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高考北京卷作文题解析及佳作点评】

2024-07-22

【2010年高考北京卷作文题解析及佳作点评】(通用8篇)

篇1:【2010年高考北京卷作文题解析及佳作点评】

2010年高考北京卷作文题解析及佳作点评

[文题]

请以“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题解]

显然,题目中的“星空”,运用了比喻象征的手法。要理解“星空”的含义,首先要了解“星空”的特点。

星空是美好的,它高、远,浩渺而美丽。这些特点象征了人生目标、人生境界、人生理想,也可是我们所熟知的历史伟人。理解了“星空”的特点,就可以构思成文了。

怎样理解“脚踏实地”呢?

今年五四,北京大学哲学系学生李丹琳把自己写下的“仰望星空”赠送给总理时,温总理挥毫相和的便是“脚踏实地”四个大字。

“脚踏实地”是一个过程,实现“仰望星空”的过程,是一种方法,实现“仰望星空”的方法。温总理是希望祖国的接班人通过“脚踏实地”的努力,实现祖国的富强、民族的复兴。也可把通过“脚踏实地”的努力,实现人生目标的立意诉诸笔端。

不能忽略题目当中的“与”字,“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是有逻辑关系的,在行文中,二者都要涉及到。可以让二者等量齐观,阐述二者同等重要。也可以偏论一方,或着重肯定“仰望星空”,或着重肯定“脚踏实地”。但无论怎样写,都要对二者有所比较,阐明二者的联系,体现思辨能力。

从材料的选择看,用来论述本题的材料不胜枚举,古今中外,都能包含进去。但是在运用材料的时候,一定要抓住材料与题目的共同点,深刻透彻地进行论述,而不只是泛泛地叙述材料。

此题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精神,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人生”,使学生能够自由抒发,自由表达。

尽管如此,从阅卷情况看,大部分考生的关注点是自己的人生,对“自然”“社会”的关注寥寥无几。所以相似雷同的立意多,创新高远的立意少;材料的选择上比较趋同,古人以司马迁、陶渊明、李白等人为多,今人以刘翔、袁隆平、邰丽华居多,外国人中,大部分考生只知道居里夫人、海伦-凯勒、牛顿、科比、比尔·盖茨。南此可见,展现高远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以及选材避免陈旧等,是写好此题的关键。

[佳作展示一]

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

北京某考生

“让我们的思想天马行空,让我们的行动脚踏实地。”

这简单的一句话告诉我们成功不仅需要方向,还需要脚踏实地的行走。

方向如星空,当我们仰望它的时候,给我们带来无尽的思考,带来高远的志向。脚踏实地是通往目标的道路,只有踏踏实实地走过,才能取得成功。

“星空”与“脚踏实地”同样重要。只注重“仰望星空”,便只会夸夸其谈;只注重“脚踏实地”,则只是埋头傻干。只有将二者调和起来,才能获得成功。

在靠四轮马车出行,靠煤油灯照明的时代,一部靠蒸汽提供动力的车被认为是荒诞的,一盏不用点火的灯是不可思议的,这便是瓦特和爱迪生“仰望”时所看到的“星空”。为了把这些高远的志向变为现实,他们不断努力,不断实践。被蒸汽烫伤也无所谓,找不到合适的灯丝毫不气馁。他们“脚踏实地”,献身科学,孜孜不倦,在“星空”的指引下,“踏实”地走向成功。

试想,如果没有“仰望星空”,他们何来的灵感?没有“脚踏实地”,又怎能实现理想?他们把二者完美地结合,人类才进入了工业文明时代,人类的“灯火”才更加灿烂。

一部电影的灵感可能产生于电光火石间,但把它变成现实却用了整整10年的时间。没错,这就是《阿凡达》——震撼全球的力作。梦幻的潘多拉星球,奇异的纳美人,这些奇思妙想都来自于卡梅隆的“仰望星空”。对影片效果的不断调试,对故事情节的反复修改,10年来,卡梅隆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地把美丽的梦想变成了现实。

如果《阿凡达》失去了卡梅隆天马行空的想象,潘多拉星球还会梦幻般神奇吗?如果《阿凡达》失去了卡梅隆的脚踏实地,纳美人也许永远不会诞生。《阿凡达》是卡梅隆“仰望星空”和“脚踏实地”的产物,二者的完美结合让全世界都享受到了无与伦比的视听盛宴。

“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仿佛两极,只有把它们紧紧地结合在一起,才能使灵动化为有形,有形映照灵动。

“仰望星空”的机会很多,抓住一颗流星便是梦想的起源;“脚踏实地”的荆棘很多,坚持下来,流星也会发出惊艳的光辉。

我还是想说:“让我们的思想天马行空,让我们的行动脚踏实地!”

[点评]

这是一篇思路清晰的考场作文。开头干净利落,辩证地阐述了“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的关系。

论证有理有据,瓦特与爱迪生的例子虽然不够新鲜,但考生重论而不重述,使得两个老例子充满了新意。《阿凡达》的例子使人眼前一亮,弥补了论据陈旧的缺陷,而且新老例子结合,自然流畅,为本文增色不少。

[佳作展示二]

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

北京某考生

亲爱的孩子:

你不要笑我“迂”——当今社会通讯是这样的发达,我却用这种古老的方式与你沟通。我之所以选择这种方式是因为我知道,唯有无声才能使我从容。

我看到了你的博文。你说你不适应环境,感到了竞争的激烈,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你很喜欢你们的校训:“仰望星空,脚踏实地”,但在新的环境中,你却不知该怎样践行这8个大字。

但丁在《神曲》中说:“神将一对双生花播植于人间,自此黑暗不再,两朵花生生不息。”我对这两句诗曾经感到不解,于是,我选择了回溯„„

当硝烟弥漫在雅典上空的时候,希腊战败了,成了强大罗马帝国的附属国。一个文明难道就这样被淹没了吗?我慨叹着。但历史的画卷却向我展示了这样的图景,一边是罗马士兵贪婪地搬运希腊神庙里的雕像,另一边是希腊人把耻辱掩埋起来,埋头踏实地做他们该做的事。我看到一对双生花在废墟中顽强地盛开。我悟了。

黑格尔说:“一个强大民族的立业之根在于其仰望星空。”一个民族的文明是其最好的武器。是的,希腊人懂得仰望星空,明晰于自己更远大的目标——用灿烂的文明征服罗马。他们虽甘于一时之辱,但从未放弃仰望星空。所以我看到希腊人在仰望星空的远大志向的指引下,脚踏实地地创造着孕育着文明,征服了罗马,获得了独立。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的双生花开遍山野。

我的孩子,你现在可懂,神赐予人间的双生花就是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啊!

你看,五四那天,温总理在北大校园与学子们促膝长谈;你听,温总理与学子们真情唱和,根植于总理和学子心间的不正是“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吗?

我想,仰望星空是脚踏实地的前提与基础。我的孩子,你关注过“北京将成为国际城市”的新闻吗?中国政府仰望星空,为北京的发展提出了明确的目标。放眼未来,北京的前景如浩渺的星空,灿烂广阔。

而脚踏实地作为双生花的一支,是仰望星空的立足点。如果一味仰望星空。而不脚踏实地地做,即便再美的星空,也会成为黄粱美梦。你看现今的北京,在提出国际化的目标后,不断加强城市规划,努力发展立体城市整体规模。自此,双生花开遍京城的每个角落。

我的孩子,我也希望你能拥有这朵双生花。你当放眼未来,仰望星空;你又当为之拼搏,脚踏实地做事,踏实认真做人。

我坚信你的双生花一定会开得绚烂!

