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教小教化问题

2024-06-03

浅谈幼教小教化问题(共7篇)

篇1:浅谈幼教小教化问题

浅谈幼教小教化问题

在走入新世纪的今天,人们已经意识到具有科学素养是社会生活对每个人的基本要求。对孩子进行早期的科学启蒙既是他们今后学习和发展的需要,也是他们今后适应社会的需要。我们应该让孩子从小发现和感受周围世界的神奇,从孩子每天都做的事中感受科学就在身边。但是幼儿教育需要注意科学教学。然而目前,幼儿教育存在诸多问题,其中幼儿教育小教化问题突出,幼儿教育小学化已经成为广受社会关注的问题:四五岁的孩子每天要写100个字,要上好几节课,回家要写作业。这样畸形的学前教育居然还广受家长的欢迎。幼儿学习小学阶段知识的情况在如今的幼儿园里很普遍。

部分小学的不规范教学也在诱导和加剧这种情况的发生。现在部分小学一年级的教学活动中,本来应该用一个学期学习的拼音知识,学校只安排一个月的课时。很多家长因为担心孩子无法适应这样的教学,只能在孩子本该上幼儿园大班的时候,将孩子转到社会上民办的学前班学习。如此一来,更加剧了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并愈演愈烈。

幼儿开设的学前教育,主要目的是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积极的人生价值取向。过早地开始学习型生活并不适合所有的孩子。四五岁的孩子显然并不知道学习对自己意味着什么。在孩子学什么,到哪里学的问题上,家长具有绝对的决定权。家长在给孩子选择幼儿园时,很多人抱着这样的心态:在日益激烈的学业竞争中,如果想让孩子未来成才,就要提前学习。一个简单的道理:如果学习内容超过了幼儿认知水平,那么这样的学习不仅没有效果,还可能形成心理上的挫败感,不利于孩子身心发展。对于一个孩子来说,5岁学会加减法和7岁学会,对他的一生几乎没什么影响,但到7岁再系统学习,对他来说更简单。

关于学前教育,有这样一个故事:记者问诺贝尔奖获得者,在您的一生里,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的呢?诺贝尔奖获得者回答,是在幼儿园。,在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眼中,人生最重要的东西竟然都是在幼儿园学的。这个回答既出人意外又发人深省。中国自古也有“三岁看到老”的说法,同样强调的是幼儿时期教育的重要性。

幼儿园小朋友到底该识多少字?不少家长担心,怕孩子上小学后因为看不懂题目而落后。

浙江省特级教师王红军表示,小学一年级上半学期的数学应用题没有纯文字的题目,数学题目也是图文结合的,而且都是由老师来读,后半学期才放手让学生自己学着读题。“一年级学生没有应用题概念,识字量多少也不是学习的难点,识字量教学定位从一年级开始都是零起点。一年级上半学期要求孩子识字400个,写字100个;下半学期识字550个,写字250个;二年级上半学期识字450个,写字350个;下半学期识字400个,写字300个。从这个数据来看,孩子学前识字量并不是入学前的重要储备。”

幼儿科学教育是指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活动,对周围世界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问题,寻求答案的探索活动。他不等同于单纯的知识教学。更重要的是培养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让幼儿掌握科学的方法。幼儿园不会教孩子机械地识字,一般在游戏、活动中才会带到一些汉字。早期阅读不等于早期识字,孩子的识字经验一般都在同伴中发生,有的孩子会识字了,激发了还不会的孩子,只有在孩子感兴趣时,教师才会帮着念。

所以要严格规范幼教教学活动,指导广大幼儿园合理开设课程。同时希望广大家长明白,教育容不得“揠苗助长”。

篇2:浅谈幼教小教化问题

关于“热点问题”

中国幼教界,喜欢跟风。“早期阅读热”、“双语热”、“蒙台梭利热”、“瑞吉欧热”、“多元智能热”、“建构式活动课程热”、“整合课程热”、“计算机热”、“读经热”、“珠心算热”此起彼伏。有人随风逐浪,乐在其中;有人独善其身,淡然处之;有人不屑一顾,嗤之以鼻;有人奋笔疾书,慷慨陈词。总的感觉,无论是摇旗呐喊,还是迎头棒击,都缺乏力度,态度也有些暧昧不清。究其原因,还是研究的深度不够。

关于“重点问题”

当前幼儿教育研究中有哪些问题是重点问题?翻看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十五”研究课题指南,我们找到了答案。这些问题,涉及的面很广,也很细。虽然我们课题组不能一一研究,但关注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幼教研究的思路、内容及方法,相信对我们开展课题研究大有裨益。

我们从中摘录了以下相关课题供大家思考。

1、幼儿身心健康问题研究。如:建立合理的生活制度(营养、睡眠、活动量等),促进幼儿身体健康问题的研究;幼儿情绪与行为问题的成因与干预研究;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培养的研究等。

2、幼儿社会性和个性发展与教育研究。如:幼儿的独立性、自控力、好奇心、自尊心的发展与培养研究;幼儿社会认知的发展特点与教育研究;幼儿的责任感、合作品质、交往能力的发展与教育;认知对幼儿个性发展的影响;幼儿心理档案的建立及其教育价值研究等。

