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定工作方案

2024-06-23

认定工作方案(精选9篇)

篇1:认定工作方案

2014年宝应县农村实用人才认定试点

工 作 方 案

宝应县农业委员会

根据《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14年农村实用人才认定试点工作的通知》(农办人„2014‟48号)和省农委《关于开展2014年江苏省农村实用人才认定试点工作的通知》(苏农办科„2014‟9号)文件要求,为切实做好我县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构建科学、系统、规范的农村实用人才评价、认定、管理、培养、使用、服务体系,大力培育职业农民,壮大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业部和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认定试点工作有机衔接,制定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按照农业部部署要求,紧密结合现代农业发展目标任务,以县镇两级为主体,以制定标准、规范程序、形成制度为重点,以促进政策扶持为保障,勇于实践、大胆探索,积极推进农村实用人才初、中、高级等级认定工作,为全面开展农村实用人才认定工作奠定基础,努力培养造就一支与我县“三农”发展相适应的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农村实用人才和职业农民队伍,为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二、目标任务

(一)完善农村实用人才认定标准。根据《农村实用人

才和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中组发„2011‟10号),农村实用人才分为生产型、经营型、技能服务型、技能带动型和社会服务型等五类,每一类所对应人群参见《农村实用人才分类与认定标准参考因素》。在个人申报的基础上,根据村推、镇定原则,按照初、中、高6:3:1比例认定。同时将认定后的初、中、高级农村实用人才相关信息分类纳入信息库,并报市备案。

(二)构建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体系。大力整合各方资源,着力构建普及性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和文化提升“三位一体”,各有侧重、相互配合的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体系。普及性培训要着力解决生产环节的单项技术能力问题,职业技能培训要着力提升农民从事某项职业的能力,文化水平提升要着力帮助农民系统提高自我发展的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加强农村实用人才信息管理具体方式。加强农村实用人才信息规范化管理,认真做好《农村实用人才认定登记表》信息录入和审核工作,确保农村实用人才基本信息完整准确,及时掌握他们的技术特长、科技成果以及作用发挥等情况。积极探索农业科技专家与农村实用人才对接机制,加强跟踪管理和服务。

(四)建立农村实用人才扶持政策体系。加强对认定的农村实用人才后续管理,要对认定的农村实用人才后续管理作出规定,研究解决认定后的年审、津补贴、等级晋升等后续管理事项。梳理扶持政策,加强部门沟通和支持,做好各项配套政策的衔接,充分利用当前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创新、2

土地承包经营权公开流转、发展农村合作经济、引导工商资本投入现代农业、完善农业保险制度等改革契机,鼓励和支持把现有农业补贴政策和农业项目工程向农村实用人才倾斜,探索建立与职业农民认定、技能鉴定、学习培训、生产补贴、技术服务、项目支持、金融信贷、税费减免、土地流转、农业保险等相衔接的农村实用人才扶持政策体系,提高认定的吸引力、含金量和认可度。建立健全农村实用人才的表彰奖励体系,规范完善农村实用人才的选拔表彰办法,调动农民参与认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确定人才认定工作试点镇。今年农村实用人才认定工作将选择柳堡、夏集、小官庄、广洋湖四个镇进行实施,并将四个镇认定的中高级人才纳入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计划中来,通过培训、实践、指导和跟踪服务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更新实用人才知识结构,提升实际应用水平,积极鼓励农村优秀人才牵头致富,促进宝应经济社会繁荣发展。

三、认定程序和标准

认定程序。由个人自愿申报,所在村、镇根据农村实用人才认定分类及标准,分级提出推荐意见,各责任单位初审确定级别,报送市农村实用人才认定领导小组审核认定,并按类别报省、市级农业主管部门备案,形成省、市级农村实用人才信息库。

认定标准。拥护党的农村方针政策、遵纪守法、明理诚信、群众公认、热爱农业、热心帮助和带动周边农户并起到示范带头作用,年龄在60岁以下(特殊人才可以放宽到65 3

岁),分初、中、高三个等级。初级应具有初中及以上学历;中、高级应具有高中及以上学历或取得相应职称、专业实践技能;高级还应具有较高的专业实践技能,在某一领域有突出贡献、取得重大成果。农村实用人才同时符合多个标准的,要根据其专业特长和辐射带动能力划入一个最合适的类型。在认定过程中重点考虑农业科技示范户、新型职业农民、参加过阳光工程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的学员、家庭农场主、合作社负责人、农村后备干部、村级技术员等。

(一)生产型人才

主要是指在农村种植、养殖、加工等领域达到较大规模,收益明显高于本地其他农户,并有一定示范带动效应,能帮助农民增收致富的业主或技术骨干人员。包括种植能手、养殖能手和农产品初加工能手。

生产型人才在符合省定标准的同时,还对各等级生产规模进行明确和补充。

初级:种植业规模要求达15亩以上;园艺业要求设施蔬菜达10亩以上,露天蔬菜达5亩以上,水生蔬菜达15亩以上;养殖业要求水产养殖规模在20亩以上,生猪养殖存栏达50头以上,蛋禽存栏达100只以上,肉禽出栏1000只以上。

中级:种植业规模要求达40亩以上;园艺业要求设施蔬菜达25亩以上,露天蔬菜达10亩以上,水生蔬菜达40亩以上;养殖业要求水产养殖规模在100亩以上,生猪养殖存栏达120头以上,蛋禽存栏达250只以上,肉禽出栏1万 4

以上。

高级:种植业规模要求达100亩以上;园艺业要求设施蔬菜达50亩以上,露天蔬菜达20亩以上,水生蔬菜达80亩以上;养殖业要求水产养殖规模在200亩以上,生猪养殖存栏达400头以上,蛋禽存栏达500只以上,肉禽出栏2万只以上。同时对获镇级表彰、县级认定农民初级职业技术职称、获得省级新型职业农民资格、通过国家职业技能获初级职业资格证书、为省级农业科技入户工程示范户优先认定。