爱你的妈妈

2010.06.07

[点评]

本文最吸引人的地方就在于“双生花”的比喻。“双生花”不但生动形象地阐述了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的关系,还贯串全文,起到了线索作用。本文充分体现了考生的思辨能力,仰望星空是前提,脚踏实地是立足点,认识比较深刻。虽只举了3个实例,但古今与中外结合,既有历史的纵深感,也体现了时代感。但丁与黑格尔的名言穿插其间,把文章有机地串联起来。思路清晰,构思新巧,语言从容老道,富有个性和才情。

篇2:【2010年高考北京卷作文题解析及佳作点评】

【题目】

请以“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考题解读】

此题平实却出人意料,立意空间较广,容易入题,但拓展方面需见功夫。从答题效果来看,本题平均得分41.76分。佳作比去年多,偏题作文比前几年明显减少;记叙文或叙事散文明显增加,偏于议论的写作现象得以缓解。与现实的关联度有所增加, “平实地向现实延伸”是一个很好的、值得关注的导向。

什么是“早”,“早”的内涵是什么?考生很容易想到“早”的第一个含义是“太阳出来的时候”,稍难想到的是“时间靠前,在一个时间之前”。这个题目属 “单词型”题目,含义丰富、外延广,要想选择恰当的切入点,需采用短语法和造句法把题目的外延缩小。如:短语类型,“早晨”“早上的阳光”“早晚的事”“早间新闻”“趁早”“早安”“赶早”等等;句子类型,“出名要趁早”“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早上做什么晚上做什么”“做任何事情都要早一点”“早一点是一种生活态度”“早一点做好准备”“道一声:早”“早一点长大”等等,这样不管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中心思想就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根据自身掌握的素材和自己最想说的话确定下来。

【标杆作文一】(一类文上)内容25 表达25 发展10 总分60

湖南一考生

谁不期待喷薄欲出的朝阳?

谁不渴盼“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春?

谁不想消除“草色烟光残照里”的哀怨?

这一切,都源自对早的向往。有了早,就能欣赏到“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的孤寂美;有了早,就能领略到“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的奇异;有了早,就能抒发“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宏愿。于是懂得,早是人生不可缺少的一抹亮丽色彩,是实现人生精彩的动力。用早鼓舞自己,不会有“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悔恨,不会有“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的无奈。有了早的激励,才有了比尔·盖茨微软帝国的不朽传奇;有了早的激励,才有了张瑞敏“全球唱响海尔”的凯歌;有了早的激励,才有了俞敏洪新东方英语学校的繁花似锦。

而失去了早出发、早行动、早成功,很多人只能搭乘人生的末班车,只能任灰暗成为生命的主色调,不能书写人生的华章。毕竟,“笑看庭前花开花落, 漫观天边云卷云舒”只是一种超然,辉煌是人生最壮美的云霞,何不用“早” 来激励自我,磨砺一方月明云开的壮阔苍?

此亦似人,此亦如国。早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条件,是一个社会繁荣昌盛的保证。有了早的激励,才有了荷兰“海上马车夫”的美誉;有了早的激励,才有了大不列颠“日不落帝国”的胜景。试想,若没有当年邓小平的高瞻远瞩,做出改革开放的英明决策,只怕中国只能在“文革”的阴影下踟蹰不前,哪里会有当前的恢宏气势?

同样,一个国家没有早的眼光,只能落后于世界潮流。失去了早,就如同明清时期中华文明无奈的式微;失去了早,就如同戈尔巴乔夫领导下的苏联的土崩瓦解。

早是心中不落的太阳,早是心中不倒的信仰。有了早的激励,又何必再发“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的悲音?有了早的激励,又何必再唱“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的哀曲?

用早激励自我,用早装点梦想,终会迎来春暖花开的灿烂,终会领略江河源头的胜景奇观。

【点评】

本文在内容上由人生说到国家,紧扣“要有早的意识、要早行动”的观点,运用多种论证方法(举例、引用、正反等)加以申说,文气贯通。“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皆宜”,语言尽管略显花哨,但整体而言与内容的表达相谐,瑕不掩瑜。

【标杆作文二】(一类文中)

内容23 表达23

发展10 总分56

湖南一考生

微风拂过,带来一阵清香,朋友,如果时间还早,我愿意用小瓶把那丝清香收集起来给你留作纪念,可惜,我们已面对分别;小鸟在枝头叽叽叫着,伙伴,如果岁月还早,我愿意与你和着那清脆声音,可惜,我们已长大;安静的考场,空白的试卷已被我填满奋斗,老师,如果毕业还早,我愿再仔细聆听您的每一句教诲,可惜,明日我将踏进另一片天空下。

“时间还早呢!”这样的语言我已无力再说起,从踏入高中起,这句话便成了我的口头禅。开始闷热的五月丝毫给不了我压迫感,每天依旧快乐地倒数着日子,直至那一天。“某某是我的好朋友,整个高中形影不离,她好像已成了我的空气,不能失去。”“我不读了,你知道的,成绩不好,去读技校好了,家里决定的。”这个消息如同玩具松了发条一般在我脑中转不过来。“不来上课了。”你接着说,脸上写满了释然。拥抱了一下,你就走了。我知道,其实你不舍。可是,朋友,现在我才明白,时间已不早,我们已面对离别。如果可以,我不愿后知后觉。

岁月已不早,爬树或在小溪中打水仗的岁月已流失。亲爱的伙伴们, 你们在哪里,是否在那棵茂密的梧桐树下聆听那时的欢声笑语,是否在澄清的小溪边寻找那些小小的脚印,是否在开满花朵的山坡上细闻残留的芬芳?那日遇到你,我已认不出,你叫出了我的名字,尴尬布满了你我的脸,却又一起大笑。恍然明白,岁月已不早,你我已长大。

亲爱的老师,直到几天前,我才明白,毕业已在眼前,如果毕业还早,我愿再仔细聆听您的每字每句,我愿再次送上几束鲜花表达对您的敬意,我愿再认真写您布置的作业。可惜,时间已不早,我只能这样诉说着对您的谢意。

窗外的青松随风摇曳,像是在诵读一首关于时间的诗;花香还在飘散,像是在轻唱一曲关于离别的歌,亲爱的老师、朋友,时间已不早,我己准备翱翔自由的蓝天。

【点评】

文章在“早”这一特定情境下,抒发对时光流逝、岁月蹉跎、时不我待的感叹,切合题意,中心突出。主体部分详写三个场景,首尾呼应,结构意识强,突出了中心,情感浓郁,感染力强。但有些表达不是很清晰。

【标杆作文三】(一类文下)

内容20 表达23

发展10 总分53

湖南一考生

古往今来,无论是古代圣贤还是现代教育家都推崇“早”。“早”似乎笃定是一个褒义词。《劝学》与三字经都劝诫我们早上学;三味书屋的书桌上刻的“早”字也在警醒着学生们早早到校。老师们对到校早的学生赞扬有加。但“早”真有那么好吗?我看未必。

“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是近年来十分流行的一句话。很多家长开始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所以,一些牙都没长齐的小孩子叽里呱啦说出一大堆外语的现象也越来越平常了。

但是,一些专家经过科学论证对此热潮做出回应:“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的教育方法并不科学。儿童的大脑发育尚不完全,让他们接受超越年龄的教育是不符合规律的,这种不遵循客观规律的做法必定引发许多问题,孩子以后可能会早衰。并且,这种“做什么事都要比别人高一等”的思想不利于儿童的心理健康与身心发展。

