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个人的教学反思

2024-06-27

一年级数学上册《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个人的教学反思(共12篇)

篇1:一年级数学上册《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个人的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通过找规律,学生掌握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二)能正确、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三)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敏捷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找出规律,总结出计算的简便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难点:学生容易计算错误的算式有:7+5、7+6、8+5。

课前准备:

(一)教具:磁铁黑板,算式卡片,加法表11~18的数字卡片,小红花。

(二)学具:1~20的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设计:

(一)揭示课题

师说:以前我们学过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今天我们上一节复习课,复习20以内进位加法。

板书:复习20以内进位加法。

(二)课前谈话

提问:

1.小朋友你们知道2000年的前一年是哪年吗?(1999年)

2.那年的出生属性是什么?(兔子)

3.你们喜欢小兔子吗?

师说:老师这儿有一首儿歌放给大家听,“小白兔”。(放录音)

师说:老师也带来了几只小兔子想送给大家,那么看谁这节课爱动脑筋,积极发言,老师就送给他一只小兔子。

(三)出示加法表

通过竖着看加法表找规律: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加法表,了解加法表的编排规律,使学生对加法表有一个整体认识,使学生对20以内加法形成网络,便于理解,便于运用。

1.观察第一竖行提问:

(1)观察第一竖行,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指名说:第一个加数都是9,第二个加数是从小到大排列的。

(2)谁能贴上得数?

指名上前在9加几的算式后面贴上得数。

(3)得数和算式之间有什么规律?

指名说:得数个位上的数比第二个加数少1。

(4)少的这个“1”哪去了?

指名说:少的这个“1”和9凑成十。

师说:计算9加几时,用第二个加数减“1”是几,得数就是十几。

(5)9加7这道题怎么想?

2.观察第二竖行提问:

(1)观察第二竖行,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指名说:第一个加数都是8,第二个加数是从小到大排列的。

(2)谁能贴上得数?

指名上前在8加几的算式后面贴上得数。

(3)你怎么算得这么快?

指名说:得数个位上的数比第二个加数少“2”,计算8加几时,用第二个加数减“2”得几,得数就是十几。

3.观察第三、四竖行提问:

(1)这几道题的得数是多少,你能贴上得数吗?

指名上前在7加几和6加几的算式后面贴上得数。

(2)这两竖行有什么规律?(两人讨论)

7加几这一竖行的得数个位上的数比第二个加数少“3”。6加几这一竖行的得

指名说:数个位上的数比第二个加数少“4”。

师说:你们真聪明,竖着看我们找到了规律,还找到了简便的计算方法。

(四)通过横着看加法表找规律

提问:

如果横着看你找到了什么规律?

指名说:第二个加数一样,第一个加数一个比一个少1。

(五)通过斜着观察加法表找规律

提问:

1.斜看观察加法表有什么规律?

指名说:第一个加数是一个比一个少1,第二个加数是一个比一个多1。

2.揭示红线右边的算式,比较红线两边的算式有什么关系?

指名说:两个加数调换位置和不变。

3.在这些算式中有几道特殊的算式,你能找出来吗?

指名说:9+9,8+8,7+7,6+6。

4.加法表中得数是11的有几个算式?得数是12的有几个算式?得数是13的有几个算式?得数是14的有几个算式?„„得数是18的有几个算式?

指名说:得数是11的有8个算式,得数是12的有7个算式,得数是13的有6个算式,得数是14的有5个算式„„得数是18的有1个算式。

小结:只要记住大数加小数的题就行了。如果遇到小数加大数的题,先交换加数的位置想大数加小数就可以了。

(六)巩固反馈

1.自己记大数加小数的题:

师说:我们记住了大数加小数的题也就记住了小数加大数的题,我们掌握了这些规律,看谁口算又对又快。

2.举卡片得数:

教师随意指加法表中的题,学生举卡片回答:指9+6学生举举,„„,老师指:4+7,学生

3.老师提问,让学生到加法表前指出式题。

师说:两个数相加得11的有哪些算式?

学生马上指出:有9+2,8+3,7+4,6+5,5+6,4+7,3+8,2+9。

师说:两个数相加得13的有哪些算式?

