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学改革促进学生素养全面提升

2024-07-18

以教学改革促进学生素养全面提升(通用10篇)

篇1:以教学改革促进学生素养全面提升

以教学改革促进学生素养全面提升

山东省济南第三十七中学,位于济南市西部西市场片区,是济南市首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定点就读学校,现有16个教学班级,学生652人,教师72人,其中务工人员子女占70.6%。多年来,学校硬件设施落后,教师教育观念陈旧,学生行为习惯不良,学困生占有很大比例,是济南市典型的薄弱学校。

从2014年9月起,我校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根据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在合作学习理论的引导下,学习全国各地课改成功经验,结合我校自身的实际情况,通过近半年的课改实践,初步形成了具有我校教改特色的“3532”课堂教学基本范式。下面就“3532”课堂教学范式向大家作简要介绍。

一、“3532”教学范式的步骤和流程

“3532”教学范式是以小组合作为基本组织形式,以导学案为抓手,以培养合格学生为目标,以转变教育理念、转变教学方式、转变学习方式为特点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我们改变了传统的学生评价方式,形成了基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模式。所谓“3532”,是指课堂教学活动包括三个步骤、五个环节、三个问题清单和两个反思。三个步骤是指:第一步,自主导学。这个过程采取“问题引领”的策略,为学生创设恰当的“台阶”,让学生自主学习本节课的内容,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初步完成自主导学。第二步,合作探究。教师组织学生针对预习中的疑点和本节课的重点进行小组讨论,通过相互交流,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思维潜力,实现生生互助,共同提高。第三步,差异拓展。教师针对学生预习情况和本节课的重点、难点进行讲解,学生通过展示与交流,进一步巩固、完善所学知识,确保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所提升。具体来讲这三大步骤包括以下五个环节、三个问题清单和两个反思:

(一)五个环节

1.课前热身:课前预备铃声响后,任课教师必须到达教室。上课前,教师要组织全班同学起立,齐诵班级誓言,以振奋精神,激励斗志,增强自信,凝聚心智。

2.自主导学(大约10分钟):学生采取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结合的方式预习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在教师明确提出自主学习的内容和要求后,每个学生要在充分看书的基础上认真思考,独立完成导学案中的自学内容,并用红笔标注出有疑惑的地方。这一环节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便于教师发现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从而增强了教师指导的针对性。

3.精练展示(大约20分钟):自主学习完毕后,小组成员要在组长的带领下进行交流研讨,有困惑的学生要积极主动地向组内其他成员寻求帮助,其他组员要耐心给予讲解。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组长用红笔标出,以备向教师和其他小组寻求帮助。交流结束后,各小组派代表上台讲解,进行展示。这一环节能充分发挥“兵教兵”“兵帮兵”“兵练兵”“兵管兵”的作用,让小组集体的智慧得到充分展示,真正做到了“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

4.精讲点拨(10分钟左右):针对学生预习、展示情况和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教师进行及时的点评、讲解和归纳。

5.课堂检测(不少于5分钟):学校在每节课的第四十分钟统一广播提示语――现在是课堂检测时间。这时,每个班要统一进行课堂检测。备课组要集体制定课堂检测的内容,分为A卷和B卷,两套测试卷题目不同,但难度系数相同。1、3、5号与2、4、6号分做不同试卷。下课时教师必须收回,并认真批改,及时反馈,以达到检测和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和技能,检验学生是否“学好、学会”的目的。

(二)三个问题清单

1.自主导学前,任课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学生实际和已有经验出示带有引领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清单一,让学生带着问题看课本,思考导学案的内容。

2.自主学习后,学生将难以理解或者有困惑的问题进行简要记录,形成问题清单二。

3.本节课结束前,学生将对本节课知识性内容存在的问题或者困惑记录下来,形成问题清单三。

(三)两个反思

1.教师反思:通过对本节课的处理,任课教师要认真总结三次备课、课标把握、教材处理、重难点突破、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集中展示等各个环节的得失,重点反思教学是否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是否满堂灌、学生的积极性是否高涨、学生的即时生成是否满意、教学效果是否突出等,反思不求长篇大论,但求深刻。

2.学生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要反思自己是否学有所获,还有哪些困惑,最大的收获是什么,用三两句话简单描述出来。

二、“3532”教学范式实施的措施保障

我们用了近半年的时间推进了一个阶段,即让教师熟悉流程,学会操作,理解课改内涵。这样做的目的是想让教师突破传统的课堂观念束缚,逐步转变教育观念及教学方式。在这个关键问题上,我们始终坚持小步快跑,蹄疾步稳,尝试改变。

为了转变教师观念,把课改的理念落到实处,学校领导采取了各种措施,想方设法引领课改,推进课改。学校先后组织教师去省内外的课改名校,让教师亲临课改现场,观摩学习。学校干部和一线教师每周必须听课评课,互相学习、彼此监督,促进课改、推动课改。全体干部包年级、包班级、包学科、包学生,指导课改,完善课改。

可以说,课改初期是最痛苦、最煎熬、最费心的时期。所有教师的思想几乎都经历了一个从迷茫困惑、痛苦折磨、徘徊不前到勇敢面对、逐渐适应、欣然接受的过程。领导班子要做的就是耐心细致地做好沟通工作,不厌其烦地强调课改的重要性。每听完一节课后,学校领导都要花费两三个小时的时间与教师交流座谈,与教师一起细致分析教学的细节。通过沟通交流,教师慢慢掌握了课改的基本操作步骤,初步感受到了课改的甜头。

三、“三步七段”教学模式的初步成效与思考

实施教学改革半年来,学校不断改进与完善“3532”的教学范式与管理方法,使我校的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小组合作学习改变了学生以往接受式学习、单纯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教会了学生学习方法,培养了学生学习兴趣,初步实现了知、情、意、行相统一的有效教学。每个班级都建立了学习小组,每个小组都充分发挥着合作学习的优势,形成了你追我赶、你帮我助的良好局面。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自主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质疑反思能力都明显增强。小组绑定式评价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单一的评价形式,让小组中的每一个成员在交流和学习中学会了竞争,学会了担当,增强了其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使学生在成为收获者的同时也成为了奉献者。同时,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精神面貌也发生了根本转变,彻底改变了传统课堂“一言堂”的局面,把时间还给了学生,把能力还给了学生,把自主还给了学生。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体,教师由喋喋不休的统治者、讲解者逐渐变为引导者、参与者和启迪者。

备课组群策群力制定导学案,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个人备课可能出现的内容随意、时间随意和方法随意的现象,充分发挥了优秀教师和集体的作用,实现了备课的最优化,真正做到了资源共享。慢慢的,合作变成了师生的习惯,小组成为了师生生命的共同体,初步搭建了一个师生共同发展的学习共同体。

以上简要汇报了我校课改的有关情况,这些仅仅是我校的一点初步探索,与兄弟学校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我们将继续虚心学习其他先进学校的好经验、好做法,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推进课改,以此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篇2:以教学改革促进学生素养全面提升

写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写好字”更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阶段学生书写要达到规范、端正、整洁、美观。但现实中,写字教学的状况不容乐观。笔者旨在从“认识写字教学意义,加强写字师资培训,激发学生写字兴趣,讲究科学有序指导,发挥评价导向功能,促使学生养成良好书写习惯”

一、统一认识,强化写字教学意

汉字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瑰宝。写好汉字是我们每一位中国人的义务,更是每一位华夏儿女的自豪与骄傲。

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加强写字教学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是有效进行书面交流的基本保证,是学生学习语文和其他课程,形成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热爱祖国文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具备熟练的写字技能,并有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是现代中国公民应有的基本素养,也是基础教育课程的目标之一。

二、练好过硬本领,发挥示范作用

“一个教师就是一本活字帖”。对学生写字影响最大的是老师特别是语文老师的字。作为人师,我们要不断学习书法知识,苦练好“三字”(毛笔字、钢笔字、粉笔字)基本功。

三、针对儿童心理,激发写字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写字有了兴趣,就能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并逐步形成用心学、认真写、刻苦练的学风。故事激趣。爱听故事是小孩子的天性。从古到今有许多书法家练字的轶事趣闻。在写字教学中我们应向学生有重点地介绍他们勤学苦练书法的事迹。

