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生启示的作文

2024-07-21

关于人生启示的作文(共14篇)

篇1:关于人生启示的作文

关于启示的作文450字:人生的启示

文章摘要:我觉得那段时光是我最快乐的时光!证明我们是自主的,我们一定会撕毁那些带着所谓“共荣”口号的列强、侵略者的假面具,然后把他们从我们的土地上赶走。人生的启示作文有一天晚上,我生病了,妈妈看见后急忙抱我去医院。450字作文我弯下腰,拾起了废纸,扔进了垃圾箱!我只好重新温习我的小说,然后决定结尾,可是这个过程里我再次被台风一样卷来的梦境击倒了,然后在另外一个恍恍醒来的晨发现我又丢失了小说结尾。

经过了十三年的人生岁月,让我明白了命运总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困难与挫折,也就是自己所创造出来的,明日的痛苦,在于今日的抉择;明日的绝望,在于今日的痛苦;明日的伤心在于今日的绝望,今朝的痛苦,成就明日的希望;今朝的快乐,成就明日的`痛苦;今朝的绝望,成就明日的伤痛...

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些人世间最平凡的事物,在告诉着我们做事要:坚持不懈,做事要持之以恒,做事要全力以赴...

人生就是一位老师,它虽然不会像人一样,授予人知识,但是只要用心聆听,用心去感悟,用心去祈祷,便会听到人生中的窃窃私语和人生中的感悟。

人生这个大课堂里,有着快乐,有着悲伤,有着乐观的态度和失败后的奋发,鸟儿在课堂中飞翔,鱼儿在课堂中玩耍,动物们在课堂中嬉戏打闹。

让我们从人生中获得知识,从课堂中获得自由,从天空中获得飞翔...

篇2:关于人生启示的作文

一个乌云密布的周末,四处狂风乱作,周边的矮树丛一个个都斜着脑袋,穿着绿色的雨衣,躲在妈妈的怀抱里呜呜大哭,晶莹的泪不时地喷向我。我困难的骑着脚踏车,全身湿淋淋的,成了一个可怜巴巴的落汤鸡。

我问老天爷:“为何要刮如此强烈的大风!”

老天爷并没有回答我,反而愈刮愈猛,将一颗颗无情的弹珠毫不犹豫的打在我的脸上,我的心感到十分痛苦,眼睛湿润了,甚至睁也睁不开。我望了望前方那漫长遥远的路途,我彻底绝望了,坐在自行车上,傻傻的盯着那把红雨伞,它虽然被台风翻过来了,但在无风时又变回原样,坚强的迎接下一阵狂风。看到此番情景,我又想起等我回家的白发苍苍的奶奶,含辛茹苦把我养大的妈妈,还有可爱顽皮的弟弟妹妹,我不禁念叨:“还有这么多人在等我回家,我不能让他们失望,就算是赴汤蹈火,我也是在所不辞!”于是,我踏上了这前途未卜的道路,不管前方是狂风暴雨,还是艰难困苦,我都要冲过去,回到家人的怀抱。

篇3:关于人生启示的作文

大家沉默,思考,私语。

生甲:大家知道,半径越大,圆的面积就越大。如果我们把自己的半径延长些,我们生活工作的领域就大些,生活的舞台就大些。

师:用什么做自己的半径?如何延长这个半径?能举个例子吗?

生甲:知识和能力是自己的半径。有丰富的知识和良好的学习能力,就能不断迎接挑战,闯出一片天地来,生活的面积就会增大。

生乙:单有知识和能力还不够。学生要以勤奋为半径去获取圆满成绩,商人要用诚信做半径扩大经营,军人要用纪律为半径,教师要用责任为半径,与人交往要用真诚和热情为半径,搞研究实验要用眼光和毅力为半径……总之,还要有人格、品质、意志、眼光等等为半径。(大家鼓掌)

生丁:我觉得延长自己的半径要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让自己的长处越来越多,生活面就会不断增大。

生甲:我不赞成,我认为应该是扬长避短。比如姚明,专心练篮球就长能耐,就能当球星。如果让他学跳水,练体操,做补短训练,恐怕再辛苦也难成明星。所以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扬长避短地延长半径,让长处更长。

师:真是太好了,受益匪浅,继续唠。

生乙:我想圆是一种公正、公平、和谐的体现。因为用一定的长为半径画圆,标准统一,这是公平、公正的体现;这样的圆可以匀速平稳地转动,是和谐的体现。所以奥运用五环代表五大洲,五环象征着公平、公正、和谐。

生甲:我想圆是美满的象征。生活中这样的词很多,如“圆满”“大团圆”“花好月圆”等,所以,圆是美好的象征。

生丙:我想圆是一种约束,也是一种保护。因为必须受半径约束,才不会偏离中心。如果有一个生活准则作中心,有道德法规作半径,我们的人生就不会出轨。《西游记》里孙悟空给唐僧划了一个圆圈,是要保护他不受白骨精的伤害。然而他被假象迷惑出了圈,结果差点丢命。所以我们要在自己心中画一个道德法规的圆圈,在这个圈里,我们才能享受文明自由的生活。(鼓掌)

师:太精彩了!我们每个人都要记住保护唐僧的那个圆圈,不要出圈。

生丁:我倒觉得圆的起点就是终点,很像生命。生命从无到有,从有到无,几十年的历程画完一个圆圈,生命也就随之结束。

生乙:这个圈应该是个句号,生命就是体验从起点到终点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欣赏沿途的风景,到站就下车,画完了一个句号。

师:是呀,“到站就得下车”,每个生命都不是永恒的,而有限的生命也只有短短的几十年,所以生命是最宝贵的。因此每个生命的诞生都是可喜的,每个生命的逝去都是悲痛的。两万多天的时间一去不复返,所以我们要珍惜生命,珍惜生命的每一天,这就是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让我们短暂的生命精彩亮丽,让我们每个生命坚强执著,让我们的生命结束时,都能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篇4:《文言传》的人生启示

