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办法

2024-07-29

新疆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办法(精选8篇)

篇1:新疆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办法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办法》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已经2011年3月23日自治区第十一届人民政府第20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2011年4月4日颁布,自2011年10月1日起施行。《办法》的颁布,标志着新疆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在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方面进入了新的里程碑。《办法》的制定,牢牢把握了“以人为本”这一核心、“统筹兼顾”这一个根本方法、“维护社会稳定”这一大局,突出了服务至上的理念,明确了管理职责,体现了便民利民的原则。

1、为加强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保护流动人口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保障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2、《办法》适用于自治区行政区域内的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活动。

3、《办法》所称流动人口,是指离开户籍所在地县级行政区域到其他行政区域居住的人员。但是,离开市辖区到本市其他市辖区居住的人员除外。

4、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的主要任务是:

(1)提供就业政策法规咨询、就业信息、职业指导和就业登记服务;(2)提供计划生育、传染病防治和临时救助服务;(3)保障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4)开展健康卫生、法制宣传教育;(5)进行居住登记、出租房屋等治安管理;(6)维护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7)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任务。

5、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协调机构依照本办法和国家有关规定,负责组织、协调、指导、督促各有关部

门的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

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具体组织实施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

公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商、人口和计划生育、民政、卫生、住房和城乡建设、司法行政、财政、教育等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相关工作;工会、共青团、妇联和城市社区管理机构、村民委员会应当协助开展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

6、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和完善流动人口的权益保障机制、社会保障体系和公共服务网络,在编制城乡规划,建设公用设施,制定劳动就业、社会保险、义务教育、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法律服务等公共政策方面保障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

7、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公共就业服务的机构应当对在法定劳动年龄内具有劳动能力和有就业愿望的流动人口,免费提供就业政策法规咨询、就业信息、职业指导和就业登记等服务。

流动人口按照有关规定,可以在现居住地参加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考试、职业(执业)资格考试或者鉴定,享受职业培训和职业鉴定补贴。鼓励考试、鉴定机构对经济困难的流动人口减免考试、鉴定费用。

8、县(市)以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负责流动人口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就业服务,提供就业信息、就业指导、就业登记、社会保险等服务,依法处理用人单位与流动人口的劳动争议,处理用人单位侵害流动人口劳动保障合法权益的行为。

9、县(市)以上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应当向育龄流动人口宣传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法规、避孕节育、生殖保健、优生优育知识,为育龄流动人口提供与常住人口同等待遇的计划生

育服务。

10、县(市)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在流动人口中开展妇女儿童健康教育和艾滋病、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向流动人口提供与常住人口同等待遇的预防接种和传染病防治服务,并对流动人口集中的公共场所定期开展卫生监督检查。

11、县(市)以上民政部门应当将流动人口困难群体临时救助纳入城乡社会救助体系,为生活无着落的流动人口提供临时救助服务。

12、县(市)以上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部门应当将流动人口基本住房保障纳入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完善相关政策,开展公共租赁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

13、县(市)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将流动人口教育纳入当地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加强流动人口中适龄儿童的教育管理工作,指导、督促中小学校做好流动人口义务教育工作,保障流动人口享有与常住人口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14、县(市)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为流动人口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办理注册登记,并实施监督管理,保障流动人口开展合法生产经营活动。

15、县(市)以上司法行政部门应当组织开展流动人口法制宣传教育和纠纷调解工作,引导流动人口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法律援助机构应当依法及时为经济困难的流动人口提供法律援助。

16、招录、聘用流动人口从业的单位,应当与招录、聘用的流动人口签订劳动合同,按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依法办理社会保险,为流动人口提供安全卫生的劳动环境。

流动人口参加和组织工会的权利受法律保护。流动人口在

工会活动中与常住人口享有同等权利,履行同等义务。

17、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流动人口信息网络管理建设,建立和完善具有信息采集、整理传递、分析预测、定期发布等功能的统一的流动人口综合信息平台,实现部门间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

流动人口现居住地的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应当主动与流动人口户籍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建立流动人口信息协查通报制度,运用流动人口信息管理系统核实、通报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信息。

18、流动人口到达现居住地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应当持本人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明及住所证明,到城市社区管理机构、村民委员会申报居住登记。城市社区管理机构、村民委员会在办理流动人口成年育龄妇女居住登记时,应当核查其户籍所在地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出具的计划生育证明;没有计划生育证明的,应当在居住登记中载明。

流动人口变更居住地的,按照前款规定办理居住变更登记。

19、有关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根据下列规定对流动人口进行登记,并于登记后3个工作日内,将登记信息报送当地公安机关或者城市社区管理机构、村民委员会:

(1)租住房屋的,由房屋出租人在流动人口入住时进行登记;(2)就业并由用人单位提供住所的,由用人单位在流动人口受聘时进行登记;(3)就学并在学校住宿的,由学校在流动人口入学时进行登记;(4)在救助机构住宿的,由救助机构在流动人口入住时进行登记;

(5)其他留宿单位或者个人在流动人口入住时进行登记。20、房屋出租人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1)出租房屋无安全隐患,满足基本住房标准;(2)及时报送流动人口相关信息;(3)不得将房屋出租给无合法有效身份证件的流动人口;(4)发现流动人口利用出租房屋进行违法犯罪活动,或者带领不明身份人员居住的,及时报告公安派出所或者有关部门;(5)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事项。

21、流动人口承租房屋,应当遵守下列规定:(1)出示本人及其他入住人员合法有效身份证件,如实填写相关信息;(2)入住人员发生变更的,及时告知房屋出租人,并配合房屋出租人办理房屋出租备案变更登记;(3)不得利用承租房屋进行违法犯罪活动;(4)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事项。

22、从事房屋租赁及流动人口务工中介服务的机构,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1)建立房屋租赁、务工介绍登记台账;(2)督促房屋出租人办理房屋出租备案登记;(3)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事项。

