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活动方案

2024-07-15

班级活动方案(精选9篇)

篇1:班级活动方案

一、 时间:12月21日下午

二、 地点:校中心广场

三、 参加对象:

1.全院各班级同学

2.报名地点:其他班的同学可以到数控1班班委小组成员那报名

3.报名时间性:12月21日下午

四.活动主办方:

五、 活动项目:“投掷炸弹活动”

六、 活动规则:

1.游戏规则:把人员分成几组,每组三人。用手拿住乒乓球从规定点投掷,以投入盆中最多者为胜2.准备材料:乒乓球若干个·盆子若干·水杯·零食若干···(此材料全部由学校学生会提供)

2. 发奖方式:根据各游艺活动规则,获奖者经该项目主持人确认后发放奖状和奖品,参加活动的所有人员可凭参与名可得棒棒糖一个,欢迎同学们积极参与(活动所有奖品与奖状均由学院学生会提供)

七、 工作人员安排

活动负责人:熊敏

宣传人:万斌

现场维护:张星星

裁判员:万斌

后勤保障:刘伟 罗帅

主持人:熊敏万斌

活动组织人:熊敏 罗帅

篇2:班级活动方案

活动目的:

1. 同学们在学习和工作之余放松心情,走进大自然,感受自然的气息,了解中国景区文化,陶冶情操。

2. 通过登山,促进同班同学团结友爱、互办互助,加强班级凝聚力,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 登岳衡山既是一次旅游,也是一次身体锻炼,同时也以此为契机,加强同学们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

活动可行性分析:

1. 本学期以来,全班同学迫切希望举行一次大型活动以促进班级凝聚力,使班级更好的发展,将10机制01好的精神风貌发扬出来,使10机制01向更高的目标飞跃,举行此次活动非常必要。

2. 此次活动经过班委精心策划,全班同学集体商议,得到班主任老师全力支持,并上报学院,得到领导批准。

3. 活动前期已对天气状况和南岳风景进行了解,也咨询过多个旅行社并决定包团旅游。

活动前期准备:

1. 留心观察天气情况,选择天气出行,联系就餐地点,咨询就餐费用。

2. 咨询景点和门票价格情况,选择最实惠的旅行社,包团出游。

3. 全班同学学习旅游安全知识,了解时间安排,旅行路线,活动流程。

4. 活动经费估价,资金筹备。

5. 准备三台相机。

特别提醒:

1. 出行时带上学生证和身份证。

2. 准备雨具,以防天气变化。

3. 出行时穿便于运动的衣服和鞋子。

4. 考虑徒步登山路途遥远,时间较长,出行前必须休息好,带好相关物品。

5. 准备两顿以上的干粮。

6. 为保护景区环境,不得乱扔垃圾。

7. 准备三到四个手电。

8. 一切经费报销凭凭据。

9. 无特殊情况,任何同学不得缺席此次活动。

10.及时和各负责人保持联系,负责人手机24小时开机。

活动方式:随团旅行

活动地点:南岳衡山

人员安排:

安全:王进明,陈望,向平峰,王子希,赵亚军,卢曼,易广。

组织:陈望,卢曼。

财务管理:李江,刘建来,陆鹏。

领队:殷莹莹老师,陆鹏。

活动时间:

__年11月20日-----__年11月21日

10月20日

8:30 全班同学在俱乐部前集合,清点人数。

8:50 全班同学有序乘车。

11:00 到达南岳山脚下,到所住宾馆安排好床位,整理内务。

12:00 午餐。

13:30 组织参观万寿广场,万寿大鼎,南岳古镇,南岳大庙,并在每一景点集体合影。

17: 00 回住宿宾馆,休息,整理内务。

18:00 晚餐。

19:00 自由活动。

20:00 集体熄灯休息。

11月21日

0:00 集体起床,洗漱,整理内务,收拾东西。

0:30 集体出发。

1:00 到达衡山大门,检票入门,登祝融峰。

3:00 到达半山亭,休息20分钟。

3:20 往望日台出发。

5:50 到达望日台,观看日出,稍作休息,集体合影。

6:20 吃早餐

7:00 到达祝融峰,集体合影。

参观路线:祝融峰→上峰寺→高台→南天门→湘南寺→丹霞寺→邺侯书院→竹林道院→玄都观→蘑菇仙境 →魔镜台→富严寺→金刚舍利塔→南台寺→忠烈祠

12:00 回到宾馆,整理,休息。

12: 30 午餐。

14:00 全体集合,清点人数,乘车返校。

活动注意事项:

1. 所有同学必须服从指挥,听从领队安排。

2. 未经许可不得擅自离队,切记不可单独行动,如需离开队伍,保持联系畅通。

3. 服从景区管理人员安排,保护景区环境卫生,不得损害景区文物,做一个文明的游客。

4. 保管好随身携带物品。

活动经费预算:

交旅行社:100_43=4300元

合计4300元

经费来源:班费2150元,同学交2150元。

活动顾问:殷莹莹老师

活动总负责人:陆鹏 卢曼 刘建来

活动策划书:陆鹏

篇3:班级活动方案

一、作为班主任对于班级活动要高度重视

班主任是一个班的领导者, 如果领导者对于班级活动都不重视, 那么学生对这些活动也会置之不理, 参与度不高。还记得刚接手班级的时候, 对于班级活动我不是很重视, 这就导致了学生思想上的不关注, 所以就出现了学校里组织活动总是你推我, 我推你的, 就算最后参加也是不情不愿的。后来我深刻意识到了要想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学校的各项活动中来, 首先班主任要对活动高度的重视。学校每年都会举行宿舍文化、教室文化评比, 而我只是将评比的时间和具体要求传达给学生, 在检查之前督促一下, 这就完事了, 所以我们的宿舍文化、教室文化评比从来都没有取得很好的成绩。自从我对于活动高度重视后, 给每个宿舍都提了相应的建议, 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 在班级文化的布置中亲自参与到了活动中。付出了也收获了, 我们班的宿舍文化在比赛中获得了二等奖, 这是我们班获得的第一张奖状, 大家都非常的高兴。同时我们班的教室文化也得到了老师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学生在周记中写到, 我们的教室经过了班主任老师和同学的努力, 美丽可爱的真像一个温馨的家。