(二)经营型人才

指从事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农产品营销等活动,有一定规模并有一定经济收入、有较大示范带动效应或能吸纳一定数量的劳动力就业的农村劳动者,包括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和农村经纪人。

初级包括在省工商局注册登记下限的家庭农场主;取得初级农产品经纪人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合作社)运行两年以上、固定会员超过20户、主要成员年创经济效益是当地平均水平的2倍的管理者。

中级包括规模达省工商局注册登记2倍的家庭农场主;取得中级农产品经纪人职业资格的人员;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合作社)运行两年以上、固定会员超过50户、主要成员年创经济效益是当地平均水平的4倍的管理者,农产品加工和流通企业的流通交易额达100万元以上或年利税10万元以上并吸纳超过20个当地劳动力就业的企业经营管理者。

高级包括规模达到省工商局注册登记3倍的家庭农场主;取得高级农产品经纪人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合作社)运行三年以上、固定会员超过100户、主要成员年创经济效益是当地平均水平的10倍的管理者;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流通交易额达500万元以上或年利税10万元以上并吸纳超过40个当地劳动力就业的企业经营管理者。

(三)技能服务型

主要指农民中专门或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服务,并具有较高技术和服务水平的农村劳动者。具体包括村级技术员、动物防疫员、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员、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员、肥料配方师、农机驾驶和维修能手、农村能源工作人员、农村信息员等。

技能服务型分为基本条件和必备条件两项标准,初级基本标准包括被认定人需持有农业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初级证书或县级初级农民专业技术职称或中专学历以上。必备条件:被认定人年创经济效益为当地农户平均收入2倍以上、服务对象10人以上。中级基本标准包括被认定人持有农业行业职业技能鉴定中级证书或县级中级农民专业技术职称或中专学历以上。必备条件:被认定人年创经济效益为当地农户平均收入4倍以上、服务对象20人以上。高级基本标准包括被认定人持有农业行业职业技能鉴定高级证书或县级中高级农民专业技术职称或中专学历以上。必备条件:被认定人年创经济效益为当地农户平均收入10倍以上、服务 6

对象50人以上。

四、扶持体系

农业扶持政策的落实,是推进农村实用人才认定工作的有效途径,县农村实用人才认定工作领导小组,按照各类农业政策情况,开展梳理和归纳工作,并把各项扶持政策通过明白纸形式,下发到村组,形成了认定与激励政策有效组合。

1、高级人才:免费提供1-2次的到省级及省级以上科研院所学习进修的机会;免费办理新型职业农民证书;作为“家庭农场”申报的必备条件;优先选聘为部级科技入户工程科技示范户;优先享受部省级项目的支持。

2、中级人才:免费提供1-2次到市级及市级以上科研院所学习进修的机会;免费办理新型职业农民证书;优先选聘为省级科技入户工程科技示范户。

3、初级人才:免费提供创业、经营和生产技术等方面的培训;优先纳入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队伍;免费办理新型职业农民证书。

五、实施步骤

2014年试点工作大体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动员部署(8月)。根据省农委部署,县遴选确定试点镇,并组织调研、摸清相关情况。

第二阶段:具体实施(9-10月)。进一步制定完善认定工作办法,指导试点镇制定工作计划,扎实有序开展申报、审核、评定、推荐、公示等相关认定工作,每个试点采集1-2个农村实用人才典型信息,并填写《农村实用人才典型案例 7

信息采集表》。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11月)。县农委对试点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并形成书面报告上报省农委,主要包括试点工作主要做法、主要经验、存在问题、建议,以及试点工作要重点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的解决办法等内容。11月中旬前,书面报告和《农村实用人才典型案例信息采集表》加盖公章后报省农委科教处。

六、保障措施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农村实用人才认定工作是培养农村实用人才的一项重要工作,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都有明确规划和要求,农村迫切需要。各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精心组织,认真落实。主动向党委政府汇报,积极争取组织、人社等部门的支持,加大资金争取和筹措力度,形成工作合力。

(二)加强衔接,整合资源。认定工作既不能完全脱离原有工作另起炉灶,也不能完全照搬以往做法。要将农村实用人才认定与新型职业农民认定、农业职业技能鉴定、农民职称评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等工作有机衔接,不搞重复、多头、繁琐的认定。要突出重点,目前最需要界定清楚的是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服务领域的人员。

(三)广泛动员,加强宣传。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大力宣传农村实用人才认定的重要意义,及时宣传试点工作的经验及成效,让全社会支持参与农村实用人才工作,让农村实用人才充分了解相关政策,增强他们积极参 8

与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共同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要实事求是,不预设规模,不片面追求认定数量,有多少人才达到标准就认定多少。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引导农民在认清情况的基础上自愿填表。及时报送试点工作进展情况,动态反映试点工作意见建议。

篇2:认定工作方案

为确保城市低保清理认定工作顺利推进并达到预期效果,根据上级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清理时间

2016年12月1日至2017年4月30日。

二、清理范围

2016年12月份全市享受城市低保的对象。

三、工作内容

(一)重点清退下列低保对象

1.家庭经济情况明显好转,家庭人均收入明显高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或故意隐瞒家庭收入、家庭财产等情况的;

2.经常变换住址和联系方式,并且不告知低保审核机关,或工作人员连续3次入户调查找不到人,致使低保审核机关无法核实情况或拒绝接受工作人员或有关部门入户调查的;连续三个月以上不按时领取低保金的;

3.现任居委会(社区)干部和低保经办人员的家庭共同生活成员享受低保的;或其近亲属享受低保未实行备案管理的;

4.家庭保障成员中有死亡未及时申报动态管理的;

5.家庭有商业门面、住房出租、经商、兴办企业等有稳定经营性收入的;