23、自治区实行流动人口居住证管理制度。流动人口凭居住证在居住地享受相关服务,办理相关事务。

年满16周岁以上的流动人口拟在现居住地居住30日以上的,应当在申报居住登记的同时申领居住证,探亲、旅游、就医、出差等人员除外。

县(市)公安机关可以委托城市社区管理机构、村民委员会办理流动人口居住登记和居住证发证工作。

申领居住证的具体办法由自治区公安机关制定。

24、招录、聘用流动人口的单位和个人,房屋出租人,从事房屋租赁及流动人口务工中介服务的机构,应当督促、协助流动人口及时申报居住登记,申领居住证。

25、公安机关依法执行职务,需要查验居住证时,被查验的流动人口应当予以配合。

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和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在履行法定职责或者为流动人口提供服务时,可以要求居住证持证人出示居住证,持证人应当予以配合。

除公安机关依法执行职务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扣押居住证。

26、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市)公安机关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对个人处50元以上200以下罚款,对单位处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1)不及时申报流动人口居住登记、申领居住证或者申报变更居住地址的;(2)有关单位或者个人不及时登记报送流动人口信息的;(3)有关单位或者个人发现流动人口有违法犯罪行为不向公安机关报告的。

27、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其主管部门或者行政监察机关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在履行流动人口服务职责过程中,具有拖延、推诿、刁难等行为的;(2)无法定依据或者超越批准的项目、标准向流动人口收取费用的;(3)对侵害流动人口合法权益的行为不依法及时处理或者违法实施行政处罚的;

(4)泄露涉及流动人口个人隐私的信息,侵犯其合法权益的;(5)其他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行为。

篇2:新疆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办法

第154号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暂行办法》已经2008年5月5日自治区第十一届人民政府第3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发布,自2008

年7月1日起施行。

自治区主席 努尔·白克力

二○○八年五月八日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流动人口 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维护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离开户籍所在地的市、县,异地从事务工、经商以及其他活动,且居住30日以上的已婚育龄人口(以下统称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探亲、访友、旅游、就医或者因公出差的人员不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坚持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优质服务的原则。

第四条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实行户籍所在地和现居住地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主管部门共同管理、以现居住地为主的管理方式,加强区域协作,推进信息网络化建设,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纳入本行政区域内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建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协调机制,并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所需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第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的管理工作;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

(二)在现居住地依法办理暂住登记或者居住1年以上,具有稳定住所的;

(三)已采取绝育措施的。

第十二条 流动人口在现居住地居住满30日的,应当自期满之日起15日内向现居住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交验婚育证明;无婚育证明的,现居住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应当根据本办法第十条、第十一条规定,告知其在60日内补办婚育证明。

第十三条 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应当对流动人口进行登记,查验婚育证明;对持有婚育证明的,应当提供计划生育、避孕节育和优生优育咨询服务。

第十四条 公安、工商、劳动和社会保障、卫生、建设等行政主管部门在办理流动人口有关证照时,应当核查其婚育证明;对无婚育证明的,应当通报现居住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

第十五条 与流动人口形成劳动关系的用工单位、雇主以及出租(借)房屋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与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签订计划生育责任书,并协助进行婚育证明查看、药具发放等工作。发现流动人口没有婚育证明或者生育服务证怀孕或者生育的,应当及时向所在地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或者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报告。

第十六条 跨省流动人口生育第一个子女,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持夫妻双方身份证件、结婚证、婚育证明、生育第一个子女的申请,在现居住地县(市)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主管部门办理生育服务证:

(一)男方为现居住地的户籍人口,女方户口未迁入现居住地的;

(二)夫妻双方在现居住地共同居住1年以上,有稳定住所的。现居住地县(市)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发给生育服务证之日起30日内,向其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通报有关情况。跨省流动人口申请再生育的,依照女方户籍所在地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七条 流动人口在现居住地接受避孕节育检查的,由该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出具《流动人口避孕节育情况报告单》,并通报或者由流动人口本人寄回其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收到《流动人口避孕节育情况报告单》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不得要求当事人重复接受避孕节育情况检查。

篇3:新疆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办法

一、突出服务群众, 加快推进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创新

当前, 小板桥社区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流动人口来源广泛, 活动范围广, 流出地多, 流动很大程度上处于无序状态, 行踪不易掌握, 且成份复杂, 良莠不齐, 特别是随着流动人口急剧增加, 人户分离情况严重, 出现户籍人口和流动人口比例严重倒挂的现象, 党员与党组织关系分离越来越突出, 管理服务的体制机制、方式方法亟待改革创新。

第一, 着力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体制机制。一是进一步完善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 有针对性地做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外来务工人员服务管理, 努力扩大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覆盖面。二是是严格落实流动人口登记、办证制度, 力求做到流入总数清、流出总数清、人员结构清、居住地清、工作单位清等五个清。三是狠抓出租房管理。完善和规范出租房屋的档案, 并与房主签订治安责任书和保证书, 做到对出租房屋底数清、情况明, 杜绝房屋无证非法出租的现象。

第二, 进一步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方式。一是与辖区派出所合作加强流动人口信息化建设, 加强引导和规范, 完善监控体系。二是深化流动人口服务管理队伍建设。选优配强人才队伍是搞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的关键。小板桥社区在班子配备、人员编制、业务培训、表彰奖励、经费保障等方面, 采取更加有力措施, 确保社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事有人干、责有人当。三是不断完善管理体系。建立健全流动人口动态信息反馈机制, 实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和村情简报制度, 实施流动人口代表民主评议, 不断拓宽民主渠道, 切实做到同管理、同服务、同宣传。四是加强交流合作, 注重改进创新。借鉴先进地区的新方法、新经验, 大力推进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改进创新。

第三, 进一步加强对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的领导。着眼于解决流动人口管理中的突出问题, 小板桥社区以服务为基础, 以引导合理有序流动、维护社会稳定为主线, 不断强化对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领导。一方面, 加强组织领导, 严格落实责任。社区一把手亲自抓, 负总责, 把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纳入年度计划及社区领导干部考核体系之中, 统筹规划、全面推进。建立“分层次、分系统、分责任”的目标责任体系, 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工作格局。另一方面, 加强统筹协调, 增强工作合力, 建立健全社区“一盘棋”工作协调机制, 集中资金、集聚资源, 共同推进流动人口服务管理, 初步形成以“党委领导、综治牵头、社会协同、各方参与、综合治理”的工作新机制。

