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专业新生学习障碍的成因分析及对策探讨论文

2024-05-29

中医学专业新生学习障碍的成因分析及对策探讨论文(精选9篇)

篇1:中医学专业新生学习障碍的成因分析及对策探讨论文

2.1卫生体系中中、西医的差距对学生的影响 改革开放后,与现代医学突飞猛进的发展相比,中医药学出现了发展相对缓慢、后继乏术的现象,而且出现了中医西医化的倾向,即以“西医的模式”指导中医的临床与科研,使广大中医专业大学生对中医药基础理论的科学性、中医药的治病防病能力等产生了怀疑,对从事中医药事业产生自卑心理。

2.2社会上一些有关中医的不良舆论对学生的影响 五四新文化运动后,西方新文化进入中国并被人们广泛接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日益减少,出现了一些不利于中医学发展的因素。一些人对基于传统文化的中医不理解、轻视、甚至排斥,这些思想观念都会对社会舆论产生不良影响。中医专业的新生由于刚刚接触中医,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容易受到影响、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因而对学习中医缺乏信心,影响学习的积极性。

2.3学生以前接受的现代科学教育模式与中医特有的传统思维方式的矛盾对学生的影响 由于特定的生产和科学水平以及文化结构、民族心理、道德观念等因素的影响,中医形成了特定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为主导,以表象和观念为加工内容,以表意性文字和古汉语为表述工具,采用形象思维主导下的形象比较、倒果求因、类比推理等思维方法。古代大量弃文从医的现象以及儒医的存在,就说明了这个问题。但现在的大学生从小学至高中阶段接受的主要是以逻辑思维及抽象思维为主导的数理化课程体系,导致文化底蕴相对不足,影响了他们对中医理论的理解与接收。

2.4中医专业毕业生就业不理想对学生的影响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生的就业现状不容乐观,就业难已经成为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尤其是中医专业,就业形势更为严峻,必然使中医专业学生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影响学习的积极性。

篇2:中医学专业新生学习障碍的成因分析及对策探讨论文

3.2对中医学专业新生加强中医学优势特色教育 对中医学专业新生加强中医学优势特色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热爱中医、献身中医的专业思想。这种教育可以有多种方式,如专家讲座的方式,请一些资深的中医专家、名老中医来校畅谈他们的中医之路,使学生对于中医的博大精深有较深入地了解。另外,中医学专业学生应尽早上临床,大学一年级时就应该安排新生定期到中医院、中医科见习,使他们认识到中医的疗效,获得感性的认识。

3.3在认识自我的基础上构建学习中医学的认知结构 现在的大学生多缺乏学习中医学必备的知识结构—中国传统文化素养,知识结构的缺陷使他们在接受中医学传统理论时较为困难,不能进行有效的.学习,从而产生学习障碍。因此,应引导学生在认识自我的基础上构建学习中医学的认知结构。同时,学校应加强中医学专业学生中国古代文化内涵的培养。目前,大多数院校与之相关的课程只有医古文,而且学时较少。可以通过开设中国古代哲学、中国古代文学等必修课程加强学生的文化素养,还可以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书目作为大一新生的必读书目。

3.4客观分析就业前景,帮助学生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远期、近期目标

3.4.1客观分析就业市场现状:引导学生正确分析目前人才市场的需求形势。目前的医疗人才市场存在供需矛盾,与大医院人才过剩相反,我国基层社区医疗缺乏大量的具有高素质的临床医生,而社区医疗将是我国医疗体系改革的主流。中医以人为本、整体观念的思想以及对于一些慢性病、亚健康状态的优势作用,都决定了中医必将在社区医疗中发挥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篇3:中医学专业新生学习障碍的成因分析及对策探讨论文

一、职校新生学习障碍及成因

1. 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 无有效的学习方法

职业学校学生惰性大, 依赖性强学习不主动, 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 课内不做笔记或根本不知如何听课, 作业不规范、思路不清晰, 做作业喜欢对答案, 甚至抄袭;考试时总想方设法作弊, 整个学习过程无计划、无目标、无措施, 不懂装懂, 不求甚解, 没有学习责任, 把学习当作休闲。

2. 缺乏良好的学习心态

学习焦虑紧张, 害怕测试考核, 情绪惶恐多虑, 抑郁沉闷, 而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虽然思考, 但不深刻, 是肤浅和一知半解的描述.在思考问题的同时情绪紧张, 常担心被教师喊到回答问题, 一旦被提问, 常因过度紧张使问题表达缺乏层次, 感情脆弱, 意志不坚, 无法经受失败和挫折的考验。学习顺利时, 兴趣高信心足, 但稍有不如意, 就消沉自卑, 丧失进取心和学习兴趣。

3. 缺乏专业课的学习兴趣

对专业的热爱和浓厚的兴趣是有效地学好专业课的先决条件。但是许多学生却因以下原因缺乏学习兴趣: (1) 学习内容增加, 职业高中的学生逐渐接触到专业课, 抽象的理论多了, 能力要求高了, 部分学生由于思想上没有足够的重视开始跟不上进度, 学习中的问题也越来越多, 成功的体验也越来越少, 学习兴趣逐渐减弱。 (2) 缺乏恒心, 有些学生因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 没有顽强拼搏的毅力, 一遇到困难就退缩, 长期下去就失去了学习兴趣。

4. 不良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对学习的冲击

学生受社会环境影响不能处理好休闲和学习的关系, 大部分精力投到游戏、娱乐上, 玩物丧志, 虚度青春, 学生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又不能形成有效的制约。

二、解决职校新生学习障碍的对策

1. 确立目标, 树立信心, 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

职业学校因新环境、新教材、新教法, 加之专业课的不同特点和不同的难易程度, 一部分学生一时不适应, 这是很正常的。教师要正确引导, 引导学生总结学习过程中的经验教训, 做积极的归因分析, 多从自身因素寻找学习成功的突破口。

2. 培养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兴趣

第一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系列集团效应或者首应效应, 专业课教师与学生第一次接触要重视专业课的入门教学, 在课程的绪论部分, 要生动讲述该学科的产生、发展、应用及由此产生的影响。第一印象要激发学习者的热情, 诱导学生探索专业课奥秘的欲望, 教学中要给学生惊喜、新奇、实际感, 专业理论要和实际相结合, 多联系生产生活。同时教师变换教学模式, 改进教学方法, 研究学生的心理, 掌握学生特点, 确定可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 体现教学的重点, 突破教学的难点, 结合专业特点, 选择学生乐于接受、易于接受的内容进行教学, 这关系到专业课的教学效果。

3. 建立以专题研究为中心的学习模式, 开设内容丰富的研究课

研究型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良好途径。在《电工学》中通过归纳各种电路解法, 掌握复杂电路电流、电压的解题模式, 电子线路中通过对整流电路的分析掌握各电路的计算规律, 教师在研究性教学中不断设计具有争论性、实践性、挑战性的主题研究项目, 学生自己学习有关的知识和内容, 或个人学习、或小组研究, 这不但可以巩固所学知识, 形成并提高技能, 而且能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 增强学习动机, 促进学生的创新学习。

4. 要处理好尊重爱护和严格要求的关系

篇4:中医学专业新生学习障碍的成因分析及对策探讨论文

【关键词】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学习习惯,科学学习方法,思维训练,非智力因素。

学生从初中过渡到高职,所学数学知识与方法面临剧变。我们通过教学发现,高职新生数学成绩下降的学生比例较大,而且甚于其他学科。如果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不能及时化解,会给今后数学的教与学带来持久的负面影响,也直接影响到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对高职新生学习数学的障碍成因及对策作了有益的探索。