二、班主任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各级各类活动

由于我们班是大专班, 比起综合高中而言学习压力要相对小一点, 时间较为充裕, 为了使学生的学习生活不那么枯燥乏味, 为了给他们的校园生活留下美好的回忆, 我针对我们班的实际情况组织了一系列的活动。

1. 围绕学习开展活动

学生学习的专业是商务英语, 而我是他们的英语老师, 我利用我的职务之便, 在教室里开展了英语短剧表演比赛, 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你不要看那些平时默默无问总是埋头苦学的学生, 他们参加起活动的那股劲着实让你佩服, 还有让你竖起大拇指的是学生无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他们能够通过小组的合作展现给大家一个完全不同的自我。

2. 围绕生活开展活动

班级里的大部分学生都来自不同的地方, 由于路途的遥远, 寄宿生人数较多, 在家里他们都是小公主小王子生活自理能力不是很好。根据这个情况, 班级举行了一个叠被子比赛。我将所有被子的折叠情况都用相机拍了下来, 利用班会课的时间让所有学生给被子评分, 当同学们看到叠的非常好的被子时, 不由自主的鼓起掌来, 有些学生看到自己叠的被子时羞愧地低下了头。此后, 去宿舍看宿舍内务时, 会发现几乎所有学生的被子床铺是花了时间去整理的。这也就达到了我举行这个活动的目的。

3. 最重要的是开展的活动要有教育意义, 使学生能在这些活动中展示风采, 感受快乐, 并能起到一定的教育效果

比如开展朗诵比赛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感受文字语言的优美, 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再如, 本次班级文化建设中, 我和宣传委员共同设计, 决定让每位同学画出自己的手印, 写上自己的愿望, 贴在墙上, 经过一番努力, 教室变得漂亮起来, 同学们在周记中都表示, 能够自己亲手把我们的家园布置的这么漂亮, 由衷地感到高兴, 也使同学们更加热爱自己的班级, 班级凝聚力得到了增强。

三、人才大有人在, 只是缺少伯乐, 班主任你就是伯乐

由于班上百分之九十的学生都是女生, 一提到运动会就是让我比较头痛, 仅有的两个男生也不是运动健将, 女生就更不用说了。今年的运动会之前, 还记得那天刚吃完饭, 正好下课铃响, 就看见我们班的一个女生飞快地向食堂冲去。隔了几天运动会的安排就下来了, 开玩笑的和那个女生说, 既然吃饭能跑那么快, 那运动会肯定是要参加跑步的了, 没想到她一点也不推辞地答应了“老师, 我跑1500”, 我咯噔了一下, “1500, 行吗”“没问题”。后来活动课运动员训练的时候我来特地的去看了看, 心里还是没有底, 万一跑步过程中出了什么问题, 我怎么和她父母交代。直到比赛那天, 我还是有点不放心, 向和她要好的同学询问了情况, 我心头的大石才落了地。就在她答应参加比赛之后每天她几乎都在自己训练, 一练就是10圈, 3000米。工夫不负有心人, 从来没有参加过运动会的她赢得了女子1500米第二的好成绩, 在她的鼓动下, 我们班的运动员发挥出色, 取得了到目前为止的最好成绩。

四、通过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增加班级的凝聚力, 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在活动中,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自愿地去选择自己感兴趣又适合自己的活动, 这样学生就可以按兴趣、爱好、特长组织在一起, 共同促进, 使特长和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而这也有利于班主任因材施教, 促进学生特长和能力的发展。班级活动有助于学生主创精神的培养。在健康、有益的班级活动中, 正确的、合理的东西得到肯定、弘扬, 错误的、不良的东西则为大家所不齿。这样, 正确的舆论和班风就会逐步形成、发展起来。所以说班级活动是创建班集体的血液, 是形成集体主义思想的摇篮, 没有活动就没有集体。艺术周期间, 学生们积极参加了学校举行的各项活动。比如在大合唱中, 大家都非常努力的去排练, 配合文娱委员的安排, 虽然最后没有得到名次, 但从大家的表情和他们的周记中可以看出, 他们是团结的, 是把班级荣誉感放在第一位的。

总之,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 我觉得班级有了明显的不一样。现在有什么活动学生总是能够积极的参与, 认真的准备;同学之间的关系比起以前也更加融洽了, 有事情大家总是有商有量的;学习上大家能够相互帮助, 好学生也不总是埋头于学习, 学习困难的学生也重拾了信心, 在活动中寻找快乐, 获得知识, 提高各方面的能力。班级活动对于学生来说, 既可以获得满足, 更能得到锻炼和提高。对于班主任来说, 既可以发现平时难以发现的某些学生的长处;又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的精神;更重要的是能获得教育的良机, 取得良好的教育成效。因此, 班级活动是班主任进行德育教育的沃土。

摘要:班级活动在班集体的形成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班风, 作为班主任要充分利用好班级活动, 这样才能建设一个健康、积极、活泼、向上的良好班集体。

篇4:班级活动方案

现阶段的小学生大多是2003年以后出生的新中国最后一代独生子女,作为大家庭中的年幼者,他们获得了几代人的关爱,却缺少引导和约束,容易以自我为中心,缺乏感恩与体谅。小学入学后,他们的课余生活被兴趣班、比赛、电视、电脑和手机游戏大量挤占,缺乏在集体活动中的习得分享和协作。因此,这一群体在密切互动的过程中容易产生个体矛盾以及小群体冲突,影响班级管理,甚至影响到家校和谐。

