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解读

2024-07-21

关于《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解读(精选6篇)

篇1:关于《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解读

关于《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解读

首先,规划重点提出普惠金融发展的战略意义,是“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有利于促进金融业可持续均衡发展,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助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增进社会公平和社会和谐。”这个定位具有阶段性的高度,也是国家经济转型升级、金融体制改革深入纵深尝试的结果,对于之前通过其他版块的改革来推动国家经济转型取得的成绩及不足、盲点做了点睛,更加明确要从根本上解决转型升级、金融体制改革存在的老问题,要从新的切入点出发,要触动到更多国人的利益,要更加从基础的民生需求出发。经济转型是一盘大棋,金融活,一着触动,全盘皆活。

其次,完善健全多元化普惠金融覆盖体系。鼓励现有金融体制机构多尝试合作,降低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同时,促进互联网金融组织规范健康发展,加快制定行业准入标准和从业行为规范,建立信息披露制度,提高普惠金融服务水平,降低市场风险和道德风险。对于P2P、众筹、互联网理财、互联网保险等普惠金融的形式健康发展提出了期许,同时也要求行业自律规范,建立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和行业准入标准。这一要求与之前12月28日出台的P2P征求意见稿的指导思想是一致的,也给互联网金融的从业企业和人员又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第三,对于网络支付、P2P、众筹等互联网金融模式的贡献给予肯定。规划中重点提到,积极鼓励网络支付机构服务电子商务发展,为社会提供小额、快捷、便民支付服务,提升支付效率。发挥网络借贷平台P2P融资便捷、对象广泛的特点,引导其缓解小微企业、农户和各类低收入人群的融资难问题。发挥股权众筹融资平台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支持作用。发挥网络金融产品销售平台门槛低、变现快的特点,满足各消费群体多层次的投资理财需求。

这一点说明,监管层在指导思想上还是鼓励及支持互联网金融创新业务的发展及探索,也寄希望于金融的互联网+可以给金融体制改革提供助力。P2P等互联网金融方式在发展的过程中虽褒贬不一,但对于经济改革、行业转型升级的贡献还是比较明显,监管层还是支持的。

2016年是P2P行业发展的分水岭,拥抱监管,合规经营及要有平台发展的硬指标等会成为行业准入门槛,很多企业在逐渐按照征求意见稿的要求逐项突破,如融金所在经历市场考验后,在合规升级方面不断突破,于1月18日完成与法大大的电子合同签章上线,并争取在近期完成资金存管、ICP证申请,争取在新的行业竞赛中率先抢跑。

第四,在普惠金融的基础层面上如全民征信、网络支付覆盖、金融教育等方面也提出更加具体的要求。在规划中明确指出,加快建立多层级的小微企业和农民信用档案平台,实现企业主个人、农户家庭等多维度信用数据可应用。扩充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接入机构,降低普惠金融服务对象征信成本。积极培育从事小微企业和农民征信业务的征信机构,构建多元化信用信息收集渠道。依法采集户籍所在地、违法犯罪记录、工商登记、税收登记、出入境、扶贫人口、农业土地、居住状况等政务信息,采集对象覆盖全部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及小微企业,通过全国统一的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及地方各级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推动政务信息与金融信息互联互通。这一表述表明,监管层明确清楚普惠金融的发展需要征信体系的全面完善,需要有权威机构整合各个环节的企业、个人征信并形成体系,供从事普惠金融的机构查询,才能最大程度助力普惠金融的发展。如央行征信中心牵头,整理银行业、物流业、工商、税务、电商等数据,并通过大数据分析模型,形成企业或者个人唯一的征信标签。然后有需要的企业通过相应的授权可以查询指导企业发放融资等。

整体来讲,《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涉及点很多,干货不少,如果通过政府、行业、个人的共同努力,可以在不久的将来实现预期,完善对中小微企业输血的体系功能,那将给中国经济转型打造新的增长引擎,各行业将更加蓬勃发展。

——融金所首席信息官 陈敏

篇2:关于《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解读

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

国发〔2015〕7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已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

2015年12月31日

(此件公开发布)

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

普惠金融是指立足机会平等要求和商业可持续原则,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贫困人群和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是当前我国普惠金融重点服务对象。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有利于促进金融业可持续均衡发展,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助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增进社会公平和社会和谐。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普惠金融。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发展普惠金融。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大力发展普惠金融,让所有市场主体都能分享金融服务的雨露甘霖。为推进普惠金融发展,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和满意度,增强所有市场主体和广大人民群众对金融服务的获得感,特制订本规划。

一、总体思路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呈现出服务主体多元、服务覆盖面较广、移动互联网支付使用率较高的特点,人均持有银行账户数量、银行网点密度等基础金融服务水平已达到国际中上游水平,但仍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普惠金融服务不均衡,普惠金融体系不健全,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商业可持续性有待提升。

—1—

(二)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借鉴国际经验与体现中国特色相结合、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相结合、完善基础金融服务与改进重点领域金融服务相结合,不断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和满意度,使最广大人民群众公平分享金融改革发展的成果。

(三)基本原则。

健全机制、持续发展。建立有利于普惠金融发展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加大对薄弱环节金融服务的政策支持,提高精准性与有效性,调节市场失灵,确保普惠金融业务持续发展和服务持续改善,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机会平等、惠及民生。以增进民生福祉为目的,让所有阶层和群体能够以平等的机会、合理的价格享受到符合自身需求特点的金融服务。

市场主导、政府引导。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尊重市场规律,使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在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均衡布局、政策扶持等方面的引导作用。

防范风险、推进创新。加强风险监管,保障金融安全,维护金融稳定。坚持监管和创新并行,加快建立适应普惠金融发展要求的法制规范和监管体系,提高金融监管有效性。在有效防范风险基础上,鼓励金融机构推进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适度降低服务成本。对难点问题要坚持先试点,试点成熟后再推广。

统筹规划、因地制宜。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和区域平衡出发,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协调,优先解决欠发达地区、薄弱环节和特殊群体的金融服务问题,鼓励各部门、各地区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先行先试,扎实推进,做到服水土、接地气、益大众。

(四)总体目标。

到2020年,建立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普惠金融服务和保障体系,有效提高金融服务可得性,明显增强人民群众对金融服务的获得感,显著提升金融服务满意度,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服务需求,特别是要让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贫困人群和残疾人、老年人等及时获取价格合理、便捷安全的金融服务,使我国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居于国际中上游水平。

提高金融服务覆盖率。要基本实现乡乡有机构,村村有服务,乡镇一级基本实现银行物理网点和保险服务全覆盖,巩固助农取款服务村级覆盖网络,提高利用效率,推动行政村一级实现更多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拓展城市社区金融服务广度和深度,显著改

—2—

善城镇企业和居民金融服务的便利性。

提高金融服务可得性。大幅改善对城镇低收入人群、困难人群以及农村贫困人口、创业农民、创业大中专学生、残疾劳动者等初始创业者的金融支持,完善对特殊群体的无障碍金融服务。加大对新业态、新模式、新主体的金融支持。提高小微企业和农户贷款覆盖率。提高小微企业信用保险和贷款保证保险覆盖率,力争使农业保险参保农户覆盖率提升至95%以上。

提高金融服务满意度。有效提高各类金融工具的使用效率。进一步提高小微企业和农户申贷获得率和贷款满意度。提高小微企业、农户信用档案建档率。明显降低金融服务投诉率。

二、健全多元化广覆盖的机构体系

充分调动、发挥传统金融机构和新型业态主体的积极性、能动性,引导各类型机构和组织结合自身特点,找准市场定位,完善机制建设,发挥各自优势,为所有市场主体和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多层次全覆盖的金融服务。

(一)发挥各类银行机构的作用。

鼓励开发性政策性银行以批发资金转贷形式与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合作,降低小微企业贷款成本。强化农业发展银行政策性功能定位,加大对农业开发和水利、贫困地区公路等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贷款力度。

鼓励大型银行加快建设小微企业专营机构。继续完善农业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一步提升“三农”金融服务水平。引导邮政储蓄银行稳步发展小额涉农贷款业务,逐步扩大涉农业务范围。鼓励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民营银行扎根基层、服务社区,为小微企业、“三农”和城镇居民提供更有针对性、更加便利的金融服务。

推动省联社加快职能转换,提高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联社服务小微企业和“三农”的能力。加快在县(市、旗)集约化发起设立村镇银行步伐,重点布局中西部和老少边穷地区、粮食主产区、小微企业聚集地区。