四、遵循书写规律,讲究指导方法

写字课是进行写字教学的主阵地。上好这一课,对指导学生写字能起到一种强化作用。在写字课上,我们可从三个方面指导学生写字。

(一)是看清字形,把字写正确。

(二)是分析结构,把字写端正。

(三)是寻找差距,把字写美观。练字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小学毕业前能写一手规范、工整、美观的钢笔字。遵循这一要求,我们应进一步严格要求学生,从热爱祖国语言文字这一高度激发学生的写字情趣。每次写好字,应让学生自己跟字帖上的字作比较,看哪些字临写得很象,哪些字还有差距,要进一步改进。

五、坚持持之以恒,重视培养习惯

写字是一种技能,必须通过一定数量的练习才能形成。因此在掌握写字要领之后,需要反复地练习,在练中学,在练习中逐步掌握书写规律。要课内练,课外练。还要练得精,就是说对练的内容要有所选择,对练的方法要加以指导,对练的时间要加以分配。研究表明,分散练习写字胜于集中练习,练习的次数要多,但每次练习的时间不应过长,相当于“少吃多餐更益于身体健康”。

对于小学生来说,每天要保证练习写字一次,时间宜在20分钟左右。经常练习会有助于良好习惯的养成。不管是写字课里的习字,还是识字课中的写字,或者阅读作文课中的写字,教师都要认真指导,严格要求。要始终注意提示学生认真执行正确的写字姿势、执笔姿势、书写顺序;要求笔笔认真、字字端正、行行整齐、篇篇整洁。发现缺点和错误,教师要及时予以指导和纠正。

六、改进评价方式,发挥导向功能

篇3:以教学改革促进学生素养全面提升

师:孩子们, 课前十分钟, 咱们要互相认识一下, 要谈话。说到谈话, 我们来玩一个小小的对话游戏, 请大家造句, 用“不一样”三个字造句。

生:这里的学习环境和平时的不一样。

生:现在的环境跟以前不一样。

师:好的, 你感到现在的生活比以前要好了, 不一样。说说我吧。 (生:您———) 说出“您”, 表明他是个懂礼貌的孩子, 给他掌声。 (学生鼓掌)

生:我觉得您的穿着与其他老师的穿着不一样。

师:我是按照要求这么穿的 (笑声) , 谢谢!你非常敏锐地观察到了我的不一样。再请你, 你直勾勾地盯着我, 又有什么新发现?

生:这里的环境和我们平时的不一样。

师:特别是这位老师……请接下去说我。

生:这位老师比我们的老师要慈祥些。

师:哇, 不错, 谢谢你给予我这么好的评价。

生:老师, 你不一样, 你特别帅。

生:我会不一样的乐器, 会弹钢琴, 还会吹葫芦丝。

师:一生下来就会吗?

生:不是, 是在音乐课上学习的。

师:是呀, 过去不会, 现在会, 真不一样。掌声鼓励。今天这节课呀, 你觉得他说得好, 就自发掌声鼓励, 好吗?下一个同学要开始回答了, 同学们用心去听, 还有哪些不一样?说说你在班上的“死党”是谁?

生:小猴。

师:小猴同学, 请你不要潜伏了 (笑声) 。请你站起来。 (小猴同学站起)

生:他特别搞笑, 有的时候感觉他不一样, 像个伟人。

师:小猴同学, 你也说说她的不一样。

生:她比较善良。

师:请坐! (学生自发鼓掌) 都说同桌是冤家, 说说你的同桌。

生:我的同桌有时候很烦。

师 (问同桌) :前面来个表扬, 后面来个小小的批评, 你承受得住吗? (生:我承受不住。) 我来给你撑撑腰鼓鼓劲。来, 你也来说说不一样的同桌。你承受得住吗? (生:承受得住。) 你还能承受得住, 你的承受力比我们强。 (全场笑)

生:我的同桌不一样, 她可爱唠叨了。

师:你有一个多好的同桌呀, 是劳动委员吧?

生:不是, 她从小爱唠叨。

师:长大后一定是个好妈妈。大家会听吗? (生自发鼓掌) 现在增加点难度, 说说过去的你, 现在的你, 将来的你, 这三个阶段会有什么不一样, 会说吗?

生:我以前是小孩子, 总被大哥哥大姐姐欺负, 现在我长大了, 也变成大哥哥了。 (师:你也想欺负别人了?) 不, 我现在长大了, 我特别想保护那些小同学。

师:为他的善良鼓掌, 好样的。 (生鼓掌)

生:我以前很不懂事, 家长都宠着我。来到学校后, 我就认为别人也应宠着我。我在学校就很霸道, 我经常欺负同桌, 但他很包容我, 很大度, 用他自己的话说, 有绅士风度。我现在不会欺负他了, 我要像大姐姐一样爱护他。

师: (对同桌) 你一定有话要说。

生:我谢谢她, 至少她以后不会欺负我。

师:好, 孩子们, 今天就说到这儿。所有的不一样都是因为时间在悄悄地流逝。咱们今天学的课文也跟往常不一样。好, 上课。

【点评:用“不一样”说话, 对六年级的学生来说, 应该是“小菜一碟”;对教师来说, 应该不算什么“高招”。但是, 在说话的过程中, 何老师以其特有的幽默和机智, 在生成中拓宽话题、打开思路, 引导学生敏锐地捕捉生活中 (眼前) 的“不一样”, 由说学习环境到说新老师, 由说同学到说自己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逐渐地与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匆匆》暗合, 使课前谈话看似“闲来之笔”, 却成为有效的课程资源。这不能不说是何老师处理预设与生成的良策。这样的开局, 为课堂教学的展开和深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初读, 让学生在语言文字中来来回回、反反复复, 披文会意

师 (板书课题) :今天咱们学习一篇文章, 题目叫《匆匆》, 注意写的时候不要匆匆忙忙而忘记了中间这个长点。请大家齐读课题。 (生齐读) 课文讲的是什么匆匆呢?

生:讲的是时间在匆匆流逝。

师:你说得真好。小时候你们就知道, 时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哪一个作者能够把它定格在文字中? (生:朱自清。) 关于他, 能简单地说一说吗? (学生用简短的话介绍朱自清) 来, 请看大屏幕。他是著名的散文家, 他的散文语言简练, 情感丰富, 被誉为现代散文的典范。他一生刻苦勤勉, 共出版著作百余部, 代表作有大家熟悉的《荷塘月色》《背影》等等。咱们今天学习的也是一篇非常优美的散文。著名作家余秋雨说了, 什么是散文呢?散文就是读者与作者的悄然对话与共同的思考。 (板书:散文, 对话, 思考) 那么, 既然是与作者对话, 就让我们先来倾听吧。 (板书:倾听) 现在就请同学们欣赏著名艺术家孙道临朗诵的《匆匆》。注意听的要求, 大家拿起笔, 一边听一边做记号, 在凡是能让你感受到时间匆匆而逝的地方做上记号。看看谁最善于倾听。 (播放朗诵音频)

【点评:播放著名艺术家孙道临的朗诵, 既是一种氛围的营造, 又是倾听能力的考查, 所以何老师对听的要求非常明确, 边听边做记号, 边听边思考。善听者亦善读。】

师:老师刚才看了一下, 我们六年一班的同学真善于倾听, 每个同学几乎在课本上做满了记号。大家交流一下。

生:我从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中的“燕子去了, 有再来的时候……”这句话中感受到匆匆。作者用排比的手法告诉我们时间过得很快。

师:还有哪些地方?一个词一句话都可以。

生:“吃饭的时候, 日子从饭碗里过去……”

生:第二自然段。 (朗读)

生:我从“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 ……我能做些什么呢?”中感受到。

师:你从问句里可以感受出来, 你关注了细节, 了不起!

生:“我掩着面叹息, 但是……闪过了。”

师:还有谁要读?

生:我想读第三自然段。 (朗读)

师:还有哪些同学能从别的段落里感受出来?

生:我从第四自然段。

生:我从第五自然段。

生:我从第二自然段。

师:共有五个自然段, 段段有感觉。还能从哪些字和词感受出来?

