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三位数加减法_数学

2024-06-23

【教学设计】三位数加减法_数学(通用17篇)

篇1:【教学设计】三位数加减法_数学

信息窗3 勤劳工作——三位数加减法(不连续进、退位)笔算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加法的意义和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问题的解决方法。

2.过程与方法:经历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连续进位)和三位数减三位数(不连续退位)的笔算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共同交流的活动中,培养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学会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不连续进位、退位)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弄清有关进位、退位的算理。教学具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计数器。学具准备:计数器。教学过程:

一、板题、示标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三位数加减法(不连续进、退位)笔算。(师板书课题)并指生来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投影出示)

师:要达到学习目标,离不开同学们认真看书自学,同学们有信心达到学习目标吗?(有)

二、口述自学指导(教师边口述,学生边自学)师:把书翻到54页,看图、看问题。

1.果园到花园一共有多少米?怎样列算式?小女孩怎样估算的?用竖式怎么算?列竖式要注意什么?并将课本上的补充完整。

用竖式计算。(让生边说边板演,教师引导学生重点弄清十位满10,向百位进一的道理)

2 + 3 8 4 ———————()()6 思考:十位上9加8得17,该怎样写?

2.第二队比第一队少多少只?怎样列式计算?列竖式时思考十位上1减2不够减怎么办?

3.从家到果园比从家到花园远多少米?怎样列式计算?(5分钟后比谁能正确解决问题)

三、先学(看一看)

1.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看书自学。师巡视,确保每一位同学都能认真看书自学。

2.做一做

师:同学们看完的举手,看会的举手。下面老师来考一考同学们,看谁能做对与例题类似的题目。(投影出示)

634+275=

856-37=

29+543 =

157+482=

738-674=

847-428=(1)2生板演,其他学生做在练习纸上。(2)师巡视,发现其他同学的错误。

四、后教(议一议)1.学生更正

师:和黑板上做的不一样的来黑板上改正。(提示:把错误的或不同的答案用红粉笔圈起来,在旁边改正)

2.讨论(议一议)

(1)认为xxx写的正确的举手。(2)错的则问:错在哪里? 3.评议板书,正确率。4.同桌对改并更正错误。

五、当堂训练

师:刚才同学们做的都很好,下面我们接着做题,小组比赛,看哪个组得的红星最多。练习:自主练习第1、2、3、4、5题。

5.学生独立完成写在书上。6.写完检查。7.全班集体对改。8.生更正错题。活动方式:小组比赛。

六、全课小结

1.今天这节课你学了什么知识? 2.评比本节课比赛情况,获胜的表扬,失败的鼓励。

七、布置作业

师:课下我们就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做作业吧!比谁字体最端正,并能得100分。

作业:

必做题:课本第56页6、7、8、9、10题。

选做题:50页课外实践。

板书设计: 勤劳工作

--三位数加减法(不连续进、退位)笔算 从果园到花园有多远? 592 + 384 ≈ 980(只)592+384=97(只)第二队比第一队少多少只? 518-277≈290(只)518-227=291(只)

篇2:【教学设计】三位数加减法_数学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七星瓢虫的照片

师:同学们看,你们认识它吗?你对它有哪些方面的了解? 生1:我知道它有七颗斑点。生2:我知道它是益虫。

生3:我知道它专吃叶子上的蚜虫。„„

(学生可能会说出许多自己知道的知识,教师都应给于肯定和表扬)

师:对,大家知道的真多,瓢虫吃害虫,是农民伯伯的好帮手,田园里的小卫士。现在啊,它们可忙了,他们要忙着去菜园里检查害虫。同学们,你们想不想一起跟去看看? 师出示情景图。

师:请同学们找出情境图中隐藏的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回答预设:

生1:一共有多少棵白菜?

生2:两块菜园一共有多少只瓢虫? 生3:还有多少棵茄子没有检查?

生4:已检查的茄子比已检查的白菜多多少棵? „„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喜欢的童话情景,以可爱的七星瓢虫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也加强了学生对自然科学知识的兴趣。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一)连续进位加法

师:我们先来解决刚才大家提出的“一共有多少棵白菜”这个问题。请同学们先在自己的练习本上写出答案。学生利用已有的只是自己尝试解决。1.交流算法。

师:请同学们把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小组里交流一下,看谁的方法巧妙。小组交流。

师: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算法说给大家听?

因为学生都学过一次进位加法笔算,所以大部分同学都用的是竖式。让学生板书竖式,通过观察、比较竖式的写法,让学生说出算理和算法。2.巩固算法。

师:刚才我们解决了第一个问题,现在请同学们用竖式解决“两块菜园一共有多少只瓢虫”这个问题。全班交流做法。3.总结算法。

师:大家已经自己解决了两个加法问题,想一想,你觉得我们在计算加法算式时要注意些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进行总结。

小结: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进位加法,首先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一,再从十位加起,若十位有进位要加进位,最后再加百位,若十位有进位要加进位。

三、拓展延伸,闯关练习。闯关一:让学生快速的计算出答案。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连续进位的三位数加法计算。学生在独立计算的同时,教师加以引导,让学生快速的掌握计算方法和技巧。闯关二:解决问题

让学生自己观察情境图并读题、解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归纳总结,谈收获

师:这节课我们都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篇3:【教学设计】三位数加减法_数学

第一次教学 (眭老师独自备课, 课题组全体成员观摩) :

片段一:课前复习 (口算) .

11-3 14-5 10-7 12-6 13-9 15-8 17-8

让学生快速抢答说出结果后, 并说出计算方法, 重点强调“破十法”.

片段二:新知形成, 创设情景.

一只玩具狗25元钱, 小丽只有8元, 还差多少钱?

有一部分学生立刻就写出了算式;有一部分学生想了会儿写出了算式;少部分看不懂题意, 不做或写成了“25+8”.

师:25-8怎样计算呢?得多少?

生1:10-8=2, 2+5=7, 7+10=17.

生2:10-8=2, 2+15=17.

老师表扬了他们, 并点名让几名学生复述了他们的计算方法.

片段三:巩固应用练习.

第一题:小猴过河摘桃 (八道计算题分两组比赛) .

第二题:一个玩具娃娃23元钱, 小华只有7元钱, 够不够?还差多少元钱?

