节点9的基础上将站台上空的横向承力索与上部固定绳处分别加装两串绝缘子。

(9)节点14为站内软横跨处设防串动中心锚节的安装定位方式,其装配形式和节点5一样,将诶出先中心锚节安装在相邻两跨的中间位置。

4、安装工艺

(1)将横向承力索底座、上部固定绳固定角钢安装到支柱适当位置,然后在支柱顶部挂上钢丝绳套,并在钢丝绳套上挂号滑轮组。

(2)用滑轮组将横向承力索、上部固定绳一端吊到安装点,并将它们的回头鱼悬式绝缘子串连接,然后作业人员抱起绝缘子串送到相应位置。

(3)用滑轮组将横向承力索的另一端吊起并与固定角钢连接,在上部固定绳上安上楔形紧线器,然后再支柱上挂好钢丝绳套,将钢丝绳套和楔形紧线器用滑轮组挂住,拉动滑轮组使上部固定绳吊起后用双钩紧线器替换滑轮组,紧动双钩紧线器使上部固定绳与固定角钢上的分段绝缘子串联接。

(4)调整各部螺旋,使杵头螺栓螺纹外露不超过100mm,开式螺旋扣螺纹最大旋进不超过150mm时固定绳水平。

(5)将直吊弦与上部固定绳上的U型卡子连接。

实习总结

虽然只有短短的2周实训,但是从中我受益匪浅。不仅解决了以往在课堂中留有的疑问,还使我对接触网的专业知识有了更正确的理解,最主要的是使我懂得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并且在做每一件事情之前都要考虑周到,不能盲目的去做。还有就是理论要与实际相结合,虽然掌握了理论知识,但是实际上手操作的时候却不是你想象的那么简单,只有自己操作才能懂得其中的奥妙。同时,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也会更加努力学习。

最后,感谢老师们在这段时间里对我的指导和教诲,我从中收获很多。14

参 考 文 献

篇6:接触网技术总结

电气化铁道中,接触网设备是在力与电的双重作用下工作的,所以机械故障和电气烧伤故障构成了接触网故障的主体。在接触网运行了多年,牵引运能不断增加的情况下,设备的电气烧伤现象已越来越突出,而且电气烧伤问题在事前又不易于发现,危害性很大。因此,防治接触网设备发生电气烧伤故障已成为供电运营单位确保供电安全的一个重要问题。

电气烧伤原因分析

设计中采用的线索允许持续载流量偏小在电气化设计中,虽对线路牵引运能的增加裕量有所考虑,但随着铁路运输发展,现在牵引运能的增加已超出余量。原采用的一些线索因持续载流量偏小而承受不了大电流的长期运行,发生了电气烧伤。牵引数量的增加引起了接触网牵引电流的增大。这样,在长时间的大电流作用下,线索“不堪重负”而发生了烧伤。

主导电回路的缺陷接触网负责导电功能的回路是由馈电线、隔开、隔开引线、承力索、接触线、电连接线、吸变、吸变引线、加强线等组成,称其为主导电回路。主导电回路之间由各种线夹进行连接,使这一回路沿铁路延伸,满足向电力机车供电的需要。这些线夹(如供电线夹、电连接线夹、导线接头线夹等)及其被连接的部分为主导电回路的电气连接。这些电气连接同样应具备设计对主导电回路的要求,即允许通过与被连接导线同样的电流。因此,主导电回路中的电气连接必须良好,这样才能保证主导电回路的畅通,若存有缺陷,将引起局部载流过大,零部件分流严重,从而烧伤接触网设备。主导电回路不畅,主导电回路中电气不良,同样造成因当量截面减小而酿成事故,如接触线电连接线夹未打锲子导电截面减小,供电线夹装反或线夹内有异物,造成该处导电截面减小而酿成事故。还有电气连接由于长时间的运行、气候变化、电流通过等造成的电的或化学的腐蚀,使电气连接的阻抗增大造成主回路导流不畅。错误接线造成主导电回路中某一处截面减小,阻抗加大,温升过高而烧损烧断主导电回路中某一点,造成接地短路酿成事故。

非正常的电流转换所谓“非正常的电流转换”是指设计的接触网结构中某些不应有电流通过的地方,由于某些条件的巧合通过了全部或部分牵引电流。由于这些地方没有保证牵引电流(或其分流)通过的必要的电气连接,所以烧伤了接触网设备。非正常的电流转换(如站场股道承力索之间、加强线与承力索之间、接触线和承力索之间)引起的后果也是相当严重的,所以必须防止。

其他方面的原因①零部件的原因。在接触网中,电气连接数量越多、性能越好、零部件的分流就越小。零部件分流尤其对活动部位的危害性较大。因为活动部位处的电气接触电阻也比较大,所以分流烧伤程度比较重。吊弦的主要作用是悬吊接触线使之保持设计的弛度和均匀的弹性,其环节式的结构说明它不是导流而是保证受电弓通过时接触线的弹性的。但有时我们会发现吊弦有因导流发热而烧红的痕迹,吊弦的环节有烧熔的现象,这就是分流引起的。②对电气连接缺乏有效的检测方法和手段,在具体检修中多是做些外观上的检查。③在日常检修中检修人员对于接触悬挂部分各组成零部件的具体功能比较模糊,这就容易导致接线、安装错误,造成主导电回路截面减小而酿成事故。④施工单位未严格执行有关标准,造成错误接线和错误安装。⑤对主导电回路的巡视检查尤其是夜间检查不力。

对接触网电气烧伤的防治 ①在新建、大修接触网时,应按远期发展目标来选定各类线材。对既有的一些载流量偏小的线索进行技改。②在施工或运营检修中使接触线和承力索之间保持足够的距离,以防止在温度变化及因风力振动时距离不够。③保持站场股道间电连接器的足够和接触良好。④在大电流区段每隔一定距离(200 m)加装电连接器,保证接触线、承力索、加强线之间良好的电气连接,三者之间的电流转换通过电连接器正常地进行。⑤将电气连接的方法改为压结方式。由于压结工艺使接触比较紧密,排除了原螺栓紧固时水分、污秽使其产生腐蚀及接触不良产生电气烧伤的可能性,因而可以常年保持其导流截面,并且增加电气连接零件的接触面积。⑥加强对主导电回路的巡视检查,及时发现错误接线、各零部件的烧伤及发热痕迹等,以便及时发现截面积不够和非正常电流转换的迹象。并加强夜间巡视检查,以发现电气连接及零部件受热发红的隐患,隔离开关、锚段关节的电连接、站场横向电连接要作为重点。⑦采用更加科学的手段,如目前已有的红外测温技术,结合接触网的具体条件进行应用,提高检测的科学化和可靠性。⑧可以根据不同区段的气象及外部污染条件,定期地对电气连接进行更换拆卸检查。这种检查可以抽样进行。在拆卸前后进行接触电阻的测量,并对其解剖进行腐蚀情况的检查,对比分析,以便根据不同区段的不同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措施。⑨运行中的接触网,在该区段提高电力机车牵引定数使牵引电流增大时,应及时采取加强措施。在采取诸如加强线、并联线等分流措施时,也应对关键部位如隔离开关、电连接器进行适当的加强。

上一篇:名侦探柯南观后感600字下一篇:保安公司总经理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