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隐患辨识

2024-07-01

煤矿隐患辨识(共6篇)

篇1:煤矿隐患辨识

浅析煤矿隐患排查与危险源辨识

翟镇煤矿

陈书雨

张华昌

隐患排查和危险源辨识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做法不同,导致的结果不同。隐患排查是煤矿多年来进行安全管理的一种非常好的做法,由原来三级、四级到目前的五级隐患排查,在实际的操作上甚至可以分为六级、七级,还有其它诸如薄弱时间、薄弱地点、薄弱人物的“三薄排查”等等。不论分几级,都是对煤矿现场已出现的或能够预料到的在一段时间内会出现的隐患进行排查,进而制定整改措施或提前制定防范措施。所以,隐患排查不完全是事后处理,它还包含了一部分的危险源辨识在里面,但总体思路就是找存在的隐患。

“危险源辨识”可以理解为:可能导致隐患并进一步造成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这样,就把危险源辨识和隐患的关系明确地表达出来,能够杜绝现在很多人仍对这两个概念的混淆。危险源辨识和隐患排查哪个更有超前意识,一目了然。

没有危险源,隐患就不会存在;存在危险源,隐患不一定何时发生。找出了危险源,如何去管理,不让其导致隐患的产生,真正做到超前预防是根本。

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利用各种方法、尽可能地把现场危险源识别出来,来指导现场的隐患排查,做到有的放矢。

煤矿企业现在面临经济转型期,在安全管理上,也同样处在“转型”期,由粗放型、传统型转向精细化管理,再向系统化管理迈进。

先看翟镇煤矿隐患排查的做法:五级隐患排查治理。

1、隐患排查工作制度(1)岗位隐患排查

所有岗位人员在交接班前后规定时间内,必须按本岗位危险源辨识要求对各自施工范围责任区域内的隐患进行排查、整改、验收工作,隐患不处理完不能从事其它施工;施工过程中随时排查岗位隐患,及时处理,安监员要对岗位隐患排查及处理情况进行闭合、考核。

(2)班组隐患排查

班组长在接班后规定时间内,负责检查施工现场后,将存在隐患填入有关记录,并写明处理意见、落实整改人员、整改时间,督促有关人员落实整改,安监员负责检查、验收、考核。

(3)区队隐患排查

工区每周五由区长、安全监理主持召开区队隐患排查工作会,对上周重大事故隐患整改处理情况(包括公司及专业排查的隐患)进行总结,对施工现场存在的隐患和下周重大事故隐患进行详细排查。排查内容应写明隐患项目名称、整改措施、预计完成时间、整改及验收负责人,形成书面材料。工区根据已排查的隐患按照规定时间整改、闭合,安监员对闭合情况负责验收、考核。专业监理对各区队的隐患排查处理情况进行监督、考核,检查考核情况在每周专业例会上进行通报。

(4)专业隐患排查

每月下旬各专业副总组织有关单位、部门对本专业当月隐患整改处理情况进行总结,依据辨识出的危险源对下月重特大、重大事故隐患、系统存在的潜在隐患进行排查,对排查出的隐患落实整改负责人、制定整改措施、落实完成时间;在单项工程施工前,由专业副总负责组织相关人员对单项工程进行风险评价,专业部室根

据评价情况编写风险评价报告,并提前将评价报告发放各施工单位;每月由专业副总组织对分管范围内各生产系统进行安全评价,对评价出的问题由各专业负责制定整改措施,落实整改。

(5)矿级隐患排查

每月下旬由矿总工程师负责组织生产经理、副经理、各专业副总、生产部室负责人及有关人员对全矿井的存在隐患进行排查,排查是否存在重特大、重大事故隐患,对排查出的隐患确定等级及整改、验收负责人,对属于重特大事故隐患的要制定治理方案、编制应急救援预案,由生产经理落实治理时间、人员和资金等。

安监部门负责重大事故隐患的综合管理工作,建立隐患排查台帐,根据矿排查的隐患项目及时督促专业、责任单位按时整改,对各专业重特大、重大事故隐患整改工作进行全面监督。

重大事故隐患由矿长组织初步验收,其它隐患由专业(或验收负责人)组织验收,验收不合格的项目,责令隐患单位限期整改;重特大事故隐患项目整改完成后,申请集团公司复查。

对未完成的隐患转入下月,由专业部室确定隐患的完成时间,接受单位按照正常隐患排查程序运行。

2、隐患排查报告

(1)岗位隐患排查:本岗位无法独立解决的隐患要汇报班组长,按班组隐患排查处理程序进行处理。

(2)班组隐患排查:班组无法解决的隐患,要及时向工区值班人员汇报,由工区负责落实解决。

(3)区队隐患排查:区队隐患排查形成书面材料在周日前报送专业部室、专业领导。对筛选出的有价值隐患,按具体要求报专业部室汇总。

(4)专业隐患排查:各专业排查出的隐患,整理汇总后在矿隐患排查会上汇报;对筛选出的有价值隐患,按要求报安监部门,安监部门根据各专业报送的材料筛选汇总后在矿月度考核例会上汇报。

(5)矿隐患排查会后,各分管主管部门将修改后的月度隐患排查材料按规定要求汇总到安监部门。安监部门负责整理会议纪要,并下发有关单位。对确定的A、B级事故隐患、重特大事故隐患及应急救援预案由安监部门月底前报安监局。

综上所述,安全管理基本围绕排查隐患和隐患的管理为主,也是国家、省、地方安监局行政管理的主要手段。

再看翟镇煤矿引入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后的做法。煤矿危险源辨识及风险控制治理的基本思路

搞好危险源辨识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是抓好安全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为保证危险源风险控制的具体实施,矿一般分为采煤、掘进、机电、提升运输、通防、防治水、生产准备和地面其他专业进行管理。各专业成立领导小组,由各专业领导任组长,专业副总任副组长,部室专业负责人为成员,具体负责本专业危险源辨识评价和风险控制工作。

1、危险源辨识方法

(1)按照集团公司重大危险源评估办法和管理制度的规定,组织进行危险源辨识工作。

(2)安监部门负责组织收集并及时更新国家和地方有关安全法规、标准,通知到使用部门和单位,将其作为评价危险源的重要依据。

(3)收集本单位和其他同类单位过去已发生的事件和事故信息以及专家咨询获得的信息。

(4)查阅有关记录和外部信息。

(5)按照生产系统、生产工序、工作地点、作业活动、场所、岗位、人的行为归类分析,按专业存在的危害辨识。

(6)通过现场观察、座谈和预先危害分析进行辨识。

2、危险源风险评价

各专业组织有关人员对危险、危害因素可能导致的风险进行评价,根据其危害程度,确定为一般危险源和重大危险源两大类,形成“危险源辨识清单及评价表”。各专业根据各自辨识出的危险源排查隐患。

3、危险源确定与治理

(1)依据确定的危险源,编制涵盖所有工作场所重大危险源清单。(2)建立危险源数据库,对危险源建档管理。

4、危险源风险控制与治理

(1)各专业根据各自辨识出的危险源排查出安全隐患,按照隐患处理的难易程度,分为A、B、C三个级别,按照矿、专业、区队、班组、岗位五级隐患排查治理的制度进行管理。

(2)依据《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管理。

5、危险源更新

(1)各专业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进行危险源的更新工作,对新增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