退一步说,这种“赢在起跑线上”的孩子即便有很多,但“输”的孩子占大多数。我国经济尚处于中低水平,想必很多家长承担不起这种“赢”的教育负担。

三国时,战乱频繁,战争中战略战术尤为重要。“先发制人”“先入为主”等理念都被融入了战争中。但在尔虞我诈的情势下, 似乎“后发制人”略高一筹。诸葛亮就很擅长这样的计谋,什么“空城计”“草船借箭”等一系列他自编自导自演的好戏一一上演,将敌军玩弄于股掌之间。诸葛亮本人也不青睐“早”,拿着扇子淡定地摇着,“风雨不动安如山”最能体现其状态。想当初刘备三顾茅庐,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将他请出山,想想也是在他的预料中吧。

早,有时也反映了一个人心浮气躁的状态,“口无遮拦”是出口太早。做事情要像打拳击一样,不能直着向前冲,有时收拳是为了更好的出击。欲扬先抑能达到更好的表达效果,“枪打出头鸟”也警示我们早未必好。所以,早未必是万能的褒义词。

【点评】

篇3:【2010年高考北京卷作文题解析及佳作点评】

根据所给开头续写作文。 (50分)

要求:①题目自拟, 文体自定;

②与开头衔接自然连贯;

③有真情实感, 不得套写抄袭;

④用现行规范的汉语言文字表达;

⑤不少于600字;

⑥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题目:

开头:语文学习不只是在课堂上, 它的天地是非常广阔的。

二、作文指津

河北省今年中考作文试题与往年相比, 文题打破了旧有的命题、半命题, 采用了续写拟题命题形式, 新颖、开放, 更有发挥的空间。文题相当自由, 选材可囊括与语文有关的方方面面的内容, 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对语文的感悟, 这道形式新颖的作文题目极好地表达了新课标倡导的“大语文”观念。

语文学习的途径, 除了课堂学习这种传统方式以外, 还有一个重要的途径, 那就是广阔无垠的生活天地。语文学习的一个特点是, 仅靠课堂听课并不能真正提高水平, “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 生活中处处皆有语文。我们要处处留心, 广泛涉猎, 自主学习, 自求理解, 主动练习, 以达到“自会读书, 自能作文”的境界。

语文学习的天地非常广阔, 包括如下综合实践活动:为某某活动设计一个活动方案, 为某某活动写开场白, 为某某活动拟写新闻、标语, 给有关部门提建议, 以中学生的名义给获奖的某某运动员发一封E-mail表示祝贺, 为某某人物写颁奖词, 围绕一项活动主题拟制征稿启事, 为某企业写市场行情调查报告, 某项活动结束后, 写自己的收获, 对街道、市场不规范用字的调查, 组织对联、谜语、歇后语、谚语等比赛活动, 给某某名著写推荐语, 假如你是现场的记者, 设计问题向发布人提问, 等等。

说到“续写”, 首先要明确什么是“续写”。续写就是根据原文的内容, 把故事继续编下去。续写要根据原材料提供的思路等, 续写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人物的活动、心理、语言、表情等, 使原文的情节能够合理地发展, 构成完整的故事。续写重要的一点是要紧扣中心来写, 避免漫无边际。那么, 续写时要注意什么呢?

1.认真读懂给你提供的材料, 想一想续写后整篇文章中心是什么, 要根据这个中心, 展开想象的翅膀, 续写事情的发展和故事的结局。展开想象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想象要符合原文的轨迹, 人物和事物要与原文保持连续性和一致性。②想象要符合生活实际。即使虚构, 其内容也应该是现实生活中可能发生的, 不能为了追求故事的离奇曲折, 编得天花乱坠, 使人难以相信。③想象成的作文, 要与提供的材料融为一体, 要有明确的中心, 重点要突出, 有详有略地把事情写清楚。

2.续写部分和前面的内容要承上启下, 衔接自然, 并且与原文情节发展和人物性格相一致。故事情节的向后延续发展要合乎情理。

3.续写的语言要尽可能与原文的语言保持风格上的一致。

满分作文一

生活中的语文

⊙河北一考生

语文学习不只是在课堂上, 它的天地是非常广阔的。语文在生活中也是无处不在的。

7岁, 我在无知和懵懂中翻开《唐诗三百首》, 父母教给我的第一首是《悯农》, 当时只是跟着读, 其中的意思却一概不知。那时父母每日在田间劳作, 我却不懂得艰辛是什么, 一味地向父母索取, 父母如果不给, 我就无理取闹, 甚至以哭换来所要的东西。直到有一天, 母亲在炎炎烈日中晕倒, 几个人把她抬回家中, 看到母亲那满脸的灰尘和汗水, 年幼的我似乎感到耕种的艰辛, 觉得我的贪婪、浪费, 无疑是对劳动成果的糟蹋, 从此, 我不再任性。我再次朗诵:“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爷爷看到后摸着我的头会心地笑了。也就是从那时起, 我对唐诗充满了兴趣, 不到两年, 我能熟练地背诵几十首古诗。

烈日炎炎, 让我懂得了珍惜, 也让我明白了在艰辛的劳作中也能学到语文, 悟出生活的真谛。

12岁, 我在山间游玩, 迷恋于山间的美景而忘记了上学的时间。父亲凭着对我的了解找到了我, 父亲并没有大发雷霆, 只是静静地坐在我身旁。面对蝉鸣鸟叫, 青山绿树, 父亲缓缓开口, 问我:“你在干什么?”我回答:“我在上课, 自然的课。”父亲又问:“学到了什么?”我说:“寂静的自然有着坦然中的宁静, 蝉鸣鸟叫, 悠扬而婉转, 我似出笼的小鸟吮吸着自然的琼浆。”父亲摸了摸我的头:“你的回答很好, 自然是小鸟的天堂, 你是不是应该去学校找到自己学习的殿堂呢?”我会意地笑了。从那时起, 我的写作总能在自然中找到灵感。

蝉鸣鸟叫, 青山绿树, 告诉我语文在大自然优美的景色里。

16岁, 为了中考奋战的我们每日遨游于书海, 品读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我不解, 为何李白有如此坚定的信念。二模语文考试失败, 老师让我们走出教室, 看那被砍倒的柳树旁边是否有新的柳枝?我们走到树旁, 那失去光泽的柳树墩依然雄壮地在坚守, 那新的柳枝也在奋力成长, 它们并没有因为挫折而失去信心, 反而越挫越勇。看着嫩绿的柳枝, 我理解了李白的自信来自于对生活的坚持。从此, 我懂得了语文学习需要坚持。

愈挫愈勇的柳枝, 告诉我语文在起起伏伏的生活里。

语文, 并不仅仅在课堂, 语文学习的天地是广阔的、无边的, 更是浩瀚的。

语文, 无时无处不在!

【满分揭秘】

小作者从自己的生活入手, 把自己对生活的理解融入到语文的学习中去, 实属难能可贵。结构上以时间为顺序, 写出了自己在不同年龄段对生活和语文的不同理解。每一段都用妙语作结, 巧妙升华文章主题。从年少时的懵懂无知到长大后对生活的思考, 无一不和语文学习紧密相连。文章内容充实, 布局和谐, 层次井然。尾句照应开头, 显得首尾圆合, 结构完整, 又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是一篇出色的续写。

(荐评:闫春莉李阳海)

满分作文二

畅游在语文的世界里

⊙河北一考生

语文学习 不只是在 课堂上, 它的天地是非常广阔的。

生活中处 处有语文 , 它环绕着我们, 像缕缕清风, 像和煦的阳光。大家在交流中亲近, 在学习中得到启迪, 在感悟中获得智慧。

当你漫步 花园 , 欣赏姹紫嫣红时, 你会看到温馨的提示:“小草青青, 踏之可惜。”怜惜、爱惜之情, 溢于言表, 少了些严厉, 多了些温情与真诚。甚至可以感受到有如诗歌般的韵律, 让我们愉悦地去接受。“花儿如此娇嫩, 请不要让她哭泣”, “你我清清, 湖水清清”, 温馨可人的语言让人如浴春风, 让我们感到生活的甜蜜和幸福。这些就是生活中的语文, 他来自课堂, 又融入了生活。爱护大自然, 共享清新的环境不只是在课本中学到, 课外的世界也会告诉我们许多。语文的魅力无处不在。