近年来关于小学生伙伴关系的研究开始得到学界和业界的关注。如甘肃省吴玉秀老师认为,在竞争不断加剧的今天,和谐人际关系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而同伴关系是培养小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三大应有之义,她提出了教给交往技巧、实施课内外交往教育、组织集体活动、构建家校“统一战线”、加强个别辅导五条对策[1]。而一项专门针对昆明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的大样本抽样调查表明,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的相关因素为性别、家庭关系、父母教培时间和伙伴关系,这一结论从实证的角度证明了伙伴关系对小学生行为问题的诱导和防范的重要性[2]。但是相关的研究主要从理论上呈现了问题和原因,对策探讨较为宽泛和笼统,更没有从行动方案上提供参考答案。换言之,现有研究回答了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却没有处理好怎么办的问题,因此其对现实有关照和回应,但指导不足。

因此,根据近年来的观察、思考和实践,教育管理研究者与一线小学教师、专业拓展团队开展三方协作,根据低、中、高三个不同学段小学生的认知和行为特点,设计了完善小学生伙伴关系的系列班级活动方案,以期作为对现有理论研究的补充,并增强教育教学研究的应用性和操作性。

一、 从污名化到亲近化的“小名”活动

该活动适合的对象是小学低年级(一、二年级)的学生。一年级新生刚从幼儿园进入较大规模的班集体,短时间内记不住所有同学的名字,因此他们容易以外形特征(如胖子、大头、卷毛、小眼儿、兔子嘴等)、姓氏谐音(如猪头、老狗、毛毛虫、骡子、马仔等)等称呼对方,形成大量的“绰号“。这些“绰号”有辨识和沟通的实用功能,表面上看“存在即是合理”,但是其中也不乏内涵不雅、人格歧视等诸多负面问题。一般情况下,老师的传统做法是正面制止,并教育小学生起“绰号”是不文明的行为。这种传统做法体现的是“堵”的思维,而不是“导”的艺术,有两方面的负功能:其一,引发起名者的逆反心理,背后喊得更厉害;其二,可能会唤起被起名者的敏感和受辱心理。所以,更好的办法是因势利导,开展从污名化到亲近化的“小名”活动。

该活动的目的是:减少不文明的“绰号”,营造亲近和谐的伙伴关系、师生关系和班级氛围。

具体做法是:

第一步,给每个学生发一张“小名卡”,请孩子填上大名、自己喜欢的小名。可填写多个小名,以防止“阿猫、阿狗”之类可能会被同学笑话的内容。

第二步,将经过老师筛选的小名与大名一起做成“大名小名对照表”,发到班级全体师生手里。

第三步,通过猜谜、比赛等活动强化学生记忆中同学的大名与小名的联系。

第四步,要求以后尽量用小名称呼彼此,老师也尽量用小名称呼学生。

如此一来,低年级的学生听到的都是熟悉温暖的称谓,容易消除对新环境的不适,增加彼此的认同感和凝聚力,同时随着不文明的“绰号”消失,校园文明程度也得以提升。

二、 从假想敌到小伙伴的“进化论”游戏

该活动适合的对象是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因为度过了懵懂的低年级之后,这一学段的学生已经从排名前后、入队选拔、评奖等次等现象中观察和体会到了同学间竞争关系的存在,但是却往往意识不到合作关系的共存。个别小学生,特别是家庭教育引导能力不足的小学生,容易将存在竞争关系的同学视为假象中的“敌人”,形成不健康的个体心理和行动方式,需要进行引导和干预。为此,三方合作组通过精心策划,设计实施了从假想敌到小伙伴的“进化论”活动。

活动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到伙伴在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实现从心理到行动上的“化敌为友”。活动设施是:操场、大教室等相对宽敞的场地,最好有一个讲台或高台。

具体的做法分以下几步:

第一步,介绍“进化论”的规则。所有的学生都面临“鸡蛋——小鸡——公鸡——凤凰——人类”的四个进化阶段,标志性动作分别是蹲地抱肩挪动、蹲地放手挪动、站立摆臂行走、摇头摆尾行走、登台站立。进化方式是跟一个同等进化水平的同学玩“剪刀石头布”,获胜方进化一步,继续找同一个进化水平的同学玩“剪刀石头布”,直到进化为人类,登台站立为止;反之,则退化一步(鸡蛋不能退化,失败则继续扮演鸡蛋)。

第二步,老师下令,开始进化。如果动员得当,学生一般会非常兴奋,但老师要注意保持冷静,观察学生,定位进化较快和较慢的游戏者,请完成进化的学生站到台上,并鼓励其他学生继续努力。

第三步,当进化到只剩最后四位学生时,他们已经找不到同伴。这时候询问他们完不成进化的原因,引导学生明白:找得到对手,才能玩“剪刀石头布“,才有进化,所以每一个“成功者”都要感谢那些陪伴左右的对手,虽然他们可能带来挫折,也会带来成全。因此,对手是进化伙伴,而不是敌人。

第四步,让学生们总结那些进化快的同学有哪些特点,引导大家明白:在大量的游戏伙伴中,迅速定位同一进化水平的同伴并不容易,所以那些开朗外向的同学,因为标志性动作很明显甚至很夸张,很快能相互发现对方,迅速完成多轮比赛实现进化。而最后剩下的呢,往往是比较内向的学生。因此,鼓励引导学生尊重和感恩对手,“众乐乐”而非“独乐乐”。

本游戏的关键点是尽量引导学生自己说出答案,老师只是代为总结。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可以邀请家长们和学生一起玩“进化论“游戏。一方面帮助家长们更新认识,实现成长,家校同步;另一方面可以改善亲子关系,巩固活动成果。

三、 从等爱到去爱的“国王与天使”活动

该活动适合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因为他们的理解和行动能力都比低年级学生强,可以强化“爱与被爱“的主题,并转化为具体的行动,还具备了场景和对象的迁移能力。为此,三方合作组设计实施了从被动等爱到主动付出的“国王与天使”活动。

活动目的是:强化学生“爱与被爱“的认知和行动能力,启发行动转化和对象迁移。

具体做法是:

第一步,给每个学生发一张带有“国王”、“天使”字样的小卡片,要求他们在“国王”后面署上自己的名字。

第二步,将卡片对折保密并混合交叉后分发,人手一张偷偷阅读。不允许拿到自己的卡片,一旦拿到,立刻还给老师,重新发放。所有人要对卡片内容保密,且不能偷看别人的卡片。

第三步,在的新卡片的,“天使”后面署上自己的名字。现在,每个“天使”都知道了自己的“国王”是谁,但必须保密。

第四步,要求在以后的一周里,每位“天使”必须秘密地为自己的“国王”做三件好事,“国王”可以猜测,但不能跟“天使”进行确认。这样,每个人都能成为被爱的“国王”,却不知道自己的“天使”是谁。也就是说,每个人都会收到来历不明、令人温暖的善意,然后偷偷猜测,悄悄回报。

第五步,一周后,请学生们谈感想,写作文,强化感受,号召大家观察同学和家人,自由选择“国王”,坚持做默默的“天使”。

该活动方案最大的优点是迁移性和可持续性,对象可以迁移,时间可以持续,帮助学生将行动变成习惯,再稳定成态度。该活动同样适合家长的参与,不过因为家长间彼此并不相熟,所以可以用孩子的学号代替姓氏,最后提供信息表(孩子的姓名和学号、家长姓名及联系方式),帮助家长间也建立“国王与天使”的关系,为学生伙伴关系的建立提供强大的后援。

以上三项活动设计分别适合小学不同学段,同时适合不同背景的小学班级,尤其是留守儿童较多的农村小学,还有实施“随班就读”政策、有特殊儿童就近入学的小学。活动开展可以结合少先队大队活动、中队活动、班级活动、家校联系活动、春游秋游活动等进行。在活动具体实施过程中,老师一定要周详设计,注意言辞,关注学生反应,适度引导暗示,争取将正面效果最大化,避免伤害学生的情感和自尊。

参考文献

[1] 吴玉秀.浅谈小学生良好伙伴关系的建构[J]. 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14).

[2] 宣煦等.昆明市学龄儿童行为问题及其相关因素研究[J].昆明医学院学报,2007(1).

篇5:班级活动方案

1、通过读书的有关活动,引导学生与经典、好书交真正的朋友,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推动班级的读书活动,为营造书香校园,打造书香班级奠定基础。

2、引导学生与好书为伴,培养浓厚的读书兴趣和良好的读书习惯。

活动过程:

①制定班级读书计划

要求:目标明确、内容具体、可操作性强。如对班级学情的分析,开列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一个学期读哪几本书?怎样将读书活动和班级的其他活动结合起来等。

②教室环境布置

要求:营造读书氛围,让教室充满书香气息。

③成立班级读书小队(组)或读书俱乐部

④建立班级图书角

要求:内容丰富,数量充实,并选好图书管理员,制定班级图书管理制度。

具体做法: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室和学生资源。

第一,可以由每个学生提供1—2本书,定期由班级图书管理员负责借阅工作,一学期结束后,还由学生将自己的书带回。

第二,学校提供的图书,各小队可以根据小队成员的喜好共读一本书,读完后于其他小队互换着阅读,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图书开展活动。

第三,图书角可以取一个带有班级特色、充满书香气息的名称。

⑤保障阅读时间

开展“一日三读”,即早晨诵读、“课前交流”、“午间自由读”。

⑥建立班级与班级之间的流通机制

各班图书角中的图书各不相同,班级与班级之间可以定期交换彼此的图书,要求所有同年级班级一个月交换图书,并将图书及时下发给学生。

⑦上好阅读课

让学生处理好精读与细读的关系,读与写的关系。学生看书要有摘记,每人准备一本,把精彩的片段摘录下来。并且树立读书活动优秀学生典型。推动班级读书活动地深入开展。充分发挥语文教师的引领和指导作用。

⑧倡导“亲子阅读”

要求:通过家长会等形式,让家长重视环境熏陶作用,懂得既要为孩子营造良好的物质和生活环境,同时也要为孩子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⑨开展读书心得交流活动。

定期举行读书心得交流活动。每位同学将自己所读的书籍介绍给大家,并谈自己的读书体会,把各方面的信息带给大家。

篇6:温馨班级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今年,市教委有关文件提出上海市中小学要建设“温馨教室”。“温馨教室”建设所形成的温馨的环境,会使班级呈现出积极进取、尊重关爱、真诚互信、宽松和谐的氛围,这种氛围直接影响着本班学生的情绪情感、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等。因此,“温馨教室”建设对学生价值观形成、道德素养、人格的培养起着极大的作用。“温馨教室”是指一种含有科学、民主、和谐特点的适应师生发展的班级育人环境,它既包括安全舒适的硬环境,又包括平等和谐的软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和学习,每一个学生和老师都会受到关注,得到尊重,都会产生一种积极的健康的情感。建设“温馨教室”的目的是为学生健全人格的成长、教师职业生涯的发展创造一个和谐的气氛。本学年我校重点推进“温馨教室”建设,创设良好育人小环境。通过“温馨教室”的建设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一项重点工程;班主任也通过“温馨教室”的建设工程来发展自己的职业生涯。

二、理论依据:

1、新基础教育认为:“班级建设是学生和老师在学校合作进行的、为促进学生社会性和个性健康主动发展而开展的学校实践”,其中“班级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和综合性工作,也是学生班级日常生活质量提升的重要方面…班级文化的核心是班级形象的建立和群体个性的追求。”

2、全国特级老师丁有宽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前提。但是光有一腔爱心而没有恰当的“示爱”行为,得不到学生对“师爱”的回应,教师满腔的热情也只能是泥牛入海!