学生马上指出:9+4,8+5,7+6,6+7,5+8,4+9。

提问:比一比,谁观察得最仔细,找一找加法表中相同数相加的有几道题?指名说:有6+6,7+7,8+8,9+9。

4.动手摆卡片:

请同学们摆出1~12张卡片,请你找出哪两张卡片上的数加起来得“13”。学生摆出:12和1,11和2,9和4,8和5,7和6,10和3。

学生摆出12和1,11和2的,老师要给予表扬。

5.小组比赛,把下列卡片从小到大排列。

9+2,4+8,6+7,9+5,7+8,8+8。

哪组排列得快,请哪组到前面排列给大家看。

6.速算比赛,取前三名。

8+6=

3+6=

9+7=

2+9=

4+7=

6+4=

7+5=

5+8=

8+3=

4+8=

3+7=

0+6=

10+4=

9+8=

5+10=

9+9=

6+7=

7+8=

用红花把括号里的数盖上,让学生猜一猜红花后面的数是几,猜对了,把红花奖给学生。

8+()=1

47+()=1

3()+6=1

59+7=()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这节课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复习整理,它体现了对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思维的敏捷性的品质的培养。

依据“20以内进位加法表”的排列顺序的整理,启发学生进行思维,通过教师的操作演示,更具体地引导学生从:竖着看、横着看、斜着看的不同角度去观察、比较,分析概括出计算规律,在掌握规律的基础上,运用规律去简缩计算过程,达到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的提高。

通过层层深入的安排,揭示了加法表中题与题之间的联系和内在关系,摸索到缩简思维 的道理和过程,同时,通过正确地处理,找到简便的记忆的方法,从而达到熟练计算的程度。

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篇2:一年级数学上册《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个人的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凑十法来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2)在探索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过程中初步渗透转化思想,并能迁移到20以内的进位加法,训练思维的灵活性。

二、教学重点:渗透转换思想,应用凑十法,正确计算9和几的进位加法。

三、教学难点:凑十法的思考过程。

四、教学关键:把9加几转化成10加几。先做9+=10(幻灯片2)

练习(幻灯片3)

1、请问同学们,你们是怎么算出来的呢?试着说说想法。

学生有可能出现的几中情况:

(1)9和5和起来是14。

(2)把5分成1和4,9加1是10,10加4是14。

回答是第二种的同学请回答。是想把我们没学过的9加几变成我们学过的10加几来算,对吗?

还有其他的分发,这里为什么要把它分成1和4?

(3)把9分成4和5,5加5是10,10加4是14。

同学回答(3)

(4)把9看成是10,10加5是15,15再减多看的1是14。

你也是想把9加几变成10+几来算对吗?那为什么还要减1呢?(把这种想法和10+几连起来)

2、得出最佳方法。

小朋友,你们可真会动脑筋,帮我想了这么多的好方法,那你觉得哪一种方法最好呢?为什么?(1)、(3)(4)这三种方法也很好,不过5和9和起来是多少一下子很难想出来,这时还是要先把它变成10加几来想比较简单。

3、下面接着我们一起来做一做练习:幻灯片第4、5张。

4、现在,我们一起看看图片:(第6张幻灯片)

5、同学们做题目1:(第7张)

6、题目2:(第8、9张)

7、练习(第10张)

篇3:一年级数学上册《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个人的教学反思

1、进一步理解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过程,熟练进行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的口算。

2、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价值,激发学好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熟练计算20以内进位加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算式卡片

活动程序与教师提示

活动内容

关注要点

活动一

上节课我们选出了运动员,现在运动会已经开始了,运动员们在紧张的比赛,服务的同学也非常的忙碌,我们去帮帮他们,好吗?(出示课件)

引导看图,找出图上提出的问题。

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生独立读出问题。

让学生学会有条理的观察、总结。

活动二

1、你说我讲:一组一共要多少瓶饮料? 独立列出算式解答,然后全班交流。

2、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小组合作,提出并解决问题。然后全班交流。

3、你说我讲:如果小组讨论时没有提出,那么教师应引导学生提出这个问题:一共需要多少瓶矿泉水?

交流时要求学生说出算法,对于不同的算法及时给予鼓励和评价。小组合作时要求分工明确,记录清楚明了。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明确这个问题不能直接解决,而应在解决了三个组分别需要多少瓶矿泉水的基础上才能解决。

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ffkj.net]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小组合作能力,感受到合作学习的乐趣,培养合作意识。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连续性,连贯性,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ffkj.net]善于思考的能力,发展他们的思维。

活动三

自主练习:第二题“找座位”,创设游戏情境完成。第三题“买两样东西需要多少钱”?

