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如何备课

2024-07-31

幼儿园教师如何备课(精选8篇)

篇1:幼儿园教师如何备课

浅谈幼儿园教师如何备课

备课是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也是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起点。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备课指向的是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因此,研究教师如何备课具有重要意义。当然,这里所说的“课”并非指向一节集体教学活动,而是涵盖了幼儿在园进行的各种类型的活动。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行话说,精彩的生成源于精心的预设。由这两句话可见备课之于教学的意义。虽然,有效的教学并不完全是由备课的精细度决定的,但精心的备课对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实践中,由于受到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的影响,我们的很多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存在着不少与现在倡导的教育理念不一致的教育行为(主要指向教师的内在思维)。同时,通过日常下园与教师们的交流,我也了解到教师们在实际的备课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困惑。因此,我尝试着从教师备课中的普遍问题说起,接着谈谈备课过程中可能涉及到的几组关系,最后从教学设计的角度提出处理好这几组关系需要思考的几个主要问题。

一、教师备课中的普遍问题

每次下园看活动时,我们都会跟老师们要教学计划,可能是半日活动计划,也可能是教学活动计划。通过计划我们能够了解教师的基本想法,进而了解其想法背后的教学思路和理念。基于对大量教育活动计划的分析及与教师的交流,我们发现教师们在备课过程中存在着习惯性的思路和他们自己意识不到的一些问题。

(一)教师备课的习惯性思路:

教师们在备课时更习惯于从教育内容出发来设计活动。他们在设计活动时一般是先想内容,即“我想教给孩子什么”或“我想让孩子做件什么事,这件事应该挺好玩的”,然后再考虑“我想教的内容中包含哪些目标”,接下来是“我要怎么做”。

1、内容的选择

教师们在选择教育内容时,大致包括两条途径:一是依据目标从现成的各种教材或生活中(如季节、节日)寻找相关内容,这是很多教师经常会选择的一条途径;二是教师围绕自己认为有价值的或孩子可能感兴趣的事选择内容。

其中,一些教师能够考虑到孩子的兴趣或内容的新颖性,但这种考虑多是他们自己的主观感觉。当被问及为什么选择这个内容开展活动时,他们一般会说“我觉得这个内容挺好的,我们班孩子应该挺喜欢的”,或者是“我们班孩子最近对这个一直很感兴趣”,而当你再进一步询问他们“孩子感兴趣的到底是什么”、“这个兴趣反映出孩子怎样的需要时”,他们往往就说不清楚了。这反映出教师们在选择内容时缺少对孩子们与此内容相关的原有经验和发展需求的关注,同时也缺少对教学内容或教材的独特价值及教学重点、难点的分析。

2、目标的设定

无论是通过哪条途径选择的内容,教师们更习惯于将教材中的现成目标搬进自己的计划中,或者按着往年习惯了的做法把过去的目标放到当前的计划里。从表面来看,这些目标多是《纲要》或《细则》中的原话,似乎本身并没有太大问题。但一经琢磨,不难发现这些目标表述比较空泛,几乎是整个学期都要培养的目标,看不出与幼儿当前发展水平的联系和针对性,而且不具有操作性。有时还会将目标与幼儿要做的事情相混淆,不清楚为什么要让幼儿做这件事。这反映出教师在设定教育目标时,缺少对所定目标关键词的内涵的理解,缺少对幼儿要达到此目标需要具备哪些具体经验和能力或需要经历怎样的发展阶段的深入分析,缺少对既定教育内容所涉及到的领域关键经验的具体思考。

3、过程的设计

在设定了内容与目标的基础上,教师们对教学过程的预设一般是先考虑用什么样的形式比较新奇,能够调动孩子们的兴趣。然后再把过程设计成几个步骤,或提出几个问题试图引发孩子的思考,但这些问题一般都会直接指向目标,提出问题的目的多是引导幼儿说出老师所预期的答案。有时也会再给孩子们一些时间让他们自己练习、操作或者与同伴讨论。最后是小结,将老师认为的很有价值的问题再跟幼儿强调一下,以确定孩子们都能说出来或展示幼儿做出来的作品。这个过程猛的一看似乎挺流畅的,但仔细想想就不难发现整个过程几乎都是在老师的掌控下走过场,按着老师预设好的思路和答案步步推进,直至有幼儿能够说出老师所期望的答案。这反映出教师重形式、重操作、重结果、轻过程的倾向,缺少对幼儿可能存在的不同情况、不同问题以及相应对策的分析,缺少对幼儿学习过程和学习特点的分析,缺少对教学环节与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之间关系的思考。

(二)教师习惯性备课思路背后的观念及主要问题:

上述种种习惯性思路反映出目前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以教师为中心”的倾向。在这一倾向的影响下,他们在设计活动时的出发点、落脚点以及对教学有效性的理解,都表现出了过多关注自己的想法而忽略幼儿想法及其背后需求的观念方面的问题。

1、以“我想教什么”为出发点,缺少对为什么要教这个内容和这个内容与幼儿当前的发展之间有什么关系的思考,导致教学的盲目性。

2、认为教学过程中教师“教过了”,孩子就“学会了”,于是以教的过程替代学的过程,缺少对幼儿如何学习的以及如何帮助幼儿学会的关注和把握,导致学习的被动性。

3、以完成教师预设的教学计划为落脚点,缺少对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即时反应的关注和对学习效果的反思,导致教学的低效性。

综合上述分析,教师的备课过程不可或缺地包含着几个关键的要素:幼儿的原有经验与需求、教学内容、教育目标、幼儿学习反应、教师应答策略等。

二、教师在备课中需要关注的几组关系

上述五个关键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关联,构成了以下几组关系。而这几组关系经常是教师们在习惯性的备课思路中被忽略掉的。

1、教学内容与幼儿已有经验之间的关系

这组关系涉及到的问题是明确谁是活动的主体。《纲要》明确指出幼儿是活动的主体,只有当教师想教的内容与幼儿的已有经验发生关系时(可能是幼儿喜欢的,也可能是幼儿感到困难的),他们才有可能产生想学的愿望和需要,也才有可能产生内在的学习动机,进而发挥出自身的主动性,后续的学习过程才会对其产生意义,而有意义的学习是有效学习的前提。所以,在教学内容与幼儿的已有经验之间建立关系,由幼儿感兴趣的或感到困难的问题切入,从幼儿需要的角度引出与之相关的学习内容,是老师们值得借鉴的思路。

