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生本教学总结

2024-07-09

小学语文生本教学总结(通用8篇)

篇1:小学语文生本教学总结

本学期,学校掀起了一股“生本热”的高潮,早就对此新型的教学理念有所耳闻,学校这边也邀请了研究“生本”的优秀教师对我们进行了培训,我也在网上对此课题进行了深入地钻研,但这大都是理论上的知识,怎样把它用到自己的教学方面(结合学情)还需要不断的实践,所以一直到五月底生本的基本模式构建完成,也才有了我的第一堂生本课的“问世”。这两个多月来,我对自己的每一堂课都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也会有一篇课文花三节课上完,我也会担心进度太慢,完不成教学任务,有时暗自在心里想:“万事开关难”!等我教会了学生这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后面学起来就轻松了。

一年级的课文浅显易懂,从自主识字——教授课文——指导书写三部曲,每一步都要把好关,做好多种预设,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在此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是快乐的、受益的,下面是我执教的18课《小花猫找汗》的第一课时,整个环节我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在自主识字方面我安排了四道闯关题,如下所示:

第一关: 双横线里的生字(先在小组内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准字音,齐读或是个人开火车读,小组成员先商量好,等会展示时才会有成效)小组展示(其他组的学会认真倾听的同时做好点评)

第二关: 词语开花(这是要求会写的生字,此环节要求学生按座位的顺序分工,每个人说两个生字的组词,依次类推)展示、补充。

第三关: 去掉拼音认读

这个环节是把所有的生字全部去掉拼音进行认读,这部分我往往会点拼音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认读,以防止会有掉队的现象,另外如果他读对了,其他人要跟读,他也起到了小老师带读的作用,也毫不失体面,不会认读再请优等生帮助,从而实现真正的生生互助。

以上内容都是认读生字,避免了教师一味地教读,过去的教学一般是老师教,学生学,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主要是通过学生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彰显以生为本,学习方式多样化,让优等生带动后进生,这种结对子的互助学习在课堂上就能得到充分的体现。交流识字方法(这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小组里的每个成员挑选一个自己认为特别难的字进行识记,评比要求是:人人参与,识字方法多样化,声音响亮)

我和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当中总结了以下几种识记方法:

①组词说、句子

②部首、结构(如泪字是三点水,左右结构等)

③形近字的比较(如炮与跑等)

④加一加,减一减(如味,电等)

⑤换偏旁,说同偏旁的字

⑥猜字谜

在一年级的识字教学中,我发现“编字谜”能帮助孩子们轻松地掌握一些难教的生字,经过引导,孩子们经常动脑筋编字谜在课堂上交流,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比如:朋:两个月亮交朋友。林:两棵树,并排站。休:一个人靠在木头上。息:自己的心。禾:一棵小树苗,头上戴草帽。思:十张口,一颗心,猜猜看,动脑筋。雷:雨点掉到田地里……孩子们不仅能编出书上出现的生字,还把这种识字方法扩展到课外,并讲给家长听,这样不仅激发了孩子们的识字兴趣,同时也巩固了生字。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⑦在生活中识字(如出口与入口,在超市等地方会出现这样的标识等,各种包装袋上也会出现一些书本上没有的新字,这样也扩大了学生的识字量,这一切来源于生活)

⑧多音字(如重、朝等)

⑨反字词(如里——外、美与丑等)

……

鄂教材在识字教学方面充分体现了让学生自学,用多种方法思考、记忆、分析字形的思想,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能力,放手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发现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识字的兴趣,对字形的记忆也会更加扎实牢固,还可以从中摸索体会汉字的构字规律。展示、补充。

第四关:

1词语闯关(注意词要连读,读好轻声)

2小组展示。

3齐读。

这是我在上第一课时基本上会用到的模式,尽量让每个组都有上台展示的机会,当然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调控,在此过程是教师是一个引导者,这需要教师有更高的驾驭能力,做好预设,当学生没有点到的时候这时候就要教师适时地点拔,而不是一味地给予,俗话说得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才是令学生一辈子受益的财富,从而达到真正的高效。在生本的道路上,我会一如既往地走下去,第二课时的生本成果,请听下回分解!

篇2:小学语文生本教学总结

生本课堂语文教学设计论文

摘要:在动态生成的语文课堂上,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去善待和宽容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和不足,教师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用巧妙的语言智慧地引领,使学生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同时形成健康的人格。愿我们的教学更贴近学生,蹲下去看,走进儿童的世界,走进儿童的心灵;站起来引,促进儿童认知与情感的发展。

最近几年,我校大力提倡“生本课堂”,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文化,在课堂教学设计和教学上,针对每一个孩子独特的学习风格“因材施教”,提高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指导能力。

一、蹲下去看——

1.以“儿童的姿态”营造人文润泽的课堂

教育民主是陶行知先生一贯强调的。他曾指出:“你若变成小孩子,便有惊人的奇迹出现;师生立刻成为朋友,学校成为乐园;谁也不觉得你是先生,你便成了真正的先生。”有些教师往往端着“知识权威”的架子,陷入自以为是的偏执中却不自知。想想,您是不是常常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却往往忽略了孩子们的理解。

一位教师在教学《特殊的葬礼》一课时,学完课文向学生提问:“同学们,看到塞特凯达斯瀑布的消亡,你心情如何?”这时学生们表情凝重,他们一个接一个地站起来发表自己的观点。一个学生霍地一下站起来说:“老师,我感到很高兴!”顿时,教室里鸦雀无声。而后,同学们发出了一片嘘声,但这位老师鼓励他说:“敢于发表不同的意见,真好!说说你的理解吧!老师会是你最忠实的听众。”他抬了抬头,继续说道:“塞特凯达斯瀑布的消亡唤醒了人们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因此从这个角度说它的消失是有价值的,是令人高兴的。”相信每个老师听到这番话,都会感叹这是个多聪明、多会多角度思考的孩子呀!而这位老师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营造了一个人文润泽的课堂。相信这样的课堂是受孩子欢迎的,这样的课堂会让孩子的个性飞扬。