乾文言

《乾卦》作为开篇第一卦,《文言传》对其解说也可谓是详尽之至。对于卦辞“元、亨、利、贞”,《乾文言》从“礼义”的角度将其释为“善之长”“嘉之会”“义之和”“事之干”,并指出能施行“仁”“礼”“义”“正”的人就是君子。同时,还指出乾元“能创始万物并使之亨通,具有有利、贞正的性情”,能够“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概凡天下能永恒而崇高的事物,都是具有“美利利天下而不言所利”的德行吧!正如《老子》中“道”的德行———“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乾文言》对爻辞的解释从人事和卦象出发,进一步谈爻辞对君子做人的启发。《乾文言》指出初九是比喻具有龙德而隐居的人,这样的人即使处在地位低下的时期,也能不被浊世所污染,不迷恋于成就功名,逃离世俗也不会烦闷;九二是比喻具有龙德而立身中正的人,能够在平常的言语中做到诚信,平常的行为中也谨慎有节,做出贡献也不自夸,拥有广博的道德并能感化天下。还提出君子处在九二的位置时,要靠学习来积累知识,靠发问来辨决疑难,要胸怀宽广,施行仁爱,做到这些,就具备了“君德”;九三是譬喻君子要进德修业,要忠信诚实、修辞立诚,并能把握好事物发展的趋势与尺度,做到“知至至之,知终终之”,在上位而不骄,居下位而不忧,这样虽在险地,也能够“无咎”;九四表明贤人、君子地位的上、下还不一定,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此时君子要注重“进德修业”,要懂得把握时机,“或之者,疑之也”,要多方考虑,审时度势才能够由量变达到质变;九五是君位,《乾文言》指出,居九五之位的“大人”能够“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何其明,与四时合其凶吉”,能够做到这些的原因是能够“奉天时”,即遵循规律;到了上九,已是亢极之位,《乾文言》深刻的指出,“亢龙有悔”的缘由是“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一味地进取而不知后退,最终会亢极而败,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只有圣人才能真正“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

《乾文言》对我们的人生提出了一些十分具有现实意义的指导:要对自己有一个明确的定位,知道自己处在哪个阶段并能够审时度势,做到“庸言之信,庸行之谨”、时刻“进德修业”,把握好时机,做到进退有度。做到这些,就能把握好自己的人生,做到危而无咎。

坤文言

《坤文言》进一步明确阐释了《坤》卦“顺”的性质,《坤》卦的顺是顺“乾”之“顺”,是“承天而时行”,秉承天的意志而顺四时以运行得当。表面上看来,《坤》“顺”似乎和《老子》强调的“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有一致之处,其实不然,《坤》是居于《乾》后,《坤》要顺《乾》,而并非《老子》所提出的一切“不敢为天下先”。“乾”是独立刚健的,它给予万物以“始”,但是“坤”却必须在“乾”的前提下给予万物以“生”,只有这样,才能“化生万物”。《坤》“顺”始终是《文言》强调的一个核心。

除了强调“顺”以外,《坤文言》和《乾文言》一样,从人事出发,对爻辞加以解释,给予我们很多人生启发。《坤文言》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虽然这里原意是强调“防微杜渐”,但同样表达出了善恶有报的观点,人的性格和社会的种种现象,一般都是由于慢慢积累而成,种种“善”或“不善”的做法都会影响个人乃至家族,“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的观点被后世广泛引用。“阴虽有美,含之以从王事,弗敢成也。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地道无成而代有终也。”这里解释的是六三爻辞,阴阳观点表现得十分明确,“天”“夫”“君”均为阳,“地”“臣”均为阴,《坤》卦强调的就是阴要顺阳,这也正说明《文言传》产生的年代已经是男尊女卑的时代了。《坤文言》对上六爻辞的解释,也阐发出上六所蕴含的阴极生阳,阴阳在矛盾冲突中变化发展的道理。“天地变化,草木蕃;天地闭,贤人隐。”天地之间闭塞不通,即社会昏暗,贤人就会隐退,这里表达出君子不居恶世的儒家观点。“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美在其中”是含蓄的美德,内在有源头活水,才会真诚而自动地扩及他的事业。

篇5:人生的启示作文

四十余年来我在人生这条铺满荆棘的路上就不曾做过旁观,一直充当着“斗牛士”的角色。学生时代的拼啊!搏啊!工作之后的冲啊!杀啊!这期间不知摔过多少跤,受过多少伤,流过多少血我不曾计算过,就不曾有过把狂野的牛制服于胯下的惊喜。多少年来,我拖着累累伤痕的身躯,依然士气高涨壮心不已。我不知道累,也从不愿意倾诉,只知道在一年又一年的流逝中默默地吞咽着苦,怀揣着一个接一个完全不现实的幻想在煎熬中固执地生活着。春去秋来岁月揪出了生活里一个又一个的惆怅与失望。这一晃啊不知不觉就四十多年!再回首父母他们已逾古稀满是白发,瞅瞅身边的儿子他已长成了伟岸的男子汉,端详与我相濡以沫了二十多年的妻子,她那张曾醉倒过我千百次的脸蛋不知什么时候已爬满了密密麻麻深深浅浅的皱纹……这一切的一切啊,我的心海不再无垠不再澎湃!难道我真正到了什么都敢想,凡事不敢再轻易乱碰的年代了。

我永远永远都无法去接受自己变老的现实,可是心儿已在悄悄地趋于平静。我多想领略山那边山那边因我独存的风景,那是我的心里还满载着昨日的向往和无言的忧伤。我经历了昨天不计其数暴风雨的洗礼,才愈来愈相信那边风景一定独好,才愈来愈相信那里一定别有洞天!我是否可以把今天的“不惑”当作另一个人生的起点?我是否可以把这颗近乎安静的心当作在酝酿一个更大的希望?我是否可以把这缕缕尚未飘逝的灵魂当作一种成熟的思想在升华?……唉,在惶恐的茫然昏噩中,我不知道这种思想的萌生是不是人们常常所说的无奈人生善变人生?