一、高职新生数学学习的障碍成因分析

(一)学生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缺陷

学生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知识体系是能力体系的基础,只有通过知识体系的作用,才能使能力结构更加完善,更有效地发挥其功能。如果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合理,就不可能具有较高的能力水平。就高职数学学科而言,由于初、高职教材衔接出现问题,造成学生在某些知识上“先天不足”。如高职代数中“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牵涉到的二次函数知识,初中的教学要求很低,只要求掌握“会用配方法确定抛物线的顶点、对称轴、开口方向,会用待定系数法有已知图象上三个点的坐标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而到高职,对二次函数的所有性质不但没有重提,而且要求加深,如以实际生活问题为背景考察二次函数的实际应用、关于二次函数的参数问题的讨论、三个二次(二次函数、二次不等式、二次方程)的综合问题等等。又如初中平面几何中的“反证法”属选学内容,高职在学习异面直线时,却直接将“反证法”作为已学知识,运用它来证明两直线异面。

(二)思维定势的负向功能的影响

高职新生在学习数学时,常常会把自己习惯了的思维方式运用于新的问题情境中去。一旦问题情境发生了改变,学生原有的思维方式往往会阻碍新问题的解决。

(三)动机、情感和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影响

学生学习数学的成效不仅需要智力因素的参与,也需要动机、情感和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参与。心理学研究认为,人有一种自我实现、承认、取得成功的愿望和需要。成功和失败在学生心理上会引起不同的情感体验,对学习产生不同的影响。高职数学有好多知识体现出数学语言概括严谨,推理周密简练,这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抽象能力和理解能力。而学生的能力发展是渐进的,决非一朝一夕的事。刚进高职的初中生所具备的知识和能力相对还比较欠缺,对初中到高职的过渡难以适应,导致许多学生学习压力加大,学习时间增加,学习成绩却不能成正比。大多数高职新生在入学初期都会时常有失败的情感体验,如果教师在这段时期不设法增加他们的成功体验和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往往就会导致一部分学生对自己失去信心,对学习失去兴趣,从而变得自暴自弃,得过且过,这会给教师今后的数学教学带来负面性的影响。

(四)不良的学习习惯和没有掌握科学学习方法

日本心理学家田琦仁曾说过:“一个人如果掌握了按计划学习的好习惯,对于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是非常有益的……,在学习方法上一旦养成了坏习惯,学习就会事倍功半。”可见,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使学生集中精力于学习,避免不必要的干扰;而不良的学习习惯则会使学生在学习时分散注意力,从而降低学习的效率。在日常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往往对作业过程中存在的错误不加以及时纠正;有些则在碰到困难和问题时缺乏积极的思维;有些则不擅于自觉主动地学习、及时复习旧知识巩固新知识。其次,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学会学习”的关键。科学的学习方法不仅有助于数学学习少走弯路,也有利于提高自身学习数学的能力。有些同学没有掌握科学方法,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偏弱,从而造成学习效率低下。

二、高职新生学习数学障碍的解决策略

(一)建构和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不断建构和优化的过程。科学地确定和调节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有助于他们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最优化。如果学生形成了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则不仅可能具有较高的能力,还有可能建构新的知识结构。

(二)强化思维训练,消除思维定势的负面影响

由于思维定势的功能具有双向性,教师要加强学生思维品质方面的训练,帮助学生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由于初中学生习惯于背公式、法则、套题型,对发展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低。而高职学习,要求运用所学的概念、公式、性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强调数学思想能力的培养。所以教师在高职的数学教学中要逐步渗透数形结合、分类讨论、转化与化归等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

(三)注重发挥非智力因素的功效

无数事实和心理研究表明:智力因素不是成功的唯一条件,“天才”与“庸才”的显著差异,不仅限于智商的高低,还表现在非智力因素的优劣。非智力因素在智力活动中具有动力和调节的效能,是智力活动的动力系统。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可以释放出巨大能量。因此,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化非智力因素为智力因素,对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创新人才有特殊的意义。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着重对学生进行以下四方面的培养: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注重与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意志。

(四)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和掌握科学学习方法

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自主地探究、发现和获取数学知识。为提高学生持久学习数学的能力,教师应加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指导,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由于初中属义务教育阶段,教材的调整客观上降低了内容的难度,形成了“重知识,轻能力”,“重模式,轻思维”的不良倾向。要及时纠正这些认识上的偏差及由此形成的不良习惯,我们数学教师应在高职起始课上就明确介绍高职数学教学的目的、任务、特点及能力要求。要求学生从“学会知识”提升到“会学知识”,

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及科学的学习方法方面,可参考以下做法:①坚持正确启发引导,教会学生怎样做。②创造机会,反复训练。③树立榜样,模仿行动。④激发兴趣,启发自觉。⑤建立制度,严格要求。⑥注意方法,因材施教。⑦创造最优的学习环境。

综上所述,初高职转折时期是学生学习阶段的一个重要时期。在初高职跨度较大的数学学科上,知识、方法、心理各方面衔接的好坏、快慢,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各方面健康地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因此,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尽可能把工作做得深入一点,扎实一点。

参考文献:

[1]徐克芳.课堂,诗意还在[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1)

[2]谢盛圻,王华敏.教学的艺术[M].广东教育出版社,2001

篇5:中医学专业新生学习障碍的成因分析及对策探讨论文

开 题 报 告

一、课题主持人:黄福云、何大学

课题组成员:高正烈、马庆增、马雪敏、李伯奇、焦冉、宋伟、肖霞 课题顾问组:王忠东、张敬邻、李凯

二、课题级别: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习障碍成因及对策研究》(HJG10023),是淮北市教育局2010年批准的市级调研课题,由淮北市教育局组织,淮北二职高主持并负责调研实施。

三、课题界定:

四、课题研究的背景

学生学习活动是受其个体的人生价值观、各种非智力因素、学习习惯、学习目标、学习方法以及对其学习活动起促进作用的外部因素或情境等影响。近几年来,任教于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多有这样的体会:许多学生学无动力,教师教得吃力。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迷迷糊湖、得过且过、松松垮垮、毫无上进心。造成这些学生学无动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大致有以下几点:

一、基础差、学习能力低。近些年来,国家高考政策的调整,高校扩招引发普高的扩招,大量成绩中等以上的初中生毕业生进入普高就读,致使职业学校的生源质量较差。这些职校生大部分基础差、学习能力低,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学习障碍。从初中教育进入职业教育,职校生面临两个较大的挑战,一是课程内容的增多和程度的加深,二是教师教学方法的改变。初中阶段的课程主要如数学、英语、化学、物理等,这些课程学生在初中时就已经产生厌学心理,或多或少有点提不起兴趣。与此同时,进入职业学校后,大量的专业课程一时间让他们学习无从下手。如计算机专业的《计 算机原理》、《多媒体基础原理》;财会专业的《财务会计》、《工业会计原理》,机械专业的《电工与机械》、数控专业的《数控机床操作》等,这些课程理论性实践性都较强。由于专业课本身的特点使职校的教学方法与初中教学有很大不同,职校生实践操作的机会多一点。这些变化使初中阶段基础本来就很差、学习能力很低的学生来说,专业课程难入门,摸不透,吃不消。结果,学习中的问题越积越多,成功的体验越来越少,他们的学习热情也就随之慢慢减弱。

