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风采的作文

2024-06-25

写风采的作文(共9篇)

篇1:写风采的作文

记得有一次,我去看望和蔼可亲的姥姥,那时我还很小,姥姥见了我,不停夸赞我长大准能当个官儿什么的,小伙子变成了帅哥,大家也都说我长得帅,因此,我才有了这个可爱而好听的小名——大俊。

大家一定会认为男生长得帅就是帅哥,女生长得漂亮就是美女,非也,非也。那么我就把我的帅来一次自我展示吧!

我是学校的值周生,也颇有些小名气。戴上值周牌,站在岗位上,好神气!那些小弟弟、小妹妹见到认真威严的我,真是仰慕极了。就连那些高年级同学对我也钦敬万分,我就是同学们的榜样,一到我这儿,跑跳的,乖顺了;越格的,规矩了;疯闹的,安静了……让我变得威风八面。

既是大队委,那么学习肯定不赖,你猜对了。在英语班,我是小博士,英语说的非常流利,不是“相当”流利,简直是出口成章。甭说听、读、写,更是小菜一碟。在作文班,阅读分析能力相当强,奥运征文大赛还得过奖,而且是一等奖;朗诵比赛也不含糊,不是我吹,老师都夸我,真是赞不绝口。

在家中,我是有孝心的好儿子,每天都逗我爱生气的妈妈笑。帮妈妈做家务,是我的任务;替爸爸倒垃圾,是我的“职业”。

现在你们也知道帅哥为什么被称为“帅哥”了吧。作文老师曾经说过,“帅不帅,不在外,而在于内在的学识与修养。”正如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说:“一个人不是因为美丽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

怎么样,想和我这个帅气而又阳光的男孩成为朋友吗?心动不如行动,那就快来吧!

篇2:写风采的作文

糖画,原本是广西的特色,但现在这门手艺几乎消失了,现在只有一些老年人依然传承着这门手艺。有一次,在公园的门口发现了一位糖画艺人在制作糖画,前面站满了孩子,有的孩子吮着手指,有的瞪大了眼睛,张大了嘴,有的则是垂涎三尺。之间糖画艺人拿出了一口铜锅,放入了清水和白砂糖,慢慢细细地搅拌着,若说是搅拌,更不如说是抚摸,用勺子抚摸着锅内的糖。不久,在锅中产生了一个又一个的`大泡泡,微黄的泡泡热的孩子们拍手欢呼。之后,锅内的糖微微发黄了,而且也越来越黏稠了,糖浆也就做好了。然后准备了一块光滑的大理石板,刷上一层薄油,可以开吃作画了。“爷爷,我要一只兔子”“我要一条龙,””好,好,一个一个来,不着急!”年迈的老人笑着答道。眼睛笑得眯成一条缝。开始画时,用一个小圆勺舀起铜桶中的糖稀,挥洒在光洁的大理石板上,时提、时顿、时放、时收。快的几乎看不到他的作画过程。花鸟鱼虫十二生肖他可以说来就来。

不久,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动物、植物出现了。孩子们得到了自己喜欢的糖画,开心地笑了。

篇3:写风采的作文

古今中外, 画马者不乏高手, 他们是横亘在后辈画马者面前的一座座高山, 很难超越。画马大师徐悲鸿, 作为一个典范、一个极致, 更是一座画马的珠穆朗玛峰, 是中国人的骄傲。

杨书华心崇悲鸿大师, 挖掘和承传古今中外画马艺术大师的精髓, 抓住水墨画的“线之灵性、水之诗性、墨之梦性”, 融入自己的感情、生活、意境和哲理, 尽情描绘着心中崇尚的马的灵动、诗意和梦幻。

为了画马, 杨书华曾三下天山牧场, 五赴内蒙古草原, 画了数以万计张速写。他画的水墨骏马, 不求写实, 但求神似。其马振鬃狂奔, 迎风长嘶, 意气风发, 神采飞扬, 处处蕴藏着一种探索征服、果敢创新的内质, 喷发着强烈的阳刚之气。神骏者乃神情张逸也, 讲的是精神状态, 像书法中的狂草, 飘洒着生命的灵动;像天空中的云雾, 奔腾着雷霆万钧。他画的马特有的泛蓝的目光及红润的唇, 尤为点睛之笔, 不仅使其画面色彩更加丰富, 而且增加了马的精、气、神!同时, 他画的马没有确切面目, 只有清晰轮廓, 骨骼、肌肉在纸面上忽闪着健康的光泽, 于是空气中似也飞舞流动着一股活跃的气息。

徐悲鸿的夫人廖静文女士曾经赞扬杨书华画的骏马极具“浩然之气、阳刚之美”。

画如其人, 其人作画, 斯若做人。有人说, 杨书华就是一匹不知疲倦的老马。十多年前, 他为自己制定了一个目标:走100座城市、100个乡村、100座军营、100所学校, 向各地捐赠1 000幅自己的书画作品。时至今日, 目标已经全部实现, 但他还在继续努力, 续写他的龙马精神。

篇4:让作文展示个性的风采

一、观察生活世界

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作文原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息。”《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写作也有这样的表述:“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这里其实已经表明:要写出个性化的作文,应该有丰富的生活体验,多角度的观察能力作为前提。具备敏锐、深刻的观察能力的人,才能对事物看得全面、精确,才能更好的抓住事物的特征和本质。

学生作文时无话可写、言之无物、空洞乏味、个性缺失的毛病,很重要的一点在于他们的观察能力较弱甚至没有,对自己熟悉的生活不重视,对生活的体验程度肤浅,对生活中的细节缺乏关注。古人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经验,这里的“行万里路”其实就是通过游历来观察世态人情、人间悲喜。苏辙曾在《上枢密韩太尉书》中评论司马迁:“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虽说是在评论司马迁文章之气,但“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豪俊交游”是新鲜有滋味的生活,也是其观察的重要内容。而今“行万里路”对学生来说可能不容易做到,但如果学生对家人的故事、校园的文化、社会的风采能够细心的观察,就已经在为作文甚至人生搜集素材和积累经验了。只有懂得观察同作文的联系,认识到观察生活的重要性,才能成为有心人,随时随地捕捉到“貌不惊人”却又“异彩闪耀”的生活素材,才能真正完成个性写作的第一前提。有学生在作文中写了这么一段话:

如梦江南(节选) 王琦

两三位游人匆匆而过,那把雨伞却依旧缓缓而移,木制的伞柄,绣花的雨布。那绣花应是最巧的花了,仿佛让人看到那双纤纤玉手正在一针一线地比划着、飞舞着,绣女脸上泛起了红晕,汗密密的渗在发问,一件精美的刺绣又完成了,不知会引起多少赞叹。那位女子的步伐细碎而轻盈,宛如走在云端,如此精致的鞋子,现如今很难买到了,那衣服也是量身订做的,飘逸的神韵是如此动人。女子如云的黑发盘在脑后,簪子发散着幽幽的光亮,明亮的眸子宁静深远,宛如无波的湖面,女子是祥和的,就像这江南的雨;女子的笑容是荡漾的,一笑仿佛鲜花在瞬间开放。似乎平和与宁静是江南女子的特征,也似乎只有这特征才配得上这如梦的江南,女子和江南一样,都是一个美梦。

这篇文章不得不说观察得非常细致,江南女子的一针一线,一颦一笑跃然纸上,令人心动。虽说是高中生,但能作这样观察的还在少数,因此这样的文章我觉得应该大加提倡。如果学生都能将目光放开,变无意观察为有意观察,主动去搜寻精彩的瞬间、生活的色调、生命的意义、社会的变革,那么还怕无米下锅、无物入文吗?教师一方面要让学生自己去观察,从小事入手,从细节出发,如成长的烦恼、同学的情谊、成败的体验、集体的力量等;另一方面还可引导学生去关注并思考一些更有深度的问题,比如素质教育、农民负担、腐败现象、升学压力、就业难题、庸俗文化泛滥、贫富差距加大、精神家园丧失……这些我们天天看到、听到和感受到的活生生的现实,为什么不能进入学生的视野,进入语文教学课堂,反映在学生的笔下,让他们自由发表自己的观察结果和思考结论呢?

二、阅读丰富心灵

人类获得知识的来源一是生活一是书本。如果说观察生活是当下,是亲身参与或体验,带有一定的局限,而阅读书本则无比自由,打破时空,超越自身。一个人的写作素养不是凭空养成的,而是在静静的广泛的阅读中不知不觉形成。古语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腹有诗书气自华”。只有在大量阅读并吸收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写出好文章。读书讲究博览,这早已成为定论。虽然精读和背诵很有益处,但如果没有“读万卷书”作为依托,精读和背诵必然也会受到很大限制。即使像王勃、李白、苏轼这些世所罕见的文学天才,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一定也是在大量阅读经典著作的基础上,结合自己人生的爱恨情仇悲欢离合的感悟,通过对芸芸世界无常命运的超脱,并最终回归到天地自然,才有他们的不朽之作。因此,广泛阅读也是个性化作文的必经之路。

阅读不能局限在课内,而应“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只有依靠大量阅读,没有捷径可走。”《语文课程标准》也十分强调课外阅读,甚至明确规定“课外自读文学名著(五部以上)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英国作家约翰逊说:“为了写作,一个作者的绝大部分时间要花在阅读上,一个人要翻遍半个图书馆才能写成一本书。”我们不要求也不可能要求每个学生都成为作家,但要写出像样的文章,不读书或是少读书是行不通的。

可以说阅读帮助学生丰富生活,开阔视野,积累素材,提升思想。一部凝聚着作者人生经验、心灵感悟的作品,是将他的思想和智慧呈现到读者面前,面对这样的作品,我们只有认真的阅读,才能有所领悟和收获。也只有经过一个认真的心智活动过程,从语言到情节,从结构到人物,从思想到文采,从创意到风格等等彻底弄个明白,才能接近作者的精神世界,思想认识才能逐步提高,语言功底才能日渐深厚。书读得多,读得深,读得透,在写作上才能有好的思想,好的内容,好的语言。有学生在读了《西游记》之后说:“《西游记》中的三个徒弟,在我看来,是玄奘精神的三个侧面:悟空——开路者的勇敢;八戒——行路者的坚持;沙僧——寂寞者的隐忍。”“没有诱惑无法显示出坚持的可贵,没有犹豫无法彰显出坚持的艰难,西行的八戒,虽动摇的最多,却也坚持到了最后。”(郝晓光)读了《呐喊》后有学生说:“‘呐喊’这两个字,并非只是振臂高呼而己,也包括了喊过之后对于国人的麻木而感到悲哀的意味。因为,‘呐喊’还可以这样理解‘口内口咸’,也就是喊完之后痛哭流涕而至嘴中感到苦涩的咸味。”(沈霖超)读了韩寒的小说后有学生说:“读着读着,我们开始有一种要学习并超越他的冲动——我们,是否也该像韩寒一样,用文字,用思想,对这个世界咆哮——用我们最有力的声音。”(张亚琴)阅读让学生有这样的领悟和智慧,能展示出如此的个性,算是有功了。当然广泛的阅读还应该包括从网络、影视、报刊等各种媒体和社会生活中获得力量和智慧。如果人长期进食少,定会导致营养不良影响健康;如果学生长期不读书,必然也无法获得作文的营养,更不用说个性作文了。

除了广泛阅读,我们觉得还应该让读书成为学生和观察一样的自己的日常习惯甚至嗜好。鲁迅曾说有两种读书,一是职业的,一是嗜好的。前者“大概是勉勉强强的”,“带着痛苦的”。而嗜好读书就全然不同,他做了个精彩的比喻,“就如打牌,天天打,夜夜打,有时被公安局捉去了,放出来之后还是打”,“真打牌的人的目的并不在赢钱”,而是“妙在一张一张的摸起来,永远变化无穷”,同样,嗜书者“在每一页里,都得着深厚的趣味。”一个在每一页都能获得趣味的嗜书的学生在自己写作时会觉得言之无物,缺乏个性吗?