篇6:人生的启示作文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哼着歌,走在去学校的路上。到了一个路口,我突然碰到了一个乞丐,那是怎样的一个人啊,他看起来像五六十岁,留着长长的胡子,穿着一件满是补丁的衣服,一双浑浊的眼睛看着我,对我说:“小姑娘,行行好吧,你看我一个老头,无儿无女、无依无靠,就可怜可怜我吧!”我看了看他那穷酸样,心里满是轻蔑,便瞪了他一眼,自己走了。

我刚走了不远,过来了一位年轻人,他看见了那个乞丐,便给了他五十元,还说:“老伯,拿着这些钱,去买些吃的吧。”那个乞丐非常感激,就只差没跪下来了,还说:“谢谢你,年轻人,你真是个好孩子。”那青年反倒不好意思了。他腼腆的说:“老伯,这只是我因该做的。”说完,他便跑开了。老伯看着那青年,投去了赞许的目光。看了青年的举动以后,我为刚才自己所做的事而感到羞愧。我掏出一元钱,递给那老伯,还给那老伯说了声:“对不起。”紧接着我便跑开了。

从此以后,我便知道了尊老爱幼的道理。那青年也许不知道,他小小的一个慈善的举动,却给一个小姑娘带来了一生的启示。

篇7:人生的启示作文

在我们周围,每个人都在讲述生活的故事,包括我自己。每天,交通警察都在指挥路上的交通。他们改善了我们的交通秩序。尽管我们暴露在阳光和雨水中,交通警察仍然坚持工作。不管他们工作多努力,他们仍然坚守岗位,为人民做贡献。

一天,我正走在路上,突然看到一名交通警察下班了。当交警下班时,0+时突然下起了大雨。是大雨阻塞了交通。当事情发生时,汽车喇叭响了,司机们在大喊大叫。这时,交警跑到路中间来指挥。我看到交警的帽子被部分浸湿,雨水在交警的雨衣上打滚,但交警仍在指挥。十分钟后,交通终于恢复了。这时,不会下雨。交警摇着雨,甜甜地笑了。我心想:交警叔叔真的有责任!

篇8:关于人生启示的作文

根据上述材料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文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套作。

课后,我按高考作文的评分标准评改,平均才42分。

我深感材料作文教学任重道远。冷静思考后,我根据学生的写作流程,在作文讲评课上对学生这次作文的立意、拟题、开头、选材、构思、语言方面存在的优缺点作详细的分析并及时提出改进的方法。

一、立意情况及改进方法

立意的标准是准确、辩证深刻、创新三个层次,本道题准确的立意角度有:竞赛者:态度明确,只能褒扬,不可贬损。1有明确的奋斗目标;2.为实现目标能顽强拼搏,不懈努力;3.有一颗平常心,能胜不骄败不馁;4.重过程不重结果,贵在参与,无怨无悔。行文中可以自由组合。喝彩者:可以肯定,肯定其真诚地为他人的成功而欢呼雀跃,为他人的失败而呐喊助威;可以否定,否定他虽对生活有热情,有理想,但缺乏把自己置身于生激流中的勇气和毅力,他们只能分享一点胜利者的欢乐,却体验不到胜利者凭艰苦的努力所换取的巨大幸福,这样的人生不精彩。观看者:可以褒扬,褒扬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超然物外,宠辱不惊,淡泊名利,豁达乐观;可以鞭挞,鞭挞其没有理想,没有追求,置身于生活激流之外,无所事事,饱食终日。经商者:可赞其抓住机遇,获取成功;也可以驳其利欲熏心,追财逐利,将人生看成交易场。

然而,在学生的作文中,选择其中一者的就对其它三种角色大加贬斥,观点片面,缺乏辩证性。出人意料的是选择当观看者的学生居多,而且大多数学生不是把淡然人生观理解成为:似陶潜、李白、苏轼他们有反抗黑暗、淡泊名利的同时,仍有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理想的执著,而是理解成:没有目标、没有梦想,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文中弥漫一种对人生的虚无感和迷惘感。叫人不禁担忧他们生活的品位和人生的质感。

幸好,学生中也有一两篇思想较有深度,思维较有新意的作文。比如陈婷婷同学的《不做观望者》,许晓东同学的《劳我以生息我以死》,任燕霞同学的《喝彩》。其中任燕霞同学对喝彩提炼了三个分论点:喝彩是宽容和理解;喝彩是前进的动力;喝彩是社会的调和剂,角度新颖又逐层深入,显示出习作者思维的深度。

我对以上三篇的立意大加赞赏,其他学生不禁流露欣羡之意,于是我顺势发问,如何才能炼就准确尤其是辩证深刻、创新的立意?许多学生睁大眼睛,想听个明白,我于是直截了当地告诉他们:1.浏览报纸上对社会生活热点的点评;2.收听新闻(如焦点访谈)中关于重大时事的评论;3.善于从文化经典《论语》、《孟子》、《庄子》中汲取圣贤的思想养分;4.善于运用政治科尤其是哲学课中的哲学观点;5.还可经常与有思想的人交流看法。长此以往,培养自己用政治的、历史的、时代的、哲学的、审美的眼光审视生活中的人事,这样思想会日渐深刻和创新。

