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炼行业安全事故反思

2024-07-15

冶炼行业安全事故反思(共6篇)

篇1:冶炼行业安全事故反思

冶炼作业区作业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一、指导、参考文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59号》的要求等法律法规。

二、作业区基本情况

冶炼作业区现有职工221人,区域内涉及7项有限空间作业。有限空

间的范围包括:35吨转炉倾动下(地坑)、100吨转炉倾动下(地坑)、35吨转炉砌炉、100吨转炉砌炉、35吨转炉化验室氩气瓶存放室、100吨转炉底吹阀门室、100吨转炉化验室氩气瓶存放室。

三、有限空间分类

1.封闭、半封闭设备:35吨转炉砌炉、100吨转炉砌炉。

2.地上有限空间:35吨转炉化验室氩气瓶存放室、100吨转炉底吹阀

门室、100吨转炉化验室氩气瓶存放室。

3.地下有限空间:35吨转炉倾动下(地坑)、100吨转炉倾动下(地坑)?

四、主要危险源特性潜在的事故类型、影响的范围及后果

冶炼作业区有限空间作业环境易导致的潜在事故有:

①中毒事故:中毒事故危害范围及后果

发生中毒事故,其危害范围主要涉及到在有限空间作业环境中的作业人

员、监护人员、救援人员;其危害后果主要会导致中毒人员昏迷死亡。

②缺氧窒息事故 :缺氧窒息事故危害范围及后果

发生缺氧窒息事故,其危害范围主要涉及到在有限空间作业环境中的作业人员、监护人员、救援人员;其危害后果主要会导致中毒人员昏迷死亡。

五、抢险救援

1.现场应急指挥负责人和应急人员首先对事故情况进行初始评估。根据观察到的情况,初步分析事故的范围和扩展的.潜在可能性。

2.使用检测仪器对有限空间有毒有害气体的浓度和氧气的含量进行检测。也可采用其他简易快速检测方法作辅助检测。

3.根据测定结果采取加强通风换气等相应的措施,在有限空间的空气质量符合安全要求后方可作业。

4.抢险人员要穿戴好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呼吸器、工作服、工作帽、手套、工作鞋、安全绳等),系好安全带,以防止抢险救援人员受到伤害。

5.在有限空间内作业用的照明灯应使用12V以下安全行灯,照明电源的导线要使用绝缘性能好的软导线。

6.发现有限空间有受伤人员,用安全带系好被抢救者两腿根部及上体妥善提升使患者脱离危险区域,避免影响其呼吸或触及受伤部位。

7.抢险过程中,有限空间内抢险人员与外面监护人员应保持通讯联络畅通并确定好联络信号,在抢险人员撤离前,监护人员不得离开监护岗位。

8.救出伤员对伤员进行现场急救,并及时将伤员转送医院。

9.伤员现场救护

( 1)、中毒急救

①由呼吸道中毒时,应迅速离开现场,到新鲜空气流通的地方。

②经口服中毒者,立即洗胃,并用催吐剂促其将毒物排出。

③经皮肤吸中毒者,必须用大量清洁自来水洗涤。

④眼、耳、鼻、咽喉粘损害,引起各种刺激症状者,须分别轻重,先用清水冲洗,然后由专科医生处理。

(2)、缺氧窒息急救

①迅速撤离现场,将窒息者移到有新鲜空气的通风处。

②视情况对窒息者输氧,或进行人工呼吸等,必要时严重者速交医生处理。

③佩戴呼吸器者,一旦感到呼吸不适时,迅速撤离现场,呼吸新鲜空气,同时检查呼吸器问题及时更换合格呼吸器。

六、应急结束恢复现场

在恢复现场过程中往往仍存在潜在的危险,应做好以下工作:

1.先检测,后进入。

2.保持出入口及紧急疏散、抢救通道畅通。

3.必须将有限空间内液体、固体沉积物及时清理和处理,并保持足够通风。

4.对将进入有限空间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教育。

5.对将进入有限空间作业的人员身体检查,有禁忌症者,禁止入内作业。

6.准备必要的防火器材(消防器材)。

7.严格执行安全技术规程。

8.安排训练有素的专职人员进行空间气体检测,并作好详细记录。

9.安全监护人不能少于2人。

10、结束应急,在充分评估危险和应急情况的基础上,经厂领导批准,由现场负责人宣布应急结束。应急救援结束后,各岗位应按照常规要求,积极修复设备,组织展开事故调查,统计事故损失,严格按事故“四不放过”处理原则进行处理。

篇2:冶炼行业安全事故反思

安全验收评价报告资料清清单

一、相关证照及图纸

1.营业执照

2.立项批复(经贸委、发改委)、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土地使用证或租赁合同

3.安全预评价报告及审查批复文件

4.安全设施设计专篇及审查批复文件

5.试生产报告及审查批复文件

6.竣工验收报告

7.设计、施工、监理、特种设备安装单位资质

8.建筑工程消防验收意见书

9.防雷设施安全检测报告及合格证

10.总平面布置图、工艺流程图、建设项目厂址周边设施图

11.主要负责人及安全管理人员安全资格证书

12.特种作业人员(电工、焊工、压力容器作业人员、起重工、锅炉作业、电梯

操作工、压力管道等)操作资格证书

13.特种设备(锅炉、压力容器、起重设施、压力管道、电梯等)使用登记证及

检验报告;安全阀、压力表检测报告及可燃气体报警检测报告

14.工伤保险证明

15.职业卫生评价、检测报告

16.土地使用证或租赁合同

二、企业情况及基本技术资料

17.企业简介

18.安全生产机构设置人员名单

19.工艺流程简述及自控及安全联锁情况

20.原辅材料、产品、中间产品介绍(包括名称、数量、储存运输方式及场所)