三、学会独立思考

观察是发现生活,阅读是积累知识,思考则是对生活体验和知识素养的深化。如果说观察还只是停在现象的表面,阅读也只是在学习他人的思想,可能会被他人思想淹没的话,思考则是保持自身独立人格重要条件。20世纪90年代以来,不少国家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写作是思想者和学习者双重参与的过程。而现今学生作文中有些看似自己的观点,实则人人皆知的道理,原因正是缺少独立思考,缺少自己的思想,不思考或是少思考浅思考是没有成效的。

个性化写作最主要的是“独具慧眼”。个性化写作就是要促使学生成为一个自主独立的思想者。思想是立文的根本,也是立人的根本。有思想的作文才有内容,有深度,有个性。思想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作文的质量,因此,提升思想是提高作文质量的重要途径,主要应在思想的灵活性、独特性、深刻性、严谨性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训练。思想的灵活性就是要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同一个事物或问题,古人所说的“一树梅花万首诗”就是这个意思。如作文题“窗外”,可以对“窗”进行灵活性处理,发散性思考,常见的有教室或房间窗户,其他特殊的可以是汽车窗、火车窗、飞机窗甚至潜艇窗,或是心窗,天窗,铁窗,防盗窗,鸟窗,windows视窗甚至UFO的窗子……这样思路就可以很开阔了。思想的独特性要求丢掉常规,超脱普通。如在上文所提到的“窗”的选择上若是写铁窗,就可以细致描绘一个囚犯的心理;若是写UFO的窗子,就可以虚构一个科幻故事。这都是较为独特新颖的构思。思想的深刻性是指思考问题的深入,抓住规律和本质。还是拿上文的“窗外”来举例,有学生写了司马迁和李陵两人都被关在铁窗里的各自心理活动,互为补充,这就比只写铁窗中的司马迁来得更为深刻,更有感染力。思想的严谨性是说思考符合规律,概念明确,判断恰当,结构严谨等,此方面的道理较明白,不再赘述。

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已经发现不少学生对当前的教育体制、素质教育、男女关系之类敏感的话题发表的看法较有思想,甚至有些能对历史的沿革、文化的继承能发表独到的见解,对生命的体验、人生的感悟也能有深入的剖析。如有学生在作文中这样评述:“精卫是只傻鸟,它不晓得填了东海,水便流到别处,又是一片海。可是我还是想见到流水改道,东海挪位。”“我不将苦难当作高贵来看。高贵的,到底是忍受它们的人。”(陈恺)有学生对张铁林、斯琴高娃等明星改变国籍发表自己看法:我爱中国,那是一种对母亲般的爱;我也向往美国,那只是一种好奇的想法。不管我身在何处,都永远是堂堂的中国人。(陆芳勤)有学生对淤泥也发表感叹,写出它的独特:“藏身于深处/不见天日/相貌虽丑陋/不知其奉献何其大/践踏于人群/不闻赞美/身影虽渺小/不知其美丽环于身”。(顾倩莹)还有学生对影子也进行思考,写出它的美丽:“影子常把发霉的记忆底片拿到阳光下晒干,不奢求一影成三,只是想建立属于自己的阳光地带。”“它爱阳光却从不会正视阳光,默默地,等下一个晴天。影子是最靠近路的,所有的血迹斑斑,坎坎坷坷,它总是悄悄地铺平。”(吴雨靖)思想的光芒得以闪现。

四、表达自我真情

具有个性的人,必然是独立自主,独立思考的人,个性作文也就是“有我”和“着我色彩”的作文,表现“我”的个性倾向、个性特征和个性心理状态,写“我”的喜怒哀乐,抒“我”的爱恨情仇。以“我”为本,尊重自己的主观意愿;以“真”立言,听从自己的心灵话语。

冰心曾说过:“真的文学,是心里有什么,笔下写什么。”叶圣陶也说:“作文要说真话,说实在的话,说自己的话。”陈日亮在评论王立根的《作文智慧》这本书时指出:“所谓作文智慧,智性慧心首先必须出自本性和真心,否则就会落入耍笔墨,逞巧慧。这弄得好也可能博得几分彩,但弄不好的肯定是大多数。”有一次布置了一篇“又是春天”的作文,按说春天给人的是百花盛开,温暖和煦的美好形象,当然也有学生写春天黛玉葬花的情节或是其他悲剧故事,这已经是突破常规了,但有一位平时作文很一般的学生却别具匠心,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说春天是怎样的天气变化大、易生病菌而让自己不断感冒,深受其害,以致于现在一到春天就心惊胆战的事情,真是让人耳目一新。因为是亲身经历,而且写出了自己独特的体验,文章显得与众不同,个性鲜明。

作文应该将矫情和伪饰过滤掉,将真情和实意保留。教师应创造条件让学生有自我表达机会,我们发现学生在网络上灌水、写日记、给同学写信或者在同学毕业册上留言等等,常常比交给教师的作文精彩得多,有个性得多,因为此时他们无须承载什么健康的思想、高尚的主题这些内容,而是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在自由的状态中,学生更愿意写出真实的“我”。班上有一女学生很有个性,非常喜欢篮球,对篮球比赛和一些运动员的情况了如指掌,在随笔中有很多篇都在写篮球。学了《鸿门宴》之后竟然将项羽和科比进行比较,称赞其都是孤胆英雄,但科比似乎比项羽多一些团队精神,因为科比助攻的数据也非常可观。应该说这样的比较似乎比较牵强,但不得不说是写出了自己的心得。在此后又用诗词的形式对NBA巨星乔丹进行评论,《永遇乐 乔丹怀古》:“花甲篮坛,英雄无觅,芝加哥处。叱咤赛场,光辉已被,岁月冰封去。斜阳脉脉,公牛犹存,昔时乔神曾驻。想当年,闪转腾挪,赢得荣誉无数。几多春秋,王者归来,演绎空中漫步。急流勇退,群雄四起,王朝已落幕。可堪回首,后生可畏,风采今日不复。凭谁问,乔丹老矣,尚能饭否?”(陈瑛)这样的球迷是极具个性魅力的,这样的文章也是带着自身特色的。像这种真实的“我”、个性的“我”的出现是多么令人欣喜。