生:“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这里的“头涔涔”和“泪潸潸”给我匆匆的感受。

师:一个词就能让你有感受。

生:我想说第一自然段的三个“再”, 能看出大自然万物的死而复生。

师:改成“失而复得”好不好?掌声鼓励, 真不简单。

生:我想说第三自然段的“跨过、飞去”等词语, 可以看出时间是看不到摸不着的, 可以感觉出作者对时间的无奈。

生:我想说从第四自然段的“逃去如飞”这个词可以看出时间流逝得飞快。

【点评:学生听完之后做什么?何老师很巧妙地把学生的“感受”与文章的语言文字紧密地联系起来, 说感受读文章、读文章说感受;其次, 通过教师恰如其分的点拨, 让学生关注到字、词、句, 力求把“感受”落实到具体的语言中, 因文生感, 而不是空发议论;第三, 巧妙地“骗”学生读书, 多读、读好。】

师:同学们非常了不起, 善于倾听, 能听出这么多道道来。老师发现你们听出了散文的特点。能够让你有感受的地方遍布全文, 但又集中地表达一个意思, 就是时间匆匆而过。瞧, 这就是散文非常明显的特点:形散神聚。大家听出来了, 把掌声送给自己。 (鼓掌)

【点评:初读散文, 要不要了解散文的特点?要不要认识散文的形式?如果要, 怎么样体现“那个年段”的特点?何老师这一笔虽不是“浓墨重彩”, 但却是“画龙点睛”, 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有意无意地、朦胧而又具体地感受“形散神聚”。】

三、品读, 静下心、凝聚力、潜入文, 读思议练学语言

师:倾听之后, 我请大家跟着作者一起思考, 请大家沉下心来默读课文, 特别关注刚才那些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一边读一边思考, 争取读懂一到两处, 如果有疑问, 也可以整理出来一起交流。这个环节老师给大家三到五分钟, 要求大家不装样子, 真读。可以拿起笔快速写下一些批注。 (学生默读课文, 老师静静地关注。) 好孩子, 抬起头, 整整五分钟匆匆而过。当你经过认真思考之后, 我相信你就能读懂作者要表达的意思, 能和作者对话了。我们先以第一自然段为例, 看看第一自然段, 你读懂了什么。

生:我从第一自然段看出作者很羡慕这些能失而复得的花草, 它们的时光可以重新再来。而作者心中有无数的问号, 为什么自己的时间匆匆而过?

师:是啊, 在羡慕之余有无限感慨。你能带着自己的理解, 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读出来吗?同学们注意, 如果他能读出这种感受就给他掌声。

(生读第一自然段, 自发鼓掌。)

【点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真“对话”是心灵相遇、相通、相知的。学生在沉入语言文字与作者 (文本) 心灵相遇、相通后, 产生自己的感受, 说出来, 此为第一层;到此还不够, 还要把这种感受“融入”语言文字, 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因文生情、以声传情、声情并茂, 便有“相知”的味道了, 这才是阅读教学之“阅读”。】

师:就这段, 还有谁读出了不一样的感受?

生:世间万物都能重新来过, 但是时间不可以, 作者让我们好好珍惜时间。

生:从“一去不复返”这个词我能看出时间不能回来了。

师:这个同学了不起, 他不但读出了味道, 而且还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读书方法, 抓关键词来感受。 (生读) 请大家带着自己的理解读课文, 各读各的。 (学生自由读课文)

【点评:课堂教学面对的是一个个生动活泼的个体, 是一个个独特的个体, 因此, 我的感受不能代替你的理解, 他的思考不能代替我的头脑。教师“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的前提是, 教师要为学生生成、表达“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提供时间和空间。何老师在赞许第一位学生的感受之后, 立即推进“还有谁读出了不一样的感受”, 于是, 不同的“朱自清”出现了。其次, 何老师充分发挥“例子”的作用, 从大到小、从整体到局部, 由品语段到品关键词, 为学生进一步自主品读提供借鉴。诚如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先生所期待的:阅读教学“要由‘教教材’变成‘用教材教’;由‘教课文’变成‘用课文学语言、用语言’;由分析课文内容的教学, 转向以策略为导向的教学。注重读法、写法、学法的指导, 以提升阅读理解能力、运用语言能力以及学习能力”。】

师:好孩子, 真会读书。当你用心倾听了作者的对话, 和作者一起思考后, 你会突然发现, 作者在和你对话了, 你能听懂作者要说的话了, 这就是一种品读散文的方法。咱们继续往下品吧。再用几分钟, 每个人找准一个点先试着品一品, 之后咱们再交流。 (生自由读课文)

师:你想品哪段就说哪段。

生:我要品的是第二自然段, 我想先读再谈感受。“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作者把八千多日子比作一滴水, 这个比喻很夸张也很形象, 一滴水滴在大海里, 没有声音没有影子, 人不可能做所有的事情, 所以很惆怅。

师:你姓周, 我应该叫你周老师, 你把我要说的全说啦。周老师, 你给大家解释一下, 这一滴水有什么特点? (生:很渺小。) 可在作者看来, 这一滴水大得让他害怕, 让他心痛, 周老师, 你能读出来吗? (生读“八千多日子……”) 八千多日子就是二十多年, 人生有多少个二十多年?所以这滴水非常大。可是尽管再大, 也只能怎么滴呢?请读出相关部分。

生 (齐读) :“没有声音, 也没有影子。”

师:不管是谁, 感受到时间这样流逝, 都会害怕, 怕得冷汗直冒, 热泪直流。请为我们读读作者的描写。

生 (齐读) :“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点评:《匆匆》有许多含义深刻的句子, 如“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 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 没有声音, 也没有影子。”对六年级的学生来说, 怎么理解、理解到什么程度?这种“理解”是靠教师分析、讲解还是靠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自读自悟?这反映了不同的教育理念, 而不同的教育理念会生成不同的教育效果。何老师给我们的答案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自读自悟, 教师只相机点一下, 促其提升, 如毫不怜惜地夸奖, 在关键处点一下“这滴水有什么特点”等等。只有学生“自读自悟”的所得, 才是真得。】

师:品得好, 这句话也是课后的第二道题要我们重点感受的。就这句话, 谁还有别的感受, 也为我们读读?这一回我们换个方法来读。请一个同学带着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先读读, 其他同学听听, 看看能否听出来文字中蕴涵的情感, 看看谁是他的知音。

生:读“在默默里……泪潸潸。”

师:他是善读者, 你们是善听者, 谁是他的知音?

生:我听出了一种彷徨。

生:我听出了一种忧伤。

生:我听出了一种矛盾。

师:所有愿意做小赵知音的孩子都请起立。小赵来领读, 其他知音一起跟着读。 (学生站起来读) 掌声谢谢自己吧。特别感谢小赵老师。孩子们请坐。最后再品一处吧。

【点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明确提出“要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只有当学生真正成为发展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时, 学生的眼睛才亮, 脑子才灵, 心灵才明, 智慧火花才能迸发。教师是“幕后推手”, 要心甘情愿地“让学”。因为学生的精彩才是真正的精彩, 学生的发展才是教学之根本。】

生:我想说说第三自然段“洗手的时候……过去。”

师:有人说朱自清的散文有一个特点, 就是能在不经意处浓墨重彩地描写, 这段就是个例子。文中列举的这些事情大家每天都做吧, 例如, 洗手。还有么?

生:吃饭, 睡觉, 发呆……

师:这些事我们每天都经历, 你的时间也这样过去了吗?请向朱自清学语言, 学着说几处。

生:做作业发呆时, 时间过去。

生:玩游戏时, 时间过去。

生:就像这节课一样, 投入学习的时候时间也过去了。

师:这个时间用得值!

生:在我们看书的时候, 时间也过去了。

师:看书可不是浪费时间。让我们再看看, 朱自清笔下的时间可不是这样的过去, 相反, 是逃去如飞的, 找几个词来说说。

生:跨过。

生:闪过。

生:伶伶俐俐。

师:是啊, 用词多么准确啊。孩子们, 请带着自己的感受, 好好读读这段话吧。 (学生自由读课文)

【点评:阅读教学, 就是以《语文课程标准》为标准, 以课文为例子, 指导学生学习语言、运用语言、发展语言。“学习语言”在用好课文这个例子上, 一是积累, 靠熟读;二是吸纳, 靠揣摩。“运用语言”是在积累、吸纳的基础上, 运用于口头、书面的表达实践, 如此循环往复, 渐成渐进, 谓之发展语言。除此以外, 没有捷径。何老师把这一理念变成可操作的语言实践, 先读书, 抓重点琢磨;再练习, 联系生活表达;最后总结, 回到课文诵咏。何老师还是一个善听者, 只有全心全意地倾听学生, 才能对学生的表现作出即时的、自然的“教化”, 如“看书可不是浪费时间”, 把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自然统一于一个个教学环节、一个个教学细节中。】

四、学思结合, 以疑结课, 意在把学习引向生活, 把思考推向深入

师:一篇文章永远不是一节课能品得完的, 当你走到人生的不同阶段, 同一篇文章会留给你不同的感受。对话也好, 倾听也好, 思考也罢, 当你觉得读得深入时, 品读文章的落脚点应该在哪儿?