许多人都 有自己的 座右铭, 如林则徐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诸葛亮的“淡泊以明志, 宁静以致远”, 还有鲁迅先生在自己书桌上刻下的“早”, 言语中性情与追求溢于言表。我们这些晚辈们也有自己的追求:很多同学在自己的书桌上贴上了座右铭, 远大的抱负, 顽强的意志令人振奋。我的座右铭是:学如逆水行舟, 不进则退。每当我写作业想偷懒时, 便看它一眼。它会无声地提醒我不要贪玩, 否则就会退步。一句句座右铭, 或激昂、或淡泊、或英气逼人、或含蓄从容, 它们会让我们思考很多, 时刻提醒着我们去奔自己的前程, 去创造美好的未来。而这些都是语文, 它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让我们时时受益。

家里的书画:“家和万事兴”、“和为贵”等。我们从中看出家人的美好愿望。过年的春联, 龙飞凤舞的毛笔字, 传达着人们的喜悦与来年的希望。

走在大路上, 我们可以看到形形色色的标语, 教育的、商业的、政府的、农业的—语文处处有, 它的天地非常广阔。

让我们畅游在语文的世界里, 去享受它给我们带来的清爽吧!

【满分揭秘】

文章从生 活中的不 同方面来谈语文, 体现了“语文天地的广阔”, 突出了主题。内容详略得当, 重点突出。生活环境、理想追求是文章的重点内容, 从中认识到人生中重要的部分, 语文在起着巨大的作用。还有生活中的点滴:书画、对联、标语、店铺名、广告语……也简略一提, 让我们全面了解语文广阔的天地。尾句照应开头, 显得首尾圆合、结构完整。

考生将名言名句、广告语或信手拈来、直接引用, 或简洁化用、点缀成篇, 不仅能给人以结构匀称、语脉贯通的语言美感, 而且还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艺术美感。

满分作文三

语文在我身边

⊙河北一考生

语文不只是在课堂上, 它的天地非常广阔。

语文在儿 时的好奇 中。爸爸在我七岁时送给我一本《十万个为什么》, 它使我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 猿猴的蜕变是物种的竞争还是上天的选择?冥王星到底属不属于九大行星之一?……语文藏在了儿时的好奇中。

语文在少年时的沉思中。虽然我不是饱读诗书, 但我对知识也有了一定的积累。那时我在想:王勃的滕王阁和李白的凤凰台究竟谁更富丽堂皇, 谁更具有艺术美?范仲淹的岳阳楼和杜甫的草堂, 谁更厚重且凝聚着历史的伤感?志南和尚的杨柳风、杏花雨是否打动白乐天西子湖的早春美景?……语文藏在了少年时的沉思中。

语文在对 真爱的感 动之中。曾不知“鸦有反哺之虞, 羊有跪乳之恩, 胡马依北风, 越鸟朝南枝, 鸟返故乡兮, 狐死必首丘……”的动物世界的感动, 但是我坚定地认为这样的感动同样在人类的身上。在朱自清的《背影》中我读到了父爱的伟大, 我更读懂了父亲之所以伟大, 都是因为对儿女无限的关爱。语文藏在了对真爱的感动中。

语文还藏在了对伟人无限的钦佩之中。钦佩毛泽东在诗词上的深厚造诣。他曾写下气势磅礴的《沁园春·雪》, 他感慨地说:“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但是他又惋惜:“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他远见卓识, 但是他也曾慨叹“越千年, 观世事纷纭沧海横流;展宏图, 问苍茫大地谁主浮沉?有所思, 唱江山如画志在千里”。

有人曾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 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正如语文,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 只是等待着我们去发现。

语文在我身边。

【满分揭秘】

一、驱谴 想象 , 巧妙联想 文章的第三自然段, 作者借助想象把不同的名人、名士镶嵌到文章中, 让读者来评判他们的情怀、美感, 虽然寥寥数语, 但是能引起读者的无限遐思, 在浓烈的情感氛围中体会语文的特殊魅力。

二、思维 纵横 , 条理清晰。 文章从四个方面对语文的天地之广阔做了阐释, 这四个方面呈现出一种思维的递进关系, 体现出人的认知的轨迹。

三、积累 深厚 , 厚积薄发。 读罢全文, 给人的感觉: 文章是作者知识积累的一种体现, 文中引用的那些名言警句都源于作者的“厚积薄发”。这就昭示考生平时要做个“有心人”, 多读书、多看报, 作文时方可取胜。

满分作文四

五彩的语文

⊙河北一考生

语文学习不只是在课堂上, 它的天地是非常广阔的。我家就洋溢着浓浓的语文味, 可以说, 我家的每一天都是色彩斑斓的。

曾记得, 妹妹蹒跚学步时, 妈妈和我, 用盛果冻的外壳和彩纸制作了一挂精美的风铃, 挂在妹妹的小床前。妈妈讲述了七仙女、嫦娥的童话故事, 凄美、忧伤的故事, 驱逐了冬的严寒, 熏陶着我, 温暖着我们全家。哦, 语文是那暖暖的冬天哟!

曾记得五年级时, 暮春, 春意盎然。妈妈带着妹妹和毕业班的学生晨跑, 妹妹深情吟诵: “妈妈的腰弯了, 她把挺直的脊梁给了我;妈妈的眼花了, 她把明亮的双眸给了我……”妹妹那稚嫩和深情引得一家人泪眼婆娑, 也荡漾了一家人心灵的春天。哦, 语文是那绿意葱茏的春天哟!

曾记得, 七年级, 仲夏。我因与同学闹了矛盾, 一夜无眠。第二天, 一张紫色的信笺悄悄地躺在我的床头:“女儿啊, 《周易》中有:地势坤, 君子以厚德载物。民族英雄林则徐的自勉联也有: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壁立千仞, 无欲则刚。……”积淀了几千年的古典精华, 驱散了盛夏的燥热, 带来了一袭清凉, 也亮堂了我前行的路。哦, 语文是那惬意的夏天哟!

曾记得, 八年级, 金秋。我们一家人围在一起吃煮玉米, 妈妈让我先给奶奶吃, 并即兴仿诗:“人生易老天难老, 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 锅里玉米分外香。……”爸爸揶揄妈妈: “哦, 伟人就是如此陨落的!”爷爷、奶奶的脸笑成了野菊花, 全家人其乐融融。哦, 语文是那金黄色的秋哟!

瞧, 语文学习链接校园内外、课堂内外。岁岁年年, 春夏秋冬, 生活里洋溢着浓浓的语文味。语文啊, 你丰富了我的人生, 滋养了我的生命, 净化了我的心灵。

感谢你, 广阔的语文天地! 五彩的语文生活!

【满分揭秘】

本文不失为考场佳作, 原因有三:

一、丰厚的底蕴。本篇佳作中, 童话、现代诗、《周易》、对联、古诗词……信手拈来, 使全文内容厚实, 思想深刻, 引人阅读。

二、精巧的构思。材料典型, 将生活以时间为序, 巧妙地分布在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假以不同的文学内容, 融以不同的色彩, 浓浓的情感, 使得文章韵味十足。

篇4:【2010年高考北京卷作文题解析及佳作点评】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偶像。钱学森、袁隆平、宗庆后、张艺谋、马化腾、刘翔……他们是不同时代不同行业的成功者,有无数崇拜者和模仿者追随其后。他们做过什么,又是怎么做的,被写进了种种励志读本。然而,他们的成功很难复制,因为时间在变,万物在变,一个人成功的路子也在变。

时间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春夏秋冬,四时更替。物理时间随着时钟的指针分分秒秒均匀地流逝,而人生时间,则由大大小小的悲喜堆叠而成过去,由错错对对的选择建构而成未来。所以,人生的真谛不在复制别人的成功,而是认识自己,在合适的时间里做好该做的事!