3、心理学家们认为——欲望得到满足,人就感到快乐。个体的快乐是过渡到人际间和谐的过程,师生和谐、生生和谐,温馨班级的初步目标就可以顺利达到。

三、项目操作构思:

(一)师德为先,做一名阳光教师

1、教师通过各种学习途径,加强自身个性修养,调整自身价值定位和行为标准,以高尚的道德熏陶、影响学生。

2、班主任培训。

*图书室每学期向班主任推荐一本好书,便于班主任吸取各方经验开展工作。本学期推荐书目:

*校园网开设“心灵花园”平台,加强教师与学生、家长的沟通。

*开办“网络论坛”,使教师在网络空间中快乐地学习、和谐地合作、健康地成长

*组织教师“走进经典”,多方位吸收教育资源,提高教师修养。

3、倡导教师对身边的孩子像春雨一样,用温和的言语、持久地爱心,平和、宁静、滋润学生的心灵。

(二)温馨环境、温馨文化建设

1、学校创设温馨环境。

*硬件建设:教室里的设施、设备安全、舒适、美观、宜人,环境整洁。*软件建设:树立与素质教育相一致的和谐的教育理念,营造团结进取、奋发向上的教室环境文化、课堂氛围和班风、学风。

2、办公室文化,创建和谐、温馨。

3、班级文化,创建“温馨教室”。

目的:让同学们设计自己的‘温馨教室’,让大家感到自己是集体的主人,以更积极的态度参与学校生活。

*各班结合班级特色设计个性班徽、班歌、班级口号、班级制度。有条件的班级可创建班看,让“家”的特征更加明显。

*班级布置突出班级个性特色。可布置:教室一角——可爱的生命;学生节能图书馆——知识海洋;个性才艺天地;师长寄语等板块。*开办班级网页,让温馨师生互动。

*教室布置、课桌摆放灵活化、课堂氛围民主化等方面为孩子们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集体过生日,教师送贺卡等。

4、温馨课堂建设:温馨课堂是师生进行情感交流和形成良好教学氛围的基础,是和谐师生关系最直接的体现。

*教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了学生的自主、自律以及为他人服务的意识,发展学生的组织和管理能力。

*孩子竞争上岗,实施多岗轮岗,感悟“我在班级中很重要”。

*教学中,师生、生生多向互动,注重开展小组合作;学生有问敢提、有疑敢质,明显提高个体活动质量。

四、阶段工作安排

1、班主任学习及班主任组织班干部学习相关材料阶段(2009年11月)

2、班主任和班级学生制订温馨教室创建方案(2009年12月 日)

3、班级建设温馨教室阶段(2009年12月——2010年6月)

4、学校对班级建设温馨教室进行中期阶段交流和评比(2009年1月)

5、建设温馨教室学年总结和评比阶段:班级师生总结(2009年5月),政教处总结(2009年6月)

五、建设“温馨教室”基本原则

(1)共建共享——师生共同创建,形成良性循环(2)注重过程——循序渐进,在过程中体验和感悟(3)自主创新——根据实际,凸现个性

(4)自我教育——充分发挥师生的主体积极性

六、“温馨教室”的评价标准(1)师生互相信任(2)同学关系融洽(3)人与环境和谐

七、“温馨教室”建设中班主任的角色定位

(1)班主任是“温馨教室”的组织者、建设者和引领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篇7:班级秋游活动方案

20xx年11月5日(周六),全天。(待定)

二、秋游地点:

惠东县,永记生态园。

三、要点:

1、家长当安全员、观察员、观众,尽量让孩子自行组织、处置,放手让孩子撒欢儿。

2、把活动的工作任务分成6个方面,全班每个小组负责一项任务,由该组家长进行指导。

3、时间、地点、用车、用餐、安全等,通过调查表确认由全体家长选择并签字。

四、时间:

1、11月5日(周六),通过调查表由全体家长选择确定。

2、上午八时准时从学校后门集合出发。

3、到达后,园区活动。(待“活动组家长”再踩点后另行计划)。

4、下午四时启程返回惠州,在出发点解散。

五、乘车计划。

1、全体同学、全体教师、学生节目组和摄影组的家长(共人)乘坐一辆大巴车,其余家长乘坐一辆大巴车或自行驾车(通过调查表确定)。

2、由孩子们的“车长”召集上车、下车,老师和家长尽量放手。

3、学生车上,由孩子“节目组”组织节目,越欢越好。

四、用餐计划。

1、园区内的餐厅用餐,围餐,用餐标准由老师确定。

2、36个孩子围坐四桌,由孩子“用餐组”安排;家长们另外围坐。

3、餐前唱歌等活动,由孩子“用餐组”安排。

4、如有用餐忌讳,请家长提前书面说明。

5、请家长自愿到餐厅厨房监督。

五、园区活动计划。

1、参观类:有关景点,待再踩点后由“现场组”家长专门计划。

2、活动类:场地、内容、组织等,待再踩点后由“现场组”家长专门计划。

3、园区内如有乘车(自行车、电瓶车等),待“现场组”家长再踩点后专门计划,但每车必须有1—2名家长陪同。

六、安全。

1、乘车方式,通过调查表由家长选择,交通安全责任由全体家长共同承担。

2、活动中,由家长自己盯住场地环境、器具、园区交通工具、人员的安全性,安全由当时所在活动场地的全体家长共同负责。

3、请家长自行到园区餐厅厨房督查餐品,食品安全由全体家长共同负责。

七、费用。

1、车费、门票、餐费、物料、礼物等费用,由“财务组”家长提出计划后,由潘老师审定、备案,以备其他家长查阅。

2、凡需集体行动的,统一购票,其余自理。

八、孩子们的组织。

1、车长:6人,负责召集上车、下车,处置车内发生的小事情。

物料:袖标、两面“快乐星星班”旗帜(召集时可用)。

指导家长:该6个孩子家长。

2、节目组:6人,负责车内节目、集体活动节目等的内容设计和组织。处置活动中发生的小事情。

物料:袖标、由孩子自己设计并准备的道具。

指导家长:该6个孩子家长。

3、摄影组:6人,自带相机或摄像机,负责全程拍摄。

物料:袖标、相机或摄像机。

指导家长:该6个孩子家长。

4、采访组:6人,每人必须采访2个人。

物料:袖标、采访本。

指导家长:该6个孩子家长。

5、用餐组:6人,负责餐前唱歌组织,处置用餐发生的小事情。

物料:袖标、由孩子自己准备的道具。

指导家长:该6个孩子家长。

6、礼品组:发放礼品,在园区采集或购买小礼品。

物料:袖标、园区采集或购买由意义的物品由孩子们自己决定。

指导家长:该6个孩子家长。

7、活动后,将活动花絮、照片、采访文字、家长和孩子的文章、感言、图画等采集出来,搞一次班级秋游展览。有关时间、内容、展览方式等由老师另行计划。

九、家长工作。将全班的家长都落实到每个工作小组里面去,指导孩子们的活动,并监督安全。

1、交通组:负责联系往返的车辆,签订合同、落实有关具体事项。

负责人:报名后由老师指定。

2、现场组:负责生态园方面的工作,包括购买门票、用餐事务、景点选择、设计园内活动、园内用车计划、安全考察等事项。

负责人:报名后由老师指定。

3、财务组:提出财务计划、收费、支出、结算、记账,事前购买好小礼品(每个孩子一份)。

负责人:报名后由老师指定。

4、策划组:活动策划、调查表统计。

负责人:报名后由老师指定。

5、摄影组:全程拍摄,全部成果交给老师以备展览。

负责人:报名后由老师指定。

6、医疗组:准备一些应急药品。

7、请家长根据孩子的工作分组指导孩子的准备工作,包括方案、道具等。

十、活动后

拟将活动花絮、照片、采访文字、家长和孩子的文章、感言、图画等采集出来,搞一次班级秋游展览。

十一、本方案的回复要求。

1、活动方案发给每个家长后,如有任何意见或者建议,请xx日内书面或电邮回复给潘老师。

2、《意见征询、报名表》发给每个家长后,请务必于xx日填写完毕后交回给潘老师。

篇8:班级活动方案

一个班级学生的个别差异, 绝非学业成绩、能力水平方面所能囊括的, 因为差异是极为多样的, 有思想水平的差异、兴趣爱好的差异、感知记忆能力的差异等。把因材施教提到突出位置, 但绝对做不到有多少种差异就开出多少门课程, 就教出多少种水平, 就用出多少种方法。所以对于一般生源学校来说, 体现因材施教,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用“一般要求加特长发展”的办法是一种较好而可行的选择。所谓“一般要求”, 就是对课程计划规定的课程和教材, 在化为对学生的要求时, 只要求掌握基本内容、基本技能, 发展基本能力, 即达到及格水平就可以了。所谓发展“特长”, 就是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先天潜能和现实条件, 把自己容易发展的方面发展起来。为使学生发展特长, 可以开设选修课程、学生自由活动课程等。

为了使学生发展特长, 在以课堂教学为基础的集体教学、分层教学过程中, 还必须加强与班级课外活动的融合, 这就要求正确理解并妥善地处理好班级活动与学生学习之间的关系。出示以下案例:

“学生的第一任务是学习, 而且竞争这么激烈……”这是学生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有些学生由于报了太多的辅导班, 班级活动对他们来说就是“负担”。

“由于‘应试教育’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 班级活动的开展没有得到充分重视。一些家长、学校领导和教师认为, 活动与学习必将陷入非此即彼的矛盾之中。”读罢《班级管理新论》小册子上的这段话, 当班主任多年的夏老师顺手写下了“教义随笔”:“就拿目前流行的‘教学质量奖惩办法’来说吧, 奖惩的依据是什么?答案是唯一的, 那就是学生的考试成绩, 头几名的领赏, 荣誉满堂;末几名的罚款、落聘, 名誉扫地, 年复一年均如此, 似乎这已成为‘铁律’, 谁还敢去开展班级活动?把学生培养成为考试机器才是硬道理!”[1]

班级活动妨碍了学习吗?看来, 就班级活动管理领域而言, 如何落实素质教育精神, 如何正确看待和处理好活动与学习的关系, 如何通过组织富有成效的班级活动来促进学生的学科学习、促进学生的发展, 值得所有教育管理者深思!

班级活动是在班主任的指导下, 有目的、有计划地为实现班级教育目标而举行的各种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班级活动是班集体形成的基础, 是学生健康发展的催化剂。从理论上讲, 班集体的群体发展和班集体成员的个体发展是互为前提、互为条件、互为因果、相辅相成的。群体的发展只有通过个体的发展才能实现, 个体的发展又必须依赖群体发展所提供的环境和条件。集体的发展和个体的发展都是以活动为中介互相促进获得实现的。“教育学离开了活动问题, 就不可能解决任何一项教育、教学、发展的任务。”[2]没有学生的主体活动, 不精心设计和科学组织各种教育活动, 学生的发展就会落空, 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就只能是一个良好的愿望。由此可见, 班级管理目标的实现和学科教学任务的完成, 都必须借助于学生的活动才能成为可能。作为学生生活重要组成部分的班级活动, 对于班集体建设及学生个体的学习和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其最大益处在于可调整学生的心态, 增强他们探索问题的好奇心、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信心等。

教育界讨论素质教育已经多年, 虽然取得了不少共识, 但是部分家长、教育管理者和教师因循守旧、固守陈规, 或者明明知道素质教育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也承认进一步扎实、深入、有效地推进素质教育是21世纪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想归宿, 但迫于升学、考核等压力, 嘴上虽然轰轰烈烈地喊素质教育, 实际上都在扎扎实实地搞应试教育。在此背景下, 班级活动, 特别是班级课外活动的开展成为空话。

二、问题分析:适当的教育活动促进学生的发展

显然, 案例反映了部分家长、教育管理者和教师根本的教育观念出现了偏差, 需要予以彻底矫治!笔者认为, 班级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 它弥补了课堂教学强调同步、强调统一、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 因而不利于因材施教, 不利于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等缺陷, 是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途径, 也是协调和整合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的教育影响的重要手段。因而适当地组织和开展班级活动不但不会影响学生的学习, 反而能促进其发展。