二、学习动机不明确。在心理学中,学习动机是指个人的意图愿望、心理需求或企图达到目标的一种动因、内在力量。这种内部动力由学生的学习需要“我要学”所引发的。没有动机,就学无动力。奥苏贝尔指出:“动机与学习之间的关系是典型的相辅相成的关系绝非是一种单向性关系。”成就动机强的人对学习的需求强烈,求知欲旺盛,学习自主自觉,并能全力以赴,希望成功。曾经有一项教育研究调查表明:相当一部分的职校生就读职校的目的不明,有的是迫于家庭的压力,有的是为了混日子,有的是混文凭,有的是来结交异性等等。这些学生本身就缺乏学习的需要,动机与学习无关,他们的学习往往是被动的,老师在后面推一把,他们才往前挪一步,甚至原地不动。正因为如此,他们或者连起码的求知欲望都没有,消极对待学习也就不足为奇了。

三、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有效的学习方法。习惯是行为的自动化,不需要别人的监控。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就会建立稳固的生理和心理的“动力定型”。职校生由于没有升学的压力,学习惰性大,依赖性强,学习不主动,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课内不做笔记,听课不认真,思路不清晰;作业喜欢对答案,甚至抄袭;考试不正确对待,总是想方设法作弊;实践操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整个学习过程无计划、无目标、无措施;对知识不求甚解,不懂装懂,无学习责任;自习课或晚修课讲话、无所事事。这些行为的形成,既有其以往的不良经历,也有进入职校后失去了奋斗的目标造成的。

四、破罐子摔破的心态。也有一部分的学生,从初中开始以被贴上差 生的标签,求知欲遭到严重的挫伤,学习进取心消失殆尽。进入职校,皮格马利翁效应继续在他们身上生效。在他们的自我认知当中,还是认为自己不是读书的材料,再怎样努力也是徒劳无功的。自暴自弃的心理使他们把大部分的精力投放到游戏、娱乐、上网、看不良书刊、热衷交友等方面,上课无精打采、作业不完成、学习无兴趣。所以,学生离校上网、上游戏机厅、无故请假等现象是家常便饭。

中职生存在的这些种种的消极情态,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应当任由这种现象发展下去。那么,如何有效解决影响中职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能力的障碍,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需要职教工作者真正潜下心来研究。

因此,在实际教育教学中,我们要认真落实《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中的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解决影响他们学习的障碍,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揭示学习规律,教给他们良好的学习方法,发展他们的能力,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本课题的研究正是基于以上背景提出的。通过研究,以帮助学生在破解学习障碍这方面摆脱困境,培养学习自信心,提高学习能力,提高学习兴趣,因而本课题极具实用性和推广价值。

此类课题研究成果在我省中职学校几乎未见优秀成果案例,即使有人研究,也比较肤浅。本课题组力图通过有效研究,最终形成一个高效可操作的中职学校学生学习障碍成因与对策研究的模式,为本校乃至本地区职业学校的找到一条解决学生厌学、提高育人质量的实施操作根据。

五、课题研究的意义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为根本宗旨的教育,是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教育。我们教育的对象是人,是一个个思想感情、兴趣爱好、学习习惯、学习基础各不相同的人。当前,中职学校学生很大的一部分都是来自于初中学校的学困生、问题生和厌学生,通过本课题研究,可以适时适势进行学习障碍疏导,最终形成解决职业学校学生学习障碍的整套对策理论。通过本课题研究,能深入了解职业学校学生学习的状况、目的、存在问题和学习现状,改变职业学校学生学习习惯较差、学习能力较弱、学习障碍较多等现象,克服厌学和解决学生学习障碍及其他学习上存在的诸多问题,提高职业学校学生的整体素质和技能水平。通过本课题研究,探讨制约学生学习行为和产生不良学习习惯的成因,发现寻求消退、减少、排除不良学习习惯的最经济最有效的理论和技术对策,促使中等职业学校加强和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通过本课题研究,能指导职业学校更好地实施职业指导,帮助家长更深入地了解孩子,使企业更好地了解职业学学生,实现学校、社会、企业共同教育和管理学生,进而能提高毕业生质量,促进职业学校学生更好的、更优的就业,进而提高企业产品质量和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通过本课题研究,能促进职业学校实施有效的教育管理、实施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实施有的放矢地的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本课题的实施,就是用案例去研究学困生、学障生、厌学生各自的个性及其形成的条件。研究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寻找因材施教的方法,从而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让我们的学生都成人成才”,这就成为本课题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这也正是开展本课题研究深层次意义和价值所在。

六、课题研究的内容、思路和方法

本课题属于应用研究范畴。通过分析、调查研究和理论体系构建,进一步对“中职学校学生学习障碍成因及对策研究”作出界定。以本校学生为样本,辅以本地区兄弟职业学校学生的抽样调查,了解欠发达地区中职学校学生学习障碍的成因以及学困生、学障生的学业现状、特点等,并进行归类,从而建立学校转化解决学生学习障碍的组织、制度和激励机制,开展系列的破解影响学生学习障碍的实践活动,对中职学校学困生、学障生进行有效的学法指导,营造出学生健康成长和良性学习的环境

(一)研究内容

1、以学科和专业教学为经线,研究内容主要包含四大块:

①分专业、年级、城乡学生类型分析研究学生的学习障碍类型,进行原因分析,并探讨、研究排除学习障碍的策略;

②分文化课、专业课、实践技能课进行学习障碍特征的分析研究; ③学习障碍特征、学习习惯和学习心理研究。

④形成中职学校各学科、各专业符合学生学习心理的最佳教学策略。

2、以综合研究为纬线,研究内容包含六个方面:

①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习现状的调查与成因,存在的学习障碍、特征和表现形式的分析;

②寻找排除学生学习焦躁、恐惧心理策略和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研究; ③对“引导学习心理优势,弱化学习心理劣势”的研究;

④进行职业学校学生学习健康的养成和心理干预对培养学习兴趣的研究,形成一套适时适势的排除学习障碍的疏导策略;

⑤初步形成切合职业学校学生排除学习障碍的学习方法、特征和模式; ⑥改革教学方法,形成“让每一个学生都实现良性学习的教学理念和方式”的研究。

(二)研究思路

本课题进行如下分步研究:

1、学生学习障碍成因的调查分析,通过调查分析把握影响学生学习的真实障碍和具体情况。

①通过问卷调查进行研究。首先,由课题组研制一个开放式的教师问卷,对各科教师和班主任进行调查,要求他们写出班级中有学习障碍学生的数字,并写出影响学习积极动因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原因。随后,由课题组编制出“中职学生学习障碍情况调查表”,发给教师和学生填写,主要内容是列出学习障碍的表现、分类、特点和成因,让师生确定哪些是学生所共同具有的,哪些具有共性,哪些是可以克服的,哪些是可以逐步修正的。

②通过现有资料和调查数据对学习障碍成因进行研究和分析。③通过教师座谈、学生座谈和家长座谈等形式,掌握典型的学习障碍成因的材料。

2、解决学习障碍的理论学习和正确意识树立。

参研教师要努力学习解决学生学习障碍及学障生、学困生转化的理论知识,确立关注学障生、学困生发展的理念,比如:多元智力的理念、全面发展的理念、“分类要求,分层教育”的理念、因材施教的理念、“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的理念等等。初步掌握转化学障生、学困生的方法技巧。

