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出纳的实习报告

2024-07-07

有关出纳的实习报告(精选7篇)

篇1:有关出纳的实习报告

小结知识

民生银行:1.Ukey密码丢失:需要携带改名人员身份证原件及经办人身份证原件,填写“系统维护变更申请表”并加盖单位公章,法人私章(其中还需要携带单位法人身份证原件);重置后密码由我行工作人员随机打印密码信封后交给客户。

2.企业网上银行需向开户行提交资料:经办人身份证原件,单位法人身份证原件及法人私章,单位公章,单位财务章;操作员/管理员身份证原件;填写《申请表》、《开立单位银行结算账户申请书》、《人民币单位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协议》。(其中选择单人管理模式,操作员/管理员需要填写身份证号,电话号码)

3.公司变更名字:携带营业执照(正本)及复印件,组织机构代码(正本)及复印件,税务登记证(正本)及复印件,公安机关出具的《准予变更登记通知书》原件及复印件,开户许可证原件(需要交回给银行),法人身份证原件及法人私章,经办人身份证原件,单位新公章及新财务章。(其中投资者身份证不需要带)——以上复印件都是一式两份并加盖单位鲜章。(也可以携带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及税务登记证的副本)——新名字更改好,给对方转账当天仍然使用公司以前名字,转账,汇款(不是现金)都需要2-3/天才行,具体时间打电话到银行咨询。取现金和拿《开户许可证》都需要7个工作日。(以前东西不需要更改,例如:协定存款合同)

4.基本户代发工资:需要签订《基本户代发工资协议》,携带单位公章,法人身份证原件及法人私章,经办人身份证。其中需要批量开卡的程序:经办人填写《介绍信》和《批量开卡申请表》,其中携带员工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到客户经理那里核实,再去银行柜员办理。——基本户代发工资不收取任何费用,办卡也不需要任何费用。

5转账支票(顺进),在转账支票上填写好收款人名称,进账单日期小写,收/付款人名称,账号,开户行正确填好,金额的大小写要一致,进账单(回单)联给持票人或者出票人,进账单(收款通知)联给收款单位。

公司变更名称(工商):需要填写一份《变更申请表》一式两份(都需要法人签字),需要携带营业执照(副本)及复印件,组织机构代码(副本)及复印件,以前单位的税务登记证正本及副本都需要交回给税务机关销毁,单位公章——以上复印件都需要加盖单位鲜章。

电子汇划费:1万元以下(含1万元):5元/笔;1万元以上至10万元(含):10元/笔;10万元以上至50万元(含):15元/笔;50万元以上至100万元(含):20元/笔;100万元以上每笔按汇划金额的万分之零点二收取,最高不超过200元;手续费:0.50元(包括汇款和退汇),2小时到账加收30%

篇2:有关出纳的实习报告

一、高校师范生教育实习面临的困境

(一) 实习周期集中且短暂、缺乏针对性指导。

目前, 师范院校基本都采用在大四期间集中实习与学生自主联系实习地点, 实习时间一般在七周左右。在此期间内, 高校师范生将体验班级实际教学、班主任工作见习、社会实践等。少数高校会与所在地中小学建立固定的实习基地以供学生见习, 并安排指导教师。但在实际过程中, 师范生真正实习的时间仅能达到三分之二, 并且在实习过程中师范生都是以小组为单位来参与活动。指导教师也是负责管理多个不同学科不同层次的学生, 很难顾忌到具体每个师范生的教育实习情况从而不利于高校师范生整体实习质量的提高。

(二) 实习资源缺乏、关联性不强。

教学实习资源可分为平面和立体两种媒体方式。这些资源对于白纸般的师范生尤为重要。高校师范生不同于在学校任教的教师, 他们并没有实践中积累的经验也没有耳濡目染的教学举措。摆在现实中教学实习资源是非常缺乏的。例如:高校中的师范生来自全国各个省份, 他们所学的中小学教材不尽相同但他们在大学期间却接受着相同的教育内容、一样的授课方式。师范生所选择的就业地很可能又在教授着另一种完全不同的教材。使得师范生在实习期间很可能不了解当地的教材。这就造成了实习资源关联性不强, 让师范生更加难以掌控教育实习。导致了教学实习的质量大打折扣。

二、转变高校师范生教育实习的影响因素

(一) 师范教育体系的转变。

计划经济时代, 我国师范教育自成体系相对封闭, 教师的培养大多数由师范院校承担。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 师范生的培养与就业是按照计划安排, 这种计划经济的安排使得师范院校不存在竞争。但随着时代的进步, 计划经济已经不能在满足市场的需要, 师范院校单一的教师培养模式也面临着改革。随着相应的法律法规的出台, 我国对于教师教育逐渐形成了更加开放的局面, 与此同时高校师范生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竞争压力。社会上逐渐不再认同师范生的专业身份, 更多的用人单位更加倾向于录用名校毕业生。究其根本, 还是高校师范生没有树立起自身的师范性, 没有在竞争中展现出属于自己不可取代的优势。

(二) 国外教育实习变革趋势。相对于我国, 西方教育更加贴近现代技术。美国为师范生建立教育实习的交流平台。西班牙为在校师范生提供为期六周的“加纳利群岛在线教师发展项目”。据查阅相关材料可得知国外基本实施手段为:其一, 与在职从教教师合作, 为师范生提供专业的指导。其二, 教育实习变革紧跟时代背景, 不断创新实践方法。其三, 为师范生提供模拟现实的教学情境。我国师范教育起步较晚, 并且由于发展历程的加快其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而国外师范教育已经是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我国可以从中选取有益于自身发展的教育实习变革经验。

三、转变高校师范生教育实习的助力

(一) 现代教师观的转变。

人们对知识的看法和态度是通过知识观体现出来的。人们对于知识的理解会显现在教育上。自20世纪70年代起, 世人对知识的性质产生了彻底的转变。知识的“客观性”“中立性”与“普遍性”受到挑战, 取而代之的是强调知识的境域性、文化性与价值型。在这种观点的影响下, 应关注教师教育目的的要求, 对教师知识的记忆、运用以及掌握具体情况如何。现代教师观的转变, 体现了教师知识形成中实践参与的重要意义。将发挥教师的主管能动性, 使教师成为教育知识的创造者。从本质上提高了教师在专业教育与专业发展中的主体性。

(二) 转变方向:

建构实习资源、过程以及管理一体化。在高校师范生实习平台上, 资源、过程和实习都是必要存在的。要想为高校师范生实习添加助力, 必然建构资源、过程、管理一体化。首先, 在实习平台上应尽可能的为师范生提供文本资源以供自身自我学习。并且保证所提供的资源是时时更新、保证教育实习资源的数量。其次, 建立高校师范生实习平台难的是保障时空上的关联。必须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时空上的链接, 让绝大多数中小学教师能够对师范生的备课、授课等教学实践活动作出评析。这样就克服了地域上的局限性, 改变了传统意义上教育实习必须通过面授的方式来进行。最后, 平台管理必须满足高校师范生教育实习活动多样化、持续时间长的要求, 尤其注意师范生在教育实习过程中对任务的完成度以及规范化。更要根据不同高校的教学要求, 对师范生提出不同的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的要求。对师范生结业成绩也必然要严格控制按事实说话。

摘要:目前社会上对高校师范生的教学能力产生了越来越多的质疑。而师范生教育实习的成败直接体现在师范生的教学水平上。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持续扩招以及现行政策对教师教学能力新的要求, 高校师范生教育实习面临着实习周期短暂、实习内容单一、缺乏针对性的指导意见等困境。转变应根据教育实习上的若干困境, 提出与时俱进, 因势利导, 能够发挥师范生的能动性并将提高师范生教学质量作为首要解决相应策略。

关键词:高校师范生,教育实习,转变

参考文献

[1]刘佳.我国高校师范生教育实习管理模式的探讨[J].继续教育研究, 2010, (5) .

