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环节循环教学模式在数学中的运用

2024-04-26

四环节循环教学模式在数学中的运用(精选12篇)

篇1:四环节循环教学模式在数学中的运用

四环节循环教学模式在数学中的运用

一、自学环节:(5---8分钟)

任务:结合自学目标了解本节所学基本知识点。基本步骤:①出示自学目标;

②组织学生开展自学;

③学生标记出在自学中存在的问题和疑问。

注意的问题:①关注学生在自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适时加以引

导;

②关注学困生自学的态度是否认真。

二、探究环节(15---20分钟)

任务:探究本节课所学知识点和重难点。

基本步骤:①小组间对自学中出现的疑难问题进行探究;

②用预设题对学生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点进行检测;

③教师对检测中的问题进行点评;

④小组内进行讨论提出问题,辨析质疑生成问题;

⑤教师根据反馈的问题进行解疑总结; ⑥让学生对基本概念进行强化记忆。

注意的问题:①教师要特别关注小组互助的状态;

②要努力发挥小组中优等生的帮扶作用; ③注意调动学生讨论质疑的积极性。

三、展示环节:(8---10分钟)

任务:对本节知识点、重难点灵活运用的情况。基本步骤:①以检测题的形式进行检测;

②本组成员对展示检测中出现的问题再修改; ③教师对展示中出现的重要问题再点评。

注意问题:①要求学生一定做,并且小组内互批;

②板演展示的学生一般为各组的学困生; ③若小组内修改失误,不再参与加分。

四、训练环节:(8---10分钟)

任务:巩固、强化基本知识点、重难点。基本步骤:①以课后作业,练习为主;

②小组负责帮助学困生完成当堂训练任务。

注意问题:

① 学习小组负责督查帮扶本组成员完成作业; ②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日日清时进行帮扶。

篇2:四环节循环教学模式在数学中的运用

一、第一环节:自学(5--8分钟)

①课前5分钟导入新课。内容可以是哲理小故事、寓言、神话、优秀歌词、、名人名言、先进事迹、当今时政、公益广告等;教师可准备材料,也可学生推荐材料,课堂上教师学生口述或发文字材料,让学生了解材料内容。学生先思考后讨论,说启示或谈感受。

②出示本节课教学目标。

二、第二环节:探究(15—20分钟)

①检查预习情况(如生字词、背景、作者、体裁或教师指定的预

习任务)

②出示探究指导。

③师生、生生合作探究问题。

④小组合作解决组员对文本提出的疑问,不能解决的组长记录下

来。

⑤教师巡视对疑难问题适时点拨。

⑥对文本中出现的知识性问题,教师要给予讲解。

三、第三环节:展示(10--15分钟)

①对探究环节各组没有解决的问题,每个小组推荐代表进行口头交流。

②说积累:学了本课后你积累了哪些优美的句子、段落或哪些修辞、成语。

③谈启示:你学了本课后有哪些启示。

四、第四环节:训练(8--10分钟)

篇3:四环节循环教学模式在数学中的运用

在我区教体局对“四环节”教学的强力推进下, 在我校领导和教研处对“四环节”教学的大力督导下, 我积极思索, 认真实践, 授课后和同仁们展开激烈的交流讨论, 不断反思, 努力构建切实可行的历史课堂“四环节”教学法。下面, 我就浅谈一下“四环节”教学法在历史课中的具体授课流程。

一、创设情景, 质疑自探

1.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创设情景, 为的是导入新课, 为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历史课的创设情景、导入新课的方法有许多种。最常见的方法是忆旧导新, 这也是一些老师最常用的一种导入方法。历史课主要讲的是历史事件, 着重讲述的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 前一课和后一课的紧密联系不言而喻, 因而使用忆旧导新的方法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温习旧知。但是如果讲每一节课都用这一种方法, 学生一定会厌烦, 其学习兴趣很难被激发出来。还有一点就是忆旧导新的方法不易创设出一定的情景。李爱斌校长在讲《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时是这样创设情景的:多媒体出示与丝绸有关的四幅图片后, 问学生:看着这四幅图片, 你的头脑中产生了哪些联想?这个问题一提出, “联想”一词一说出, 学生的积极思维就被调动了起来。我在要讲16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一》, 一直思索不知如何创设情景时, 传来了一个令我们安阳人为之骄傲的消息, 中国文字博物馆于12月16日在安阳隆重开馆。真是馆助我也, 谁不爱自己的祖国, 谁不爱自己的家乡, 我就拿这一好消息来创设情景。一上课, 我模拟播音员的口吻播送这一消息, 学生的爱乡之情即刻被调动了起来, 我接着问学生:你们知道中国文字博物馆为什么建在我们安阳吗?学生答:因为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出土于安阳。那么我们中国文字的演变过程和书写材料的变化如何呢?你能说说这些书写材料都有哪些不便吗?这些不便是怎样解决的?是被谁解决的?我们一起走进16课的学习。学习《三国鼎立》一课时, 我们不妨先出示司母戊鼎的图片, 简单回顾一下司母戊鼎的有关知识, 然后让学生展开比赛:看谁说出的带“鼎”字的成语多?一提比赛, 学生争强好胜的兴趣就会被激发起来, 尤其是七年级的学生。有的学生一口气能说出好多, 如:大名鼎鼎、一言九鼎、人声鼎沸、拔山举鼎、春秋鼎盛、鼎鼎有名、鼎分三足、鼎足而立、革故鼎新、问鼎中原、三国鼎立等。评选出优胜者之后, 以“你想了解三国鼎立的历史故事吗?”导入新课。

2. 学生读书, 质疑自探。质疑环节, 可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也可由教师提出问题。这个环节设计的问题难度要小。在刚开始使用“四环节”教学法时, 最好由教师先提一些问题给学生做一下示范。然后慢慢地放开, 让学生自己学会提有价值的问题。例如:讲《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时, 教师可设计以下问题让学生自探:

(1) 今天的哪些地区在两汉时被称作西域? (2) 你能否简练概括汉武帝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时间、目的、结果和意义? (3) 西域都护设立于哪一年?它的职责是什么?它的成立标志着什么? (4) 丝绸之路开通于哪个朝代?请你分别设计它的陆上和海上路线示意图。李爱斌校长在讲到这一课时, 他的学生提出了相当有价值的问题:丝绸之路是怎样产生的?谁走出了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从哪里通到哪里?谁通了西域?西域具体指哪些地方?等。如有重点问题学生没有提到, 教师在分组学习环节要明确提出。如果学生提出了一些有难度的且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教师也应把它放在分组学习环节来解决。

提出问题后, 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自探。

二、分组学习, 合作交流

本环节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在课堂上唱独角戏的重点, 是在学生自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础上的交流。目的是通过小组学习和讨论, 解决学生在预习和自探环节中发现的问题, 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能力, 培养学生积极自主、勇于表达主见的精神, 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使学生共同提高。具体做法可设计如下:

1.小组内交流自探成果, 重点讨论自探中未解决和不确定的问题。

2.如有小组内仍未解决的问题, 全班交流。

3. 教师提出本节课的重点问题和值得深入探究的问题, 小组讨论。如:如何正确评价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应该如何看待一场变革的成与败?张骞在我国历史上做出了哪些贡献?中国造纸术的发明与创造对世界文化的传播做出了什么贡献?等。