6.家庭成员拥有或长期使用小轿车、出租车、面包车、经营性大中型运输车、工程机械(如挖土机、推土机等)等运输工具或机械设备的;

7.对象及家庭成员有一次性付款或通过银行按揭贷款购买高档商品房和在城区拥有两套以上房产(包含两套)的。

8.子女或父母在党政企事业单位任职(退休、退养)的;子女已成年且家庭生活条件较好,有能力履行赡养义务而不尽责的老年人家庭或父母有能力履行抚养义务的;

9.家庭中虽有重度残疾人员,但有经济来源,家庭财产不符合低保条件的;

10.年龄在45岁以下,身体健康,游手好闲,经常出入棋牌室、KTV、餐饮等场所,无正当理由不自谋职业(自述子女在劳动能力阶段未就业的),家中无特殊困难的;

11.原享受低保家庭中有在校的大、中专学生,现已毕业1年以上的;

12.购买股票、基金、期货、外汇、权证交易等高风险投资性、分红性金融产品的;子女在义务教育阶段进入高收费私立贵族学校就读,子女自费出国留学的;

13.因征地拆迁、移民、企业改制、涉军、两女结扎户等原因成建制纳入低保范畴而不符合低保条件的;

14.服刑人员在服刑期间;因酗酒、赌博(含地下六合彩)、吸毒等原因导致家庭贫困,通过教育仍不改正的;

15.其他不符合享受低保条件的。

(二)重点保障下列四类低保对象

因病、因残、因年老体弱、因天灾人祸或生存条件特别恶劣等原因造成生活常年困难,月人均收入低于当地低保标准的特困家庭。

1.因病致贫对象。主要指家庭主要劳动力因患重大疾病(尿毒症、白血病、肾移植、恶性肿瘤、再生障碍性贫血、系统红斑狼疮等)、需长期治疗的慢性病(糖尿病并发症、肝硬化晚期等)或职业病(三级以上尘肺病等)造成全部或基本丧失劳动能力而生活常年困难的特困家庭;非家庭主要劳动力,因患重大疾病,且患病支出较大,造成长期生活困难的家庭。

2.因残致贫对象。主要指家庭主要劳动力因一、二级重度残疾造成全部或基本丧失劳动能力而生活常年困难的特困家庭。

3.因年老体弱致贫对象。主要指子女无赡养能力,生活常年困难的60岁以上老年人家庭和无子女、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特困家庭。

4.因天灾人祸致贫对象。主要是指因自然灾害、社会灾害等原因造成生活常年困难的特困家庭。

认定城市低保保障对象时要以家庭经济状况为基础,除困境未成年人和成年重残对象可单独申请外,其他对象必须严格以户为单位进行施保。

四、实施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2016年12月1日至25日)。制定工作方案,召开工作会议,组织业务培训,层层安排部署。同时,广泛开展宣传,注重正面引导,确保广大群众了解政策、掌握政策,并理解和支持清理认定工作。各乡镇、办事处和各相关单位应根据自身实际,制定本级清理认定工作实施方案。

(二)登记受理阶段(2016年12月26日至2017年2月28日)。符合条件的家庭由户主向户籍所在地乡镇、办事处或各相关单位提出低保申请(重残和困境儿童可单独申请);个人申请有困难的,居委会(社区)、单位应代其提出申请。居委会(社区)、单位登记受理时,应指导对象提交低保申请书和填写《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声明及授权书》、同时收集对象家庭共同生活成员的身份证、户口簿和致贫证明的复印件,制成《低保对象家庭成员信息采集表》(含电子档)于2017年2月28日前上报市民政局,便于民政部门进行信息比对。

(三)精准核查阶段(2017年3月1日至25日)。各乡镇、办事处和各相关单位对辖区范围新申请的和原享受的城市低保对象同时进行100%的入户核查,对家庭收入和财产重新进行综合评估,符合条件的家庭,根据家庭实际情况,重新认定保障标准;经济状况好转、不符合条件的家庭,全部进行清退并做好政策解释工作。乡镇、办事处和各相关单位应对完成核查的居委会(社区)及时开展民主评议和公示。

(四)审核上报阶段(2017年3月26日至4月10日)。各乡镇、办事处和各相关单位对民主评议通过的对象,应及时组织对低保对象个人档案资料(一式两份)进行填写,于2017年4月10日前将城(乡)低保新增对象上报汇总表和城市低保对象个人档案上交市民政部门。

(五)抽查验收阶段(2017年4月11日至21日)。市民政局组织人员对各乡镇、办事处和各相关单位已审核的城市低保对象按照不低于30%的比例进行抽查。在抽查过程中发现错保率较高的,责令乡镇、办事处或单位重新复核。

(六)审批发放阶段(2017年4月22日至30日)。市民政局根据抽查情况,确定对象的保障标准,完成审批并进行长期公示。

三、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乡镇、办事处和各相关单位要成立城市低保清理认定工作领导小组,由各乡镇、办事处和各相关单位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上报市民政部门),召开专题会议并周密安排部署,组织业务培训。

(二)明确工作职责。城市低保清理认定工作由民政部门牵头,各乡镇、办事处和各相关单位具体实施。市民政局负责业务指导和审批发放,各乡镇、办事处和各相关单位是本次全面清理认定的审核主体。各乡镇、办事处和各相关单位负责辖区范围城市低保全面清理认定工作的组织实施、政策宣传、信访维稳等。

(三)严格精准核实。严格按照“个人申请、入户调查、民主评议、初评结果公示、乡镇审核、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市级审批、审批结果公示”的程序进行审核审批,确保不漏一户、不错一人。