21.设备清单(设备名称、规格型号、数量、材质、温度、压力等操作参数)

22.公用工程(水、电、汽、风、供暖、通风、消防等情况)

23.建构筑物情况

24.安全投入明细表

25.应急救援预案、管理制度、操作规程、责任制

26.安全措施说明(安全联锁、安全防护、有害气体、粉尘、噪声检测情况、消

篇3:冶炼行业安全事故反思

19世纪,伴随着电磁学理论的进展,工程技术专家敏锐地意识到电力技术对人类生活的意义,纷纷投身于电力开发、传输和利用方面的研究。

从第一台电动机诞生,到早期的一台发电机基本上只能供一家或几家照明用,再到后来,发电机的功率越来越大,供电范围越来越广,一场电力革命开始了。它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进步。

电力革命大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深刻改变了人类的生活,电力革命也使产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电力、电子、化学、汽车、航空等一大批技术密集型产业兴起,使生产更加依赖科学技术的进步,技术从机械化时代进入了电气化时代,而电气化时代的来临,对电网的安全要求更高。

1 事故造成的影响和损失

大家都记得,2003年美加大停电。美国东北部部分地区以及加拿大东部地区出现的大范围停电。这次北美历史上的大停电,受影响的人估计在加拿大有一千万(三分之一的人口),在美国有四千万。造成美国八个州以及加拿大的安大略省的电力中断。大停电不仅给美国经济造成了每天达300亿美元的损失,还严重影响了5000万人的正常生活。

2005年5月25日,莫斯科大部分地区都出现停电现象,很多地铁线路和无轨电车都停止运转,莫斯科南部地区多条地铁线路停止运转,许多地铁站入口关闭,被困在地铁内的乘客有2万人之多,断电造成停电原因仅仅是一家电站失火引起。

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2008年10月16日,适逢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之际,宁夏石嘴山大峰矿羊齿采区,发生一起重大施工爆破伤亡事故,造成16人死亡、53人受伤的特大事故,大峰变两条电力生命线110KV潮汝线、常汝线也在这次爆破中不能幸免,两条线路的近6千米导线多处出现严重断股现象,铁塔也有不同程度损坏,造成整个大峰矿地区停电,事故发生后,供电部门启动应急预案抽调精兵强将,及时调整电网运行方式,紧急采用35千伏联络线迂回供电方式,于1个多小时恢复了矿区事故抢险用电和矿区照明、生活用电。

2 事故原因和教训

这次事故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如果大峰矿在爆破之前提前通知供电部门做好准备,也许损失会小一点;如果在爆破之前做好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并做好准备,就不会有那么多无辜的人失去生命;如果提前告知政府可能要出现的情况,做好封闭交通、扩大警戒线的准备,就会避免这场人为大祸;企业的本意是扩大生产,增加效益,事与愿违,我们却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许多无辜的生命为他买单……。太多的如果和太多的也许,无法弥补眼前发生的血的教训,痛定思痛,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努力把自己的事做好,有一个公式:90%*90%*90%*90%*90%=59%,可以看出,如果一项任务,他当中的每一个环节只完成90%,这项工作完成的期限只会离目标越来越远,安全工作就是这样,需要我们百分之百的去作,不能有一点折扣,才能形成保护我们的生命的天然屏障。

2.1 安全从点滴做起

电网是一项巨大的工程,千头万绪,每一个环节都是渺小的,却又是必不可少的。一个螺丝的松动会导致设备发热;操作时,如果刀闸合不到位,没有仔细检查就合闸送电,就可能造成刀闸发热,设备被迫停运;由于人为原因,如城市建设改造等经常发生施工车辆挖断电力电缆、或误碰导线造成线路跳闸、或由于车辆碰撞电力设施造成市区停电等。电力建设要为城市建设、经济发展服务,也要为城市建设做出牺牲,不是一个独立的整体,从点滴做起,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就可以避免许多不必要的资源浪费。我们身边的惨痛教训许多事故都是因为急功近利,偷工减料造就“豆腐渣工程”,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安全工作不是形象工程,不能图省事走捷径。

2.2 严肃对待安全工作

对于客户本着优质调度服务社会的原则,急客户所急,学会换位思考,但优质服务不能降低安全要求。客户线路跳闸,通知客户巡线,耐心指导客户如何处理事故。总有极少数客户一看到没电了,也不联系,就自挂地线工作。对于这样的客户,没有整体观念,我行我素,安全意识薄弱。值班调度员要严格执行《安规》规定,得到所有工作结束的报告后,核对记录,送电前与客户工作负责人核实清楚,确保线路所有工作都结束,人员已撤离工作地点,才能下令合闸送电。还要及时和客户经理联系、结合工作性质,总结工作中存在的隐患,做好客户的思想教育工作。这几年石嘴山地区电网发展迅速,110KV变电站实现无人值守,各项工作都要做到计划检修,调度部门及时通知客户,做到“五早四块”,明确工作时间、地点、范围、工作负责人以及联系方式,工作严格按照计划进行,不能随便扩大工作范围,对客户高标准,严要求,将国家电网的优质服务和安全文化落实到到电力行业的各个角落。