课后, 课题组进行了讨论.眭老师对自己的课不满意, 这堂课学生学得很被动, 组织也很乱, 效果不好, 巩固应用练习的第三题也没有时间让学生做.有什么办法使学生学得主动且有效呢?经过讨论, 课题组成员一致认为:老师教得是扎实, 但没有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 时间安排也不妥.只注重了计算教学的算理和计算的熟练程度, 没有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且练习过于重复, 没有层次性, 是典型的传统式教学.计算教学的重心不能只放在结果上, 应更关注学生主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 只有如此才有可能培养学生灵活计算的能力.因此, 课题组集体备课, 按“创设情境, 悬疑激趣——自主合作, 探究算理——开放练习, 巩固提升”的思路, 重新设计案例, 借班上课.

片段一:课初创设情境, 悬疑激趣.

出示“喜羊羊”玩具, 标价36元, 讲台上放着8元钱, 让喜欢“喜羊羊”的同学来买.

问题一:能买到吗?为什么?

问题二:买不到怎么办呢?

问题三:还要准备多少元钱合适呢?

问题四:你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三吗?

片段二:自主合作, 探究算理.

学生分组合作, 有的摆小棒, 有的摆卡片, 有的数指头, 还有的干脆把钱掏出来凑在一起数.在紧张的动手操作、思考以后, 有了以下几种方法:

生1:10-8=2, 2+26=28.

生2:10-8=2, 2+6=8, 8+20=28.

生3:30-8=22, 22+6=28.

生4:16-8=8, 8+20=28.

生5:10-8=2, 2+20=22, 22+6=28.

生6:36-10=26, 10-8=2, 26+2=28.

发言的同学争先恐后, 各抒己见, 积极性非常高, 其他同学也听得津津有味.

片段三:开放练习, 巩固提升.

下面的题, 有些你肯定会做, 做做你自己想做的题吧!

1.23-4= () 38-9= ()

45-7= () 63-5= ()

2.妈妈有22元钱, 能买下面哪样东西?还剩下多少元钱?

面包4元一块洗衣粉8元一袋

牙刷2元一把碗10元一个

3.26-□=18□-7=17

4.□-□=1524-□=□

□-7=□45-□=3□

学生很快选择自己会做的题卡细心解答完, 交给老师批改.当他们望着那一个个红勾、一张画上去的笑脸或红旗、小五星、小红花, 个个欣喜若狂, 竞相展现.

从上述两次教学的片断中, 我们很清晰地感受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教学效果.第一次教学, 眭老师担心学生掌握不了“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按照复习、新课、复习的思路设计, 而且练习题与例题类似.随堂统计:大部分学生只会用一种方法解答, 能用两种方法解答的只有10%, 且不能用语言清晰地表达.因此, 从新课程理念上来看, 这堂课还没有跳出传统教学的束缚, 一部分教师将“课内练习”误认为是“新知形成后的巩固与拓展性练习”.其实, “课内练习“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是为新知形成而所作的铺垫性练习;第二是新知的形成性练习;第三才是新知的巩固拓展与综合应用性练习.

而眭老师第二次教学, 他大胆放手, 一开始就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寻找到了新知形成的最近发展区;接着鼓励学生分组合作、动手操作探究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 弄清算理.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表现出的那种自信和认真, 令我们欣慰, 他们居然想出了六种方法, 像“36-8, 36-10=26, 26+2=28”这种方法, 课前我们都没想到, 这种方法不就是以后将要学习的加减法的速算法吗?只要我们选择的教法恰当, 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 他们的创造是不可估量的!这不正是新课标理念的体现吗!接着又设计了一些开放性练习引导学生学会多位思考并主动去找寻不同的计算方法, 发展学生的创新、求异思维.最后在综合运用练习中设计了难易不同的选做题,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体验到了成功解题后的喜悦, 提升了孩子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激活了学习的兴趣, 实现“三维目标”的和谐统一.

总之, 教师应该及时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 精心创新练习设计, 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采取有效策略, 让数学课堂更加精彩!

篇4:【教学设计】三位数加减法_数学

教科版《数学》一年级下册,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意义。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经历解决问题、探索、交流算法的过程,体现算法的多样化,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主动参与新知识的学习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意义。

教学准备:

小树卡片、绿色大卡片、小棒、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每一年我们学校都要开展一次绿色植树活动。今天,我们班先举行一次植树活动好不好?(板书课题:绿色行动)老师为我们每个小队都准备了一块草地,如果你在这节课表现得好,回答问题积极,就可以为你们小队的绿地栽上一棵小樹。咱们比一比,看哪个小队树栽得最多。栽树最多的小队将被评为本学期的“优秀植树小队”!让我们一起努力吧!加油!(课前准备各种不同的小树卡片和八张绿色卡纸)

同学们,你们参加过植树活动吗?你们知道在植树时要做些什么事情吗?(根据学生回答写板书:挖坑、栽树、浇水、挂牌等)

二、探究新知

1.提出问题

师:看来,同学们都喜欢参加植树活动。(出示投影:植树活动)这幅画就是小朋友参加植树活动的情景,这些小伙伴们干得多带劲儿!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说说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有用的数学问题呢?看看谁发现得最多、最有用。

学生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教师进行巡视,指导学生找到有用的信息,小组内成员根据信息提出问题,并说明根据哪些信息可以提出哪些问题,小组长进行记录。全班交流,选小组到讲台上进行叙述。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1)这里一共有多少棵树?

(2)他们一共要挂多少个牌子?

(3)挂牌的和浇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4)挂牌的比浇树的多多少人?

2.解决问题

师:我们先来解决“这里一共有多少棵树”的问题。同学们,我们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用到哪些信息呢?如何利用这些信息列出算式?该如何计算呢?(用课件出示这三个问题)下面,请同学们自己先试着想一想!

组织小组讨论:请你先把你的想法和计算方法在小组内交流,小组长认真组织,看哪个小组解决问题的方法多!(生交流,师适时进行指导)

教师组织全班研讨:哪个小组能把解决方法说给大家听?(对于学生的方法,选择优秀的进行板书,鼓励引导学生学习最佳的方法。)

3.整十数的口算

(1)请同学们看屏幕,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这两道题吗?

45+30=      10+36=

(2)谁愿意把你的计算结果说给大家听?你是怎样算的?