[2]姚云.我国师范生教育实习改革的路径思考[J].教育研究, 2012, (2) .

[3]林群.师范院校核心竞争力培育探析[J].教育研究, 2012, (11) .

[4]陈燕.谷歌应用套件支持的师范生专业成长研究——以某师范院校教育实习为例[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 2010.

篇3:有关出纳的实习报告

美国莱肯希斯空军基地坐落在剑桥东北30千米,而英国本特沃特空军基地则位于剑桥靠海岸东边的位置。这是个美英联合军事基地。1956年8月13日—14日,不明空中物体被基地的雷达发现。在《康顿报告》中,此事件被判为“未确定”。1971年9月,雷达专家赛耶发表了有关这一事件的研究文章。

事件起于本特沃特基地。22时55分,雷达发现一个不明物体自东向西越过基地,逆风飞行速度达到惊人的3200千米/时~6400千米,时。本特沃特控制塔台的工作人员说,他们看到一道光亮“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高速”飞越地面,高度约为1200米。与此同时,一架在1200米高度正飞越基地的军用运输机的驾驶员说一道闪光从他飞机下面穿过。两起目击报告都证实了雷达的检测,没有提到音爆现象。

本特沃特的雷达操作员将自己目击的情况和雷达的发现报告给了莱肯希斯空中交通雷达控制中心的当值主管——一位美国士官。报告于1968年由当时已经退休的士官提交到了康顿委员会。除了个别细节有不同外,报告与美国军方“蓝皮书”计划里所述的完全一致。在这些文件里,事发当日从莱肯希斯发给“蓝皮书”计划的常规电传和两周后提交的报告,其作者都是美国驻本特沃特的情报官霍尔特上尉。

莱肯希斯基地的当值主管马上提醒了他的雷达操作员。其中一位操作员侦测到基地西南40千米处有个静止的物体,几乎位于22时55分发现的超音速物体的轴上。当值主管给莱肯希斯进场雷达中心打了电话,观测得到确认。

在空中交通雷达控制中心的雷达技师突然发现物体的速度瞬间从静止加速到600千米/时—950千米,时。主管立刻通知了基地指挥官。物体几次变向,间隔距离从13千米—30千米不等,间隔时间3分钟—6分钟。

地面上的观察也确认了物体惊人的高速性和加速性。从莱肯希斯基地发出的常规电文如此总结:“雷达侦测到物体极度增速和突然停止的事实,而在地面上的目击使得报告可信度无可置疑。人们只能猜测这一物体也许和气象或者天文方面有关。”

30分钟—45分钟后,皇家空军出动了一架双座的“毒液”夜间战斗机追击该物体,莱肯希斯空中交通雷达控制中心指引它到达中心以东10千米处。驾驶员的眼睛和雷达都看到了物体,后来又失去了目标。中心随后引导飞机飞到莱肯希斯以东16千米处,驾驶员又看到了目标,说:“我的机枪已经锁定了目标。”不久,他又失去了目标,但目标一直被中心的雷达操作员跟踪着。

他们通知驾驶员,物体已经转到了他后面距离很近的位置。在10分钟的时间里,驾驶员急升、俯冲、急转,使出浑身解数企图绕到物体的后面,但是没有成功。UFO始终不紧不慢地跟住他,并保持一段距离。这一点被地面上的雷达看得一清二楚。

最后,飞机油料将耗尽,只好返回基地。飞行员问物体是否一直跟着他,答案是肯定的。事实上,UFO跟了他一小段之后就会停下来。随后,雷达技师观察到物体做了几次短暂的运动后,以每小时950千米的速度向北于3时30分从雷达上消失。

在赛耶发表的研究文章中,他给出了这样的结论:“假如人们认识到资料的可信度、连贯性和不间断的报告,以及高度的‘不同性’,此UFO案件肯定是至今为止最具挑战性的案件之一。”

B 美国RB-47飞机

这个在《康顿报告》中被标明“不确定”的事件,40年间已经被反复引用和研究。物理学家詹姆斯·马克唐纳于1971年在《宇航与航空》杂志上发表了其研究结果。

我们再次就事件的过程做个归纳:一个带光的不明飞行物不但被目击和雷达测到,而且其来源方向还被测出有脉冲微波信号。

RB-47是架轰炸机,炸弹仓已被改造成可以容纳三名军官的座舱,每人都备有发射装置,以便地面上的雷达可以测到飞机及其方位。那一天的美国南部中心地区,飞机正在进行训练飞行。很多雷达站在发射信号,频率约在3000兆赫,脉冲持续时间1微秒,每600微秒循环出现。雷达每分钟做四次水平扫描。

其他三位军官(飞行员、副驾驶员、导航员)在座舱里,他们可以看到飞机外面的情况。1969年,所有六位军官都接受了马克唐纳的询问。

以下是他们所述的事实。

第一次事件发生在密西西比上空,大约在当地时间3时30分。当时飞机正从墨西哥湾向北飞回,在接近密西西比三角偏东处以约850千米/时的速度飞行。机长麦克卢尔在屏幕上测到一个亮点,同时后方出现一个脉冲微波源。亮点从飞机右侧5点钟的位置很快穿过,然后转头,又从左边6点钟~9点钟的位置离开。

很明显,来源是个超音速飞行物。麦克卢尔注意到信号的特征:它们像是地面雷达,只是脉冲的时段不同,它们是2微秒。他没有即刻报告,以为是电子设备发生故障。当时无论是美国还是苏联,都没有足够大的超音速飞机能够让雷达显现出这样的信号特征。

接下来的事情发生在路易斯安那当地时间4时10分,飞行员蔡斯和副驾驶麦科伊上尉在11点钟位置看见一个青白色强光,跳跃着从他们左边来到右边,然后从2点钟的位置消失。《航空周刊》的主编菲利普·卡拉斯认为这不过是颗流星,其轨迹导致驾驶员发生幻觉。然而当时,蔡斯和麦科伊所纳闷的是,难道它不是UFO吗?麦克卢尔想起了他刚才的发现,赶忙查找同类的信号。

终于,麦克卢尔在4时30分找到了,与刚才所见的信号一致。巧合的是,也是来自2点钟的位置。

此信号得到了普罗文扎诺上尉的确认,他的探测器正好也在3000兆赫。这个信号不可能是从一个固定雷达上发出的,因为当飞机向西飞了几分钟后这个信号仍然停留在原有位置。飞机进入得克萨斯界内,然后又进入靠近达拉斯的犹他州雷达中心的范围。机组成员向犹他州报告,犹他州雷达中心确认看到了飞机的信号以及这个距离飞机18千米的物体。

