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电价改革实施办法的通知

2024-07-13

关于印发电价改革实施办法的通知(通用6篇)

篇1:关于印发电价改革实施办法的通知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电价改革实施办法的通知

发改价格[2005]51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发展改革委、物价局,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华能、大唐、华电、国电、中电投集团公司,各有关电力企业: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电价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03〕62号)要求,为了推进电价改革的实施工作,促进电价机制的根本性转变,我委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上网电价管理暂行办法》、《输配电价管理暂行办法》和《销售电价管理暂行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按照执行。

请各地和有关部门根据国家关于电价改革的统一部署,结合本地实际和电力市场的建设情况,按照上述三个管理办法的规定和要求,加快电价改革步伐,积极稳妥做好电价改革的各项工作,促进电力工业与国民经济的协调、健康发展。

附件:

一、《上网电价管理暂行办法》

二、《输配电价管理暂行办法》

三、《销售电价管理暂行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二○○五年三月二十八日

附件一:

上网电价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完善上网电价形成机制,推进电力体制改革,依据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关于印发电力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02〕5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电价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03〕62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上网电价是指发电企业与购电方进行上网电能结算的价格。

第三条 上网电价管理应有利于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有利于促进电力企业提高效率和优化电源结构,有利于向供需各方竞争形成电价的改革方向平稳过渡。

第四条 本办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符合国家建设管理有关规定建设的发电项目并依法注册的发电企业上网电价管理。

第二章 竞价上网前的上网电价

第五条 原国家电力公司系统直属并已从电网分离的发电企业,暂执行政府价格主管部门按补偿成本原则核定的上网电价,并逐步按本办法第七条规定执行。

第六条 电网公司保留的电厂中,已核定上网电价的,继续执行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制定的上网电价。未核定上网电价的电厂,电网企业全资拥有的,按补偿成本原则核定上网电价,并逐步按本办法第七条规定执行;非电网企业独资建设的,执行本办法第七条规定。

第七条 独立发电企业的上网电价,由政府价格主管部门根据发电项目经济寿命周期,按照合理补偿成本、合理确定收益和依法计入税金的原则核定。其中,发电成本为社会平均成本;合理收益以资本金内部收益率为指标,按长期国债利率加一定百分点核定。通过政府招标确定上网电价的,按招标确定的电价执行。

第八条 除政府招标确定上网电价和新能源的发电企业外,同一地区新建设的发电机组上网电价实行同一价格,并事先向社会公布;原来已经定价的发电企业上网电价逐步统一。

第九条 在保持电价总水平基本稳定的前提下,上网电价逐步实行峰谷分时、丰枯季节电价等制度。

第十条 燃料价格涨落幅度较大时,上网电价在及时反映电力供求关系的前提下,与燃料价格联动。

第十一条 跨省、跨区电力交易的上网电价按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关于促进跨地区电能交易的指导意见》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章 竞价上网后的上网电价

第十二条 建立区域竞争性电力市场并实行竞价上网后,参与竞争的发电机组主要实行两部制上网电价。其中,容量电价由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制定,电量电价由市场竞争形成。容量电价逐步过渡到由市场竞争确定。

各地也可根据本地实际采取其他过渡方式。

不参与竞价上网的发电机组,上网电价按本办法第七条执行。

第十三条 政府制定的容量电价水平,应反映电力成本和市场供需状况,有利于引导电源投资。

第十四条 在同一电力市场范围内,容量电价实行同一标准。

第十五条 容量电价以区域电力市场或电力调度交易中心范围内参与竞争的各类发电机组平均投资成本为基础制定。计算公式:

容量电价=容量电费/机组的实际可用容量

其中:容量电费=K×(折旧+财务费用)

K为根据各市场供求关系确定的比例系数。

折旧按政府价格主管部门确定的计价折旧率核定。

财务费用按平均投资成本80%的贷款比例计算确定。

第十六条 容量电价保持相对稳定。

第十七条 容量电费由购电方根据发电机组的实际可用容量按月向发电企业支付。

第十八条 电量电价通过市场竞争形成。各区域电力市场选择符合本区域实际的市场交易模式,同一区域电力市场内各电力调度交易中心的竞价规则应保持一致。

第十九条 在电网企业作为单一购买方的电力市场中,可以实行发电企业部分电量在现货市场上竞价上网,也可以实行发电企业全部电量在现货市场上竞价上网。在公开招标或充分竞争的前提下,电网企业也可以与发电企业开展长期电能交易。

第二十条 有条件的地区可建立发电与用户买卖双方共同参与的电力市场,实行双边交易与现货交易相结合的市场模式;鼓励特定电压等级或特定用电容量的用户、独立核算的配电公司与发电企业经批准直接进行合同交易和参与现货市场竞争。

第二十一条 在发电和用户买卖双方共同参与的电力市场中,双边交易的电量和电价由买、卖双方协商确定;现货市场的电量电价,按卖方申报的供给曲线和买方申报的需求曲线相交点对应的价格水平确定;竞价初期,为保证市场交易的顺利实现,可制定相应的规则,对成交价格进行适当调控。

第二十二条 竞价上网后,实行销售电价与上网电价联动机制。

为避免现货市场价格出现非正常涨落,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可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区域电力市场情况对发电报价进行限价。

竞价初期,建立电价平衡机制,保持销售电价的相对稳定。

第二十三条 常规水力发电企业及燃煤、燃油、燃气发电企业(包括热电联产电厂)、新建和现已具备条件的核电企业参与市场竞争;风电、地热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企业暂不参与市场竞争,电量由电网企业按政府定价或招标价格优先购买,适时由政府规定供电企业售电量中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电量的比例,建立专门的竞争性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市场。

第二十四条 符合国家审批程序的外商直接投资发电企业,1994年以前建设并已签订购电合同的、1994年及以后经国务院批准承诺过电价或投资回报率的,在保障投资者合理收益的基础上,可重新协商,尽可能促使其按新体制运行。

第二十五条 为维护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发电企业要向电力市场提供辅助服务。有偿辅助服务价格管理办法另行制定。

第四章 上网电价管理

第二十六条 竞价上网前,区域电网或区域电网所属地区电网统一调度机组的上网电价由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制定并公布,其他发电企业上网电价由省级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制定并公布。

第二十七条 竞价实施后,区域电力市场及所设电力调度交易中心的容量电价由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制定。不参与电力市场竞争的发电企业上网电价,按第二十六条规定进行管理。

第二十八条 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和电力监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对电力市场价格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管理。电力监管部门按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有关规定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提出调整电价的建议。有关电价信息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第二十九条 对市场交易主体的价格违法行为,电力监管部门有权予以制止;政府价格主管部门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行政处罚。当事人不服的,可依法向有关部门提请行政复议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五章 附 则

第三十条 本办法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自2005年5月1日起执行。

附件二:

输配电价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建立健全合理的输配电价机制,促进电网发展,提高电网经营企业效率,维护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根据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关于印发电力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02〕5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电价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03〕62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输配电价是指电网经营企业提供接入系统、联网、电能输送和销售服务的价格总称。

第三条 输配电价由政府制定,实行统一政策,分级管理。

第四条 电网输电业务、配电业务应逐步在财务上实行独立核算。

第五条 输配电价按“合理成本、合理盈利、依法计税、公平负担”的原则制定,以有利于引导电网投资、完善电网结构,促进区域电力市场的建立和发展,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第六条 本办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批准注册的电网经营企业。

第二章 输配电价体系

第七条 输配电价分为共用网络输配电服务价格、专项服务价格和辅助服务价格。

第八条 共用网络输配电服务价格指电网经营企业为接入共用网络的电力用户提供输配电和销售服务的价格,简称共用网络输配电价。输配分开后,应单独制定输电价格和配电价格。

第九条 专项服务价格是指电网经营企业利用专用设施为特定用户提供服务的价格,分为接入价、专用工程输电价和联网价三类。接入价指电网经营企业为发电厂提供接入系统服务的价格。

专用工程输电价指电网经营企业利用专用工程提供电能输送服务的价格。

联网价指电网经营企业利用专用联网工程为电网之间提供联网服务的价格。

第十条 辅助服务价格是指电力企业提供有偿辅助服务的价格,办法另行制定。

第三章 输配电价确定

第十一条 电价改革初期,共用网络输配电价由电网平均销售电价(不含代收的政府性基金)扣除平均购电价和输配电损耗后确定,逐步向成本加收益管理方式过渡。

第十二条 输、配电价向成本加收益管理方式过渡过程中,现行输、配电成本与输、配电价格差距较大的电网,逐步调整输、配电价。

第十三条 在成本加收益管理方式下,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对电网经营企业输、配电业务总体收入进行监管,并以核定的准许收入为基础制定各类输、配电价。