三、学生展示, 精讲点拨

小组讨论后推选代表展示再探成果, 教师根据学生展示情况适时精讲点拨。学生当堂展示是对小组合作学习成果的汇报。学生展示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可以用语言表述的方式进行展示, 可以让学生运用做题方式展示, 也可通过书面材料、作品展示, 还可运用肢体语言、舞蹈动作等展示。教师讲授点拨时要做到“三讲三不讲”。“三讲”即讲学生自学、讨论后还不理解的问题, 讲知识体系中关联点和易混易错的问题, 讲学生自学、反馈中出现的新问题。“三不讲”即学生不预习不讲, 学生会的不讲, 学生讲之前不讲。李爱斌校长在讲《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时, 他的学生没有探究出张骞出使西域的意义。他是如此点拨的:“你们不明白意义, 那你们就说说张骞出使西域的收获吧。”“收获”好找啊, 课本上写的很清楚。“我们把收获简练概括一下就是意义。”学生顿时茅塞顿开。在讲到“中国造纸术对世界做出的贡献”时, 我是这样点拨的: (1) 纸是文字的载体, 传播文化的重要载体。 (2) 多媒体出示中国造纸术向外传播的地区和时间。

四、检测反馈, 拓展运用

1.课堂小结, 检测反馈。课堂小结是对知识进行归纳整理系统化的过程, 是回顾本节的教学过程和学习方法, 总结教学过程的得失, 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借鉴的过程。课堂小结的主体可以是教师, 也可以是学生。课堂小结的形式是多样的。有一些历史课用一个表格就能把这一课的知识要点概括了, 面对这样的课, 我们可用表格进行课堂小结。如:七年级上册的一二四课和文化课等。出示表格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填写或制作, 学生的填写制作其实也是一种检测反馈。这样还可获得一举两得的效果。当堂检测反馈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实现教学任务堂堂清的重要手段。反馈要根据所学内容采取多种形式, 使学生的能力得以充分展示。检测时设计的问题数量要适中, 难易要适度, 这样才能不断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能力迁移, 拓展运用。为照顾到不同学业能力的学生, 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使学生不断增强求知欲望, 让学生把学习历史和关注现实紧密联系起来, 教师应设计一两道拓展训练题作为学生课堂学习的延伸。我在平时的教学中设计了如下拓展题:比一比, 秦始皇和汉武帝谁的功劳大?秦汉时期有哪些科技成就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为使我国在世界上永保科技领先地位, 你有哪些好的建议向我国领导人提出?填写《三国实力比较表》, 推测一下三国鼎立的局面是否能一直存在下去?等。

篇4:四环节循环教学模式在数学中的运用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发展最为迅速的科学之一。生物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科学探究通常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和表达、交流。新课改要求下的生物课教学模式,以其较完美的操作性、开放性、优效性和灵活性形成了生物课的基本框架,较好地揭示课堂教学的一般程序、课堂教学诸因素的内在联系和课堂教学的普遍规律。

两年多来,在此模式的正确指导下,我针对生物课教学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实践,努力实现课堂教学科学化、高效化,在教学实践中积累设计了生物教学的四个环节,从而实现既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又大幅度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现这四个环节谈一下我在教学中的实践与几点体会。

一、生物四环节教学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

(一)自学质疑

提出问题阶段是当研究一个问题时,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探索并调动他们积极性的阶段。教师可结合要研究的问题,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恰如其分地提问,让学生在观察和思维中发现问题。

教学时,为了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应千方百计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方法,如:出示挂图、运用多媒体、利用显微镜观察动植物标本等。引起学生要研究问题的兴趣,提出自己的想法。

(二)合作释疑

学生提出了问题,但在还没有学习有关的知识时,教师引导学生对自己的问题作出假设的回答。教师再从学生假设中引导学生逐渐进入要研究的问题中去。然后学生再把自学时的疑难问题在小组中讨论解决。

在这个阶段中,学生根据已有知识的经验,通过观察、看图、分析、合作解决自学质疑中的疑难问题。此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作出问题的答案,不应压抑学生的思维,不管是对是错,都不要忙于作出评价。

(三)展示评价

让学生自己把小组讨论的问题展示出来,当然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可以和书本上提供的方法相同,但要让学生自己动脑,而不要一下子把整个问题的过程介绍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启发他们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又能逐步训练他们研究问题的思维方法。其他小组对展示小组进行评价,最后,教师点评。

(四)巩固提高:

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一些拔高题,可让学生自主练习,教师可巡回指导,对于共性的疑难问题,教师可精讲。

二、实施四环节教学模式的几点体会

1.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扩散思维和集中思维能力

运用此模式教学,对学生思维的培养有极大的帮助。整堂课中,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状态。教学中的1、2阶段,是培养学生扩散思维能力。学生为了尽可能地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而积极开动脑筋。教学中的3、4阶段是培养学生集中思维能力。

教师在学生扩散思维阶段(在教学时间许可范围内),不应压抑学生的思维,要积极地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见解;在集中思维阶段,则应积极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结论。

2.运用此模式教学,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教师应在课前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精心制定研究项目及所需要的各项材料。在课上主要是观察学生的研究情况,倾听他们的意见。学生开展讨论,教师不要用言语或表情去干扰他们的思考。学生发言时,教师要善于捕捉矛盾,引导他们开展讨论或争论,必要时也需做适当的启发。

3.运用此模式,教学中的每个阶段不一定分得很清楚

在一课中,有时可把两个阶段的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时可用一两句话把两个阶段教学衔接起来。

篇5:四环节循环教学模式在数学中的运用

一、确定学习目标,诱导学生思考探究。

二、根据学习目标,进行自学探究。

三、引导学生讨论,质疑解疑。

四、当堂检测,反馈并总结学习效果。

关健词:三勤四环节、积极性、主体性、学习兴趣、全面发展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旧的教学观将教师视为知识的传递者、能力的培养者、思想认识的教育者。教师以自己为中心,讲述时间过长,学生主要是听教师讲,处在被动地位。其结果是学生对历史课不感兴趣,课堂教学质量得不到真正提高。市里推广的典型教学方法“三勤四环节教学法”则改变了旧的教学模式,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三勤四环节教学法”,即教学中教师和学生要互动,教师的主导性,学生的主体性同时得到发挥。是通过“定向·诱导”“自学·探究”“讨论·解疑”“反馈·总结”四个环节的教与学,促使学生养成“勤动脑、勤动口、勤动手”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三勤”是学习习惯和能力,“四环节”是学习方法和途径;“三勤”是内核,“四环节”是载体;两者相互依存,相辅相成。“三勤四环节教学法”的提出,旨在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确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改进学习方式和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形成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习态度。

一、确定学习目标,诱导学生思考探究。

目标的确定,或由教师确定,或大家讨论确定。既要确定一篇课文、一个单元的目标,每个课时也都要提出具体明确的学习目标。这样,指向性更强,学生学习的目的性更明确,学习的驱动力更易发动。

