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处方点评细则

2024-07-18

中药处方点评细则(精选8篇)

篇1:中药处方点评细则

中药饮片处方专项点评制度及实施细则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药饮片处方质量管理强化合理使用的通知》要求,为了加强中药饮片处方管理,规范中药饮片处方点评工作,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根据《处方管理办法》、《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和《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等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一、医院应组织相关部门和有关专家参加中药饮片处方的专项点评工作,每月开展一次中药饮片处方点评。中药饮片处方应由主管中药师以上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处方审核、核对、发药以及安全用药指导。

二、处方的点评及实施细则:

﹙一﹚处方点评数量

门急诊中药饮片处方的抽查率应不少于中药饮片总处方量的0.5﹪,每月点评处方绝对数不少于100张,不足100张的全部点评;病房﹙区﹚中药饮片处方抽查率﹙按出院病历数计﹚不少于5﹪,且每月点评出院病历绝对数应不少于30份,不足30份的全部点评。

(二)处方书写

1、开具中药饮片处方应以中医理论为指导,遵循辨证论治和方剂配伍原则。中药饮片处方要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各地区有关中药饮片炮制规范要求,按照《处方管理办法》和《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进行开具和书写。

2、按照中医诊断(包括病名和证型)结果,辨证或辨证辨病结合选用适宜的中药饮片。

3、处方的前记、正文、后记应书写完整,处方书写应规范、字迹清晰,医师签名、签章应与留样一致。

3、中药饮片处方应当体现“君、臣、佐、使”的特点要求;

4、名称应当按我院中药饮片处方用名与调剂给付的规定书写;

5、剂量使用法定剂量单位,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原则上应当以克(g)为单位,“g”(单位名称)紧随数值后。

6、调剂、煎煮的特殊要求注明在药品右上方,并加括号,如打碎、先煎、后下等。

7、对饮片的产地、炮制有特殊要求的,应当在药品名称之前写明。

8、根据整张处方中药味多少选择每行排列的药味数,并原则上要求横排及上下排列整齐。

9、中药饮片用法用量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无配伍禁忌,有配伍禁忌和超剂量使用时,应当在药品上方再次签名;

10、中药饮片剂数应当以“剂”为单位。

11、处方用法用量紧随剂数之后,包括每日剂量、采用剂型(水煎煮、酒泡、打粉、制丸、装胶囊等)、每剂分几次服用、用药方法(内服、外用等)、服用要求(温服、凉服、顿服、慢服、饭前服、饭后服、空腹服等)等内容,例如:“每日1剂,水煎400ml,分早晚两次空腹温服”。

12、按毒麻药品管理的中药饮片的使用应当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

(三)药品用法用量

处方一般不得超过7日用量;急诊处方一般不得超过3日用量;对于某些慢性病、老年病或特殊情况,处方用量可适当延长,但医师应当注明理由。

(四)特殊药品的使用点评

依据《处方管理办法》、《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毒性药品管理办法》《贵重药品管理办法》对麻醉药品、毒性药品和贵重药品的使用情况进行点评。(五)处方合理用药点评

根据处方中患者基本信息、中医诊断和证型,评价处方中药使用的合理性。

三、奖惩制度

医院要将中药饮片合理应用作为对医师绩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与医务人员评优、评先、晋升、聘用、绩效工资分配等挂钩,并纳入医疗服务信息化监管体系统一监管,奖惩措施如下:

1、不规范处方每张扣除处方医师10元。

2、不适宜处方及超常处方除每张扣除处方医师10元人民币之外,还应承担由此而引起的医疗纠纷以及相应的赔偿金额。

3、对发错药或漏发药人员每次处罚10元,并承担由此而引起的相关责任。

4、一张处方不复核,扣当天复核人员10元,若由此引起纠纷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5、对屡教不改者加重处罚。

6、奖励制度根据情况临时决定。此规定自方案下发起开始执行。

2016年1月13日

篇2:中药处方点评细则

中药审方,是指中药师在配方操作之前对中药处方所写的各项内容进行全面认真审阅核准的过程。它是中药调剂工作的首要环节,是提高配方质量,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的关键。处方点评的思路与处方审核基本相同,只有事前与事后的区别,可能点评人员职称还存在差别。

《处方管理办法》规定,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应当对处方用药适宜性进行审核,更加明确了药师的职责和义务。因此,审方人员必须认真仔细、严格慎重地审核处方,审方时除看清处方的姓名、年龄、性别、婚否、临床诊断等内容外,还必须对药名、用量用法、辨证用药、因人用药、配伍禁忌、妊娠禁忌、有毒中药等内容的适宜性进行审核。《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规定,除单张门急诊处方超过五种药品的;抗菌药与某些特殊管理药品及超常处方等少数不适应外,处方点评的结果大部分内容适应对中药饮片处方点评,关键需要高水平的中药主管药师参与。1 审核药名的适宜性

主要是审核药名是否规范,是否有笔误,相近似的药名是否清楚正确,有无重味等问题。曾遇到一张补阳还五汤加减的处方,其中用了一味“黄芩”,用量为60 g/剂,根据经验判断应是“黄芪”之误,将患者病历一看果真是“黄芪”,是西医生抄方有误。中药品种繁多,有些药名十分相近,一字之差,稍有不慎,容易搞错,轻则影响疗效,重则危及病人的生命安全。如天麻与升麻是两种功能完全不同的药物,天麻具有平肝息风止痉的功效,为治头痛眩晕之良药,而升麻为升阳举陷之要药。如果肝阳上亢的患者误用了升麻,其后果将不堪设想。其它容易搞错的药名还有桂枝与桔梗,杞子与栀子,茺蔚子与菟丝子,山茱萸与吴茱萸等等,这要求中药师在审方时要认真仔细辨认,发现有疑问的药名一定要与医生联系,决不能想当然,随意配给。2 审核用量、用法的适宜性