第十四条 共用网络服务和专项服务的准许收入应分别核定,准许收入由准许成本、准许收益和税金构成。

第十五条 准许成本由折旧费和运行维护费用构成。其中,折旧费以政府价格主管部门核准的有效资产中可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原值和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制定的定价折旧率为基础核定,运行维护费用原则上以电网经营企业的社会平均成本为基础核定。

第十六条 准许收益等于有效资产乘以加权平均资金成本。

有效资产由政府价格主管部门核定,包括固定资产净值、流动资产和无形资产(包括土地使用权价值、专利和非专利技术价值)三部分,不含应当从电网经营企业分离出去的辅业、多经及三产资产。在建工程投资应按上年实际有效投资计入有效资产。

有效投资是指经政府主管部门核定,符合项目核准、招投标法等规定的投资。

加权平均资金成本(%)=权益资本成本×(1-资产负债率)

+债务资本成本×资产负债率

权益资本成本按无风险报酬率加上风险报酬率核定,初期,按同期长期国债利率加一定百分点核定;债务资本成本按国家规定的长期贷款利率确定。条件成熟时,电网经营企业加权平均资金成本按资本市场正常筹资成本核定。

第十七条 税金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章 共用网络输配电价

第十八条 共用网络输、配电价以承担输、配电功能相对应的电网资产为基础定期核定。

区域电网内共用网络按邮票法统一制定输电价,省级配电价以省为价区分电压等级制定。输、配电损耗按电压等级核定,列入销售电价。

第十九条 共用网络输、配电价,按电压等级统一制定,下一电压等级应合理分摊上一电压等级的成本费用。同一区域相同电压等级实行同价。

第五章 专项服务价格

第二十条 竞价上网后,为有利于发电企业公平竞争,接入系统工程由电网经营企业投资建设的,实行接入价;由发电企业投资建设的,不实行接入价。

第二十一条 接入价以政府价格主管部门核定的接入系统工程准许收入为基础制定,实行单一制容量电价,由接入系统的电厂支付。

第二十二条 专用工程输电价以政府价格主管部门核定的准许收入为基础制定,实行两部制输电价,由该工程的使用方支付。

当两个及以上用户共用专用工程输电的,按各方使用输电容量的比例分摊准许收入。

第二十三条 联网价以核定的准许收入为基础,分两种情况制定。

(一)没有长期电量交易的联网工程,联网价实行单一制容量电价,由联网双方支付。

(二)具有长期电量交易的联网工程,联网价实行两部制电价。联网容量电价是为联网备用服务制定的价格,由联网双方支付;联网电量电价是为长期电量输送服务制定的价格,由受电电网支付。

第二十四条 联网双方支付的联网费用通过共用网络输配电价回收。

第六章 输配电价管理

第二十五条 共用网络输配电价、联网价和专项输电工程输电价由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负责制定;接入跨省电网的接入价由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负责制定,接入省内电网的接入价由省级价格主管部门提出方案,报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审批。独立配电企业的配电价格由省级价格主管部门制定。

第二十六条 对输配电价的重大决策,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应充分听取电力监管部门、电力行业协会及有关市场主体的意见;电力监管部门按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有关规定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提出调整电价的建议。

第二十七条 各级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和电力监管部门按各自职责对输配电价进行监督和检查。

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二十九条 各地可依据本办法结合实际情况相应制定实施细则,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同意后执行。

第三十条 本办法自2005年5月1日起执行。附件三:

销售电价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建立健全合理的销售电价机制,充分利用价格杠杆,合理配置电力资源,保护电力企业和用户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关于印发电力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02〕5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电价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03〕62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销售电价是指电网经营企业对终端用户销售电能的价格。

第三条 销售电价实行政府定价,统一政策,分级管理。

第四条 制定销售电价的原则是坚持公平负担,有效调节电力需求,兼顾公共政策目标,并建立与上网电价联动的机制。

第五条 本办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批准注册的电网经营企业。

第二章 销售电价的构成及分类

第六条 销售电价由购电成本、输配电损耗、输配电价及政府性基金四部分构成。

购电成本指电网企业从发电企业(含电网企业所属电厂)或其他电网购入电能所支付的费用及依法缴纳的税金,包括所支付的容量电费、电度电费。

输配电损耗指电网企业从发电企业(含电网企业所属电厂)或其他电网购入电能后,在输配电过程中发生的正常损耗。

输配电价指按照《输配电价管理暂行办法》制定的输配电价。

政府性基金指按照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经国务院以及国务院授权部门批准,随售电量征收的基金及附加。

第七条 销售电价分类改革的目标是分为居民生活用电、农业生产用电、工商业及其它用电价格三类。

第八条 销售电价分类根据用户承受能力逐步调整。先将非居民照明、非工业及普通工业、商业用电三大类合并为一类;合并后销售电价分为居民生活用电、大工业用电、农业生产用电、贫困县农业排灌用电、一般工商业及其它用电五大类,大工业用电分类中只保留中小化肥一个子类。

第九条 每类用户按电压等级定价。在同一电压等级中,条件具备的地区按用电负荷特性制定不同负荷率档次的价格,用户可根据其用电特性自行选择。

第三章 销售电价的计价方式

第十条 居民生活、农业生产用电,实行单一制电度电价。工商业及其它用户中受电变压器容量在100千伏安或用电设备装接容量100千瓦及以上的用户,实行两部制电价。受电变压器容量或用电设备装接容量小于100千伏安的实行单一电度电价,条件具备的也可实行两部制电价。

第十一条 两部制电价由电度电价和基本电价两部分构成。

电度电价是指按用户用电度数计算的电价。

基本电价是指按用户用电容量计算的电价。

第十二条 基本电价按变压器容量或按最大需量计费,由用户选择,但在一年之内保持不变。

第十三条 基本电价按最大需量计费的用户应和电网企业签订合同,按合同确定值计收基本电费,如果用户实际最大需量超过核定值5%,超过5%部分的基本电费加一倍收取。用户可根据用电需求情况,提前半个月申请变更下一个月的合同最大需量,电网企业不得拒绝变更,但用户申请变更合同最大需量的时间间隔不得少于六个月。

第十四条 实行两部制电价的用户,按国家有关规定同时实行功率因数调整电费办法。

第十五条 销售电价实行峰谷、丰枯和季节电价,具体时段划分及差价依照所在电网的市场供需情况和负荷特性确定。

第十六条 具备条件的地区,销售电价可实行高可靠性电价、可中断负荷电价、节假日电价、分档递增或递减电价等电价形式。

第四章 销售电价的制定和调整

第十七条 按电价构成的因素确定平均销售电价。以平均销售电价为基础,合理核定各类用户的销售电价。

第十八条平均销售电价按计算期的单位平均购电成本加单位平均输配电损耗、单位平均输配电价和政府性基金确定。

第十九条 各电压等级平均销售电价,按计算期的单位平均购电成本加该电压等级输配电损耗、该电压等级输配电价和政府性基金确定。

第二十条 居民生活和农业生产电价,以各电压等级平均电价为基础,考虑用户承受能力确定,并保持相对稳定。如居民生活和农业生产电价低于平均电价,其价差由工商业及其它用户分摊。

第二十一条 各电压等级工商业及其它类的平均电价,按各电压等级平均电价加上应分摊的价差确定,并与上网电价建立联动机制。

第二十二条 各电压等级工商业及其它用户的单一制电度电价分摊容量成本的比例,依据实行单一制电度电价用户与实行两部制电价用户负荷比例确定。

第二十三条 各电压等级工商业及其它用户的两部制电价中的基本电价和电度电价,按容量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分摊确定。

第二十四条 条件具备的地区,在10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接入且装接容量在一定规模以上的工商业及其它用户,按用电负荷特性制定不同用电小时或负荷率档次的价格。

第二十五条 各电压等级工商业及其它用户两部制电价中,各用电特性用户应承担的容量成本比例按峰荷责任确定。

第二十六条 不同用电特性的用户基本电价和电度电价的比例,考虑用户的负荷率、用户最高负荷与电网最高负荷的同时率等因素确定。

第二十七条 销售电价的调整,采取定期调价和联动调价两种形式。

定期调价是指政府价格主管部门每年对销售电价进行校核,如果年度间成本水平变化不大,销售电价应尽量保持稳定。

联动调价是指与上网电价实行联动,适用范围仅限于工商业及其它用户。政府价格主管部门核定销售电价后,实际购电价比计入销售电价中的购电价升高或下降的价差,通过购电价格平衡帐户进行处理。当购电价格升高或下降达到一定的幅度时,销售电价相应提高或下降,但调整的时间间隔最少为一个月。