(2)当发生下列情况时,要及时进行风险评价,重新识别、评价风险因素,并对“危险源辨识清单及评价表”进行更新,必要时重新识别。

相关法律法规变化时,工作程序将变化时,操作有变化或工艺改变,开展新的活动之前(如新建工程等),采用新设备、设施前或设备技术改造后投入使用前,采用新的物质,发现新的危险源时,有因事故、事件或其他来源的新认识理解等。各专业要根据补充辨识和评价的结果,填写新增“危险源辨识评价表”,并报矿安监处备案。

由此可以看出,系统化的管理方法正在渗透进现在的煤矿安全管理当中,已经找到了隐患排查和危险源辨识的接口并已经合上茬。

从目前的运行效果来看,仍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危险源的辨识和评价效果不理想,没有充分发挥各专业和各职能部门的作用,安全管理部门的推进和监督作用也没有真正履行好;二是辨识出危险源后还没有真正起到对隐患排查的指导作用。煤矿企业要想真正推行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路还很长,还需要上级行政管理部门的倡导和推动。

篇2:煤矿隐患辨识

一、安全生产隐患的基本概念

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左图有五条隐患,一是上方砖头堆码不稳固,二是平台上方无防护栏,三是平台不稳固,应交叉固定,四是平台下方无防护措施,易砸伤过往行人,五是无警示标志)

隐患三要素: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管理上的缺陷。

物的不安全状态主要表现在:

1、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

2、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

3、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缺少或有缺陷;

4、生产(施工)场地环境不良。

人的不安全行为主要表现在:

1、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如不按操作规程作业)

2、造成安全装置失效;(如叉车工关闭倒车铃)

3、使用不安全设备;

4、手代替工具操作;

5、物体存放不当;

6、冒险进入危险场所;、攀、坐不安全位置;(如临边处)

8、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如行车作业时起吊物下方不允许通行)

9、机器运转时进行维修清理等作业;

10、有分散注意力行为(如在生产场所玩手机);

11、不佩戴或不正确佩戴劳动防护用品;(如女工在机械加工区域作业时不佩戴发网)

12、不安全装束;(如穿着过于宽大的衣物)

13、对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处理错误。

管理上的缺陷主要表现在:

1、技术和设计上缺陷;

2、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不够;

3、劳动组织不合理;

4、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或指导错误;

5、没有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或者不健全;

6、没有事故防范和应急措施或者不健全;

7、对事故隐患整改不力,经费不落实。

二、安全生产网格“六个一”工作法

1、走一走:重点风险企业、小微企业、生活小区等。

2、看一看:是否存在违规操作、违规用火用电、电梯是否按期检修等。

3、听一听:群众发现的安全隐患以及对已整改隐患的反应等。

4、闻一闻:长输油气管道、加油加气站、餐馆液化气等是否泄漏。

5、说一说:劝说非法违法行为、宣传安全文化知识。

6、记一记:记一记群众呼声、随手拍一拍安全隐患等。隐患闭环:隐患排查整治实施发现、登记、整改、复查“四步”闭环管理。

1、发现。巡逻检查发现事故隐患;市民举报的事故隐患;网络媒体和新闻媒体曝光的事故隐患;

2、登记。对发现的事故隐患进行登记,纳入清单管理。

3、整改。对纳入清单管理隐患,制定整改时间表,加强过程管控。

4、复查。对已整改完毕的隐患进行现场验收,验收合格销号,验收不合格继续督办、限期整改。

三、常见安全隐患辨识

第一页:左图配电箱破损严重,线路未从配电箱穿孔处通过,配电箱无门。右图规范,注意配电箱体和箱门有导线相连。

第二页:左图空开裸装,空开裸装,且安装在可燃材料上,电源线使用绞线,线路穿管不完全,且线管拐弯区域未使用软管相连。右图空开箱无门,建议在每个开关上标明控制的什么线路。

第三页:左图电线敷设不规范,私拉乱接严重,线路未穿管。右图插板直接绑扎在金属架上,一旦漏电将造成金属架全部带电,目前有很多电瓶车、电动车充电都是从楼上直接拉一根插板到楼下,一是下雨天容易漏电伤人,二是有些人习惯把插板线绕在金属水管、气管上,一旦漏电有可能会伤到邻居。

第四页:左图工业摇头风扇等移动电气设备电源线为单相两孔插头,插头处地线(黄线)未接。右图手持电动砂轮机虽然插头未三孔插头,但从接头处裸露的线路可以看出只有两根线,无地线。

第五页:左图配电柜被遮挡。右图配电房无挡鼠板,挡鼠板应该能有效防止老鼠咬穿和跳跃,不能使用木板(木板会被老鼠咬穿且有木纹,老鼠能爬上去),一般使用铝合金材质且表面光滑,高度为50cm;

第六页:配电房控制装置四周应设置绝缘地胶,胶皮的搭接不小于10cm;

第七页:左图配电室电缆线出口孔洞未封堵,一旦老鼠进入会咬坏电线造成事故;右图门窗无防小动物网格。

第八页:左图配电室杂乱。右图配电室有生活设施,配电房是重点部位,不能有与配电无关的设施设备。

第九页:绝缘工具应定期检测,绝缘靴、绝缘手套半年检测一次,绝缘杆一年检测一次,安全帽无检测周期,两年强制报废。在开展安全检查时处应检查有没有配备绝缘工具以外,还应检查绝缘工具是否定期检测,是否有检测台账;

第十页:气瓶在存放时应佩戴安全帽、防震圈,远离火源,选择通风良好的场所,不得受到日光曝晒,存放时必须直立放置,并设置放倾倒措施。右图无安全帽、防震圈,受到日光直晒,存放位置不正确,无防倾倒措施,且瓶体锈蚀严重。

第十一页:乙炔在使用时应有防回火装置。通常我们在检查中只注意了有没有压力阀和有没有定期检测压力阀,比较容易忽视乙炔瓶有没有防回火装置。

第十二页:左图氧气瓶无阀门无瓶帽,乙炔瓶无阀门、无瓶帽无防震圈,且存放位置不合理,无防倾倒措施。右图是我们在检查中发现得最多的一种现象,使用者为求使用方便,氧气瓶与乙炔瓶或氧气瓶与液化气瓶共同运输,氧气乙炔(或液化气)在存放时应间隔5米以上,使用时间隔10米以上,运输时应分开运输。若是设置有瓶库,氧气瓶与乙炔瓶库房应物理隔绝。氧气瓶口严禁接触油脂,原因是油脂含有不饱和脂及酸脂,很容易气化放热,而纯氧极强的氧化性,它能促使可燃物的猛烈燃烧,进而发生燃烧和爆炸事故。

第十三页:危险化学品露天堆放。因为危险化学品一般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特性,部分危险化学品会有遇水发热爆炸、遇热膨胀等特性,所以我们一般要求危险化学品存放地点要保证通风阴凉,避免阳光直射的最低要求,具体的危险化学品的存放要求有兴趣可以参见《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GB 15603--1995)。

第十四页:作业现场危险化学品储量过多,每种危险化学品都有一个存放临界量,一旦超过临界量就会构成重大危险源。

第十五页:危险化学品库房以及使用区域(易燃易爆区域)内的电气不防爆。比如我们我们身边的喷漆房、油漆存放间等也是属于易燃易爆区域。

第十六页:灭火器在红区是压力过小,黄区压力太大,绿区压力正常。

第十七页:左图手提式灭火器未入箱,存放在地面容易造成锈蚀,且无箱体保护易损坏,一般是两个为一组入箱,且应定期检查是否在有效期内。右图灭火器材管理不规范,消防水带、水枪缺失。