生:应该是思考。

师:提出你的思考和疑问。

生:为什么要徘徊呢?

生:作者为什么说他赤裸裸地来到这世界, 转眼间又赤裸裸地回去呢?

生:时间到了哪里呢?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

师:这个问题贯穿始终, 这是大家第二节课思考的内容。

篇4:以教学改革促进学生素养全面提升

关键词:阅读活动    语文素质   夯实基础     口语表达    鉴赏能力

一直以来,阅读都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直接关系到学生语文素质的发展和提升。初中阶段,学生由“教师引导学习”逐步过渡到“自主学习”,广泛涉猎各种题材的文章,并从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语文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促使学生以阅读为途径全面提升语文综合素养。笔者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借助阅读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一、借助阅读夯实语文基础

识字、理解词语是语文学习的基础,也是比较枯燥的学习内容,不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借助阅读活动使学生加强基础知识积累,夯实语文基础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及时查阅自己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并以旁批的形式记录下来,强调对字义的理解,从音、形、义三个角度学习和理解。学生的阅读活动非常广泛,阅读内容各异,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也会呈现出多元化的倾向。比如,一个爱好文学作品的学生,在阅读中遇到了“爿”字,感到十分好奇,查阅字典后知晓读音“pán”、量词;一个学生在阅读中看到“没齿难忘”这个词语,查阅字典得知其词义:一辈子也忘不了(一般用于形容对别人的恩情或关怀终生不能忘记);一个喜欢理解汉字意思的学生偶然在一本老字典上看到“严肃”这个词中“严”是“表面严厉”,“肃”是“内心恭敬”,于是学生由此及彼推知了“肃静”这个词的含义。

学生这种广泛积累字词的习惯一旦养成,字词学习就成为一种常态化、多元化、开放化的学习。学生的字词积累不再受到课内字词教学的限制,由封闭的空间走向更为广阔的语文天地。学生的识字数量也绝不会局限于三千五百常用字的范围,词语积累也丰富,语文基础得到夯实,为学生进行其他语文活动提供了保障。

二、 借助阅读提高口语表达

“语”即说,包括语言表达和各种朗读活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善于借助阅读活动进行多种语言表达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要引导学生养成向别人讲述自己阅读内容的习惯,或者让他们在小组内或班级内进行阅读交流。学生向别人讲述自己阅读内容的过程也是将获取的信息加工整理的过程。为了语言表达的准确,学生在讲述的过程中要斟酌词语的选择、语言的组织和表述的生动,以吸引别人的注意力。

教师除了定期举办“故事会”“讲讲我的读书收获”等活动外,还要引导学生在说明文阅读中获得的自然、军事、科技等方面的知识介绍给其他学生。比如,一位学生阅读了“飞机黑匣子”相关的文章,向大家介绍了“黑匣子”的颜色、大小、功能等方面的知识;一位学生在阅读了有关生物入侵方面内容的说明文后,向大家介绍了什么是“生物入侵”,造成生物入侵的原因,生物入侵的危害,以及如何预防生物入侵等内容,并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分析物种是生物入侵的情况;一位学生在阅读了转基因技术方面的文章后,向大家讲述转基因技术为农业带来的革命性的变化,及其可能带来的危害。

丰富多彩的口语表达练习能促使学生自主交流阅读收获,在交流过程中提高口语表达和语言组织能力,并在互相激励下不断扩大阅读范围和视野,进而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升。

三、借助阅读提高语文技能

提取信息、加工信息、整合信息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衡量学生语文技能高低的标准。阅读是知识和信息输入的过程,学生在阅读时能够在短时间内吸收大量的信息,充实精神世界、愉悦情感。但是,这些信息往往是感性的、杂乱的,缺乏应有的条理性,不符合语文学科的学习需求。教师要引导学生借助阅读活动提高信息提取和加工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技能。比如,在阅读记叙类文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一边阅读一边思考故事的起因、发生、发展、结局,自觉提取与每个人物相关的事件,并思考这些事件对塑造人物性格、突出人物品质有什么作用;在阅读说明性质的文章时,学生要自觉思考文章的说明对象及说明对象的特征,并思考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方法的具体作用;阅读议论性文章时,学生要思考论点是什么、是如何提出的,分辨文章采用的论据属于哪种类型,并思考每段采用的具体论证方法。当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尽可能多地提取信息,了解文章所反映的时代生活和精神风貌,加深学生对文章的全面把握。

这种借助阅读活动提高语文技能的方式,能有效避免语文学习和技能训练的枯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一定的思维定势,能提高学生提取、加工、整理信息的能力,而且能让学生自觉结合文本知识对文章进行有条理的解读和分析,有助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四、借助阅读提高鉴赏能力

初中生对语言文字有了初步的感知、领悟能力,能从直观上感受到哪些句子语言优美,哪些句子空灵隽永,哪些句子意境深远,哪些句子含义深刻、富有哲理。但是,学生的这些直观感受仅仅停留在对语言文字的肤浅感知或笼统认识上,缺乏从语文角度的分析鉴赏。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这些自己喜欢的句子从表达方式、修辞、遣词造句或者营造的氛围、表达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鉴赏。让学生不但能直观感受到语句的优美,而且知道它们为什么美。

当学生有意识地鉴赏文章的语言时,会发现不同文章的语言风格,或质朴隽永,或空灵飘逸,或犀利如刀,或清新明快,或委婉含蓄,或朴实直白,不一而足。语言鉴赏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对文章的深度理解、对作者情感的准确把握,是提升学生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有效方法。

篇5:以教学改革促进学生素养全面提升

用对话教学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以《台阶》教学为例

 

作者/ 范小燕

语文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要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如何有效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呢?对话教学是一个好途径。

一、深入文本,探究主题

师:同学们,下面请再次深入阅读文章,思考本文的主题到底是哪一个?(出示投影)关于《台阶》的主题有这样几种理解:1.感悟亲情,学会感恩;2.表现父亲为实现理想而坚忍不拔、不知疲倦的精神,暗寓中国农民人生奋斗的过程;3.农村农民要摆脱贫困,需要发展社会生产力;4.学会生存,学会为自己的生命定位、定向,让自己有满意快乐的生活。

学生研读文本,深入思考并交流。

生1:我同意第一种。因为文中的父亲为家庭的幸福辛劳一生,付出了健康的代价。

生2:我觉得是第二种。父亲是农民的缩影,是要强的农民。他常年累月,抱土背石,捡砖拾瓦,磨破的草鞋高过台阶。终于奋斗大半生后建起了理想中的新房子。

生3:第三种好。父亲的生活是贫困的,也是令人心酸的。他的生活方式以及他为建造新房子做准备的过程都是原始的、低级的。所以农民要改变命运最为重要的就是发展先进的生产力,增加收入。

生4:我比较赞司第四种。文中的父亲是建造了一座有着高台阶的房子,但这一切没有带给他理想中的快乐有的只是衰老和尴尬,人是为自己活的,不是活给别人看的。

师:大家的发言都很精彩,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那关于三题的几种理解有没有共同点呢?

学生讨论、交流,教者点拨,最终得出结论:父亲虽是辛劳的,可他用自己的双手编织着人生的美好,是全家人的幸福尊严所在,是值得我们敬重的。

二、精读细节,领悟内涵

师:同学们,文中父亲倾尽心血建造了新房子,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在朝着理想迈进的过程中,他的形象有哪些让你感动的独特之处呢?

生1:父亲是个勤劳的人,从他为建新房日夜操劳的表现可以看出。

生2:父亲有坚忍不拔的毅力,大半辈子一直忙于一砖一瓦,一分一角的准备之中,从没懈怠过。

生3:父亲忠厚老实。尽管劳动是艰辛的,生活是贫穷的,但父亲硬是依靠自己的努力朝着理想前进。

生4:父亲是要强的,不甘人后。父亲一心想建高台阶的房子,提升家庭的地位。

师:大家说得很好,文中有些细致人微的描写给人很深的印象,它能让我们更全面的解读父亲的形象。请你们勾画并反复品读这些句子,说说你的理解。

生1:我感动于父亲“往一个黑瓦罐里塞角票”等为造屋作准备的细节,从中看到了父亲充满热情,干劲十足,乐观自信的形象。靠着自己的劳动实现理想,这是父亲作为人的尊严,也是他的幸福所在。

生2:“然而,父亲的精力却很旺盛,脸上总是挂着笑容在屋场上从这头走到那头,给这个递一支烟,有为那个送一杯茶。”我看到理想就要实现时父亲的兴奋、自豪和满足,所有的艰辛疲劳又算得了什么!