第二十八条输配电价及政府性基金的标准调整后,销售电价相应调整。

第五章 销售电价管理

第二十九条各级政府价格主管部门负责对销售电价的管理、监督。在输、配分开前,销售电价由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负责制定;在输、配分开后,销售电价由省级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负责制定,跨省的报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审批。

第三十条 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在制定和调整销售电价时,应充分听取电力监管部门、电力行业协会及有关市场主体的意见。

第三十一条 居民生活用电销售电价的制定和调整,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应进行听证。

第三十二条 各级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和电力监管部门按各自职责对销售电价进行监督和检查,价格主管部门对违反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行为依法进行处罚。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三条 上级电网经营企业对下级独立核算电网经营企业的趸售电价,以终端销售电价为基础,给予合理的折扣制定。折扣的价差由电网直供用户分摊。

第三十四条 对农村用户的销售电价,已实行城乡用电同网同价的,按电网的终端销售电价执行;尚未实行城乡用电同网同价的,以电网的终端销售电价为基础,加上农村低压电网维护费制定。

第三十五条 发电企业向特定电压等级或特定用电容量用户直接供电,销售电价由发电企业与用户协商确定,并执行规定的输配电价和基金标准,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第三十六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根据本办法的要求制定实施细则,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同意后执行。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自2005年5月1日起执行。

篇2:关于印发电价改革实施办法的通知

苏劳险[1992]3号 苏财综[92]53号 苏行发[1992]192号

各市、县劳动局、财政局、人银行:

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将《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实施办法》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一九九二年全民所有制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提取比例,请各市、县于五月底前报省审批,六月底由省下达各地执行。

附:《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实施办法》

一九九二年四月二十九日

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实施办法

根据江苏省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的通知》(苏政发[1992]11号),现就省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有关问题提出如下实施办法:

一、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范围和对象

实行养老保险的范围,原则上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登记的企业。企业参加养老保险的职工包括固定职工、合同制职工(含农民合同制职工)、县以上劳动部门批准使用的城镇临时工(以下统称“职工”)。养老保险的对象:

1、我省的全民所有制企业职工;

2、驻江苏的中央企业(含金融、保险企业,不包括国务院批准按系统统筹的企业)职工;

3、外省(市)驻江苏的企业职工;

4、我省境内所有县(区)属以上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职工;

5、外商(含华侨和港澳台工商业者)与我省城镇各类企业共同举办的中外合资、中外合作企业及外商独资经营企业的中方职工;

6、国务院批准按系统统筹的部属企业中的劳动合同制职工和城镇临时工;

7、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劳动合同制职工;

8、安排到乡镇企业工作的国家统配人员和城镇待业人员。

县(区)属以下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职工、私营企业职工和个体劳动者,由各市、县根据实际情况,逐步实行养老社会保险

二、于全民所有制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和支付

(一)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按照“以支定收、略有结余、留有部分积累”的原则统一筹集,并由国家、企业、个人三方共同负担。

1、自一九九二年一月一日起,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均以参加我省养老保险的职工工资总额(其中,参加我省养老保险的企业为职工工资总额;经国务院批准实行系统统筹的企业为劳动合同制职工和城镇临时工工资总额,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为劳动合同制职工工资总额。工资总额的构成,均以国家统计局统计口径主准)为提取基数。在全省规定统一提取比例前,各市、县原有固定职工、劳动合同制职工和城镇临时工的养老保险费不再按各自的比例提取,应重新测算,按统一比例提取,合并调剂使用。各市、县具体提取比例,应按省政府苏政发[1992]11号文规定的积累率和省统一规定的支付项目的实际需要,扣除职工个人应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进行测算。养老保险基金的具体提取比例和积累率由各市、县人民政府按上述办法测算后,提出方案,经省劳动局和省财政厅审核,报省政府批准执行。今后,离退休(职)费用发生增长,再视具体情况调整原先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具体比例。

2、企业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列营业外支出。外商投资企业缴纳的,在提取的职工劳动保险基金中列支。

3、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企业职工,一九九一年底前未实行个人交费的,均应从一九九二年起,随着职工工资的增长,按本人标准工资基本工资(指实行岗位技能工资制企业)的3%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由企业在发放工资时代为扣缴。

职工个人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与企业缴纳部分合并使用。

4、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劳动合同制职工的基本养老保险,以劳动合同制职工工资总额为基数,按当地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提取比例缴纳,由原渠道列支。

5、部、省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除经省政府同意由省社会保险管理机构直接办理的以外,暂委托企业所在市县劳动部门所属的社会保险管理机构采取“统一结算,分别核算”的办法办理。

6、企业为职工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是企业和承包、租赁者应尽的义务,企业应主动缴纳。自一九九二年起,企业统一使用省制定的《社会保险基金手册》,并持经社会保险管理机构审核签章的《社会保险基金手册》到劳动等有关部门办理招工计划、工资计划、职工调动和工效佳钩、工资升级等审批手续。

7、企业濒临破产或非政策性亏损,确无支付在职职工工资和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能力时,应经企业职代会或工会委员会讨论通过,主管部门和财政或税务等部门确认后,在规定的缴费期内,向养老保险基金委员会办公室提出缓缴基本养老保险费的书面申请。缓缴期在六个月以内的,由养老保险基金委员会办公室审批;缓缴六个月以上,由养老保险基金委员会审批。缓缴期最多不得超过一年,缓缴期间不加收滞纳金。企业在向养老保险基金委员会办公室提出缓缴养老保险费申请报告的同时,必须订立缴款计划。

8、一九九一年底前少数企业未按当地政府规定参加养老保险或欠缴养老保险费的,原则上自当地实行养老保险统筹之月起或按实际未缴(欠缴)养老保险金额予以补缴,不另加收滞纳金和基金利息。

一九九二年以后,企业逾期不缴纳基本养老保险的,按日加收应缴纳额5%的滞纳金。未补缴基本养老保险费(含一九九一年底前企业应缴未缴养老保险费)的时间,除国家和省另有规定者外,不予计算缴纳养老保险费年限。

9、破产企业在清理资产时,对欠缴的养老保险费,应优先一次性向社会保险管理机构补缴。企业被兼并后,其欠缴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由兼并企业补缴,并负责其离退人员的管理。

(二)全省统一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支付项目暂包括:

1、按国务院国发[1987]104号、国发[1982]62号、国发[1989]83号、原省革委会苏革发[1979]106号、省政府苏政发[1990]20号文件及有关规定计发的离退休费和退职工生活费。

2、按国务院国发[1982]62号、国发[1989]83号、劳动人事部劳人险[1983]3号、省劳动局苏劳险[1983]63号文件规定发给一九四五年九月二日以前参加革命工作的离休干部和退休老工人的生活补助。

3、按省劳动局、人事局苏人四[86]26号、苏劳险[1990]9号文件规定,增发给退休职工的退休补助费。

4、按国务院国发[1985]6号和省劳动局、人事局、财政厅苏劳薪[1985]29号文件规定发给离退休、退职人员生活补助费及补差部分;按劳动部劳字[1988]42号和省劳动局苏劳险[1988]19号文件发给离退休、退职人员的生活补贴费。

5、按国务院国发[1985]35号文件和省财政厅[88]苏财商企字第109号、苏财商[92]11号通知规定发给的肉价补贴。

6、按国务院国发[1979]245号文件规定发给的副食品价格补贴;按国务院国发[1988]23号文件规定发给的主要副食品价格变动的补贴;按省劳动局、省财政厅苏劳计[1985]88号、苏财行[85]214号文件发给的物价补贴;按省劳动局、人事局、财政厅苏劳险[1987]2号文件规定发给户口迁回农村的离退休、退职人员的粮油差价补贴;按国务院国发[1991]18号文件规定增发的粮油价格补贴和按财政部[92]财综字第38号、省财政厅苏财综[92]32号文件规定发给的粮价补贴。