中药的剂量大小与疗效和毒性都有密切的联系。因此,中药师在审查处方时要注意患者的年龄大小,小儿发育尚未健全,老年人气血渐衰,对药物的耐受力均较差,特别是作用峻猛,容易损伤正气的药物,用量应低于青壮年的用药量(小儿约为常用量的1/4至1/3,老年人约为常用量的1/2至2/3)。同时要注意每味中药剂量有无误用或误笔,发现有疑问之处,要与处方医师联系。曾遇到一张处方蜈蚣用13条/剂,而蜈蚣的常用量为1~3条,与处方医师联系后才知道是抄方笔误所致,实际上是3条/剂。正确的煎服法是保证中药用药安全有效必须注意的问题。附子、乌头经久煎后使有毒的乌头碱水解成毒性很小的乌头次碱,而回阳祛寒止痛之效犹存。但审方时经常发现处方中制川乌、制草乌等中药的脚注是空白的,与处方医师联系后方知是疏忽所致。又如朱砂不宜入汤剂,因为高温下可使朱砂中硫化汞分解,使毒性增加,但在审核时曾经发现有朱砂的处方用法是煎服,即与处方医师解释后改为朱砂单独冲服。3 审核“辨证”用药的适宜性

中医药治病的最重要的特点之一是“辨证施治”。不同的病证,选用不同药物治疗,有的放矢,方能达到预期效果。而用药不对证往往得不到应有的效果,甚至可能引起不良反应。如清开灵是治疗温病高热证,用治虚热证应慎用。又如理中丸、半夏泻心汤、痛泻要方、葛根黄芩黄连汤、参苓白术散、四神丸、藿香正气散和保和丸均能治腹泻,但它们的辨证区别在于理中丸治中焦虚寒之腹泻;半夏泻心汤能治胃寒肠热的腹泻;痛泻要方可治肝郁脾虚腹泻;葛根黄芩黄连汤能治肠热腹泻;参苓白术散治脾胃气虚挟湿之腹泻;四神丸主治脾肾虚寒的五更泄泻;藿香正气散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所致腹泻;保和丸主治食滞腹泻,我们在临床上应区别应用。4 审核“因人”用药的适宜性

医生用药时要考虑患者的病情、年龄、性别、病理生理状况、联合用药情况等因素,合理选用药物及制定剂量。幼儿、老人或脏腑功能较差等患者对药物代谢能力不全或衰退,肌体耐受性较差,易发生药物蓄积,引起毒性反应,应禁用或慎用作用峻猛,易损伤正气及对脏腑功能可能有损害的中药,确需使用用量也要轻。如山豆根具清热解毒,利咽消肿的功效,但如脾胃虚寒者服之则易引起呕吐、腹泻等症状。又如审方时发现肝肾病患者使用川楝子、朱砂、马兜铃、广防己等有可能对肝肾功能损害的中药时,可提醒医生慎用。5 审配伍组方的适宜性

合理的中药配伍可调整药物偏性,增强疗效和降低毒性,反之,配伍不当可使药效降低甚至产生毒副作用,在用药时应尽量避免,主要有“十八反、十九畏”及妊娠禁忌等。对于“十八反、十九畏”作为配伍禁忌,历代医药学家虽然遵循者居多,但也有持不同意见者,有人认为“十八反、十九畏”作为并非绝对禁忌;有的医药还认为相反药同用,能相反相成,产生较强的功效。但由于目前对于“十八反、十九畏”的实验研究尚处在初级阶段,决定其取舍为时过早。因此中药师在审方时,发现配伍禁忌时,应根据《处方管理办法》规定,拒绝调配,必要时经处方医师更正或重新签字方可调配。

此外,妊娠禁忌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根据药物性能对孕妇胎儿损害程度不同,一般可分为“禁用”和“慎用”两类。“禁用”大多数是毒性较强或药性猛烈的药物,“慎用”包括通经祛瘀、行气破滞以及辛热、攻下和滑利等一类药物。审方时若发现妊娠“禁用”中药,应予以拒配;发现妊娠“慎用”的中药,应与处方医师联系并给予提醒,如实属临床需要,重新签字方可调配。6 有毒中药的适宜性审核

篇3:中药处方常见问题点评

为了提高医师中药处方质量, 规范医师的临床用药, 我院药剂科每月随机抽取三天的中药处方进行点评。根据《处方管理办法》和《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的要求, 发现有些中药处方存在一些问题, 采用合理有效的方法, 逐步规范中药处方, 现就有关内容探析如下。

1 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每月三天的中药处方, 共3968张。就每张处方的临床诊断、用法用量、特殊煎法脚注、配伍禁忌、用药天数等方面进行分析统计。

2 结果

3968张中药处方中不合格处方950张, 不合格率达23.94%, 其中临床诊断不合格238张 (6.00%) , 用法用量不合格568张 (14.31%) , 脚注不合格53张 (1.34%) , 配伍禁忌不合格5张 (0.13%) , 用药天数不合格86张 (2.17%) 。

3 讨论

3.1 存在问题

3.1.1 临床诊断书写为西医病名:

中药和中成药处方是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 体现辩证论治和配伍原则进行诊断用药, 故临床诊断应写中医病名和证候, 而不能写为西医病名。如果不能确定病名, 临床诊断也可只写证候。例如糖尿病患者, 使用中药治疗, 在中药处方诊断上就不能写成西医名“糖尿病”, 应详细写明中医病名及证候:消渴病 (气阴两虚证) 。