诱导学生思考探究,要注意创设问题情景,循循诱导,点明方法,促进学生独立思考探究。在“定向·诱导”环节的运用上,常出现的问题是,“定向”做得比较好,但“诱导”就要稍微欠缺一些。其实“诱导”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来设置教学的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现在的中学生大都喜爱唱歌,所以用歌曲诱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易于被学生接受,例在讲《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时我给学生放《七子之歌·澳门》学生的情绪很快被感染,也跟着情不自禁地唱起来,课堂气氛活跃了。这样,由歌曲很自然地过渡到要讲授的新课文,水到渠成。一堂课下来,既让学生学到了新的知识,又对学生进行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二、根据学习目标,进行自学探究

根据学习目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读书、学习,发现问题,充分思考,找出答案。

自学探究环节是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教学环节,关系到学习目标能否完成和完成的质量,应该引起我们充分的重视。

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教师不但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而且要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品质。所以,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注重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品质的养成。鼓励学生多思、多问,善思、善问,培养学生勤于动脑、动口、动手的习惯,训练正确的记忆方法、思考方法和探究方法,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自学探究环节教师要从实际出发,为学生提供一份自学提纲,提纲可以是多

样化的(如,填空、选择、简答、列表等),应按照由浅入深、逐步递进的原则设计。学生依据提纲自学,发现问题,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与同桌小声讨论。教师巡回辅导,及时了解学情,启发点拨,发现个性问题个别指导,共性问题共同启发。在巡回辅导过程中,要鼓励学生提问,鼓励学生养成善疑、善问、善于分析问题和勇于追根究底的学习习惯。同时,要特别关注中下等学生的自学探究情况和疑难问题,从方法上给予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在教学中,对于学生在探究时那种“违反常识”的提问,在争辩中某些与众不同的见解,考虑问题时“标新立异”的构思,以及别出心裁的想法,哪怕只有一点点新意,都应充分肯定,并对其合理的、有价值的一面,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扩大思维中的闪光因素。学生的探索精神往往是出自于敢于提出问题发现矛盾,为解决矛盾寻找突破口,探索的过程也往往是思维创新的过程。展示自学探究成果时, 教师要讲究提问的方式,提高课堂提问的效果。如:我们从朴素阶级感情和民族感情出发,对西方殖民主义侵略中国,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这种侵略行径深恶痛绝,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这是从正面角度去考虑,它往往使学生认为“中国在鸦片战争后,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权遭到了破坏,人民受到了奴役,这是一种倒退。”为此,提出问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代替封建社会到底是社会的进步还是历史的倒退?我们到底应该怎样评价西方殖民者的入侵?问题提出,学生必然会去思考,于是,他们的潜在意识也就被挖掘出来了。只有适度的提问,才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撞击出思维的火花。

三、引导学生讨论,质疑解疑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质疑,主动发言;培养学生勤于动口、善于思考的习惯,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精神;提高语言表达、善于提问、善于交流沟通的能力,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创新思维的能力。

学贵有疑,有疑才有所思,有思必有所得。“疑”,在心理学中称之为“怀疑感”,它是对客观真理的探求,并加以评价的体验。“怀疑是发现的设想,是探索的动力,是创新的前提。”创造良好的问题意识环境,让学生提出不同的看法、见解。学生具有一定的问题意识,能否表露和发展,取决于是否有一个适宜的环境和气氛,教学活动应充分爱护、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让他们积极思维。美国的布鲁巴克也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 适时激励评价,使学生“乐问”。利用积极科学的评价激励学生提出问题,提得好的,让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提出疑问后,简单的问题提问学生解答,有一定思维强度的问题交由小组讨论回答,经小组讨论仍然没能解决的问题,提交全班同学答疑。

对于学生答不出的问题教师的讲解要适量、要精、画龙点睛,主要讲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教师的教学职责,不仅要鼓励学生提出疑问,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

四、当堂检测,反馈并总结学习效果

教师指导学生当堂检测,反馈并总结课堂学习效果,以巩固知识,形成运用能力和勤于动手的习惯,实现课始揭示的学习目标。对检测中反馈出的问题,教师要做有的放矢、有针对性的解疑,通过教师导向性信息的引导和学生的主动探究、总结,达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最终形成和优化知识的网络与结构。

课堂总结是课堂教学的必要环节,它既要看学生学会了哪些知识,又要看完成了哪些目标,掌握了哪种方法。它应该是全课主要内容的浓缩和概括;提出的问题得到阶段性的结论;展开的思路得到相对的集中;师生的教学活动得到阶段性的成果。课堂总结的水平,将会影响整节课的教学效果。课堂上可采取多种多样的总结方式。例老师总结、学生总结;复述课文、列表总结;等等。我在教学

过程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总结出了“边学新课边总结”的教学方法:每学过一课后有小结;每学过一个单元后,每个学生总结出本单元的知识结构,全班同学再一起找出本单元总结最好,最便于同学们记忆的一种,在全班加以推广。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及时检测,及时反馈,及时巩固总结,并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学生就会产生成就感,提高学习兴趣。

“三勤四环节教学法”在我校正是实验阶段。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只要把握住历史学科的特点,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三勤四环节教学法”运用起来将会越来越得心应手。那么,历史教学的春天就会常在。

参考文献:

《中学心理学》

篇6:四环节循环教学模式流程

第一环节

自学质疑(3分钟之内)第一步 引入新课

1.引入新课,巧设悬念 2.精选素材,创设情境 3.开门见山,直接入题 第二步 出示学习目标(学生 读)

自学指导

(学什么地方的内容,用问题 显示出来)

(方法目标任务)第三步

独立自学,尝试解决问题,并 记下自己新发现的问题(此 时,老师巡视观察,提醒学生 的学习状态)第二环节

合作探究(合探)

1.小组长带领小组员交流2.并回答其他同学 提出的问题。

3.组长没有把握或不能回答的问题,组织本组同学讨论 交流、合作、探究。

4.经小组合探仍不能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或写在纸条 上,为下一环节实施做准备。(本环节中,教师的任务是: 倾听、引导、走近小组)第三环节展示评价

1.选派各组学习最差或较差者代表该小组展示学习成果。(展示时,即展示自学的全部 内容,也要展示抽到的内容)

2.评价

两种方法:

第一:各组派代表去展示自己小 组的成果,中等生评价。第二:选派各组中等生,进行推 磨式评价。(意见不统一,再进行 辩论,教师根据各小组的评价给 予鼓励。)

3.对在展示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进行点拨、精讲。

第四环节 巩固深化(训练)1.明确新的自学指导和自学任务或综合训练内容。

(1)自学自练

(2)小组合探

(3)展示评价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谈感悟、收获

四循环顺口溜

篇7:四环节循环教学模式在数学中的运用

——在全市课堂教学改革现场会上的发言城关镇胜利中学 王海军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上午好!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胜利中学全体师生向今天莅临我校指导工作的教体局、城关镇、各中心校领导及各兄弟单位的同仁们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并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同时,也为我们胜利中学简陋的条件给各位领导和同仁们带来的不便,表示最真诚的歉意!