利用学具卡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游戏中进一步巩固20以内加法的计算。学生自主选择商品,进一步体验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ffkj.net]计算能力。

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ffkj.net]实际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增强应用意识。

活动四

小结:同学们今天学到了什么?

学生自己总结。

篇4:一年级数学20以内进位加法练习

(三)一、圈一圈,算一算。

二、在口里填上适当的数。

三、在下列数中选4个数写4道加法算式。

416

5613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四、看图列式计算。

五、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六、按顺序写数。

七、在○里填上“>”、“<”或“=”。

八、请你算一算,商店里每种东西原有多少。

九、算一算。

十、看图列式计算。

十一、看图想一想。

十二、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十三、看图列式计算。

十四、填空。

十五、图形算式。

十六、图书室学生借书登记情况记录。

十七、在口里填数。

十八、超级变变变,列式计算。

你能再画两个不同的脸型,并列式计算出来吗?

十九、在○里填上合适的数,使每条线上三数之和等于

口里的数。

二十、在口里填数。

二十一、按要求解答。

1. 幼儿园中班有16个小朋友,送给每个小朋友一只纸鹤,够吗?你是怎样算的?

2. 要奖给15名优秀学生每人一枝钢笔,买哪两盒正好够?在下面找“√”,并列式计算。

3. 小花买了几束气球,打算送给王芳2束,如果送最多的有()个,送最少有()个。

4. 哪几组排列规律相同?

篇5:一年级数学上册《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个人的教学反思

四年级《20以内不进位加法》教学反思

本月我所教学的内容是xx四年级20以内不进位加法的竖式计算,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学过1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和竖式计算,初步理解并掌握了竖式加法的基本方法,在此基础上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的不进位加法,方法是相同的,所以通过一位数的加法引入了本课,接着教学例题时,考虑竖式的书写格式。上课时,特意安排了学生摆肖邦操作的环节:先让学生自主摆小棒,这一部分教学反思一:学生操作后可以再选择不同摆法的学生上台演示,集体评价;后来发现实物投影仪不能使用,这个环节就没有操作,在课前教师要充分做好准备。教学反思二:学生操作后,学生是第一次接触两位数加一位数“竖式”计算,所以我把重点放在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竖式书写格式,教师可以再通过课件展示,让学生清楚地看到正确的操作过程;最后让学生互相说一说。教学用竖式计算,讨论列竖式计算时虽然讲了列式时首先要注意什么,学生也能体会到要把数写到正确的数位上、相同数位对齐,这个部分反思:教师可以追问:为什么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从而使学生意识到:相同的数位对齐后,就可以保证“几个一与几个一相加,十位上是几个十就写几十。”开始计算,注意指导学生读题两遍:横式一遍、竖式对齐后,读竖式一遍。再思考从哪一位开始合适,计算总结时,尽量引导学生表达,让他们多经历探索、归纳的过程。

篇6: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学反思

本单元我根据教材的特点和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安排了许多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中,加深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理解,同时感受数学的应用意义,集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于一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课堂洋溢着愉快的学习氛围。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获得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有如下的体会:

1、用故事导入新课 激起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儿童认识需要的情趣表现,是儿童主动探索知识的心理基础,更是注意的重要源泉。在故事的讲述中设置悬念,触发学生产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诱发出探索性思维活动。有趣的故事,奇妙的悬念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点燃学生探索的热情,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获取,从而促进学生的认知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和谐、稳定地发展。

2、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学生灵活运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是日复一日不断的教给学生新知识,而是为了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学生懂得用已学的方法去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在新教材中,加强心算、允许估算,计算上,像5+8=要求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有的学生发现了5+8其实用8+5来想更好,把5拿来分成2和3;有的学生认为刚学了9+5=用它来推算出结果更简单;更有学生掰起手指头一手比8,一手比5,重叠的是3,那就是13。在我们看来有的似乎不可以理解,但在学生的应用中它们却很自如,原因源于这些都是他们的真实体验,多样化的知识由此产生。

3、玩中求知,体验生活数学。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让学生在玩中感知的知识是最深刻也是最牢固的。瑞士教育家皮亚杰说过:游戏是认识的兴趣和情趣的兴趣之间的一种缓冲地区。游戏可使学生轻松、愉快、有效地掌握知识,也可发展学生的灵敏性,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融洽师生关系。