3.1.2 临床诊断中证候与用药不符:

现在西医开中药的现象非常普遍, 多以开中成药为主。但中西医理论可以说是相去甚远, 由于大部分西医没有经过专业的中医学习并不能辨证论治, 像开西药一样照着说明书开中药, 不仅对患者的疾病治疗起不到积极的作用, 反而还可能使病情加重。例如, 感冒分为风热、风寒两种, 而常用的感冒药也分为寒性和热性, 热性病应该选择寒性的药物, 如果用反了, 不但对治疗没帮助, 还会加重病情;再有, 某些中药会和西药发生化学反应, 影响药物的功效, 甚至产生毒副作用, 例如, 呈酸性的中药五味子, 与呈碱性的西药胃舒平同时服用, 会产生酸碱中和反应, 因而会降低药效。即使是许多年轻中医医师, 其理论知识不扎实, 对中医的诊疗方案一知半解, 特别是对中医的证候分型不熟悉导致。例:某患者, 男, 56岁, 每晚睡则汗出, 醒来则止。症见五心烦热, 潮热, 口干, 舌红少苔, 脉细数。为阴虚火旺型之盗汗, 治法应滋阴降火, 主方为当归六黄汤加减。而该处方上临床诊断为湿热型盗汗, 此属证候分型错误。

3.1.3 中药的用法过于简单:

有些老医师由于常年手写处方的习惯, 为了方便, 其中药的用法写得非常简单, 如“一日一剂, 水煎服”、“自煎”等。而正确的用法包括每日剂量、采用剂型 (水煎煮、酒泡、打粉、制丸、装胶囊等) 、每剂分几次服用、用药方法 (内服、外用等) 、服用要求 (温服、凉服、顿服、慢服、饭前服、饭后服、空腹服等) 等内容, 例如:“每日1剂, 水煎400ml, 分早晚两次空腹温服”。

3.1.4 中药的用量偏大:

有些医师, 特别是年轻医师, 对于中药剂量的把握不太准。如有的处方中, 炒苍术的用量为50g、细辛的用量为9g、制川乌、制草乌用量各为20g等, 其用量都大大超过了《中国药典》规定的常用量。不少人认为“中药是纯天然的, 比西药安全”、“中药没有副作用”、“中药不良反应少”, 其实这些看法是片面的、不正确的。实际上中药同样存在毒性和不良反应。运用不当而发生过敏、中毒事件时有发生。所以在用药时尽量使用《中国药典》规定的常用量, 若超过常用量则需谨慎使用并在药品上方签名。

3.1.5 中药的一些特殊煎法没有注明:

由于现在实行电子处方, 有些老医师为了避免麻烦, 或者有些西学中的医师, 不懂其用法, 在录入电脑时常常把需要标明特殊煎法的用法省略掉。如茵陈后下, 胶类需烊化, 矿物类或贝壳类需打碎先煎等。正确的做法为:对调剂、煎煮有特殊要求的应注明在药品右上方, 并加括号, 如打碎、先煎、后下等。

3.1.6 有些相近的中药药名常易混淆不清:

在中药处方点评中, 发现有些医师, 主要是学西医的医师, 对一些中药名相近的混淆不清。常见的有附子和白附子、苍术和白术、石决明和草决明等。例如在肾气丸中, 方中用制附子来温补肾阳。而有的医师错把白附子当作附子。其实二者有本质区别, 附子[1]属温里药, 辛、甘, 大热;有毒。功能与主治为回阳救逆, 补火助阳, 散寒止痛。用于亡阳虚脱, 肢冷脉微, 心阳不足, 胸痹心痛, 虚寒吐泻, 脘腹冷痛, 肾阳虚衰, 阳痿宫冷, 阴寒水肿, 阳虚外感, 寒湿痹痛。白附子[2]属止咳平喘药, 辛, 温, 有毒。祛风痰, 定惊搐, 解毒散结, 止痛。用于中风痰壅, 口眼㖞斜, 语言謇涩, 惊风癫痫, 破伤风, 痰厥头痛, 偏正头痛, 瘰疬痰核, 毒蛇咬伤。临床应用应格外注意, 切勿混淆在一起。

3.1.7 中药配伍禁忌[3]:

中药的临床应用存在“十八反、十九畏”, 药物同时使用时容易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 应避免同时使用。我院5例涉及到配伍禁忌, 都为“黑附片—法半夏”, 处方也未双签名。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反馈医师, 系用药失误而非治疗需要, 同时也暴露出药师审方不仔细。

3.1.8 用药天数[4]:

《处方管理办法》规定:处方一般不得超过7日用量;急诊处方一般不得超过3日用量;对于某些慢性病、老年病或特殊情况, 处方用量可适当延长, 但医师应当注明理由。我院处方用药超过处方规定达2.17%。长时间的用药, 不但疾病证候有相当程度的转化, 而且也有可能发生不良反应。如何首乌, 长期服用可致可逆性肝损伤, 主要表现为血清肝功能指标异常, 胆汁代谢紊乱等[5], 实际应用应慎重。

3.2 解决方法

3.2.1 对医师进行培训:

通过学习《处方管理办法》和《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 让医师了解中药处方正确书写格式。同时加强对西医医师中医药知识的培训, 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中医常见病证的诊断方法等, 提高医师业务水平。

3.2.2 通过行政手段给予一定的经济处罚:

医院应成立质控科, 每月定期对医师处方进行抽查, 并派专人进行处方点评。对不合格的处方上报医务科, 并全院通报批评。同时根据不合格项目给予不同的经济处罚, 将检查结果纳入到目标考核中。

3.2.3 加强中药药剂人员的业务学习:

每月进行一次业务考试, 实行末位惩罚制。通过业务学习, 提高中药药剂人员的审方能力。

3.2.4 对电子处方一些项目进行修改:

为了让医师快速、方便开处方, 对电子处方的一些项目进行修改。如有的医师想把中药制成水泛丸, 而项目上没有详细的用法用量, 我们就根据医师的要求制定用法用量, 如“制水泛丸, 一日两次, 一次6g, 饭后服。”等, 以便医师直接勾选, 减少医师的工作量。

综上所述, 中药处方能反映了一个医院特别是中医医院医师的用药水平, 为保障人民健康的安全性, 应加强医师中医药知识的学习, 提高医师用药的规范化, 促进临床用药的合理性。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0:177-178.