篇3:高职院校档案工作的认定

盘锦职业技术学院档案室隶属于学院综合办公室, 曾荣获国家二级科技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称号。去年根据省档案局、省教育厅的要求, 经学院领导研究同意, 申报了辽宁省企业科技事业单位档案规范化管理AAA级评估认定。从申报开始, 学院领导就高度重视档案工作, 将档案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和学院发展规划, 在原有基础上扩建了能满足档案工作发展需要的档案室, 并购置了密级架, 做到了办公室、库房、阅览室、校史展室四室分开;成立了档案工作领导小组, 建立和完善了档案管理网络和档案管理规章制度。院长徐晓平同志还亲往大连海事大学参观学习,借鉴他们先进的档案管理经验,找差距想办法,在人、财、物上给予全方位支持,并在学院财力非常紧张的情况下投资20余万元,还根据工作需要招聘了一名计算机专业的本科生。院长徐晓平先后多次在会议上号召大家行动起来,认识上去,做好档案的归档收集整理工作,这也为档案规范化管理工作的评估认定奠定了坚实基础。

学院大量的档案资料产生于学院各系、部、处、室,不同门类、不同载体的档案要实行集中统一管理,这就需要各部门领导、同志们对档案管理工作极高的认知度。我们通过校园网、电子滚动字幕、板报等载体进行宣传,增强领导及同志们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进而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形成人人尊重历史、保护信息资源的良好氛围。同时,学院还出台了《盘锦职业技术学院档案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对在档案管理工作中成绩突出的部门、学院给予表彰,对不重视此项工作,并在以往的收集整理过程中存在的材料不齐全、不完整及工作拖拉现象的各部门给予相应的惩罚,将责任落实到人,进而树立了全员的档案意识,使学院的档案规范化管理向“精品”迈进。

盘锦职业技术学院是1998年6月2日经教育部批准, 在合并了辽宁广播电视大学盘锦分校、盘锦师范专科学校、盘锦市师范学校的基础上于9月22日正式挂牌成立的, 是辽宁省第一所以“职业技术学院”命名的, 集文法、理工、艺术、财贸、农业、卫生等多个学科于一体的公立全日制市属高职院校。2000年7月11日, 经盘锦市政府批准, 原盘锦市卫生学校、盘锦市财贸中专以卫生系、财贸系并入盘锦职业技术学院, 为五校合一。多校合并后, 档案管理工作虽获国家二级科技事业单位殊荣, 但要想通过AAA级认定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学院全体人员齐心协力, 本着“对历史负责, 为现实服务, 替未来着想”的原则, 由办公室主任、副主任亲自挂帅, 协商资金, 加班加点改修扩建。改扩建后的档案室由六楼移至一楼, 由原来的140平方米扩建成现在的468平方米 (其中展室115平方米) , 并加紧了对档案室的搬迁。在搬迁中, 为使每一份档案资料不丢失、不磨损, 每搬迁一趟都有专职人员跟随, 并逐卷进行清点, 9天时间完成了全部搬迁工作。将不同载体的档案按标准进行规范化管理, 并运用现代化手段进行档案录入编研, 这就需要专、兼职档案人员严格、仔细、耐心的工作, 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整改。为使此次档案评估工作真正起到“以评促建, 以评促改, 促进发展”的目的, 我们对档案资料归档意识不强的同志做了大量工作, 对在教师本人手里的优秀教案及论文著作更是不厌其烦的征集, 对由于历史原因缺项的基建档案, 我们到教委和城建档案馆进行收集归档。同时, 我们还编制了必备的检索工具, 写出了大量实用性的编研材料。可以说, 办公室主任为院长出谋, 专职人员为主任划策, 使学院的档案评估认定工作得以顺利完成。

篇4:认定工作方案

一、土地补偿款分配方案的制定程序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涉农解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可以依照法律规定的民主议定程序,决定在本集体经济组织内分配已经收到的土地补偿费。此规定涉及三个问题:一是有权实施分配的主体是村(居)委会或者村(居)小组,即法定的集体经济组织;二是参与分配的对象为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村(居)民;三是应当依照法定程序决定如何分配。实践中,当土地补偿费到帐后,依据土地的权属关系,土地权人有权决定土地补偿费分与不分、分多少、参与分配的对象等以及如何认定村民资格等问题。如果决定“不予分配”或者“予以分配”,只需召开村(居)民代表大会或者村(居)民大会讨论通过并予以公示即可。但因农村问题复杂、涉及因素多,真正依照法定程序形成有效的分配方案确实很难。可以说,大多数村(居)委会或者村(居)小组出台的土地补偿费分配方案,都与《村委会组织法》第十九条的规定相违背。这主要表现在:

一是提请召集会议讨论分配方案的主体与法律规定的提请主体不符,所蕴酿的分配方案很难获得通过。在农村自治组织中,凡属需要以会议形式决定的事项,往往都由书记一人召集支委会或者党员大会蕴酿,村(居)小组则由小组长召集党员、户长、小组自选代表讨论,因参会资格缺失,加之人多嘴杂、家族氛围浓厚,讨论形成的方案难以服众。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村(居)委会是基层自治组织,对于涉及村(居)民利益的事项应由村(居)委会主任提请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并由村(居)两委委员及各小组长列席,支委会行使监督指导职责;如果土地权人属村(居)民小组,则直接由小组长主持召开村民大会讨论决定分配方案,并自觉接受村(居)两委和小组支部的监督,所形成的方案应报村(居)委会进行合法性审查并予以公示。这样出台的方案才能产生相应的效力。

二是讨论蕴酿直至出台分配方案的主体混乱,与土地权属对应的补偿款相互冲突。依据法律规定,农村土地属于农民集体所有,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土地所有权分属于各个村(居)小组所有,小组内又分属于各小队所有,其分配方案理应由土地权人依程序作出,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村(居)两委为平息纠纷,竟然不管不顾各小组的实际情况,硬性作出统一的分配方案。更有甚者,还冠冕堂皇地报乡(镇)党委书记签署意见并加盖党委印章,直接以行政权力剥夺土地权人应享有的权利。其实,只要村(居)委会和小组具备基本的法律常识,村(居)“两委”对如何拟定直至形成分配方案加以指导和监督,及时化解和平息纠纷,调查核实相关情况等,完全可以将方案的酝酿与出台交由土地权人实施,而不必大包大揽、取而代之。