7、按国家劳动总局[78]劳薪101号、省劳动局苏劳薪[1979]356号、省劳动局苏劳险[1990]1号文件发给部分市、县离退休、退职人员的冬季取暖补贴。

8、按国务院国发[1978]104号、国发[1980]253号文件有关规定发给因工致残起居需人扶助的离休、退休人员的护理费和因病生活不能自理的离休干部的护理费。

9、按国务院国发[1978]104号、省总工会、劳动局苏工活[88]21号和省劳动局苏劳险[1991]16号文件规定支付的离退休、退职人员的丧葬费和直系亲属的一次性抚恤费;按省劳动局、财政厅、总工会苏财工[86]29号文件规定发放标准发给因工死亡离退休、退职人员供养直系亲属的定期抚恤费。

未列入省统一规定支付项目的其他按国家、省和各地规定发给离退休人员的费用,由离退休人员原单位继续发放或由各市、县自行统筹。

企业职工离退休、退职时,其离退休、退职费用未经劳动部门及其社会保险管理机构审核,不得在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支付。

(三)市、县对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和支付,原则上实行全额缴拨的办法。

三、于全民所有制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省级统筹

我省全民所有制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省级统筹从一九九二年一月一日开始实施,由“统一规定、集中调控、分级核算、分级管理”逐步过渡到全省“统一筹集、统一支付、统一核算、分级管理”。

(一)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省级统筹,实行省对省辖市、省辖市对所属县(市)分级管理。根据省统一的政策规定,省辖市可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作出必要的补充规定,报省备案。

(二)自一九九二年一月起全民所有制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提取比例由市、县人民政府进行测算,提出方案,经省劳动局会财政厅核定后报省人民政府批准执行。

1、各市、县必须在调整养老保险费提取比例的当年一月底前将调整的方案报省审批。报审的资料包括:市、县政府报告,基本养老保险费提取比例测算方案等。

2、各县(市)报省的调整提取比例方案,由省辖市审核后,统一报省。自一九九二年起,在同一省辖市范围内,各县(市)的提取比例应基本一致。

(三)自一九九二年一月一日起,省先对各市、县按省统一规定的应收、应支的全民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的20%实行全额结算、差额缴拨,按季预缴、年终统一结算。以后逐步过渡到全省统一筹集,统一支付,统一核算。各市、县超过省统一规定积累的结余部分,由各市、县在养老保险基金使用范围内自行调剂或结转下年使用。

(四)一九九一年底前全民所有制企业劳动合同制职工历年积累基金和一九九二年起按省统一规定积累率计算的全民所有制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积累基金,由省统一调控。其中,一九九一年底前全民所有制企业劳动合同制职工历年积累基金(按各市、县劳动合同制职工实行养老保险期间平均工资总额的15%计算)的20%上交省作为省直接掌握的后备基金;80%留在各市、县,与一九九二年起按省统一规定积累率积累的基金中留市、县部分合并,经省批准后使用。省集中的后备基金和差额收缴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由省社会保险管理机构委托银行代为收缴。各地社会保险机构开户银行采取“见单付款”的办法办理,换季(年)转入省社会保险管理机构在银行开设的“养老保险基金专户”,专户存储,专款专用。

四、关于全民所有制企业职工实行养老保险退休后基本养老保险金计发办法 自一九九二年一月起,在国家没有新的规定前,我省境内全民所有制企业职工符合国发[1978]104号文件规定的退休条件,均根据各地实行养老保险之前职工的连续工龄和实行养老保险以后企业与职工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年限之和(以下统称缴费年限),暂按下列办法计发基本养老金:

1、原固定工、经县以上劳动部门批准招用的一九七六年底以前进单位的计划内临时工(含以后转为合同制职工者),按国发[1978]104号文件和省有关规定办理。

2、劳动合同制职工、经县以上劳动部门批准招用的城镇临时工,缴费年限在15年以上的(含15年),参照国发[1978]104号文件及省有关退休规定办理。

3、城镇户口的劳动合同制职工、经县以上劳动部门批准招用的城镇临时工,缴费年限满10年不满15年,参照国发[1978]104号文件及省有关退职办法办理。

4、城镇户口的劳动合同制职工、经县以上劳动部门批准使用的城镇临时工,缴费年限不满10年,农民合同制职工缴费年限不满15年,每满一年发给二个月本人最后一个工作月标准工资的一次性生活补助费。其中根据国家和省政府规定安置就业的人员,缴费年限满5年不满10年的,按月发给本人最后一个工作月标准工资40%的生活费,并享受国家和省规定的各项补贴,但不执行退职人员生活费最低保证数。

5、因工(公)致残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办理退休的人员,不论缴费年限长短,仍按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办理。

五、关于外商投资企业中方职工养老保险

1、外商投资企业的中方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提取比例按照企业所在地全民所有制企业执行,其基金的筹集,目前仍由各市、县按省统一规定进行,以后逐步过渡到省级统筹。

2、外商投资企业中方职工退休后基本养老保险金计发办法,按照全民所有制企业办理。

3、对于外商投资企业缴纳的中方职工平均基本养老保险费高于当地同行业全民企业平均水平部分,由社会保险管理机构参照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的方法办理。

六、关于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职工、城镇私营企业职工和城镇个体劳动者养老保险

(一)县(区)属以上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由各市、县按省统一规定进行统筹,并逐步向省级统筹过度。

1、从一九九二年一月一日起,各市、县统一全部职工工资总额提取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积累率参照全民企业掌握。具体积累率和提取比例、支付项目,根据企业的承受能力,县(市)由政府提出方案,省辖市由劳动部门提出方案并经财政、税务部门审核后,均报省辖市人民政府批准执行,并报省备案。

2、一九九一年底前集体企业劳动合同制职工、城镇临时工和其他所有制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历年积累基金,以及一九九二年起按上级人民政府批准的积累率提留的积累基金,由当地政府提出,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使用,其他情况不得动用。

3、县(区)属以上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金计发办法,由各省辖市参照全民企业职工的办法,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办理。

4、具体实施办法由各省辖市根据上述规定制定,并报省劳动局备案。

(二)县(区)属以下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职工、其他所有制企业职工和城镇私营企业职工、城镇个体劳动者的基本养老保险也要抓紧逐步实行。具体实施办法,由各省辖市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自行确定,并报省劳动局备案。

七、关于企业补充养老保险、职工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

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由企业根据自身经济能力,为本企业职工建立。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由职工自愿参加,也可以实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和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挂钩的办法,企业补充养老保险费、职工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费存放在当地社会保险机构在银行开设的补充养老保险专户,按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利率计息,企业补充养老保险费、职工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费及所得利息,归职工个人所有。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基金在职工因工作需要调动时随同转移,非工作需要流动时根据企业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的补充养老保险办法办理。补充养老保险基金由社会保险管理机构按企业或个人实际缴费的时间记入职工个人账户(卡片)。职工退休后开始支付,职工死亡进也可一次性支付。

八、关于职工流动时养老保险基金的转移

自一九九二年一月一日起,凡参加我省养老社会保险的职工在省内流动时,须转养老保险关系,但不转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经国务院批准按系统统筹的企业职工在我省境内流动以及跨省流动或就业的职工,其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转移根据劳动人事部、公安部劳人劳[1987]20号文件规定精神办理。

九、关于《职工养老保险手册》的使用

自一九九二年一月一日起,参加养老保险的城镇各类所有制企业职工和城镇私营企业职工、城镇个体劳动者统一使用《职工养老保险手册》(以下简称《手册》)。职工个人和企业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企业补充养老保险费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费均应分别记入《手册》。

1、参加养老保险的职工在职期间,其《手册》由所在单位负责保管并登记企业、职工缴纳养老保险费的时间、金额。社会保险管理机构同时应为每一位参加养老保险的职工建立社会保险档案卡片,并记录企业和职工实际缴费情况。

职工本人和社会保险管理机构每年应与企业核对一次《手册》的登记情况,并核查签章。核查的具体时间和方法,由各地自行确定。

2、参加养老保险的职工终止、解除合同,企业应在职工停止工作的当月,将《手册》经社会保险管理机构审核后交给职工本人保管。职工调动工作时,随同工资关系转移,由调进和调出单位及时向所在地社会保险管理机构办理转移手续。

3、《手册》是劳动部门审批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依据之一,也是支付补充养老保险金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基金的依据。

十、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和管理服务费的提取使用办法,根据国发[1991]33号、苏政发[1992]11号文件精神,由省劳动局会财政厅另行制定。

十一、本实施办法由省劳动局和省财政厅负责解释。

十二、本实施办法自一九九二年一月一日起实行。

篇3:关于印发电价改革实施办法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 市、计划单 列市财政 厅 ( 局)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