二、结合创先争优着力为群众多办实事好事, 不断拓展服务空间

做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 强化社会保障、协调利益关系是基础。小板桥社区通过加大对社区的投入, 搭建社区综合服务平台, 全方位加强社区软硬件条件建设, 不断完善服务体系, 着力推动基本公共服务、社区公益服务、便民利民服务纵深发展和全覆盖, 让流动人口更多分享社区发展成果。

一是健全民意表达机制, 搭建社区流动人口利益诉求平台。充分发挥社区居民委员会桥梁纽带的功能, 利用社区管理与服务窗口的积极作用, 做好诉求接待。建立健全社区居民矛盾化解和排查机制, 妥善处理各种投诉, 积极协助流动人口维权工作。积极探索建立社会力量动员新机制, 在志愿服务常态化管理工作模式、构建社会矛盾化解体系、社会面防控、流动人口重点人群管理等方面形成了具有小板桥特色的工作经验。

二是紧紧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 加强对流动人口安全技能、业务知识培训力度。积极协调辖区企业、商铺为流动人口提供就业机会, 大力推行亲情化管理与服务, 不断改善流动人口就业环境, 切实提高流动人口的生存、生活质量, 利用社区资源, 联合辖区企业、商铺在专门橱窗和先要位置发布就业信息, 帮助用工企业排忧解难, 为流动人口就业、创业提供便利。

三是关心支持流动人口, 特别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受教育工作, 为流动人口平等接受良好教育创造环境和条件。小板桥社区在经济并不宽裕的条件下, 尽力而为, 认真落实流动人口, 特别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政策, 关心支持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 让符合条件的流动人口子女都能“读上书、上好学”。

三、加强学习与研究, 完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形势分析制度

面对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的新特点、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 加强对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规律特点的研判, 健全完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形势分析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一是定期研究、专题部署。小板桥社区高度关注社会公众的反应和评价, 及时发现、改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坚持定期研究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 召开定期会议, 分析研究开展工作, 针对问题、难点制定工作解决方案, 重点加强对流动人口结构发展变化、户籍人口与流动人口利益关系发展变化及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制机制及政策的调查研究;坚持把群众满意度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 从群众的需求、关注、期盼出发谋划、部署、推动工作。

二是着力构建各方报告、联系、协调制度。着力构建各方报告、联系、协调长效机制, 探索建立信息共享平台, 健全风险发现与预警机制, 完善信息通报制度。充分调动社区居委会、居民小组和辖区单位的工作积极性, 做好流动人口的管理服务工作。进一步加强督促检查, 加强流动人口管理部门内部人员的联动, 提高工作人员向心力和凝聚力。

三是不断完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的保障机制、培训机制及宣传机制。编制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经费预算, 严格经费管理, 专款专用, 确保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持续、健康、有序的开展。有针对性地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 加强业务指导, 努力提升流动人口服务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再次, 创新宣传形式, 加大宣传力度, 充分利用周末赶集日的独特优势印发宣传资料, 力争做到流动流动人口政策人人皆知, 家喻户晓。

四是促进户籍人口与流动人口和谐共处、包容性发展。一方面是以社区文化活动室、广场文化、环社区道路文化、小游园、老年活动中心为阵地, 依托社区十几支文体团队, 积极引导社区流动人口文明健康的文化生活, 充分发挥社区文化在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增进感情、促进交流中的重要作用。另外, 抓好温馨服务, 切实保障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 增强流动人口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积极构建“三联”制度网络体系, 采取社区党组织班子成员和骨干党员分片负责的方式对辖区流动人口进行走访及相关政策法规宣传, 加强党组织与党员、党员与群众的沟通联系, 诚心诚意为流动人口做好事、办实事。落实各项优先、优惠、扶持、帮扶政策, 通过社区流动人口管理宣传员和技术服务人员上门访问、访谈、了解群众需求, 凝聚民心促和谐, 不断开创当地人与流动人口和谐共处、包容性发展的崭新局面。

流动人口是社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进力量, 关系社区稳定、发展、和谐的大局。同时, 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又是一项涉及面广、头绪多、任务重的系统工程, 加强这项工作需要进一步整合资源, 需要上级部门的积极支持, 需要建立协调有效、运转顺畅的工作机制。小板桥社区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会更加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呵护流动人口, 在创先争优中更加奋发有为, 努力为流动人口多办实事好事, 以想干、敢干、快干的饱满热情全面提升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水平, 创科学发展之先, 争和谐社区之优, 进一步改善和创新管理, 努力实现流动人口与户籍人口共荣发展, 为实现小板桥社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新跨越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摘要:流动人口是社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进力量, 关系社区稳定、发展、和谐的大局。面对社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如何实现流动人口与户籍人口共荣发展, 创科学发展之先, 争和谐社区之优, 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近年来, 小板桥社区坚持以人为本, 严肃管理秩序, 更加注重服务, 探索建立平等化、亲情化和人性化的管理举措, 在积极推进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方面进行了极具意义的实践与探索, 为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社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篇4:新疆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办法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流动人口数量快速增加,随之而来的出现了有关流动人口管理及服务,特别是计划生育管理等方面的许多社会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本篇文章介绍了一些相关的原则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法的建议。

关键词:流动人口;计划生育;问题;建议

1.新时期流动人口变化的宏观背景与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国内流动人口规模和数量急剧增加。几十年过去了,外出务工的流动人口以其不怕苦、不怕累的坚韧精神,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推进注入了不竭的动力,有力的促进了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我们注意到,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当前在流动人口的工作中出现了一些问题,特别是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问题。所以,找出能够有效解决新形势下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的新方法、新机制就非常重要了。