3、幼儿认知发展与教育研究。如:通过各领域(语言、数学、科学、艺术等)教育发展学前儿童的智力的研究;通过游戏了解与发展幼儿认知能力的研究等。

4、幼儿创造性发展与教育研究。如:学前儿童创造性的表现、特点、发展规律研究;影响幼儿创造性表现的因素研究;通过各领域(语言、数学、艺术、科学、游戏等)发展幼儿创造性的探索等。

5、幼儿的个别差异与教育问题研究。如:根据幼儿个别差异进行指导的策略研究;幼儿(个性、认知、学习方式等)个别差异形成原因的探讨等。

6、幼儿园课程问题研究。如:幼儿园课程内容综合化的研究;游戏与课程关系的研究;幼儿园园本课程问题的研究;课程的预成与生成问题研究;学前班课程问题研究;幼小课程衔接问题研究;国外各种课程本土化问题研究。

7、游戏与学习问题研究。如:幼儿各类游戏活动的特点、发展规律、教育价值和指导策略研究;幼儿各学习领域的全面发展价值问题研究;幼儿学习的特点与指导策略研究;幼儿园各年龄班阅读材料的选择与指导问题研究;玩具和游戏材料的教育价值问题研究;活动区材料的选择、开发和利用研究等。

8、幼儿园教育过程研究。如:优化幼儿园一日活动的研究;师幼互动的研究;集体教育活动的适宜性问题研究;小组活动的组织与管理问题研究;

9、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的意义及参与方式问题的研究等。

10、反思实践与教师自我成长(人格完善,专业水平提高等)的研究。

11、幼儿园教科研在教师成长中的地位、作用研究。

12、教师的成长与园内成长环境关系的研究。

13、影响教师队伍稳定因素的研究及对策等。

14、幼儿园园所文化的研究

关于“难点问题”

幼教的难点问题不少。有些来自圈内、有些来自圈外。

就幼教圈本身而言,我们老生常谈的《纲要》思想如何内化为一线老师的具体实践问题,就是一个难点问题。还有,在贯彻《纲要》精神与满足家长要求方面,我们如何做到统一?再比如,“幼教科研无病呻吟,杜撰名词、唯恐别人听得懂,追逐万变而忘了其宗”等倾向,何时得到扭转?

跳出幼教圈,放眼整个中国教育界,我们发现,中国传统教育的痼疾,同样深深地烙印在中国幼教身上。

第一,我们如何解决好孩子学习的“动力系统”建构问题,即如何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问题。换句话说,就是我们如何倡导让孩子“主动学习、乐于学习”问题。有人说,为父母而学、为“四化”而学、为“三好学生”而学、为奖学金而学、为未来而学、为责任而学,的确能持续一年、两年、三年,甚至更长,但它不能持续一辈子;只有兴趣才能伴随孩子一生。所以,在幼儿教育阶段,如何尊重、呵护幼儿的兴趣,让幼儿主动学习,促进其个体全面发展,为其一生奠定坚实的基础,应是我们课题组所关注的。

与此相关的问题是,我们也始终没有解决好如何看待孩子的“减负”问题。什么是孩子学习的负担?什么叫“死记硬背”?这些问题不彻底搞清楚,我们又将贻误一代孩子。为什么孩子喜欢看电视?为什么他们一看两个小时不累?(你说,不对啊,也累!那我告诉你,他那累,是身子累、眼睛累,大脑绝对不累!)为什么孩子喜欢打游戏机?为什么孩子与孩子之间那些戏噱的顺口溜一记就会?为什么三、四岁的孩子能自然习得一种母语?所有的这些现象背后,都隐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亟待我们去挖掘。

第二,我们如何解决好孩子学习的“能力系统”建构问题,即“我会学”问题。换句话说,就是我们如何帮助孩子解决“学会学习、快速学习”问题。有专家坦言,不抓住基础学科、不抓住核心原理、不找到知识与知识间的相似关系,“学会学习、快速学习”将成为一句空话。规律寓于相似性当中。只有找到相似性,才能找到规律;有了规律,才有方法。有了方法,才能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闻一知十。

第三,我们如何解决好素质教育的落到实处问题。什么是素质教育?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曾记得原教育部副部长韦钰说过,今天的教育是为本世纪培养合格的公民,今天的幼儿教育是为20年后的合格公民奠定坚实的基础。想一想,20年后的合格公民应该具备什么素质?这个问题想清楚了,幼儿教育就知道该如何抓了。韦部长认为,20年后的合格公民应具备如下素质:自我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良好的身心;责任心、事业心、敬业精神。这就是素质教育所关注的重点。

第四,我们如何解决好理论联系实际问题。经常听我们老师反映,每次出外学习,当时可激动了,可回到幼儿园,就是不知道该怎么做,也不知道自己在哪个环节出了问题?还听有的老师反映,有时候,上午听一个专家报告热血沸腾,下午听另一个专家报告同样热血沸腾,可回到宿舍,仔细一琢磨,他们的观点是相矛盾的。这又是怎么回事呢?曾听到一位权威人士这么来评价这种现象,他说:其实这不是老师的错,是专家那边出了问题。现在伪专家太多,他们成天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大讲特讲张三说、李四说、王五说,就不说他怎么说,这样一个局面,他们所讲内容自然是伟大的、正确的、全面的废话,岂不坑人?也岂不耽误大事?作为课题组,我们不能漠视“幼教科研”隔靴搔痒的尴尬!无法指导实践、无法作用实践的理论,起码不是优秀的理论;其专家,定有“伪专家”之嫌!真正的教育科研成果,无论是引进整合理论,还是扎根传统理论,都必须紧密联系实际,都必须具备:1、明了、透彻、启迪心灵;2、为实践服务,操作简单,效果显著。惟有教师的成功,教师的自我价值才能得到提升,教师生命的意义也才能得到提升。