五、养成创新意识

敏锐的观察、广泛的阅读、深刻的思考、鲜明的自我已经将个性支撑起来,如再辅之以新颖的形式,则会使文章更能吸引人打动人。作文中的创新主要是从立意、选材、构思、结构、文体等方面来考虑,具体来说可以有以下几个方面:标题应抢眼,讲究美感别致;开头应新颖,讲究先声夺人;结构应清晰,讲究整齐严谨;结尾应点睛,讲究余味无穷;语言应精炼,讲究生动传神;形式应脱俗,讲究耳目一新等。

写作是充满创新性的心智活动,是个体单位的脑力劳动,只能依循个人总体思维意识去活动,去创造。“一切文章写作的天性就是独创和出新。它是既不能踩着别人脚印走,也不能踩着自己脚印走的。这样,它就必须是反模仿,反模式,反复制的;它也不能进行‘标准化、流水线、成批量’的现代化工业生产!”但如果带着创新意识去仿有时也能收到奇效,在一次学校组织的春游后,有学生竟然仿照《腾王阁序》写了篇《游春赋》:“吴中宝地,锦绣故园。岁和气清,春风拂游人之面;落英缤纷,彩蝶舞碧泽之畔。会此时也,徜徉于虞山之间,泛舟于尚湖之上,亦以快哉!我辈同游,共享青春之甘美;携手放歌,同唱造化之浩大。白衣青衫,同学少年,纵扁舟而临水色,驭彩骏而撷幽兰。观大泽之阔则慕沧海之广,赏白鹭之秀则思鸾凤之艳。姜尚何人,且吟愿者上钩;一杆直线,钓得八百周室。观之青史,英雄几人;少年得志,必在今朝。愿同游诸君,乘风破浪,直挂云帆,驾骐骥,御长风,览尽长安之花,位列凌烟之阁,此人生之乐也。”(于阳)这样的文章虽是模仿,但比起众多流水账式的游记不知要精彩多少,创新的意识不容抹杀。

在后来的一次作文训练中,让学生写一个自己熟悉的人,虽说是老生常谈,但要求写出个性,写出创意。有一位同学来了个自传,也非常精彩,不妨一看:

春辉自传 钮春辉

春辉余者,年十九,铜罗人也,生于乡闾。辉少笃学,以勤勉闻于乡,或曰:“此子当可待成器也!”

辉性温文冲淡,不露喜怒,故与人交,鲜有不和者。然修竹纤绵,终不低头,柔铁绕指,仍存刚性,辉亦决不可轻侮,尝有市井少年唬之曰:“钱来,不则吾将殴汝。”辉奋起而击,终慑退之。

辉嗜书。常语曰:饭可一日不食,书不可一日不看。最爱武侠、玄幻,读之尝废寝忘食,得凤歌之大作《昆仑》,引为至宝,通宵达旦而拜读之。故时人谓之“书痴”、“书狂”。为书痴狂,幸何如哉!与辉交且善者,皆书中蛀虫,相与评论江湖,纵谈古今,岂非人生一大快事哉?

辉为人狂狷不羁,常因不修边幅,为同窗长辈所笑,而自曰魏晋遗风。自辉任一班班长来,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清静无为,殊无建树,在其位而不谋其政,实为渎职。然辉以一人之力,独当一班搬水之重任,风雨无阻,寒暑不断,一日不敢有懈怠,谨以此略表歉疚。

辉所学甚为驳杂。善好古文,唐诗宋词略有涉猎,二十五史亦浅读之。辉之读书,只观大略,不求甚解,故虽有广见而无辟论。然终探骊者众,得珠者一二,此亦不为憾事也!

及辉长,勤奋无少加,然则于学业进境日少,颇有江郎才尽之叹。古语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此非天意哉?然则阿Q之崇高精神不可不扬之,常以“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大器晚成”等语自勉……

这样的文章其实已经具备了细心观察、广泛阅读、深入思考、书写自我的基本特点,并能够求新求变,展现出了较高的写作能力和独特的写作个性,是值得肯定的。如果学生在碰到任何一个题目时都能有一种创新意识、个性理念,那么该会有多少让人惊喜的作文出现啊。

篇5:写风采的作文

早上一到校,我就发现同学们一点儿也不开心,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老师又发布了一条新规定:在下去之后,不能玩棋之类的游戏,更不能吃东西,因为那属于偷吃。只能看比赛或者看书。同学样都十分失望,一个个耷拉下了脑袋。幸亏茅老师又补了一句:不想去操场的同学可以不下去,可以留在教室里自己看书或者做作业。听到这句话,同学们的眼睛又亮了:只要老师不在,我们就可以尽情地玩了,不用管老师“只能看书和写作业”的规定了。

于是教室里有近一半的同学留了下来,等茅老师一离开,教室里马上一片欢声笑语:有些女同学聚在一起聊天,不时传来一阵阵的笑声;有胆子大的,索性拿出自己偷偷带来的零食,啃得不亦乐乎,还不时地递给同学们一起“犯罪”;男生们有的在下疯狂飞行棋,有的在大声喧哗,有的在斗玩具。正在这时,“灾难”来临了——茅老师到教室里来看一看同学们都在做什么。于是,刚才还闹腾的教室马上安静了下来,静得连有些同学粗重的呼吸声都听得到。同学们玩具啊棋啊都被没收了。茅老师还坐在了讲台上并严厉训斥了我们,以防我们再次违反规定。所以,整个比赛中,我们只好一直看书,就这样度过了一个无聊的运动会。