2.3 安全从细节做起

在电网方面,要根据运行方式安排,做好薄弱环节的危险点分析和风险评估,改变运行方式前先进行潮流计算,对每一条线路在合环期间的潮流走向、负荷多少,电压的变化、环网时间都要做到心中有数,保证每一次操作都在最优状态下完成。一旦发生事故,启动应急预案,将损失降到最小,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为了保证电网安全,对每一个方案都要认真推敲,针对月度检修计划中复杂的运行方式进行反事故演习,查找隐患;经常进行“大练兵”活动,每周进行一次事故演练,每月进行一次大的事故演习,安排每一个调度员轮流参加演习,锻炼调度员独立处理事故的能力,做到演习有重点,事后有总结,大家对演习进行点评,对处理步骤的先后顺序,经验进行交流,找不足,找差距,补充完整,使其在实际中发生最大效益。无论什么方案都要百分百的正确,容不得半点马虎和折扣,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3 结束语

电网的安全要在工作的一点一滴中不折不扣地进行,安全赢在细节,细节决定安全。为了幸福的生活,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要时刻关注细节,将“关注细节”刻在我们每个人心中,落实到行动中,安全从点滴做起,把细节进行到底,让安全永驻心中,使事故不再发生!

摘要:电力行业发展到今天,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劳动纪律,技术规程,安全措施,已相当严密完善,但由于位于中心的“人”的失误造成事故仍时有发生,许多事故造成很惨痛的后果。事故的发生往往是猝不及防,有些事故不该发生,分析各种事故案例,发现大量事故都是由于事故责任人心存侥幸心理、冒险心理、麻痹心理,图快、图省事等原因造成违反规程,酿成惨祸。安全工作是一项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工作。安全事故的发生,与有关人员思想不重视、工作不落实、制度不坚持、责任不到位有很大关系。养成好的工作习惯,安全从点滴做起,从细节做起。

关键词:事故,瞬间,发生,安全

参考文献

[1]梁一娟.关于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的思考[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2(09).

[2]罗礼培.电气火灾的防范及安全检测(上)[J].大众用电,2012(05).

[3]石新民.从两起烧伤事故谈安全生产管理[J].大众用电,2012(05).

[4]初占峰.论电气安全与触电急救[J].民营科技,2012(05).

[5]朱丹,朱芷萱.浅析电力安全建设现状及改善措施[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2(05).

[6]骆文梅.浅析电气火灾及防范措施[J].科技信息,2012(15).

篇4:我国黑色冶炼行业综合效率分析

钢铁工业发展水平, 历来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九五”和“十五”期间, 大部分省份都在加快钢铁工业的发展, 共有19个省、区、市把钢铁产业作为自己的支柱产业, 其结果是中国的钢铁产业高居世界第一, 但效率却在世界上处于较为落后的水平。钢铁行业业务流程主要是从铁矿石冶炼加工到各种建材。即黑色冶炼行业的效率不仅制约着整个钢铁产业的效率, 也会影响产业链下游的发展。

当前对钢铁行业的发展进行实证研究很多。主要采用包括基于交易成本的产业链分析、基于市场集中度的钢铁产业竞争力分析以及利用财务分析法对钢铁业的内部财务分析等等。

DEA (数据包络分析法) 对工业企业的多投入和多产出因素的效率评价具有明显的优势, 能同时评价生产前沿面的决策单位 (DMU) 的“规模有效”与“技术有效”两个方面。本文应用MDEA、CCR和CCGSS模型在对2008年我国主要黑色冶炼上市公司的效率进行了横向对比分析的基础上, 又进行了纵向效率评价并对非DEA有效公司的投入产出指标作出了调整。

2 效率评价

2.1 指标的选择

截至2008年末, 按照证券公司行业分类法, 我国钢铁行业共有上市公司36家。其中按产品类别又可分为两大类:一是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业类公司29家;二是金属制品类公司7家。29家黑色冶炼上市公司的钢材产量占据我国钢材总量的绝大部分, 业务流程包括了钢铁行业的主要产业链。因此这29家黑色冶炼上市公司的综合效率在我国钢材行业中具有代表性。在评价2008年我国29家黑色冶炼上市公司的综合效率时, 对于投入产出指标的选择, 分析冶炼行业的主要投入为资产、负债和人工;主要产出指标为体现公司经营效率以及成长发展潜力。投入指标采用了年末资产总额、年末长期负债总额、年末职工人数以及主营业务成本等四个指标。产出指标采用了主营业务收入、净利润、每股收益、每股现金含量和总资产增长率五个指标。原始数据源于《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电子版整理得出, 由于篇幅限制, 原始数据不再列出。

2.2 对我国29家黑色冶炼上市公司综合效率横向比较

用MDEA模型对29家上市公司的效率进行排名比较。MDEA模型是一种改进的DEA模型, 主要用于解决在多个DMU的相对效率都为DEA有效情况下无法进行排序的问题, 从而对所有行业按效率值进行充分排名。其结果是有效的DMU有可能按比例增加其投入, 而仍保持其相对有效性。显然该效率值有可能大于1。MDEA具体形式为:

undefined

模型中, θ为相对效率;ε=10-6;S为松弛变量, X、Y为投入产出向量, λ表示决策单元的权重。在投入指标和产出指标中所有数据均加上17使之变为正数 , 模型计算结果如表1:

表1反映了2008年29家公司的综合效率排名为:凌钢股份、酒钢宏兴、大冶特钢、抚顺特钢、新兴铸管、西宁特钢、重庆特钢、宝钢股份、本钢板材、武钢股份、八一钢铁、莱钢股份、太钢不锈、济南钢铁、南钢股份、攀钢钢钒、三钢闽光、杭钢股份、河北钢铁、柳钢股份、新钢股份、华菱钢铁、包钢股份、首钢股份、广钢股份、安阳钢铁、马钢股份、韶钢松山及鞍钢股份。MDEA模型只能显示出29家公司综合效率的排名, 却不能反映出具体每家公司的综合效率状况。

2.3 我国29家上市黑色冶炼公司的具体综合效率

用CCR模型评价29家上市黑色冶炼公司的具体综合效率。CCR模型和MDEA模型主要区别:在MDEA模型中, 生产可能集 (即约束条件) 没有包括被评价单元j , 在CCR模型中, 约束条件中包括被评价单元j 。

CCR模型的具体形式为:

undefined

CCR模型中, 字母含义同MDEA模型。根据CCR模型结论:

(1) 若模型的最优值θ=1, 则决策单元为DEA有效 (相对较好) 。

(2) 若模型的最优值θ<1, 则决策单元为DEA无效。

(3) 由模型的最优解计算∑λundefined的值。计算公式:undefined。S为决策单元规模效益评价值。当S=1时, 评价对象规模效益不变;S>1时, 规模效益递减;S<1时, 规模效益递增。模型计算结果如表2:

表2显示了2008年29家公司的综合效率以及投入产出指标情况:

具有DEA 有效的有11家:凌钢股份、本钢板材、酒钢宏兴、武钢股份、宝钢股份、抚顺特钢、大冶特钢、西宁特钢、新兴铸管、八一钢铁、重庆钢铁。并且这11家公司同时其规模效益不变, 即各公司达到最大产出规模点。说明其资源配置综合效率同时为技术有效和规模有效。具有DEA 有效的公司只占29家公司的37.93%。

非DEA有效的公司为18家:南钢股份、马钢股份、安阳钢铁、花菱钢铁、首钢股份、包钢股份、鞍钢股份、攀钢钢钒、河北钢铁、韶钢松山、杭钢股份、广钢股份、三钢闽光、济南钢铁、莱钢股份、太钢不锈、新钢股份、柳钢股份。也即投入与实际产出的资源配置效率不符。相比较而言, 鞍钢股份公司效率最低, 其综合效率仅为0.41。非DEA有效的公司占29家公司的62.07%。

由CCR模型结论可以计算出2008年度非DEA有效的各公司效率低的原因, 并且可以知道向DEA有效转变的投入产出指标需要改进的目标和差距。调整数据如下表3:

如表3指出的, 非DEA有效的18家公司中投入方面主要体现在资产投入偏多, 包括人力和物资方面, 造成了资源浪费。如果要达到生产前沿面, 需要作出调整。下面以安阳钢铁公司为例说明:在2008年产出既定情况下, 投入指标中人工减少投入6090人;或者在当时投入情况下, 净利润再增加13.81亿元, 每股收益提高9.11元, 每股现金含量再增加9.89元, 总资产增长率再提高0.03%。

18家非DEA有效的公司集中反映出的问题是:

(1) 投入因素:

除南钢股份、河北钢铁、太钢不锈和莱钢股份外其余14家都反映出了公司在总资产、长期负债以及人力资源投入方面的浪费。特别是人力资源方面浪费惊人。其中新钢股份一家公司, 人员浪费就高达10691人。

(2) 产出因素:

18家公司的集中反映出净利润亟待提高、利润变现能力太差以及反映企业发展潜力的总资产增长率不足等问题。国内建筑、汽车、造船等主要用钢行业也持续低迷, 对钢铁需求的影响非常大。目前, 汽车、家电、集装箱等行业的直供用户均减少了订货。以鞍钢的用户为例, 全球最大的集装箱生产企业中集集团将原定4万吨/月的订单取消, 美的集团2-3万吨/月的订单也已经取消, 一汽集团的订单则由原来的 2.2 万吨/月减至0.6-0.7万吨/月。造成了鞍钢股份公司2008年的产出指标不足现象。

(3) 规模效益因素:

在表2中反映出马钢股份、安阳钢铁、花菱钢铁、包钢股份、鞍钢股份、河北钢铁、韶钢松山、三钢闽光、济南钢铁、莱钢股份、太钢不锈、新钢股份、柳钢股份等13家公司为规模效益递减, 即不能通过增加投入而应该是通过提高技术、降低能耗以及扩大市场销售等方法提高生产效率;而规模效益为递增的南钢股份、首钢股份、攀钢钢钒、杭钢股份、广钢股份的5家公司可以通过增加投入来增加产出比例, 并且S值越小规模递增效益趋势越大。也即这5家公司里, 如果同样是扩大规模时, 广钢股份的规模效益递增的潜力将比较大。

2.4 2008年我国29家上市黑色冶炼公司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

利用CCGSS模型估计2008年29家上市黑色冶炼公司的技术效率σ。CCGSS模型与CCR模型的唯一区别是在约束条件中加入凸性假设 (即undefined。并且利用综合效率和技术效率计算结果可以得出规模效率α:α=θ/σ。计算结果如下表4:

表4表明: (1) 2008年29家公司中有17家技术效率DEA有效:凌钢股份、本钢板材、酒钢宏兴、华菱钢铁、武钢股份、宝钢股份、河北钢铁、三钢闽光、济南钢铁、莱钢股份、抚顺特钢、太钢不锈、大冶特钢、西宁特钢、新兴铸管、八一钢铁和重庆钢铁;有12家技术效率非DEA有效:南钢股份、马钢股份、安阳钢铁、首钢股份、包钢股份、鞍钢股份、攀钢钢钒、韶钢松山、杭钢股份、广钢股份、新钢股份和柳钢股份。技术效率DEA有效公司占全部考察公司的58.62%。说明2008年半数以上的黑色冶炼公司技术效率较好, 达到了生产前沿面。