课堂上,只有真正尊重孩子,时刻以“儿童的姿态”去思考,去亲近儿童,才能营造一个浸润着民主、平等、激励、和谐的人文课堂。2.以“儿童的情感”探求富有张力的教学方式

课堂40分钟怎样吸引孩子?我们需要探求富有张力的教学方式。小学生活泼好动,他们喜爱怎样学?我们又该怎样教?为此,我做了一个初步的调查,发现受孩子喜欢的教学方式排名为:做游戏、讲故事、师生互动、进入生活情境„„ 篇二:小学语文生本课堂教学

小学语文生本课堂教学模式

成功有效的教学是教师在语文教学课堂上设计出恰到好处的“读、设、讲、练”,有效运用语文的工具性,最大限度地提高语文教学的时效性。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上要树立 “生本”意识,做到把“玩”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做”的任务派给学生,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创”的使命交给学生。努力做到: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学会的教师不教;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做的,教师不代替;凡是能让学生自己讲的,教师不暗示。从而将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推向自主探索获得知识的舞台,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郭思乐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中提出: 生本教育就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就是以激扬生命为宗旨而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在生本教育中,教育教学的真正主体是学生,把以往教学中主要依靠教师的教,转变为主要依靠学生的学,教师的作用和价值体现在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组织学生自主学习上。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生本课堂就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自主学习的课堂。具体表现形态为——“四突出”、“三转变”和“四个基本流序”。“四突出”即突出学生;突出学习; 突出合作;突出探究。“三转变” 即变教师灌输式的教为学生自主性的学,使学生获得学习动力; 变“听懂了”为“学懂了”、“会学了”,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变“他律”为“自律”,使学生获得自信、自尊,激发内在的学习潜能。“四个基本流序”即 学生先学; 小组合作学习;班级交流;总结和巩固。

在郭思乐教授的生本理念指导下,结合我校学生语文学习实际情况,我们提出了在小学语文中段课堂教学中构建“预、导、疑、悟、练、结”即“预习——导入——质疑——感悟——练习——自结”六步教学法,并将进行初步的 实践与研究。

具体做法:

一、预(即预习)

为了收到好的预习效果,我们教给学生预习课文的常规性方法步骤,即四步预习法:“读——查——学——赏”(一)读

1、读课题,通过课题揣摩课文大体内容,可针对课题提问。

2、第一遍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想一想课题和课文内容的联系。

3、第二遍读课文,初步理解文章内容,思考:课文告诉我什么?读了课文,我知道了(懂得了、明白了)什么?

4、第三遍读课文,给课文加批注,把课文中的“中心句”、“过渡句”“总结句”、“修辞句”及含义深刻的句子勾出,把自己有所体会的地方适当加上批注。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做个记号,带到学校跟老师同学交流。

(二)查 查资料,了解背景及相关知识(三)学 自学生字新词

1、查阅字典、词典,读准生字字音,口头组词、扩词。

2、用各种方法记住生字字形。

3、理解要掌握词语,口头说说词语的意思。(联系上下文、查工具书)选一些词语口头造句。

(四)赏

反复朗读,品味文章精彩的句子或段落。

值得提出的是,我们要加强对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加强课堂预习的检查力度。同时,逐渐探索当堂预习的好方法。

二、导(即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语文教学新课成功的导入,要富有魅力,要一下予就扣动学生的心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根据教学实践及三、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主要采取以下几种导入新课的方法:故事导入法、表演导入法、问题导入法、猜谜激趣法、咏诗诵词法、悬念导入法。当然,导入新课的方法,还不止这些。我们将在教学中认真总结,精心设计出更多更好的方法。

导入新课后,便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三、疑(即质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通过预习,在“质疑”这一环节中,让学生展示交流自己的收获与感受,及时地了解学生对基础目标的掌握情况、对文本的兴趣点和不理解的地方。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马上进行梳理归纳,粗浅简单的问题及时解决,有价值的、有一定难度的重点问题则板书到黑板上,在教学中学生未提及到而又是语文重点的问题,教师可提出来,一并放到“感悟”一环中去理解。

这一环节体现了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兴趣点、疑点展开自主探究性,以达到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目的。所以,这是关乎整节课成败的重要一环,教师备课时要做到心中有数。

四、悟(即感悟)

问题提出后,学生围绕问题自读自悟,读议批画,找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借助工具书,课外资料,生活实际,自己解决问题,并将自读所得在书上作批注,同时记下自己还未懂的问题。

学生自读自悟不能解决问题在学习小组上提出,由组内解决,通过寻找合作伙伴进行合作学习,解决疑难。

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待汇报阶段提出来,全班讨论解决。教师引导学生抓住主要问题,以“读”的方式感悟品评、释疑解惑、内化吸收。

通过学生的自学、小组学、全班学这样的信息交流过程为师生、生生的思维碰撞,使创新教育的火花在具体学习互动中闪现,这一环节是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集中体现。

五、练(即练习)

有效教学基本要求中提出:“课堂练习是保证和检测学生知识获取率的有效途径。每节课学生即时训练时间不得少于10分钟。练习可以采取口头或书面形式。”我们的语文课也应象数学课那样改掉“课课动口不动手”这一教学习惯。因此,我们每节课都要留给学生充分的练习时间,根据不同课型,不同的教学重难点,练习形式多样化,大致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1、练习生字新词。对课文中出现的基础字词通过听写、形近字组词等形式进行巩固训练,当堂检测。将问题及时在课堂上予以解决,避免课后再出现错误,让学生将当堂所学重难点落到实处,达到当堂巩固的效果。

2、写体会。当课堂上学生分小组讨论只成为一种形式时或一些同学思想已开小差时,可以发挥写的作用,让每个同学将自己心中的答案写在纸上,这样可以使那些游离课堂之外的同学重新回到课堂;使那些问题考虑不成熟的同学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答案;使那些胆怯的同学的答案得到老师的肯定重燃自信;使那些回答有困难的同学及时引起老师的注意,适时地进行指导,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写的训练真正地解决问题得到提高,从而培养他们的理解能力。

3、摘抄。小学课本中的课文,许多都是文情并茂的名家之作,摘抄课文中 的优美语句和精彩句段,积累学生的语言,对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大有益处。

4、仿写。文中重点句子、段落篇章的仿写,或是续写等。要求仿照作者的写法,让学生掌握作者的写作方法。

总之,一堂有效的语文课,肯定要有语言实践,也就一定要有语言的积累,一节课中,学生该记住的东西就要让他记住,会认的字,会写的字词,要求背诵的篇章都尽量在课堂内完成,让学生在课堂内就感受到成功感。不能把这些任务留到课外,使语文教学走到高耗低效的老路上来。力求把课外的时间用在广泛阅读课外书上,让学生在博览群书中提高语文能力。