第十八页:消防应急疏散引导箱一般需要配备防毒面罩、灭火毯、逃生绳、手电筒、口哨、荧光棒、反光背心、毛巾、水等。消防应急疏散引导箱一般是配备在人员密集场所,我们在检查中应检查毛巾是否配备充足,检查手电筒、荧光棒等是否有电,防毒面罩是否过期,注意这个水不是用来喝的,而是用来打湿毛巾捂住口鼻的。

第十九页:左图堆放凌乱,未留出消防应急通道。任何门店、企业的生产经营储存场所必须保证通道畅通,否则一旦发生火灾等事故,人员无法迅速逃生会加重事故。比如吉林宝源丰禽业公司“6.3”氨气爆炸事故,就是因为消防通道被锁,最终导致121人死亡,76人受伤。右图消防栓箱被物件遮挡。

第二十页:宿舍与仓库设在同一建筑物内。三合一场所是指住宿与生产、仓储、经营一种或一种以上使用功能违章混合设置在同一空间内的建筑。该同一建筑空间可以是一独立建筑或一建筑中的一部分,且住宿与其他使用功能之间未设置有效的防火分隔。常见表现形式有前店后库、下店上库、上店下库、下店上住等。三合一场所的危害:住宿与非住宿部分没有有效隔离,疏散设施基本没有,空间狭小,一旦发生火灾,放烟量大,排烟面积不足,通常会导致烟雾难以散去,燃烧产生大量有毒气体不但影响正常呼吸,吸入一定量后,还会造成丧失行动能力,难以逃生,并且三合一场所或多或少存在通道堵塞现象,会加剧逃生难度。

第三十页:有车辆进出的车间门口必须设置防撞柱。同时在车间内有车辆经过的立柱也应设置防撞柱。

第三十一页:左图循环水池孔洞及周边无安全防护盖板或安全防护栏杆,右图斜梯无防护栏杆。

第三十二页:左图竖梯无护笼。且竖梯底部被空调外机遮挡。右图临边处无防护栏杆。很多企业说我们这里是上下货物地方,设置栏杆后不方便操作,其实也可以使用铁链做护栏。

第三十三页:左图行车吊钩无防脱装置,很多工人为工作方便取掉了防脱钩。右图钢丝绳断丝严重,在使用或降低吨位使用,断丝后应报废。

篇3:煤矿隐患辨识

关键词:机械制造,隐患辨识,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风险评价,控制对策

一、引言

机械制造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以机械制造为主的装备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 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是一个国家经济和技术发展的命脉。机械制造企业发生的安全事故与石油化工、危险化学品、矿山井下等企业不同, 后者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往往是灾难性的, 涉及面广, 造成的人员和财产损失严重;但是, 机械制造企业具有安全事故频发、导致人员伤残和累计财产损失大的特点, 因而不能忽视。本文通过现场调查、系统安全分析等手段, 对某重型机械制造企业的隐患进行辨识、评价;对确定的隐患和危险有害因素进行控制对策的研究, 在取得企业的常规的危险源及隐患控制方法的资料的同时, 研究采用何种方法能够更好的控制企业的危险有害因素及隐患。

二、危险源和隐患辨识的基本理论

危险源的定义:陈宝智教授认为危险源是可能导致人员伤害或财产损失事故的不安全因素;何学秋教授认为是产生和强化负效应的核心、危险能量的爆发点;我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 (G8/T28001-2001) 定义危险源是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织的根源或状态。

隐患的定义:隐患是指作业场所、设备及设施的不安全状态, 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它实质是有危险的、不安全的、有缺陷的状态。一般来说, 危险源可能存在事故隐患, 也可能不存在事故隐患, 对于存在事故隐患的危险源一定要及时加以整改, 否则随时都可能导致事故。

三、危险源和隐患辨识及风险评价

1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本文通过对某重型机械制造企业现场进行调查研究, 分析和整理出作业装配现场、危险品库房及起重现场等共计166处存在安全隐患的作业岗位, 通过对其进行辨识分析, 确定了这166个作业岗位中可能出现的200起事故类型。

2 危险有害因素危险性分级

应用LEC法时, 首先评价与危险源或隐患的风险概率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 然后将三种指标相乘, 根据乘积来评价作业场所的危险性大小。

(a) 评价危险源导致事故可能性的大小, 即L值。

(b) 评价人体、设备等暴露在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即E值。

(c) 评价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 即C值。

(d) 计算L×E×C的乘积D值, 即评价风险大小, 确定风险程度和风险等级。D值越大, 说明该系统风险越大, 3级以上风险等级的危险源应确定为重要危险。

根据计算的LEC值, 不同作业岗位的危险级别见表5。

四、危险源和隐患的控制对策研究

危险源控制是利用工程技术和管理手段消除、控制危险源, 防止危险源导致事故, 造成人员伤亡和财物损失。

在该机械制造企业的安技环保本部的工作人员合作努力下, 根据对现场的勘查和调研以及对以往事故案例的分析, 对上述危险性较大的作业岗位制定出相应的控制措施。

结论

(1) 通过现场调查, 应用系统安全理论与方法对某重型制造企业作业装配现场、危险化学品库房及起重作业现场等共计166处作业岗位进行危险源及隐患的辨识分析, 确定了上述作业岗位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可能导致的200起事故类型。

(2) 根据统计分析, 明确了该机械装备制造企业主要的危险因素是起重伤害和机械伤害;主要有害因素是喷砂车间及焊接作业过程引起的职业病。

(3) 应用LEC法对上述作业岗位导致事故的危险性进行分级, 结果表明该机械制造企业中没有重大危险或是不可允许危险 (4级危险) , 绝大部分都是可容许危险 (3级危险) 。

(4) 针对该企业的危险有害因素分布特点, 制定了危险源和事故隐患的控制对策, 这些安全对策措施对有效预防企业事故发生、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水平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刘诗飞, 詹予忠.重大危险源辨识及危害后果分析[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

[2]高进东, 吴宗之, 王广亮.论我国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5 (06) :1-3.

[3]崔善强, 段志善.机械设备安全评价方法探讨[J].工业安全与环保, 2007.

[4]徐格宁, 袁化临.机械安全工程[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8:30-32.

[5]恒川谦司, 户上善夫, 刘宝龙.中国机械安全生产现状及对策[J].2008.

[6]田水承.第三类危险源辨识与控制的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 2001.

[7]吴宗之, 高进东.重大危险源辨识与控制[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2004:1-65.

[8]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Z].

[9]陈宝智.系统安全评价与预测[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2005:36-41, 181-192.

