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全面发展

2024-06-02

我们要全面发展(精选6篇)

篇1:我们要全面发展

教师要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在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大部分中学没有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也没有专职心理辅导教师。我们教师应担当起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在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努力让课堂教学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我认为应从下列几个方面努力实践:

(一)、树立科学的学生观、积极创设和谐的师生关系(二)、摒弃陈旧的教学目标观、努力优化学科课堂教学(三)、立足语文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铸造学生健全人格

(四)立足语文课堂教学,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

其次、培养学生知难而上、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意志品格

课堂是培养良好意志品质的主渠道,课堂训练坚强的毅力,应该成为最重要的方法。

1、充分利用好教材中涉及良好意志品质培养的课文。

2、针对初一抗干扰能力差这一特点,进行抗干扰训练。在课堂上,让单数行学生背课文,双数行学生做阅读分析题,然后总结分析。这样双数行学生的意志在训练中的得到培养。

3、学生写作业的过程不能单纯看做巩固知识的过程,这也是锻炼学生坚强意志品质的极好机会。因为,作业规范要求学生按时、按质完成作业。学生在作业的时候,常常遇到一些难题一时解不出来,这是市努力思考还是打退堂鼓,或者去问别人,或者去抄袭人家的作业。这就有一的意志的考验。教师应适时引导,以培养学生知难而上、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意志品格。

何教师要想有高的成就、高的水准,首先必须有高的理想。国外有实验专门研究过人的抱负层次和成就的关系,结论是人的抱负层次越高,成就也越大。作为教师,走上教育岗位以后,必须为自己设置一个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只有设置这样一个目标,才能把自己的所作所为锁定在这个目标上,才能不断增强自我意识和使命感,才能不断地进行自我挑战,否则会走弯路,会荒废时间及精力。

教育和其他职业有很多相同的地方,也有很多不同的地方。教育的复杂性和丰富性,是其他事业所不具备的,它要求教师富有更高的灵性与悟性。

有人说教育是一首诗,可以是田园诗,可以是古体诗,也可以是抒情诗,有各种各样的情调与内涵。教育家读懂这首诗的前提是什么?是自己给自己设定一个目标:我要读懂它。如果没有解读这首诗的愿望与冲动,你永远不会读懂,也不会写出精彩的诗篇。马卡连柯曾经把他的著作称之为“教育的诗篇”,我觉得很有道理。

一个理想的教师,他应该是个天生不安分、会做梦的教师。教育的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天的内涵与主题都不同,只有具有强烈的冲动、愿望、使命感、责任感,才能够提出问题,才会自找“麻烦”,也才能拥有诗意的教育生活。写诗是要灵感、悟性和冲动的,真正的教育家也应具备这样的品格,永远憧憬明天。冲动停止,教育就会终结。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具有远大的理想,不断地给自己提出追求的目标,同时又要有激情。对一个成长中的教师来说,平静的思考是需要的,但更要富有激情。人要会做梦,优秀的教师要永远伴随着自己的梦想。当生活没有梦时,生命的意义也就完结了,教育就没有了意义。

我心中的理想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 爱教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我们有很多教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在教,但是他从没有在教的过程中找到乐趣,心中也从没有涌起一种爱的热潮,这样的教师永远也不可能取得教育上的成功,永远也不可能把握教育的真谛。

我在大学教书的时候,我们的师范生在离校时请我给他们留言,我写得最多的一句是:挖掘你生活中、你职业中的内在魅力。我们每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的东西是他的职业。你是厌倦它还是喜欢它,对整个心理的发展,对你的幸福感、成就感的获得,都是至关重要的。你不爱这个职业,这个职业也不会爱你。你不爱教师这个职业,你就不能从教师这个职业中获得乐趣。

我们过去经常说:“家有二斗粮,不做孩子王”。和孩子打交道确实是一件非常烦心的事,每天都会碰到这样那样的困境,每天都会碰到这样那样的烦恼。但是我说,大烦恼才能有大乐趣,大问题才能有大成就。你仔细去挖掘教师这个职业,就会发现它实在是美,可以说,世界上没有比教师职业更美的东西。

教育家要有梦,连梦都没有你还能做什么教育家?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教育的乐趣,因为我们每天拥抱的是一个新的太阳,我们每天面对着的都是一些个性迥异的孩子,都是一个个前程不可限量的个体。他们当中可能会有今后的政治领袖,可能会有今后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可能。只要你精心地去照料他们,哺育他们,只要你帮助他们去找回自信,只要你帮助他们去挖掘潜力,他们的能量是不可限量的,是会远远超出你所能想象的。一份耕耘会给你多少倍的回报