三是土地补偿款分配方案虽然经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并听取了部分村民的意见,也形成了文字性的分配方案,但未经必要的公示或者公示的方式方法不当,导致部分村民对方案的形成过程及方案的内容条款不知情,既使对方案存有异议,也失去了表达的就会,最终只能被动、抵触地接受分配方案,这严重剥夺了村(居)民的知情权、话语权。

四是方案的形成及内容受家族势力的牵制,很难代表大多数村(居)民的利益。作为村、组的议事或“权力机构”,事项的议定往往以户长(族长)的意愿为主,所谓的小组代表只是“摆设”,方案的公平合理性受到严重质疑,引起连锁上访甚至诉讼在所难免。

对于以上普遍存在的违反民主议定程序的情形,其直接后果是因方案存在瑕疵而损害了部分村(居)民的利益。笔者认为:村民代表大会和村民会议是村民实行民主自治的权力机构,乡(镇)政府和村(居)委会应当采取相应措施,强化民主“议定程序”的指导监督,而不能强行介入、取而代之。特别是由村(居)小组讨论拟定实施方案时,上级部门应派专人实地宣讲,对某些法定性和原则性较强的事项拟定规范性的指导意见,以避免方案形成的随意性和违法性。

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认定的标准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涉农解释”,征地补偿方案确定时已经具有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的人请求相应份额的,应予支持,此解释中的“资格”即为“村民资格”,其资格认定是拟定土地补偿款分配方案的前提。如果这个“前提”缺乏依据甚至违法,或者资格认定标准含混不清,就会使方案囿于“自我”、“情感”等的主观意断中。法律法规之所以未对“资格”作出规定,原因就在于“资格”的认定涉及村(居)委会的自治权和村(居)民的身份权,不能简单地以法规形式加以界定。因此,村(居)民资格认定的标准,应更多地依靠《村规民约>,并结合农村管理的实际情况加以认定。在实践中,主要同时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一是户口在本集体经济组织内的农业人口。如果户口已迁出但有承包地或者户口未迁出,但长期不在集体内生产、生活、居住,与集体经济组织没有任何联系,即“离土又离乡”。这种情形显然不能以户口或者承包地主张村民资格。这主要针对外嫁、入赘他地不迁户口的人员,《村规民约》虽有规定,但大多存在违法嫌疑。

二是现在和将来都在集体经济组织内生产、生活、居住,与集体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虽无承包地和户口,同样应视为本村村民。这主要针对新生儿、服役、服刑、入托、入学等特殊情形的人员,因其他原因暂离户口地,但最终都要回到户口地生活,即“离土不离乡”,它区别于“离土又离乡”的情形。

三是本村村民(仅限于成年人)应亲自和实际履行村民义务。这里的“义务”应作广义的解释,不能只局限于家庭承包土地上的附属义务,而且必须是本人亲自和实际履行,如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主要是限制离异、死亡、外嫁、入赘等情形的人员,因与原家庭还存有土地承包关系而主张村民资格,此中情况应当区别对待。

四是主张资格的人是否与集体经济组织有着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是否主要依靠家庭承包土地作为基本的生活来源。这主要是对退休、下岗以及为学习、经营、照管等需要而迁入户口的人员的限制。这类人员是典型的“空挂户”,虽然在集体内生活居住,但其户口以及生活居住因素与村民资格的认定没有实质联系。

以上所述的村民资格认定标准,虽然主观随意性较强、法定依据缺失,但确实反映了农村自治管理的实际情况和村民资格认定的复杂性,与《村规民约》的相关条款较为接近,村民容易理解和接受。

篇5:认定工作方案

实施方案

根据湖南省《基层计生协评估认定标准》和市、县要求,结合我乡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县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不断提升我乡计生协工作能力和水平,为促进长潭建设和构建和谐长潭营造良好的人口环境作出更大贡献。

二、工作目标与适用范围

(一)工作目标:围绕加强我乡计生协组织建设,提高服务能力,增强活动效果为总体目标,通过对各村计生协组织的评估认定,真正把各村计生协建设成组织健全、规范工作、科学管理、发挥作用的计划生育群众团体。

(二)适用范围:各村计生协会

三、实施方法步骤

(一)实施期限:2010.3-2010.11(二)评估认定工作共分二个阶段: 第一阶段:乡村两级铺开阶段(2010.03-2010.09)

1、乡计生协将《长潭乡计划生育协会评估认定工作实施方案》和省计生协评估认定标准下发给各村计生协,做好评估认定的培训指导工作。

2、各村级协会积极开展自查,按照评估标准边查边整改完善,并与7月底前向乡计生协提出评估认定申请,乡计生协根据村计生协上报的自查情况对全乡计生协进行评估认定,并将各村评定结果和申请验收报告于9月底前上报县计生协。

第二阶段: 迎接县计生协验收阶段(2010.10-2010.11)迎接县计生协评估认定抽样,即时总结经验,督促效果较差的村协会进行整改,争取全面完成工作目标。

四、组织实施

1、乡村两级成立工作领导小组。顾 问:张华平滕召和 傅海斌 组 长:滕建松 副组长:龚佐臣 舒 伟

成 员:田 蓉 田达军 李七秀 龚宗军 滕 晟 李小英 黄新国

各村要成立相应的评估认定工作领导小组。、严格标准,认真实施。工作领导小组严格按照评估标准对各村进行评估认定。对没有通过认定的村级协会进行全乡通报并限期整改,使其尽快达到评估标准。

3、适当收取会费和发放会员证。按照中国计生协《章程》第15 条会员义务的第 4 款“会员有按期缴纳会费的义务”的规定和基层协会评估认定细则,适当收取会费并发放会员证。、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工作能力。各村协会要配好会长、专职副会长秘书长并落实报酬,以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