4时39分,仍在得克萨斯,蔡斯发现一个大红光,他预测红光正在飞机下部靠近2点钟的位置飞行,高度1500米。当时飞机的高度是10500米,天气晴好。尽管蔡斯无法确定飞行物的形状和大小,但他很肯定地说,红光是从物体的顶端发出的。

4时40分,他得到命令追击目标并通知犹他州。他降低速度,然后猛然加速。犹他州告诉他物体也追随他飞机的轨迹做相同运动,且始终与他保持18千米的距离。

4时42分,蔡斯加速,看到红光转到右侧达拉斯的位置。麦克卢尔也可证实。

4时50分,达拉斯偏西,物体停止下来,同时从犹他州雷达、机上雷达上消失(现在物体从雷达上消失已经没有那么令人惊奇了,因为我们可以应用隐形技术)。然后飞机靠左飞行,麦克卢尔检测到一个也许是与犹他州相同的信号。目击和雷达联系又恢复了。

4时52分,蔡斯看到物体降落到4500米高度。他驾驶RB-47做了一个俯冲,从10500米降到6000米。物体从他的视觉及犹他州与麦克卢尔的雷达荧屏上同时消失。

4时57分,仍在达拉斯,物体在麦克卢尔的雷达荧屏上再次出现。犹他州告知麦克卢尔,他们已经为此准备了一份送往空军国防部的CIRVIS报告(即通信指令重要情况报告)——当空军人士在空中遭遇不明物体时必须提供的强制性报告。

4时58分,驾驶员蔡斯在2点钟位置目击到了物体。几分钟后,看到燃油将尽,他决定返航,飞向偏北的俄克拉荷马市。根据犹他州的报告,物体又自己调整,始终与飞机保持18千米的距离。犹他州曾经试图派出战斗机追击此物体。物体在RB-47后面的下部飞行,从驾驶舱看不见它。但是,在超出犹他州雷达范围之外,直到俄克拉荷马市之前,麦克卢尔的雷达可以探测到它。然后,在5时40分,物体完全从屏幕上消失。(待续)

篇4:有关出纳的实习报告

关键词:保密工作,存在问题,原因,对策

人民检察院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 它是通过行使检察权, 打击犯罪, 保护人民, 在我国的政体和国家的民主与法制建设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步建立, 检察机关处在打击严重刑事犯罪和查处职务犯罪工作的最前线, 工作中涉及和产生的秘密事件已经成为检察机关自身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也是发挥检察机关职能, 及时、准确、有效打击各类犯罪的重要保证。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检察机关计算机定密系统 (网络版) ”利用率不高

从前段时间开展的定密工作自查结果来看, 各主要业务部门组织开展“检察机关计算机定密系统 (网络版) ”不平衡, 利用率较低, 以利用率最高的综合业务部门-院办公室对检察信息的录入为例:2010年, 某基层检察院共编发情况反映57期, 录入定密系统37期, 录入比例为64.9%, 2011年1月1日—6月13日, 编发情况反映42期, 到6月14日, 录入定密系统34期, 录入比例为81%。

(二) 移动存储介质 (U盘) 使用较混乱

市保密局对该院进行保密工作检查, 抽查了5台涉密计算机和2台非涉密计算机以及3个涉密U盘, 发现有2个涉密U盘存在有在涉密计算机与连接国际互联网的计算机之间交叉混用现象, 其中3台涉密计算机有非涉密U盘痕迹。事后开展自查整改发现, 相当部分在涉密计算机上出现的非涉密U盘痕迹属于某些干警贪图方便私自将自己购买的U盘在涉密计算机使用所致。

(三) 日常工作中保密意识不强, 存在失、泄密安全隐患

少数干警保密意识比较淡薄, 存在“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心理, 不少人认为只要自己是无意的, 又没有造成什么严重后果的泄密就没什么了不起。一些业务部门涉及秘密的案卷材料和其他工作材料没有及时按规定收档, 有的随意摆放, 离开办公场所没有关门, 安全隐患不小, 一旦被别有用心的人窃取密件, 就会带来工作上的被动, 造成不良影响。在市保密局对我院进行保密工作检查时, 发现有一台涉密计算机的显示屏上粘贴着写有开机密码的小纸条。

(四) 保密措施不严

主要表现为有的涉密计算机没有设置开机密码, 或开机密码设置得太简单, 办案用涉密笔记本的无线上网功能没有禁闭, 涉密笔记本携带外出审批登记制度执行不严。在自查的38台涉密计算机中, 开机密码不符合要求的有22台, 比例为57.9%。有2台涉密笔记本的无线上网功能没有禁闭。由于建设资金所限, 我院对计算机和局域网络的保密管理还缺乏完全有保障的硬件支持。目前硬件防火墙只能使用5000元级别的。

二、主要原因

(一) 保密队伍专业化程度低, 对使用“计算机定密系统”培训不够, 没有真正展开使用

基层院大多都是由各部门内勤作为兼职保密员而组成非专业队伍, 除保密工作之外, 往往还承担大量其他工作任务, 忙起来就容易忽视对案件法律文书、案件材料在“计算机定密系统”的录入工作。

(二) 保密观念陈旧

从前段时间开展的保密检查工作来看, 不少检察干警的保密意识还停留在前信息化时期, 对于信息化条件下保密工作的严峻形势的认识还不到位。在自查中, 有的同志认为检察机关办理的案件, 公安、法院、律师也知道, 一切都是公开的, 检察机关已无秘可保;还有同志认为, 现在的科技水平十分发达, 敌对势力的窃密手段隐蔽, 技术高超, 检察机关即使有秘密, 也是有秘难保, 目前采取的保密措施根本防不住敌对势力的窃密, 设置9位数字符以上的开机密码, 推广使用刻录光盘传输数据反而给检察工作带来不便。某些同志甚至认为, 保密工作主要是办公室等职能部门的事情, 作为一般干警, 只要管好自己的卷宗材料、管好下发到个人的有关文件就行了, 其保密观念还停留在“锁好文件管好嘴”的层面。

(三) 保密防范和保密检查技术落后

对信息安全保密来说, 技术防范对软件和硬件都有较高的要求, 并需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不断更新。由于一直以来地方财政经济困难, 装备更新只能依靠中央政法转移支付资金, 硬件建设工作严重滞后, 目前在检察专线网分级保护, 办案工作区、重要会议场所电磁信号屏蔽等方面与保密安全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由于防范泄密和检查泄密隐患技术能力不强, 使得一些泄密问题和漏洞难以及时发现, 给保密工作留下极大的隐患。

三、对策建议

(一) 打基础, 软硬件建设齐头并进

院领导对保密工作要始终给予高度重视, 不断强化人力、财力、物力保障投入, 为保密工作的深入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一是健全工作网络。建立检察长负总责, 分管检察长直接抓, 其他领导配合抓, 保密员和各部门兼职保密工作人员专兼职结合、办公室和各部门协调贯通的工作网络, 确保了保密工作目标明确、各司其职、责任到位。二是配备优势人才。选用计算机、网络知识较丰富、能力及责任心强的优秀大学毕业生担任专职保密员及各部门兼职保密工作人员, 专兼职负责机要保密工作, 并定期进行考核审查, 确保队伍优秀、工作高效。三是加大硬件建设。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 院党组对机要保密工作的硬件设施建设, 要给予政策倾斜。按照“同步建设、严格审批、注重防范、规范管理”的原则, 在每年的中央政法转移支付资金装备专款采购计划中, 优先安排采购网络信息安全设备, 购置的设备既要满足工作需要, 又要符合安全保密要求, 并不是功能越多越齐全越好。