二、拟题情况及改进方法

这次学生的拟题大都单调乏味,如:《竞赛者》、《喝彩者》、《观看者》、《经商者》。我着重表扬的是下列题目:何晓东同学的《劳我以生息我以死》,采用文言,运用对偶,工整典雅;郑梦佳同学的《跑吧冲吧跳吧》富有节奏感;贺婷婷同学的《竞争人生的主旋律》、金琼霞同学的《给梦想一个开花的机会》采用比喻,形象生动。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要有神,题目就要能点题;眼睛与脸要和谐,题目与文体风格要一致;眼睛要亮丽,题目要有美感,善用修辞。

三、开头情况及改进方法

大概三分之一的学生是套用题目材料,少数开头较有创意。比如陈婷婷同学采用先抑后扬手法,先列数曾经做观望者的我精神有多空虚,然后提出论点“我决不做观望者”,文意曲折;何晓东同学采用比喻兼排比,寓竞争之理于草木、动物等形象之中,既形象又鲜明;王曾豪同学则善于营造优美意境,融哲理于诗境中,情理并茂。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我借机补充了“形象刻画”、“名句引入”、“寓言故事”等开头方式。

四、选材情况及改进方法

这次学生写的议论文的论据普遍是陈旧的事例,尤其是论证竞赛人生要目标明确,不懈奋斗,不怕失败时,许多学生不约而同地一篇三例选择的是贝多芬、海伦、爱迪生、霍金、司马迁、张海迪等,没有丝毫的新鲜度和吸引力。而李婷婷同学用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的写作经历和新东方英语创始人的学业创业经历来论证“与自己竞赛,使人生更精彩”,选材新颖。

针对这一缺陷,我为学生提供了几种积累、更新材料的措施:1.善用课文、文学名著、文化经典中作家、作品中的人物材料;2.善于挖掘旧人物的新角度;3.深究一名人名家,掌握此人方方面面的信息,碰到相关话题可着重选用此人鲜为人知的事来写,新人耳目;4.关注现实生活,留心鲜活材料。

五、构思情况及改进方法

题目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而部分学生没能以四种角色中的其中一种展开为主,深入挖掘,而是面面俱到,流于肤浅;部分学生抓其一点,对其他角度一概否定,没能体现出作者认识的辩证性和思维的深度;有些学生没能重点围绕“为什么”铺开,而重点论述“怎样做”,可重点又不突出。

我提醒学生除了克服以上不足外,构思时还应考虑思路的流畅性,文脉要清晰。议论文的结构有总分式、并列式、对照式和层进式。行文时可用分论点或小标题连缀。如任燕霞同学的《喝彩》一文,主体部分三个段落,分别以三个分论点(如上面所述)开头,再叙例,然后扣题议论,构成并列式结构。

六、语言情况及改进方法

很多学生的议论文只有单调的叙事和平淡的议论,少有生动描写和形象说理的文字,所以读来比较乏味。

我建议学生在作文时要善于运用比喻、类比、对比、寓言、名言表达观点,灵活运用陈述、感叹、反问、设问句式和多种表达方式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平时可以摘抄、仿写优美句段,诵读内化,以提高语言表达水平。

篇9:乡土农业对人生的启示

中国人对于故乡的气息有着特殊深厚的情谊。中国拥有悠久的农业社会历史,与土地打交道是中国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土地是孕育、滋养生命的母亲,给人以欢乐和生机。这种关系使人不仅对土地产生深厚的情感,也凝练出无穷的精神价值,给人生以深刻的启迪。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

作物的生长与结果,需要人的培植。人在培植种子时,就需要认识它的规律和特性。作物的生长与结果,除了靠人施肥之外,还要靠适宜的气候等等。所以,在农业生产中,人们自觉地意识到,一方面,人在一定程度上有支配和控制自然的力量;另一方面,每一种作物都有其自身的生长规律,这是人改变不了的,气候与天时也是人类无法控制的。

这种意识会提示人类节制对自然控制的欲望,从而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培养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增加对大自然的依赖之情。

而在工业社会中,人所从事的主要是对原材料的加工制造,原料自身不能生长发育,只能靠人的加工而改变。这使人感到原料只是被人主宰,就可能强化人对自然不断征服的意识。

作物的生长,让人看到了事物内部发展的力量,使人发现了一个内在的世界。

工业生产需要的是将原料和机器准备好,由人在一定的条件下按要求加工制作。可以说,工业生产没有内在自发的世界存在。

作物的生长发育,需要肥料、阳光、水分等外部条件,但不同的种子自有其生长规律,我们可以于一粒种子中看出生机,看出种子内部的变化发展,这也使我们了解到,世界不仅有外在表象的一面,还有其内生规律的一面;使我们不只从现实上看世界,也从可能上看世界。

作物自内而外生长的生命历程,启示、印证了人类生命的机理,也使我们联想到开发自己的内心世界,使“诚于中者,形于外”成就我们的文化生活——西方的“文化”“culture”一词与农业上的“培养”“cultivation”一词词根相同,不是没有原因的。

克制私欲,开辟心灵

农业生产依赖土地。可无论是谁,拥有的土地只不过是地面上的一块,这一块仍属于大地,没人能从大地上把这一块割裂带走。

土地之所以能够生产,靠的是天时季节的运转、土壤的养分、气候的适宜等。天时和气候也是任何人都不能占据的。这与工业生产中人占有机器不同。

人在田野,常见大地连绵不断,日月星辰运转不已,太虚辽阔无极。人于此不仅开阔了胸襟,也减少了对客观世界外在之物私有占据的心理。

机械以及其他人工的制造物,都是人造的地面之物,原则上都是人所能支配的,这样人就常会有对这些东西占据私有的念头。人占据私有机器的心理比占有自然土地的心理也许更强,由此也引生了资本家无度的贪婪欲望。