根据上述材料的含义,以“我的时间”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①选准角度,明确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⑧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题解】

2011年浙江高考作文题延续了2010年“材料+命题”的样式,在作文的开放性和限制度之间保持着较好的张力,有合理的区分度。该文题贴近现实生活,能够调动起考生的情感体验,写出富有生活气息、有个性的和鲜活的文章。文题的提示文字明确指出了写作方式的多样化和自由度,考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做出文体选择和立意架构。应该说,今年浙江省的高考作文是一个能考察学生写作水平的好题目。

浙江高考近几年高调反对套话作文,所以学生对细节和个人体验的表现不可或缺。写好这篇文章关键看学生的思考深度和广度。需要学生平时关注当下,关注自身,体现人文情怀和社会责任意识。好的作文往往是在捕捉生活细节和质感中融入文化反思,使文章既具有观赏性,又具有思辨性。

这个作文题的二三个关键词是“我”、“时间”、“成功”。作文材料的内核是“人生的真谛不在复制别人的成功,而是认识自己,在合适的时间里做好该做的事”。也就是要写出自己独特的成功之路。或者是论述如何才能闯出一条符合自身条件的成功之路。我们不必固执地将“时间”理解为一般意义的物理时间,可以理解成“人生悲喜成败的故事与体验”。

因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角度去立意:(1)“我”的时间里做好“我”该做的事,实现“我”的成功,给未来和他人以启示;(2)在自己的时间里,感悟时间的作用,体会他人的成功,并启迪自己走向成功。(3)在“我”的时间里,叙述自己的生活感悟,以此为起点,在现实生活中做好“我”该做的事;(4)重点写在自己当下的时间里,如何科学有效利用时间,从而把握机遇,耕耘岁月,打理人生,守望“我”的成功。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我”是某一个虚拟的个体。我的时间,指的是现在,是当下,切不可完全写成展望未来。

【考场佳作一】

我的时间

浙江一考生

每一个清晨,我都平静地把自己铺成一张白纸,等待阳光到我的心灵里挥毫泼墨。每一个晚上我都把自己倒得空空的,然后往里面添加风、星星、萤火虫……总之,尽量添加一些诗意的东西。我只是想提醒自己,认识自己,在我的时间里做我自己。

我知道自己到底在寻找什么,什么样的东西才是我想要的。有人说,眺望摩天大楼的人,其实是在眺望自己的幸福。我不是,我的幸福没有那么高。我的幸福低到尘埃里。

世上有不计其数的成功者。他们头顶光环,令人艳慕,无数崇拜者和模仿者追随其后。然而,那是你想要的吗?人生不是在复制别人的成功,而是做你自己。有的人的幸福犹如瀑布或山洪,有的人的幸福犹如涓涓小溪。

屋檐上鸽子成群,园子里花团锦簇。你喜爱的小狗,即使在它吠叫时打它的小脸,它也喜欢依偎着你安然入睡。还有不被打扰的月亮,可以喝的露水……这一切都是我急着要向你表达的,我安静的幸福,我真实的自己。

在这么高速旋转的时光里,我们丢失了什么,我们又捡起了什么?看着那些令人窒息的钢筋水泥中步伐匆匆的人们,看着那些尾追在名人背后的追星者,以及盲目模仿复制成功者道路的人——他们的眼中储满了名利却丧失了蓝天,他们的耳朵塞满了阿谀却失去了鸟鸣。他们失去了自我,迷失在别人的道路与时间里。在我的时间里,我要做我自己,追逐我低入尘埃的小小的幸福。

我时常背起背包到附近的山上去远足,在自然中,我找到了自己。当繁密的树叶遮住午后的阳光,又故意疏漏其中的一两缕,打在潮湿的地面,当深秋的第一枚或黄或红的绿叶,在我面前摇曳而下带着欲言又止的忧怨,当南风带着沁人的土香袭乱我的头发……这一刻,时光在外部世界里一点一滴地逝去,却好像与我无关。因为我找到了自己的时间,找到了自己的幸福,我可以坦然地与自己对话……

在我的时间里,我只想做我自己,我只想像个孩子一样,在你面前兴高采烈地阐述我简单的思想。在属于自己的道路上,在忠于自己的幸福里,做我自己,就像那水边的蜻蜓。

临风吟唱,翩翩起舞。(本文得分60分)

【满分理由】

这篇作文的出彩,不仅是因为作者很好地写出了在“我的时间”中“我”做了些什么。更重要的在“我的时间”中所悟出了“在属于自己的道路上,在忠于自己的幸福里,做我自己”。而且文笔流畅且富有张力,构思新颖而别致。

无论时光如何匆匆,作者总能安然地在自己的那一份时光里寻觅出自己的幸福。“我的幸福低到尘埃里”,作者描写了生活中的细微美丽之处,描述了一种安之若素的幸福。随意之处又是作者对生活的真切体验,这其实也是一种积极潇洒的人生态度。结尾“临风吟唱,翩翩起舞”,简明、含蓄,暗含了文中“我的时间我做主”的主题,给读者留下了思考的空间,有余音未绝之妙。

【考场佳作二】

我的时间

浙江一考生

懂得,所以相信;相信,所以坚持;坚持,所以自主。成功不在于复制,也没有绝对的范本,只有认清自己,自主“我的时间”,才能成就你独一无二的孤本。

总记得周末的校门口前,总是停满了大小不同的车辆。总有眼神疲惫的学生,一出校门便被急切等待的家长搂进怀里,在拥挤的人群中护着他(她),小心翼翼地送进车里。可我从不。我总爱独自拎着书包,慢慢踱回不算太近的家中。一路上,风声、人潮声、喧语声,浸满久离世俗热闹的我。我总庆幸:这一段真正属于我的时间如此可贵!那些平凡而真实的人世风光,一点点扎进我柔软的内心,平和,安定的心性也在此间慢慢养成。我始终相信“我的时间”能给予我更多的力量,于是,我选择自主前进。

龙应台曾说:“在人生的跑道上,有人在5000米赛跑,有人在百米冲刺。而你却在清晨漫步,你会害怕自己会被淘汰吗?不,不会的。”因你知道自己将在哪里成功,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所以无需复制他人的成功之路,掌握好自己的时间,在“我的时间”里做自己该做的事。

高三的自主招生,比起往届,范围大大扩展。身边无数的人,都争相竟取报名资格,无数的人想通过先于高考的自主招生获得大学的敲门砖,但我却安之若素,一心当起了“又宅又独”的乖学生,置身事外。能够平静地看待风潮而不生羡慕的,我想是源于对自己的充分认识与对时间的把握。我深知自己不擅竞赛类的难题、偏题。盲目参加只会适得其反,不如安心专注高考,用那些“我的时间”弄清每一道做过的试题,为将来从容准备,岂不更划算?

身边的朋友也有笑我傻的,但我只是报之一笑。正如徐悲鸿先生所讲:“别人看我是荒谬,我看自己是绝伦。”的确有很多人在自主招生里一举成功,但我知道那不是我的“菜”,盲目跟风,不如相信自己,在自己认为合适的时间里发愤苦读,走出一条不一样的平坦大道!