篇6:用细腻笔墨状写万物风采

【技巧导航】

说起“状物”,你或许有些陌生;换种说法,讲的其实就是“描写事物”。无论是花草树木之类的植物,虫鱼鸟兽之类的动物,或是泥石古迹之类的静物,都是此类文章的写作对象。写作此类文章,方法挺重要。下面这两招,不失为出彩的高招。

一、巧选对象,在立意与内容上求新颖。描写事物的目的,往往是为了赞美其某种精神与品质。如写松树,是因为钦佩其“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强;描写荷花,是因为欣赏其“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写作对象的这些精神内涵,便是文章的立意方向。到底写哪些事物呢?这也是一门不小的学问。你可以描写默默奉献的电灯,也可以描写娇艳多姿的牡丹。相比之下,选择后者却容易写得诗意盎然。同样写牡丹,大家满足于赞美其雍容华贵之时,你若能感悟到其“不苟且不俯就不妥协不媚俗”的品质与个性,立意自然又会显得新颖脱俗。在一次课堂作文时,老师让同学们以“心目中最美的树”为话题写作,有篇《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的作文,在切入角度上便颇有几分不同:

别的树木容易招虫。从同一棵石榴树上,可以捉到三四种不同的虫子。它们还要养儿育女,繁衍后代,子子孙孙都寄生在树上。而樟树本身却有一种香气,而且这种香气能永久保持。即使当它枝枯叶落的时候,当它已经作为木料制作成家具的时候,它的香气仍然不变。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虫类就怕它一天。樟树的高贵之处就在这里。人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前来瞻仰宋庆龄的故居,也总爱在这两棵樟树前留个影,作为永久的纪念。

樟树的外在形象及木质抗虫的特点,大概都是差不多的,但当作者将笔墨落到“宋庆龄故居”这一独特环境时,意义便非同寻常了。文章以树喻人,借此表达对宋庆龄崇高人格与高贵品质的赞美,真是妙不可言。

二、细腻描写,在语言与情感上求美化。唯有让所状之物神形兼备,文章才会美不胜收。因此,行文时不仅要有形与色的刻画,还要有动与静的交融;不仅要有泼墨如云的直接描写,还得学会巧妙表达,学会综合运用比喻、拟人等各种表达手法。做到了形似,写作对象才会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在此基础上,再融入自己的经历与看法,文章才会收到情景交融、借物传情的效果。2014年全国中学生获奖作文《梅花赞》里的这段文字,便是成功的典范:

粉红色的梅花似一片红霞,黄色的梅花似一轮金黄的明月。有的含苞待放,像一个个羞滴滴的小姑娘,迟迟不肯露面;有的半闭半开,好像矜持的少女,露出半边脸来;有的害羞地低着头,又像是做错了事不敢承认的小孩子。它们傲然地挺立在风雪之中,在春寒料峭的初春怒放着,我们怎能忘记他们在风雨中坚强不屈、顽强拼搏的美好形象呢?

这段文字,有三大突出亮点。一是描写细腻,无论是梅花诱人的颜色,还是不同的形状,均形象逼真。二是语言精美,描写其颜色时,比喻为“一轮金黄的明月”;描写其形状时,则运用了大量的拟人句;三是情感充沛,透过字里行间,我们不仅看到了作者对梅花极致的喜爱,还感受到了其希望像梅花一样“顽强拼搏”的美好情怀。

【名家引路】

永恒与瞬息的舞蹈

张抗抗

昙花入室,大概是下午6点左右。它就放在房间中央的茶几上,我每隔几分钟便回头望它一眼,每次看它,我都觉得那个花苞似乎正在一点点膨胀起来,原先绷紧的外层苞衣变得柔和而润泽,像一位初登舞台的少女,正在缓缓地抖开她的裙衫。昙花是真的要开了么?也许那只是一种期待和错觉,但我又分明听见了从花苞深处传来的极轻微又极空灵的?O?@声,像一场盛会前柔曼的前奏曲,弥漫在黄昏的空气里。

天色一点点暗下来。那一支鹅黄色的花苞渐渐变得明亮,是那种晶莹而透明的白色。白色越来越厚,像一片雨后的浓云,在眼前伫立不去。晚7点多钟的时候,它忽然颤栗了一下,颤栗得那么强烈,以至于整盆花树都震动起来。就在那个瞬间里,闭合的花区无声地裂开了一个圆形的缺口,喷吐出一股浓郁的香气,四散溅溢。它的花蕊是金黄色的,沾满了细密的颗粒,每一粒花粉都在传递着温馨呢喃的低语。那橄榄形的花苞渐渐变得蓬松而圆融,原先紧紧裹挟着花瓣的丝丝淡黄色的针状须茎,如同刺猬的毛发一根根耸立起来,然后慢慢向后仰去。在昙花整个开启的过程中,它们就像一把白色小伞的一根根精巧刚劲的伞骨,用尽了千百个日夜积蓄的气力,牵引着,支撑着那把小伞渐渐地舒张开来……(昙花的开放虽然只是短短一瞬间,但由于有如此细腻深入的描写,有比喻、拟人等手法的巧妙运用,于是这一瞬间也就变得震撼人心了。)

现在它终于完完全全绽开了。像一朵硕大的舌状白菊,又像一朵冰清玉洁的雪莲,不,应该说它更像一位美妙绝伦的白衣少女,赤着脚从云中翩然而至。从音乐奏响的那一刻起,她便欣喜地抖开了素洁的衣裙,开始那一场舒缓而优雅的舞蹈。她知道这是自己一生中惟一的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公开演出,自然之神给予她的时间太少,她的公演必须在严格的时限中一次完成,她没有机会失误,更不允许失败。于是她虽初次登台,却是每一个动作都娴熟完美,昙花于千年岁月中修炼的道行,已给她注入了一个优秀舞者的遗传基因。然而由于生命之短促,使得她婀娜轻柔的舞姿带有一种动人心魄的凄美。花瓣背后那金色的须毛,像华丽的流苏一般,从她白色的裙边四周纷纷垂落下来……