(二)规范发展各类新型机构。

拓宽小额贷款公司和典当行融资渠道,加快接入征信系统,研究建立风险补偿机制和激励机制,努力提升小微企业融资服务水平。鼓励金融租赁公司和融资租赁公司更好地满足小微企业和涉农企业设备投入与技术改造的融资需求。促进消费金融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发展,激发消费潜力,促进消费升级。

积极探索新型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的有效途径,稳妥开展农民合作社内部资金互助试

—3—

点。注重建立风险损失吸收机制,加强与业务开展相适应的资本约束,规范发展新型农村合作金融。支持农村小额信贷组织发展,持续向农村贫困人群提供融资服务。

大力发展一批以政府出资为主的融资担保机构或基金,推进建立重点支持小微企业和“三农”的省级再担保机构,研究论证设立国家融资担保基金。

促进互联网金融组织规范健康发展,加快制定行业准入标准和从业行为规范,建立信息披露制度,提高普惠金融服务水平,降低市场风险和道德风险。

(三)积极发挥保险公司保障优势。

保持县域内农业保险经营主体的相对稳定,引导保险机构持续加大对农村保险服务网点的资金、人力和技术投入。支持保险机构与基层农林技术推广机构、银行业金融机构、各类农业服务组织和农民合作社合作,促进农业技术推广、生产管理、森林保护、动物保护、防灾防损、家庭经济安全等与农业保险、农村小额人身保险相结合。发挥农村集体组织、农民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基层机构的作用,组织开展农业保险和农村小额人身保险业务。完善农业保险协办机制。

三、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手段

积极引导各类普惠金融服务主体借助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降低金融交易成本,延伸服务半径,拓展普惠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

(一)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产品和服务方式。

推广创新针对小微企业、高校毕业生、农户、特殊群体以及精准扶贫对象的小额贷款。开展动产质押贷款业务,建立以互联网为基础的集中统一的自助式动产、权利抵质押登记平台。研究创新对社会办医的金融支持方式。开发适合残疾人特点的金融产品。加强对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的开发和推广,完善电子支付手段。引导有条件的银行业金融机构设立无障碍银行服务网点,完善电子服务渠道,为残疾人和老年人等特殊群体提供无障碍金融服务。

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增加适合小微企业的融资品种。进一步扩大中小企业债券融资规模,逐步扩大小微企业增信集合债券发行规模。发展并购投资基金、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支持符合条件的涉农企业在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支持农产品期货市场发展,丰富农产品期货品种,拓展农产品期货及期权市场服务范围。完善期货交易机制,为规避农产品价格波动风险提供有效手段。

鼓励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建立小微企业信用保证保险基金,用于小微企业信用保证保险的保费补贴和贷款本金损失补偿。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对购买信用保险和贷款保证保险的小微企业给予贷款优惠政策。鼓励保险公司投资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专项债券。扩

—4—

大农业保险覆盖面,发展农作物保险、主要畜产品保险、重要“菜篮子”品种保险和森林保险,推广农房、农机具、设施农业、渔业、制种保险等业务。支持保险公司开发适合低收入人群、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小额人身保险及相关产品。

(二)提升金融机构科技运用水平。

鼓励金融机构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信息技术,打造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为客户提供信息、资金、产品等全方位金融服务。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成立互联网金融专营事业部或独立法人机构。引导金融机构积极发展电子支付手段,逐步构筑电子支付渠道与固定网点相互补充的业务渠道体系,加快以电子银行和自助设备补充、替代固定网点的进度。推广保险移动展业,提高特殊群体金融服务可得性。

(三)发挥互联网促进普惠金融发展的有益作用。

积极鼓励网络支付机构服务电子商务发展,为社会提供小额、快捷、便民支付服务,提升支付效率。发挥网络借贷平台融资便捷、对象广泛的特点,引导其缓解小微企业、农户和各类低收入人群的融资难问题。发挥股权众筹融资平台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支持作用。发挥网络金融产品销售平台门槛低、变现快的特点,满足各消费群体多层次的投资理财需求。

四、加快推进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金融基础设施是提高金融机构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的重要支柱和平台,有助于改善普惠金融发展环境,促进金融资源均衡分布,引导各类金融服务主体开展普惠金融服务。

(一)推进农村支付环境建设。

鼓励银行机构和非银行支付机构面向农村地区提供安全、可靠的网上支付、手机支付等服务,拓展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广度和深度。支持有关银行机构在乡村布放POS机、自动柜员机等各类机具,进一步向乡村延伸银行卡受理网络。支持农村金融服务机构和网点采取灵活、便捷的方式接入人民银行支付系统或其他专业化支付清算系统。鼓励商业银行代理农村地区金融服务机构支付结算业务。支持农村支付服务市场主体多元化发展。鼓励各地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通过财政补贴、降低电信资费等方式扶持偏远、特困地区的支付服务网络建设。

(二)建立健全普惠金融信用信息体系。

加快建立多层级的小微企业和农民信用档案平台,实现企业主个人、农户家庭等多维度信用数据可应用。扩充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接入机构,降低普惠金融服务对象征信成本。积极培育从事小微企业和农民征信业务的征信机构,构建多元化信用信息收集渠道。依法采集户籍所在地、违法犯罪记录、工商登记、税收登记、出入境、扶贫人

—5—

口、农业土地、居住状况等政务信息,采集对象覆盖全部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及小微企业,通过全国统一的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及地方各级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推动政务信息与金融信息互联互通。

(三)建立普惠金融统计体系。

建立健全普惠金融指标体系。在整合、甄选目前有关部门涉及普惠金融管理数据基础上,设计形成包括普惠金融可得情况、使用情况、服务质量的统计指标体系,用于统计、分析和反映各地区、各机构普惠金融发展状况。建立跨部门工作组,开展普惠金融专项调查和统计,全面掌握普惠金融服务基础数据和信息。建立评估考核体系,形成动态评估机制。从区域和机构两个维度,对普惠金融发展情况进行评价,督促各地区、各金融机构根据评价情况改进服务工作。

五、完善普惠金融法律法规体系

逐步制定和完善普惠金融相关法律法规,形成系统性的法律框架,明确普惠金融服务供给、需求主体的权利义务,确保普惠金融服务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一)加快建立发展普惠金融基本制度。

在健全完善现有“三农”金融政策基础上,研究论证相关综合性法律制度,满足“三农”金融服务诉求。对土地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技术专利权、设备财产使用权和场地使用权等财产权益,积极开展确权、登记、颁证、流转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建设。研究完善推进普惠金融工作相关制度,明确对各类新型机构的管理责任。

(二)确立各类普惠金融服务主体法律规范。

研究探索规范民间借贷行为的有关制度。推动制定非存款类放贷组织条例、典当业管理条例等法规。配套出台小额贷款公司管理办法、网络借贷管理办法等规定。通过法律法规明确从事扶贫小额信贷业务的组织或机构的定位。加快出台融资担保公司管理条例。推动修订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明确将农民合作社信用合作纳入法律调整范围。推动修订证券法,夯实股权众筹的法律基础。

(三)健全普惠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体系。

修订完善现有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制度,建立健全普惠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体系,明确金融机构在客户权益保护方面的义务与责任。制定针对农民和城镇低收入人群的金融服务最低标准,制定贫困、低收入人口金融服务费用减免办法,保障并改善特殊消费者群体金融服务权益。完善普惠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监管工作体系,进一步明确监管部门相关执法权限与责任标准。

六、发挥政策引导和激励作用

—6—

根据薄弱领域、特殊群体金融服务需求变化趋势,调整完善管理政策,促进金融资源向普惠金融倾斜。

(一)完善货币信贷政策。

积极运用差别化存款准备金等货币政策工具,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更多地将新增或者盘活的信贷资源配置到小微企业和“三农”等领域。进一步增强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支持力度,引导金融机构扩大涉农、小微企业信贷投放,降低社会融资成本。

(二)健全金融监管差异化激励机制。

以正向激励为导向,从业务和机构两方面采取差异化监管政策,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将信贷资源更多投向小微企业、“三农”、特殊群体等普惠金融薄弱群体和领域。推进小微企业专营机构和网点建设。有序开展小微企业金融债券、“三农”金融债券的申报和发行工作。进一步研究加强对小微企业和“三农”贷款服务、考核和核销方式的创新。推进落实有关提升小微企业和“三农”不良贷款容忍度的监管要求,完善尽职免责相关制度。