2、教学内容与教育目标之间的关系

这组关系涉及到的问题是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教师依据幼儿与此内容相关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阶段来确定多数幼儿在本次活动中需要重点学习的具体经验是什么。教学难点是教师依据对幼儿原有认知经验和能力水平的把握,来确定本次活动中幼儿可能会遇到的困难或自身难以突破的坎儿是什么。确定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后,教育目标就有了更加明确的指向性,再加上落实重点和突破难点的途径或方法,目标就容易具有操作性和可达成性了。

3、教学过程与教育目标之间的关系

这组关系涉及到的问题是教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幼儿落实重点目标进而突破难点目标。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将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与教育目标之间紧密联系,想清楚每一个环节的具体目的及其对于实现本次活动的重点目标所起到的作用。同时,教师也要深入思考通过什么方式才能帮助幼儿意识到问题的关键,进而尝试着去突破难点,迎接挑战,体验到自我努力之上的学习的愉悦感。

4、幼儿学习反应和教师应答策略之间的关系

这组关系涉及到的问题是在设计教育过程时如何使教师教的节奏适应幼儿学的节奏。这需要教师关注自身的指导策略对于幼儿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以及不同幼儿对于教师的指导会产生怎样不同的反应,以帮助教师减少自身的主观判断,更有目的地思考、筛选或调整自己的应答策略,进而使自己的指导更贴近幼儿的需要,因为适合幼儿需要的指导才是所谓适宜的指导。尤其是当幼儿出现了与教师的预期不一致的反应时,教师更要关注和思考幼儿产生这一反应背后的原因,进而根据幼儿的反应灵活地调整自己的应答策略。而这一点正是教师实践智慧的体现。

综合上述四组关系,它们都可以回归到一组核心关系上来说,就是“教”与“学”的关系。处理好了上述几组关系,教师才能最终把握好“教”与“学”的关系,也才能不断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三、备课过程中需要思考的问题

基于对上述问题的分析,我尝试着从计划的来源、教育内容的选择、教育目标的确定以及教育过程的设计四个方面简单地梳理出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需要思考的一些问题。由于研究并不深入,所提问题并不全面、不确切,只是想为教师们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1.计划来源于哪里?回归到哪里?

(1)来源:教师的教育活动计划有3个可能的出发点,即观察/评估、确定目标、设计活动。在日常实践中,教师们更多的从设计活动或确定目标开始,而较少从观察/评估幼儿的已有经验和发展水平出发来设计活动。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教师们应该更多地在日常工作中去关注孩子在生活中感兴趣的是什么,遇到了什么样的问题,或有什么样的需要等等。

(2)回归:无论教师的从哪个点出发来设计的活动,计划的落脚点都应该回归到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落实到孩子们运用自己在各种类型的活动中所获得的各方面的学习经验去解决自己或他人遇到的问题,让自己或他人更愉快、自信的生活。从更高层次来说,就是回归到幼儿高质量的生活上。

2.选择恰当的教育内容

在此方面教师需要思考:

(1)活动是源于幼儿在生活中关注的兴趣点或遇到的问题,还是由教师提供的?

(2)如果是幼儿感兴趣的或存在的问题,关注点为如何融入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当前发展水平的教育价值?

(3)如果是教师设定的内容:关注点为如何将教师关注的教育价值转化为幼儿学习的需要

(4)对涉及到的教育内容或教材的分析:

是否是本班幼儿感兴趣的内容及本班幼儿可能的兴趣点或关注点?

是什么是否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

与幼儿的原有经验的结合点是什么?

是否对幼儿的学习尤其是思维的发展有挑战和思考的空间?

是否能整合多领域经验的学习?

该教育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是什么?

3.确定适宜的教育目标

在此方面教师需要思考:

(1)与此学习内容相关的核心教育价值是什么?幼儿需要学习的关键经验是什么?

(2)幼儿与此关键学习经验相关的已有经验是什么(包括幼儿在情感、态度、认知和技能水平、能力发展等方面的已知、已会)?

(3)针对本次活动期望幼儿可以获得的具体学习经验(有挑战性但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操作性经验)是什么?

(4)不同经验和能力发展水平的幼儿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及可能达到的不同标准是什么(对教育目标的分解)?

4.梳理有线索的教育过程

在此方面教师需要思考:

(1)幼儿与此教育目标或关键学习经验相关的发展线索和学习过程是什么?

(2)针对幼儿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过程,设计哪些环节才能调动幼儿的原有经验,并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愿望(关注问题并愿意尝试解决问题)?

(3)每一个教学环节的具体目的是什么?与教学重点(目标)之间是什么关系?

(4)教学重点是如何贯穿在每一个环节中,并一步步接近目标的?

(5)教学难点体现在哪些环节中?突破的关键点在哪儿?需要用什么方式去帮助幼儿突破?

(6)围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每一个环节中的观察点是什么?(提供几个可能的观察点)

幼儿的已有经验:如何在活动的开始环节进一步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需要观察的是什么?

幼儿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如何在后续的过程中深入了解幼儿自己的想法及其学习过程?需要观察的是什么?

幼儿的个体差异:幼儿感兴趣的或困惑的问题有什么不同?他们的想法反应出他们的已有经验有什么不同?他们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有什么不同?需要观察的是什么?

幼儿当前关注的问题:如何将教师关注的问题逐渐转化为幼儿意识到的并想要解决的问题?需要观察的是什么?

幼儿对教师介入的反应和感受:如何在活动过程中随时关注幼儿的心理感受和需要?需要观察的是什么?

幼儿的学习效果:如何在活动的后期或结束之后了解幼儿学到了什么,还没有明白的是什么?需要观察的是什么?

(7)如何关注到不同经验、水平和发展需要的幼儿,如何帮助他们在原有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提高,并都获得属于自己的成功感和自信心。

(8)该活动是否应该与其他类型的活动建立联系?如何建立联系?(大体包括两个方面:提供准备或进行延伸)

是否需要在生活中先进行经验的感知和积累,或在生活中进行经验的运用?