篇4:煤矿机电运输隐患研究

关键词:煤矿机电运输隐患分析措施

0引言

煤矿机电运输隐患的排查在煤矿事故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根据全国煤矿重大事故的调查分析显示,机电事故在各个事故中居第4位。因此,机电运输设备状况好坏直接关系到煤矿安全生产,认真分析研究当前机电运输事故多发的原因,吸取教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煤矿机电运输事故的原因研究

1.1特种作业人员文化程度参差不齐,掌握特种作业技术不娴熟对技术工种安全操作知识掌握不牢,熟悉程度不够,是造成事故的重要原因。指令性的新来人员顶替。由于代岗人员顶替时间短,对顶替工种操作熟练程度差,缺乏顶岗前的安全培训,产生违章指挥和盲目操作双重不安全因素。

1.2特种作业人员的频繁调换,岗位的调整,给安全埋下隐患特种作业人员大都是经过专业培训取得操作合格证后作业者,对他们的工种不宣随意予以变动。但是,矿山某些技术性工种,有些企业领导不去考虑学识水平,不讲究用工要求,而是当作好工种,并通过人情关系把一些不合格的人员充塞进去,加之一些人员不钻研技术业务,违章违纪现象比较突出。另外,临时性工作调整时安全培训工作没有及时到位也带来了安全隐患。

1.3管理存在问题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麻痹大意,没有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违反了“三大规程”及有关安全规定,违章指挥、违章操作时有发生。要加强绞车工和信号把钩工的技术培训,随抽随答,落实终端责任。

1.4设备本身存在安全隐患从设备的地面维修、井下安装到运行维护都需要加强隐患排查。地面维修没有严格执行验收制度,标准要求低,对设备的各项性能没有全面检查,井下安装基础固定不牢或位置不当都易造成事故的发生,没有按时全面的进行日常维护,对老化锈蚀的部件没有及时更换,都是造成事故的重要原因。

2煤矿机电运输事故的防治措施

2.1加强特殊工种的用工制度管理煤矿机运工种的技术性较强,其各岗位工种都不能以照顾的身份出现,要由思想端正、技术全面的工人来担任。同时加强临时用工的安全管理,尽量少用或不用临时工。除特殊情况外,特殊工种人员不能随意调换,要严格考核发证,持证上岗。

2.2加强职工的安全业务培训工作减人提效后,以岗定人,管理层和工人岗位限额,原有的培训组织形式已不适应,需根据新的形式采取新的对策:一是建立竞争机制,如对技术工种和管理人员采取竞争上岗。对所有职工都采用岗位技能工资,划分工资等级,引导和迫使职工自发学习安全业务知识:二是每隔一定时期组织职工进行技术比武,对优胜者给予重奖,以调动职工学技术、学业务的积极性,促使他们在岗位上按标准及规程进行作业:三是采用“三结合”的培训方式,即业余培训与重点培训相结合,以重点培训为主,内培与外培相结合,以内培为主;对新工人、新岗位、新技术要进行强化培训,以全面提高职工的安全业务素质为目的,为搞好安全生产打下坚实的“以人为本”的基础。

2.3努力加强矿井质量标准化管理矿井质量标准化是煤矿安全的基础。实践证明,矿井质量标准化工作的投入,能得到十几倍甚至几十倍的效益产出,有力地促进了安全生产。要把这项工作当作一项经常化的工作来抓,要由静态达标向动态达标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实现生产全过程达标。

2.4建立机电运输设备安装验收管理制度为进一步规范大型机电设备安装、改造、验收管理工作,强化机电运输设备安装、改造工程的设计、选型、设备购置、施工和验收等环节的管理和监督,强化业务保安部门的管理职能,防止机电运输设备恶性事故的发生,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大型机电设备安装验收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2.5加强安全工作力度,向管理要安全实践证明,要抓好安全工作,离不开有效的监督,失去了监督作用,必然助长麻痹侥幸、违章蛮干的现象。监督不到位或流于形式,是导致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因此,必须强化监督制约机制,充分发挥现场安监人员的作用:同时。必须坚持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特别是要建立和完善各级领导和业务部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工人的岗位责任制,明确每个人的安全职责。另外,采取安全资金激励机制,通过经济杠杆,严格考核,兑现奖惩,从而促进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

2.6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及检修制度矿井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设备管理制度、防爆设备入井检验制度、设备包机制度、设备定期检查制度、各种安全装置定期试验制度和停电检修挂牌制度。建立设备、电缆、小型电器的台帐管理,妥善保管机电运输设备的技术性能档案。认真贯彻执行设备使用与维修相接舍的原则,设备谁使用,谁管理,谁维护,负责安全直接责任并实行专责制,主要设备实行包机制,做到定人、定机、凭上岗证操作,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和设备操作规程,对多班制生产的设备,操作工人必须执行设备交接班制度,机电运输设备均有运行记录。

3结束语

篇5:加油站在安全隐患辨识和整改中

应该注意的问题

中国石油销售企业近年来,为了消除加油站的安全隐患,打造中油的品牌,加大了安全隐患整改的力度,使加油站的硬件设施有了较大水平的提高。尽管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对加油站的建设作了很多规定,仍旧不可能面面俱到,有些细节没有明确具体的做法,各大区公司由于区域文化的不同,安全技术人员对规范、模块化建设的认识不同,因而造成在安全隐患辨识上存在着理解上的差异,为此,使得加油站在安全隐患整改中存在着一些不规范的问题,现提出来和大家分享:

一、油罐埋地的问题。GB50156-1992版的名称为:“小型石油库及汽车加油站设计规范”,与GB50156-2002(2006版)“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差别较大。92版在建设加油站时,对直埋油罐没有作为强制性条文执行,所以很多建设者为了减少投资,便于管理,都采用了卧式地面油罐。2002年7月1日,国家重新修订GB50156并执行后,在6.1.2中明确规定了加油站的油罐必须强制埋地设置。

国家新规执行后,中油各大区公司也投入了打量资金对地面油罐进行整改。由于地域的不同,很多山区地带,或是地形较为复杂,用地较为紧张的加油站,对地面罐的整改就采取围罐砌墙,或是围罐修建挡土墙的方式填埋,这种方式也得到地方监管部门的认可。事实上,油罐地埋一定要符合国标GB50156-2002中的2.0.10的要求,其中的关键点在于“罐内最高液面低于罐外4m范围内地面标高0.2m”。我们通过砌围墙或挡土墙填埋的油罐,不但没有消除罐区安全隐患,反而增大罐区的危险性。

1、采用砌围墙或挡土墙填埋的油罐,由于罐内最高液面高于罐外不足4m范围内地面标高,而油罐最高液面以上的罐内空间存在0区,油罐有爆炸的条件,一但遇上火源,油罐就会爆炸,围墙或挡土墙一但承受不住爆炸冲击波的能量冲击,就会吸收爆炸冲击波而转变成机械能,成为能量的载体而伤害加油站周边的人员和物体。

2、原来地面建设的油罐,其输油管线是从油罐的底部焊接,而且多有法兰、阀门和单向阀等附件连接,如果在不改造其工艺管线的前提下砌墙填埋,法兰、阀门一旦泄漏,将造成较大的污染事故;如果管线工艺改成灌顶进油,对于自吸泵而言,将影响其吸程。

3、采用砌围墙或挡土墙填埋的油罐,其高度一般在3米左右,如果在填土时,采用了膨胀土系,其土吸收水份膨胀后很容易就挤倒围墙,挤坏管线,砸坏阀门等。

所以,地面罐的改造,一定要按照规范要求,沉到地面以下,如果场地较小,宁愿把储罐埋在车道下(符合GB50156-2002中的6.1.5),也不愿把罐砌墙填埋。

二、油罐的制造质量问题。在加油站中,油罐是一重要的设备,其质量存在问题,将会引发重大的火灾爆炸事故和污染事故,按照GB18218-2000《重大危险源辨识》的规定,加油站的储存汽油量大 于20吨,即为重大危险源,我们的每座加油站都是重大危险源,因此油罐的制造质量对加油站的安全等级极为关键。按照GB50156-2002中的6.1要求,油罐壁厚应大于5mm,防腐等级符合SY007-2000标准。按照JB/T4735-97《钢制焊接常压容器》的要求,油罐设计、制造都无资格要求,但在JB4730-94中,对常压罐的无损检测应大于等于10%,在JB/T4735-97中,需无损检测的容器应由有无损检测资质的人员担任,容器的焊接,应由有焊工资质的人员担任。也就是说,尽管常压油罐的制造不需要经过监管部门的认可,但关键环节还是需要控制的。油罐的制作应该按照国标图集02R111制作。