[2]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0:98-99.

[3] 蔡清宇, 谭海龙, 王敏, 等.海军总医院中药电子处方分析[J].北京中医药, 2013, 32 (2) :124-126.

[4] 罗茂玉.我院3158张门诊中药处方分析[J].光明日报, 2010 (12) :2358-2360.

篇4:中药处方点评细则

【关键词】处方点评;处方质量;合理用药;药房管理

【中国分类号】R28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024-01

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务院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加强和进一步推进中医药发展的文件,在基层医疗服务中大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促进传统中医药的发展。因此,基础医院中药业务也有缓慢回暖的状态。与中医药管理息息相关的中药房管理工作还相对滞后,中药房管理人员必须提高认识,加强学习,提高素质。才能适应现代中医药管理发展需要。为此,卫生部又先后颁发了《处方点评规范》、《医院处方管理办法》、《医院中药饮片管理规范》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我院也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年初建立了中药房的处方点评制度,落实处方管理的责任,实施近一年来,取得明显的效果,现作如下总结:

1 一般资料

我院根据《处方点评规范》的要求,对中药房的中药汤剂处方,每月门诊处方随机进行抽样点评,点评量不低于1‰,绝对数不少于100张,住院处方点评量不低于1%,绝对数不少于30张[1]。2011年1——10月份我们共抽取1386张。

2 处方点评方法及标准

2.1 处方点评方法:我院成立以分管医疗院长为组长,医疗科主任、中医科主任、药剂科主任、中药房药剂人员为成员处方点评小组,制定奖惩制度,每月定期由分管院长随机抽取门诊和住院中药处方(随机抽样方法见临床资料),根据《医院处方管理办法》、《医院中药饮片管理规范》中的相关规定,处方点评小组逐一进行点评,坚持公正、科学、务实的原则[1],并进行完整、准确的书面记录,把点评的结果反馈给临床医生,并根据奖惩制度予以兑现。

2.2 处方点评标准

2.2.1合格处方标准:①处方字迹清楚,易于辨认,处方颜色使用正确,普通处方为白色,儿科处方为淡绿色,急诊处方为黄色;②处方前记填写准确完整,正文按照“君、臣、佐、使”的顺序排列,特殊用量、用法、要求按规定注明;后记中医生、药剂人员要手工签名,药剂人员要双签名[2]。

2.2.2不合格处方分类:凡是没有达到上述要求中任何一项的处方,都视为不合格处方。一般分为三类:不规范处方、用药不宜处方和超常处方[2]。

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处理,组间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结果

表1:2011年1——10月份处方合格率比较(%)

*10月份与1月份处方的合格率,经统计学分析有明显差异性(P<0.05)。

表2 2011年1——10月份不合格處方构成比较(%)

表中10月份与1月份处方中用药不宜处方数所占不合格处方的比例,经统计学分析有明显差异性(P<0.05)。

5 讨论

处方点评是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对处方书写的规范性和药物临床使用的适应性(药物选择、给药途径、用法用量、相互作用、配伍禁忌等)进行评价,其宗旨是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保障医疗安全[1]。通过今年10个月的处方点评工作我们深深地体会到:①处方点评能强化质量监督,提高处方质量。我院处方点评工作在分管院长的领导下,处方点评小组成员各负其责,共同协作,充分发挥各自专长,严格按照处方点评规范》、《医院处方管理办法》、《医院中药饮片管理规范》中的规定,公正、科学、务实的进行处方点评,发现问题及时总结,指出具体存在的问题,落实具体改进措施,并改进处方点评的相关制定,进行奖惩,把这些信息反馈给临床医生,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努力通过处方的质量。通过10个月的处方点评我院处方的合格率从1月份的71.8%上升到10月份的95.1%,取得了满意的效果。②处方点评能加强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确保临床合理用药。中医的治疗同西医的治疗有着一定的差异,中医的治则有:“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原则,中药方剂只是给病人一大包药,没有西药那样的说明书,素有“外行看疗效、内行看门道”之说。因此处方点评更尤为重要,分析主方的“君、臣、佐、使”及加减药物是否与临床诊断或症候相应;分析药物用量、用法是否安全,特别是剧药、毒药是否超量使用;分析处方药物是否配伍得当,有无“十八反、十九畏”禁忌,有无儿童、孕妇禁忌;分析特殊药物煎制的方法是否注明等等[3]。通过点评我们找出处方问题,一一加以评析。在不断的找错的过程中,通过不断的评析、改进来临床用药的合理性,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本组在不合格处方构成分类统计表明,在1月份用药不宜处方占不合格处方的比例为43.9%,而10月份没有因用药不宜的不合格处方,两者有着明显差异。③处方点评促进医务人员学习,提高业务技能,保障医疗安全。处方点评形式上是一个管理工作,其实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处方点评工作不仅仅需要处方点评工作小组成员掌握处方一般的书写规范,更重要的是要掌握中医饮片的药理特性、功效、药方的主治功能以及疾病的中医治疗原则,中医科主任、中药房药剂属中医人员范畴,他们是处方点评的主力军,只有通过不断深入广泛的学习,提高中医各方面的业务知识,才能在处方点评中指出临床医生处方的不足之处,达到处方点评应产生的效果。但分管院长、医疗科主任、药剂科主任就不一定是中医人员,因此他们也要通过中医理论学习,熟悉基本中医知识,才能有说服力,全力推行处方点评制度的实施,提高处方的质量、保证临床合理用药,避免因用药不当引起的医疗差错,甚至医疗事故的发生,确保医疗安全。

参考文献

[1]姚冰,聂娟,彭晓燕。《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与《处方管理办法》的比较及问题思考[J],中国药业,2011,20(8):17-20.