(3)小结: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黑板上这些题,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发现:两位数加一位数是个位相加;两位数加整十数是十位相加)

三、课堂练习

1.你们太棒了,老师真佩服你们!我这里有一些问题需要同学们帮忙解决。看一看这节课谁学得最棒!

(1)学校要给一些小树挂牌,现在已经做好了23个牌子,还有5个没有做好,你能知道学校一共要给多少棵小树挂牌吗?

(2)如果我们大家要去植树,男同学有18人,女同学有20人,一人栽一棵树,一共要栽多少棵树?

(3)要挖38个坑,男同学已经挖了26个坑,女同学挖了10个坑,我们挖的坑够不够?

2.同学们表现得这么棒,为了奖励大家,我们来做一个“找树叶”的游戏。

小组活动:大树的四个枝上写上不同的得数,树叶上写算式,让学生找一找,看看每片叶子应该长在这棵大树的哪个枝上。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你们今天学到了什么?(生交流)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鼓励性总结。

篇5:【教学设计】三位数加减法_数学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会笔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和三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

2.能利用所学的知识,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3.经历与小组成员的交流,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性,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教学重点】

学会解决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三位数加减三位数和三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笔算方法。【教学难点】

能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正确计算,概括出计算方法。【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复习

师:同学们还想到蜜蜂王国去做客吗?但是国王说了,他只想邀请聪明的并且认真听讲的孩子,看你们谁能最快通过国王的考验?

口算。

56+30= 25+20= 60+24= 34+30= 36+40= 27-5= 18+70= 78-5= 填空。

250是由()个百、()个十组成。3个十和5个百合起来是()。

()个百和()个十合起来是680.笔算。

35+12= 98-13= 【设计意图:本节课是在学生熟练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后的进一步深化,是后面学习三位数连续进位、退位加减法及相关的解决问题的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利用国王的考验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本节课的新知识的掌握作好铺垫。】

二、你说我讲,学习新知 活动一:导入

师:今天,勤劳的小蜜蜂要去采花粉了,大家想不想去看看?瞧,它们出发了!(多媒体出示情境图)

仔细观察这幅图,你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

生1:一队去杏园,二队去苹果园,三队去桃园,四队去梨园。生2:一队有320只,二队有210只,三队有86只,四队有103只。......【设计意图:以学生感兴趣的蜜蜂王国创设情境,让学生仔细观察情境图,找出有关的数学信息,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好习惯】

活动二:提出问题,探究新知。师:同学们都有一双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眼睛,老师佩服你们。如果你们能根据刚才找到的数学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的话,老师就更佩服你们了!

(环视学生,给学生一段独立思考的时间)

生1:一队和二队一共有多少只蜜蜂? 生2:二队比一队少多少只蜜蜂? 生3:二队和三队一共有多少只蜜蜂? 生4:一队和三队一共有多少只蜜蜂? 生5:三队和四队一共有多少只蜜蜂?.......师:同学们都是会学习的好孩子,提出了这么多宝贵的问题,真是善于动脑,和勤劳的小蜜蜂一样棒!今天咱们先来解决这三个问题(前三个同学提问的问题已经板书在黑板上了,教师指着这三个问题和学生介绍。)至于其他同学提的那些问题,我们先放进问题口袋,在以后的学习中再进行解答。

【设计意图:用富有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学生根据数学信息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活动三:解决第一个问题

师:一队和二队一共有多少只蜜蜂?需要哪些数学信息? 生:一队有320只去杏园,二队有210只去苹果园。师:老师相信大家都能列出算式,谁来说说听听? 生:320+210 师:等于多少呢?请同学们开动脑筋结合咱们前面学过去的知识想一想,然后在小组内说说你的想法。(学生独立思考后在组内交流讨论解题方法)

集体汇报,交流算法。

师:谁愿意把你们小组的讨论结果分享给大家?

生1:我们小组是这样讨论的:因为320是32个十,210是21个十,32个十加21个十等于53个十,53个十就是530,所以320+210=530。(幻灯片展示他们的想法)

生2:我们小组是这样讨论的:320是由3个百2个十构成,210是由2个百1个十构成,3个百加2个百是5个百,2个十加1个十是3个十,5个百加3个十就是530,所以320+210=530。(幻灯片展示他们的想法)

生3:我们小组是用竖式计算的。(幻灯片展示他们的想法)师:大家的方法可真不少!(幻灯片同时出示上面这三种方法)你最喜欢哪种计算方法?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们自由发言,只要学生说合乎情理,老师要及时对学生做出肯定。

师:老师也来说说老师的想法,我最喜欢竖式计算这种方法。(边说边在黑板上再板演一遍竖式计算)在写竖式的时候一定要数位对齐,先算个位上是“0+0=0”,再算十位上是“2+1=3”,最后算百位上是“3+2=5”结果是530.同学们觉得用竖式计算这种方法有什么优点?

生:列竖式计算既简单又正确,是一个计算的好方法。

【设计意图: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然后通过比较发现用竖式计算既简单又正确,引入本节课的学习。】

活动四:解决第二个问题。

师:用你刚才学习的方法自己来解决第二个问题,注意先写横式,再写竖式。

(学生独立计算时,教师进行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及时的指导和帮助。)

师:谁想把你的计算过程给大家说一说?(学生到实物展示台前说出自己的计算过程。)

生:320-210=110(只)。我是这样想的:我把数位对齐,先算个位上是:“0-0=0”,再算十位上是“2-1=1”,最后算百位上是“3-2=1”,结果是110.师:刚才这个同学说的好不好,大家还不给他些掌声鼓励鼓励他。教师小结:我们刚才研究的就是几百及时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大家认为在进行笔算时需要注意什么?

生:先要把数位对齐,然后在计算的时候要从个位开始算起。师:说得非常好,就像咱们前面学的两位数的加减法一样,在笔算的时候,先把数位对齐,然后从个位开始算起。在今后计算时一定要注意这一点。

【设计意图:有了三位数加三位数的基础,对于第二个问题,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然后通过让学生说解题思路,进一步熟练掌握计算方法。】

活动五:解决第三个问题。师:老师还有个问题想请教大家,“二队和三队一共有多少只蜜蜂?相信大家都能列出正确的算式,并算出正确的结果。”

(学生独立计算时,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及时的指导和帮助。)

师:谁想把你的计算过程给大家说一说?(学生到实物展示台前说出自己的计算过程。)

生:210+86=296(只)。我是这样想的:我把数位对齐,先算各位上是“0+6=6”,再算十位上是“1+8=9”,最后算百位上是:2+0=2“,结果是296.师:同学们来比较一下,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与三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在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点?