3、开展心理教育,树立学生自信,唤醒主体精神。

①情景教育法。采用现身说法、故事演讲、榜样示范、角色扮演等教育方法。

②活动体验法。开展丰富多彩的艺体活动、主题活动、兴趣活动,开展军训、课外科技活动、研究性学习小组、学科兴趣小组、第二课堂等等活动,让学障生、学困生学习生活有趣,学习有意义,学习有目标、有方法,努力做到从“我怕学”、“不愿学”、“不想学”转化到“不怕学”、“愿意学”、“我想学”、“我能学”。

4、加强教学改革,建立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机制。

一是改革教学内容,从实际出发,来确定教学内容:按企业的需要编写校本教材;根据学生知识现状,使用好现行教材;允许将教学难度与学生水平相差太大的内容砍掉,降低教学要求和难度,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开设选修课,让学生扬长避短,激活他们的学习兴趣,扩展他们的特长爱好,发展个性;二是采取“面向全体、分层递进”的分层教学策略,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提出层次感清晰的不同的分层目标、分层评价,实施分层设计、分层辅导和分层作业,通过分层施教,达到分层提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三是强化实践课教学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大专业课和实践课的课时毕生,实行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让学生做中学、学中做,四是强化实习实训,提高实习实训质量。

5、加强学法指导,建立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学习机制。

一是开发学生潜能,完善学生认知结构,培养发现、分析、思考和解 决问题能力的研究。二是排除学生情感障碍,优化非智力因素。学生产生学习困难,肯定存在对学习不感兴趣,对学科不喜爱等原因,教师要在弄清楚根源的情况下,排除学生的情感障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三是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减少学习障碍,拟编写《淮北市第二高级职业中学学法指导手册》供学生实践操作。四是加强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学习、生生互动、师生有效的沟通与反馈、评价,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促进群体优化。

6、建立与学生发展相适应的发展性评价体系

一是赏识性评价(情景激励性评价)。改善师生关系,尊重、赏识“学困生、学障生”,实施发展性评价,注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放大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帮助学生找到自信的支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培养兴趣,确立目标,改变其精神面貌,矫正不良学习行为习惯,提高“学困生、学障生”的学习积极性。

7、建立优化学困生、学障生转化的外在机制

一是建立师生互助发展合同制,业绩与奖惩挂钩。学校建立专业部、班级考核目标,把学困生、学障生的转化作为考核的硬指标,落实到教师个人。实行教师与学生的互助合作制和导师制。二是完善家校沟通机制。学校定期和不定期的向家长通告学生学校的情况,重视家长的各种意见,与家长共同配合端正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三是实施替代学分。人无全才,智力多元,学生数学英语的学习成绩往往不好,然而他们却有其他方面的特长,可以采用替代学分的形式,用实训作品、技能大赛成绩、德育学分、专业技能、歌舞、书画演讲、写作交际和社会活动、见义勇为、为人服务、社会责任感等成绩和表现来替代文化课的不及格,只要总学分达到规定的要求,就可以毕业,还可以评三好学生,可以评为学习的榜样。

8、及时评价、总结、反馈提高。每个阶段、每个个案通过针对性测试,对前阶段的研究工作进行评价,不断改进。

(三)研究方法

1、资料和文献法:收集、检索国内国际相关理论成果,提供必要的理 论学习和研究基础。

2、调查研究法:追踪调查“学困生、学障生”的心理、行为、能力表现、成绩等发展状况,为研究提供可靠依据。

3、个案分析法:把转化模式中的对子“教师+学困生、学障生”“优生+学困生、学障生”形成个案,逐一分析,找出前后差距,总结经验。

4、行动研究法;全体参研教师、参验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研究水平,总结经验,提高学业成绩,逐步转化。

5、经验总结法:实验探索、提炼成果、理论创新、推广成果。

6、观察法:观察“学困生、学障生”上课参与教学活动情况,了解其发展状态。

7、测试法:通过学业测试了解“学困生、学障生”发展情况,检验转化成果。

8、实践反思法:通过学术探求、群众性实践验证、建立操作框架,认真分析比对和实践探究,形成实验型科研论文、实践型成果和研究型科研课题方案。

七、研究条件及研究进程

1、研究条件:

课题负责人黄福云系学校校长,曾担任两个省级课题,两个市级课题的负责人,在CN以上刊物发表专业论文3篇,6篇论文在省级以上学术会议上交流,多次参加省级以上校长培训班、提高班和研修班,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管理经验和组织领导协调能力。在淮北地区具有非常好的人脉,能为本课题的实施和成果推广提供保障。课题负责人何大学系学校职教研究室主任、市职教教研员、市计算机学科带头人,对职业学校的教科研工作具有成熟的思考和独特的经验。本课题由校长担任课题组组长,职教研究室负责搭建课题研究网络,另将邀请有关专家、学者组成顾问组,保证课题研究顺利实施。

课题组成员均系学校科研和教育教学工作骨干,具有丰富的研究能力 和管理经验,课题组是一支结构合理、具有团队精神的梯队型研究队伍,有很强的教研意识,具有一定的取得教科研成果。本课题组成员在近三年内已完成三个省级科研课题的研究:《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发展研究》、《学分制下的中等职业学校弹性学制管理方案与实践研究》、《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研究》和两个市级课题:《进城务工人员的岗前培训与调研》、《CAI辅助教学及课程开发研究》,发表论文数篇,德育活动成效显著。

学校计算机网络和图书馆是课题组成员查阅资料的重要来源,学校具有较多研究性书籍资料。学校及课题负责人与本地及外地市众多学校拥有良好合作关系,学校严密而成熟的教科研管理网络是组织课题的保证。课题组资料准备充足,研究方法成熟,实施有计划、有方案,有专人及时做好各种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资料准备充分。学校德育网络、心理咨询机构和计算机网络中心,能为课题提供实践应用研究。

2、人员分工

黄福云:课题负责人,负责课题整体规划和组织实施及应用推广。何大学:制定本课题的总体规划和设计,负责开题报告、结题报告和课题的理论性研究,负责课题的组织实施。

高正烈:负责课题的协调和实践性探究研究。

马庆增:课题联系人,负责学生实践技能课学习障碍及对策研究以及课题的实践性操作研究,书写课题报告,撰写论文和阶段性总结。

李伯奇:负责专业课学习障碍及对策研究,参与课题实践探究、书写指导和总结报告。

马雪敏、肖霞:负责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心理研究及对策研究; 宋伟、肖霞:负责数据调查、问卷调查、查阅收集整理资料和实践探究等。

焦冉:负责文化课学习障碍及对策研究,参与数据调查、问卷调查、查阅收集整理资料等,书写论文。

3、研究进度

本课题研究期限为18个月,2010年10月开题,2012年2月结题,研 究进度大致分为调研现状与分析问题、设计制度与实践验证、整理完善与成果总结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课题的形成阶段(2010.8-2010.11)

成立课题组,进行合理分工,责任明确,措施有效。一是撰写项目申报书,申请立项并及时开题进入研究阶段。二是通过问卷调查、家访对教师、学生、家长进行现状调查分析,了解学生学习障碍的成因,形成有关“学困生、学障生”的成因、心理分析等调查报告,制定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三是进行分析问题,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对操作目标开展研究,对课题进行整体规划和设计路线,完成课题实施方案,完成有关理论学习,收集整理相关材料。

第二阶段:课题的实施阶段(2010.12-2011.6)

一是落实分工,开展实验,收集实验资料,对学校的教育观进行制度设计,对学生学习障碍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为解决障碍寻求和提供依据。二是积极实施试点研究,转变教师的育人观和学生的学习观,力求寻找方法。三是进行理论探究,撰写经验文章,指导试验。四是反复对照比较,修正实验数据。