1.促进全面发展

基础教育阶段, 学生应该在德、智、体、美、劳、技等方面全面协调发展。而在应试教育观念的支配下, 部分教师只注重于在考试学科上多下功夫, 拿手好戏教师教会学生应试, 甚至认为其他科目可有可无, 如果有, 也只是装装门面、应付检查罢了。这些主张及相应的做法, 严重偏离了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 妨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而班级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可以是知识性的, 也可以是趣味性的;可以在室内进行, 也可以在室外开展;可以是个人分散活动, 也可以是小组合作……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的开展,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挖掘学习能力, 发展智力、能力和创造力, 扩大知识领域;可以提高审美素养, 陶冶情操, 丰富精神生活, 愉悦身心, 增强健康。可以说, 班级活动很好地弥补了应试教育的空白。

2.促进个性特长发展

活泼好动、精力充沛的青少年学生, 除了共同的知识需求之外, 还有多方面的个性心理和文化需求。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 能够满足学生不同的需求, 为具有不同特长和优势的学生创造施展才华的机会和条件。譬如, 能歌善舞者可以在文学艺术活动中展示才华, 体育特长生可以在运动场上大显身手, 勤劳能干者可以在劳动大比武中显示良好的技能, 擅长组织策划者可以在大型活动中脱颖而出。正是在班级活动中的种种成功表现, 使学生不仅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 而且使他们的天赋才能和爱好特长获得充分的发挥。在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个性特长的发展, 应该说是素质教育所追求的。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不可能是相同的, 教师通过组织开展班级活动, 可以更好地因材施教, 照顾到学生个体的兴趣爱好, 发现并培育学生的特长, 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班级活动的适当开展不但不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 反而对学生的发展大有益处。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协调好方方面面的矛盾, 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在班级活动和学科学习活动中真正落实素质教育, 促进学生的学习, 实现其全面发展。

这里, 我们必须看到这一事实:在中小学学校管理的实际工作中, 教务处要求班主任尽可能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学生的学科学习上;政教处也要求班主任尽可能多地有效开展班级活动以提高班级管理水平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虽然说学生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及提高综合素养, 是作为整体学校的全部责任, 但是学校在考评部门工作成效时, 关注的重点分别是教务处在学科教学上的业绩, 以及政教处在班级中的管理, 特别是班级活动组织于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上的业绩予以考评。当两个部门都着力提高自己的工作绩效时, 可能原本融为一体的学生发展之智力目标与德育目标便被人为分开, 实现目标的过程也可能由互动的过程转化为矛盾与冲突的过程。

三、问题解决:协调矛盾与冲突

1.发挥班主任的协调作用

协调矛盾与冲突的出路是有的。一般情况下, 班主任同时又是学科老师, 既受政教处的管理, 自然要对政教处的工作目标负责;也受教务处的管理, 要对所教学科负责。这样一来, 班主任自然就成为班级管理、课外活动组织和学科教学的协调人。班主任作为协调人的作用在于:实现学科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特别是班级课外活动的更好的融合, 使知识目标与德育目标共同发展。在实际操作策略上, 要将学科教学与班级课外活动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因而必须在学生的学习层面上, 通过组织科技课外活动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通过引导学生在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来强化学生的学科学习。

例如, 班级开展“爱绿”、“护绿”环境保护活动时, 如果只是让学生简单地打出旗帜、造出声势, 上大街捡捡垃圾、除除杂草或者种种树、栽栽花, 这样的班级活动就停留在比较肤浅的层次, 班级活动过后, 学生可能印象不深, 并没有多少真正的收获。同样是开展环境保护活动, 经验丰富的班主任就会和学生共同设计班级活动方案, 活动开展之前组织学生调查身边环境的变化, 要求学生提出改善环境的方法, 再逐次展开各项活动, 最后总结体验与感受。在这个“折腾”的过程中, 学生必然就会要联系到生物、地理、写作、数理化等一系列学科知识来认识和解决问题。一方面, 学生用平时学到的学科知识帮助班级活动的有效开展, 也由此形成和深化了环保意识, 很可能还掌握了保护环境的方法;另一方面, 寓各种学科知识于一体的班级活动的展开很可能又培养和激发学生在学科学习方面的兴趣。

2.促进教育活动与教学活动的整合

当然, 要使班级活动与学科教学实现有机结合, 共同致力于学生的学习与良好发展, 由班主任一个人来负责是难以完成的, 这就需要发挥群体的力量, 需要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相互理解、精诚合作。完整的主体活动是由外部活动、内部活动、外部活动的内化、内部活动的外化所构成的。在传统的学科教学过程中, 人们往往重视学生的主体内部活动, 一味强调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动口动脑不动手;实用主义教育重视的是学生外部的经验活动;人本主义教育高扬的则是学生的情感、意志等非理性活动……这些在建构学生主体方面都是有片面性的, 或顾此失彼, 或固定一隅。全面建构学生的主体活动, 并不意味着也不可能在学科教学环节中囊括所有类型的学习活动, 而是要求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充分认识到学习活动方式的优点和缺点, 灵活地选择最适宜的学习活动方式。除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活动之外, 学校还应该安排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如学科课外兴趣小组活动、课外阅读活动、学生演讲活动、学生文娱体育比赛活动等。同时, 还要支持和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外活动, 如学生远足活动、家乡资源环境考察活动、家乡风土人情调查活动等, 这些活动都体现出了趣味性、教育性和知识性。