第五,我们如何解决好教师工作的“动力系统“和”能力系统“建构问题,即乐于工作、善于工作问题。教师是幼儿园工作的最关键要素,是儿童成长的最重要环境资源。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教师个体的态度和方法决定着教育的成败。如何不断提高教师素质和生活质量,使教师乐于工作、善于工作,以保证幼儿园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很多园长比较棘手的难题。

第六,我们如何解决好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切入点问题以及幼儿园如何援助家长自我学习自我成长问题。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永远的老师。家长的自我学习能力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幼儿教育的成败。与此同时,家长又是幼儿园生存发展的决定因素,更是幼儿园教育的最铁杆同盟军。因此,如何做好家长工作,也是新时期幼儿教育工作的难点。

关于“疑点问题”

篇3:浅谈幼教小教化问题

经过十几年钢琴教学,笔者觉得关注中职学生专业需求,落实课堂教学实效,在中职钢琴弹奏课中非常重要。下面,就中职学生初学钢琴常常遇到的几个基本问题,谈谈产生的原因及其解决的具体方法,与同仁探讨中职钢琴课的有效教法。

一、识谱与准确读谱

作为刚刚进来的中职学校学生,一般都没有接受过正规的钢琴课训练,她们对五线谱的了解是一张白纸。读谱能力的高低是能否尽快弹好一首乐曲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我们在上课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教学生弹好一首曲子,我让她们从乐曲的第几个小节开始弹奏的时候,她们一脸茫然,不知所措,一问才知道她们把整首曲子一个琴键一个琴键地模仿下来,竟然不认得谱。有的学生读谱不正确,错误地练习了一周之后,再重新改正,就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不仅影响学生学习的进度,而且对其学好钢琴的信心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怎样提高读谱质量,也是中职教师们多年来探索的一个问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识谱与读谱教学。

(1)调整好心理状态。很多学生在拿到一首新谱子时,总是会产生一种急于“完成”的强烈愿望,虽然是积极的学习精神,但是错误往往都是因为“急”而产生的。读谱不同于读小说,只能一个小节一个小节地细细品味,马虎不得。这个就需要读谱的人首先保持一种平静的心态,通过眼睛把每一个音符反射到大脑,再指挥十个手指在钢琴上弹奏出来。要想早点完成识谱,就需要先帮助她们调整好心态,快中求稳、一拍一拍地稳扎稳打,最后把整首曲子弹奏成功。

(2)放慢速度练习。我们做任何事情都是由慢到快、由生到熟的渐进过程,视奏读谱也是这样,每一个音符我们都认识,但是通过不同方式的组合,再反应到我们的双手上,这就需要有一个过程和一定的时间。由于每一个小节或每一拍的音的数量不相同,读谱的时候就要顺着音符多的和节奏复杂的段落来确定一个相对较慢的速度,并且一直保持这个较慢的速度练习,把全曲控制在自己能够驾驭的节奏范围内,有足够的时间来支配,弹好每一个音符和节奏。同时对整首音乐也会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为进一步弹熟全曲打下坚实的基础。

(3)加大节奏的比重。读谱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既要分辨出音的高低,又要注意到节奏的长短。往往有人在读谱时只注意了音的高低,而忽略了节奏的准确性,造成了读谱中的部分错误。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要加大节奏在大脑中的比重,也可以说把节奏放在首要的位置,在没有确定音符具体在哪条线上时,就要把节奏的分配组合弄得清清楚楚,带着节奏去看音符,纠正一些学生的心理偏差,避免读谱在节奏上可能出现的问题。对于高一新生更应该培养她们的这种能力,经常提醒她们注意节奏,比如用“第三拍上是什么音”或者“第四拍的节奏弹错了”等方式去提问,促使学生用脑去想节奏,训练她们的快速综合能力,同时也就一步一步地提高她们的读谱能力。

二、手型与指法的训练

1. 第一关节没有站立

弹奏钢琴的时候手指第一关节塌陷,我们称之为“瘪指”或者“塌指”。这种手指凹状几乎是每一个初学钢琴的学生都有可能出现的毛病。扁指使手臂的力量不能通畅地到达指尖,造成手指、手腕、手臂的局部紧张、僵硬,使手指不灵活,从而影响整个弹奏的速度和力度,影响乐曲的发音与音质。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训练:(1)增加断奏的练习,就是每弹奏一个音符都采用手臂放松掉下来的动作。慢慢体会手臂重量是如何自然地从肩膀垂下来,然后由手指第一关节在琴键上稳稳地“站住”,训练指关节支撑手臂重量的能力。(2)触键的时候手指各个关节必须凸出,不能凹陷,手型保持球状,指尖要有向里抠抓东西的感觉,也可以训练抓住橘子的感觉,慢慢增强指关节承受重量的能力。(3)第一关节指尖站立要意念在先,在手指触键前,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注意力集中,慢慢地,一个音一个音地认真专心对待,持之以恒。这是克服“塌指”的关键。相反,懒散、机械,毫无准备地触键,最后只会一无所获,错误依旧。