事实上,我们在社会上收购加油站的油罐合格的不多,很多是个体在现场焊接的,安全质量无法保证。因此,只要油罐存在罐壁小于5mm的、罐容积不符合标准公称容积的、罐端为平面封头的、罐的人孔设置不符合模块化设计的、罐体没有按规范进行防腐的,都是非标罐,应该记录在案,达到整改条件的应该及时更换。

三、罐区卸油口的问题。在卸油口的设置中,形式较多,认识不一。较为典型的有:快速接头、闷盖+闸阀+过滤器和快速接头、闷盖直接进入油罐。笔者认为后者是正确的。

1、在国标GB50156-2002中,对卸油口的工艺组成没有明确的描述。然而在中油的模块化规范中,有详细的工艺图形。

2、对卸油口的工艺设置认识不统一,不清楚是是采用快速接头及闷盖好,还是采用接头及闷盖,再加阀门和过滤器好。有人说国标不是教科书,增加闸阀和过滤器不是更好吗?其实不然。一是增设闸 阀和过滤器,从理论上讲,增加了泄漏点;二是有了过滤器每年就有清洗滤网作业,而过滤器上的螺栓用防爆工具很难拧紧,有时生锈了是拆不动的,一旦使用普通工具,就是违章作业;三是油罐每3-5年要由专业公司清洗作业一次,80目的过滤器对油品质量不能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只要闷盖的密封圈不失效,采用快速接头及闷盖的工艺是可靠的。

3、卸油口的整改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主要隐患在过滤器上,有的采用快速接头、闷盖加球形阀的工艺也不是不可以,所以整改时要结合模块化标准,有条件时在快速接头上把汽油的选为外卡式,把柴油选为内卡式,以防混油,是有一定意义的。

四、发、配电房的问题。在国标GB50156-2002中对备用发电机组房没有明确规定,10.1.5中说明低压配电装置可设在站房内。加油站的发、配房没有防爆要求,也就是说可以作为民用设计考虑,但引用JGJ/T16-92《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的标准来设计是不合理的,因为加油站的用电负荷为三级,把发电机组与配电系统设置在一室中,是可以的,在面积不大的情况下不应该设置隔离墙,这种简单的隔离墙即不隔音吸不震,反而把发配电的空间变小,不利于维修和散热。

新站在建设时有条件把发、配电房分别设置最好,现在已经把发配电系统设置在一室的,没有必要中间砌墙分离,已经整改隔离的,如果影响发配电系统维修的,应拆除恢复原样。

五、站房的照明问题。在国标GB50156-2002中的10.1.9条,对 爆炸区域外的站房、罩棚等建筑物内的照明灯具,可选用非防爆型。也就是说,站房的照明可采用民用规范设计。

有些收购的加油站的站房采用了防爆灯具,这是没有必要的,增加了成本和维修难度。如果站房与危险区域的安全间距不足,需要采取一定的方案进行整改,而不是安装防爆电器能解决的问题。

现在已经是防爆电器的加油站,也没有必要把防爆电器改为非防爆电器;不是防爆电器的改为防爆电器更不应该了。

六、供、配电系统的问题。在国标GB50156-2002中的12.6.1,对盘、柜及二次回路接线的安装等电器问题,提及的标准较多,除《电气装置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8,《电气安装工程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气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7和《石油化工仪表工程施工技术规程》SH3521外,其附加条款也很多,一般安全人员难以掌握。

供、配电系统,是加油站的重要设施,由于很多人对电的知识掌握不多,也是容易出安全问题的地方。所以加油站要采用双回路电源进线,可实现电源自动/手动切换,动力馈线端子采用国内、国际叫先进的产品;取消扎刀式开关,使操作不见线头,保证安全、可靠。供、配电系统出现故障,一定要聘请当地的专业电工处理。

七、电、讯线路的穿管问题。在国标GB50156-2002中10.1.6、10.2.6、12.6.2和12.6.6提及了穿管问题。10.1.8中的GB50058《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中也有相关条款提及到穿管问题。在GB50057《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中,对加油站的穿管也做了 明确规定。

很多加油站的电、讯线路穿管都采用了PVC管,特别是在防爆区域是绝对不行的,在前厅,在罐区,在发配电室的电讯线路必须穿钢管保护,并按照规范接地处理。

八、隔油与排水的问题。在国标GB50156-2002中没有提及建设隔油池的具体条款,只要求污水达标排放就行,2006板新增了污水不应采用暗沟排水的条款。

每个加油站都存在含油污水,要做到达标排放,就得设有相应得处理设施,对加油站来说,主要就是采用隔油池,也叫油水分离池。对于不可能含油的雨水,可以直接排放,用暗沟也行;对于含油的污水,必须通过明沟引导进入隔油池处理后再排放。

按照国家政策的现行要求,加油站隔油池是必须设置的,新建站在设计时,必须有隔油池,这可以通过设计审核实现;在用站没有隔油池的必须整改,并按照行标《加油站建设基础设计》中的有关部分通过计算选用国标图04S519进行设置。在设计时,要按照国标图04S519执行,并非是三级分离,因此在隔油池的新建和整改中,要通过计算确定隔油池的容量,不要强求三级排放;已经是三级的,没有必要改为二级;是二级分离的达不到排放要求的,可以增至三级。

九、灭火毯的配备问题。在国标GB50156-2002中对灭火毯只要求了配置的数量而没有要求是什么材料的灭火毯。石棉灭火毯,其纤维可能致癌,国外禁用;玻璃纤维灭火毯,对眼睛和皮肤都有伤害,也给员工的使用带来健康隐患。在员工健康与财产保护方面一但发生矛盾,一定是先员工的健康,后考虑财产损失的。所以不要把石棉、玻璃纤维等有伤害员工健康的品质的灭火毯放在加油机上,特别是有风的地方,应该放入箱柜里备用。能配备新型的,无伤害的灭火毯最好。

单位:中国石油西南销售分公司质量安全环保处 姓名:罗辐朝

岳鸣

篇6:煤矿隐患辨识

本章学习要点

◆熟悉重大危险源的分类 ◆掌握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与控制

◆熟悉隐患排查治理的主体责任和相关制度 ◆掌握隐患排查治理的内客 ◆熟练掌握安全生产检查的有关知识

第一节

重大危险源辨识与控制

一、重大危险源

重大危险源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 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其中,危险物质指一种物质或若干种物质的混合物,由于它的化学、物理或毒性特 性,使其具有易导致火灾、爆炸或中毒的危险;单元指一个(套 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工厂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 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重大危险源可以分为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和贮存区重大危险源两种。其中生产场所指危险物质的生产、加工及使用等场所,包括 生产、加工及使用等过程中的中间贮罐存放区及半成品、成品的周转库存;贮存区指专门用于贮存危险物质的贮罐或仓库组成的相对独立的区域。

-144 我国在进行重大危险源的申报、普查工作中,将重大危险源分为 七大类:

(1)易燃、易爆、有毒物质的贮罐区(贮罐);

(2)易燃、易爆、有毒物质的库区(库);

(3)具有火灾、爆炸、中毒危险的生产场所;

(4)企业危险建(构)筑物;

(5)压力管道;

(6)锅炉;