培养心理素质,促进全面发展

决定人的前途与命运的最在因素之一是高考成绩,高考成绩的高与低,除了受到学生本人的智商因素影响之外,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心理素质。多年来,通过高三补习班的班主任工作,我认为培养学生们的良好心理素质,有助于提高学生们的高考成绩,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们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一方面应以学科教学为主渠道,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另一方面,又注意抓好以下几点:

一、注意增强学生主体的自我心理修养

我班从“三自”入手,让学生学会“自评、自慰、自信”。

自评:人贵有自知之明,具有良好心理修养的人,首先应该正确认识自我能

对自己做好客观的自我评价。我班安排了每周二的班会课,让每个学生在六人小组中进行本周《规范》训导情况的自评,同时通过小组内互评及班主任的评价,帮助学生适当调整,逐步帮助学生做到客观认识自我,培养客观地自我评价的能力。自慰:健康、稳定、乐观的情绪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但许多学生却经受不住轻微的挫折和失败,比如说某一科单元考成绩不理解,所以要求学生学会合理化的主动自慰,缓解改善不良的情绪,当某个同学考试不理解,要学会自慰:“我得到了一次吸取教训的机会,现在我在这题多做一遍,比别人记得更牢了。”合理化的主动自慰,可以帮助学生从挫折的被动承受转为主动调节,从而走出痛苦和烦恼,保持健康、稳定、乐观的情绪。

自信:是激发学生向上的内在因素,一个信心十足、热情洋溢、精力充沛的学生,就会有健康的心理生活。要求学生学会勇敢地说:“我能行!”帮助学生们面对困难的问题,学会自我激励、自信、自强。这样,那些学习有困难、上课不敢发言的同学,从自卑和压抑中解脱出来,大胆地从心底喊出:“我能行!”

二、注意学生的心理特征

通过补习班的班主任工作,我逐步地了解了高三补习班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制定相应的内容,采取相应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的培养。

首先,采用《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全班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评定。综合考察了我班学生在学习、情绪、性格、社会适应、品德、行为习惯等六方面的心理健康状况,连同学生的有关背景资料,建立起了《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据此,我开设了开设了每周五课外活动这一节的心理健康活动课。包括促进学习、开发智力、陶冶情绪、塑造个性、培养品德、进进社会适应力的内容,在方式上以趣味性、活动性为基本特色,将心理健康的意义蕴含其中。

三、注意创设和谐、公平的氛围

创设和谐、公平的氛围,是保证有效进行昼教育的首要条件。

我班十分注意创设和谐的氛围,在师生和谐方面进行了作业评价和目标品德评价的改革,采用充满爱心、充满激励和富有情感的语言和学生亲切交流。我班要求教师在认真批改作业的同时针对每一位同学的不同情况,写一句富有感情的短批;期末评语,我侧重评价学生的努力和进步,满腔热情地与学生亲切交流。

四、注意家校结合,构成家校网络

要养成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还应加强学校和家庭的配合。学校重视了教师——家长——学生构成的心理教育网络,让心理教育走进家庭,得到家长的支持与合作,拓宽和深入教育的领域。

首先,在学期初开办专题讲座,让家长们了解孩子在学校里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做家长的又该做些什么、注意些什么。了解学校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教些什么、家长应配合做些什么。其次,我通过印发心理教育的有关资料提供家长学习,开展健康心理问卷征答。提高家长对孩子们心理素质的重视和了解,以形成学校、家庭对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培养共同关心的新格局,提高教育实效。

总之,通过培养学生们的心理素质,促进全面发展,使学生们能够健康、平稳地发展,并能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近几年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越老越受到重视,为此,树立“为学生一生发展负责”的办学理念,加大教育教学改革的力度,积极开展素质教育,把办学思想逐步由“应试教育”转变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上来。合格人才的要求是在德、智、体、美、劳、心等方面全面发展。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被摆在了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位置。因为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得早,并且扎实有效,所以带动了学校其它工作的发展。

针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学校领导经过认真细致的调查分析,认为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心理出现了障碍,只要持之以恒地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正确的教育方法、途径,就一定能够解决这些问题。

对于这些问题,我们的主要作法是:

一、充分认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

心理健康是一个人成长发展的重要基础,而以提高心理素质为直接目的心理健康教育则无疑是促进受教育者迅速而全面发展的奠基工程。从一定角度而言,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因为人类自身的活动不外乎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两个方面,生理活动是外显形式的,它可以通过体育来求得发展,心理活动是内隐的,具体表现为人的认识情感、意志、个性、道德行为、智慧行为、审美行为及劳动技术教育等。都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内容和途径。如德育的最终目标是引起个体行为的变化,而行为变化又依赖于心理活动的变化,这些变化包括认识、情感、意志及个性等一系列心理活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是解决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和道德意志问题的基本方法。智育的目标是掌握知识,发展能力,而掌握知识的标识就是将客观存在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大脑中的认识结构,其本身就是心理活动过程,其引起的变化也是心理变化。由此不难看出德育、智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得以实现,也可以通过认识、情感、意志、个性等的直接培养和训练来完成,后者往往更直接更有效。