[2]章萍 陆瑶华 郭澄.医院病区药房《处方管理办法》的实施和体会[J].中国药房,2008,19(7):552.

[3]姚海 高玲 宁志刚等.《处方管理办法》与其试行版比较的变化及存在问题的思考[J].中国药房,2008,19(4):251.

[4]杜长江 赵庆春,《新病历书写规范》[M],西安 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 2010.6 180—181

[5]陈迎春 安福丽等.处方分析在中药房药学服务中的应用[J],中国药业,2009,18(14):64.

篇5:中药处方点评细则

为加强我院处方管理,提高处方质量,规范医疗行为,促进合理用药、阳光用药,确保医疗安全,根据卫生部《药品管理法》、《执业医师法》、《处方管理办法》(卫生部 2007 年第 53 号令)以及《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卫医管发„2010‟28 号),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细则。

一、组织机构

(一)处方点评领导小组:为确保我院处方点评工作落到实处,成立“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处方点评领导小组”。

组 长:祝晓芬 副组长:方永平、郭照华

组 员:黄军民、陈志辉、甘爱华、陈文滨、吴小妹

(二)处方点评专家组:由药剂科、医疗管理、微生物学、临床等多学科专家组成,为处方点评工作提供专业技术咨询。

组 长:陈文滨

成 员:甘爱华、陈志辉、何伟锋、谭小颖、荆国杰、姚招琴、赵 萍、刘集鸿、马伟东、李欣影、赖玉莲、吴小妹、吴培钿

(三)处方点评工作小组:由药剂科成立处方点评工作小组,负责处方点评的具体工作。

二、处方评价体系与职责

本院处方点评工作由医务部、质控部、药剂科、监察部共同完成。

医务部负责处方点评工作的组织及实施。每季度对质控部上报的问题处方进行审核,并将讨论结果交由监察部通报;对缺陷处方及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内部公示,向监察部提交对不合理用药责任人的处理意见。

质控部负责每季度组织处方点评专家组成员对药剂科每月上报的处方点评情况进行讨论。评定处方用药的合理性与规范性,评定结果以书面形式报至医务部。

药剂科按《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卫医管发【2010】28号)的有关要求,负责处方点评的具体工作,每月将处方点评结果汇总后上报医务部、质控部。

监察部负责对处方点评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对医务部审核后的处方点评结果予以通报,对严重缺陷处方的责任人给予批评、诫勉谈话、通报批评、罚款甚至暂停处方权等处罚。

三、处方点评实施细则

(一)点评范围

我院所有具有处方权的医生所开具的门、急诊处方及住院医嘱。

(二)评价标准

1、评价形式:对处方格式、书写规范及用药合理性进行评价。

2、用药合理性的评价依据: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医疗机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规定》、(4)《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临床路径、临床诊疗指南和药品说明书。如遇文献资料与药品说明书不符的,临床科室需提供相关文献资料,由医务部组织专家对超说明书用药的适宜性进行审核,通过审核并备案后方可在本医疗机构中使用。

3、处方格式、书写规范的评价标准:《处方管理办法》及《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

(三)处方评价的方法:

1、每月随机抽取每位医生5张门急诊处方进行点评,抽样率不低于1‰;处方分为合理处方和不合理处方。不合理处方包括不规范处方、用药不适宜处方及超常处方。按照《处方点评工作表》(《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附件)中处方评价标准的各个项目,制成EXCEL表格,逐项点评。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判定为不规范处方:

(1)处方的前记、正文、后记内容缺项,书写不规范或者字迹难以辨认的;

(2)医师签名不规范或者与签名的留样不一致的;

(3)药师未对处方进行适宜性审核的(处方后记的审核、调配、核对、发药栏目无审核调配药师及核对发药药师签名,或者单人值班调剂未执行双签名规定);

3(4)新生儿、婴幼儿处方未写明日、月龄的;(5)西药、中成药与中药饮片未分别开具处方的;(6)未使用药品规范名称开具处方的;

(7)药品的剂量、规格、数量、单位等书写不规范或不清楚的;(8)用法、用量使用“遵医嘱”、“自用”等含糊不清字句的;(9)处方修改未签名并注明修改日期,或药品超剂量使用未注明原因和再次签名的;

(10)开具处方未写临床诊断或临床诊断书写不全的;(11)单张门急诊处方超过五种药品的;

(12)无特殊情况下,门诊处方超过7日用量,急诊处方超过3日用量,慢性病、老年病或特殊情况下需要适当延长处方用量未注明理由的;

(13)未按我院《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管理办法开具特殊管理药品处方的;

(14)医师未按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施细则》开具抗菌药物处方的;

(15)中药饮片处方药物未按照“君、臣、佐、使”的顺序排列,或未按要求标注药物调剂、煎煮等特殊要求的。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判定为用药不适宜处方:

(1)适应证不适宜的;(2)遴选的药品不适宜的;(3)药品剂型或给药途径不适宜的;(4)无正当理由不首选国家基本药物的;(5)用法、用量不适宜的;(6)联合用药不适宜的;(7)重复给药的;

(8)同时使用有配伍禁忌或者不良相互作用的2种及以上药物的;

(9)其它用药不适宜情况的。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判定为超常处方:

(1)无适应证用药;

(2)无正当理由开具高价药的;(3)无正当理由超说明书用药的;

(4)无正当理由为同一患者同时开具2种及以上药理作用相同药物的。

2、对每月门急诊处方金额前10名的处方,抗菌药物、中成药、生物制剂及专科用药前强度前10名的药品在每月的处方点评中进行重点点评。

3、每周随机抽取1个病区的运行病历10份,对用药医嘱进行综合点评,重点点评抗菌药物、中成药及生物制剂应用情况,点评结果由专职临床药师负责登记。

4、每月对“0001”处方进行专项点评,抽取的处方数不低于50张,不足50张者全数点评。

(四)内部公示 每月对以下结果进行内部公示:

1、抗菌药物、中成药、生物制剂及专科用药使用数量排在前10位的药品规格、单价、使用数量、总金额、生产厂家或经销商;

2、抗菌药物、中成药及专科用药使用数量前3位的科室和前3位的医生姓名、使用量;

3、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品种使用比例;

4、医院及各科室药品收入比例;

5、抗菌药物用药金额占全院总用药金额的比例;

6、门诊和住院病人抗菌药物使用率;

7、门诊注射剂使用率;

8、门诊患者静脉输注使用抗菌药物比例;

9、单张处方金额排名前10位中的不合理处方;

10、每月处方平均金额前10名的医生姓名及平均处方金额;

11、在同一处方中不合理应用超2种抗菌药物的处方;

12、“0001”处方的点评结果。

(五)结果反馈

1、每月处方点评结果由质控部以书面形式分别反馈给门诊部及相关病区。

2、每月内部公示的各项内容,由医务部负责收集、整理后通过公共发布资料库进行内部公示。

(六)超常预警

医务部每季度组织相关专家对连续3个月应用数量排序在前10 名及用药量增速过快的抗菌药物、中成药、生物制剂及专科用药处方进行讨论分析,对存在严重不合理应用的药物上报药事管理与治疗学委员会,由药事管理与治疗学委员会决定是否限制使用或暂停使用。

四、点评结果的应用与持续改进

1、药学部门会同医务部、质控部、院感部、监察部等根据处方点评结果,对医院在处方管理、药事管理和临床用药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汇总和综合分析评价,提出质量改进建议,并向医院药事管理与治疗学委员会和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报告;发现可能造成患者损害的,应当及时采取措施,防止损害发生。

2、药剂科对不合理用药的处方或医嘱提出合理化建议。

3、医院药事管理与治疗学委员会和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应当根据药学部门会同医疗管理部门提交的质量改进建议,研究制定有针对性的临床用药质量管理和药事管理改进措施,并责成相关部门和科室落实质量改进措施,提高合理用药水平,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4、处方点评结果纳入相关科室及其工作人员绩效考核和考核指标。

五、处罚办法

1、对处方点评中有2张以上不合理处方的医师进行书面通知,限期整改。一年为一个考核周期,一个考核周期内5次以上开具不合理处方的医师,认定为医师定期考核不合格,离岗参加培训。对患者造成严重损害的,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给予相应处罚。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取消其处方权: ①被责令暂停执业; ②考核不合格离岗培训期间; ③被注销、吊销执业证书;

④不按照规定开具处方,造成严重后果的; ⑤不按照规定使用药品,造成严重后果的; ⑥因开具处方牟取私利。

2、每张不合理处方的责任医生(或责任科室)罚款200元。

3、每位医生的平均处方金额超出医院规定的平均处方金额参照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关于控制门诊处方金额实施暂行规定》予以处罚。

4、住院部科室药品比例超出规定的1%,扣罚当月奖金的3%,扣完为止。

5、对于未按规定审核处方、调剂药品、进行用药交待或未对不合理处方进行有效干预的药师,采取教育培训、批评等措施;对患者造成严重损害的,依法给予相应处罚。

本细则自下发之日起施行。

篇6:中药饮片处方点评制度

一、为规范中药饮片处方管理,提高中药饮片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根据《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和《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有关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二、中药饮片处方(包括门急诊饮片处方和住院饮片处方)点评是对中药饮片处方书写的规范性、药物使用的适宜性(辨证论治、药物名称、配伍禁忌、用量用法等)、每剂味数和费用进行评价,发现实际存在或者潜在的用药问题,制定并实施干预和改进措施,促进中药饮片合理应用。

三、医院应当加强中药饮片处方质量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确切落实药师对医师处方审核和发药核对与用药交待规定;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中药饮片合理用药知识培训;制定并落实考核和持续质量改进措施。

四、中药饮片处方点评工作在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领导下,由医政科和药剂科共同组织实施。处方点评工作小组负责中药饮片处方点评的具体工作,处方点评专家组为中药饮片处方点评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五、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确定处方点评的具体抽样方法和抽样数目。每月点评处方绝对数不应少于XX张,工作小组按照确定的处方抽样方法随机抽取处方进行点评。住院中药饮片处方的点评应当以患者住院病历为依据,实施综合点评。

六、处方点评工作应坚持科学、公正、务实的原则,有完整、准确的书面记录,并定期通报,必要时通报临床科室和当事人。

七、医师开具中药处方时,应当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体现辨证论治和配伍原则,并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

八、中药饮片处方的书写,应当遵循以下要求:

(一)一般项目应填写完整,包括医疗机构名称、费别、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科别或病区和床位号等。可添列特殊要求的项目;