第三阶段:课题的验证、修改完善和总结阶段(2011.7-2012.2)一是整理实验实录,提炼实验成果;二是撰写论文,出版论文集,录制实验光碟。三是学校推广、验证、提升实验成果。四是进行课题总结,聘请专家结题验收,组织鉴定,形成汇总报告、结题报告和成果汇编,课题结题。

研究期间召开8次专题研讨会。具体安排为: 1.2010年11月,召开开题会; 2.2011年1月,召开调查分析会; 3.2011年3月,召开材料分析、讨论会; 4.2011年6月,召开综合研究讨论会; 5.2011年9月,召开阶段性试验总结会。

6.2011年12月,召开课题初步成果汇总会(成功案例、典型案例、研究论文、新的育人观的构建、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等进行总结)。

7.2012年1月,召开课题总结、组织鉴定和课题成果发布会。8.2012年2月,召开结题会。

八、预期研究成果

一、第一阶段成果:建立多种形式的调查量化表,形成初步的分析结论,完成阶段性的研究和论文,形成阶段性的成果,对学生进行全流程、多角度的综合研究、甄别,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引导与指导,形成应用研究报告。

二、第二阶段成果:形成切合职业学校学生学习现状的教育教学策略模式方案,各子课题汇总形成总课题报告,在全校推广施行后,形成总结性文章和经验性论文,形成结题报告,推广,发表。

三、课题组成员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3篇以上。

四、印制成果集,在兄弟职业学校推广成果。

九、经费支出预算

课题开题费:200元 课题鉴定费:600元 课题研究费:4200元 文献资料费:600元

专题研讨会:100元×8次=800元 其它:600元

篇6:中医学专业新生学习障碍的成因分析及对策探讨论文

1 医技科室与临床医疗科室的关系现状

所有医技科室的工作目的是通过检测得出结果,为临床科室诊断治疗提供支持依据,功能定位为服务于临床;追溯医院发展初期,医技科室设备简陋、人员学历层次偏低、开展检测项目有限[1]。工作特性和历史原因造就了重临床轻医技的倾向。

随着高精尖的仪器不断涌现,近年医技科室飞速发展,疾病的精确诊断也越来越依赖于影像学技术和实验室及病理诊断;除了仪器设备的更新,医技科室人员的学历职称能力也有了很大改善,各医学院校影像、检验专业硕、博士点持续增加;同时随着临床医学的不断发展,临床医师也有大量的课题和检测项目需医技开展和支持[2];从医院管理层面而言,近年陆续出台的药品占收入比例、药品价格及品种的相关规定,使得在激烈竞争中的医院出于生存发展的需要,关注服务性收入的同时,开始重视开展医技科室的各种检测项目,致力医技工作质与量的双重提升。

虽然近年来所谓“辅助科室”的从属地位有所改善,但迄今各医院行政领导及医务部门人员大多来自临床科室,对医技专业问题认识不足,又因各临床科室在长期的累积中取得了一定的学术地位,领导们在处理临床科室与医技科室矛盾时难以避免呈现一定程度的偏倚,医技科室由来已久的弱势短期内不大可能有彻底的改观。

就医院而言,孰强孰弱不是重点,有强有弱才是常态,医院整体的发展为总的目标;就科室而言,无论哪一方,日常医疗活动的交往中过多的关注自身所处的强弱,势必阻碍他人、耽误自己。因某个病例或某个病例的相关延伸而引发争端、出现医技对峙的状况已是屡见不鲜。

2 超声专业与临床医疗专业常见的认知偏差

临床医师提供能够协助诊断疾病所需要的信息条目,医技医师通过检测后做出反馈信息,其目的都是为了明确诊断,其间每一环节的错误或遗漏,都会直接影响到疾病诊断的准确率,增加误诊、漏诊的发生率。以超声科为切入点,以下例举几种医技双方常见认知的偏差。

关于申请单的书写,部分临床医师对申请单上病史的提示不以为然,但超声心动图能否检出细小的冠状动脉瘘,与临床医师在申请上是否注明心脏杂音有一定关系。对于心腔内或瓣膜上细小的赘生物检出率则与临床医师是否提示患者近期高热病史有关。

忽略图像质量的影响,超声图像质量与患者体型、体位、病情及患者配合情况有密切关系,图像质量差时,心腔内的小血栓、小房间隔缺损或腹腔脏器小的病灶检出率显著下降,临床医生应该在必要时开具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

忽略病程或病情对超声诊断准确率的影响,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脐带绕颈的诊断符合率与检查距分娩时间密切相关,分娩前3天内特别是分娩当天诊断准确率明显提高[3],事实上分娩前超声诊断有无脐带绕颈并没有错,只因为胎儿是运动的,超声诊断为绕颈的脐带可于分娩前解开而得不到临床医师的确认,同样超声诊断未绕颈的脐带也可于分娩前绕颈而被临床医生认为超声诊断错误。常有临床医师因不同时间的两次超声心动图对二尖瓣反流程度判断差别较大而有意见,须知左心收缩功能的变化可导致心腔大小及二尖瓣装置的变化,对于二尖瓣反流程度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临床医生对于超声心动图测量肺动脉收缩压与临床表现或金标准不符的矛盾也十分尖锐,同样是沟通不畅所致,三尖瓣反流估测肺动脉收缩压与所患疾病、反流程度、心功能、频谱是否能完整记录等诸多因素有关,因此,不同的病情或病程会影响超声诊断准确率。

目前,最大的问题是临床医师对超声检查技术的期望值过高,特别是对于病灶病理性质的判断期望值极高,曾有病理学家[4]以科学的态度客观反省病理诊断的局限性,超声工作者和临床医生更应明白超声影像与其它检查手段一样,只是从一个侧面反映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表现,并且受到诸多因素影响,有病就有超声影像表现以及超声能进行准确无误的病理诊断是一个极大误区或陷井。常有临床医师在超声检查结果不能支持其诊断时对超声医师有意见。如患者有慢性肝炎病史超声检查不一定表现出慢性肝病的声像图改变或是肝硬化表现,患者为急性心肌梗死时,超声心动图也不一定有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的表现。更有临床医师告诉孕妇及其家属,只要通过超声检查就能判断胎儿有无畸形。事实上,目前的技术手段只能检出明显的形态结构异常,对细微的形态结构异常和功能评价无能为力,而且检出率受孕周、胎位、胎盘、羊水等影响。

此外,超声医师对于临床医师提供的病史、体征、其它检查项目或曾有的超声检查结果没有重视,单纯以该次检查所见看图说话,难免出现漏诊、误诊。常有超声医师在不了解患者所有临床资料的情况下,或对该疾病缺乏充分认识时,对患者的疑问简单地回答“有问题”或“没问题”,给临床医师的处置方案造成障碍,极易导致医患纠纷或医技间的矛盾。

3 导致医技沟通障碍的因素

顺畅沟通的要素包括有沟通需要的双方及沟通渠道,任何环节的缺失都将造成沟通障碍。

3.1 医技双方多种差异

3.1.1 角色差异。

无论是临床科室人员还是医技科室人员,往往会因自我价值保护倾向由此产生心理隔阂、造成人际关系的障碍。

工作性质决定临床科室医师在疾病的诊断治疗过程中占决定性和主导性位置,首次接诊患者时依据其临床症状凭借经验知识会有一个或几个初步的诊断,开具检测是需要检测数据来印证其诊断,在需要的论据不能得出时,除了改变诊断思路,还有可能对检测仪器或检测者的能力存疑,若此时没有选择及时与检测医师沟通而是选择另请一位检测医师再次检测,很容易形成隔阂。医技科室医师在此背景下,出于临床医师对自身评价的考虑,会偏向尽力得出一个临床医师所需要的检测结果。