小学生,特别是一年级的小学生活泼好动,学起来就常会感到枯燥乏味,如果能做到教学与游戏相结合,就能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这节课我尽量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应该为生活服务”,如树上有7只小鸟,飞来6只,现在有多少只?等。同时,设计了“拍手游戏”、“口令游戏”、“比一比 看谁算得快”等游戏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玩中,在玩中探求、合作,体验和巩固。这样的设计既加深了学生对各数组成的理解,又使学生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拓宽了学生的思维,内化了所学知识。

4、尊重学生,促使全面发展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意味着,我们的教学应该“关注人”。人的发展应是全面的,正如新的课程标准中指出的:我们的学科教学应关注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只有三个维度的和谐统一,才会让每个学生得到进步和发展。这一系列活动是既尊重学生,又让学生在说的过程中,在评议讨论的活动中获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这节课总体来说达到了既定的教学目标,形式多样的练习题以及双语课的语言氛围使得课堂气氛较好。但同时也有很多遗憾之处。如在探究过程中教师的参与性没有充分发挥,对学生的巡视走马观花,而未深入地与学生进行交流共同参与到他们的探究中。对于进位加法的算理,未给与充足的时间给学生落实,讲透,使得在时间控制上有些偏差。在游戏时我原本设计先给学生时间进行小组分工,但教学时有所遗漏,使得学生在游戏过程中,自己职责不明,未达到预期的竞争场面。

篇7: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学反思

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学反思

辉县屯学校:李凤

在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学生由生活情境中找到数学问题后,课堂上绝大部分学生都知道9+6=15,但当你问他们“你是怎么想的”时,他们就说不出来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学反思,教学反思《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学反思》。就在学生脑子一片空白时,我并不急于教给学生算法,而是将这一学习任务完全交给学生,我给他们提供了一个主动学习的工具——小棒,对学生说“把你的想法用小棒摆一摆,好吗?摆完了和你的同学说一说。让他们自由、独立地去探索,找到解题的方法,允许不同程度的学生有不同算法,此时此刻我要让学生充分地感受数学、体验数学的过程。我在学生汇报方法时我也没有在黑板上板书抽象的算理并且接着给出9+8=?继续追问学生是怎么想的?然后在小组里说一说。当学生再次汇报时,这时我才水到渠成板书算理。通过两次摆小棒,对于已经知道得数的学生,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对于不知道得数的学生,他们也学会了如何计算进位加法。突出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基本理念。对于学生不同的算法,我都应该加以鼓励,并为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使学生之间能互相启发,互相借鉴,取长补短,从而不断完善自己的方法。也就是在教学的全过程中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结构,有意识地创设情境,展示知识的全过程,使呈现给学生的算理“活动”起来,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篇8: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学反思

20以内的的进位加法是退位减法和多位数计算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必须练好的基本功之一,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是十分重要的。

教材编排中这部分知识分为三节新授课教学,第一节学习《9加几》,在这节课中学生会初步接触“凑十法”;第二节学习《8、7、6加几》,在这节课中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掌握“凑十法”,会熟练用“凑十法”计算大数加小数;第三节课学习《5、4、3、2加几》,让学生体会小数加大数,还可以用交换加位的位置,变成大数加小数来计算,也为以后学生加法交换律打下基础。

篇9:《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学反思

《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学反思

20以内的的进位加法是退位减法和多位数计算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必须练好的基本功之一,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是十分重要的。在教授这部分内容时,我对教材编排进行了调整变动,分为三节进行新授课教学,第一节学习《9加几》,在这节课中学生会初步接触“凑十法”;第二节学习《8、7、6加几》,在这节课中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掌握“凑十法”,会熟练用“凑十法”计算大数加小数;第三节课学习《5、4、3、2加几》,让学生体会小数加大数,还可以用交换加位的位置,变成大数加小数来计算,也为以后学生加法交换律打下基础。

篇10:《20以内进位加法》教学反思

这部分内容分两段教学,我是这样做的:

一、学习9、8、7、6加几

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最先学习的就是9+几,学习9+4时,我先带学生复习了凑十歌和10加几等与十几的题目,出示例题后,我让学生先摆小棒算得数,学生有的想到接着数的办法,10、11、12、13,。有的学生就想到了用凑十法算,先给9一根凑成10,10再加3等与13,我让学生代表分别汇报了这两种想法,然后问学生喜欢哪种办法,班里学生都说喜欢凑十法。于是就多练了几遍凑十法,学生熟练掌握了。而且初步形成认识,是把小数拆开给大数凑成十。