人只有常常面对在原则上不可能私有的天地时,方能常常廓然忘我,无私心之可起。农业社会的人,之所以大多比工商社会中的人显得更为恬淡朴厚,也许就是这个原因。

农业社会、乡村社会是比较分散的,工业社会、都市社会是比较集中的。集中的人群,便于政治上的管理,但也便于受野心家的操纵。集中的人群,经常互相模仿暗示以造成一种社会风气,一种时代潮流。

这种风气潮流,可好亦可坏。但有一点也许是确定的:在集中的人群中,人不易免于流俗,较难独立不倚,也难做到显发其性情、开辟其心灵、表现其天才,以扩展人文世界的内容和人格。乡村社会的人稀疏散居,使人有机会面对独立苍茫的宇宙而反省、沉思,融化其所得之知识与经验。

爱惜过去,仁厚和平

农业生活使人在空间中须有定居之所。游牧和工商业则使人常处于流动状态。人在空间中行动,虽然经历时间,但所注目的常是在不同空间中所见的事物,因而其空间意识相对发达。而当他认识新空间所见到的新事物时,就有可能淡忘前一时间所见到的旧事物。这在一定程度上使他们缺乏连续感的历史意识和时间意识。

有时间意识、历史意识,人们才能在其个人生活上爱惜过去、回味过去,以面对当前,迎接未来,感受生活意味的深厚。在人伦关系中,则更能追慕祖宗之生命,体会祖宗之意志,以爱护子孙之生命,感受生命意义的悠久;在学术文化上,追求上继古人之精神,下开来者之先路,了解人类文化的连绵不断。

农业生活能培养人的和平精神。中国古人形容农业的成效时说:“和协辑睦于是乎兴,敦庞纯固于是乎成”(《国语·周语》)。和协包涵和平,纯固则能久,这说出了农业生活可大可久的精神价值。《易经》有云:“安土敦乎仁故能爱”。《论语》说:“仁者乐山。”

篇10:人生的启示作文

我泡鱼疗之前,妈妈叮嘱我:如果收费的人没看到你,你就赶紧进去泡!虽然得到这种影响,我还是找到阿姨交了钱才进去泡。我觉得这不仅仅是交不交钱的问题,更是一种诚信。其实我大可以直接泡鱼疗,但我心中有一种力量,诚信是不可逆的。

事后,妈妈问我,你去交钱了?我说,交了。“那个阿姨看到你了?”她很疑惑,“没有,我找阿姨交的钱。”我很坚定。“呵呵,小傻瓜,没看到你,就去泡吧!”妈妈笑道。

这时爸爸插嘴道:“这件事你做的对,应该诚实!别听你妈瞎说。”

以后每每遇到一定要讲诚信的事情,这件事都会在我心中涌动。

讲诚信,世界上的人们都知道也明白,但真正的又有多少人能够做到诚信两个字呢?

诚实守信就是诚信,它是一种良好的社会风气。

篇11:启示的作文用脚书写人生

今天,我们上了一节特殊的语文课。

语文课一开始,蒋老师就对我们准备一本自备本,一枝写得很顺手的笔,其它通通不要,同学们都很好奇,有的在讨论,有的好像猜到了几分,露出了自豪之情。我也在心里暗想:老师到底要干什么?真不知道葫芦里卖什么药。这时,蒋老师为我们解开了疑惑,说:“大家把鞋子和袜子脱掉,体验下用脚写字。”“什么!”同学们不约而同地喊到。大家都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有的嘴巴张成了“O”形,眼睛瞪得滚圆滚圆,都不肯脱,不敢做第一个尝试的人。

在老师的一再催促下,大家才慢慢开始脱鞋。我们组的顾烨梵自高奋勇,说:“俺来!”只见他把脚跷得老高,把鞋一拔,往地上一扔,露出了雪白的脚丫,他把笔夹在大脚和二脚趾中间,开始写字。我见了,也鼓起勇气,把鞋子,袜子脱掉,脚顿时就感觉凉丝丝的。我把笔放进去,想写自己的名字,它是我们平时写得最多的,就算闭着眼睛也照样能写好。我把脚跷在课上,身体斜了过来,当我刚写第一笔“一”,那笔就左摇右摆,不受控制,那脚也老酸了,十分钟过去了,我才写了五个字呢。字写得歪歪扭扭,和原来写的差十万八千里呢!“王”的“—”简直是波浪线,颖字连自己都完全看不懂。我想,如果每天都要用脚写字,那可真要命了。幸亏今天天气暖和,要是在大冬天,我可受不了。

蒋教师说要拿几本展示展示,我听了一愣,赶紧把本子往桌肚里一塞。老师先拿了何欣霖的本子,她的“何”字成了矮胖子,“欣”我是更加看不出了,“霖”是最好的.一个。接着,老师又拿了李雪婧的,以前她的字就像印刷体一样,大家都迫不及待地要看她的本子了。结果,我们大失所望,“李”字都分家了,“雪”就是跳舞,“婧”的“女”都穿到“青”里面去了。

欣赏完后,蒋老师还给我们介绍了残疾人——刘伟,看了一段他的视频。他十岁失去双手,可他用脚书写人生,他游泳依然非常自如,弹钢琴也不比别人差,乐曲优美动人,他也给我们留下了一句刻骨铭心的话语:“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的活着!”