生1: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想加减。生2:都是从个位开始算起。

师:计算万以内的加减法时要注意写竖式的时候先把数位对齐,计算顺序从个位开始......【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计算类推、观察比较总结出计算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

三、自主练习,学以致用

师:勤劳的小蜜蜂经过自己的努力采了许多花粉回来,并做成了糖果,想分给大家品尝,可是小蜜蜂又说了:你们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换来糖果,想不想试试?

师:请同学们完成你手中的评测练习,看谁做得既对又快,开始吧。(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完成后,课件演示订正答案。并让出错学生分析错因。师:看来这节课同学们掌握的非常好,课下让我们一起品尝小蜜蜂辛辛苦苦做好的糖果吧。

【设计意图:在练习过程中,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练习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创新思维。练习的形式有变化,使学生在练习中保持兴趣。练习题的设计,针对本节课的重难点,兼顾了趣味性、层次性,让学生熟悉了计算方法,提高了计算技能。】

四、回顾反思,交流评价

师:同学们,快乐的时光总是过得这么快,这堂课到这里接近尾声,老师知道大家肯定都有很多收获,谁来说说你在这节课上收获到了什么?

生:我学会了三位数加减三位数和三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笔算方法。

......师:同学们的收获真不少,老师希望你们向小蜜蜂学习,做个勤劳好学的小学生。

篇6:【教学设计】三位数加减法_数学

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正确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和不进位的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笔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将学习过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知识迁移到本节课学习的内容上来,并引导学生总结方法。

重点难点:能熟练地用竖式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不进位算式。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勤劳的小蜜蜂整装待发要去采花粉了,同学们想去看看吗? 谁能利用图中的数学信息,给大家讲个小故事?

同学们可能回答:清晨,在蜂王的命令下,小蜜蜂们出去采花粉了。一队去杏园的小蜜蜂有320只,二队去苹果园的有210只,三队去桃园的有86只,四队去梨园的有103只。提出问题,探求新知。

二、1、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会提出很多问题: 1)一队和二队一共有多少只蜜蜂? 2)二队和四队一共有多少只蜜蜂? 3)三对比一队少多少只蜜蜂? 4)二队比四队多多少只蜜蜂?......2、解决第一个红点

板书问题:一队和二队一共有多少只蜜蜂?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并小生交流。)1)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

2)学生小组交流计算的过程,全班汇报。

板书竖式:320+210=530 320 + 210 530 你们认为哪种方法更容易理解?说说你的想法。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小结:用竖式计算要注意什么?(明确: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3、解决“二队比一队少多少只?”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师巡视指导有困难的学生。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重点掌握竖式的书写格式。

4、解决“二队和三队共有多少只?” 同学们能自己解决这个问题吗?

先让学生独立列出算式,再尝试用竖式计算。

全班交流。学生说说用竖式计算应注意的问题。

明确:不管加数的位数是否相同,列竖式时,必须做到相同数位对齐。

5、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与三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有什么相同点? 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都是从各位算起。

6、火眼金睛辩对错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大家都有哪些收获?小蜜蜂辛勤的采花粉,对你有什么启发?

篇7:【教学设计】三位数加减法_数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几百几十加减几十的计算方法。过程与方法:

经历自主尝试几百几十加、减整十数的口算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感受多样化的过程中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教学重难点:

经历自主尝试几百几十加、减整十数的口算过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复习引入: 1.复习(1)口答

560里有几个百几个十? 5个十6个百组成的数是多少?(2)口算。

120+300 600+70 240+600 330-30 680-80 40+500

第 1 页 指名回答要求口述口算过程。2.引入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几百几十加减几十的口算方法。(师板书课题)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出示情境图)师:根据这幅情境图,你能获得哪些信息?并提出什么问题?

二、自主探索

解决问题:苹果树150棵,梨树80棵,苹果树和梨树一共多少棵?(1)指名学生列出算式,教师板书

(2)自主探索。怎样计算150+80。独立完成并同桌交流。(3)全班交流。150+80=230(棵)

学生1、15个十加8个十得23个十,是230。学生2、150可分为100和50,先用50+80得130再用 100+130得230。

解决问题:苹果树比梨树多多少棵?(1)指名学生列出算式150-80=(2)自主探索。怎样计算?(3)全班交流。

学生1:先把150分为50和100,用100减80得20,50加20得70。学生2:15个10减8个10得7个10,就是70.小结:这节课所学内容与上节课有什么不同?

第 2 页

三、课堂练习

一头牛重330千克,一头羊重80千克。一头牛和一只羊共重多少千克?一头牛比一只羊重多少千克?

四、小结:

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几百几十加减几十和相应减法(1)苹果树和梨树一共多少棵?150+80=230(棵)

(2)苹果树比梨树多多少棵? 150-80=70(棵)

篇8:【教学设计】三位数加减法_数学

本节内容是“20以内退位减法、整十数减整十数、两位数减一位数及退位减法、两位数减整十数”的进一步发展, 同时又是今后进一步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最直接的基础, 在“100以内减法”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是教学的重点又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教材在编写上突出了整体性、层次性和对比性, 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和减整十数”的减法, 更好地理解“退位减法和不退位减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教材还安排了摆小棒的操作, 让学生在摆小棒的过程中领会和感悟“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学情分析]

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知识, 注意“20以内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迁移, 引导学生感受新知在原有知识基础上发生、发展的过程, 为后续学习做好准备。由于本节内容是教学的重点又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在教学时宜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通过合作探究、互相启发等途径, 让学生发现和总结计算方法。让学生通过摆小棒去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引导学生从摆小棒的过程中得到启示, 加深对“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理解, 加强学生对这一计算方法学习和掌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

3.让学生感受“退位减法”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体会“退位减法”在生活中的作用。

4.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计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能正确计算, 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

[教具学具]小棒、主题图课件。

[教学过程]

1.基本训练

13-5= 15-9= 19-8= 29-20= 36-4= 师: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两位数减整十数、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减法”的内容, 体现教材内容的连续性, 把准学生知识起点, 为探索新知做准备。

2.情境导入

师 (导入) :据老师了解, 同学们都喜欢玩具, 我们就一起去逛逛玩具店, 好吗? (课件出示:玩具情境图) 图上的小朋友想买什么玩具?遇到了什么困难? (想买一辆36元的玩具车, 只有8元钱) 他该怎么办?