在人生的路途里,很多东西是无法参照和复制的,不要迷信别人的传说,认清自己的心性,不为外物琐事所扰,自主过好“我的时间”,即使头破血流,也能练就铮铮铁骨!有很多东西难以出彩,便是少了自己的东西。作为90后的领路人,我们要认真把握自己的时间,才不辜负一个独立而完整的灵魂!(本文得分60分)

【满分理由】

这篇满分作文主要胜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胜在文章视角独特,思辨色彩强。作者能够冷静而辩证地看待别人和自己的选择,认为要认清自己,自主“我的时间”,说明其对社会生活的观察力非常敏锐,字里行间体现出一种高尚可贵的优质品质与道德情操。

二、胜在文章视野开阔。各种事例能够信手拈来,层次清晰,结构严谨,分析得法,说理有力,特别是恰到好处地引用龙应台和徐悲鸿的话,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文中的素材反映出作者良好的文化视野和人文底蕴。

篇5:【2010年高考北京卷作文题解析及佳作点评】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①《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记述老腔的演出每每“撼人肺腑”,令人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老腔”已超越了其艺术形式本身,成为了一种象征。请以“‘老腔’何以令人震撼”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从老腔的魅力说开去,不局限于陈忠实散文的内容,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②书签,与书相伴,形式多样。设想你有这样一枚神奇的书签:它能与你交流,还能助你实现读书的愿望......你与它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请展开想象,以“神奇的书签”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表现爱读书、读好书的主题;有细节,有描写。

【范文】

老腔何以让人震撼

鼠年的春晚,我听到一声之前从没有听过的曲子“老腔”——那黄土地黑皮肤锣鼓喧天吼声震颤八百里山川河岳的歌!我愿意把它令人震撼的力量归结为一个词——接地气!“老腔”不是曲高和寡的阳春白雪,它不适合浅斟吟唱。很简单,在大西北粗砺的风沙中,阳春白雪扎不下根来,浅斟吟唱传不到远处,它吼出的是底层草根心里的呐喊,它体现的是生民发展的原生态艰难岁月。

“老腔”牵系着那么多,承载着那么多——俗称之为民俗,雅称之为文化!它有令人震撼的力量,因为它的真实,它的本色,它的温情,也因为它深深扎根于这片热土的执着——它荣,他们荣;它辱,他们辱;它兴,他们兴;它衰,他们衰!

陈道明曾在一次电视节目上发飙,几十个来自山西稷山的农村孩子表演了一出高台花鼓,满堂喝彩,却被几位评委贬低得一无是处。陈道明怒斥:你们对传统文化毫无理解,居然就直接否定了这个节目。你们可能读过不少书,有很高的知识水平,但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农耕文明却知之甚少、理解不了……震撼,真的不在于文化程度有多高,无所谓见识有多广,而在于能不能放弃那种矫揉造作的势态,以赤子之心感受到一种发自心底的冲动与虔诚。

老腔、秦腔、花鼓的传承者们,骨子里就是一种这样动人的虔诚。只是我们误解了这种虔诚,甚至蔑视地称它为“愚昧”。于是我们看到令人落泪的一幕——义务宣发方负责人方励现身某直播平台用下跪、磕头的极端方式,恳求全国院线经理为《百鸟朝凤》增加排片!《百鸟朝凤》仅仅是吹唢呐吗?错,它坚守的是在东西方文化八面来风中,可贵的文化自觉和文化定力;它表达的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传承,以及对现实中普通人的细致关怀……中华大地,沉默无言,山重水复,莽莽苍苍,它的激情,只为生于斯长于斯逝于斯的人而奔泻,而我们的文化便被这种奔泻所裹卷,吞吐千年,涵纳古今!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期待如“老腔”般的传统艺术能更多地走进人们的视野,老腔变红腔!

【名师点评】

这是一篇考场佳作。本文以立论深刻、流畅自然、层层深入而被阅卷组评为一类卷。具体特点如下:

1.文思泉涌,立意高卓。作者的思维与情感应问而笔尖舞动,直击要害,一针见血地指出,“它令人震撼的力量”在于“接地气”。深刻地揭示出老腔粗犷个性的根源在于大西北这一片粗犷的热土。

2.底蕴深厚,自成一格。作者的笔触并不停滞于对老腔的感悟,而是把老腔扩展到“秦腔、花鼓”等传统的接地气的艺术唱腔形式;作者又对以“老腔”为代表的中华民间传统艺术演唱形式所遭遇的逼仄与尴尬处境给予揭示与评价,体现作者对老腔的历史文化价值的理解、忧思和赞美。

篇6:【2010年高考北京卷作文题解析及佳作点评】

河边。暮色苍茫。捡一块碎瓦,比打水漂。父亲对儿子说。

儿子服从。但只划出一条很短暂的弧线。用力。我再没有力气了,儿子灰心丧气,爸,或许你能帮我。那么,跟我来。

到河边要穿过一片松树林,它的背后有块平地,那里绽放着蓝色的花儿,栖息着蓝鸟,还有一些恋花的彩蝶翩飞于光明与黑暗之间。这似乎不合他的心境。他高考落榜了,景色应该是悲伤的、灰暗的,林子里应该闪烁着微暗的火,像似有却无的希望。他该做的或许是踏着落花归去。他像是经历着一次逃亡,继续还是放弃?这是一个问题。

他用力,只是一条短暂的弧线,就是近处也未能绽放美丽的水花。我用了最大的力量,还是不行,他说,就像我的高考。是你缺少一点幻想,像这样。父亲轻轻掷出一条悠长的线,仿佛不是碎瓦,而是一条飞鱼。如果你像这样。父亲向天上扔出碎瓦,用了很大的力气,可只是沉闷的一声,碎瓦坠入河底。再像这样。父亲向河里猛地一掷,更加沉闷的响。和上次一样,碎瓦坠入河底。

父亲对他笑:幻想问题。幻想问题?难道你是说我想上大学是幻想?不是,但大学并不是唯一的路。父亲说,有过这样的一句话,多一点幻想,人生将会给出不同高度的抛物线。显然,幻想不光是力,还需要正确的方向。

父子都笑了。那么你是要我踏出考试外的一条路来。是,创业,当老板去。幻想!可能吗?这要靠你自己的幻想力。而我现在做的只是和你回家。起点,终点,你在哪里都该有你自己的幻想方向和努力。

儿子仿佛当上了老板,多一点幻想,于是一条美丽的弧线在水面上,不是碎瓦,而像一条飞鱼,游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点评】

篇7:【2010年高考北京卷作文题解析及佳作点评】

2022高考志愿填报技巧

一、仔细了解分类投档规则

分类投档录取标准不一,像本科提前批次、高职高专提前批文理类、地方专项计划、定向就业招生计划、民族班、中外合作办学等,考生应充分利用分类投档原则,统筹规划,实现个性化的升学愿望。

高考生在填报分类投档计划时一定要非常准确地填报专业志愿以表达个人升学意愿,不填、错填、漏填、专业志愿排序不当,都会直接影响到考生的投档录取。如果考生家庭情况不够好,就不要填报中外合作办学专业或其他高收费专业。

二、认真阅读高校《招生简章》

当高考生对某所高校有了兴趣,准备填报时,一定要认真阅读该校《招生简章》,了解学校的相关要求。比如,有些高校的部分专业会明确要求报考人员身体条件、性别、单科成绩等达到一定标准。

因为投档是按照考生的志愿填报顺序和高考成绩依次进行的,只要考生投档排序成绩达到填报学校的投档线,档案就会被投递到该校。学校再对考生档案进行审阅,如不符合录取条件,就会被退档。所以,考生在报考前,一定要对照高校招生标准认真看一下,倘若自己的某些方面不达标,就没必要去填报,省得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三、“冲”、“稳”、“保”要合理组合