今天,受领导的委派,我在这里代表胜利中学给大家汇报我们在实施“四环节循环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改革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既感到荣幸,又感到不安。教体局领导对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些做法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和认可,使我们胜利中学全体师生对继续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明确了方向,坚定了信念,充满了希望。同时,面对众多领导、专家,我又深感自己水平有限,我们的一些做法只能说是在探索中的实践,还谈不上有什么成功的经验,怕自己粗浅的汇报难以给各兄弟学校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借鉴。尽管如此,我还是衷心希望,我今天的汇报对推进我市“四环节循环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改革能够起到抛砖引玉之效。下面,我从四个方面,给各位领导和专家进行汇报:

一、实施“四循环”的一些尝试和做法

1、把“三个观念”的转变放在首位。(1)转变领导的观念。全市教学工作会议以后,校长韩树远同志凭着自身较高的事业追求,快速适应了形势的要求,毫不迟疑地首先接受了课改理念,在全校教师大会上明确表态,决心为实施课改提供一切决策保障和财力保障。作为业务校长的我,一直热心探索新课程改革,对我市推行课改高唱赞歌,撰文《课改,让我感动……》,向老师们表明了自己对实施课改的积极态度和初步构想。班子其他成员团结一致,乐意服从大局,群策群力,全力支持学校实施课改。(2)转变教师的观念。我们认为,在教师观念转变中,优秀教师的观念转变至关重要,因为优秀教师底蕴丰厚、善于思考,有自己的教学风格,对没有经过实践检验的“四循环”抵触情绪较大。我们学校主要从两方面转变了教师的观念:其一,在思想上动员。学校领导在多次传达局领导进行课改的决心和要求的同时,校长和我分别撰文《脚踏实地、仰望星空——我的课改观》、《学名片学校,思课改得失——写给老师们》,打印数份在教师中传阅,并多次与优秀教师进行面对面地交流和探讨,用自己对课改的见解和热情感化了教师。其二,引导教师对“四循环”在理论上产生信赖。我们认真研究了国内多种成功的课改模式,用先进的课改理念为“四循环”找到理论依据,然后制作成课件,对教师进行集中培训,使广大教师认识到“„四循环‟是综合借鉴全国成功课改模式的创新”,而不是教研人员闭门造车的结果,从而使优秀教师逐渐从思想上接受了“四循环”的课改理念。(3)转变学生的观念。我们认为,转变学生观念的目的是为了转变家长的观念,学生接受了课改,家长自然就会接受,从而逐渐赢得了社会对课改的支持和信赖。在具体做法中,除了要求班主任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对学生进行课改的思想渗透以外,学校领导还利用周一“国旗下的讲话”的机会多次对学生进行集中教育。我为此撰写了《珍惜机遇,与课改同行——写给同学们》一文,给全校同学进行了坦诚的交流。

2、培训教师的操作技能。(1)三下山东杜郎口中学参观学习。学校领导在一下杜郎口中学参观学习之后,认为“四循环”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其“三三六”教学模式,随后派遣学校中层领导、业务骨干再下杜郎口,学习其模式的操作技巧。不久,为学习杜郎口的分组经验和班级管理经验,学校又派出全体班主任三下杜郎口。学习杜郎口的经验,对学校顺利实施“四循环”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2)引导教师吃透“四循环”课改理念。我们在全校教职工会议上引领全体教师学习教研室下发的“四循环”操作流程以后,各教研组带领本组教师,结合学科特点,多次认真解读“四循环”操作流程。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仍有许多教师在操作中对理念和方法理解不透,我便把“四循环”操作流程和实践体会制作成课件,在秋季开学之初,对全体教师再次进行了集中培训。在培训中,尽量提出并解决了教师在初期课改中遇到的难题和困惑。(3)有计划地培养学科骨干教师由于我校教师较多,全面指导检查难度较大,所以我们采取了先培养学科骨干教师的策略。每学科重点培养两人,经常在操作流程和技巧上进行指导和探讨,使他们在实施“四循环”中尽快脱颖而出,然后辐射带动其他教师,达到骨干引领,大众跟随的推进目的。

3、在实施过程中加强指导

(1)要求全体教师统一行动学校在三个方面进行了统一要求,操作细节由教师在实践中摸索细化。第一,制作《“四循环”导学案》,使用统一的模式进行课堂教学。我们根据初期课改了解的情况,在认真解读了“四循环”的操作流程以后,制订了详细的“四循环”操作框架,利用暑假,发动全校优秀教师,加班加点,设计制作了三个年级22各学科的《导学案》,学校出资印制了我市中小学第一套系统的《“四循环”导学案》,暑期开学下发学生人手一册,统一使用,并要求各学科结合自己的学科特点、章节特点灵活变通,创造发挥,及时修订,确保了在“四循环”的大框架之下顺利地推进了本校课改。第二,指导各班进行分组。我们认为,分组的科学与否是直接决定课改成功与否的关键。为此,在研究合作学习的基础上,我们统一指导班主任进行了科学分组,并在实践中把一些班主任摸索出的学生座位的组内循环和组际循环的方法向全校进行了推广。第三,指导教师进行评价。在实施“四循环”开始,我们集中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量化评价。但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的学习状况存在很多问题,于是,我们经过思考,决定指导教师把学生的学习状态、参与积极性也纳入到了量化评价的范畴,这一创新性举措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力地推进了“四循环”的顺利实施。(2)领导深入课堂听课,具体指导“四循环”的操作。我们要求校长、班子抓教学人员和学科教研组长每周进课堂听课指导不少于2节,听课领导听课后针对具体问题与授课教师进行坦诚交流,以优化“四循环”的具体操作。

(3)业务领导亲自实践,总结经验进行推广。具体做法如下:其一,作为具体操作实施“四循环”的业务校长,我和其他教师一样正常代课,在实施过程中边摸索边总结,把自己成功的做法和发现的问题及时与教师进行交流。其二,我向全体教师长期开放课堂教学,所有教师可以随时到我的课堂听课,汲取成功经验,探讨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我们对实施“四循环”的一些细节达成共识,在全校大会上总结推广。我们收到了对授课教师在实践中培训,在实践中提高的效果。其三,我在授课中边上课边思考《导学案》存在的问题,课余与教师们一起认真修订《导学案》,使我校《导学案》的可操作性不断增强。

(4)引导教师不断反思,充分发挥教研活动的作用。具体做法如下:首先,我的反思。除了在平时授课中加强自我反思之外,根据深入课堂听课情况和教师反馈的信息,我系统总结了实施“四循环”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先后撰写了《关于课堂教学中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思考与探索》和《关于课堂教学中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思考与探索》两篇文章,对“四循环”的实施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其次,引导师生进行反思。在课改第一学期结束,我们要求全体师生每人撰写一篇以“课改”为话题的反思文章,然后认真修改,去粗取精,从中筛选了67篇,编印了《课改之光》一书,发给教师进行学习,让广大教师从选发文章中汲取经验和教训,使教师在进一步实施课改中少走了弯路。第三,加强对教研活动的指导,引导教师深入反思。我们的教研活动,除要求教师加大相互听课力度进行及时交流之外,把研讨修订学案和进行典型发言作为核心任务。研讨修订学案主要以学科备课组活动的形式进行,同学科教师及时把学案操作中出现的问题报告给备课组长,由备课组长执笔修改。典型发言主要在学科教研组活动中进行,在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上,分派不同年级的学科代表作为中心发言人,就“四循环”操作中的经验、教训、困惑等,以书面形式与全体教师进行交流,然后上交发言稿。