2. 无名指不独立

无名指就是第四个手指,先天的独立灵活程度不大,它与小指、中指的肌肉互相牵连。第四指弹奏时,如果过分强调独立抬高指头,就会造成肌肉的紧张,甚至其他手指、手腕、小臂、肘、肩膀等部位的一系列紧张连锁反应,使第四指与相邻音之间的衔接时,就会出现音与音之间距离不等、力度不均匀的“滑音”“瘸腿”现象。

我们可以加强两方面的练习:(1)在保持正确手型基础上,训练第四指抬指时,可以允许邻近的手指自然地随之运动,让第四指松弛自如地起落。例如:弹下三指,抬起四指,小指可以随四指自由抬起;小指弹下,抬起四指时,二指、三指可以随第四指自由抬起。(2)增加弹奏三指与四指、小指与四指的连奏练习。通过训练,使相互牵连的肌肉慢慢自由独立,使四指与相邻的手指连奏时,控制力增强、均匀、流畅地跑动起来。

3. 第五指掌关节塌陷与僵立

顾名思义第五指就是小拇指,大部分初学者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小指躺倒在琴键上的现象,或者有的学生为了不让小指倒下,就用力过度地把小指直挺挺地“捅”在琴键上。训练时一定要注意方法:(1)小指弹奏时,小指掌关节一定要鼓起,作为支点支撑住整个手的重量。小指的第一、第二关节也要松弛自然凸出。任何一个关节的塌陷都会造成紧张、僵立。(2)纠正错误时一定要慢练,心里默念:“鼓起、站立”,反复耐心练习,久而久之,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 晃手腕

我们在教学中经常看到学生们在练习手指连音走动或者跑动时,出现手腕一颠一颠的现象,也就是晃手腕现象。让人觉得不是手指在弹琴,而是手腕在弹琴。这种弹法十分有害。因为手腕部分紧张,使得手臂的重量向下输送时被手腕截住,手指在失去重心和力量来源后,就会显得被动、生硬、软弱无力地触键,而手臂不得不代替手指疲于奔跑,造成小臂紧张、手腕笨拙地上下晃动。这种错误的后果是指尖无力,声乐僵硬,从而影响手指的力度、速度,长期这样弹奏就会造成手臂、手腕肌肉的紧张酸痛。

训练时要注意:(1)连奏的基础一定要打好。连奏就像手指在键盘上“走路”。一个手指弹下去支撑住以后马上放松,然后把手臂的重量转移到下一个手指尖,在第二个手指弹奏的同时,前面的手指就可以放开。手指与手指之间一定要交接清楚,如同接力赛跑,后来者不接住接力棒,前者一定不能放手。(2)手腕放松。手腕是手臂与手指连接的桥梁,是手指完成各种弹奏技巧的“调节纽带”。手腕部位的松弛与否直接关系到手臂与手指的松弛程度和灵活程度,进而影响到整首乐曲的流畅连贯,所以手腕一定要放松。(3)手指独立。让学生手指独立连奏时,如果立刻不让手臂跟着动,她们往往手臂会马上僵硬起来,晃着手腕弹奏。可以先允许她们带一点手臂动作去连奏,但是,自己脑子里一定要明白,弹连奏的时候,手指头始终是主动,而不能以手臂、手腕代替手指去弹奏。然后慢慢地减少手臂的力量,逐渐加快连奏速度,直到手指独立自如地在琴键上“飞舞”。

三、实用与教学实效

第一学年建立学生正确弹奏方法以及基本功的训练,第二学年幼儿歌曲伴奏的实际训练。很多学校的幼教专业都有开设琴法课与幼儿歌曲即兴伴奏课,但是往往都没有把这两门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在琴法课上,教师只负责教钢琴演奏技能与音乐表现,仅仅要求学生完成每首歌曲的基本要求,而不负责教歌曲即兴伴奏,不重视学生伴奏能力的培养。同时,由于即兴伴奏课教师主要讲如何根据不同类型歌曲配置和声织体,对于学生在弹奏中的技术困难很少讲解,也不讲如何运用良好的触键弹好不同类型的歌曲伴奏,以及如何与歌唱者配合表现歌曲的知识,造成学生在歌曲伴奏中出现很多毛病,或者因为钢琴演奏技术不过关而造成伴奏中断。我们一定要有正确的教育步骤和方法。

(1)第一学年打好坚实的钢琴弹奏基础。比如触键点正确,发力点正确,指法正确,音色饱满等,这样才可以根据不同的儿歌风格配置不同的和声织体,更好地调动小朋友唱歌的热情。

(2)儿歌伴奏适合选择简单的和声配置。幼儿教师弹琴关键在于让小朋友们唱得开心快乐,所以左手伴奏的和声织体一定要准确简练,比如:儿歌《小红帽》左手伴奏非常简单,就用了主和弦,下属和弦和属七和弦来完成,学生很喜欢,弹得很快。课后我又请她们用这种分解和弦来编配各种各样的幼儿歌曲,学生都觉得很容易,曲子弹奏的乐感得到了充分发挥。