这一场动人心弦的舞蹈,持续了将近两个多小时。她一边舞着,一边将自己身体内多年存储的精华,慷慨地挥洒,耗散殆尽,就像是一位从容不迫地走向刑场的侠女。我没有想到,昙花一现,竟然也是如此辉煌!(对昙花的这种不同于常人的感叹,实际上是作者对生活的另一种深情解读。正是这种独特的思考,让文章的主题变得深刻而格外美好。)

(节选自作者著作《天然夏威夷》,略有删改)

【点评】

昙花无声无息地蛰伏,只为掩藏其生命的奥妙;昙花倾尽全力地绽放,只为揭开其生命的神奇。它努力地释放香味,像是要将它一辈子的香味都散发出来;它撑开裹在身上的花瓣,如同一位身着纯白色衣裙的仙女。是啊,如果死亡不可抗拒,为什么不能让死亡变得美丽?如果死亡不可避免,为什么不能让死亡变得神圣?作家用细腻描写抒发独特的感悟,让我们领悟到昙花一现的超凡脱俗以及那凄美生命的辉煌。如此行文,真是美得令人惊叹。

【佳作示例】

那些会飞的花儿

鲁传清

听说每一只蝴蝶,都是一朵花的轮回;听说每一只蝴蝶,都会在秋夜悄然睡去;听说每一只蝴蝶,都有一个美丽古老的故事。(排比开篇,语言精美,下笔引人。)

在春日的阳光里,看着烂漫的花丛里蹁跹起舞的蝴蝶,我的心总会随之起舞。菜园里,成群的蝴蝶像是从空中撒下来的五彩纸片似的,随风而来,又随风而去。花丛中,有几只带着紫色斑点的大蝴蝶,一会儿翩翩飞在空中,一会儿又竖起双翅落在花上,简直分不清是蝴蝶变成了花朵缀在枝头,还是花朵生出翅膀飞了起来。成群的蝶儿时聚时散,多彩的翅膀在阳光映照下仿佛成了极美的绸缎。(精美的比喻,将蝴蝶飞舞时如花的场景展示得淋漓尽致。)

蝴蝶两片薄纱般的翅膀,那样安然地闪动。这种让人数得清次数的飞翔,或许不能算做飞翔,只是一种悠然享受生活的慢舞。这种扇动频率,刚好够人们眼睛的欣赏,让人在匆忙之余定格在永恒的美丽瞬间。记得一位诗人说过这样的话,“每一只蝴蝶,都是一封没有打开的信笺”。她将大自然的美丽,写成信件,带到天涯海角,等待一个有心人在某一天的清晨或傍晚,去打开她的信件,去读懂它的美丽!(在描写蝴蝶的同时,引出自己对生活与自然的感悟,大大拓展了文章的内涵。)

在我眼里,每一只蝴蝶都有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看着两只蝴蝶飞舞,我有时会想,这是不是祝英台和梁山伯呢?他们在花前月下,双双起舞,慢慢向世人倾诉他们流传了千年之久的爱情故事。或许也会想起《红岩》中小萝卜头放蝴蝶的情景。小萝卜头把一只蝴蝶从火柴盒中放出,嘴中喃喃地说“飞吧飞吧”,那渴望自由的情感溢于言表,让人读来不禁潸然泪下。是呀,高墙电网可以禁锢他幼小的身体,却禁锢不了他向往自由的心。(将眼前之蝶与历史人物融合,内涵顿时变得极为丰富。)

快看,如花儿一般的蝴蝶,正带着它满腔的希望向我们飞来……

【点评】

篇7:别样的风采作文

眉梢飞扬,掩不住眼中的喜悦;唇角带笑,勾勒出自信的模样。灵动的身影在球场上奔跑,优雅的背影在宣纸上挥毫泼墨。在这个社团中,每个人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天地。

行走在林荫下,阳光投下树叶斑驳的.剪影。坐在球场附近的台阶上,看着那火花四溅的激烈赛场,一抹熟悉的身影在人群中格外显眼,是同桌。

他个子不高,甚至有些矮,身材并不苗条,略微有些胖。他略显笨拙的在球场中跑动,虽然一个球没抢到,但他依旧努力的帮助队友。他也许并不适合打篮球,但他依旧在球场中奔跑。他几次摔倒在地,每次都努力地站起来,胖嘟嘟的脸上满是汗水与泥印。

中场休息时,我去问他:“你为什么要来篮球社?你可不是打篮球的料子!”

“这是我的一个梦,尽管我的技术并不出众,”他的眼神中写满了坚定。“但是只要能在球场上奔跑,我就觉得满足!”说到这,他满足的笑笑。“总有一天我会成为球场中最耀眼的那一个!他握紧拳头,立誓一般的说到。

休息时间结束了。他又回到了藏着他梦想的球场,看着那个依旧笨拙的身影,我感慨万千!

在二楼的走廊上,我嗅道一股墨香。顺着味道寻去,来到书法室。与球场的火热不同,这里安静的只听见毛笔在纸上摩挲的声音。整个教室都萦绕着墨香,醉人心神。

篇8:让作文亮出风采

一、阅读为本,实现素养积累

阅读是架起由模仿到创作的桥梁,是构建作文与生活的媒介,是让作文亮起来的有力依托。作文所需要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阅读。教师借助课本,通过典型课文或片段讲解,不仅是让学生了解文章内容的真实性以及表达的准确性,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方法。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紧密结合起来,目的是使阅读中获得的知识,在写作上得到运用,让学生尽量把教材上的知识转化成自己的知识,即,学以致用,它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一种体现。