(二) 抓教育, 筑牢防泄密的思想堤坝

一是开展经常性教育, 做到保密常提醒。定期组织干警学习检察保密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制度、技术手段, 全面了解、熟练掌握检察保密工作知识。做到常灌输, 勤提醒, 警钟常鸣;定期在全院干警大会上进行保密教育, 不定期通报保密检查情况, 要求全院干警提高对保密工作的重视, 增强责任意识, 重视和加强网上信息的保密管理, 提高信息化条件下失泄密安全防范能力。二是开展实时在线教育, 打造教育培训基地。依托局域网创建“保密专栏”, 收录保密法律法规、保密工作动态、泄密案例分析、保密知识等内容, 搭建一个开展保密宣传教育、增进工作交流平台。除了对涉密计算机全部安装“违规联接互联网监管软件”, 粘贴“密级编号”、“保密警示条”等常规措施外。还可以利用现代电脑技术将保密工作的相关规定简化设置成电脑屏幕保护程序, 在涉密计算机及连接外网电脑上统一安装, 让全体干警意识到保密工作就在身边, 参与保密工作责无旁贷。

(三) 抓管理, 推进保密工作的规范化

一是坚持管理机制到位, 做到有章可循。首先按照新修订《保密法》的内容对以前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进行修改完善, 按照对人、对事、对物三部分对保密工作的每项内容, 每个环节明确具体的操作规程、操作标准和流程图, 如在定密工作中, 对某些事项是否应当确定密级或应确定何种密级无把握时, 应向上级有关业务部门或保密工作部门征询确定密级意见。二是坚持基础管理到位, 做到细致规范。在对人的管理上, 建立涉密人员台帐, 每名干警均签订保密责任书;在对文件的管理上, 明确办公室机要管理的主控地位, 由办公室统一收取、登记、发放、归档, 利用“密件传阅文件夹”、“密件传阅清单”详细记录文件份数、文号及签阅日期, 确保文件及时传阅、及时回收、妥善保管。三是坚持重点部位管理到位, 做到有的放矢。在日常保密工作中, 按照以抓重点带动全盘的工作方法, 紧紧围绕重点部门, 重点人员, 重点环节有序开展工作。紧盯机要室、档案室、财务室等重点部门, 做到人走门锁、门开留人, 实时监控, 安全防护, 构筑一道坚实保密城墙;锁定办案人员、机要人员、值班人员等重点人员, 常提醒、多引导、勤督促, 念好保密“紧箍咒”;严防文件流转、案卷流转、电子信息流转等重点环节, 做到各个环节可控、可管, 有章可循, 有责必究, 把好保密关口。

(四) 抓督查, 持续改进综合防护体系

篇5:有关出纳的实习报告

事件发生在1976年9月18日—19日夜,世界各地媒体或多或少地报道过此事。一位美国市民依照《信息自由法》艰难地从国防情报局手里拿到了一份报告。报告是在对与事件有关的将军和伊朗空中控制员进行采访后归纳所得,因此可信度很高。

18日23时,德黑兰机场控制塔台接到几个呼叫说看到首都北部赛米兰居民区上空有个静止的发光体。当夜值班主管侯赛因·佩洛兹走出来,用双筒望远镜观察这个物体。他看到物体是个长方形,两端闪烁着青白色的光,中间由红色的灯组成一个圆圈。

佩洛兹即刻向空军指挥部做了报告,后者又报告给尤瑟夫将军。将军命令一架“幻影”F—4截击机起飞拦截。当F—4飞机离物体有45千米远时,机上所有的仪器和通讯设备停止了工作。驾驶员慌忙中断了截击,返回了基地。此刻,机上所有的仪器和通讯设备又都恢复了正常。

这时,第二架F—4飞机奉命起飞,以280千米/时的速度向UFO靠近。在飞机屏幕上.UFO的回声与波音707飞机类似。在飞机距离UFO45千米远时,UFO加速飞开,始终与飞机保持着45千米的距离。由于光线太亮,驾驶员无法看清UFO的大小,只看到它的颜色不断变换,从蓝到绿到红到橙。

突然,一个视直径大约有月亮一半的明亮物体从UFO中飞出,向F—4迅速飞来。驾驶员试图向它发射一颗响尾蛇导弹,但他的发射按钮和通讯设备却失灵了。他赶紧一个倾斜飞行,接着俯冲,但物体也改变方向,保持着6000米的距离紧紧跟在后面。后来物体飞离了飞机的轨道,最后又回到UFO里面。

不久,又有一个物体从UFO里飞出,头朝地面迅速下降。F—4机组成员等着看它坠毁爆炸,但它却缓缓地着陆,发出很强的亮光,照亮了地面方圆2000米的范围。机组成员的眼睛无法睁开,只得一直在空中绕弯飞行,直到视力逐步恢复正常才飞回德黑兰机场。

机组成员注意到一件怪事:他们的机上通讯设备总是在飞越某个领域时失灵。次日,机组成员搭乘直升机来到前一天看到物体降落的地方——那是一个干枯的湖面,却没有发现什么降落的迹象。

来自国防情报局的报告附件同报告一样使人吃惊。它指出,这起事件已经由其他渠道得到证实。报告结尾这样写道:

这是一份杰出的报告。此事件堪称经典,具备了正统研究UFO现象必需的所有元素:

a.多人从不同角度目击到此物体:

b.许多目击者的诚信度很高。有将军、职业飞行员、富有经验的塔台控制人员等:

c.视觉目击被雷达所证实:

d.不同机组成员报告有类似的电磁效应:

e.机组成员经历了生理反应,例如强光刺眼导致短暂失明等;

f.UFO展现出非凡的操控性能。

D.俄罗斯

此事件发生在莫斯科东佩雷斯拉夫·扎拉斯基地区。事件披露在1990年4月19日的《工人论坛报》上,作者是伊戈尔·马尔采夫,标题是《UFO出现在国防雷达上》。文章还提到军方出动了战斗机,企图拦截监测到的UFO。

马尔采夫将军曾经总结过100余起由部队指挥官收集到的目击报告。在谈到此次事件时,他说:“我不是个UFO专家,因此只能把资料归纳起来,提出我的假设。这个UFO的直径有一二百米,边上有两盏闪烁的灯。此外,物体沿轴心旋转的同时做S形运动。接着,UFO继续在地面上空盘旋,然后以比现代战斗机快两三倍的速度飞离……

“物体飞行高度从100米—7000米,运动时没有听到任何声音,但操控性能卓越。UFO似乎不具惯性,换言之,它可以克服地球引力。在目前来说,地球上的机器不可能具备此种性能。”

E.圣卡洛斯·德巴里洛切

一架阿根廷航空公司航班号为AR674的波音727距离安第斯中部的旅游胜地圣卡洛斯·德巴里洛切还有140千米,正准备下降。恰恰此时,全城突然遭遇停电,一片黑暗。驾驶员得到指令,在降落之前还需要等待几分钟。