学生学习9+几时还比较顺利,学习8、7、6加几时有的学生有点迷糊了,还是把小数拆成1和几,于是我又引导学生想,你需要把大数凑成十,因此拆小数时要好好想一想,到底拆成几和几合适。当时有一些家长也给我说有的孩子有时犯迷糊,我安慰家长不用着急,一年级的孩子出现这种情况很正常,以前每年我们都遇见过,多练习就好了。

我还告诉学生和家长,用凑十法计算时,一般是拆小数给大数凑成10,也可以拆大数给小数凑成10,要灵活运用。凑十法只是一种计算方法,还是要尽快让孩子把得数背下来。

我还告诉学生和家长,以前学的10以内加减法,和现在学习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必须让孩子背会得数,因为20以内的进位加法非常重要,例如:如果能熟练背会,填未知数9+( )=15这种题就能快速做出来,不用再费脑子计算思考。再比如以后要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14-6=,学生只要会背6+8=14,那么直接就能想到14-6=8。试想,数学考试时那么多进位加法题目,孩子怎么可能每道题都现算,现想得数?

一天上课我检查9加几和8加几,发现多数孩子背的不熟练。有家长签字说孩子只能提高计算速度,背会得数可能性不大。我告诉这些家长不要低估了自己孩子的能力。以前我们教的每一级学生都要求背会,难道我们班的孩子就背不会?只要天天练习,天天背,一定能背会。

二、5、4、3、2加几

前面学习的9、8、7、6加几,一般都是大数加小数,一般用拆小数给大数凑成十,学习5、、4、3、2加几,都是小数加大数,最快的计算方法是先想大数加小数等于多少,这进一步体现了9、8、7、6加几的重要性。如果想不起来大数加小数的得数,也可以用凑十法计算,拆小数或大数都可以。在课堂上我发现经过几天的训练,多数学生对于9、8、7、6加几的得数已经熟练背会了。

篇11:一年级数学上册《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个人的教学反思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一年级级数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说课稿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一年级级数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说课稿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九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中的第一节内容9加几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6-10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9加几,因此,我紧密地围绕新课标阐述的建议,结合三维目标确立了本课的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有趣的具体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活动中领会9加几的计算方法。

能力目标:会用凑十法进行计算

情感目标:在活动中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趣味和快乐,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根据以上目标,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会用凑十法计算。教学难点:凑十法的理解及运用

二、教学方式,学习方式。

根据教材的特点,我采用以学生活动为主导取向的活动建构式的教学方式,学生通过一系列既联系生活实际又具有实践性的活动建构新知,让数学学习真正成为师生互动交流的一个过程展示。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喜好新鲜事物,有很强的求知欲。在他们的生活中已有过无意识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认识,因此,在教学中我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为他们创建一个发现探索的思维空间。同时,我还注意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给学生自评、互评的机会,把评价的权力留给学生。

三、教学流程

根据学生的自主认知规律和年龄特征,我利用学生熟悉的实物贯穿整个课堂。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从游戏导入。游戏较适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本节课我从游戏引入,9人男女生混合组与4人男女生混合组,算一算两组的总人数。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算出的(三种计算方法)。再通过两次的游戏(9+6,9+8)演示如何进行凑十的。

第二环节:数物结合,通过摆一摆,算一算,进一步体会凑十法的算法。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好动,因此把数的计算转化为:让学生对实物进行摆一摆得出结果,再摆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凑十法的步骤。第一要求学生先按算式摆好,第二移动实物进行凑十,最后得出结果。在摆移的过程中,让学生互相之间互评。

第三环节:数形结合,通过圈一圈,算一算,感悟算法。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是从观察直观实物开始的,直观思维占优势,抽象思维能力处于发展时期,让学生把图形和数结合,通过图形的圈画凑成十,算出结果。再次感悟凑十法的过程。也是让学生互相评议,互相矫正,互相学习。

第四环节:抛去实物、图形的参加,直接进行数的计算。这一环节要求学生从依赖实物、图形中走出,自己还会用凑十法算出结果吗?第一让学生填写数的拆分,第二拆分出的数和九凑成十,第三填写结果。