2.新时期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面临的突出问题及困难

2.1新时期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面临的突出问题

2.1.1流动人口权益和法律的保障总体加强

最近几年,全国各地的相关单位为了做好流动人口的权益保护工作,做了很多的努力和尝试,实际效果和产生的影响却不大。我们了解到,流动人口的居住权、迁徙权、就业权、教育和培训权、社会保障权等许多权益得不到合法的保障,这是因为和流动人口相关的各种权益不能得到全国性和地方性法律、条例的支持和保护。如果这个问题不能及时的解决,就会严重影响流动人口在城市中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还会引发流动人口的消极不健康心态,从而诱发影响社会稳定和社会治安的各种问题,中国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就难以实现。所以,做好新时期流动人口各种合法权益的维护和保护工作,将是当前的重要任务。

2.1.2人口流动与现有的户籍制度冲突

十八大以来,全国范围内的很多省份都对现有的户籍管理制度进行了试验性的改革,但是这种改革力度不大,不能完全消除原有的户籍制度造成的“社会屏障”。此外,和户籍制度密切关联的子女教育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劳动就业制度、计划生育管理制度等许多制度性障碍又对人口的合理、有序流动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使流动人口不能有效、合理、有序的更上一级向社会各阶层流动,最终让他们成为城市中的弱势群体和边缘群体。

2.1.3政策法规的建设滞后于流动人口管理的工作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有关流动人口的工作越来越呈现出多样性和困难性。从这些日益突出的问题中,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到制定流动人口管理政策法规的滞后,这种滞后性可以从以下一些方面看出来,第一:劳动人口合理流动和权益保护,国家层面缺乏顶层设计。应该在国家层面,尽快出台新型城镇化的目标、路线图和时间表的指导性政策措施。第二:法规的系统性和规范性还不完善,许多部门对流动人口进行重复管理,或出现监管空白地带,各部门制定各部门的规章条例,这些规章条例没有有效的配合性,这就导致了规章条例落实的时候出现困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建立统一的权威性法规;第三:法规的制定没有明确的目标,有一些法律法规不能有效的满足和流动人口有关的管理和服务要求,有重管理轻服务的现象。

2.1.4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跟不上形式的发展

现在,相关部门还不能对流动人口劳动力市场供给足够多的公共服务信息,这既是因为缺少正规劳动市场中所应该有的服务功能,也原于没有科学建立与就业咨询、职业介绍、就业培训、计划生育服务有关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有关,而且政府对形式多样的劳动就业中介服务组织的指导工作不全面、不具体。所以,以至形成一些地方流动人口就业压力大、生活成本高、流动的无目的性增强一些地方用工荒等许多问题。

2.2新时期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面临的突出问题

2.2.1计划外超生问题管理难度大

新时期流动人口的生育信息较难获得,例如管辖区内人员外出打工,出去后多年不回户籍地,计生干部无法了解流动人口去向,无法得到准确的计生信息。有些流动人口的法制观念薄弱,计划生育意识浅薄,有意逃避计生部门的监管,采取在不同地区流动,违法生育。对于流动人口的种种行为,加大了户籍所在地的计生干部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中的难度。

2.2.2基层计生干部工作重压力大

街道或乡镇等基层计生干部的工作和思想压力比较大。计生干部的压力来源于计划生育要求以人为本,实行人性化服务。但具体的工作需要基层计生干部去做,虽然基层计生干部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是难上加难。目前,部分基层计生干部对于掌握不了或掌握不全面流动人口的信息很苦恼,因为基层计生干部的工作任务重,既要管辖区内人员计划生育工作,同时还要加强外来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

3.新时期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的管理和服务工作急待加强

3.1构建有效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组织机构

提高流动人口管理的认识,把流动人口计划生育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人口流动对于社会经济以及城市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远远大于其负面影响。因此,要从决策思维上提高认识,构建有效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组织机构,树立大人口观和鼓励人口流动的思想,清除对流动人口的排斥心理,取消各个方面,特别是管理组织结构部门的某些歧视性规定,把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融合在一起,统一进行统筹协调工作,做到同安排、同落实、同服务、同考核的公平公正的管理。

相关部门要把流动人口管理资源充分整合起来,建立统一、权威、全面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等综合管理服务组织机构。加强人口流出地计划生育部门和人口流入地计划生育部门之间的联系,并建立起切实可行的长效机制,让流动人口和本地居民享有平等的计划生育服务资源和公正的待遇。只有这样,就能实现我国城乡社会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

3.2实施居住地人口登记制度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户籍制度的改革也是势在必行,我们要以此为契机,逐步落实常住人口的居住地人口登记制度和流动人口的暂住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证的办理,如实掌握户籍人口和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信息,完善计划生育管理工作。改革现有户籍制度,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使人口合理、有序的流动,根据流动人口在其工作地的年限考虑让其转让本地户籍。

改革现有户籍制度的具体实施策略如下:第一,若要全面改革现有户籍制度,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引导人口有序流动和合理分布,并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允许居住一定年限的流动人口转为本地市民,随时更新流动人口的居住地。其二,要逐步建立和完善“身份证管理”的人口登记制度,逐步分离附加在户籍制度上的导致流动人口各种身份、福利等许多限制,增强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意识,提高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效率。

3.3依法管理流动人口,提供优质服务

进一步健全、完善政策法规体系的建设工作,建设一个良好的政策法规框架,为流动人口的管理确定法律基础。国家应该能够尽快制定并出台统一、全面、权威的《全国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办法》,为流动人口的管理和服务提供法制保障。与此同时,应该建立和完善与保障流动人口就业、教育、卫生、计生、住房、社会保障等方面利益有关的政策法规体系。

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的管理服务,为流动人口提供优质服务。一是加强和完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机构网络建设,理顺管理体制,确保执法主体合法。二是配齐配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工作人员,进行系统培训、提高素质。

参考文献:

[1]郭奕晶.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武汉公安干部学院学报.2010(03)

[2]李昱.女性农民工的“融城”困境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5)

篇5:新疆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了保障流动人口合法权益,规范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流动人口的居住管理、权益保障和公共服务,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流动人口,是指离开常住户口所在地进入本省和在本省行政区域内跨市、县居住的人员。

第三条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流动人口应当遵守法律,依法履行义务。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的领导,将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保障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所需经费。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做好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的相关工作。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按照资源整合、集中管理、互联互通的原则,组织有关部门逐步建立流动人口综合信息系统,实现政府部门之间信息共享,方便流动人口办理有关就业、就学、经营、社会保障等事务。