医技科室多数人员对本专业所做检查的临床意义有着全面的认识,出报告时应抱科学严谨态度,客观描述检查所见,不轻易做临床诊断。这种客观严谨的态度通常与学历、资历、从医经验成正相关。但有些人员,对自身专业的能力很乐观,对本专业的局限性认识不足,特别是在开展某项新技术初期,容易产生过高评价,抱着之前困扰的诸多问题将迎刃而解的态度,易导致将某种阳性发现等同于某种疾病的倾向。另一方面,部分临床医师对先进仪器产生依赖思想,有的医师甚至觉得离开特殊检查就难下诊断、或将某项检查的阳性结果等同于某种疾病。简单的逻辑思维显然不适于应对错综复杂的临床表现,出现延误病情就在所难免。

3.1.2 客体不同。

临床医师在开出一项检测申请单时,并不需要了解检测仪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对仪器显示的数据结果隐含的与疾病可能相关性也无需做全面细致甄别真伪的分析,得到检查报告单时主要关注的是检测结果是否支持某种疾病的临床诊断,从而针对疾病部署治疗方案。

超声诊断受各种仪器设备工作原理、技术条件、个人操作方法等因素影响较大,甚至使用不同的仪器、患者不同的生理状态均会影响检查结果。医技科室医师是依据仪器设备完成病人某个脏器、部位、组织或标本的检测,用得出的数据、结合临床医师申请单中内容及病史情况综合分析,得出可能对应的诊断,来协助临床医师完成疾病的诊断。

临床医师对应的是患者及患者疾病的诊断治疗,医技医师面对的是仪器设备在检测病人某一部位或脏器时的数据和信息,他们各自工作环境不同,研究的客体不同。

3.1.3 知识面差异。

临床科室与医技科室人员的知识面侧重点不同。学科间相互了解不足导致了交流障碍。

临床医师对于医技科室仪器设备的工作原理缺乏了解,对新型检测项目的适应范围不明确,对检测结果的临床意义认识不足。临床医师经常反映医技科室报告描述不准确、不清晰、漏报、错报等,究其原因部分是由于医技人员水平、责任心导致,另一部分与现有医疗设备条件或现有诊断水平的限制有关。

医技医师受工作特性及知识结构限制,对于具体临床病例详细信息的了解、疾病诊断、治疗方案的把握相对有限,况且实践中很多疾病的诊断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依据单一或几项检测结果推断出准确结论。

3.2 交流平台缺失

科学客观的院内学术气氛有利于医技之间的沟通,但良好学术气氛的建立需要多方面条件具备且在经过多年的努力后才有可能形成,受历史、员工素质、院内文化影响。目前,大多数医院尚不具备医技两者个人之间,就某一病例仅以学术探讨为目的、心无旁骛即时畅通交流的普遍学术氛围。就管理层面而言,医技科室与临床科室在临床诊治活动中用以提供咨询、建议的互动平台也尚未搭建。

4 解除医技沟通障碍的途径

4.1 协调辅以行政手段

医务科定期组织临床、医技科室座谈会[5],新的仪器设备引进开展新项目应对医技、临床科室同时培训,客观介绍新项目的功能优势及局限所在。从医院层面致力营造良院内好的学术交流氛围。

4.2 业务讲座

业务讲座是医技科室与临床沟通联系的重要平台,合作良好的医技科室与临床科室双方的负责人可及时安排,邀请医技科室专家向临床医师作介绍某项检查的基本原理、方法、适应症、特异性、敏感性,告知检查条件及出现假阳性、假阴性结果的原因等,促进临床医师在诊疗工作中合理选用,正确辨别,使各项检测效能最大化。业务讲座不可一蹴而就,因人员更换或技术更新需不定期开展。

4.3 设立医技-临床联络专员

临床、医技科室各指定一名联络专员(人员不足时可由研究生兼任),负责收集各自科室对医技部门检测结果的疑问或可能存在的问题;医技部门的医技-临床联络专员每天分类整理出各临床科室提供的资料,及时通报给相关人员或主任,医技部门对存疑问题及时反馈,疑难病例及时组织双方专家会诊。联络专员平台建立后运作的关键是要随时互动、及时应答。

4.4 临床医师环节

医师作为检测信息的发出者,表达的信息不完整、不清晰、不规范,一个偏倚的申请单将直接影响到检测方向,这是引起医患纠纷和导致医技关系尖锐化最关键的原因。临床医师在申请各种特殊检查时,提供的临床情况不充分,甚至只字不提,因而往往给医技科室在作结论时造成一定的困难。临床医师若能清楚何为诊断性项目、何为辅助诊断项目、哪些用于疗效观察、哪些需要临床追踪,熟悉不同检查方法的优劣、局限性、检验结果参考范围的局限性,认识检验结果受检验方法、仪器等诸多因素制约,一定范围的误差是不可避免,对检测结果方可综合辨析运用于临床诊治。实际工作中,对于在医技科室轮转的临床医师加强管理,强化培训,在他们的学习阶段就获得医技方面的相关知识,了解某项技术的优势和局限性,从而懂得如何有针对性开具申请单、如何理解医技提供的诊断报告,认识到不负责任地一味指责医技医师是不妥的,懂得与医技科室沟通的重要性。

4.5 医技医师环节

医技医师对职责范围的准确认知:医技医师给临床所提供的一切服务仅限于检查结果准确的保证,以及对于该检查项目或者检查结果普遍意义的解释;而不可试图替代临床大夫为某一具体病例做出最终诊断。医技医师应该对自身的正确定位、以客观严谨的描述尺度、不卑不亢的态度发送交往报告及与临床医师交流。实际工作中,对于准备在临床科室轮转的医技医生进行强化培训,在他们到临床科室学习前就获得较丰富的医技方面的相关知识,对于临床医师提出疑问就能及时做出合理的解释,或将不能解答的问题转达上级医师,否则就更加深科室间的矛盾。对于患者提出的问题,尽可能不要作过多的解释,对于其病情和处置应由临床医师来详细解答。在医技沟通中,医技科室医师若都能将存疑或可能引起歧义的结果及时地联系给临床医师、主动反馈,必将极大促进医技沟通。

推进医技关系由主从型向合作型转变,构筑和谐的医疗环境,努力加强医技科室与临床科室的协调与配合,寻求到一种让相持双方不再关注强弱、追究对错的途径,清除横亘其中的沟通障碍。医技双方应以科学坦诚的态度,着眼大局、求同存异,一切从工作需要和病人的利益出发,关心病人、研究疾病,通过积极有效的和谐沟通,增进合作、加强水平,共同提高医技科室诊断准确率、减少漏诊误诊,推进医疗技术质量的完善。

参考文献

[1]李常林,张艳.突破医技科室与临床科室间沟通瓶颈的思考[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9,3(6):73-74.

[2]曾昭耆.关注医技与临床的整合[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6,1(lO):13-14.

[3]张萍,杨成规,张雅红,等.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脐带绕颈诊断结果可变性的临床分析[J].浙江实用医学,2009,10(14):413-414.

[4]龚西马俞,孟刚.病理学诊断的局限性[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02,18(4):349-351.