心理健康教育包括发展性教育和补救性教育两项任务。

发展性教育主要是指对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主要是指导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认知,特别是自我能力素质方面的认知,帮助他们认识和开拓自身的潜能,不断突破自我的种种局限,实现全面而充分的发展。其目标主要在于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学生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它是针对性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遵循认识发展规律,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和训练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塑造健康完整的人格,成为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

补救教育是指对少数有心理困惑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忙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恢复健康心态,主要是针对学生在生活和学生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结合他们的认知特点和行为特征,给他们提供一些必要的指导,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率,处理好人际关系,学会自我心理调整,更好地处理因环境变化带来的各类问题,增强对环境和自我的适应能力,为自己一生的幸福奠定基础。

二、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

学校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为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我们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必修课管理体系之中,大力拓宽教育渠道,调动学校方方面面的积极因素,形成齐抓共管的格局。

1.抓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从高校引进了几位高素质心理学业专业毕业生,让他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工作。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方针,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培训活动。学校多次派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参加国家、省市组织的培训活动,同时,也聘请校外专家给全体教师进行培训,以提高全体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

2.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

心理课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的主要途径。我们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将心理课引入教学计划安排固定课时。为加强心理教学,我们根据学科特点,从教师备课,课堂教学到教学效果都做出了严格的规定,在教学原则上在依据新课程要求的基础上,还要求任课教师做到:(1)观点正确,说理明白;(2)以情感,情理交融;(3)加强针对性、讲求实效;(4)坚持教育的一致性;再如,在课堂教学结构上,我们要求教师做到引人入胜的开头,生动直观的讲述,深入浅出的明理,联系实际的辨析,恰如其分的导行,简单明了的结尾。

此外,我们还制定了心理课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要求教师做到:(1)教学目的正确;(2)教学重点突出;(3)教材处理恰当;(4)联系实际密切;(5)教学结构合理;(6)教学方法灵活;(7)教师基本功扎实;(8)教学效果明显。

这样,由于我们对教师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规范了教师的教学行为,面向全体学生,提高了心理课的课堂教学质量。

2.抓好学科渗透。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学生心理品质的形成是一切学科一切教师共同努力的结果。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需要运用包括一切学科在内的丰富多彩的载体,对学生施加生动活泼的熏陶、渗透和影响。为此我们加强了对任课教师心理学知识的培训,并要求他们结合本学科特点,依据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点,在课堂教学中适时施教,做到既教书,又育心。

3.开展心理咨询活动。由于每名学生的家庭背景、成长经历、个人素质差异等各不相同,其心理素质也不相同。为了做到因材施教,我们开展了心理咨询活动,我们认为,要使心理活动取得良好的效果,关键在于教师要对学生给予信仰、给予理解、给予温暖,能够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我校二年八班学生张某某,家庭贫困,该生因此产生了自卑感,曾先后几次辍学。心理教师多次找到她,与之促膝谈心,交流思想,帮助她排除思想包袱,培养他热爱生活的情感,正确体验逆境与失败等,通过教师的心理辅导和矫治,使该生对学习和生活充满了信心,学习成绩也逐步提高,该生考上大学后,回校向全校师生介绍了自己怎样克服心理障碍,重返校园努力读书的经历。

4.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建设

心理健康档案是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依据,里面包括学生的自然状况、心理测试、结果反馈,学生对测试结果的收获体会,学生在课堂上一些相关资料等。老师通过对有关资料的研究能及时发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从学生的档案中,能发现学生的群体特征,存在普遍问题,针对问题寻求解决策略,并服务于学校整体教育教学。当然心理档案的建立必须本着尊重学生的原则,必须保密,除非必要,心理档案的个人情况是不能给班主任和其他老师看的。

教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

发布者:陈燕双发布日期:2011-11-03 20:51:26.0

一、循循善诱,它是指教育者要有步骤地引导、教育学生,即教导有方。这是对教育者在“智”方面的要求。教育者要用知识、用智慧来有步骤地引导学生。

二、诲人不倦,它是指教育者教导学生时要特别耐心,对工作不厌倦。这是对教育者在“德”方面的要求。教育者要有爱心、有耐心、有恒心,这些是教师爱岗敬业的最具体、最核心的体现。

三、因材施教,它是指教育者要按照学生发展的规律,特别是人的差异性规律,来有的放矢地实施教育。教育者要视学生的不同需要和不同知识、技能、能力基础,以其可接受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成长。