第六条公安机关负责流动人口的居住登记、居住证的制作、发放和管理工作。

发展和改革、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人口和计划生育、工商、税务、民政、卫生、教育、司法行政、住房和城乡建设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的相关工作。

乡镇及街道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机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以及其他组织,应当协助做好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的相关工作。

第七条流动人口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办法规定,办理居住登记。

流动人口办理居住登记,应当出示有效身份证件或者身份证明;流动人口是育龄妇女的,还需提供户口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出具的流动人口婚育证明。

第八条流动人口应当按照下列规定进行居住登记,并由登记责任人或者单位在登记后三个工作日内,向当地公安机关或者通过乡镇、街道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机构向公安机关申报:

(一)流动人口租住房屋的,由房屋出租人在流动人口入住时进行登记;

(二)流动人口就业并由用人单位提供住所的,由用人单位在流动人口受聘时进行登记;

(三)其他十六周岁以上的流动人口,由提供住宿的单位、个人在流动人口入住时进行登记。

房屋出租人向流动人口出租房屋,应当签订房屋租赁合同,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的规定向房产管理部门办理备案手续。

居住在具有本地户籍的亲属家中的流动人口,居住时间在十五日以下的,可以不办理居住登记。

第九条居住在宾馆、酒店、旅店、招待所以及可供住宿的其他经营性服务场所的流动人口,由经营单位按照《江西省旅馆业治安管理办法》的规定进行住宿登记。

第十条在学校、民办高等教育机构、培训机构寄宿就学或者培训的人员,由学校、民办高等教育机构、培训机构在其入学时进行登记。

公安、民政、城管和其他有关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对发现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应当告知或者引导其向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站求助;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站负责对求助的流浪乞讨人员进行登记。

在医院住院就医的人员,由医院按照患者住院管理相关规定负责登记。

上述人员不再需要向公安机关申报居住登记。

第十一条物业服务单位以及从事房屋租赁、职业介绍的中介机构应当配合公安机关和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机构开展流动人口信息的采集、报送等服务管理工作。

第十二条拟在居住地居住三十日以上,已满十六周岁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流动人口,可以向居住地公安机关或者乡镇、街道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机构申领《江西省流动人口居住证》(以下简称“居住证”):

(一)已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

(二)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取得营业执照的;

(三)已在居住地购买房屋的;

(四)符合居住地落户条件,但本人尚未办理户口迁移手续的。

流动人口申领居住证,应当如实填写《流动人口居住登记表》,并出示有效身份证件、居住证明和相关材料。

居住证的有效期限为六个月至三年,具体期限根据流动人口拟居住时间确定。

第十三条乡镇、街道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机构对收到的流动人口申领居住证的材料,应当在三个工作日内送交当地公安机关。

公安机关接到流动人口申领居住证的材料后,对材料齐全的,应当自受理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核发居住证;对材料不齐全的,应当一次性告知其应当提交的材料;对不符合申领条件的,应当书面告知申领人,并说明理由。

第十四条居住证有效期满,持证人需继续在居住地居住的,应当在有效期届满十日前到核发居住证的公安机关办理换领手续。

居住证严重损坏不能辨认或者丢失的,持证人应当到核发居住证的公安机关办理换领、补领手续。

持证人换领新证时,应当交回原证。

第十五条流动人口申报居住登记和申领居住证,不收取任何费用,所需成本性开支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保障。

《流动人口居住登记表》和居住证的式样,由省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制定。

第十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和完善流动人口的权益保障机制、社会保障体系和公共服务网络,逐步完善和扩大居住证的使用功能。

第十七条流动人口享有下列权益和公共服务:

(一)享受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免费提供的政策咨询、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就业和失业登记、就业信息查询等服务;

(二)依法参加社会保险,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享受相应社会保险待遇;

(三)实行计划生育的育龄夫妻免费享受国家规定的基本项目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四)传染病防治、儿童预防接种、妇幼保健等医疗卫生服务;

(五)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可以在居住地申请享受法律援助服务。

第十八条居住证持证人除享有前条规定的权益和公共服务外,还享有下列权益和公共服务:

(一)依法参加居住地社区组织和有关社会事务管理;

(二)按照规定参加居住地专业技术职务的任职资格评定或者考试、职业(执业)资格考试、职业(执业)资格登记;

(三)在居住地办理出入港澳地区的商务签注手续;

(四)在居住地申领机动车驾驶证,办理机动车注册登记手续;

(五)乘坐城市公共交通工具享受常住人口同等优惠;

(六)居住地人民政府提供的其他公共服务。

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实际制定居住证持证人享受公共服务的具体办法。

第十九条流动人口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未成年子女和父母,符合国家和本省规定条件的,可以在居住地申请常住户口。公安机关应当为申请落户并符合落户条件的流动人口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未成年子女和父母办理户口迁移手续。

第二十条居住证持证人随迁子女与常住户口学生同等接受义务教育,可以按照规定向居住地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确定的学校办理入学手续。

第二十一条公安机关人民警察依法执行职务,经出示执法证件,可以查验居住证,持证人应当予以配合。

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和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机构在履行法定职责或者为流动人口提供公共服务时,可以要求居住证持证人出示居住证,持证人应当予以配合。

除公安机关人民警察依法执行职务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扣押居住证。

第二十二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骗取、冒领、出租、转借、转让居住证。禁止伪造、变造居住证或者买卖、使用伪造、变造的居住证。

第二十三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对流动人口居住信息的采集、管理、使用过程中所获悉的信息应当依法予以保密,不得擅自披露,不得进行买卖,不得用于法定职责以外的用途。

第二十四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给予警告,并处二百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并处二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

(一)使用虚假材料或者其他欺骗手段进行居住登记的;

(二)非法扣押他人居住证的;

(三)骗取、冒领、出租、转借、转让居住证的。

骗取、冒领、出租、转借、转让的居住证由公安机关予以收缴。

第二十五条违反本办法第八条第一款规定,有关单位或者个人未按时报送流动人口居住登记相关信息的,由公安机关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二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六条公安机关和其他有关部门、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对流动人口申报居住登记或者申办居住证不依法办理的;