为促进能源节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保护和改善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 国循环经济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十八届三中全会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具体要求,我部制定了《节能减排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附件: 节能减排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2015 年 5 月 12 日

附件:

节能减排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节能减排补助资金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具体要求,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节能减排补助资金,是指通过中央财政预算安排,用于支持节能减排方面的专项资金。

第三条节能减排补助资金实行专款专用, 专项管理。

第四条节能减排补助资金重点支持范围:

( 一) 节能减排体制机制创新;

( 二) 节能减排基础能力及公共平台建设;

( 三) 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

( 四) 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地区节能减排;

( 五) 重点关键节能减排技术示范推广和改造升级;

( 六) 其他经国务院批准的有关事项。

第五条节能减排补助资金分配结合节能减排工作性质、目标、投资成本、节能减排效果以及能源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等因素,主要采用补助、以奖代补、贴息和据实结算等方式。以奖代补主要根据节能减排工作绩效分配; 据实结算项目主要采用先预拨、后清算的资金拨付方式。

第六条财政部根据项目任务、特点等情况, 将资金下达地方或纳入中央部门预算。

第七条项目实施过程中,因实施环境和条件发生重大变化需要调整时,应按规定程序上报财政部和有关部门,经批准后执行。

第八条资金支付应按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有关规定执行。涉及政府采购的,应按照政府采购有关法律制度规定执行。

第九条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对节能减排补助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绩效考评。

第十条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截留、挪用专项资金。对违反规定,骗取、截留、挪用专项资金的,依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处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十一条本办法由财政部负责解释。

篇4:关于印发电价改革实施办法的通知

为规范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工作,建立健全奖励约束机制,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推动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取得实效,根据《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小组关于开展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农改[2012]12号)、《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小组关于2013年扩大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的通知》(国农改[2013]15号)、《财政部关于印发〈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中央财政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预[2012]437号)等文件精神,我部制定了《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考核评价试行办法》。现予印发,请各地高度重视,认真贯彻执行,切实做好试点各项工作。

附件: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考核评价试行办法

财 政 部

2013年9月30日

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考核评价试行办法

第一条 为扎实推动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工作,规范各项试点工作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奖励约束机制,进一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加快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考核评价遵循定性考评与定量考评相结合,自我考评与抽查考评相结合,考核结果与激励机制相结合的原则。

第三条 按照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要求,各试点省份对省以下试点开展情况进行考核评价。财政部对各试点省份试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考核评价,具体由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小组办公室组织实施。

第四条 考核评价包括以下内容:

(一)试点工作是否受到重视,工作机制是否健全,工作保障是否得力,宣传培训是否到位等;

(二)试点方案实施情况;

(三)资金预算安排和执行情况;

(四)各项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包括资金管理办法、项目管理办法、档案管理制度、监督检查与绩效考评制度等;

(五)试点工作成效,主要包括农民满意程度、试点经验可推广价值等。

(六)试点工作中是否存在违规违纪等问题,包括是否加重农民负担、截留挪用资金,是否出现群众上访等。

第五条 考核评价的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及有关政策文件;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小组印发的政策文件;财政预算管理制度、国库管理制度以及财务管理办法、资金管理办法;各试点省份出台的有关政策文件。

第六条 考核评价以自然年度为周期,实行自评和抽查考评相结合。除特殊情况外,每年年初各试点省份对上一年度的试点工作全面总结并进行自我考评,自评报告(连同考核评分表)于3月31日前报送财政部(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小组办公室)。

第七条 抽查考评分为书面考评和实地考评。各试点省份对本省份的自评报告真实性负责。书面考评以各试点省份的自评报告为基础结合平时调研、宣传情况等进行评价;实地抽查以组成检查组形式赴有关省份开展检查,每年抽查比例不低于20%。

第八条 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开展专家考评和农民满意度调查。专家可以从有关职能部门、高校科研院所、学者中遴选,也可以委托大学、科研院所等机构组织学生利用寒暑假开展农民满意度调查。

第九条 考评的组织实施。包括制定考评方案、下发考评通知、实地检查考核、量化考评结果等环节。

第十条 考评结果的应用。坚持奖优罚劣的原则,量化考核评价结果将作为分配中央财政奖励资金的参考因素。

第十一条 考评工作的纪律要求。应坚持实事求是和客观公正的原则,广泛征求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全面真实地对试点工作进行考核评价。应自觉遵守中央八项规定,注重廉洁自律。

第十二条 各试点省份应参照本暂行办法,结合本地实际,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评价办法,并报财政部(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小组办公室)备案。

第十三条 本办法自2013年10月30日开始施行。

附: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考核评价量化评分表(略)

国务院关于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的批复

国函〔2013〕11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农业部、人民银行、质检总局、统计局、林业局:

发展改革委关于报请审批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的请示收悉。现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规划》实施要加强统筹规划,强化政策支持,加大投入力度,着力改善农田基础设施,着力规范建设标准,着力明确管护责任,着力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坚持不懈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为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奠定坚实基础。

三、通过实施《规划》,到2020年,建成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8亿亩,亩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100公斤以上,其中,“十二五”期间建成4亿亩;高标准农田集中连片,田块平整,配套水、电、路设施改善,耕地质量和地力等级提高,科技服务能力得到加强,生态修复能力得到提升。

四、各省(区、市)人民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根据《规划》确定的目标和任务,抓紧制定本地区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细化配套政策,并督促县级人民政府编制实施方案,确保建设任务落实到地块。要整合资金,集中投入,连片治理,强化项目建设管理和建后管护,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五、发展改革委要会同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加强协作,不断完善相关标准和制度,做好相关规划间的衔接,对《规划》落实情况进行跟踪分析和督促评价,确保《规划》目标任务实现。

国 务 院

篇5:关于印发电价改革实施办法的通知

法(试行)》的通知 苏发改规发【2011】1号

各市、县发展改革委:

为了贯彻实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暂行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令第6号),进一步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从源头上抓好能源节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我委制定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实施办法(试行)》,经委办公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印发,望遵照执行。

附件: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实施办法(试行)

二○一一年一月二十日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实施办法(试行)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从源头上杜绝能源浪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暂行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令第6号)(以下简称“6号令”),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发展改革部门管理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

第三条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按照科学、合理、高效和分类、分级管理的原则进行。

第四条 项目建设单位应当根据下列情形,分别编制节能评估报告书(报告表)或者填写节能登记表:

(一)年综合能源消费量3000吨标准煤以上(含3000吨标准煤,电力折算系数按当量值,下同),或年电力消费量500万千瓦时以上,或年石油消费量1000吨以上,或年天然气消费量100万立方米以上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应当单独编制节能评估报告书;

(二)年综合能源消费量1000至3000吨标准煤(不含3000吨,下同),或年电力消费量200万至500万千瓦时,或年石油消费量500至1000吨,或年天然气消费量50万至100万立方米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应当单独编制节能评估报告表;

(三)年综合能源消费量在前两项规定以下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应当填写节能登记表。

第五条 节能评估报告书(报告表)的编制内容、要求和深度,以及节能登记表的填写内容,分别按照6号令的附件

1、附件2和附件3的格式文本执行。

第六条 达到本办法第四条第(一)项规定标准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节能评估报告书,应当由具有相应专业和服务范围的乙级及以上工程咨询资格的机构编制,其中: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核报国务院审批或核准的项目以及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审批或核准的项目,其节能评估报告书(报告表)应当由具有相应专业和服务范围的甲级工程咨询资格的机构编制;达到本办法第四条第(二)项规定标准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节能评估报告表,应当由具有相应专业和服务范围的丙级及以上工程咨询资格的机构编制;节能登记表,由项目单位自行填写。

国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七条 项目建设单位按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权限,向有关发展改革部门提交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者项目申请报告(含外商投资项目,下同)时,应当一并提交节能评估报告书(报告表)或节能登记表一式五份,并附电子文档一份。

第八条 项目建设单位在提交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请报告时,未按规定一并提交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报告书(报告表)或者填写节能登记表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发展改革部门不予受理;未依法进行节能审查,或节能审查未获通过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发展改革部门不得审批或核准。

实行备案制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属于市、县级发展改革部门备案权限的,按照项目所在地市级人民政府有关规定进行节能评估和审查。属于省级发展改革部门备案权限的,其节能评估审查办法另行制定。

第九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发展改革部门收到项目节能评估报告书(报告表)或节能登记表后,应当根据有关规定进行形式审查,并在收到节能评估报告书(报告表)或节能登记表后5个工作日内一次性告知项目单位需要补充、更改的内容。