驾驶员准备进场时,注意到一颗奇怪的星星。AR674继续下降,但是就在飞机转弯对准降落跑道的时候,一个类似一架大型客机的庞然大物忽然在飞机右边冒了出来,与它并排飞行!此物体有三盏灯,中间一盏是红色的。机场的灯光再次熄灭,连跑道的匝道灯都灭了。

既然飞机无法降落,AR674航班的驾驶员只得拉起飞机盘旋起来,以便重新调整方位,对准跑道。此时,这个发光的物体转到了飞机的后面,垂直上升,再次停止。然后,它又飞到了飞机的前面,消失在安第斯山脉方向。

此事件不只在一个方面引人入胜:

a.事件被多方独立的目击者从空中和地面上得到证实;

b.事件持续发生了几分钟;

c.UFO有不同的飞行轨迹;

d.观察到有电磁现象发生。

篇6:有关出纳的实习报告

2007年起我国开始在上市公司实施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实现了我国准则与国际准则的实质趋同,也大大提升了我国会计信息质量。此后财政部陆续出台了准则讲解、应用指南和解释公告,对准则体系进行了完善。2010年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发布了《财务报告概念框架》、2013年7月,再次发布了新的概念框架讨论稿,其改革思路对于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未来修订或制订具有很强的启示作用。因此本刊特约请研究人员从国际会计准则的最新变化入手,分别从财务报告目标、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会计要素确认、会计计量、其他综合收益概念及列报等角度探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未来发展。

导言

财务报告的目标是概念框架的基础,概念框架的其他方面——报告主体、信息质量特征、财务报表要素、确认、计量、列报与披露——都要以财务报告的目标为基础,在逻辑上服从并服务于财务报告的目标,财务报告的目标决定了主体向报告使用者所提供信息的含量,所以概念框架的设计和会计准则的制定工作都要紧紧围绕着财务报告的目标而展开,财务报告的目标在概念框架和会计准则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从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财务报表的编制和列报框架》的发布到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 2010年《财务报告概念框架》的发布,其间经过了21年,这21年间世界经济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创新金融产品不断涌现,原有的会计理论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财务报告的使用者对于主体信息的需求也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在这样的背景下,财务报告的目标必然也要做出改变。为了实现以原则为导向的国际准则的趋同,IASB与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于2004年联合发起的概念框架的修订工作,在2006年7月和2008年5月发布了两个重要的讨论稿和征求意稿后(IASB.Discussion Paper-Preliminary Views on an Improved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Financial Reporting,July2006;IASB.Exposure Draft of an Improved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Financial Reporting,May2008),IASB与FASB于2010年联合发布了最新的财务报告概念框架,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如下界定的:财务报告的目标提供关于报告主体的财务信息,这些财务信息对于现有和潜在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授信人在做出向主体提供资源的决策时是有用的。这些决策包括买入、卖出或持有权益和负债工具,和提供或偿还贷款以及其他形式的信用。

在1989年IASC发布的《财务报表的编制和列报框架》中,财务报表的目标是如下界定的:财务报表的目标是提供关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变动方面的信息,这种信息对于很大一批使用者进行经济决策是有用的,财务报表还反映了管理当局对交付给它的资源的保管责任或受托责任的实施成果。

不难发现,2010年的概念框架和1989年的框架中关于财务报告目标的表述出现很多新的变化,这种变化包括用“财务报告的目标”取代了“财务报表的目标”、财务报告使用者由“很大一批使用者”演变为“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授信人”以及进一步突出了“决策有用性”。那么这些新的变化是否更加合理?此外,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关于是否将“维护金融稳定”列为财务报告目标的争论从未停止,那么“维护金融稳定”是否该成为财务报告的目标?财务报告目标的最新变化与争议对界定我国未来的财务报告目标有哪些启示?本文试图通过规范性的分析找到上述问题的答案。

一、IASB概念框架中财务报告目标的最新变化

IASB 2010年发布的概念框架对财务报告的目标重新进行了界定,最新的财务报告目标与IASC 1989年发布的《框架》中所界定的财务报表的目标出现了很多新的变化,这种新的变化源于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及报告使用者信息需求的变化。

(一)“财务报告的目标”取代了“财务报表的目标”

IASB 2010年的概念框架与IASC1989年框架一个最直观的区别是明确使用了“财务报告”替代了“财务报表”。1989年的框架指出,一套完整的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财务状况变动表(现金流量表或资金流量表)、附注、其他报表和解释材料。IASB 2010年的概念框架中指出,财务报表是财务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而IASC 1989年的框架关注的仅仅是财务报表,可以看出IASB 2010年的概念框架的范围更大了。

但遗憾的是IASB并没有给出明确的财务报告的定义及其边界,并且在其接下来的修订工作中关注的重点仍然是财务报表,比如财务报表的要素、确认、计量、列报与披露等。同时在“财务报告”概念的基础上重新抽象出一个最新的概念——“通用目的财务报告”。IASB指出,关于财务报告与财务报表界限、通用目的财务报告与特殊目的财务报告界限的讨论将会在概念框架项目的以后阶段进行。所以在2010年发布的概念框架中并没有明确财务报告的界限,而是直接使用术语“通用目的财务报告”,明确指出通用目的财务报告的目标是概念框架的基础。

由于报告使用者的类别众多,不同使用者有着不同的信息需求,从理论上讲,报告主体应该针对每一类型使用者的特定需求提供特定目的财务报告,但从实务而言,这种方法显然是不可取的,抛开繁杂沉重的编制工作不谈,另一个重要的难题是报告主体无法准确获知报告使用者的决策方法或程序,以及会计信息(或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信息)在其决策过程中扮演何种角色。因此,“通用目的财务报告”的概念便应运而生,因为大量的报告使用者需要相似的信息,通用目的财务报告可以满足大部分报告使用者可能的信息需求。

通用目的财务报告并不能提供报告使用者所需要的所有信息,比如宏观经济状况及预测、政治事件和行业未来展望等,但通用目的财务报告是为了满足大部分报告使用者的一般信息需求而编报的,那些具有特殊信息需求的报告使用者并不是通用目的财务报告的服务对象,比如公司管理层、政府监管部门、税收征管部门等,但并不排除通用目的财务报告对于特殊的信息需求者在客观上也是有用的。

通用目的财务报告的最主要的服务对象是外部使用者,比如投资者、债权人等。这些外部使用者不能直接要求报告主体向他们提供信息,但又必须依赖这些信息来做出决策或评价。与通用目的财务报告所对应的特殊目的财务报告并不属于概念框架的讨论范围,在不能满足所有报告使用者信息需求的情况下(理论上也不存在其他形式的报告能够满足所有使用者的信息需求),我们只能追求使用通用目的财务报告来满足大部分外部使用者(投资者、债权人)的信息需求,因为这样可以保护大部分报告使用者的利益,所以概念框架和本文讨论的财务报告仅限于通用目的财务报告(以下简称“财务报告”)。

(二)财务报告主要使用者由“投资者导向,转时“投资者与债权人导向”

关于财务报告的使用者,在IASC于1989年发布的《财务报表编制和列报框架》中,有“一大批使用者”的表述,同时明确了这一大批使用者包括现有和潜在的投资者、雇员、贷款人、供应商和其他商业债权人、顾客、政府及其机构与公众。虽然上述使用者对信息的需求不可能完全由财务报表来满足,但是仍然存在着对所有使用者来说是共同的需求。投资者是企业风险资本的提供者,因此,为了满足他们的需要而提供的财务报表,也可以满足财务报表能够满足的其他使用者的大部分需要。所以,1989年框架中财务报表的目标是“投资者导向”,现有和潜在的投资者是财务报表的主要使用者。