4、运用模式,创新模式,形成自己的特色。在努力规范操作“四循环”的过程中,我们根据发现的问题,对“四循环”进行了创造性的发展。除前面所述我们自行制作、印刷《“四循环”导学案》引导教师操作之外,还在细化分组、评价激励两大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究,创造性地提出了自己的构想,指导教师充实完善“四循环”的操作技能。在分组指导中,我们要求班主任分组时要充分考虑小组人数、学习程度、性别差异、性格差异等因素,力争科学分组,确保合作学习高效进行。有些班主任在操作过程中,创造出了组内循环和组际循环的座位轮换方法,解决了长期困扰班主任无法合理编排座位的难题。在评价指导中,我们要求全体教师要从学习态度和学习成果两大方面对学生进行全方位评价,学校统一设计印制评价量表,教师做到时时评价、节节评价,班主任按月汇总评价结果上交教导处,学校对评价结果优秀的学习小组统一表彰。

5、克服困难,全力投入实施“四循环”所需资金。课改之初,我校的资金面临两大困难:一是因为学校承担了全市中小学语文教师的培训任务,先期投入欠债达二十多万元。二是周边一些兄弟学校给教师配发了笔记本电脑或工作服装,在我校引起了强烈反响。在全力做好广大教师思想工作的同时,校长顶着较大的压力,克服重重阻力,为新课改先后投资近三十万元,编写、印刷了《课改之光》、《“四循环”导学案》,添置了全部教学班展示所需墙壁黑板,同时按月为课改评价评选出的优秀学习小组发放了奖金、奖品。这些投入为我校顺利实施“四循环”的课堂教学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逐渐赢得了广大教师的同情和认可。

二、我们的一些收获

1、课堂教学实现了“三个转变”。(1)课堂活起来了。课改以后,教师们彻底转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课堂上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取代了传统课堂死气沉沉的状况,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盎然生机。(2)教师静下来了。课改以后,教师成了课堂的设计者、引导者、监察者、评论者和裁决者,口干舌燥的讲解越来越少。以前假期过后总有一些教师哑嗓子上课,现在再也见不到了。(3)学生动起来了。课堂上,学生被动听讲的现象越来越少,上课睡觉的学生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学生积极投入到自主、合作、展示当中,个个争先恐后,踊跃表现。

2、提高了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大大提高,课前商讨、课上学习、课下交流成了自觉行为,“四循环”成了教师经常的话题,学校再不用靠行政命令督促教师参与教研了。“四循环”要求教师要灵活驾驭课堂,对于动起来的学生如何调控成了教师面临的新课题,在课堂上教师要不断想方设法提高自己的掌控能力,以确保课堂高效进行。通过制作、修订《导学案》,教师的创新能力、设计能力、微机操作能力等得以大大提升。在“逼迫”之下,很多教师熟练掌握了文字编辑、排版设计的技巧,使多次参加培训效果不佳的微机操作状况得以改观。

3、提高了教学质量。学生在课改中,综合素质得到提高,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学习兴趣、学习方法、纪律观念、集体观念等得以提高或加强,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到了实处。学生的整体考试成绩也得到了全面提高,我校近两年来的中招考试成绩有目共睹,七、八年级的学生在大型考试中的总平均成绩也明显提高。尽管如此,我们依然需要强调,考试成绩与课改不能划等号。课改提高的是整体素质,是长期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不应当用短期的考试成绩衡量课改得失。我们要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课改,要让课改为学生的终身发展铺路奠基。

三、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的打算和设想

1、继续优化学案设计,配合使用“班班通”资源。在实施“四循环”过程中,我们发现我们自编的《导学案》还存在很多问题,所以,我们打算边实践边摸索,力争最大限度优化《导学案》的设计,充分发挥其引导功能。同时,结合《导学案》,灵活选用“班班通”资源,尽力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推进“四循环”的创造性实施。

2、脱离学案引导,独立设计教学流程。在实施课改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些教师僵硬地使用《导学案》,没有任何变通,以致于课堂教学循规蹈矩,没有生机。我们印制《导学案》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四循环”的操作,引导广大教师共同推进课改。但是,在全体教师走上操作“四循环”的正轨之后,我们认为,《导学案》就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广大教师在熟练掌握操作流程之后,就应当继续探索具有个人特色的创新设计,逐步达到独立设计教学流程的目的。需要警醒的是,我们的《导学案》仅仅是推进初期课改快速实施的需要,其设计还存在很大的问题,它不能够担当起引领全市课改的任务,各兄弟学校万不可死搬教条,以此为实施“四循环”的蓝本,以防延误课改。

3、继续规范操作流程,打造精品课堂,实现由普及到提高的转变。我们在实施课改中,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距离“四循环”的规范操作,还有很远的路要走。相当一部分教师依然在困惑中摸索前进,还有一部分教师是“四循环”的门外汉,难以进行正常的操作。因此,继续普及“四循环”的规范实施,我们还要做大量的工作。与此同时,已经能够相对熟练地操作“四循环”的教师,除了发挥其引领作用之外,亟需在课改中脱颖而出,发挥他们的创新才能,跟上或者超越全国课改的步伐,使他们在“四循环”中独树一帜,不断打造出各具特色的精品课堂,以防“四循环”束缚了优秀教师的创新才能,阻碍特色课堂的生成。我们认为,普及是课改的前提,提高是课改的升华,二者不可偏废。

4、延伸课改成果,探索班级民主管理之路,实现由教书改革到育人改革的转变。在课改中,一些班主任勇于探索,勤于思考,依据实施“四循环”的一些操作理念,创造性地把我们的自主、合作、评价等思想方法应用到了民主化管理班级的过程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我们准备将这些零碎的做法系统总结,逐步推广。

四、对实施“四循环”的一些思考和浅见

1、课改需要领军人物,不可盲目进行。古人云:“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我们的课改也是如此。每一个学校都需要一个得力的领军人物,带领广大教师投身课改,深化课改。那么,这个领军人物应当是谁呢?校长!这是毋庸置疑的。全市教学工作会议强力推进“四循环”的文件指出:“校长是课程改革的第一责任人。”这一论断掷地有声,毋庸怀疑!许多有识之士不断坦言:“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这是经过实践检验的一个真理。因课改成功名扬全国的江苏洋思中学的蔡林森校长、山东杜郎口中学的崔其升校长就是这一论断最有力的证据!他们历尽艰辛,躬行改革,把几乎置于死地的落后的农村中学变得生机勃勃,威震全国,靠的就是校长自身的才能和魄力!校长是实施课改成功与否的最关键人物!有人把校长分为四种:有德有才,有德无才,有才无德,无德无才。我认为,一所学校若能够拥有一个有德有才的好校长,那将是学校的大幸;一所学校能遇到一个有德无才的普通校长,那也是学校的小幸,因为该校长不会妒贤嫉能,他会利用手下贤能,取得成就,若刘邦之用张良、萧何、韩信而一统大汉天下;一所学校若遇到了一个有才无德或无德无才的校长,那将是学校的不幸,也是教师、学生和一方百姓的不幸!我们的课改成功与否,与现任校长有着最直接的关系!

2、课改需要付出代价,不可惧怕失败。古今中外历史上的历次大大小小的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成功的范例,也有失败的教训。国内外的教育教学改革一直就没有停止过前进的步伐,其间有令人欣慰的成功,也有令人扼腕的辛酸。我们今天实施的课改也是教育改革历史进程中的一小部分,我们怎能因为惧怕失败而停止改革的步伐呢?我们的课改即使失败了,我们也给广大师生推介了一种新的理念,为以后的课改提供了借鉴和教训,它在课改的历史长河中依然功不可没!