长潭乡计划生育办公室

长潭乡计划生育协会

篇6:认定工作方案

级示范企业的通知

粤经信技改〔2011〕299号

各地级以上市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顺德区经济促进局,省直有关单位,有关行业协会:

为贯彻落实省委十届八次全会精神,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发挥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示范企业的辐射带动效应,推动我省传统产业率先实现转型升级,我委决定开展广东省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示范企业申报工作。请你们根据《广东省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示范企业认定管理工作实施方案(试行)》(以下简称《实施方案》)的要求,认真组织本地区、本系统有关企业积极参与2011年我省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示范企业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范围。所有符合《实施方案》(见附件1)申报条件的企业,本着自愿的原则均可申报。2011年将从申报企业中认定省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示范企业300家,并从300家示范企业中优选出省优势传统产业龙头企业100家。

二、推荐数量。为提高工作效率和简化工作任务,各地区推荐名额原则上不超过30家;对于已与我委共同印发推进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行动方案的地市,可多推荐10家;每个省级及以上行业协会推荐名额不超过10家。

三、材料准备。请申报企业认真填写申报表,准备申请

附件:

广东省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示范企业

认定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试行)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落实省委十届八次全会“以全面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为现阶段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首要任务”的会议精神,发挥示范企业在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中的引领带动和典型示范作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决定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示范企业(即认定300家省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示范企业,并在示范企业内优选出省优势传统产业龙头企业100家)认定工作。为规范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示范企业的认定管理工作,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按照省委省政府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决策部署,从广东传统产业发展的实际出发,着力打造一批具有较强推广价值、示范作用显著、对产业发展贡献突出、社会认可度高的的行业转型升级示范企业,一批规模大、实力强、主业突出、具有核心竞

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在广东省境内登记设立,企业总部在广东省境内、具有独立企业法人资格,主营业务为本方案认定范围中列举的优势传统产业领域产品的研究、开发和生产的企业。具体条件如下:

(一)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有明确的企业章程,有规范的生产管理、技术管理和财务管理制度,具有产品质量和技术服务质量保证的能力和制度,依法纳税,守法经营,近两年无违规违法记录。

(二)企业经营业绩良好,财务稳健,近两年连续盈利,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呈稳定上升势头。

(三)在所属行业领域处于省内乃至国内、国际领先地位,具有较强带动性或带动潜力,能够代表行业发展趋势,引领行业转型升级方向。

(四)已建立企业技术中心或拥有研究开发机构,技术成熟,研发及消化、吸收、创新能力强,整体技术水平居行业领先。

(五)企业切实采取转型升级战略,转型升级取得初步成效,对产业发展具有突出贡献,转型升级经验具有较强推广价值,示范作用显著。

(六)企业总资产达到3000万元以上,近两年平均年销售收入在1亿元以上,其中传统产业产品和业务收入占比不低于70%。

(七)对于掌握产业发展核心关键技术、发展潜力大、国内或世界产品市场占有率领先、填补产业链条空白、引领

家库中随机抽取若干专家组成专家认定小组,进行评审。根据评审结果,优选300家企业入选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示范企业。从入选的300家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示范企业中,分行业按比例再优选出100家企业作为2011年优势传统产业龙头企业。

5.公示。省经济和信息化委根据认定标准和专家评审意见,综合平衡,对优选出的300家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示范企业(包含100优势传统产业龙头企业),进行公示。公示期限为7天。无异议,即授予企业“广东省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示范企业”或“广东省优势传统产业龙头企业”资格,颁发证书和牌匾。

(二)申请材料。

1.申请报告(内容大纲见附件2);

2.广东省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示范企业申请表(见附件3); 3.相关证明材料:

(1)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加盖单位公章);(2)近三年会计报表;(3)纳税证明;(4)其他证明材料。

五、扶持政策

(一)省财政专项资金优先支持省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示范企业技术改造、技术创新、节能减排、信息化、关键

情况及需要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协调的问题。

(四)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建立与相应的广东省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示范企业工作联系制度,指定专人定期联系转型升级示范企业,反馈企业意见和建议,帮助协调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同时做好转型升级示范企业发展的监测分析。

(五)企业在申报广东省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示范企业过程中有弄虚作假行为,一律取消申请资格;在资格证书有效期内企业发生重大违规违法行为,一经查实,将撤销其转型升级示范企业资格,收回证书和牌匾。

七、附则

(一)本实施方案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二)本实施方案由省经济和信息化委负责解释。

附件:1.广东省优势传统产业行业分类表

2.广东省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示范企业申请报告

篇7:认定工作方案

旬邑县煤炭工业局

关于转发《旬邑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对按 计划招用的曾在我省国有、集体企业工作过的农业 户籍人员发放养老补助审核认定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煤矿留守处:

现将《旬邑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对按计划招用的曾在我省国有、集体企业工作过的农业户籍人员发放养老补助审核认定工作实施方案》(旬人社发〔2012〕24号)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二年三月一日

篇8:涉税财物价格认定工作思路探讨

1. 有利于价格认定工作机制规范运作。

当前,我国税务部门计征税种一是大多数采用经营者提供的销售价来认定的征收税率,这种机制显示出的计征税收负担与价格的关系浮动落差大,争议现象时有发生;二是税务机关在某些无法认定销售价的情况下,往往采用与销售者协商,确定一个征收额,这种协商定价税形式难免出现偷漏税情况,甚至导致税务工作人员不廉行为的出现;三是我国目前只有极少数商品和有偿服务计税价格实行政府指导价或政府定价,相对而言,不能全面规范和准确开展涉税价格认定工作。