六、结(即自结)

下课前,每个学生在自己座位上口头总结一下这节课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和主要收获等,再在不同类型的学生中选一两名单独总结,使学生接受的信息得到及时反馈。

课堂教学是多姿多彩的智力活动,俗话说“教无定法”,对不同的

学生和教材在不同的情况下,教学方法应是灵活多样的有针对性的,不应该也不可能成为一成不变的。对于中年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还较差,需要我们逐步培养、逐步展开。为此我们依据学生认识事物和学习语文的基本规律,各环节的具体操作内容和方式,还可根据具体课文的教学目的进行调节、变通,设计并提出适应具体授课情境的方法。我们将在教学实践中坚持“教中研、研中教”,不断探索完善教学模式,最终把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推向自主探索获得知识的舞台,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最大限度地提高语文教学的时效性。篇三:小学语文生本课堂教学模式

小学语文生本课堂教学模式

成功有效的教学是教师在语文教学课堂上设计出恰到好处的“读、设、讲、练”,有效运用语文的工具性,最大限度地提高语文教学的时效性。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上要树立 “生本”意识,做到把“玩”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做”的任务派给学生,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创”的使命交给学生。努力做到: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学会的教师不教;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做的,教师不代替;凡是能让学生自己讲的,教师不暗示。从而将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推向自主探索获得知识的舞台,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郭思乐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中提出:生本教育就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就是以激扬生命为宗旨而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在生本教育中,教育教学的真正主体是学生,把以往教学中主要依靠教师的教,转变为主要依靠学生的学,教师的作用和价值体现在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组织学生自主学习上。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生本课堂就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自主学习的课堂。具体表现形态为——“四突出”、“三转变”和“四个基本流序”。“四突出”即突出学生;突出学习; 突出合作;突出探究。“三转变” 即变教师灌输式的教为学生自主性的学,使学生获得学习动力; 变“听懂了”为“学懂了”、“会学了”,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变“他律”为“自律”,使学生获得自信、自尊,激发内在的学习潜能。“四个基本流序”即学生先学; 小组合作学习;班级交流;总结和巩固。

在郭思乐教授的生本理念指导下,结合我校学生语文学习实际情况,我们提出了在小学语文中高段课堂教学中构建“预、导、疑、悟、练、结”即“预习——导入——质疑——感悟——练习——自结”六步教学法,并将进行初步的实践与研究。

具体做法:

一、预(即预习)

为了收到好的预习效果,我们教给学生预习课文的常规性方法步骤,即四步预习法:“读——查——学——赏”(一)读 1

1、读课题,通过课题揣摩课文大体内容,可针对课题提问。

2、第一遍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想一想课题和课文内容的联系。

3、第二遍读课文,初步理解文章内容,思考:课文告诉我什么?读了课文,我知道了(懂得了、明白了)什么?

4、第三遍读课文,给课文加批注,把课文中的“中心句”、“过渡句”“总结句”、“修辞句”及含义深刻的句子勾出,把自己有所体会的地方适当加上批注。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做个记号,带到学校跟老师同学交流。

(二)查 查资料,了解背景及相关知识(三)学 自学生字新词

1、查阅字典、词典,读准生字字音,口头组词、扩词。

2、用各种方法记住生字字形。

3、理解要掌握词语,口头说说词语的意思。(联系上下文、查工具书)选一些词语口头造句。

(四)赏

反复朗读,品味文章精彩的句子或段落。

值得提出的是,我们要加强对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加强课堂预习的检查力度。同时,逐渐探索当堂预习的好方法。

二、导(即导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语文教学新课成功的导入,要富有魅力,要一下予就扣动学生的心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根据教学实践及三、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主要采取以下几种导入新课的方法:故事导入法、表演导入法、问题导入法、猜谜激趣法、咏诗诵词法、悬念导入法。当然,导入新课的方法,还不止这些。我们将在教学中认真总结,精心设计出更多更好的方法。

导入新课后,便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三、疑(即质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通过预习,在“质疑”这一环节中,让学生2 展示交流自己的收获与感受,及时地了解学生对基础目标的掌握情况、对文本的兴趣点和不理解的地方。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马上进行梳理归纳,粗浅简单的问题及时解决,有价值的、有一定难度的重点问题则板书到黑板上,在教学中学生未提及到而又是语文重点的问题,教师可提出来,一并放到“感悟”一环中去理解。

这一环节体现了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兴趣点、疑点展开自主探究性,以达到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目的。所以,这是关乎整节课成败的重要一环,教师备课时要做到心中有数。

四、悟(即感悟)

问题提出后,学生围绕问题自读自悟,读议批画,找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借助工具书,课外资料,生活实际,自己解决问题,并将自读所得在书上作批注,同时记下自己还未懂的问题。

学生自读自悟不能解决问题在学习小组上提出,由组内解决,通过寻找合作伙伴进行合作学习,解决疑难。

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待汇报阶段提出来,全班讨论解决。教师引导学生抓住主要问题,以“读”的方式感悟品评、释疑解惑、内化吸收。

通过学生的自学、小组学、全班学这样的信息交流过程为师生、生生的思维碰撞,使创新教育的火花在具体学习互动中闪现,这一环节是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集中体现。

五、练(即练习)

有效教学基本要求中提出:“课堂练习是保证和检测学生知识获取率的有效途径。每节课学生即时训练时间不得少于10分钟。练习可以采取口头或书面形式。”我们的语文课也应象数学课那样改掉“课课动口不动手”这一教学习惯。因此,我们每节课都要留给学生充分的练习时间,根据不同课型,不同的教学重难点,练习形式多样化,大致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1、练习生字新词。对课文中出现的基础字词通过听写、形近字组词等形式进行巩固训练,当堂检测。将问题及时在课堂上予以解决,避免课后再出现错误,让学生将当堂所学重难点落到实处,达到当堂巩固的效果。