(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积攒自己的零花钱, 不随便乱花钱, 做一个勤俭节约的好孩子)

师 (提问) :想买一辆36元的玩具车还要攒多少钱?

(学生分析题意, 列出算式36-8)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联系买玩具的实际生活经验, 引出“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 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结合实际进行思想教育, 体现数学教育的人文性。

3.探究新知

师 (引疑) :该怎么算?借助手中的学具摆一摆, 遇到了什么问题?

生:6减8不够减怎么办?

师:小组合作摆一摆、算一算, 记录下计算的过程。

师:小组交流, 要求边交流边展示操作过程, 倾听的学生也跟着操作。

师:结合刚才的操作过程, 谁来说说36-8=28是怎样算出来的?

(生得出不同的口算方法)

生:16-8=8, 20+8=28。

生:16-6-2=8, 20+8=28。

生:10-8=2 26+2=28。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6减8不够减怎么办”的矛盾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 以此激发学生主动探索“退位减法”的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 让学生有机会经历通过直观操作抽象出算法的思维过程, 培养交流意识, 理解各种算法之间的联系, 掌握算理。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学生自主探究, 教师尊重学生的差异, 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算法。在自主体验的过程中, 学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 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 体现了算法多样化。

师:口算方法16-8=8, 20+8=28, 还有什么地方需要请教?

(学生提问)

师 (追问) :16哪里来?20哪里来?

(学生跟随教师书写在练习本)

师 (引疑) :口算方法10-8=2, 26+2=28。你有什么问题?

师 (追问) :10哪里来?26哪里来?

(根据学生回答, 教师板书, 学生跟随教师书写在练习本上)

师:这两种算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个位不够减向十位退“1”当10。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质疑和教师的追问, 引起学生的思考, 进一步理解两位数减一位数, 当个位上不够减时, 怎样用十位上的“1”当10再减, 以此抽象出“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再一次体现算法多样化的教学理念, 尽可能让学生多掌握一些算法, 使他们的思路开阔, 为今后的计算教学打下基础。

师 (小结) :36-8与36-4有什么不同?

(根据学生回答, 师总结“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分析, 让学生对知识之间的联系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进一步理解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4.巩固练习

师:做基本练习, 独立计算后说说自己的计算过程和方法。

【设计意图】进一步强化学生对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理解, 并在计算中逐步形成计算能力。

师: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24-6= 40-9= 54-7=

63-8= 81-4= 60-3=

(学生独立计算后说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加大练习量, 让学生进一步感受“退位减”的过程。

师:综合练习, 以游戏的形式进行, 比一比谁摘到的苹果多。

(学生理解题意后, 先计算再摘苹果)

【设计意图】通过混合练习, 加强学生的分辨能力及计算能力, 体现了分类思想。

5.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怎样计算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用到了哪些相关知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所学内容, 加深对“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的理解, 体验新知是在旧知的基础上发生、发展的过程。

【教学反思】

篇9:【教学设计】三位数加减法_数学

【教学内容】

四年级上册第37~38页的教学内容,第41页课堂活动第1题。

【教学目标】

1.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常用部件的名称及功能。

2.知道计算器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能正确使用计算器加减法。

【教学重点】

能正确使用计算器进行加减法。

【教学难点】

能正确使用计算器进行加减法。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激起引入、准备学习

1.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古时候人们用什么工具计算吗?(生:算盘)

显示算盘。

2.介绍算盘,引出计算器:算盘是汉族劳动人民发明创造的一种简便的计算工具,迄今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不过现代人们拥有更方便的计算工具——计算器。(出示各种各样的计算器。)

二、主动探究、学习新知

1.了解计算器多媒体

出示多位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试题。

6897+5329+9126 7830+6780-13600 7328-1680-2099

教师:你准备采用怎样的方法使计算又快又准?

(多媒体出示选择项目)口算、笔算、珠算、计算器。

学生:计算器。(闪烁此选项)

教师:为什么想到用计算器?

学生1:因为数太大,步骤太多了。

学生2:因为计算器算得很快,我以前用过。

学生3:不用打草稿。

教师:在日常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看到了人们使用计算器?

学生:(略)

教师:计算器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很广泛,而且计算器算得又快又准,还携带方便,易操作(显示计算器优点)。今天这节课我们来认识计算器。(板书课题:用计算器计算(一)。)

2.认识计算器

(1)说一说:①拿出自己课前准备的计算器,你认识上面的哪些按键,小组内说一说。②上台给班上的同学介绍一下自己的计算器和自己认识的按键。

(2)认一认:出示计算器示意图,教师指,学生说出各部分名称。教师适时介绍相应按键的作用。

……

教师:计算器上还有很多奇怪的符号。这些是计算器的功能键,随着今后的学习,大家就会用到这些功能键了。

3.探究例1

(1)初次尝试

教师:同学们已经认识了计算器,你们会用计算器来计算加减法吗?请同学们用计算器来计算181+63,181-63。有问题的`同学请举手。

学生小组活动,教师收集问题。完成后请学生上展示台。

学生:先按“1”、“8”、“1”,再按“+”,然后按“6”、“3”,最后按“=”,屏幕上显示“244”。(学生边说边演示)

教师:刚才有同学有疑问,请把你们的问题告诉大家。

学生1:如果我们要用计算器计算下一道题,该怎么办?

学生2:按一下开机键,因为开机键可以清屏。

(有疑问的同学恍然大悟)

教师:对了,我们做完一次计算,就要按一次开机键,把屏幕上的数据消除变为“0”,这样才好进行下一次计算。

(2)再次尝试

教师:181-63,你们又怎样按计算器的呢?

学生:先按“1”、“8”、“1”,再按“-”,然后按“6”、“3”,最后按“=”,屏幕上就显示结果“118”。

教师:181+63输成了181+53,该怎么办呢?