(7)压力容器。

二、重大危险源的辨识

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性质的过程称危险源辨识,即找出可能引发事故不良后果的材料系统、生产过程或工场的特征。危险源辩识是控制事故发生的第一步,只有识别出危险源的存在,找出导致故的根源才能有效地控制事故的发生,并采取控制措施使其危险性,从而使系统在规定的性能、时间和成本范围内达到最佳安全程度。

(一)危险源辨识的内容

(1)辨识危险源的种类、危险性质、损害能力。在进行危险源 辨识时应充分考虑发生危害的根源及性质,如暴露于化学性危害因素和物理性危害因素的工作环境等。进行危险源辨识时还需考虑 危险源从哪个方面对身体进行伤害,能够对多大的范围内造成多大 的伤害伤害的持续时间有多长等。

(2)辨识危险源的数量。危险与安全之间经常在于量的差别,同一种危险源其数量不同,危险的程度也不同。

(3)辨识危险源的分布,危险可能发生的时间、地点。对于I类危险源的辨识主要是确定可能意外释放的能量、有毒有害物质量的多少、强度、作用范围,对于重要的生产区域和装置,还需要了解系 统内能量流动、有害物质的传递过程。对于Ⅱ类危险源的辨识,主要 是找出导致能量意外释放的根本原因。

(二)危险源辨识的范围

(1)厂址。从厂址的工程地质、地形、自然灾害、周围境、气象条件、资源交通、抢险救灾支持条件等方而进行分析。

(2)厂区平面布局总图。功能分区(生产、管理、辅助生产、生活区)布置;高温、有害物质、噪声、辐射、易燃、易爆、危险品设施布置工艺流程布置;建筑物、构筑物布置;风向、安全距 离、卫生防护距离等。

(3)建(构)筑物。结构、防火、防爆、朝向、采光、运输(操作、安全、运输、检修)通道、开门、生产卫生设施。

(4)生产工艺过程。物料(毒性、腐蚀性、燃爆性)、温度、压 力、速度、作业及控制条件、事故及失控状态。

(5)生产设备、装置。化工设备、装置,机械设备,电气设备,危性较大设备,特殊单体设备、装置等。

(6)粉尘、毒物、噪声、振动、辐射、高温、低温等有害作业现场。(7)工时制度、女职工劳动保护、体力劳动强度。

(8)管理设施、事故应急抢救设施和辅助生产、生活卫生设施。

(三)危险源辨识方法

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很多,每一种方法都有其目的性和应用的范围。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危险源辨识方法:

(l)询问、交谈。对于生产系统的某项工作具有经验的人,往往能指出其工作巾的危害。从指出的危害中,可初步分析出工作中所 存在的危险源。

(2)现场观察。通过对作业环境的现场观察,可发现存在的危险源。从事现场观察的人员,要求具有安全技术知识和掌握了完善的安全技术法规和标准。

(3)查阅有关记录。查阅产单位的事故、职业病的记录,可从中发现存在的危险源。

(4)工作任务分析。通过分析作业人员工作任务中所涉及的危害,可识别出有关的危险源。

(5)材料性质和生产条件分析。了解生产或使用的材料性质是危害辨识的基础,危险源辨识中常用的材料性质有:毒性、生物退化 性、气味阈值、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稳定性、燃烧及爆炸特性等。生产条件也会产生危险或使生产过程中材料的危险性增加。

(6)安全检查表。运用已编制好的安仝检查表,对生产系统实 施安全检查,可辨识出存在的危险源。

(7)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是一种对

工 艺过程中的危险源实行严格审查和控制的技术。它是通过指导语句和 标准格式寻找工艺偏差,以辨识系统存在的危险源,并确定控制危险 源风险的对策。

(8)事件树分析。事件捌分析是一种从初始原因事件起,分析 各环节事件“成功(正常)”或“失败(失效)”的发展变化过程并预测各种可能结果的方法,即时序逻辑分析判断方法。应用这,种方法,通过对系统各环节事件的分析,可辨识出系统的危险源。

(9)事故树分析。事故树分析是一种根据系统可能发生的或已经发生的事故结果,去寻找与事故发生有关的原因、条件和规律。通 过这样一个过程分析,可辨识出系统中导致事故的有关危险源。上述几种危险源辨识方法从着人点和分析过程上都有其各自特 点,也有各自的适用范围或局限性。在辨识危险源的过程中,往往使 用一种方法还不足以全面地识别其所存在的危险源,必须综合地运用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法。

三、重大危险源的管理与控制

危险源的管理与控制实际上与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密切相关。一般地,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结果是职业安全健康 管理体系的主要输入,即体系的几乎所有其他要素的运行均以危害辨 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结果作为重要的依据之一或需对其加 以考虑。

(1)对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

在对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和评价后,生产经营单位应对每一个重 大危险源制定出一套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通过技术措施和组织措施 对重大危险源进行严格控制和管理。①应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制度,制定重大危险源安全管 理技术措施。

②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以及矿山、建筑施工等生产经营 单位应当建立应急救援组织,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并进 行经常性维护、保养,保证正常运转;生产经营规模较小的,可以不 建立应急救援组织。但应当指定兼职的应急救援人员。

③应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定制定并及时完善重大危 险源事故应急预案。

④应针对重大危险源每年至少开展一次综合应急演练或专项应急 演练,每半年至少开展一次现场处置应急演练。

⑤应对涉及重大危险源的从业人员进行应急管理培训,使其全面 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和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⑥生产经营单位应将重大危险源可能发生事故的后果及应急措施 等信息告知可能受影响的单位和人员。

⑦应在重大危险源现场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

⑧应根据重大危险源的等级,建立健全相应的安全监控系统或安 全监控设施,保证安全监控系统或监控设施有效运行,并落实监控责 任安全监控系统或安全监控设施应作为安全设施“三同时”验收的内容。

⑨应依据国家相关规定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定期的检测,并做好检 测、检验记录。

⑩应对重大危险源、有重大危险源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其周边环 境开展隐患排查,对发现的安全隐患要及时向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部门报告,并采取措施消除。

⑩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应保证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所需资金 的投入。所需资金在安全投入专项资金中单列。(2)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步骤

①划分作业活动(也可称业务活动)。编制一份业务活动表,其 内容包括厂房、设备、人员和程序,并收集有关信息。

②辨识危害。辨识与各项业务活动有关的主要危害。考虑谁会受 到伤害以及如何受到伤害。

③确定风险。在假定计划的或现有控制措施适当的情况下,对与 各项危害有关的风险做出主观评价。评价人员还应考虑控制的有效性 以及一旦失败将造成的后果。

④确定风险是否可承受。判断计划的或现有的职业安全健康预防 措施是否足以把危害控制住并符合法律的要求。

⑤制定风险控制措施计划。如表6-1所示。编制计划以处理评 表6-1 风险控制措施计划

⑥评审措施计划的充分性。针对已修正的控制措施,重新评价风 险,并检盎风险是否可承受。(3)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

(4)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措施的持续改进。危害辨 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应被视为一个持续的过程。因此,控制措施

– 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安全培训通用教材的充分性必须得到持续评审和修订。同样地,如果条件变到使危害和风险受到显著影响时,则应对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行评审。

案例:某家具厂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事故简介

A家具生产公司,随着市场份额的不断增大,原有生严规模不能 满足目前市场的需要。为填补市场家具供应的不足,公司决定选择新 址建造新的家具加工基地。考虑到城市规划,企业生严,销售及成本方面的需要,公司决定选择既方便运输又方便物料存放的一开阔地作 为新厂址公司的具体论证方案如下:

(1)公司地址.A公司地处集市开发区,与某精细涂料有限公 司相邻,A公司以东10千米的地方有一家生产甲醇的化工公司,该 公司生产的甲醇主要通过A公司西侧相郐码头外运,之间通过铁路 专线运输.为节省资金,A公司与精细涂料有限公司共同租赁了M 公司的仓库,A公司租用3000平方米,用于储存材料和产品,精细 涂料有限公司租用500平方米,租赁仓库归使用方管理A公司生产 的家具远销全国各地,全部通过汽车运输,由公司选定的通过OS— HMS认证的运输商承运。

(2)公司的主要机械包括电刨,电钻、电锯,小型轮式起重机,叉车,运输车辆等。

(3)主要的生产过程包括材料运输和装卸,木材烘干,型材加 工组装、喷漆等。专家点评

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的事故分类,主要的危险 因素及产生部位如下:

(1)机械伤害。木材加工过程中使用电刨、电钻、电锯等的刨刃、锯齿及旋转部位的伤害,机械检修过程的各种伤害,加工件造成的伤害等。

(2)触电。电刨,电钻,电锯的漏电触电,电动机械维修时误操作触电等。

(3)物体打击。加工件飞出造成的打击伤害等.

(4)起重伤害。起重过程中由于起重机故障、人员操作造成的 起重伤害。

(5)火灾。木材、油漆等造成的火灾伤害,甲醇铁路运输事故 引发火灾。

(6)中毒和窒息。油漆、黏合剂等的挥发。(7)车辆伤害。又车,运输车辆等造成的车辆伤害。

(8)其他爆炸,油漆等遇火源爆炸,甲醇铁路运输事故引发爆炸。

第二节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

一、事故隐患的概念、成因与分类 1事故隐患的概念

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 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 上的缺陷。

2事故隐患的成因

事故隐患成因有“三同时”执行不严;国家监察不力;行业管 理职责不明;群众监督未发挥作用;企业制度不健全;企业资金不落 实等。

3事故隐患的分类

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一般事故隐患,是指 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重大事故 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 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 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二、隐患排查治理的主体责任

生产经营单位是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责任主体。生产经 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建档监控等制度,逐级建立 并落实从主要负责人到每个从业人员的隐患排查治理和监控责任制,《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对生产经营单位应担负的主 体责任作出了如下规定:

(1)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保证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所需的资金,建立资金使用专项制度。

(2)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定期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排查本单位的事故隐患。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应 当按照事故隐患的等级进行登记,建立事故隐患信息档案,并按照 职责分工实施监控治理。

(3)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事故隐患报告和举报奖励制度,鼓 励、发动职工发现和排除事故隐患,鼓励社会公众举报。对发现、排除和举报事故隐患的有功人员,应当给予物质奖励和表彰。

(4)生产经营单位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发包、出租的,应当与承包、承租单位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并在协议中明确各方 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管理职责。生产经营单位对承包、承 租单位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负有统一协调和监督管理的职责。

(5)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人员依法履行事 故隐患监督检查职责时,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积极配合,不得拒绝和阻

(6)对于一般事故隐患,南生产经营单位(车问、分厂、区队等)负责人或者有关人员组织整改。

对于重大事故隐患,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组织制定并实施 事故隐患治理方案。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治理 的目标和任务;采取的方法和措施;经费和物资的落实;负责治理的 机构和人员,治理的时限和要求;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

(7)生产经营单位在事故隐患治理过程中,应当采取相应的安 全防范措施,防止事故发生。事故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巾无法保 证安全的,应当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并疏散可能危及的其他 人员,设置警戒标志,暂时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对暂时难以停产 或者停止使用的相关生产储存装置、设施、设备,应当加强维护和保 养,防止事故发生。(8)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加强对自然灾害的预防。对于因自然灾害可能导致事故灾难的隐患,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本规定要求排查治理,采取可靠的预防措施,制定应急预案。在接到有关自然灾害预报时,应当及时向下属单位发出预警通知;发生H然灾害可能危及生产经营单位和人员安全的情况时,应当采取撤离人员、停¨作业、加强监测等安全措施。并及时向当地人民政府及其有炎部 门报告。

(9)地方人民政府或者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及有关部门挂牌督办并责令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治理的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工作结束后,有条件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组织本单位的技术人员和专家对重大事故隐患的治理情况进行评估;其他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委托具备相应 资质的安伞评价机构对重大事故隐患的治理情况=治理后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向安全监管监材察部门和有关部门提出恢复生产的书面申请,经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有关部门审查同意后,方可恢复生产经营。申请报告应当包括治理方案的内容、项目和安全评价机构出具的评价报告等。

三、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规程的要 求,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相关制度。

(1)事故隐患定期排查分析制度。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每月、每 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杳治理情况按相关要求进行统计分析,并分别于每月10日前和下一年1月10日前向相关部门报送统计分析资料。统计分析资料应当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宁。(P155-156)

(2)重大事故隐患申报制度。牛产经营单位应当每季、每年对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分别于下一季度15日前和下一年1月3l日前向安伞监管监察部门和有关部门报送书面统计分析表。统计分析表应当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字。对于重大事故隐患,生产经营单位除依照前款规定报送外,应当及时向安伞监管监察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重大事故隐患报告内容应当包括:

①隐患的现状及其产生原因;

②隐患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难易程度分析; ③隐患的治理方案。

(3)重大事敝隐专-家评估制度凡在事故隐患排卉整治工作中发现重大事故隐患的牛产经营单位,必须委托有资质的巾介机构组织专家对事故隐患进行评估,确定事故隐患的等级,论证事故隐患整改方案的可行性,并制定事故隐患整改的技术措施和应急方案。

四、隐患排查治理内容

生产经营单位应全面排查治理工艺系统、基础设施、技术装备、作业环境、防控手段等方面存在的隐患,以及安全生产体制机制、制度建设、安全管理组织体系、责任落实、劳动纪律、现场管理、事故 查处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具体包括:

(1)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规程标准的贯彻执行情况;(2)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及落实情况;

(3)高危行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使用、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交 纳等经济政策的执行情况;

(4)企业安全生产重要设施、装备和关键设备、装置的完好状况及日常管理维护、保养情况,劳动防护用品的配备和使用情况;

(5)危险性较大的特种设备和危险物品的存储容器、运输工具好状况及检测检验情况;

(6)对存在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以及重点环节、部位重大危险源普查建档、风险辨识、监控预警制度的建设及措施落实情况;

(7)事故报告、处理及对有关责任人的责任追究情况;

(8)安全基础工作及教育培训情况,特别是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的持证上岗情况和生产一线职工(包括农民工)的教育培训情况,以及劳动组织、用工等情况;

(9)应急预案制定、演练和应急救援物资、没备配备及维护情况;(10)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三同时”(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和使用)执行情况;

(11)道路设汁、建设、维护及交通安全设施没置等情况;(12)对企业周边或作业过程中存在的易由自然灾害引发事故灾难的危险点排查、防范和治理情况等。第三节

安全生产检查

一、安全生产检查的类型

安全生产检查通常可分为以下6种类型:

1定期安全生产检查

定期安全生产检查一般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的形式来实现的。检查周期根据各单位实际情况确定,如每年一次、每季一次、每月一次、每周一次等。定期检查面广,有深度,能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2.经常性安全生产检查