积极发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区域性股权市场、债券市场和期货市场的作用,引导证券投资基金、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增加有效供给,进一步丰富中小企业和“三农”的融资方式。

加强农业保险统筹规划,完善农业保险管理制度,建立全国农业保险管理信息平台,进一步完善中国农业保险再保险共同体运行机制。扶持小额人身保险发展,支持保险公司开拓县域市场,对其在中西部设立省级分公司和各类分支机构适度放宽条件、优先审批。

(三)发挥财税政策作用。

立足公共财政职能,完善、用好普惠金融发展专项资金,重点针对普惠金融服务市场失灵的领域,遵循保基本、有重点、可持续的原则,对普惠金融相关业务或机构给予适度支持。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支持和引导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金融机构及社会资本支持普惠金融发展,更好地保障困难人群的基础金融服务可得性和适用性。落实小微企业和“三农”贷款的相关税收扶持政策。推动落实支持农民合作社和小微企业发展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

(四)强化地方配套支持。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政策衔接与配合,共筑政策支撑合力。鼓励地方财政通过贴息、补贴、奖励等政策措施,激励和引导各类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三农”和民生尤其是精准扶贫等领域的支持力度。对金融机构注册登记、房产确权评估等给予政策支持。

—7—

省级人民政府要切实承担起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排查和化解各类风险隐患,提高地方金融监管有效性,严守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七、加强普惠金融教育与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

结合国情深入推进金融知识普及教育,培育公众的金融风险意识,提高金融消费者维权意识和能力,引导公众关心、支持、参与普惠金融实践活动。

(一)加强金融知识普及教育。

广泛利用电视广播、书刊杂志、数字媒体等渠道,多层面、广角度长期有效普及金融基础知识。针对城镇低收入人群、困难人群,以及农村贫困人口、创业农民、创业大中专学生、残疾劳动者等初始创业者开展专项教育活动,使其掌握符合其需求的金融知识。注重培养社会公众的信用意识和契约精神。建立金融知识教育发展长效机制,推动部分大中小学积极开展金融知识普及教育,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开设金融基础知识相关公共课。

(二)培育公众金融风险意识。

以金融创新业务为重点,针对金融案件高发领域,运用各种新闻信息媒介开展金融风险宣传教育,促进公众强化金融风险防范意识,树立“收益自享、风险自担”观念。重点加强与金融消费者权益有关的信息披露和风险提示,引导金融消费者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和金融产品风险特征理性投资与消费。

(三)加大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力度。

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监督检查,及时查处侵害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行为,维护金融市场有序运行。金融机构要担负起受理、处理金融消费纠纷的主要责任,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改进服务质量。畅通金融机构、行业协会、监管部门、仲裁、诉讼等金融消费争议解决渠道,试点建立非诉第三方纠纷解决机制,逐步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多元化金融消费纠纷解决机制。

(四)强化普惠金融宣传。

加大对普惠金融的宣传力度。建立普惠金融发展信息公开机制,定期发布中国普惠金融指数和普惠金融白皮书。

八、组织保障和推进实施

(一)加强组织保障。

由银监会、人民银行牵头,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财政部、农业部、商务部、林业局、证监会、保监会、中国残联等部门和单位参加,建立推进普惠金融发展工作协调机制,加强人员保障和理论研究,制订促进普惠金融发展的重大政策措

—8—

施,协调解决重大问题,推进规划实施和相关政策落实,切实防范金融风险。国务院各有关部门要加强沟通,密切配合,根据职责分工完善各项配套政策措施。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协调机制,结合本地实际抓紧制定具体落实方案,及时将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报送银监会、人民银行等有关部门。

(二)开展试点示范。

规划实施应全面推进、突出重点、分步开展、防范风险。对需要深入研究解决的难点问题,可在小范围内分类开展试点示范,待试点成熟后,再加以总结推广。各地区要在风险可控、依法合规的条件下,开展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试点,推动改革创新,加强实践验证。积极探索发挥基层组织在推进普惠金融发展中的作用。

(三)加强国际交流。

深化与其他国家和地区以及世界银行、全球普惠金融合作伙伴组织等国际组织的交流,开展多形式、多领域的务实合作,探索双边、多边的示范性项目合作,提升我国普惠金融国际化水平。

(四)实施专项工程。

围绕普惠金融发展重点领域、重点人群,集合资源,大力推进金融知识扫盲工程、移动金融工程、就业创业金融服务工程、扶贫信贷工程、大学生助学贷款工程等专项工程,促进实现规划目标。

(五)健全监测评估。

加快建立推进普惠金融发展监测评估体系,实施动态监测与跟踪分析,开展规划中期评估和专项监测,注重金融风险的监测与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引导和规范互联网金融有序发展,有效防范和处置互联网金融风险。要切实落实监督管理部门对非法集资的防范、监测和预警等职责。加强督查,强化考核,把推进普惠金融发展工作作为目标责任考核和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来源:中国政府网

http://

篇3:关于《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解读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 (局) , 财政部驻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 (2016-2020年) 》 (国发〔2015〕74号) , 大力支持普惠金融发展, 加快建立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普惠金融服务和保障体系, 加强普惠金融发展专项资金管理, 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我们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普惠金融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现印发给你们, 请认真遵照执行。

为做好2016年普惠金融发展专项资金申请及审核拨付工作, 请各省级财政部门于2016年10月20日前, 将辖区内2016年专项资金申请材料汇总审核后报送财政部和财政部驻当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 (以下简称专员办) 。请各地专员办于2016年11月5日前, 出具对省级财政部门专项资金申请材料的审核意见报送财政部, 并抄送省级财政部门。

财政部

2016年9月24日

附件:

普惠金融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 (2016-2020年) 》 (国发〔2015〕74号) , 加快建立普惠金融服务和保障体系, 加强普惠金融发展专项资金管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国务院关于改革和完善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制度的意见》 (国发〔2014〕71号) 等有关规定, 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普惠金融发展专项资金 (以下简称专项资金) , 是指中央财政用于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的专项转移支付资金, 包括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创业担保贷款贴息及奖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 (PPP) 项目以奖代补等4个使用方向。

第三条专项资金遵循惠民生、保基本、有重点、可持续的原则, 综合运用业务奖励、费用补贴、贷款贴息、以奖代补等方式, 引导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金融机构以及社会资金支持普惠金融发展, 弥补市场失灵, 保障农民、小微企业、城镇低收入人群、贫困人群和残疾人、老年人等我国普惠金融重点服务对象的基础金融服务可得性和适用性。

第四条专项资金采取因素法分配, 由中央财政按年度将预算指标定额切块下达至省级财政部门。地方财政部门根据中央财政下达的预算指标, 按照有关要求安排使用。

第五条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遵循公开透明、定向使用、科学规范的基本原则, 确保资金使用合理、安全、高效, 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 引导金融服务向普惠方向延伸。

第六条财政部负责专项资金的预算管理和资金拨付, 并组织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预算监管和绩效管理。

第二章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政策

第七条为发挥财政资金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持和推动作用, 专项资金安排支出用于对符合条件的县域金融机构给予一定奖励, 引导其加大涉农贷款投放力度。

第八条对符合条件的县域金融机构当年涉农贷款平均余额同比增长超过13%的部分, 财政部门可按照不超过2%的比例给予奖励。对年末不良贷款率高于3%且同比上升的县域金融机构, 不予奖励。

实施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政策的地区包括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西、海南、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新疆等25个省 (区、市) 。财政部将根据奖励政策实施效果和中央、地方财力情况, 结合地方意愿适时调整实施奖励政策的地区范围。

第九条奖励资金于下一年度拨付, 纳入县域金融机构收入核算。

第十条本章所称县域金融机构, 是指县级 (含县、县级市、县级区, 不含县级以上城市的中心区) 区域内具有法人资格的金融机构 (以下简称法人金融机构) 和其他金融机构 (不含农业发展银行) 在县及县以下的分支机构。

本章所称涉农贷款, 是指符合《涉农贷款专项统计制度》 (银发〔2007〕246号) 中的“农户贷款”、“农村企业及各类组织农林牧渔业贷款”和“农村企业及各类组织支农贷款”等3类贷款。