是否需要在区域活动中进行经验的准备和积累,或进行经验的练习、巩固与运用?

(9)是否该与家庭教育相结合,与家长合作的结合点在哪儿?

篇2:幼儿园教师如何备课

什么是备课? 教师为开展教学活动所做的一切准备工作。(包括了解课程纲要,掌握教学内容,领会编者意图,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选择教学方法,准备教具、学具,设计多媒体课件,设计教学过程等课堂教学前的准备工作。)备课的基本要求:

目中有人(学生)心中有书(教材)手中有法(教学方法技术)口中有辞(一定得认真准备„„)备课的成果表现是形成教案(或“课堂教学设计”或“教学设计”)

在多媒体教学中,教案的具体实施成果表现是形成多媒体课件(包括视频、声音、动画、图片、文字等)。

为何备?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不打无准备之仗”。行话说:“精彩的生成源于精心的预设。”

可见备课之于教学的意义:备课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基础,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备课不仅仅是课堂教学的准备,它同时也是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功之一;是展示教师个性化创造过程的记录;是教师教的行为和学生学的方式的点子库;更是教师认识自己,总结经验,成长提高的重要资料。

“一个好的教师应当是用他的终生来备课的。” ——苏霍姆林斯基

这里所说的“课”并非指向一节集体教学活动,而是涵盖了幼儿在园进行的各种类型的活动。

备什么?

一、备纲要------了解课程纲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了:以生活、卫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有益的兴趣和求知欲望的培养,活泼开朗的性格的塑造为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标,教学内容涵盖健康、社会、科学、语言、艺术等五个方面,各方面都有具体的目标和要求。

二、备教材:

1、确定并掌握教学内容,领会编者意图;

2、确定教学目标(知识、能力和情感);

3、确定教学重点、难点;

4、确定教学时间。

掌握教材:大→小、粗→细。对教材的“三读”

A、通读:了解整个课程的概貌,掌握课程的全部内容,纵观全局、把握中心

B、熟读:按教材编排循序,熟读每一单元,把握各章、节、知识点间的联系,达到循序渐进、分散难点的要求

C、精读:仔细精读每一课时,衡量知识点的深度、科学性,要求精读、适当的补充新的内容和生活实例,仔细考虑相应的教学方法

确定教学目标: 具体要求

1)整体性和全面性(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整合性和渗透性,明确、具体,具有可测性。

3)尽量多使用新《纲要》在课程目标所提到的这些目标动词或形容词。存在问题

(1)目标内容过于狭隘,要求偏低。(2)目标重点不突出或超纲要。(3)目标大而空,表述过于笼统。(4)表述不精练。

分析教材,确定教学重点、找出教学难点

教材内同类知识中分量较大,处于重要或主要地位的内容就是教学重点;而幼儿在学习过程中难以理解消化、不易掌握或操作困难的内容、技巧就被确定为教学难点。

三、备儿童:

1、幼儿已有经验(了解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现有的知识水平与理解能力)

2、关注幼儿的兴趣点。

3、避免生硬,注重渗透。

课堂渗透决不能是生硬的、穿靴戴帽式的,而必须是春风化雨、潜移默化的,只有深挖渗透素材、钻研渗透艺术,才能真正产生“润物无声”的效果。

四、备教学具:

1、教具是上课时教师的辅助用具,可运用各种多样化的手段为教学做准备。

2、学具的准备其实也是备课环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哪怕只是孩子需要的一张纸、一支笔,我们都应该为孩子们做好充分准备,否则,活动的教育效果或许就会因为缺一张纸或少一支笔而受到影响。

3、多媒体课件设计要达到以下的要求:

①利用多媒体演绎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②教师的教学思路辅以课件演示,点化孩子学习的方式。

③设计的课件要能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活跃幼儿创造的思维。课件制作需注意的问题

1、简单、实用、易操作;

2、充分整合图、文、声、像等各种媒体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提供链接,便于调用,生动直观。

五、备教法:

1、结合自身特点,确立教学风格

2、重视过程的设计和幼儿学习反应与教师应答策略之间的关系

3、讲授法、演示法、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六、备学法:

学法指导,体现灵活多样,立足因人而异

1、充分考虑幼儿年龄、心理特点和智力发展规律;

2、重视幼儿已有生活经验和感受;

3、目标学习法、体验学习法(观察、实验、分析、综合等)------。

七、备导入

每节课都必须精心构思导入,达到以下三个方面的要求:(1)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情景,造成积极思维的环境气氛。(2)让幼儿在十分迫切的要求下学习。(3)提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八、备设问

提问应遵循的原则:(1)目标明确。(2)切合幼儿。(3)启发思考。

九、备小结

(1)、要尽量引导幼儿总结(2)、要注意将本节课的知识纳入系统之中(3)、要充分发挥小结的作用

十、备语言

(1)语言有感染力和吸引力(2)备课时就要构思好教学语言(3)要有意识地克服口头禅(4)要多考虑一些鼓励性的语言

怎么备?

一、幼儿园备课的种类: 学期备课、主题备课、周备课、课时备课、课前备课、课后备课。

二、注意事项:

(一)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相结合,以个人备课为主。(二)单元备课与课时备课相结合,以课时备课为主。

(三)编写与运用教案相结合,以运用教案为主。(四)课前备课与课后备课相结合,以使备课更完善。

如何撰写教案?

把确定下来的内容 按逻辑顺序编写成教案(也叫“教学设计”)

1、简案:主要写出上课的主要方案、步骤、要点。老教师才大多写简案!新教师不提倡。

2、详案:如果把一堂课看作一出戏的话,详案=剧本。教师一堂课上讲的话、做的动作、设计的提问、板书的内容、演示的过程等等统统写在教案的“教学过程”中!!按上课进程写出来。

3、讲授提纲:在详案的基础上提炼而出(知识要点、过渡语),以备不时之需!

教案格式:包括课题名称、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具、教学方法、教学时间、教学过程、教学后记等项目。

教学后记(或札记)的撰写?