学生1:按“CCE”,清除“53”,再输入“63”。

(上台演示)

学生2:还可以用再加10的方法。

学生3:还可以按开机键,然后重新输入“181+63”。

教师:你们真是爱动脑筋的孩子。

三、课堂活动、加深理解

第41页课堂活动第1题。

四、课堂小结

篇10:【教学设计】三位数加减法_数学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在解决用电问题的活动中,经历自主尝试与他人交流三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过程。2.能力目标:

会计算三位数的退位减法。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能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3.情感目标:

在自主探索、尝试的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会计算三位数的退位减法。

教学难点

理解“十位不够减,向百位借一”道理,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自己的算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三位数的不退位减法,复习法则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2.张丽家五一刚搬入新家下面是记录5、6、7、月份用电情况时,电表上显示的数。

1)你知道电表有哪些作用吗?示几只显示用的电表及相应时间的信息图。

2)要求学生读出电表上的数,了解信息图中的信息,重点解决“5月份的用电数是多少以及怎么知道的?”

二、尝试计算,交流算法

1.“计算6、7月份的用电数”的。先让学生试着用百以内退位减法知识尝试计算。在交流各自算法时,重点指导“个位不够减,被减数十位上是0,怎样计算。”特别是计算504—335需要连续退位,重点理解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一,而十位上的数是0,则需要先从百位退一,这样十位上就成了十个十,个位再从十位上退一,十位上就得九个十„„

2.把算出的结果填在下表中。注意检查学生是否能正确地把结果填入表内。3.读一读统计表,根据表中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三、练一练

1.学校有406人参加“十一”联欢会。其中有380人是学生。参加联欢会的老师有多少人?

2.824—631 470—238 665—158—327 495—189 204—132 951—560—183 3.在下面的四个数中任选两个数组成一道减法算式。

篇11:【教学设计】三位数加减法_数学

P53例4,课堂活动3题,练习八第3、4、5、6、7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三位数的退位减法,能正确计算。

2、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及与同伴积极合作的意识。

教学难点:

解决实际生活中两步计算问题的思考方法和步骤。

教具准备:

主题图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只列式,不计算。

1、比276多308的数是多少?

2、一个加数是355,另一个加数是361,和是多少?

3、减数是84,被减数是436,差是多少?

4、555比427多多少?

二、学习例4

1、小朋友喜欢看电影吗?今天育才小学组织全校学生看电影。电影院里有800个座位,男同学有327人,女同学336人,电影院还剩多少座位?

2、生先独立思考怎样列式计算,再在小组里讨论说一说。

3、师指名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再板书。

第一种:⑴先算男同学和女同学一共有多少人?

327+336=663(个)

⑵再算还剩多少个座位?

800—663=137(个)

说一说怎样算出800—663的得数的?

师在计数器上演示计算的过程。然后再板演竖式计算。

第二种:⑴先算出男同学坐了以后剩多少个座位?

800—327=473(个)

⑵再算女同学坐了以后还剩多少个座位?

473—336=137(个)

4、小结三位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三、课堂活动:

第3题。(引导学生理解“平衡”的意思是“相等”)

四、课堂作业:

1、第3题,指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猜想、分析等活动来认识条件和问题。然后再列式计算。

2、第4题,学生可按自己的理解直接说出4个250就是1000,所以够吃4天。也可以列成加法250+250+250+250=1000,还可以列成减法1000—250—250—250—25—=0。

3、第6题,先让学生认识图形,明确水表、电表、气表下面写出的数,就是水、电、气本月底的读数,并填入图下的表中,再分别算出本月使用数。

4、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直接填在书上)

五、课堂小结:

篇12:【教学设计】三位数加减法_数学

题目: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

教学内容: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数中间、末尾没有0的),教材第49页例1和练习七的部分习题。

教学重难点:1.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三位数的计算顺序。2.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的积的定位。3.归纳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法则。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口算题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领

1. 口算:

45×2=________;145×2=________。启发学生说算理:先用2乘个位的5得10,再用2乘十位的4得80,最后把10和80加起来,所以45×2=90(学生口述,师演示多媒体)。同法叙述145×2的结果。目的是让学生从进入本节课开始就形成乘法要从个位乘起的思维定势。

2. 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演示课件:小老鼠要考一考大家。

学校准备发练习本,发给12个班,每班发45本。学校应买多少本练习本?

目的是通过本题目的练习让学生更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学生读题分析列出算式45×12,指名板演:45×12(用竖式计算)。

在学生说算理时引导学生说出: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

目的是通过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先用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再用十位上的数去乘因数,得数要与第一个因数的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为导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作好铺垫。

二、新知探索

1. 创设情境:请你试一试。

例1: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有多少千米?

2. 分析:求该城市到北京有多少千米,也就是求12个145是多少,用乘法145乘12或12乘145都可以。(启发学生用先“……,再……,最后……”的句式说算法。)

3. 学生试用笔算求积。(无从下手的学生可以和同桌讨论)

4. 指名板演。

学生对比两种笔算方法,找出简便易行的算法。

5. 小结。

(1)用竖式计算乘法时,一般把位数多的因数放在上面,把位数少的因数放在下面,这样算比较简便。

(2)按解应用题的步骤将本题完成。

(3)三位数乘两位数: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先用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再用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与第一个因数的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

6. 练习。

请你说一说下面的题该怎样做?134×12;176×47,启发学生用“先……,再……,最后……”的句式说算法。

目的是通过学生说算法,使学生加深对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的理解。

三、实践应用

1. 考考你的眼力(屏幕演示改错题,学生口述,师演示)。

出示竖式中积对错位的几种常见错误让学生改错,以加深学生对乘法竖式的正确应用。

2. 你喜欢算哪道题,就算哪道题:232×13;213×12;122×21。

学生练习,全班交流,再复述乘法法则: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先用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再用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与第一个因数的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

3. 解决问题(只列式,不计算)。

某市郊外的森林公园有124公顷森林。1公顷森林,一年可滞尘32吨,一天可从地下吸出约85吨水。

(1)这个公园的森林一年大约可滞尘多少吨?

(2)这个公园的森林一年大约可从地下吸水多少吨?