篇12:关于人生启示的作文

一天,阳光明媚,我和爸爸来到天马山脚下,抬头仰望山顶,在茂密的树叶中,我隐隐约约的看见了山顶上的塔顶。“啊!好高啊!这么高,怎么爬得上去呢?”我耸了耸肩膀,无奈地说。 出发了,我像一匹马受了刺激,不顾一切地向上奔跑。半路上,我一会儿跑,一会儿停,一会儿唉声,一会儿叹气。到了半山腰,我突然蹲在地上不走了,吞吞吐吐地说:“不……走……了,还要……走……多久……才……才到啊?”“不急,慢慢来,孩子,就快到了!”爸爸和蔼地对我说。 当我每次停下脚步,想放弃时,爸爸都会鼓励我,加油,别放弃,就快到了!过了好一会儿,我们才到山顶上,“啊!好美的景色啊!”我高声呼喊着,聚精会神地欣赏着风景。爸爸说:“怎么样?亲爱的孩子,你看到了犹如‘天堂’般美的景色了吗?”“是的是的!我看到了,它比我想象中还要美!”我使劲的点头,高兴地笑了。“那么,你刚才在半山腰的时候,为什么想放弃?有没有想过,当你想放弃任何你之前想要得到的东西,你会争取吗?你会走向美好的成功吗?”爸爸语重心长地问我。我点了点头,“会的,会的!我明白,做一件事你小时候就想完成的愿望或理想时,不能半途而废,要勇往直前,不畏困难,不畏风雨,要相信自己,认为自己是最棒的,不求最好,只求更好!”我郑重地说。 那一天,是对我人生当中感受最深的启发。

篇13:影片《楚门的世界》之人生启示

《楚门的世界》是美国好莱坞拍摄于上世纪90年代末的一部构思奇特、寓意深刻的黑色喜剧影片。影片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普通人如何在自己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完全剥夺了自由和隐私, 沦为大众娱乐产业的牺牲品, 最后终于觉醒, 与命运抗争的故事。

楚门出生时就被奥姆尼康电视制作公司收养, 成为该公司真人秀的主人公。三十年来, 他一直住在一座叫桃源岛的小城, 过着与正常人一样的生活。他有慈爱的母亲、漂亮的妻子、知心的朋友、友好的邻居、稳定的工作。一切都似乎很完美。他完全没有意识到桃源岛实际上是一个巨大的摄影棚, 生活中的每一秒钟都有上千部摄像机在对着他, 每时每刻全世界都在注视着他。楚门身边的所有人, 包括父母、妻子、朋友在内都是这场“真人秀”的演员。直到有一天, 他在街上看到“过世已久的父亲”, 他才开始怀疑周围的世界。他感觉到自己被监视、被欺骗。于是他想起自己的初恋情人丝薇雅曾经对他说过, 他生活在一个虚假的世界里。当他试着离开桃源岛, 去寻找丝薇雅时, 他身边的人对他百般阻挠。为了把楚门留在岛上, 导演克里斯托弗甚至安排了他的父亲和他相遇, 演出了一幕催人泪下的父子相遇。可是识破这个虚拟世界的楚门没有放弃对命运的抗争、对理想的追求。他克服了对海水的恐惧, 乘上了象征奔向自由的“圣玛利亚号”。克里斯托弗为了继续控制楚门, 启动了暴风雨。然而楚门并没有放弃, 终于到达了世界的尽头。在那里, 他找到了一扇写着“出口”的门, 勇敢地走进了漆黑的、未知的真实世界。

影片不仅对“利益至上, 媒体万能”的价值观进行了强烈的讽刺和批判, 也歌颂了主人公勇于追求理想、反抗命运的精神, 对我们有深刻的启示。

日渐普遍滥用的媒介权利

媒介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各种便利。从生活购物到了解新闻信息, 媒介都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部分。然而,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商业化的运作, 媒体从最初的信息传播工具逐渐变成一种无形的文化控制力量。随着介入生活的广度、深度和力度的不断加大, 媒体已经成为一种权利的本身。它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观念以及价值观念。在享受媒介所带来的舒适便利的同时, 人们也渐渐丧失了对自身的存在和价值判断的敏感力, 受制于媒介所创造出的虚拟世界和虚拟规则。媒介成为一种新的权利象征。

媒介的强大控制力在《楚门的世界》中被放大到了极点。电影中, 克里斯托弗导演是媒介权利的代言人。他如同神一般制造了整个楚门的世界, 在庞大的摄影棚构造了一个虚拟的空间。他不仅控制了打雷、下雨和日出, 还随心所欲地设置情节, 将楚门一次次虚伪地玩弄。他让众多的演员扮演楚门的同学、朋友、父母、邻居、同事, 甚至妻子。为了阻止楚门离开桃源岛, 他让楚门的“父亲”“淹死”, 让他产生负罪感, 一到海边就畏惧。当楚门对周围的世界产生怀疑的时候, 又设计让他的“父亲”复活, 演出催人泪下的一幕。

影片最后克里斯托弗和楚门的一段对话更是发人深省。

楚门问道:“我是谁?”

克里斯托弗回答:“你是一个明星。”

楚门又问:“什么都是假的吗?”

克里斯托弗回答:“你是真的。所以 (节目) 才这么好看。听我说, 外面的世界比我为你创造的世界更加不真实。同样的谎言, 同样的欺骗。在我创造的世界里, 你不用害怕。”

在这信息泛滥的传媒时代, 我们和楚门一样成为媒介权利的囚徒。媒介权利的失控让我们一直生活在传媒创造的虚拟环境中, 精神世界早已被冗杂的社会信息所掏空。就像克里斯托弗所说的那样, 我们相信自己所见到的一切。这让我们失去怀疑的精神, 失去独自生活和思考的能力。媒体用其所创造出的意义符号塑造了现代人的生活观念以及价值观。总有一天, 它可能在为我们打造一个全新世界的同时, 在幕后操纵我们的一切。

日益膨胀的窥视欲

英国著名的电影理论家劳拉·穆尔维 (Laura Mulvey, 1941年-) 认为, 有三种与电影有关的“观看”。首先, “是摄影机器的观看——当它记录为了电影而安排的事件”的时候;其次, “是观众的观看——当观众观看最终的电影产品时”;最后, “是屏幕上电影中人物彼此的观看”。《楚门的世界》中则存在两重被看的关系:第一层是楚门被影片中的观众看, 第二层是楚门和观众们同时被现实生活中的我们观看。