而IASB 2010年发布的财务报告概念框架的第一章中明确指出,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授信人是财务报告的主要使用者,并且明确管理层、监管机构和公众等其他报告使用者不是财务报告的主要使用者,即使财务报告对他们来说有时也是有用的。所以,IASB 2010年概念框架中财务报告的目标是“投资者与债权人导向”。

从IASB概念框架(包括1989年的框架)中关于财务报告(表)主要使用者的论述中可以看出,财务报告的主要使用者经历了从“投资者”到“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授信人”的转变,这种转变的背后实际上是一种视角与理念的转变,即从“所有者视角”到“实体视角”的转变。将投资者列为财务报告的主要使用者是一种“所有者视角”,而将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授信人列为财务报告的主要使用者是一种“实体视角”。在所有者视角,财务报告关注的是投资者或股东的利益,最大程度地满足他们的信息需求,这在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以及经理人制度不健全的经济环境下是可行且合理的,在那样的经济环境下,投资者自行管理自己的企业,投资者往往对企业承担无限责任债务,这些因素是“投资者导向”产生的根源,也是将投资者列为财务报告主要使用者的重要原因。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所有权与经营权逐渐分离,企业所有者不再亲自管理企业而是雇佣经理替他们经营企业,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和资本需求的增长,新的商业形式也不断出现,几乎所有的企业都是负债经营,现在大部分的企业都具有独立的法人地位,资本提供者也只承担有限的债务并且职业经理人与资本提供者(投资者、债权人)是相互独立的,这样,“实体视角”理论便应运而生,在这种视角下,财务报告不再仅仅关注投资者的利益,不能仅仅满足投资者的信息需求,还要关注债权人和其他授信人的信息需求,因为从实体的角度看,他们也是企业的资本提供者,他们的信息需求同样应该得到满足。这种理念的转变实际上是在最大限度地保护大多数人的利益,“实体视角”下的财务报告目标包括了“所有者视角”下的财务报告目标,二者并非相互排斥的关系,而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三)最新的财务报告目标进一步突出了“决策有用观”

IASC 1989年发布的《财务报表的编制和列报框架》认为财务报表的目标是为使用者提供对经济决策有用的财务信息,同时反映管理层对交付给它的资源的受托管理责任。

受托责任存在的前提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即存在明确的委托、受托关系。如果受托与委托双方中,任何一方的模糊与缺位,都将影响受托责任的履行,基于这样的经济环境,受托关系是通过委托、受托双方直接往来所形成的,而不是通过资本市场形成的,因为在资本市场中,资源的委托、受托关系变的模糊。笔者认为,在资本市场不发达的情况下,“受托责任观”较为切合实际,它使得企业的会计行为与其经济行为相一致;而在资本市场发育成熟的情况下,投资者或债权人等报告使用者对其决策的实施具有较强的灵活性,他们更需要的是对其决策有用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决策有用观”更切合实际。

从它们所提供信息的内容上来看,受托责任与决策有用并不是互相排斥的,它们某种程度上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财务报告的主体应该是受托人(即管理层),委托人要依赖于受托人提供的信息对受托人履行受托责任的情况进行评价,从而决定是继续维持受托关系还是更换受托人,这对于委托人来说本质上也是一种“决策有用观”。

IASB同样认为,“决策有用观”包含了“受托责任观”,财务报告的使用者是现有和潜在的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的授信人,现有和潜在的投资者决定买入、售出或者持有一项权益或债务工具取决于他们期望因此而获得的回报,比如股利和市价上涨等。现有和潜在的债权人和其他授信人决定提供贷款或其他形式的信用取决于他们期望获得的本金、利息和其他形式的回报。而他们对这些回报的预期取决于他们对企业未来净现金流的金额、时间和不确定性的评价与判断,所以他们就需要有用的信息来帮助他们评价和判断企业未来净现金流,这些有用的信息包括企业的资源、对企业的要求权以及资源和要求权的变动和企业的管理层是否有效地履行受托责任。对受托责任的评价包括受托人在不利经济因素影响下是否有效地保护了企业的资源、企业是否遵守了法律、规章和合同条款等。因为受托人对于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会影响到企业获得净现金流的能力,从而影响到报告使用者对所获得回报的预期以及资源分配的决策(买入、售出、持有、提供贷款等),所以报告使用者评价受托责任的最终目的仍然是为了做出合理的经济决策,所以,IASB认为“决策有用观”包含了“受托责任观”。

IASB与FASB同时还指出,在概念框架中没有明确使用术语“受托责任”,但仍然对“受托责任”的涵义进行了相关的阐述,对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有用的信息对于委托人评价受托人的受托责任也是有用的,另一个原因在于“受托责任(stewardship)”翻译成其他语言可能会产生理解差异,从而可能造成对财务报告目标的误解。既然“决策有用观”包含了“受托责任观”,那么使用“决策有用性”作为财务报告目标的关键词则更为合理。

二、与财务报告目标有关的争议

(一)“维护金融稳定”是否该成为财务报告的目标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学术界对于会计计量方法提出了很多质疑,尤其是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有人认为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夸大了资产的内在价值,是金融危机的诱因之一,但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本质上符合“决策有用观”的财务报告目标,因此有人提出来应该将“维护金融稳定”作为财务报告的目标,维护金融稳定是监管者和财政政策制定者的责任,财务报告也应该关注他们的信息需求。

对此,IASB与FASB给出了这样的解释:财务报告应该如实反映经济实质,并尽可能地与经济实质出现最少的偏差。也就是说财务报告只需如实列报即可,这种如实列报没有必要迎合金融稳定的目标,即没有必要考虑这种如实列报是否能够实现维护金融稳定的目标。

此外,如果将金融稳定作为财务报告的目标,可能会产生一些无法解决的矛盾,比如有些人认为维护金融稳定最好的方法是要求主体不报告或推迟报告主体资产或负债价值的变化,这种要求显然会剥夺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授信人的知情权,这显然与IASB或FASB的使命(为资本市场参与者服务)是不一致的。虽然维护金融稳定不是财务报告的主要目标,但提供了相关可靠信息的财务报告对于维护金融稳定也是有利的。

总之,维护金融稳定是监管者的责任,而财务报告只需要做到如实反映即可。例如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下,一项资产的公允价值是1元,那么财务报告的目标就是如实反映出该项资产的价值是1元,如果该项资产的价值因为某种原因下降到0.1元,那么财务报告仍应该如实反映出该项资产的价值是0.1元,哪怕金融系统会因为该项资产价值下降到0.1元而变得动荡,所以金融系统的动荡不能归因于财务报告,财务报告只是做到了如实反映,不该成为金融不稳定的替罪羔羊,所以“维护金融稳定”不能作为财务报告的目标。