1、记成功之举

2、记“败笔”之处

3、记教学机智

4、记幼儿见解

5、记再教设计 增强反思、创新意识

反思不能只停留在对教学实践行为、教学经验的反省,更重要的是指向未来教学实践活动。

教师对新理念的领悟,新观点的接受,新要求的落实,不是通过短期的学习就能达到的,必然要经过一个较长的转变过程,必然要经过实践——反思——实践——反思的循环往复的过程。

篇3:如何指导教师备课

一、常见的形式及分析

1. 常见的形式

(1) 保姆式。所谓“保姆式”, 就是指导教师像保姆一样, 对青年教师的教学进行细致入微的讲解、帮扶。青年教师多会寻找本地区、本单位的名优教师或者以前教学过本课的教师, 一般而言, 这些指导教师对教学内容有自己的主见或一定的经验。这种指导特别细致, 指导教师一般会从文本的解读、教材的处理、目标的制定等多方面进行详细的解说。特别是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 对于整个流程会一点一点地告诉, 针对难点的突破部分会不遗余力地讲解, 甚至是每一句话该怎么说、如何回答学生的随机问题等。这样“手把手”的辅导, 青年教师特别喜爱, 因为, 所有的内容“保姆”都说到了, 自己只要执行就行了。

(2) 强迫式。很多青年教师寻求名师的指导, 开始时是带着自己的想法去寻求教师的意见, 在交流的过程中, 指导教师往往不够重视青年教师本人的建议, 常常以自己的见解“左右”着青年教师个人的见解。有些指导教师甚至会“强迫”青年教师接受自己的意见。青年教师由于缺少自己的思考, 缺少自己的坚守, 往往很容易被说服。原先的教学设想很快消失, 完全被新主张代替。

(3) 代办式。对于青年教师的请教, 指导教师有时会感觉指导的过程太麻烦, 就其中的某一个观念、操作流程有时要反复地讲解很多次, 费了很大力气, 青年教师可能还没有领会其意图。于是干脆什么也不说, 只要你找到他寻求帮助, 他便会不遗余力将所知道的内容全部呈现给你, 有时是现成的、完整的教学设计, 你只要看教案就可以了, 不需要知道为什么。因此, 这种指导备课的形式常会被直接的告知所替代。

2. 效果分析

(1) 备受煎熬, 有形无神。笔者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也曾经被指导过, 对此有着深切的体会。指导教师的观点、策略等, 他本人说起来常常口若悬河, 但是青年教师自己听起来, 似乎难以跟上他的思维步伐, 难以形成与之匹配的兴奋。其实, 一个人表达的过程, 往往是言不及义的, 十分义在心中, 口中言也许只有七分。对于听者而言, 往往也只能够领会其言的部分, 这样一个语言传递的过程, 观点或见解就会被弱化去很多重要的信息。因此, 听者常会出现不知对方所云, 而又不置可否的状况。在教学过程中, 由于很多时候教师缺少自己的思考, 课堂上执行的是别人的观点, 执行的是别人的教学策略, 因此, 执教起来总会力不从心, 难以左右逢源, 心中不免总是关注着自己的教案, 没有心思去关注学生的表现。对于课堂上的偶发事件, 难以做出准确、有效的处理, 这样的教学很难出现好的效果。教师教学中的快感很难找到, 在下面听课的指导教师也往往会心生埋怨:我都讲这么多了, 你怎么还不领会啊?

(2) 不劳而获, 原地踏步。指导青年教师备课, 其目的是给予他们帮助, 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教学, 提高教学水平。而以上几种形式的指导, 其实质是异化了指导备课应有的特征, 也弱化了教师的思考历程。指导备课的过程中, 青年教师本人思考、酝酿、揣摩的过程恰恰是构建自己的教学思想和实践历练的过程, 他们正是在被指导的过程中不断地吸收别人的智慧, 从而内化为自己的理解和行为, 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而上述的几种指导备课形式使其“不劳而获”, 显然, 有时候可以上好一节课, 但是对于掌握本领并形成能力而言是远远不够的, 专业成长往往也只能是原地踏步、一句空话而已。

二、有效指导的策略

1. 聆听

聆听, 是最美的姿态。指导教师用心地聆听青年教师的教学主张, 一是自己的礼貌和修养, 二是给予了述说者精神上的呵护和鼓励。倾听的过程中, 要不断地用点头、目光交流等方式给予说者肯定和鼓励, 让其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在说的过程中, 要敢于将心底的疑惑、不成熟的想法说出来。这样的交流就变成了一种尝试和一种意见的征求。对于听者来说, 在听的过程中还要及时地思考:对方说了什么?思路清晰吗?如何帮助其梳理表达的顺序, 提升表达的观点?特别是对于表达中已经出现违背教学规律的表述, 要等其说完, 要思考这样表达背后的理念和思考基础是什么, 并想好如何采取委婉的方式帮助其改变已有的观念。

2. 追问

追问, 是指在对话过程中及时抓住对方话语中的问题而进行提问的形式。这些问题, 可以是自己的不明白之处, 可以是对方话语中重要的观点、概念, 也可以是对方表述不清晰的地方。在这些地方及时地追问, 可以让自己更明确地理解对方的观点, 也可以促使对方更好地思考自己的表达, 促进其的认知。由于是交流的过程, 追问的提出者可以是导师, 也可以是教师。比如, 在和一位教师探讨教学《狼和小羊》的过程中, 该教师讲述他的教学流程时, 指导教师及时地提出问题:“狼和羊的形象, 在这个寓言故事中重要吗?”这个问题能够促使该教师思考刚刚设计的教学过程对于故事内容的理解部分是否有效。在交流中, 指导教师谈到了课程内容的话题时, 这位教师很感兴趣, 及时地问道:“课程内容, 怎么理解呢?”指导教师发现课程内容在该教师的原有教学理念中是缺失的, 而这也正是造成他上述教学中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 于是二人接下来的谈话就围绕课程内容深入地展开探讨。

3. 商榷

商榷, 是一种意见的交换, 这种方式可以避免教师单方面的强势或固执, 使得交流对话变得柔和而又留有余地。商榷的话题可以是教学的观点, 可以是教学的环节设置, 可以是细节的处理等。还以指导这位青年教师备课的片段为例:

青年教师:接下来引入狐狸的语言, 我让学生找到课文中描写狐狸的语言, 然后引导学生品味狐狸的语言:第一处“您好吗?是真心的吗……”然后第二处……第三处……

该教师说得津津有味, 但指导教师感觉上述环节有些零散。于是建议:“能不能给学生更多的学习空间?”