3、课改需要长期探索,不可急功近利。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课改更是如此!洋思“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杜郎口“三三六”、西峡“三疑三探”等成功教学模式的形成也经历了少则几年,多则十几年的艰难磨砺!我们的课改刚刚起步,又怎能鼠目寸光?有人认为,通过实施三两个月的课改,就要把学生的成绩提上去,或把差生变成优秀生,否则就是失败。这种观念极为可怕!我们对于课改都很陌生,它需要广大教师有一个认识——接受——实践——总结——再实践——提高——成熟的长期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任何急功近利的想法对课改的推进都是有害无益的。

4、课改需要坚定信念,不可半途而废。社会要求课改,局长要求课改,赵主任愿用生命做代价力推课改,我们作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还有什么理由不坚定信念,依旧固步自封、犹豫不决呢?课改过程中,一定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或阻碍,校长和广大教师要有自己的主见,不应做随风倒的“墙头草”。无论有多大阻力,只要坚定信念,迎难而上,积极探索,我坚信,成功一定不会辜负坚持课改的艰辛耕耘者!

篇8:四环节循环教学模式在数学中的运用

一、激发兴趣, 自主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能促进学生自觉主动地学好化学, 激发他们的潜能, 让其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如何才能激发高中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是我们需要讨论的话题. 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实现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性, 这要求教师不仅要作为学习知识的“引路人”, 还要作为学习方法的“引路人”; 也要求学生不仅要学会, 而且要会学, 起着承教启学的作用. 如关于物理性质让学生阅读自学, 物质的用途可引导学生结合化学性质, 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总结得出. 气体的实验室制法,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 再讨论, 共同设计, 得出方法、步骤、装置等. 在进行有机化学中的甲烷、乙烯、乙炔实验室制法的教学时, 可采取上述方法. 因学生已学过氯化氢、氯气、氧气、氢气等气体的实验室制法, 已掌握实验室制气体的方法, 在此教师引导学生讨论, 学生自然能够得出制取以上三种气体的方法、步骤、装置、收集等知识, 达到使学生自学的目的.

二、创设氛围, 各抒己见

中学生的生理特点决定了他们有很强的表现欲, 自我意识增强, 十分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 内心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渴望得到老师的表扬与鼓励.平时化学教学中, 我都尽力地去营造民主、开放、灵活的教学氛围, 对于课堂中出现的错误, 延时评价, 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 或让学生帮助解决[2]. 例如,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是高一学生学习化学过程中的一个“坎”, 问题一般出在第二步: 把易溶入水、易电离的物质改写成离子形式; 第三步: 把方程式两边没有参加反应的离子删掉. 在课堂上, 一个学生在黑板上将2Na +2HCl = 2Na Cl + H2↑的离子方程式改写为: 2H+= H2↑. 点评时, 我采用了角色互换, 假设这是其他学生写出的, 让其判断是否正确, 他快速指出“电荷不守恒”.然后让另外的一名学生指出其错误之处: 将Na等同于Na+将它们删掉了! 再次给该学生一次机会, 让他将正确答案改写在黑板上. 这样既让学生攻克了离子方程式书写这一难关, 又保护了该学生的自尊心, 收到了事半功倍的功效. 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成功是保护、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最好的方法.

三、有效讲解, 反馈评价

第三个阶段是学生和教师进行反思、评价的活动, 对整个学习活动进行总结、反思, 包括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和态度情感. 教师要适时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各方面的表现给予反馈评价. 下面我来举一个教学片段说明.

1. 课件展示硫在O2中燃烧. 学生说出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现象.

2. 展示空气质量日报, 每天的空气质量日报反映出SO2是大气污染物之一, 是造成酸雨的主要成分之一.

3. 观看二氧化硫的短片. 引出学习课题. 引导学生思考二氧化硫有哪些性质、用途有哪些危害以及如何防治. 这样设计, 给学生提供酸雨的资料, 从中认识二氧化硫是污染物, 进而提出如何防治污染的问题, 改变学生习惯于从教材中获取知识的学习方式, 尝试着从生活中了解化学知识.

四、深化练习, 触类旁通

“练”是学生对自己所“学”的诠释, 是教师“导”的结晶, 是学生对文本独特体验的“反馈”. 通过练习, 能反映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掌握水平, 促进学生把学到的知识与实际相联系, 使学习进一步深化、提高[3]. 在自学时, 应有关于重点知识的基础习题, 导学后要设计针对性训练题, 每节课最后要有定时测试题. 每一环节的习题, 教师都应针对学生发展精心地选择、编制, 并及时检查和收集教学反馈信息. 通过课堂教师例题讲解和学生习题训练, 达到掌握知识和提高学习能力的目的. 练要精练: 有针对性地练习一定数量的精选题.这样可以促进知识的内化; 可以提高感悟能力, 促进思维发展; 可以训练解题速度, 排除心理障碍. 练一题要巩固一类知识, 掌握一种方法, 训练一次思路, 提高一种能力. 练要分层: 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基础精心设计不同层次的习题.

当然“四节教学法”的教学过程也不是固定不变的, 它可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加以调整. 这四个环节在一节课中既可以整节课上使用, 也可就某个知识点的教学使用, 而且四个环节可以相互交融, 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 并不是各自独立的.

总之, 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应结合课程内容和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 尤其是自身在教学方面的特点, 恰到好处地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 以提高教学的成效.实施高效的化学课堂教学, 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素质, 也是学生学习成绩提高的关键. 它有极大的发展的空间, 有待广大教师去挖掘探究. 教学之路是漫长的, 教无止境, 学亦无涯.

参考文献

[1]衣敏之.几种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研究[J].化学教学, 2011 (3) .

[2]李巧利.化学科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10 (1-2) .

篇9:四环节循环教学模式在数学中的运用

我校在课改实践中,尝试创新教学形式,在班里建立学习小组,变“秧田”式座位为面对面形式,面对面的形式更利于沟通、交往、互动。通过实践、总结、再实践、再总结,我校结合实情,去粗存精,剥茧抽丝,逐渐摸索出了“四环节”课堂教学模式。这四个环节分别是“目标认定” “探究交流”“展示点拨”和 “检测反馈”。一是目标认定。学习目标是课堂的出发点和归宿,可以规范和控制整节课的师生教学行为。没有学习目标的课堂是没有灵魂的课堂,如果不知道这节课干什么,哪里来高效?教师确定学习目标时,应依纲扣本,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把握好重点难点及课后思考练习来确定学习目标。二是探究交流。即学生依据学习目标,独学、对学、群学。如何让这一环节更有效?可以从强化独立学习、关注合作交流、重视方法指导入手。三是展示点拨。想让展示更有效、更精彩,有三个细节特别重要:先组,就是要在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先组内展示,也叫“小展示”;后班,就是在小组展示的基础上,进行班级展示,也可以叫“大展示”;多样,主要指展示形式多样。四是检测反馈:检测反馈也叫课堂作业或达标训练,是高效课堂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实施“四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的课堂上,老师不再过多地向学生灌输,而是通过设疑或激趣的方法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情境,老师交给学生最重要的是学习知识的方法,而不是结果。学生们学会了正确的方法,自然就会领悟出正确的答案。也正是因为如此,信息技术在新的课堂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信息技术的丰富资源能为课堂教学提供并展示各种所需的资料,包括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等,能创设、模拟各种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供了条件。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各种现代化媒介获取信息,帮助思考,从而解决问题;另一方面,现代信息技术有助于开阔学生探索的视野,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去动手、动脑,使之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进而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发现式学习的能力,真正促进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充分体现了现代信息技术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情并茂的特点。所以恰当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问题,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传统教学虽然也可以通过提问或课堂练习来进行教学信息反馈,但由于人数限制等原因,所得到的教学信息反馈有很大的局限性,不可能及时地对学生的错误进行全面有效的纠正。教师往往要等到批改作业甚至考试以后才能较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这无疑会降低教学质量。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交互性特点,学生的大量练习和作业都可以直接在计算机上操作完成,并得到及时反馈,这样既可满足学生急于了解自己对所学知识掌握情况的迫切愿望,又可使正确的信息得以强化,错误之处得以及时纠正,无形中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从而实现教与学的“双赢”。