(二)违反本办法规定收取费用的;

(三)泄露或者买卖在流动人口居住登记、管理、使用过程中所获悉的信息的;

(四)有其他侵害流动人口合法权益行为的。

第二十七条对违反本办法规定的其他行为,法律、法规已有法律责任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十八条本办法所称有效身份证件,包括居民身份证、户口簿等;居住证明,包括房屋产权证书、房屋租赁合同、房屋租赁备案证明和单位出具的集体宿舍住所证明等。

第二十九条外国人、无国籍人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居民、台湾同胞的居住管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篇6:新疆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办法

单位:

姓名:

一、填空题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办法》已经()自治区第十一届人民政府第()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发布,自()起施行。2.流动人口,是指()。

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办法》适用于()行政区域内的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活动。

4.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坚持()、()、()规范管理的方针,实行属地管理与分级、分部门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5.为加强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保护流动人口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保障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根据有关()、(),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二、选择题

1.为流动人口出具假证明的,由县级以上计划生育行政部门给予警告,没收违法证明,并处以()元的罚款。

500元至1000

3000元

5000元

2.招录、聘用流动人口的单位和个人,房屋出租人,从事房屋租赁及流动人口务工中介服务的机构,应当督促、协助流动人口及时申报居住登记,申领()。

① 登记证 ② 居住证 ③ 身份证

3.公安机关依法执行职务,需要查验居住证时,被查验的流动人口应当予以()。

① 方便 ② 登记 ③ 配合

4.各级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对在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给予()。

① 鼓励 ② 表彰和奖励 ③ 加分

5.公安机关和相关部门、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对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中知悉的流动人口信息,应当予以(),不得用于法定职责以外的用途。① 保密 ② 公开 ③ 存档

三、判断题

1.违反本办法规定,应当承担管理责任的其他行为,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2.本办法所称流动人口,是指离开户籍所在地县级行政区域到其他行政区域居住的人员。()

3.违反本办法规定,中介机构未建立房屋租赁、务工介绍登记台账的,由县(市)公安机关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5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罚款。()

4.县(市)以上公安机关应当加强流动人口的治安管理工作,指导、督促有关部门、单位和个人落实流动人口的治安管理责任和措施。()

5.禁止针对流动人口就业设置歧视性限制;不禁止干涉用人单位合法招用流动人口;不禁止针对流动人口就业或者用人单位招用流动人口设置收费项目。()

四、简答题

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案

一、填空

1.2011年3月23日、20、2011年10月1日

2.离开户籍所在地30天以上到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市(行署)、县(市)、乡(镇)从事务工、经商等活动或以生育为目的到异地居住的成年人口。

3.自治区

4.公平公正、优化服务、合理引导

5.法律、法规

二、单选

1.①

2.②

3.③

4.②

5.①

三、判断题

1.错

2.对

3.错

4.对

5.错

四、简答题

(一)提供就业政策法规咨询、就业信息、职业指导和就业登记服务;

(二)提供计划生育、传染病防治和临时救助服务;

(三)保障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

(四)开展健康卫生、法制宣传教育;

(五)进行居住登记、出租房屋等治安管理;

(六)维护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

(七)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任务。

答案

一、填空

1.2011年3月23日、20、2011年10月1日

2.离开户籍所在地30天以上到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市(行署)、县(市)、乡(镇)从事务工、经商等活动或以生育为目的到异地居住的成年人口。

3.自治区

4.公平公正、优化服务、合理引导

5.法律、法规

二、单选

1.①

2.②

3.③

4.②

5.①

三、判断题

1.错

2.对

3.错

4.对

5.错

四、简答题

(一)提供就业政策法规咨询、就业信息、职业指导和就业登记服务;

(二)提供计划生育、传染病防治和临时救助服务;

(三)保障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

(四)开展健康卫生、法制宣传教育;

(五)进行居住登记、出租房屋等治安管理;

(六)维护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

篇7:创新流动人口服务和特殊人群管理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流动人口越来越多,流动人口的持续增长,已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XX市在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中,加强对流动人口服务和特殊人群管理,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一、工作目标

健全工作机制,探索出一条符合XX市实际的流动人口服务和特殊人群管理工作路子,构建流动人口服务和特殊人群管理工作新格局,在流动人口服务和特殊人群管理上实现了新突破。

二、工作措施

(一)成立XX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协调领导小组,负责流动人口管理政策制定,指导各部门、各乡镇开展流动人

口服务管理工作,实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新突破。根据工作需要召开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协调会议,安排布置、协调各职能部门及各乡镇认真开展好工作。

(二)由市综治办牵头,从公安、计生、劳动等部门抽调工作人员,组建了XX市人民政府流动人口服务中心,流动人口服务中心与市人民政府便民(投资)服务中心合署办公,对外设立办事窗口,负责处理流动人口服务日常事务。

(三)树立服务意识,把工作重心从防范、控制为主上来,实行流动人口居住证,只要在城市居住,有稳定职业、有合法收入,有合法住所的流动人口、水库移民,即可登记为城市居民,核发居住证。

(四)制定流动人口服务政策和《居住证》使用办法,建立流动人口信息服务管理系统,出台《XX市流动人口服务工作实施意见》,明确流动人口就医、子女就学、卫生防疫、计划生育、就业经商等方面享有的权利,明确卫生、教育、计生、劳动、工商、税务等部门应履行的职责和任务,为流动人口提供各种便利和服务。

(五)实行房屋编码制度,规定房屋出租人和承租人的权利义务关系,落实以房管人措施。

(六)保障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经费。在开发区、乡镇设立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所(站),按照流动人口总数500:1的比例配备满足工作需要的流动人口专(协)管员,工作经费列入财政予以保障。

(七)注重对流动人口的教育培训。加强对流动人口的劳动技能、法律法规、安全常识、禁毒防艾知识培训,提高流动人口的素质。加强对外地流入人口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与流动人口集中流出地的综治部门协作,形成双向管理的工作格局。