篇7:中医学专业新生学习障碍的成因分析及对策探讨论文

【关键词】物理  学习障碍  成因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6.030

一、高中物理学习障碍的成因

(一)学科特点造成学生学习困难

高中物理是初中物理的延伸,但在内容的编排、课堂的容量以及思维的方式等方面,高中物理和初中物理都有了很大程度的不同,这个变化,对一些学生来说成为了学习物理过程中很难跨越的“台阶”,造成部分学生一学就会,一用就错,一放就忘的现象,从而使这部分学生对物理学习产生了畏难情绪,失去了学习物理的兴趣。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方面:

第一,学习方法上的不适应。初中物理概念、公式比较少,容易记住,题型简单,物理量数值小,容易计算,因此初中生习惯死记硬背,学习方法简单机械;高中物理概念、公式比较多,且抽象概括,题型花样多,且方法灵活,如果仍然沿用初中哪种以机械记忆为主的学习方法,显然是行不通的。

第二,教材从单—浅显到复杂严密。初中物理教材包含在自然科学中,文字叙述通俗易懂,多是简单的物理现象和结论。

第三,描述从直观具体到抽象概括。初中研究问题的方法往往是建立在实验观察的基础上,通过直接观察学生就能得出物理规律。

在介绍物理量时重点讲其定义,引入物理规律重点讲物理量之间的数量关系,而对概念和规律的物理意义和建立过程中所用的科学方法讲解甚少,这正是回避学习的困难之处。而高中阶段很多概念和规律是通过抽象概括、想象假说、分析推理得出。

以上几点充分表明:高中物理与初中物理的对比来说,思维方法的要求有了很大的提高,而此时高一学生如果不能表现良好的学习适应能力,就会产生畏难心理。

(二)物理思维跟不上

首先,初中知识对高中知识的干扰将形成思维障碍。从课程标准上我们可以知道,对初中物理的教学要求低,又因初中生受到生理和心理的局限,他们对物理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尚处于低级阶段,因此,初中物理知识对他们的思维训练来说,不可能立刻达到深入、全面地分析问题的思考水平,这样,在初中教学中教授物理知识某些问题时,就可能因为侧重为多讲授而忽视了当时看起来次要,但对以后的学习却能产生深远影响的因素。

其次,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对物理本质的干扰而形成的思维障碍。人们生活在物理的世界中,每时每刻都在跟各种各样的物理现象打交道。

最后,对相关概念的相反变化不易理解而形成的思维障碍。物理学中有许多相关联的物理概念,它们既相联系,又具有各自不同的本质属性。特别是高一学生由于对它们的物理图景比较单—,对有关的物理图景比较生疏,容易将它们之间的变化关系简单化,认为它们在变化时按照同一趋势发生变化,因而对相关物理量的相反变化难以理解。

二、教学过程中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循序渐进,搞好衔接,平缓“台阶”

初中知识以定性为主,所研究问题大都很直观、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联系紧密,而高中物理内容在深度、广度上要比初中物理有很大增加,研究对象比较复杂而且抽象,通常要用定量方法进行分析、推理、论证。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分析、讨论、解决问题的能力,抽象思维能力要求大大提高,这对于刚进入高中学习的学生而言,无疑是个巨大的挑战和一个较高的“台阶”,如何能够搞好衔接,平缓“台阶”,是作为一个高一教师的最基本的任务。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循序渐进。

教学过程既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又是学生领会方法,提高能力和接受熏陶的过程。无论是掌握知识,还是理解方法,提升能力,特别是关系到科学素质的熏陶,都不能一蹴而就,都要有—个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的逐步积累的过程。“拔苗助长”不但长不起来,而且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欲速则不达。

(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针对高一物理的力学内容一定程度上既严密又枯燥的特点,教师应采取一定教学手段和方法,借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积极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师要有良好的语言艺术。在教学中,教师的幽默能够深深感染和吸引学生,教师风趣的语言艺术能赢得学生的喜爱,信赖和敬佩,从而对学习产生兴趣,产生“爱屋及乌”的效果。

第二,列举新鲜事例,加强密切联系。可以结合国内外事件、收藏图书杂志、上网查询并下载大量有关物理学在现代科学技术方面的应用和发展前景的专题。

第三,密切学生情感。教学中多用启发、鼓励性语言,可以使学生很快与教师沟通心理通道,进入学习高中物理的角色,主动地、积极地学习,教师的言谈举止应贴近学生,使学生信任和尊敬老师。想到老师是自己的良师益友,共闯难关的帮手,而不是居高临下的说教者。

(三)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首先要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自主学习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方面。从大处说,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是有所发现、有所突破、有所创造的前提,没有独立思考,谈不上创造,只能亦步亦趋,照猫画虎,就学习过程而言,有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才能真正做到对知识的理解,有效地培养思维能力。也就是说,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都必须经过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对知识既要讲清楚,又不能什么都讲清楚,要给学生留有独立钻研、独立思考的余地,派生知识不一定都由教师讲述。事无巨细,都“嚼碎”了“喂”给学生,这种传播知识的方法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

篇8:中医学专业新生学习障碍的成因分析及对策探讨论文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卫生职业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集合了生物技术、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的现代化医学诊断设备在医学检验领域的广泛应用,使医疗卫生机构对医学检验专业人才能力和素质方面的需求不断提高;另一方面高中扩招使中等卫生职业教育的生源数量和质量不断下降,直接冲击了中职医学检验教育的发展。受扩招政策和单位用人高学历、高文凭倾向的影响,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形势越来越严峻,陷入了学校招生难、生源质量差的尴尬局面。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的重要文件,对中等职业教育办学指导思想、培养目标进行了调整,强调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方针,培养目标是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1]。在此背景下,我们对近2年医学检验专业生源进行了充分调查和了解,以便更好地进行有针对性教育。

2 调查对象和形式

2.1 调查对象

2006、2007级医学检验专业185名新入校学生。

2.2 调查形式

发放调查问卷,2年共向2006、2007级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发放“北京卫生学校新生情况调查表”185份,回收185份,有效回收率100%。其中男生74人,女生111人。

3 调查内容

3.1 学生家庭基本情况

3.1.1 新生家庭结构(见表1)调查显示,医学检验专业新生单亲家庭占一定比例,2006、2007级分别为4.30%、8.70%。

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家长学历层次普遍较低,其中中学文化层次的家长人数所占比例最高,而本科(含本科以上学历)层次比例最低。

3.1.2 学生家庭收入情况

调查显示, 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家庭月收入以1 000~1 499元为主, 2006级为32.26%, 2007级为33.70%。而学生每年支出学费2 000元,住宿费750元,每月基本生活费300~400元,大多数家庭经济负担较重(见表2)。

3.2 学生个人情况调查

3.2.1 入学动机调查(见表3)调查显示,医学检验专业学生报考卫校的原因中,2006、2007级排在前3位的均为喜欢所学专业、考不上普通高中、父母意愿。

3.2.2 对所学专业了解情况(见表4)调查显示,学生报考时对所学专业非常了解和基本了解的2006级为48.38%,2007级为56.53%;对所学专业了解较少和完全不了解的学生2006级为51.62%、2007级为43.47%。

3.2.3 对将来工作期望的起薪值(见表5)调查显示,对将来工作起薪值2006级以1 500~1 999元者为主,比例为41.94%;2007级以2 000~2 4999元者为主,比例为32.61%。根据我校招生就业办对前几届毕业生的调查结果显示,80%学生的起薪值在500~1 000元,平均800多元,由此看出,大多数学生对未来的预期收入高于现实。