生3:“他总觉得坐得太高了和人打招呼有些不自在”,直到“挪到最低一级”,由此我看到了他的谦卑,而不是依着成绩去炫耀,甚至攀比。

师:你们能用如此精妙的语言来为“父亲”注解,让我着实惊叹。在物欲横流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不择手段贪图享受。父亲是平凡的,更是伟大的。他挥洒汗水,自信地捍卫着尊严,实现着理想。(论文范文 )请同学们记住父亲是普通的劳动者,但是他尊严而高贵。

三、鼓励质疑,深入理解

师:同学们,请再读课文,提出疑问。

生1:文中的父亲为造高台阶的新房子,最后累垮了,值不值得这样?

生2:文中的父亲像愚公一样有毅力,愚公有全家人的响应帮助,可他的家人――文中的“我”为什么没能替他的父亲分担呢?

师:大家的问题很有价值,值得探讨。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形成小组共识。

学生先讨论,然后在组内交流,最后全班评析。

师:“你们说得太好了!生活有太多的`辛酸和苦涩,也许父辈们的追求或愿望在我们的眼中不是崇高的、精彩的,但却是实实在在的,他们的那份坚韧不拔、拼命硬干的生命因子,恰是高举起我们幸福的台阶,也是撑托事业辉煌的砥柱。让我们从心底祈愿,劳苦着的父辈们幸福、安康,平安度春秋。”

四、走进生活,提升自我

纪伯伦说:“爱不仅是爱者尊严高贵,而且使被爱者尊严高贵。”请你们写下最想与父母说的话,让生活在爱意中升腾。

五、教学反思

1.阅读教学应关注学生的精神成长。巴金说:“文学的目的就是使人变得更加美好,文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唤起对未知世界的一种向往,给人以精神的底子。”阅读教学无疑是奠定人“精神的底子”的最佳途径。中学是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逐渐形成的关键阶段,教者应当用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与生活对话。让学生的思想情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引领精神朝着真善美成长,从而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

2.语文课应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美国教育家华特・科勒涅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教学不能总是围绕着教科书转,学生学习语文绝不等于学习“语文书”。生活处处有语文,语文来源于生活,与生活相通。只有联系生活,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文本,感悟人生。

3.注重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在语文教学中,教者要利用文本阅读触发学生情感,使学生对文中美好的人、事、物、景油然而生爱意,从而使学生的审美情趣得到有效提升。写最想与父母说的话,是从课堂走向课外,是学生从文本所获情感的有效迁移。因为贴近学生生活,学生的体验也颇为深刻。一位同学动情地写道:爸爸,您眼神中流露出的沧桑、深沉,分明是岁月的沉淀,辛劳的印证。农忙时您在家种田,一过农忙,又去遥远的城里打工。总是做得没日没夜的,总是说:“不干就要落后,被人耻笑!”爸爸,您用自己不太坚实的肩膀扛起了家。谢谢你,祝你平安!

在本节课中,《台阶》所蕴含的人文性,都是通过对话挖掘的。教师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在与文本、作者、生活对话的过程中领悟体验。因而,学生融入了文本,体会了作者的情感,领悟了生活的真谛。让我们牢记特级教师孟晓东的主张:“语文不仅要着力于培养学生语文运用的真实功能,也要着眼于语文课程对于学生思想感情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让学生语言成长的同时,人文素养也同步生长。”

篇6:以教学改革促进学生素养全面提升

随着时代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社会对人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职业教育面临着更大挑战。2015年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指出,职业教育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立德树人”要求我们必须着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必须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持续发展、终生发展和健康发展。因此要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就必须着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何为核心素养?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刘恩山教授认为,“核心素养是一种跨学科素养,它强调各学科都可以发展的、对学生最有用的东西”。杭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张华教授认为,核心素养不是只适用于特定情境、特定学科或特定人群的特殊素养,而是适用于一切情境和所有人的普遍素养,这就是“核心”的含义。可见,核心素养是知识、技能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是知识、能力、态度或价值观等方面的融合,既包括问题解决、探究能力、批判性思维等“认知性素养”,又包括自我管理、组织能力、人际交往等“非认知性素养”。“素养”不仅仅包括能力,更多考虑人的综合素养,特别是品德上的要求。

立德树人,本质在于育人。中职学校立德树人的目标是促进中职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怎样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中职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笔者作为一名中职德育课教师,结合中职学生的特点,认为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一、加强心理教育,健康成长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紧密衔接,发挥中等职业教育在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中的基础性作用,发挥高等职业教育在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中的重要作用。加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沟通,为学生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搭建‘立交桥’。”我们在进行中职教育的同时,要对学生心理压力进行有效疏导,教师不仅要注重学术上的传授,更要正确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排解心理压力,加强心理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中职学生虽然年龄接近成年,但心理上仍然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学校设置心理健康服务中心,为个别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服务。平时的心理疏导主要依靠各班的班主任,从对学生的观察到对学生的正确引导,都需要班主任的细心与耐心。如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可以采取很多的方式,根据实际的情况,选择学生易理解、感兴趣的方法来对学生进行教育。中职学生毕业即将面临着升学或就业,心理压力大。心理健康教育要关注学生成长的各个阶段,用创新的教学方式,将健康的元素进行挖掘与重组,在讲解知识的同时融入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们一边提升学习的能力,在内心深处埋下健康的种子,为今后走入社会奠定基础。

二、开展实践活动,渗透人文

在促进学生终身健康发展的教育模式下,为加强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专业教学中可以融合一些人文知识,使教学更加生动。比如结合地方特色,融入一些民俗习惯、当地的民族风情和特色文化,对这些内容进行挖掘、归类和整理,将所得到的资料和特别内容进行整合,方便对学生知识面的扩充,也丰富了课堂的教学内容,丰满了学生的文化积淀。

人文知识的渗透需要有序进行。首先得要解决好课堂中的人文精神的教育和熏陶,除了文化基础课以外,好像在常人的思维里理工类的专业课程很难融入人文精神的教育,其实不然,每门功课,每个学科都有很多了不起的故事、了不起的人物和了不起的思想,比如一些大国工匠的故事,工匠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职业技术人才精益求精,因此要构筑富有人文特色的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

其次,要营造具有浓郁人文气息的校园文化氛围,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人文学术环境和文化艺术氛围对学生人文精神的熏陶和培养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重视把人文精神的培育贯穿于平时的教育,教学当中去,充分发挥每一名教师,每一堂课,每一处校园风景,都作为人文素质教育的阵地,进行悄无声息的,水到渠成式的内在自然型的人文精神教育。

再次,家庭中父母是孩子成长的启蒙老师,家庭、社区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要进一步完善家庭、学校、社会三者之间的合力机制,推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有效衔接。

最后,注重学生的实践,让其自身感受人文的价值和魅力。人文素养的培养都要通过外化到内化再到外化的过程,首先要让学生切身感受,让其得到触动,然后具有了这样的内因,才有了自己改变自己的冲动和动力,比如让学生参加书法社团,练习书法,开始的时候可能有很多的同学不太愿意练,找各种各样的理由,这样我们开始就可以带他们观看书法大家写的字,给他们讲解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文稿》等作品,让他们每天早读时间朗诵经典诗文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总之,从亲身体会中得到激励和鼓舞,并进一步形成内在的驱动力。达到自我欣赏、自我评价、自我完善的良性循环,从而自然而然、潜移默化地提升人文素养和情怀。

三、规划职业生涯,主动行动

职业生涯规划对一个人一生的成长和发展尤其重要。很多人由于没有正确的健康生涯的规划,事业杂乱无章,有的毫无奋斗概念,造成被社会淘汰的悲惨后果。因此,中职教育要及早对学生进行生涯?划教育,帮助学生合理规划,主动行动,对自己的未来有一个科学的合乎实际的规划。