实现中职幼教专业钢琴弹奏的有效教学,必须了解中职幼教专业生源的实际情况,立足于中职幼教专业钢琴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与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方面的创新,实现中职幼教专业钢琴教学质量的提高。千里之行始于“手”下,对待她们刚刚学琴所出现的手型与指法错误,绝对不能视而不见,任其发展。要知道,弹奏错误的毛病是不会随着弹琴年龄的增加而自然消失;相反,如果一直反复延续错误的弹奏方法,弹奏技巧必将受到阻碍,学习钢琴弹奏的成效就会事倍功半。

摘要:中职幼教专业学生钢琴弹奏的训练,应区别于中、高职校艺术专业中键盘专业学生的教学与训练。在钢琴弹奏的训练和方法的采用上,应从幼教生源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幼教的专业特点,围绕幼教专业钢琴弹奏进行有效教学,由易到难地安排教学内容,在识谱、手型、指法等多方面加强提升;同时从一开始就教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手型及弹奏习惯,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为今后更高层次的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篇4:浅谈幼教小教化问题

“幼教小教化”早已成為社会关注的问题:四五岁的孩子每天要上好几节课,且大都是语数英课,回家还要写作业,有的甚至还学奥数。这种强迫幼儿像小学生那样学习,会使他们觉得学习过于吃力,易对学习产生厌倦、畏惧情绪,从而扼杀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这样的教育却广受家长的欢迎,他们认为孩子只有在幼儿园学会了英语、唐诗、算数,才不会“输在起跑线上”,才算是达到了受教育的目的。幼儿园,特别是民办幼儿园,为迎合家长需求,更是为了自己利益的最大化,投家长所好,在幼儿教育阶段开设写字、算术、英语等课程,有的还利用各类兴趣班向家长收取额外费用。

“幼教小教化”严重挫伤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损害孩子智力发育,扼杀孩子的童真。

学前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兴趣和积极的人生价值取向,而不是过早地给他们套上“紧箍咒”,让他们承受“学习”的压力。我们知道,孩子的成长是有规律的,是循序渐进的,如果学习内容超过了幼儿认知水平,这样的学习不仅没有效果,还可能形成心理上的挫败感,不利于孩子身心发展。对幼儿来说,让他们在“玩”中“学”,“做”中“学”,“寓教于乐”或许更有效果。

教育不是“只争朝夕”的事情,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除了必要的知识水平,更看重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培养一个全面发展的孩子,需要全社会付出足够的决心、耐心和信心,不急功近利;需要我们正确把握孩子的成长规律,因材施教,顺其自然,不揠苗助长;需要我们精心经营和规划,不急于求成。

篇5:幼教小世界实践大成长

颁奖词:15天时间, 他们天天和几个月大的、两三岁的婴幼儿在一起, 做妈妈、当爸爸, 懂得了如何开展婴幼儿早期教育。同时, 也更加深切地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养育之恩!

这个团队就是———郑州师范学院“两岸早教”支教团队!

从理论到实践有多远, 郑州师范学院“两岸早教”支教队伍经过一个暑假的实践活动, 深有感触。

这个暑期, 郑州师范学院“两岸早教”支教团队, 深入早教中心, 调研0至3岁儿童的教育现状, 学习幼儿教育实践知识。和孩子们接触的过程中, 他们自然而然地成了“妈妈”“爸爸”。孩子们虽然天真可爱, 但一群孩子的哭闹却让支教团的队员们乱了手脚, 他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不知所措。也正是这个过程, 他们懂得了婴幼儿教育的艰辛, 也体会到了父母的养育之恩。

0到3岁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期, 是人一生中第一个重要的时期。两岸早教中心实践团的学生们, 充分调研了中心的教育方式, 同时, 充分和孩子们接触, 并且在中心老师的指导下和孩子们互动。这些小小人儿的一举一动都看在了队员们的眼里, 印在了他们的心里, 也记在了他们的本子上。对支教团的队员们来说, 这些可是一手的珍贵资料。

随着实践活动的深入, 队员们很快就学会一些幼儿教育方式, 同时, 还产生了一些创新的想法。他们试着与早教中心的老师们沟通创新教育的方式, 希望能为婴幼儿教育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他们认真的态度让早教中心的幼儿教师们感到非常欣慰。

“我们团队很多人是幼教专业的, 在实践之前, 对幼儿教育这件事情充满了自信, 但是, 在实践之后, 才知道我们把学习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还需要一个过程。可以说, 这个过程比我们想象的要困难。”实践归来, 郑州师范学院学生、“两岸早教”支教团队队员王培静深有感触。

篇6:浅谈幼儿园教学中电教化的应用

电教化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 它能使静止的东西动态化, 复杂的东西简单化, 它能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 枯燥的知识趣味化, 学习的过程生活化。

幼儿思维是具体形象的, 而在教学活动中, 我们常碰到一些抽象的、幼儿难理解的问题, 我们通过多种媒体在教学中把问题融入图形、图片、文字、影像、声音、动画等具体形象中, 大大刺激了幼儿的感官, 充分唤起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使其手、脑、眼、耳并用, 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如, 老师采用幻灯配以录音的方法请幼儿欣赏散文《小树叶找妈妈》, 美妙的色彩、音乐一下子把幼儿带到秋天, 蓝蓝的天空, 红红的枫叶……通过小兔子帮不同的树叶找妈妈, 幼儿知道了秋叶是被风吹落下来的, 还了解到不同秋叶的具体特征, 如像扇子一样的银杏树叶、像针一样的松树叶等, 这大大激发了幼儿的发散性思维。