2、写体会。当课堂上学生分小组讨论只成为一种形式时或一些同学思 3 想已开小差时,可以发挥写的作用,让每个同学将自己心中的答案写在纸上,这样可以使那些游离课堂之外的同学重新回到课堂;使那些问题考虑不成熟的同学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答案;使那些胆怯的同学的答案得到老师的肯定重燃自信;使那些回答有困难的同学及时引起老师的注意,适时地进行指导,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写的训练真正地解决问题得到提高,从而培养他们的理解能力。

3、摘抄。小学课本中的课文,许多都是文情并茂的名家之作,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语句和精彩句段,积累学生的语言,对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大有益处。

4、仿写。文中重点句子、段落篇章的仿写,或是续写等。要求仿照作者的写法,让学生掌握作者的写作方法。总之,一堂有效的语文课,肯定要有语言实践,也就一定要有语言的积累,一节课中,学生该记住的东西就要让他记住,会认的字,会写的字词,要求背诵的篇章都尽量在课堂内完成,让学生在课堂内就感受到成功感。不能把这些任务留到课外,使语文教学走到高耗低效的老路上来。力求把课外的时间用在广泛阅读课外书上,让学生在博览群书中提高语文能力。

六、结(即自结)

下课前,每个学生在自己座位上口头总结一下这节课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和主要收获等,再在不同类型的学生中选一两名单独总结,使学生接受的信息得到及时反馈。

篇3:小学语文生本教学总结

一、除去权威的重压———轻松的教学观

实施课程改革初期, 低年级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 习惯等候结论, 即使有自己的看法也不敢发表。为此, 在教学中首要任务是致力于帮助学生冲击教师和文本的权威感, 使之摆脱心理阴影, 渐渐克服简单粗暴的家庭教育造成的压抑民主、平等对话需求的弊端。

二、欣赏探索的错误———温暖的学习观

农村家庭教育中对错误的理性引导的缺失导致学生病态的反应:羞愧、焦虑、逃避、推卸甚至惊恐。学生苛刻的错误观有害于学习兴趣的培养, 不利于探究学习和创新精神的发展。

1. 包容错误, 正确认识其实质。

学生学习的知识, 对于每个人都是“新知”。面对“新知”的探索, 错误也是探究的一种正常、不可避免的结果, 只要是努力的、自主的探究, 错误也应该包容, 因为真实的错误比虚假的正确更有价值。例如教学第五册练习三中的《读读背背》时, 一学生说自己对“狼奔豕突”的理解:说大灰狼一听到肥猪的叫喊声就扑过去, 把它吃掉。全班哄堂大笑, 该学生低下了头。教师首先肯定了他的诚实和胆量, 然后感谢他带来的欢笑, 使抽象的成语学习变成了快乐;接着, 教师引导学生对成语进行探究, 快乐充斥着每个学生的心, 奇思妙想不断, 妙语连珠偶有。久而久之, 形成了温暖而富有乐趣的探究氛围。如果教师当堂斥责该生, 课堂上将会出现更多的沉默、更多词典上的标准而机械的成语解释。

2. 分析错误, 细心发现其启示。

“真理与谬误只有一步之遥。”足以显示错误有其自身的价值———对正确的启示。凭借错误寻找正确的探究方法、发现正确的答案, 是对错误价值积极的分析和利用。同前例, 另一学生对“鸡飞狗跳”如此理解:鸡不知道为什么飞走了, 狗觉得很寂寞, 也跟着跳墙头跑走了。面对错误, 教师让学生凭借自己的兴趣提问, 并根据自己探究的结果大胆猜测成语的意思。最后, 学生通过讨论认定:狗和鸡不是朋友, 狗不会为此而寂寞, 它们是被吓跑的这说明太吵闹了。对错进行有价值的探究, 学生的思维更多样化、个性化, 而多样化信息的接受为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提供了源泉;养成学生从错误中探究有价值的启示的习惯, 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正确归因———错误是在方法和过程中, 只要更努力, 会获得正确的结果, 而不是自己的学习能力低, 从而增强学习的行为动力, 有力地推动探究式学习的实施。

三、鼓励细微的进步———宽容的学生观

希腊哲学家苏格垃底认为, 学习是人类最大的乐趣之一, 学习是人的本能。但是, 如果家长总是批评、教师总是打击、同学总是排挤的话, 学生会自责、自卑、有失败感, 对待学生的宽容是保护学习乐趣的重要途径之一。

1.“不完美就是完美。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 其中包含大量具有形象、带有个人感情和主观色彩的内容。”如果片面强调学科的逻辑, 追求客观性、确定性、抽象性的理解, 不但会降低语文教学的效率, 也会伤害学生的学习兴趣, 减少学生的独特感悟, 削弱学生的创新精神, 从而使语文课程的人文资源大量流失;另一方面, 农村学生的课外阅读本来就很少, 所以对学生在学科逻辑方面“不完美”的要求和学生“不完美”的理解, 正是对语文课程人文内涵接近完美的使用。

2. 课堂插曲现民主。

语文课程最大的乐趣在于“多样与独特、确定与挑战”的和谐统一, 即学生在教师的意料之外提出其独特的感悟。这些课堂的插曲生成丰富的课堂资源, 虽然打断了正常的教学程序, 但是更需要教师的宽容。如指导朗读《问银河》时, 学生冷不丁问一句“我们去银河撒网捞星星怎么样?”教师耐心细致的引导学生围绕这个问题说出对银河的奇思妙想, 并结合本课的教学任务巧妙的完成了对《问银河》的片段仿写,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地位的“退让”正是为了学生学习空间的“扩展”。一方面, 激励了学生探究的兴趣, 催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另外, 利用生成的课堂资源学以致用, 让文本更多的打上学生探究学习和创新精神的印记, 生动活泼的拉近了“学生、教师、文本”三者的对话距离。