经常性安全生产检查则是采取个别的、日常的巡视方式来实现的。在施工(生产)过程中进行经常性的预防检查,能及时发现隐患,及时消除,保证施工(生产)正常进行。日常的检查包括班组硷查、车问检查和厂级检查。班组检查每班必须进行,又分为班前安全检查和生产中的安全检查,班前安全检查是工艺设备的防火控制要点,生产中的检查是班长或安全员在生产过程中,检查员工是否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机器设备运作是否正常。这是工厂中最基本的安全检通过认真的检查,很多的隐患都可以发现,事故可以避免。

3季节性及节假日前后安全生产检查

由各级生产单位根据季节变化,按事故发生的规律对易发的潜在 龟险,突出重点进行季节检查,如冬季防冻保温、防火、防煤气中毒;夏季防暑降温、防汛、防雷电等检查。由于节假日(特别是重大节日,如元旦、春节、国庆节)前后,职工注意力在过节上,容易发生事故,而而应在节假日前后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检查。

4专业(项)安全生产检查

专业(项)安全牛产检查是对某个专业(项)问题或存施工(生产)中存在的普遍性安全问题进行的单项定性或定量检查。如对危险较大的在用设备、设施,作业场所环境条件的管理性或监督性定 量检测检验都属专业(项)安全检查。专业(项)检查具有较强的 针对性和专业要求,用于检查难度较大的项目。通过检查,发现潜在 问题,研究整改对策,及时消除隐患,进行技术改造。

5综合性安全生产检查

综合性安全生产检查一般是由主管部门对下属各企业或生产单位 进行的全面综合性检查,必要时可组织进行系统的安全性评价。

6职工代表不定期对安全生产的巡查

由企业或车间工会负责组织有专业术特长的职工代表进行安全生产巡视和检查。重点查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法规的贯彻执行情况;查单位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执行情况;查工人安全生产权利的保障情况;查事故原因、隐患整改情况;查责任者的处理情况等。此类检查可进一步强化各级领导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促进职工劳动保护合法权利的维护。

二、安全生产检查的内容 l查思想

以党和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规及有关文件为依据,对照检查各级领导和职工群众是否重视安全工作,人人关心和主动搞好安全工作,使党和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规在单位和现场得到落实。具体讲,就是要杏认识的高度,重视的程度,抓的深度和广度。

2查领导

检查各级领导是否把安全生产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是否真正执行安全生产“五同时”,是否认真解决安全技术措施经费和安全生 产上的重大难题,做到奖惩严明,支持安技部门人员的工作,尽到自己应承担的安全生产职责。

3查制度

首先检查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是否建立、健全、深人人心、严格执行,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的行为是否能及时得到纠正、处理。特别要重点检查各级领导和职能部门是否认真执行安全牛产责任制,能否达到齐抓共管的要求。

4查措施

是否年年编制安全技术措施汁划,是否每个工程项日都编制了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其中安全技术措施是否有针对性,是否认真进行安全技术措施交底,工地是否认真按措施执行。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和安全技术措施项目是否随生产施工任务下_达、按时完成,劳动条件和安全设施是否得到改善,预防了哪些重大事故。

5查隐患

深入生产下问、施工现场检查劳动条件、安全设施、安全装置、安全用具是否符合安全生产法规、标准的要求。安全道路是否畅通,材料、构件、产品堆放是否整齐,电气设备及其线路设置、压力容器、化学危险品的使用管理是否按规定、条例要求。垂直运输设备和起重设备的安全装置是否齐全、灵敏可靠,有无带病运行情况。脚手架、吊篮是否按规程和设施要求搭设。职工是否按规定正确使用防护用品、用具。

6查事故处理 检查有无隐瞒事故的行为,发现事故是否及时报告、认真调查、严肃处理,是否制订了防范措施,是否项项落实。凡检查中发现未按“四不放过”的原则处理的事故,要重新严肃处理,防止同类事故再次发生。

7.查组织

企业的安全生产委员会是否成立和经常进行活动,各大保证体系是否形成和发挥作用,安全机构是否没立,安技干部是否按规定配备,素质条件是否能胜任工作并相对稳定,班组安全是否建立,是否发挥作用,是否达到专管成线,群管成网。

8.查教育培训

新人厂的工人是否经过认真的三级安全教育,从事特种作业的工人是否都经过特种安全培训、考核、持证操作。各级领导干部、安技人员是否经过专门安全培训、考核并取得资格证书,全体工人是否都学习过本工种的安全操作规程,能否达到懂知识、有技能、好态度的水平。以上八个方面要根据各单位实际情况,哪方面问题突出,就确定哪方面为检查的重点,灵活掌握运用。

三、安全生产检查的办法 1.常规检查

常规检查是常见的一种检查方法。通常是由安全管理人员作为检查工作的主体,到作业场所的现场,通过感观或辅助一定的简单工具、仪表等,对作业人员的行为,作业场所的环境条件、生产设备设施等进行的定性检查。安全检查人员通过这一手段,及时发现现场存 在的不安全隐患并采取措施予以消除,纠正施工人员的不安全行为。常规检查完全依靠安全检查人员的经验和能力,检查的结果直接受安全检查人员个人素质的影响。因此,对安全检查人员个人素质的要求较高。

2安全检查表法

(1)安全检查表法的定义。

①为使检查].作更加规范,将个人的行为对检查结果的影响减少到最小,常采用安全检查表法。

②安全检查表是事先把系统加以剖析.列出各层次的不安全因

素,确定检查项目,并把检查项目按系统的组成顺序编制成表,以便 进行检查或评审,这种表就叫做安全检查表。安全检查表是进行安全 检查,发现和查明各种危险和隐患,监督各项安全规章制度的实施,及时发现事故隐患并制止违章行为的一个有力工具。

③安全检查表应列举需查明的所有可能会导致事故的不安全

因素。它采用提问的方式,要求回答“是”或“否”。“是”表示符合 要求,“否”表示存在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所以,在每个提问后 面也可以设改进措施栏。每个检查表均需注明检查时间、检查者、直接负责人等,以便分清责任。安全检查表的设计应做到系统、全面检查项曰应明确。

(2)安全检查表法的优点。

①能够事先编制,有充分的时间组织有经验的人员来编写做

系统化、完整化,不致于漏掉能导致危险的关键因素。

②可以根据规定的标准、规范和法规,检查遵守的情况,提准

确的评价。

③表的应用方式是有问有答,给人的印象深刻,能起到安全育 的作用。表内还可注明改进措施的要求,隔一段时间后重新检查改进 情况。

④简明易懂,容易掌握。(3)安全检查表的编制

编制安全检查表的主要依据是:

①有关标准、规程、规范及规定;

②国内外事故案例及本单位在安全管理及生产中的有关经验; ③通过系统分析,确定的危险部位及防范措施都是安全检查的

内容;

④新知识、新成果、新方法、新技术、新法规和新标准。

我国许多行业都编制并实施了适合行业特点的安全检查标准,如火电、机械行业都制定了适用于本行业的安全检查表。企业在实施安全检查工作时,根据行业颁布的安全检查标准,可以结合本单位情况制定更加具有可操作性的检查表。

3仪器检查法

机器、设备内部的缺陷及作业环境条件的真实信息或定量数据,只能通过仪器检查法来进行定量化的检验与测量,才能发现不安全隐 患,从而为后续整改提供信息。因此,必要时需要实施仪器检查。由 于被检查的对象不同,检查所用的仪器和手段也不同。复习思考题

上一篇:有什么好的考研英语参考书下一篇:初三老师的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