二、创设情境, 调动多种感官, 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及主动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鼓舞和推动孩子学习的巨大力量。早在西周时期, 孔子就提出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见解。幼儿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 无论教师的声音有多好听, 肢体语言有多丰富, 时间长了, 幼儿便会对失去兴趣。但如果教师注意利用电教课件, 创设最佳情景, 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及兴趣, 就能使幼儿积极参与, 很快进入活动状态。如:在美术教学《动物狂欢节》中, 教师利用课件, 创设以下情境:在优美的轻音乐声中, 长耳朵小兔、大嘴巴青蛙等小动物们都出来玩, 突然大狮子来了, 小动物都吓跑了!大狮子很得意, 结果不小心掉进了猎人的网里。“小朋友, 你们猜猜后来怎么样了?有谁会来救大狮子吗?那些小动物出来的时候是什么表情?大狮子出来的时候是什么表情?”然后让幼儿猜猜、讲讲。“看看我们猜得对不对!”紧接着, 播放下段, 幼儿主动地投入到情境之中, 并努力观察每个动物并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幼儿学习的这种主动性正是建立在课件鲜艳的色彩、生动逼真的动画、引人思考的有趣提问的基础之上。很明显, 在幼儿作画时, 不需老师示范, 孩子们便能根据动物的不同特征活灵活现的将其展现出来。

三、在游戏中教学, 优化幼教课堂效果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 在游戏中幼儿显得情绪高涨, 兴趣浓厚。电教手段的运用, 可以使游戏教学收到更理想的效果, 也是教师向幼儿进行体、智、德、美全面教育的有效手段。例如在角色游戏教学中, 老师可给每个幼儿分配好角色, 然后讲解游戏的情节、规则。在游戏开始前, 教师把游戏的教学录相带播放给幼儿看, 善于模仿的幼儿就会对游戏有了更清楚的认识, 对自己的角色和游戏的规则有了更好的把握, 在教学中, 教师就能得心应手地组织、指导游戏, 幼儿也能在游戏中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使游戏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小班语言游戏《谁来幼儿园》, 主要目的是要求幼儿学习并运用游、跑、跳等动词。小班幼儿抽象思维发展缓慢,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 往往是老师直接告诉幼儿小鱼是游来的, 小兔是跳来的等, 让幼儿记住相应的动词, 这样不能极大的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教学效果不理想。而采用多媒体教学, 把小鱼在水中游来游去, 小兔在草地上跳的动态画面展现出来, 再配上小动物的叫声, 然后提问:“是谁来了幼儿园?”幼儿能很快说出动物的名称, 并一边模仿小动物的叫声, 一边跟着音乐节拍模仿小动物的动作活动起来。教师适时启发幼儿:“小动物是怎么来的?”引导幼儿正确学说并运用游、跑、跳等动词, 幼儿在良好的氛围中, 思维活跃, 乐于表现, 很快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

四、再现情境, 突破教学难点, 降低学习难度

电教媒体具有生动直观、形声兼备的特点, 可把书本知识转化为动态的、超越时空的、有声有色的形象化知识, 既适应了幼儿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 也弥补了他们视野较窄、直观表象储备少的缺陷。例如在讲一些庄稼名称时, 对于生长在城市的孩子来说, 对田野里的庄稼很生疏, 小麦、高粱不分那是很正常的事, 一部表现庄稼生长过程的电视片便解决了这个难题。通过对部分庄稼生长发育过程的再现, 他们不但记住了这些庄稼的名字、样子、生长过程, 农民辛辛苦苦劳动的过程, 也在孩子们幼小的心里埋下了种子。而许多东西由于环境、条件限制, 孩子们不能去亲身体验, 运用电教课件就能使幼儿在整个活动过程中保持很高的学习兴趣, 达到好的学习效果。

实践证明, 电教化教学手段是一种极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 它可以把教学内容变抽象为直观, 变静为动, 化繁为简, 化难为易, 可以多角度、多方位地组织教学, 促进教师教育活动过程中“教”的趣味性, 提高幼儿“学”的积极性, 特别是对幼儿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的发展, 起到了其他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

让我们携起手来, 共同成长, 一起进步!

摘要:电教化教育符合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征, 能真正地优化幼教课堂效果, 促进幼儿认识和思维的发展以及增强美育和德育效用。实践表明, 通过运用电教化手段, 幼儿在学习中能始终保持兴奋、愉悦的情绪和积极进取的心理状态, 对幼儿创新意识的培养、创新思维的发展和创新精神的树立起着重要作用。

篇7:浅谈幼教小教化问题

关键词:朱权,太和正音谱,教化功能说

一、朱权生平简介

朱权 (1378—1448) , 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 别号大明奇士、涵虚子、丹丘先生。初封于大宁, 故称宁王, 后改封于南昌。因事见疑于成祖, 遂韬晦于所筑“精庐”之中。溢献, 世称宁献王。他博学多艺, 涉猎诗文史籍、诸子百家, 著述及于释老、卜笠、修炼诸项, 尤其擅长鼓琴、戏曲, 信奉道家思想。十七、八岁时受命于太祖编篡《通鉴博探》、《汉唐秘史》。《太和正音谱》成书时, 他也才二十岁[1]。他还著有《务头集韵》、《琼林雅韵》、《琴阮启蒙》、《神奇秘谱》等书, 所作杂剧十二种, 今尚传世的有《冲漠子独步大罗天》、《文君私奔相如》二种[2]。