2. 有利于公平纳税,促进社会和谐。

目前,在税收征管工作中,有的税务机关根据相关规定和既有的经验制定计税价格标准,又按这个标准征收税款,这种缺乏公平的单方面行为,常常引起纳税的非议;有的是纳税人委托社会中介机构评估应税物计税价格,由于社会中介机构是以营利为目的,个别中介机构中人员鱼目混珠、管理松散;有的甚至利用不当价格行为偷逃税收,给国家人民带来一定的损失。

3. 有利于巩固国家财政收入。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和来源,是国家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而征收税额的高低取决于应税物价格的高低,应税物价格的高低,必然决定了国家财政收入的高低,为政重在理财,理财必须治税,治税的关键在规范计税价格,因而,涉税价格认定作为一种国家公权的体现,能够有效地维护国家利益,对于堵塞税收漏洞,维护国家安全具有不可替代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

二、当前涉税财物价格认定工作现状与亟需解决的几个问题

纵观当前涉税财物价格认定工作的历程,共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2007年9月,福建省物价局联合省国、地税制定了《抵税(应税)财物价格鉴证管理办法》,标志着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开始介入涉税财物价格鉴证工作;二是2010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涉税财物价格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促进了涉税财物价格认定工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特别是2010年12月,省物价局、国税、地税、财政联合下发《进一步加强涉税财物价格认定工作的通知》以后,各地物价部门以此为契机,积极开展涉税财物价格认定工作,该工作开始由点到面,稳步推进。但是,长期以来,各机关部门的职能划分、人员配置、技术条件等诸多因素影响,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去重视和解决。

1. 涉税价格认定机制不全、方式单一。目前,税收征收管理活动中对采取扣押、查封、拍卖等的不动产、无形资产等涉税财产等的税收保全和强制执行措施等依法纳税的财物的价款、费用、核定应纳税款等事项,都可以委托价格认证中心或中介机构进行,在认证涉税财物方面,往往是停留在二手房税价格认证方面,其他内容涉及很少,所以健全涉税财物价认证工作机制和拓展工作范围及其方式的任务仍然比较艰巨。

2. 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配合乃至形成合力亟需加强,涉税财物价格认定工作涉及社会面广、领域多。但从目前看,这项工作中很多协作关系、流程及具体的沟通协调等具体问题还没有完全理顺,完善衔接,完全形成合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工作效果。

3. 目前,认证队伍专职人员少、兼职人员多,专业鉴证师少、兼职鉴证员多,专业人员少、管理人员多的“三少三多”的现象困扰涉税财物认定工作的开展。因此,不断调整价格认定工作队伍结构、不断提高专业人员的业务素质、不断加紧人员的政策知识培训,提高政策水平至关重要。

三、开展好涉税财物价格认定工作的思路

1.

加强领导、提高认识,要坚持从工作实际出发,设立由价格主管部门物价局、国税、地税、财政、国资、建设等相关部门参与的涉税财物价格认定工作领导小组,由当地政府分管领导担任组长,统一部署、统一指挥,各部门具体既分工又协作。领导小组要定期组织有关人员学习国家、省、地各阶段的工作要求,结合实际工作,强化他们的思想认识。

2. 严密组织程序,加强沟通协作。

要加强立法,借助国家发改委、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开展涉税财物价格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颁布实施的有利契机,加快制定地方性的操作规定,解决涉税财物价格认定的规范性问题,提高涉税财物价格认定工作的权威性、合法性、公正性。在工作实践中积极探索、找准工作切入点,先易后难、以点带面、秩序渐进、稳步推进;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主动与相关部门联系、沟通,共同制定方案,细化措施,从体制机制和具体操作程序上与税务机关进行有效衔接,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有利因素,创造一切有利于工作的条件,把沟通协作提升为政府的统一指挥下的行为,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3. 要完善工作设施,建立工作平台。

要定期组织专门人员加强涉税财物价格认定工作的学习研究,重点是掌握好增值税、营业税、所得税、契税等重要税种中社会特别关注的土地、房产等热点问题的具体工作信息,协同税务部门工作人员,沟通城建、土地、房管等相关部门,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剖析、信息数据的测算与比对,综合出一整套准确可靠的土地房产相关数据信息,为实现涉税财物价格认定工作提供工作基础。要整合资源、集中力量,结合税务部门的需求,做好有代表性有价值有典型意义的应税(抵税)产品、商品、货物、其他财产的价格认定工作,收集典型实例,积累工作经验,促进工作不断升华。

4. 加强学习,提高人员素质。

篇9:认定工作方案

关键词:征地补偿款 分配方案 程序 村民资格认定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O8-0087-02

征地补偿款的分配涉及村(居)民的切身利益,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导致农村的不和谐和社会的不稳定,从而引发上访和诉讼。纵观近年来因征地款分配而引起的上访和诉讼情况看,大部分村组的土地款分配方案从制定程序到拟定的实质性条款,大多表现出各自为政、各行其是、我行我素等混乱现象,造成有征地款的地方就有上访或者诉讼,甚至发生暴力伤人事件。尽管村(居)委会和村(居)民小组本着实事求是、公平合理照顾大多数人利益的主观心态,努力将分配方案做到尽善尽美,但往往还是“不得人心”,各种猜测、疑虑、嫉恨甚至“置人死地而后快”等不和谐因素,严重干扰着干群关系。究其原因在于分配方案的制定程序不规范、拟定的条款缺乏法律法规依据甚至违法、“村规民约”与法律法规相悖等,致使上访直至诉讼的情况累累发生。鉴于此,笔者将结合现行法律法规及规章的有关规定,对农村土地补偿款分配方案的制订程序及其认定标准作一浅显的探讨。