填报高考志愿之前预估学校调档线,是一个非常重要且必须要做的事情,这直接关系到“冲”、“稳”、“保”的合理组合。

各省招生考试院一般都会在考生填报志愿前向社会公布各类考生的一分一档成绩统计表,以及往年各批次院校投档线和录取情况。考生根据自己高考成绩在全省的排位,选择填报院校。在进行“冲”、“稳”、“保”组合时,不要全部填报同一层次院校,尽量保证所填院校之间有些梯度,可选择两三所院校在前面冲一冲;选择两三所院校在中间稳一稳;选择两三所录取概率大的院校保底。

四、填满所有院校志愿,争取最大录取机会

考生应该将平行志愿填满,少填一个志愿就少一次投档机会。后续批次的志愿填报,考生也应重视起来,除非实在不愿意,否则尽量把填好、填全,避免落选。在现实生活中,就有一部分考生,因为达到了一本线,所以在填报志愿时只填报一本院校志愿,不参加后面的志愿填报,导致档案没有投递出去,于是不得不选择复读。

如果考生没有下很大的决心一定要上某所大学或某几所大学,就中规中矩地把所有志愿填满,特别是那些高考分数过线不多的考生,一定要给自己留后路。举个简单的例子,高考成绩过一本线只有十分左右,就不能只填报一本院校志愿,要填报二本院校志愿,且把重点精力放在二本院校的选择上,毕竟这样的分数,即便上了一本院校,也很难被好专业录取。

五、注意志愿填报顺序

平行志愿可以减轻考生的报考风险,但不代表每个志愿都被“平等对待”。计算机会按照志愿填报院校排序的先后进行检索和投档,在考生的分数超过了多个填报院校的情况下,排在前面的那所院校将会拿到考生档案。也就是讲,考生一定要将自己想上的大学放在前面。对于分类投档专业的院校,还要注意专业志愿顺序,考生应该将最想读的专业放在靠前位置。

六、合理进行专业搭配

考生在选报专业时不要过分追求所谓的“热门专业”或“未来专业”,每年高考,热门专业基本上都会“爆棚”,如果你觉得自己很有实力就罢了,如果觉得实力不够顶尖,就要给自己“留后路”。建议对同一所院校的六个专业进行合理搭配,拉开差距。

篇8:【2010年高考北京卷作文题解析及佳作点评】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有三条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

请根据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试题解析】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试题。试题设计有四个特点:一是引导学生关注自身的学习生活。题目的指向是要让学生要关注自身,这样的题目更能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二是关注语文学科本身的学习反思。题目引导学生思考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及其作用,思考提升语文素养的途径。三是指向反思总结。要求比较语文学习的三种途径,阐述自己的看法和理由。四是很好地体现了任务驱动型作文试题的特点,要求结合自己的语文学习经历,阐述三种途径对自己语文学习的影响,任务明确。

解读本题要重点从语文素养怎么形成的角度思考和切入。这点看似容易,其实有一定难度,因为学生虽沉浸于“素养”之中,也具备一定的“语文素养”,却并不一定关注和思考过语文素养“怎么来”的问题。不过,题目体现出了很好的人文关怀,提供了核心素养的形成渠道—课堂有效学习、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这三个途径。“比较”三种途径,既是要求,其实更是提醒,最简明的办法是选择其一,直接立意和阐述。但题目中并没有“你赞同哪一种”之类的表述,所以,综合考虑不同途径也是可以的,而且更利于观点的综合性、辩证性,这也更能体现考生思维的全面性和逻辑的严密性。如果只抓住题目前面的话,从语文素养的作用角度立意,则有偏离题目要求之嫌。

面对这个题目,考生都能有话说,能够写出基本符合要求的作文。但要想切合题意,写得精彩,凸显亮点,获取高分,也很不容易。这就需要考生关注到学科内与学科外、课堂内与课堂外的联系既要有知识的积淀,还要有思维的深刻;既能埋头学书本,又能放眼看天下;既能论得有理,还要显得有趣,避免干巴空洞——这就需要在布局谋篇和语言表达上“做文章”。

【佳作展评】

提升语文素养课堂教学做主

一考生

语文学习是一种终身学习,语文素养的提升也贯穿于每个人的一生。那么,对于中学生来说,提升语文素养的途径是什么?我认为主要是课堂有效教学。課堂教学教什么、提升什么呢?我认为主要是“听说读写”四种语文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首先,“听”这一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贯穿在语文课堂教学的始终。听老师讲解《沁园春·长沙》,我们感受到了伟人的气魄和胸怀;听鲍国安先生朗诵《赤壁赋》,我们感受到了苏轼的豁达和豪迈;听同学们探讨《记念刘和珍君》,我们感受到了青年的热血和执着。聆听老师声情并茂的讲解,欣赏名家感人肺腑的朗诵,我们提高了审美情趣,增长了欣赏水平,语文素养在倾听中慢慢提升。

其次,“说”在语文课堂上呈现的方式多种多样,成为提升语文素养重要的手段,受到了同学们的喜爱。我们原本不善于“说”,正是在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渐渐变得能说会道。在《再别康桥》的朗读中,我们体会到了浓浓的不舍情思;在《中国梦》的演讲中,我们体会到了祖国的繁荣昌盛;在“能否以成败论英雄”的辩论中,我们体会到了哲思的巨大魅力。在说中悟,在悟中提升语文素养。

再次,“读”作为提升语文素养最有效的手段,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比重最大。我们在对《荷塘月色》的品读和鉴赏中,感受语言之美;我们在对《拿来主义》进行品读和领悟中,感受思辨之强;我们在对《宇宙的边疆》的品读和理解中,感受自然之神秘。通过这些优秀篇章的赏读,我们全面提高了理解能力、语言运用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进而提升了语文素养。

最后,“写”是语言表达运用的重要方式,心灵的触动、情感的共鸣、理性的思考都可以在写作中呈现。没有“写”,语文素养就无法从根本上得到提升。我们写作《难忘的瞬间》,表达生活的感动;我们写作《霜叶红于二月花》,描绘自然的美景;我们写作《我心中的孔子》,赞美先贤的智慧。写作完成了语文素养的提升,陶冶了我们的情操。

由此可见,“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的培养最终达到了提升了我们的语文素养;而语文素养的提升,正是通过课堂有效教学来完成的。毋庸置疑,课堂有效教学是提升语文素养最有效的途径。当然,除此之外,课外的大量阅读和社会生活实践也是提升语文素养的辅助手段,不可小觑。

[点评]

本文亮点频出,获得一致好评。首先,文章运用总一分一总式安排结构,起笔开宗明义,亮明观点;主体部分充分展开,纵横剖析,内容丰富,说理透彻;结尾总结全文,重申观点,照应开头,逻辑严密。其次,条分缕析,井然有序。“首先”“其次”“再次”“最后”领起各段,眉清目楚,层次分明。再次,文采斐然,情趣与理趣并融。大量排比句的使用,既有文采,又有气势,既有极强的可读性和感召力。

语文素养“三步走”

一考生

语文素养真奇妙,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却是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象征,也是一个人语文能力和水平的综合体现。当代中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语文素养的高低,对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那么,对于广大中学生来说,如何才能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呢?我们可以通过“三步走”的途径,即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来实现这一目标。

第一步,通过课堂有效教学来实现语文素养的提升。我认为,课堂教学是两个方面的因素在起作用:一是老师的教,二是学生的学。教学结合,教学相长,“有效”的课堂教学,可以快速、系统地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例如在学习宋词这些内容时,老师引导我们先学习“豪放派”苏轼和辛弃疾的词,再学习“婉约派”柳永和李清照的词,从而在短时间内,系统地掌握了整个宋代的词貌。特别是老师在课堂上系统地传授一些实用的写作技巧,让我们明白了写作时怎样去立意和扣题,怎样去打造“凤头”,充实“猪肚”,雕琢“豹尾”。一句话,倘若连老师讲授的课内知识都没掌握好,又何谈语文素养呢?