例如,学过《社戏》一文后,以“童年”为话题进行作文,很多学生无形中就模仿了《社戏》的写作风格,学着用质朴的语言表现童年的天真烂漫,纯真无私。解除强加给学生的作文“指导”章法,让他们放开手脚去写愿意写的事。以“我”为先,使他们的笔端流泻出活泼的个性,即“向生活靠拢”,引导学生崇尚真实,大胆地展现自我。初中学生正处于主体意识觉醒的阶段,引导他们写出个性,写出亮丽的风采。

二、创设情境,激发写作需求

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好动好说,表现欲强、形象思维强等特点,开展一系列教学活动。在活动中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为写作积累素材。例如,根据班级发展情况、学生心理特点,开展“男生、女生”,“自尊、自卑”、“批评与自我批评”、“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等讨论辩论活动。把做人与作文紧紧联系,让学生写生活、写自己,在作文中审视自己的做人,在做人中悟出怎样作文,真正达到“文者气之所形”。学生通过对人生的思考,在作文中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作文自然“言之有物”。在教学中不仅要创设写作情境,更要善于捕捉写作契机,把同学关心的事,大到国家社会、小到班级同学作为写作的源泉,为作文增加素材,增加亮丽的色彩。

三、引导方法,增加知识容量

为了开阔学生视野,扩大知识容量,丰富词汇的积累,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采取以下做法:(1)鼓励学生积极借阅图书室的图书进行阅读。(2)利用每周的课外活动时间,安排学生到阅览室进行课外自主阅读。为了避免学生读书的盲目性,使课外阅读能真正落到实处,每次让学生阅读之前,教师应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兴趣爱好让学生选好书,然后再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让他们运用所学的读书方法进行有目的地阅读。(3)让学生每人准备一本“采蜜本”,鼓励学生把课外读物中的好词佳句,精彩片段摘抄下来,也可把对文中主人公的评价及自己读完后的感受写出来,随时翻阅欣赏,细细品味。(4)每月开展一次“读书成果汇报”活动。在活动中把自己的“采蜜本”拿出来相互交流欣赏,激发学生读书兴趣,树立读书信心,享受读书带来的成就与快乐。这样,长期坚持,学生的语言积累丰富了,写起作文来,那些优美词句就如泉水一般涌出,运用自如,得心应手,为文章增添一抹亮色,佳作接连不断涌现。

四、拓展视野, 积累感性体验

叶圣陶先生指出:“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流,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活泼泼地流个不停。”教学中教师要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怀着真挚的感情去观察、体验生活,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尽可能拓展学生的生活空间,接触自然、深入社会、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景物映入学生的脑海。丰富学生的感性体验,丰富感性知识,丰富自己的语言。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广泛接触社会生活,把社会生活引进课堂。让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同时,把自己与当今的世界,自己生活的社会,人民的事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开阔眼界、接触社会、熟悉生活、了解自然、认识新事物、新现象,从而使课堂教学得到升华。同时,把语文教学引向广阔的社会大课堂,从而在社会交际中积累语言,发展思维。实践证明,开展各种课外活动,带领学生走出课堂,通过参观、访问、搞社会调查、接触实际、接触社会、领略祖国大好河山,了解日新月异的社会主义建设,能开拓知识领域、开阔眼界、丰富生活,激发与发展学生的各种兴趣爱好,进一步培养学生写作的动机,使学生有机会把自己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可以更好地掌握课堂内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实现认识上的飞跃。从而提高获得知识、驾驭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和手脑并用的能力,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不断追求新知、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精神。

例如,《那一刻,我做出了无悔的抉择》、《清洁工人的人格魅力》、《关注中国》等优秀佳作,就是在实践中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捕捉镜头,捕捉到当今社会关注的环境问题,触动他们的心弦,引发他们深思,让他们感受到生态环境的不容忽视,让他们从小树立环保意识。从《关注中国》习作中又让我们感受到学生敏锐的观察力,他们关注着祖国的命运,从中透露出他们的拳拳爱国之心,感受到学生们对祖国的热爱,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怀,读来让人感到回味无穷。

五、培养意识,开展作文评议

“议”即交流。组织学生定期开展作文评议课,在评议中,学生的作文水平会得到很大的提高。每周固定一节课作为作文评议课,组织学生自评、他评,教师应担任倾听者的角色,只在学生们“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不能”的时候予以点拨。在评议的过程中,学生对自己和同学作文中的优缺点,能够有较全面的认识,同时,因是经过自己和同学共同努力探索发现的,会倍加珍惜,修正也会更加彻底。在评议中每四人一组,针对作文进行自评、他评,提出优缺点及修正意见或建议,让学生畅所欲言,最后,让每组抽一名学生代表本组进行总结性发言,教师概括总结。经过长期坚持,学生可以做到,对一篇作文能够客观公正地给予评价,能够吸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写作中不再是胡编乱造,虚构素材,在写作中能抓住生活中的点滴小事来写,是真情实感的流露,笔触虽还很稚嫩,但有可取之处,亮丽佳作也不少。

例如,经评议修改后的习作:这种鬼天气活像个大冰窑,再加上濛濛细雨,就显得更冷了。我值勤守在学校大门口, 冷得手指发僵, 两条腿不停地发抖,牙总是喜欢上牙打下牙的。很想时间快点过去,快到关校门时, 来了个初三的同学,个头大大的直向我走来。按学校规定,这时来是不准进学校的, 我应该管还是不管呢?我在发愣时,听见“站住”的一声, 打破了刚才的寂静,我便向两边看谁叫的,我……原来是我,在这时我的心里象有只小鹿在乱撞,我也管不得那么多了,便象大将军审犯人一般,连珠带炮地把他说一通,谁知他理也不理,直向里走。我用双手拦他,他却把我一把推倒在地,我十分气愤,但又害怕他那块头,我真希望有老师在,我一定狠狠地告他。我倒在地上,当时下着细雨,雨水把我的衣服淋湿了,我觉得更冷了……我真希望有人帮我,拦住那人,可是没有,我望着他走远的背影渐渐消失……职和责联系着,我却无法完成这使命,天更明更亮了,我的心里却存留着那高大块头的背影,使我感到害羞和惭愧……