第十条 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核报国务院审批或核准的项目以及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审批或核准的项目,省发展改革委在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申请报告进行初审时,一并对其节能评估报告书(报告表)或节能登记表进行初审;由省发展改革委审批或核准的项目,市、县级发展改革委在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申请报告进行初审时,一并对其节能评估报告书(报告表)或节能登记表进行初审。

第十一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发展改革部门受理项目节能评估报告书(报告表)后,应当委托具有相应专业和服务范围的工程咨询资格的机构或者市级及以上具有节能评估能力的专业服务机构进行评审,形成评审意见。承担评审工作的机构,其资质和专业服务能力不得低于项目节能评估报告书(报告表)的编制机构。

节能评审机构管理办法,另行制定。

第十二条 受委托的节能评审机构应当在委托评审机关规定的期限内,组织节能评审,提交节能评审意见,并对评审结果承担责任。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审意见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项目概况;

(二)节能评估依据是否正确适当;

(三)节能评估报告书(报告表)的内容和深度是否符合要求;

(四)项目用能分析是否全面客观准确,评估方法是否科学,评估结论是否正确;

(五)项目是否符合国家、地方和行业节能设计标准及规范,项目用能总量、用能种类和结构是否合理,单位能耗指标是否满足国家或地方规定的能耗定额或限额;

(六)项目主要设备和工艺是否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和节能新技术,耗能结构、主要用能工程节能设计是否合理;

(七)有无采用明令禁止和淘汰的落后工艺、设备;

(八)各项节能措施是否科学、合理、可行;节能措施效果评估是否客观;

(九)节能方面的相关意见和建议;

(十)评审结论。

第十三条 根据6号令第十二条“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文件评审费用应由节能审查机关的同级财政安排,标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的规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文件的评审费用,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发展改革部门商同级财政部门解决。

第十四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发展改革部门主要依据以下条件对项目节能评估报告书(报告表)进行审查,并出具节能审查意见:

(一)准确适用节能评估所依据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政策等;

(二)节能评估报告书(报告表)的内容和深度符合要求;

(三)项目用能分析客观准确,评估方法科学,评估结论正确;

(四)节能评估报告书(报告表)提出的措施建议合理可行;

(五)有关评审机构出具的节能评审意见。

第十五条 实行审批制或核准制的项目,其节能审查工作(包括委托评审和出具审查意见)应当在受理后的15个工作日内完成,其中节能登记表应在收到后的5个工作日内予以登记备案,并出具登记备案意见。

第十六条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节能审查意见(含登记备案意见)单独成篇,并作为项目批准或核准文件的附件。

第十七条 用能工艺、设备及能源品种等建设内容发生重大变更,或者年综合能耗总量超过节能审查意见规定的能耗总量15%(含)以上,且由此使得项目建设规模变化幅度超过10%的,项目建设单位应当重新办理有关审批或核准手续以及节能评估和审查手续。对项目建设规模影响幅度在10%以下的,项目建设单位应重新编制节能评估报告书(报告表)或重新填写节能登记表,并向原节能审查机关重新申请节能审查。经重新评估和审查并获得通过的,方可继续组织项目实施。

第十八条 项目竣工验收时,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发展改革部门可以组织对达到本办法第四条第(一)项规定标准的节能内容进行专项验收。竣工验收报告中应有专项记录。未通过节能验收的,要根据验收意见进行整改。达到整改要求后,方可投入使用。

第十九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发展改革部门应当加强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报告书(报告表)及其节能审查意见、节能登记表及其登记备案意见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在一定范围内通报。督促节能评估机构加强行业自律,依法开展节能评估业务,确保节能文件质量。

第二十条 对违反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规定的行为,应当按照6号令第四章的有关规定,采取相应措施或者予以处罚。情形严重的应当予以通报。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2011年3月1日起施行。

篇6:关于印发财务报帐实施办法的通知

关于印发《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长沙市分行财务报账制

实施办法》的通知

市行各单位,四县(市)支行:

现将《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长沙市分行财务报账制实施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学习,并切实遵照执行。

二OO九年二月十三日

主题词:印发 财务 报账 办法 通知 抄送:行内行领导;存档(2)。

拟稿人:万瑰玫 2009年2月16日印发

共印48份 附件: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长沙市分行财务报账制实施办法

总则

为深化财务管理,细化财务核算,促进企业业务发展,经市分行办公会研究决定,全行实行财务报账制管理制度。财务报账制指各报账单位将本单位发生或管理的各项财务支出事项,整理后报送财务会计部审查确认,财务会计部根据审查确认的结果,办理账务记载和款项结算的财务报账管理模式。

第一章 财务报账制管理及机构设置

(一)财务报账制管理根据中国邮政储蓄会计核算制度要求,以市分行为独立核算单位,借助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将市区支行、县(市)支行、利润中心和市分行管理部门设置为财务报账单位,严格按照成本费用预算计划开展各项财务报账管理工作。

(二)市分行财务报账机构设财务会计部,实行财务报账制后,全行所有财务支出事项的账务记载工作基本由市分行财务会计部完成,财务会计部负责全行各部门、利润中心、市支行及县(市)支行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每周一、三(主要为利润中心和支行报账)、四全天报账(月底、年底结账日至月初5日报表日不报账)。市分行各部门、利润中心、市区各支行设兼职报账员负责本单位计划内成本费用的报账工作。

县支行每月到市分行财务会计部报账两次(月底、年底结账日、上报报表日不报账),报账申请单须经县支行行长、经办人签字,加盖财务公章,并附电子文档交市分行财务会计部。报账凭证粘贴、整理整齐,粘贴单上注明单据张数、金额,在右上角注明录入报账中心单据号后由报账员亲自送达,以确保发票及其他原始单据不丢失,市分行财务会计部审核后加盖已制凭证章,原始凭证交还县支行报账员,再由收款人签收。

第二章 财务报账制原则

(一)各项成本费用由市分行统一下达财务预算计划,各使用单位严格在预算内控制使用,不得突破。

(二)各单位成本费用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各项费用由一把手审批签字,严格在计划内开支。

(三)可控成本费用实行谁使用谁承担原则。各部室报销的费用中含有本部门以外的全行费用时,报账员必须填制费用清单,将成本费用分解到各单位。费用清单须列明应承担费用的单位名称、费用项目、数量、单价及各单位应承担的费用金额,费用清单合计金额应与原始发票金额一致。

(四)费用支出指标同经营效益挂钩。实行超收增加支出指标,欠产相应减少费用的原则。

第三章 成本费用报销的一般规定

(一)原始凭证的取得和填制要求。

1、一切发票单据必须印有全国统一发票监制章或财政部门监制章,发票必须用复印纸套写(定额发票除外),发票涂改无效。发票要素必须齐全,客户名称、日期、品名规格、单位、数量、单价等填写清楚(要求开票人员填写,尽量不要事后补写),发票大小写金额必须一致,填票人和收款人要写全名,发票上应加盖出票单位公章。

2、自制的原始凭证必须有经办人及部门领导或指定人员的签名或盖章,并加盖该部门公章。

3、原始凭证的修改应由原经办人员修改后签名确认,会计人员不能自行修改。原始凭证不得涂改、挖补,发现原始凭证有错误的应由出据单位重开,不得在原始凭证上更改。

4、从外单位取得的原始凭证丢失,应取得原开出单位盖有单位公章的证明,并注明原来凭证的号码、金额和内容等,由财务会计部总经理批准后,才能代作原始凭证;或取得原开出单位的发票复印件,并由原开出单位在复印件上加盖公章,注明复印件与原件相符。

5、各种报销费用必须与实际相符,严禁弄虚作假。如经发现,不予报销,并报人力资源部门处以报销金额5-10倍的罚款。

(二)报账要求

1、各种费用报销,必须有经手人、证明人及部门领导在发票上签章,并注明用途。各种报销单据,应按内容分开粘贴,并按纸张大小依次整齐粘贴在粘贴单上(左上角留出装订位置,要求不用翻动可以看出几张附件),不得用订书针等金属物品装订。每张粘贴单必须写明附件张数和金额。

2、一次报销项目较多时,需填写报账单,列明报销项目及每项金额(与原始凭证一致),报账单需报账人员和单位领导签章。

3、各项成本费用必须在经济事项发生后15日内报账,超过时间财务可不予报账。

第四章 专项成本费用报销办法

(一)业务招待费、加班餐费报销办法

1、凡是需要接待或加班用餐的部门(不含支行、利润中心),应事先填写招待(加班)用餐费用申请单。如遇突发性的接待,来不及申请,可电话请示办公室,事后要尽快补办相关手续,填写《接待用餐补办申请表》。