(2) 规模效率DEA有效的有11家:凌钢股份、本钢板材、酒钢宏兴、武钢股份、宝钢股份、抚顺特钢、大冶特钢、西宁特钢、新兴铸管、八一钢铁和重庆钢铁;规模效率非DEA有效的有18家:南钢股份、马钢股份、安阳钢铁、华菱钢铁、首钢股份、包钢股份、鞍钢股份、攀钢钢钒、河北钢铁、韶钢松山、杭钢股份、广钢股份、三钢闽光、济南钢铁、莱钢股份、太钢不锈、新钢股份和柳钢股份。规模效率DEA有效的公司占29家公司的37.93%。也即在黑色冶炼公司中, 规模效率DEA有效的只占三成多。结合CCR模型结论中规模效益的估算结论, 18家规模效率非DEA有效的公司中有13家公司呈现出规模效益递减现象, 占规模效率非DEA有效的公司总数中的72.22%。

3 启示与建议

企业必须以经济效益为基础, 没有效益的企业没有生存基础。而经济高效益的前提必须是综合高效率, 否则只能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 最终给人类带来毁灭性的危害。通过比较, 同是黑色冶炼类公司, 有的公司综合效率DEA有效, 而有的公司综合效率非DEA有效。引起综合效率非DEA有效的原因很多, 除去外部不可控制因素之外, 各公司应从内部挖掘潜力。呈现出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建议如下:

(1) 钢铁公司并购出现的规模效率低下。

2005年以来, 我国各级政府积极推动钢铁企业之间的横向并购, 对优化我国钢铁产业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 我国多数钢铁企业横向并购是在政府主导下的非完全市场化并购活动, “联”而不“合”的问题就导致了规模效益递减现象。进而存在管理风险。要改变这种不利局面, 提高国内钢铁企业横向并购的产业绩效, 解决方案是切实实现政企分开, 使企业真正成为适应市场的竞争主体, 大力发展市场化并购方式, 做好并购后的人力、物力和企业文化等各方面的整合工作。

(2) 国内钢铁需求层面的困惑。

我国是钢材出口大国, 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 消费不旺, 出口增幅下降。政府为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提出了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扩大内需, 拉动经济。随着国民经济的好转, 国内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将逐步全面展开, 这为钢铁行业走出低谷提供了良好契机, 但对钢铁行业产品结构向高端调整发展却是不利因素。为钢铁产业的升级增加了难度。因此, 国家应该鼓励企业合理规划产品结构, 坚持发展高端产品, 为产业升级提供便利条件。

(3) 冶炼行业实现低碳经济任重道远。

传统的冶炼企业是高能耗企业, 而绝大部分能量消耗和污染排放发生在炼铁环节。造成冶炼行业能耗高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能源使用的优化程度较低;二是工艺和装备较落后。2008年我国29家黑色上市公司大都按照国家有关政策, 高度重视、全面推进节能减排工作, 大幅降低能源消耗水平, 提高效益。但是, 也有的公司在节能减排方面收效甚微。韶钢松山公司在应对市场急剧变化的严峻考验过程中, 主要采用了降低库存资金和调整产品结构等传统的应对风险措施, 而没有同时采用提高煤气回收、设备技术工艺优化等有效手段去增收节支。致使公司净利润-16.11 亿元, 比上年下降294.77%。在全部29家公司中综合效率为0.865081, 横向排名第28位, 技术效益只达到0.865139。

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 节能减排、推行低碳经济是我国综合发展当务之急。从低碳经济高度审视冶炼行业的发展, 重在对整个冶炼行业生产流程进行深入研究, 采取相应的技术改造, 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例如采用规模化生产、连铸工艺的发展进步、废钢回用量不断上升、生产流程优化以及生产自动化程度提高等。同时在产业链的下游, 通过和客户一起设计、生产质量更好、更为节能、节约资源的产品, 以进一步减少钢铁业对环境的影响。

要成功实现从钢铁大国到钢铁强国的转变, 一个核心问题是培养钢铁产业的国际竞争力。鉴于世界金融危机对钢铁行业产生的不利情况, 是企业自己不能掌控的外部不利因素, 如果能够从内部挖掘潜力, 在改善组织价值链、优化产品结构和提高投资效率等方面进行管理创新, 以抵减外部环境不利因素的作用。在提高技术效率和经济效益的基础上提高综合效率, 钢铁企业将会插上腾飞的翅膀, 走上高效率的健康发展之路。

摘要:运用DEA一系列模型对我国黑色冶炼行业29家上市公司2008年的综合效率、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进行了评比、分析, 发现综合效率无效的公司约占62%。指出了各公司DEA非有效的原因和调整方案, 探讨了制约冶炼行业的内在因素, 并在投入产出以及发展冶炼行业低碳经济等方面提出了改进建议。

关键词:黑色冶炼公司,DEA,效率分析

参考文献

[1]马占新, 唐焕文.关于DEA有效性在数据变换下的不变性[J].系统工程学报, 1999, (6) .

[2]王中昭.DEA与DRF法的整合[J].运筹与管理, 2006, (2) :41-44.

[3]康志伟.中国钢铁产业竞争力研究[J].现代商贸研究, 2008, (12) :32-33.