(二)中医诊断,包括病名和证型(病名不明确的可不写病名),应填写清晰、完整,并与病历记载相一致;

(三)应当体现“君、臣、佐、使”的特点要求;

(四)饮片名称应当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河南省中药饮片处方用名目录》的规定准确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河南省中药饮片处方用名目录》没有规定的,应当按照本省(区、市)或本单位中药饮片处方用名与调剂给付的规定书写;

(五)剂量使用法定剂量单位,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原则上应当以克(g)为单位,“g”(单位名称)紧随数值后;

(六)调剂、煎煮的特殊要求注明在药品右上方,并加括号,如打碎、先煎、后下等;

(七)对饮片的产地、炮制有特殊要求的,应当在药品名称之前写明;

(八)中药饮片用法用量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无配伍禁忌,有配伍禁忌和超剂量使用时,应当在药品上方再次签名;

(九)中药饮片剂数应当以“剂”为单位;

(十)处方用法用量紧随剂数之后,包括每日剂量、采用剂型(水煎煮、酒泡、打粉、制丸、装胶囊等)、每剂分几次服用、用药方法(内服、外用等)、服用要求(温服、凉服、顿服、慢服、饭前服、饭后服、空腹服等)等内容,例如:“每日1剂,水煎400ml,分早晚两次空腹温服”;

(十一)按毒麻药品管理的中药饮片的使用应当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

(十二)医师签名和/或加盖专用签章、处方日期;

(十三)药品金额,审核、调配、核对、发药药师签名和/或加盖专用签章。

九、处方点评结果分为合理处方和不合理处方。不合理处方包括不规范处方、用药不适宜处方及超常处方。

(一)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判定为不规范处方:

1、处方的前记、正文、后记内容缺项,书写不规范或者字迹难以辨认的;

2、医师签名、签章不规范或者与签名、签章的留样不一致的;

3、药师未对处方进行适宜性审核的(处方后记的审核、调配、核对、发药栏目无审核调配药师及核对发药药师签名,或者单人值班调剂未执行双签名规定);

4、新生儿、婴幼儿处方未写明日、月龄的;

5、开具处方未写中医诊断或未写中医证型的;

6、中药饮片处方药物未按照“君、臣、佐、使”的顺序排列,或未按要求标注药物调剂、煎煮等特殊要求的;

7、未使用饮片规范名称开具处方的;

8、中药饮片或处方的用法用量等书写不规范或不清楚的;

9、处方修改未签名并注明修改日期,或饮片超剂量使用未在药品上方再次签名的;

10、开具毒麻药品管理的中药饮片未执行国家有关规定的。

(二)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判定为用药不适宜处方:

1、辨证与用药不符的;

2、中药饮片或处方的用法用量不适宜的;

3、有配伍禁忌或者不良相互作用的;

4、其它用药不适宜情况的。

(三)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判定为超常处方:

1、无正当理由开具高价药的;

2、每剂味数过大的处方;

3、每剂费用过大的处方。

十、药剂科会同医政科对处方点评小组提交的点评结果进行审核,定期公布处方点评结果,通报不合理处方;并根据处方点评结果,对医院在药事管理、处方管理和临床用药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汇总和综合分析评价,提出质量改进建议,向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报告;发现可能造成患者损害的,应当及时采取措施,防止损害发生。

十一、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根据提交的质量改进建议,研究制定有针对性的临床用药质量管理和药事管理改进措施,并责成相关部门和科室落实质量改进措施,提高合理用药水平,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十二、医政科应将处方点评结果作为重要指标纳入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和医师定期考核指标体系。对开具不合理处方的医师,采取教育培训、批评等措施;一个月内对出现超常处方3次以上且无正当理由的医师提出警告,限制其处方权;限制处方权后,下月仍2次以上出现超常处方且无正当理由的,取消其处方权一个月,经医政科培训考核合格后恢复其处方权;对患者造成严重损害的,由卫生行政部门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给予相应处罚。

篇7:基本药物处方点评方案及工作细则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与要求,规范基本药物的临床使用与管理,根据卫生部《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和《处方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特建立我院基本药物处方点评方案及工作细则。

一、点评目的

通过建立健全基本药物处方点评和监督制度,规范医师处方行为,推动医疗机构持续改进和提高处方质量,保证医疗安全。完善基本药物使用激励和约束机制,加强药品临床应用管理,规范基本药物使用,纠正不合理用药行为,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二、点评范围

医院基本药物的门、急诊、住院处方。

三、评价内容:

1、点评内容包括不规范处方、用药不适宜处方及超常处方。

2、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判定为不规范处方: ⑴处方的前记、正文、后记内容缺项,书写不规范或者字迹难以辨认的;

⑵医师签名、签章不规范或者与签名、签章的留样不一致的;

⑶药师未对处方进行适宜性审核的(处方后记的审核、调配、核对、发药栏目无审核调配药师及核对发药药师签名,或者单人值班调剂未执行双签名规定);

⑷新生儿、婴幼儿处方未写明日、月龄的; ⑸西药、中成药与中药饮片未分别开具处方的; ⑹未使用药品规范名称开具处方的;

⑺药品的剂量、规格、数量、单位等书写不规范或不清楚的;

⑻用法、用量使用“遵医嘱”、“自用”等含糊不清字句的;

⑼处方修改未签名并注明修改日期,或药品超剂量使用未注明原因和再次签名的;

⑽开具处方未写临床诊断或临床诊断书写不全的; ⑾单张门急诊处方超过五种药品的;

⑿无特殊情况下,门诊处方超过7日用量,急诊处方超过3日用量,慢性病、老年病或特殊情况下需要适当延长处方用量未注明理由的;