本章所称涉农贷款平均余额, 是指县域金融机构在年度内每个月末的涉农贷款余额平均值, 即每个月末的涉农贷款余额之和除以月数。如果县域金融机构为当年新设, 则涉农贷款平均余额为自其开业之月 (含) 起每个月末的涉农贷款余额平均值, 可予奖励的涉农贷款增量按照当年涉农贷款平均余额的50%核算。

第三章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政策

第十一条为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主动填补农村金融服务空白, 专项资金安排支出用于对符合条件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和西部基础金融服务薄弱地区的银行业金融机构 (网点) 给予一定补贴, 支持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建设, 扩大农村金融服务覆盖面。

第十二条对符合下列各项条件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财政部门可按照不超过其当年贷款平均余额的2%给予补贴:

(一) 当年贷款平均余额同比增长;

(二) 村镇银行的年均存贷比高于50% (含50%) ;

(三) 当年涉农贷款和小微企业贷款平均余额占全部贷款平均余额的比例高于70% (含70%) ;

(四) 财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

对西部基础金融服务薄弱地区的银行业金融机构 (网点) , 财政部门可按照不超过其当年贷款平均余额的2%给予补贴。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不重复享受补贴。

第十三条补贴资金于下一年度拨付, 纳入金融机构收入统一核算。

第十四条东、中、西部地区农村金融机构 (网点) 可享受补贴政策的期限, 分别为自该农村金融机构 (网点) 开业当年 (含) 起的3、4、5年内。农村金融机构 (网点) 开业超过享受补贴政策的年数后, 无论该农村金融机构 (网点) 是否曾经获得过补贴, 都不再享受补贴。如果农村金融机构 (网点) 开业时间晚于当年的6月30日, 但开业当年未享受补贴, 则享受补贴政策的期限从开业次年起开始计算。

东、中、西部地区划分标准按照《关于明确东中西部地区划分的意见》 (财办预〔2005〕5号) 规定执行 (下同) 。

第十五条对以下几类贷款不予补贴, 不计入享受补贴的贷款基数:

(一) 当年任一时点单户贷款余额超过500万元的贷款;

(二) 注册地位于县级 (含县、县级市、县级区, 不含县级以上城市的中心区) 以下区域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其在经监管部门批准的县级经营区域以外发放的贷款;

(三) 注册地位于县级以上区域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其网点在所处县级区域以外发放的贷款;

(四) 西部基础金融服务薄弱地区的银行业金融机构 (网点) 在其所在乡 (镇) 以外发放的贷款。

第十六条本章所称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是指经银监会批准设立的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3类农村金融机构。

本章所称基础金融服务薄弱地区, 详见财政部2010年发布的基础金融服务薄弱地区名单。

本章所称存 (贷) 款平均余额, 是指金融机构 (网点) 在年度内每个月末的存 (贷) 款余额平均值, 即每个月末的存 (贷) 款余额之和除以月数。如果金融机构 (网点) 为当年新设, 则存 (贷) 款平均余额为自其开业之月 (含) 起每个月末的存 (贷) 款余额平均值。

本章所称月末贷款余额, 是指金融机构在每个月末的各项贷款余额, 不包括金融机构的票据贴现、对非存款类金融机构的拆放款项, 以及自上年度开始以来从其他金融机构受让的信贷资产。具体统计口径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统计制度》及相关规定为准。

本章所称年均存贷比, 是指金融机构当年的贷款平均余额与存款平均余额之比。

本章所称涉农贷款, 是指符合《涉农贷款专项统计制度》 (银发〔2007〕246号) 规定的涉农贷款, 不包括金融机构的票据贴现、对非存款类金融机构的拆放款项, 以及自上年度开始以来从其他金融机构受让的信贷资产。

本章所称小微企业, 是指符合《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 (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 规定的小型、微型企业。

第四章创业担保贷款贴息及奖补政策

第十七条为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 以创业创新带动就业, 助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专项资金安排支出用于对符合政策规定条件的创业担保贷款给予一定贴息, 减轻创业者和用人单位负担, 支持劳动者自主创业、自谋职业, 引导用人单位创造更多就业岗位, 推动解决特殊困难群体的结构性就业矛盾。

第十八条对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 (国发〔2015〕23号) 、《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实施创业担保贷款支持创业就业工作的通知》 (银发〔2016〕202号) 等文件规定发放的个人和小微企业创业担保贷款, 财政部门可按照国家规定的贴息标准予以贴息。

享受财政贴息支持的创业担保贷款, 作为借款人的个人和小微企业应通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的借款主体资格审核, 持有相关身份证明文件, 且经担保基金运营管理机构和经办银行审核后, 具备相关创业能力, 符合相关担保和贷款条件。

第十九条专项资金贴息的个人创业担保贷款, 最高贷款额度为10万元, 贷款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 贷款利率可在贷款合同签订日贷款基础利率的基础上上浮一定幅度, 具体标准为贫困地区 (含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 下同) 上浮不超过3个百分点, 中、西部地区上浮不超过2个百分点, 东部地区上浮不超过1个百分点, 实际贷款利率由经办银行在上述利率浮动上限内与创业担保贷款担保基金运营管理机构协商确定。除助学贷款、扶贫贷款、首套住房贷款、购车贷款以外, 个人创业担保贷款申请人及其家庭成员 (以户为单位) 自提交创业担保贷款申请之日起向前追溯5年内, 应没有商业银行其他贷款记录。

专项资金贴息的小微企业创业担保贷款, 贷款额度由经办银行根据小微企业实际招用符合条件的人数合理确定, 最高不超过200万元, 贷款期限最长不超过2年, 贷款利率由经办银行根据借款人的经营状况、信用情况等与借款人协商确定。对已享受财政部门贴息支持的小微企业创业担保贷款, 政府不再通过创业担保贷款担保基金提供担保形式的支持。

第二十条创业担保贷款财政贴息, 在国家规定的贷款额度、利率和贴息期限内, 按照实际的贷款额度、利率和计息期限计算。其中, 对贫困地区符合条件的个人创业担保贷款, 财政部门给予全额贴息;对其他地区符合条件的个人创业担保贷款, 财政部门第1年给予全额贴息, 第2年贴息2/3, 第3年贴息1/3。对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创业担保贷款, 财政部门按照贷款合同签订日贷款基础利率的50%给予贴息。对展期、逾期的创业担保贷款, 财政部门不予贴息。

经省级或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同意, 各地可适当放宽创业担保贷款借款人条件、提高贷款利率上限, 相关创业担保贷款由地方财政部门自行决定贴息, 具体贴息标准和条件由各省 (区、市) 结合实际予以确定, 因此而产生的贴息资金支出由地方财政部门全额承担。对地方财政部门自行安排贴息的创业担保贷款, 要与中央财政贴息支持的创业担保贷款分离管理, 分账核算, 并纳入创业担保贷款财政贴息资金管理信息系统统一管理。

第二十一条经办银行按照国家财务会计制度和创业担保贷款政策有关规定, 计算创业担保贷款应贴息金额, 按季度向地市级财政部门申请贴息资金。地市级财政部门审核通过后, 在1个月内向经办银行拨付。对省直管县, 经省级财政部门同意, 可由县级财政部门负责相关贴息资金审核拨付工作。

第二十二条建立创业担保贷款奖励机制。按各地当年新发放创业担保贷款总额的1%, 奖励创业担保贷款工作成效突出的经办银行、创业担保贷款担保基金运营管理机构等单位, 用于其工作经费补助。

创业担保贷款奖励性补助资金的奖励基数, 包括经省级人民政府同意、由地方财政部门自行决定贴息的创业担保贷款。对主要以基础利率或低于基础利率发放贷款的经办银行, 各地财政部门可在奖励资金分配上给予适度倾斜。

第二十三条本章所称创业担保贷款, 是指以具备规定条件的创业者个人或小微企业为借款人, 由创业担保贷款担保基金提供担保, 由经办此项贷款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发放, 由财政部门给予贴息 (小微企业自行选择贴息或担保中的一项) , 用于支持个人创业或小微企业扩大就业的贷款业务。

本章所称担保基金, 是指由地方政府出资设立的, 用于为创业担保贷款提供担保的专项基金。担保基金由政府指定的公共服务机构或其委托的融资性担保机构负责运营管理。

本章所称经办银行, 是指由各级人民银行分支机构会同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通过公开招标等方式确定的为符合条件的个人和小微企业提供创业担保贷款的银行业金融机构。