实践证明,信息技术在“四环节”课堂教学中的恰当运用可以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热情,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信息技术服务教学是学校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

篇10:四环节循环教学模式在数学中的运用

酂城镇第一初级中学卞德奎

“四环节循环式教学模式”是永城市教育局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提出的一种在全市范围内的具有指导意义的教学模式,它主要由四个环节构成:

一、自学质疑;这一环节主要是学生在明确学习目标的情况下,列出自学提纲,或根据教师印发的教学案自学教材内容,独立思考探究;

二、合作释疑,本环节主要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对学生在自学中的学习成果进行交流,讨论争辩,使全组同学达成共识,对仍不能解决的问题做好记录;

三、展示评价,这一环节要求学生运用口答、朗读、背诵、表演、板书等形式展示学习成果,并进行自我评价及相互评价;

四、巩固深化,本环节主要通过做习题或自编习题、归纳总结学习收获的形式巩固并深化学习效果,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问题,进入第二、第三循环的教学。这一教学模式总结借鉴了近阶段我国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改精神,在推进和深化教学改革中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实施以来,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注重能力培养的今天,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如何在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下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呢?下面我根据自己在实施“四环节循环教学模式”的经验,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在自学质疑中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理解能力

一般看来,自学质疑环节只相当于学生的课前预习,但在我看来,这一环节在这四环节中是最为重要的一环。因为它涵盖了一个人自学的全过程,对学生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在这一环节中,我们首先要

明确学习目标,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学习中有的放矢,其次 要加强学生的阅读能力的训练,教会学生使用朗读、默读、速读、浏览、跳读、精读、品读等不同的阅读方法,依据学习目的对文本进行有效阅读,感知文本内容,弄清“写什么、怎样写”等几个基本内容。并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第三,我们要训练学生依据生活经验及阅读经验,准确把握文章的核心命意,体悟蕴藏在字里行间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找出文章的关键段落和关键句子,理解品味。教师要鼓励学生把阅读与思考结合起来,学习批注的方法,养成边读边思考的良好习惯,强调独立思考的重要性,鼓励学生通过阅读对文本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及评价。只有把这些工作做好了,才能为学生解决教学案中的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也只有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才能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提供有力的保障。

在合作释疑中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及思辨能力

在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表达自己对某一问题的看法,需要学生清晰的表达能力。在小组交流中,教师要注重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要求学生在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时,首先要能够有针对性的进行阐述,在教学中,我一般通过学生复述问题的形式进行训练,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答非所问的现象。其次,要求学生观点要明确,理由要充分,采用“观点+理由”形式进行阐述。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学生所选支持观点的材料或所做的的分析,不能脱离文本,避免主观臆测的现象。最后,还要要求学生语言要完整,避免蹦字蹦词现象。比如分析人物形象时,学生常常用“善良”、“麻木”、“热情”、“冷酷”

等词语概括,这时教师就要及时纠正,推广使用一些比如“我认为某某是一个------的人”的结构形式的句子,培养学生说话要完整的习惯。对于一些看法不一致的问题,小组内可以展开辩论,辩论是一种较高层次的智力活动,它是思想的对抗,是智慧的交锋,通过辩论,不仅能够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应变能力,更能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常言说:“真理越辩越明”,在辩论中,学生更容易分辨正与误、对与错、真与假,这对学生辨别能力的培养也是有好处的。所以,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不同意见,热情参与辩论,以期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三、在展示环节中培养学生的写作与评价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后,要求每位同学都要总结好自学与合作探究成果,形成文字,并进行润色加工,做到观点明确,语句通顺,内容清楚,语言简洁。每一个问题的答案,就相当于一篇小论文。同时,根据所学课文,进行仿写、续写、写读后感等写作训练。这样做,不仅丰富了展示内容,还把读与写结合了起来,也降低了写作的难度,因为学生有话可说,能就地取材,就近取材,及时学习写作方法,积累写作技巧,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是大有裨益的。在展示过程中,学生书写或朗读自己的作品,是对其作品的再次感悟,又不自觉的完成了一次修改过程。学生的评价也很重要,因为“评价是对某些现象的价值如优缺点的系统调查”,学生的相互评价,让他们站在一个更高的位置上对自己和他人对文本的理解作出的更有价值的判断,它有效的深化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也能够使学生自觉的修正自己思维的错误方向。

四、在巩固深化中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在这一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原来学习经验的基础上,再作深入的知识辨析和归纳总结,以求的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如在文言文教学中,我安排学生用课后笔记的形式对学习成果进行总结归纳,归纳内容如下:

新知识:包括语言知识、文学知识、文化知识。其中语言知识又包括生字、重点词、通假字、句式、句法、语法等。

新方法:包括阅读方法,表现手法,写作技法,思考方法,解题技法等。

新感悟:要求学生依据文本内容,结合生活实际写出自己的阅读感悟。

通过这样的作业,学生不仅巩固深化了所学知识,其总结归纳能力也得到很大的提高。

篇11:浅谈四环节教学模式运用的认识

大庙小学牛素然“四环节”教学模式要求老师要在短短的四十分钟内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既有知识梳理,又有方法指导,既要拓展思路,还要开阔视野,最终达到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我校积极进行教研教改,打造高效课堂,现就“四环节” 教学模式 的运用谈一下我的感受。

在设计学习目标时,我参照了语文参考书、单元导读和课后作业,以及学习与巩固,设计了三个学习目标,接下来的自学导读中我准备了多种类型的练习题,一一筛选,边思考自学要求边确定自学练习题的类型。检测环节也是挑选了许多练习题,逐个筛选,最后定下的题都以考试中常见的题型出现。这两个环节都是紧扣学习目标,让学生更好地巩知 识,优化效果。

在学生互动讨论时,我逐组检查,参与讨论,提高小组学习效率,在课堂点拨的过程中我不敢放手,总觉得学生离了老师的悉心讲授不能学得很透彻,导致这个环节时间拉长,下个环节时间紧张,讲完后静心想想,其实是我低估了学生的思考能力,他们在展示自学成果时表现得很自信,感悟思考题也很准确。

“四环节”教学模式是以学生学为主的。学生学什么,怎么学,要想让课堂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老师就要