四、拓展练习

145×213=________。学生试做后在全班交流,最后老师屏幕演示。

篇13:【教学设计】三位数加减法_数学

练习七第3、4、5、6、7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三位数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看卡片开火车口算。

5×8 39÷4 9×6 8÷8 8÷1 78—28 25+17

200+400 550—50 870—700 340+500 70+60 260+400 930—900

2、竖式计算。

426+353= 426+358= 426+383=

生先独立做在作业本上,指名3人板算,再集体订正。

3、师问:我们在计算三位数的加法时,要注意什么?

生:要注意①相同数位对齐;

②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十位向加满十向百位进1。

二、指导练习

1、P50第6题,先指导看懂图意,再列式计算。最后集体订正。

2、P50第7题,注意提示单位不统一,要先把3吨化成3000千克,然后再进行计算。

三、独立作业

练习七第3、4、5题。

四、发展练习

P50思考题,算一算一个苹果重()克,一个梨重()克。

篇14:【教学设计】三位数加减法_数学

P63—P64例1、例2,P65课堂活动1、2题,练习十第1、2、3题。

教学目标:

1、能根据自己的理解,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简单的 实际问题。

2、能说出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

3、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教具准备:

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境,产生探究欲望

1、小朋友,你帮爸爸妈妈买过东西吗?(学生自由发言)

2、请你将你最感兴趣的一次买东西的经历说给大家听听好吗?

3、请各组推荐一名代表,说说买东西的经历。

二、提供探索机会,经历探索过程

1、收集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位小伙伴。想知道他是谁吗?

课件演示彭远小朋友的自我介绍。

师:让我们看看彭远小朋友给大家带来了什么?

(课件演示:他用10元钱到超市买了1支钢笔,用了3元4角,一本笔记 本用了1元8角)

师:从刚才的动画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生回答。

师:哪位小朋友能根据自己掌握的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生:彭远一共用了多少钱?

一支钢笔比一本笔记本多多少钱/还剩多少钱?

一支钢笔的价钱是一本笔记本的多少倍?

师:小朋友真能干,提出了那么多的数学问题。其中,有的问题是我 们会解决的,让我们一起来解决,好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重点探 索怎样解决像问题3那样的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2、合作探索,解决数学问题

⑴师:彭远小朋友用10元钱买了一支3元4角的钢笔和一本1元8角的笔记 本,还剩多少钱呢?你能帮助彭远算算吗?可以自己独立想办法 解决,也可以几个小朋友一起商量讨论解决,如果遇到困难,也 可以请老师参加讨论。

⑵学生独立探究或在小组里合作交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⑶交流探究成果

师板书:第一种:10元—3元4角=6元6角

6元6角—1元8角=4元8角

第二种:10元—1元8角=8元2角

8元2角—3元4角=4元8角

第三种:3元4角+1元8角=5元2角

10元—5元2角=4元8角

师:小朋友真能干,不但得出了许多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还 发现了其中的秘密。看来,只要我们肯动脑筋,解决问题的方法可 是多种多样的!

三、内化加深,学会应用

师:彭远小朋友得到了大家的帮助,非常高兴。同时他也非常感谢和 敬佩小朋友。

师:刚才小朋友们开动脑筋,帮助彭远解决了问题。那么,这两个问 题你能解决吗?

㈠、学习例2

1、生独立看例2表格,再算出结余。(指导理解“结余”的意思)

2、学生做在作业本上,再和同桌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3、指名学生上台板算。再集体订正。

㈡观察小结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些题都是两步计算的问题,小朋友要 弄清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选择合理的算法进行计算。

四、课堂活动:

P65第1、2题。(生做在作业本上)

五、课堂作业:

练习十第1、2、3题。

六、课堂小结:

篇15:【教学设计】三位数加减法_数学

P53例3,课堂活动1、2题,练习八第1、2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2、能根据自己的理解,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简单的 实际问题。

3、能说出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

教学难点:

被减数中间有0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

小棒、计数器、人民币。

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趣、复习引入

1、三位数的减法计算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小朋友在生活中遇到过 吗?谁来举举例子。

2、哪些算式你能计算出来?请选择2道来计算。

3、你觉得在计算中要注意些什么?

4、教师指着从学生举例选择出来的两道退位减法题说,我发现有的小朋友已经会计算了,真了不起!但有的小朋友计算还有困难,没关 系。我们今天还要继续学习三位数减法。

二、探索新知

1、猜测验证,自主探索

⑴刚才小朋友都举出了很多例子,下面老师举一个例子好吗?

(出示主题图)美丽的春天来了,小朋友到郊外去爬山,上山行了517 米,下山比上山少行了85米,下山行了多少米?

⑵猜猜他们下山大概行了多少米?你是怎样想的?

生:他们下山大概行了400多米。因为上山行了517米,下山比上山少行 了85米,说明上山 要行得多些,下山要行得少些,所以我认为下山 大概行了400多米。

⑶要求下山行了多少米,可以怎样列式?(板书517-85)

⑷刚才的.猜想是否正确,我们来验证一下。(学生在作业本上列出算 式,并尝试独立计算)

2、发现问题、探讨解决

⑴十位上怎么减?

计算这道题时,你觉得哪里不好算?

生:十位上的数不够减。

能自己独立解决吗?在小组里交流你的想法。(师注意巡视,了解情 况)

教师启发,解决难点。

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的计算。

对于这个小朋友的计算,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生问:十位上的数不够减怎么办?

生答:十位不够减,从百位退1作10,10+1=11,11-8=3。

生答:1减8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作10,10-8=2,2+1=3。

……

⑵百位上怎么减?

生问:是5或是4,为什么?

生答:十位不够减,从百位退1,百位上的5就变成4了。

生答:十位不够减,从百位退1,百位上还剩4,4-0=4,所以百位得4。

……

3、辨析比较、归纳梳理

⑴出示: 517 703

- 85 - 548

432 155

比较这两个竖式,你发现了什么?

⑵说说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三、课堂活动:

1、P54第1题,注意换算单位后再计算在作业本上。两人板算,集体订 正。

2、P54第2题,先说说错在哪里,再改正。

四、课堂作业:

1、口算P55第1题。(直接做在书上)

2、先估算,后计算。(竖式计算在作业本上)

篇16:【教学设计】三位数加减法_数学

北师大版教材四年级上册《卫星运行时间——三位数乘两位数》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两、三位数乘法的积的范围,会竖式计算两、三位数的乘法.