(二)“业绩评价”是否该成为财务报告的目标

财务报告最早开始出现时就是为了对管理层进行业绩评价,从而解脱管理层的受托责任。业绩评价包括评价过去的经营业绩和预测未来的现金流量,本质上是评价管理层的受托责任,实施业绩评价的主体往往是投资者,管理层有时候也会对自己的业绩进行自我评价,但管理层不是财务报告的主要使用者,财务报告是为了满足外部使用者(投资者、债权人)的信息需求,而管理层可以从企业内部直接获得与主体有关的财务信息和其他信息。投资者通过评价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来做出经济决策,从而决定是继续持有投资、还是增加投资或者退出投资。业绩评价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业绩评价的最终目的仍然是做出经济决策,业绩评价的本质仍然是“受托责任观”,而“受托责任观”已被“决策有用观”所包含,所以,笔者认为“业绩评价”与“决策有用观”是不矛盾的,它已经被包含在决策有用观的财务报告目标之中。

(三)投资者与债权人的信息需求是否一致

投资者与债权人都是主体的资本提供者,投资者提供的是股权资本,债权人提供的是债权资本,从表面上看他们的信息需求是不一致的。投资者要求的往往是资本增值、股利收入等,所以他们需要评价主体未来净现金流的金额、时间和不确定性,债权人要求的往往是按时收回本金和利息,所以他们也需要评价主体未来净现金流量的金额、时间和不确定性,从这个角度来看,投资者和债权人的信息需求是一致的。但仔细分析,投资者和债权人各自对主体未来净现金流量的金额、时间和不确定性则是不相同的。投资者对于未来可获得的净现金流量有着较高的心理预期(必要报酬率),这种预期往往高于债权人对未来净现金流量的预期(即股权资本成本大于债权成本)。此外,主体资本中的长期资本往往来自于投资者,而短期资本往往来自于债权人,所以,投资者对主体未来净现金流量时间要求大于债权人,投资者要求主体能够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具备令其满意的现金流,而债权人往往只要求主体在债权存续期间内具备相应的偿还能力即可,并且投资者所能承受的主体未来净现金流量的不确定性也要大于债权人。

由此可见,投资者与债权人的信息需求在本质上是不一致的,所以最新的财务报告目标由“投资者导向”转向“投资者债权人导向”,即财务报告不仅要满足投资者的信息需求还要满足债权人的信息需求。

三、来自IASB概念框架的启示

(一)财务报告目标是概念框架的基础

无论是IASC 1989年的框架,还是IASB 2010年发布的概念框架,都将财务报告的目标摆首要的位置。财务报告的目标是概念框架的基础,同时也是财务报告的基础,概念框架的其他方面一—报告主体、信息质量特征、财务报表要素、确认、计量、列报与披露以及具体准则的制定都要源于财务报告的目标并以其为导向。

(二)应明确财务报表和财务报告的界限

IASB 2010年的概念框架与1989年框架最大的一个不同之处在于用“财务报告”取代了“财务报表”,但最终发布的概念框架实际上重点关注的仍然是“财务报表”,虽然已经明确了财务报表是财务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并没有明确划分两者的界限,IASB也并没有发布其他形式的财务报告。

财务报表与财务报告的界限应该尽快进行权威的划分,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财务状况变动表(现金流量表或资金流量表)、附注、其他报表和解释材料。财务报告所包含的内容显然要比财务报表多,可以将管理层讨论分析、补充材料等正式列入财务报告的组成部分。公司年度报告可以成为财务报告的参考形式。

(三)“实体视角”下的财务报告目标是必然选择

“所有者视角”下的财务报告目标是投资者导向,主要满足投资者的信息需求,这在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较多的经济环境是合理的,而在现代经济环境中,所有权与经营权相互分离,企业的资本需求也不断增加,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授信人都是企业的资本提供者,“实体视角”下的财务报告目标应该是投资者和债权人(包括其他授信人)导向。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授信人应该成为财务报告的主要使用者,满足这些人信息需求就可以满足其他使用者大部分的信息需求。

四、对界定我国财务报告目标的启示

我国于2006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对财务报告的目标进行了如下界定:企业应当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又称财务报告,下同)。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

我国的财务报告目标与IASC 1989年的财务报表目标在表述上高度趋同,“受托责任”与“决策有用”并重,随着我国经济形势和报告使用者信息需求的不断变化,我国的会计准则在未来必然做出很多修订,我们可以从IASB概念框架中财务报告目标的最新变化中得到一些启发,以便重新界定我国的财务报告目标。

(一)我国的财务报告目标不能忽略“受托责任”

“决策有用性”是IASB概念框架中财务报告目标的关键词,这里的“决策有用性”包含了“受托责任”,在国外的经济环境中,财务报告的主要使用者是投资者和债权人(包括其他授信人),他们评价管理层是否履行受托责任的最终目的仍然是为了做出经济决策。但由于我国特殊的经济环境,政府和社会公众也是财务报告的主要使用者,他们(尤其是公众)有时候评价管理层的受托责任不是(或不仅是)为了做出经济决策,而是单纯地监督国有资产的使用情况,我国的社会公众本质上是国有资产的所有者,但国有资产的受托人往往是政府有关机构或部门,公众可以接受受托人没有做到国有资产的增值,但绝不可以接受受托人对国有资产的浪费和不当处置。由于政府和社会公众在我国也是财务报告的主要使用者,所以我国的财务报告目标仍然应该明确要反映管理层履行受托责任的情况,这样才能让政府和公众更好地监督国有资产。

(二)财务报告的边界要有所扩大

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规定:财务会计报告包括会计报表及其附注和其他应当在财务会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会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报表。这样的表述与IASC 1989年框架中的财务报表的概念存在较大的差异。我国的财务报告包括会计报表、附注和其他应该披露的信息与资料。这实际上是IASC 1989年框架中财务报表的概念,在IASC 1989年的框架中已经明确指出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财务状况变动表(现金流量表或资金流量表)、附注、其他报表和解释材料。IASB在2010年的框架中指出财务报表是财务报告的组成部分,虽然没有明确定义财务报告的概念,但很显然,IASB财务报告所包括的内容要多于财务报表(包括附注),而我国仅仅将会计报表及其附注和其他信息资料定义为财务报告,这仅仅是狭义的财务报告,其本质仍然只是IASB概念框架中的财务报表。

在未来与IASB实现准则趋同的过程中,我国应该进一步扩大财务报告的范围,可以参考上市公司年度报告形式进一步丰富财务报告的内容。

(三)我国在进行准则趋同过程中财务报告的主要使用者不宜改变

我国的财务报告目标中明确指出使用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虽然未明确使用“主要使用者”的字眼,但不难得知上述四类使用者就是我国财务报告的主要使用者。由于经济环境的特殊性,我国的政府和社会公众往往比国外的政府和社会公众对财务报告有更强烈的需求。我国的政府同时扮演着投资者和监管者的角色,而大部分的国有企业支撑着国民经济的命脉,由于我国特殊的社会制度,国有企业本质上属人民所有,从而使我国的社会公众对财务报告有着更强烈的需求,社会公众有着监督国有资源的愿望,而财务报告是公众监督国有企业资源最直接的工具,所以在我国,除了投资者和债权人外,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也是财务报告的主要使用者。

篇7:有关出纳的实习报告

【关键词】高等职业 实习教学 实践教学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8-0008-02