一、土地补偿款分配方案的制定程序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涉农解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可以依照法律规定的民主议定程序,决定在本集体经济组织内分配已经收到的土地补偿费。此规定涉及三个问题:一是有权实施分配的主体是村(居)委会或者村(居)小组,即法定的集体经济组织;二是参与分配的对象为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村(居)民;三是应当依照法定程序决定如何分配。实践中,当土地补偿费到帐后,依据土地的权属关系,土地权人有权决定土地补偿费分与不分、分多少、参与分配的对象等以及如何认定村民资格等问题。如果决定“不予分配”或者“予以分配”,只需召开村(居)民代表大会或者村(居)民大会讨论通过并予以公示即可。但因农村问题复杂、涉及因素多,真正依照法定程序形成有效的分配方案确实很难。可以说,大多数村(居)委会或者村(居)小组出台的土地补偿费分配方案,都与《村委会组织法》第十九条的规定相违背。这主要表现在:

一是提请召集会议讨论分配方案的主体与法律规定的提请主体不符,所蕴酿的分配方案很难获得通过。在农村自治组织中,凡属需要以会议形式决定的事项,往往都由书记一人召集支委会或者党员大会蕴酿,村(居)小组则由小组长召集党员、户长、小组自选代表讨论,因参会资格缺失,加之人多嘴杂、家族氛围浓厚,讨论形成的方案难以服众。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村(居)委会是基层自治组织,对于涉及村(居)民利益的事项应由村(居)委会主任提请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并由村(居)两委委员及各小组长列席,支委会行使监督指导职责;如果土地权人属村(居)民小组,则直接由小组长主持召开村民大会讨论决定分配方案,并自觉接受村(居)两委和小组支部的监督,所形成的方案应报村(居)委会进行合法性审查并予以公示。这样出台的方案才能产生相应的效力。

二是讨论蕴酿直至出台分配方案的主体混乱,与土地权属对应的补偿款相互冲突。依据法律规定,农村土地属于农民集体所有,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土地所有权分属于各个村(居)小组所有,小组内又分属于各小队所有,其分配方案理应由土地权人依程序作出,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村(居)两委为平息纠纷,竟然不管不顾各小组的实际情况,硬性作出统一的分配方案。更有甚者,还冠冕堂皇地报乡(镇)党委书记签署意见并加盖党委印章,直接以行政权力剥夺土地权人应享有的权利。其实,只要村(居)委会和小组具备基本的法律常识,村(居)“两委”对如何拟定直至形成分配方案加以指导和监督,及时化解和平息纠纷,调查核实相关情况等,完全可以将方案的酝酿与出台交由土地权人实施,而不必大包大揽、取而代之。

三是土地补偿款分配方案虽然经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并听取了部分村民的意见,也形成了文字性的分配方案,但未经必要的公示或者公示的方式方法不当,导致部分村民对方案的形成过程及方案的内容条款不知情,既使对方案存有异议,也失去了表达的就会,最终只能被动、抵触地接受分配方案,这严重剥夺了村(居)民的知情权、话语权。

四是方案的形成及内容受家族势力的牵制,很难代表大多数村(居)民的利益。作为村、组的议事或“权力机构”,事项的议定往往以户长(族长)的意愿为主,所谓的小组代表只是“摆设”,方案的公平合理性受到严重质疑,引起连锁上访甚至诉讼在所难免。

对于以上普遍存在的违反民主议定程序的情形,其直接后果是因方案存在瑕疵而损害了部分村(居)民的利益。笔者认为:村民代表大会和村民会议是村民实行民主自治的权力机构,乡(镇)政府和村(居)委会应当采取相应措施,强化民主“议定程序”的指导监督,而不能强行介入、取而代之。特别是由村(居)小组讨论拟定实施方案时,上级部门应派专人实地宣讲,对某些法定性和原则性较强的事项拟定规范性的指导意见,以避免方案形成的随意性和违法性。

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认定的标准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涉农解释”,征地补偿方案确定时已经具有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的人请求相应份额的,应予支持,此解释中的“资格”即为“村民资格”,其资格认定是拟定土地补偿款分配方案的前提。如果这个“前提”缺乏依据甚至违法,或者资格认定标准含混不清,就会使方案囿于“自我”、“情感”等的主观意断中。法律法规之所以未对“资格”作出规定,原因就在于“资格”的认定涉及村(居)委会的自治权和村(居)民的身份权,不能简单地以法规形式加以界定。因此,村(居)民资格认定的标准,应更多地依靠《村规民约>,并结合农村管理的实际情况加以认定。在实践中,主要同时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一是户口在本集体经济组织内的农业人口。如果户口已迁出但有承包地或者户口未迁出,但长期不在集体内生产、生活、居住,与集体经济组织没有任何联系,即“离土又离乡”。这种情形显然不能以户口或者承包地主张村民资格。这主要针对外嫁、入赘他地不迁户口的人员,《村规民约》虽有规定,但大多存在违法嫌疑。

二是现在和将来都在集体经济组织内生产、生活、居住,与集体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虽无承包地和户口,同样应视为本村村民。这主要针对新生儿、服役、服刑、入托、入学等特殊情形的人员,因其他原因暂离户口地,但最终都要回到户口地生活,即“离土不离乡”,它区别于“离土又离乡”的情形。

三是本村村民(仅限于成年人)应亲自和实际履行村民义务。这里的“义务”应作广义的解释,不能只局限于家庭承包土地上的附属义务,而且必须是本人亲自和实际履行,如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主要是限制离异、死亡、外嫁、入赘等情形的人员,因与原家庭还存有土地承包关系而主张村民资格,此中情况应当区别对待。

四是主张资格的人是否与集体经济组织有着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是否主要依靠家庭承包土地作为基本的生活来源。这主要是对退休、下岗以及为学习、经营、照管等需要而迁入户口的人员的限制。这类人员是典型的“空挂户”,虽然在集体内生活居住,但其户口以及生活居住因素与村民资格的认定没有实质联系。

以上所述的村民资格认定标准,虽然主观随意性较强、法定依据缺失,但确实反映了农村自治管理的实际情况和村民资格认定的复杂性,与《村规民约》的相关条款较为接近,村民容易理解和接受。

上一篇:关于落实“三统一”制度的通知下一篇:医院学科人才梯队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