第五章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以奖代补政策

第二十四条为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服务项目的投资、运营管理, 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和效率, 专项资金安排支出用于对符合条件的PPP示范项目和转型为PPP项目的地方融资平台公司存量项目给予一定奖励, 提高项目操作的规范性, 保障项目实施质量, 同时, 鼓励融资平台公司化解存量地方政府债务。

第二十五条PPP项目以奖代补政策面向中央财政PPP示范项目和转型为PPP项目的地方融资平台公司存量项目。其中, 对中央财政PPP示范项目中的新建项目, 财政部将在项目完成采购确定社会资本合作方后, 按照项目投资规模给予一定奖励, 具体为投资规模3亿元以下的项目奖励300万元, 3亿元 (含3亿元) 至10亿元的项目奖励500万元, 10亿元以上 (含10亿元) 的项目奖励800万元。对符合条件、规范实施的转型为PPP项目的地方融资平台公司存量项目, 财政部将在择优评选后, 按照项目转型实际化解存量地方政府债务 (政府负有直接偿债责任的一类债务) 规模的2%给予奖励。中央财政PPP示范项目中的存量项目, 优先享受奖励资金支持。享受以奖代补政策支持的地方融资平台公司存量项目, 通过转型为PPP模式化解的项目债务应属于清理甄别认定的截至2014年末的存量政府债务。

第二十六条PPP项目以奖代补资金作为综合财力补助, 纳入项目公司 (或社会资本方) 、融资平台公司收入统一核算。新建示范项目奖励资金由财政部门统筹用于项目前期费用补助等相关财政支出。

第二十七条享受以奖代补政策支持的PPP项目, 必须严格执行国务院和财政部等部门出台的一系列制度文件, 科学编制实施方案, 合理选择运作方式, 认真做好评估论证, 择优选择社会资本, 加强项目实施监管, 切实保障项目选择的适当性、交易结构的合理性、合作伙伴选择的竞争性、财政承受能力的中长期可持续性和项目实施的公开性。

项目采购要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政府采购管理办法》 (财库〔2014〕215号) 等规定, 充分引入竞争机制, 保证项目实施质量。项目合同约定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期限原则上不低于10年。

享受以奖代补政策支持的PPP项目必须纳入财政部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库, 并按规定将项目信息及获得的奖补资金信息录入PPP综合信息平台。

第二十八条不符合示范项目要求被调出示范项目名单的项目, 采用建设-移交 (BT) 方式的项目, 通过保底承诺、回购安排、明股实债、融资租赁等方式进行变相融资的项目, 以及合同变更成本高、融资结构调整成本高、原债权人不同意转换、不能化解政府债务风险、不能降低项目债务成本、不能实现物有所值的地方融资平台公司存量转型项目, 不享受以奖代补政策支持。已经在其他中央财政专项资金中获得奖励性资金支持的PPP项目, 不再纳入以奖代补政策奖励范围。

第二十九条申请以奖代补资金支持的PPP项目, 应按规定向地方财政部门报送专项资金申请材料, 经省级财政部门汇总审核后报送财政部。申请材料包括以奖代补资金申请书、项目规范实施承诺书、项目实施方案、物有所值评价报告、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报告、采购文件、合同文本等重要资料, 以及与以奖代补资金申请或审核相关的其他材料。

第三十条对省级财政部门报送的PPP项目以奖代补专项资金申请材料, 财政部将组织专家进行综合评审, 择优选定符合以奖代补政策支持条件的项目。

PPP项目评审采取集中封闭方式, 由专家组对省级财政部门报送的备选项目进行定性和定量评审。评审专家组由PPP领域的咨询机构、学术机构、财务、法律、行业等方面的外部专家, 以及财政部门、行业主管部门等政府机构的内部专家共同组成, 开展评审时从专家库中随机抽取。项目评审实行回避原则, 评审专家不对自身或所在单位参与的项目进行评审。

定性评审侧重审查项目合规性, 主要包括主体合规、客体合规、程序合规等。其中, 国有企业和融资平台公司作为政府方签署PPP项目合同的项目, 以及未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要求剥离政府性债务并明确公告不再承担地方政府举债融资职能的本地融资平台公司作为社会资本方的项目, 不符合主体合规要求。

定量评审侧重审查项目质量, 主要包括申报材料的规范性、项目实施方案的合理性、财政中长期的可持续性、项目采用PPP模式的适用性、项目融资的可获得性、项目的实施进度、项目的示范推广价值、化解债务或增加公共服务供给的有效性等。

项目评审由财政部PPP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PPP中心共同制定评审方案, 并具体负责组织实施。经专家组评审形成初步评审结果后, 报财政部PPP工作领导小组审核。审核通过后形成最终评审结果, 由财政部按规定向省级财政部门拨付奖励资金。

第三十一条享受以奖代补政策支持的PPP项目所在地财政部门要认真做好项目物有所值评价和财政承受能力论证, 有效控制政府支付责任, 合理确定财政补助金额。省级财政部门要统计监测相关项目的政府支付责任, 加强对项目合同执行的监督管理, 督促下级财政部门严格履行合同约定, 有效保护社会资本合法权益, 切实维护政府信用。

对以奖代补政策支持的PPP项目, 有关省级财政部门要切实履行财政职能, 因地制宜、主动作为, 会同项目实施单位和有关部门, 为项目的规范实施创造良好环境。积极推动项目加快实施进度, 确保项目规范实施、按期落地, 形成一批管理水平高、化债效果好、产出结果优、示范效应强的样板项目。

第六章资金分配和拨付

第三十二条专项资金由财政部按照各地区可予奖励的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平均余额增量、可予补贴的农村金融机构贷款平均余额、创业担保贷款贴息及奖补资金需求、符合条件的中央财政PPP示范项目投资规模和地方融资平台公司存量项目转型化债规模等因素进行分配。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分配给某地区的专项资金总额=〔 (经核定该地区可予奖励的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平均余额增量×该地区中央财政分担比例) ÷∑ (经核定各地区可予奖励的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平均余额增量×相应地区中央财政分担比例) ×相应权重+ (经核定该地区可予补贴的农村金融机构贷款平均余额×该地区中央财政分担比例) ÷∑ (经核定各地区可予补贴的农村金融机构贷款平均余额×相应地区中央财政分担比例) ×相应权重+ (经核定该地区创业担保贷款贴息及奖补资金需求×该地区中央财政分担比例) ÷∑ (经核定各地区创业担保贷款贴息及奖补资金需求×相应地区中央财政分担比例) ×相应权重+经核定该地区PPP项目以奖代补资金需求÷∑经核定各地区PPP项目以奖代补资金需求×相应权重〕× (本年专项资金总规模+∑上年末各地区结余专项资金规模) -该地区上年末结余专项资金规模。

各地区可予奖励的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平均余额增量、可予补贴的农村金融机构贷款平均余额、创业担保贷款贴息及奖补资金需求依据各地财政部门上报情况和财政部驻当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 (以下简称专员办) 审核意见确定。各地区PPP项目以奖代补资金需求依据各地财政部门上报情况、当地专员办审核意见、PPP项目以奖代补专家评审结果确定。相应权重根据上年各方向资金使用情况、中央财政预算安排等因素综合确定。

省级财政部门应参照中央财政的分配方法, 在预算规模内合理确定本地区专项资金分配方案, 科学规划专项资金各支出方向的资金安排, 确保各支出方向的资金总体均衡, 统筹兼顾本地普惠金融各领域发展需要, 切实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益。

第三十三条用于PPP项目以奖代补的资金由中央财政从专项资金中全额安排, 其他领域资金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共担, 东、中、西部地区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的分担比例分别为3∶7、5∶5、7∶3。地方财政分担资金应主要由省级财政安排, 原则上东、中、西部地区省级财政负担比例应分别占地方财政分担资金总额的30%、50%、70%以上, 市、县级财政分担比例由省级财政部门统筹确定。

对未按规定分担资金的地区, 经当地专员办或审计部门书面确认后, 取消下年度获得相关使用方向中央财政资金的资格。

第三十四条财政部可以根据专项资金使用情况、中央与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情况、中央和地方财力情况等, 适时调整专项资金分配方法和中央与地方财政分担比例。

第三十五条省级财政部门负责汇总审核辖区内专项资金申请材料, 于每年3月31日前报送财政部和专员办。申请材料包括本年度专项资金申请情况说明、专项资金申请明细表、中央对地方专项转移支付区域绩效目标申报表、省级财政部门审核意见、上年度专项资金使用情况报告, 以及与专项资金申请或审核相关的其他材料。