“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是学生所要达成的最终目标,也是科学育人的具体内涵,它赋予了“全面”、“协调”、“可持续”以时代的要求。“培养学生良好品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我们始终一贯的目标追求,“激发学生创新精神”是我们当今时代的特殊要求。只有学生具有了创新精神,才能实现国家和个人的可持续的发展。

篇2:我们要全面发展

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彰显了强烈的问题意识和目标导向,是解决荆门发展面临矛盾和难题的“金钥匙”,必须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要抓住提高科学技术贡献率这个关键贯彻创新发展理念。创新居于五大发展理念之首,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不创新就要落后,创新慢了也要落后。在传统的发展方式下,土地、水和矿产、劳动力、资本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决定着经济增长的规模和速度。在创新驱动模式下,全社会持续的知识积累、技术进步和劳动力素质提升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基本方式,科学技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贡献率将进一步提高。我们必须要先人一步,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应用为目的的区域创新体系,建立从试验研究、中试到生产无缝对接的创新链条,把科技需求侧同技术研发侧、转化侧贯通起来,实现经济和科技发展的良性循环,让创新创造的活力不断迸发、源泉不断涌流,激发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强大动力。

要抓住增强区域城乡整体性这个关键贯彻协调发展理念。增强协调性才能使经济发展行稳致远,如果发展失之偏颇、顾此失彼,“木桶”效应就会愈加显现,前进的速度和稳定性必将大受影响。荆门历经多年发展,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区域发展不协调,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依旧突出。“唱和如一,宫商协调。”增强发展协调性,必须坚持区域协同、城乡一体、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并重,才能增强区域城乡发展整体性。我们要努力建成全国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以新型城镇化推动城乡一体化,不断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加快塑造要素有序自由流动、产业分工布局合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资源环境可承载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在统筹兼顾中拓宽发展空间,在加强薄弱领域中增

强发展后劲。

要抓住深化生态文明建设这个关键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顺应了人民群众对清新空气、干净饮水、安全食品、优美环境的向往。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市生态环境问题逐渐突出,生态文明建设的压力不断加大,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是我们的现实选择和必由之路。我们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加大环境保护治理力度,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加快完善生态环保制度,切实增强绿色发展的紧迫性、自觉性和刚性约束,促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实现绿色转型,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融入和协调提升。

要抓住对接国家和我省重大发展战略这个关键贯彻开放发展理念。荆门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开放大机遇:“一带一路”建设成为扩大开放的战略举措和经济外交的顶层设计,“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长江中游城市群上升为国家战略,汉江生态经济带开放开发在加紧实施,长江中游城市群、三峡城市群、两湖平原城市群的交流合作进一步加强,一个更高水平的开放格局正在形成。开放的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的地区最具竞争力。我们要打造对外开放的大平台、大通道、大通关,主动对接国家和我省重大发展战略,健全更加利于开放的体制机制,着力营造与国际规则接轨的营商环境,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引资与引技引智相结合,以更强烈的机遇意识,更坚定的发展信心,更主动的作为,变大机遇为大发展。

要抓住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这个关键贯彻共享发展理念。如果将全面小康比作一幅壮美画卷,民生是其中最厚重的底色,共享是其中最温暖的主题。只有让人民群众看到更多的变化、得到更多的实惠,我们的发展才更有温度,幸福才更有质感,我们建设的小康才是全

面的小康、人民群众认可支持的小康。对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标体系,荆门如期脱贫任务很重,公共服务设施和社会事业欠账较多。我们必须始终把民生放在必保优先位置,把更多的财力、物力、精力向保障和改善民生倾斜,向补足社会事业短板聚焦,特别是要强力推进扶贫攻坚,大力实施保障和改善民生行动计划,一年接一年地办好民生实事,让群众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生活条件不断改善、精神世界不断丰富、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新的发展理念必将引领新的发展实践。我们要应对经济社会发展新趋势新机遇和新矛盾新挑战,就必须坚持问题意识和目标导向,从荆门发展实际出发,自觉地用新的发展理念探索新的发展路径,推进新的发展实践。具体而言,就是要走生态立市、产业强市、资本兴市、创新活市之路。

坚持走生态立市之路。我们提出要实施“生态立市”,把“生态立市”作为荆门十三五期间乃至未来更长时间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这与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的“五大发展理念”高度契合。“生态立市”强调了良好生态在城市永续发展中的作用,首先就体现出“绿色发展”理念;总书记在海南考察时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实施“生态立市”就体现出“共享发展”的理念;“生态立市”要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为经济转型升级添加强劲的“绿色动力”,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改善的双赢,这就体现了“协调发展”的理念;“生态立市”关注的节能减排、提高产出、环境保护和治理等等,无一不需要在技术上、机制上、模式上、方法上积极尝试、大胆创新,还体现出了“创新发展”的理念。