第一,引导学生分析自我,认识自我,从所学专业起步。要引导学生以自身的特点确定未来职业生涯规划的出发点。中职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首先要明确自己的理想和志向,确定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对自己的将来有所规划。进入职校后,就是“准职业人”了,而且很快就要步入社会、步入职业的大门,这时,应该对自己的将来有所考虑、有所预期。其次,制定职业生涯规划还要了解自己的性格、气质、能力、兴趣以及自己的长处短处,只有明确自己适合干什么,能干什么,才能对自己有一个准确的定位。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认清自己,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挖掘自身的潜力。

第二,根据自己的特点和现实条件确立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老师要引导学生充分考虑自身条件、家庭因素和现实的社会环境,在客观认识自身条件、现实环境及其变化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合理、合身的职业生涯规划。

第三,根据个人需要和现实变化,不断调整职业发展目标与规划。要使职业生涯规划行之有效,就需要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具体内容和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变化、不断反省,从而修正职业生涯目标,改进职业生涯策略,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职业生涯规划只是一个载体,鼓励学生独立自主选择未来。帮助学生树立目标,让目标来带动学生的学习和自主性探索,这也是中职自主能力培养的重要方面,这种能力的提升,对学生整体的终身健康发展能力培养起到良性的助力作用。

四、整合社会力量,形成合力

教育不是单方面的,需要各个层次的、社会各界的专家、学者、企业的联合。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我们要融合社会力量,不仅要组织学生深入到企业中进行实际社会知识的锻炼,也要整合社会资源,为学生搭建不同的舞台。例如,教师可以和社区进行联系,将社区的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引入到学校中,文化传统节日的庆祝和举办,学生带着社区的内容和任务目标,亲自参加到社区的活动中去。在活动感受和体验。同时,教师也可以在校园外搭建一些舞台,展示学生的才艺,举办一些各个学科的特色文化平台,帮助学生进行展示自己。产生积极有效的社会正能量,为学生营造一个健康的环境。

社会力量的整合不仅需要教师的努力,也需要学校、家长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教师在利用社会资源的初始阶段,可以先从学生家长资源入手,鼓励家长与学生多进行亲子活动,家校形成合力助推学生健康成长。

总之,在每个人终身发展过程中,都需要核心素养以及由核心素养延伸出来的素养来应对生活的各种情况,核心素养是一种跨学科素养,是知识、技能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核心素养是知识、能力、态度或价值观等方面的融合,既包括问题解决、探究能力、批判性思维等“认知性素养”,又包括自我管理、组织能力、人际交往等“非认知性素养”。核心素养在深化中职教育教学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中居于基础地位,对促进中职生终身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篇7:以教学改革促进学生素养全面提升

抓住评建机遇促进科学发展全面提升医学生培养质量与水平-第二军医大学教学评价经验介绍

经过近两年的.精心组织,严密筹划,在全校上下一致努力下,第二军医大学在2007年11月结束的全军院校本科教学评估中,得到了评价专家组的高度评价,最终获得了令人满意的评价结果.本文介绍了该校在参加评估过程中的几点经验,为今后其它院校迎评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一些思路.

作 者:谢长勇 刘斌 许劲松 仲向平XIE Chang-yong LIU Bin XU Jin-song ZHONG Xiang-ping  作者单位:第二军医大学,上海,200433 刊 名:西北医学教育 英文刊名:NORTHWEST MEDICAL EDUCATION 年,卷(期):2009 17(3) 分类号:G642.0 关键词:本科教学评估   经验介绍   教学管理  

篇8:以教学改革促进学生素养全面提升

一、选取生活素材, 强化学生的思想教育

(1) 从社会热点时事中挑选素材。作为初中政治教师, 应帮助学生抵制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及不良思潮, 选取社会上的一些热点新闻或时事为素材开展教学活动。通过对素材的剖析, 增强学生抵制不良思想的能力。如《面对诱惑, 学会说“不”》一课时, 教师可挑选“玩网游暴毙”这一当前热点时事, 教育学生面对诱惑较大的网络等, 应增强自己的自控力, 抵制这些有碍自身发展的不良风气及思潮。

(2) 从学生校园生活中挑选素材。在初中政治教学活动中, 空洞的说教无法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所以, 教师应从学生的校园生活中选取适合教学要求的教学素材, 让学生更容易接受。

(3) 从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挑选素材。初中政治教学设计和活动必须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帮助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的烦恼, 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如开展《好习惯受用一生》内容教学时, 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多个良好习惯, 并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养成这些良好习惯, 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二、创建活动平台, 增强学生的情感交流

(1) 前移教学关口, 搜集学习资料。在初中政治教学中, 教师可将教学关口前移, 安排学生在课前预习时搜集充分的学习资料, 为课堂教学中的汇报交流活动提供丰富的教学信息, 同时也增加了教学生动性。例如教学《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内容时, 教师可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环节搜集相关信息, 在教学活动中, 学生将搜集来的资料分成社会事业、经济建设和国防科技几大类并依次进行汇报, 不但提高了学习生动性, 也增强了学生对改革开放伟大成就的感悟。

(2) 搭建交流平台, 开展主题辩论。在政治教学活动中, 由于学生的思维方式和生活阅历不同, 对于事物的看法和想法也存在着差异。对于这一现状, 教师不能直接评判对错优劣, 应搭建交流平台, 因势利导, 组织学生开展主题辩论活动, 引导学生的思维在交流中不断交锋和碰撞, 找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 改进学生的思维方式, 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例如教学《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时, 学生对于消费者的维权方式存在分歧。对此, 教师可让学生分成正反两方进行辩论, 在辩论中, 学生不断地摆事实、讲道理, 纠正了部分学生的片面观念, 提升了学生的法制观念, 明白了只有依法维权, 才是正确的解决途径。

(3) 紧扣教材内容, 开展专题演讲。初中政治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强化对学生的思想教育, 紧扣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内容, 运用丰富的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情感, 增强教学成效。例如在进行《民族情民族魂》教学之后, 为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情感, 教师可以在班级开展“让中国再次腾飞”的专题演讲活动, 要求学生自备演讲词, 让学生在一次次的深情演讲活动中, 思想不断受到深刻洗礼, 促进思想教育成效的提升。

三、开展实践活动, 增强学生的感知体验

(1) 组织警示教育活动。在法律内容教育中, 为了强化对学生的思想教育,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少管所”等法制教育基地, 听取警务人员的现身说法或是将其请进课堂开展讲座活动, 学生从这些真实的案例中强化了自己的法律意识。

(2) 组织参观场馆活动。政治课教师应善于整合各项教育资源, 通过结合课堂和课外, 校内与校外, 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增加教育成效。如教学《科教兴国》之后, 教师可组织学生参观有关科技发展的图片展, 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促进教学成效的提升。

(3) 组织社会调查活动。调查研究是社会实践活动中较为常见的方式, 教师可以选取学生感兴趣的社会话题, 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活动。如针对当前初中生沉迷网络等现象, 笔者就安排学生展开社会调查活动, 在活动中, 学生深刻地认识到网络应是辅助学习的好工具而不能影响和阻碍自己的学习、生活, 并在同学间发出“善用网络”的倡议, 强化教育效果。

综上所述, 初中政治教师应将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材紧密结合在一起, 通过对教学工作的创新和优化, 提升教学成效,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篇9:以教学改革促进学生素养全面提升

关键词:国学诵读;语文素养;小学低段

当前,随着人们对国学教育的推崇,“国学热”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国学经典读诵也在小学教育中广泛开展。这项活动中所诵读的国学经典,主要内容是指以儒学为中心的国学经典精品篇章,包括《三字经》《弟子规》《论语》等等。笔者通过调查、记录与自身教学感受,对国学诵读结合小学语文教育中的探索运用及成效,在此分几个方面作一论述。

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语文素养的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刚刚步入小学的孩子,他们有着纯净的心灵,很好的记忆力,思想如同一张白纸,语文素养也相对较弱。笔者认为,从走进学校的第一天开始,就应给予他们一个国学的成长环境,让孩子在成长中信守儒家“仁、爱”“忠、义”的行为准则,汲取“孝、礼、信、勇”的思想内涵,感受“动、静”“刚、柔”的和谐,日渐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积累国学修养。