对未按规定时间报送专项资金申请材料的地区, 财政部和专员办不予受理, 视同该年度不申请专项资金处理。

第三十六条专员办对省级财政部门报送的专项资金申请材料进行审核, 于每年4月30日前出具审核意见报送财政部, 并抄送省级财政部门。

专员办应对省级财政部门报送的相关材料进行认真审核, 根据实际需要开展相应的核查工作。在审核过程中发现严重弄虚作假或重大违规等问题, 及时向财政部报告。

第三十七条财政部结合专员办审核意见, 对省级财政部门报送的专项资金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后, 按规定向省级财政部门下达专项资金预算, 并抄送当地专员办。

对上年末专项资金结余的地区, 财政部将减少安排该地区下一年度专项资金的数额。

第三十八条省级财政部门收到中央财政下达的专项资金预算后, 应参照中央财政的分配方案, 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 及时将专项资金予以统筹安排, 并编制专项资金的审核、拨付和使用情况报告报送财政部备案, 并抄送当地专员办。

第三十九条专项资金的支付, 按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有关规定执行。专项资金的预算公开, 按照中央对地方专项转移支付信息公开管理制度有关规定执行。

第七章预算监管和绩效管理

第四十条本办法涉及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担保基金运营管理机构、地方融资平台公司、PPP项目实施机构等相关单位应当如实统计和上报专项资金申请涉及的各项基础数据, 对各项基础数据的真实性、合规性负责, 并对所属分支机构加强监管。

第四十一条各级财政部门应当加强对专项资金申请、审核、拨付的组织、协调和管理工作, 并会同有关部门对专项资金申请的真实性、合规性以及审核拨付、使用情况加强检查, 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和反映, 保证专项资金政策落到实处。

第四十二条专员办应当按照有关政策规定, 对专项资金的申请、分配、使用情况进行监管, 加强实地抽查, 出具意见作为中央和省级财政部门拨付专项资金的依据, 并作为调整下年度专项资金分配的重要参考。

第四十三条财政部门及其派出机构应当加强实地抽查力度, 对查出以前年度虚报材料、骗取专项资金的, 应当及时予以追回。对被骗取的专项资金, 由地方政府有关部门自行查出的, 由同级政府财政部门收回。由中央有关部门组织查出的, 由省级财政部门负责追回并及时上缴中央财政。

第四十四条地方各级财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申报使用专项资金的部门、单位及个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理、处罚, 并视情况提请同级政府进行行政问责:

(一) 专项资金分配方案制定和复核过程中, 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规定, 擅自改变分配方法、随意调整分配因素以及向不符合条件的单位 (或项目) 分配资金的;

(二) 以虚报冒领、重复申报、多头申报、报大建小等手段骗取专项资金的;

(三) 滞留、截留、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的;

(四) 擅自超出规定的范围或者标准分配或使用专项资金的;

(五) 未履行管理和监督职责, 致使专项资金被骗取、截留、挤占、挪用, 或资金闲置沉淀的;

(六) 拒绝、干扰或者不予配合有关专项资金的预算监管、绩效评价、监督检查等工作的;

(七) 对提出意见建议的单位和个人、举报人、控告人打击报复的;

(八) 其他违反专项资金管理的行为。

涉嫌犯罪的, 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四十五条对未能独立客观地发表意见, 在专项资金申请、评审等有关工作中存在虚假、伪造行为的第三方, 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处理。

第四十六条各级财政部门应当按照预算绩效管理的有关规定加强专项资金绩效管理, 建立健全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机制。按照《中央对地方专项转移支付绩效目标管理暂行办法》 (财预〔2015〕163号) 等规定, 设定专项资金绩效目标及相应的绩效指标, 加强对绩效目标的审核, 并将审核确认后的绩效目标予以下达。强化专项资金绩效目标执行监控, 确保绩效目标如期实现。按要求开展绩效评价, 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完善政策和资金分配的参考依据, 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更好地支持普惠金融发展。

第四十七条地方各级财政部门应当逐步探索建立普惠金融指标体系, 对辖区内普惠金融发展状况进行科学评价, 为完善专项资金管理制度提供决策参考。

第八章附则

第四十八条中央财政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专项资金的分配、拨付、使用、管理, 以及相关申请材料的申报与审核, 参照本办法规定执行。

第四十九条省级财政部门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要根据本办法, 结合实际制定专项资金管理实施细则, 并报送财政部备案。

第五十条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有效期3年。《财政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资金管理办法》 (财金〔2010〕116号) 、《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资金管理办法》 (财金〔2014〕12号) 、《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资金管理办法》 (财金〔2008〕100号) 同时废止。

附1.普惠金融发展专项资金申报表 (略)

篇4:关于《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解读

大家知道今年年初,我们银监会进行了一次内部生产机构的调整,为了强化普惠金融方面的政策引领和监管工作,专门设了普惠金融,现在又新充实了网络借贷监管和小贷公司的监管职能,这是我们普惠金融部的主要监管职能,新设了这么一个监管部门。

今天利用这个机会,我从普惠金融发展成效,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主要是以P2P为例,介绍一些情况,和大家做一个分享交流。

一、普惠金融的发展成效

普惠金融是指能有效全范围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服务的金融体系,实际上就是让所有老百姓享受更多的金融服务,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在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这是头一回,咱们中央主要政策文件里面提出发展普惠金融,鼓励金融创新,丰富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我们理解普惠金融主要就是小微、“三农”和特殊群体的金融服务。

首先我介绍一些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取得的成效。我国引入普惠金融概念比较晚,这是一个外来词。但是党中央国务院越来越重视,积极推进金融改革发展,注重发展民生金融,不断完善金融服务体系,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发展普惠金融以来,我国金融业政策措施不断完善。金融基础设施不断健全,金融创新力度不断加大,普惠金融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这主要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

(一)多元化金融服务供给体系初步形成。这方面,大家都从事这个行业,体会比较深,从传统银行机构到新型农村金融组织,村镇银行、小贷公司、P2P,这样的新业态,大型的、小型的,线上的、线下的金融组织,共同发展的格局逐步形成。除了银行,包括证券、保险业等金融组织机构分类经营、相互协作的金融体系逐步完善。此外,还有金融租赁公司、融资担保机构。一直以来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还有新业态互联网金融组织等迅速发展,在“三农”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领域开展有利的探索。初步构建了多元化的金融服务供给体系。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在我们国家农村地区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洼地,农村金融一直以来都是金融服务的薄弱环节。所以普惠金融发展的主战场必然是在农村,在积极构建多层次的农村金融体系方面,近年来通过深化改革,转换机制,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组织体制得以初步建立。一是持续推进深化农业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试点,从2008年开展试点以来,到今年4月份印发《关于全面推开“三农”事业部改革的通知》,明确要求农行的三农事业部改革扩大到全部县域机构。二是强化农业发展银行的政策性功能定位。经过国务院进一步明确政策性银行有了清晰的定位。三是引导国开行创新服务“三农”融资模式,国开行过去也有设想,要定位为商业银行,股改上市,现在也进一步明确它是开发型金融。它在监管部门的指导下,加强融资模式创新,主要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发展走出去的领域,加大了投资的力度。四是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坚持服务“三农”方向里面,稳定现任法人定位不变,保持体系完整性不变,不会把“农”字去掉。截至今年6月已组建农商行791家,其中安徽、湖北两省已全面完成农村信用社改制工作,全部县域的法人机构、农信社等,已经重组成农村商业银行了。五是鼓励邮储银行拓展农村金融业务,督促邮储银行坚持扎根农村、服务农业,持续加大,它也是在农村地区投放小额贷款,成为资金回流的一个新渠道。六是有序推进村镇银行机构培育工作,坚持主发起行,引导集中连片发起村镇银行,从原来的一些信用联社也可以成为村镇银行的主发起行,现在这种情况没有了,现在一般都是银行机构,而且是监管要二级以上的,要报村镇银行的发展规划,所谓集中连片就是不能东一个西一个。村镇银行县域覆盖面稳步提高,到6月末,全国共组建村镇银行1270家,县域覆盖面达到57%,民间资本持股比例72.2%。村镇银行农户贷款和小微企业贷款,合计占比达到93%,这样咱们村镇银行是地地道道践行普惠金融的新兴农村金融组织。户均贷款约50万元,据统计,开业两年以上的村镇银行盈利面在80%左右。此外,我们还稳妥引导开展农民合作社的内部资金互助,农民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小贷、网贷新渠道、新业态蓬勃发展,这是从机构体系而言。