坚持走产业强市之路。产业兴则城市兴,产业强则城市强。产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脊梁、城市生存发展的支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的依托,既是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更是决定城市发展、决定城市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如果产业特别是主导产业谋划发展得当,城市发展就能引领潮头;反之,城市发展就会停滞不前。我们提出要打造江汉平原中心城市、湖北“建

成支点、走在前列”的重要增长极,就是要牢牢抓住产业发展这根经济命脉,紧紧围绕产业强市这个主题做文章,必须始终坚持“产业第一”,着力培育优势产业,推动产业集约集群集聚、高端高质高效发展,着力构建布局合理、结构优化、技术高端、绿色低碳的现代产业体系,进一步提高荆门这座城市的竞争力。

坚持走资本兴市之路。金融是经济发展的“血脉”。“血脉”不通,发展必然受阻。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不对称“钱荒”问题日益凸显,一面是企业“饥渴”,一面是游资“过剩”,严重制约实体经济的成长与壮大,严重影响地方的建设和发展。如何破解困局,有效扩投资、稳增长,就要走“资本兴市”之路,要通过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有效“舒筋活络”、“活血化瘀”,逐步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渠道多样化的投融资新格局,不断提升金融、资本对经济的渗透力、带动力和支撑力,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提供长期、稳定、充足的资金保障。

篇3:学习型社会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一、明确树立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价

值取向我们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背景下创建学习型社会的。过去,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不要追求人的全面发展, 是理论上没有解决的一个问题。现在, 党的十六大响亮提出追求人的幸福生活、促进入的全面发展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 这既说明我国社会的进步与文明跃上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既不再以生产指标和经济增长作为最终和唯一的目的, 又说明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理解和把握的成熟。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和最高价值取向就是人的全面发展。资本占有劳动、物统治人是资本主义社会立足的主要根据, 作为资本主义的对立物, 社会主义从一开始就是同对每个人的全面发展的关注联系在一起的, 并且为了人的全面发展不懈地创造经济文化社会条件。当然, 现阶段在人的全面发展上不能不受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方面的限制, 因而不可能做到每个人都能得到同样的发展机会和得到全面的发展。但是社会主义社会应当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 一切工作只有以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价值取向, 切实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政治、文化和本身发展的需要, 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才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 在不同历史阶段、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实现, 从而不断提高人的全面发展的程度, 向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过渡。学习型社会正是推动这一发展过程的好工具、好载体, 它将实实在在地为人民素质的提高, 为发挥每一个人的聪明才智, 为展示个人的人生价值提供广阔的舞台。

二、开发学习型社会的发展内涵:

注重投资人力资本, 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经济条件重视人力资本的投资, 就是重视教育的投入, 这是当今时代经济发展的一个特点, 即教育的投入就是经济的投入, 教育的发展就是经济的发展。二战

以后一些基础落后国家后来居上, 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原因, 就是教育先行, 切实实行教育优先发展战略, 把投资人力资本作为一种新型的资本投资观, 进而走出了一条发展工业化的新路。进入21世纪以后, 新的社会发展理念进一步要求将自然资源开发和社会资源、人力资源开发结合起来, 充分认识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发挥人的创造力对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和决定性作用。我国目前正处于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体制转型中, 经济结构调整必然要求人才结构有与之相适应的调整, 要求开发人力资源以适应调整后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我国政府要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丰富的人力资源优势, 就必须大力投资人力资本, 全面提升人的学习能力, 在现阶段既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又有力保证经济社会发展, 并为最终实现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创造经济条件。

三、开发学习型社会的管理内涵:

探索学习型组织模式, 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组织条件和发展空间学习型组织是创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概念和重要组织模式。美国管理学家彼德·圣吉揭示学习型组织的真谛是使人“活出生命的意义”, 这种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念和社会发展理念是与民主化、公开化、开放化的组织结构和制度体系紧密相连的。

因此, 我国现阶段创建学习型社会, 就要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有机结合起来, 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学习型社会的政治建设目标, 唤醒人们的主体意识、平等意识、独立意识和发展意识;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取向溶入基层民主建设, 借助于创建学习型组织的途径和模式, 改造、完善和推进基层政权组织、社会经济文化组织的建设和发展, 使各级各类组织都成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建设工具、服务工具, 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越来越大的发展空间。

四、开发学习型社会的文化内涵:

构筑终身教育体系, 培养人的平等发展、完整发展、持续发展、和谐发展和自由发展的能力构筑终身教育体系, 是创建学习型社会的基石和标志性的口号。对于我国来说, 构筑终身教育体系的现实意义在于:整合教育资源, 实现教育社会化, 社会教育化, 这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思路;是解决人口压力过大、教育机会不均的社会问题的思路;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提高劳动者素质的经济发展的思路。终身教育体系, 一般说, 主要由发展各种形式教育、改革学校教育和协调各类社会教育三方面构成。通过这一立体的教育体系, 可以促进人的平等发展, 改变教育机会的不均等, 从教育的角度关注和改变所有人的生存状况;可以促进人的完整发展, 不仅是知识的获得, 而且是素质的提高, 能力的增强;可以促进人的持续发展, 不仅着眼解决当的和谐发展, 学会做事, 学会沟通, 学会合作, 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可以促进人的自由发展, 即人的个性的自由发展, 有能力掌握自身的命运, 并具有健全的人格。

五、开发学习型社会的思想内涵:

扎实开展群众性创建活动, 培养人的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精神创建学习型社会, 可以说是全球性的学习运动。我们党历来重视学习, 素有开展群众性学习活动的传统、优势和经验, 我们应借创建学习型社会的世界性浪潮, 乘势而上, 振奋民族精神, 抓住发展机遇, 用好创建学习型社会这一思想建设的有力载体。首先要坚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创建方向。

只有坚持这一方向, 才能有效防止和克服把创建学习型社会一般化、概念化, 使创建学习型社会不停留于只提倡一种学习风气的表面, 而向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深入下去。其次, 要摆脱把人作为工具和手段的旧观念, 而树立把人作为目的本身的新观念。只有坚持这一观念更新, 才能形成人在创建学习型社会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使创建学习型社会是眼睛向下、为着群众的建设过程, 而不是眼睛向上、形式主义的走过场。第三, 创建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现阶段的具体内容主要表现为促进人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实现人的现代化。要通过营造人人学习、处处学习、时时学习的环境, 使人们懂得, 学习是一种生存状态, 只有学习, 才能生存, 只有提高学习能力, 才有生存能力、发展能力。特别是那些受体制转换影响的群体, 要通过学习改变自己的现状和命运, 从而在学习中, 在学习与生存、发展的紧密联系中培养人的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精神。

六、重视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研究,

篇4:发展要全面提速

(一)继续强化集团化建设。一是加速连锁经营。2006年要实现17个市级子公司全面连锁,并选择一批有条件的县级分公司加入连锁体系。二是改革财务体制。2006年初全省财务、资金的集中管理要正式运行。三是进一步完善投资管理办法,理顺投资管理体制,2006年全系统按新的投资体制运行。

(二)继续加强发行网点规划建设。一是加紧推进全省在建和拟建工程。根据业务发展需要,对全省重点卖场建设布局重新规划,三年内完成17个市和62个县“中心卖场”的重点建设和改造。二是2006年完成农村发行网点的布局调整规划,通过新建、改造、租赁等方式,力争到2010年发行网点增加到1000个,营业面积达到20万平方米。

(三)全面推进三项制度改革。在总结蚌埠公司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将三项制度改革在集团各公司全面推开,引进竞争机制,激励、调动员工参与改革和生产经营的积极性,真正做到“干部能上能下,职工能进能出,收入能高能低”。目前,集团公司的“三定方案”已在拟订中。

(四)全力以赴确保教材中标,强化主业经营。2006年集团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参加全省中小学教材总发行的招投标。教材是我们的生命线,要全力以赴夺取2006年秋季到2008年春教材总发行权。力争到2010年营业收入达到13亿元。

教辅发行方面,力争到2010年营业收入达到9亿元。一般图书销售方面着重提高连锁经营的规模化和规范化程度,力争到2010年营业收入达到13亿元。

(五)完成国有独资的改造。在国有控股基础上推进股权结构优化调整,实现产权多元化,争取“十一五”上半期完成集团公司从国有独资向混合所有制的转变;争取在“十一五”期间完成连锁公司的上市,广泛吸纳社会资本,实现产权多元化,完成低成本扩张。

篇5:我们要全面发展

广州市白云区同和中学刘艳云

现代教育论认为,人的发展在本质上是一种通过实践不断自我建构的过程。这即是说,作为教育对象的学生,是为了满足自己身心发展的需要而上学求教的。他们只有找到自己在教育活动中的准确位置,接受教师对他们施加的各种积极影响,才能实现自己的愿望。而在学校教育的“基层”组织--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作为直接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其作用在于按照社会实际需要以及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用自己的知识、技能和思想品德方面的言行去诱导、影响学生,不断满足他们成长过程中复杂的、多维的、客观的身心素质发展的需要。