2、接待采用对口接待和定点接待原则。来宾由本行对口相关部门及分 管行长接待或由其指定相关部门接待;上级行领导或地方党委、政府领导由办公室接待,指定相关部门或领导陪同;外省相关单位来长视察、调研,由一把手带队的归办公室接待,指定相关部门或领导陪同;其他人员带队由对口部门接待。行领导的接待用餐由办公室统一安排。

单次接待就餐金额1000元以上,需在办公室指定就餐地点安排就餐。

3、招待费报销程序:负责接待的部门填写《接待用餐申请单》→办公室核定标准→主管行长审批→接待客户→开具发票→接待部门经办人、负责人在发票上签字→将发票交办公室审批登记→主管行长审批(单次金额300元以上由行长审批)→财务会计部总经理审核→交报账室报销(支行、利润中心除外)。

(二)会议费用报销办法

1、会议费用标准:市分行举办各种会议,原则上不安排住宿,早餐控制在每人每餐20元以内,中餐、晚餐控制在每人每餐40元以内。除特殊情况外,只报销标准内部分,超过部分自理。

2、会议费的报销必须五单齐全:五单为会议申请审批报告表(填明时间、地点、出席人员、内容、目的、费用标准等内容)、会议通知、发票、费用清单、会议人员签到表。会议费开支必须开具发票,以发票金额作为报销金额。

3、会议费由办公室归口管理。会议费报销程序:各主办部门填写《会议通知单》→报主管行长审批同意→将《会议通知》交办公室负责人安排并确定标准→主办单位凭“五单”(《会议申请审批报告表》、《会议通知单》;会议人员签到表;费用清单;已由主办部门经手人签字、办公室负责人和行领导审批的发票)交财务会计部总经理审核后到报账室报销(支行、利润中心除外)。

(三)车辆费用报销办法

行内车辆由办公室统一管理,集中使用,车辆费用控制在预算内。车辆的维修费、汽油费、路桥费、保管费、年审费、保险费等必须经办公室核准后,财务会计部才予以报销。

1、维修费的报销办法

(1)车辆发生故障时,司机报告车管员后由车管员安排送指定的厂家进行修理。各车辆使用人原则上不得自行将车辆送厂维修(特殊情况需经办公室同意)。

(2)送厂修理车辆的维修项目严格按照车辆报修检查发现故障的项目进行维修,修理厂在修理车辆过程中发现报修以外的故障需要修理时,应通知车管员,经检查后才能修理。(3)司机对修复的车辆要按其修理的项目进行复查,并由车管员检查验收。

(4)车辆维修费的结算由车管员、办公室负责人在发票上签字认可,行长审批后,交财务会计部负责人审核后到报账室办理报账手续,将发票、维修项目清单(需加盖维修厂家公章)、费用报销单一并交报账室报账。

2、汽油费、路桥及保管费的报销办法

车辆的汽油费、路桥费、保管费等,报销单据需保持清洁,并按金额大小归集后粘贴整齐。路桥费、保管费的单据日期需与出车日期吻合,如发现与出车日期不符的路桥费、保管单据等原则上不予报销。

3、车辆规费(含车辆养路费、车船使用税、保险、年审、年票)的购买,由办公室向行领导请示同意后统一办理。

4、未派车工作交通费报销相关规定:报账人员需在发票背面注明事由,到网点检查或维护还需被检查、维护单位人员签章证明。

5、车辆费用报销程序:车辆费用由办公室统一办理报销手续,报销程序如下:司机将已签字的各种车辆费用发票交车管员→车管员填写报账清单并在清单和发票上签字认可→将报账清单和发票交办公室负责人签字→交主管行长审批(单次费用3000元以上由行长审批)→交财务会计部总经理审核→到报账室报销。

6、职工交通费报销程序:职工将已签字的交通费用凭据交本单位综合员或兼职报账员→综合员或兼职报账员对交通费凭据进行审核(特别注意日期及是否连号)→将本单位交通费用凭据分类按纸张大小依次粘贴在粘贴单上→综合员或兼职报账员填写《交通费报销汇总表》→单位领导在发票和汇总表上签字→交办公室审核签字→交主管行长审批→交财务会计部总经理签字→报账室报销。

(四)差旅费报销办法

1、出差交通费标准。行领导出差乘坐飞机、火车、轮船按实报销交通费,因工作需要,可带随行人员一人乘坐同等交通工具前往,票价按实报销;其他人员可乘火车硬卧、轮船三等舱位,按实报销交通费;如特殊原因乘坐飞机,必须经行长审批。工作人员借出差之便绕道探亲或办私事,必须事先经主管领导批准,其绕道的一切费用均由本人负担。职工出差期间,因游览或非工作需要参观而开支的一切费用,均由个人自理。

2、长沙地区以外出差住宿费标准。出差住宿费按以下标准掌握:市行行级领导到一般地区出差每人每天限110元以内,到特区出差每人每天限150元以内;市分行部门负责人出差,一般地区出差每人每天限90元以内,到特区出差每人每天限130元以内;其他人员出差,一般地区每人每天限 80元以内,到特区出差每人每天限120元以内;超过以上标准的由其本人负担。住宿发票要写明住宿日期、人数、天数、单价、金额等要素。

3、长沙地区以外出差伙食费补助标准。工作人员出差的伙食补助费,每人每天为:一般地区30元,特殊地区50元(按在特殊地区的实际住宿天数计发伙食补助费,在途期间按一般地区标准计发伙食补助费)。

4、到县(市)支行检查工作原则上不报销差旅费,县(市)支行未安排就餐的,每人每餐补贴伙食费10元;特殊情况当天不能返回的,经主管行长以上领导批准,按每人每天住宿费不超过60元报销。

5、随同领导出差而安排同一级别房间的,随行人员(两人以内)的住宿费按相应领导级别包干。

6、在出差过程中出现必须单人单间住宿或单独出差情况的,其住宿费可凭据在双倍标准内给予报销。

7、参加主办单位负责食宿的会议,会议期间不报销差旅费,只报销来去途中的差旅费。

8报销差旅费须按要求认真填写《职工旅费报销单》,在出差回来15天内结算报销完毕。报销程序:出差人员填写《职工差旅费报销单》→连同出差发票交部门领导签字→交行长审批→交财务会计部总经理审核→报账室报销。

(五)审计人员检查费用报销办法

1、检查人员误餐费补充标准

(1)市分行审计人员到县(市)支行检查工作,县(市)支行原则上不安排就餐,如未住宿,每人每天补贴误餐费10元;因工作需要住宿在县(市)支行,每人每天补贴误餐费30元(每餐10元)。如因工作需要当天延长工作时间至晚上而难以自己解决就餐的,由被检查单位提供工作用餐。

(2)县(市)支行审计人员每天检查农村支行(网点)两个(含)以上(偏远网点一个)或城区支行(网点)三个(含)以上,无法返回县(市)支行就餐的,每人每天补贴误餐费10元;每天检查农村支行(网点)三个以上,无法返回县(市)支行就餐的,每人每天补贴误餐费15元。

2、审计人员交通费用报销办法

(1)分行审计人员检查市区支行(网点)按实报销(仅限乘坐公用客车);检查县(市)支行如未安排检查用车按实报销。

(2)县(市)支行审计人员安未排审计用车,其交通费用按实报销(仅限乘坐公用客车),可与分行审计并车使用的不再报销交通费用,但分行检查之前已产生的该网点检查交通费用按实报销。

(六)通信费用报销办法

1、通信费用包括办公电话、移动电话、各种数据专线的所产生的相关费用。各种办公电话、移动电话归口市分行办公室管理,渠道科技部为各种数据专线的管理部门。

2、办公电话、移动电话话费实行限额报销的管理办法,节约不补、超支自负。办公电话话费每月标准由办公室核定,控制在预算内使用。

3、移动电话话费每月标准:市分行行领导300元,部门负责人180元,部门副职160元;县支行行领导200元,部门负责人160元,副职120元。未达到报销标准据实报销,超额自负。

4、确因工作需要,使用移动电话话费实际支出超过话费限额的,由本人写出书面报告,经行务会共同研究并公示七天,可据实报销。移动电话话费按季报销,报销时间为季末次月的6-25日。