(八)依法查处流动人口违法犯罪活动和侵害流动人口合法权益的不法行为,使流动人口违法犯罪率明显下降。

(九)创新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和社区矫正工作机制。建立刑释解教人员过渡安置基地,为“无家可归、无业

可就、无亲可靠”的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融入社会提供帮助。稳步推进社区矫正工作,成立监外人员管理局,加强对监外执行罪犯和社区矫正“五种人”和管理。

(十)对有现实危害和暴力恐怖倾向的艾滋病患者、吸毒人员、有前科劣迹和报复社会倾向的人员、容易肇事肇祸的精神病人等人群,逐一纳入社区、村(居)委会视线,掌握动态,落实监护人员,加强治疗、教育、管理。

(十一)进一步加大打击,取缔邪教和非法宗教力度,做好邪教重点人员的教育转化、回访帮教工作,落实“包保”责任和措施,提高转化率和巩固率。

篇8:新疆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办法

关键词:信息化,人口和生殖健康,管理系统

信息化人口和生殖健康服务管理系统是基于现代信息网络和数据管理技术, 充分利用我国人口管理和生殖健康服务的优势资源与行业特色, 以信息标准体系为基础、以公共服务集成为载体, 整合医疗设备、IT资源, 采用数字化信息技术的软硬件结合的信息化项目, 面向计生系统、卫生系统、社区、家庭和个人的现代人口和生殖健康公共服务管理, 硬件包括数字生殖健康仪器设备, 身份验证设备、网络设备、计算机系统;软件包括人口和生殖健康领域信息数据获取、处理、信息查询、电子政务、电子流程、生殖健康电子档案;医疗辅助决策和医学检查信息应用服务集成等。本文是笔者在该项目设计开发中的几点总结和体会。

1 信息化人口和生殖健康服务管理系统软件内容

软件包括: (1) 生殖道感染干预及安全节育避孕的计算机辅助信息系统:人口生殖健康信息的查询、育龄妇女生殖健康状况的普查和跟踪、生殖健康状况的随访跟踪分析等; (2) 优生优育的计算机跟踪辅助系统:涉及人口各个时期生殖健康的状况和各种生殖健康资源信息; (3) 出生缺陷的档案系统:新生儿的孕前跟踪、孕期服务、分娩资料、新生儿的定时跟踪、出生缺陷的资料建立、查询和分析; (4) 实现全网络化的人口生殖健康电子档案:在线查询个人和地区的符合查询条件的人口情况、分析人口生殖健康状况; (5) 人口生殖健康决策分析系统:查询地区或部门人口生殖健康状况、分析人口生殖健康指标、分析人口资源发展趋势; (6) 基于人口生殖健康电子档案的流动人口生殖健康信息系统:查询地区或部门流动人口生殖健康状况、分析流动人口状况和生殖健康指标、分析流动人口资源发展趋势; (7) 基于人口生殖健康电子档案的生殖健康专业医疗管理系统:完整实现人口计生站的医疗检查流程, 实现各科室间无缝的信息传递, 提供人口生殖健康的全面信息以便辅助健康检查等; (8) 基于人口生殖健康电子档案的家庭健康服务和咨询系统:为家庭和个人提供全面的生殖健康信息查询和分析, 并提供专家辅助分析; (9) 人口生殖健康在线学习和认证系统:为上述人员提供生殖健康在线学习、在

近接地。在雷电时, 避雷针作为接闪器能吸引雷电并通过引下线将电流泄放入地。

5结语

防雷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为尽可能防止雷电对设备的损伤, 我们采用了以上的整体防御和多重保护的措施。除线测验和考试、在线认证管理的功能; (10) 远程会诊系统:为缺乏人口生殖健康专业人员的计生部门提供在线的远程医疗诊断和分析。

2 管理系统软件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该软件系统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如下:

(1) 异构资源的系统整合:人口和生殖健康资源包括数据、图像等信息, 由于各种资源格式不一, 人口和生殖健康电子档案数据需要海量存储, 从而使得这种反映人口和生殖健康特征的异构资源整合、共享与资源管理, 成为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2) 网络、移动网络和数字医疗设备的结合:系统可以通过传统Internet网络访问信息获取服务, 以局域网、光盘或数字电视的形式获取资源, 更重要的是本系统还融入了移动通讯网络。移动通讯网络现在覆盖范围广、用户人群众多, 通过移动信息网络, 可以使得信息的收集、发布和传输实现真正地随时随地。

(3) 生殖健康虚拟现实环境构建及快速建模技术:虚拟现实是一门综合技术, 它以计算机技术为主, 综合利用计算机三维图形技术、模拟技术、传感技术、人机界面技术、显示技术、伺服技术等, 来生成一个逼真的三维视觉世界。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主要是构建网络虚拟博览会, 为生殖健康信息管理系统提供良好的产品展示环境。虚拟博览会是将各种生殖健康产品进行网络展示和交易的平台, 由于是专业类产品, 必须对产品进行全方位的展示和详细的使用介绍等方面的内容, 如新研究出来的某种宫内节育器, 要在虚拟博览会中进行360度展示, 并对节育器的使用方式、放置手法、手术过程等都要进行模拟介绍, 使用户能够对这种宫内节育器进行全方位的了解。 (1) 产品的360度展示:利用Quick Time VR和3D等技术, 对产品进行快速建模, 构建产品的360度展示, 使用户可以在网上就能对新产品的外观进行全方位的了解, 增强对产品外观的认识。 (2) 产品使用和虚拟手术:采用高级Flash技术和3D技术等, 建立虚拟手术或实验的模型和表现, 使用户可以对产

此之外, 我们还需要严格遵循防雷规程, 并积极使用防雷新技术, 为雷达站的安全运行创造更好的条件。

通讯导航。品的整个使用方法和手术实验进行全方位的了解, 减少产品的使用培训成本, 并提高产品的推广范围。 (3) 虚拟交流环境:除了针对产品的介绍, 还要构建用户与提供商、用户与用户之间的沟通途径, 用虚拟现实技术构建的仿真交流园地可以提高用户交流的效果, 促进沟通。虚拟现实技术在生殖健康领域的应用, 使系统引入虚拟现实技术, 适宜技术模拟操作、生殖与胚胎发育过程的模拟、虚拟实验手术等。