六、评价鼓励,提高写作兴趣

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及时有效的评价不但能巩固所学知识,而且能为学生指明进一步努力的方向。从而激发他们继续学习的欲望,评价学生的作文,首先要肯定优点,其次要指出不足之处,并寄予希望修正。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作出适当的评价,尤其是表扬和鼓励,可增强学生内心的成就感,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所以,首先是对学生作文的每一点进步,或者一篇不太成功的作文中的某一长处常常给予夸奖,在眉批或总批中加以鼓励,在给成绩时,不以一把尺子量全体,而是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进步进行衡量。其次,在批改中善于抓住学生的“点睛”之笔给予肯定,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最后,在批改中针对学生的思想倾向,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从而学会思考,学会表达,学会做人。让作文从遣词造句、布局谋篇到意蕴、立意、主题,真正做到从内到外亮起来。让学生从“怕”写转变为“爱”写。

篇9:在作文中展现学生的个性风采

“八股算是死了,不过,它正如童话里的妖怪,被英雄剁成几块,它老人家整个儿是不活了,那一块一块的却活着,从那妖形妖势上看来,可以证明老妖的不死。”重温周作人的《论八股文》,我惴惴不安地发现这个老妖怪居然还活着。从教十年,我批改过的作文也不少,可是掩卷而思,为什么这些作文千人一面,千篇一律?而张扬个性的好作文简直是凤毛麟角。我的心好沉重啊!

八股的弊端不仅仅是造成文章形式上的千篇一律,更在于它钳制了丰富多元的思想,扼杀了千姿百态的个性,使特立独行的知识分子变得精神妄说猥琐﹑奴性十足。文化的先觉者对它展开了猛烈的批判,称之为“八股妖孽”,然而对它的批判不等于它的死亡。现在它又复活在我们中学语文作文教学中:作文模式、行文思路、思想倾向莫不晃动着八股文的影子。

真正的文章,说到底是生命的表白、激情的飞扬、个性的展现。如冰心之清丽,如张爱玲之苍凉,如鲁迅之深刻犀利。人教版语文教材则强调指出:个性是作文的灵魂,独创是作文的真正价值所在。叶圣陶更是指出,作文原是生活的一部分。从生活的感受中拉出缕缕情思,并让它们去唤起读者共鸣。生活感受是写作的原动力,有了这个动力,你才能体会到提笔作文的欣喜和庄严,才能使写作成为生命的体验和人格的锤炼。可是,现在我们学生的作文不再抒写生命的感悟,而是观点与材料的组接,作文不再洋溢着性灵之美,而成了千人一面的新八股,这是多么令人痛心的局面啊!哪一个语文老师愿意看到这种景象呢?我们在痛心之余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有什么办法可以改变这种局面,还作文以性灵之美呢?

一、培养学生积累提炼素材的能力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对生活中落花流水的欣赏,对社会冷暖温凉的体验,都成了作文素材的来源。我从学生步入初中的第一天起,便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有感情的抒写生活的能力,有了这些感情和体验的积累,写出来的文章就有血有肉。从一根小草被风吹断产生对弱小者的同情,看见一个乞丐就试着编织人家悲惨的命运。由一次批评悟出人生的哲理,由一次考试失利归纳出学习成败的因素,这便是对素材的提炼。善于对生活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学生的作文就进入了新的领域,写出来的便是主题鲜明的文章了。记得在一次劳动之后,我让学生写了一篇关于劳动的作文,有一个学生这样写到:“这次劳动,我与张路两人合挖树坑,他向左挖,我向右挖,这样,我们两人联合挖树坑的速度明显要比其他单干的同学快的多。由此,我感受到合作的乐趣,也领悟到在现代社会中,要想成功,就必须有合作的精神。”

二﹑培养学生真诚的写作态度

作文要充溢着性灵之美,教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是必要的。我们要充分引导学生以自己真情实感去体味生活,关注社会,关注现实。作文应有感而发,不能矫揉造作,无病呻吟。庄子曾说:“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一篇作品能够打动读者,其主要原因就在作者的人格和情感的流露,从这个意义讲,明代袁宏道所提出的“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中流出,不肯下笔”,正是我们指导学生作文要遵循的一条最基本的原则。我指导学生写随笔时就强调:不拘文体,不拘开工,不拘内容,总之不拘一格写随笔,但是要有真情实感。一时间,佳作纷呈, 初二·一班的张勋根据自己近来的网上遭遇写了《网络惊魂》真诚的展示一段心路历程。一开始是抱着浪漫情思上网:“那次经不住好友的一再怂恿,终于变成了一名校园‘网虫,说句真话,我上网的目的也是想交几个朋友,说不定还会发生一段浪漫的网上情缘呢!”最后以受骗结局,对上网有了清醒的认识,而李密的《此情可待》中,倾诉了对友谊的虔诚:“我们知道,为了遇见对方,我和穗穗都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在即将会面的路上,以一颗泪的单纯与温柔,张望。”这两篇随笔都已给同学们树立了一个典范。

三、重视学生独立人格的形成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特个性特征,在写作时也就体现为不同的创作个性,作文的价值在于学生个性的抒写,因此,它非常重视学生独立的人格形式,这就必然要求学生写作文要抛弃外在的功利性束缚,保持一种领导自我的独立意志,尽可能进行个性化的表达,确立自我意识,从而显示出其精神品质的内存价值。其实,培养学生如何写文章实质就是培养学生如何做人。而中学生作文中的假、大、空,从表面上看好像是一个作文问题,而实际则是作者丧失了个性的表现。在这个意义上,培养学生独立健全人格非常重要。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要始终强调以人为本,以人格的塑造为指归,以作文体现出学生的人格深度和精神力度作为衡量作文的优劣标准,培养学生真诚的写作态度,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的学生就会写出独抒性灵、个性飞扬的好文章。

上一篇:班级破冰活动策划书下一篇:宿舍违章电器检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