5、通信费用(含办公电话、移动电话、各种数据专线)报账程序:经手人将已签字的发票交办公室经办人→办公室经办人将发票依次粘贴在粘贴单上→办公室经办人依据发票填制分单位费用报销清单→办公室负责人在发票和报销清单上签字→行长审批→财务会计部负责人审核→报账室报销。

6、渠道科技部需将数据专线费用分解到每个网点,列出明细清单,再由报账室将成本分摊至每个支行。

(七)营销费用报销办法

各项营销费用分业务奖励和对外营销费用两部分,业务奖励由市分行各业务部门统一制订各项业务营销费用标准,在预算和进度内开支;对外营销费用需将营销方案报主管行长或行长审批后方可开支。

营销费用报账程序:(1)业务奖励报账流程:业务部门根据业务完成进度和营销竞赛办法、标准自制奖励费用表→制表人和制表单位领导在奖励表上签字并加盖本单位公章→财务(或审计)部门对奖励表数据进行审核签字→主管行长审批→行长审批→财务会计部总经理审核→报账室报账。

(2)对外营销费用报销程序:营销单位将营销方案报主管行长审批(2万元以上报行长审批)→实施营销→将发票交主管行长签字(2万元以上交行长签字)→将营销方案和发票交财务会计部总经理审核→报账室报销。

(八)办公用品的采购和费用报销办法

1、主管部门:大宗办公用品、劳保用品及办公类低值易耗品由办公室统一购置;电子耗材类用品及生产经营类低值易耗品由渠道科技部在计划内统一管理和采购;重要空白凭证由财务会计部在计划内向省行请领;发票、支票等由财务会计部统一购买;业务宣传用品由业务部门在计划内统 一印制和采购。

2、办公用品的申请和采购:各部门指定专人统计本部门需用的用品名称、规格型号、数量等,于每月15日前交办公室汇总采购。

3、办公用品采购操作流程:使用部门每月15日前将需领用物资明细清单报主管部门→主管部门汇总→主管部门将采购方案和采购清单报主管行长审批→交财务会计部审核→实施采购。

4、物资采购费用报账流程:经办人采购后将实物交保管人或使用人员验收并在原始凭证(或清单)上签名→保管人根据购货清单和实物填制入库单→经办人在发票上签字→交部门负责人签字→交主管行长审批(单次金额3000元以上交行长审批)→将发票和有实物保管人签字的入库单交财务会计部总经理审核→到报账室报销。

5、各单位采购的本单位零星办公用品进行报账时,需附采购清单列明品种、数量、单价与金额。

(九)固定资产的采购和费用报销办法

1、固定资产申请和采购。各部门指定专人统计本部门需用的固定资产名称、规格型号、数量等,于每月15日前交渠道科技部汇总,渠道科技部将采购方案报市分行审批后,将方案和清册报财务会计部后再实施采购。

2、议价招标。全行按季或单批次固定资产和常用低耗达到10万元以上时由主管部门牵头,组织相关部门(财务、审计、使用单位等)进行议价招标,并形成会议纪要,选定供应厂家集中供货,最大限度地降低采购成本。对固定资产和使用期限一年以上及单价500元以上的低耗品,主管部门应按使用单位(存放地址)建立明细台账(卡片)。

3、固定资产报销程序。经办人采购后将实物交保管人或使用人员验收并在原始凭证(或清单)上签名→保管人根据购货清单和实物填制卡片→经办人在发票上签字→交部门负责人签字→交行长审批→将发票和有实物保管人签字的清单交财务会计部总经理审核→到财务资产管理台登记、报账。

(十)教育经费报销办法

1、市分行及县(市)支行由单位指派参加的业务培训、学习报账程序:学习人员将培训通知交部门负责人审批→将培训通知交人力资源部门审批→将培训通知交主管教育的行长审批→参加培训学习→经手人在发票上签字后交部门负责人签字→发票交人力资源部门签字→交主管教育的行长审批→将已审批的培训通知和发票交财务部总经理审核→报账室报销。

2、人力资源主办的教育培训费用报销程序:教育专干自制报销凭证和分单位清单→教育专干、部室领导在自制报销凭证和报销清单上签字、8 加盖部室公章→主管行长审批→教育专干将自制凭证、清单、培训通知交财务会计部总经理审核→到报账室报销。

(十一)工资及工资性费用列账办法

1、劳资部门根据省行下达的工资总额及工资性费用标准安排全行工资及工资性费用支出。

2、劳资部门根据相关劳资管理和绩效考核办法进行审核和发放职工工资及奖金,应对全行(含四县支行)“五险一金”进行审核把关。

3、劳资部门按月将分部门的工资发放汇总表(需制表人和单位负责人签章并加盖部门公章)和人员工资明细电子表交财务工资台。

4、财务工资台代扣“五险一金”并扣税后,将代扣五险一金和扣税后分单位汇总表交报帐台出帐,将电子明细交代发工资台上工资折。

(十二)房屋及电子类设备租赁和维修办法

1、房屋及电子类设备租赁和维修由渠道科技部管理,租赁和维修费用由渠道科技部在预算和使用进度内开支。

2、单项价值在5000元及以上固定资产的维修需向市行财务会计部申报(含方案及概预算申报),由财务会计部牵头,会同相关职能管理部门组织立项调查,报市分行办公会立项审批下达投资(大修)计划,由相关职能部门组织实施,并经审计后支付维修费用。如属管理不当造成固定资产失修损毁或小修不修积成大修的,严肃追究管理者责任,并在损失总金额的5%以内对相关管理者及直接责任人员实行经济处罚,情节严重的追究相关责任。

3、房屋、电子类设备的日常维修费用的报销,除正常发票外必须取得被维修单位(使用人)的签字确认,签订了合同的还必须附合同原件作附件。

4、房屋租赁合同主体为银行方的,必须将合同报备财务会计部,由财务会计部严格按合同条款付款。与邮政共用房屋的,还必须与邮政协商分摊比例并于报账时注明邮政应分摊的费用。

5、房屋及电子类设备租赁和维修费报销程序:经办部门将原始凭证(含发票、合同原件、使用单位签收单、维修单位工程结算书等)交部门领导签字→交行长审批→交财务会计部总经理审核→交财务资产台登记→报账室报销。

第五章 库存物资的管理办法

(一)办公室、渠道科技部采购的办公用品、备用的低耗品和固定资产必须实行先入库后出库的管理办法。需要入库的实物,必须填写入库验收单,由保管员按照采购计划或供货合同验收后,在入库验收单上如实填 写实收数额,并签名或盖章,其中一联交财务入账。各部门对库存物资要妥善保管,严格遵守出入库制度。

(二)库存物资管理部门应对库存物资建立一套完整的登记、领用和盘存制度,对各类库存物资的收、支、损毁、结存等情况进行明细登记管理,定期进行盘点,确保账账(财务账与实物明细账)、账实(实物明细账与实物)相符。库存物资管理部门应每月将出入库汇总单与财务会计部库存物资账核对一致。如发生库存物资账账、账实不符,管理部门应及时清查,未核对相符前,财务会计部有权停止该部门报账工作。

(三)库存物资的发出一般采用先进先出法。为特定项目专门购入或制造的库存物资,采用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库存物资的成本。

(四)库存物资的成本列账办法。库存物资在使用部门领用当月计列成本。库存物资管理部门应于每月26日-28日将本月各单位领用物资汇总清单(含领用单位名称、物资名称、数量、单价、各单位合计金额、汇总金额)和各单位签收单报财务出账(签收单顺序应与报账清单上单位顺序一致)。

第六章 预借款办法及程序

(一)职工因公事借款,必须填写借款单,注明事由,经部门领导审批后方可到财务会计部借款。职工不得向企业借款用于私人用途。

(二)3000元以下原则上不予借款,由经办人自行垫资,取得发票后再进行报账;3000-5000元借款需主管行长审批;超过5000元的,须由行长审批。

(三)财务会计部负责定期或不定期同债务人进行借款金额核对,借款必须1-2月内还清。

第七章 其他

(一)县(市)支行报账按本办法实行。

(二)市区支行的报账参照《关于印发<市区支行财务备用金管理办法>的通知》(长邮银发[2008]79号)执行,未涉及事项以本办法为准。

(三)利润中心的报账参照《关于印发<长沙市分行2009年利润中心管理考核办法>的通知》(长邮银发[2008]79号)执行,未涉及事项以本办法为准。

上一篇:标准韩国语第一册下一篇:过年祝福语短信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