前言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一种被设置的教学类型,同时,高职高专和由大众化的内涵建设和发展的转型,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规范教学管理,推进素质工程建设,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打造品牌,塑造形象,扩大学校的知名度和声誉。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职业教育。它是一种以能力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其目标是培养生产、管理、建设和服务一线的人才。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和正视教学实践中所面临的问题,深化实践教学和认识的重要性,加大对实践教学的建设,优化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现代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一、高等职业实践教学

所谓高等职业教育可以概括为三个字:它是高等教育;它是职业技术教育;它是职业技术教育的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发展了道德、智力、身体、审美等专业人才的全面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主要特点有: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是适应社会和市场需求为目标,以培养专业技能为主线,设计教学体系,培养和实践教学中的教学计划中占有很大比例。在学习期间,学生不仅要获得大学文凭,还要获得各种职业资格证书。教学实践的类型就是实习开始时的一般做法,并与相关的理论课程。基于单一学科教学的实践。专业课程的一般组合,在学习职业技能的初级阶段。重大基础工作的教学实践。一般确定一到两个主要类型的专业,有一定的技术水平要求。实习结束后通过考核可发给相应的技术等级证书。这种教学实践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产,掌握基本的技能。旋转式教学实践。这包括了专业范围的几种常见的工作方式,对于每一种类型的工作安排了一定的操作时间,要求学生对设备有一定的了解和操作程序。综合性教学实践。具体而言,实践教学目标和任务就是使学生掌握专业的基本技能,在一个主要行业,可以适当地调整和使用的一般设备和配件等类型(或工艺),可以根据零件图纸和工艺文件独立处理的中等复杂度;同时,也要了解基本的操作方法与专业相关的几种类型(或过程)。通过实习教师使学生获得专业知识的基本知识,为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做好准备。实习教师组织学生严格执行生产计划,质量和数量,注意安全,文明生产,完成任务,为国家创造财富。

二、高等职业教育实习的发展

高等职业教育实际上是一个较高的专业技术教育,目的是培养和培养高级专业人才。可以说,它是社会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管理现代化的产物。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职业教育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有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和改革的一部分,规划的第二十一个世纪的教育和培训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显然,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已涉及到一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在我国,高职院校作为一种特殊的高等教育,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客观需要,适应经济发达地区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和新兴行业的职业群体的发展。

三、实践教学实习的现状

目前,在传统的实践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传统的教学思想“重理论、轻实践”的效果,使实践教学的作用不能发挥,阻碍了职业技能素质培养的实践教学。主要表现在:实际教学时数不足。目前,高职院校对理论课教学和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较高,实践教学的比例仅占总课时的20%。实践教学形式单一,缺乏实战性和针对性。在教师教学实践中多讲,少与学生沟通;有的实习教学内容,甚至学生组织,集体观看实习录像,学生没有动手操作的机会,很难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实践教学硬件基础薄弱,实习基地建设明显滞后。有的虽然建立了模拟实验室,但实验方法、步骤的教条,仅限于实验验证,缺乏综合性、设计性和应用性实验,不能满足学生实习的需要。缺乏大量的教师专业思想和实践技能。

四、影响实践教学实习的因素

虽然学校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总体而言,培养模式仍然单一,管理陈旧,弯路过多,严重影响实习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许多落后的教学内容,有的已经失去了原有的价值,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我们的教科书中仍然占据着一定的地位,有的被转化为科学前沿的知识体系的新知识,此外,单一的灌输的教学方法仍然是主要的教学方法,实践教学的重视不够主要集中在教学实践方面。这种实践教学不仅是对理论教学的理性认识和理论教学的重视,也是学校教育质量的高低。实践教学的缺失是理论教学中的难点和恐惧。教学组织比较复杂,从实验设计、实验到实验报告正确性,特别是生产现场的教学实践。因此,在实验中,实践是走过场,不想动自己的大脑,也不想做。众多原因导致现在的实践教学实习的发展受到严重的阻碍。所以我们应该对这些因素进行探讨,来解决出现的问题。

五、对教学实习教学改革的探索

提高实践教学重要性的认识。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是由其专业性决定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它比理论教学更重要。强调教学与社会实践和技能训练,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与实践教学中的错误认识是薄弱的局面。改革传统教学内容,重构实践教学体系。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相对较短,大部分是从普通高等教育发展到或是从发展中学教育发展,满足当前生产的需求,服务一线和一线实践人才的高技能,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要将挑战和压力转变为发展和扩张的机遇,我们必须加强人才培养和技能提升的素质。改革传统的实践教学内容和结构,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建立稳定的学校实习教学基地,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了让学生在毕业后可以上岗,在校企合作的理念下合作,建立稳定的学校实习基地。把学生的科研创新列入教学计划,在学分制教学改革中占有一定的比例。一方面通过建立学生科研创新基金,加强学科竞赛活动,构建大学生创新基地,创办大学生创业中心,开展各类创业大赛活动,让学生创办各种公司等,鼓励学生搞科研创新。另一方面通过实践教学工作量津贴,实践教学成果奖励,实践教学工作考评,职称评审及教学改革与科学研究等机制充分调动教师参与实践教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健全实验室管理的规章制度,逐渐全方位开放实验室,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条件,建立实验技术平台,为加强实践教学创造条件。 在研究期间必须对学生进行实习,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接受企业生产组织、发展、设计学习的全过程,掌握不同行业、企业间的经营模式、发展方式等,这是至关重要的。目前,大部分的实践教学内容都比较陈旧,更新很慢,不适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了保证学生在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应增加一些先进、代表性的实践教学内容,根据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根据高职人才的能力结构,构建实践教学模块,在实践和设计中,尽可能地获得与岗位相关的实践项目。实践教学是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因此,学校将创新理念融入到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从外部环境和内部机制,促进实习教师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将教师的研究成果转化为课堂教学,丰富课堂教学内容。针对传统教学过程中教材陈旧,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落后等存在的问题。应该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体系方面进行必要的改革尝试。教学内容的更新,必须根据科学的最新发展对这门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筛选、补充、更新和重组,使其既能反映该学科领域最基本核心的知识,又能反映该学科最新的进展和动态,同时又具有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逻辑结构。教学方法改革中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

结束语

总之,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还处于一个萌芽时期,需要对其进行摸索,高职学生的性质和作用也需要有一个逐步认识和接受的过程。高职教育成败的关键在于能否使其自身的特色,而实践教学是这一特征的核心。如何进行实践教学改革,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满足社会人们的需求,不断探索和努力。

参考文献:

[1]刘茗,李春晖.河北师范大学顶岗实习支教刍议[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04)

[2]尚国营.高师院校实行委托教育实习的模式探索[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03)

[3]刘晓丽,许斌.当前教师教育实习环节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J].教育与职业. 2007(05)

[4]刘冰.关于对教育实习改革的几点思考[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06)

[5]王存宽,胡建勇.再谈教育实习改革思考——发展性教育实习模式的建构与实践[J].化学教育. 2006(10)

[6]胡青,蒋喜锋.当前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几个问题[J].高等教育研究.2006(05)

[7]李崇爱,王昌善.欧美发达国家教育实习的模式与理念[J].教育评论.2005(04)

[8]吴艳云.师范教育应把为农村地区培养师资作为重要任务[J].煤炭高等教育.2005(03)

[9]刘茗,姚冰,王大民.农村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的调查与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5(04)

作者简介:

上一篇:写给老婆的检讨书500字下一篇:初一开学第一周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