一、了解、宽容和信任学生,满足他们被尊重的需要

人最根本的内在驱动力是其所追求的自我价值,这需要一个良好的受尊重和受重视的成长环境和相关的发展主体性的教育条件。对于学生,如果缺乏被尊重的情感体验,就无法形成健康积极的人生价值观,而学校教育也就培养不出优秀人才。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如果教育者要从多方面来培养人,那么他首先应该从多方面来了解学生。”班主任要深入了解学生,可采取观察分析、资料分析、个别谈话、调查等方式,如制定《学生情况调查表》,自设调查项目,内容可包括学生的过去和现在,学生成长的家庭生活环境和经常接触的人或事,学生的优缺点和特长爱好,甚至他们的苦恼和忧愁。只有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才能打开学生心灵的大门,找到适合他们个性特点的教育途径与方法,有的放矢地实施教育过程并取得预期的教育效果。

有人说,孩子需要宽容和信任,如同植物需要阳光一样。在现代教育教学中,宽容已作为心理教育的基本方法,日益受到教育者的重视。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文化活动的进一步繁荣,当代中学生的知识、视野更得以拓宽,他们的批判和参与意识比较强烈,对社会现象、班级工作和任课教师敢于发表一些主张或看法。对此,班主任要给予充分重视和理解,能够及时采纳的建议应及时采纳;暂时不能实行的,必须向学生解释清楚;就算是错误的意见,也允许学生把话说完,并引导学生知错、析错、改错。尤其是教育品德不良学生时,班主任更应循循善诱,以关心、理解、宽容的教育态度去对待他们的缺点和错误,保护并激发这部分学生潜在的自尊心。要给予他们更充裕的时间和空间,给予他们更深层次的期待与信任,注意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及时加以肯定和表扬,激励他们转化上进的信心。尊重学生就是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这是教育的原则,也是教育的目的。因此,在教育过程中,要以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感情为基础,切勿任意践踏学生的心灵。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时不应挫伤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人的自尊心。”比如,与家长取得联系本是班主任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但“请家长”时必须认真考虑学生情感发展的需要,不能凭自己单方面的意愿盲目地搬家长;即使请了家长到校,也要抱着共同教育学生的目的,以平等、诚恳、协商的态度与家长交换意见,勿以告状取代共同商讨,更不要在家长面前以盛气凌人的姿态训斥学生。这样,既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能达到家庭与学校共同承担教育的目的。

二、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满足学生责任心不断增强的需要

奥地利著名教育学家布贝尔说过:“具有教育效果的不是教育的意图,而是师生间的相互接触。”因此,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保证教育过程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在教育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的受教育者,而是教育过程的积极参与者。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知识水平的不断提高,他们渴望有机会了解与成长相伴而来的责任。比如,在针对学生某些不良行为制定防范措施时,班主任应允许学生有发言权,和学生共同商定这些措施。这实际上给了学生自我选择的机会和权利,体现了他们的自主意识和主人翁责任感,也就使学生逐渐地学会对自己负责,并勇于承担责任。又如,班内板报的设计、学校运动会的组织、社会活动的安排等,都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能力的空间。这样,一方面,有了学生的积极参与,教育影响才能内化为学生自身的思想道德、知识信念,并不断得到强化,最终就会作为一种精神品质植入学生的内心世界,成为他们参与学校生活和未来社会生活的一种准则。另一方面,学生的这种转化反过来又有助于教师进一步发扬教育民主,培养与学生的和睦感和共鸣感,从而真正把学生看作是自己的合作者。学生需要多方面的机会去培养兴趣和发展潜能,班主任应象播撒种子的农夫一样,尽量提供肥沃均衡的土壤,让学生在可预见的、独立安全的.环境中勇敢地去尝试成功或失败的经验。当然,班主任在建设良好师生关系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地位,并注重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使学生在民主作风下自觉地培养自治自律精神,不断地增强责任感,进而促进其自身的全面成长。

三、建立和睦相处的同学关系,满足学生正常人际交往的需要

与人和睦相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一条重要原则。诺贝尔奖获得者温伯格曾经说过:“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多少取决于你与谁一起上学。”学生之间的接触在时间上最频繁,在空间上最接近,因此,班主任应积极地引导学生之间的交往,充分开发学生的交往资源,努力营造和谐良好的班级道德氛围,以满足学生具有社会性发展的基本的人际交往需要。在这个过程中,要让学生懂得现实社会中人与人之间是一种相互欣赏、相互重视、相互关怀的关系,使他们形成对人际关系的正确认识和信念。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扩大,学生之间培养起真诚友好的同窗之情与健康的人格,就会从感情上把爱的范围不断扩大,愿意把自己的爱心奉献给更多的人,这无疑为他们以后走出校门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生适应未来社会所必备的另一种个性品质是竞争意识。在学习生活中竞争是不可避免的,它对学生的成长非常重要。这就要求班主任正确地引导学生之间的竞争。要使学生认识到现代社会要完成一项重大任务,不是哪一个人、哪一个方面的力量所能及的,而是需要一批人、各个方面齐心协力,精诚合作才能完成。因此,只有建立宽松、和睦的班级人际关系,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际交往态度,才能引进合理的竞争,并在竞争中架起友谊的桥梁,促进班级成员间的互助互爱。