⒀开具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等特殊管理药品处方未执行国家有关规定的;

⒁医师未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定开具抗菌药物处方的;⒂中药饮片处方药物未按照“君、臣、佐、使”的顺序排列,或未按要求标注药物调剂、煎煮等特殊要求的,用法用量未按照“每日1剂,水煎400ml,分早晚两次空腹温服的”。

4、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判定为用药不适宜处方: ⑴适应证不适宜的; ⑵遴选的药品不适宜的;

⑶药品剂型或给药途径不适宜的; ⑷无正当理由不首选国家基本药物的; ⑸用法、用量不适宜的; ⑹联合用药不适宜的; ⑺重复给药的;

⑻有配伍禁忌或者不良相互作用的; ⑼其它用药不适宜情况的。

5、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判定为超常处方: ⑴无适应证用药;

⑵无正当理由开具高价药的; ⑶无正当理由超说明书用药的;

⑷无正当理由为同一患者同时开具2种以上药理作用相同药物的。

四、评价方法:

(一)处方的抽样率为总处方量的1‰,每月点评处方绝对数不少于100张,记入《处方点评工作表》

(二)每月抽查处方,抽查数不低于总出院病例数的1%,绝对数不应少于30份

(三)随机抽样,兼顾各科。

五、处方评价结果

(一)处方点评结果分为合理处方和不合理处方。

(二)不合理处方包括不规范处方、用药不适宜处方及超常处方。

六、处方点评结果处理与持续改进:

对于处方点评工作进行详细的登记和记录,定期分析结果,反馈临床,监督改进。并把处方点评的情况纳入科室和个人的绩效考核,促进处方点评管理工作的提高,持续改进医院合理用药水平。具体做法有:

(一)药房即时处理、登记(配伍禁忌等);

(二)每月向临床科室通报该科不合理处方情况;

(三)每季度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与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对处方质量分析、总结,典型不合理处方点评;

(四)每临床科室和医师个人处方合格率情况纳入科室和个人年终绩效考核;

篇8:中药处方点评细则

1 中药开展处方点评的必要性

1.1 中药在临床的使用是越来越多, 其疗效得到大多数患者的认可, 做为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 我们理应重视中药的现代化工作, 使其发展与时代接轨, 促进中药应用的精细化、规范化。

1.2 近年来对中药的不良反应报道越来越多, 随着中药的研究不断加深, 中药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逐步明晰, 对一些中药产生不良反应的原因、病理基础、配伍禁忌都有了非常明确的解释, 为中药处方点评提供了理论依据。

1.3 中医中药是一种入门容易, 掌握较难的学问, 即使是通过系统学习的中医医师, 在遣方用药时也不容易达到精准的把握, 需要靠多年的经验历练和临床积累, 才能够用起来得心应手, 而我国现在大约70%的中药都是西医医师开出, 他们对中药的成分组成并不完全了解, 往往仅仅根据西医诊断和中药的方名来为患者选择药品, 因此可能会出现药不对症的情况和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

1.4 进行中药点评能够避免中药的滥用, 不但避免了资源上的浪费, 还减少了患者的医疗费用负担, 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

1.5 进行中药处方点评能够促进临床医师和药师的业务水平不断提高, 在处方点评的过程中, 医师和药师在中药运用是否合理时可能会产生分歧, 双方会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 这时双方通过交流、沟通和查阅资料进行各个方面的论证, 最终找到合理用药的依据, 也成了互相提高知识、增强业务能力的途径。

2 中药处方点评的经验总结

2.1 在点评时应注意与西药处方要求的不同之处, 如在临床诊断一栏中中药处方要求写病名和证型, 如病名不明确的可以不写病名, 但必须写出证型, 对于中药饮片处方的开展要按“君臣佐使”的顺序来排列, 在药物调剂时对煎煮法都有特殊要求时, 需在药品上方表明, 中成药与中药饮片应分别开具处方等。

2.2 在点评时一定要看中药处方的开具是否是以中医理论做为指导, 是否做到辨病和辩证相结合, 是否仅仅根据西医的病名来选择药品, 由于中药的使用讲究辨证论治, 医师往往需要辩证出患者的证型, 才能选择对症下药[2]。

2.3 在点评中药的用量时一定要看其剂量是否符合药典的标准, 对于儿童、老人和孕妇等特殊人群更应严格注意, 禁止超量服用, 有些医师用药时喜欢参照古人的医案和某些人的宣传来下药, 往往大大超出药典规定的用量, 一旦出现医患纠纷和医疗事故, 就会因违法而受罚。

2.4 进行处方点评时药师一定要与医师及时沟通, 药师在发现问题时首先要向医师先请教后提问, 不能简单地质问医生, 可能医师有自己的理由和方法, 特别是很多中医师有独特的宝贵经验, 有时用药不太符合常规也是可以理解的, 只要医师辩证正确可以要求其进行签明标识, 也不能划为不合理处方。

2.5 在进行处方点评后一定要做好经验的总结, 必要时可以装订成册, 整理成学习资料, 用于医师间的学习交流和新进人员的培训, 以减少今后不合理处方的数量, 提高医务人员的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

总之, 实行中药处方点评是一个对医生、药师和患者都有利的制度, 应该加快实施, 药师和医师应从合理用药的角度出发, 加强协作, 及时反馈, 相互学习, 促进提高, 最大限度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 保证临床使用中药的安全性、合理性。

参考文献

[1]谭英.中药处方合理用药点评及方法探讨.兵团医学, 2008, 18 (4) :45.

上一篇:伤心绝望的qq个性的签名下一篇:第一次我懂得了珍惜拥有话题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