(4) 基于P2P的生殖健康服务多通道实时交互及业务协同技术:信息化人口和生殖健康服务管理系统要求大量的实时交互和业务协同, 传统的中心服务器-客户端的形式由于网络带宽的限制会极大得限制业务协同的开展, 以P2P的模式来构建现代人口与生殖健康综合服务体系中多通道的实时交互和业务协同, 可以大大地增加交互的速度、提高协同的质量。传统的C/S模式将大部分的计算压力和带宽压力集中在了中心服务器, 随着客户机的数量大量增加, 服务器的压力也不断增加, 因此必须大量增加中心服务器的计算性能和带宽资源。而另一方面, 终端机的计算和带宽资源大量浪费。P2P技术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这一矛盾, 它可以充分的利用终端机的资源, 以减少服务器的压力。P2P可以使得网络上的沟通变得容易、更直接共享和交互。在P2P网络中, 每一个节点都是客户端同时也是服务器, 获得资源的同时也在贡献资源。以P2P的模式来构建现代人口与生殖健康综合服务体系中多通道的实时交互和业务协同, 可以大大地增加交互的速度、提高协同的质量。

(5) 虚拟计算设备及虚拟网络构建技术:信息化人口与生殖健康服务管理系统中, 由于应用系统较多, 探索采用虚拟计算设备和虚拟网络架构是解决硬件的浪费是重要手段和方法。构建在虚拟操作系统应用上的运行程序, 将共享计算机的硬件与网络资源。随着计算机计算速度的不断提高以及计算机存储量的不断加大, 成本不断降低, 构建在计算机系统上的应用系统越来越多, 越来越复杂, 但是, 由于应用的环境不同, 应用程序在使用时间, 资源占有上存在很大的冗余。为了防止不同应用程序之间的干扰, 在很多系统中为不同的应用服务配置独立的硬件设备中, 很多硬件设备的运算能力和存储能力都被大量的闲置了, 造成了设备资源的巨大浪费。构建在虚拟操作系统应用上的运行程序, 将共享计算机的硬件与网络资源。由于他们运行在不同的虚拟操作系统内, 应用程序之间的干扰是非常小的, 保证了不同的应用程序对环境的要求。同时, 运行时单独一个运行程序造成的故障也不会影响运行在其他操作系统环境下的应用程序, 实现了在不增加新的硬件设备的投入下不同应用程序的同时运行。在现代人口与生殖健康信息管理系统中, 由于应用系统较多, 如数字教育、数字家庭虚拟咨询、电子病历、健康档案和远程会诊等多个系统。如果每一个应用服务都要采用单独的一套网络设备, 将会造成硬件和网络资源的大量浪费, 所以探索采用虚拟计算设备和虚拟网络架构是解决硬件浪费的重要手段和方法。

(6) 高效低成本的自主计算网络部署技术:信息化人口与生殖健康服务管理系统是一个庞大的网络系统工程, 在这个系统工程中, 管理海量的生殖健康信息数据, 这些设备和数据都需要进行统一的管理和保护。自主计算的系统架构和网络部署技术能够在运行的过程中自动监控、管理、恢复和备份, 降低系统维护的工作强度, 增加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7) 生殖健康统计指标库的建立与分析及基于格网的数据挖掘分析:应用多维可视化表达技术, 对生殖健康的原始统计数据进行抽取、转化、清洗和装载, 并和行政数据单元, 或者和公里格网 (Grid) 相匹配, 进行空间分析和数据挖掘, 发现潜在的规律或者决策依据, 并提供直观、丰富的表达方式。

(8) 生殖健康医学图像处理与存储技术:在现代生殖健康信息服务管理系统中涉及到大量的医学图像资源使用, 这些医学图像来源于多种医学成像工具, 信息量大、管理成本过高。面对大量的需要医生阅读的图像, 通过医学图像识别技术的辅助诊断, 医生能够有效地提供诊断效率与正确率。同时, 通过计算机自动整合各种影像设备的图像数据, 通过信息综合挖掘, 能够帮助医生更全面地了解当前病人的全面资料, 确保诊断的正确性。医学图像处理与存储技术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 分割:在医学临床上, 医生首先要知道的是病灶的位置、大小以及和周围正常组织之间的关系, 这可以通过分割过程来达到这个目的。 (2) 配准:配准是从单层切片构造三维图像的必要步骤, 也是研究同一个人不同时间采集的图像以及不同人相应部位影像进行比较时必须采取的图像预处理工作中关键的一步。 (3) 融合:图像融合是信息融合的一个重要内容, 就是将不同来源的信息按照一定的准则提取各自有用的部分综合在一起形成一帧新的图像的过程。医学影像的数据融合是整合不同成像模态实现信息综合利用的方法, 达到不同成像设备采集的图像信息之间的互补作用, 达到对病灶准确诊断和制定好的处理计划的目的。 (4) 识别:图像识别是通过上述图像的配准、分割和融合等过程之后, 从整合后的图像中提取图像中的特征, 通过和参考图像中相应特征的比较实现对病灶的识别。如抽出图像的边缘、线条或者脏器和组织的外轮廓, 以及图像中每个特定病灶的纹理、形状进行局部分析, 同时采用模式匹配、判别函数、目标函数、决定树等识别理论对图像在整体结构上进行分析, 对图像中存在的不同特征进行分类。

3 结语

信息化人口和生殖健康服务管理系统可为提高人口素质改善国民生殖健康水平提供技术支撑环境、为人口和生殖健康技术服务机构面向市场提供核心竞争力、为基于巨大人口资源的现代生殖健康服务产业的形成提供市场驱动力, 因此该系统的研发设计和推广应用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杨昭昭, 黄必清, 颜波, 黄超.基于Web服务的应用网格体系结构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 2005

[2]宋庭新, 黄必清, 邵贝恩.集团型企业业务集成服务平台的研究与应用[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2008

上一篇:安定小学下一篇:优秀教师应当具备的基本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