二、太和正音谱

《太和正音谱》, 共收曲牌335支, 为朱权所撰, 成于明洪武三十一年 (1398) , 该书分为戏曲理论和史料、北杂剧的曲谱两个部分。全书共分《乐府体式》、《古今英贤乐府格势》、《杂剧十二科》、《群英所编杂剧》、《善歌之士》、《音律宫调》、《词林须知》、《乐府》等八章。

《太和正音谱》是现存最古的北杂剧曲谱, 史料价值珍贵, 特别是曲谱部分, 后来明清的曲谱中北曲部分都是以它为依据的。《太和正音谱》在曲学理论史上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 尤其是其中杂剧十二科的分类方式, 已经比较清晰地概括了元杂剧的类型:1) 神仙道化剧 (主要讲述关于神仙度脱凡人, 使其得道登仙的故事) ;2) 隐居乐道剧 (多演安贫乐道、得道成仙、不食人间烟火的故事) ;3) 披袍秉笏剧 (君臣杂剧) ;4) 忠臣烈士剧 (多演臣子、义士为主尽忠、尽义的故事) ;5) 孝义廉节剧 (叙伦理道德、仁义孝悌、友信之道) ;6) 叱奸骂谗剧 (反应奸臣贼子祸国害民的故事) ;7) 逐臣孤子剧 (被贬、被放逐之臣子屈抑不伸、志不获展的苦闷抑郁的故事) ;8) 钹刀赶棒 (脱膊杂剧) ;9) 风花雪月剧 (男女间的风流情事) ;10) 悲欢离合剧 (家庭的悲欢离合) ;11) 烟花粉黛剧 (花旦杂剧) ;12) 神头鬼面剧 (神佛杂剧) 。[3]

三、《太和正音谱》的教化功能

《中国戏剧学通论》中, 戏曲功能分为五大类:1) 讽谏说 (作者借助戏曲的形式, 在嬉笑怒骂中尽诉人生百味) ;2) 教化说 (戏曲具有教育感化观众, 从而维护社会秩序, 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功能。三纲五常等封建伦理常常是戏曲内容和基本要求) ;3) 主情说 (汤显祖之后, 对“情”的体现成为戏曲的一个重要审美特征, 表达“情”也就成为戏曲的重要功能之一) ;4) 史鉴说 (中国“史学”的地位异常崇高, 戏剧对历史的体现是必不可少的) ;5) 游戏说 (戏曲的创作不仅是为了作者娱乐, 更是为了让人们能从戏剧中获得快乐) 。这五大分类大致概括了我国戏曲史上存在的各种戏曲功能流派。[4]

在中国古代戏曲史上, 朱权以其独特的身份 (大明藩王、朱元璋第十七子) 来从事戏曲创作研究的, 作为一名贵族戏曲家, 由于其特殊的身份, 必然导致《太和正音谱》明显带有其身份背景的烙印。

首观《太和正音谱》书名, “太和”二字, 取自《易经·乾·彖辞》的“保和太和”, 但本文认为朱权并未取其本意。本文以为朱权想表达的无非两层含义, 即“太平盛世, 政通人和”。而再考虑“正音谱”的“正”字, 一方面这是在说他从“依声定调, 按名分谱”的视角为人们提供“乐府楷式”, 为戏曲创作提供指导, 另一方面本文认为也有以正教化的含义在里面。

在自序中, 朱权讲明朝建国至《太和正音谱》成书之时三十有余载, “近而候甸郡邑, 远而山林荒服, 老幼瞆盲, 讴歌鼓舞”之盛世之景, 皆归功于“皇明之治”。

朱权提出“礼乐出于人心, 非人心之和, 无以显礼乐之和;礼乐之和, 自非太平之盛, 无以至人心之和也。故曰治世之音, 安以乐, 其政和。”

结合《太和正音谱》中的“太平盛世, 政通人和”之意, 可得出戏曲是太平盛世背景下的艺术结晶。因此, 朱权作为统治阶级上层人物, 为了巩固统治阶级集团的利益, 主张戏曲必须有歌功颂德并为封建王朝粉饰太平而服务。要作戏曲诸贤, “返古感今, 以饰太平”, 坚决否定那些产生于乱世、深切反映人民心声的优秀作品, 坚决拥护明王朝的统治。这样的主张导致在明代, 戏曲的“教化功能”一度占有统治地位:教化第一、艺术第二, 成为当时的创作主流。

朱权基于维护明王朝统治的角度出发, 提出“治世之音安以乐, 其政和”为艺术标准, 在杂剧十二科中为杂剧分类, 根据子昂赵先生所说, 大体可分为两类, 一类出于鸿儒硕士, 骚人墨客所作, 由良家子弟所扮, 谓之行家生活;另一类则为娼优所撰, 并由娼优所扮, 谓之戾家把戏。

本章引用了赵子昂与关汉卿的对话, 既然被引用, 那么我觉得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朱权个人的观点与主张, 基本就是把戏剧分为两类, 一类就是由良家子弟所扮演的行家生活和由娼优所扮演的戾家把戏, 而且行家是远远优于戾家的。结合《太和正音谱》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娼优的歧视, 不难看出, 身为大明亲王的朱权在对元杂剧作家作品品评时, 存在着高低贵贱的阶级偏见。