3. 积极鼓动巧评价。

阅读教学中,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不但体现了学生在阅读训练中感悟的多样和独特性, 对教师的评价也提出了挑战——如何中肯的评价这“一千个哈姆雷特”。首先, 要积极的肯定学生的点滴合理性, 增强学生对课文探究阅读的信心;其次, 依据生成的“哈姆雷特资源”中肯的评价学生, 显示其独特感悟的合理内容, 鼓动其朝正确的思路上大胆的探究。如教学第五册《第八次》, 课后要求学生想象布鲁斯鼓励失去信心的战士参加第八次战斗的情境。一学生反对说:我战斗了七次还没死, 真是幸运!我要活命, 不想去战斗, 战争迟早会结束。教师以微笑表示思考。其他学生坐不住了, 一个学生迫不及待的说:为了家里人的命, 祖国不被消灭, 自己的命又算得了什么?我死而无憾!话音未落, 掌声四起。教师评价:无论你现在如何平凡, 你的确是位真勇士!布鲁斯以你为骄傲, 苏格兰为你自豪!好好努力, 总有一天, 你会成为学习上的勇士, 实现自己理想的大英雄!全班以你为榜样, 老师也为你欢呼、祝福!掌声再次响起, 经久不息。对于前一个学生这样评价:珍惜自己的生命是可贵的, 珍惜他人的生命而勇敢战斗需要一颗钻石般高尚、坚强的心, 大家相信你一定会成为勇士。如此处理比起教师枯燥的说理、斥责, 说服力更强, 对心灵的震撼更激荡;而把“撞击思想的火石”抛向了全班, 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染更深广。

摘要:针对农村不良家庭教育导致的简单粗暴、忽视和消极的恶性教育情境, 我本着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努力构建轻松、温暖、宽容的教育情境, 让学生在语文教育的青山绿水中不断健康成长。

篇4:小学语文生本教学反思

关键词:小学语文;以学生为本;自主探究

基础教育阶段的新课改实施了很久了,在贯彻新课改理念中,其中有一条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以学生为本。新课改实施后,大力提倡关注学生能力的发展,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应该是新课改的核心任务。那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呢?这是我们在教学中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一、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意识

学生在课堂中是主体,学生是教学的对象。老师要怎样和学生沟通和交流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呢?我在教学中有这样的感受,教师要以平和、民主、尊重的心态进行教学活动的实施,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他们的思维发散,思路活跃,更富有创造性,获得的学习效果往往更高。所以,需要教师首先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意识和理念,在思想深处重视学生的生本地位,教学互动实施中要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教师则是在主导地位。摒弃以往教师主宰课堂的局面,“一言堂”导致学生思维僵化,缺乏创新性。

二、教学突出自主学习的形式

新课改后,小学语文教学更加提倡学生的合作探究和自主探究,更加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在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导学案学习等形式,可以有效保证学生的主体性。在课堂中什么时候设计小组讨论,这是教师应该认真考虑的问题。有的老师单纯为了讨论而讨论,导致形式主义的合作探究存在,或者将讨论作为调节教学节奏的工具,而无法保证合作探究的实效性。合作探究的问题是学生通过自己学习和同学合作学习就可以解决的问题,教师设计的讨论问题不能太难,也不能太易。太难容易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泯灭掉;太易,没有探讨的价值,激不起学生的讨论兴趣。尤其是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讨论。通过合作探究获得的知识,是学生亲历后获得的,印象更深。

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就是以学生为本的体现。这首先要取决于教师的理念和意识,只有教师重视了学生的生本地位,才会有体现学生生本地位的做法。学生是教师的教学对象,教师怎样教将会导致学生怎么学,教师的生本思想决定教学是否能够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参考文献:

罗剑宠.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3).

篇5:小学语文生本教学总结

开发区韩集联合校 李秀祥

小学阅读教学就是让学生借助文本,理解和体验文本的内涵;借助文本,积累语言,丰富知识,训练语言的运用技能,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小学语文生本高效阅读教学,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能使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文本,让学生能收集、处理与文本相关的知识信息,并形成独特的感悟、体验和情感。下面就小学语文家常阅读课教学的策略谈几点不成熟的思考:

一、加强文本解读,注重预设生成

要想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就必须在钻研和理解文本上多下功夫,要像名师所说的那样,“在文本中走上几个来回”,从而明确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找出文本的知识训练点和生长点,并选取符合教材与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以便更加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如果教师自身对文本理解不到位,不了解编者的意图,不能把握好教学目标,不能抓住教学重点和难点,那就很难达到教学的简洁与高效。

为了更好地打造简洁高效的课堂教学,我们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要做到明确目标,深入研读教材,巧妙进行教学设计。

1、从题目开始,它是文章的眼睛。利用文章的题目设疑求答,能激发他们阅读课文的兴趣和欲望。在钻研教材时,先和题目对话,从课题出发,扣住突出反映题眼的重点句段,以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目的。

2、抓住文本的空白,让学生去补充。文本的“空白”,在阅读中等待读者用想象去补充,从而充实内容,丰富内涵。文本中的“空白”,只有经过深入细致地阅读,方能发现。因此,要引导学生从字、词、句、段、篇章以及标点等去发现“空白”。有效地利用空白展开教学,是教师在阅读文本时的再创造,是非常丰富的教学资源。如果利用得当,能够培养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深入思考,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抓住文本空白处,让学生充分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大胆想像,从而丰富学生的语言,使学生更准确地理解文章的内容,提高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例如我在执教《普罗米修斯盗火》时这样做的。在学生根据文本自学后,我就充分利用了文本的空白,让学生大胆想像:

a、看到人们没有火的痛苦,同学们很痛苦,说明你们很有同情心,同样,普罗米修斯看到人们生活在寒冷和黑暗中,此时,他会怎么想,怎么说?

b、从没有见过火的你,此时得到了火的用处,你最想干什么?看着人们艳如桃花的灿烂笑脸,看着人间富有生气的袅袅炊烟,你想对普罗米修斯说点什么呢?

c、普罗米修斯被宙斯用铁链锁在高加索山的悬崖峭壁上,他还会遭受什么痛苦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可他坚持着不屈服。你想对他说什么?