四、严格、耐心地教育学生,满足他们认知发展的需要

学生在认知道路上能否取得进步和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之严与爱的有机结合。在班集体中,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具有各自不同的个性特征、行为习惯,但有一点是共同的,这就是他们都渴望得到师爱的浇灌与扶持。不过这种师爱并不等于母爱,而要与严格要求融为一体。因为我们的教育就是通过外在的科学、合理、严格的要求来体现,并逐渐内化为学生的认知需要和实际行动。古人说:“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遵,道遵然后民知敬学。”(《礼记学记》)因此,为了达到教育的目的,班主任要认识到一点,那就是无论平时多么平易近人,仍要坚持严格管教的原则,此所谓“严慈相济”、“爱而不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不断满足学生求知学习等方面的客观需要。

学生的成长过程都不可能是直线上升的,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必有一个矛盾转化的阶段。特别是品德行为不良的学生,在改正错误的过程中出现反复是一种正常现象。这时,班主任不应感到灰心丧气或主动放弃教育,而是应该耐心细致地帮助他们,让他们时时感到师爱的存在,并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引导他们朝着自身认知发展的正确方向前进,实现其人生价值追求。

班集体教育工作渗透着班主任的汗水和爱心,蕴藏着学生的成长和希望。班主任在与学生情感交融的过程中,要做到把慈爱、严格和耐心有机地统一起来,使学生乐于接受教育,从而满足他们成长道路上的各种需要。这样,教育工作才能真正成为人类社会中一种充满愉快情绪体验的劳动艺术。

篇6:我们为什么一定要发展足球

日前中国足协与国家体育总局正式脱离关系,中国足球的“去行政化”全面展开。据悉,中国将在三年时间内建设两万所足球学校,也将是中国足球发展改革的重要一步。但与此同时很多人要问了:既然中国足球那么差,如此劳民伤财又收获甚微,我们为什么还一定要发展足球呢?

中国的体育有两大计划:1.全民健身计划。2.奥运争光计划。对于后者我们在08年奥运会上以46金的好成绩超越美国名列奖牌榜首位,让无数国人扬眉吐气。以我们的奖牌分布情况来看,我们大多在乒乓球,跳水,射击等普及程度较低的体育项目上收获显著,而在运动的基础项目:田径、游泳、三大球上收获甚微。在奥运赛场上我们可以说是取得了田忌赛马式的战略性胜利,但也应该看到在真正的含金量高的大项目上我们还有差距明显。显然奥运会的奖牌数这并不能代表我国已跻身体育大国,更谈不上什么体育强国。因为体育强国的评判标准是全民身体素质而不是高水平运动员的比赛成绩。全民健身的落实才是硬道理,而这必须要靠能够普及大众的基础体育项目。

若要成为体育大国甚至体育强国,需要普及全民健身。足球作为一项普及程度高的集体竞技性运动便可以完美的充当这一载体。中国足球广为球迷诟病,国足实力不行究其原因除体制问题外群众基础单薄、普及程度较低也是一个严重问题。集体运动项目与个人运动项目的不同之处在于单靠一两个天才运动员无法使全队成绩提升。这需要更广泛的大众基础才能发展足球。按足协的计划三年内建两万所足球特色学校,按每学校1000人计算,我们就有了2000万足球人口。这是一个飞跃,也还远远不够。足球作为全民健身的载体必须让它走进全国的中小学,走进体育课,让足球走进大众的生活,才是足球改革的首要问题。做到了这些,中国足球在国际赛场上的成绩或许不能在短期内有所体现,但足球作为全民健身的一大重要载体对于提高国人身体素质起到的巨大影响才是发展足球的关键。

足球被誉为世界第一大运动,是体育产业最大的单一项目。世界杯的关注程度甚至可以与奥运会相媲美,可见其在全球的巨大影响力。中国人对足球也一向情有独钟,即便是世界杯没有中国队参加也丝毫不减热情。做好了足球,联赛可以挣钱,出口球员可以挣钱,承办国际比赛所带来的足球周边产品及旅游业的发展又可以赚钱。其所能带来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以及其他方面的效益不可估量。足球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即使在国足水平低迷的情况下仍然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收益,可见足球产业在中国的巨大潜力。用一句话说:国人喜欢足球,又可以赚钱。还有什么理由不去发展它呢?

上一篇:合肥事业单位:2014年合肥庐江县基层镇财政所招聘工作人员公告下一篇:网络环境下的化学多媒体技术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