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多下功夫,这就对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在自学前用简洁的语言在学习中创造出一种趣、惊、奇、异的心理环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互动讨论时,教师以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看一看、听一听、议一议等多种形式愉快地学习,在思考中回答,在争辩中明理;检测环节教师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检测题要突出巩固性、典型性、层次性,还要有趣味性。

在小组的建设上老师也要多花心思精心组建,小组成员有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组成,最好是四人小组,优等生当小组组长,课堂上评出“展示之星”、“质疑之星”等方式给予鼓励,使学生产生成就感,增强上进心。在课堂上学生学习积极性高,自学认真,维护小组声誉,比、争、赶、超。四环节教学法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让各个层次的学生充分展示自我,张扬个性,在学习过程中手、脑、眼、耳并用,让学生真正会学习了,养成了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老师也会拿出比平时多百倍的精神来上课,师生共同学习,一起提高,真是受益匪浅。

篇12:四环节循环教学模式在数学中的运用

上蔡县崇礼乡坡朱小学 白玉平

内容摘要:

一、教师适当用好教学导入法可收到先声夺人的效果。

二、教师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共同探讨问题是“四环节”教学融入数学课堂的重要部分。

三、组织学生讨论解疑,巧妙安排活动,使学生在课堂上劳逸结合,增长智慧。

四、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同时,设置有趣的问题让学生思索回味。

关键词

“四环节”教学教学导入法合作学习讨论解疑反馈总结 “四环节”教学法在我乡已深入开展三年了,我已在课堂上经常实践,在师生中间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本人结合平常课堂上的教学经验,又结合了实际教学情况总结出了自己的“四环节”教学法:“适当引导”;“自学探究”;“讨论解疑”;“反馈总结”四个课堂教学步骤,以这四个教学步骤组建了课堂教学的基本思路,争取让“四环节”教学尽快自主融入数学课堂之中。

一、教师适当用好教学导入法可收到先声夺人的效果。

教师掌握合适的课堂教学导入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常用的导入法有情境导入、复习导入、游戏导入和谜语导入等。上课开始,以生动的故事、有趣的谜语、耐人寻味的操作实验、引人沉思的问题和情境等形式开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他们思维的火花,使他们一开始就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激发学生口头表达的欲望,让学生边玩边说边学,有效地培养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例如讲分数初步认识(认识几分之一)时,老师大部分都爱用猴子分桃子这个故事,怎样才能使每个猴子分到的桃子同样多而设计的故事作为导语,从这个故事里重点突出了“平均”的意义。教师可以用情景导入法引导学生看课件讲故事导入教学。所以,教师根据每一节新课的内容适当用好教学导入,会让课堂的开端收到先声夺人的效果。

二、教师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共同探讨问题是“四环节”教学融入数学课堂的重要部分。

1、用小黑板或多媒体出示学习目标可让课堂有目的,有方向。

上课伊始,出示学习目标便于学生知道本节课所要学习的重点内容,知道朝什么方向去努力。原来的目标是以教师的角度提出的,要求通过教师的教使学生掌握什么、理解什么。而现在目标是站在学生的角度拟定的学习目标,学生一看就会明白,通过学习“我“要学会什么、记住什么等等。(1)目标的提出要切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尽量以学生的语气出现。如:学会、记住、会运用等。避免出现比较空洞、抽象的语言。如:五年级上册“分数的基本性质”知识目标可定为“记住分数的基本性质,并会运用这个性质化简分数”。(2)目标应简洁、明确和具有针对性,分为知识目标、方法目标以及情感目标。(3)出示目标之后,要让学生阅读,在读的过程中边思考边记忆,以便于在学习过程中围绕着学习目标学习。

2、出示自学要求可学生独立自主解决或小组合作解决的能力,提升课堂效果。用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在多长的时间内完成任务。自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和提出自己的见解,把认为是重点的地方画出来,遇到的问题自己能解决的独立思考解决,解决不了的拿到小组中合作解决。这样能使每一个学生都有事做,都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并能够把属于个人见解的部分充分展示出来。如:四年级教材上册“直线射线角”的自学提示:

1、举例说明什么是射线?射线有什么特点?

2、直线有什么特点?

3、线段、直线、射线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自学方法:读一读想一想画一画

有效地课堂就让学生全部参与,让所有的学生充分融入到课堂中,教师在课堂中多安排看一看、折一折、剪一剪等操作活动,学生的手、口、眼、脑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不仅集中了学生注意力,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自学时间5分钟左右

学生在自学时,老师全班巡视,特别是学困生,悄声问有什么困难需要帮助,既让学生感到老师在时时关注着他,也使这部分学生在有困难的时候能够及时得到教师的帮助解决疑难问题;对那些优秀的学生老师的一个鼓励的眼神或者轻轻的一句“你真棒”,使这些学生感到老师对他们自学结果地肯定,也更能激起他们学习的欲望。

新课程倡导教师要成为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学中教师要变“讲”为“导”,采取多种形式,激活学生的思维,抓住时机,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自由表达的机会,使他们主动地学习,去发现并解决问题,从而获取新知。(表达的方式根据问题的需要可以自言自语、可以同桌交流、可以小组交流)

三、组织学生讨论解疑,巧妙安排活动,使学生在课堂上劳逸结合,增长智慧。寓教学内容于活动之中,既让学生的大脑得到调节,又让他们在“玩”中巩固所学知识,在“动”中长智慧,在“乐”中增添学习动力。活动中鼓励学生说的欲望,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这个过程是生生、师生一起解决自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而设置的。首先让学生展示自学的结果,方式可以让同桌之间互说,这样做的目的是:

①、使学生学会倾听,当一位同学在说时,另一位必须认真听,并且不能打断别人的发言,能听出对方发言的重点,并且对发言有一个评判性的结论,是“好”还是“不好”,哪个地方须作出纠正,应有自己的补充。长时间的锻炼,学生不但能养成专心听的习惯,而且培养了学生之间相互尊重的良好品质。

②、可以使学生学会表达。在数学课堂上有相当多的学生在公开场合羞于表达或不善于表达,但面对同学时,可以畅所欲言,教师应有意识的让这些学生在同学们的互说互评之后将自己的意思在课堂上完正的表述出来,增强其自信心。

③、在互评的过程中,能充分的将自学过程中存在的疑难问题暴露出来,将自己所遇到的问题向同桌或学习小组提出,由他人帮助解决。最后,学生遇到的问题仍旧解决不了的,向老师提出,师生共同解决。

四、四、反馈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同时,设置有趣的问题让学生思索回味。

总结学法,巩固练习,教师组织学生在一节课的末尾,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同时,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或设置有趣的问题让学生思索回味,或设置悬念引发学生对下一课

时教学内容的兴趣,做到“收课而不收思,课结束而兴味犹存”。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延伸和发展。我们按照这一模式进行教学,增强了学生说的欲望,部分学生能有序讲述自己的思考过程,同时能够在学习新知识中,学会质疑问题,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师只要在头脑中有了一套成熟而详实的“四环节”教学课堂模式,在数学课堂上大胆培养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数学实验能力,小组合作互相配合的能力等等,就能使“四环节”教学真正融入小学数学课堂,使师生共同享受这种教学带来的快乐。

上蔡县崇礼乡坡朱小学

白 玉平

上一篇:春新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要下雨了》教案下一篇:监理例会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