4 学生情况分析与对策

4.1 开展有专业特点的勤工助学活动

我校医学检验专业学生主要来自农村家庭或城镇低收入家庭,平均家庭月收入以1 000~1 499元为主,家庭低收入可能会引起学生自卑心理。为防止这些不良心理对学生今后学习产生影响,我校组织学生利用专业优势和个人特长,主动寻找与专业密切相关的勤工助学岗位,如推荐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社区医院打工等。这不仅有助于减轻学生的经济负担,而且还可引导学生根据用人单位的要求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以适应社会需要,让他们在工作中检验自己的学习,促进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4.2 与家庭教育形成合力

调查显示,我校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父母学历层次总体较低,文化程度以中学为主,同时单亲家庭也占一定比例,使得家长对子女教育不够重视。由于家庭教育方面的欠缺,再加上学生处于青春期,心理发展还不成熟,容易冲动,行为偏激,逆反心理较强,如不能及时加以疏导,易产生心理问题。在今后的教育中,应注意发挥家长对子女的教育作用,与学生家长加强沟通,提升家庭与学校的教育合力。

(1)利用家长会时间,学校邀请专家进行诸如“家长学会如何与孩子沟通”等方面的专题讲座,帮助家长增强家庭教育意识。

(2)召开本专业主题家长会,布置工作任务,指导家庭教育方法。通过发放家长信,将学校的工作要点、工作目的等与家长进行沟通,得到家长的配合。

(3)经常性地指导班主任与家长沟通。班主任作为学校教育计划的直接推动者,与家长的沟通交流机会更多,经常召开专业班主任会,部署下一步的工作计划,指导班主任与家长沟通交流,做到家庭与学校共同配合,提升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合力。

4.3 培养职业意识

调查显示,学生对本专业不够了解,职业意识不强,职业理想不明,从而导致学习动力不足;对薪金期望值过高,说明对自身能力缺乏正确估计。我校今后的工作重点应放在加强职业理想和专业教育上,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其职业素质和能力。教育学生珍惜现有学习机会,为明天的发展打牢专业基础,提高专业技能。

(1)高度重视学生的入学教育,并注重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针对部分学生入学前对专业了解较少的问题,我们着力进行专业和职业岗位教育,使新生从学习伊始就对检验专业有一定的认识与了解,从而产生探究和学习的兴趣。

(2)鼓励学生及早走出校门,开展行业调查和岗位实践。利用寒、暑假时间,布置具体的工作任务,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使学生能够及早了解岗位职责与要求,尽早激发其学习动力与兴趣。

(3)邀请我校往届优秀毕业生或行业代表性人物到校交流岗位经验、谈成长体会。通过这些优秀人物的成长经历,可使新生明确自身责任,树立职业理想。

(4)创建医学检验专业特色文化,以医学检验文化和特色情境不断影响新生,使其增强职业意识,树立职业理想。一方面可以利用宣传窗进行学科活动、班级成绩或见习感言等方面的宣传报导,创设良好的学科教学环境;另一方面还可以组织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开展检验专业技能、实践评比大赛,并突出专业特色和职业特点。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职业素养。

(5)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对自身进行准确定位[1]。目前就业市场竞争非常激烈,而大部分学生就业期望值过高。应注重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教育与具体指导,加强实践教学,将学生见习、实习前移,每年暑假安排新生到各级医院进行专业实践。一方面让学生在与就业单位的接触中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了解就业市场,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另一方面也可使学生熟悉岗位职责,明确学习目标,提高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进而提高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医学检验,新生,调查

参考文献

篇9:中医学专业新生学习障碍的成因分析及对策探讨论文

1.学习障碍形成的原因

1.1教材方面。从初中到高中的数学教材是一个落差很大的台阶。初中教材与高中教材相比较,明显表现出“浅、少、易”的特点,从初中的静态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动态的两个变量的关系,高中数学概念较抽象,综合程度高,难度相对较大,解题方式更为灵活。部分教学内容已由原来的初中讲授移到高中讲授(如常用对数、二次函数的图像法),而告终一些教师对调整后的大纲要求认识不够,而对编在附录内的内容认为初中讲了,而未讲这部分知识,形成初、高中两不管的教材,给学生后继过程学习带来了极大的。造成部分学生不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1.2 教法方面。由于高中与初中教学内容差距大,致使教师的教学方法也有很大差别。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和社会家长对学校认同标准的影响,初中(特别是非重点初中)的数学教学是一种量大、题多、高密度、高耗时、低效率为特点的机械模仿式的教学,课堂中的数学思维训练的比例子相对较低。造成思维训练不到信。而高一数学相对于初中数学而言,逻辑推理强,抽象程度高,知识难度大。初中某些重点难点可以反复讲反复练,有些内容可以连续讲练几天甚至几个星期,同一类型的习题可以做十几个乃至几十个,而高中阶段的任何内容都不能享受如此优惠的待遇。高中教学内容多,自然会增加课堂教学的知识容量,使练习的机会减少,教师也不可能把每一个问题都反复讲解,反复强调。因此,学生在听讲时,稍不注意便会造成知识上的漏洞,课后自学补救也比初中困难得多,况且课后自由支配的时间也比初中少的多。如果这些知识上的漏洞得不到及时不补救,日积月累造成恶性循环,跟不上则属必然。

在例题和习题的处理上,初中和高中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初中比较注重学生的去处和解题的书写格式,通过反复练习有可能达到熟能生巧,但这些练习多属于机械模仿。高中则要求学生逐步树立数学观念,掌握教学方法,发展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在例题习题的处理上,往往是通过启发引导,开拓思维,然后让学生自己思考并解答。有的学生在这方面不适应,仍然习惯于“抱着走,嚼着喂”的教学方式,也会出现跟不上掉队的现象。

1.3 学习方法。许多学生的数学还停留在听课——完成教师布置作业这种低年级的学习方法上,不注意知识的归纳总结,拓展和深化,导致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思维常受阻碍,解题速度慢,这样就觉得数学是一种负担了。

1.4 学生的心理因素。大部分学生心理素质差,情绪极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有些同学在某次考试中不理想,成绩比初中新式,就认为自己学不好数学,从而对数学失去了信心,还有些同学遇到难题就头育,不知如何下手,最后把它放弃了,以后每次遇到难题时都没有勇气去解,造成恶性循环,因此没有兴趣学习数学,就更谈不上主动学习数学了。

2. 扫除学生障碍的对策

2.1 激发学习兴趣,变被动为主动。数学教学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一旦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不会感到学习是种负担。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要让学生愉快有效的学习数学,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有动力。

2.2 加强学法指导提高学习效率,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这充分说明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它是获取知识的金钥匙。一套适合自己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有仅提高学生效率和学习成绩,而且将终身受益。因此,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都会学生如何学习,对高一新生意义尤为深远。

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会预习,逐步学会如何归纳整理,善于抓住重点以及围绕重点思考问题,训练学生的思维;还要引导学生养成解题后反思的习惯,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反思知识点和解题的技巧,反思多处揭发的优劣,反思各种方法的纵横联系,适时的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比如题设的条件能否减弱、结论能否加强?问题能否推广?等等。通过总结、概括、归纳、提炼要点与精华,发现联系与区别,形成知识网络,这样就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打破思维定势,提高解题速度。我们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深入分析并把握知识间的联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依据数学的思维规律,提出恰当的富于启发性的问题,并指导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上一篇:创意冬至活动策划方案下一篇:新护士考核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