2.探索两、三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并乐于与同伴交流算法.

3.培养乐于计算的兴趣和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利用乘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结合具体的时事激发学生爱科学的热情.

【学生和内容分析】

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本节课是将已有知识迁移到两、三位数乘法的学习中.由于学生知识背景不同以及个性差异,教学时要努力创设具体情境,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有意义的数学思考与交流,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在学生学会计算的同时,渗透迁移和转化等数学思想和方法.考虑到学生年龄和计算教学两方面的特点,学生计算时往往会产生数位不对齐、忘记进位等不良习惯,因此,要充分关注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的情绪、意志、兴趣等非智力因素.教学过程中,结合特定的时事和素材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爱科学教育.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

恰当运用讲授法、练习法、演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实物展台、板贴卡片.

【教学重点】

探索两、三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有效交流,深入理解算理.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提出问题

播放一段视频,引导搜集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录像配音:“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于2007年10月24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发射升空.运行在距月球表面200千米的圆形极轨道上执行科学探测任务.卫星绕月球一圈大约用时127分.)及时评价学生的发言.提炼出本节课研究的有关卫星运行时间的问题,引出卫星绕月球21圈要多长时间这样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实际问题.

(二)探索算法,合作学习

1.结合情境,进行估算.

明确估算意义,交流估算过程,体会估算方法.

2.尝试计算,探索方法.

(1)独立尝试计算.

127×21的准确结果究竟是多少呢?你有什么好办法?先想想怎么算,然后把你的计算过程写在练习本上.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情况,指导帮助个别学生,请运用不同方法的同学在预定位置板演.

(2)同桌交流算法.

请同桌两人相互交流,体现同伴合作与同伴互助.(3)全班共享算法.

学生汇报介绍算法,注意互评.预测几种可能出现的方法:

(1)口算:(运用乘法分配律)127×20=2540,127×1=127,2540+127=2667.

(2)表格算法.(如果不方便板演,可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学生的练习本.)

(3)竖式笔算.

根据学生的介绍,教师适时板书.第一步算的是什么?(127×1,绕1圈的时间),第二步算的是什么?(127×20,绕20圈的时间)这里怎么只写254?(0不影响计算结果,可以不写,这里表示的是254个10)最后又怎样算?(127+2540,把两个得数加起来,就是绕21圈的时间)

(4)口算:(分解乘数)127×21=127×3×7=381×7=2667.

引导学生明确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算法.

3.对照比较,总结方法

这么多不同的计算方法,真是一个美好的分享!那么,哪几种方法之间有联系?都是怎样算的?

引导学生表述,第1种口算方法、表格算法与竖式算法,都是先分别算出1圈和20圈用的时间,再把得数加起来.

小结:无论是哪种方法,都是把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转化为我们已经学过的计算.

现在我们自己给自己出一道题.请同桌两个人,一人说一个三位数,一名同学说一个两位数,两人做同一道题期间教师提问:我发现有两名同学做的得数不一样,你想说点什么?

(一定、可能、不一定这样的话,训练学生的数学意识.)

(三)学以致用,巩固发展

2008年,你最难忘的是什么?关于北京奥运会,你都记住了哪些数字?你知道有多少名运动员参加了北京奥运会吗?

1.共有205个国家和地区参加了北京奥运会.平均每个国家和地区派出54名运动员,北京奥运会共有多少名运动员参赛?(一个因数中间有0)

2.(北京奥运会吉祥物)一套奥运纪念福娃210元,如果我们全班每名同学都购买一套,一共要花费多少元?(一个因数末尾有0)

3.数学游戏,渗透积不变的规律.(背景是“神六”飞船发射的图片)

(四)总结升华,提升情感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

备受瞩目的“神舟”七号将在今晚21:10左右发射升空.这是我国航天事业的又一壮举.这其中凝结了无数航天人的智慧和汗水,也必然会涉及无数精准的计算.同学们,让我们以更加严谨的态度对待学习,对待科学.今晚,让我们共同锁定CCTV新闻频道,探索“神七”的神秘,感受“神七”的神奇!

【课后作业】

教材P34练一练1-4题.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梳理整节课,课堂上能根据新课程理念组织教学,为学生创设了宽松、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构建了“创设问题情境———引导自主探索———鼓励多向交流”的课堂教学模式,尊重学生,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养成思维的良好习惯,重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从而成功地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自己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再进行适当点拨,从而实现对知识的自我构建,给学生时间和空间,自主探究,获取新知.在解决问题方面,重视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注重学生学习内容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在拓展延伸环节,设计了与奥运会相关的数学问题情境,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到生活处处有数学,学习数学是有用的.结尾处结合“神七”发射的事件,恰到好处的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爱科学的教育.

【课例点评】

杨老师的整节课都遵循教材编者意图而设,但各个环节都仔细打磨,巧妙融合,使整节设计浑然一体,流畅自如.

一、本节课充满浓浓的问题意识.在教学的过程中,杨老师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关注对学生数感的培养,并围绕“嫦娥一号绕月一圈需要127分”与“绕21圈”这两个信息让学生自主探究.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发现三位数乘两位数可以借助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来思考.此过程中,师生进行了充分的交流与反思,并引发出了多种策略,体现了算法多样化,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迁移和创新能力.

二、本节课充分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教学的亮点是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各种算法与竖式之间的关系,学生在评价与倾听的过程中去发现,去感悟,去提升,进而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巩固练习环节安排科学合理,面向全体学生,并结合生活情境将特殊情况的计算蕴含其中,将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作为生成性资源,这样更具有指向性.

三、本节课营造了民主愉悦的学习氛围.整节课,教师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了数学活动中的成功与喜悦,于平实之中见精彩.

篇17:数学二年级练习题:三位数减法

一、练习:

406500-58-127

二、算式

421-78=143-107=421-107=*107-78=

三、每人任选两道做。

490-273385-158

583-97647-375

906-454806-404

四、直接写得数

109105100-27-69-34

五、列竖式计算

777-444=876-765=105-69=

六、比一比,谁的本领大

上一篇:重庆省2016年上半年证券从业资格考试:国际债券考试试卷下一篇:关于落实“三统一”制度的通知