篇12:一年级数学上册《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个人的教学反思

《9加几》教学反思

《9加几》是学生在学习了11--20各数的认识以及20以内不进位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掌握好本节知识,可以为以后进一步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奠定良好的基础。下面我就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做了以下的深刻反思: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根据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上课伊始,我从学生熟悉的运动会场景为主题图,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认识到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存在着许多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从而诱发孩子们主动地发现并提出问题,积极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们在具体的情境中始终精神饱满地参与教学活动。在提出问题的同时我让学生说一说如何计算9+4。在说的过程中,有的说一个一个数的方法,知道9+4=13;有的说从9往后接着数,10、11、12、13,知道是13;也有的说先拿1盒和9盒合成10盒,然后再把剩的3盒加上就是13盒。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索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基本理念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建构主义学说也认为,数学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数学知识、方法、思想等必须由学生在完成活动中自己去理解、感悟、发展,而不能单纯依赖教师的讲解去获得。根据上述理念,我在教学中紧紧围绕学生的心理,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的实际出发,因此在这里我让学生动手操作手中 的小棒理解凑十法。引导孩子动动脑筋,能不能想出更好的方法,让老师和同学一眼就能看出有多少根小棒呢?逐步引导孩子说出“凑十法”。

三、巩固应用,加深理解。

在学生初步理解了凑十法后,让学生继续理解凑十法。因此出示了一个基本练习,让学生圈一圈,算一算。第二个变式练习,拓展学生的思维。拿算式找朋友,让学生找到朋友以后,有一个数14没有朋友,此时让学生说算式,可能会出现9加5,也可能会出现10加4,还可能会出现十几减几,还可能会出现连加等,这样不但巩固了9加几,还培养了学生灵活的思维。当然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做的还不够好,还需要老师的引导,日后在教学中多出类似的习题,逐渐培养学生思维的开放性。

四、课堂总结。

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收获,可能学生说的不太完整,但这样会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此外让学生说自己的心情,注重了学生的情感教育,让生说说心情,同时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依据,让我们思考如何让学生能够喜欢自己的课。

总的来说,本节课的教学方法还有待提高,让学生真正掌握应该学到的知识和积极的参与学习活动,真正让学生个个成为有用的人。

《8、7、6加几》教学反思

低年级的数学课堂本身就是兴趣的乐园,而教材在这方面又给教师做足了准备,所以教师就因该抓住教材和学生学习的兴趣点在课堂上做好文章。我在讲授8、7、6加几这节课后,对数学课堂教学有了新的认识。

1、数学来源于生活。

在这节课的开始,我抓住刚搬入新学校这一契机,创设情境,让学生为新教室贡献自己的力量为主题,引入新课。学生为布置教室剪纸,一组学生剪了8朵红花,二组学生剪了5朵粉花,一共剪了多少多花?学生编题并列算式。学生在这样身边的故事中找到了原来我们的生活到处都是数学。学生对这样的课堂充满了兴趣,大多数学生看到同学们真的在黑板上摆着教师剪好的纸花兴奋点很高,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被激发了,对于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2、方法的多样性让学生畅所欲言。8、7、6加几本身这节课就是一节枯燥的计算课,只是让学生在计算中掌握凑十法,明白算理,并表达清楚就可以了。但是我追求的并不只是这样一个层次,我认为学生学习的方法应该是多样的,孩子们的智慧有潜质的,为什么不再多挖几锹,让我们看到更多呢?于是,我再让同学们计算8+5的时候,找了很多的同学来说说自己的算法时,我发现孩子真的让我大吃一惊。算法一:动手摆,学生通过动手摆小棒,理解算理。先摆一个8根,然后摆5根,把5分成2和3,把两根小棒和8凑成10,10再加3等于13。方法二:动手拨,通过对计数器的拨珠子来理解算理。心里想着8,个位拨5,从5中拨回2个和心里的8凑成十,再在十位拨一个珠子,最后得13。方法三:动手圈,在教师给的学习单上画出自己的方法,把5中的2个给8凑成十,然后再加3。方法四:有的学生是掰着手指往上接着数等等,通过学生的畅所欲言我突然感觉到孩子的思想是活跃的,他们已经学会了举一反三,更加学会了知识的灵活运用。为什么我们要手把手的不肯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呢?课堂上正是需要学生思维碰撞的火花才让我们的数学绽放光彩。

3、抓住规律帮孩子找到学习的捷径。

会学习的人是会随时总结方法帮助学习,不会学习的人是学过知识就抛之脑后,我要让孩子感受学习是快乐的,同时还要让孩子找到学习的捷径。在这节课中我让学生在计算时找出计算快的方法,比如8+5,见8给5退2再加10。7+6,见7给6退3再加10,这样的总结方法学生运用起来简便而快捷,并且这样的方法正是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自己总结出来的。何乐而不为呢。