[4]郎莹.王东杰.国内钢铁行业横向并购的形势与动因分析[J].经济纵横, 2009, (2) :78-80.

[5]陈爱萍.我国钢铁业面临的产业安全及对策分析[J], 国际商务论坛, 2009, (7) :34-36.

篇5:冶炼行业安全事故反思

关键词:大沸腾,水冷系统泄漏,炉壁/炉底漏钢,原因及预防措施

0 引言

目前,世界上电炉钢产量的95%以上都是由电弧炉生产的,以废钢为主要原料,以三相交流电作电源,利用电流通过石墨电极与金属料之间产生电弧的高温来加热、熔化炉料,通常用来生产特殊钢和高合金钢[1]。电弧炉从诞生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因其炼钢的经济效益和环境优势,电弧炉的设备工艺在不断发展,产量在不断提高,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现代电弧炉主要是包括熔化、升温和必要的精炼功能(脱碳、脱磷)等基本功能的化钢设备,各个铸钢厂为提高单位时间初炼钢液产出,减少设备停工时间,提高经济效益,导致电弧炉不间断工作时间长,炉前炼钢工执行冶炼工艺时工步之间操作紧凑。电弧炉长时间大功率冶炼,若炉前炼钢工操作稍有疏忽,或对电弧炉炉体装置维护不足,极易造成电弧炉事故隐患产生,严重影响铸钢厂安全生产,威胁人员和设备安全。本文将重点分析电弧炉冶炼的几种常见潜在事故的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

1 大沸腾现象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1.1 大沸腾现象的危害性

电弧炉大沸腾后,炉中钢水发生三个显著的变化:一是大沸腾后钢水温度大幅度下降。由于发生大沸腾,被迫停氧、停电,钢水飞溅、冷却等,导致钢水温度大幅度降低,需要重新送电加热升温,延长冶炼时间,增加电耗。二是大沸腾后钢水中C含量大幅度下降。由于大沸腾脱C速度快,脱C量大,影响C的控制,钢水中气体来不及排出,夹杂物来不及上浮,增加了钢水中气体含量。三是大沸腾大喷溅后,炉内钢水量减少,影响化学成份的准确控制,若钢水减少较多,需补充加料。电孤炉发生大沸腾的现象比较常见,对钢水质量和成本的影响比较大,应当引起重视。

此外,电孤炉发生大沸腾大喷溅时,高温火焰、高温钢渣和高温钢水从电炉出渣口喷吐而出,很容易烧伤、烫伤炉前炼钢工,容易烧坏电炉机械、电气设备,容易发生火灾、烧毁其它设施,造成停工、停产。设备修复费用、经济损失都很大,因此必须查清原因采取对策,杜绝类似事故的发生[2]。

1.2 大沸腾现象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一是低温吹氧。温度过低吹氧,氧气不能充分与钢液中的碳反应,容易造成氧气在钢液中富集,待温度上升后集中反应,造成大沸腾;产生CO气体不能及时排除,达到一定浓度就会发生“爆喷”。预防措施:吹氧脱碳温度必须大于1620度;吹氧脱磷温度必须大于1560度,且只限于渣面浅吹。

二是集中吹氧。一次性吹氧量过多,脱碳速度过快,造成部分氧气还未来得及反应,又补充新的氧气,造成大量氧气与碳剧烈反应。预防措施:脱碳速度保持在0.03%~0.05%C/min;一次性脱碳量小于0.4%,若脱碳量过高,分批次进行脱碳。

三是吹氧过程炉渣过粘,渣层过厚,渣中Fe O浓度较高,炉内碳氧反应产物不能及时排除,容易形成CO气体富集,达到一定浓度后发生爆炸喷溅。预防措施:吹氧过程中,炉内渣量控制在钢水量的2%~3%,加适量萤石调整为流动性良好的炉渣,随着吹氧沸腾逐渐流出,最终炉渣量小于1%。

四是冷炉炉底铺设石灰过多,冶炼过程炼钢原材料熔化成钢液后将石灰覆盖,待温度上升到一定程度后,石灰急剧上浮,带动炉内钢液迅速反应,造成炉内大沸腾。预防措施:禁止向长时间不冶炼的炉底铺设石灰;热炉炉底铺设石灰量不得大于1吨,且均匀铺开。

五是氧化渣加入量过多。氧化渣中含有大量的Fe0,温度低时不与钢中的碳反应,待温度上升到反应温度时,与碳发生反应,碳氧反应属于放热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炉膛温度急速升高,满足碳氧反应温度条件,导致碳氧反应逐渐剧烈,形成大沸腾,引发“爆喷”。预防措施:每炉钢的氧化渣的加入量不得大于钢水量的5%,氧化渣的加入不得集中在一罐加入,应该分批次加入。

针对以上五种产生大沸腾的原因,除了在技术原理上对每一种产生原因进行针对性预防,还有一些通用预防措施,如:一是电弧炉吹氧时,专人在炉前操作台控制,炉盖必须起升到最高处。二是必须断电吹氧。三是一次性脱碳量不得大于0.4%。四是冶炼负责人在炉台上随时观看炉内反应情况,出现沸腾情况,随时通知炉台上所有人员立即撤离至安全地带,只保留操作台一人控制。五是控制室内安排固定人员实时监控电炉炉门口氧枪操作,观察炉内状况,控制倾炉流渣速度,出现异常从室内切断供氧。