该教师沉默了许久, 经过思考后回答道:“你看这样行不行?我让学生先聚焦到三处语言后, 为了培养学生品析词句的能力, 我可以让学生比较这三次语言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学生在比较中自己就成为了发现者, 而不是我刚才一点一点地引导了。学生在比较中会发现, 狐狸每次问话第一句都是‘亲爱的乌鸦’, ‘亲爱的’这个词表示亲密的关系, 可是第一次见面就称‘亲爱的’是真心的吗?这样一点拨, 狐狸的形象就感悟到了。再比如比较不同的地方, 学生会发现三次问话的程度不同, 话语越来越长, 一计不成心生一计, 体会狐狸的狡猾。”

指导教师非常赞同, 说:这样地感悟形象, 是作为一个学生的探究版块来设计的, 体现的是学生的探究行为, 学生学会的是读书品味的一种方法——比较异同法, 同时感受到的是自主品味词语的乐趣, 这是个很好的教学转变。

以上的指导过程, 双方就一个环节的处理进行商榷, 心怀坦诚, 阐释自己的教学理解和所思所想, 彼此间相互尊重、理解、接纳。

4. 辨析

为了强调要表达的观点, 或者让青年教师有更加明确的认识, 比较辨析是非常好的方法。比如, 一位教师教学《李时珍夜宿古寺》, 原先制定的教学目标是这样的: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复述课文。 (2) 学会本课10个生字, 绿线中的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体会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踏实的认真作风。

指导教师发现这个教学目标存在很多问题, 没有直接告诉, 而是又抛出了另一个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复述课文。 (2) 学会本课10个生字, 绿线中的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学习通过语言、行为描写刻画人物形象和通过环境描写表现人物特征的方法, 并尝试运用。

当两个教学目标放在一起时, 该教师发现了其中的秘密:自己制定的教学目标行为主体有的是教师有的是学生, 教学的主要时间用在了内容的理解和感悟上, 对于语文学习的本质体现不充分, 而后一个教学目标更符合语文教学的理念。目标的内容比较具体, 有学习的过程和方法的体现, 而且是可以操作的, 并且也是可供测量的。

5. 溯因

溯因, 就是追寻背后的依据。溯因, 是对教师的教学设想背后的理论依据的考问。建议从这样两个方面来引导教师阐述, 一种情况是这样做的理论依据是什么?第二种情况是这样做能达到什么效果?如果是积极的设计形式, 溯因, 可以促使教师知其然, 知其所以然。如果是存在不足的设计, 则要和他一起探讨产生这种设计行为背后的认识根源, 避免在以后的教学中再出现此类问题。在这种交流中, 指导教师要善于鼓励青年教师养成“溯因”的习惯, 有了这种习惯, 以后的教学行为才会有依据, 而不会只是盲从。这样也会督促教师主动地读书, 建构自己的理论素养。

三、指导后的跟进

1. 反思——前后教案的区别

指导教师备好课后, 第一要做的工作就是要求教师将原先设想的内容和指导后形成的观点及教学行为比较异同。要引导教师进行反思, 比较指导前后哪些内容是保留下来的, 哪些是在指导备课的交流中改进的, 为什么要改动, 改动背后的依据是什么, 改动后自己是否真的理解, 是否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只有这样, 才能在后面的实践中上出自己的课, 而不是别扭地执行自己不熟悉甚至一知半解的教学策略。

2. 听课——说与做的比照

篇4:简析教师如何备课

一、为何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为了使教学高效,教师必须认真、充分、精心地进行课前准备。备课就是教师在课堂之前确定讲什么,怎么讲,做到周密考虑,精心设计。教师只有对教材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方法经过深思熟虑达到了然于胸,才能把课讲得惟妙惟肖,教师也会在课堂中有很好的情感体验。

二、备什么

(一)备教学内容

1.备课程标准及其解读

我们每个人手中都有本学科的课程标准及其解读,它们是指导性文件,是编写教科书和进行教学的基本依据,是检查教学质量的主要标尺,对课堂教学进行了细致的分类并做了明确的要求。教师只有学习、理解和熟悉课程标准,才能了解所授课程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具体内容及要求。

2.备教材

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充实和展开,是实现课标的有效载体,能将学科的整体和各部分的教学目标反映得更加清晰,使教师易于领会课程标准的要求。备教材可以分为两个层次:(1)通览教材,熟悉全部内容,明确编者意图和知识结构,弄清所教教材中的知识与未教的教材中知识的密切联系,便于更好地掌握学科教材的知识体系。(2)要精通教材,不但知其结构、系统及梗概,更要对教材中的插图的构思、练习的安排了如指掌,还要对每字每句进行认真的分析,充分挖掘其深层次的含义,通过文字及图表等外部信息体会教材内容的思想性和教育性,保证在课堂中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3.备教参

“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教师要广泛阅读有关本学科的教学参考资料,如《吉林教育》《中小学教师培训》《新课程》等,通过阅读不断开阔自己的视野,掌握与新课程相关的教育理论知识。只有知识丰富了,在课堂上才能游刃有余、得心应手。

(二)备学生

在重视研究教材的同时,还要重视对学生的了解、分析和研究,这是教学取得成功必不可少的前提,也是备课的重要内容。一个班级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总是存在差异的,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需进行全面分析、正确对待,真正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才能保证教学过程中有的放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训练,从而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结合起来。那么怎样做才算了解学生,我认为应从以下三点入手:

1.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等不同情况

如七年级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比九年级学生要活跃得多,他们愿意动手、动口,对新鲜事物表现出异常的新奇。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在课堂中多设置一些类似于竞赛活动、游戏活动、动手实践等板块的教学内容,为他们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空间;到了九年级,教师要更多地考虑学生的技巧性训练和能力的提升及思维方式的训练,为他们以后的高中学习打下坚实的技能和思想基础。