一节好的数学课要有闪光的亮点,还要有别出心裁的特点。所以教师在不断的总结经验的过程中把好的方法编出来。让学生在数学课堂展现光彩。

《5、4、3、2加几》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能比较熟练地计算5、4、3、2加几,教学难点是让学生自己探索、理解5、4、3、2 加几的计算方法。学生在前面已经掌握了凑十法,因此,本节课的重点不再是研究怎样凑十,而是算法的多样化。在设计本课时,依照教材的编写意图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同时注重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本课最大的特点是创设了有趣的数学情境。本课设计了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故事情境,用圣诞节即将到来的实际生活,圣诞老人为小朋友送礼物吸引学生的兴趣。通过圣诞树上的彩球,圣诞特价活动的具体故事,来引出教材中5+7,5+8这两个算式。这样的设计我觉得比教材中直接出示这两个算式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关20以内进位加法,学生已经学过9、8、7、6加几,所以,整堂课我没有像前面那样教学怎样去凑十,而是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主讨论。在出示5+7=后,让学生先自己想一想,再小组说一说。这样,既创立了一个合作讨论的氛围,又充分考虑了学生的主体意识,让每一个学生都在小组中发表自己的看法,互相交流、补充、完善,使每一个小组成员都取长补短,同时也养成倾听别人说话的好习惯。

但是在教学本节内容时,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如故事情境断断续续,没有很好的把这个圣诞情境一鼓作地连在一起。

《用数学》教学反思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小学生如果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表现出对数学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学习起来乐此不疲,这就是所谓的“乐学之下无负担”。下面,我谈谈自己在激趣方面的几点体会。

一、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在实际中解决数学问题。

生动的生活情景,有助于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加对数学的亲近感,体验用数学的乐趣。因此,在教学中,我经常设计一些情境,让学生在玩中轻松学习。例如:教《跳绳》时,在主题图讲完后,我请8个同学上台,问:“苹果和香蕉,你最喜欢哪种,喜欢苹果的站在左边,喜欢香蕉的站在右边”然后引导学生讨论8由几和几组成,并列出相应的算式。师还可以问:玩具车和冰淇淋,你比较喜欢哪一种?放学后,你是先做作业,还是先看电视等等。这样不仅让学生很快掌握8的组成,还可以进行思想教育。

二、以猜为动力,引导学生探索数学的奥秘。

众所周知,每一个孩子都爱问为什么,每一个孩子都想探究一些秘密,根据孩子的这种心理,我多次采用“估一估,猜一猜”的形式,让学生在好奇中思考,在思考中得到逐步提高。如在教学《猜数游戏》时,我先告诉学生我一共有几颗珠子,左手有几个,让学生猜猜右手有几个,这样反复进行几次,学生就在“猜”中掌握了数的分解和组成以及加、减法,加深了对数的认识,为今后学习用数学做好了铺垫。

三、在比赛中增长信心,培养竞争意识。

儿童的好胜心、自尊心强,爱表现自己,所以要经常创造机会让学生充分表现,让他们在心理上得到满足,要不断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增强勇气,胜不骄,败不馁。如在小组中可以进行“夺红旗”比赛,在个人中可以比一比谁做得又对又快,从而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20以内进位加法的整理和复习》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设计的:

第一步:三人小组交流,这单元我们学过的9加几的进位加法算式有哪些?通过交流、补充,归纳出9+2=、9+3=„„9+9=的所有算式;然后用凑十法说出计算的过程;最后发现这组算式及得数的规律。以此类推,归纳8加几、7加几、6加几„„,从而整理出进位加法表。目的:通过整理,让学生总结9加几、8加几、7加几、6加几„„所有算式,使零乱的知识点更加条理化;通过说算理,强化凑十法的简便性;发现每竖行的算式及得数的排列规律,渗透函数思想。

第二步:横着看,每行的排列有什么规律?分组读出每横行的算式及得数。你还能发现其他规律吗?

目的:让学生总结得数是11、12、13„..的所有算式,及多角度看问题的方法。

第三步:通过比较,发现并记忆9、8、7、6加几的简便算法,并强化训练。第四步:把书上的进位加法表补充完整。

上一篇:帽子广告策划案下一篇:一样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