2 水冷系统泄露现象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2.1 水冷系统泄露现象的危害性

大型电弧炉要采用水冷炉壁和水冷炉盖,形式较普遍的是管式水冷炉壁。整个水冷炉壁由6~12个水冷构件组成,占炉壁面积的80%~85%。电弧炉在冶炼过程中需要盛接1620℃~1680℃的高温钢水,炉体装置如炉壁和炉盖能否在高温灼烧下保持正常功能动作,全靠水冷系统降温,若水冷系统发生泄漏,轻则钢水报废;若水与钢水混在一起会产生爆炸,严重威胁人员和设备安全。

2.2 水冷系统泄露现象原因分析

电弧炉炉体装置如炉壁和炉盖漏水主要原因:炉体接地装置失效,炉内炉料与炉壁/炉盖接触打火,造成炉壁/炉盖漏水;炉壁/炉盖管臂太薄,冶炼过程电弧辐射烧损管臂漏水;电炉钢水超装或后倾炉过快,钢水漫过或接触到炉臂/炉盖水管,造成水管漏水。

2.3 水冷系统泄露现象预防措施

为避免电弧炉冶炼过程发生炉体装置如炉壁和炉盖漏水,保护人员和设备安全,主要可采取如下措施:电工每天开炉前进行炉体接地检查,纳入开炉前专项检查;每次更换炉衬时,必须对炉臂水管进行打压检测,对有损坏部位进行焊接处理;电弧炉冶炼至少前十炉钢水量不得超过有效容量的120%;出钢过程必须确保出钢口完全打开,出钢倾炉速度控制适宜,安排专人控制操作;冶炼过程安排专人检查炉体四周,炉内出现漏水情况,炉臂外面会出现大量水珠及潮气,炉内火焰颜色会变成弱蓝色,发现此类情况立即停炉,在条件允许情况下立即组织人员抢修。

3 炉侧、炉底漏钢现象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3.1 炉侧、炉底漏钢现象的危害性

现代电弧炉炉体包括炉壳及水冷炉壁、水冷炉门、开启机构、出钢槽、水冷炉盖及电极密封圈等。炉壳在冶炼过程中直接与高温钢水接触,若在钢水冶炼时发生炉侧、炉底漏钢,将严重烧坏炉体设备、威胁炉前炼钢工人身安全,给铸钢厂带来难以挽回的损失。

3.2 炉侧、炉底漏钢现象原因分析

电弧炉炉壁、炉底漏钢主要是因为:电弧炉打结炉底时炉衬厚度不够,冶炼时间过长,钢水不断侵蚀炉壁/炉底炉衬,而炉前炼钢工未及时发现;炉体水冷系统漏水,长时间浸泡炉衬,开炉前检修时未及时发现,炉衬变软,受到猛烈冲击时发生泄漏;冶炼前加料时,原辅材料尺寸过大,吊装过程中砸坏炉衬,而炉前炼钢工未及时发现。

3.3 炉侧、炉底漏钢现象预防措施

为避免炉侧、炉底漏钢给铸钢厂带来不必要的损失,保护人员、设备安全,可采取以下措施:定期对电弧炉炉衬厚度进行实测,认真做好记录,每次开炉前对炉衬厚度进行目测,符合冶炼要求才能加料;更换电弧炉炉衬前,设备维修人员必须对水冷炉壁进行打压检查,确保水冷系统不泄露;加入的原辅材料最大尺寸不超过炉衬内径的60%;对电弧炉炉体两侧加装导流槽,如发生炉壁漏钢,使钢液漏至事故槽;若炉侧、炉底漏钢严重可倾炉出钢。

4 结论

电弧炉因其炼钢的经济效益和环境优势,近50年来得到飞速发展,在全世界各个钢铁大国得到广泛应用,很好地满足了各国的钢铁使用需求。

若在电弧炉冶炼过程中发生大喷溅,水冷系统泄露,炉侧、炉底漏钢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威胁到工作区域人员、设备安全,必须引起现场炉前炼钢工和技术人员的足够重视。本文分析了大喷溅,水冷系统泄露,炉侧、炉底漏钢产生的原因和预防措施,经过现场实践,可以指导电炉生产操作,只要精心操作,一定可以杜绝此类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朱苗勇.现代冶金学(钢铁冶金卷)[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8:221-222.

[2]刘敬龙.超高功率电孤炉大沸腾的原因及对策[J].万方数据,2006(04):1-2.

篇6:金属冶炼行业职业病危害分析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5年以后竣工投产的广西5条新建或改扩建金属冶炼生产线。

1.2 方法

空气中粉尘浓度采用个体长时间采样和定点短时间采样相结合, 按照GBZ/T 192.1-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进行检测。化学有害因素浓度采用定点短时间采样, 按照GBZ 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要求, 个体长时间采样同一工种每人次连续采样3个工作日, 定点短时间采样同一地点连续采样3个工作日, 每日上、下午各1次;化学有害因素分别按GBZ/T 160-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中相关部分检测。噪声按GBZ/T 189.8-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8部分:噪声》进行测量。

1.3 评价依据

检测结果按GBZ 2-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进行评价。收集职业健康监护及其他相关职业卫生资料, 综合分析工作场所检测资料和职工健康检查资料, 评价金属冶炼行业职业病危害情况。

2结果

2.1 一般情况

该5条生产线属于不同的企业, 涉及锌、铟、锰、铜等金属冶炼, 生产工艺较先进, 自动化程度较高, 其基本情况见表1。5条生产线职业病防护设备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施工和投入使用, 职业卫生设施、机构、管理制度等均较为完善, 给作业工人配备了合格的个人防护用品, 制定有应急救援预案, 张贴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等, 均通过了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职业病防护设施竣工验收。