(二)基础金融服务覆盖面大幅提升。这里面有一些数据,截至去年末,全国银行网点数量21.6万个,ATM等自助设备总量124.7万个,POSS机数量1593.5万个,和其他国家横着比较,我们国家在银行网点,ATM机密度,以及银行开户率等处于国际中游水平。近年来,偏远农村地区基础金融服务的覆盖工作持续推进,我们有一个提法,“乡乡有机构,村村有服务,户户有账户”这样的目标,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覆盖面持续提升,这里面有两个标志性的事件。2009年以来,持续开展农村基础金融服务,空白乡镇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工作,当时是在2009年10月,在贵阳银监会组织召开工作推进会,这项工作开展以来,累计解决了1375个乡镇金融机构空白的问题,原来这些乡镇没有机构网点,现在新设的机构网点。还有708个服务空白问题,没有服务的,现在通过延伸服务,解决了服务问题。另外,2014年,又专门印发《关于推进基础金融服务村村通的指导意见》,引导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用3—5年时间,在具备条件的行政村,有些地方说这些村要实现“四通”,在这样的村我们要实现基础金融服务的村村通,打通农村基础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到去年末,全国银行网点乡镇覆盖率已经达到了96%,农村基础金融服务点的覆盖率已经达到92%,保险服务乡镇覆盖率达到了93%。

篇5:关于《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解读

(讨论稿)

前 言

1、深圳市1982年开始供应城市燃气,供应方式为瓶装供应和管道供应,气源为液化石油气。2008年管道供应的气源为天然气。管道供应采取专营方式。瓶装气供应由市场调节。截止2014年底,深圳市天然气管网4904公里(含高压、中压管道),天然气门站3座,调压站27座。瓶装气有储配充装站21座,瓶装气供应站207个,便民服务点775个,运瓶车辆620辆。

全市燃气用户307万户,其中管道天然气用户146万户(其中居民用户145.7万户、工商用户3000户),瓶装气用户161万户(其中居民用户159.9万户,工商用户1.1万户)。

2014年,深圳市燃气销售276万吨。其中,管道天然气销售241万吨,液化石油气销售35万吨。

2、深圳市燃气行业协会成立于1991年3月20日,市一级成立燃气行业协会在国内属 2005年燃气协会按照市政府的要求,基本完成了“民间化”的改革,实现了协会办公人员、办公地点、协会财务的独立。

燃气协会有会员单位136家,其中燃气经营企业23家,燃气具经营企业71家,燃气工程施工、设计企业39家,汽车加气企业3家。燃气经营企业中的燃气集团为上市公司,成为行业的龙头企业,历届的协会会长单位。

燃气协会接受市社会组织管理局的登记管理,接受和配合市政府燃气行业主管部门进行行业管理。3、2016年——2020年,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行业标准、企业标准的实施,对违反标准的行为进行处罚。

一、实现转型

2006年协会完成了“去行政”化改革,但协会还没有真正从政府附属转移到燃气行业真正的行业自律性组织。行业真正的自律性组织,要能够维护行业的整体利益,提升行业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增加会员单位的市场价值。

为了成功转型,协会开展了秘书处以提高公信力,个人以提高工作能力的活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今后要从思想上,观念上真正转型。最主要的要从制度上转型。2016年协会要在转型上有所突破,2020年协会要完全实现转型。

二、制定行业标准

燃气行业涉及公共安全,同时服务对象涉及广大市民用户,所以以前行业管理都是政府以法律或政府规范性文件进行行业管理。随着政府职能转变,政府以前的管理方式、方法,必定要发生变化。行业大的方面,有法律法规作为行业规范,但法律法规规范没有规定的,实际又有发展变化的方面,就应有协会、企业制定标准进行规范。标准包括技术、服务、程序标准。尤其是具有行业垄断地位的燃气集团,面对服务广大市民,在企业追求盈利的基础上,必然随着实践的发展,优化经营方式、方法,由于涉及到广大市民,优化的经营方式、方法就需要以标准形式增加公信力、约束力。企业按照标准进行服务活动,在取得社会效益同时,才能取

得好的经营效益。

鼓励帮助会员企业制定高于国家标准,具有竞争力的企业标准。协会积极制定行业提升行业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有关标准。会员企业制定的企业标准,也可以作为协会的行业标准,由协会公示后获得约束力。协会制定的行业标准,会员企业制定的企业标准,报政府标准管理部门,并在全国标准管理网站公示后,该标准即赋予普遍约束力。

燃气协会已经制定了《深圳市燃气协会自律管理办法》,为协会制定标准做了程序上的准备,配合该《自律管理办法》实施,协会又成立了燃气行业专家队伍,由燃气行业专家制定论证行业标准,使协会制定发布的标准更具有科学性、可持续性。

2016年协会制定发布深圳市燃气行业的管道气服务标准,鼓励帮助深圳市燃气集团制定管道气定制服务标准。根据燃气服务特点,企业运营方式、方法,及时制定服务、程序上的标准,公示后广为用户知悉。提升行业影响力、竞争力,维护行业整体发展中的利益。

三、挖掘、创造利用行业资源

维护行业整体利益,提升行业影响力、竞争力,创造会员企业的市场价值,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挖掘、创造、利用行业资源。行业资源包括政策资源、市场资源、信息资源、平台资源,凡是能够提升行业影响力、竞争力,提升会员企业

市场价值的,都可以成为行业发展的资源。

市工业总会创造、利用行业资源是一个成功的案例。他们会员企业在协会内部是互补的,在国内、国际也是相互发展,相互促进。燃气行业会员企业就是在深圳市辖区内讨生活,并不像工业总会那样资源丰富,但也有它特有的行业资源。如互联网+等平台资源。

协会要善于发现,挖掘行业资源。善于创造行业资源,探索利用行业资源的方式、方法。

四、定制服务

燃气行业实质上也是服务行业,供气、送气本身就是一种服务,只是这类服务价值包含在气的价格里,没有外在化。这种服务再多优质,仍然是供气的一种基本服务。定制服务,以用户需求为基本点,为用户量身定制的一种服务,解决部分居民对燃气的畏惧,不了解燃气及产品,怕麻烦的实际困难。也是为高端人群进行的个性化服务。定制服务是提升行业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定制服务可以先在管道居民用户中试点,试点成功后再扩大到瓶装气供气服务,燃气炉具,热水器定制服务,居民用户改管等形式的定制服务。

行业开展定制服务主要是价格问题,如何与目前收取的燃气价格有所区别,协会征得燃气价格主管部门同意,燃气行业开展定制服务,可以另外收取定制服务费,与现在气价分割开来。价格是开展定制服务的前提,同时也是为会员企

业开创增加盈利的经营方式。

2016年在燃气集团管道居民用户中,开展定制服务试点,目标是发展10万户定制居民服务户,2017年选择1-2家瓶装气企业进行定制服务试点,2018年争取全行业开展定制服务。

五、瓶装气行业整合

2008年深圳市引进进口天然气,管道天然气作为城市燃气具有安全、热值高、干净的优越性。政策鼓励居民使用管道天然气,这样造成了管道天然气的用户发展,瓶装液化石油气的用户萎缩,而且每年以8%到10%的速度减少。瓶装气企业不能靠扩大市场占有率赢得利润,只有靠节约成本来赚取利润,这样各企业的管理,特别是安全管理,不但得不到加强,而且安全投入越来越少,政府现时也对这些瓶装气企业无法实施有效管理。2013年协会向市政府打报告,增加汽车加气站建在瓶装气储配站里,争取瓶装气企业的整合。根据惠州市、东莞市瓶装气企业整合的经验,瓶装气企业主体整合是瓶装气行业发展的唯一路径。樟坑径搬迁又推进了瓶装气企业的整合,目前瓶装气企业在政府引导下,已经达成主体整合的高度共识,瓶装气整合是深圳市燃气行业中的一件大事。

协会在政府主导下,协调各方制定整合方案,组织各方面组织实施整合方案。

瓶装气主体整合后,瓶装气行业管理架构,方法、方式、措施,协会要做前期研究,2020年后要建立起新的瓶装气行业管理模式。

六、高质量完成委托事项

协会接受政府或企业的委托,从事与本行业管理有关的事项。通过办理委托事项,协会能真正了解行业实际,锻炼人员,为协会增加经费。协会应高质量、高效益的完成所委托的事项。同时争取更多的委托事项,增加协会经费来源,目标每年委托事项的收入要增加10%以上。