教学中这几处句子的训练,犹如一根线把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串联了起来。第一处,主要讲普罗米修斯对人类的同情,下决心要为人类盗取天火;第二处讲普罗米修斯盗取天火为人类带来的福音,人类对普罗米修斯的感激之情;第三处讲面对普罗米修斯忍受折磨不屈服,表达对普罗米修斯的敬仰之情。学生通过这样说的训练,层层深入,步步含情,提升了对文章的理解,对人物的感悟,落实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二、多层面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表达欲望

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教学情境的手段方式有多种多样,故讲事、听音乐等听觉情境,观看录像及图片等视觉情境,以及课本剧表演操作等情境,都能创设出良好的教学氛围,显示出形真、神似、情切、意远等特点,让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有利于学生观察思考,催生出强烈的探究欲望,变学生被动的学习为主动的学习。如教学《九寨沟》时,我先通过多媒体课件出示九寨沟的美景图,使学生仿佛置身于秀丽的九寨沟之间,再配以一段轻松优美的乐曲,让学生在乐曲声中尽情感受九寨沟的美,然后问:“九寨沟美吗?美在哪里?”再请学生读课文,寻找答案,学生兴趣盎然。通过这样情境的创设,丰富了学生的感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课堂必须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参与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文本都应该为学生服务,最大限度的去挖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发展学生思维,开阔学生眼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教师要让自己成为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导者,参与者,促进者,合理有效的控制课堂教学,积极参与学生的讨论话题,平等发表自己的见解,恰当巧妙的把新旧知识、课内外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呈现给学生,给学生提供有效的思考线索,并且对学生的思维成果及时反馈、点评,教师与学生通过这样的语文课堂真正一起完成学习任务,共同成长。

主动参与是创新学习的前提和基础,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是学生的天地。因此,在教学中应该设计让全体学生都动起来,学起来的教学环节,更应体现一个“趣”字,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所谓“趣”就是课堂要上得有趣味性,让学生愿意学,乐此不疲。教学中有许多时候可以让孩子通过运用表演加深对课文理解,比如:在教学《负荆请罪》一课时,我就让学生来进表演。使学生通过现场表演,来深入体验文本。在孩子感兴趣的表演中,深入理解了文章的内容,也培养了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中的对话,是师生与编者和文本之间的多向交流、深层交流。其不仅具有人与人的言语交际特征,更突出的是人与文本的对话,是学生在读文章时的理解、体味、批判、反思、运用及两个或更多人在读文章时的言语交流与碰撞。

学生是对话的主体,对话的主要形式是读书。语文课有效性的外在表现是:听说读写的提高,内在表现是:丰富自己的情感。因此,阅读教学必须以读书训练为重点,教给学生读书方法,注重读书质量,扎扎实实地落实阅读教学的扎实性:

既要重视朗读,又要重视默读。引导学生原原本本地读,平心静气地读,整体联系地读,步步深入地读。通过读书,让学生在课文中“走个来回”,完成对文本语言的玩味、赏析和内化,方法的历练和提高,情感的体验和熏陶。

作为语言学习来说,阅读的基本功能就是吸收和储备。小学生正是记忆的最佳期。因此,积累语言应该是小学阅读教学最重要的目标要求之一。要通过阅读让学生积累精彩而又丰富的语言材料,储备一些语言模式和语言图式,使学生在大脑中形成一个良好的语言反应机制。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背诵积累,我们倡导的是“活记乐背,主动积累”:一是熟读成诵,水到渠成。即“功在诵前”,认读和表情朗读要为背诵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训练,使学生对课文达到熟读成诵的程度,以致学生背诵课文时水到渠成,轻松地完成任务。二是演诵结合,寓趣于诵。即根据文体的特点,可以通过讲故事、当导游、演课本剧等不同形式,激发学生背诵课文的积极性,既使学生享受到背诵的乐趣,又使学生受到了情感的、文化的、审美的熏陶。

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是集对语言的理解、吸收、内化和运用于一体的综合性训练。叶老殷切地教导:“平时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在纸面上叫书面语言。”“语文”其实涵盖了人们语言交际的听、说、读、写的运用行为和“语言运用”的结果。前人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渐懂得了一个道理:只有在不断的“感知、领悟、积累、运用”的学习过程中才能掌握技能,练就本领。《语文课程标准》在有关部分的表述中还是强调在阅读中“用得出”的。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扎扎实实地落实这些练习,通过运用,及时地把学生储备的语言由消极的转化为积极的。语言的学习,要常“练”不懈,只有“练”,才能使学生的词汇由量到质地飞跃;只有“练”,才能使学生的运用由表及里地落实,只有“练”;才能使学生的能力由浅入深地提高。每一堂课的“练”,不要面面俱到,要根据单元主题及其教材特点,选择“字、词、句、篇”、“听、说、读、写”中某一侧重点来练,达到堆沙成塔之功效。

篇6:小学语文生本教学总结

一、“四读模式”保体验

1.体验在初读时。

生本课堂同样注重初读课文时的情感体验。体验式生本阅读课堂,将“初读”环节通过“学生自我学习提问”来展开。比如,教学《台湾蝴蝶甲天下》一文时,可让学生解题,并根据课题提问,继而理出自己想知道的内容,带着这份情感体验再到文中寻求答案进行品读,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2.体验在研读时。

所谓“研读,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主地对构成课文若干板块的问题情境进行研究式的阅读,这是理解课文内容、进行体验式阅读的主要过程呈现。

3.体验在品读时。

课堂教学中主要抓住特色的语言,抓包含情感的段落,抓画龙点睛的片段,抓环境渲染的语句等,通过自由读,指名读,分角色等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细细品读,析品味,从而获得美感的熏陶和技能的强化。

4.体验在创读时。

即创造性地读,它是学生用已有的认知结构同化新的知识内容,形成新的语文技能时创造性地进行语言实践的过程,是体验式阅读教学追求的目标之一。如教学《丑小鸦》一文时,鼓励学生说说:你对丑小鸦的悲惨遭遇是怎么看的`?对于丑小鸦经历了重重磨难,最后终于成为了一只美丽的白天鹅,你有什么话想说吗?学生进入了课文的教学情境,读出了自己对课文的不同理解体会,进行了创造性地朗读,充分展示了自己创造性学习的成果。

二、“三抓基点”争体验

1.一抓文本矛盾生成点。

当教师与学生、文本三者之间出现有“矛盾”的对话时,这也正是学生思维之花最旺盛的时候,更是学生在体验中落实三维目标的最佳时机。以《地震中的父与子》为例,教师在品读课文时找准其中的一个矛盾生成点:父亲连续几十小时在废墟上挖掘,寻找他心爱的儿子,人们都以为他失常了。他真的失常了吗?继而将学生分成“失常”与“不失常”两个辩论组,学生为此如饥似渴地采撷语言的能量,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让孩子们在争辩中提升语言思维,锻炼语文能力,发挥想像空间,升华情感体验,落实三维目标于无痕处。