一、运用群体诵读效应促进识字的需要

什么是群体诵读?群体诵读就是学生集体朗读与背诵。这是一种协作性很强的阅读方式,它能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增强语言感受力。笔者尝试在平时诵读国学的过程中,挑选一些内容,观察学生是否有识字的需求。如一年级的孩子在读《三字经》中“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时,其中“一、十、百、千、万”学生已经认识,但是“而”字没有学过。教师引导:“小朋友们,这句话里那么多字,我们都认识,真了不起,就剩下这个‘而’字了,你想认识它吗?”学生积极踊跃,纷纷想法记住这个字。到了以后的课文中再遇到这个生字,就像老朋友一样熟悉了。通过群体诵读,学生对识记其中的生字在主观上乐于接受,他们的识字量随着诵读而逐步增长。

二、运用国学诵读积累语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多次提到“语言积累”这个问题,在各个阶段目标中对语言的积累又有具体的要求。可见,语言积累是学好语文的重要途径,是阅读和写作的根基,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

诵读国学在此有着重要的意义,小学生国学背诵的积累,将会为他们的一生打上优秀的传统文化的底色,浸染上国学经典精髓的书香。低段学生的启蒙国学一般都是韵律很强的《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这些文字读起来节奏感很强,学生一般读几遍就能记住。

然而,记忆≠积累。在记忆的基础上,理解运用才能做到真正的积累。低段学生的词汇贫乏,表达能力弱,笔者还尝试在开展国学诵读的同时“边读边说”,通过讲述从而达到语言的积累。例如,在诵读“将进门,问孰存”时,对学生解释:在古代,人们十分讲究礼仪。如果要进入屋子,不敲门,不问一声就进去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所以,当你在家里进大人的房间时,先要敲一敲或者问一声,得到里面的人同意以后再进去。理解意思之后,请几个学生角色扮演,进门前怎么做,怎么说,对老人该如何问好。如果是进关着的厕所门,那该怎么说。

很明显,学生在一次次的拓展中,能表达的语言更丰富了,对恰当使用词语、语气的能力也加强了。随着他们理解、运用能力的提高,对词语的积累也越来越丰厚。

三、运用国学诵读提升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包括感知能力、理解力、鉴赏力等多个方面。根据低段学生的认识水平,阅读力的提升更侧重于感知力、理解力的提升。怎么运用国学诵读来提升阅读能力?笔者为此尝试探索。

1.借助图画,观察阅读

市面上所出版的国学经典读物中,适合学生阅读的版本都配有丰富有趣的插画,教师引导学生在诵读前观察插图中的内容,想一想,猜一猜,说一说,在对内容有初步感知以后,深入地读一读,加深理解。

2.依托浅近的文字,联想阅读

低段学生所阅读的国学读物,如《三字经》《弟子规》,基本为三字一句,每句押韵,每十二个字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句子读起来朗朗上口,文字浅近,内容贴近生活,通过展开联想能较快地理解。

如在诵读“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这句时,设如下环节:

师:小朋友们,你尝过的味道有哪些?

生:(展开联想、交流)酸的、苦的、甜的、辣的、咸的。

师:哦,这五种味道我们把它们叫做“五味”。不过,古代和现代用的词有些不太一样,他们把甜叫做“甘”,把辣叫做“辛”。能记住吗?

生:能。

师:那就让我们再来读一读吧!

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对这种边学边联系的形式很感兴趣。加之阅读时采用的形式多样:分组读、男女读、错句读,学生乐此不疲。

3.培养习惯,助推阅读

对低段学生的阅读培养做不到技巧与方法的教授,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让学生把阅读当成一种习惯。开展国学诵读之后,每天清晨,学生会在《三字经》的诵读声中步入校门,每天耳濡目染。晨读时间,学生会自觉在小老师的带领下首先阅读和背诵已学过的《弟子规》或《三字经》。一日之计在于晨,久而久之,学生已经习惯在朗朗的诵读声中开启一天的学习之门。每日放学,从排路队到走出校门,学生也在一路上背诵《弟子规》,既是一种行为的规范,更是语文素养的培养。

四、运用国学诵读提高文化感知

“童蒙养正”是儒家的儿童教育思想,主要就是指在儿童很小的时候,就要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儒家强调自强不息,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学生在读诵这些国学经典时,感受到的是高贵的品格、乐观的心态和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这也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几千年恒久的生命力之所在。通过国学经典诵读量的不断增加,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国学的内涵,激起对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古圣先贤的崇敬。

儒家文化理念中的“仁、义、礼、智、信”千百年来深刻地影响着我们整个中华民族,是永远值得我们吸取的文化精髓。通过对这些经典诵读,能修正品行、健全人格,小学生们接受优秀文化传统的熏陶,培养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能以健康的心态、完善的人格来面对社会、面对人生。

参考文献:

[1]尹海霞.用中国传统经典培养小学生的品德[J].教育研究,2011(02).

[2]李爱香.国学热: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教学教研周刊,2001(03).

[3]段丽俊,韦诸霞.浅谈国学之于女性修养[J].文艺生活,2011(03).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冯忠良.教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篇10:以教学改革促进学生素养全面提升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扩大优质资源,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鼓励普通高中办出特色;探索和发现培养创新人才的途径,推进培养模式多样化,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高中阶段教育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不仅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还要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发展需求,满足学生自主发展需要,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可选择的教育。

我校是一所高完中学校,位于泸州市中心,生源基础相对薄弱。我们认真分析学校实际,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构建适合自己的办学思路,在2016年8月,学校提出“艺体见长,走特色立校之路。”经学校行政会研究决定,作为我校高中办学的理念和目标。

经过多年努力,我校开设了艺体特色课程,创建了艺体教育管理机制,取得了优异成绩。2016年至今,为各所高校输送了大量的优秀艺体人才。多名学生先后考入中央美术学院、四川音乐学院、西南大学、成都体育学院,四川农业大学等名牌大学。

一、弘扬传统文化,非遗走进校园

传承中华民族富有特色的传统文化,既是为了弘扬中华民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勤劳勇敢、团结统一、爱好和平、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中华文明是由五千年的民间文化中的精华所组成的。它不仅需要我们这一代人的弘扬,更需要子孙后代的传承。

为弘扬传统文化,我校积极的把“非遗课程”引进校园。非遗课程进校园,能有效的拓展学校教育的广度和深度,是当今教育发展的目标所向,是学校开展丰富教育活动的保障,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改变学生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方式。学校非遗课程的开设使枯燥的学习变得丰富多彩和灵活生动,既让学生体会到了非遗项目绝佳的技艺,也传承了伟大神圣的民族精神,是德育、美育内容的重要来源。学生通过课程进行学习,不仅能够丰富学生内心的文化底蕴,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自身的道德素养和人文情怀,让他们学会了做人。

2009年,泸州一中首次把泸州地方美术资源分水油纸伞引入初中美术课,2011年一中美术教师陈敏执教的《桐香竹韵油纸伞》一课在第六届全国中小学美术优质课展评中获得二等奖,2013年陈敏老师作为人美版美术教材四川部分分册编委采编了《泸州油纸伞》一课。

在泸州一中,非遗油纸伞逐步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从鉴赏拓展为体验、实践、创作。学校成立了油纸伞社团,面向全校高初中学生,为热爱这一项本土非遗项目的同学提供了研习的机会和条件。同学们的作品日渐精彩,成为学校交流访问赠送来宾的特色礼品。

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我校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传承的活动。我校编导的四川清音节目《小放风筝》首次参加泸州市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获得市级二等奖的成绩。目前已经与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习所达成协议建立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河调清音”传承教育实践基地,在学生选修课堂中开设“非遗课程”,让学生了解非遗、走进非遗。下一步将深度挖掘我校校史,把红色文化融入到“中河调清音”原创作品,传承红色文化基因,让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河调清音”走进学校,丰富学校内涵,创建学校艺术品牌。未来力争把我校“中河调清音”的学生团队作为我市优秀典型示范,对“非遗传承文化”起到宣传性作用。

二、艺术特色课程,提高育人成效

(一)艺术教育课程

艺术能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灵魂。艺术教育是美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素质教育中,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而且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都具有深远的意义。因此,近几年来我校在构建特色学校的过程中,十分重视艺术教育,使学校艺术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现将音体美课程设置的规划如下:

1、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开设以下音乐课程

初中可以利用四点半课堂开展以下项目:

四川清音、合唱、拉丁舞、经典红歌传唱、民族舞、播音主持

高中开展:合唱、街舞、经典红歌传唱、民族舞

美术可以选择以下课程:

国家非遗技艺——泸州油纸伞、美与自然——花草绘、珍珠版画——藏书票、中国画、油画、版画、摄影、手工

学校每学期开设选修课,选修课包含音乐、舞蹈、非遗文化等,教师自编校本教材,形成完善的教学体系。

3、建立社团、丰富校园生活

在艺术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们自创学生社团:音乐社、书画社、街舞社、朗诵社等等社团,丰富学生的课余校园文化生活。

4、以音体美活动为载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全面实行大课间活动制度。各校每天上午统一安排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积极探索、不断丰富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和活动内容,科学、合理地安排运动负荷;当天没有体育课的班级,学校必须在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学生进行集体体育锻炼并将其纳入教学计划,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

(2)大力推行音体美“2+1”项目,让每一个中小学生在校期间能够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技能。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学生兴趣需要和学校教育资源,设立田径、球类(含毽球)、体操(含跳绳)、武术、书法、绘画、雕刻、摄影、工艺、声乐、器乐、曲艺、舞蹈等各种兴趣小组。

(3)抓好课余音体美训练。要在抓好体艺课教学和课外体艺活动的基础上,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课余体艺训练,加强体艺特长生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和艺术技能,并按时参加上级组织的体育比赛和文艺演出活动。

(4)定期举办综合性、专项性音体美竞赛,并积极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活动。将根据计划安排,每举办一次以班级为单位的田径运动会和校园艺术节,举办音体美单项竞赛活动,如乒乓球、篮球、排球、大合唱、书法等。

2、力推素质教育的改革,初见成效

(1)美术方面:

美术教师蔡学伟多幅作品在中国西南地区绽放。蔡学伟老师的2018年作品《龙脑桥韵》入选四川省美协主办四川省美术教师双年展,2019年作品《赤水河畔》入选川黔2市5县写生精品联展,2019年作品《山水组画》入选泸州市政协丶市诗书画院庆新中国70周年优秀作品展,2019年作品《老屋》入选四川省政协诗书画院主办“酒城醉墨“作品展,2020年作品《塬之舞》入选云贵川五地市政协主办《磅礴乌蒙.奔康圆梦》精品联展,2020年作品《塬之云舞》入选川渝五地市政协主办《共建双层经济圈》精品联展。

周小川多幅画作参加高端美术作品展。课题组周小川老师六幅作品入选四川省“视觉在场——阿坝写生画集”。油画《羌寨阳光》入选川南五地市州“大美川南”书画联展。2018年油画作品《末秋》入选四川省美术教师作品双年展。2018年参加四川省文联组织的川台美术教育论坛暨当代图纪学术交流与美术作品展,油画作品《晚雪》被台湾艺术大学收藏。

美术教师陈敏多次参加海峡两岸跨省学术交流。陈敏老师近年在四川省中学美术骨干教师培训中承担讲座《初中美术课堂设计》,2019年在深圳市中小学美术教师培训中承担示范课《桐香竹韵》,2019年在广州黄埔区中小学美术教师培训中承担同课异构《长信宫灯》,2020年在武汉华中师大生命科学院“卓越班主任成长计划”中承担讲座《主题班会设计》。2008年被泸州市政府授予“技能标兵”称号。2012年参与人美版初中美术教材四川省地方美术资源部分的编撰。

杨婷老师指导的高一18班的周鑫萤同学在泸州市第十届中小学艺体绘画作品大赛中荣获一等奖!《茶香春早》在泸州市第十届中小学艺体绘画作品大赛中荣获一等奖,被市上选中送到省上参评!作者:罗婧露(初二)周鑫莹(高一)指导教师:杨婷、李春霖。

《习总书记寄语》在泸州市第十届中小学艺体绘画作品大赛中荣获一等奖,被市上选中送到省上参评!作者:钟梦宇(初二)指导教师:李春霖。

《中国少年》在泸州市第十届中小学艺体绘画作品大赛中荣获一等奖,被市上选中送到省上参评!作者:赖亦成 指导教师:陈敏

陈敏指导的学生侯逸轩的摄影作品《国旗国旗我爱你》陈姝宇的《卧倒!瞄准!》李鑫艺的《超越》赖亦成的《中国少年》在第十届中小学生艺术节摄影作品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省级课题“中学高品质艺术课堂与教师关键能力提升策略研究”圆满结题。

市级课题《将蒋兆和水墨人物画艺术思张融入中学美术教学研究》于2021年3月2日成功立项,并在6月底顺利开题。

李春霖老师在2020年泸州市中小学美术教师教学基本功展评活动中荣获普通高中组一等奖。

第五届教师书画摄影大赛选送作品获奖名单

序号

作品名称

作者姓名

项目

作者单位

获奖名次

《军民一家亲》

李春霖

绘画

泸州一中

一等奖

《冬之韵》

周小川

绘画

泸州一中

一等奖

《毕业典礼》

陈敏

摄影

泸州一中

一等奖

《忠犬》

陈敏

绘画

泸州一中

二等奖

《山茶物语》

杨婷

绘画

泸州一中

二等奖

(2)音乐方面:

第十届中小学生艺术节由田溪琳,张晓映老师指导的表演唱《小放风筝》获泸州市第二名。

第十届中小学生艺术节由李睿,范瑶瑶,胡俊贤指导的朗诵《我心中的党旗》获泸州市二等奖。

第十届中小学生艺术节由徐达容,彭莲,张晓映老师指导的大合唱红歌《我爱你中国》获泸州市二等奖。

熊艳老师撰写的论文《浅析互动教学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分别获泸州市教育教学论文比赛获二等奖、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教学论文比赛二等奖,经常担任我校各种大型艺术活动的总指挥和具体负责人。

李睿老师获得泸州市音乐教师技能大赛一等奖,欧洲易北河谷音乐节中国区邀请赛声乐组一等奖(2017年),泸州市优质课比赛二等奖(2018年),中华国际音乐艺术大赛四川分区赛一等奖(2018年)。撰写的论文《以声乐训练提升师生普通话语言的策略》获泸州市中小学生艺术节论文比赛二等奖(2018年),出版37万字廉政历史小说《合江走出的李超琼》(2020年),2020年推荐为泸州市艺术教育专家库成员,2021年选拔为泸州市“祝云名师工作室”成员。

张晓映老师组织排练了共青团泸州市委、市教育局主办的“五月的花海·汇青春、智扶贫,不忘初心跟党走”主题大型文艺晚会开幕节目,80名学生演员参与表演(2017)。排练歌舞剧《青春的颜》参加泸州市第九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获戏曲类一等奖(2018年)。

黄维老师辅导的节目《摘菜调》表演唱在泸州市第九届中小学生芝术节声乐类中获二等奖(2018年)。在通俗唱法方面有深有心得,在泸州市委建国70周年庆祝活动中演唱歌曲《又唱红梅赞》(2019年),在九三学社参观泸州河川剧艺术馆活动中献唱歌曲《红星照我去战斗》(2020年),在九三学社赴古蔺精准扶贫演出活动中演唱歌曲《我爱你中国》(2020年)。辅导节目《蒙古人》表演唱在泸州市第八届中小学生芝术节声乐类中获二等奖,田溪琳在2020年参加泸州市举行中小学音乐教师技能大赛中荣获二等奖。田溪琳老师参加泸州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演出。

历年的泸州市“忠山之秋”大型艺术展演活动中,我校学生音乐、美术、舞蹈、演讲等项目中,多次荣获一、二、三等奖,在泸州市第十七届“忠山之秋” 大型艺术比赛中,我校学生张槟容、王一杰包揽歌手大赛前两名。在历年泸州市“五月的花海”、“四川省中小学生艺术节”中,我校的大型学生团体节目多次荣获1等奖或第一名。

我校学生参加泸州市第32届科技节获青少年科技创新科普文艺节目比赛荣获二等奖、美术科幻画现场比赛团体一等奖。我校学生参加四川省中小学生艺术人才大赛获得一等奖20人次、二等奖100人次。泸州市第七届中小学艺术节美术展览上有三人获得一等奖,七人获得二等奖,其中刘明兰的绘画《民族之舞》获得四川省第七届中小学生艺术节美术作品一等奖、陈小红的绘画《心念》获得四川省第七届中小学生艺术节美术作品二等奖。学生陈严臻创作的作品《情满火烈》、田慧的作品《传承》均获得泸州市第九届中小学生艺术节美术作品二等奖。学生的国画《江清云渺》获泸州市第九届中学生艺术节书画比赛一等奖。

上一篇:读书后感 ——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下一篇:债务和解协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