不过这与朱权的阶级局限性有关, 同时, 再观赵子昂与关汉卿二人身份, 一位是贵族剧作家, 一位是平民剧作家, 那么, 可见当时对娼优的歧视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社会意识, 但是从这点也或多或少反映了作者身份背景以及个人意识对《太和正音谱》成书的影响。

再观杂剧十二科, 十二科中排位第一的即为“神仙道化”, 而在乐府体一十五家之中, 排在第一位的即为丹丘体。朱权号“丹丘先生”, 朱权以其所撰的《冲漠子独步大罗天》杂剧的主人公冲漠子自况, 而在杂剧的结尾冲漠子被封为丹丘真人。前文中有提及主权乃著名道教学者, 并拜正一派四十三代天师张宇初为师, 大力弘扬道教易理。从这些条件中不难看出, 朱权“粉饰太平, 巩固王朝”的目的是在本书中贯穿全文的。朱权用戏剧粉饰太平, 自然也是有其特点的, 通过《太和正音谱》引导剧作家创作的标准, 扬抑褒贬不同, 剧作家的创作趋势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例如掩盖社会现实, 大力推崇“神仙道化”的作家作品, 用成仙的希望引导百姓, 用消极的思想麻痹群众, 从而在思想上巩固明王朝的统治。

这一点在书中始终都有体现, 比如说群英所编杂剧, 马致远位列第一, 关汉卿位列第九, 但就二人艺术成就而言如何排位说法不一, 例如马致远有曲状元之称, 而与马致远并列元曲四大家的关汉卿则凭其杰出的艺术成就, 被誉为“曲家圣人”, 西方称之为“东方的莎士比亚”。在《太和正音谱》中, 朱权的扬抑褒贬原则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在贾仲明《录鬼簿》中称关汉卿“驱梨园领袖, 总编修师首, 捻杂剧班头”, 将其列于首位[5]。而在《太和正音谱》中, 再现社会现实, 大力揭露封建统治阶级黑暗腐朽统治, 关汉卿被排在了第五位, 朱权如此行为是颇为值得思量的。

马致远位列古今群英乐府格势第一, 得到了朱权的大加褒扬, “马东篱之词, 如朝阳鸣凤, 其词典雅清丽, 可与灵光、景福相颉颃, 有振鬣长鸣, 万马皆癔之意, 又若神凤飞鸣于九霄, 岂可与凡鸟共语哉?宜列群英之上”。[6]

再观关汉卿, “观其词语, 可上可下”。对比显而易见。

因马致远的早年政治抱负, 且其杂剧内容多以“神仙道化”为主, 剧本受到了元代流行甚广的全真教思想的影响, 元末明初贾仲明作诗云:“万花丛中马神仙, 百世集中说致远”, “姓名香贯满梨园”。再观关汉卿的杂剧, 其内容饱含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字里行间都迸发出了昂扬的战斗精神, 关汉卿所在的时代, 民生凋敝, 六畜不安, 长夜难明, 他的剧作深刻地再现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对剧作主人公的强烈反抗意识以及向黑暗势力的不屈斗争进行了歌颂与赞美。而这些主题显然是与朱权“粉饰太平, 巩固王朝”的目的相背离的。加之朱权对马致远的艺术风格有所偏爱, 从而有此排列。不过, 朱权推崇“神仙道化”, 除政治意义外, 与自身的处境也有极大的关系。靖难之役后, 明成祖即位, 非但不兑现靖难之变时分治天下的承诺, 且将宁王朱权从河北迁徙至江西南昌, 并尽释其兵权。不久又被“人告权巫蛊诽谤事”。可以说是朱权非但未享受从龙之功的一切待遇, 周身还遍布刀光剑影。

最是无情帝王家, 朱元璋及其子孙对有如此经历和才略的宁王, 始终是猜忌和压制的。从前的雄心壮志, 此刻就是政治野心。为了麻痹统治者, 躲避王室内部的刀光剑影, 从另一方面来说“雄心远图”的宁王也为了麻痹自己, 朱权采取了另一种生存方式———隐逸学道, 从而在戏曲创作与研究中首推“神仙道化”。

综上所述, 虽然朱权对戏曲的研究与创作带有主观目的性, 将戏曲与粉饰太平、巩固统治联系起来, 带有其自身局限性与片面性, 但是朱权把不被广大文人所重视甚至视为山歌俚曲的一直以俗文学形式存在的元曲提升到了一个极高的高度, 使近案头文学从而走向民族化, 进入正统文学范畴, 并发挥了巨大的社会作用, 这不得不说是文学史上的一个重大举措与革新。《太和正音谱》也不愧是我国戏剧史上一部具有巨大影响力的戏剧专著。

参考文献

[1]鲁虹.谈《太和正音谱》[J].戏剧文学, 1986.

[2]池秀云.历代名人室名别号辞典[M].山西古籍出版社, 1993.

[3]闵永军.太和正音谱"杂剧十二科"分类特征[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4.

[4]田雯.从戏曲功能探究中国古典鬼戏多产的原因[J].艺术百家, 2007.

[5]钟嗣成, 贾仲明.新校录鬼簿正续编[M].巴蜀书社, 1996.

上一篇:养殖技术培训实施方案下一篇:购买cad软件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