2.二抓留白遐思点。

生本课堂阅读教学是一种开放性、多向性、艺术性很强的信息交流活动。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像其他艺术形式一样讲究留白的艺术,构成教学的“阴晴圆缺”,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的兴趣,求得阅读体验。以《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为例,教师设计了一个问题:“可以说,在战争年代里,保存实力对于一个部队来说极其重要,牺牲一个人,意味着我们的队伍将会失去一份战斗力。可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董存瑞为什么选择舍身炸暗堡呢?他还有没有别的办法,既能炸毁暗堡,又能保全自己呢?”学生通过融情体验,办法层出不穷,教师及时给于肯定,接着说:“你们说的办法都很好,可是他为什么就没想到呢?尤其是对于一个经验丰富的爆破手来说,为什么就不能想到这些办法呢?”这时,学生利用文本,跨越时空,将当时的情况一一再现体验,内心升涌的对英雄无畏的敬畏之感油然而生,取得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学生体验的过程,也就是在感悟生命、感悟生活的过程,从而有效地落实情感目标。

3.三抓情感宣泄点。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一千次地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情感和美的清泉,就不能有学生的全面智力的发展。”可见,情感的宣泄,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个性思维的张扬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种体验应该是由教师、学生、文本三个动态因素交互作用而形成的情感互动空间。

三、“三动方式”促体验

1.主动式体验。

主动学习是体验式阅读的首要特征,其保证课堂阅读教学中学生活动面扩大和活动量增加所必须的时间和空间,采取学生个别学习、对组学习、小组学习、大组讨论、情境表演和师生问答等。形式多样化可以扩大学生主动学习的空间,释放学生的创造“火花”,使课堂充满活力。

2.互动式体验。

课堂是师生共同创造的交往空间,课堂氛围是师生互动的产物。体验式阅读课堂教学要求在交往中富有人文气息,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给予真诚的关爱,及时鼓励每个学生的进步,帮助学生改正缺点,战胜困难,支持学生的创造性行为,理解学生的苦恼,宽容学生的个性行为,真正实现教学中的共振。

3.生动式体验。

篇7:小学语文生本课堂模式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如何有效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能力成为时代对教育提出的一个重要的命题。本学期我乡语文学科结合“有效教学”课堂过关活动,尝试“目标导学”的研究。

首先,从教案到“学案”。

设计好教案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传统教案教学普遍存在两种倾向:一是教学的单向性,即以老师和课本为中心,更多考虑教师如何把课本知识内容讲得精彩完美,而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二是教案的封闭性,即教案是老师自备、自用,没让学生参与,缺少公开性和透明度,学生在课前对老师的教学意图无从了解,上课只能被动学习。在当今教学改革中,又出现另一种极端: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弱化教师的主导地位,只注重课堂的“活跃”场面,而忽视教学的最终效果,一些课堂教学改革搞得“轰轰烈烈”,最后却拿不出实效。其原因在于只看到学生自主意识强,而忽视自主能力弱的现状。要认识到教学法的核心是教“学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才是关键,而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离不开老师的指导。为此,我尝试把传统的“教案”改革为逐步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导学案”。

从“教案”到“导学案”的改革,我们把教学重心由老师如何教转移到如何让学生学会、会学,用“导学案”来沟通师生之间的教学关系,增强了教学的民主性和双向交流性。具体做法是:根据学生现有知识,自学能力水平和教学要求,编制出指导学生每一课时导学方案。学生借助“导学案”自主学习,初步掌握基础知识,并尝试用掌握的知识解答有关问题,进行讨论交流。

其次,“学案”的基本结构和内容。

“导学案”的编制一般分为以下几部分:

一、基础知识:包括课文中要求掌握的字词(包括会读、会写等),课后要求背诵的精美段落等。

二、基本技能:

1.运用能力训练:运用能力训练是检验学生自主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让学生运用在课堂上所学的学习方法阅读相关的文章或者写一些小练笔。

2.探究、反馈和讨论:从创造力开发的角度看,提出新问题比解决旧问题更具深远意义。在“导学案”的最后预留一部分空间,作为学生自学中探究、反馈和讨论的记录。学生自学过程中会遇到许多新问题、提出各种不同的思考,他们可以把自己发现或设想的新问题记录在“导学案”上面,在课前或课堂上提出,供师生在教学中交流、讨论。

三、“目标导学、自主探究”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

1.基础知识的助学与检查:强调把学生的自主学习同教师的辅助指导有机结合起来,做到教与学互动。首先,可根据不同情况,适当给学生一部分时间,自学预习中没完成的内容。接着,采用提问等方式,让一些学生根据自学所得,对本课各部分知识进行简单概述,并阐述自己的学习方法和体会。老师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及学习能力状况,及时纠正学生学习中的偏差;另一方面又可发现一些同学独特高效的学习方法和技巧,从而加以启导和推广。2.运用能力的检查和指导:采用问答、探讨、辩论等方式进行运用能力的训练。先让一些同学上来解答“导学案”中的思考训练题,再让另一些同学加以补充或评价,要充分发挥教学的民主性,在一些问题上引导学生提出各自不同的观点和论据,鼓励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平等交流、辩论,互相促进。同时注意教师的主导作用,要适当进行点评总结,在传授解题方法技巧的同时,鼓励学生自主总结经验,把学生积极的开拓性思维引入正确轨道。

3.创新和研究能力的开发:指导学生以本课学习的内容为中心,提出自己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是课前在“导学案”中准备好的,也可以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灵感发现、设计的。具体操作可参照上述能力训练的方法。学生提出问题后,老师不要急于解答,可先反问学生:如何想到这个问题?思路或目的是什么?接着,让班级其他同学讨论、回答,再由设题同学说明,到适当的程度,老师才介入讨论或指导、点评。对学生提问题要从创新、求异、实用方向加以引导,给予正面鼓励。

当然,“导学案”仅仅是一个起步,要进一步的优化和提高,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并吸取更多先进经验加以改进,我相信“目标导学”之路会越走越开阔!