协会是非盈利机构,协会仅以收取会费,远不能满足协会的发展要求,所以协会应研究协会可持续发展的经费。保障方面的办法。努力在行业发展中,会员企业市场价值提高中,寻找一条正确的方法。

七、大力发展行业互联网+ 已经建立了协会网站、二维码,明年计划建APP和微信公众号,这些互联网+的平台,既是信息管理平台,也是销售平台,要大力加强这些平台建设,争取将这些互联网平台建成高质量、多信息,在行业管理中真正发挥作用,为行业创造价值的平台。

八、加强行业培训

燃气行业是高危行业,安全管理始终是行业 训是提高在职员工的素质、安全意识必要途径。要充分发挥协会办培训的各种资质,在培训工作取得成绩的基础上,扩大培训面积,争取到2020年在岗员工都能接受一次职业培训。另外协会加强行业管理,应把行业职业培训做为管理手段之一。培训机构要总结经验,提高培训的实用性、针对性,提高培训质量。

九、加强秘书处建设

提高协会的公信力,必须加强协会秘书处建设,秘书处主要以提高个人工作能力为突破口。提高协会的办事能力、办会能力、办文能力,以个人提高工作能力为核心。协会建立了自学为主培训提高能力的奖励办法,要关心员工的实际困难,要千方百计调动员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员工的工资每年涨幅不低于国家CPI的涨幅,尽量增加员工福利待遇。增加员工凝聚力、荣誉感,发挥每一个员工工作的创造力。

十、加强协会党支部建设

2015年5月,协会成立党支部。协会党支部的建立,加强了协会与会员单位的纽带。建立了协会领导核心。保证党的方针、政策得到贯彻落实。

切实为会员企业承担责任,解决困难,积极发展协会会员单位管理人员入党,到2020年协会党支部发展党员不少于3人。

后 语

1、编制协会五年规划的指导思想是,坚持党的十八大五中全会精神,坚持改革,坚持创新,努力提升行业的影响力、竞争力、提升会员企业的市场价值,根据实际,创新方法,努力工作,打造行业真正的自律性组织管理者。

2、抓住协会目前开创性工作的战略机遇期,创造性的开展工作,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条件成熟时就要多为,条件不成熟时就缓为,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个实际就是行业的共识。

3、燃气协会在协会理事会的领导下,各职能部门密切配合,秘书处认真负责,每一位员工努力工作,树立目标,创新方法,努力夯实协会成为燃气行业真正的自律性管理组织的基础。

深圳市燃气行业协会

篇6:关于《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解读

普惠金融改革、发展和服务情况

一、银行基本情况简介

二、设立分支机构,有效延伸金融服务

截止X,我行市内网点三家,分别是:XX,农村网点两家,XX。村镇银行的服务方向是农村,我行也把经营发展的方向定位于乡镇,并制定了十年内把网点覆盖XX主要乡镇的经营发展规划,2011年末,我行在X设立了第一家支行,X支行也陆续在2015年下半年开始营业,加快分支机构设立的步伐,充分利用物理网点强化对乡镇的金融服务,让我行能更好地开发和服务农村金融市场。截止至2017年9月末,我行小微企业贷款累计户数为X户、较16年同期X户上升X户。

三、促进农村金融体系完善

促进农村金融体系的完善,我行主要采取的措施有:

(一)积极开展金融产品创新和宣传推广力度。针对小微企业经营规模小、融资难的困境,我行结合近年来区域小个农企业蓬勃发展实际,在加大有效信贷投放的同时,高度重视小个农新产品的研发和推广,不断加大人力、财力、物力的投入,使得新产品的研发和应用不断推陈出新,出现了遍地开花的喜人现象,结出了丰硕的成果。主要贷款投放对象是域内的粮食加工企业、种子化肥批发零售企业。

(二)明确提出中小企业贷款增量不低于上年、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平均水平的“两个不低于”增长目标。

(三)扎实开展“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宣传月”活动。认真落实、深入开展中国银监会发起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宣传月”活动,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水平,营造良好社会舆论氛围。在支行信贷部门悬挂了以贷款品种、服务形式等内容为主题的宣传版画,在一年内对我行服务小微企业的专营机构、金融产品业务流程等进行持续宣传展示;开通银企互合作,为公众答疑解惑,为小微企业客户提供专业的金融咨询服务。

四、信贷业务情况

(一)、贷款定位情况

在XX这个金融服务区域内,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根深蒂固,XXXX农村商业银行更是后来居上,农村金融市场已经做出了明确的市场分割。我行的贷款市场定位是:一是不与四大国有银行争市场。二是我们与农村商业银行业务有交叉,但我们要结合我们自身特点去金融服务相对薄弱的农户和小微企业上寻找市场,寻找金融服务空白区和金融服务薄弱区来开发自己的市场,培育村镇银行自己的客户群体。农户贷款利率低,利息收入少,贷款额度小,成本高,而且农民信用意识差,收贷难,贷款风险高,所以各行都不愿做农户贷款业务,对农户的金融服务相对薄弱。因此,我行制订了以“服务三农”为定位,以 “服务三无”为特色的金融服务定位。依据“三农”客户群的特点,额度小、利率低、尽职难、客户散、其他银行不准入的特点。定位我行的客户群。

(二)、贷款利率情况

我行执行的是固定利率,农户贷款执行固定利率X%;公务员贷款执行固定利率X‰;;微小企业贷款(包括个人经营性贷款和小企业流动资金贷款)执行X‰利率。

(三)、贷款投向

截止2017年,我行贷款余额X亿元,共X笔。其中:涉农贷款(包括个体工商户、企业、小微企业主、农户)余额为X亿元,共X笔,余额占比X%。

我行重点开发了:惠农宝系列贷款产品(惠农3+1之农户+公司,惠农3+1之农户+合作社,),先后以“农户+合作社”农户贷款。在服务小微企业方面,我行结合XX区域经济特点,立足农业百强县开发了粮食收储加工贷款,立足春耕备耕开发了种子化肥经营贷款。这些贷款产品为这些处于创业期和成长期的三农企业提供来的资金支持,解决了企业的贷款难问题,为处于困境中的小微企业解决了资金问题,助推企业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五、村镇银行在经营中遇到的问题

服务“草根阶层”,风险防范成为一个课题。村镇银行把“服务三农”和“服务小微企业”做为自己的服务宗旨。但农民的信用意识差,经常会出现恶意拖欠贷款的情况,过去一段时间,一个社或一个村很多人聚众集体不还贷款的事情经常发生,法不责众,农户贷款额度小,依法清收成本过高,甚至常常出现贷款收不回来白搭诉讼费的情况。而一些小微企业,由于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出现经营风险的机率较大,一旦出现经营风险,发生拖欠贷款就成了难以避免的事,这时,银行想抓住依法清收这根救命稻草,但依法清收却十分脆弱,效果甚微,难以依靠。

六、2017年下一步工作思路

在2016年的发展经验上,结合银监局2017年银行业普惠金融工作会议的有关要求,在2017年进一步提升我行的金融覆盖率,更加注重扶贫金融工作的开展,严格执行监管部门的政策措施,对于我行存在的问题,加大整改力度,力求:

一、化解金融风险:服务三农、服务中小企业一直是村镇银行的经营目标和经营原则,在业务发展的逐渐摸索中我们也发现,农户信用程度低下,不珍视信用记录,抵押担保条件不充足等情况使许多金融机构望而却步,成本大、效率低、风险高,在普惠金融的工作的发展进程中,也不能疏忽风险的存在,要发展也要防风险是我行的重要课题。开拓市场,创新金融产品:截止X,我行贷款余额X亿元,共X笔。其中:涉农贷款(包括个体工商户、企业、小微企业主、农户)余额为X亿元,共X笔,余额占比X%。可见我行一直秉承“服务三农,服务微小”的经营理念,在17年会继续开拓市场,创新金融产品。

二、加大三农的服务力度:在2017年我行成立了三农服务部,会继续加大扶持三农的力度,贯彻普惠金融的发展战略。在接下类的三农金融服务工作中,要注重防范风险,更努力寻求产品、服务与技术的创新。

上一篇:千字文注拼音版下一篇:关于加强国庆节期间安全生产大检查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