第二步,通过课外大量阅读来实现语文素养的提升。课堂的时间有限,接受的知识也是有限的。而书山迢迢,学海茫茫,我们只有通过课外的大量阅读来实现对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我们学习了《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后,就通过课外的延伸阅读,继续追寻林冲的足迹,一起上梁山,战方腊,体会江湖凶险和侠骨柔情。如果我们没有这样的課外阅读,哪来对“四大名著”的全面、深入了解呢?功夫在课外,只有抓住8小时以外的闲暇时间,多读多看,才能保证语文素养的稳步提升。“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积累到一定“量”的时候,自然就会带来“质”的飞跃。

第三步,通过社会生活实践来实现语文素养的提升。说得好不如做得好,实践相对于听说读写来说,更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体验过程。只有脚踏实地躬身实践,才能让知识转化为能力。历史上著名的“纸上谈兵”的故事,就是因为赵括夸夸其谈,没有在社会生活中去实践,从而夜郎自大,全军覆没,不得不令人扼腕叹息。苏轼诗云:“春江水暖鸭先知。”毛泽东也说:“要想知道梨子的味道,就要亲口尝一尝。”这些至理名言启迪我们:实践是培养能力的有效保证,实践是提升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总之,语文素养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修炼完满的,或许每个人的途径都不尽相同,但“三步走”却是提升语文素养的基本途径。只有“三管齐下”,步步为营,我们的语文素养才能步步提升,日臻完美。

[点评]

这篇文章观点明确,中心突出。其亮点有三:其一,作者开门见山提出论点,然后运用并列式结构布局谋篇,设置三个分论点,全方位、多角度展开论证,形式优美,结构匀整,又不偏不倚紧扣材料,立意精准。其二,完全符合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要求,全文从“我”的角度,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体会,内容饱满,亲切自然,说理透彻,令人信服。其三,素材丰富,有理有趣。文章大量选用课本素材,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名言警句使用恰到好处,增添了文采和说服力。

课堂有效学,语文素养高

一考生

众所周知,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各学科学习的基础,语文的地位举足轻重。那么,怎样才能学好语文呢?大多数人认为,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有三条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但我认为,我的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得益于老师的课堂有效教学。

提升语文素养的第一步是积累扎实的基础知识。一个优秀的教师总是会千方百计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老师们精心准备,倾其所有,像播种机在学生的心田播下知识的种子。在老师默默的耕耘中,我的知识基础打得越来越牢固。记得小学三年级开学的第一周,语文老师就会要求我们尽量把整个生字表给记牢。压力就是动力,本来半年的基础知识,老师仅用一个月就先引导我们“过关斩将”了。随后,我们学习课文,背诵课文,就轻松多了。老师运用“提前读写”教学法,让我们在阅读中积累字词,又带着积累的字词进行新的阅读。就这样,老师把我们领进知识的百花园,我的基础知识日渐增多,为语文素养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老师在课堂有效教学中,不仅让我们夯实了字词句和背诵等基础,还在课堂上巧妙地运用口诀法,轻松解决了我们的学习难题,激发了我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提升了我们的语文素养。比如对唐宋八大家,我们总是记不牢,老师总结口诀说:“唐韩柳,宋三苏,曾巩安石欧阳修”,这样我们就永远不会忘记了。再如讲到《望海潮》杭州“西湖十景”这一课时,老师总结口诀说:“三苏断双柳,花雷平南曲”。这样,我们面对繁杂的“西湖十景”,都能脱口而出:三潭映月、苏堤春晓、断桥残雪、双峰插云、柳浪闻莺、花港观鱼、雷峰夕照、平湖秋月、南屏晚钟、曲院风荷。因为课堂有效教学,语文学习变得轻松、有趣。如今,我们博闻强记,见多识广,这不都是语文综合素养的极佳表现吗?

同时,语文素养的提升,还得益于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对我们健全人格的培养。老师在教学作文课时,经常教诲我们“作文先做人”,文以载道,人品和文品是一脉相承的。在教学《满江红》时,我们的爱国激情在老师那撼人心魄的诵读之中,瞬间爆发出来,就像火山一样,久久荡气回肠,余温不烬。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于语文素养的提升实在是太重要了。特别像我们这样的留守生,爸爸妈妈长年累月不在家,爷爷奶奶又不知道怎么教育我们。我们就像无拘无束疯长的野草,如果没有课堂有效教学这块沃土的滋养,怎么会有绿草如茵的春天啊?所以说,课堂有效学,语文素养高。

[点评]

文章开篇提出问题,引发思考,吸引读者的注意力,然后顺势亮明自己的观点,做到有的放矢。紧接着,作者从夯实基础知识、巧妙运用口诀、培养健全人格诸方面,结合自己活生生的学习生活实例,论述了课堂有效教学对提升语文素养的重要作用,素材真实可信,内容贴近生活,容易激起共鸣,没有丝毫的空洞感和枯燥感。文章善于运用比喻论证,化抽象为具体,形象生动。结尾照应标题,强化观点,完满收束全文。

审题立意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特蕾莎修女在获诺贝尔和平奖时曾说:“我在做每个人都能做到的事,给贫穷、困苦的人一双温暖的手。”她有一次从下水道中救起一个奄奄一息的流浪者。那人不断咒骂着命运给予他的苦难与不公。特蕾莎修女将他带回修道院,亲自给他擦身、喂粥,为他换上干净衣服,然后守在他身边,紧紧握着他的手。几小时之后,流浪者死去了,可他的最后一句话不再是咒骂,而是一句微笑的“谢谢”。

站在特蕾莎修女或流浪者的角度,你对此有什么感想?请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结合生活经历,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

这则材料有两个叙述对象,至少有两个立意角度。题目要求从二者中选择其一,谈谈感想,属于典型的任务驱动型作文。

1.从特蕾莎修女的角度审视:特蕾莎修女为何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正如她自己所言:“我在做每个人都能做到的事,给贫穷、困苦的人一双温暖的手。”她用温暖的手温暖了贫困的人,也温暖了这个世界。对流浪者的悉心照料,就是最好的注脚。材料通过一系列的细节,用特写镜头展现特蕾莎修女的一片爱心,当然,这只是一个缩影,这样的场景何止千万?从特蕾莎修女的言谈举止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大大的“爱”!正是这种人间大爱,使特蕾莎修女获得诺奖的殊荣,也挽救了无数的贫困者,让他们看到了光明,改变了对世界的看法。由此可以有以下立意:①关爱的力量。多一分关爱,就少一分痛苦,少一分咒骂,少一分失望。如果人人都能献出一分爱,这个世界就变成美好的人间。②勿以善小而不为。一颗微不足道的善心,一次不经意的出手相助,可能会温暖一颗冰冷的心,拯救一个绝望的人。可以说,小小的举动,大大的善举。③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特蕾莎修女用真诚打动了流浪者,感化了流浪者,让他忘却痛苦,摒弃诅咒,带着微笑离开了这个人世。流浪者的转变,靠的是特蕾莎修女真诚的帮助,无私的关爱。

2.从流浪者的角度审视:流浪者先是内心装满苦难,咒骂命运对他的不公;后来得到特蕾莎修女的精心照料,虽然他最终死去了,可他是带着微笑的“谢谢”而去的。由此可以有以下立意:①学会感恩。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虽然流浪者回馈的只是一声“谢谢”,但他心灵得到了洗礼,懂得了感恩,实属不易。②以积极的心态寻找光明。世界之大,不可避免会有阴暗面,但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要用心发现美,讴歌美,传递美——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

上一篇:浅谈工程项目保险索赔下一篇:述职述廉述述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