譬如, 江苏省淮安市楚州中学构建“面向全体, 特长发展”的新型教育模式, 在优化突出学生主体性地位的自探互教课堂教学基础上, 加强和创新课外教育活动, 组织实施了保优工程、扬长工程、育能工程, 开展了科技小发明、电脑兴趣组、音体美兴趣组以及大语文活动等。特别是大语文活动, 以创建学生社团 (广播站、文学社等) 为契机, 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和语文教学改革, 广播站开设“新闻之窗”等专栏节目, 评议校园现象, 弘扬文化艺术, 聚集正能量, 促进“三风”建设和营造文化氛围;文学社以培养学生的创作兴趣和写作才能为主。这些活动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与发展个性特长, 又有利于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特长, 是以允许学生在有些方面学得稍差一些为前提的, 因为“允许有所短, 才能有所长”。做到了在一般生源学校“基本要求加特长”, 那么, “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这两点对素质教育的要求都可以落到实处。

由班级授课制下统一要求与个别差异这对矛盾的处理演绎看来, 落实素质教育要求, 过多考虑让上等生冒尖, 置学业水平较差的学生于不顾, 当然是不对的, 这是教育不公平、不公正的表现。然而, 把主要精力集中于抓中下等生, 置学业水平上等生在学业上冒尖于不顾也是不对的。班级管理活动实现“一般要求”与“发展特长”的融合是素质教育精神的体现。

参考文献

[1]冯青来.教育教学管理案例选粹.武汉:华中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0.

篇9:办好班级活动 增强班级凝聚力

关键词:班级凝聚力; 管理; 自我; 班级管理; 班会课

中图分类号:G61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1-065-001

一、重视体育节(校运会)

新学期开始没有多久,就是学校一年一度的体育节(校运会),这是加强班级凝聚力,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的好机会。作为班主任,我放手让班干部组织,自己辅以一定的组织和协调。整个体育节期间(3天)的相关活动,高二(7)班的班级工作是这样安排的:

1.体育节总动员

由班主任进行全班总动员,提出班级在体育节期间的目标,即比赛目标(参赛运动员全力投入)和班级风貌目标(在体育节期间展示班级的风采)。

2.班级分工

由班长召开班委会议,设立体育节班级总负责人、赛事准备小组、运动员服务小组、班级宣传小组、后勤服务小组等。

每天比赛结束后由班长召集各部门负责人进行总结,表扬先进,并提出班级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激励同学为班级荣誉而继续努力。

高二(7)班是重新分班后组建的一个新的班集体,由于刚组建不久,同学之间还不是很熟悉。通过体育节的各项活动,通过班委的组织和协调,把班级同学纳入各个功能小组,同学之间相互沟通交流,共同为班级荣誉而努力。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集体是教育的工具。”通过体育节期间的各项活动,同学们在各功能小组的活动中,在班级全体同学的相互鼓励和配合中,每个同学都明确了自己的岗位,深深地融入了高二(7)班这个集体,自发地产生了为集体而努力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魏书生老师说:“管理是集体的骨架。”通过体育节的各项活动,各位班委均能有效组织本组同学完成小组事务,使整个班集体在体育节期间有序运转。班委们的精细管理、乐于奉献、吃苦耐劳、为班级荣誉争光的精神感染了全体同学。由此,高二(7)班的班委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树立了威信,赢得了同学们的尊重和信任。有了良好的群众基础,也就为以后班委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组织班级文艺活动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谓和谐的教育,就是如何把人的活动的两种职能配合起来,使两者得到平衡:一种职能就是认识和理解客观世界,另一种职能就是人的自我表现,自己的内在本质的表现,自己的世界观、观点、信念、意志力、性格在积极的劳动中和创造中,以及在集体成员的相互关系中的表现和显示。”

高二(7)班组织过两次班级文艺活动,其中一次是迎新年文艺晚会。为了办好迎新年文艺晚会,班委们经过集体商议,决定每个宿舍都必须出三个以上的节目,目的是让宿舍成员相互合作,增强宿舍同学之间的凝聚力。由此,班级以宿舍为单位,利用空余时间,进行紧张的排练。特别是需要宿舍全体成员集体参与表演的舞蹈和小品类节目,宿舍成员之间相互配合,各尽其责,努力为宿舍打造精品节目。

班主任需要做的是为学生提供活动所需的场地和设备,但更重要的是班主任必须为班级文艺活动注入灵魂:即通过文艺活动,要达成怎样的目标。在迎新年文艺晚会的活动过程中,我和班委设计了一个特殊的环节,就是在晚会的表演结束后,由每个宿舍的舍长向大家讲述自新学期开始以来,发生在宿舍的让宿舍成员感动的人或事。这样,通过一次文艺晚会,既使青春飞扬的学生有了“自我表现”的机会,又使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彼此的友情以及班级生活的温馨彰显在“集体成员的相互关系中”。

因此,经过精心策划的、有了教育灵魂的班级文艺活动既是学生之间相互沟通的一座桥梁,又使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得到感化和塑造,班级凝聚力得到升华。当然,一个有书声、有笑声、有歌声的班集体必将更加生动活泼与和谐。

三、对学校或年级开设一堂公开班会课

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是实现自我管理的前提和基础;自我管理则是高水平的自我教育的成就和标志。”

主题班会作为班级管理的重要形式,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规范自己的行为,激发学习兴趣,增强班级凝聚力等方面的作用早已为大家公认。班主任需要做的是让学生成为班会课的主体。在学习“八荣八耻”的活动中,高二(7)班对全市中小学开设了一堂“知荣明耻”的公开班会课。

本次班会的设计,我以学生的“自我教育”为主线,突出了“以学生为中心,以情境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的设计思路,立足于学生主体发展地位的需要,着眼于学生自觉意识的唤醒,致力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奠基,让学生在班会上唱主角、挑大梁。让他们在自我设计、自我评价、自我调节、自我超越中展示自己的才能,成为自身发展的主人。

为了上好这节班会课,高二(7)班的同学们克服困难,从筹备策划到活动演练,全程都是学生自己在操作。作为班主任,我没有去干涉他们的想法和看法,只是为他们提供一些便利条件(比如他们查阅资料要使用办公室的电脑)。大家在组织此次班会的过程中团结互助,相互激励,班级凝聚力得到了进一步增强。

四、结语

上一篇:公司乔迁的祝贺对联内容下一篇:看《士兵突击》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