电影中的观众作为一个窥视者观看楚门生活的时候, 实际上也在某种潜意识里面满足了对人性偷窥的欲望。媒体以其窥视技术, 把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的, 但是在想象中却存在的世界真实地展现出来, 从而出人意料地将可能世界嵌入了现实世界, 以满足现实世界中无聊、空虚、毫无信仰的大众对无辜的人的私生活的窥视心理, 以实现追逐商业利益的目的。

楚门自从出生就置于镜头之下, 成为一场真人秀的主角。他的日常生活透过岛上五千台摄像机传输到电视上, 全天候被全世界二百多个国家的观众收看。毫无疑问, 楚门是一个被媒介操纵、被观众窥视的无辜受害者。但是被操纵的还有那些窥视他们的观众。他们也迷失在导演克里斯托弗精心设计的“虚拟世界”中。他们整夜观看楚门的世界, 连喜怒哀乐也被节目的内容所影响。

在这样一个媒体发达并具有一定病态发展趋势的社会, 人的隐私似乎不再被人所尊重。对于他人秘密的窥探似乎渐渐成为人生活中的乐趣。于是乎, 狗仔队变得越来越神通广大, 各种“门”事件层出不穷, 甚至还有人为了名利, 出卖自己的隐私。如果任由这种窥私欲无限的膨胀, 我们不仅会毁掉别人的生活, 最终也会失去自己的世界。

永恒的命运抗争和诉求

影片中, 导演克里斯托弗是楚门世界的创造者, 也是楚门命运的掌控者。自出生起, 楚门所看到的一切——天空、太阳、月亮、大海、建筑、风雨雷电都是被精心设计出来的;他身边的所有人——父母、妻子、朋友、邻居、同事, 甚至狗都是导演安排好的演员;他所经历的一切——成长、丧父、初吻、婚姻都是人为操控的。

虽然如此, 楚门从未放弃对爱情的向往, 对自由的追求。当他对周围的世界产生怀疑的时候, 他试着离开桃源岛, 去斐济寻找。他去买机票, 可是售票员告诉他没有去斐济的航班;去车站, 司机故意使汽车出现故障。觉醒后的楚门终于克服了对海水的恐惧, 扬帆远航。他的叛逃遭遇到克里斯托弗的强烈阻挠和疯狂报复。狂风、暴雨、闪电, 也没能够使他放弃对自由的憧憬, 对命运的抗争。“你必须杀死我才能阻止我”显示出他为了自由宁愿放弃生命的豪迈气概。当帆船撞到摄影棚的时候, 他终于到达了这个虚拟世界的尽头。那扇写着“出口”的门背后是一片漆黑的世界, 也是未知的、真实的世界。

结语

该影片虽然拍摄于十多年前, 但是, 我们今天依然可以感受到它强大的现实意义。影片的主角名字是“Truman”, 意思是真的人。在媒体日益渗透我们生活的今天, 也许我们每个人都是楚门, 都像他一样被媒介和其他力量所操控而不自觉。我们习惯了媒体给我们创造的世界, 接受了被安排的一切, 以至于生活在别人的世界里而无法得到真正的自由。而要获得真正的自由, 必须像楚门一样打破习惯的力量, 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周围的世界, 听从自己内心的呼唤, 不断地与自己的命运进行抗争, 直到获得真正的心灵自由, 做一个属于自己的真的人。

摘要:《楚门的世界》是一部匠心独运、寓意深刻、发人深省的黑色喜剧影片。文章拟从滥用的媒介权利、膨胀的窥视欲、命运的抗争三个方面对这部影片进行分析和解剖, 从而揭示该影片所蕴含的丰富内涵和深刻哲理以及对我们现实生活的深刻启示。

关键词:楚门的世界,媒介权利,窥视,命运

参考文献

[1]韩红梅.对《楚门的世界》的文化解读[J].电影评介, 2008.

[2]卜利丹, 常婧.从《楚门的世界》看真人秀节目的真实性[J/OL].新闻爱好者, 2012.

[3]邢润梅.电影《楚门的世界》与媒体权力的文学解读[J].山西师大学报, 2008.

[4]徐芳.真实与虚假—浅谈“楚门”人物形象的塑造[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0.

[5]周庆山.传播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篇14:屈原人生设计的现代启示

【关键词】屈原;人生设计;内在心理意识

屈原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他是楚辞体诗歌的开创者和集大成者,更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富有个性的抒情诗人。梁启超说:“中国文学家的老祖宗,必推屈原。从前并不是没有文学,但没有文学的专家。如三百篇及其他古籍所传诗歌之类,好的固不少,但大半不得作者之名,而且篇幅也很短,我们读这类作品,顶多不过可以看出时代背景或时代思潮的一部分,欲求表现个性的作品,头一位就要研究屈原。”作为文学家的屈原,除了给我们留下光辉灿烂的诗篇,更以其可与日月同辉的一生照耀着我们,我们读其诗,想见其为人。

屈原的一生经历了楚国两代国君,两次遭流放,他亲眼目睹了楚国由盛到衰以致无法挽回的颓势。楚怀王继位时,楚国处于战国以来的极盛时期,疆域广大,经济繁荣,怀王年轻时也曾胸怀大志,支持屈原实行变法,且一度成为诸侯的纵长,可惜志大才疏、偏听偏信的怀王在位三十年间兵败地削,最终客死于秦;顷襄王本来就耽于游猎、缺乏谋断,最终更是丢失郢都,落荒而逃,将楚国几代先王创下的家业丧失大半。屈原亲身经受了忠而被谤、怀才不遇的痛楚。起草宪令遭上官大夫靳尚诽谤,被怀王疏远。后又两次遭流放,眼看着楚国的日渐衰落而不被重用,难以实现富国强兵的政治理想。国家的内忧外患、个人命运的重重打击始终伴随着他,但他始终忠于楚国和楚王。他也曾想独善其身,然而其根深蒂固的美政理想使他在历次楚国的重大政治事件中都积极参与,也因此而屡受打击。