2.了解学生的思想情况、学习态度及思维方式

比如,教师设计的一个问题,在这个班没有学生能回答得上,这时教师要如何引导、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在另一个班你还想达到上一个班的理想效果,但学生不给面子,有的学生一下子就说出了答案,让你费尽心机设下的伏笔一击即溃,这时的教师应当怎样处理。可见,教师要想备好学生,首先自己要有充足的知识储备,不断加强个人修养,不断学习

3.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

在备课时,老师应当从课程标准的要求出发,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选取更为典型的,让大多数学生都能接受的知识进行教学,不但学生乐于接受,课堂氛围也会随之活跃,所以,我们教师在备课或者是在进行训练时不要过分追求知识的深度,要向知识的边缘拓展,内容也要以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为宜。

(三)备方法

备方法可以分为备教法和备学法两方面。

1.备教法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教材内容,因人而异,因文而异,努力寻求适宜的新方法,尽力做到“堂堂有异,课课有别”,常教常新。比如,有时故布疑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时绘声绘色,以教师自身的人格影响学生;还可以展示图物,让学生在观察、探究中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

2.备学法

教师在备教法的同时还要备学法,如果学生产生“你有千条妙计,我有一定之规”的厌学思想,教师即使在台上表演得惟妙惟肖,学生在下面个个像木偶,这样的场面实在是令人哑然失笑。为了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教师要有换位思考意识,多从学生的角度想想,教学内容中哪些更能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在课堂上表演,而教师成为我们所说的导演。

三、怎样备

备课方法各种各样,我们现在提倡的是分工主备、个性补改的备课方式。这样有利于教学资源的有效开发。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只有将同年段教师的自身特点充分发挥,每名教师再从中获得适合自己教学风格的方法和思路,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效果。举个例子,吃盒饭,每个人一样菜,两个人合在一起就是两样,那么八个人就是八样了,这样的事例很多,这就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要摒弃单打独斗的不良习惯,打开以往陈旧的思想枷锁,为自己的教学思想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禹安胜,张勇.浅谈教师如何备课[J].现代企业教育,2012(4).

篇5:幼儿教师如何提高自身备课水平

一、模仿优秀教案。

1、模仿什么:优秀的教案中有的来源于活动指导用书,有的来源于经验教师的备课笔记。新教师可以模仿优秀教案中具体的教学准备、全面的教学目标、明确的环节设计,以及解决重难点的教学策略等等。

2、模仿中思考:模仿不是抄袭,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幼儿教师在模仿过程中要反复揣摩,多想几个为什么,“为什么这句话要这样说?”“为什么这一环节要这样做?”只有这样才能领会教案设计的目的意图,理解教学方法的出发点。

二、汲取他人经验在备课过程中,一个人的智慧毕竟有限,对于一篇教材的理解必然有深浅之分,而通过集体研究,汲取经验教师的指导意见,就可以得到启发。当然,幼儿教师还要对他人的经验和意见加以消化和巩固,因为,别人的经验再好,对自己来说,都只是间接的知识,只有通过个人钻研这个过程,才能真正为自己所掌握。

三、敢于创新,我们常说“教有教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幼儿教师不要被固定的模式和框框所左右,要敢于否定以往成熟的教案中千篇一律的教学思路和方法,在“教有教法”的基础上,在“教无定法”的过程中“创新得法”。

四、勤反思,多总结在教案中加上“后记”这一项,根据自己在实践中的体会,结合幼儿的反映,把成功、失败的经验、教训都记载下来,并不断地调整修改教案,即备课—上课—再备课—再上课,循环往复,螺旋上升。如此日积月累,持之以恒,教学水平就会逐步提高,相信你的备课能力会日渐完善。

幼儿教师备课注意事项:

1、有针对性幼儿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幼儿的特点和接受能力,努力将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进行分解,以适应幼儿的发展水平。因为任何好的教学方法一旦脱离了与其适应的教学对象,都可能变得无能为力。

2、有可行性常言道,备好课,不一定能上好课,因此教师备课要依据自己的能力和特点,不可盲目效仿他人或生搬硬套教学法,以免出现事与愿违的结局。另外,教师在钻研教材时,应有自己的认识和观点,并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积累教学经验。

篇6:幼儿园教师如何备课

一、讨论、定稿、修改、集体备课出成果

备课是上好一节活动课的基础,没有充分的课前准备,教师要想成功上一节课几乎是不可能。于是领导抓、教师写,教案是否详实、书写是否认真成为教师备课好坏的标准。教师拿出大量的时间抄写参考教案以应付检查,已成为不公开的秘密。那么如何进行备课如何书写教案才能实现备课的革命呢?我园于2000年开始进行备课改革,在此基础上2001年开始教案书写的改革,通过实践,有了一些收获与大家探讨。

集体备课分为以下四个环节:

(一)预先熟悉教材,制定下周活动内容。

根据本班幼儿特点,以教材为依托,把中心活动作为轴心,教师提前制定出本班下周的活动内容,对课本活动内容及所添加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制定一个活动计划草稿。这一草稿要在周六前完成,以便在周六上午的集体备课中使用。

(二)以级部为小组,酝酿讨论定盘子。

根据教师活动课内容的不同,分为小班级部、中班级部、大班级部,讨论由组长组织,大家对各班制定的活动计划草案和教师的授课的方案进行集体酝酿讨论,最终统一意见,拿出最佳方案。

(三)由一人执笔,最佳教案打印出笼

最佳方案定下后,由一名教师把整整后的最佳教案上微机打印,然后分发给大家,完成教案的统一备课任务。教师轮流上机打印,省去了大部分教师写教案的时间,使教师腾出更多的时间进行教材分析和教学研究,提高了教学质量。

(四)立足本班实际,进行个案的修改

孩子各方面存在的差异,使每个班都有自己的特点。以级部为单位制定出的方案,虽然集结了大家的智慧,但具体操作与方案还是存在差别,教师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进行修改,以达到教案与教师教、幼儿学的完美结合。

通过一学期的摸索,幼儿园采用以上备课方式有以下特点:

1、节省教师的备课时间,使教师有充足的时间与孩子进行接触和交流。

2、集体备课能充分发挥幼儿园的团队精神,真正实现了强帮弱、老带新、快携慢。

3、集体备课还促进了幼儿园的教研工作的开展。二、三思、二改、一动手,教师备课新架构

经过两年的备课改革,教师整理出了一套优秀的适合我园教育教学的教案,对于这一套教案,教师爱不释手。如何发挥这套教案的作用,在原有基础上又有所创新?