2.2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职业病危害因素均是在生产线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时检测的。空气中粉尘和化学有害因素检测结果分别见表2、表3。噪声测量163个工种, 合格工种140个, 合格率85.9%。合格率由低到高为铅烟 (53.3%) 、锰及其化合物 (62.5%) 、一氧化碳 (64.3%) 、砷及其化合物 (70.5%) 、镉及其化合物 (82.4%) 、铅尘 (83.3%) 、氧化锌 (85.7%) 、噪声 (85.9%) 、粉尘 (86.0%) 。

2.3 职业健康检查

3条生产线在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时进行了在岗职业健康检查, 其他2条生产线未进行过在岗职业健康检查。锌铟电解厂部分员工为老员工转岗, 电解锌厂和电解锰厂全部为新招员工, 新招员工岗前检查均未发现异常。3条生产线职业健康检查情况见表4。3条生产线应检人数均为应检人数。

注: () 内为%。

注:尿镉≥5.0 μg/L、尿砷≥0.24 mg/L、尿锰≥10.0 μg/L为超标。

锌铟电解厂尿镉超标者均为老员工转岗目前在回转窑工段工作, 回转窑工段工人接触空气中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氧化锌浓度符合国家标准, 但镉及其化合物、铅烟和砷及其化合物浓度超标。电解锌厂尿砷超标者在电解车间铟回收工段铟浸出槽工作, 尿镉超标者在电解车间镉回收工段工作, 该两工段作业工人接触空气中各化学有害因素浓度符合国家标准。电解锰厂尿锰超标者为操作工, 其接触空气中锰及其化合物浓度超标。

3讨论

通过对职业危害因素分析表明, 金属冶炼生产线粉尘、噪声、铅、锰、砷、镉、一氧化碳等存在不同程度超标现象[2,3,4], 合格率最低的是铅烟 (53.3%) 、锰及其化合物 (62.5%) 和一氧化碳 (64.3%) , 这3种都是《高毒物品目录》 (卫法监发[2003]142号) 所明确的高毒物品;镉、砷已确认为人类致癌物, 个别物质如镉在人体内排出缓慢, 在体内的生物半减期长达15年以上[5]。从表4结果分析, 部分作业工人职业暴露1~3年, 体内就摄入过多的镉、锰、砷等有毒物质。电解锌厂电解车间铟、镉回收工段作业工人接触空气中镉、砷浓度符合国家标准, 但职业健康检查仍出现尿镉、尿砷超标者。由于不少毒物除了主要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内, 还可经皮肤和消化道吸收[6], 因此工人在冶炼过程中都有不同程度的经手直接与含毒物料接触, 吃饭、吸烟时也并未注意洗手的重要性[7]。对于危害大、易中毒的金属冶炼生产线, 按照《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 (GBZ 188-2007) 的要求, 定期全面地对所有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尤其重要。

目前我国卫生行政部门和企业一般重视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 而在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执行不到位的情况下, 忽视了对企业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职业病知识防护认知和干预。生产线上的脏、苦、累活大多由农民工承担, 广大农民工普遍缺乏基本的职业病防治知识, 对职业病和职业危害缺乏认知和防护意识淡薄, 造成他们更加容易遭受职业病危害的侵害[8]。对金属冶炼行业中的管理者和作业工人进行职业病防护认知与干预研究和推广已迫在眉睫, 提高管理者和作业工人职业病危害认知水平, 对正确辨别职业危害、增强防护意识, 进而促使企业落实相应职业病防治措施, 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发生将会有积极作用。此次调查也显示作业工人仍然在超标的作业环境中工作, 2条生产线未进行过在岗职业健康检查, 不能及时发现作业工人身体健康的变化。建议相关的执法部门应加大执法监督力度, 保障作业工人的权益。

摘要:目的 探讨金属冶炼行业职业病危害情况, 提出针对性防护措施。方法 进行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结合职业健康监护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金属冶炼生产线空气中粉尘、铅、锰、砷、镉、一氧化碳及噪声等不同程度超标, 其中合格率最低的是铅烟 (53.3%) , 其次是锰及其化合物 (62.5%) 和一氧化碳 (64.3%) 。三条生产线职工有尿镉、尿砷、尿锰超标现象 (分别为5.6%、2.0%、0.7%) 。结论 金属冶炼行业职业病危害较严重, 应加大执法监督力度, 加强对职业病危害的认知和干预。

关键词:金属冶炼,职业病危害,分析

参考文献

(1) 郑玉新, 王忠旭, 戴宇飞.金属冶炼行业职业危害分析与控制技术 (M)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2005:1.

(2) 谢德兴, 陈惠娟.某电解铅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J)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2005, 11 (4) :38-39.

(3) 黎海红, 黄世文, 段平宁, 等.某电解二氧化锰新建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J) .职业与健康, 2008, 24 (20) :2209-2210.

(4) 杨英泽, 尚蕾, 柴红斌, 等.某电解铝厂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J) .中国卫生工程学, 2006, 5 (2) :78-82.

(5) 何凤生.中华职业医学 (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248.

(6) 孙宝林.工业防毒技术 (M) .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8:12-16.

(7) 姜红梅, 邹玲琪, 于瑾珊.某合资有色金属冶炼企业作业环境污染情况调查 (J)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2004, 17 (1) :48-49.

上一篇:小学六年级语文《水乡茶居》优质教案下一篇:UPS不间断电源火灾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