屈原的内政外交才能卓而不凡。他任左徒期间“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史记》)。他曾修明法度,他的外交政策也远远高出于怀王之上。屈原终身为楚国的利益忧虑、呼吁、奔走、奋斗。然而理想与现实是有距离的,作为一个品行高洁的文人,“安能以浩浩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渔父》)《九章·涉江》中有:“世溷浊而莫吾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写出了诗人的气宇轩昂、曲高和寡;《橘颂》中:“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正是诗人洁身自好、不随波逐流的自我表白。

我们从屈原的诗作以及其一生的所作所为来看,屈原有着清晰的自我人生设计,他知道自己的家世,清楚自己的政治使命,明白自己人生价值的追求。用自己的一生去塑造着自我的形象,强烈的自我意识时时地激励着屈原去进行着现实的各种抉择。他把对社会和人生的各种美好设想践行于自己的活动当中。在抒情长诗《离骚》中,我们看到诗人对自己国家和人民的挚爱“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有对邪佞小人的愤怒斥责“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羌内恕己以量人兮,各兴心而嫉妒”;有对政治理想的热烈追求“汤禹俨而祗敬兮。周论道而莫差,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有对崇高品格矢志不移的坚持“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有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深切忧虑“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有对楚王的怨愤、规谏和希望“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此度”。诗人这种觉醒的生命意识在现实中受阻时,在内心深处形成激烈的斗争,在心理意识上与外在的丑恶现实进行斗争。价值探索、价值冲动使他苦闷彷徨,但又坚定执着地去寻觅“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他所寻觅的价值,就是社会历史所肯定的价值“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生命意识在价值意识的引导下去寻找目标,那就是坚定不移地让生命意识去争取这价值的实现。当生命体与生存价值发生冲突时,宁愿舍生取义,实现自身价值。这是生命价值意识的高度觉醒。

屈原是我国诗歌史上第一个用诗歌表现“自我”的伟大诗人,《离骚》一篇尤为突出,诗中大量“我”字成为自我表现。《离骚》完全采用自叙传的手法,自始自终围绕着“自我”抒写,直接提到的“我”(包括“余”、“吾”、“予”、“联”)有八十多处,这说明屈原《离骚》一诗具有非常强烈的自我意识.司马迁说屈原“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又说“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屈原自己讲他的诗歌是“发愤以抒情。”可见屈原作诗是要强烈地表现他自己,抒发忧愤之情。屈原强烈的自我意识首先表现在自我形象的塑造上,几乎其所有诗篇背后,都能让人感受到一个上下求索、有着崇高追求精神的抒情主人公形象。作家总要根据自己的审美观念、审美兴趣和审美标准精心塑造自己的人物典型,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评价以及自己的美学理想。《离骚》中的美人是屈原根据自己的经历,通过对现实生活领域里的美丑、善恶、真假及其对立关系进行高度的艺术概括所创造出的理想化诗人的“自我”化身。“美人”便是屈原的自我化身,作为全诗的抒情主人公,他的感受有着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真实,揭示生活真理的典型意义。《离骚》中的“美人”即诗人自已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呢?他是高冠长剑,兰佩荷衣,理想远大,志趣高洁,满怀忠贞,嫉恶痛邪、情绪激昂而又哀怨,意欲高蹈远逝而又徘徊行吟的爱国志士的宏伟形象。总之,是一个从外表服饰直到“内美”品格都十分高大完美的典型形象。诗中我们所看到的“美人”外表是“扈江离与霹芷兮,紝秋兰以为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美人”即诗人自己,有着美好的外饰,还有着宏大气魂和非凡力量,天地宇宙,为他作用;日月星辰,为其驱遣;风雷云电,任其呼唤;神灵圣哲,均听命而来。

屈原强烈的自我意识也表现在对自我的不断完善上。《离骚》中“修能”或“修”反复出现。“修能”包括品德的修养和学业上的精进,也就是所谓的“进德修业”,这种“进德修业”就是屈原的自我完善。孟子认为,只有内在的充实才能够荣辉外发,构成外观之美,由内而外,才能表里如一,达到德与美相辅相成的“圣”、“神”的境界。就思想修养来说,要求有“内在之美质”.而且必须不断地“充实而有光辉之”。屈原接受了“重内质”的思想,并在特定的历史时代及其独特的生活遭遇、生活道路等诸种条件下,成为一个自觉的内美的追求者及忠诚的实践者。

《离骚》的开始,表达出了屈原对自己品德修养的严格要求。他努力自修,珍惜时间,奋发向上,惟恐不及。诗人完全把它们作为“人化”的审美客体加以深情而反复的歌颂,同时诗人还注意挖掘自身的矛盾,揭示自己守正不阿的思想性格的冲突及心理变化来反映复杂的社会矛盾,是屈原自我完善的突出体现。

屈原多历挫折,百折不挠,坚定自觉地站在正义一边,即使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离骚》中反复表达的“九死不悔”精神既是诗人的理想与怀抱,也是内美思想的升华与发扬。所以说,我们的生活也存在人生设计的问题,如果设计的合理,那么就会让我们的人生不至于虚度,就会按照我们各自的理想去实现人生的价值追求。

参考文献:

[1]梁启超.饮冰室合集·屈原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11月,第1版.

[2][4]杜家骊.楚辞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10月,第1版.

上一篇:如何在教师证面试中快速备课?下一篇:二类疫苗采购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