新学期开始我们探索出了教师备课的新架构。

(一)思考,新创教案的活灵魂

集体备课能充分发挥集体讨论优势,当去年教案摆在教师们面前时,通过教师们理性的思考,得出的结论是:教师换了、孩子变了、事物发展了,因此,即使是去年刚刚用过的教案也要有创新。

1、对新课程的思考

当教师在集体备课时,首先还是研究教材,创新课程,针对我园孩子的现状,分析思考出教案的内容和形式。

2、对原有教案的思考

当新的教学模式已经基本上形成时,级部组长在把原有的教案发给参加讨论的教师,让每位教师思考原有教案出笼的原因,从原有的教案中寻找闪光点。

3、对幼儿新发展要求的思考

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是否能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教师能否接受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贯穿到自己的工作中,需要在备课和书写教案时就引起教师的考虑。

(二)改动创新,教研成果的细化记录

通过大家的讨论和思考,新的课程、新的教案已经出笼,是继续通过打印,制作出新的教案,还是在原来教案的基础上进行修改,我们采用了最省时省力的教案修改。

1、一改教案新备课与原教案中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填删教学过程,新教案在老教案中得到重生。

2、二是课程内容的添加和删除。万事万物都在发生着变化,去年的新闻今年成为历史。原来还是幼儿的一个兴奋点,而今孩子已不感兴趣。抓住孩子的好奇心,随时增减活动内容,在教案修改时要集体动手,丰富教学的新内容。

篇7:幼儿园教师备课制度

备课制度:

一、结合本园实际,根据幼儿实际发展水平,备出与“纲要”目标、内容、要求相一致的教案,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

二、教师要独立分析教材,挖掘教材;

因人施教,注意个体差异,根据幼儿的不同发展水平,设计不同的教学形式。

三、明确做到五备:备教材、备教法、备幼儿、备教案、备教具。

四、教学设计要以目标为指导,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行为,解决好重点难点。

五、根据周计划,设计制定半日活动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调整活动内容,更好的促进幼儿发展。

六、每周五由业务园长审阅教案。

七、教师的备课笔记要求书写规范,不书写繁体字、异体字、二简字或错别字。

备课要求:

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全面性,启蒙性,各领域的内容要通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和游戏互动来完成,备好课是组织好教育活动、提高教育质量的前提。教师要根据我园“一日活动安排”做好逐日教学计划,并备好每节课。要充分考虑本班幼儿的学习特点和接受能力制定教学计划,要做到科学地使用参考资料,细化活动过程,充分发挥自己的教育风格;要以幼儿主动学习为主,教玩具材料要丰富,数量适宜,种类多样;活动的空间要尽量拓宽、发展、延伸,并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发展;环境布置要与教育活动有关,注意幼儿的参与性;为使教师的备课更加规范和方便,根据新《纲要》的精神,制定本园备课要求:

一、教师备课要做到:备大纲、备教材、备幼儿。

教师要在备课过程中精心设计活动过程,做到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领域内的相互渗透。

二、活动目标是一节课的灵魂和统帅,应包括情感目标、能力目标、知识目标。

三、活动过程是设计的主体,活动环节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动静交替。在教学方法、手段、教具学具的使用上,应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之中。

四、教师是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设计中应注重探究式的师生互动,以便在生活中敏感地观察幼儿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

五、幼儿是活动的的主体,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到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得到满足和成功。

六、反思是教师执行活动设计后,从目标完成、重难点突破,幼儿反馈诸方面的及时总结。

七、教育笔记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审视教育实践和保育质量的一种形式,有利于更好的调动和改进工作,提高保教质量。

八、活动设计要做到字迹工整,清楚全面。

幼儿园备课和听课制度

1、各班教师每学期在保教主任和后勤主任的组织下制定教学计划,再根据学期计划制定月、周、日、半日活动计划等。并把每周计划与每周五放学前交入幼稚园办公室。

2、教师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相结合,备课时不能大声喧哗,或闲聊一些私人的问题,以免影响他人,更不能查阅一些与教育教学无关的内容。

3、教师以个人备课为主,因人施教,注意个体差异,根据幼儿的不同发展水平,设计不同的教学形式,用不同的方式教育幼儿。

4、教学设计要以目标为指导,重难点突出,动静结合,在实施的过程中,还应根据具体的情况更新、调整活动内容,以便更加的促进幼儿的发展。

5、教师的教案要每周批阅一次,园长不定时抽查,每学期进行一次教案展览活动。

6、作好课前的一切准备工作,明确做到五备:备教材、备教法、备幼儿、备教案、备教具,学具。

7、教师每月听课3—___节,认真填写听课记录及评议,课后与老师及时交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月末及时上缴个人的听课记录,由保教主任和后勤主任及时批阅,园长抽查。

8、园内每学期组织(1—2)次教师公开课,个别老师的观摩课,课后进行及时的评议、总结,使教师的教学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9、教师的听、备课情况将作为教师工作的重要考核内容之一。

备课要求:

1.上午班的教师填写内容:

晨间活动:写出活动的名称

游戏活动一、二:活动名称

餐前活动:名称,有序组织

下午班教师填写内容:

餐后活动:活动名称

特色活动:大班户外活动名称

游戏活动:名称

离园活动:名称

2、备课字迹书面做到工正整齐,统一用黑色笔书写;标明活动名称,(领域)

内容:活动目标、准备过程、活动建议

3、以幼儿园发展资源包课程为日常教学的第一参考,开设班级主题课程与区域活动相结合。

4、每周五进行一次集体备课由年级组负责,根据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集体研讨,每次的研讨必须有主题、有过程、有记录。研讨的主题之间必须有联系。

5、根据教龄对教师备课作如下要求:

1)教龄___年以上:备简案,根据课程教案对其中的环节进行适当调整和修改,并每周一次教学反思。提倡教师自主备课。

2)教龄___年:备简案,根据课程教案对其中的环节进行调整和修改,每月两个教学活动必须有创新,每周一次教学反思。

3)教龄___年:备详案,熟悉教材,对课程中教案的每一个环节进行分析,每周一次教学反思。每月四个教学活动有创新。

4)___年以下教师:备详案,通透学习课程内容,熟悉每一个教材,根据教材和园本课程进行备课,每天有反思,另外准备一个本子。

5、检查制度:每周一保教主任和后勤主任必须检查教师备课情况,并做好检查记录和问题存在的分析,作为集体备课的内容;保教主任每周随机抽取每个年级组一位教师的备课,进行检查和指导。

实验幼儿园教师备课制度

一、指导思想

以《上海市学前纲要指南》和《规程》为依据,开展对新课程教材的研究和实践,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主题背景,做好活动前的备课和准备。

二、备课的意义

ø

备课是教师开展活动之前的准备工作,是分析教材、解读幼儿的一种表现。

ø

教师在备课期前后,必须对各方面的情况做好充分的准备,从而有针对性的实施活动。

ø

仓促上阵,课堂效果是不可能好的,所以说备好课是上好一堂课的先决条件。

二、备课的方式:

集体备课:

1、概念:

是指学校内同级组教师有计划,有组织地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分析教材重点,难点,并确定突破方法,撰写教案的过程。

2、作用:

开展集体备课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智慧,弥补各位教师备课过程的不足,取长补短,提高教学的整体水平;可以将集体的智慧与个人的特长有机地结合起来,共同提高;为更好地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真正实现资源共享,促进学校幼儿园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3、要求:

教师必须进行集体备课(有___人以上组成的备课组),集体备课每两周不得少于一次。备课组内的每一个教师要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进行修订,形成具有个人特色的教案。

教研组长负责组织本组的集体备课活动,统筹安排,严格把关。

教师应积极认真地参加集体备课活动。集体备课时不迟到、早退,不无故缺席。

参加集体备课活动,事先做好充分准备。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目的,熟悉教学内容,思考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设计。

集体备课中要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进行教学反思,总结、交流教学心得体会,剖析教学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开展研究活动,提高开展园本研修的能力。

三、备课的检查及奖励

1、保教部加强对集体备课活动的检查,要有详实记录并定期总结、评比奖励。

2、各级组要全员参与,保证集体备课时间,无故缺席者扣发相应奖励津贴,特殊情况不能参加当天活动的须向教研组组长和保教主管请假。

3、园长、保教部、课程监测小组通过现场听课、检查备课、布置作业、参与教研等方式加强对教师备课的督导,并及时反馈。

篇8:聋校教师如何备课

一、备学生

备学生就是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了解, 掌握学生智力、思维、基础、动手能力等方面的情况。无论普校还是特殊学校, 都在进行课程改革。课程已经不是单纯的“文本课程”, 不是纯粹的计划课本, 而是“体验课程”。它不再以教师为唯一中心, 单纯进行“灌溉式”教学。也就意味着教学的内容和意义并不是对所有人都相同, 学生是教学过程的有机构成部分, 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在知识的传递、讲授过程中, 如果不了解自己学生的特点、智力、思维、基础、动手能力等方面的情况, 学生将会收获甚微。

有的学校根据需要在新学期对人事进行调整, 有的老师不再跟班走。而会接手一个新的班级, 接手新班级后的首要任务不是准备新课马上开讲, 而要根据上学期内容进行一次简单的摸底测评, 掌握学生学习的基本情况, 同时通过过去任课教师了解学生其他特点。掌握学生情况后, 根据本册内容, 期初备课时做出适当调整, 教学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事半功倍。

二、备教材

教材是学生学习基础知识的依托, 是无数专家经过多年实验、修改, 得出的适合适龄人学习的教学工具。备课中备教材就是充分了解、熟悉教材, 仔细阅读有关参考书, 弄懂教材的思想, 结合学习的实际情况, 确定各章节的教学目的、要求、重点、难点以及知识的内在联系, 根据确定的教学目的制定合适的教学要求, 找出章节的重点、难点, 寻找合适的教学方法。要做到这几点, 要熟悉教材的一文、一段、一句, 甚至教材的每一张插图、每一个数值, 因为它们会在该章节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备教材的过程中, 聋校教师要把控对教材内容的梳理, 哪些地方应该详, 哪些地方应该略, 哪些地方应该留, 哪些地方应该舍, 同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根据教材安排适当的作业, 最终做到学有所成, 教有所获。

三、备自我

备自我, 就是教师要全面认识自己。包括自己的语言、举止、审美、优缺点等。

(1) 备语言。由于学生的特殊性, 上课之前准备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备语言。聋校学生使用的语言主要是手语, 手语属于视觉语言。一方面, 由于手语不是听人教师的第一语言, 手语自然不如口语流利, 且手语的局限性导致手语不如口语表达得精准、丰富。另一方面, 手语语序与口语语序不同, 也会导致聋生理解错误。所以聋校教师在掌握教材、熟悉学生之后, 还要根据教材内容、教学方法的需要, 学习、选择合适的手语、语序来进行教学。

(2) 备举止。教育经验告诉我们, 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 无时不在影响学生, 尤其是聋生。因为他们观察一个人, 仅仅是通过看。在讲台上, 教师要善于通过自己的形体语言、手语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传递知识。

(3) 备审美。教师审美对教学起到关键性作用。教师对美应该有一定感知、欣赏能力。由于聋校教师主要通过手语、形体语言传输信息, 聋生通过视觉接收信息。因此, 要做到既有个性又不失教师风采。

(4) 备优缺点。金无足赤, 人无完人。品评自身的优劣, 善于发现自己的优缺点, 在扬长的同时不避短, 正视、弥补、改正自己的缺点, 使自己在教学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聋校教师以教书为过程、手段, 以育人为最终目的, 而过程、手段正是在备课中孕育而成, 最终实现育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朱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上一篇:新学期语文学习计划下一篇:改革创新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