附:

中高年级语文第一课时教学环节初步安排

一、揭题,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可从质疑课题开始,带着问题去初读课文。

三、生字词的学习。

1.小组合作学习。

因课前学生已通过预习单对生字词进行了初步的学习,所以在小组合作过程中,要求学生从音、形、义等方面交流自主学习中的收获和疑惑。

2.班级交流。

在小组汇报的基础上,教师有侧重点地引领学习进行生字词的学习,正音,描红,释义等等。

四、再读课文,理清课文大意。

1.小组合作学习。

(1)小组内可采取开火车等形式自主朗读正音,特别是朗读能力较强的同学可带领其他同学学习朗读课文。

(2)讨论课文主要内容,如有必要,进行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2.班级交流。五、三读课文,对课文内容进行质疑,归纳出一两个重点问题。

六、根据不同的课型,学习课文的一到两个自然段,为下堂课作准备。

七、布置作业。

中高年级语文第二课时教学环节初步安排

一、复习旧知,自主表达

可以朗读或听写有关词语,引导学生选用词语表达课文的主要内容或表达上一课的学习收获。

二、精读品味,感悟语言,体会感情,品评人物

1.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或教师预设的核心问题,细细品读,提醒学生读书动笔,写出研读体会等,从而感悟语言,体会感情,品评人物。

2.小组内自主交流研读感悟,全班交流,师生补充。

3.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或根据要求背诵相关段落。

三、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引导学生自主积累规范化的语言,关注语言表达形式,以文为本,进行有针对性的小练笔。

四、拓展延伸,自主阅读

根据课文的主题或体裁进行相关的课外阅读指导,引导学生自主阅读。

篇8:小学语文生本教学总结

一、全面了解聋哑生的具体特点

常言道: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作为教师, 一定要全面了解我们的教学对象———学生。聋哑生有共性的缺陷, 他们有的残存一定听觉能力, 有的能多少说一言半语, 但是更多听不清也说不出;他们因为知道自己的缺点, 所以更不愿意与人沟通, 如果不进行启发和引导可能会造成恶性循环;我们需要了解每位学生的兴趣爱好、情绪和知识结构。只有了解这些情况, 才能将学生合理分类, 才能有针对性地整合教学内容, 设置契合每位同学们认知的教学方法。比如:让有参与听力的借助助听器, 鼓励口语不全的多阅读, 对听力和口语都缺乏的进行有针对性的手语训练。这样就避免了那种好坏不分一起教的单一教学方法, 使这些聋哑儿童都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特点学到知识。

二、聋哑生小学语文教学方法讨论

1.知识趣味展现, 激发主观能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聋哑学生都存在一定的自卑心理, 对学习语言类知识不感兴趣, 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注意抓住学生的兴趣, 进而激活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实际上聋哑学生听力基本丧失, 入学前也都不会说话, 他们学习语文遇到的困难比正常人大得多, 这就需要我们设置趣味知识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鼓励他们克服困难, 提高学习效率。

比如, 学习小学四年级人教版聋校教材《看企鹅》时, 我们可以根据小学生好奇心比较强、活泼好动的特点, 通过企鹅的视频教学材料让他们观看, 这样通过感官刺激他们的学习兴趣, 让他们产生学习和表达的欲望, 能有效提高聋哑儿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2.鼓励手口并用, 提升表达能力

听和说是一体的, 人类语言从进化开始就是有声语言, 所以即便是聋哑生, 我们还要注意根据他们的情况发掘其潜力, 鼓励有条件的学生开展口语学习训练。

当然, 聋哑学生因为没有听到或没有听清过正常的语言表达, 导致他们从小没有训练好口语发音, 所以总是用手语相伴进行支支吾吾的复式交流。我们一定要有耐心地借助他们的手势、口型和表情观察、了解学生的表达, 然后有针对性地、有系统地矫正和训练, 不能因为他们不能说就缺乏口语训练。讲课时要面对学生, 要让学生注意观察教师的口型, 然后模仿教师的口型进行发语音训练, 如此训练, 持之以恒, 就能收到一定的效果。

在教学《看企鹅》时, 我们针对听力失聪比较严重的学生, 通过多媒体视频, 以形象的方式进行知识学习, 让他们模拟口型和手语进行交流练习;针对有微弱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的学生, 我们也可以借助相关设备弥补生理不足, 并带动他们用规范的口语尝试阅读和交流。

聋哑学生教学只要把口语和手语两种形式有机结合起来, 在讲课时把语气、神态、手势随着课文内容的变化而表现出来, 才能有效引导孩子们积极学习, 活跃课堂气氛, 从而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3.借助直观手段, 完成形象认知

小学阶段抽象思维尚不完善, 我们需要以更形象的方式引导学生认知。其实语言学习是需要多听多说多意会的抽象学科, 但是聋哑生由于缺陷无法做到普通学生那样的训练。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借助教学挂图等实物, 进行形象教学, 这样有利于学生消化吸收, 转化成知识运用。

比如, 在教学四年级聋校的《看企鹅》教学时, 为了让学生产生形象认知, 我们可以先出示可爱的企鹅图片, 让大家进行形象认知, 然后再让他们结合课文找到对企鹅进行描写的句子。有兴致的话, 还可以让学生站起来模仿一下企鹅可爱的样子……这样形象化设置聋哑生语文教学, 充分发挥了学生形象认知的学习特点, 在提升他们学习兴趣的同时, 让他们对所学事物产生感官认知, 从而在客观上激发他们产生表达的欲望, 再经过我们有针对性地引导, 就能让他们掌握用口语辅助手语进行基本的表达和描述。

本文是笔者结合多年的一线教学经验对聋哑生小学语文教学的分析与总结。总之, 聋哑有其自身的学习和认知特点, 我们千万不能消极应付, 而是要先摸清他们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 然后再有针对性地整合教学内容, 让抽象的语言知识以形象、活泼的形式展现出来, 促进他们多交流, 多实践。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他们的认知需求, 因材施教, 让每位学生都能得到进步和提高。

摘要:聋哑生由于生理的缺陷, 学习语文知识有一定的难度, 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整合教学内容, 让知识以契合他们生成和发展的方式呈现出来。结合一线教学实践对如何做好聋哑生小学语文教学进行分析。

关键词:聋哑学生,小学语文,自身特点,表达,手语

参考文献

[1]尹玉贞.聋哑学校语文教学探究[J].小学时代, 2014 (01) .

上一篇:老屋记小学作文800字下一篇:综合办公室工作计划书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